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遷到洛邑(今洛陽)的歷史事件。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正式開啟了東周這一歷史階段。眾所周知,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周王室不斷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和洛陽一帶無險可守,地處四戰之地存在一定的關係。那麼,問題來了,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洛陽,而不是繼續定都關中呢?

    首先,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也即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定都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也即屬於關中地區。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在歷史上有“四塞之國”的說法。由此,對於西周王朝的強大,和其定都關中存在一定的關係。而就周平王遷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不僅無險可守,而且處在晉國、鄭國、齊國、衛國、楚國、魯國、宋國等眾多諸侯國的包圍下。

    進一步來說,東周王室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其疆域面積不斷遭到周邊諸侯國的蠶食,為其在戰國末期走向滅亡埋下了伏筆。那麼,問題來了,周平王為什麼要放棄關中,遷都到無險可守的洛陽呢?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聯絡,迅速攻入鎬京,周幽王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在此背景下,對於當時的關中地區,依然存在犬戎勢力,這讓之後即位的周平王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犬戎,古代部落名,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也被稱之為西戎。

    在西周末期和東周初期,戎人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國、秦國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的侵襲。比如秦國為了擊敗西戎,多位君主曾戰死沙場,直到秦穆公在位時,在重創西戎。因此,在周幽王被殺後,周王室陷入到混亂中,難以抵禦西戎接下來的進攻。所以,周平王選擇東遷到遠離西戎的洛邑。另一方面,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陽的古稱,洛陽“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周公在東征之後,即著手在洛邑營建東都成周。由此,就洛邑來說,早在西周時期就進行了修建和經營,也即擁有成為周王室都城的有利條件。

    最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侵襲,於是在秦國大軍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同時,針對保護周王室有功的鄭國、晉國,周王平也是論功行賞。彼時,周平王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讓他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鄭武公、晉文侯的輔佐下,勉強支撐殘局。由此,對於周平王來說,其之所以東遷洛陽、放棄關中,也和秦國、晉國、鄭國等諸侯國存在一定的關係。就秦國來說,自然希望周王室可以搬出關中地區,方便自己擊退西戎,進而奪取該地區。而就晉國、鄭國來說,周平王定都洛邑,則有助於自己控制周王室。

  • 2 # 煙雨踏秋殤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正式開啟了東周這一歷史階段。眾所周知,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周王室不斷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和洛陽一帶無險可守,地處四戰之地存在一定的關係。那麼,問題來了,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洛陽,而不是繼續定都關中呢?

    首先,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也即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定都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也即屬於關中地區。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在歷史上有“四塞之國”的說法。由此,對於西周王朝的強大,和其定都關中存在一定的關係。而就周平王遷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不僅無險可守,而且處在晉國、鄭國、齊國、衛國、楚國、魯國、宋國等眾多諸侯國的包圍下。

    進一步來說,東周王室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其疆域面積不斷遭到周邊諸侯國的蠶食,為其在戰國末期走向滅亡埋下了伏筆。那麼,問題來了,周平王為什麼要放棄關中,遷都到無險可守的洛陽呢?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聯絡,迅速攻入鎬京,周幽王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在此背景下,對於當時的關中地區,依然存在犬戎勢力,這讓之後即位的周平王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犬戎,古代部落名,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也被稱之為西戎。

    在西周末期和東周初期,戎人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國、秦國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的侵襲。比如秦國為了擊敗西戎,多位君主曾戰死沙場,直到秦穆公在位時,在重創西戎。因此,在周幽王被殺後,周王室陷入到混亂中,難以抵禦西戎接下來的進攻。所以,周平王選擇東遷到遠離西戎的洛邑。另一方面,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陽的古稱,洛陽“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周公在東征之後,即著手在洛邑營建東都成周。由此,就洛邑來說,早在西周時期就進行了修

  • 3 # 史海清流

    平王東遷,主要原因是

    一、自犬戎之亂之後,西戎北狄已經熟悉了中國道路,都城的安全已經成了問題,而且王師之敗,啟了天下慢君之先,天子的威信已經受到很大的挫折。

    二、自犬戎之亂之後,府庫空虛,宮室殘毀,鎬京(今陝西西安)已經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繁華與穩定,人口銳減,而作為陪都的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卻是一片繁華。平王其實只是一個偏安之主,沒有號令天下的勇力與決心,故舍棄戰守自如的鎬,而就四面受敵的洛。王室日衰也將成為必然。

