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小麥地裡有小蟲,有紅色的,還有黑色的,怎麼辦,打什麼藥
2
回覆列表
  • 1 # 陳倉紀事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寧夏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透過3~4年的統一聯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麥吸漿蟲的為害。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紅吸漿蟲成蟲

    小麥紅吸漿蟲幼蟲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三、發生規律 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釐米處地溫高於1O℃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釐米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釐米地溫20℃左右,小麥開始抽穗,麥紅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後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頭雌蟲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鑽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裡蟄伏,抵禦乾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溼度大或雨露時,甦醒後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鑽入10釐米處結繭越夏和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後為害花器,以後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溼、耐旱能力低於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

    四、生活習性及發生條件 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因此越冬死亡率低於越夏死亡率。土壤溼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溼度關係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於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小麥吸漿蟲有10多種捕食性天敵,主要有2種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漿蟲成蟲,有3種螞蟻捕食吸漿蟲幼蟲,還有幾種薊馬捕食吸漿蟲的卵。此外,還有步甲、隱翅蟲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蟲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2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小麥裡發現有很多這種紅色的蟲子,到時該如何防治呢?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寧夏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透過3~4年的統一聯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麥吸漿蟲的為害。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紅吸漿蟲成蟲

    小麥紅吸漿蟲幼蟲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三、發生規律 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釐米處地溫高於1O℃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釐米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釐米地溫20℃左右,小麥開始抽穗,麥紅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後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頭雌蟲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鑽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裡蟄伏,抵禦乾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溼度大或雨露時,甦醒後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鑽入10釐米處結繭越夏和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後為害花器,以後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溼、耐旱能力低於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

    四、生活習性及發生條件 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因此越冬死亡率低於越夏死亡率。土壤溼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溼度關係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於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小麥吸漿蟲有10多種捕食性天敵,主要有2種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漿蟲成蟲,有3種螞蟻捕食吸漿蟲幼蟲,還有幾種薊馬捕食吸漿蟲的卵。此外,還有步甲、隱翅蟲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蟲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3 # 門窗師傅小鋒

    1 小麥皮薊馬屬纓翅目、皮薊馬科。拉丁學名:(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形態特徵:成蟲,黑褐色,體長15-2毫米,翅2對,邊緣均有長纓毛,腹部末端延長成管狀,叫做尾管。卵,乳黃色,長橢圓形,初產白色。若蟲,無翅,初孵淡黃色,後變橙紅色,觸角及尾管黑色。蛹,前蛹及偽蛹體長均比若蟲短,淡紅色,四周生有白毛。危害症狀:小麥薊馬危害小麥花器,灌漿乳熟時吸食麥粒漿液,使麥粒灌漿不飽滿。嚴重時麥粒空秕。還可危害麥穗的護穎和外穎,穎片受害後皺縮,枯萎,發黃,發白或呈黑褐斑,被害部極易受病菌侵害,造成黴爛、腐敗。

    2 小麥吸漿蟲,俗稱麥蛆,有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兩種,均屬雙翅目,癭蚊科。分佈遍及全國各麥區,是小麥生產中的一種主要害蟲。發生嚴重的麥田,可造成絕收

    防治方法:

    這幾種蟲子都可以用磷化鋁燻蒸。

    進原料時,有蟲子的原料單獨堆碼,蟲多的要退貨。

    這個季節容易生蟲的原料堆碼時要注意,貨位不能大,要小,便於以後殺蟲。

    減少原料的貨存量。

    如果倉庫中生蟲的比較多了,且貨位比較大的話,那就把大的貨位分成幾小堆,中間用豆粕、棉粕或菜粕隔開來,然後對小貨位殺蟲。用塑膠布或蓬布將小貨位密封起來,用磷貨鋁燻蒸

  • 4 # 農村老馬

    那蟲子叫紅蜘蛛,對小麥危害很大,甚至絕收。

    建議每年在小麥楊花結束後各地時間不易,大約四月底必須噴灑防治赤黴病,紅蜘蛛,農藥。

  • 5 # 吳勇娜

    麥子裡面有紅色小蟲子就是紅蜘蛛,需要打揚彩和剎蟲藥合打,抓緊根治,這種病會蔓延,後期不治會發葉發黃大片大片的慢幹,麥子顆粒小不改麥粒,產品質量差,麥子好的只收一半產量,我們有一年發現過這種病,人從麥田走過,兩褲腿上都是暗紅的蟲汙,那一年的麥子還不夠肥料錢,趕緊打藥根治。

