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仁者厚德載物
-
2 # 九流叔叔
1380年大明最後一位中書省丞相胡維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皇帝朱元璋以叛亂罪將其誅殺,牽連多達3萬餘人,這就是洪武期間著名的胡維庸案。此案直接影響是幫助朱元璋清除了那些對帝國有威脅的開國功臣,因此案被誅連開國功臣共計一公21侯;同時廢除中書省增強皇帝權威,朱元璋為此頒佈《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警示百官。作為大明最後一位丞相胡維庸慘死到底冤不冤?尤其是身在洪武皇帝下工作,要是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濫竽充數的,為何胡維庸沒能憑藉自己的才智安享晚年呢?
胡惟庸本是一位聰明能幹又勤奮好學,加之善於迎合上意又敏銳機智,做事雷厲風行又條理清晰,在當時是難得的幹吏。很快就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伯樂和導師大明開國丞相李善長,由於同為淮西功勳集團的一員,在李善長的不斷培養和舉薦下,也逐漸得到朱元璋的關注和信賴,以致在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首先想到的丞相人選就是胡維庸。上任之初胡維庸勤於政務又謹言慎行,遇事多請示朱元璋從不獨裁自負,善於猜測朱元璋的心思並按照老朱的想法處理政事,交代的事情總是很完美的辦好,很得朱元璋的信任和認可。
可就是這位完美的丞相在權利鞏固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私慾了,長期執掌帝國最高行政中心中書省後變的驕縱跋扈起來,為了享樂和財寶開始收受賄賂,為了鞏固地位開始排除異己,更可悲地他還被人舉報心生異志,招兵買馬想圖謀起事。貪圖享樂和打擊異己還可以理解,這圖謀不軌就有點嚴重了,老朱辛苦一輩子打的江山雖然是靠這些淮西權貴們奮鬥的,可要說把皇帝讓給他們做幾年那是決對不可能的。當然遍佈全國各地的錦衣衛肯定知道胡維庸有沒有謀反,這些情況老朱不可能不知道,決定不會等到官員上摺子後老朱才發現,可老朱此時為何痛下殺手以謀反罪誅殺胡維庸呢?
其實是朱元璋早就對胡維庸不滿了,而不滿的真正原因是胡維庸矇蔽聖聽獨斷專行,朱元璋深知這樣很容易架空皇權導致江山易主,奈何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如果是因為貪汙腐化或者打擊異己就誅殺胡維庸,政治上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老朱一直努力給人塑造的形象就是兄弟們為自己打江山都不容易,作為淮西權貴犯點小錯啥的咱不會怪罪你們的,堂堂天子的胸懷肯定比一般臣子要高的。再說歷朝歷代都有貪汙腐化和打擊異己,皇帝有時候也需要臣子這樣才能控制百官,因為這個處理胡維庸會給百官留下後遺症,並且這個罪處理的也不會特別重,遠遠達不到自己想廢除中書省和誅殺淮西權貴的目的。而以謀反的罪名誅殺胡維庸阻力會小很多,進而做大胡維庸案可以放大丞相行為不正對朝廷的危害效果,因此廢除中書省進而再也沒有朝臣可以矇蔽聖聽了。
胡維庸利用中書省丞相的身份控制著所有上奏的摺子,凡是對自己有利的統統上遞,凡事不利於自己的一律擅自處理,這才讓朱元璋感覺到巨大威脅從而痛下殺手,至於其有沒有謀反相信朱元璋早有掌握,不然也不會讓胡維庸在中書省丞相的位置呆上七年。自古以來資訊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交通閉塞通訊工具不佳,很多權臣和宦官都是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從而欺下瞞上,進而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輕則危害皇權重則江山易主。中書省作為上傳下達的中樞機構,肩負皇帝與百官的傳話和管理功能,朱元璋實在放心不下有這個機構的存在,胡維庸恰好處在中書省的位置上才遭此厄運,相信即使是其他人當政中書省,依然免不了被誅殺的厄運的。
-
3 # 一顆大蔥
因為他想謀反。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
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
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
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御史中丞商皓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
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寧、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預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寧和塗節。
歷史上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又稱胡黨之獄,簡稱胡獄,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做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
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
4 # 鴨梨山大
1380年大明最後一位中書省丞相胡維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皇帝朱元璋以叛亂罪將其誅殺,牽連多達3萬餘人,這就是洪武期間著名的胡維庸案。此案直接影響是幫助朱元璋清除了那些對帝國有威脅的開國功臣,因此案被誅連開國功臣共計一公21侯;同時廢除中書省增強皇帝權威,朱元璋為此頒佈《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警示百官。作為大明最後一位丞相胡維庸慘死到底冤不冤?尤其是身在洪武皇帝下工作,要是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濫竽充數的,為何胡維庸沒能憑藉自己的才智安享晚年呢?