  • 4 # 史家鉤沉

    鎬京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洛邑則是現在的河南洛陽。周平王將都城從西安遷到洛陽,就是有名的“平王東遷”。

    平王東遷

    至於為什麼要遷都,無非是舊都遇到了問題,不適合作為都城了,需要遷都。當時鎬京的主要問題就是太破敗,還面臨外敵威脅。

    犬戎入侵

    破敗既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原因。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損害了周王室與諸侯的信任,加上週王室本身在繼承人問題上內鬥不斷,周幽王與諸侯決裂。最終諸侯聯合外敵犬戎進攻周王室,周幽王被殺,鎬京被焚燬嚴重,人口大量流失,土地荒蕪,完全失去了都城的風采,犬戎更是隨時虎視眈眈搞破壞。

    殘破的鎬京

    除了人為破壞,鎬京面臨的自然災害也不少。史料記載,鎬京地區經常發生乾旱和地震災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破壞。

    因此,周平王繼位後,就打算遷都,遷到哪裡合適呢?洛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一來洛邑離犬戎遠,面臨的外部威脅少。二來洛陽自周公東征後就一直努力按都城要求來營建,已經完全具備了做都城的一切要素。舊都既破,遷都洛邑無疑是最佳選擇。

  • 5 # 千古一輪相思月

    鎬京是現在的西安 而洛邑是現在的洛陽 周平王遷都其中有很多因素,最主要關中有其他勢力,難以守住,當時皇室內部一團散亂,無法穩定人心,另一方面周平王剛登基,需要穩定勢力,調整一下,而洛陽地形也比較安全。

    根據《春秋》、《左傳》記載,公元前771年,申侯勢力與犬戎勢力勾結,迅速攻入鎬京,周幽王當時烽火戲諸侯,結果這次弄假成真,也成了千古笑話,而紅顏禍水褒姒也被弄走當俘虜,而周幽王不幸的逃到驪山被殺。周平王繼位,但是當時的關中,依然存在犬戎勢力,而且勢力還不小。所以剛剛即位的周平王,壓力巨大,總覺得位置坐不穩,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想換個城市重新開始。對了,解釋一下,犬戎是一個部落名字,獫狁,也就是現在的陝、甘一帶,被稱之為西戎。

    那時候戎人的勢力非常大,所以諸國都受其很大威脅,就算是晉秦大國也時不時被騷擾一下,侵襲一次。再比如秦國當時為了打敗西戎,滅一滅他的威風,結果幾個君王直接有去無回,戰死沙場。一直到了秦穆公,他帶領軍隊,重創西戎。

    話說回來,因為周幽王被殺,也印證了之前那個褒姒的傳言,所以周王室陷入一片混亂,軍心一亂,內部就徹底亂了,更不要提抵禦西戎的進攻。所以,周平王選擇東遷到遠離西戎的洛邑。而且它還有地理優勢,位於黃河南岸,處於相對適中,山南水北為陰,水南山北為陽。且位置非常集中,如果攻打起來就容易一些。雖然歷史上許多人都說這是一個最失敗的決定,但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我們也不能追溯起源,妄加評論。

  • 6 # 歷為歷史為史

    “平王東遷”被視為西周時代的結束,東周(也就是春秋時期)的開始。

    鎬京是現在的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洛邑則位於河南洛陽市。

    (平王東遷路線)

    平王為何東遷?避戎” 說和“受逼於秦、晉、鄭諸侯”說

    《史記•周本紀》“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避戎冦。”

    周平王東遷的原因,古代史學家大都認同司馬遷的說法,認為周平王東遷是為了西邊犬戎的威脅。

    (犬戎之亂)

    周朝時,四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北狄、西戎、東夷、南蠻。”而從周宣王始,犬戎逐漸成為周王朝主要的外部威脅,特別是到周幽王的時候,西夷犬戎攻入鎬京,殺周幽王,已至即位的周平王為避犬戎,只好東遷。

    然而,這種說法在近年來,頗受質疑。

    錢穆《國史大綱》提出:“《史記》不知其間曲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

    (各諸侯勢力大增,王室衰微)

