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帕丁頓熊經典電影圖畫故事書》中,初來乍到的帕丁頓熊,雖身處倫敦,卻心繫神秘的秘魯。就像剛入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難以釋懷與家長的分離。孩子應如何面對“分離焦慮症”?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度過這段時期?
7
回覆列表
  • 1 # 慧媽媽家庭教育

    幼兒園開學了,各位媽媽興奮之餘也感到有些擔心,因為有的孩子在入園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強的分離焦慮。如何陪伴孩子順利的度過焦慮期,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給孩子安全感。很多孩子之所以有分離焦慮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會恐懼,擔心父母離開就再也不回來了,害怕父母不愛自己了。所謂的分離焦慮就是一種內心的恐懼,對於有分離焦慮的孩子要多一些陪伴。培養親子信任感,父母說話算數,不能認為孩子小就可以隨意欺騙。

    2、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的很多情緒體驗都是來源於父母,一些有分離焦慮的孩子,父母本身也有分離焦慮,每次分別時候,父母就表現出焦躁和不安,孩子也會被這一情緒感染,所以,父母首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在和孩子分離之前能夠營造輕鬆的氛圍。

    3、分離的時候接納孩子的情緒。寒假送孩子到冬令營,一個4歲的小女孩抱著媽媽腿哭著不讓媽媽走,媽媽板著臉手指著孩子說:“不許哭,再哭我就不來接你了”,孩子頓時就不哭了,看著孩子恐懼的眼神,媽媽覺得這招真靈,可是這位媽媽殊不知就是這招讓孩子更加焦慮。所以建議媽媽遇到這種情況要平和的接納孩子的情緒,陪孩子待一會,堅定的告訴孩子,媽媽愛你,你在上課的時候媽媽也會想你,下午媽媽一定早早來接你。要讓孩子堅定的確信,不管父母是否在身邊,他們都是愛我的,這很重要。

  • 2 # 蜜瓜小星星

    首先家長要記住:沒有不適應的孩子,只有不適應的家長!

    孩子初期到幼兒園肯定有很多的不適應,就像我們初次找了一個新工作一樣。但是孩子的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甚至有的孩子自理能力、應變能力都是非常讚的!

    適應快的孩子固然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

    怎樣正確的引導幼兒去適應離開你的生活呢?

    第一:家長首先做到信任孩子信任老師

    第二:及時做到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不管是好的,不好的評價一律都要聽到耳朵裡!便於之後幫助幼兒把不好的表現改掉!

    第三:初期到幼兒園,孩子在家裡好的表現以及不好的表現也要告訴老師,全方位的瞭解孩子,更有利於照顧到孩子!

    第四:幼兒如果遇到哭鬧等情緒問題,老師沒有告知暫歇一段時間的,家長一定要堅持送孩子!

    還是那句話,沒有不適應的孩子,只有不適應的家長,信任最主要!

  • 3 # 婷媽育兒筆記

    分離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孩子有、成人也會有,尤其是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有些媽媽甚至表現的比孩子更明顯,比如說孩子進去了,媽媽扒在幼兒園門口偷偷的看,很久都不願意離去……

    遇到這種分離焦慮該怎麼辦呢?家長又如何幫助孩子有效的度過這段時期呢?婷媽覺得:

    1.首先要正視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正常反應,不要刻意放大。

    2.平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孩子獨立吃飯、自己穿衣、飯前飯後洗手等。

    4.擴大孩子的交際範圍,除了家人的陪伴,多帶孩子跟同齡的孩子玩耍。讓孩子多接觸陌生人,培養孩子合群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5.跟幼兒園老師保持交流互動,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

    分離焦慮是難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以上的這幾個步驟減少孩子的不良反應,讓TA儘快的適應一個新的團體。

  • 4 # 小公主變形計

    我女兒三歲上幼兒園,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感受“分離焦慮”。或者說,是我作為家長,第一次意識到分離焦慮的“威力”:小姑娘夜裡躺在小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還直嘆氣。我問,怎麼啦?她也不回答。再問,她說,我想心事呢。你看看,小姑娘感受到多大的壓力......

