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芋圓說電影
-
2 # 隨揚風志
在徐崢主演的眾多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自然就是《港囧》
而後票房排在第二的應該就是電影《泰囧》了,自從電影《人在囧途》這部電影火了之後,
票房排在第三名的就是《心花路放》了,這部電影是徐崢和黃渤一起合作的,電影中的笑點等各方面都是非常的不錯的。另外周冬雨也是在電影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了,更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電影票房也是突破了11億,可以說是巨大的成功了,同時也是讓很多的觀眾真正的看到了徐崢的演技和能力了
另外目前有著兩部徐崢參演的電影正在上映當中,這兩部電影就是《幕後玩家》和《超時空同居》了。雖然這兩部電影在票房方面都是無法和《港囧》《泰囧》甚至是《心花路放》相比,但是也是有著超過了3億的票房。而且從兩部電影中徐崢的表演來看,如今的徐崢在演員方面越發的純熟,同時在搞笑方面也是依然不減當年的。
黃渤角色的表達,讓觀眾記憶深刻,這就是能力,也是演技。所謂好的演技,不一定需要激烈的情感變化(比如很多人覺得瞬間能哭就是好演技),也不是做作的教科書式的表達,或者非要在臺詞間作停頓,才顯得演技深厚,這些都只是片面的評判方法。
黃渤
至於徐崢的演技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從這些年給我們帶來的那些優秀的電影裡面就能看出來,徐崢無論是在劇裡面的演技還是還是作品的創作能力都廣受觀眾們的喜愛和讚賞。徐崢能夠透過恰到好處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出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展現人物性格,比如在2018年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為了讓文慧的經理跳舞,連續甩錢的動作配合激將法的語言演的是十分到位,把故事的情節與人物表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我不是藥神
說道黃渤和徐崢其實合作過多部電影,但是其中最讓小編記憶尤深的還是《心花怒放》,在這部電影中徐崢和黃渤可謂是真正的“飈”了一段對手戲,在劇中黃渤和徐崢因為“女人”的事情爭吵了一番,然後就跑到了大街上,隨後徐崢也跟著跑了出來,沒想到被小混混打了一頓,徐崢調侃黃渤自己被人打的時候,黃渤也不過來幫忙,任由那些小混混打自己,徐崢把小人物心中那種憤怒的表情刻畫的非常到位,而在劇情中黃渤飾演的是一個“無所謂”的角色,抓住了人物神態的每一個細節,尤其是“鬧掰”了的那種神情真是不得不讚嘆他倆的演技啊!
心花怒放
但是對於他們的演技,我還是比較喜歡徐崢的表演風格,能夠把角色展現的淋漓盡致,對角色深入刻畫得很透徹,對於這兩個實力派演員,你們更喜歡誰的表演呢
-
3 # 什麼都不會的小白
電影《無人區》很經典,經典在電影中對人性的刻畫,講故事是甯浩一貫的擅長,錯誤的開始,到錯誤的結束,電影情節合理,嚴肅中有幽默(黃渤被徐崢的車撞那段),電影動作設計真實而殘忍,刀捅人,槍打人,車禍,假造徐崢自殺,我相信類似電影情節的真實事件絕對不少,其實電影最後的結尾甯浩做了溫和化的處理,讓徐崢犧牲自己,救了余男,真實的情況遠比電影結局要殘酷的多……
-
4 # TAB小瑞
兩個演員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兩個人的情商都很高,很佩服兩位。電影方面個人比較喜歡黃渤的電影,比如瘋狂的石頭 對於渤哥來說是一個非常經典而且重要地位電影,我也是在這部電影中認識到了黃渤[呲牙]。當時看這部電影真的是挺震驚的,沒有想到到時甯浩導演會這麼拍攝,夠大膽、夠創新也是開啟電影新模式。在這之後我感覺渤哥把哪個電影裡面的人物演的都活靈活現,而且最新自己自拍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出好戲也非常的成功。繼續當渤哥的忠實粉絲[大笑]
-
5 # 健康快樂長命富貴吉祥
黃渤的電影記憶大師—懸疑片
你見過殺人犯的眼睛嗎
影片講述了江豐因手術失誤載入一段殺人犯的記憶,進而引發了一連串錯綜複雜的驚險故事。
黃渤在影片中展現了影帝級別的“眼神殺”,或犀利或恐慌或無助。黃渤飾演的江豐是否無辜?還是這其實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場騙局。
當一個人腦海中同時存在善惡兩個人格,你有時候會分不清哪個是真正的自己。
親愛的—劇情片這是一部“打擊拐賣”的親情故事片。整部電影很感人,但看著很揪心,這是法律與道德,感情與理智一場交織盛宴,在這個社會,究竟應該誰來承擔揪心的痛楚?