胡惟庸本是一位聰明能幹又勤奮好學,加之善於迎合上意又敏銳機智,做事雷厲風行又條理清晰,在當時是難得的幹吏。很快就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伯樂和導師大明開國丞相李善長,由於同為淮西功勳集團的一員,在李善長的不斷培養和舉薦下,也逐漸得到朱元璋的關注和信賴,以致在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首先想到的丞相人選就是胡維庸。上任之初胡維庸勤於政務又謹言慎行,遇事多請示朱元璋從不獨裁自負,善於猜測朱元璋的心思並按照老朱的想法處理政事,交代的事情總是很完美的辦好,很得朱元璋的信任和認可。
可就是這位完美的丞相在權利鞏固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私慾了,長期執掌帝國最高行政中心中書省後變的驕縱跋扈起來,為了享樂和財寶開始收受賄賂,為了鞏固地位開始排除異己,更可悲地他還被人舉報心生異志,招兵買馬想圖謀起事。貪圖享樂和打擊異己還可以理解,這圖謀不軌就有點嚴重了,老朱辛苦一輩子打的江山雖然是靠這些淮西權貴們奮鬥的,可要說把皇帝讓給他們做幾年那是決對不可能的。當然遍佈全國各地的錦衣衛肯定知道胡維庸有沒有謀反,這些情況老朱不可能不知道,決定不會等到官員上摺子後老朱才發現,可老朱此時為何痛下殺手以謀反罪誅殺胡維庸呢?
其實是朱元璋早就對胡維庸不滿了,而不滿的真正原因是胡維庸矇蔽聖聽獨斷專行,朱元璋深知這樣很容易架空皇權導致江山易主,奈何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如果是因為貪汙腐化或者打擊異己就誅殺胡維庸,政治上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老朱一直努力給人塑造的形象就是兄弟們為自己打江山都不容易,作為淮西權貴犯點小錯啥的咱不會怪罪你們的,堂堂天子的胸懷肯定比一般臣子要高的。再說歷朝歷代都有貪汙腐化和打擊異己,皇帝有時候也需要臣子這樣才能控制百官,因為這個處理胡維庸會給百官留下後遺症,並且這個罪處理的也不會特別重,遠遠達不到自己想廢除中書省和誅殺淮西權貴的目的。而以謀反的罪名誅殺胡維庸阻力會小很多,進而做大胡維庸案可以放大丞相行為不正對朝廷的危害效果,因此廢除中書省進而再也沒有朝臣可以矇蔽聖聽了。
-
5 # 俗人味道
1380年大明最後一位中書省丞相胡維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皇帝朱元璋以叛亂罪將其誅殺,牽連多達3萬餘人,這就是洪武期間著名的胡維庸案。此案直接影響是幫助朱元璋清除了那些對帝國有威脅的開國功臣,因此案被誅連開國功臣共計一公21侯;同時廢除中書省增強皇帝權威,朱元璋為此頒佈《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警示百官。作為大明最後一位丞相胡維庸慘死到底冤不冤?尤其是身在洪武皇帝下工作,要是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濫竽充數的,為何胡維庸沒能憑藉自己的才智安享晚年呢?
胡惟庸本是一位聰明能幹又勤奮好學,加之善於迎合上意又敏銳機智,做事雷厲風行又條理清晰,在當時是難得的幹吏。很快就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伯樂和導師大明開國丞相李善長,由於同為淮西功勳集團的一員,在李善長的不斷培養和舉薦下,也逐漸得到朱元璋的關注和信賴,以致在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首先想到的丞相人選就是胡維庸。上任之初胡維庸勤於政務又謹言慎行,遇事多請示朱元璋從不獨裁自負,善於猜測朱元璋的心思並按照老朱的想法處理政事,交代的事情總是很完美的辦好,很得朱元璋的信任和認可。
可就是這位完美的丞相在權利鞏固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私慾了,長期執掌帝國最高行政中心中書省後變的驕縱跋扈起來,為了享樂和財寶開始收受賄賂,為了鞏固地位開始排除異己,更可悲地他還被人舉報心生異志,招兵買馬想圖謀起事。貪圖享樂和打擊異己還可以理解,這圖謀不軌就有點嚴重了,老朱辛苦一輩子打的江山雖然是靠這些淮西權貴們奮鬥的,可要說把皇帝讓給他們做幾年那是決對不可能的。當然遍佈全國各地的錦衣衛肯定知道胡維庸有沒有謀反,這些情況老朱不可能不知道,決定不會等到官員上摺子後老朱才發現,可老朱此時為何痛下殺手以謀反罪誅殺胡維庸呢?
