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哥我姓高
-
2 # 書法雅園
趙孟頫博學多才,書畫,詩詞,音律皆精,書畫最為知名,其書法諸體兼擅,墨跡流傳下來的很多,對後世影響深遠,他本人在當時也是書法稱雄一世。子昂不但天資過人,且異常勤奮,有每日書一萬字之說,其書法溫潤閒雅,還接羲之正派之氣。是魏晉,盛唐後又一次書法頂峰。當然,由於其歷史上諸家對趙孟頫的評價不一,也很複雜。後世書家又是怎樣來評價他的書法的,這是一個需要花費精力和判斷力去整理分析的問題。前人多說趙孟頫的字俗氣而無骨,寫得太熟太圓滑,這些評價往往是因為他作為宋室後裔卻又在元代為官,是基於其人品而得出來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否可靠就值得深入探討了。有些觀念認為書法壞於唐代法度太過森嚴、框架太多束縛了自由發展,還有宋代的“尚意”書風則是太過於倡導自由發揮,又對於傳統根基看得太輕了。所以一場復古書風正在醞釀。趙孟頫本人對書法極力倡導復古的,有他的倡導,書家的視野迴歸到經典上來。元代書法呈現出全面的復古趨勢,並且銜接上了魏晉、唐的書法脈絡,使得書法真正地迴歸到傳統中去,在臨習琢磨古人的經典之作中的到化古出新的營養。趙字初看或許會認為妍媚,但是熟悉了以後,就會發現越看越好看,因為王字筋骨在外,趙字筋骨在內,所以要想學王,不知道門路,從趙字入手不可謂不是條捷徑。至於評價不高問題,世人只是拿他與王字比較,楷書與唐代在比較,這樣說,肯定是過於片面了。趙孟頫書法對當代影響那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就毋庸置疑了!
-
3 # 木魚山下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水平不夠高,達不到人家那麼完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趙字過於完美,美的讓人找不到缺點,所以看的多了會覺得沒有新鮮感,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很喜歡趙字,沒有道理不喜歡
-
4 # 如石書藝
趙孟頫書法一直遭受較多的負面議論,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將書法與其所謂的“人品”掛鉤,以字如其人貶之;二是以其書風保守、媚俗稱之。
對於趙孟頫身為宋皇族後裔出任元朝大臣,是造成說他人品“賤”的主要原因。這在他所處的環境和家庭背景,的確容易遭到非議,但其實不能一概而就,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與人沒有可比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選擇權利,而且凡事皆有因有過。如若他不做“二臣”,也許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書法成就。
趙孟頫的書法地位不僅是引領元一代書風的領袖,而且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也難以撼動。即使對趙孟頫書法頗有微詞甚至大罵之下,依然受到大眾的普遍喜愛然。尤其新中國成立、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重視傳統文化,輿論對趙孟頫的書法有了較全面而客觀的評價。
至於說他的書法“媚俗”,也有失偏頗。其實,趙孟頫的書法已臻化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他早期的作品以及大量的魏晉書法臨帖,多以“二王”以側取勢筆法,呈現妍美書風,這或許是被人認為“媚俗”的緣故吧。但這真不是趙孟頫書法的本質精神。他在傳承、復古的基礎上,融北碑之筆法,以畢生的書法實踐,形成了書法史上公認的“趙體”,這才是他的個性書風,也是奠定他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標誌。但有人以為他的“趙體”仍然脫不了“媚俗”,這種觀點有待商榷,我以為中、晚年作品如《妙嚴寺》、《膽巴碑》等都以完全脫“媚俗”之氣。
趙孟頫之所以在歷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且與多負面評價並存,也許還有一個原因與他的經典“用筆論”有關。他力主恢復魏晉筆法,扭轉唐、宋改革變法,他的書論:“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相傳”,就是指魏晉筆法“千古不易”。雖然為書法傳承古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顯然得罪了“唐、宋”兩代的“唐楷和宋意”派。
有人把“趙體”與其他“楷書三大家”比較,得出“趙體”媚俗,也不客觀的,唐楷“三大家”畢竟距趙孟頫時代至少四五百年,時過境遷,書風自然有別,而恰恰是趙孟頫的簡潔明快、流暢而質樸的書風成就了“趙體”。
故評價趙孟頫書法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聽信傳訛,主觀臆斷,而要有一個客觀、理性、全面地分析。
-
5 # 翰墨今香
對趙孟頫的書法自從傅山的評價之後,於是就爭議不斷,這裡面有好多的原因,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是以下三個方面:
人云亦云,自以為是
不瞞大家,我之前就是這類人。最早開始學書法的時候,一開始買了一些書法方面的書,想看看我應該選哪家的門派來練。本來我一開始是挺喜歡趙孟頫的書法的,但是就是因為看了一些書法的論著,說趙孟頫人品不好,書法也不好,軟俗等等,嚇得我呀不敢學趙書了,那個時候是八十年中期的時候。
於是後來目標就轉向顏柳,因為“顏筋柳骨”那個時候這兩家名氣大得很,因為不喜歡顏真卿胖嘟嘟的感覺,於是就選擇了跟我一樣瘦硬的柳公權作為入門。
後來自己也到處說趙孟頫不好,是叛徒一類的等等,其實自己根本就沒有認真去了解過當時的背景、情況,就是想當然地人云亦云,好像自己還懂的不少似的。
這種看法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去年開始重新撿起書法的時候,因為要寫自媒體文章,仔細學習了書法史,就是七本一套的書法史,講的很細,讓自己對趙孟頫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於是從原來一個反對者成為了現在的“雪粉”(趙孟頫也稱作趙松雪)。
因人廢書,歷史偏見
其實元代和明代的時候,趙孟頫一直都是神級的人物,是很多學書法的人的偶像。這其中有兩個人物很有意思,可以說是趙孟頫名譽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個是董其昌,董其昌自己覺得自己一直很了不起的那種人物,自視甚高,但人家也確實是有水平的,後來也成為了一代宗師。董其昌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趙孟頫一直都是眾人的偶像,董其昌也把趙孟頫當作了要超越的物件。
所以,董其昌練了沒多久就自認為已經超越了祝允明、文徵明這些人了,後來又練了十幾年就不把趙孟頫也放在眼裡了。年輕的時候,董其昌經常拿自己跟趙孟頫來比較,他評價趙書說:
趙書因熟而生俗,董書因生而生秀。但是等到董其昌晚年的時候,心平氣和地來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時,他從心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餘年十八學晉人書,便已目無趙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另外一個是傅山,傅山早年的時候學的是趙孟頫的書法,而且學的還不錯。但是自從明亡以後,因為國破而心情難以釋懷,於是把心中的不忿發洩到了趙孟頫身上,他告誡子孫:
“予極不喜趙子昂,薄其人遂惡其書,痛惡其書淺俗如無骨。”意思是說,因為鄙視其人,進而鄙視其書法。這樣的評價也屬於以人廢書的觀點。
後來隨著清政府政權日益穩固之後,再對比明末的黑暗與混亂,晚年的傅山也開始心平氣和重新看待很多事情了。這其中就有對趙孟頫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傅山在《秉燭》一詩中這樣寫到:
“秉燭起長嘆,其人想斷腸。趙廝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猶酒,老來狂更狂。斫輪餘一筆,何處發文章?”詩中用“奇、異”這些詞彙來表達詩人對趙孟頫的敬佩之情,他也開始理解趙孟頫了。
這兩位著名的宗師級人物都能在晚年人書俱老的時候對趙孟頫重新看待,並且給予極高的評價,而現代人卻還對趙孟頫說三道四也真的是可笑。
明末的王鐸同樣是貳臣,但現在學王鐸的人卻比學趙孟頫的人似乎還多。就連蔡京的書法,現代人還能夠客觀地去看待,那麼如果還對趙孟頫的書法因人廢書就說不過去了。
贗品趙書帶壞了很多人
這一點還是從最近臨摹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中得到的資訊,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有一首這樣的詩:
“樸質一漓成側媚,吳興贗跡日紛淪。明珠美玉千金價,自有流光悅婦人。”此詩批評許多託名趙孟頫的偽帖將趙孟頫的樸質變成了澆薄俗媚,而這種澆薄俗媚的偽帖卻因為得到了很多世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流弊日深。
在啟功先生自己的註釋中這樣寫到:
“趙書真跡,今日所見甚多,然在有清中葉,精品多入內府,世人可見者,率屬翻刻舊帖,其中尤多偽帖。若陝西碑林之天冠山詩,用筆偏側,結體欹斜,而通行海內,摹之者,流弊日滋。即此澆漓偽體,當時亦曾有學之得名者,致包慎伯、康長素共斥趙書,蓋未嘗一見真跡也。今日傳世之真書碑版,如膽巴碑、三門記、福神觀記、妙嚴寺記等,無一不精嚴厚重,其他簡札,更不及具陳矣。此詩少作也,故有微詞可悔。”啟功先生認為,在清代中期的時候,趙孟頫的真跡幾乎都在皇家內府,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真跡,市面上好點的就是翻刻的舊帖,還有很多甚至是偽帖。那些非議趙孟頫書法的人,甚至一生都沒見過趙書的真跡。
但現在不同了,我們現在有機會能夠看到趙書的真跡,印刷術的發展也使得我們能夠得到最好效果的複製品。因此從傳世的趙孟頫的碑版真書《膽巴碑》、《妙嚴寺記》等作品來看,趙孟頫的書法無一不是精嚴厚重,而他的簡札書法更是沒的說。