    所以,作為過來人,我真心建議:

    第一,在分離要到來之前,家長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更有時間來適應。

    第二,保證孩子在分離期的身體健康,從飲食和睡眠上照顧好孩子,不要有大的調整和變化為宜。

    第三,在心理上給孩子安慰。

    當時,我發現我女兒心理焦慮嚴重後,我跟她保證:我會每天儘量早的到幼兒園接她。而且我說到做到,讓她一出教室第一眼就能看到我;此外,在每天下學後,提高陪伴她的質量。讓她感受到:暫時的分離,並不減少媽媽對她的愛。

    以上經驗,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祝每一個孩子都能順順利利度過每一次的分離!

  • 5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我家兒子是去年9月份進入幼兒園的,總得來說孩子表現良好,沒有表現出很嚴重的分離焦慮,我估計跟我平時的這些做法也有關:

    1,平時我們喜歡提前跟孩子約定。比如我上班的性質是值班式的,每次一去上班,就得兩天,然後又可以休息兩到三天。每次上班前一天,總會跟孩子重複好幾次媽媽明天得上班了。有時候孩子會說捨不得,我就先肯定,媽媽也是捨不得,會跟他說說為什麼要上班,上班有什麼價值體現,上班又有什麼好處,最重要的是跟孩子約定好回來的時間。我們家的其他人也都是這樣,這也好像形成了一個儀式感。做其他事情,我們也喜歡提前計劃,這樣一個好處也是讓孩子心理有底。

    2,多帶孩子接觸不同的壞境不同的人,其實分離焦慮也有原因是孩子怕面對新環境新社交。我兒子我是很少把他拘在家裡的,有時間就戶外活動,在外面玩得多接觸得多,孩子也挺能適應新環境。剛入園的時候,孩子的關注點一直在新環境裡,一進教室就探索去了,我跟他說再見,也是我一步三回頭,孩子還是玩自己的。

    3,雖然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是不錯的,但是偶爾孩子也會鬧點小脾氣不讓媽媽走。比如早上就是這樣,我雖然上班快遲到了心裡急得要死,但是首要還是安撫孩子。又是抱抱他,言語安慰,又是講道理,最後把我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樣小東西交給孩子陪伴孩子,孩子才放手讓我走。在孩子偶爾的小情緒中,家長一定得耐心,接受孩子的反覆無常,他只是在再三確認,安全感建立中!

  • 6 #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首先,分離焦慮症是孩子和媽媽的共同問題,因為對彼此的依賴會讓突然的分開產生焦慮和擔心,所以,這個時期是需要媽媽和孩子一起度過的。

    其次,要儘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吃飯,睡覺,自主大小便叫人。通常這些是媽媽的焦慮所在,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所以一旦這些方面做好,不管是孩子還是媽媽都會多一些淡定。

    再次,讓孩子習慣媽媽的消失和回來,哪怕是小嬰兒,也要當作一個習慣來培養,跟孩子說媽媽去做什麼,一會回來,從幾分鐘慢慢延長時間,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適應媽媽有事離開,但還會回來,不會產生慌亂的心情。要避免傳統的偷跑,否則孩子會慢慢喪失他的安全感。

    第四,帶孩子參觀將要去的環境,讓孩子瞭解新環境的好玩和奇特的地方,說出一些聯絡,給孩子一些聯想的空間,這樣孩子會充滿期待,也會根據自己的聯想去發掘很有意思的東西。但是不能只是說去玩某樣玩具,不然孩子會認為他就是去玩這個,一旦失去興趣就不願意繼續待下去了。

    第五,引導孩子主動去交朋友,人與人的交往才是新環境的核心,如果孩子順利找到好朋友,有共同的遊戲內容,也能很適應。

    最後,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出發,找到吸引孩子的外在環境,幫孩子建立自己的認知,就能幫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 7 # 青青寶貝

    孩子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面臨“分離焦慮症”。我家兩娃都是在我身邊長大的,在我休完產假去上班時,孩子就面臨著與媽媽的分離焦慮;等孩子再大一點,爸爸去上班時也會哭鬧一會;等到孩子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症”達到頂峰值。

    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度過這些時期?