其實是朱元璋早就對胡維庸不滿了,而不滿的真正原因是胡維庸矇蔽聖聽獨斷專行,朱元璋深知這樣很容易架空皇權導致江山易主,奈何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如果是因為貪汙腐化或者打擊異己就誅殺胡維庸,政治上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老朱一直努力給人塑造的形象就是兄弟們為自己打江山都不容易,作為淮西權貴犯點小錯啥的咱不會怪罪你們的,堂堂天子的胸懷肯定比一般臣子要高的。再說歷朝歷代都有貪汙腐化和打擊異己,皇帝有時候也需要臣子這樣才能控制百官,因為這個處理胡維庸會給百官留下後遺症,並且這個罪處理的也不會特別重,遠遠達不到自己想廢除中書省和誅殺淮西權貴的目的。而以謀反的罪名誅殺胡維庸阻力會小很多,進而做大胡維庸案可以放大丞相行為不正對朝廷的危害效果,因此廢除中書省進而再也沒有朝臣可以矇蔽聖聽了。
胡維庸利用中書省丞相的身份控制著所有上奏的摺子,凡是對自己有利的統統上遞,凡事不利於自己的一律擅自處理,這才讓朱元璋感覺到巨大威脅從而痛下殺手,至於其有沒有謀反相信朱元璋早有掌握,不然也不會讓胡維庸在中書省丞相的位置呆上七年。自古以來資訊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交通閉塞通訊工具不佳,很多權臣和宦官都是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從而欺下瞞上,進而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輕則危害皇權重則江山易主。中書省作為上傳下達的中樞機構,肩負皇帝與百官的傳話和管理功能,朱元璋實在放心不下有這個機構的存在,胡維庸恰好處在中書省的位置上才遭此厄運,相信即使是其他人當政中書省,依然免不了被誅殺的厄運的。
-
6 # 江南懟帝
胡惟庸是以謀反的罪名被殺的。他屬於淮西功臣之一,前期是朱元璋所倚重的臣子。但為什麼晚年卻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呢?
我認為這其中有兩點理由。
第一點,事件的本質是皇權與相權相爭。胡惟庸擔任丞相之職時,中書省的大權實際上由他一人掌握。按規定內外諸司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是胡惟庸仗著朱元璋對他的寵幸,獨擅專權。朱元璋作為一個對權利極度看重的人,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他針對的不是胡惟庸本人,而是他所在的相位,所以,他在誅殺了胡惟庸之後,就不再設定丞相一職了,以後朝堂大大小小的事全由皇帝一人裁決。
第二點,狡兔死,走狗烹。胡惟庸的背後是淮西功臣勢力。朱元璋此舉有意打壓功臣勢力, 這點可從胡惟庸案牽連甚廣可以看的出來。朱元璋希望大明王朝能夠順利的傳承下去,所以他要為他的繼承人掃除潛在的可能威脅到皇權的勢力,從這一點上看朱元璋是一個很好的父親,只是手段過於殘忍了。
-
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事件回顧
在明朝建立之初,有一個很神奇的制度:皇權相權分權而立,皇權是皇帝的,相權是臣子的,這兩股力量相互制約的同時也進行著很多的合作。
胡惟庸,就是相權的最後終結者,順帶著萬人因為這件事和胡惟庸陪葬。
洪武六年,胡惟庸正式擔任丞相,開啟了七年的統治生涯。相比於其他人,胡惟庸其實還是蠻有資本獲得這個相權的,因為他是龍鳳元年開始投奔朱元璋的,儘管最開始不顯山不漏水,可好壞也是個原始股。
明史記載,胡惟庸有兩個特點:有擔當和權力慾過重,當這兩點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就很麻煩,因為朱元璋是一個猜疑心重的人。
平日裡幹活這麼積極,還喜歡爭強好勝,對於權力死不放手,你想幹什麼?
隨著胡惟庸權力越來越大,胡惟庸有了和其他權貴一樣的毛病:飛揚跋扈。胡惟庸已經能決定其他官員的生死和任免,一時間風光無限。
七年後,胡惟庸孩子在鬧市騎馬受了驚嚇,墜馬之後竟然死了,胡惟庸非常生氣,把那個擋馬的民夫給殺了。
朱元璋將胡惟庸召進皇宮,說道:殺人償命!
沒錯,這就是事實在講事實前,我們來點虛的:常遇春!
常遇春有一個毛病,殺降。甭管是什麼場合,甭管是什麼地方,只要常遇春參與戰場,等打掃戰場的時候總會殺一些。
以至於,每次出征朱元璋都拉著他的手說:敵人已經投降,就是我大明的人,萬萬殺不得。
只不過,常遇春好像從沒聽懂過這句話。
常遇春殺了那麼多人,朱元璋視而不見;因為一個攔路者擋馬殺死自家兒子後作為父親的反擊,卻被殺了頭,前後牽扯將近三萬人,朱元璋想做什麼?
幾個月後,丞相這個制度徹底沒了!
胡惟庸死不死沒有關係,甚至他是否想造反也沒有關係,但是這個丞相必須死,他要是不死的話,丞相制度怎麼廢除?