畢竟,沒有買賣,就沒有拐賣。
徐崢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豆瓣9分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年度催淚神作。
徐崢飾演的主人公程勇,是一個經營成人保健品店的老闆。
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走私印度仿製藥品的“代理商”。
漸漸地,他從牟取暴利,走向了救助病患的自我救贖之路。
不吹不黑,這部電影是近幾年少見的現實題材佳作,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實在是太到位了。
泰囧—公路喜劇片還記得當年在電影院看片笑到頭掉的體驗嗎?
作為一部合格的喜劇片,笑點密集,節奏感也烘托的不錯。
那年的王寶強,自帶一股鐵憨憨的氣質。
搭檔徐崢飾演的精明商人,以及黃渤飾演的冷血殺手,碰撞出不一樣的喜劇效果。
片中設計的各種橋段,比如公路追逐、叢林打鬥、對決泰拳高手等,讓人爆笑不斷!
-
6 # 玖肆剪輯
我最喜歡他倆合作的電影《無人區》
理由和點評如下:
《無人區》故事講述具有明顯型別化特徵。
首先它是充滿緊張感的驚悚型別,這是故事的型別基礎。我們常無法充分理解驚悚故事的這一大類,經常會把驚悚故事和恐怖懸疑故事攪作一團。實際上,驚悚故事包含四個基本味型:懸疑、動作、心理和恐怖,對應了人類大腦應對危險的反應模式及其好奇心,也是100年來驚悚犯罪型別故事大行其道的根本商業動因。
這個故事是典型的驚悚動作型別,公路只是故事的壓力容器特徵,在一路狂奔中試圖改變主人公的失衡狀態。《無人區》的講述完美保留了故事的緊張感,無論是一口痰,一個酒瓶,一個打火機,鷹梟和殺手的人格及其手段,傻兒手裡的鐵錘,都是緊張感的必要工具。
其次,它是一個黑色喜劇。在緊張感中植入喜劇,是一門學問。不恰當植入,會破壞故事的緊張感;不敢植入,則會影響故事的喜感。在節奏不容易舒緩下來的公路模式裡,不能很好植入喜感,會令故事的目標人群打折扣。《無人區》貫徹喜劇精神的動機是堅決的,這是甯浩高出一籌的地方。那麼,在一部出色的喜劇裡,喜感必定來自人物的性格深處,就像《一條叫旺達的魚》裡的肯、奧托、旺達一樣,肯看見小狗被殺死會哭,奧托假裝有學問會外語其實滿腦子稻草,旺達聽見男人說外語就會全身酥掉。黃勃的殺手具有天生喜感,他認為我站在馬路邊求救,你把我撞飛就不對;舞女說假話和說真話一樣自然;客棧男女主人都各有生財絕招;鐵錘傻兒的世界觀定格在無人區人與自然競爭關係的懵懂記憶裡。當這些人物在危險中相遇,黑色喜劇衝突就成為了避之不及的很自然的東西。
再次,《無人區》具有明顯的形象象徵系統,例如鷹和盜獵者的生物鏈,象徵故事思想核:動物性和人性。再如,當徐崢騎上那匹馬,鏡頭從背後升起,大形象系統裡的西部片味道,就牢牢確立了。至於追逐和動作的清晰和節奏,也是有板有眼的。
《無人區》緊緊圍繞主人公命運選擇展開,每一個衝突回合都清晰可辨,在故事縫隙的勾連處,你會驚喜地發現那些精心設計的機關和小道具,作為故事發酵手段的伏筆和揭曉,無處不在,令人稱奇。
比如,一口痰製造的火災,是屌絲律師自找麻煩的開始,可又緊緊鑲嵌在故事大的因果關係中,巧妙地把基礎戲劇動作製造出來的衝突體系,連線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體。那個被潘肖扔出去發洩內心怨恨的打火機,在潘肖救出卡車司機之後,又回到了潘肖手裡,成為解決危機開啟故事高潮的關鍵。
比如,鷹梟翔要害死潘肖用衛星電話撥打過的110號碼,成為潘肖實現逆轉的武器;酒瓶砸碎了潘肖汽車玻璃,成為撞倒殺手的原因;傻兒的不怕死成為殺手死因;舞女的小心機,成為救活潘肖的關鍵;警察兩次被辱,成為潘肖解決問題的障礙;女店主的陰招,成為害死自己的愚蠢;油販的運油方式和內心無聲的轉變,都成為故事衝突出其不意的重要延續方法。
-
7 # 背一籮筐星星
徐崢的《囧媽》真的令我印象深刻
在家庭生活中單方面犧牲太多的媽媽,往往極為害怕孩子因為缺失父愛而比其它雙親家庭的孩子低人一等,所以要成倍的付出母愛,試圖用成倍的母愛去抵消父愛的缺失,愛的用力,愛的暴力。
徐伊萬這個名字,就是俄國暴君,伊萬。
媽媽當暴君的時候,不能說不愛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沒問題,但對應的有媽媽的一套規則,該怎麼穿衣,該穿什麼;該怎麼吃飯,該吃什麼,得媽媽定,要守媽媽的規矩,才是好孩子。
看這部電影,想起很多事,以前跟媽媽也跟電影裡徐崢跟他媽的互動模式差不多,粗暴、蠻橫、控制慾,但都基於愛,方式不對,效果適得其反,相愛相殺,互相折磨。後來大了,也像徐崢跟他媽一樣,重新認識媽媽,主動妥協、退讓、維護,把愛引導到正確的方式上去,就能跟媽媽變成朋友了。
總的來說是很棒的電影,因為囧是當年的網路熱詞,從第一部到現在,已經習慣了囧的獨特的氛圍,換到其它電影裡會極其尷尬的設定在囧的氛圍裡就爆笑而不不會覺得尷尬,很囧。
-
8 # 千潯影視
這是演員黃渤對自己的伯樂管虎導演記憶猶新的一句至理名言,話雖簡單卻影響了他20年的演員生涯。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職業身上都是適用的,不努力、不堅持,何來成功
黃渤其貌不,從一個駐唱歌手到舞蹈教練,再到影視配音,最後當上演員,拿到各大電影節的影帝,在別人眼中他輕鬆地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但他自己看來,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於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和堅持不懈,哪怕再苦再累。