    首先,出門前習慣與孩子說再見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不哭鬧,每次出門都是偷偷溜走,這會讓孩子很恐懼,很沒有安全感。這樣次數多了,孩子每時每刻都緊盯做父母,就怕他們一不小心不見了,總纏著父母不撒手。

    為了讓孩子儘早適應與父母的短暫分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離開家的時候,要主動跟孩子說再見。孩子大點時還可以說說回家的具體時間,慢慢孩子就懂得原來爸爸媽媽出門了還是會回來的,也就不會太過緊張與父母分離。

    其次,孩子六個多月後就需帶孩子多外出走走

    六個月的孩子很喜歡與父母、照顧者之間互動交流,也懂得積極迴應。這時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戶外活動活動。

    一方面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見識不同的事物,讓孩子多看看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一方面是可以開拓孩子的活動範圍,而不總是待在家裡;另外一方面,待在家裡見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走出家門可以為孩子儘早的接觸社會、融入社會做好積極充分的準備。

    再次,在家提前與孩子一起預演分離

    在孩子快上幼兒園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扮演去上班的爸爸或媽媽,在家的寶寶;扮演去上幼兒園的寶寶,送孩子的爸爸媽媽等。

    在排練分離的步驟與動作時,要有一些儀式化的動作。比如:擁抱、親吻、叮囑、說再見,回家時擁抱、遞拖鞋、搬椅子、端水等。這樣的演練將為真實的分離做好積極的準備。

    最後,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時,因為離開熟悉的親人,熟悉的環境,孩子的分離焦慮達到最高值。父母要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走出分離時的痛苦,除了在上學前多帶孩子熟悉就讀幼兒園,認識老師與小朋友,還得提前在家裡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會穿脫衣服、穿鞋襪、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渴了會主動要水喝、碰到有需求會告訴老師等。孩子只有自我動手能力強,才不會過分依賴家人,在陌生的環境中才不會覺得事事不如意,將會更加自信的儘快適應新環境。

  • 8 # 心理諮詢師趙迪

    相對於“分離焦慮症”我更願意用“分離焦慮”,因為我覺得“分離焦慮”是在某個階段孩子的正常反應,只要程度和持續時長在正常範圍內就不是病態,可以引導。

    “分離焦慮”指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心理學家很早就透過觀察嬰幼兒在家人裡時的反應發現了分離焦慮。心理學家還觀察到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我們可能最多關注孩子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年開學季幼兒園門口都會出現哭鬧的場面,有的孩子可能會哭鬧一個或幾個月。這是個讓家長煩惱的一件事情。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件事情,又能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呢?

    1. 做個不焦慮的父母

    很多媽媽都說過,想到孩子馬上要去幼兒園自己其實比他還不捨、還焦慮。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一定要記住,我們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慮,放鬆。因為孩子對於父母的情緒特別敏感。如果他發現你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有擔心和緊張,那他必然也是緊張的。我們應該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這是一件很正常、很快樂的事情。

    2. 提前做好入園準備

    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做入園準備:

    心理建設。有不少好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瞭解並喜歡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並且客服分離焦慮。推薦《湯姆上幼兒園》、《魔法親親》、《我愛幼兒園》。孩子自理能力準備。讓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自己吃飯等會讓他在幼兒園的生活更加自信。否則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會自己不會會產生挫敗感,增強分離焦慮。提前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有意識的讓他多跟別的小朋友玩,脫離看護者。不管是外向的孩子還是內向的孩子,和別的人交流、合作等都是需要並可以訓練的。當然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現的程度和方式不一樣。我們在不逼迫孩子社交的前提下去教會孩子社交。有研究表明善於社交的孩子會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生活。如果可能可以和相熟的小朋友上一個班,並且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孩子會產生分離焦慮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陌生環境、陌生人。如果能讓孩子有機會開解這個環境,會很有幫助。再有一個之前也一起玩的小夥伴能夠在一起,孩子會感到安心很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做法,比如暗示接送、多和孩子溝通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等,都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成長階段。

  • 9 # 陽光裡的向日葵1350

    在這裡主要針對孩子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講一下。這些經驗都是我在實際的工作之中總結出來的,很實用。

    入托前

    1.家長帶寶寶去幼兒園熟悉環境。有的幼兒園會有試園活動,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請上幼兒園的哥哥姐姐給寶寶講講有趣的事情,增加寶寶的興趣。

    2.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如廁,穿脫衣服等等。

    3.在作息時間上向幼兒園靠攏。

    4.給孩子準備好備用的衣物,包括上衣褲子,鞋襪等,以免寶寶在園出現尿褲子等等問題。

    入托時

    1.爸媽送幼兒入園後要快速離開,時間越長孩子越焦慮。

    2.儘早的接寶寶放學,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在等著他,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3.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園的情況,孩子有什麼特殊需要也必須提前告訴老師,比如對食物過敏等。加強家園共育。

    4.堅持送寶寶入園,只要寶寶身體沒什麼不適應就要堅持送寶寶入園,這樣能加快寶寶適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入托後

    1.和老師及時溝通幼兒在園適應情況。將聯絡方式告訴老師,有什麼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

    2.和寶寶交流要有技巧,一定是積極正面的問題,引導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3.及時對寶寶做出獎勵。可以給寶寶買個他喜歡的玩具,週末帶寶寶出去玩,告訴他這是堅持上幼兒園的獎勵,從而強化幼兒入園的意識。

    可能寫的不是非常仔細。我有一篇文章專門寫幼兒入托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進去看一下,還是比較實用的。

  • 10 # 育兒微時光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約翰·鮑爾比透過觀察把孩子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1)嚎啕大哭又踢又鬧的反抗階段,2)哭鬧減少不理人、呆滯的失望階段,3)正常吃喝、希望見到家人的超脫階段。

    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表現是孩子在尋求安全感。

    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學前,就給孩子鼓勵,1)讀繪本、講講開學可能發生的事,給予孩子心理干預。2)還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去幼兒園感受一下氛圍,讓孩子熟悉老師和環境。3)平時給孩子講解自己小時候上學的事,給予孩子上學的期待。4)還可以在家就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流程,吃喝拉撒睡等時間安排,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接孩子放學時,家長1)要早早的去接孩子,給予孩子驚喜。2)表揚孩子一天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堅強、勇敢。3)多和孩子談談學校有趣的事,引導孩子自己多表達,也是他們情感的一種宣洩方式。4)多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多多表揚孩子。很多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就不再哭鬧了!

  • 11 # 天使寶貝成長記

    有句話說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場分離的修行。而如今的孩子面臨的第一場正式的分離就是從上幼兒園開始的。我家小寶本也該去上幼兒園了,可是幼兒園園長說最近入園的孩子比較多,為了孩子們得到更周到的照顧,所以決定分批入園,讓我等電話通知。我覺得園方還是挺為孩子著想的,比較貼心的。那我就再陪孩子幾天,靜待通知。

