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完全不同,那麼貧窮對人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13
回覆列表
  • 1 # 龍旋風

    窮人和富人確實不同,那是現實塑造出來的結果。如果每天都靠出賣體力餬口,肯定就那麼多時間思考、完善(或者偽裝)自己的靈魂。如果他家庭負擔很重,儘管他完全懂得富人思維,那他仍舊是窮人,仍舊得按照窮人的行為方式辦事。

    說什麼富人捨得投資賺錢,而窮人只懂得節約攢錢;窮人思維保守,富人思維果斷。這些全是沒辦法的事。當你就有10萬元的時候,你當然得節約,當然不敢隨意做決定;而當你有10億元的時候,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嘗試很多新鮮事,大膽地投資賺錢。說白了,這不是什麼“思維”的問題,而是窮人和富人的資本不同,窮人輸不起啊!告訴他“你攢錢,你是窮人思維”,可是人家說“我不攢錢,可能後天就吃不上飯!”就像很多北漂體驗到的一樣,合租房租低,但是比獨自租房花銷少不了多少。獨自租房生活更便利,可以把和別人搶廁所的時間省出來賺錢呀(這是富人思維),而且可以自己做飯也可以節約錢(合租屋無法自己做飯,只能花更多錢在外面吃)。按照上面的理論,窮人思維是合租,富人思維則是獨自租房,獨自租房生活質量高了,生活成本並沒有提高多少。美國學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寫了《我在底層的生活中》一書,親自體驗了窮人為什麼喜歡合租,也是因為沒別的辦法——窮人很難一次性拿出押一付三的高額房費,只能合租,而他越是合租,就越是攢不到錢,最後還是隻能合租。這是一個迴圈,形勢使然,並不是思維不同。

    有一本書叫做《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是美國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兩位教授合寫的。作者在書中說“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窮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乃是他們頭腦應對“稀缺”的產物。作者舉的例子是印度的甘蔗農,當他們收入高的時候,智力清晰,更有遠見;而當他們收入低到入不敷出的時候,他們的智力在下降,也變得更加短視。這是因為大腦會面對“稀缺”時,會更加專注於風險,因此無法旁顧其他事物。馬克思說過“憂心忡忡的窮人對最美的風景都無動於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種甘蔗的農民都快吃不上飯了,他要將精力、智力和注意力專注於這個稀缺,不能顧及其他。是窮人和富人所面臨的形勢不同,當窮人變得不那麼窮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富人思維”;相反富人面對稀缺的時候,也使用“窮人思維”。可見,“窮人/富人思維”是第二位的,是派生的。每種思維都是由“形勢”(社會分配、家庭負擔、個人能力)決定的。誰不想擁有“富人思維”啊,可是我們處在窮人的位置上,根本無法具備“富人思維”依賴形成的各種前提。所以說,談論什麼窮人/富人思維,根本就是給窮人、吊絲灌毒雞湯。人窮你就不要怪社會了,怪自己思維不行吧!

  • 2 # 冬天裡的大懶貓

    物質,思想,情感都貧窮才是最可怕的。講個我同學的故事吧,說起來她的家境和我差不多,所以我和她曾經是朋友,成年後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她的父母比我的父母歲數還大,還有個哥哥,我那時以為將來她跟我差不多,哥哥成家立業,照顧父母自然落到她頭上,工作家庭都保不住。可是幾年後她並不是這樣,她還沒心沒肺的問我怎麼會這樣,我感到很尷尬,也不知我父母究竟啥想法,也就跟她斷絕往來了。她的爸爸是老師,媽媽也疼愛她,不願意拖累她,跟我父母完全不同。我父母總說是貧窮把我們弄成這樣,我看不完全是。我上中學以後家境有了很大好轉,可是他們仍然延續以前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相互折騰,對我的成長不管不問,甚至連基本的衣食都不願意給我,還打擊我的上進心。我在學校和單位抬不起頭來,也就失業了。周圍的人對我有很大誤解,以為是我不爭氣,可是誰知道我的努力都被他們破壞了?父母不理解社會制度的變化,也不顧我將來的生活,只是覺得我應該完全照顧他們才對。好多人都說你要獨立呀,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也努力了,可是打工的收入遠遠低於退休的,而且也沒什麼發展前景。再說我去打工,他們只能把房子賣了住進養老院,我最終貧病交加,這樣的奮鬥還有什麼意義?

  • 3 # 祁蘇荷

    我只能說當你小時候特別渴望一塊香甜的麵包時,你或者你的家人無法滿足你這個小小的願望,當你長大後,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買到你想買的麵包,可這個時候你沒有了吃的念想,心裡卻永遠感覺缺少一塊麵包。

  • 4 # 旅行者青春日記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是對貧窮最好的詮釋,寒門難出貴子又對貧窮詮釋的無可奈何!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的區別,窮人的鼠目寸光和富人的高瞻遠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今社會的笑貧不笑娼又對窮人的自尊心又一次鞭撻,由此帶來了惡性迴圈導致了更大的貧富差距。富人當中也有從小在貧窮中長大的,比如說李嘉誠先生從小家庭環境不好,不過那個年代的中國基本都那樣子,但小時候的李嘉誠跟隨父母投靠了香港的舅舅,這給李嘉誠以後的事業帶來了不可估量潛力。

    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哪怕你一無所有,只要你思想積極,勇於打破思維慣性你就有機會改變人生!