拍管虎的電影非常吃苦,甚至可以用“受折磨”來形容,這也是為什麼跟管虎合作過《上車,走吧》《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等電影之後,他放話“再也不跟官管虎導演合作了”的原因。但他們之間的“師徒情”或“兄弟情”是根深蒂固的,從未動搖過。
管虎接拍了《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前夜》,覺得黃渤適合演林治遠這個角色,於是黃渤就不得不“食言”,非常“配合”地出演,並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裡,除了全民關注的“抗疫”資訊外,幾乎只有兩件事能引起大眾的短暫分心。
在春節檔大片紛紛撤檔的年月,《囧媽》幾乎成為整個春節假期裡唯一可以讓人紓解情緒的出口。
甚至可以這麼說,從《囧媽》“破天荒”地宣佈免費線上播出的那一刻起,這部電影就牢牢地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繫結在了一起。
的中產、善良搞怪的草根,以及堅強隱忍的獨立女性的人設符號,而公路則成為自省與成長的最佳隱喻。
徐崢等人利用這套話語系統成功貫通了中產階層與草根階層,在那個一日千里、高速發展、精神跟不上物質的時代,徐式喜劇帶給人們爆笑解壓體驗的同時,也讓最廣大的受眾感受到深深的共鳴。
然而,在這段風頭無兩的光景中,超高的人氣與票房也掩蓋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對於“囧系列”的本質,觀眾和徐崢並沒有達成共識。
大部分觀眾會認為這個系列是毋庸置疑的爆米花電影——就算沒那麼爆米花,也肯定是一部以搞笑為己任的片子,正如徐崢最初涉足的電視劇便是《春光燦爛豬八戒》一樣,他在觀眾心中的地位便是與爆笑、搞怪等量齊觀。
起呈現給觀眾。
前者更多一點,就是《泰囧》,後者更多一點,就是《港囧》。前者更商業,後者更作者性。科班出身、曾經也自詡“文藝青年”的徐崢,就在商業與作者性的拉扯中,開啟了囧系列的征途——這一點,倒是和姜文有幾分相似。
有趣的是,與母親的關係,也同樣是兩個人共同的心結,只不過兩個人分處兩個極端。
姜文一生都在向母親證明自己是個很厲害的人,而徐崢則是想拼命逃離母親對他的控制。
一個人與母親相處的模式,某處程度上也是他與世界相處的模式——這正是《囧媽》故事的立足點。
順便解構的,還有“中國式的閤家歡”,與中國人與母親相處共同的情感困境。
從《泰囧》到《港囧》,再到《囧媽》,47歲的徐崢在商業與作者性的掙扎中,又投了後者一票。
其實這種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
國產電影喜劇格局的變化,2015年是一個重要節點。
2015年的國慶檔,《港囧》在一片大好的開局形式下,被大黑馬《夏洛特煩惱》全面逆襲,人們很自然地將兩部電影進行比較,《港囧》高開低走,落了下乘,沈騰新王登基的既視感撲面而來,甚至有網友感嘆:“既生崢,何生騰”。
後來,隨著開心麻花的全面崛起,國內喜劇迎來一片嶄新的氣象。描述中年危機的影片的接力棒從人過中年的徐崢交到了人近中年的韓寒手上,與此同時,開心麻花用另外一類喜劇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即透過描繪草根階層在大熒幕中飛黃騰達後,感嘆名利對人性的腐蝕,實現大熒幕之外撫慰眾生焦慮的效果。
這個時候,在喜劇領域,徐崢漸漸歸於沉寂,從《港囧》之後,他就幾乎沒有主演過任何喜劇電影,反倒是沈騰成為大小熒幕喜劇一哥,春晚院線雙線作戰兩不誤。
不過,這段時期,徐崢主演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深刻影響了徐崢對於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理解。
他不再甘於拍攝“博君一笑”的喜劇,而是想把現實生活中說不清、道不明,文藝工作者集體失語的主題拿出來表現一番,比如中國式家庭關係,比如教育,比如醫療,比如法律……
這個時候,徐崢已經回不去了。
他已經沒法再拍《泰囧》那樣的純商業化的電影了。
所以《囧媽》與其說是“囧系列”的延續,不如說其實是一部獨立的電影。《囧媽》最開始在總局立項的名字想叫《開往莫斯科的媽媽》,不過出於品牌、營銷與大眾溝通成本的考慮,最後還是叫了《囧媽》。
這是徐崢在商業與自我表達之間做出的取捨,但也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觀眾的預期。
儘管在宣傳中他一再澄清這不是“爆米花電影”,但正所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囧系列”本身的品牌效應也成為了這部溫情轉型之作口碑上的定時炸彈。
所以,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擰巴,不好笑,不如《泰囧》,這種觀點其實就預設了這部電影的爆米花屬性,以至於當從影片中無法獲得這種體驗時,失望感油然而生,影片本身想傳達的深意也就無暇顧及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刨除導演的發心和觀眾的預期本身,這部電影本身的品質如何呢?
