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揚州百城招聘
-
2 # 貓眼觀史
印度文化有奇葩的一面,也有拷問人性的一面,據說在印度這個古老的宗教信仰國度,存在一種“童婚”現象,其指的是當地的女孩子剛長滿十歲就得嫁人,不管女方是否願意都得按照習俗進行童婚。
而這一種非人的惡俗,為什麼會在印度屢禁不止呢?
縱觀世界各國的法定結婚年齡,大部分都不低於15歲,中國一般為女生20歲,男生22歲,不過也有晚婚一族,相對來說結婚比較自由。而印度則不然,一些當地惡俗不僅要你結婚,還把女孩子的結婚年齡規定在滿10歲。
雖然,印度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出臺相關的法定結婚制度,裡面規定了印度女子可以滿16歲才結婚,男子需滿18歲,不然就是早婚。後來,印度發展到七十年代的時候,又再一次修改婚姻法定年齡,設定女生需滿18歲,男子滿21歲,但這些修改都禁止不了印度民間的童婚現象。
對於童婚,印度官方較為頭疼,為了禁止此等傳統糟糠行為還專門制定相關法規,公佈規定犯是參與童婚人士,輕則罰款一千盧比,重則判處三個月以上的監刑。然而,此法規在力度上不被人看好,畢竟結婚乃人生大事,特別是一些老舊思想的印度百姓,就算你罰他坐三個月,自己娶到了一個妙齡媳婦也是值得的。
尤其是印度的一些較為偏闢的山村,由於山高皇上遠的,童婚行為更是屢禁不止,當地通童婚的村民幾乎習以為常,且從不理會印度制定出來的法定結婚年齡。記得之前由印度曝光的童婚事情,在當地即將舉行阿卡帝節日的時候,拉賈斯坦邦的瑪爾瓦區就趁著過節,就大張旗鼓的給10000個滿10歲的孩子的籌辦童婚儀式,當地人還十分的開心。此事情曝光後,媒體很快了解到拉賈斯坦邦早以淪為一個童婚頻繁的地方,並且官方一直屢禁不止。
如今印度跟著國際潮流邁入了新時代,為何某些地方還存在童婚惡俗呢?典型代表拉賈斯坦邦的一位官員博哈里亞表示,這種童婚行為雖違反了印度法規,但卻符合了我們印度傳統的習俗。看來該官員心底裡也是預設允許搞童婚的,既然連當地官員都持有這種觀念,想必印度的“童婚”思想早已經在很多人心裡根深蒂固,想要完全徹除並非一天兩天之事。
原來習俗由來已久,在古代印度的一些宗教宗旨裡,適齡結婚的女孩子一般被叫做“納格尼卡”。不過這個稱呼也有多種含義,據印度《家庭經》描述,該稱呼是指未成年的女孩子,到了《女神論集》裡,就指的更加幼小,稱“納格坭卡”就是還沒懂得自己穿衣服的玩泥沙小女孩。然而總體來說,納格尼卡都屬於未成年或者更幼小的女孩,所以從那時候起,印度宗教就對這些“納格尼卡”指定了結婚年齡。
古印度的一本《僧爾德錄》寫道:“八歲通婚最為吉利”,看來那時更誇張,未滿10歲,才8歲的女孩子就被建議去結婚了。而《阿希沃拉衍家庭經》裡表示的比較模糊,稱女子一定要趕在月經出現之前嫁人,可見其程度多慘重。
另外,在印度傳統的婚娶觀念中,若是誰家的女兒在十歲之際還沒有嫁出去,那麼她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就會受到殘酷的厄運。自古以來,印度宗教都在教導信徒們要儘早進行“童婚”,而印度又是一個十分信仰宗教的國度,因此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印度童婚依舊屢禁不止。
-
3 # 野史也是史
童婚是印度一種古老的婚姻習俗,最早可追溯到雅利安人統治的吠陀時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儘管印政府對此明令禁止,但童婚在民間仍很流行。
童婚陋習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印度在九十年前就曾立法禁止過,但收效甚微。在印度的山區部族中,童婚不但沒有得到禁止,反而是呈現出盛行之勢。
傳統的印度人認為,如果女孩到了12歲還是未婚,就會招來人們的異樣目光。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地區,每年四月都會有上萬名兒童舉行集體婚禮。
這一時期正值阿卡蒂節,印度人認為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婚禮中,大人們帶著年幼的新娘和新郎或坐在牛車中,有的新人還在吃奶,有的東張西望。
童婚的婚禮與正常婚禮一樣,要有媒灼之言和父母之命。三四歲的新人比比皆是,他們穿戴整齊,戴著金項鍊和手鐲,在大人的引導下,進行著童婚儀式。
還不會走路的新人,則會被僧侶端在大的金屬託盤中,完成婚禮。新娘由僧侶端在圓盤上,其面紗一端被新郎牽著,兩人繞聖火轉三圈後,婚禮宣告完成。
完婚之後,如果新娘未滿十二歲,則會在孃家生活。等過完十二歲生日,就須回到夫家生活。這些新娘從此要承擔繁重的家務,當然生兒育女也必不可少。
童婚中新娘年齡為新郎年齡的三分之一,這時約定成俗的理想婚齡。比如21歲的小夥就要找7歲的女孩為新娘,據印度古文獻記載,很多女孩9歲時就出嫁。
這些年少的新娘,經常遭到夫家指責和打罵,她們承擔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家務。很多新娘在十多歲就做了母親,在30歲就已做姥姥,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守寡的新娘更為悽慘,她們不許改嫁,不準參加娛樂活動,只能穿粗劣衣服。夫家人員稍有不滿意,便會對她們拳打腳踢。這種現象在印度早年十分普遍。
童婚已經嚴重障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印政府遏制童婚的決心非常堅定,先後多次出臺法律法規禁止,但這些法令與印度教傳統觀念相違背,很難行得通。
為何印度童婚陋習屢禁不止?造成童婚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童婚可以為家庭節省開支。經濟欠發達是印度童婚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印度,女孩在出嫁時,孃家要陪給男方家一筆高價值的嫁妝。印度習俗規定,嫁妝費用與女孩年齡成反比。
女孩年齡越小,男方家要的嫁妝就越少,男孩家舉行婚禮的費用也就越小。童婚都存在於印度欠發達地區,貧窮家庭透過讓女兒提前出嫁來免去昂貴嫁妝。
男方家也很樂意早為兒子定下終身大事,省下將來婚禮的鉅額花銷。在許多印度家庭看來,童婚非常省錢。五歲女孩嫁出去僅花五千盧比(490元人民幣)。
其二,童婚傳統在印度根深蒂固。在古印度,童婚是被宗教法典所肯定的婚姻形式,這一習俗延續了數千年。印度的很多文獻中都有關於童婚的記載,其中有提到女子在月事來之前可結婚。
婆羅門教的經典法典《摩奴法論》中規定,30歲男子可與12歲女子結婚,24歲男子可與8歲女子結婚。印度教徒認為,童婚是一種聖禮,每個人都須履行。
在印度教觀念中,一個有女兒和孫子的男子在去世後,他的的靈魂會得到拯救。在印度的農村地區,女子很容易失去貞潔,往往透過早嫁來避免遭遇不測。
其三,童婚禁止法規很難被執行。在印度,婚姻登記制度很難被落到實處,很多地區可以說是形同虛設。山區一帶的婚嫁規矩依然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法律和法規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印度的婚姻法儘管規定了婚嫁年齡,但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尤其在一些偏遠鄉村,相關部門很難獲取婚嫁資訊,這些地區的人通常是以集體儀式完成童婚。
行政手段也是鞭長莫及,這些根深蒂固的習俗使得童婚長期存在和蔓延。許多的山區農村缺乏婚姻法的宣傳,人們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下,很難改變習俗。
綜上,印度童婚屢禁不止的原因的很複雜的。要想根治童婚陋習,緊靠制定法律法規很難達到目的的,提高婦女地位及加快經濟文化發展,才是當務之急。
-
4 # 憤怒的星星