  • 5 # 大而wuywuyexuweiwuwei無

    窮的人首先會很自卑,而且會對金錢有著強烈的渴望,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他們的人生也不平坦,爹拼不贏,也沒有經濟後盾。大多數人也只能過著溫飽的生活

  • 6 # 假行僧29024337

    貧窮是萬惡之源。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窮得像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兩口子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談什麼主義,都是假的。

  • 7 # 遊在寧夏

    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衣服,小學六年,只穿過兩種衣服:中山裝和校服。每次只能空蕩蕩地穿著,裡面沒有襯衫T恤也沒有內褲。

    我最富有的時候,加上校服也只有三套衣服,冬天下雪時太冷,也沒有毛衣穿,只能裡面中山裝當襯衫,外面再穿校服。

    衣服買來穿一個月左右換洗一回,會一套衣服反覆穿,穿爛了上補丁,實在破得沒法補了再扔。

    那時也沒有襪子,鞋子有兩雙,一雙是破洞大腳趾在外面的,用來下地幹活穿;另外一雙稍微好一點的專門上學穿。

    小學六年就是這樣度過的,不僅我自己,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都如此,所以從來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其實家裡窘迫並不僅僅是沒錢買衣服,那時一包二十盒的火柴賣兩塊五,家裡買半包火柴都需要向別人家借錢,等賣了糧食才還得上;那時也買不起肉,自家養的豬隻有八十多公斤,春節殺了過年作為唯一的葷菜吃幾天,其餘的都醃製起來,家裡來客人才拿出來招待一頓,沒客人來的時候,白菜長大了吃白菜,一吃就是一兩個月;茄子長大了吃茄子,一吃又是一季;連蔬菜都沒有的季節,天天吃家裡自己存著的土豆做的菜。這樣的家裡也沒有節日的概念。在我22歲以前,這樣的日子十幾年一塵未變,這些不細說,我單單說衣服的事,因為有後續。

    上了初中以後,小時候的衣服穿不了了,可家裡還是沒錢買衣服。幸好我有兩個比我年長的表哥,他們穿得不要的衣服就給我穿;那時我的初中班主任看我買不起衣服,就把我叫去他宿舍,把他的舊衣服給我一些——我那時還不到一米四,每天穿著比我身材大很多的衣服去上學。雖然永遠沒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只能來者不拒,可至少不會像小時候一樣挨凍了。我初一時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件T恤,短袖,淡黃色的,上面印著海南風光,第一次洗就掉色掉得接近米白;初二時有了人生第一條內褲,是表哥穿舊不要的;高二我哥打工歸來給我買了一身外套,是我三年級以後第一次買新衣服。

    高中時候每個月生活費只有80,早餐兩毛五能買一個包子;午餐和晚餐各1塊,兩個素菜,這是最低生活標準,也是家裡能支援給我的最好生活,而且這生活,也需要家裡把糧食拿去賣了才能給我。那時有同學抱怨學校伙食差,我自己卻感慨,比家裡吃得好太多。那時也沒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多慘,因為還有同學連每個月80的生活費都拿不出來,每週回家自己煎餅帶過來,就著學校免費的蔬菜湯吃兩天,週三才開始去食堂打飯。

    後來上大學了,家裡再也沒有能力供我,幸好因為高考全區第一獎勵了5000塊錢,我拿著這筆錢去第一次出省,到廣東上學。那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從家裡帶,就連被子,都是我和我哥共用了十多年的,我拿走他就沒得睡了,我赤手空拳就去了,所以有很多東西要置辦,我隨時處在帶的錢用完了不知怎麼辦的焦慮中。所以別人想著加什麼社團好時,我早早開始去派傳單、圖書館做助理、做家教,才能勉力維持自己的生活。別人的大學生活是青春劇,我的大學生活更像苦情劇,不敢和同學去聚餐,也不敢和他們一起玩,因為沒錢也沒太多收入,所有的一切只能量入為出。大學四年買衣服,怎麼也不敢買30塊以上的。

    她問我:“你穿衣服的時候不會考慮搭配嗎?”

    “我不是不願意考慮,而是我根本看不出這件衣服和那件衣服穿在我身上到底有什麼差別。”我這麼說是發自內心地迷茫。

    她說:“你就不能看看別人是怎麼穿的嗎?”

    “看了沒用啊!”我如實告訴她我的狀態,“看別人的穿衣服我能分辨出美醜,但一旦自己穿,我就完全沒概念了!”