輕盈的靈魂,沉重的肉身
不可否認的是,《囧媽》這部電影有著非常紮實的主題。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影片,影片中的所有橋段幾乎都是圍繞著主題的論述展開的。
而且這個主題具有極大的普適性:中國親子關係的普遍困境。
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結構通常這樣的:一個缺位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以及一個被賦予過高期待的孩子。
供養家庭的父親,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滿足社會對他身份的要求上:掙錢養家,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時間都非常有限,因為這樣的行為並不那麼“男人”。
當父親在外奔忙,家中只有母親和孩子的時候,母親常常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特別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在這方面會更加明顯。母親常常會在兒子面前“控訴”父親的種種缺點,併力求兒子絕對不能步其後塵。
這種過分的關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控制,向孩子抱怨是一種控制,用自己的展顏換取孩子的100分是一種控制,甚至當別人面誇獎孩子也是一種控制。
這種控制的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的理由: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許多中國母親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取而代之的讓孩子難以承受的“愛”,這種愛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明碼標價的:你要聽我的話,我這是為你好。
這種控制有的很明顯,有的則很隱秘。有的孩子甚至始終不知道自己被控制了,直到當他長大成人後,對自己的另一半也施加同樣的控制併產生矛盾以後,才恍然驚覺,母親的人格已經不知不覺侵入了自己的體內,自己也變成了控制狂。
《囧媽》的故事正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的人物鋪設。
控制狂兒子逼得妻子忍無可忍,最終提出離婚,後來陰錯陽差,控制狂母親和控制狂兒子在通往俄羅斯的K3火車上共度6天6夜。期間經歷了各種控制和反控制、代際矛盾、爭吵逃離……這本質上是一種親子關係的極端化的表述。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長時間離家後會非常想家,母親也會非常思念你,但是當你真的回家後,也許待不了兩天你就會和媽媽大吵一架,甚至恨不得期盼假期早點結束。
但如果假期無法結束呢?
《囧媽》中混合了大量徐崢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個細節令徐崢深受觸動,因此便埋下了拍攝一部講述與媽媽關係的電影的種子。
徐崢在與自己媽媽的互動過程中,挖掘出了更多的中國母親的共性,以及更廣泛的母子關係帶給成年之後婚姻生活的影響。
所以在《囧媽》中,很多人都能從媽媽這個角色中感覺到“自己的媽媽其實也是這樣”,這種共情的程度和對“控制感”的自我覺察程度成正比。
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無論是誇獎還是批評,其實都是一種上下層級的關係,都是一種指使和控制,只有發自內心的感謝才是一種獨立個體之間的平等關係。
所以,最後無論是母親對徐伊萬,還是徐伊萬對妻子,抑或是妻子對徐伊萬,他們最後對對方都表達了感謝之情,這標誌著他們都將彼此的關係調整到了獨立、尊重與接納的狀態。
紮實的主題讓這部影片擁有了可以多次品味的靈魂,但是從肉身來講,我認為這部影片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沒把母親年輕時這條線給處理好。
前者表達的是親子關係的病灶,後者表達的是母親曾經擁有的青春記憶,以及一種關於時間流轉、韶華易逝的詠歎。
第
我們看著紅星大劇院舞臺上表演的母親,內心卻浮現不出這背後的故事與深情,以至於本該領著億萬顆心扶搖直上的最終高潮,只變成了母親找回自我的外在表現,觀眾的情緒始終找不到出口,這是本片在取捨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大瑕疵。
至於熊出沒和熱氣球等魔幻橋段,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也消解了影片的真實感,讓本該加重母親情感深度的當兒,平添了幾分膚淺與滑稽。但我依然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一個好的高潮情緒釋放點,其實本可以拯救這一切的。
透過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來,這部影片的是非功過其實全兩個字:取捨。
是商業性還是自我表達,是品牌延續還是重新定位,是冒著三觀瑕疵的風險呈現完整的人物設定,還是為了消除爭議削弱人物情感深度,這一切的抉擇塑造了《囧媽》這部電影的同時,也表明了徐崢現階段在探尋創作邊界與資本收益夾縫中的一種心態。
客觀地說,《囧媽》這部電影可能是偏商業化的喜劇中主題比較硬核的了,但也是因為主題太過耀眼,整個影片犧牲了一定的趣味性,比起那些將趣味性放在首位、主旨隱藏其中電影,不免賣相上不那麼漂亮。
-
9 # 小靜嘚吧嘚
我是冠軍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題主問的黃渤電影徐崢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電影好看!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我個人比較喜歡《心花路放》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上映後,第一週的票房就超過了6個億,成為了史上最快突破6億票房的華語電影,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就是無盡快樂,特別享受的過程!