    其實,歷史上很少提及在東周末期,有一段“週二王並立”的時期(周平王與周攜王),此時周王室內部大亂,實力也大不如前。各諸侯國相繼崛起,秦佔岐西之地、晉吞併小國,佔河西之地、鄭據河西之地,齊開拓沿海地區。

    各諸候深知現在形勢的變化,但畢竟周王室才是正統,餘威尚在,他們需要“一個周王”承認他們所霸佔的周朝土地的“合法”性。自然而然,最終留下的“周平王”與各諸侯達成了某方面的承諾,以至於在各諸侯的幫助下,晉文候殺死攜王,擁立周平王。秦國想要吞併西邊更多土地,晉、鄭等國想要更好控制周王室,便“脅迫”周平王東遷,自己還取得一個護送天子,忠誠之名。

    自然災害頻繁所迫

    (西周主要封國)

    早在文王時期,就由於乾旱缺水,文王遷徙到程邑。三年之後,又從程邑遷至豐邑,古文獻明確指出是因為乾旱災荒。

    《逸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詔牧其方……”

    而從周厲王到周宣王,不僅旱災不斷,還頻發地震。宣王末年,由於西北關中一帶連年乾旱,洛、涇、渭三川乾涸,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再加上岐山一帶的地震頻發,人民已經不能進行正常的農業生產生活。

    著名歷史學家蒙文通曾指出“厲幽宣平凡歷一百五十餘年,而旱災與人民之流徙不絕於詩,此國史上一大故也。”

    洛邑處於周朝的中心,是西周在中原地區的重要據點,具有有利於周對四方諸侯徵收賦稅,掠奪東方,南方財富,囤積物資的優勢。西周末期,諸侯集中於洛邑周圍,其政治地位也隨著經濟地位不斷提高。綜合考慮,洛邑是周最適合遷居的地點。

    王雷生《平王東遷原因新論—周平,王東遷受逼於秦晉正諸侯說》

    潘明娟《 自然災害是雨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東遷》

    兜兜

  • 7 # 亙古懷念說史

    周平王遷都洛邑是西周和東周分水嶺的標誌性事件。周平王之所以遷都洛邑也是對於歷史經驗的吸取和當時周王朝安危的考慮。

    早在周宣王時期,周王朝在與戎狄部落的戰爭中就多次失敗,戎狄部落勢力嚴重威脅了當時西周王朝的首都鎬京。最終在周幽王末年,申侯聯合了犬戎部落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首都鎬京,周幽王被殺,都城被犬戎人洗劫一空。

    周平王繼位登基後,實力遭到嚴重削弱的周王室已經無法應對鎬京周圍的安全形勢,加上當時的首都鎬京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周平王決定簽到相對安全的洛邑。

    當時的洛邑大治在今天的洛陽附近。熟悉中國地理的朋友應該知道,洛陽所在的位置非常適合作為首都,它三面環山,北臨黃河,東有虎牢關,西有潼關險隘,以居天下之中。

    而鎬京就在今天的陝西省境內,它位於周人興起的岐山地區。自從鎬京飽受戰火洗禮之後,加上後來周平王東遷,後來就逐漸喪失了統治中心的地位。不過在鎬京不遠的關中平原,秦人建立了其首都咸陽,後來漢高祖劉邦又在咸陽附近建都長安。

    長安也就是在今天陝西省首府西安附近,今天的西安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先後有13個大小王朝建都西安,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西漢和唐朝都定都西安附近。今天西安也是中國著名的人文旅遊景區,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遊客觀光遊覽。

  • 8 # 鈞州小哥說史

    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西周時期都城在鎬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成周(洛邑),此後這段時間被稱為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其中“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

    約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動牧野之戰,打敗殷商,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其實王都的全稱因該叫做“豐鎬”,豐指豐京,在灃水西岸,是周室宗廟和苑囿的所在地,鎬指鎬京,在灃水東岸,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地方,此後,這種都城的規劃結構便成為典範,《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其中“左祖右社”就是指豐鎬這種城市佈局。經現代考古學鑑定,豐鎬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兒子,母親申後是申國候的女兒,最初被立為太子。後來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又生子伯服,昏庸的周幽王竟然廢嫡立庶,改立伯服為太子,廢申後立褒姒為王后,還欲加害宜臼,於是申後和兒子宜臼逃亡申國,對此申國候大怒,於前771年,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死後,各國諸侯擁立前太子姬宜臼繼位,稱周平王,並遷都成周,改名為洛邑。洛邑在今河南洛陽瀍河兩岸。