拒絕童婚,結束傷害。首先大家早要知道,童婚不止是在印度,在很多國家都存在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選擇何時結婚、與何人結婚是人生面臨的最重要的選擇之一,童婚習俗每年剝奪了數百萬女童選擇的權利。同時,童婚也是對女童和婦女權利的侵犯,過早結婚的女童更有可能輟學、遭受家庭暴力、感染艾滋病或者由於懷孕和分娩時期的併發症而死亡。據瞭解,如果當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在兒童時期結婚的女性到2030年將達到10億人,這意味著10億個失去的童年和10億個失去的未來,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只有印度才有童婚,很多國家都存在,所以要拒絕童婚,結束傷害。童婚廉價印度童婚習俗其實嚴重地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是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 ,印度政府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禁止童婚,印度政府在1929年透過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18歲,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價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童婚源於種姓制度說到印度童婚,那麼大家就要先了解一下印度的種姓制度,兩者有密不可分的聯絡,大家都知道印度有很多種姓制度,宗教信仰,種姓制度把印度教社會分成若干社會集團,集團之間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有的種姓之間彼此仇視,相互詆譭。雖然說種姓制度影響社會發展,但是它也一直存在,而且還全世界出名,那麼在這種種姓制度的存在下,童婚自然而然不可避免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印度,很多10歲的女孩都得嫁人。照說這在現代社會應該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印度卻很難被禁止。因為這種制度的源頭是印度的宗教,就如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現代法律明明禁止這種東西,但是在印度社會中卻完全無法禁止,它根深蒂固存在於人們的骨子裡頭。印度教法典之所以明確要求實行童婚,主要是提倡婦女要貞潔。而在有月事前結婚,就能保證所謂的貞潔。這樣的規定實際上就是重男輕女,對女性很不尊重的一個表現。正是由於宗教思想的影響,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們因為早早結婚,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當然不可能從事好的工作,所以最後只能淪為生育機器,同時還要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印度童婚這一社會毒瘤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期廢除,印度本來就是一個法律軟弱的國家,種姓制度廢除了這麼多年依舊存在,童婚也是屢禁不止。不過印度童婚情況也在逐步減少,根據2018年全國家庭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有26.8%的女童未滿18歲就已經結婚,比十年前少了一半。加強法律制裁
綜上所述印度法律還是太弱了,對宗教信仰,種姓制度管理太薄弱,印度宗教眾多,影響到印度法律的結構、體系異常複雜,宗教與法律緊密結合,兩者互為補充,宗教在古代印度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還是希望國家加大法律制裁吧,相信以後童婚已經就不存在了。
-
5 # 歷史漫談君
我們對童婚並不陌生,中國古代也存在童婚,但相對於中國,印度的童婚存在時間更長涉及地區更廣更成體系對女性的殘害更大危害也更深遠。印度的童婚和印度宗教緊密的相連,印度人覺得把女兒在未發育好之前嫁人,父母在死後就可以升入極樂世界。童婚和地區經濟的發展狀況也緊密相連,把女兒在很小的時候許配出去可以大大的減少嫁妝(大概四五百元人民幣),從而減輕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的壓力。
印度女人的地位極其低下,經常被物質化被當作一種商品,甚至可以成為兩個仇家拋去隔閡的一個示好物。四五月是印度的結婚月,有很多人會選擇在這兩個月份中結婚,在典禮上十歲左右的女兒比比皆是,甚至還有被放在盤子上不會行走還在吃奶的嬰兒。她們十二歲以前還可以生活在孃家,過了十二歲便必須回夫家去,十二歲以後的命運更是寄託在別人身上要打要罵悉聽尊便了。
曾有一個反映印度童婚的電影《炙熱》,影片的開頭便是一個悄悄跑回孃家的童妻,她和她的父母哭訴,說他的丈夫從來沒有碰過她但是她丈夫的父親、姐夫等別的男性卻總是凌辱她,她不堪忍受跑回家裡,但是她的父母卻強行把她送上了回夫家的麵包車。直到結尾影片都沒有再說過這個女孩兒的結局,但百分之九十九是更加不好的。
影片主要介紹了三個女人,但這三個女人基本就是印度女人的縮影了。第一位是一個寡婦,她的丈夫早逝,但女不能二嫁,她一個人操持著這個貧窮的家還有一個十分混蛋的兒子。第二位是一個結婚多年但卻沒能生下一兒半女的人,她動輒被自己的丈夫打罵,活得比家裡的牲口還要卑賤。第三位是一個舞女,她靠著自己的色相和肉體賺錢,她被這個社會鄙視的同時又被這個社會拋棄。
印度的女權應該像它的經濟一樣提高,貧困人家的女孩沒有機會讀書,生而為女孩兒是她們一生中最為卑賤的事情。女人淪為生養機器淪為性奴淪為像牲口一樣的做活工具,已婚婦女的紅紗是她們明晃晃的淚,鼻子上的環是她們牢記自己卑賤的標誌。
印度童婚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印度的社會進步,成為印度為人所詬病的一大缺點。從2000年以來印度政府就開始立法表明童婚的不合法性,雖然有所收效但童婚現象依然十分的泛濫,這又是為何呢?一、法律在一些落後的地區影響力較少
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十分懸殊的地方,經濟欠發達甚至是很貧困的地區比比皆是,陋俗和貧窮總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貧窮的地區和整體社會脫節嚴重,法律在他們那裡不過是一紙空文,經濟實惠才是他們的王道。法律限制的多是文明地區,在不文明地區他們自己的利益才是天王老子。
二、童婚和宗教的一些規定相輔相成
印度教最具權威的法典都明確規定了結婚的年齡。比如,《摩奴法典》規定,印度30歲的男子應娶12歲的女孩為妻,24歲的男性應娶8歲的幼女為妻。印度人一向以印度教作為他們的行為準則,並且對印度教深信不疑,既然法典都這樣說了,違背法典就是對神的大不敬,所以童婚就披上了一件神的外衣。
三、重男輕女的思想和經濟狀況
印度人認為女子在來月事以前結婚就可以保持他們心中所謂的貞潔,但其實這是對女性不尊重的一種表現,他們可以隨意踐踏女子的尊嚴。其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於孃家提早嫁女可以省下來一大筆嫁妝錢於男方可以早點獲得一個免費的勞動力,在他們看來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女孩兒的意願和幸福從來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童婚的存在就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印度文明的程度,讓人無法把印度和文明現代先進所聯絡起來,進而其他的陋習也會被無限放大。希望印度女權可以重獲新生,也希望印度的女童在正常年齡可以擁有一個童話般的童年!