綜上所述,如今對趙孟頫書法的非議可以休矣,與其說三道四還不如好好學習。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這種人多數都是不懂裝懂的!殊不知,趙孟頫的書法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他五體皆通,尤擅小楷寫經體,善工中楷碑文書丹……字型風格各種各樣,筆法豐富多彩,書寫技藝卓異超群。
趙孟頫走的是崇尚傳統,復古求新之路。獨闢蹊徑,宗法魏晉,兼涉隋唐,上溯秦漢古風。書法理念與審美觀點居高臨下,書法特別注重內涵,剛柔相濟,棉裡裹針……
-
7 # 曉行凌波
實事求是的說,在中國書法史上,趙孟頫的歷史地位是無法動搖的,其善篆、隸、真、行、草五體,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他日書萬字,超群的天賦加上超人的努力,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難得的一位書畫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稱做“神仙中人”,他純熟的筆法、結構、章法,幾乎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說趙孟頫是繼王羲之和顏真卿之後的又一座高山,但他大概算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悲摧的一位了,在史上眾多的書家中,無論是質資平庸的南郭先生,還是卓然不群的聖手大家,似乎只有他的字都被深深的烙上了一個“俗”和一個“媚”字,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外族統治的王朝,其幾乎以一已之力復興傳統書法,使這一重要的文脈不致式微,不僅少有好評,少有點贊,卻詆譭不斷,綿延至今。個種原因,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道德聲討,字如其人。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歡用人品度書品,所謂“心正則筆正”,字如其人,而最讓士大夫所不齒的是趙以舊朝臣民、王室後裔入仕元朝,雖然不算漢奸巨惡,遠不如宋朝蔡京那般乃奸惡之徒,但也是大節有虧,名符其實的“貳臣”。雖然,趙孟頫是元時代最偉大的書畫家,他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與畫風,是啟時代風氣、領袖群倫的中國藝術史的重要人物。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但後人以人品看書品,卻認為其熟媚流俗,軟弱無骨,俗不可耐等云云。這就不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問題了。說趙體“沒有浩然之氣的字”,純屬先入為主地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判斷,按照這個理論,顏真卿是忠烈千秋的英雄人物,他每個字就都充滿了英雄之氣、浩然之氣?但又為何有古人(好像是米芾)說他的字是“叉手並腳田舍漢”呢?所以,有時候即便對古人來說,字如其人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審美取向,總之,以道德評判藝術是不足取的。感於此,我做了首打油詩表達。
神仙中人毀謗生,熟媚綽約流俗風。
若以書品比人品,世間唯見顏魯公。
二,難以超越,只有貶低。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日書萬字,超群的天賦加上超人的努力,老趙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難得的一座書畫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稱做“神仙中人”,他純熟的筆法、結構、章法,幾乎已經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的又一座高山,後人無法超越,難望其項背。後代名家評論趙字,往往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態,特別是在同行之間更為嚴重,所謂文人相輕,如董其昌,傅山之流。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心理學問題,毋庸諱言,這是一種自卑,靠貶低強者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嘲笑高人來獲得優越感,其根源,是自我認知的偏差。 所以說他們的說法是當不得真的。而在書法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也說趙字俗,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
趙孟頫晚年寫下一首《自警》表達了他心中的無奈:
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
惟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