    她不甘心:“那你多看看看網上的穿衣指南什麼的,提升下自己的審美意識。”

    我無奈地跟她講了一個故事:“我們家鄉的方言裡沒有舌尖音,也就是‘堅’和‘金’同音,我生活在這個沒有舌尖音的世界裡,從來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我上了四年級,和隔壁村能發出舌尖音的孩子合班,才發現原來堅應該念‘jiān’,而不是‘jīn’,然後我才模仿電視調整過來。

    這還沒完,後來我上初中,和隔壁鄉的同學合班,我發現他們把‘上’念成‘shàng’,而不是像我們念成‘shàn’,於是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有後鼻韻存在。為了區分後鼻韻,我把字典裡所有前後鼻韻的音節都背了下來。”

    “你發現沒有,其實小世界裡的人,是沒法僅僅透過電視獲得所有知識的,至少在把音發對這件事是這樣,要不然全國人民看看電視和新聞,普通話不就溜了嗎?對於侷限在自己經驗裡的人來說,僅僅靠學習書本遠遠不夠,因為那些間接的東西所形成的刺激,遠不如身臨其境來得強烈,你看我小時候看了十多年電視意識不到的後鼻韻,一遇到會後鼻韻的同學就意識到了。”

    “所以,當你批評別人怎麼那麼基本的事情都不會時,你一定是陷入自以為是的狹隘了,你要明白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你所擁有的條件,我說的條件也包括成長環境。你初中高中就開始在媽媽和朋友的指導下不斷試錯,慢慢摸索自己的穿衣風格,可有的人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女朋友被我說服了,願意擔任我的形象顧問,當我穿得不好看時,幫我指點迷津。嗯,就是這樣,到我30歲,這個故事才有了一個不錯的轉折。

    可事情仍然沒有完,因為家庭的侷限,我所缺失的教育遠不止穿衣打扮這一課,比如社交能力也是我的弱項,我21歲才做到和女孩子打招呼不會臉紅,22歲才學會應答自如地打電話,25歲才學會自然地和陌生人搭訕,這些別人10來歲就從家裡學會並且做得如魚得水的事,我費了很多年才自己摸索會——在我看來,貧窮的影響在於,很多依靠物質豐足在少年時期可以建立起來的品質,窮人家的孩子需要長大後自己去建立。人生有很多必修課,你小時候沒條件學,你長大了就得費勁地去補,但你不是一定能補上,很可能抱憾終身。

    可這世界著實有些冷酷,當我為自己的點滴進步欣喜時,總有人會跳出來說:“你有什麼好得意的,這世上比你優秀比你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他們沒有耐心問問你努力得是否辛苦;也總有人對你說:“你看你這個也不會那個也做不好,無能到家了!”很少有人願意坐下來和你分析下你為什麼做不到給你努力的時間,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會因為你未曾做到指責你。如果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活著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幸好有那麼一些人,會問問你努力得累不累,而不是隻關心你做得好不好,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在人生的長跑路上,才覺得有些溫暖。

    我小學五年級以前,以為教科書是世界書籍的全部,直到五年級有一天我去同學家,他們家那個房間裡兩面牆都是書架,上面擺滿了書。我當時震驚了,原來真的有書房這麼個東西,這種震撼是電視裡的圖書館沒法帶給我的。從那時開始我經常去他們家借書,不敢借太久,借回來趕緊看完還了再借;怕把書弄髒,每次動書都要先洗手——我生怕他爸媽不願意再借給我了。到高中的時候,他們家的兩牆書已經沒有再想看的了,我又發現縣文化館有看不完的書。

    這段經歷改寫了我的人生,在不停的閱讀中,我治癒了貧窮給我帶來的自卑,書籍給了我超越淒涼生活的力量。這是我不幸人生中的大幸運。更幸運的是在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的年紀,我恰好喜歡上學而且成績好,才有機會在那個一個班36人僅有10人能升高中的初中獲得往前走的機會。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很多生於貧窮的人只能長於貧窮,然後把貧窮“遺傳”給下一代,幾輩人都跳不出貧窮造成的侷限,在惡性迴圈中往復,我父輩即如此。還有的人即使有幸來到城市,也補不好少年時缺的必修課,抱病結婚生子,把自己的不幸變成下一代的不幸,這就是所謂“鳳凰男”的故事。

    我以前不敢結婚,因為自己都還沒活清楚,連自己的自卑和自大都未治好,怎麼可能做好別人的丈夫;我現在敢結婚了,但不敢生孩子,因為我知道自己貧窮落下的病根還沒除盡,不想把自己的不幸延續給孩子。

    這窮病,遠不是賺夠了錢就能治癒的,君不見泥腿子暴富之後如何踐踏和他們當年一樣窮的人?君不見那些“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的人外表光鮮底下的內心黯淡與虛榮背後的脆弱?所以我覺得對於窮過的人來說,內心的解脫遠比物質的飽滿更加難得,所以我還在努力閱讀,努力寫作,和有想法的人交流,並視之為人生的超越和拯救。

    【回覆】1、你們家的豬一年養到頭,才80公斤,你騙誰呢?!

    2、那麼窮還有電視看?