  • 6 # 陳chen318

    根據科學方法從根本治癒防止,可有明顯效果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寧夏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透過3~4年的統一聯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麥吸漿蟲的為害。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紅吸漿蟲成蟲

    小麥紅吸漿蟲幼蟲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三、發生規律 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釐米處地溫高於1O℃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釐米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釐米地溫20℃左右,小麥開始抽穗,麥紅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後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頭雌蟲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鑽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裡蟄伏,抵禦乾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溼度大或雨露時,甦醒後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鑽入10釐米處結繭越夏和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後為害花器,以後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溼、耐旱能力低於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

    四、生活習性及發生條件 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因此越冬死亡率低於越夏死亡率。土壤溼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溼度關係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於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小麥吸漿蟲有10多種捕食性天敵,主要有2種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漿蟲成蟲,有3種螞蟻捕食吸漿蟲幼蟲,還有幾種薊馬捕食吸漿蟲的卵。此外,還有步甲、隱翅蟲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蟲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7 # 鄉土人情世故

    近年來,隨著冬季乾旱少雨、氣溫偏高,“暖冬”現象不斷出現,小麥紅蜘蛛越冬基數逐年增加,加上紅蜘蛛蟲體較小,易被忽視,逐漸由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防治方法:一、農業防治①精細整地。早春中耕,能殺死大量蟲體;麥收後淺耕滅茬,秋收後及早深耕,因地制宜進行輪作倒茬,可有效消滅越夏卵及成蟲,減少蟲源。 ②加強田間管理。一要施足底肥,保證苗齊苗壯,並要增加磷鉀肥的施入量,同時噴施新高脂膜,保證後期不脫肥,增強作物自身抗病蟲害能力。二要及時進行灌水、除草。三要在孕穗期要噴施壯穗靈,強化作物生理機能,提高授粉、灌漿質量。實踐證明,田間不幹旱、雜草少、小麥長勢良好的麥田,小麥紅蜘蛛很難發生。 ③灌水滅蟲。在紅蜘蛛潛伏期灌水,可使蟲體被泥水粘於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掃動麥株,使紅蜘蛛假死落地,隨即放水,收效更好。二、化學防治要加強蟲情調查,檢查時注意不可翻動需觀測的麥苗,防止蟲體受驚跌落。大部分葉片密佈白斑時,即可噴施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防治。防治小麥紅蜘蛛一般在下午的3點至4點打藥,此時的藥效較好。防治小麥紅蜘蛛建議選用低毒高效且低殘留的農藥,可用2%甲基異硫磷粉或者1.5%樂果粉,每畝噴灑1.5-2.5公斤。透過多年田間應用試驗,防治紅蜘蛛最佳藥劑為1.8%蟲蟎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其次是15%噠蟎靈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3000倍液、20%掃蟎淨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20%綠保素(蟎蟲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達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為氧化樂果,僅為60%左右。

  • 8 # 鄉村大虎

    三熱密閉法。選擇晴朗高溫天氣,在上午9時左右將場地曬熱後,先把小麥薄攤到曬場上,再把器具物料(棉被、麻袋片等均可)搬出晾曬。小麥要勤翻,使麥溫曬到48℃~52℃左右,水分降到12.5%以下,於下午3時前後聚堆,熱悶半小時,趁熱進缸。用經過消毒晾曬處理的物料進行壓蓋。然後用薄膜密封,不得漏氣。使糧溫保持在40℃以上,持續8天~10天,殺死卵、蛹、幼蟲及成蟲,達到聚熱殺蟲的效果。

  • 9 # 愛笑的SUN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寧夏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透過3~4年的統一聯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麥吸漿蟲的為害。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三、發生規律 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釐米處地溫高於1O℃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釐米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釐米地溫20℃左右,小麥開始抽穗,麥紅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後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頭雌蟲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鑽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裡蟄伏,抵禦乾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溼度大或雨露時,甦醒後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鑽入10釐米處結繭越夏和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後為害花器,以後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溼、耐旱能力低於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