三,審美取向,醜書盛行。藝術從來都是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歷史上,趙孟頫的字以規整、中和、不激不厲為明清統治者所推崇,也就成為臺閣體的底子,成為舉子應試的一種標準書體,而一種再優美的事物讓人們成年累月日日見、時時見,也會變成俗物,從而產生審美疲勞。在當下快餐文化年代,智慧手機和鍵盤滑鼠替代了書寫,因此,過去那種審美價值觀和審美取向,已經為新的審美觀所替代。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以圖把字寫好寫優美,似乎已成了國人行為的一種奢望。當今,打著創新旗號進行的所謂書法創作,實際上就是掩飾無能、放飛自我的必然選擇,但是卻成了高大上的“陽春白雪”,而符合大眾民間審美價值取向的(這也許是趙體被認為俗的一個重要原因)趙體,卻成了下里巴人。 趙孟俯的字,便被認為不古、不拙、流滑無骨、柔媚陰柔、難登大雅之堂,學趙體是很難入國展的,你看現在書協的那些所謂當代大家們很少習趙字的,哪個冷門、那個偏狹便學哪個,以此彰顯個性,凸顯創造性,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應試教育,而不是素質教育,換言之,是一種導向明顯的應試審美觀,所以也就產生了一種以臭為香,以醜為美的逆反的、新的“審美”觀。而趙孟俯的字,入門易,精進太難,是一座高山,很難攀登,學又學不好,只能繞開。
“留與人間作笑談”,老趙的詩一語成讖。
-
8 # 最大空者
趙孟頫被歷史認可到今天就足以說明對趙書評價不高是錯誤的。一是從忠於君王的傳統觀念來認識趙書,改朝還代是歷史的必然,趙是大學者能為新王朝工作實際就是穩定社會造福百姓做貢獻,這是一個書家的最高境界;二是說趙書比較端正平穩。趙書是王羲之後的又一個書法豐碑。
-
9 # 定位格書法教育
趙孟頫是個書法大家。但是他身為大宋後裔,卻到元朝做了官,所以不少人鄙視他的人品,從而降低了他作為書法家的地位。傳說宋體字為秦檜所創造,但大家痛恨秦檜,秦體就成了宋體了。所以,書法作者,要有好的道德修養,才會為群眾接受。
-
10 # 懶柯
為什麼有人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不高?
趙孟頫的書法總體來說是不錯的,造詣非常高,但也不是絕對的好,相比晉人的書法,差距還是不小的,有人對趙評價不高,個人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氣節有虧,古代文人都以氣節為衡量一個人人品的主要標準,趙作為大宋遺民卻做了元朝的官,就這一點,多少為世人所不恥的,就像現在好多明星官員加入別的國籍一樣,對自己的利益而言,肯定大有好處,但肯定是要遭罵的,相比當時的許多文藝家,他們多數遁入山林,隱於朝野,這一點,就形成了人格魅力了,趙是沒法比的。
歷史上,因人廢書的例子也不少見,比如,蔡京,高俅,秦檜,和珅,王鐸,鄭孝胥,他們的書法都非常好,只不過人格有虧,所以就不會有一個非常高的評價,趙也是這樣
二,書風媚俗,趙和許多大家一樣,都是從學習二王而出,但格調卻沒有二王那麼高雅,他把二王搞俗了,就像理查德克萊德曼彈的肖邦一樣,雖能得到大眾喜歡,但一個“俗”字肯定也是當之無愧的,古人言:高書不入俗人眼,入俗人眼者非必高書。這句話對趙字恐怕是最好的詮釋了
三,缺乏創新力,趙字基本是在古人的基礎上形成的,趙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古人,也寫得算是非常不錯了,然而終究沒有什麼突破,總是小心奕奕,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搞到極致也脫不了一個“奴”字,學古人是為了創新而不是一味的鑽人褲襠
相比同樣是學二王的米頫和王鐸,他們都形成了自家面目,風格強烈,作品辨識度極高,推陳出新,承前啟後,對中國書法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趙就不行了,辨識度不高,個人風格不明顯,是最要命的地方,也註定了趙進不了最頂級的書法家陣列,最多隻能算二流書家,這樣說,肯定有許多趙的粉絲反對
什麼是一流書法家,一流書家必須具備里程碑的作用,有這個人或者沒有這個人,對於書法史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二王就算,沒有二王中國書法會是什麼樣子,我都不敢想,趙絕對起不了這個作用
趙孟頫的書法不是不好,只不過和同類風格擺一起,不算一流,對於追求較高的人,自然不會給多高的評價
-
11 # 永書101
對趙孟頫書法評價不高的原因,我看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我就不長篇大論繞圈圈了,總結起來不外乎兩條:
1、趙孟頫當過“貳臣”,宋朝皇族當了元朝大臣。我覺得這件事得看你怎麼說了,歷史上橫跨兩個朝代的書法家多了,難不成大家都得去赴死保節,慷慨就義?就算書法家都重名節,那還有畫家、建築藝術家、雕塑家、歷史學家、戲曲家等等等等,還讓不讓人家活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歷史已經發展到了元朝,一個書法家,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小百姓,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力量去阻止社會變革,罵趙孟頫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他們自己碰到這種倒黴事,不定比趙孟頫還變得更快、更徹底呢!