    每個孩子剛入園都會經歷“分離焦慮”,只是程度不同而異,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我想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來面對分離焦慮和順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首先作為家長要提前幫助孩子調整好生活作息時間,儘量跟幼兒園保持一致。我發現很多家庭包括我自己家裡生活作息時間和幼兒園都是不太一致的。我家小寶下午都要睡一大覺,一般都從一點半之後睡到四點多,早晚時間還比較接近,昨天看了一個同事兒子在幼兒園午睡的監控影片,孩子半天都不睡覺,同事也說平時沒那麼早午睡過。所以調整好午睡時間很有必要,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其次最好提前教會孩子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以及如何尋求老師的幫助。可以藉助繪本講故事等方式來引導孩子。我家小寶在吃飯上廁所基本沒問題了。但是可能由於是女孩,而且從小到大還是屬於比較愛哭的型別,而且性格也比較內向,不熟的人怎麼問都不愛搭話。所以我還是比較擔心孩子剛入園會不太適應。所以在入園前我提前把這些情況都和老師溝通了一下。也和小寶說明孩子幼兒園的一些情況,並帶著孩子提前去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和老師,還在幼兒園體驗了半天的幼兒園生活,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時自己要做好榜樣。我瞭解到有不少家長比孩子還要焦慮,尤其是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還忍不住掉眼淚。如果家長實在控制不住情緒,也請你背對著孩子,不要讓孩子看見,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的分離焦慮。

    總之家長儘量做到能做的,去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其它的就交給幼兒園老師和孩子自己吧, 畢竟有些事只有孩子親身經歷後才會真正成長起來。

  • 12 # 大神叨叨叨

    看到“分離焦慮”這個詞,我想起了《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孩子們跟爸爸分開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是不捨,都是難過,有的孩子會痛哭流涕,比如大王嗯哼,再比如吳尊的兒子。

    為什麼所有的孩子都有分離焦慮?

    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跟媽媽分開就會變現出不安,甚至痛哭。

    其實,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因為孩子從小跟熟悉的人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在一起,形成了一種依戀關係,而隨著她的長大,他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一旦離開內心便會有不安全感,就會透過哭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想找回一絲安慰,找回內心的安全感。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渡過分離焦慮呢?

    分離焦慮是必經階段,但是如果寶寶長時間哭鬧,情緒不穩定也不利於寶寶發育,因此媽媽需要智慧一點,狠心一點來幫助寶寶解決或者緩解心理焦慮。

    1、做好分離緩衝。

    這個意思就是媽媽或者親人離開之前要跟孩子說清楚離開的時間、理由,讓孩子心理有個譜,讓他知道媽媽會回來,同時孩子交給他比較喜歡的人來照看,他也更容易接受。

    這點大姑姐就做的非常好,孩子3歲的時候就能允許媽媽出去幹這個幹那個而且不會哭鬧。

    2、分開的時候媽媽不要表現出依戀。

    如果媽媽離開的時候表現出不捨、留戀,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導致他也會更加不安,榮容易鬧情緒。

    3、遵守約定,鞏固寶寶心裡的安全感。

    有時候媽媽離開,寶寶哭鬧一會兒,解釋一下,她也能很好的繼續玩兒。當媽媽跟寶寶約定好回來的時間,一定要遵守,這樣反覆幾次孩子心裡也就更有安全感了。

    0-2歲,寶寶需要有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這個階段是培養寶寶安全感的關鍵期,因此媽媽要多陪伴寶寶,跟寶寶玩耍,鼓勵他,他也會更加信任這個世界,更容易度過分離焦慮期。

  • 13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孩子懼怕分離的情況叫做分離焦慮,孩子大概一歲左右,和媽媽分離的時候會產生分離焦慮,此時的寶貝還停留在“母嬰共生”的階段。和媽媽分開讓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所以不願意分開。一般三歲左右達到頂峰。這個時候正是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

    其次 ,如何幫助孩子渡過這個時期呢

    1.做好分離期的準備工作。

    在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比如當媽媽有事需要離開寶寶時候,要告訴寶寶,自己離開的時間,理由。回來的時間。媽媽說什麼時間回來一定要回來,要讓孩子相信媽媽一定會按時回家的。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等孩子傷幼兒園時候,孩子自然也就相信。放學了媽媽一定也會在門口等著他的。