-
6 # 千百年前
早在英殖民印度時期,英國政府就曾宣佈童婚非法。而獨立後的印度政府也曾做出表態——禁止童婚,並且不斷地提高男女結婚年齡。然而,這種現象卻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社會長久以來的男女不平等關係,而這種關係無法得到改善的原因又是印度根深蒂固的宗教——印度教。
據2001年資料統計,印度教佔印度總人口的80.5%,可以說大部分人都信印度教。而印度教起源於婆羅教,而婆羅教又起源於吠陀教。一般認為,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間,形成於公元2世紀左右。
本來古印度女性的適婚年齡是16歲,而自公元前4世紀起,結婚年齡越來越低。而由婆羅門教祭司根據《吠陀經》制定的《摩奴法論》甚至明確記載著:
三十歲的男子應該娶十二歲的迷人姑娘,或者二十四歲的應該娶八歲的;當法受到影響的時候,他應該立即娶。不及時嫁出女兒的父親應該受到譴責。
作為印度教的重要經典之一,教徒們往往“趨之若鶩”,而裡面的規定更是嚴格遵守。即使在當今的印度,這部法典的權威仍堪比法律。除了《摩奴法典》,其他印度教經典也有如“女孩四歲以後可以結婚”的記載。
在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印度教父母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性,更是將女孩早早嫁出去。到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縱使殖民政府規定不允許童婚,仍屢禁不止。而在所謂上層婆羅門人中,童婚盛行,女孩的婚齡甚至在三四歲。
現在,印度婦女結婚年齡普遍在14至25歲,猶以17至19歲居多。這在全世界範圍內,無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與發展中國家相比,都較低。
為此,印度許多進步人士做出了很多努力來改變這種局面。但仍屢禁不止,甚至許多官員都流行童婚。為何?
經濟原因
與中國不同,印度十分重視嫁妝一說,而且男方還可要求女方的嫁妝一直延續到婚後。甚至,只要男方要求,女方就得滿足。
一些比較窮苦的家庭,往往承擔不起如此高額的費用。如何解決呢?童婚,因為童婚往往不會支付高額的嫁妝。一位印度婦女曾說:
童婚不受嫁妝拖累,只要花費五千盧比就行了,錯過了這個機會,等以後再結婚就得花上兩萬盧比。
新娘越小,父母所需支付的嫁妝錢就越小。而如果阿卡蒂節上為子女舉行集體婚禮的話,雙方的開銷都會更小。所以貧困地區的父母往往會參與集體童婚,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可以省下一大筆開銷。而中產階級也是如此,對於很多人來說,女孩彷彿就是攫取家庭財產的“累贅”。據一位印度公民說:
將一個未出嫁的女孩留在家裡就像是胃裡面有一個火球,在這個女孩兒結婚之前人們不能正常呼吸。
種姓制度
印度有著嚴格的種姓制度,按等級先後順序來說依次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其中,高種姓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相反的則為“逆婚”,是不被允許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的女子都深受其害。低種姓的自不用多說,而高種姓的父母往往會因擇婿範圍狹窄(低種姓女子可以嫁所有種姓男子)而“搶佔先機”,早早地就把女兒的結婚物件選好,儘快地安排結婚。
傳統觀念
前文也已經提到,印度有著眾多的印度教教徒,而印度教又主張“早婚是父母對兒女的基本義務”。如果在女兒11歲之前,若父母還沒有把女兒嫁出去,將會影響到其在宗教中的地位。
而印度教也鼓勵“多子多福”,他們認為“一個男人去世時,如果有他的女兒和一個孫子在他旁邊祈禱那麼,這個男人的靈魂由於有多次生兒育女的痛苦而會得到拯救。”印度老人也普遍有“四世同堂” 的願望,而童婚既滿足了老人的心願,也是履行教義的表現。
印度人長期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導致其很重視所謂“貞潔”。在印度教經典裡有“讓女兒在來月經之前結婚,父母可以昇天”的記錄,而在女童月經之前將其嫁出,恰恰是保護她的貞潔。
結語
印度長久以來的童婚,無疑是對女性的一種殘忍迫害。許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為之努力。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幾個人的覺醒如何能行?更恐怖的是,在許多印度婦女眼裡,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好像就應該是“男尊女卑”,而男性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而這在文明社會里,顯然是不能容忍的。
人人生而平等,不該有貴賤之分。童婚,這個落後腐朽的習俗,顯然該被廢除。然而,對於印度社會來說,這又何談容易?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印度的大國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
7 # 策神歷史
很多人對於印度這個國家,都沒有好印象。原因就在於印度這個國家有著很多奇葩的傳統,把動物像神一樣對待暫且不提,印度童婚無疑是印度讓人詬病的一個地方。印度的童婚跟很多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有直接聯絡。
作為一項流傳已久的制度,印度人堅持將女兒在還未成年就嫁出去,這樣的做法顯然和現代的男女平等觀念格格不入。
原本英國統治印度期間,以及印度獨立後,都對這種事予以了禁止。
然而出臺的法律收效甚微,在低種姓印度人中,這項法律對他們而言形同虛設。至於為何印度人始終都堅持童婚制度,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宗教思想的原因,印度教有一條教義,就是提倡女孩在月事之前結婚,他們認為這樣父母在死後才能昇天,來世就不必再成為窮人。
其次是印度人的“處女情結”很重,如今很多人找結婚的物件,都想找個處女。
印度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有很大成效,一些父母在女兒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就開始為其婚事操心。在女兒來月事之前就會找好人家訂婚,女兒到了12歲左右就會將女兒嫁過去。
第三個原因跟印度的窮人很窮有關,嫁女兒還得配上嫁妝。那些沒錢的人,只好將女兒早早嫁出去,這樣所需的彩禮只要正常彩禮的1/4。
還有一個原因是,印度在法律執行上不到位。早婚跟印度的等級制度相沖突,如果禁止早婚,高種姓的特權就失去了。
而且宗教思想也會被打破,這樣就更加不利於高種姓的統治。因此印度之所以無法禁止童婚,不是因為沒有辦法做到,而是為了鞏固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才沒有將法律貫徹實施下去。
印度的這一傳統,跟中國古代的童養媳很相似。只不過前者是主動將女兒很早嫁出去,後者就沒有願不願意這種說法了。
即使印度童婚的現象屢禁不止,印度的人口卻仍處於快速增長中。這樣來看,印度童婚並沒有顯著影響出生率,只不過這是一種公然違背男女平等原則的做法,在講究文明發展的現代社會,這樣的傳統無疑是一種落後的體現。
印度在這一問題上短時期內無法有真正的的解決之策,印度整個社會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而顯得很畸形化。
雖然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但種姓制度的存在,無疑會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阻礙。無法實現真正的平等,社會就不會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