    沒說是自己家的電視啊,村裡150多家人,那時候總共有20家左右的人家有電視,晚上的時候去別人家蹭電視看。

    3、那麼窮還有女朋友?

    去網上搜搜《殘疾作家外遇物件超 50 人》看看吧。找不到女朋友,多想想別的原因,不要把責任推給窮。

    4、火柴怎麼那麼貴?

    經濟和交通不發達,所以必需品貴,這很難理解嗎?現在2016年了,我們鄉里還連農貿市場都沒有,還在保持傳統的“趕集”模式——每週六小販聚到鄉里的兩條街買東西,一天之後就散了。

    5、這個世界多的是你沒見過的人和事,不要老用你有限的經驗去判斷他人。

  • 8 # 東哥賺錢思維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些人出沒於高檔的消費場所,喝的酒也是茅臺、五糧液、頂級的、珍藏版的,每一次消費都是幾千上萬的,非常奢侈。

    按理說,他們這樣的花錢,應該是越花越少才對啊,但是事實是,他們的錢卻是越花越多的,似乎,印證了:越花錢的人越有錢的結論。

      銀行就是一個把不喜歡花錢的人的錢聚集起來,給那些喜歡花錢的朋友花的地方。所有80%主張節儉,少花錢的人的錢,都是被哪些“大手大腳”喜歡“大手大腳花錢”的人所花著,而最可惡的是,這些人卻越花還錢越多?

      如果你不喜歡花錢,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錢讓別人來幫你花。為什麼: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而越不喜歡花錢的人越貧窮呢?

      本質就是思維的角度不同!富人對喜歡的東西,永遠考慮的都是:我如何做才能夠買到它呢?我如何才能賺到那麼多的錢呢?就這一個差距,使得富人的賺錢的點子,路子,方法越來越多,而這些都是伴隨著自己的慾望、自己的野心而成長著。

      會花錢才能讓你更掙錢。要想更有錢,首先必須“會花錢”,因為只有花錢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讓自己掙更多錢。

      縱觀娛樂圈,比趙薇實力強、作品比她多、比她更努力的明星多的是,憑什麼她能更有錢?那是因為她會花錢,花錢學習投資、花錢拓展人脈、花錢投資。在別的明星忙著學習穿衣打扮時,她卻把錢花在了投資上。

      錢是貶值的,錢再怎麼省也不會升值,錢只有在流透過程中錢生錢才能實現它的的價值。省錢,什麼人才會省,窮人,這些年貧富差距加大,生活成本高,有錢人投資的房產等方面收益大,窮人省出來的錢不斷貶值,就導致了越省越窮。因為錢是賺的,不是省的。只有賺不下的,沒有省下的。所謂的省只是該花不該花的,有一種省了教育的錢,省了可能提升自己獲得更高收益的錢。

      會花錢要看花在哪裡。你買車。肯定貶值。但是買房升值。你花錢學習培訓,升值。花錢娛樂貶值。當然這裡有涉及到人情世故。這就得看人得情商了。

      富人有這個理念:錢只要不浪費,所有花的都是合理的。例如一雙價格不菲的鞋子,相信除了可以提升自己內心的自信和社會地位之外也是為了耐用,因為這是一種投資觀念。

      無數你身邊的事實已經證明: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貧窮,該花錢的時候一定要大氣的來花錢,如果連大方的對待他人的心胸都沒有,如何能賺到大錢呢?一個人的格局、心胸是靠修出來的,努力奮鬥賺錢好好投資自己吧

  • 9 # 周不潤

    來說說貧窮對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甚至可能一代一代影響下去。

    從社會認知角度來說,2002年出現的刻板印象內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以熱情(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兩個維度來為群體歸類。以熱情(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兩個維度來為群體歸類。其中,越和群體中的其他人沒有競爭,熱情就越高;地位越高,能力也就越高。因此,高熱情-高能力群體的代表是中產階級,低熱情-高能力群體的代表是富人,高熱情-低能力群體的代表是老人、殘疾人等等,低熱情-低能力群體的代表則是窮人。因為窮人資源匱乏,需要競爭有限的資源,被認為熱情不足;而且窮人一般社會經濟地位較低,所以被歸為低能力。社會對這四種群體也有不同的情緒,對高熱情-高能力群體是讚美,對低熱情-高能力群體是嫉妒,對高熱情-低能力群體是同情,而對低熱情-低能力群體則是蔑視。因此,社會對窮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窮人是屬於低熱情-低能力的,是被蔑視的。

    另一個對窮人的刻板印象是,窮人的處境是自己造成的,需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人總是喜歡為一個現象找到原因,尤其偏好簡單的原因。對貧窮的歸因研究發現,人們多認為貧窮是由於內部原因,例如懶惰、智商低,而忽略外部原因,如歧視、不幸的遭遇等等。因此,結合上個刻板印象,整個社會對貧窮的人有非常負面和消極的看法。