    2.繼續給予孩子安全感

    分離焦慮輕的孩子一般安全感比較強,通常情況下,他們在兩歲之前得到了有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料。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是充滿信任感和安全感的。

    所以,如果孩子目前處於分離焦慮期。父母不應該訓斥孩子,而是繼續給孩子安全感。

  • 14 # 父母學點心理學

    嬰兒與媽媽的共生關係中,小嬰兒需要感受到自己一切的需求,就是權力。

    如果小嬰兒能得到媽媽即時的迴應和滿足(必須按需餵養);能收穫充滿愛的眼神、溫暖的笑容;能獲得足夠多的擁抱和撫觸,那麼小嬰兒在接下來的依戀階段,將有能力進入到安全性的依戀關係,否則孩子很有可能出現非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內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媽媽永遠愛自己。所以分離儘管也讓孩子很難過,也一樣會有恐懼,害怕媽媽不回來,但這個害怕更多的指向媽媽是否安全,而不是媽媽是否會拋棄自己。

    所以孩子能忍著難受,跟媽媽說再見。並且有能力和自己的焦慮相處,並能夠比較快地注意力轉移。等到媽媽回來,會快樂的撲向媽媽,與媽媽抱抱親親訴說思念之情。

    而非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與媽媽的分離中體驗到的是被遺棄的感受,因為以往的體驗讓他沒有把握,自己是否值得擁有媽媽永遠的愛。

    所以分離時異常慘烈,狂哭、拖抱,猶如生離死別,但對孩子的感受正是如此。被迫分離後,面對媽媽的回來,孩子會有兩種的反應,第一是用冷漠、不親近來面對媽媽。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防禦:我沒那麼需要媽媽,下次分離我就不會那麼痛苦。

    第二是充滿了對媽媽的憤怒:推開,甚至推打媽媽。這也是一種防禦:你不要我了,我也不要你。

    如果是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分離焦慮並不需要處理,因為分離對孩子來講是恰當的挫折,讓孩子明白,我和媽媽真的不是同一個人,是孩子長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如果是非安全型依戀的孩子,父母們要理解有因才有果,是小嬰兒階段的滿足缺失,才使今天的孩子如此的難帶。要允許孩子藉著分離,把潛藏在身體裡的被忽視的憤怒、被心理遺棄的悲傷發洩出來,允許他的哭鬧、不講理。

    只要父母能夠託得住孩子的悲傷與憤怒,能夠承受被孩子無情的使用(當做情緒的垃圾桶、憤怒的物件),孩子內在的傷口就會癒合。同時儘管每一次分離都很艱難,但孩子也在培植信念:媽媽走了,但媽媽一定會回來。

    對於分離焦慮的孩子來講,無條件的愛就是最好的良藥。具體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接納孩子的真實狀況,允許孩子帶著情緒的哭鬧,行為可以管教但無論孩子如何表現,永遠愛他這個人。

  • 15 # 希媽育兒

    我的孩子在託班時曾出現過題主說的分離焦慮:每天我上班,她必定抱住我的腿不讓走,還一定得讓我送去;如果我送到幼兒園了,也不會輕易地放我走,需要我陪好一會,才會停止哭泣。

    但是等到她上小班時,就沒有這種情況了,比起班上其他一到園就哭鬧的孩子,她的表現要成熟得多。我覺得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送孩子入園時,不要採取欺瞞的手段,比如跟寶寶說:“媽媽就離開一下下,等下就來接你!”而實際要等到下班才會來接,這樣孩子在第二天就不會相信媽媽的話了,入園時會因為恐懼分離而哭鬧不已。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媽媽因為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孩子,但是等媽媽一上完班,保證就來接寶寶。”下班後確實也是準時來接的,這會讓孩子感覺媽媽的話是可靠的。