    四、生活習性及發生條件 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因此越冬死亡率低於越夏死亡率。土壤溼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溼度關係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於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小麥吸漿蟲有10多種捕食性天敵,主要有2種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漿蟲成蟲,有3種螞蟻捕食吸漿蟲幼蟲,還有幾種薊馬捕食吸漿蟲的卵。此外,還有步甲、隱翅蟲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蟲和蛹。

  • 10 # 木子聊科普1

    這種蟲子叫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如何防治呢?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11 # 橙鄉胡孝平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12 # 平安人生802

    那蟲子叫紅蜘蛛,對小麥危害很大,甚至絕收。

    建議每年在小麥楊花結束後各地時間不易,大約四月底必須噴灑防治赤黴病,紅蜘蛛,農藥。

  • 13 # 飛1880726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蟲害之一,以幼蟲吸食麥粒漿液,造成癟粒,嚴重時秕粒率60%~80%,甚至絕產。寧夏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曾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透過3~4年的統一聯防,均有效地控制了小麥吸漿蟲的為害。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受害小麥粒漿液被吸食而變瘦,出現癟粒,甚至成空殼。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吸漿蟲幼蟲為害狀

    小麥紅吸漿蟲成蟲

    小麥紅吸漿蟲幼蟲

    二、形態特徵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後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雄蟲體長2毫米左右。卵長0.09毫米,長圓形,淺紅色。幼蟲體長3~3.5毫米,橢圓形,橙黃色,頭小,無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個“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長2毫米,裸蛹,橙褐色,頭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長呼吸管1對。 麥黃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毫米左右,體鮮黃色。卵長0.29毫米,香蕉形。幼蟲體長2~2.5毫米,黃綠色,體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劍骨片,前端呈弧形淺裂,腹末端生突起2個。蛹鮮黃色,頭端有1對較長毛。

    三、發生規律 麥紅吸漿蟲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齡幼蟲在土壤中結圓繭越夏或越冬。翌年當地下10釐米處地溫高於1O℃時,小麥進入拔節階段,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到表土層,10釐米地溫達到15℃左右,小麥孕穗時,再結繭化蛹,蛹期8~10天;10釐米地溫20℃左右,小麥開始抽穗,麥紅吸漿蟲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後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中午多潛伏在麥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動,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每頭雌蟲產卵60~70粒,成蟲壽命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蟲從內外穎縫隙處鑽入麥殼中,附在子房或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天,經2次蛻皮,幼蟲短縮變硬,開始在麥殼裡蟄伏,抵禦乾熱天氣,這時小麥已進入蠟熟期。遇有溼度大或雨露時,甦醒後再蛻一層皮爬出穎外,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鑽入10釐米處結繭越夏和越冬。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 麥黃吸漿蟲年生1代,成蟲發生較麥紅吸漿蟲稍早,雌蟲把卵產在初抽出的麥穗上內、外穎之間,幼蟲孵化後為害花器,以後吸食灌漿的麥粒,老熟幼蟲離開麥穗時間早,在土壤中耐溼、耐旱能力低於麥紅吸漿蟲。其他習性與麥紅吸漿蟲近似。

    四、生活習性及發生條件 吸漿蟲耐低溫而不耐高溫,因此越冬死亡率低於越夏死亡率。土壤溼度條件是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的重要因素,是吸漿蟲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條件。吸漿蟲發生與雨水、溼度關係密切,春季3~4月間雨水充足,利於越冬幼蟲破繭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產卵及孵化。此外麥穗穎殼堅硬、種皮厚、籽粒灌漿迅速的品種受害輕。抽穗整齊,抽穗期與吸漿蟲成蟲發生盛期錯開的品種,成蟲產卵少或不產卵,可逃避其為害。小麥吸漿蟲有10多種捕食性天敵,主要有2種捕食性蜘蛛捕食吸漿蟲成蟲,有3種螞蟻捕食吸漿蟲幼蟲,還有幾種薊馬捕食吸漿蟲的卵。此外,還有步甲、隱翅蟲等捕食上升到土表的幼蟲和蛹。