    下面接著說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洛邑1.洛邑本身具遷都的條件

    出自何尊銘文的“宅茲中國”詳細記載了周公營建新都成周(洛陽)的故事。由於西周都城豐鎬地理位置偏西,為了有效控制東方諸國,周武王決定在洛陽盆地伊水、洛水地區建立新都,而不到兩年武王離世,營建新都的事宜由周公旦接手,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周王室在新都成周共駐軍八萬人,並且在明堂當中放置代表王權的九鼎,以震懾東方,這也是定鼎中原的典故。所以,這也為後來周平王遷都奠定了基礎。

    2.為躲避犬戎,擺脫困境

    西周都城鎬京,瀕臨西北遊牧部落,時常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公元前770年,申候聯絡犬戎攻陷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於驪山,鎬京宮城被洗劫一空,王城殘破不堪,關中佈滿犬戎人,此時的鎬京處於西北戎人的威脅之下。所以遷都是為了避開犬戎部落的威脅。

    3.出於政治考慮

    周平王是在諸侯王的擁立下才獲得王位,在當時的情況下週平王並沒有多大權力。所以從自身利益出發,周平王需要拉攏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國作為自己的後盾。距離洛邑最近的晉、鄭兩國最具備這種條件。鄭國是西周最晚的一個分封國,鄭國第一任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少子,周宣王的弟弟,在宗親血緣關係上最近;晉國地處汾水流域,這裡是周先祖的發源地,周族西遷後仍有部分留守者,西周末期時,晉國已經發展為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出於宗法禮制,這裡的臣民必定會效忠周平王。《左傳·隱公六年》周桓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所以,面對現實情況,周平王要想中興周室,選擇遷都洛邑,獲取晉、鄭兩國的支援也是合理的。

  • 9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周平王東遷洛邑,是東周的開始,實際上也標誌著周王室的徹底衰落,那麼,為何周平王要東遷呢?

    宗周,也就是周王室直接控制得豐鎬地區,是周王室的核心區域,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宗周兩個城市組成,一個是宗廟和園囿所在地的豐京,另外一個是紂王居住和理政的鎬京。它是西周三百年天下的經濟、軍事、行政中心。

    洛邑為周武王定鼎中原之地,周公在洛水以北、瀍水東築了兩座城,西面為王城,是宮寢之所在,東面是成周,為周王室宗廟之所在。周武王遷九鼎至此,周成王“初遷宅於成周”,舉行安放九鼎打點,正式定都洛邑。

    所以,西周歷史上是有兩座都城的!更準確的來說,是包括了豐京、鎬京、洛邑王城、成周在內的四座城邑!但豐鎬地區是周的發源地,也是其直接掌控的地區,相較被中原分封諸侯包圍的洛邑,其戰略威懾力更為重要,所以宗周在西周時,才是周王們行政辦公的都城,洛邑成周雖然是作為統治天下四方的行政中心而建,但並不是現實意義上的行政中心。

    那麼,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呢?

    一、周平王是弒父造反上位的!

    大多數人印象中西周的滅亡,在於荒淫無度的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而最終導致周王室被犬戎攻滅而無諸侯救援而亡。其實,這是一種極大地誤解。

    周幽王到底是不是一個荒淫無度昏君這不好說,但西周到了他統治的這個時期,對諸侯的威懾力已經大不如前,特別是對於逐漸崛起的申國。周宣王時,淮夷等南方民族威脅到了周王室的統治,周王室卻無力直接抵禦,需要藉助舅舅申侯的力量在今天南陽一帶建立南申來保衛王畿,由此可見西周王室的衰弱。

    導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索,是周幽王想要廢申後立褒姒,同時也要廢太子宜臼(周平王)而立伯服。這並不是周幽王昏聵無能的表現,而是其為了重振周室權威的“騷操作”。

    當時,在太子宜臼周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諸侯勢力集團,這個集團以太子宜臼的外公申侯為主,申國透過聯姻的方式,與姜齊、東方的鄭國聯盟,後來還要加上晉國。