    貧窮的人自己呢?心理學中,自我效能這個概念代表了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對周邊環境的掌控感覺。貧困環境讓人缺乏足夠的資源去接觸和體驗成功的感覺,同時接觸的都是缺乏成功感覺和經驗的人,使得貧窮的人自己的自我效能不斷下降。於是貧窮的人大多沒有足夠的自信。

    社會的刻板印象、窮人的自我認知,包括從小到大的教育、醫療等環境,可能造成窮人心理障礙的風險提升。例如精神分裂症就有顯著的社會階層效應,在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群中發病率明顯更高。此外、抑鬱和焦慮、酗酒和藥物濫用問題,都在貧窮的人中更普遍。這可能並非完全由貧窮這一個因素造成,但和貧窮有著相關性。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較多可能是一個原因。

    貧窮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影響,可能是會一代代傳下去的。

    2005年Nobel等人的研究發現,幼兒園裡,貧窮人家的孩子在執行功能、語言功能、記憶功能、空間認知、視覺處理等方面全面落後,其中語言功能(語義、語音和句法處理)和執行功能(對變化資訊和環境的認知反應)的影響最為嚴重。但當窮人家的孩子透過自己的天賦/努力/環境克服了貧窮對個人表現的影響以後,其實還有潛藏的影響不易發現。

    貧窮的人群中,買彩票的人多,借款特別是借短期高利貸的人多,為省錢不按醫生的藥方按時吃藥的人多,這些行為過去往往以環境壓力(資源有限)或者個人因素(執行功能差、智商較低)來解釋。2012年左右心理學界提出,資源短缺本身產生了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影響了處於長期貧困的人的行為,也同樣對整個社會人群產生了影響。這種稀缺假說認為,資源有限時,人們傾向於集中力量解決當前的問題,例如餓的時候更關注飲食刺激,時間壓力下更關注手頭的工作。由於解決問題時缺乏資源(錢,deadline),就需要分配更多的認知資源來克服困難。所以在貧窮的情況下,個人行為容易傾向於解決當的貧窮問題(比如透過借高利貸),而忽略其他問題(比如高利貸怎麼還)。這種行為導致了視野狹窄,過於關注眼前問題,可能忽視了周邊其他問題和未來的需求,影響總體的發展。

    於是,小時候的貧窮很可能就在這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影響著整個人生的路徑,甚至可能把貧窮這個狀態和心態傳給下一代。

  • 10 # 梅村夫153936855

    貧窮固然激勵人,但太窮也會毀了人,當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你還奮鬥什麼?左宗堂拼命讀書,立志要改變命運,可連趕考的路費都沒有,最後只好當倒插門女婿去籌路費。試想,如果他家貧窮到連書都讀不起,他再努力,再有志,又如何改變他的命運,同樣條件的兩個人,窮人家的孩子發展總是受限制的!

  • 11 # 親情鶴

    貧窮不光物質貧乏,主要是對精神的創傷。寒冷,飢餓,飢寒交迫。以致自卑,懦弱低聲下氣。膽小怕事。無法揚起高貴的頭顱。飢腸咕咕的學習,飢腸咕咕的工作。貧窮是一把挫刀,一點一點挫掉了理想,挫碎了信念,挫走青春。影響很大。

  • 12 # 是梅梓啊

    上學的時候看到魯迅先生寫閏土在多年後叫他老爺的場景,覺得這都是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是現在看來,也不全是封建思想的毒害,或許更多的是因為貧窮所帶來社會地位不同的展現吧。

    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一群人吃飯,往往那個有錢的聲音最大,很多時候不是有錢的那個人故意提高嗓音,而是周圍的人故意降低了聲貝。窮就會沒有膽量,就會自卑,自動的覺得自己不如人,會不經意的躲閃。

    貧窮會帶給人絕望。你會發現同樣是五千塊錢的工資。人家可以買包包,可以出去旅遊,可以去吃西餐。而你不可以,因為你還有父母要養,你還有弟弟妹妹等你給他們交學費,給生活費,你還要買房子,你還要生活。你的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掙同樣的錢,甚至比別人掙更多的錢,可你的生活質量卻因為家裡原始的貧困遠遠不如別人。同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同樣的生活。

    貧窮會讓人自卑,沒有安全感,目光短淺,甚至絕望。可是出生在那種環境的家庭裡從來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要一直奔跑下去。階層的跨越是場接力賽,要有幾代人來完成。要記住,貧窮除了負面影響外,它還可以鞭策和激勵我們不鬆懈的向前。

    以前朋友問過我,如果上帝有一個幸運者名單,而你看過了發現名單上沒有你的名字,你會怎麼辦?我思考了好久告訴他,我會接著努力生活,說不定那天就感動了上帝,他還會大發善心的給我頒發一個鼓勵獎呢。

    貧窮像根毒針一樣的刺痛我們,可是我們還是要繼續生活啊~

  • 13 # 健康美食生活666

    最近在看《逃離不平等》這本書,

    裡面提到貧窮帶給每個人的傷害是很大的。

    貧窮的地方,不僅僅是營養不良,疾病多,嬰兒容易夭折,人的健康狀況整體不好,壽命偏短!而且,貧窮也會給人的心理造成影響和傷害,容易讓人不自信!

