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jp1860
-
2 # 安安大豌豆
是啊,現在身邊有出生的寶寶大都因為黃疸會在醫院多滯留幾天。
黃疸是一種症狀,新生兒時期有些病比較容易引起黃疸。這是因為新生兒酶的系統尚不成熟,肝功能尚不完善,而膽紅素產生又較多的緣幫。新生兒的面板、鞏膜(白眼球)、粘膜發黃,是膽紅素染的,膽紅素就好比是一種黃色“染料”。這種“染料”是怎樣產生的呢?正常人的紅血球壽命為一百天至一百二十天,每天約有百分之一的紅血球衰老死亡。衰亡的紅血球經過一系列分解過程,轉化為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隨血液迴圈運送到肝臟,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直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再從肝臟排出到消化道,最後經消化道排出體外。這就是“染料”產生和消失的正常過程。當“染料”產生過多(由於紅血球破壞過多)或肝臟功能不全,或排出的道路不通暢,“染料”堆積在血液中,就將面板、鞏膜、粘膜染黃,形成黃疸。
-
3 # 蘭心伊悅1
大家不要一提到黃疸就特別擔心。十個寶寶八個黃的說法是有的。但大部分的黃疸是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療,自己就可以慢慢消退。少數病理性的黃疸是需要治療的。
黃疸,是由於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以至於面板粘膜出現肉眼所見的黃疸。事實上,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之所以叫生理性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
1.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比較短,只有70-90天,紅細胞破壞得多,膽紅素產生得就多。
2.肝細胞轉運膽紅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後5-10天才能達到正常水平,所以出生後最初幾天膽紅素的轉運功能還不足。
3.新生兒肝臟酶系統發育還不完善,產生的膽紅素就不能及時轉化。此外,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無菌也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使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發生黃疸。由於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所以稱為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是,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時最嚴重,足月兒一般在7-14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3-4周消退。此外,黃疸一般都是輕度的,孩子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所以家長不必擔心。
病理性的需要治療,它的特點是出現較早,一般24就小就會出現,也會比生理性的黃很多,醫生有專門的儀器測量出數值,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黃疸情況。如果異常,及時跟醫生溝通。
-
4 # 寶媽育兒小知識
其實當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它產生的膽紅素透過胎盤進入媽媽的血液迴圈,最後透過媽媽的肝膽排洩掉。新生兒的紅細胞比成人多得多,不過壽命短,膽紅素生成增多,脫離母體後只能自力更生,靠自己小小的不成熟肝臟代謝那麼多膽紅素完全是超負荷工作嘛!沒辦法,只能慢慢來,所以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會有一個膽紅素高峰。不過隨著新生兒的長大,肝臟也越來越能幹,蓄積的膽紅素慢慢就排出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新生兒的黃疸可以不經過任何干預就自己消退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新生兒,他們的肝臟功能還沒來得及發育好,膽紅素就已經升得很高,甚至到了危險的程度,那就需要治療了。
字面上理解,不用治療就消退的黃疸是生理性黃疸,需要治療的是病理性黃疸。新手爸媽常常問“我家孩子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或者“黃疸到了多少以上就是病理性”,這類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生理性或病理性黃疸不是簡單地靠數值來區分的,事實上,生理性黃疸的膽紅素範圍受遺傳、餵養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很難得出一個統一適用的標準。判斷是否病理性黃疸,也需要醫生根據黃疸的發生時間、進展快慢、圍產史以及合併症等多種因素來綜合判斷。
-
5 # 熊貓兒科
黃疸的外在表現就是皮膚髮黃,嚴重的眼珠發黃(鞏膜)。寶寶生後或多或少會有黃疸表現,有些是生理性的,觀察即可,有些則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
1.生理性黃疸
2.病理性黃疸
3、治療對策
4、如何護理
5、如何預防
6、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健康小貼士:
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需要斷奶嗎?