    五、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選用抗蟲品種。不同小麥品種,小麥吸漿蟲的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長多刺,口緊小穗密集,揚花期短而整齊,果皮厚的品種,對吸漿蟲成蟲的產卵、幼蟲入侵和為害均不利。因此要選用穗形緊密,內外穎毛長而密,麥粒皮厚,漿液不易外流的小麥品種。 (2)輪作倒茬。麥田連年深翻,小麥與油菜、豆類和水稻等作物輪作,對壓低蟲口數量有明顯的作用。 2. 藥劑防治。以小麥孕穗期即吸漿蟲幼蟲上升土表化蛹盛期撒毒土防治為最好,可直接殺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蟲。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兌水5千克,噴在30千克細沙土上,攪拌均勻製成毒土,堆悶1~2小時後均勻地撒施在地表,然後立即灌水;同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噴藥防治成蟲。結合防治麥蚜,噴灑25%氰戍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該蟲卵期較長,發生重的可連續防治2次。

  • 14 # 長江三農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看到樓上幾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回答,我覺得是答非所問,所以我不得不回答一下。這個季節,小麥地裡的麥子會出現紅色的小蟲子和黑色的小蟲子,一般是紅蜘蛛和麥蚜蟲。眼下南方小麥已經開始 返青分櫱了, 天氣已經開始回暖,加上前期南方陰雨天較多,土壤潮溼,氣候溫暖,容易爆發紅蜘蛛和麥蚜蟲疫情。因此,南方近期要加強紅蜘蛛和麥蚜蟲防治工作。

    對於近期小麥的紅蜘蛛和麥蚜蟲的防治, 要進行清溝瀝水,通風除溼,中耕除草,鬆軟土壤。保持田間土壤適當的溼度,田間地溝裡不能有積水,土壤。不能太潮溼,另外,對小麥田雜草應該化學除草。或者人工除草,對小麥田四周的路旁、田埂旁、水溝旁的雜草,也要清除,因為紅蜘蛛、麥蚜蟲一般都在地溝旁、路旁、田埂旁的雜草中越冬, 所以,在小麥田四周的雜草也應該清除一下,消除麥蚜蟲和紅蜘蛛的滋生環境。 化學除草必須在日平論氣溫6℃以上,土壤不能太潮溼的環境下進行。氣溫低土壤潮溼會產生藥害,影響小麥的返青和分櫱。另外土壤潮溼也是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高發期,因此,要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對小麥的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進行防治一下。 可以用多菌靈1000倍液、戊唑醇1000倍液、三唑酮 1000倍液葉面噴霧1——2次。小麥地裡的麥子上有紅色的蟲子,紅色的蟲子一般就是紅蜘蛛,在小麥,棉花,玉米,大豆都有紅蜘蛛發生,尤其是小麥、棉花,更容易發生紅蜘蛛紅蜘蛛疫情。 小麥紅蜘蛛大多發生在春季小麥返青期——拔節期,主要是因為天氣回暖,空氣潮溼,土壤潮溼,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容易發生紅蜘蛛疫情。 近期可以利用連續7天晴天,用吡蟲啉、吡蚜酮、三氣錄殺蟎醇兌水1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噴霧防治一次,直到紅蜘蛛、麥蚜蟲全部殺滅。南方氣溫白天在10°C以上,立春後,氣溫平均高達10°C以上了,要在立春後,追施拔節肥,每畝10公斤,對旺長小麥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300克+0.01蕓薹素內脂20克,兌水30公斤噴霧,也可以葉面噴霧10%硫酸銅、10%硫酸鋅、10%硫酸鉀、硼酸各10克,混合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一次,防止“倒春寒”天氣影響。小麥孕穗期,如果出現旺長,要葉面噴霧多效唑1000倍液兩次,防止小麥灌漿期後倒伏。北方小麥立春後,冰雪溶化後,要澆返青水,追施返青肥,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小麥如果有紅蜘蛛、麥蚜蟲也要及時防治。在返青拔節期也要葉面噴霧硫酸銅、硫酸鋅、硫酸鉀、硼酸、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脂,促進小麥免疫力丶抗逆性。旺長小麥也要控旺。以上純屬長江老農個人觀點和種植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祝大家春節快樂!

