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農敏小周

    黃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1)加強檢疫。

    該病是檢疫性病害,嚴禁在疫區調運種子,嚴防此病傳播蔓延。

    (2)種子處理。

    從無病區或無病株上採種,防止種子帶菌。催芽前應進行溫湯或藥劑浸種處理,用55攝氏度溫水浸種15分鐘,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後,沖洗乾淨再催芽播種。

    (3)輪作。

    重病田或棚室應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

    (4)加強栽培管理。

    黃瓜定植至結瓜期要特別注意控制澆水。溫室大棚要注意溫溼度管理,採用放風排溼,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溼度,減少葉面結露,白天控溫在28~30攝氏度,夜間15攝氏度左右,相對溼度低於90%。可減輕發病。及時清潔田園,清除病株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

    (5)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輪換用上述藥劑之一,每隔6~7天噴一次,連噴3~4次。

  • 2 # 鄉村小水

    黃瓜是很常見的蔬菜,但是黃瓜在種植的過程中很容易患病,黃瓜常見的病害有霜黴病、白粉病、青枯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病毒病、黑星病等。黃瓜患了病害會嚴重降低黃瓜的產量和品質,下面我來說說黃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黃瓜黑星病的發病症狀

    黃瓜黑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這種病害在黃瓜的整個生長髮育期都可能發生,主要危害黃瓜的幼嫩部位,如嫩葉、嫩莖、幼果及生長點就很容易患病,此外黃瓜的幼苗也容易患黑星病。

    1、幼苗染病

    黃瓜的幼苗染病在子葉上會產生黃白色的圓形斑點,隨著病症的發展,幼苗的子葉會腐爛,導致幼苗死亡。對於已經長出真葉的幼苗,幼苗的部分真葉或者全部真葉會腐爛掉,導致幼苗形成禿頭苗。

    2、嫩葉染病

    嫩葉的葉片和葉柄都會染病,葉片染病後葉片上會出現退綠色的圓形小斑點,隨著病症的發展患病的斑點會乾枯,斑點變成黃白色,並會留下星星狀的孔洞,葉子容易萎縮。葉柄染病會留下梭狀的黃褐色斑點,隨著病症的發展,患病部位會慢慢凹陷下去,顏色呈褐色。不管是葉片染病還是葉柄染病在空氣潮溼時患病部位都會產生灰黑色的黴層。3、嫩莖染病

    黃瓜的嫩莖染病後會產生水漬狀的暗綠色病斑,凹陷龜裂,同時在空氣溼度大時患病部位也會產生灰黑色的黴層。

    4、幼果(瓜)染病

    患病後幼瓜會產生退綠熱的圓形小斑點,隨著病症的發展,圓形小斑點會慢慢擴大,患病部位會冒出黃褐色的膠狀物。患病後會影響幼果的發育,果實容易出現僵果、彎曲果或者畸形果,黃瓜果肉會變得很硬。患病後如果冒出的膠水過多,會導致幼果脫落。

    黃瓜黑星病和黃瓜炭疽病的區別:黃瓜黑星病和黃瓜炭疽病的病症很相似,患病後一定要加以區分,別用錯了藥。黃瓜炭疽病的病斑較大,沒有孔洞的出現,患病部位會出現粉褐色粘稠物,而不同於黑星病的黃褐色膠狀物。且黃瓜炭疽病對於幼果和成年果都會發病。

    黃瓜黑星病的發病原因

    黃瓜黑星病的病原主要來自土壤帶病菌、種子帶病菌、幼苗帶病菌。病菌會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土壤中的黑星病的病菌會導致黃瓜患病。種子帶病會導致幼苗不出土或出土後死亡。幼苗移栽時幼苗帶病,定植後黃瓜很容易患黑星病。

    黃瓜黑星病的發病規律

    黃瓜黑星病的病菌還會藉助風、雨水、勞動工具來傳播,這種病菌會刺穿植株幼嫩部位的表皮,同時植株幼嫩部位如果有傷口會使黃瓜患黑星病的機率大大提高。

    溫度在10~30℃,空氣相對溼度大於85%時均可導致黃瓜患黑星病。最適宜病菌繁殖的溫度為22℃,空氣溼度大於90%時黃瓜患黑星病的機率最大。隨著溫度的上升患病的機率會逐漸降低,氣溫高於35℃不發病,因此發病的高峰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同時,瓜葉和幼瓜長時間結露,定植得過密、光照弱、田間通風透光不良、田間溼度大、澆水過多、黃瓜重茬栽培都有利於黃瓜黑星病的發生。

    早春大棚種植黃瓜一定要重視此病,因為早春大棚溫度低、溼度高,瓜葉結露時間長,導致黃瓜患黑星病的風險大大提高。植株鬱閉和陰雨寡照會加速病害的發展。不管早春大棚種植還是早春露地栽培都要控制好田間的溼度。

    黃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黃瓜在種植的時候選擇結果能力強、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中農7號,中農13號、青雜1號等。2、輪作