至於印度何時才能改變現狀,這取決於它何時能消除種姓制度帶來的負面影響。不然像童婚這種腐朽的傳統,仍會一直存在。
低種姓的窮苦百姓始終無法在社會上有足夠話語權,如果這些低種姓百姓沒法獲得足夠的保障,他們就仍將被迫遵從童婚這個傳統。
-
8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童婚制度在印度流傳了幾千年了,十歲甚至不足十歲的女孩就嫁人,這在如今的印度農村依然存在,並且這種習俗在印度農村人心中根深蒂固。
童婚的殘忍之處就在於,在女性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她們就要成為別人的老婆了。她們不會有享受青春樂趣的機會,就要為夫家生子,做各種繁重的家務,甚至有些還遭遇家暴,成為任夫家擺佈的玩偶。
而女孩是沒有拒絕的權利的,一切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決定。而她的丈夫,可能年輕比她還小,也有可能是一個老頭子。當然,女孩也不是隨便嫁的,對方必須是同種姓或者高種姓的人。說白了,每一個人都有他特定的婚姻物件,不可跨越種姓結婚,特別是男性不可娶比自己種姓高的女子,因為這種“逆婚”是不被允許的。
其實在英國殖民時期,英華人就取消了童婚制度,而且在印度獨立之後也提高了男女結婚的年齡,但是這種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印度人十分重視嫁妝,女方嫁給男方,男人不但可以隨便索要嫁妝,甚至在結婚之後還可以繼續索要。而這筆嫁妝一般都比較多,而且是女孩年齡越大就越多,這讓大多數貧困的家庭無法承擔,於是就選擇將女孩還很小的時候就嫁人,因為這樣需要支付的嫁妝就要少得多。
比如說女孩在十歲前結婚只需要給5000盧比的嫁妝,而等她年紀再大一點,可能就需要2萬盧比了。這也是印度人不喜歡生女孩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認為女孩生下來就是為了攫取父母的家產。
印度人眼裡有多容不下女兒呢,當地有一句話來形容:女孩就像父母胃裡的火球,只有在她們結婚後將她們送走,父母才能正常呼吸!
第二,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而且十分虔誠。印度教的教義裡面有說過,女孩必須在有月事之前結婚,因為這樣她的父母就能擺脫卑微,得到昇天的機會。
而且更可笑的是,印度教還說,如果女方年齡是男方年齡的1/3,則雙方會成就美好的姻緣,所以男孩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可以迎娶只有五六歲的女孩。
在印度人的眼裡,還有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景,他們渴望四世同堂和五世同堂,所以更希望娶年紀小的女孩,這樣生育越早就越容易實現自己的願望。
如果一個人家的女兒在12歲之前都沒有嫁出去,那麼她的父親在宗教中的地位都會受到影響。
第三,印度人有嚴重的貞操觀念。男方父母為了避免取到有月事的女孩而冒著女孩不純潔的風險,所以早早就開始給他物色年紀小的女孩當老婆。
而對於女方,如果年紀超過12歲,那麼就很難嫁人了。所以很多父母更願意早點給女兒找個丈夫,甚至是女孩還在吃奶的時候就開始為她的婚事操心了。
第四,印度法律管控不嚴,造成童婚的泛濫。在法律上雖然規定男孩18歲女孩14歲為最小結婚年齡,但因為宗教和種族的影響,法律形同虛設。
總而言之,童婚是對女性的極度迫害,雖然有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在為爭取女權而努力,但是在印度這種聲音實在太少了,根本無法改變女性受歧視的現狀。
而且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印度大多數女人還十分認同“男尊女卑”的思想,她們並不認為男性高於女性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這樣很好。所以對於印度來說,廢除童婚,提高女性權益的路還很遠。
-
9 # wmmmmpeakyhm
印度所有女人應該嫁到中國來,享受做真正呢女人什麼樣,人生幾十年,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應該選擇美好呢嚮往生活才叫不往此身活在世上,
-
10 #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曾熱爆銀幕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用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印度乃至世界摔跤冠軍的真實故事,突破印度種姓壓力,突破印度宗教壓力,告訴印度千千萬萬女性,可以透過自己努力還可以這樣活著。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成為印度最成功勵志電影,因為印度多數女性至今還飽受童婚制摧殘,甚至最小的新娘只有十個月。
其實印度早就有意改變童婚陋習。1929年,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就已將結婚年齡提高到十四五歲。而印度獨立後,更進一步禁止童婚,1978年再次將結婚年齡提高到男性21歲,女性18歲。但童婚陋習在印度偏遠地區仍屢禁不止,究其原因還是印度種姓宗教制度與經濟因素作祟吧。
首先,印度人多是印度教虔誠教民,而童婚制恰恰是印度古典教義所倡導。
有人曾推測印度童婚制起源於吠陀時期,因為印度諸多古典教義中,都闡述了在女孩代表生理成熟的月經前出嫁,女孩父母逝後就能進入天堂。
甚至還有些古典教義,認為新娘年齡是新郎年齡三分之一最佳。就如《摩奴法典》 明確寫道:“24歲的男子應同8歲的幼女結婚。如果是同種姓,8歲以下亦可結婚”。
諸如此類印度教古典教義,早已在印度國民心中形成根深蒂固觀念,就如拉賈斯坦邦的阿卡蒂節就專為集體童婚而設。
印度擁有嚴格種姓制度,貧賤低種姓人缺乏接受教育機會,普遍文化素養較低。雖然印度政府明令禁止童婚,可在低種姓人看來,宗教教義高於國家制度。
更何況印度並未把婚姻登記制度,形成正式法律條文,低種姓人只要隱瞞新娘年齡,或是偷偷舉辦儀式就可以完成童婚,既便被發現也不會得到嚴懲。
由此可見,印度低種姓父母一生困頓,於是夢想按印度教義將女兒早嫁,以便自己逝後入天堂,也能享受一下高貴生活。我們責怪印度低種姓父母自私,其實人應生而平等,他們亦是印度種姓宗教制度犧牲品。
其次,印度與中國婚禮習俗不同。印度人嫁女不僅得不到男方禮金,還要準備豐厚嫁妝,以提高女兒在夫家地位。
豐厚嫁妝對於高種姓貴族來說是九牛一毛,甚至有時他們無需準備嫁妝,也能將女兒嫁入豪門,因為其雄厚家世背景就是女兒無形嫁妝。
印度高種姓貴族女孩,自幼就錦衣玉食接受高等教育,從未有早婚的恐懼,只等著嫁入豪門安享榮華,並透過聯姻將夫家孃家捆綁抬高身份。
而豐厚嫁妝對於貧賤低種姓人家來說,就是無法承受之重,由此許多印度女嬰出生後被溺死的現象屢見不鮮。
雖有些低種姓家庭未將女兒溺死,可為了減少嫁妝費用,就儘量將女兒早早嫁出。因為印度盛行新娘年齡越小嫁妝越少,如果是扎堆舉行婚禮,嫁妝可以再減。
這就可以理解拉賈斯坦邦阿卡蒂節,為何至今仍有幾千對新人舉行集體童婚了,甚至有的新娘還被母親抱在懷中吃奶,只得被放入托盤中舉行結婚儀式。當然這麼小新娘婚後還是各回各家,由孃家撫養到10歲左右,才被送到夫家圓房。
這些印度女性,自此就開始了被丈夫欺凌的悲慘生活,不僅要對丈夫言聽計從,還要做各種粗重農活,甚至被剝奪了任何外出娛樂的機會。如果丈夫早逝,那麼印度妻子為保持忠貞只能做寡婦,甚至還為丈夫殉身而死。
綜上所述,印度童婚制悲慘命運只針對低種姓女性而已,如今印度偏遠農村的童婚現象屢禁不止。
雖然印度政府已有意完善婚姻登記制度,可如果不從根本改變種姓宗教理念,不改善低種姓家庭經濟教育窘況,仍無法徹底消除童婚陋習。
可見印度想消除童婚現象,並非完善制度那麼簡單,確實任重而道遠啊。
-
11 # Swanson斯旺森
一個印度女性,一生中可能面臨多少絕望?