有的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超標或消退延遲,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
絕大多數母乳性黃疸患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黃疸就會漸漸消退,不影響健康。
是否斷奶要根據實際情況,聽醫生的建議。排除其他病理情況,醫生一般需檢查一下膽紅素的含量,若已經高到一定程度,需要暫停母乳,否則不要輕易就把母乳停掉。
暫停母乳時,媽咪應該使用吸奶器按時將母乳吸出,凍在冰箱裡,以後在寶貝需要時用。吸奶的頻率應該保證每2~3個小時一次,這樣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母乳的分泌量,不至於造成乳腺炎或是母乳量的減退。
-
6 # 當將軍的小兵
每個新生兒都經過一個黃膽期即面部面板和眼白髮黃,只是有的明顯,有的用肉眼看不出,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黃膽。這種黃膽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現,延後消失,或黃膽嚴重者則屬於病理性黃膽,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出生後6小時開始喂水可以減輕黃膽的程度,因為腸蠕動可減少腸腔中的膽紅素吸收。如果黃膽很重,就要住院進行光療,能迅速降低黃膽,避免發生膽紅素腦病(也叫核黃膽),因為核黃膽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後遺症。所以每位母親要注意自己的寶寶的面板顏色,如有異常到當地醫院諮詢,以便讓醫生告訴你的小兒是否需要治療。
黃疸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面板及鞏膜黃染。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具有一些特點 :概括地說新生兒膽紅素形成相對較多 ,而對膽紅素的代謝、排洩功能又較低 ,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一定時期裡會發生生理性黃疸 ,有病時亦容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 1)在出生後 2~ 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 ,在第 4~ 6天為高峰 ,第 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 2)黃疸有一定限度 ,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 ,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 2週末基本上消退 ,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 3周內消退 ;( 4)小兒體溫正常 ,食慾好 ,體重漸增 ,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提示黃疸為病理性 :( 1)黃疸出現得早 ,生後 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 2)黃疸程度重 ,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 ,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 12~ 15毫克 /分升 ;( 3)黃疸持久 ,出生 2~ 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 ,或減輕後又加深 ;(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 5)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 ,應立即就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為細胞破壞增多 ,常見因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或紅細胞葡萄糖 - 6-磷酸脫氫酶缺陷。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紅細胞破壞增加 ,引起黃疸。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 ,感染可發生在宮內或出生後。敗血症、泌尿道感染時黃疸發生率較高。出生時窒息、缺氧或生後胎糞排出延遲者 ,黃疸往往較深。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克汀病 )患兒的黃疸消退常延遲。母乳性黃疸 ,約佔母乳餵養的 0.5~ 1%。