    重茬地塊黃瓜患黑星病的風險很大,黃瓜在栽培的時候應該和禾本科或者豆科進行隔年輪作。條件允許,最好進行水旱輪作,對黃瓜病害的防治效果更好。

    3、種子滅毒

    種子帶病菌是黃瓜患黑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種子用50~55℃熱水浸種25分鐘,期間不斷攪拌種子並保持溫度不變。然後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浸種20分鐘,用清水洗三遍晾乾就可以播種了。

    4、苗床和育苗棚室消毒

    育苗床土壤消毒可以用72%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和細土攪拌撒在苗床上。如果是用大棚種植苗床土壤和棚室都要進行消毒,每畝可以用2公斤硫磺粉加上10克50%的百菌清溶液,撒在鋸末上進行煙燻。煙燻時間控制在12~24小時之間。由於這種病菌在35℃以上不會進行繁殖,病菌的致死溫度大於42℃,因此可以高溫悶棚,高溫悶棚溫度大於45℃,時間不低於3個小時。高溫悶棚不僅能預防黑星病,還能預防黃瓜常患霜黴病,可謂一舉兩得。

    5、培育壯苗

    培育壯苗最主要的措施是養分和溫度,養分不必在細說,溫度可能大家都不清楚。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白天溫度最好控制在23~26℃,夜晚最好控制在13~18℃。定植前7天進行煉苗,白天溫度控制在17~20℃,夜晚溫度控制在10~13℃。這樣有利於培育壯苗,幼苗的緩苗期更短。

    6、移栽前給幼苗進行蘸根

    黃瓜幼苗定植前可以用50%腐黴利(速可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蘸根,對黑星病的預防效果非常好。7、覆蓋地膜

    黃瓜地膜栽培有利於降低空氣溼度,可以降低黃瓜黑星病的發病機率。同時地膜栽培可以促進黃瓜早熟,增加黃瓜的產量。8、合理溼度管理

    黃瓜在育苗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苗床溼度,土壤見白再進行澆水。黃瓜在生長過程中澆水要小水勤澆,禁止大水漫灌,土壤過於潮溼要撒草木灰進行降溼,澆水最好用滴灌。對於大棚種植的黃瓜要加強通風,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治黃瓜受澇。

    大棚種植的黃瓜早晨通風,使室溫控制在15℃以下,可以減輕真菌的繁殖速度,上午閉棚,棚室溫度提高到25~30℃,下午放風,空氣溼度降到85%以下,可以防治大棚黃瓜患黑星病。9、嚴禁從疫區調入帶菌種子、外地引種要進行檢疫

    對於沒有發病的地區嚴禁從患病高發期調種,可以防治病害的傳播蔓延。從外地引種要對種子檢疫合格後方可播種。

    10、加強田間管理

    黃瓜黑星病可以歸屬為低溫高溼性病害,對於早春大棚栽培、早春露地栽培以及冬季溫室栽培的黃瓜一定要控制好種植的密度,定植時小行距控制在35~40CM,大行距控制在70CM,株距控制在30CM。棚室栽培要多通風,減少結露的時間。

    11、植株調整

    黃瓜的種植要進行植株調整,合理的植株調整可以大大提高黃瓜的產量,同時,植株調整可以增加田間的通風透光性。黃瓜植株長到30CM高時要進行吊蔓,同時除去卷鬚,除8~9節外,其它的子蔓在現瓜後兩片葉摘心,這樣可以增加田間的透風透光性。

    12、藥劑噴霧

    黃瓜患了黑星病在發病初期要儘早噴藥治療,對於少量的病株要及時拔除,防止病害的蔓延,噴藥一定要早,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理時機。患病初期可以噴7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75%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70%代高樂可溼性粉劑12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60%剋星丹500倍液,可以每7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噴藥的時候可以任選兩種藥劑進行交替使用。13、清潔田園

    黃瓜收穫後要清理乾淨田間的植株殘體和雜草,可以集中燒燬或者深埋。

    14、合理施肥

    施肥可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但是要注意不要偏施氮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並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黃瓜怎麼施肥

    黃瓜生長快,產量高,對土壤的肥力要求比較嚴格。疏鬆肥沃的土壤有利於根部生長。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公斤,尿素5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磷酸鉀3公斤。基肥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溝施,對黃瓜的增產效果好。

    第一次追肥在定植2周天後,有利於提苗,以尿素為主。第二次追肥可以在第一次追肥後的一個月後,可以追加三元複合肥,有利於保花保果,第三次追肥可以在黃瓜果實的快速膨大期,可以直接噴0.2%的磷酸二氫鉀。每次追肥都可以澆腐熟的人糞尿。總之,黃瓜黑星病主要危害黃瓜的幼苗和黃瓜植株的幼嫩部分,患病後會嚴重降低黃瓜的產量和品質。對於黃瓜黑星病,在黃瓜的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排溼,空氣相對溼度降到90%以下,可以有效防治這種病害的發生。