首先,是否能出生就是一個問題。在極其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下,許多女嬰根本沒有來到人世的機會,“祝你生個女兒”甚至成了一種惡毒的詛咒。
女孩被視為“累贅,賠錢貨”有經濟方面的原因。
在印度遺留的種姓制度婚嫁習俗中,高種姓男子可以迎娶低種姓女子,而高種姓女子不能下嫁低種姓男子。這就使得高種姓男子愈發炙手可熱,女方需要準備大額的嫁妝才能嫁個體面人家。
另一方面低種姓男子很難找到配偶,在性壓抑之下走上強姦犯的道路。
- 小小年紀就被迫出嫁的新娘,因為新娘年齡越小,所需嫁妝越少 -
其次,自由婚姻戀愛的可能性很小,女孩可能還未發育成熟就被父母許配給未曾見過面的夫家。按照傳統習俗,30歲的男子可以娶他喜愛的12歲女子,24歲男子可以娶8歲女孩。
半數以上的印度女孩在18歲前就早早結婚。而家庭暴力又幾乎是家家都有的,習以為常的事情。母親會教匯出嫁前的女兒:溫順,忍耐。
- 老夫少妻 -
即使艱難生存了下來,還要面對嚴重的衛生健康問題。世界上有兩億三千萬人沒有廁所,其中三分之一都在印度,很大一部分還是女性。
因為被視為不潔,汙穢,許多印度鄉村女性都需要忍耐到天黑,到村外找個地方露天就地解決排洩問題。這也給了強姦犯可乘之機。
- 印度女人和她家剛建好的廁所 -
月經更是被嚴重汙名化,只有12%的印度女效能用上正經的經期用品,其餘女性用舊報紙,碎布,鋸屑等等方式度過經期,這導致七成女性都因此面臨嚴重感染的風險。
只是普普通通的經期,卻使四分之一的印度女孩無法在期間上學,因為一旦經血漏出就會被大肆嘲笑羞辱。2017年,一位12歲的小女孩因為被老師當堂侮辱,憤而自殺。
- 護墊俠與他發明的降低衛生巾製作成本的機器 -
「就算是孩子躲過了童年被迫出嫁,但他們也可能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榮譽謀殺”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它卻廣泛出現在全球各地,特別是中東地區和南亞地區。
它是家庭暴力最極端的表現形式,每年大約有5000名婦女死於這種謀殺形式。
兇手謀殺家庭成員以達到挽回家族榮譽的目的,受害者幾乎都是女性,被殺害的原因主要是“失貞”和“不檢點”。
但是所謂的“失貞”和“不檢點”的界限卻很模糊,有時僅僅是因為家長覺得你們不般配...
27歲的利茲萬是一所計算機學院的平面設計指導員,在大家眼裡他是一個正直、友好、熱情的人,學校裡很多人都欽慕於他。
不久後他和一個叫做普莉雅卡的女生戀愛了,但是利茲萬出身中產階級,而普莉雅卡的家庭十分富有,他們的戀情遭到了女方家庭的反對。
最後兩個人偷偷的結了婚,本以為愛情可以打動女方的家人,卻沒想到這竟然是悲劇的開始。
沒過多久普莉雅卡的家人就透過警察把女兒帶回了家,雖然利茲萬竭力挽留,但是還是沒能抵過金錢的力量...
就在夫妻分開後沒幾天,普莉雅卡就給利茲萬打電話:“不要待在家裡,我父親僱了兇手追殺你”...
雖然提前得到了訊息,但是利茲萬還是沒能躲過這一劫,不久在印度的一個火車站旁發現了利茲萬的屍體。
有人說利茲萬和普莉雅卡是因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才不被允許在一起的,但如果他們屬於同一個宗教,家庭和社會能寬恕他們麼?
馬諾什和巴碧麗都是賈特人,同屬於一個宗族,但是他們的族人認為宗族內的婚姻是不正當的。
雖然族人反對但是兩個人還是決定私定終身,結果女方家人震怒,整個村子,整個宗族都表示反對。
隨後他們受到了各方的威脅,儘管兩個人拿到了法院的保護證但還是被謀殺了,手段極其殘忍。
據馬諾什的姐姐回憶說: “他們毒死了巴碧麗,接著把馬諾什砍成殘廢,然後用車拖著他開了好遠,最後把他勒死...殺了他還不夠,還把他的手腳綁起來扔進了河裡。”
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去法院告他們呢?
事情發生後,整個村子的人都選擇遺忘馬諾什和巴碧麗,馬諾什的家人買不到牛奶,無法坐私營的公交車,就連去買裝馬諾什的骨灰盒都沒有人願意賣給他們...
馬諾什的姐姐在警官學院工作,即便如此,有人花250萬盧比僱人去殺她...
姐姐說,這樣的悲痛一輩子也忘不掉,自己的弟弟究竟做錯了什麼,自己的家庭做錯了什麼,竟然要遭受這般非人的待遇...
整個演播廳陷入了沉默,是啊,他們做錯了什麼,僅僅是因為真心相愛麼?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真相麼?
節目中阿米爾汗問了馬諾什的母親:您認為您的兒子是對是錯?他該受到這樣的懲罰麼?