因為對趙孟頫的名節汙點抱有強烈的偏見,後世很多人談及趙孟頫書法總是惡語相向,必定除之而後快,背後的邏輯就是:書品即人品。
2、人怕出名豬怕壯,書法名家都會被人罵。別說趙孟頫,就連王羲之、懷素、顏真卿這些近乎完美的大書法藝術家不是也經常被人罵嗎?放眼世界,各行各業裡有點名氣的人總會有人對你品頭論足,土一點的話說“槍打出頭鳥”,洋氣一點的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幾年楷書界出了一對田英章兄弟,書法造詣很高、書法教育事業也辦得風生水起,我看也是天天都有人罵他。
趙孟頫都死了快700年了,他是永遠也不會聽到後世人對他的評價了。不管後代的人對趙孟頫評價有多麼不堪,作為一代書法大家,一代畫壇領袖,趙孟頫在中國書法繪畫藝術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這不是某個人幾滴唾沫星子就可以淹沒的。
-
12 # 千千千里馬
到了明代,趙孟頫還是影響巨大的書法家,科舉應試推出的書法選學字帖“歐、顏、柳、趙”四大家,就是明代提出的。
如果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不高,為什麼唐代只有三家楷書大師,元代趙孟頫也佔了一家?
還有,明代高官書法大家董其昌,對趙孟頫的崇拜也是非常真心的。他初學書法,就是學趙孟頫,但是,有一段時間,對趙孟頫不感興趣了,但是,晚年還是對趙孟頫的評價非常高。
趙孟頫臨摹王羲之《十七帖》我們知道,董其昌雖然是晚明書法家,但是,他是明代的書法大家,他的對趙孟頫評價,當然有重要的意義,也明確確定了趙孟頫大師級的地位。
趙孟頫的一生,可以說是規規矩矩做人的一生,他在官場鼎力為國家做大事好事,對民族融合團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一生沒有任何個人品質的汙點,包括私人感情都沒有,而且還佳話不少。
例如,據說,趙孟頫晚年對結髮夫妻管夫人有些疏淡,有納妾的想法,還給自己找理由說,王獻之還有一個桃葉呢,蘇東坡也有一個朝雲呢,我怎麼就不能有一個呢?
趙孟頫代夫人管道昇寫的《深秋帖》信管夫人覺得,儘管我是老了,但是,我愛你愛的很真實呀!就揮筆寫下一首《我儂詞》寄給趙孟頫。趙孟頫讀了以後,想想自己與管夫人一路走過,我樂她也樂,我憂她也憂,沒有她的陪伴,真的很難想象有如今的成就,因此,就再也沒有納妾的打算了。
因為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所以,管夫人的《我儂詞》,居然還成為一首名詩了。
不妨我們看看這首《我儂詞》: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爾,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
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首詞到底是不是趙孟頫夫人管道昇寫的,我覺得有點誇張的成分。
趙孟頫與夫人二人感情非常好,是有依據的,第一,二人都有繪畫書法愛好,據說,管夫人的竹子畫得相當不錯,趙孟頫也喜歡畫竹子。第二,趙孟頫的兒子趙雍,是在管夫人的培養下,成長為書法家和畫家的,而且也做了官。
趙孟頫臨摹王羲之的《十七帖》之一這些家裡的事,沒有管夫人操心,趙孟頫很難想象,是這樣一個結果的。
所以,趙孟頫夫婦是形影不離的。
趙孟頫晚年從北京歸隱湖州,也是夫妻雙雙同行的,只是,管夫人沒有回到家中,就病死於南歸的途中。趙孟頫非常傷心,還給她寫了墓誌。
有一年的秋天,管夫人想念她的嬸嬸,趙孟頫親自代筆給管夫人的嬸嬸寫信,還一不小心,最後把自己的名字“孟頫”二字給簽在這封信上了,可能管夫人發現了這個小小的細節,趙孟頫也覺得有些不禮貌吧,信的開頭還是“道升跪覆嬸嬸”呢!