    面對這樣強勁的一個政治集團,周幽王必然是十分頭疼的,如果太子宜臼成為周王,那麼周王室的權威勢必更加衰落得厲害,所以扶持沒有什麼根基的褒姒,廢掉申後母子,以此打擊申國集團來重振王室,是周幽王的選擇。

    但周幽王高估了周王室的軍事實力,低估了申國集團的整體實力。雖然跟申國交好的鄭、晉不可能直接參與造反這種事情,但申國還有個好盟友犬戎。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幹掉了周幽王,事發之後,晉、衛、秦、鄭四國聯軍勤王姍姍而來,勉強“光復”了鎬京,永曆周平王繼位。

    周平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封賞有功之臣。衛侯晉爵位衛公;晉侯加封河內土地;本來只是附庸的秦國國君,加封為伯爵,正式成為諸侯之一。

    大封功臣之後,按照一般情況發展而言,周平王應該爭取更多諸侯的俺支援,洗清自己殺父弒君的汙點。但周平王沒有這麼做,反而是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遷都洛邑。

    二、周平王遷都的政治目的!

    周平王遷都的理由十分輕率:犬戎不斷在岐豐挑起爭端,並不時威脅鎬京;宮室被犬戎燒燬,有損天子儀容。

    這兩個理由顯然有問題。犬戎是周平王殺父奪位的盟友、首要功臣,怎麼會來侵擾周平王呢?難道是因為犬戎向周平王索取的要價沒有得到滿足,或是因遭到四路諸侯的驅逐而反目成仇?可這顯然不是問題。因為憑藉申侯和犬戎的世代關係,這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周平王還可以和犬戎討價還價達成和解,沒沒有必要放棄豐鎬。

    再者,即便真的和犬戎難以調和,周平王還可以依靠四路諸侯來驅逐犬戎,護衛鎬京。至於宮室破敗,就更加荒唐了。周平王連座位都坐不穩,哪還有心思惦記宮室?而且除了周平王自身原因外,好不容易幫外孫奪取天子之位的申侯,剛剛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豐鎬,怎麼會願意周平王東遷而帶走自己煮熟的鴨子呢?公元前770年,經過一番告祭宗廟的儀式後,由秦伯贏開開道,周朝官民一起踏上了東前遷之路。周平王遷都之後,要求秦國將犬戎驅逐出豐鎬地區,作為回報,秦國完成任務後可以完全擁有該地。

    繼任的秦文公滿心歡喜,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殺得犬戎遠逃西部荒漠,岐豐一帶的千里土地盡為秦國所有,秦國自此躋身大國行列。僅憑當時弱小的秦國一國之力,就能大敗並驅逐犬戎,由此可見,所謂犬戎威脅更多是一種誇張。

    再來看看晉國,除了獲得周平王所賜的河內土地外,還將黃河以西、渭水以北的其他土地併入晉國,基本上是和秦國瓜分了整個豐鎬地區。

    顯然,周平王是以土地換取秦國和晉國的支援。因為秦晉兩國緊鄰豐鎬地區,他們的支援是最有效的,利益也是最直接的。他高調的宣佈讓秦國去攻打犬戎並獲得豐鎬地區,就是在向天下表明犬戎是殺父奪地的入侵者,這完全是周平王為自己洗脫罪名的一記狠招——依靠犬戎殺死父親和伯服,登上王位,接著又依靠秦國攻打犬戎,來為自己正位。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周平王自己不去做這些事情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周平王是個光桿司令啊!

    申侯聯合犬戎一起進攻鎬京,已經把周王室的軍隊全軍覆滅了。周平王身邊都是諸侯,申侯想要滲透豐鎬地區,前來勤王的四位諸侯也不懷好意。雖然坐上了天子,但周平王應該十分清醒,沒有任何軍事力量依靠的他,已經失去了周王室的龍興之地。名義上

    豐鎬地區還是周王室直轄,但就現在自己這種無兵的狀態,豐鎬丟掉是遲早的事情,倒還不如拿來扶植一個曾經的附庸,且華夷參半的秦國以制衡東方諸侯,同時在爭取同宗晉國的支援,以此來擺脫申侯的控制。

    所以,周平王遷都的主要原因,是基於政治現實的考量,豐鎬地區,從他弒父奪位開始,就已經無法掌握在王室手中了,諸侯,特別是申侯蠢蠢欲動,為了自身安全考慮,以岌岌可危的豐鎬扶植秦國,拉攏晉國,然後遷都天下之中心洛邑,以秦晉為後盾,保持周王室的威嚴,這是周平王不得已的選擇,畢竟,周平王沒有直屬自己的軍隊呀!