這部電影而且也是一部經受得起時間打磨的電影!裡面的男性和女性,不是表演存在於書面上的人物,他們演出來的就是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就是生活本身。生活不美、不盡如人意、不瑪麗蘇、沒有七彩祥雲的意中人!
故事圍繞著黃渤和徐崢飾演的人物展開。一個為了散心,一個為了獵豔,他們在路上吵吵鬧鬧,最後甚至差點讓觀眾有了他們在一起的錯覺。他們都是中年油膩男的設定。黃渤這條線,滿腹牢騷,怨氣多、戾氣重、脾氣衝,是生活中最招人反感的那種人;徐崢這邊呢,放浪形骸,沒個正經,有一點像盜墓筆記裡的王胖子,就是一個獵豔老手的設定。
耿浩(黃渤飾)的前期情節,說話欠,做事面,讓人很不痛快,一次次挑戰觀眾的神經。在他又一次對徐崢發無名火,最終導致車禍時,觀影的過程中讓人忍不住罵出來“神經病。”但是,這就是男人失戀的德行。他們無處發洩,只能壓抑自己,最終爆發。
所以說,看懂這部片子的都是有經歷的人。生活本身就是苦、就是熬,就是在苦熬中偶爾有那麼一點甜。
而且我也特別喜歡黃渤和徐崢老師,希望他們能一起呈現出很多好的作品給我們!
-
10 # 清風華林
《泰囧》
是徐崢的一部精華作,那時候,電影業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泰囧》便已經被人們所熟知了。
主演是黃渤,徐崢,王寶強。
其喜劇成分超越所有之前電影,所以是一部佳作。
《泰囧》凝結了導演的心血,每一個動作都很到位。
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依然回味無窮。
-
11 # 7哥爆款剪輯
徐崢和黃渤都是我國民眾心裡耳熟能詳的兩位影視演員。徐崢,黃渤和甯浩這組鐵三角團隊,打造出了中國電影界票房神話。兩人成為百億票房的影帝。黃渤山東青島人。在小鮮肉橫行的時代,黃渤就像是三無人員中的一朵奇葩。形象,身高都沒有優勢。可他就是非常的努力加幸運,成為了影視圈內近十年來炙手可熱的一位影視演員。唱歌,演戲,主持樣樣精通。黃渤出色的喜劇表演天賦,讓人印象深刻。我最喜歡黃渤的一部電影是《殺生》。導演管虎;聯合了兩岸三地的實力派演員加盟。其中黃渤,任達華,蘇有朋,余男。他們上演了一部荒誕瘋狂的嫌疑劇,黑色喜劇元素不斷爆出。影片的核心內容能讓觀眾在爆笑中陷入沉思。
我喜歡黃渤飾演的《牛結實》。他飾演角色十分的接近農村的三無人員流浪漢,他沒有規矩,沒有修養,他那種形象讓我觸目驚心。
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寨裡。牛結實是一個渾渾噩噩的無賴,每天壞事做盡不是腳踹寡婦門就是欺負小孩子。最後在溫厚善良的村民得到了無情的對待。
牛結實感染了傳染病,奄奄一息的住在山洞裡,全體村民無人問津,還阻擾醫生對牛結實的治療,一個人在那自身自滅。他骨子裡不是壞種,他救過馬寡婦,還救過醫生。
黃渤飾演《牛結實》這個角色,他表演散發出的資訊,是對那時社會的人性,愚昧和盲從進行了諷刺。
徐崢上海人,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多年的摸爬滾打成就了徐崢。當導演,演員,編劇,監製都可以獨擋一面。憑藉2000《春光燦爛豬八戒》飾演豬八戒一角走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徐崢的演技在影視圈也是數一數二的。從《春光燦爛豬八戒》到導演處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他的表演能迅速抓住人物突出的性格。並加入自己的特色。徐崢腦子裡有導演思維和才華。讓我非常著迷,他一路走來瘋狂圈粉。
我最喜歡看徐崢的電影是西部風格的《無人區》。這次飾演的律師《潘肖》的角色非常棒。徐崢顛覆了以往飾演的角色形象,把律師的職業當作高高在上的權力,為黑老大洗脫罪名,把的追逐名利時的不擇手段用肢體和語言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讓觀眾恨的牙癢癢。
後來在自己心裡僅存的一絲善良把救出婦女時的善惡分明,這些心理活動和表情都拿捏的非常精準。
-
12 # 王小浪看劇
一:《人在囧途》故事情節接地氣
首先 電影主要講述春節將近,玩具廠老闆李成功(徐崢飾演)回長沙過年,同時又再小三的誘惑下,準備和老婆離婚。結果呢,在機場遇到討債擠奶工牛耿(王寶強飾演)後,黴運不斷。
其次,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吧,牛耿與李成功總是不期而遇。在途中他們遇到各種囧事與稀奇古怪的人,搞得李成功高貴的形象淡然無存,反而牛耿卻是積極樂觀的。
然後為了能回家過年,他們一路上坐了飛機、火車、輪渡、大巴、客車、拖拉機等、甚至搭農夫的運雞車。但是呢,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們還是沒有到家,而是在荒郊野外度過的。回首這一路的顛簸勞頓,遇到的人和事情,倆人感觸頗深。牛耿熱情的性格改變了李成功冷漠的態度,最終倆人成為好朋友。李成功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家人,心情無比激動為故事背景的電影。
