首頁>Club>
孩子是不是認字越早越好呢?
8
回覆列表
  • 1 # 文都肉多多

    很多人認為孩子認字要趁早,甚至恨不得在孩子牙牙學語時便開始看圖識字。那兒童學習漢字到底是不是越早越好?浙師大心理系曹曉華副教授等研究者得出的最新研究結論不支援這樣的做法。

    “專家化技能”幫助識字

    看到一個漢字和一幅線條圖畫時,人們幾乎不需要時間就可以分辨出哪個是文字,哪個是畫。但是,在心理學實驗室裡,“不需要時間”就變成了一個人們很難感覺到的極短時間———170毫秒。在170毫秒左右,人們的大腦幫人們區別了漢字和線條圖畫。

    曹曉華說,人們讀到漢字時,大腦會有專門的區域來加工漢字的視覺形狀資訊,這個專門區域在左腦,心理學上把這種能力稱為“專家化技能”。他認為,這種技能與學習經驗和大腦成熟都有關係。“兒童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首先是把漢字當做圖形一樣對待,學習一段時間後,就可能在左腦一個特定區域形成漢字‘專家化’技能,這個大腦區域在看到漢字170毫秒左右就能‘知道’這是漢字而不是其他東西。”

    孩子幾歲形成“專家化技能”?

    那麼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具備什麼樣的“專家化技能”呢?曹曉華的實驗對此進行了探索。他所在的浙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科研實驗室建立於2005年,擁有整套研究大腦活動的腦電和近紅外成像裝置。

    曹曉華和合作者透過該實驗室先進的腦電儀,對二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閱讀漢字時的腦電波進行採集分析。他們發現在小學生閱讀漢字時的腦電誘發反應的170毫秒內,漢字誘發的腦波幅度顯著強於線條圖畫誘發的腦波幅度,並且腦波產生的區域,明顯偏向於左腦。

    課題組的另外一項研究表明6歲左右是兒童識字的關鍵時期。他們發現5歲的兒童,不論識字多少,都沒有形成“專家化”能力;而6歲的兒童,識字多的,已經形成了這種“專家化技能”,而識字量少的也沒有這種能力;而7歲兒童的大腦就已經可以在170毫秒後判定漢字與線條圖的差別。因此研究推論,6歲左右開始學習漢字比較合適,兒童5歲以前學習漢字可能就是把漢字當做圖形來學習。

    研究文章得到國外專家肯定

    曹曉華等的研究文章得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Marlene Behrmann教授的肯定,並被推薦至Faculty of 1000。Faculty of 1000是由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等全世界2500名國際頂級醫學或生物學專家組成的國際權威機構。

    曹曉華說:“如果我們證明大腦的這種專家化技能是在哪個年齡段形成、受哪些因素影響,那麼這些知識就可以直接指導幼兒園和小學的漢字教學。”這將是他們實驗室接下去的重要研究內容,目前正在進行中。

  • 2 # 水凝心1

    一朋友孩子才一歲多就網購了一大包幼教的圖書彩色卡片,天天在家教孩子識動物,識數字,她認為孩子越早開始識字,將來智力水平越高,相信也有許多家長是這樣的,認為教孩子識字越早越好;也有朋友回覆說教孩子識字是上學以後的事,她們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 3 # 清水無爭

    我覺得順其自然最好,孩子有興趣的話就讓她認啊。如果沒有這個興趣也沒有必要刻意逼孩子認字。

    我家的孩子我就沒有很刻意去教她認字,但她透過遊戲,看書,看動畫片,認識了很多字,兩歲左右的話就認識很多,到五歲左右基本能獨立閱讀,除非是生僻複雜的字就不認識。

    我覺得這也並沒有不好,至少她認字了可以獨立閱讀,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就會更輕鬆一點。當然認字也並不代表她上學以後智力水平就比其他同學高。

  • 4 # 夢隨心想2

    肯定不是了。孩子太小學漢字,會固定孩子的思維。我家孩子快四歲了,我一個漢字都沒教過。但是自己走在大街上,孩子看到大大小小的廣告牌子,會問我,媽媽那個字念什麼,這個字念什麼,什麼意思。到了這個階段,我覺得孩子可能應該學習漢字了。自己想去學習了。那就順其自然給孩子學。

  • 5 # 520一米陽光1

    得看孩子是否發育到那個程度,如果孩子有需求,可以給孩子教;如果孩子不願意學,可以滯後。但是有一項研究表明6歲左右是兒童識字的關鍵時期。他們發現5歲的兒童,不論識字多少,都沒有形成“專家化”能力;而6歲的兒童,識字多的,已經形成了這種“專家化技能”,而識字量少的也沒有這種能力;而7歲兒童的大腦就已經可以在170毫秒後判定漢字與線條圖的差別。因此研究推論,6歲左右開始學習漢字比較合適,兒童5歲以前學習漢字可能就是把漢字當做圖形來學習。