就把“孟頫”改成管夫人的名字“道升”了,因為嬸嬸畢竟最想的是侄女,侄女婿寫信,侄女不寫這是什麼意思呢?
趙孟頫代妻子管道昇給嬸嬸的信《深秋帖》但是,清初就有一些人拿趙孟頫說事了。因為明朝滅亡以後,出現與南宋相似的歷史:又是一次少數民族把中原給滅了。
這時,不少知識分子都投靠清朝了,其中就有大名士錢謙益和書法家王鐸。於是復明與投降,就形成了愛國和叛國的思想鬥爭。
這其中就有書法家傅山,因為拒絕在清朝做官,成為一個復明思潮裡的英雄人物。
傅山是強烈貶低趙孟頫書法的一個人。但是,在談書法的時候,把趙孟頫的書法與做元朝的官聯絡在一起,認為趙孟頫就是一個軟骨頭的人,所以,他的書法是媚世軟弱。這是貶低趙孟頫書法的唯一理由。
但是,趙孟頫在清代的地位一點也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乾隆皇帝不但喜歡趙孟頫的書法,也喜歡趙孟頫的畫,可以說,大清皇帝也會拜倒在趙孟頫足下的。
趙孟頫在《深秋帖》中誤寫的“孟頫”改為“道升”由於乾隆皇帝的影響,趙孟頫在清代的地位只能說是越來越高了。
但是,晚清興起了碑學,與此同時,清朝滅亡以後,有些人又重提傅山對趙孟頫的批評,說趙孟頫的書法媚弱不可學。
事實上,把趙孟頫作為政治工具,這是對趙孟頫最大的不公平。
我們就是按照古代人品與書品兩個標準來說,趙孟頫的人品書品遠遠在明代貪官惡霸董其昌之上的。
董其昌這樣的貪官惡霸書法家都被我們捧得很高,憑什麼對趙孟頫不依不饒?
趙孟頫也比王鐸強多了,他沒有開門投降之舉,也沒有酗酒自殘之舉。
趙孟頫的仕元,是順應歷史,他的同時代,為元朝的發展經濟,做出貢獻的漢族人很多,憑什麼因為仕元就是政治汙點?這是歷史上狹隘民族民粹主義,我們今天是要批判的。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他糾正了南宋以來的書法亂象,重新恢復了唐宋的魏晉風流,趙孟頫追求的,是王羲之那種大雅雄邁的氣勢,這一點,他真的也做到了。至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美學的文化意義。
-
13 # 萬氏制筆
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道德聲討,字如其人。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歡用人品度書品,所謂“心正則筆正”,字如其人,而最讓士大夫所不齒的是趙以舊朝臣民、王室後裔入仕元朝,雖然不算漢奸巨惡,遠不如宋朝蔡京那般乃奸惡之徒,但也是大節有虧,名符其實的“貳臣”。雖然,趙孟頫是元時代最偉大的書畫家,他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與畫風,是啟時代風氣、領袖群倫的中國藝術史的重要人物。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但後人以人品看書品,卻認為其熟媚流俗,軟弱無骨,俗不可耐等云云。這就不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問題了。說趙體“沒有浩然之氣的字”,純屬先入為主地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判斷,按照這個理論,顏真卿是忠烈千秋的英雄人物,他每個字就都充滿了英雄之氣、浩然之氣?但又為何有古人(好像是米芾)說他的字是“叉手並腳田舍漢”呢?所以,有時候即便對古人來說,字如其人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審美取向,總之,以道德評判藝術是不足取的。感於此,我做了首打油詩表達。
神仙中人毀謗生,熟媚綽約流俗風。
若以書品比人品,世間唯見顏魯公。