    這裡說的貧窮是長期性的,短暫的貧窮也也傷害,但是總體還好。

    我覺得與其研究貧窮帶來的傷害,還不如思考如何來逃離貧窮的現狀。

    書中給出的答案: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各種新知識,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讓你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時間,更有效率地工作,賺更多的錢,也可以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身體健康。

    反過來也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也希望每個在奮鬥路上的人,別忘了學習

  • 14 # 井屋就是電蒸箱

    貧窮的地方,不僅僅是營養不良,疾病多,嬰兒容易夭折,人的健康狀況整體不好,壽命偏短!而且,貧窮也會給人的心理造成影響和傷害,容易讓人不自信!

    這裡說的貧窮是長期性的,短暫的貧窮也也傷害,但是總體還好。

    我覺得與其研究貧窮帶來的傷害,還不如思考如何來逃離貧窮的現狀。

    書中給出的答案: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各種新知識,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讓你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時間,更有效率地工作,賺更多的錢,也可以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身體健康。

    反過來也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也希望每個在奮鬥路上的人,別忘了學習!

  • 15 # 高太爺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思維。

    如同《歡樂頌》中樊勝美,出身貧寒,且父母將“貧窮”二字始終掛在嘴邊,使美麗、能幹的樊勝美自幼便在心靈中烙下貧窮的印記。她大學畢業後,極度渴望拜託這使她自卑的心理枷鎖。自幼心靈和物質雙重的匱乏使她極度渴望尋求安慰,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渴望造就她以“錢”度人的性格。她的心思雖然精明,但聰明人一看便知。對男人物質的依賴,必然導致男人的輕賤。

    貧窮的思維使她不敢做自我,因為怕失去僅有的現狀,她雖然能力跟強,但缺少能夠承擔責任的魄力,因為家庭的貧弱始終是她的致命傷,她無力去承擔這種錯誤後的責任,因此便千方百計逃脫責任,以求自保。(因為她沒有辦法透過其他方式保護自己,她的家庭本應該成為她心靈和物質的保護傘,但父母的懦弱無能使樊勝美自幼便生活在恐慌之中)

    人生起起伏伏,跌跌蕩蕩,貧窮或富有都只是暫時的,可怕的是有一顆貧窮的心,它能將一切美好吞噬,讓人們終身猶如一條乞討的蟲子,永遠無法滿足自我。

    就如同推著巨石的西西弗斯一樣,陷入自我精神悲劇的永恆輪迴。每一種觀念便如同一個種子,那顆貧窮的種子經過樊勝美父母日益澆灌,已然在樊勝美心中成為一顆參天大樹了,同樣也成為了她生命中永恆的磨難。

    造成類似樊勝美思維的人不在少數,中國是一個講究謙虛的國度,即使有的人很富有,也不會將這件事說明,因為如果說自己好,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自大,而遭到人的批判。

    因此,在孩子面前,大人們總是肆無忌憚的說著自己家中的種種矛盾和困境,在大人們面前肆無忌憚的數落自己的孩子,以此給人留下“謙虛”的好印象,殊不知孩子對父母的話總是深信不疑,久而久之,孩子們漸漸養成自卑的性格,造成他們精神上的貧窮。

    其次,外在的過度貶低與內在的過度期望形成一種矛盾的狀態。中國的孩子自幼生長在一種殘酷的精神壓力下。父母對孩子聖人般的要求,讓孩子永遠無法找到可以稱讚自己的理由,而父母在人前人後的刻意貶低,使一切努力陷入無意義的狀態。

    孩子焦灼不安,卻無法宣洩,苛刻的要求使他們永遠處於無法滿足的焦灼之中,對錯誤的不可饒恕使中國的孩子漸漸淪為“服從者”,而儘可能遠離“開拓創新者”。

    思維決定命運,貧窮的思維不僅僅指物質上匱乏導致的拜金主義心理,也導致精神上的貧困,使人生陷入一場恐慌而焦慮的追逐之中,美好的人生,自我需求,將隱匿在這些他者口中的“渴望”之中,從而越追逐越迷茫。

    物質上貧窮不可怕,思維上的貧窮才遺毒深遠。

  • 16 # 曾少賢

    貧窮給人帶來的最大影響,應該就是因為窮,而導致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在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之上,根本沒有什麼心思想能去做其他事情。

    為了維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們都需要一定量的決斷能力和自控能力,這就是哈佛大學教授穆來森納所說的“頻寬”。

    窮人因為沒有錢,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花大量的“頻寬”在賺錢養家之上,他們在工廠的生產線,田地裡,餐桌前沒日沒夜地工作。這些工作不但需要佔據他們大量的時間,而且收益極低。

    收入微薄帶來的後果就是,他們需要花盡各種心思來省錢,來為金錢而擔心。

    試想,如果一個窮人每個月的工資只有3千,每個星期要上6天班,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那他下班回到家裡,所剩的決斷能力還有自控力,可能只剩下1%,那你覺得他有沒有可能去想著如何提升自己,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呢?我想不會,相對於一些對於他未來來說有益的事情,他更加會關心菜市場的物價,明天要交的房租,以及子女的班費。

    “頻寬”的過度佔用,是剝奪了窮人未來的可能,讓他們永遠在無窮無盡的疲憊中,度過無數個難熬的夜晚。

    為什麼有些人對於窮人的生活不懂,反而會覺得他們是蠢貨,不思進取,自暴自棄?