  • 6 # 綠光森林1987

    日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專家指出,兒童發育過程存在“關鍵期”,一旦錯過,其智力和心理發展都將受到影響。為此,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決定,推廣幼兒早期教育研究成果,在北京幼兒中開展“魔法漢字”教學實驗。由此引起了學齡前兒童家長們對識字的重新認識。

    觀點一:教孩子識字越早越好

      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認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徵性符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幼年時就已經顯露。”而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具備了便於讓幼兒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時,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越早開始識字,將來智力水平越高。持此觀點的家長往往在孩子兩歲左右,甚至在孩子一歲前就開始對其進行識字教育,包括買幼兒圖書在睡前給孩子講解,將識字卡片貼在家中的物品上隨時複習,看電視、逛街時也抓住一切機會教寶寶認廣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華錄取線7分)的15歲廣東男孩李詩雨,1歲3個月就會認數字,1歲7個月會認漢字,兩歲識字超過2000個。李詩雨的父母認為,早期教育為他日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專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識字時採用簡單的抄、默等方法,機械地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效果很差,並且損害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扼殺了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揮。

    觀點二:識字是上學以後的事

      與主張“早起步”的家長不同,也有家長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就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的確,晚識字不見得一定會影響智力的發展。據記載,清朝的戴震9歲時才會說話,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而後來他卻成為集哲學家、數學家、訓詁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為一身的學者;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在7歲之前也不識字,而他不到30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這說明,識字早晚和以後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並沒有必然的聯絡。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顯示:3歲前沒有開始識字的幼兒容易患語言“小兒麻痺症”,以致進入小學後閱讀困難,適應能力差,影響智力發育,造成終生障礙。0到6歲大腦處於記憶能力最強階段,是識字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歷。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專家看法:順應規律結合實際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幼兒能不能識字,取決於幼兒是否具備了學習漢字的心理機制,也取決於成人所採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學習規律。

      專家們指出:嬰幼兒學認字最容易,然後依次是學聽話、學說話、學寫字,對於嬰幼兒來說,在認字過程中將字形、字音與實物同時聯絡起來,要比只將語音與實物聯絡起來容易。每個出生時健康的嬰幼兒都擁有極強的語言發展潛能,而且還具有使其全面而充分發展的本能慾望。3歲是整體模式識別能力和自然記憶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學認漢字的關鍵期。3—6歲兒童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據瞭解,英國的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曾對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國兒童智商進行測試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100,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為111,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日本東京有多所教幼兒識字的幼兒園,據他們從1967年開始的一項研究顯示,5歲開始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95,4歲時開始學的可達120,而3歲時開始學的可達130。田林第六幼兒園從中班起對孩子進行識字教育試驗,經過兩年學習,一般能認識1200個字左右。專家分析,如果兒童在6歲前學會2000個漢字,一般就無閱讀障礙。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絡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0到6歲學會2500個字,能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3至6歲的幼兒正處於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年齡,而閱讀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當然,如果將識字早晚作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標準是很片面的。3歲以前的兒童思維特點是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動作,不可能透過抽象概括認識事物的本質。即使能認一些字,也是機械記憶,就是把文字當成一種圖形強行記憶,很快就會遺忘,這樣會增加大腦的負擔。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好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順應兒童學習的規律,更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觀察、多瞭解,培養孩子對識字、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 7 # 啟明星138717721

    我認為還是要看孩子具體的接受能力,如果孩子不感興趣,或是像小男孩,本身就比小女孩開竅晚,或是語言文字能力比女孩子稍微差些,就不需要特別勉強。因為個體差異肯定會存在,後天的培養也要看孩子的喜歡程度,如果孩子喜歡,那自然是越早越好。

  • 8 # 妞妞媽媽

    肯定不是了。孩子認字要順其自然,過早讓孩子認字會打亂他學習興趣和節奏。對六歲以前的孩子,不宜過早教授知識性的東西,學齡前的兒童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對於識字,遵從孩子自己的興趣,有些孩子很早就對文字感興趣,走到街上會主動問,那是什麼字。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但不宜在孩子沒有興趣的時候,強迫孩子學習,這會讓孩子以後對文字學習失去興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喜歡,他就會主動學習,學習的進展會很快。