  • 3 # 農村小肖愛釣魚

    黃瓜黑星病,屬於真菌性病害,是大棚的毀滅性病害之一。發生黃瓜黑星病的棚室一般損失可達10%~20%,嚴重的話整棚毀滅性發生,甚至絕產絕收。該病除危害黃瓜外,還侵染南瓜、西葫蘆、甜瓜、冬瓜等葫蘆科蔬菜,是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天就給黃瓜、西葫蘆、甜瓜等瓜類種植戶詳細分析一下黃瓜黑星病的症狀、發病條件以及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完全熟知黑星病,做到提前預防,辨認病害,及時防治。

    一、黃瓜黑星病發病症狀

    黃瓜黑星病主要危害生長點、嫩葉、嫩莖和幼瓜、幼苗。

    1.生長點發病:出現爛頭, 其下叢生側芽,心葉枯萎,形成禿樁。

    2.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黃白色圓形斑點,子葉腐爛,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稍大幼苗剛露出的真葉爛掉,形成雙頭苗、多頭苗。

    3.嫩葉染病:起初在葉面呈現近圓形褪綠小斑點,進而擴大為2~5毫米淡黃色病斑,邊緣呈星紋狀,乾枯後呈黃白色,後期形成邊緣有黃暈的星星狀孔洞。

    4.嫩莖發病:初為水狀暗綠色菱形形斑,後變暗色,凹陷龜裂,溼度大時病斑長出灰黑色黴層。

    5.幼瓜發病:起初為圓形或橢圓形褪綠小斑,病斑處溢位透明的黃褐色膠狀物(俗稱“冒油”),凝結成塊。以後病斑逐漸擴大、凹陷,膠狀物增多,堆積在病斑附近,最後脫落。溼度大時,病部密生黑色黴層。

    幼瓜受害,病斑處組織生長受抑制,引起瓜條彎曲、畸形。

    二、黃瓜黑性別病菌傳播條件

    1.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內于田間或土壤中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皮表面,也可在棚室架材(立柱,牆體,等)上越冬。

    2.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病菌主要從葉片果實靜脈的表皮直接穿透。

    3.主要靠雨水、澆水、水滴飛濺、氣流、農事操作等方式傳播。

    4.病菌從葉片、果實、莖表皮直接侵入,或從氣孔和傷口侵入,在棚室內的潛育期一般3~10天,在露地為9~10天。

    三、黃瓜黑星病發病條件

    1.低溫高溼是黃瓜黑星病發病的主要條件。

    一般在定植後到結瓜初期發病最多。大棚內最低溫度低於10度相對溼度高於90%時,且棚項及植株葉面結露時,容易發生和流行。

    2.黃瓜的種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風不良,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情況下,發病較為嚴重。

    3.溫室黃瓜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開始發病,到5月份以後氣溫高時病害依然發生。

    四、黃瓜黑星病防治方法

    由於黃瓜黑星病的發病因素十分複雜,因此在防治上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注意及時發現中心病株,及時防治,透過栽培措施和化學藥劑把病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1.農業防治

    ①選種,選擇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品種。

    ②種子消毒:可用55℃-60℃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用清水衝淨後再催芽,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

    ④定植前用煙霧劑燻蒸棚室(此時棚室內無蔬菜),殺死棚內殘留病菌。生產上常用硫磺燻蒸消毒,每100立方米空間用硫磺0.25千克、鋸未0. 5千克混合後分幾堆點燃燻蒸1夜。

    ⑤栽培時應注意種植密度,升高棚室溫度,採取地膜覆蓋及滴灌等節水技術,及時放風,以降低棚內溼度,縮短葉片表面結露時間,可以控制黑星病的發生。白天控溫28~30℃,夜間15℃,相對溼度低於90%。小水勤澆,嚴禁大水漫灌。

    ⑥早春氣溫低應加強防寒、保曖措施,使秧苗免受凍害。增強光照,促進黃瓜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⑦施足充分腐熟肥作基肥,適時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尤其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十分重要。

    2.生物防治:

    ①定植後,可定期噴施枯草芽孢桿菌,或木黴菌等生物製劑防治。

    ②適用酸殺蟲,鹼殺菌的原則,用50kg水加100g小蘇打(碳酸氫鈉)製成0.2%小蘇打水。葉面噴施可降低葉面環境的酸度。可大大減輕黑星病的發生。提高產量,健壯植株。

    3.藥劑防治:

    黑星病的防治重點是及時,一旦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拔除,及時噴藥防治,如果錯過防治的最佳時機,病害得到進一步蔓延,就會給防治帶來困難。

    ①發病前用10%百菌清煙劑預防,每畝用藥劑250~300克,根據天氣情況,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施3次。如果發病後開始燻煙,效果差。

    ②發病初期可選用一下藥劑,交替輪換或者復配用藥。

    25%氟矽唑咪鮮胺1000倍液,40%嘧黴多菌靈800倍液,

    32.5%苯甲嘧菌酯1000倍液,30%苯甲丙環唑1200倍液,

    30%醚菌酯10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

    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40%氟矽唑乳油8000倍液噴霧

    1%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噴霧,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

    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62.5%腈菌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25%吡唑醚菌酯防治1000倍液,20%腈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注意事項:

    ①噴藥要均勻周到,噴施幼苗及成株的嫩葉、嫩莖和生長點,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3~4次,

    ②可以加入中生菌素加入氨基酸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噴施。

    特別提醒:廣大黃瓜種植戶,黃瓜發生黑星病肯定會爛頭,但是黃瓜爛頭,原因不一定是黑星病造成的。黃瓜缺鈣、黃瓜疫病、菌核病等都會造成黃瓜頂部壞死爛頭的。要找準原因,針對性防治。

    結束語:黃瓜黑星病危害非常大,是毀滅性的。建議瓜農及時預防,發現病情重點防治。希望2019黃瓜大豐收!