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後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 ,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 ,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 ,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司匹林 ,因這些藥物有利於核黃疸的發生。
可供選用的中西藥用藥方案
方案(Ⅰ)
肝臟酶誘導劑:苯巴比妥5-8mg/kg一天,分3次口服,尼可剎米80-100mg/kg一天,分3次口服(二者聯合應用)。
方案(Ⅱ)
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松1-2mg/kg一天,分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0.5-1.Omg/kg一天,靜脈點滴,有感染者慎用。
方案(Ⅲ)
血清白蛋白或血漿療法:白蛋白1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靜脈滴注或血漿25ml/次,1日1次。如病理性黃疸屬血型不會需要換血時,本療法應在換血前2-4小時進行為妥。靜脈滴注白蛋白不能作為常規每日連續應用,使用過程中注意輸入的白蛋白使血容量增加,導致心臟負荷過重發生心衰。
方案(Ⅳ)
高結合膽紅素排出劑應用(利膽藥物):當新生兒溶血病進行光療後有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時,可用茵梔黃注射液10ml加10%葡萄糖20ml靜脈滴注,I日1次,10天為1療程。或用膽酸鈉50mg/次,每日1-3次口服,療程由病情決定。
方案(Ⅴ)
膽紅素吸附劑應用:10%活性炭每次餵奶服5ml,瓊脂每次125-250mg,每4小時服1次,在光療時應用,療效佳。
〔光療法介紹〕
1.概述:高末結合膽紅素血癥進行光療是最好的適應症,應首選。它具有療效好、方法簡便、安全、副作用少等優點。臨床常用的藍光療法,除此之外,還有目光、白光、綠光等。光療需要進行12-24小時血清膽紅素才能下降,放光療不能代替換血。
2.原理:膽紅素能吸收光線,以波長450-460nm的光線作用最強,由於藍光的波長主峰在425-475nm之間,故有人認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綠光波長主峰在510-530nm之間,故有人認為綠光優於藍光,但膽紅素另一吸收峰在230-300nm之間,這已屬於紫外線波段易產生副作用,不宜使用。光療對未結合膽紅素比對結合膽紅素的分解作用大2-3倍。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導致分子中雙鍵構型轉變方向,影響分子內部氫鍵形成,發生光照異構作用,該異構體屬水溶性,可經膽汁排洩到胸腔,或從尿內排出,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
3.方法:一般採用光療箱,可用單面或雙面光療法,後者療效較好。燈管光源距嬰兒35-4Ocm,距離過遠或光源過近過熱影響療效。最好採用冷光源。光療時間依據病情而定,可持續24-48小時,亦可間斷使用。
4.光療過程中應注意問題及副作用
(1)血清結合膽紅素濃度超過68.4umol/L(4mg/dl)或有肝功能損害者不適合進行光療,因可致青銅症。
(2)光療時要用眼罩保護眼睛,用尿布保護會陰部。但尿布遮蓋面積不可過大,以便使面板與更多的光接觸。
(3)光療箱應有自動調溫裝置,每隔4小時測患兒體溫1次,光療時兩次餵奶間補喂開水,每日液量較正常需要量增加20Im/kg。
(4)如發生腹瀉時,輕症不必處理,嚴重者停止光療。
(5)如出現斑丘疹或瘀點,如數量不多者,繼續光療,嚴重者停止光療。應同時注意檢測血小板,因光療時可使血小板數量減少。
(6)光療時注意補充維生索B,每日0.3mg即可。因光療可破壞維生素B2。
(7)光療合併青銅症:當血清結合膽紅素高於68.4umol/L(4mg/dl),且有肝功能損害,肝轉氨酶升高,鹼性磷酸酶升高,肝臟腫大,面板粘膜呈現青銅色,即為青銅症,要立即停止光療。光療停止後可緩慢恢復。(8)光療合併低血鈣症:光療過程中可引起低血鈣症發生,但一般並無臨床症狀,只要使用鈣劑或停止光療,低血鈣一般可以得到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嚴重低血鈣可發生呼吸停止,青紫,甚至危及生命,機理可能由喉痙攣所致。
(9)記錄燈管使用時間,燈管使用時間過長療效減弱應及時更換。
(10)發熱:為光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體溫可達38-39℃,也有在39℃以上者。這是由於熒光燈的熱能所致,夏季更易發生此現象。
〔換血療法〕
1.換血指徵
(1)產前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臍血紅蛋白<120g/L,水腫,肝臟腫大,心力衰竭者。
(2)血清膽紅素生後24小時>17umol,24-48小時>257umoI/L,每日膽紅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經綜合治療血清總膽紅素繼續上升達342umoI/L者。
(3)出現早期臉紅素腦病症狀者。
(4)早產兒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腫,嚴重貧血者可放寬換血指徵。
2.換血部位
(1)出生後<1周,臍靜脈換血。