    2.帶熟悉的物品到幼兒園。

    入園初期,可以跟繪本《阿文的小毯子》裡的小朋友阿文一樣,帶一樣寶寶特別喜愛的物品到幼兒園,有熟悉的物品陪伴,孩子也不會覺得那麼孤單,能緩解焦慮的情緒。

    3.培養孩子大方的個性。

    孩子個性如果開朗,即使到了陌生的環境也會比較容易適應,交到新的朋友。怎樣培養孩子大方的個性呢?沒事就帶孩子出去玩,跟同齡的孩子交朋友,碰到隔壁鄰居打招呼,平常多鼓勵孩子,這都對培養孩子的大方個性有好處。

    總之,緩解孩子入園焦慮,家長要多觀察他的情緒,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 16 # 軒媽成長記

    孩子面臨“分離焦慮症”一般是從進入幼兒園時期開始,很多孩子進幼兒園之前都是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陪伴的,固定的生活習慣和人,孩子都習慣了,突然改變環境心理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從熟悉的環境分離到陌生環境,過程中產生的焦慮症就是“分離焦慮症”。

    首先,大人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或生活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其實是很正常的,不要跟著一起焦慮或是發火。可以在孩子進幼兒園之前適當的跟孩子做短時間的分離,如,經常是媽媽帶孩子多,可以換換讓爸爸或爺爺奶奶多帶帶孩子。經常帶孩子去一些小朋友多的娛樂場所玩玩,結交幾個固定的玩伴,讓孩子早點融入到同齡人的交往中。

    其次,家長在孩子從學校回來後,可以帶孩子去做平時喜歡的事情,比如,戶外運動,娛樂場所,家長陪玩等,幫孩子放鬆。情緒疏導好以後,孩子第二天又可以高高興興去幼兒園。孩子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可能會哭,但在學校跟同學玩玩,老師陪孩子們玩遊戲,孩子也就放鬆了。

    最後,家長自己千萬不要焦慮,孩子感覺到家長的情緒後心理壓力會更大,孩子回家後不要不停的問孩子問題,如,老師有沒有抱你啊?你有沒有尿啊?有沒有好好吃飯啊?讓孩子每天都保持好心情去上學。

  • 17 # rainbowzhong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情況,那證明他們在成長,他們在學習什麼是分離。這個學習過程持續的時間與情緒感受的好壞,與父母在日常教養過程中的很多行為相關。減輕孩子分離焦慮的做法有:

    孩子1歲前,多和孩子玩藏貓貓遊戲,讓孩子瞭解,不是消失了,而是沒找到而已,很快“它”就會“回來”,建立“離開”“回來”的概念。

    孩子一歲左右,表現出的分離焦慮最明顯,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引導。1.離開的時候,要安排孩子信任的人幫忙照顧孩子。2.主動和孩子說“再見”,並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時間概念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比如你吃完午飯、睡醒了午覺,太陽下山的時候……當然,孩子能理解這些時間概念,也有賴於父母平時有意識的“教”)3.對待孩子的哭鬧,父母不能無視,但也不能留戀。平靜的和孩子擁抱再見後,把孩子交給代管人就可以了。4.儘量按和孩子約定的時間回家。回家後擁抱孩子說“爸爸/媽媽回來了”。持續幾次,孩子就會對父母離開這件事“習以為常”了。

    孩子入園焦慮。如果前面的環節做得好,那麼孩子的入園焦慮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與父母分離的焦慮,而是要進入陌生環境帶來的焦慮。有條件的話,在孩子入園前半年可以帶孩子多去“參觀”幼兒園,體驗幼兒園裡小朋友的“快樂”。不能直接參觀的,可以透過繪本給孩子多介紹幼兒園裡的快樂生活。讓孩子帶著一點嚮往去幼兒園。

    另外,家長也要處理自己的焦慮。孩子入園,家長也是焦慮的,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擔心孩子不會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擔心孩子吃飯不好等等……這些擔心你以為只是你自己心裡在想的,或者是揹著孩子家人討論的,但以孩子的敏感,他們完全能夠感受到你的焦慮,這就更加加深了他們的焦慮。所以才會在入園的前一週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不能接受分離。如何擺脫家長自己的焦慮?還需要家長在日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以保證孩子入園後很快適應。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愛,本就是為了分離,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要往這方面培養。這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實際情況!