  • 4 # 鄉村螢火蟲

    黃瓜黑星病屬於一種真菌性病害,其病原元兇就是瓜瘡痂枝孢黴。不僅侵染黃瓜,同時也危害甜瓜、南瓜、西葫蘆、冬瓜、節瓜等多種瓜類作物。因其導致的黑星病,一旦發生,危害大,防治不易,已經被許多省市列入農業檢疫性病害。田間黃瓜感病品種的病瓜率可以達到50%以上,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品質。那麼,在黃瓜栽種過程中,瓜農又該如何預防黑星病的發生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情。

    關於病原

    瓜瘡痂枝孢黴屬於真菌界,半知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色菌科,枝孢黴屬的一種有害真菌。它的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是2——35℃,最適溫度為20——22℃。其菌絲有分隔,白色至灰色。分生孢子有單孢分生孢子和雙孢分生孢子兩種,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分生孢子,可見其分生孢子梗細長,褐色或淡褐色,形成合軸分枝。其分生孢子近梭形到長梭形,串生,淡褐色。

    黃瓜黑星病的發生規律

    侵染黃瓜引起黑星病的瓜瘡痂枝孢黴以菌絲體附著在病殘體上,在田間、土壤或者棚室的棚架設施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也可以以分生孢子附著在黃瓜種子的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黃瓜種子的種皮內越冬,成為隨種子調運遠距離傳播的主要菌源。在適宜的條件下,越冬後的病菌產生分生孢子並萌發出芽管,從寄主黃瓜植株的葉片、莖表和果實的表皮、氣孔或傷口侵入。侵入後的病菌,在棚室黃瓜植株內潛育3——10天,在露地黃瓜植株上潛育9——10天,引起黃瓜植株發病。發病後的黃瓜植株,病部會產生病菌新的分生孢子。新的病菌分生孢子借風雨、氣流、灌溉水和農事作業等方式傳播,使病害擴大蔓延或流行。

    黃瓜黑星病的發生與栽培條件和栽培品種有密切關係。黑星病病害在溫度9——30℃、空氣相對溼度85%以上時就可以發生。但瓜瘡痂枝孢黴在相對溼度93%以上,日均氣溫15——30℃之間比較容易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要求有水滴和營養才能萌發。棚室內最低溫度在10℃以上,下午6時到次日上午10時,空氣相對溼度高於90%,且棚頂和黃瓜植株葉面結露時,黑星病容易發生和流行。

    冬季棚室黃瓜黑星病一般在2月中下旬開始發病,到5月以後氣溫升高時,病害依然可以發生。由於不同的黃瓜品種間的抗病性差異明顯,使用長春密刺、津研4號、津研6號、夏豐等感病品種和帶菌種子,以及連作地,鬱閉瓜田容易加重病情。

    黃瓜黑星病的危害與診斷

    黃瓜黑星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生比較普遍,在河北、山東、北京、天津、內蒙古、上海、海南等省市區也都有所發生,保護地栽培的黃瓜,發病相對較重。黑星病可以危害黃瓜植株的葉片、莖杆、卷鬚、瓜條、生長點等多數部位,以嫩葉、嫩莖和幼果受害最重,老葉和老瓜對病菌不敏感。

    ▪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黃色圓形斑點,子葉腐爛,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稍大幼苗剛露出的真葉爛掉,形成雙頭苗或多頭苗。

    ▪嫩葉染病:初始在葉面呈現近圓形褪綠小斑點,進而擴大為2——5毫米淡黃色的病斑,邊緣呈星紋狀,乾枯後呈黃白色,後期形成邊緣有黃色暈圈的星星狀孔洞,病葉多皺縮。

    ▪幼莖和果柄染病:初為水漬狀暗綠色菱形或長梭形斑,隨後會變成暗色,凹陷龜裂,潮溼時,病斑表面會長出灰黑色黴層。

    ▪生長點染病:心葉枯萎,形成禿樁。

    ▪卷鬚染病:變褐腐爛。

    ▪瓜條染病:初期為圓形或橢圓形褪綠小斑,病斑處溢位透明的黃褐色膠狀物,俗稱“冒油”,可以凝結成塊。以後病斑會逐漸擴大、凹陷,膠狀物也會同時增多,堆積在病斑附近,最後脫落。溼度大時,病部密生黑色黴層。接近收穫期,病瓜暗綠色,有凹陷瘡痂斑,後期變為暗褐色。空氣乾燥時龜裂,病瓜一般不腐爛。幼瓜受害,病斑處組織生長受到抑制,會引起瓜條彎曲、畸形。