    因為他們不知道,窮人光要活著,都用盡了全部的力氣。

    所以,面對比你窮得多的人,請不要judge。

  • 17 # 真實故事計劃

    貧窮是暫時的,自卑會一直跟隨,還有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陰影。

    大年初三,我在縣城的文學愛好者聚會上遇見了初中班主任。酒過三巡,她笑著說是我的文學啟蒙者,周圍人起鬨讓我敬酒。

    我藉故離開了宴席。

    2002年,我初中畢業,那之後整整15年時間,我沒有與任何一個初中同學聯絡過,哪怕在路上見到也會繞道走開。

    我們縣城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鉬礦,全縣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在大礦場工作,圍繞著礦產的採選、加工賺些柴米油鹽。由於父母在不同的廠區工作,我一直在外婆家生活,直到七歲才回到父母身邊。

    上初中的時候,父母工作變動,由偏僻的礦區調往縣城,他們託人找關係將我送進了當時全縣最好的初中——實驗中學。

    初一入學的時候天氣正熱,校園裡的女孩子都穿著藍色校服裙和白色運動鞋,而我腳上還是外婆做的手工布鞋。接我入班的班主任是個中年婦女,她穿著考究,表情冷漠。課堂上我第一次被她提問,生硬的普通話引來一陣嘲笑,之後她就再也沒有提問過我。

    初一第二個學期,學校通知需要購買英語教科書配套的磁帶。我拿著學校繳費通知單回到家,發現母親正拿著診斷證明躲在角落裡抹眼淚——外婆患了癌症。禍不單行,父親不久也被檢查出得了鼻咽癌。

    家中僅靠母親一人的收入養活我和妹妹,還有外公外婆和奶奶。

    當時礦業的形勢不好,母親所在的礦區也放假了,年近四十的她成了下崗潮中的一員。由於是城市戶口,我們每月的生活費比農村戶口多20元,是370元。

    我們家早已沒有田地,加上父親生病,家裡困難到吃飯都成了問題。我每天下午下課之後去家對面的菜市場撿小菜販掰掉的葉子菜,回家之後剝去爛了的葉子,老菜幫子加點鹽和醋也是一道主菜。

    開學沒多久,學校要舉行廣播操大賽。班主任說我們班要統一購買淺藍色襯衫、黑褲子和白球鞋,爭取獲獎。班主任講話時,我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子,儘量把腳蜷縮在校服褲子裡面。我的白色球鞋破了,腳趾頭從鞋裡頂了出來。

    廣播體操大會越來越近,班主任每天都會在課間操的時候督促大家準備好衣服。每次問到我,我都會說準備好了,其實手裡捏著一把汗。

    離比賽還有兩天的時候,衣服依舊沒有著落,我決定對母親開口。中午回到家,看見她拿著空藥盒滿面悲傷,我還是把所有話嚥進了肚裡。

    晚上我躺在床上思來想去——如果不參加廣播體操大會就不用買藍襯衣了,可是怎麼才能不參加?生病!生病就可以了。我從床上爬起來,穿著背心短褲站在廁所,接了一盆冷水從頭澆下。那時是十月中旬,北方的夜裡已經有些寒冷。怕冷水不奏效,我站在門口吹了半小時冷風。

    第二天,我真的發燒了。我帶著濃重的鼻音去和班主任請假,她語氣冷淡,對我說再堅持一天,這個大會很重要,如果現在請假我們班正好少一個人,隊形就不整齊了。坐在她對面,我甚至不敢抬頭,只能說嗯。

    黑褲子可以用媽媽的西服褲子頂替,皮帶繫緊一點就行。白球鞋雖然破了洞,但我穿上白襪子,也許破洞就不會那麼明顯。但是藍襯衣,藍襯衣該怎麼辦?

    我翻遍了家中的箱子,最終在母親的櫃子裡發現了一件疊得整整齊齊的白色腈綸襯衣。母親一向節儉,這是她為數不多的像樣衣服,我像做賊一樣把白襯衣拿出來悄悄穿上。雖然大了好多,但下襬束進褲子裡也不怎麼明顯。可它是一件白色的襯衣,白得像天上的雲,如果它是一件藍色的就好了。

    在我絞盡腦汁想要一件白襯衣的時候,突然看到自己校服外套白條紋上的藍色墨水漬,我興奮得簡直要跳起來了。墨水是藍色的,稀釋之後就可以把襯衣染成藍色,至於深藍還是淺藍,只是墨水倒多倒少的問題。