二,難以超越,只有貶低。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日書萬字,超群的天賦加上超人的努力,老趙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難得的一座書畫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稱做“神仙中人”,他純熟的筆法、結構、章法,幾乎已經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的又一座高山,後人無法超越,難望其項背。後代名家評論趙字,往往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態,特別是在同行之間更為嚴重,所謂文人相輕,如董其昌,傅山之流。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心理學問題,毋庸諱言,這是一種自卑,靠貶低強者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嘲笑高人來獲得優越感,其根源,是自我認知的偏差。 所以說他們的說法是當不得真的。而在書法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也說趙字俗,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
趙孟頫晚年寫下一首《自警》表達了他心中的無奈:
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
惟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
三,審美取向,醜書盛行。藝術從來都是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歷史上,趙孟頫的字以規整、中和、不激不厲為明清統治者所推崇,也就成為臺閣體的底子,成為舉子應試的一種標準書體,而一種再優美的事物讓人們成年累月日日見、時時見,也會變成俗物,從而產生審美疲勞。在當下快餐文化年代,智慧手機和鍵盤滑鼠替代了書寫,因此,過去那種審美價值觀和審美取向,已經為新的審美觀所替代。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以圖把字寫好寫優美,似乎已成了國人行為的一種奢望。當今,打著創新旗號進行的所謂書法創作,實際上就是掩飾無能、放飛自我的必然選擇,但是卻成了高大上的“陽春白雪”,而符合大眾民間審美價值取向的(這也許是趙體被認為俗的一個重要原因)趙體,卻成了下里巴人。 趙孟俯的字,便被認為不古、不拙、流滑無骨、柔媚陰柔、難登大雅之堂,學趙體是很難入國展的,你看現在書協的那些所謂當代大家們很少習趙字的,哪個冷門、那個偏狹便學哪個,以此彰顯個性,凸顯創造性,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應試教育,而不是素質教育,換言之,是一種導向明顯的應試審美觀,所以也就產生了一種以臭為香,以醜為美的逆反的、新的“審美”觀。而趙孟俯的字,入門易,精進太難,是一座高山,很難攀登,學又學不好,只能繞開。
“留與人間作笑談”,老趙的詩一語成讖。
-
14 # 竇國書法
趙可以說開創了楷書快寫的新紀元。可是,由於其骨力欠缺,很多人不喜歡。現在也是如此,軟弱無力的字型大家喜歡的很少。但是實用,趙體還是有優勢的。
-
15 # 龍銘書客
王羲之都有人非議,何況是趙孟頫。真正的學者,大多都是很謙遜的。藉助貶低他人的方式來抬高自己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如果真是為了做學問倒還說得過去,但若指鹿為馬,誤導大眾就不好了,損人利己不可取。大多數指手畫腳的人只是想尋找存在感,水平不見得多高,人云亦云也有不少。我們學習中要正確地看待事物,客觀公正地評價,對己對人都是有益的。
小時候初學書法時就聽過、看過關於趙孟頫的非議,有說媚俗的,也有說無力的;有傳言的,還有專著的……我當時是以柳楷為入門的,但當我第一眼見到趙孟頫行書時,就感覺很漂亮,不自覺得用手去比劃。後來遍臨了顏楷、王羲之行書、《靈飛經》、《大字陰符經》等名碑名帖後,現在回過頭來專攻《集王字聖教序》,我沒有專門臨過趙孟頫的字型,但偶爾會參考他的名作,以古為師,很多地方不太明白,但參考趙孟頫寫的帖之後就一目瞭然。後附幾張趙孟頫行書圖片,能看到的朋友,客觀公正地評價一下吧?
-
16 # 一笑貫長天
趙孟頫的書法技能高超,可是書法的藝術性不高!
趙孟頫是寫熟的代表,歷史上曾有日書兩萬字的記載。有書法人曾提出日書兩萬是不可能的!我回答說,可以的!而且是一定可以的!如果達不到日書兩萬,趙孟頫也達不到熟的境界!所以說趙孟頫的書法技能高超,但是,趙孟頫與王羲之比較久不成了,從技能的角度,也從藝術的角度,寫生是比寫熟高超,而從藝術性講,生才是藝術,熟僅僅是入門!