    黃瓜黑星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保護無病區,嚴禁從疫區調入種子,嚴格制種、調種和市場流通管理。注意從無病種株上採種,防止帶菌種子和病瓜傳播。

    2、選用抗病品種。不同黃瓜品種之間,對黑星病的抗病性差異明顯。在華北型黃瓜品種中,中農31、津優50、中農201、中農202、中農203、中農207、津春1號、津優31號、津優32號、寒秀、路聖頂峰1號和路聖頂峰5號、吉雜2號、中農7號、中農13號等,耐低溫弱光能力和抗病性強,比例適宜冬春保護地栽培。水果型黃瓜中,中農19號、中農29號、春光2號、MK160等,對黑星病表現的抗病能力較好,瓜農在栽培時可以依據地方實際,選用適合自己的抗病品種。

    3、種子消毒。播種前,用55——60℃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催芽播種。直播時,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拌種。

    4、農業防治。病害常發區,將黃瓜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輪作。採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膜下灌水。棚室定植前,每100立方米空間使用硫磺0.25公斤、鋸末0.5公斤混合後點燃煙燻1夜。定植後到結瓜前控制澆水,注意溫溼度管理,正確採用放風排溼等措施,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和侵入。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株殘體,減少後續菌源。

    5、藥劑防治。發病前畝用10%百菌清煙劑250——300克,或畝用45%百菌清煙劑200克燻煙,7——10天1次,連續使用3——4次。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氟矽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農抗BO-10水劑2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50%甲米多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70%代高樂可溼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等噴霧,7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後話

    黃瓜黑星病是黃瓜生產中的一種重要病害,一旦發生,想要單純使用藥劑防治,非常困難。唯有提前設防,採取綜合措施,全面建設好抵禦和規避病害的“防火牆”,才能收到不給病菌和病害傳播侵染機會的最佳防治效果。

  • 5 # 小可農村事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2)與非瓜類作物輪作。

    (3)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控制溫溼度,採用地膜覆蓋、滴灌等技術。

    (4)從無病株上留種,做到從無病棚、無病株上留種,採用冰凍濾紙法檢驗種子是否帶菌。

    (5)溫室、大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間用硫磺粉0.13公斤,鋸末0.25公斤混合後分放數處,點燃後密閉大棚,燻1夜。

    (6)加強田間管理,栽培時應注意種植密度,升高棚室溫度,採取地膜覆蓋及滴灌等節水技術,及時放風,以降低棚內溼度,縮短葉片表面結露時間,可以控制黑星病的發生。

    藥物防治

    預防方案:

    植物源殺菌劑30-50Ml+葉面肥emianfeiemianfeimianfeifei25ml+有機矽5g兌水30斤,定期噴霧。

    備註:1.病害高發期(易發病條件:冷涼多雨,容易發病。一般在定植後到結瓜期發病最多,大棚最低溫度低於10℃,相對溼度高於90%時容易發生),復配適量內吸性製劑。

    2.大蒜油常規使用每30斤水15Ml,苗期使用減半,5-7ml。

    治療方案:

    發病初期:植物源殺菌劑50-70ml+大蒜油15Ml+葉面肥25ml+有機矽5g兌水30斤,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控制後改為預防。

    發病中後期:

    綠色有機種植用藥方案:植物源殺菌劑100-250ml+大蒜油15ml+有機矽5g兌水30斤,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控制後改為預防。

    常規種植用藥方案:植物源殺菌劑70-100ml+大蒜油15ml+葉面肥25ml+有機矽5g兌水30斤,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控制後改為預防。

    備註:大蒜油常規使用每30斤水15Ml,苗期使用減半,5-7ml。

  • 6 # 依寶動漫

    1、黃瓜黑星病病害症狀

    黑星病症狀葉片上的“蟲口”呈現“星狀”穿孔,孔的邊緣很不整齊,並有黃色暈圈,葉脈扭曲,葉片皺縮不平整,嫩莖上的病斑凹陷龜裂,有透明的膠粒溢位。重者心葉枯萎致全株枯死;成株期可危害葉片、莖卷鬚和瓜條,以嫩葉、嫩莖和幼果被害最重。瓜條染病後,初期流膠,漸擴大為暗綠色凹陷斑,瓜條病斑向果實內部發展,可深及1~4mm,隨後凹陷並形成木栓化組織,龜裂、瘡痂狀,空氣溼度大時病斑上長出黑色黴層,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瓜條病部停止生長,形成畸形瓜。

    莖尖端被害後發育停止,腋芽叢生,病斑表面生黑色黴層。分泌琥珀色膠狀物是診斷的重要特徵。

    由於黃瓜黑星病易與細菌角斑病混淆,為了使菜農更好的區分防治,其病害症狀區別如下:

    1.1 黑星病

    葉片病斑圓形至橢圓形,不受葉脈限制,易星狀開裂穿孔;病菌可侵害葉片、葉脈、葉柄、果柄、卷鬚、莖、瓜條;真菌性病害,瓜條被害後病斑上流出琥珀色膠狀物,潮溼時病斑生出黑色黴層,瓜條不腐爛。