洪武年間第一大案告一段落,藍玉案馬上揭開帷幕,那些不聽話的將軍們也該教訓一下了。
此次大案詳細記載在《昭示奸黨錄》,李善長等人全部被滅,株連三萬!
-
8 # 上將軍潘鳳
我是歷史小明王,我來回答。
做為淮西集團李善長大得意門生胡惟庸在朝中平步青雲,由於辦事機警幹練又會察言觀色,在大明朝建國初期卻缺乏這樣的幹部,所以自然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支援,不過胡惟庸這個人是屬於典型的雙刃劍性格特點非常明顯,是他的敵人他一定會不計後果將其置於死地。
因胡惟庸的背後是李善長,而李善長代表的是淮西勳貴集團,朱元璋自己就是依靠淮西這幫兄弟在取得江山,所以這背後有非常複雜的政治因素。在朱元璋下定決心剷除淮西集團時胡惟庸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當然結局不一定會死,最後被殺完全就是因為自己作死。
當時朝堂之上分為淮西跟浙東兩派,一方是開國功臣,一方是文臣治國,打天下需要武將,治理天下自然依靠文臣,雙方以李善長、劉伯溫為首進行了明爭暗鬥,朱元璋一直看在眼裡卻不動聲色,李善長劉伯溫這二位老謀深算自然不會親自涉險,藉故隱退之後又安排自己的門生楊憲、胡惟庸在朝中觀察形式,胡惟庸鬥敗楊憲之後勢力急劇膨脹已經脫出了李善長的掌控範圍。 開國大將軍徐達因看不慣胡惟庸的所作所為就把他一些平日驕縱跋扈之事如實告知朱元璋,胡惟庸得知後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差人去收買徐達府上的傭人下毒暗害徐達。
胡惟庸之子仗著自己的父親乃天下第一人臣經常在民間招搖過市,在集市中催促馬車一路疾行不料撞物翻車致死,胡惟庸得知此事之後沒有經過任何審問直接將車伕處死,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後大怒讓胡惟庸殺人償命,胡惟庸想以銀錢了事朱元璋拒絕了他這個想法。害怕償命的他有了造反的打算,便聯合御史大夫塗節、陳寧密謀造反。
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使者前來進貢,按照禮法這事必須讓朱元璋知道進行封賞,不過胡惟庸攔下此事朱元璋並不知情,這外國使臣卻被朱元璋身邊的一個太監偶然得知並將此事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立刻下令召見胡惟庸、汪廣洋入宮,兩人表面磕頭認錯卻將責任推給禮部,朱元璋下令將所有涉事人員進行收押,不久汪廣洋被賜死小妾陳氏陪同,朱元璋得知這陳氏是一知縣的女兒便問沒被入官的婦女只可嫁給功臣家裡為何成了文臣之妾?
御史中丞塗節因害怕獲罪將謀反之事和盤托出,以胡惟庸為首的胡惟庸案正式揭開序幕,所有知情不報者皆獲罪,李善長也因此受到牽連全家抄斬,胡惟庸、塗節、陳寧、陸仲亨、費聚等人皆獲罪處死,前後受此案影響的約三萬餘人,胡惟庸一黨被連根拔起,朱元璋藉此機會廢除了千百年的宰相制度,從此改變了後世的政治格局。
-
9 # 雨霽視角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朱元璋與一眾兄弟克服重重困難建立大明王朝後,朱元璋也開始清除當初的建國大功臣。兩虎相爭,登上歷史舞臺
胡惟庸就在朱元璋開始清除功臣時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在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淮西集團與劉基為代表的浙東集團的爭鬥中,劉基選擇了楊憲作為自己的代表人,李善長則看重了不得重用的胡惟庸,讓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兩大集團的鬥爭,最終以劉基被朱元璋炒魷魚,浙東集團失掉董事長淮西集團大獲全勝而結束。在這場鬥爭中要說獲利最大的,我覺得除了背後的BOSS朱元璋以外當屬胡惟庸了。胡惟庸成為了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當初的領導李善長都要給他幾分薄面。
驕縱跋扈自以為是惹眾怒在胡惟庸當上丞相後,感覺有些驕傲了,可能他沒有意識到為什麼淮西集團會勝利,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整個人都飄起來了。他為了當獨相多年,獨斷專權,像生殺廢黜等大事,有些根本不會向朱元璋報告,自行決斷。擁有這麼大的權利,那些渴望功名職位的人,都爭著向胡惟庸送禮,一時間胡惟庸的大門可以說是“門庭若市”。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最看不得的就是貪官了,畢竟小時候沒少受這些貪官的毒害,胡惟庸這種做法無疑是觸到了朱元璋逆鱗。可就是這樣,朱元璋也選擇容忍他。讓他繼續嘚瑟下去。
最過分的是,胡惟庸會扣留大臣的奏摺,各部門上奏給皇帝的奏章都要先經丞相之手,胡惟庸利用這個特權將凡是說自己壞話的全部扣下。而對於看他不順眼的也是毫不手軟,像徐達這樣的開國重臣因為在朱元璋面前說他的壞話,被胡惟庸懷恨在心,收買了徐達的守門人企圖謀害徐達,但是最終被守門人福壽揭發。而同樣說他壞話的劉伯溫就沒這麼好運了,他趁劉伯溫生病帶醫生來看望對他下毒。(但不知道他對劉伯溫下毒一事是否經過朱元璋的默許)