二:《人在囧途》告訴我們什麼道理?1:微笑面對生活,何懼生活的坎坷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即使生活有太多的不順,也要微笑面對。只要心態好,問題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我們要有牛耿一樣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別人也是再幫助自己。樂於助人,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2: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在紛亂的社會里,有誤解、有相聚分離,也有對前途的迷茫,不管遇到什麼不幸和挫折。我們要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心中有愛,愛我們的家人和朋友,讓他(她)們過的幸福快樂,我們才真的快樂。
3:自我反省
在人生道路上時時反省自己,我們身邊是否有各種各樣的囧事在發生?而我們還一味的否認,忽略它。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時刻反省自己,避免入坑。
-
13 # 一夢成斐
黃渤和徐崢兩位都稱得上是當今中國影壇中間人物,兩人演技精湛而風格不同。例如黃渤就非常適合飾演底層人物,如農名工小混混,其表演風格往往是卑微中帶有一絲狡黠,在電影中的大部分時段,黃渤飾演的角色都處於被欺壓的狀態,但在特殊的情況下,這位小人物靈機一動的閃光卻能把局勢攪個翻天覆地。而徐崢往往會飾演一些富足的中產人士(雖然在中國所謂的中產還有些不倫不類),例如《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中的角色,只不過在扮演這些角色的過程中,徐崢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商人,而非企業家。
而在個人榮譽方面兩人也是不相伯仲,你憑《鬥牛》在第46屆金馬獎獲得最佳男主角,我就透過飾演藥販子拿到55屆金馬獎影帝,《港囧》剛載譽而歸沒我就上映一部《冰之下》,再加上《心花路放》的同場飆戲,簡直是一時瑜亮。
在這裡我們就簡單說一下黃渤的封帝影片《鬥牛》。
這是黃渤第一次靠他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電影,簡直就是他的個人頂級表演秀。在09年的中國,像鬥牛這樣的電影還是非常稀罕的。當時的中國電影市場雖有起色,但和現在比起來依然顯得有點蕭條落寞。雖也不能說缺乏優秀作品,但也乏善可陳。
俗話說的好,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管虎做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接觸人物,在這部電影中再次展現了自己的人文關懷主義以及擅長講故事的一面。黃渤與管虎的搭檔總能爆發出燦爛的火花,就像有次採訪中黃渤說的“我屬虎,所以他能管著我”。
《鬥牛》所講述的故事相當有張力,苦難的農民因為一頭奶牛周旋與日寇、流民、土匪、八路、國軍、乃至後來的解放軍之間,城頭變換的大王旗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有一塊地夠他耕種就行了。而最後又用質樸的契約精神嘲弄了一番不切實際的偉大情懷,偉大的理想對於小農沒有什麼意義。
而電影中的荷蘭奶牛又具有鮮明的象徵意義,可以理解為是中國婦女在電影中的化身,奶牛不會說話,就像婦女沒有話語權;奶牛任由他人的搶奪,就如同婦女沒有地位;土匪強拉黃牛與奶牛交配,女性又何嘗不是淪為了生殖的工具呢?然而男人又離不開女性,沒有女性的養育,男人都無法存活下來。
而黃渤的演技也是電影的一大兩點,在其他角色稍縱即逝的情況下,黃渤卻毅然不倒,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整部電影,甚至在和一頭母牛對戲的時候,黃渤都展現了影帝級的水準。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黃渤今天的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然而最近幾年黃渤有些耽於娛樂節目,這恐怕會消耗他的不少精力,這可能和現在的粉絲效應不無關係,只要有流量,有沒有實力根本沒關係,然而這些畢竟不是正道。而表演也好,電影也罷,都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藝術,需要人們永無止境地打磨和提升。
-
14 # 大帥影視解說
兩個人各有千秋,但是所上映的影片對於社會的反響當屬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
在上海電影節看了千人場的《我不是藥神》,放映結束後觀眾數次鼓掌,到現場和觀眾交流的幾位主創中,譚卓一直背對著觀眾,她也是第一次看,一直到上臺都哭的說不出話,而我在觀眾席裡,直到出片尾字幕也還是止不住眼淚。單純的傷心、感動都不會有這麼強、這麼持久的催淚效果,《我不是藥神》帶給觀眾的是五味雜陳的感受,每一重觀感都是超強的催淚劑。