(2)出生後≥1周,大隱靜脈換血。
〔中醫中藥〕
祖國醫學稱“胎黃”。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溼熱燻蒸,寒溼阻滯,瘀積發黃等。
-
7 # soulo帶點脾氣雪熙兒
黃疸是每個人都有的,尤其是新生兒是發生28天以內,尤其黃疸還分為很多種,不單一,發生率最明顯!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面板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較久,可延遲致3周—4周消退。雖有黃疸,但孩子沒有什麼不適,一般情況好。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2、母乳性黃疸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瞭。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面板和鞏膜的黃染。3、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4、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5、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
8 # 山西紅彤彤
新生兒黃疸是指未滿月的小寶寶,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
當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它產生的膽紅素透過胎盤進入媽媽的血液迴圈,最後透過媽媽的肝膽排洩掉。但新生兒的紅細胞比成人多得多,不過壽命短,膽紅素生成增多,脫離母體後只能自力更生,靠寶寶小小的不成熟肝臟只能慢慢代謝膽紅素,所以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會有一個膽紅素高峰。不過隨著新生兒的長大,肝臟也越來越強壯,蓄積的膽紅素慢慢就排出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新生兒的黃疸可以不經過任何干預就自己消退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新生兒,他們的肝臟功能還沒來得及發育好,膽紅素就已經升的很高,甚至到了危險的程度,那就需要治療了。
-
9 # 莉134530411
新生兒黃疸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由於新生兒時期中的膽紅素增高而出現面板、鞏膜等被黃染。病情輕重不一,重著可導致膽紅素腦病,常見引起嚴重後遺症。主要特點1膽紅素生成較多。胎兒在宮內所處環境為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迅速破壞;旁路膽紅素來源多;血紅素加氧酶在出生7天內含量高,產生大量膽紅素的潛力大。2肝功能不成熟3腸肝迴圈特殊。所以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後2到3 天出現黃疸5到7天高峰,10到14天消退。早產兒可延遲3到4周消退,生理性黃疸時一般情況好,不需要治療
-
10 # 親子閱讀媽媽
1. 新生兒為何出生後會出現黃疸?出生前,胎兒生長於媽媽子宮內,相對於大氣來說是低氧環境。與高原生活的人們一樣,會出現紅細胞增多現象,以增加血液攜氧量。出生後,嬰兒開始透過肺與大氣行氣體交換。氧氣增多,大量紅細胞變多餘,體內衰變形成引起黃疸的物質——膽紅素。因此面板變黃。
2. 新生兒黃疸到底是生理現象,還是病理現象?如果不是因為血型不合溶血癥、嚴重感染或一些先天代謝異常引起黃疸,可考慮生理性黃疸。體內膽紅素增加引起的面板黃疸不會對嬰兒造成直接損傷,只有膽紅素進入大腦,才可引起腦損傷。也就是說僅高膽紅素血癥才有可能對嬰兒大腦造成損傷
3. 不要認為新生兒出現黃疸就是問題。如果沒有達到需要光療的指徵,也就意味沒有到達高膽紅素血癥的指標,就不會出現黃疸對大腦的損傷。如何協助嬰兒退黃?出生後儘快開始母乳餵養。初期可在嬰兒吸吮乳房後,適當借用吸奶器,刺激乳房儘快產奶。多餵養,促進嬰兒排便,促進黃疸排出。
4. 嬰兒黃疸的嚴重與否與黃疸持續時間無關,只與黃疸程度有關。如果出生一週後,黃疸指數不高於18毫克/分升,就應繼續堅持母乳餵養。有些母乳餵養嬰兒黃疸持續可達2-3個月。不要僅僅因為存在黃疸就懷疑堅持母乳餵養的正確性。僅個別母乳餵養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時才需暫停母乳餵養幾日。
5. 新生兒黃疸包括母乳餵養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母乳餵養性黃疸是因早期餵養不足,排便少,致膽紅素積於體內,造成面板黃疸。多於生後5-7天始逐漸消退。母乳性黃疸從生後幾天開始,可持續2-3個月。個別嚴重者,可暫停母乳。只要黃疸不重,不需治療,既不影響生長,也不影響疫苗接種。
6. 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中缺乏一種酶有關,致使體內黃疸代謝減慢。只要黃疸水平低於14mg/dl(240mmol/l),就不必給予暫停母乳、服用退黃藥物、照光等治療。雖然對於嚴重母乳性黃疸,可暫停幾天母乳餵養,但真正需要暫停母乳餵養的機會很少。只要黃疸不重,持續時間長對孩子沒有傷害。