這些事情無疑讓朝中大臣心生不滿,也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
勾結李善長,結黨營私做了這麼多與朱元璋作對的事,可朱元璋沒有一點要動手的意思,難免讓胡惟庸摸不著頭腦猜不透朱元璋是怎麼想的,畢竟這不符合朱元璋的辦事規則啊。為了保全自己,胡惟庸想出了一條妙計:法不責眾。只要拉上半個朝廷的大臣,看你能拿我怎麼辦?於是許諾封官拉了一大批朝臣。最厲害的還是拉下了重臣李善長。他是怎麼拉了解朱元璋本性的李善長下水的呢?很簡單,他利用自己與李善長的親家關係,讓旁人遊說他,最後李善長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不得不說胡惟庸在這些方面腦子還挺好用,可惜沒用到正道上。
殺人償命時候差不多了,朱元璋絕對該讓胡惟庸付出代價了,只是這代價太大了些。胡惟庸的兒子墜馬死於車輪下,馬伕被胡惟庸一氣之下給殺了。事情傳到了朱元璋那,要胡惟庸解釋,胡惟庸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企圖撇清自己,最後朱元璋只說了四個字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殺人償命。(胡惟庸之死有很多版本,像謀反被人揭發等)總之胡惟庸一案,牽連了上萬人,在處死他後,朱元璋也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胡惟庸有幸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
廢相預謀朱元璋這個殺伐果斷的狠人居然容得下胡惟庸作威作福多年真是怪事,為什麼沒有在一開始就解決掉胡惟庸呢?其實是朱元璋有廢除丞相的想法,他不願意將自己的權利分給丞相,所以就讓胡惟庸作了那麼多年,最後給了朱元璋一個把自己作死的理由。
最後總結一下,問題中說的胡惟庸作為一代名相,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問題,什麼叫名相,胡惟庸也算名相嗎?至於兢兢業業卻不得善終,這恐怕也有問題,他不得善終完全是他作死作的,怪不得別人。只是可憐那些受到牽連的人了。
-
10 # 史界之說
明朝名相胡惟庸;其實這個人還是有點能力的,能力出眾、才學不淺,大明朝皇帝朱元璋還是比較器重胡惟庸的,所以,透過慢慢成長,胡惟庸才坐上了高位。
高居要位的胡惟庸。
高居要位的胡惟庸,開始驕傲了,在各位臣子面前顯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開始得意於朱元璋對其的寵愛。開始各種作死。
作死。
第一:擁臣自重;晚年的胡惟庸開始拉具大臣處理關係,尤其是後面和湯和等軍事頭目走在一起,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和不滿,而且,高明的朱元璋早在胡惟庸的身邊安插了眼線,所以。
第二:史上記載;在除死胡惟庸的時候,胡惟庸交代,他和朱元璋的達妃有染,所以,這也可以看出胡惟庸的膽大妄為,連朱元璋的女人他都敢打主意,可見的胡惟庸的野心。
第三:胡惟庸:他確實太過膨脹了,他拉攏了很多的朝廷大臣與軍政要臣,所以,他確實是有過一些不正常的想法,和在大臣面前也符合其他大臣說朱元璋的壞話。
胡惟庸,不得善終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做了他職位之外的事情,也沒有把握好和群臣的關係和距離,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胡惟庸內心確實有野心(狼子野心),朱元璋對於其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驕傲、膨脹、辜負、野心、這些都是胡惟庸不得善終的原因。
胡惟庸,死的天下第一人。
癢癢死。
朱元璋賜胡惟庸癢癢死,因為胡惟庸怕癢,因為怕癢,朱元璋還送過癢癢撓給胡惟庸,所以,胡惟庸,死也要做第一人,也所是天下第一癢癢而死的人。
-
11 # 歷史課課代表
明朝建立之初,朝廷兩黨相爭,分別李善長為首淮西黨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黨,李善長後來選擇了胡維庸接替相位,而劉伯溫推薦了楊憲,兩黨相爭,最終的受益者便是朱元璋,浙東黨和淮西黨實力相當時,正是老朱所要看到的,但劉伯溫死後,浙東黨實力不濟,平衡失去了,而此時胡維庸官拜丞相,正是老朱所不願意看到的。
胡維庸是在1380年時被處決的,而當時的胡維庸是作為明朝的丞相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這樣的下場可謂是非常悽慘,而朱元璋制裁胡維庸的理由就是他謀反,這對於帝王來說是大忌,所以不僅胡維庸無法活命,還牽連了三萬多人,其中就包括了二十一個功臣。說到這裡似乎有一點疑惑,為什麼在胡維庸案中會有這麼多的功臣被除掉,難道真的是胡維庸要造反嗎,還是朱元璋另有它意?
