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社群在運營一段時間後就冷清下來了……要怎麼做才能讓社群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和活躍度?
8
回覆列表
  • 1 # 曉豔幸福說

    三年前社群概念剛開始火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忙於找到自己社群的屬性、使命、價值觀,找到社群成員的畫像,然後共同組建屬於自己的小社群,到了2017年,我認為社群真正的意義在於社群與社群之間能夠真正地開放、互聯。

    幸福社以前是一個相對來說小而美的圈子,經過三年的成長,我們發現每個人追求幸福的道路不一樣,對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幸福社不能真正地連線、開放,不能夠參與到其它更多社群的互助中去,它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小的圈子,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鼓勵幸福社所有成員參與其他社群的建設、共建、共創,今年我們開始真正地享受社群之間的敞開、連線、互助。

    過去,幸福社專注於建設自己的社群,現在,我認為所有的社群的領袖都要願意並且能夠敞開自己,真正參與到所有的社群的建設中,去創造更多的價值、利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所有的社群不再侷限於小範圍活動,而是讓自己的社群擁有更多優秀的資源,讓所有的人都能以開放的心態去連線更多其他社群。當所有的社群連線在一起的時候,社群才有了更強的生命力和活力。

    2017年,幸福社的口號是“幸福連線萬物,幸福創造未來”,它的意義非常重大,它意味著幸福社已經完全地從一個小圈子裡跳出來,去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今年我們有些社員加入到其它更優秀的社群,如黑馬、正和島及其他參與百佳優秀社群評選的社群裡,去享受社群與社群之間相互連線、一起創造的好處。

  • 2 # 陝西導航

    一個社群要有持續的生命力和活躍度,必須做到

    1,社群的組織人,必須一直有打雞血的熱度;

    2,社群適應新環境下,各成員價值的收穫;

    3,社群要有一定的規定和義務,執行第一位;

    4,社群必須得有高質量的線下活動,增加黏性;

  • 3 # 斌哥籽

    要抓到重點!每個社群都會有一個重點!例如戶外,媽咪,美容,等等。總有一樣東西是核心,要麼你天天發紅包,否則這個群就是死群!

  • 4 # 愛妃正轉

    如果一個社群的中堅力量、領導、意見領袖等核心成員開始遷徙,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社群將走向衰落。沒有哪一個社群會永遠昌盛,其都有一個生命週期。

  • 5 # 宗政網際網路

    我就簡單說一下我是怎麼在維護社群的,這都是在實際中操作過的。

    1,首先必須安插客服,是全天值班的,會員有問題必須第一時間解答,並且調動大家互問互答的積極性,適時話題引導。

    2,每週進行一次乾貨分享,分享嘉賓可以是內部會員,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資源互換,共同獲利;也可以請一些大咖們來分享,讓會員感覺這個社群有料,提高粘性。

    3,每半年舉行一次線下活動,因為社群內都是有共同愛好和共同目標的人,線下那種聚會暢聊的感覺是線上體驗不出來的,線上聊的再深,不如線下見一面,增加群員之間的感情。

    4,賞罰分明,對於優秀的會員,不僅給予一定的物質和金錢獎勵,還要當眾表揚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對於一些低質量會員,負能量、灌水、廣告等破壞規則的人應該堅決篩選,否則會拉低整個社群質量。

  • 6 # 阿嬌jiao506099240

    談這個問題,首先群成員一定是要志同道合的,也就是說是同一個或幾個目的來到此社群,並且珍惜這個社群,如果說是免費的社群,那就算了

    基於以上幾點,那群主就要給這些志同道合的群友提供所需知識咯,而且要保證每天提供,如果自己忙不過來,那就選2個群管理,這個人要有能力和責任心,然後你還要提供給他所需的利益,畢竟免費勞動力還是少的! 再就是調動群成員積極性,讓她們對彼此產生興趣,互相瞭解,積極發言,平日裡可以提問題,大家互幫互助,這樣即使群主不在,這個群也不會冷清。最後就是一定要制定群規!!就像 我欣賞的有一個叫“無厘頭”的社群,群裡從來沒有人發廣告,什麼投票點贊連結等無味資訊,群成員互相都不認識卻能天天聊的很起勁,這個活躍度我是佩服的

  • 7 # 於行歌

    社群需要持續有活力地發展下去,社群內部的成員都在為此用著不同的方式努力著,線上線下活動有機結合,收入與回饋相對應,社群內部成員實現資源共享、互幫互助,達到互利共贏的良好效果。活動內容和形式也要加以不斷創新,讓每位成員都有參與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是必不可少,向著更好的態勢發展下去。

    下面不妨來講一些社群運營的具體措施。

    一、倒推找準社群初心

    要做好後期運營,必須要始終明確當初到底為了各種原因,為了達到各種目的來建立社群的。當後期社群運營遇到困境之時,管理者和組織者不妨多這樣多去問問自己。堅持原先的目標,做出一項決定看這個決定是否會偏離前期的預期。

    二、問題以結果為導向

    社群遇到問題,設想一下采取某種措施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或者是我為了發到這種效果應該採取哪種措施。比如說一個由考研團隊組成的社群,大家距離在一起就是為了能在考研中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為了這個目標,社群裡的大傢伙相互指導,共享考研資料,分享報考學校資訊,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化。

    一件問題的解決往往脫離不開原因和結果,社群運營更應該考慮這些方面。

  • 8 # 段天

    如何讓社群真正的活躍起來!

    有價值的社群的幾個關鍵因素!

    溫馨提醒:這堂課的內容很重要!