7、母乳餵養嬰兒的黃疸可持續2-3個月,只要黃疸水平沒有高過14mg/dl (240mmol/l)無需給與干預治療。輕度黃疸既不影響嬰兒的生長髮育,也不影響嬰兒臟器功能。輕度黃疸時完全可以堅持母乳餵養。
8、嬰兒出生後一週之內出現黃疸是否屬於正常現象,可依黃疸程度判斷。若程度超過14mg/dl,醫生會考慮是否與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關。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黃疸,儘可能透過多餵養,增加排便量達到退黃效果。因引起新生兒黃疸的膽紅素只能透過排便排出體外。照光只做為輔助治療。
9、黃疸是否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不在於維持時間的長短,而在於程度。母乳餵養兒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3個月,只有膽紅素水平超過14mg/dl才需給予干預治療。不要因黃疸持續時間長,就額外新增奶粉或停止母乳餵養。再有,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偏稀,次數偏多。只要生長正常,沒必要服用任何藥物。
10、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早期非常常見的現象,只要黃疸水平不超過14mg/dl或240mmol/l,不需要特別治療。服用微生態製劑等會對退黃有一定幫助,但增加餵養是退黃的最主要措施。多吃奶,多排便。引起黃疸的膽紅素會隨大便排出體外。服用任何藥物後嬰兒出現明顯不適時,應該停止用藥
11、紫外線包括紫外線A、B和C。其中紫外線C被大氣層遮擋,紫外線A和B能夠照到地面。紫外線B照在面板上可以促進面板產生維生素D。可惜,玻璃可以遮擋紫外線B,也就是說,隔著玻璃曬太陽不能促進面板產生維生素D。紫外線A可以穿透玻璃,照在面板上,可以幫助新生兒消退黃疸。
12、過去,遇到孩子臉發黃,馬上會聯想到"黃疸性肝炎",現在需先排除黃色食物吃的過多,比如:胡蘿蔔、橙子、南瓜等。特別是給孩子提供的是市場上購買的泥糊狀罐裝食品,很多都含胡蘿蔔或南瓜。若黃色食物食入過多,孩子又沒有任何除了皮膚髮黃以外的其它不適表現,應調整飲食在家觀察。
-
11 # 學做優秀好媽媽
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出生後兩三天左右,用肉眼便可看出面板開始變黃,這就是所謂的“黃疸”。
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絕大多數屬於“生理性黃疸”,意思是說,這種黃疸是新生兒理當出現的,嬰兒本身並沒有毛病。
然而,生理性黃疸是如何產生的呢?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之後,所產生的膽紅素經由肝臟排洩到腸道內,這是自然的過程。
如果紅血球死亡的速度太快(如急性溶血時),或是肝臟排洩功能出現障礙(如肝炎或膽道阻塞),這時過多的膽紅素無法由血中排除,就會使皮膚髮黃,這就是一般所說的“黃疸”。
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較短,也就是說紅血球死亡的速度較快,而此時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仍不成熟,相對的,排除膽紅素的能力較差。新生兒之所以都會出現黃疸現象,就是因為上述這兩個因素。
這種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三四天會上升到最高峰,約一週左右就逐漸消退,這就是所謂的“生理性黃疸”。
相對於“生理性黃疸”,有些不幸的新生兒卻產生了“病理性黃疸”。
顧名思義,病理性黃疸就是指小寶寶的黃疸並非生理上的自然現象,而是由潛在的疾病所導致。
哪些疾病會造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呢?
常見的疾病包括: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急性溶血性疾病。
當然,一旦罹患這些疾病,黃疸並非唯一的症狀,往往還會有其他的線索,引導我們進一步想到潛在的疾病。譬如有敗血症時,小寶寶除了黃疸之外,吸吮力會減退,哭聲也變得較小,體溫則或低或高。
並非用肉眼觀察就可分辨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也不是驗個血,測定血中的黃疸指數,據此判斷,數值高的就屬病態,數值低的就屬生理性。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有相當的認知,新生兒的黃疸並不全然是生理性,有--lJ",部分是屬病理性的,而這種病理性的黃疸也不是靠肉眼便看得出來。因此,如果小寶寶的舉止或活力不太對勁,就要趕緊帶去讓醫生檢查。
-
12 # 珍紐倍羊奶粉
嬰兒出生時,體內往往攜帶了多於正常需求的紅細胞。這些多餘的紅細胞就像一個個鼓鼓的小圓餅,裡面充滿了黃色的色素,即膽紅素。當這些紅細胞被體內的廢物處理系統弄破時,膽紅素就被釋放出來。其實我們體內每天都在進行這種程式,但我們的面板不會變黃,這是因為我們的肝臟——體內主要的過濾器官一把這些多餘的膽紅素處理掉了。