胡維庸案中朱元璋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經很明顯的了,他就是要藉著這個理由將胡維庸的黨羽和一些功臣清掃乾淨,所以在明朝給朱元璋當官是比較慘的,不要說普通官員,就連功臣他都不放過。胡維庸從小就非常的聰慧,後來他得到重用後辦事十分爽利,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在李善長從丞相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他就推薦胡維庸擔任丞相,朱元璋也按照李善長的提議照辦了。胡維庸在剛剛當丞相的時候對朱元璋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也會按照朱元璋的心思去辦,但是時間久了胡維庸就開始不老實。
對於朝堂官員來說,一旦官職做大就容易在朝中培養自己的勢力,而當時胡維庸也這麼做了,因為他在朝中的地位比較高,其他官員都很懼怕他,他後來還利用職務之便貪贓枉法。貪圖財富朱元璋也許可以允許,但是後來有人狀告胡維庸結交黨羽並有意謀反,當時朱元璋聽後心中一驚。對於朱元璋來說,從開始騎兵造反到建立了明朝,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當時朱元璋已經有了要除掉胡維庸的心思。隨後朱元璋讓錦衣衛開始四處搜尋胡維庸謀反的罪狀,因為胡維庸本來沒有謀反的意思,所以自然是查不到證據,這一點朱元璋心中也是有數的。
但是後來胡維庸居然利用自己的職務開始扣下奏摺,這一行為再次觸碰了朱元璋的底線,當時胡維庸擔心朱元璋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每次有奏摺他都會先看,如果看到裡面的內容不利於自己,他就直接將奏摺扣下來,如果和自己無關就呈遞給朱元璋。朱元璋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非常震怒,並下決心一定要殺死胡維庸,所以就以胡維庸謀反的罪名將他處死,他的黨羽和其他涉案人員都遭到了懲處,這就是震驚明朝的胡維庸案,胡維庸死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明清兩代自胡惟庸後,再無丞相。
-
12 # 我不是易中天
劉伯溫曾經對胡惟庸有過客觀評價: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好比一匹劣馬在拉車,隨時都會翻車。這句話出自朱元璋和劉伯溫關於宰相論,而事實證明胡惟庸還是太年輕。確實沒有能力駕馭明朝宰相這個職位,最後因謀反被處死,先後三萬多人涉嫌此案跟著人頭落地,包括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也受牽連被殺。胡惟庸的崛起本身就不正常,在大明建立朱元璋分封功臣的時候,150多位功臣名單中並沒有看到胡惟庸的花名冊,就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一躍升至明朝左丞相。這種不可思議的升職模式除了個人能力很強,那麼就是關係夠硬。
說到這胡惟庸就得感謝李善長了,是李善長手把手的培養他,從參知政事做起,親手送到左丞相之位,兩人的關係類似師徒,卻勝似師徒,這也是胡惟庸倒黴,李善長也跟著受罪的原因只之一。當然不能否認胡惟庸很有能力,善於投機。
最主要的還是善於投機,在明初黨爭愈演愈烈,李善長作為開國第一功臣,也是淮西黨的第一老大,一直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黨斗的死我活。雙方的爭鬥引來了皇帝朱元璋的不滿,接二連三的處置各自陣營官員。朱元璋的抵制沒有給大臣們帶來警覺性,反而加劇了黨爭態勢,最後胡惟庸憑藉李善長的賞識,作為淮西主力跟浙東黨爭鬥。到底浙東黨不如淮西黨樹大根深,很快在黨爭中落敗。胡惟庸也借勢黨爭,升至丞相一位。
朝廷黨爭已經讓朱元璋不能容忍,此後淮西黨的一家獨大更是威脅到皇權統治,面對一幫子跟隨自己的老部下,朱元璋又不能明面上痛下殺手,但又不能坐視不管。於是,有了他和劉伯溫所謂的相位論,隨後才有的胡惟庸橫空出世。
大權在握的胡惟庸開始得意起來,有時生殺大事,根本就不報告朱元璋便執行,呈遞給皇帝的奏章,先私自審閱。一些蠅營狗苟之輩,見胡惟庸如此得勢,紛紛給他賄,為的是獲得一官半職,胡惟庸一邊笑納,一邊把這些人視為心腹。
胡惟庸的所作所為已經讓朱元璋看在眼裡,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中,胡惟庸被揭發謀反,近三萬人頭跟著落地,從此大明再無丞相一職,再無黨爭之事,國家的指揮權真正的回到朱元璋手裡。
從胡惟庸崛起到被殺,可以發現背後的推動者是明政治中心的權臣,受益者是皇帝朱元璋。他無法容忍一個國家除了自己以外的聲音,但是又礙於臉面不能公然插手收權事宜。於是才有了對胡惟庸的啟用,利用胡惟庸專權濫用的特點,導演一場無意識的捧殺大戲,順手改革制度廢除丞相,從此皇權不旁落。
-
13 # 帝國烽火
1379年,朱元璋因為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作為中書省的當家人胡維庸沒有直接的承擔責任,相反與汪廣洋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推卸和糾紛讓朱元璋爆發了更大的不滿,直接殺死王廣洋。