馬諾什的母親回答說:“我兒子沒有做錯,娶他喜歡的人為妻,這不是犯罪。這個年代的男孩和女孩可以自己選擇配偶,我並不反對。”
這就是印度,相愛的人可能無法在一起的國度。
事業,理想,獨立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無從談起。
黑公交案的強姦犯們說:“男女是不平等的,女人應該持家做家務,而不是晚上在迪斯科和酒吧亂逛,穿不該穿的衣服,做不該做的事情。”
- 喬蒂的母親說出了她的意見 -
高知律師們說:“男人和女人做朋友?對不起,我們的文化裡沒有這種事情。男人眼中,女人就是性。我們有世界上最棒的文化,女人在我們的文化中沒有一席之地。”
- “這也是我們的國家,你不能壓迫我們!” -
就連強姦犯的妻子也說:“難道你們要絞死所有強姦犯嗎?男人保護她們(女人),如果他死了,她又該為誰活著?我只能把兒子掐死,自己也去死,我只能這樣。”
- 其中一名強姦犯的妻子,充滿了不安和迷茫 -
就像BBC紀錄片《印度的女兒》中說的那樣,如果一個男孩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他天生就會覺得女人是不重要的,是可以隨意對待的。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強姦犯如此不以為然,正是這樣的思想和文化滋養了罪惡。
- “不要教我怎麼穿,教你的兒子不要強姦” -
-
12 # 鄉村見聞啟示
在印度這個國家,女性地位低下,毫無尊嚴可言,強姦案頻發,連嬰兒都不放過,手段殘暴,令人發紫,政府不作為,法律形同虛設,10歲女孩嫁人為妻,使強姦合法化,這並不奇怪。
-
13 # 國聞雜談
印度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孩21歲而女孩18歲。印度法律規定與18歲以下的女子發生關係就是強姦。如果男性的妻子年滿15歲發生關係是合法的,這使得童婚越來越普遍。
根據調查,印度被列為對女性最危險國家之首 ,遭受性暴力和被逼當奴隸的女性比比皆是。2017年7月5號《印度時報》報道稱,一名48歲的學校領導在公交車上強姦一名19歲的學生。2016年在印度每13分鐘就有一名婦女被強姦。每天有6名婦女被輪姦,每69分鐘就有一位新娘因嫁妝糾紛被殺,這些表明印度國內對婦女的安全和保護是遠遠不夠的。
那為什麼女孩10歲就要嫁人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印度比中國古代重男輕女還要嚴重,女嬰死亡率很高(將女嬰流產)。大多數人認為男孩長大能掙錢養家,是家產的繼承者,女孩是經濟負擔,出嫁還要準備高額的嫁妝,所以印度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018年印度的人口數量,男性佔51.81%,女性佔48.19%。
第二 印度人很迷信,認為有些女孩是剋夫名,就要讓她們嫁給一條狗或樹。
《阿希沃拉衍家庭經》中寫到,女子的婚事應該在月經到來前完成,《僧沃爾德錄》中說到8歲結婚時最吉利的,如果10歲還沒有結婚,她的父母會遭到厄運。印度的宗教是鼓勵人早結婚的。政府制定的法律變來變去,但宗教經典卻是永恆的。
第三 高額的彩禮,這跟我們中國截然不同,印度是出嫁的女兒要為男方準備豐厚的彩禮,彩禮越多在婆家的地位越高,有些人家為了嫁女兒傾家蕩產。把女兒早點嫁出去不但少了撫養費還節省了彩禮。在印度8歲嫁40歲的男人比比皆是。
第四 在印度對女性的貞潔要求非常高,而印度對於女性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安全的國家,他們覺得不能讓女兒婚前發生性行為,這會讓整個家族蒙羞,所以有些家庭就把女兒早早嫁出去,既省錢又省力。
-
14 # 史之策
屢禁不止的印度童婚,背後到底是什麼支撐著?和中國的裹腳一樣,作為一種陋習,童婚現象在印度流傳了幾千年。不過中國的裹腳已經被廢除,然而在印度某些地區,仍然流行著童婚。那印度的童婚都是怎麼舉行的呢?童婚,童婚,那就說明雙方都是小孩子。童婚的年齡參差不齊,小的還在襁褓裡面,大的也只不過是十一二歲,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四五歲左右。
這些四五歲的孩子有男有女,通常是女多男少。另外就是女方年齡普遍較小,男方年齡相似,或者是十幾歲左右。那麼童婚的儀式是什麼呢?
首先,童婚當中的女孩,不管大小打扮的都和正常的婚禮一樣。然後在大人的引導下,圍繞著一堆所謂的聖火走上三圈。結束之後,坐在一個類似托盤的大圓盤裡面。
而在童婚當中的男孩,一隻手拉著女孩的面紗,然後圍繞著火堆也走上三圈。當兩人都走完三圈之後,則代表著他們結合在一起了。
隨後由僧侶抱著新娘和新郎,圍繞著火堆走上一圈又一圈。火堆旁邊則是圍著一群又一群人,這些人又是敲鑼打鼓,又是載歌載舞。經過一系列儀式之後,兩人的婚禮算是結束。不過即使是結婚,兩人也只不過是四五歲,四五歲的孩子能幹什麼呢?所以在結婚之後,男女雙方一般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直到女方長到十一二歲,才會被送到夫家。
但是來到夫家之後,也意味著噩夢的開始。命不好的,丈夫半路夭折。按照印度教的習俗,只要是舉行過童婚,女方必須為男方守寡,而且還不準參加任何娛樂活動。
即使丈夫活得好好的,嫁過去後也會是一個出氣筒。只要稍微不如丈夫的意,便要遭受一頓拳打腳踢。
那麼印度童婚情況有多普遍呢?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在1983年5月17日這一天,就有超過1萬名以上的兒童結婚。1993年的4月底,在印度的齋普爾地區,有500多名兒童舉行了童婚。
當然這個日子不是隨便選的,是印度教祭司查閱相關資料,選出來的良辰吉日。所以你也會發現,印度的童婚基本上都是聚集在某一天,而且多是扎堆結婚。就比如說上面的拉賈斯坦邦,由於孩童基本上都舉行了童婚。所以對學校進行調查的時候,有的學校有超過30%的孩子處於已婚狀態。對該地區的已婚夫婦調查,25%的夫婦年齡都在15歲以下。
如此大規模、高度聚集化的童婚,難道政府就不管嗎?其實政府不是沒有管過,早在1929年的時候,印度就頒佈了禁止童婚法的法令。但是後來情況表明,這部法令更像是一紙空文。
1978年,印度政府進一步修改法令。把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從15歲提高到了18歲,男性的結婚年齡也從18歲提高到了21歲。然而上有對策,下有政策,童婚現象仍然是屢禁不止。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童婚現象屢禁不止。1994年的時候,印度時報對某個200多人村子進行調查時,發現該村童婚的新娘最大不超過12歲。
當問到該村村民為什麼要舉行婚禮?村民們說由於婚禮花費太高,造成了村子的貧困。原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風俗。越早舉行婚禮,花費越少。越是扎堆舉行婚禮,也是越省錢。哦,這就明白了。原來這是陋習造成的,部分人認為,如果年齡越大,以後結婚的時候花費越多。尤其是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裡面,想要嫁女兒必須拿出來高額的嫁妝。
有的家庭為了籌出足夠的嫁妝,不得已要把房子賣掉。而對於那些四五歲就已經把姑娘嫁出去的家庭來說,就沒有這麼多壓力了。因為正常婚禮可能要花費幾十萬,童婚可能只有幾萬盧比。
如果只是經濟原因造成童婚,那麼政府的法令很容易就能改變這一陋習。然而歸根結底來講,造成童婚的根本性原因還是印度教造成的。
比如說印度教的《魔奴法典》規定:30歲的男人應該娶12歲的姑娘,24歲的男人應該娶8歲的姑娘。在這部法典還規定教徒最低結婚年齡是8歲。如果是同一種姓,還可以比8歲更小。
正是這種宗教經典的影響,造成大部分信徒認為應該早點結婚,而正是印度教這些法典的頒佈,造成即使是有法律禁止童婚的情況下,部分人仍然是以法典優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印度教教徒認為。如果在自己去世的時候,身邊能夠有兒子和孫子陪伴,那自己的靈魂將會得到救贖,原因是已經經歷了生兒育女的痛苦,死後不需要再去受罪了。