新生兒的肝臟還沒有成熟到能處理膽紅素的程度,所以這些黃色的色素就沉積在面板上,讓嬰兒的面板變黃了。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三四天後面板開始變黃,這是正常的黃疸。只要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處理系統”逐漸成熟起來,讓多餘的膽紅素逐漸變少,黃疸就自然消失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兩週,不會對寶寶產生傷害。
不正常的黃疸通常出現得更早,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就會出現。這是由於嬰兒體內太多的紅細胞被過快地破壞掉了。如果太多膽紅素被釋放出來(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膽紅素水平過高”),這些多餘的膽紅素可能會造成腦部損傷(在現代醫療的預防與治療下,這種情況已經很少出現了)。只要嬰兒是足月出生、十分健康的話,即使是這種不正常的黃疸,也不太會對他產生傷害。但對早產兒或者生病的新生兒來說,如果出現不正常的黃疸,則需要引起父母和醫護人員足夠的重視。
不正常的黃疸通常是由於母親與嬰兒的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比如母親是O型血,而寶寶是A型或者B 型:或者母親是Rh陰性,而寶寶是Rh陽性(為了防止出現Rh溶血癥,母親在懷孕最後一個月以及生產後都會立即注射抗Rh免疫球蛋白)。在懷孕時,母親的血液會進入胎兒的血液,如果胎兒的血型碰巧與母親不同,戰爭就會在胎兒的血液中爆發:胎兒的紅細胞誓死抵抗從母親那兒來的外來抗體,這場戰爭必然會導致許多紅細胞犧牲,膽紅素也就被釋放出來,從而迅速形成了黃疸。
醫生會透過採血來檢查膽紅素水平和黃疸值。如果膽紅素水平低,則基本無礙,不用擔心。如果膽紅素水平很高而且上升太快,醫生可能會需要對寶寶進行治療,讓寶寶喝更多的液體藉以沖淡多餘的膽紅素。醫生還會把寶寶放在藍光箱中接受藍光治療,以溶解面板上多餘的黃色色素,讓它從尿液中排出,減少血液中的膽紅素。
-
13 # 兒科醫生魚小南
對新生兒來說,黃疸也是挺普遍的,不然為啥說“10個寶寶8個黃”。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一旦寶寶得了黃疸,就要看看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生理性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洩能力缺陷;腸肝迴圈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病理性呢?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就是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的就需要特殊對待了,先查明原因,看是不是膽紅素生成過多——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還是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或者膽汁排洩障礙——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
14 # 醫知袋鼠
俗語講“十個寶寶八個黃”,說明新生兒黃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普遍並不意味著就能輕視。因為不同程度的黃疸,對寶寶健康的影響是不同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寶寶為什麼會得黃疸?
我們人體中紅細胞的壽命很短,只有120天左右,所以每天都有大批異常、衰老的紅細胞退役,它們會被肝、脾、骨髓等器官裡的單核吞噬細胞吞噬,其中的血紅蛋白會被釋放出來,並進一步分解成遊離膽紅素,它是導致黃疸的關鍵成分。
那為什麼我們沒有黃疸症狀呢?正常情況下,遊離膽紅素會由肝臟代謝,透過膽汁排出體外。但新生兒體內的紅細胞數量多、壽命短,肝臟的代謝、排洩功能也比較差,這樣膽紅素產生多、排出少,遊離膽紅素便會在體內累積。再加上新生兒吃得少、排的也不多,停留在腸道內的膽紅素會被重新吸收入體,寶寶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
通常在寶寶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面板黃染的症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上臂和大腿的面板,而小腿、前臂、手腳心則不太明顯,4~7天達到高峰期,然後逐漸減輕。
生理性黃疸對寶寶的健康影響不大,只要皮測黃疸數值不太高,寶寶精神好、吃奶好,就不用害怕,多給寶寶吃奶促進排洩,每天曬一會太陽,經過3、4周就能慢慢自然退黃了。
2、病理性黃疸
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黃疸症狀重、進展快,連小手小腳都發黃,還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就有可能是危險的“病理性黃疸”,寶媽寶爸們可要警惕了!