禍首之一的王廣洋被殺,胡維庸可能想到這個事情就應該過去了,但是他太不了朱元璋了,也沒有明白朱元璋真正憤怒的原因。朱元璋繼續讓這個事情發酵,到第二年,朱元璋瞭解到王廣洋陪葬的陳氏為知縣之女,按照明朝規定“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是沒有資格接受官家之女。所以朱元璋決定徹查此事,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
得知自己有罪的胡維庸,不選擇坐以待斃,而是準備採取一些措施,其中就有謀殺朱元璋的陰謀事件。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成功 ,而之後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胡惟庸,加上當時的御史中丞商皓,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朱元璋大怒誅殺胡惟庸、陳寧和塗節。
“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可以說是整個淮西集團被朱元璋給殺完了,涉及人口大3萬之多。
胡維庸被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胡維庸專權。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擅自決定官員人等的生殺升降,先閱內外諸司奏章,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各地喜好鑽營、熱衷仕進之徒與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送金帛、名馬、玩物不可勝數。學士吳伯宗曾因彈劾他而險遭大禍;他得知大將軍徐達對他不滿,曾在朱元璋處誣奏其奸行,後竟誘使徐達家的守門人福壽謀害徐達,這些都是他即將滅亡的徵兆。
第二、朱元璋深感權臣的威脅。在元亡的教訓中,朱元璋深感臣下權力太大,會導致元末“宰相專權”、“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對各省權力機構進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關閉中書省,進一步削弱了中書省權力。而現在胡維庸已經構成了對朱元璋的一些威脅,所以朱元璋不得不防。
胡維庸被殺之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朱元璋的目的也達到了。
-
14 # 史海魅影
胡惟庸:朱元璋撤銷丞相一職的“棋子”燕子磯兮一秤砣,長江作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秤鉤,稱我江山有幾多。——朱元璋《詠燕子磯》
自秦始皇稱帝以來,皇權在歷朝歷代不斷的加強,朝廷官員的權力反而越來越小,使得皇帝的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原本各朝代有丞相,還能夠多少分擔一下皇權,到了明朝,朱元璋權力慾極強,一步步的按照自己計劃把丞相這一職位給撤銷了。當然朱元璋撤銷丞相,胡惟庸功不可沒,那麼胡惟庸就甘願做朱元璋的“棋子”嗎?朱元璋怎麼一步步讓胡惟庸進入自己的圈套?
明朝建立,明朝內部的淮西集團(李善長為首)與浙東集團(劉伯溫為首)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開始爭鬥,朱元璋是何等聰明之人,你們先鬥著,我坐收漁翁之利。
、這場爭鬥中,劉伯溫的浙東集團大敗,劉伯溫也死於生病吃藥之中,劉伯溫的死到底與朱元璋有沒有關係,歷史上說法不一,反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劉伯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李善長知道,一旦淮西集團勝利,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朱元璋反過頭來就會對他動手。
李善長的選定的代言人:胡惟庸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多年,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他們這樣的爭鬥在朱元璋眼裡都是小兒科,之所以朱元璋一直沒有出面阻止兩個集團的爭鬥,肯定也是為了坐收漁翁之利。李善長害怕了,他不想成為朱元璋的靶子,想盡快脫身。
李善長思來想去,找個代言人容易,主要是找誰,在漫長的挑選中,李善長選中了他的老鄉胡惟庸。事實證明,李善長找的這個代言人完全是給他自己“挖墳墓”。
成為了丞相的胡惟庸
胡惟庸順利的接了李善長的班,成為了明朝,乃至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胡惟庸在朱元璋的幫助下,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劉伯溫。與其說胡惟庸能夠當丞相是李善長的推薦,倒不如說朱元璋特意選擇的他。