    很多人想過要建立社群,或者你們也看過很多的社群,估計有一個情況,是你們一定非常害怕出現的:那就是群活躍不起來。

    辛辛苦苦建立社群,辛辛苦苦維護社群,然後群友除了搶紅包,好像啥也不願意幹,對嗎

    今天,給大家糾正幾個對於社群的認識

    社群的價值,不是用活躍度來衡量的。

    我有一個群,是我老家的鄰居,這個群很活躍,老家的那些人都在裡面。

    從早聊到晚,從誰家的豬跑了,到誰家的牛吃了誰家的莊家,到群裡有人艾特自己的爸爸回來吃飯了,還有趕緊誰有摩托車可以拉個人過去,那是相當的熱鬧。

    那麼這個社群,建立了農村的諸多鄰居一個線上的社交群體,那麼這個價值就僅僅侷限於此了,對嗎

    也就是說:我們建立一個社群,只要這個社群的目的達到了,那麼這個社群的價值就建立起來了,但是是否活躍,其實不重要。

    如果我們對客戶的服務,一對一能夠搞定,那麼一對多建立個社群真的有必要嗎?我看不一定

    也就是說:社群是否需要建立,是要看實際情況的,不是說建個群就好了,不是說只要把群建起來,就有用了。如果這個群沒法發揮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我覺得還是不建的好,免得浪費你的時間。

    所以大家需要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一股腦的去建群,那未必是適合你的方法。

    只要這個社群的目的能實現,那麼這個社群就有必要,實現不了,就沒必要。

    我阻止了很多學員去隨便建群,不但對自己的銷售沒有好處,還累得個七葷八素

    有些人建群的目的,是因為懶。一對一溝通,服務太累,希望透過一個群,來實現一堆多的服務。

    其實,你只要把粉絲分類分好了,那不是按照分類來一對多服務,不是一樣也達到了目的了嗎?

    再說,有幾個人喜歡一天到晚盯著群裡等你來洗腦啊,對嗎?

    所以,建群的必要性,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去跟風,也許讓你們都去建群,會有更多人跟我來學社群營銷,會有更多人給我交錢。但是,你們錢花了,時間花了,拿不到結果,這是我不允許的。適合你的,我鼓勵你們去做,不適合的,我會把真相告訴你們。

    當然有些型別的必須建群

    比如代理管理群,這是職能群。

    還有透過興趣愛好特長技能變現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知識付費。

    這一型別的也必須透過社群來實現長期的客戶認知培養。

    回頭客,也不一定適合建群。因為消費者購買是有一個週期的,你有沒有覺得,客戶會感覺你每天都想她給你掏錢買東西。

    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把你拉到群裡,每天在群裡給你推薦產品,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自己感受一下就清楚了,只要換位思考,你的群友和你是一樣的感覺。

    這是今天第一個知識點:關於社群的認知問題。

    第二個知識點:社群不活躍的原因是什麼?

    你們可能學習了很多的社群的方法,比如紅包玩法,遊戲玩法,接龍啊,什麼什麼的,但是你們肯定也發現了,這個活躍非常的短暫,基本一過就失效

    並且,玩多了,參與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對嗎?

    也就是說,這些方法,實際上並不能解決社群活躍度的問題。只能是在特殊時候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

    那麼社群真正的活躍來自於哪裡呢?

    來自於社群成員之間,是否真的形成了一個交際圈子,並且自發的會透過這個社群進行交流,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群成員之間,是否形成了一個群體,互相認識和連結,彼此熟悉,願意溝通。

    如果群內成員,彼此誰也不認識誰,那麼誰會願意在一個陌生的群體裡面去表現自己呢?

    這才是社群活躍的本質核心。

    如果這個社群,你們誰也不認識誰,你們還願意說話嗎?我想是不願意的,因為大家互為粉絲,互相都需要讓彼此對自己更熟悉,你們才會願意在社群裡活躍,互動。

    我想,到這一刻,你們應該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社群無法活躍了,為什麼在很多社群你們不願意說話了。

    如果,你的社群無法允許讓大家都互相成為朋友,形成一個圈子,把這個環境給到大家,那麼社群的活躍,你也就別想了。

    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我們的代理群,因為代理群一般是防止互加的,對嗎?為了防止串貨和負能量傳播。

    但是這些社群,很難活躍,大多數,是因為老大艾特所有人,不出來也不行,其次是因為冒泡的需要,可以截圖髮圈。

    如果代理這個群體之間,彼此關係融洽,比如團隊的線下活動大家見過,能玩到一起,大家或者在一個群裡都比較久了,就算不是好友,也非常的熟悉了,那麼才願意去彼此溝通和交流

    所以,社群不活躍,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那麼至於一些其他的方法,技巧,只是技術手段,只是幫助我們去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已,不是原因,也不是根本所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活躍度,不是衡量一個社群的因素。

    價值感和目的才是。

    對於群友來說,就是價值感;對於社群主來說,就是目的。

    比如我建立這個社群,第一是讓學員有一個互相溝通交流的地方,互相認識朋友,連結粉絲的場所,還有為我給大家授課的方便。

    並且透過這個社群,讓大家建立對海濤老師的認知,我的這個目的就達到了,對嗎?

    對於你們而言,價值感就是:第一,能學習到很多的東西,第二,可以任性的交流,互動

    第三,還有很多粉絲可以給我們連結,這就是你們對這各社群的價值判斷。

    當你明白衡量一個社群的價值的關鍵要素不是活躍度,而是目的和價值感的時候,你就願意在裡面。有些社群,很活躍,你也不願意呆。

    曾經就出現過這個情況,我的群都很活躍,我有一些朋友也來了,但是他們最後都跑了。

    因為他們不做社交電商,他們說這個群,一天扯淡的人太多了,從早聊到晚,24小時不打烊。

    好了,今天關於社群的認知和活躍度的問題的分享就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困擾你們很久的問題?

    課程結束了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歲找什麼工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