  • 18 # Summer媽媽

    孩子初離開媽媽時,面對陌生環境表現的不安情緒為分離焦慮症。他們可能會哭鬧,打小朋友等自我保護行為。這種焦慮情緒不只孩子有,媽媽也會有。幼兒園開學初期,會看到有些媽媽,老人送孩子上學後在校門口抹眼淚。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但切記這樣的情緒不要讓孩子感知到。

    所以,家長首先不要焦慮。開開心心的送孩子去上學。跟孩子約定接他的時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媽媽會來接自己,心理有數也就沒那麼難過了。

    其次,就是要接納孩子的這種不安情緒,不要認為這是不好的,懦弱的表現而說教孩子。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多說說幼兒園裡會哪些設施,哪些人,在幼兒園裡有哪些好玩的。也可以透過讀繪本介紹幼兒園裡的故事。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總之,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家長們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把積極的情緒帶給孩子,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 19 # 豆小米媽媽說

    說到“分離焦慮症”,不得不說大人,孩子的分離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大人。大人和孩子心理上彼此依戀,分離焦慮就越嚴重些,反之,大人分離焦慮小,孩子自然就會輕點。

    前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和門衛聊了會天。他說今年春季班來了許多學生,大多小朋友進去的時候鬧一下,十來分鐘就好了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有個小朋友和奶奶,婆孫兩人每天像生死離別般,孩子哭,奶奶抹眼淚,孩子進園裡去了,奶奶校門口還翹首以盼,看著孫子。孫子一步三回頭,哭的淚人。然後進教室後,奶奶還蹲校門口,一蹲一上午,整整蹲了一個星期。聽了之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分離焦慮每個人都有,孩子始終要獨立前行。幼兒園是第一步和家長分離。我們和孩子講好,早上送去,下午就接回來了。如爸爸媽媽上班,下班就回來了一樣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始終是回到自己家裡的,一家人還是在一起的。

    在這段時間,家長要給孩子信心,送孩子去的時候引導孩子,開心的事情,有好多一起玩的朋友,喜歡孩子的老師。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溫和而堅定,自己也要淡定,送孩子走,自己的分離焦慮也要小,不要自己的緊張情緒感染孩子,否則孩子會分離焦慮更嚴重。鼓勵孩子,積極正面管教孩子,自己堅定,孩子很快就適應。

  • 20 # jingfang

    一、讓孩子適應獨立的空間

    在平時的生活中,給自己和孩子適當的空間範圍,而不是和孩子隨時隨地的在一起。

    例如,孩子在客廳看電視的時候,媽媽可以去廚房煮飯,去房間裡看書等。讓媽媽離開孩子的視線。但是,在孩子喊媽媽的時候,要及時的迴應,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去忙了,而不是不見了,媽媽一直都會在的。

    二、要給孩子樹立獨立的觀念

    平時生活中,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去做,培養他的獨立性,讓孩子知道,他不需要爸媽的幫忙,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例如,讓孩子自己刷牙洗臉,自己吃飯,自己洗碗,自己洗澡等。

    三、提前建立分離的觀念

    在孩子要上幼兒園前,最好是兩三個月前,就告訴孩子,他長大了,要去幼兒園學習,要早上去學校,下午爸媽再接他回家。

    並且帶他去幼兒園外面看看,瞧瞧,讓他內心有一種,因為我要長大了,這是我必須要去的,是每個小朋友都需要做的事情。

    總之,只要讓孩子提前有了分離的意識,又習慣短暫的分離,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就能減到最低,並且很快的適應分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論男女,先謀生,再謀愛,事業是正餐,愛情是甜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