朱元璋為什麼選擇他?因為胡惟庸是明朝開國功臣中最弱的一個,對於朱元璋威脅最小的一位。論計謀,胡惟庸比不上劉伯溫、李善長,更別說朱元璋了;論能力,他比朱元璋差遠了,選擇胡惟庸,朱元璋是絕對放心的,就像孫悟空一樣,不知道自己永遠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心,不然孫悟空不會和如來佛打賭的。
日益猖狂的胡惟庸一開始劉伯溫告訴朱元璋一件事情,那就是胡惟庸會越來越猖狂,最後會擺脫你的控制,但是劉伯溫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就是想要這樣的結果。
胡惟庸打垮了劉伯溫以後,他開始在朝廷之中“橫著走”,並且在洪武6年,排擠走了另一個丞相王廣洋,獨攬丞相大權。他開始貪汙受賄,排除異己,私自截留奏章,甚至連官員升降、處決犯人這樣的大事情,他都不經過朱元璋的審批。如果我們在任何朝代看見這樣的情況,一定覺得皇帝昏庸、無能,但是我們說的皇帝是朱元璋。偏偏就是這位痛恨貪官汙吏(貪汙60兩以上立斬)、欺上瞞下(可以參考空印案)的朱元璋皇帝,對於胡惟庸的行為沒有任何表示,好像不管他的事情一樣,一丁點的措施都沒有采取。
難道朱元璋真的不知道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胡惟庸的行為,因為明朝有最強的特務機構錦衣衛,胡惟庸在家裡幾點上廁所朱元璋都會知道,何況是這樣的大動作。
朱元璋的陰謀,忍耐七年的陰謀朱元璋種種反常的行為本身就說明這件事情不尋常,只能說明一點他在利用胡惟庸。朱元璋在利用胡惟庸,他一直在“寵著”胡惟庸,讓胡惟庸的行為更加瘋狂,更加的“忘卻自我”。胡惟庸是什麼人,沒有軍功、沒有政績的一個人,越是這樣無德無能之人,更能讓朱元璋完成自己的目標。
朱元璋還需要等,等這參與的人數,對他來說,參與到其中的人越多越好。胡惟庸也不負朱元璋的“期望”,把很多人都拉進了自己的“團體”,胡惟庸覺得“法不責眾”適用於朱元璋,然而他又錯。朱元璋就是不怕人,對他來說,人越多、影響越大越好,這麼大的影響正好說明“丞相”這個職位該廢除。
不斷壯大的胡惟庸胡惟庸雖然不如李善長、劉伯溫、朱元璋等人聰明,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發現,會被朱元璋處死。他想到的辦法就是“法不責眾”,人越多,朱元璋考慮、忌憚的越多,就不會對他下手。
胡惟庸手上有權利,巴結他的人本來就多,他還有封官許願的能力,想拉攏誰更加容易。吉安侯陸仲亨、御史大夫陳寧等一批重臣。胡惟庸深知拉攏的這些人雖然多,但是還沒有到達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要把李善長拉下水,因為李善長不僅德高望重,而且還有兩塊免死鐵劵。胡惟庸先把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拉下水,然後間接把李善長拉下了水。
時候已到,該動手了朱元璋看著胡惟庸在肆無忌憚的“瘋狂”,他看著參與到胡惟庸集團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忍了7年了,是時候動手了。
到朱元璋想對胡惟庸動手之時,機會不斷的往朱元璋這裡跑,先是胡惟庸兒子墜馬事件,緊接著占城國進貢事件。兩個事件以後,人們就明白朱元璋開始要對胡惟庸動手了,很多人明白一個道理:落井下石,眼看朱元璋要動手了,趕緊提前立功舉報胡惟庸。
朱元璋等的就是這個時候,接到舉報的朱元璋立刻處死了胡惟庸以及胡惟庸集團的重要人物,當然胡惟庸的子女、親戚也沒有跑得了,然後命令深入調查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到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夷三族,前後長達10年,被殺者超過一萬人。
胡惟庸案最終的受益者是朱元璋,他在案發僅一個月就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安排機構分流人員也乾淨利落,這表明朱元璋早就想了,只是在等待時機。胡惟庸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朱元璋的一顆棋子,沒想到朱元璋敢“法責眾”。
朱元璋千辛萬苦的廢除丞相這個職位,他以為從此以後可以高枕無憂,但是他沒想到廢除丞相最大的受害者卻是他的子孫,這反而成了朱元璋一生中犯得最大的錯誤。
回覆列表
胡惟庸是明朝丞相,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在胡惟庸以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丞相這個官職。
胡惟庸不得善終的原因是因為他遇到了中國歷史上對開國功臣最冷酷無情的一位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精力旺盛喜歡攬權的皇帝,為了避免丞相權力對皇帝權力的制約,朱元璋拿丞相胡惟庸開刀,以謀反罪名殺了胡惟庸,利用胡惟庸案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並從此廢除了丞相。
後來權傾天下的明朝權臣張居正等人其實不是丞相,而是內閣首輔,雖然張居正改革擴大了內閣首輔的權力,但內閣首輔畢竟不是實至名歸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