所以部分印度教教徒認為,應該讓孩子早點結婚,最好能夠來一個四世同堂。
因此綜上所述,印度教童婚現象屢禁不止,背後原因複雜。而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僅僅靠法律的約束還不行,必須從根本上解放民眾思想,才能改變這一現狀。
-
15 # 花木童說史
幾歲就嫁人,12、13歲當母親,是不是很恐怖、很聳人聽聞?然而這種情況在印度的農村地區,至今仍還普遍存在。
童婚制度在印度已流傳了幾千年,雖然在英國殖民時期及印度獨立以後,當局都曾出臺過法律予以廢止,但收效甚微。
一、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印度人大部分都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的古老法典均提倡女孩在月事之前結婚,因為這樣父母去世後可以昇天,來世可以改變卑微的命運。
並且按印度教教義,新娘的年齡為新郎的三分之一左右,會成就一段美滿婚姻。男性一般15歲左右就通曉人事,老婆可不就才幾歲而已。
二、印度人有非常濃厚的“處女情結”,人們擔心月事之後會出現不純潔現象,於是就早早為兒子張羅婚事。
對於女孩而言,如果年紀稍大還未訂婚,那將很難再嫁出去。因而很多父母在女兒還在吃奶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操心她的婚事。不過在月事之前僅是訂婚,真正過門一般在12歲左右。
三、早婚可以節省嫁妝。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低種姓女人簡直沒有地位,只是一個幹活、生育的機器。
結婚後遭受家暴、甚至叔伯兄弟的欺凌,都是常有現象。為了讓女兒到婆家不至冷眼相待,父母不得不配上一份豐厚的嫁妝,至於彩禮在印度是沒有這個詞的。
而印度教義是鼓勵早婚的,因而按照習俗,早婚的嫁妝一般只需正常彩禮的1/4。
低種姓大多都是窮苦百姓,豐厚嫁妝實在掏不起,所以為了節省一點錢,才不得不將女兒早早嫁出去。中國為了娶媳婦而發愁,印度為嫁女兒而操心,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兒女。
四、執法不嚴。雖然印度制定了廢止早婚的法律,但形同虛設。因為早婚主要是宗教思想與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造成的。
如果真想解放婦女,必須打破傳統枷鎖。但印度教、種姓制度的創立者、幾千年來的統治者都是高種姓,誰會為了女人地位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呢?因此印度早婚現象是個難解的局。
-
16 # 國際視角淺說
印度的“童婚”,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兒童的婚禮,童婚在印度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兩個小孩經過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在很小的時候就結為夫妻,等到12歲的時候就被送往“丈夫”家中,開始為人妻、為人母;第二種是小女孩到了出家年齡,被迫嫁給比自己法十幾歲甚至幾十歲的男人,通俗點說就是被賣給別人當老婆。
在十多年前,印度的童婚情況十分普遍,整個印度幾乎有超過一半的女孩都是在18歲之前成婚,而十八歲,在我們國家只是成年的象徵,還沒有到法定婚齡。根據印度政府2005-2006年進行的一次全國家庭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有44.5%的女性16-17歲間結婚,有22.6%的女性在16歲以前結婚,其中有2.6%的女性不到13歲結婚。
童婚嚴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大多數經歷童婚的女孩,幾乎都淪為男人生育和洩憤的工具。很多女孩剛滿十二就被送到丈夫家,然後懷孕生子,十幾歲的女孩,自身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生育的風險很大,很多女孩在懷孕期間或者接生的時候就死掉。當時的印度政府也不作為,很多女孩被迫嫁人之後都想逃走,也有人報警,不過警察來之後反而會要求男方看管好自己的老婆,不要給他們添麻煩。
隨著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童婚的危害,不過童婚的現象在貧困落後的地區依然普遍存在。2012年的時候,一位18歲印度少女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取消父母在出生時為自己定下的婚約,後來法院判處依法取消,這也是印度首次判處取消童婚的案件。不過這件事並未引起多大波瀾,很快就淹沒在了其他新聞中。2017年10月,印度最高法院已經裁定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相當於強姦。2018年,印度再次提出取消童婚合法化。
不過童婚這一社會毒瘤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期沒廢除,印度本來就是一個法律軟弱的國家,種姓制度廢除了這麼多年依舊存在,童婚也是屢禁不止。不過印度童婚情況也在逐步減少,根據2018年全國家庭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有26.8%的女童未滿18歲就已經結婚,比十年前少了一半。
-
17 # 滾滾是國寶
印度的童婚其實質和我們封建社會的童養媳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印度童婚制度的源頭來自宗教,而我們的童養媳制度來自於周代的媵制。當然我們經過一場改天換地的革命後,封建社會的沉渣陋習全部被掃光了,而印度由於是殖民地轉變而來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制度和信仰基本上跟原來是保持不變的。印度人到現在為止都把印度教奉為國教,而印度教最核心的經典法輪《摩奴法典》裡,就明確指出三十歲的男子娶十二歲的女子和二十四歲的男子娶8歲的女子結婚,是神給予的恩賜,可以使男女雙方的父母死後靈魂可以昇天。《摩訶婆羅多》和《梵天往世書》等印度經典書中,甚至提到幼女四歲過後便可以結婚。
這些經文裡的教義,便是印度童婚的起源,也使童婚在印度教的信徒裡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雖然印度在被殖民的1929年,英華人實行了禁止童婚法,但由於英華人的法只管束了印度的上層人士,對印度底層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效果的。印度獨立後在1978年立法把男女婚齡提高到了21歲和18歲,但由於印度政府執法力度的不夠,童婚現象在農村還是氾濫成災。
1993年在印度齋普爾地區,還為500名兒童舉行了童婚。同年在印度北方邦,一位12歲的女孩嫁給了一名30歲的男子,當晚該男子強行進行了同房,導致12歲女孩內臟破裂死亡。印度不光有普通人的童婚,更有離譜到極點的“聖女”童婚。“聖女”童婚是印度的古老傳統,來自“賤民”出身的貧困女孩到了青春期後,由於貧困被迫賣身給寺院,成為印度教高階僧侶和婆羅門長老的性隸。
好笑的是這些嫁給“神”的“聖女”,還會跟某個印度教的主神來一場正兒八經的結婚儀式,可悲的是慶典過後,“聖女”等來的不是神的寵幸,而是那些七老八十僧侶們的洞房花燭。印度的童婚和“聖女”童婚,是沒有人性,是醜陋和邪惡的一種風俗。童婚讓印度的女孩們失去童年,失去夢想,失去健康,失去對自我人生的掌控權。印度雖然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在某些方面其實質上是最大的反民主國家和封建國家。
-