這種強烈的觀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不是藥神》的意外之喜,甯浩和徐崢兩個喜劇界的領軍人物合作,很自然的以為會是喜劇路數,誰能想到是一部嚴肅的現實題材呢?徐崢飾演的程勇本來賣成人用品,一個機會,讓他做起了治療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代理商,在賺到鉅額利潤之後,程勇的生活迎來了一次次的反轉。
貧與富,生與死。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有社會意義的電影,讓觀眾對白血病患者有了深刻的認知,道出了白血病群體的生存現狀。癌症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摧毀一個家庭,以此為題材創作電影本身就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我不是藥神》沒有浪費這個題材,而是給予充分的尊重,甚至儘可能的減少藝術加工。於是,在肩扛攝影微微晃動的畫面下,呈現出了略帶冷酷的質感,以及貧與富、生與死的強烈反差。
正版格列衛國內售價兩萬五,藥廠代表穿西裝戴名牌手錶,在他的眼裡只有利益的攫取或被侵害,而另一端的白血病患者群體,是傾家蕩產,為了能省點藥費,嘗試各種仿製藥鋌而走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面對的是生與死的選擇,有的到處尋找仿製藥延續生命,有的放棄治療或自殺,選擇死亡。
要把這些都演出來,對演員們來說有極高的難度,影片中每一個演員,包括只有一兩場客串的演員,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主演徐崢獻上了從影以來最棒的一次表演,能感覺到他完全投入到角色中,眼神和精神狀態都是程勇該有的樣子,哭戲和情緒爆發的戲份也很有感染力;另一個是王傳君,帶來了顛覆式的表演,以至於花了很長時間才認出來是他,生病過程中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表現到位。
大格局,有擔當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不煽情,也不刻意的博同情,甚至還不時的穿插一點徐崢的小幽默,要把故事講好就必須要有幾個主角,於是電影中有呂受益、劉牧師、黃毛等形象鮮明的角色,但更多的白血病患則刻意的模糊形象,他們總是沉默,少給或不給臺詞,總是安排他們戴著口罩。在我看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個大格局,電影聚焦的是整個白血病群體,以及經營仿製藥的事件,所以要弱化人物形象,也沒有太多治療、穿刺等鏡頭。但程勇在販賣仿製藥過程中的種種遭遇,以及前後心態和價值觀的變化還是會給觀眾帶來不小的觸動,他承擔了多數的笑點和淚點。
《我不是藥神》拍攝輾轉南京、印度兩地,耗時3個月,導演文牧野初執導筒就能拍出這樣的作品讓人意外,但更重要的兩個功臣是背後的甯浩、徐崢兩位監製。作為觀眾眼中的喜劇領軍人物,兩個人接著拍喜劇片肯定都是穩賺不賠,或者監製像《超時空同居》這樣的商業片,也能有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兩個人有更多的目標,也都有很高的電影理想,《我不是藥神》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其實也是冒險,這樣的題材不太容易有很好的票房收益。因此,透過《我不是藥神》能看到甯浩、徐崢兩個人對電影藝術的追求,以及電影人的使命感,他們都是值得尊敬、有擔當的電影人。另一方面,從《我不是藥神》中看到我們不曾瞭解的一個群體,看到了我們社會程序的進步,同時也看到了電影審查的進步。
醫改是社會進步
我有一個特別要好的中學同學,差不多10年前他父親查出白血病(現在已經過世),他是下井工人,也是家裡的頂樑柱,得病之後整個家瞬間崩坍,也經歷了從格列衛到印度仿製藥再到最後放棄治療的過程,這是他自己,以及整個家庭的悲劇。
不論是我這個同學,還是電影裡那些罹患白血病的角色,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沒錢、藥貴,再加上需要長期服藥,所以絕大多數家庭都負擔不起,才會出現電影裡的種種悲劇。不過隨著醫療改革的一步步深化,從2015年開始一些省份將格列衛納入醫療報銷,最高可以報80%,讓患者都能吃上正版藥、放心藥。時至今日,也相信《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能讓更多人關注白血病患者、關注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從而加快改革程序,讓更多的地區將格列衛納入醫保,這樣就不會再發生電影中的悲慘境況,《我不是藥神》特殊的社會意義,值得所有觀眾為有這樣的國產電影而感到自豪。
回覆列表
黃渤
黃渤的電影我最喜歡《殺生》,既搞笑又揭露人性,我本人已經看了三四遍,開始是搞笑,後來越看越心酸。影片敘述基本是倒敘插敘的方法。
劇情介紹:
一位醫生被派往著名的長壽鎮調查一起離奇死亡案件,調查後發現這是一起多人殺一人並且夾雜個人私心的殘忍事件,是一則禮教殺人的寓言。 在對牛結實死因的探究中,我們看到了“自由”是如何被“愚昧”殺死的,不免心裡為牛結實難過。
長壽鎮,以村民長壽而出名,四面環山,人們保守又無知,而黃渤飾演的牛結實潑皮又無賴,是本不屬於長壽鎮的外來人,經常做一些調皮的事引起本鎮人的反感,那他都做了些什麼事呢?