  • 9 # 漢叔86101525

    關於這個問題,己談過多次,當孩子出生開始不久,就要抓住0歲方案《空白期》的啟蒙教育!當然,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說,但有耳聽!用小收音機放很小音樂和說話的廣播,讓幼小的孩子接收聽,放在小耳朵旁,讓孩子識別不同的聲音和音樂,讓孩子感覺到新鮮知識味,這就是一點一點把《空白期》的頭腦,裝進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同時,當孩子大點,讓孩子見識家長自己做的不同色彩花朵,吊在屋頂上,讓孩子從小就喜愛這花的世界!三個月左右,孩子能翻動床了,家長就要多給孩子講話了,把語音傳進孩子大腦中,半歲孩子能坐了,就要買很多小人書,教孩子看,並講給孩子聽!這就是利用孩子《空白期》在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當在9個月孩子能爬了時,就要開始教孩子說話,爸爸,媽媽等話語!快到1歲要扶孩子學走路,讓孩子早日站立起來,成為未來的《學霸》,1歲後就教識字及數12345……當孩子感到興趣時,認識了簡單的字後,就慢慢將一個一個簡單的單字,組成一句話,這就是在培養孩子在學寫作了!比如說,家長教的簡單的單字~北,天,上,星,門,安,京,亮,晶,當孩子認識了這些單字後,家長就把這幾個認識的單字,組成了一句文字,讓孩子讀~北京天安門天上星星亮晶晶!當孩子會讀了,再慢慢往下學,加深難點,到了三歲學寫日記!同樣也是簡單的單字!比如,今天吃了飯,媽媽高興!學這些,別望了,啟蒙孩子的算術教法,同步進行,千萬不能偏科,偏科是考試總分最吃虧的!孩子透過0歲《空白期》到《成熟期》啟蒙教育後,孩子5歲開始學一年級課本的語文,算術,超前學僅基礎紮實,孩子也有興趣學習,進了小學到研究生不用家長操心管,家長只管吃好生活好!即不參加培優班花錢學!學校老師又喜歡,進校班長一直做到大學學院的組織委員,年年三好生,大隊委,大一入黨,評為市優秀好少年,大學年年獎學金,研究生畢業中央電視臺招人要這優秀學子,深圳幾家公司也搶著要,最後選擇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年薪十幾萬,公派日本去了三個月!記住~聰明來之於勤奮學習!沒有天生聰明!從0歲啟蒙教育很重要!

  • 10 # 尋媽繪本精讀

    現代社會越來越鼓勵家長陪伴孩子進行早期閱讀。但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早期閱讀就是要讓孩子認字,認字越早越好。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一、 早期閱讀不等於認字。

    早期閱讀主要透過讀圖和聽讀(聽父母讀或聽其他人讀)兩種方式。因為此時孩子還不認識字,如果要求孩子認字來閱讀,會需要更長的時間等待孩子進入文字閱讀。

    二、認字並不是越早越好,要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

    四到五歲的孩子,開始對辨認書中的文字有興趣。但此時不要刻意去訓練孩子認字,而要抓住機會鼓勵孩子認字的行為。

    因為此時孩子還只是有認字的行為出現,並不意味著孩子真正開始認字了。

    例如,有的孩子讓父母重複讀一個繪本後,自己也會拿起這個繪本,讀一頁翻一頁。有的父母很驚喜:怎麼孩子這麼快就認字了!但其實,這是一種假裝的認字行為。孩子只是記住了文字的聲音,但對於文字的形卻沒有一點概念。

    因為對於五歲前的孩子來說,文字元號在他們頭腦中的印象並不是文字,而只是一種影象。他們透過記憶影象的那種整體直觀方式來認字,並沒有真正把這個字認下來。

    所以,要鼓勵四五歲孩子的這種認字行為,但不需要特意去給孩子指讀,期待孩子“認識”更多的字。

    而四歲前的孩子,更是不需要他們有認字的行為。所以,四歲前的孩子,有的父母採用指讀的形式,希望孩子早認字,其實做的是無用功。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還不具備認字的能力。

    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關注適合年齡段孩子的閱讀能力,而不是認字。

    在更早的年齡段,陪伴孩子讀圖,和讀給孩子聽,是更好的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方式。

  • 11 # 宇軒媽育兒

    這個問題是肯定的,但是我覺得不要去刻意要求孩子,最好還是順其自然,家長稍做引導。孩子識字量大,對閱讀很有幫助,不需要你去要求他,他就會潛意識中去閱讀。孩子認字早,識字量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在進入小學階段,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現在有部分孩子,上了小學後,因為認字少,老師機械地讀題,他也不容易理解,如果他自己認字,加上平時的理解,那麼做題將不會那麼吃力。毫無疑問,對學習是有幫助的。當然,我不建議家長強迫孩子去認字,我家孩子三歲多開始,喜歡認字,出門走到哪裡問到哪裡?見了字就會問我,並讓我解釋字的意思,他到了小學識字量就比同齡孩子多。所以,孩子認字早是有好處的,當然家長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具體對待,一定要建立在孩子樂意的基礎上。

  • 12 # 小頭媽媽和大頭兒子

    文字是成人世界的一種符號。在孩子的世界裡,聲音、圖片、色彩、活生生的個體才是濃墨重彩的。過早識字的孩子注意力可能會被強硬的轉移到文字,這點在繪本閱讀的時候很明顯。識字的孩子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文字,不識字的孩子則側重畫面,從畫面去感覺繪本的溫度。當然,孩子好奇漢字的時候,適當的教孩子一些。但不要刻意為之。最佳的方式是在親子共讀中渲染熟悉那些美麗溫暖的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麵粉是越白越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