  • 15 # 依琳日記

    紅色的小蟲子仔細看就會發現那是紅蜘蛛,整片葉子的底都被這些蜘蛛在吸盡葉汁直到變黃掉葉,還會出現卷葉(微卷)的現象。這些蜘蛛一年發幾次,它們的繁殖地是那是枯株枯葉子堆裡生成,所以我們種花的人請注意,花眾裡的枯株枯葉要及時清理,不然發病期仍持續。最常見的就是出現在月季這樣的植物身上。防治的方法有:把有病的落雨燒燬,再用40%三氯殺蟎醇1000倍液噴灑,這種藥是高效低毒的專用殺蟎劑(本人也是用這種藥的,在農具店即可買到。但用時請注意看清說明,因為如果藥量太大的話,就會出現嚴重的藥傷,例如卷葉,葉片出現褐色的現象)。或用73%克蟎特乳油1500—2000倍液噴灑,這種藥物高效低毒,殘效期長,且對天敵傷害小(小黑瓢蟲、小花蝽、六點薊馬等)。希望你的問題早日解決。

  • 16 # 大駕南816

    如果倉庫中生蟲的比較多了,且貨位比較大的話,那就把大的貨位分成幾小堆,中間用豆粕、棉粕或菜粕隔開來,然後對小貨位殺蟲。用塑膠布或蓬布將小貨位密封起來,用磷貨鋁燻蒸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 17 # 老劉家二姑娘

    麥子裡出現紅色的蟲子應該是紅蜘蛛。麥地紅蜘蛛是常有發生的害蟲,主要是在小麥苗期危害。紅蜘蛛可以在土塊上過冬,耐寒能力極強,當初春氣溫達到10度左右,便開始繁殖了。

    1、防治麥田紅蜘蛛,應該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耕作防治,不需要額外其它防治費用,不汙染環境,有利於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

    (1)在麥田邊上的像野麥苗及其它雜草上,都寄生著大量的紅蜘蛛及卵,及時剷除這些雜草進行田間處理,可有效防治其向麥苗上轉移。

    (2)因為紅蜘蛛的卵多數產在農田土塊上,可以透過中耕使蟲卵砸死和埋入土裡壓死,大大的降低孵化率,還可以保墒防旱,提高地溫,促進麥苗生長。

    2、三月份是麥田紅蜘蛛的高發期,這時候如果發現麥地已經發現紅蜘蛛應該立即噴藥防治。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可選用樂果粉或甲基異硫磷粉噴施。在打農藥時以下午3-4點噴施最好。

  • 18 # 農村王小二

    小麥皮薊馬屬纓翅目、皮薊馬科。拉丁學名:(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形態特徵:成蟲,黑褐色,體長1.5-2毫米,翅2對,邊緣均有長纓毛,腹部末端延長成管狀,叫做尾管。卵,乳黃色,長橢圓形,初產白色。若蟲,無翅,初孵淡黃色,後變橙紅色,觸角及尾管黑色。蛹,前蛹及偽蛹體長均比若蟲短,淡紅色,四周生有白毛。危害症狀:小麥薊馬危害小麥花器,灌漿乳熟時吸食麥粒漿液,使麥粒灌漿不飽滿。嚴重時麥粒空秕。還可危害麥穗的護穎和外穎,穎片受害後皺縮,枯萎,發黃,發白或呈黑褐斑,被害部極易受病菌侵害,造成黴爛、腐敗。

    2 小麥吸漿蟲,俗稱麥蛆,有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兩種,均屬雙翅目,癭蚊科。分佈遍及全國各麥區,是小麥生產中的一種主要害蟲。發生嚴重的麥田,可造成絕收

    都是紅色的 不知你指哪個

  • 19 # 鄉村記憶彬彬

    二、三熱密閉法。選擇晴朗高溫天氣,在上午9時左右將場地曬熱後,先把小麥薄攤到曬場上,再把器具物料(棉被、麻袋片等均可)搬出晾曬。小麥要勤翻,使麥溫曬到48℃~52℃左右,水分降到12.5%以下,於下午3時前後聚堆,熱悶半小時,趁熱進缸。用經過消毒晾曬處理的物料進行壓蓋。然後用薄膜密封,不得漏氣。使糧溫保持在40℃以上,持續8天~10天,殺死卵、蛹、幼蟲及成蟲,達到聚熱殺蟲的效果。

    三、化學保藏法。對入缸的小麥,在密閉效能較好的情況下可採用磷化氫化學保藏,也可用防蟲磷糠同小麥攪拌儲存,以杜絕害蟲和黴菌的繁育,提高儲糧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對於靠自然缺氧達不到防治目的的新麥,用化學保藏最為適宜。此法適用於長期儲存,一般用藥量每噸糧食用磷化鋁4克-5克即可,費用1元左右,既經濟又實惠,且儲存效果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間維度是人造的還是現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