比如拿肉不給錢,把催情粉倒入村民喝的水中導致醉生夢死場面的出現
給即將長壽破紀錄的老祖喝酒,導致老祖提前離世
救起原本給老組陪葬的寡婦,當了自己的老婆,偷看一對夫妻行房事多年,挖人家祖墳裡陪葬送給那家後代當結婚禮物,說:“留給活著的人享受”等等。
村人費盡心思要把他趕走,幾個壯年將他裝入麻袋等下山崖,被過路的醫生救下,無奈牛結實一次又一次跑回去。實在沒辦法的村民請回來了牛醫生,他和村長問大家:“大家是不是想殺死牛結實?”村民說可不敢殺人啊,村長又說道:“那大家是不是想讓牛結實永遠消失呢?”,大家點頭,於是他們聽從牛醫生的建議,一起欺騙牛結實說他的了大病(癌症)
有的人說他面色發黃,眼珠發紅,有的人讓他跟小孩子比掰手腕,故意作弊讓他輸掉,肉鋪老闆給肉注射毒藥想要送給牛結實,吸引他一起光著上身淋雨,村民偷偷喝熱水穿衣服,結果只有他一人生病。太多的詭異事情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病了,這時候牛醫生給他拍了個片子,說是肺癌(其實是村長的片子),所有人齊心想要殺死一個人是多麼恐怖,更何況他們先殺死了一個人的內心。
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寡婦勸他離開,她知道村民要殺死他,甚至想殺他們的孩子,在二選一的情況下,寡婦自願打掉孩子救牛結實一命,而牛結實卻選擇離開保住孩子,他給自己做了個藍色棺材,帶著以前從別人家拿來的東西,一一歸還,說:“娃兒無過!”
他拉著自己的棺材來到懸崖邊,就這樣萬念俱灰的離開。後來,村長得肺癌死了,牛醫生吃了肉鋪有毒的肉也死了,做這種事情終歸是害人害己。
是什麼殺死了牛結實呢?不管是牛醫生還是肉鋪老闆,又或者鐵匠,他們都是帶著自己的私仇,他們不能接受牛結實的自由解放,他們覺得羞恥。牛結實失敗了,但他依然給了這個封建的傳統致命一擊。調查事件的醫生剃了一個很牛結實一樣的髮型,也活成了牛結實自由的樣子,而象徵著封建迂腐的頂石柱也不堪重負,巨石向著陳舊的村莊滾去……
徐崢徐崢的電影我最喜歡的是《無人區》,黑色幽默、犯罪、人性都有體現,且黃渤也在劇中出演。徐崢飾演的是一個利慾薰心的律師,幫助殺害了警察的盜獵者老大洗脫罪名,在離開此地途中誤以為撞死了黃渤飾演的盜獵者,也沒確認是否真的死了就想要用汽油處理屍體,又偶遇被賣到此地想要逃跑的妓女,正要處理時黃渤飾演的人物醒了過來,質問為何不救人一事,正當此時追逃跑的妓女兩兄弟也到來,一陣衝突之後有死有傷。兩兄弟這一家也都是利慾薰心,他們母親亂收費被販賣鷹隼的老大開車撞死,父親修車加油都是高價。販賣鷹隼的老大在交易時也被對方不信任,竟然直接開槍。這一系列的事情充分體現在無人區的人們自私、貪婪並且不畏懼法律的心理。該片整體沒有太多刺激的鏡頭,比較平緩,包括殺人時都比較平靜,反而更加襯出人們內心的險惡,被禁了幾年,可能就是因為太真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