    總而言之,周平王遷都洛邑是無奈之舉,而造成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是周王室的急速衰落,周幽王為了對抗諸侯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廢長立幼的鬧劇,結果導致了周王室徹底的葬送。在完全喪失了賴以維持號令諸侯的起碼軍事力量後繼位的周平王,不得不把無法控制的王室大本營豐鎬拱手讓出來,扶植一個跟中原諸侯玩不在一起的“蠻夷”秦國,討好同宗的晉國。豐鎬都讓了出去,周平王自然只能選擇西周的副首都洛邑了。

  • 10 # 文殳子

    周朝發源於岐山,武王伐紂後定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但因國都距離關東諸侯太遠,命周公在洛水旁修建洛邑(今洛陽),隨後在洛邑西修建王城,作為諸侯朝貢之處。

    周幽王時因廢長立庶引發衝突,太子宜臼外祖父申侯(申國在今南陽)聯合繒國及犬戎殺死周幽王,都城鎬京及王室財貨全部被劫掠一空,即位的周平王經濟上無法修復都城,軍事上無法防備犬戎,加上人心浮動,在晉、衛、秦等諸侯護送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一、周王室沒錢修築鎬京

    1、宮室財產被劫掠

    申侯原本聯合犬戎攻打周幽王,只是生氣之下想到的辦法,但之後就沒有應對措施,使犬戎在鎬京大肆掠奪,作為出兵的補償,重點是歷代周王室儲存諸侯朝貢、收集財賦的地方被劫掠一空,讓周王室賠了個底朝天。新即位的周平王雖然名為周天子,實際是個窮光蛋,日常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更別說需要花費大價錢去維修偌大的鎬京都城了。

    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2、京畿井田制破壞

    周王室作為天下最大的諸侯首領,封地自然也是最大的,其中單單鎬京的王畿之地就廣邁數千裡,“西起岐陽(今陝西寶雞),東到圃田(今河南鄭州東)”,包括涇河、渭河、黃河、洛河流域,這些作為周王室徵集賦稅、部隊的來源。

    但周幽王執政時期,一方面遭遇天災,涇河、渭河、黃河枯竭,發源之地的岐山崩塌,對京畿之地的農業和日常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數年之內難以恢復;另一方面周幽王沉湎酒色,任用佞臣,貪汙腐敗,百姓受到很大壓迫,生產積極性嚴重削弱,一時半會也難以提高產出。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3、諸侯不願額外朝貢

    按照分封制的要求,各地諸侯每年要向周王室朝貢,但一方面這些朝貢物品和力役部分是在洛邑舉行的,並不在鎬京城內,全部運過來又不太現實;另一方面按照制度朝貢物品和內容在時間、數量上都是有限制的,不僅是對諸侯,也是對周王室的約束。

    另外,西周末期,諸侯朝貢積極性大幅降低,已經不如以前那樣保質保量,所以修都城這件事,真要做起來,更多的只能靠周王室自己及王畿之地民眾的力量了。

    二、周王室沒兵防備犬戎

    1、鎬京防禦體系失去作用

    鎬京正常的軍事防禦體系應該包括兩層,一是所謂的王師,駐紮在京城附近防禦使用,但這部分兵力在犬戎和申侯、繒侯攻打時被消滅,短期內難以重建;二是諸侯援軍,應該是透過烽火來傳播,但不論是因為周幽王戲弄諸侯,還是因為諸侯已經輕視周王室,最終都沒發揮作用。

    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

    周幽王已經為這種軍事防禦漏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周平王可不想舊事重演,把自己的命交在不太靠譜的諸侯手上,因此還是東遷安全些。

    2、周邊諸侯難以擊敗犬戎

    當時周王室雖然一統中國大部分地區,但在北邊、西北還面臨著諸多戎狄民族,如白氐、戎狄、義渠、烏氐等,是不是地騷擾著靠近邊境的諸侯國。除了周王室自己要面對戎狄,晉國面臨赤狄、白狄,秦國面臨西戎等,並且在戎狄流動作戰方式下,都處於相對守勢,難以對周王室提供很大軍事支援。