    1.2 細菌角斑病

    葉片病斑多角形,受葉脈限制,病斑對光觀察呈油浸狀、後期脫落出現穿孔;主要侵害葉片,有時侵染瓜條;細菌性病害,瓜條病斑上溢位乳白色菌濃,後期瓜條病部腐爛,有臭味。

    2、黃瓜黑星病害病原

    黃瓜黑星病的病源為真菌半知菌亞門枝孢屬Cladosporium cucumerinumEll.&Arth病菌,菌絲灰綠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由菌絲分化而成,單生或叢生,褐色或淡褐色,頂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單枝,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卵形、不規則形、褐色或橄欖綠色,單或串生,單胞、雙胞,少數3胞。病菌以菌絲體在大棚中存在,成為最初的傳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使種子帶菌,種子帶菌可侵染幼苗,帶菌的苗子定植後會很快發病。

    3、黃瓜黑星病害發病規律

    黃瓜黑星病,屬於真菌性病害,是中國的檢疫病害,是溫室大棚的毀滅性病害之一,病菌從作物的表皮、氣孔、傷口侵入。連續冷涼多溼的天氣易發病,溫度在9~30℃、相對溼度85%以上均可發病,最適溫度約17℃。

    棚膜及棚內作物葉片有水珠存在,是該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棚內溼度大、光照弱、澆水後遇上連陰天的氣候條件下發病重。

    除侵害黃瓜外尚可侵染甜瓜、南瓜、西葫蘆等。病菌隨被害莖葉卷鬚等在土中或附著於架材或大棚支架上越冬,成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也可附著於種子上傳播。

    4、黃瓜黑星病防治措施

    4.1 選用抗病品種

    用55℃~60℃溫水浸種15min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min,用清水衝淨後再催芽。在保證溫度的情況下,儘量放風排溼,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和侵入,經常擦拭棚膜,增加透光率。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300g晚上燻棚8h左右。與非瓜類作物進行3-4年的輪作種植,不能輪作種植的可進行苗床消毒和大棚內硫磺粉燻蒸消毒。主要方法是在溫室大棚定植瓜苗前10天,每立方米空間使用2~3g硫磺和~5g鋸末,將硫磺和鋸末拌均勻後,分置到幾處點燃,密閉溫室大棚煙燻一夜。

    4.2 加強管理,防止大棚低溫多溼

    白天溫度控制在28~32℃,溼度控制在60%;除去架材上的有病卷鬚,病田收穫後處理病株。起壟定植,覆蓋地膜,降低棚內空氣和土壤的溼度,合理密植,適當去掉老葉,並注意大棚的增光和通風。

    4.3 藥劑防治

    植物源殺菌劑30~50Ml+葉面肥25ml+有?C矽5g兌水15kg,定期噴霧。易發病條件:冷涼多雨,容易發病。一般在定植後到結瓜期發病最多,大棚最低溫度低於10℃,相對溼度高於90%時容易發生。在病害高發期,復配適量內吸性製劑。大蒜油常規使用每15kg水15Ml,苗期使用減半,每15kg水5~7ml。植物源殺菌劑30~50ml+葉面肥25ml+有機矽5g兌水15kg,定期噴霧。

    發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40%氟矽唑7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62.25腈菌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葉面噴霧進行防治,視病情隔5~7次。

    5、關於黃瓜黑星病的幾點建議

    一是實施檢疫措施是防止危險病蟲發生傳播為害的有力保障,引進選種時要注意植物檢疫。杜絕攜帶病源的瓜果和種子傳入,不要從病區引種、引苗,一旦發現攜帶黑星病的病株,要及時拔除,將病株的殘蔓敗葉全部清理出溫室大棚外統一燒燬,更不能使用發現有黑星病的溫室大棚做保護地育苗。

    二是加強科研工作。育種部門要選育適宜溫室種植的黃瓜抗性品種,在栽培過程中,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性。

    三是植保部門要深入研究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繼續查清黃瓜黑星病害在鄆城縣的分佈現狀、發病為害、黃瓜受病後的損失,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傳播蔓延,確保蔬菜安全生產。

  • 7 # 一品小十六

    黃瓜的黑星病是目前危害比較嚴重,發展比較厲害的一種蔬菜疾病。他不光危害黃瓜,像西葫蘆、南瓜、西瓜、甜瓜等,都容易感染黑星病。簡單說一說什麼叫做黑星病,感染了黑星病的黃瓜苗,剛開始葉子上會有黃白色的圓形斑,後來就發展成了全葉乾枯,黃瓜條上還會有暗綠色的凹陷板斑,表面長出黑色的黴層,最終形成畸形瓜,大大影響黃瓜的產量。

    發病規律

    黃瓜的黑星病發病最適宜的溫度是在20 ~ 22度,相對溼度為90%以上,所以,連續陰天,光照不足,還有植株鬱閉,溼度過大,長期重茬,還有播種帶病的種子都會引發黃瓜黑星病。

    防治方法

    1、加強輪作。為了防治黃瓜得黑星病,一定要注意輪作,要與非葫蘆科的蔬菜輪作2~3年。

    2、注意種子處理。要選用抗病的品種,而且還要選用無病的種子,在對種子進行處理的時候,可以用50度的溫水浸泡種子半小時左右,然後取出來冷卻,進行催芽播種,也可以用種子重量0.4%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對種子進行拌種,這樣之後再進行播種。