高濃度的膽紅素會透過血腦屏障、損傷神經系統,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所以一旦發現寶寶黃疸重、發展快,一定要儘早到醫院,透過照藍光等治療方法,來促進膽紅素的分解和代謝。
-
15 # 育兒奶爸
如今,網際網路進入千家萬戶,人們基本上離不開網路了。我們在網路上能學習、交流、休閒娛樂。下面的這位父親,從來沒有在網上曬過關於私人生活的照片。終於有一次,他破天荒的曬了一張女兒的照片。
黃疸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如果是生理性黃疸,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不需要特別處理,自己慢慢就會退下去。
這位父親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黃疸,結果女兒真的患上了病理性黃疸,經過醫生治療,女兒黃疸症狀改善了。
黃疸並不可怕,警惕性高,早點發現早日治療,就能夠痊癒。但是如果沒注意到黃疸,黃疸嚴重起來的後果很可怕,甚至是腦癱,並不是一般的家庭能承擔的。
-
16 # 育兒交流圈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寶寶出現臉部和身體面板輕度泛黃現象。包括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兩個一般在4~5天達到最高峰,大約在7~10天左右逐漸消退,膚色恢復正常,但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新生兒黃疸正常指標: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2.9mg/dL。
早產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5mg/dL。
為什麼會有黃疸
生理性黃疸
在胎兒期,胎兒是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寶寶出生後,新生兒用自己的肺呼吸獲得氧氣,體內的低氧環境得到改變,紅細胞需求量減少,於是大量紅血球被破壞,分解產生膽紅質。但是新生兒的肝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無法把膽紅質處理後排出體外,而堆積在血液中。
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的黃疸出現早,在生理性黃疸減退後又重新出現且顏色加深,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同時還伴隨皮膚髮黃,白眼球、淚水和尿液有時也呈黃色,精神倦怠、哭聲無力、不吃奶時,這時候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應對的訣竅
1、早開奶:因為初乳有輕微通便作用,有利於胎便排出,減少新生兒黃疸。
2、多觀察,勤測量: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寶寶面板黃染的程度。
3、驗黃疸
如果醫生感覺寶寶黃疸不重,通常可以用經皮測膽儀,儀器碰一下面板就可以。
如果黃疸很嚴重的時候,才需要及時抽血化驗。
4、吃喝方面:
喂點葡萄糖水: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有利於小便的排洩。
喂點乳酸菌製劑:藉助這些藥物,可以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5、拉撒要觀察:
觀察尿尿:如果發現尿布被尿液染成特別的黃的顏色,呀抓緊時間去醫院。
觀察便便:便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這大多由於先天性膽道畸形所導致的。
6、護理要積極:
多做撫觸,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黃疸消退。
-
17 # 十月呵護
不論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在出生後第一週都有可能會出現黃疸。如果新生寶寶在出生28天內身體膽紅素代謝異常,就會出現面板、黏膜金額鞏膜黃染的現象,臨床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新生兒黃疸。
一般症狀輕的寶寶就是臉上有些呈淺黃色,偶爾還會有四肢和鞏膜染上黃色的現象,2-3天左右後開始消退,一週左右就會恢復正常。症狀嚴重的會有全身黃染的症狀,有的會持續一週左右,糞便也可能是黃色的。
以上這些都是生理性的黃疸,都是可以自愈的,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程度嚴重、發展迅速、持續的時間長,甚至可以反覆發作,寶寶還會有嗜睡、嘔吐、糞便發黃、驚恐不安甚至抽搐等現象,這時就需要進行治療了。
如果要預防寶寶得黃疸,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注意飲食:準媽媽除了要注意營養搭配,還要儘量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
2.儘量減少早產的風險,早產寶寶患黃疸的機率比足月寶寶的要高一些;
3.在寶寶出生幾個小時內母乳餵養,能降低寶寶患黃疸的機率,同時要儘量堅持母乳餵養;
4.觀察寶寶的精神和症狀,做好護理。
如果寶寶得了黃疸,不用過多擔心了,因為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護理寶寶,相信寶寶很快可以恢復的!