    為了染色均勻,我拿出了做實驗時的細緻,先從鋼筆中擠出幾滴藍墨水,用手帕試了試顏色。淺色的手帕立刻變成了淡淡的藍灰色,我這才放心把襯衣拿出來。

    我把鋼筆裡所有的墨水都擠到洗臉盆中,看到深藍色的墨水在紅色塑膠盆中一點點漫開,水變成淺淺的藍,我幾乎是哼著歌把襯衣泡在了水裡。等我把襯衣從盆子裡撈出來的時候,它已經不那麼白了,隱約有點淺淺的藍色,我看見過同學的淺藍色襯衣,比這個顏色要重許多,但是筆裡面已經沒有藍墨水了。

    我隱約記起父親的抽屜裡有一盒墨水,等我找到那瓶標籤已經不是很清楚的墨水時,已經快晚上九點了。可能是墨水放的時間太長了,它並不是很正宗的藍色,而是有點發黑。因為怕一次倒出太多,我用一根筷子一點一點把墨水加在盆子裡。

    輕手輕腳地做完這一切,藉著燈光,我看到那件白色襯衣變成了灰灰的藍色,雖然不是很像其他同學的淺藍,但是至少在人群中不會那麼扎眼。

    我用衣架把它懸掛在視窗控水,然後定了鬧鐘。凌晨三點,我從床上爬起來,把襯衣穿在身上暖幹。

    天亮的時候,我終於有了一件藍色的襯衣。

    可能是墨水倒多了,襯衣顏色有些重,但至少看起來白得不那麼扎眼了,也許班主任不會注意到我這件假冒的藍襯衣呢?

    我幾乎是帶著喜悅的心情去上學,早上班主任照例詢問大家是否都將東西帶齊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回答的底氣足了許多。

    在我們班上場前,我脫去了校服外套,露出了寬大的襯衣和褲子。別的同學都穿著合體的淺藍色襯衣和運動褲,整整齊齊,而我卻像個小丑,穿著顏色發灰的襯衣,而且這件襯衣顏色斑駁。

    我看見班主任的臉色變了,她問我穿的是淺藍色麼?我支支吾吾地說是,我聽到她從鼻子裡哼出聲音,感覺到她眼睛像刀一樣。不過由於馬上就要上場了,她並沒有說什麼。

    上場之後我的大腦一片空白,耳中廣播體操的聲音彷彿隔了一層厚厚的玻璃,時近時遠。看臺上都是人,我覺得他們都在盯著我的襯衣。我做錯了一個動作,接著又有一個動作沒跟上節拍,越急就越慌亂。

    由於我的頻頻失誤,我們班沒有拿到廣播體操的名次。

    體操大會結束後的班會上,班主任當著全體同學的面讓我站在講臺上,我不敢抬頭。我穿著不合體的衣服,由於緊張出汗,襯衣上的顏色染到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

    我聽到班主任問我是不是色盲,連藍色都不認識,穿了一件灰不溜秋的衣服過來湊數。

    也許是色盲這個新詞讓臺下的同學興奮,他們鬨堂大笑。班主任重複了色盲這個詞,臺下的笑聲更大了。她似乎很滿意這個結果,接著問我,你是不是有毛病,做了幾十遍的動作都做不好?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全班都是因為你才沒有拿到名次的。她對臺下的同學說,要遠離我這樣不服從紀律和安排的同學,免得被帶壞。

    班主任喋喋不休地數落我,夾雜著嘲諷。她說我下課撿瓶子,全家都吃爛菜葉,要不要發動大家給我捐款。

    極度的悲傷或者痛苦會在回憶中變得不真實,那天后來的事情我都不記得了。

    色盲這個詞像噩夢一樣佔據了我初中三年的時光。後來,我幾乎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色盲而讀了美術系。

    我今年30歲。想想,已經18年沒穿過藍色襯衣了。

    作者周洛 現為礦廠職工

    編輯 | 李意博

  • 18 # 暖心理

    畢竟處於貧窮和富裕兩種狀態中的人見識不一樣,遇到問題不一樣,當然會造成了兩種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同樣一種資源,對於富人來說是輕易獲得的,但對於窮人而言卻是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去爭取,比如溫飽問題。有些問題對於富人而言需要很費腦子和精力去解決,但對於窮人而言或許是無所謂,比如如何讓資產增值。所以不同思維不意味著這當中存在優劣問題,因為處於不同處境的人面對的問題和擁有資源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和解決當下的問題。

    但是似乎很多人都視富人為標杆,覺得富人生活是好的,貧窮很可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窮人沒有經歷過富人全部生活,窮人只是看到了富人輕而易舉擁有自己很辛苦都還無法得到的生活條件或者資源。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現在的狀態不好,會把所有希望放在自己沒有經歷過的可能性,或許是對現在問題的逃避,或許是以此為改變目標。

    想改變自己的處境,解決自己當下的問題,不僅要看到當下對自己的影響,也要看到自己當下擁有的資源,規劃出自己當下可行的目標,這樣才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向自己目標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久咳無痰做什麼檢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