    3、溫室種植用硫磺粉燻煙。在溫室定植或者育苗以前翻地,每立方米的空間用硫磺2.4克,加上鋸末4.5克進行攪拌,分別均勻的放在溫室的各個角落,密閉進行燻煙燻一晚上,等到7~10天之後再定植,能夠有效的殺滅黑星病病菌。

    4、加強溫室管理。在黃瓜的生產期不要大水漫灌,要採用增溫降溼和高溫放風的方法來排溼。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每天早晨揭開氈子之後,不能馬上的放風,要提前關閉所有的放風口,當它增溫到33~35度時,再突然開啟頂風口進行放風排溼。不能過早放風,因為如果此時放風過早,溫度下降的很快,將不利於黃瓜高產。透過這種高溫放風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溼度,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黑星病的發生。

    5、藥劑防治。如果發現有患病的植株,一定要及時拔出,也可以立即採用45%的百菌清煙霧劑進行夜間燻煙,或者用50%的撲海因可視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一個周噴一次,根據患病的嚴重程度掌握噴藥次數。

  • 8 # 毛驢講三農

    黃瓜黑星病俗稱瘡痂病,是一種世界性檢疫病害,近幾年來,隨著中國保護地生產的發展,黑星病是棚室種植黃瓜的一種主要病害,在中國部分黃瓜生產區危害嚴重,病害發生會導致黃瓜畸形,病瓜率高達50%以上,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品質,下面來了解一下黃瓜發生黑星病的症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一、症狀;黑星病在黃瓜生長髮育期間均可發生,主要危害生長點、嫩葉、嫩莖和幼瓜;幼苗受害,子葉會產生黃白色、圓形病斑,隨著病情加重子葉開始腐爛,病情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幼苗生長前期發病,會導致剛剛長出的真葉腐爛,形成禿頭苗、雙頭苗;嫩葉受害,葉片上出現黃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幹枯,變為黃白色呈星狀開裂;嫩莖染病後,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梭形、稍凹陷、易龜裂,後變為暗褐色,溼度過大時病斑上會長出黑色黴層;生長點受害,會導致心葉枯萎,形成禿樁;卷鬚受害則變褐腐爛;瓜條受害,受害部位會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褪綠病斑,病斑流出透明膠狀物,後變為琥珀色、凝結成塊,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擴大為凹陷斑呈暗褐色,表面長出灰黑色黴層,後期病斑呈瘡痂狀,空氣乾燥時發生龜裂,形成畸形瓜,失去商品價值和食用價值。二、發病規律;黃瓜黑星病是由真菌瓜瘡痂枝孢黴侵染所致;病菌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潛伏在種子表皮越冬,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從植株葉片、果實、莖蔓、表皮氣孔或傷口侵入寄主,引起病害發生,種子帶菌可直接侵染幼苗;病菌主要靠氣流、灌溉澆水、雨水和農事作業進行傳播;病菌生長溫度範圍在3至35℃,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在20至22℃,空氣溼度高於90%,日均溫度在15至30℃時,易分生孢子萌發,棚頂以及植株葉面結露,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三、防治方法;1、種子處理;種子要選用抗病性強,耐溫性強的優良品種,推薦選用中農7號、9號、12號、21號、中農201、202、207、津春一號、津優31號等;播種前,把種子放入55至60℃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撈出後晾乾即可進行催芽,或者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50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沖洗,然後進行催芽;2、農業防治;病害發生區實行與非瓜類作物3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勤中耕除草、採用地膜覆蓋栽培、膜下暗灌澆水、科學控制溫度溼度、合理密植並及時通風,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侵入寄主,徹底清除病殘體和其它雜物,集中堆漚或焚燒;3、藥劑防治;塑膠大棚、溫室黃瓜定植前10天,每畝用硫磺粉1.5kg、鋸末2、5公斤攪拌均勻後,分放數處點燃,密封棚室燻蒸15小時,可有效防治黑星病的發生;黑星病發生初期,可用40%氟矽唑乳油兌水配置7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800倍液,也可用波爾錳鋅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500倍液或7500%菌清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500倍液,每7至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3至4次,以上藥劑交替使用,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 9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黃瓜黑星病怎麼防治?

    這個問題好像交流過了,鬧不好敢許又是重複回答,冒險回答一個吧。

    黃瓜黑星病是黃瓜栽培上由於管理或其它因素常見的病害之一,屬於真菌病害。

    [病狀表現]

    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黃白色圓形斑點,子葉腐爛,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嫰莖染病,初為水漬狀暗綠色梭形斑,後變暗色,凹陷龜裂,溼度大時長出灰黑色黴層。卷鬚染病,則變褐腐爛。葉片染病,初為汙綠色近圓形斑點,穿孔後,孔的邊緣不整齊,略皺。

    [發生特點]

    病菌在病菌殘體內、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是第二年的初侵染來源。在溫度適宜時,病菌從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侵入,也可從氣孔和傷口侵入,借風雨、氣流、灌溉水、農事操作等傳播,種子帶菌又能遠距離傳播。該病原菌對溫度適應範圍較廣,5~30°C孢子均可萌發;對溼度的要求較高,適宜的相對溫度為90%~100%,有水滴存在適於發病。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對水1000倍液,或75%甲基託布津600倍液,或剋星丹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 10 # 鄉村波比

    黃瓜屬葫蘆科藤類植物,一般種植都要靠竹枝立支架,透過藉助支撐物向上纏繞生長。果實黃瓜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營養價值豐富。那麼如果遇到黃瓜黑星病該如何治療?