趙孟頫書法章法太刻板。也就是王羲之所反對的狀如運算元!書法尚變化,刻板!當然不能列入高階境界。
對於書法高手而言,趙孟頫的筆力還不夠強,當然,與蘇東坡,董其昌之流比較,趙孟頫的筆力還是強的,可是,與顏真卿,米芾,王鐸比較就遠遠不足了!
這不是貶低趙孟頫的書法,是客觀地評價,書法水平的高低是比較而言,拿趙孟頫與王羲之比差得太遠,可是與董其昌比是高高在上!
-
17 # 吉峰的文藝視界
元末明初的林弼(bì)說:“趙文敏、虞文靖文翰,近代稱絕。”
趙孟頫的書法藝術成就非常高,這個是有目共睹的。趙孟頫小的時候,在生母丘氏的教導下,讀書習字。趙孟頫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每天上萬字,運筆生風,手楷《千字文》越千遍,十年不下樓。這為趙孟頫日後書法藝術的登峰造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總有人對趙孟頫書法評價不高,這主要是與趙孟頫的不尋常的“身份”有關。
1254年,宋理宗寶祐二年,趙孟頫出生於風光如畫的浙江吳興(今湖州)。
趙孟頫是宋世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是太祖趙匡胤第四子、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是正宗的宋室王孫。加上趙孟頫博學多才,因而身份特殊。1276年,蒙古人攻入臨安(今杭州),戰事混亂,民不聊生。而這時的趙孟頫蟄居在家,德清縣的山中,一住十年……。
公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得二十餘人,趙孟頫名列其首。受到單獨見宮的禮遇,覲見元世祖忽必烈。
從此便在蒙元出仕為官。有人認為,趙孟頫在蒙元面前,缺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無畏的氣概,沒有以死效忠,以死殞國,這個就是有辱先皇,為臣不忠,為子不孝,為人失節,大逆不道,為世人所不齒。這個也因此而成了趙孟頫的“致命傷”。趙孟頫在元為官,就連他的族兄趙孟堅也看不起,趙孟頫來訪時坐過的椅子,趙孟堅都要重新擦一下……。
明•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閒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這或許就是典型的書如其人了。
還有明末清初詩人馮班在《鈍吟書要》中說:“趙殊精工,直逼右軍,然氣骨自不及宋人,不堪並觀也。”其中的“氣骨”隱含的就是趙孟頫的“人品”。可他又說:“學前人書從後人入手,便得他門戶;學後人書從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學趙松雪,若從徐季海(徐浩)、李北海入手,便古勁可愛。”對趙孟頫體書法又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當時也有替趙孟頫不服氣的,這些人認為趙孟頫是受氣的王孫。
當然,趙孟頫也是個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作為,他已心知肚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寫的《自警》詩中,讀到他深藏不露的苦楚和自嘲。詩是這樣寫的:
齒豁童頭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惟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
他的“書法”會有什麼樣的評價,他自己都說出來了。
寫到這裡,我就沒必要再囉嗦了。
-
18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趙孟頫書法造詣頗高,後人詬病不外乎兩點。
氣節。在後世對趙孟頫的評價中,似乎一直繞不開“變節”二字,從而對其書法也加上了柔媚的考語。習氣。歷代書法無處二王,在趙孟頫的作品中多有“難以破古而立”的說法,也就是說趙孟頫的書法成了“二王習氣”的典型。客觀地說,趙孟頫的書法堪稱一代宗師。清以後,尊崇碑學,以“金石味”、“入古”為時尚,對顏柳尚尚有微詞,何況松雪。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不高的原因。
-
19 # 南玫瑰騎士
不要管別人如何評價。請相信自己的審美。你認為美嗎?易學嗎?需要背記邊旁結構嗎?難辨認嗎?流暢嗎?最後說他不美的人的字比他好嗎?那怕是傅山的比他好嗎?。。。。相信自己的眼光。的確是美與好的結合。
-
20 # 地到無邊天作界
對我而言,趙氏書法確實是出神入化!堪稱一絕!多看後,還是喜歡,只是感覺類似在五星級的酒店住久了,有點膩了,想換下鄉下的民居住下。所以,書法這玩意,還是要百家爭鳴,輪換著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這樣才過癮。
回覆列表
你從哪裡得出的結論,趙孟頫的書法評價不高?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這是歷史公認的。趙孟頫的行書是唐,宋以來無人超越的豐碑。我嚴重懷疑你對書法知道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