    幽王以襃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

    3、犬戎已熟知關中進出路線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戎狄能夠來鎬京一趟,瞭解了行軍路線、沿路關卡,第二次、第三次過來就會更迅速、更頻繁,周平王一窮二白,很難應付,說不定自己也會交代。因此,經與勤王的諸侯商議,還是帶著百姓一起遷都到洛邑為好,避免處於這種危險的境地。

    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三、人心浮動1、周幽王執政時期讓百姓失去信心

    周王室本來在天下人心中佔有崇高無上的地位,尤其是京畿之地的民眾,但架不住周幽王的系列操作。一是任用佞臣虢石父為卿,把持朝政,剝削民眾,讓大家苦不堪言;二是沉湎酒色,寵愛褒姒,不修政事,讓民眾很難產生認同。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

    2、王室內部並不全部擁護自己

    當初宜臼太子之位被廢時,朝堂上公開支援自己的卿士都被周幽王處理了,所以即位後沒有值得信賴的大臣可以任用。另外,周平王東遷後,以虢國公為首的部分支援宗法制的臣子不認可週平王王位,另立周幽王之弟餘臣為王,是為周攜王。

    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周王室東西兩王並立,極大挑戰了王室權威,直至公元前750年晉文公出兵滅掉虢國,親手殺死周攜王,才結束這種局面,但自此諸侯不再像周王室朝貢。

    3、周平王自己沒底

    周平王接連受到廢位、弒父等打擊,信心大受挫折,失去了奮發有為的明君之心,在面臨困難的條件下,只是想透過迴避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運用政治智慧,以天子的身份來應對。結果到了洛邑之後,自己在諸多大諸侯包圍下,統治陷入另外的被動狀態,周王室也日漸衰弱下去。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結語】周平王東遷是周朝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因為暫時的經濟困難,躲避直接的犬戎威脅,放棄祖先龍興之地而東遷看似安全的洛邑,最終讓自己日漸窘促,王朝也逐漸走向分裂和衰落。

  • 11 # 人者仁義也

    周平王遷都的原因是:當時關中被犬戎攻陷,周王朝的首都鎬京都被犬戎掠奪的一乾二淨,周平王面對這種情況,只好遷都洛邑。

    鎬京之所以受到攻擊,要從周幽王時期說起,在公元前779年,當時的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被逼獻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准許褒國的投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很是寵愛。在公元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姬伯服。

    周幽王十分寵愛褒姒和姬伯服,想要廢了王后申後以及申後所生的嫡長子姬宜臼,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為太子。最後周幽王付諸實踐,申後被廢,姬宜臼則是逃去了申國投奔外公。

    此後的歷史記載就不同了,是兩個版本的故事。這也是《史記》和出土竹簡的記載不一樣。

    《史記》記載,申侯得知訊息後大怒,於是勾結繒國、犬戎前來攻鎬京,最後鎬京陷落,周幽王在驪山被殺,褒姒被犬戎俘虜不知所終。最後是衛國、晉國、秦國出兵前來平息戰火,驅逐犬戎,最後犬戎被擊敗。而出土的竹簡比如《竹書紀年》《清華簡》記載,姬宜臼逃到申國後,自立為王,號稱天王,姬宜臼帶著申侯聯合的犬戎攻陷鎬京,殺死周幽王。此後虢公翰立周幽王之弟姬餘臣為周王,是為周攜王,史稱“二王並立”,但是周攜王被晉文侯姬仇所殺。

    兩種記載的結局都是周平王東遷,不過周平王選擇東遷,主要有兩點原因:

    鎬京被犬戎破壞的十分嚴重,基本上被摧毀了,已經不適合作為王都,而當時東方的陪都洛邑擁有成周六師,經濟發達,地處天下中央,是可以作為都城的好地方。此外關中地區地理環境因為天災破壞的也很嚴重,關中的涇河、渭河、洛河發生地震,最後居然枯竭,而且周王朝的聖山岐山因為地震崩塌,這對於當時的農業生產破壞很大。