    黃瓜黑星病的主要症狀:在幼苗發病時,子葉上會產生很多黃白色的圓形斑點,而且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後期發病部位會出現穿孔,而且子葉邊緣呈開裂狀。生長點受害時,龍頭會形成黃白色,並且出現流膠現象。幼瓜發病時,開始不明顯,膠狀物只有一滴,不容易發現,而後會病斑擴大,膠狀物質增多,嚴重時導致幼瓜腐爛、脫落。

    黃瓜黑星病發病規律:一般在低溫、溼度高的環境下最容易發病。病菌主要透過黃瓜植株的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或者氣孔直接穿透進去,繼而造成危害。發病和擴散程度在光照少、通風不良、積水嚴重地塊以及重茬等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因此瓜農們一定要注意。

    防治措施:首先加強黃瓜地的管理,適當提高大棚中的溫度,保持通分、減少空氣溼度,防止出現低溫、高溼環境;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種子20分鐘後,洗乾淨再進行催芽;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 11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該病是黃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大棚溫室黃瓜發生尤為普遍。嚴重時發病率高達90%以上,產量損失嚴重,病瓜畸形,失去經濟價值。該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莖、卷鬚和瓜條,以嫩葉、嫩莖、幼瓜被害嚴重。幼葉期發病,子葉上發生病斑,嚴重時心葉枯萎,幼苗停止生長,全株死亡。葉片上的病斑早期近圓形,直徑1-2毫米,淡黃褐色,後期呈星狀開裂,病部生長受阻,致使葉片扭皺;莖、葉柄上病斑長梭形,大小不等,有時可連成長條,特別是果柄上的病斑會產生淡黃色膠狀物像琥珀,潮溼時長出黑色黴層,繼而溢位初為乳白色後為琥珀色的膠狀物。該物質乾結後脫落,導致瓜條彎曲畸形,病瓜一般不腐爛。該病常容易與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混淆。黃瓜黑星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1.無病株採種。要求採用不帶病的種子。

    2.加強管理。大棚內防止低溫高溼,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並清除架材上的有病卷鬚。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0%安克錳鋅2000倍葉面噴霧,每週一次,連續3-4次,均勻噴藥,特別要注意嫩莖及生長點。

  • 12 # 鄉村一叟

    黃瓜黑星病怎麼防治?黃瓜黑星病,目前在中國僅在部分地區發生,但極易隨著種子等途徑傳入,一旦傳入和蔓延將會給蔬菜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對黃瓜黑星病的識別症狀特點及防治方法有個初步的瞭解是很有必要的。現介紹如下:

    黃瓜黑星病,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以成株期症狀表現較為明顯,黃瓜莖、葉、果實、生長點和卷鬚均可受害。莖部受害,先出現梭形病斑,水浸狀呈暗綠色,逐漸凹陷,潮溼時可產生黑色黴層,為其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卷鬚染病則變褐腐爛。生長點染病2~3天即可爛掉,形成禿樁,嚴重影響植株長勢。瓜條染病於病斑處凹陷,潮溼時也產生黑色黴層,因瓜條於病斑處停止生長而其餘部分繼續生長,因而造成瓜條因生長不均而彎曲畸形。葉部染病,先表現為暗綠色病斑,一般2~3毫米或更大,幹後病斑幹而脆,極易穿孔,其穿孔邊緣裂開呈星狀,故名黑星病。莖蔓、瓜條染病後均可造成瘡痂狀病班,並伴有琥珀狀流膠,也是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徵。

    防治黃瓜黑星病應本著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注意採取預防措施,一旦發現,立即釆取各項綜合措施堅決徹底地予以消滅。主要措施有:

    1、健全檢疫措施,不從疫區調種,防止種子傳播。種子傳播是檢疫物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從外地大批次調種時,一定要注意透過辦理檢疫手續,避免帶病菌種子傳入。

    2、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工作,可結合預防苗期病害,疫病和炭疽病等病害進行藥劑浸種,並用55℃溫水浸種20分鐘後再進行正常浸種催芽。

    3、搞好生態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溫室、大棚等保護地種植黃瓜要及時放風排溼,避免棚內溼度過大。防止黃瓜黑星病可白天控溫在28~30℃,晚上15~18℃,透過避開病害發生的適宜溫度減輕病害發生。

    4、一旦發現病害,立即將病株帶出田間深埋,並在田間進行藥劑防治,防治黃瓜黑星病,可選擇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本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劑150倍液、80%敵菌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的衛生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