18 # 使用者1191483827040316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雖然是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但是還有很多舊時代的殘餘一直還在國內盛行,沒有被割去,最有名的就是全世界都文明的種姓制度了。
印度還有一項制度也是讓人感到瞠目結舌,這就是童婚。在印度,很多10歲的女孩都得嫁人。照說這在現代社會應該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印度卻很難被禁止。因為這種制度的源頭是印度的宗教,就如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現代法律明明禁止這種東西,但是在印度社會中卻完全無法禁止,它根深蒂固存在於人們的骨子裡頭。
印度除了童婚之外,還有一項滅絕人性的制度,就是神女。神女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好,事實上神女的命運是非常的悲慘,總之如果按現代法律制度來講,神女和童婚這種制度都是極度違反人性,那些人都應該被抓起來槍斃。但是在印度這種所謂的宗教傳統之下,這些人一點事也沒有,不得不令人感嘆,印度的確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印度雖然是現代化國家,並且一直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這麼多殘餘在裡面,印度也估計很難發展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
19 # 大澤遺珠
童婚是指未成年男女之間結婚的現象,因為這項制度對於未成年女孩太過於摧殘,絕大多數現代國家都明令禁止了童婚。印度雖然在1929立法禁止童婚,但是這依舊是印度非常普遍的現象。
印度的童婚很少出現男女雙方都是未成年的情況 ,基本都是未成年女性嫁給成年男性,有的年齡差距甚至能達到幾十歲。之所以會屢禁不止,則是因為以下這幾個原因。
印度教提倡早婚印度13億人口之中有超過10億的人口是印度教徒,他們信奉的印度教一向是非常提倡童婚的。印度教認為女孩在第一次月事來之前就可以結婚,女孩結婚的年齡越小,女孩的父母得到的福報就會越大。
印度教的經典如《摩奴法典》與《羅摩衍那》也都提倡早婚。《摩奴法典》甚至有明確條文規定到:24歲男子應該與8歲女孩結婚,30歲男子則應該與12歲女孩結婚。
按照印度教的說法來說,如果女孩沒有早早嫁出去,將會會父母與家庭招來災難。印度教影響比較大的印度鄉村地區,每年都會舉行集體結婚儀式,其中甚至包含有不滿週歲的女孩。
印度古代頻發戰亂,童婚成為一種傳統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半島實施殖民統治之前,印度長期處於城邦林立、戰亂不止的狀態之下。就連印度歷史上最強大的孔雀王朝,都沒能在巔峰時期對印度半島進行統一。
朝不保夕印度古代民眾平均壽命不足40歲,為了更好的延續自己的血脈,印度古代民眾選擇推行童婚制度。幾千年過去之後,童婚早就成為了印度人根深蒂固的一種傳統觀念。
童婚更符合印度的實際情況印度一直有著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這反映到婚姻上就是印度結婚男方不需要付彩禮,女方則需要準備一筆豐厚的嫁妝。對於印度有女兒的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非常沉重的負擔。
可是如果選擇童婚的話,女方準備的嫁妝是平均價格的幾分之一就足夠了,甚至還可以分期支付嫁妝,這也是印度童婚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印度的男方家庭也非常樂意娶童婚的女孩,這樣養幾年就可以讓家裡多出一個勞動力,這也能滿足印度男性非常普遍的“處女情結”。相對於成年女性來說,印度的未成年女孩更容易嫁出去。
印度政府對於童婚打擊力度太弱我前面就很明確的說了,印度早在1929年就立法禁止了童婚的出現,畢竟印度政府也明確的知道童婚的危害。可是印度政府從來沒有嚴格的執行過這條法律,這就如同一紙空文罷了。
印度政府在最近這些年也想方設法打擊過童婚,可是這些舉措無一例外遭遇了民間的強烈反對。印度政府如今也默許了童婚的現象,童婚的夫妻擁有與正常夫妻一樣的地位。
希望印度政府能夠有著刮骨療毒一般的決心來解決童婚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得到徹底的解決,印度沒有任何成為大國的可能性。
-
20 # 江淮聖手
印度的法律規定男生21歲可以結婚,而女孩到18歲是可以結婚的,從這種現象上看,印度的法律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印度出現了很多通婚的現象,只能說印度的法制推行的不夠有力度。或者說是世俗化程度沒有那麼高,印度這個國家現在還處於一個半農業狀態,所以說完全推行西方化的法制社會,是有著非常大的難度的。
在印度這個國家,人們都信奉佛教和印度教,而且印度也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所以說完全靠法治統治印度,現在的條件還不是很成熟。所謂的法制社會建立的基礎無非是這個社會非常的商業化,從西方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商業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法制化的過程,主要原因是商品交易規則的形成,如果沒有一套法律做基礎,商品經濟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現在社會是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商品的高速流通促進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而法律制度的健全則是保證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也就是哪個國家市場化程度越高,則證明這個國家的法制就越健全。
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仍然處在一個農業國時代,工業化程度不足20%,所以完全依靠法制去領導印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我們平時見印度總理莫迪總是穿著一身宗教服裝,主要原因就是印度還是要靠一些宗教來領導。利用一些統一的教義和教派思想,掌控印度的局勢。現在印度很多邊遠地區,仍然封建思想比較嚴重,由於一些粗弊的教派思想,導致印度的女性地位非常低,印度這個國家是一個男權社會,在邊遠的印度農村,有一些封建陋習促成了這童婚,印度教的古老法典都提倡女孩在月事之前結婚,這樣以後父母去世居然能夠昇天,家族的命運也可以改變,正是這種宗教式的愚昧事件,造成了這種奇葩的現象。
根據印度教教義的理論,女生的年齡是男生的1/3那麼這種婚姻是最美滿的,所以很多印度的女孩在12,13歲就可以結婚了,因為印度的法制不能強行和印度的宗教對抗,印度實行的是一種雙向領導制度,就是這種雙向領導制度才確保了印度國內的和平與穩定。而這種雙向領導制度則犧牲了部分的女性的權益,同時也犧牲了很多地下城人民的權益。所以印度長期以來在執法方面並不是特別嚴格,當然也沒有辦法特別的嚴格,所以就造成了現在的這種現象。
回覆列表
因為窮呀!十歲不叫嫁女兒,叫”賣“女兒
將女孩子早早的送到別人家有好處,既能節省家裡的開支,還能拿到一筆嫁妝,增加家庭的存款。
以前問我外婆為什麼他們年輕的時候,明明沒有什麼錢還要生那麼多的小孩,我以為外婆會告訴我”養兒防老“”多子多福“這樣愚不可及的答案,結果我外婆和我說:”因為那會兒窮,沒有錢進行避孕措施“。一個”窮“就是如此直觀的影響著人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