-
18 # 淼哥故事會
每個剛剛誕生的小生命,都是家庭的珍寶,寶寶的每一點點的異常,我們都要重視起來,那麼平安出生寶寶,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新生兒黃疸,媽媽們不可不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如果發現自家寶寶出生後出現面板很黃的情況,就一定要帶寶寶到醫院好好檢查一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特殊的膽紅素代謝有關,膽紅素代謝指的就是膽紅素的生成以及代謝和排洩,當生成增加,代謝、排洩能力下降,就會導致膽紅素在寶寶體內積累,寶寶血清中膽紅素水平就會超過正常值甚至危害寶寶的健康。新生兒黃疸分為兩種:生理性、病理性。
什麼是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出現較晚,多數出現在出生的3天后,發黃部位以面頸部為主,症狀較輕微,不合並其他症狀,持續時間不長,7-10天左右。
怎麼預防、處理生理性黃疸?對於生理性黃疸,我們提倡媽媽早餵奶,按需餵養,寶寶早排便,多排便,這樣更有利於寶寶儘早排出胎便,透過排便減少膽紅素水平,媽媽要密切注意寶寶黃疸症狀的變化。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出現較早,症狀較重,而且持續久,進展迅速,懷疑寶寶病理性黃疸,媽媽就不能猶豫了,需馬上及時醫院就診,如果寶寶血清結合膽紅素超過25.7umol/L,而且伴隨其他異常症狀,如感染、溶血等,就要考慮病理性黃疸了。
怎麼處理病理性黃疸?如懷疑寶寶病理性黃疸,媽媽就不能猶豫了,需馬上及時醫院就診,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如藍光照射、換血等。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對於母乳餵養、生長髮育良好的寶寶,有些可能在出生1周後才出現黃疸,而且症狀持續4-6周,甚至2-3個月都不退,如果媽媽中途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後症狀好轉,再次母乳症狀又反覆,媽媽就要帶寶寶就診,來排除是否由溶血、感染、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否則就是母乳性黃疸了。
怎麼處理母乳性黃疸?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媽媽就不必過於緊張,也不必停止母乳餵養,只需要密切監測寶寶膽紅素水平即可。
-
19 # 使用者186478682
我兒子是母乳性黃疸,症狀看著很厲害,醫生說不需要治療,讓我給他停幾天母乳改奶粉餵養,那個時候我給他喝法版優博58,兩個星期以後就恢復正常了。
-
20 # J媽學堂
本文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黃疸分類以及處置方法。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足月的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比例可以達到80%以上,而早產的寶寶,黃疸發生的比率更高,接近百分之百。一方面,黃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家長不要對新生兒黃疸產生太過嚴重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如果黃疸不及時褪去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首先說一說黃疸發生的原因。胎兒在子宮內,為了適應子宮的低氧環境,身體內會產生了高紅細胞。高紅細胞也就是紅細胞偏高,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在高原地區居民的血紅細胞普遍比平原地區居民的紅細胞要高。這就是環境因素造成。那麼胎兒出生以後,已經可以透過肺來呼吸,多餘的細胞就會被破壞,而破壞過程中產生一種物質叫做膽紅素,它就會引起嬰兒黃疸。膽紅素會透過腸道排出體外,但是如果留在嬰兒體內的膽紅素超過40%,嬰兒就會發生黃疸。
黃疸的分類以及處理方法。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1.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嬰兒出生三四天內達到一個峰值。隨後,黃疸值會慢慢褪去。一般一週到十五天,生理性黃疸會自行消除。家長注意及早開奶,讓寶寶多排便。如果是早產兒,大概可能需要30天左右,黃疸才會褪去。
2.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剛出生的一兩天就會有發黃,而且發展速度十分迅速。這個時候大多數寶寶還在醫院護理,所以醫生會採取一些治療方法。如果回家之後,寶媽發現寶寶變黃的速度加快,一定要及時就醫。醫院會採取或光照者藥物治療。
3.最後是母乳性黃疸。媽媽在給寶寶停母乳一到兩天,如果寶寶的黃疸有所減輕,這就是是母乳性黃疸。只要給寶寶斷幾天母乳,奶粉代替,黃疸可以自行消退。如果一次不行,可以反覆幾次進行,一個兩月之內,黃疸會自行退去。
回覆列表
每個新生兒都經過一個黃膽期即面部面板和眼白髮黃,只是有的明顯,有的用肉眼看不出,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黃膽。這種黃膽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現,延後消失,或黃膽嚴重者則屬於病理性黃膽,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黃疸
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面板及鞏膜黃染。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後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 ,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 ,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 ,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司匹林 ,因這些藥物有利於核黃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