    最後周平王在秦襄公,晉國,鄭國等諸侯的護送下前往洛邑。而周平王也給秦襄公畫了一個餅,他把當時犬戎遍地的關中封給了秦國,只要秦國有能力,關中的土地歸秦國所有。

    鎬京和洛邑分別在哪裡

    鎬京其實是西周時期的首都的一部分,西周的首都簡稱豐鎬,又被稱為宗周,豐京是西周的宗廟所在地,鎬京是西周的行政中心。豐鎬遺址在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洛邑是周武王為了控制東方地區而修建的城市,經過了周武王和周公兩代人的修建最後完工,被稱為成周,在現在的洛陽附近。

  • 1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鎬京(宗周),與豐京合稱豐鎬。考古發現指出,鎬京的遺址大約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以北,灃河東岸。是西周的政治中心。周武王滅商後,定都鎬京。

    周文王將都城從岐邑遷至豐,周武王又遷都於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鎬京又稱宗周,據《長安志》卷三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解釋為:“武王自酆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

    周成王時,周人興建東都雒邑,即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雖然經常在成周駐節,但還是以宗周為活動的中心。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開始以成周為中心。

    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燬,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從此也有人沿襲西周舊稱,將成周稱為宗周—“周既去鎬京,猶名王城為宗周也”。

    雒邑,別稱成周,中國古地名,在今洛陽市。西周周成王時,周公建成洛邑(今瀍河兩岸),又稱成周。西周滅亡後,周平王東遷成周,從此又稱王城。周敬王前510年修築新都(今洛陽白馬寺以東),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稱“東周”;舊城稱為“王城”,俗稱“西周”。

    武王克殷後,回師途中在“管”停留,然後向西至“洛”,計劃在伊水、洛水一帶的夏人故地建設新城洛邑。周人的勢力中心豐鎬偏處西方,這座河洛之間的新城可以加強對東方殷人殘餘勢力的控制,但兩年後周武王即去世,繼位的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攝政,不滿的管叔、蔡叔等諸侯們隨即發動了三監之亂,建城的計劃暫時擱置了,周公東征平亂後,才得以建成洛邑。

    《尚書》記載了周公、召公營建成周的經過。召公占卜選定了城址,周公於成王五年開始營建,歷時約一年基本建成。

    洛邑建成後,周公將殷人遷移至此,並駐紮軍隊進行軍政統治與殖民。此時洛邑又稱為“新邑”、“新邑洛”、“新大邑”、“新國洛”等。等到成王成年親政自行政權,在洛邑行祭祀,因此洛邑從此又稱為“成周”(一說在平王東遷後才有成周之稱)。

    周幽王三年(前780年),美女褒姒入宮,得到幽王寵愛,並生下一子名為伯服。於是幽王廢其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試過許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後想到“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發覺沒有敵軍時的醜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使幽王在喜悅褒姒一笑後,屢次舉烽火,而又沒有敵軍,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使諸侯不再理會他舉烽火。

    此外,幽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為卿,但華人埋怨。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又相當勢利。再加上他廢申後與太子的事,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很憤怒。前771年,申侯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幽王。此時幽王再舉烽火求救,已經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了。最後幽王、伯服、鄭桓公皆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犬戎“盡取周賂而去”。由於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犬戎之禍為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

    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有弒父奪位之嫌,得不到諸侯的尊重,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徒有天下共主的空名,喪失實際約束諸侯的能力,諸侯勢力不斷坐大。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反須依賴諸侯國保護,導致出現“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 13 # 跪射俑

    鎬京在今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洛邑在今洛陽市。

     西周末年,王室內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寵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戲弄諸侯而博其一笑,各諸侯十分不滿。為討好褒姒,幽王不顧王室的反對,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廢申後而立褒姒為後。褒姒是褒國姒姓的女兒,申後是申侯的女兒,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發了姒姓和姜姓間的激烈鬥爭,為西周滅亡埋下了禍根。

      還有就是外敵入侵頻繁。宗周鎬京,瀕臨西北遊牧部落,經常遭到遊牧部落的侵擾。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聯絡,進攻幽王,諸侯都不來救駕。犬戎與申侯迅速攻入鎬京,幽王急忙逃到驪山,被驪山之戎所殺。這時,關中已佈滿了戎人,宮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蕪。

      “平王東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自然災害嚴重。據史料記載,宣王末年,西北關中一帶連年乾旱,洛、涇、渭三川都乾涸了,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岐山一帶又發生了地震和地崩災害,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周太史伯陽父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認為這是周將要滅亡的徵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