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雪養生

    張遼乃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手下中軍上將,其勇略僅次於呂布。張郃是在投降曹操之前是個步兵校尉,而且在出徵淮南時張遼為主帥,張郃為副帥,由此看來是能力上的差別。

  • 2 # 賀蘭山麓吃烤串

    對於三國時期,一百個讀者心裡就有一百個見解,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不合意者勿怪。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因攻不下曹洪守衛的大營,懼罪而降。曹操聽說張郃投降,非常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公元199年,曹操攻破呂布於下邳城後,張遼率領自己的軍隊歸降曹操。曹操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

    從時間上看,兩人幾乎一起進入魏王曹操麾下,張遼隨後誘降昌豨顯其智,尤其是白狼山之戰其智勇雙全,張遼開始名聲卓著、脫穎而出。後世也因為白狼山之戰而對張遼多有讚譽。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於是有詩句寫在《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215年,東吳首領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更是以800人擊敗10萬之眾的吳,其戰績彪彪。曹操評價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反觀張郃,前期沒有太多出彩的功績,後期倒是大放異彩。不失為世之名將。陳壽評價其曰:“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故兩人都是一時豪傑,相對而言張遼比張郃強出太多。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張遼、張郃一生都在為曹魏南征北戰。但是張遼在三足鼎立時期防禦東吳入侵可以說是獨當一面,而張郃在防禦蜀漢方面比照張遼可是差了許多。

    張遼逍遙津一戰成名

    孫權數次起兵攻擊合肥,防禦的都是張遼。而張遼威震江東也是防禦孫權入侵時打的一場漂亮的防禦戰。當時合肥守軍只有七千餘人,而孫權攻克了周邊的郡縣十萬大軍集結於合肥城下。張遼等人按照曹操的錦囊秘籍,趁孫權大軍立足不穩的時候以八百壯士奇襲孫權大營。雖然這八百壯士損失慘重,但是也成功的打垮了孫權十萬大軍計程車氣,導致孫權十萬人十幾天都不能攻下七千餘人防禦的合肥城,無奈孫權只能退軍。又因孫權在退軍時指揮不當,讓大軍先行渡江,孫權只留千餘人斷後張遼果斷出擊差點生擒孫權。因此張遼威震江東,有民謠傳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

    張郃沒有成名戰

    每位武將都需要一場成名戰,將自己的威名推至巔峰。張郃雖然也是五子良將之一,但是在歷史中卻沒有找到成名之戰。官渡之戰時,張郃在袁紹陣營被小人陷害,怕被袁紹治罪率軍投降曹操,而後諸多戰役都沒有能提現張郃個人能力的事件。

    漢中之戰時還受到牽連,被蜀漢打的屢戰屢敗,但是曹操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拜張郃為帥抵禦蜀漢,但是後期張郃的待遇只能為將卻不能為帥。雖然張郃勇猛善戰但是比照張遼、徐晃二人,張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總結:按照曹操為人善用的性格,張郃的能力還是不如張遼。張遼可以獨當一面抵禦東吳,而張郃在抵禦蜀漢方面幾乎沒有做過主帥。

  • 4 # 隱者康司馬

    張郃在三國的後期才著重的描寫:以夏侯淵為主帥,以張郃為副將率兵和劉備在定軍山大戰,夏侯淵在兩軍陣前被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斬殺,張郃一邊低擋劉備的大軍一邊組織魏國的軍隊有序的撤退,這次大戰顯示出了張飛臨危不亂的組織能力;最主要的是張郃在街亭把馬謖打得大敗,使得諸葛亮的大軍丟了街亭要地不能北伐,只得無功而返。使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受挫,這是張郃的最大的戰績。

  • 5 # 漁樵戲春秋

    很多讀三國者都有這種感覺,就是認為張遼徐晃最強,張郃稍有不如,于禁是水貨,樂進存在感很低。其實這是錯覺。今日且不論于禁徐晃樂進,單論二張。

    其實二人經歷比較接近,大家都是降將,所以大哥別笑二哥,兩個哥哥差不多,什麼氣節忠義之類都不必說。張郃運氣好些,袁氏集團灰飛煙滅之後,膝蓋一軟,就歸順了新老闆曹操,一直就在曹營幹到死,--當然,養老金是沒領上了。張遼則運氣差些,投降曹操之前,跟一個倒一個,先後剋死了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似乎張遼命中註定專門克老闆的,若是八字不夠硬的,還真收不了張文遠。結果,張遼等來了祖墳冒青煙的曹操,這下安逸了。

    降曹之後,張遼除了平定土匪叛亂之外,還參與了著名的斬顏良一戰。當然,這一仗關羽是主角。不過張遼也不差,他跟關羽是雙先鋒,不過戰果不及關羽輝煌罷了。不過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張遼的勇猛,在曹操眼裡,張遼已經是可以跟關羽相提並論的武將了。

    這段時間張郃從袁軍過來後,顯得乏善可陳,並沒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戰績。同為五子的于禁徐晃等,遠比張郃表現得優秀。

    直到張郃參與西部戰場,才開始大放光彩。先是追隨夏侯淵擊敗馬超,直至後來成為隴西軍團的中堅力量。

    隨後漢中之戰迅速展開,張郃部又成為曹營的主力。不過,由於曹操戰鬥意志遠不及劉備堅決,曹軍不擅長山地戰,漢中之戰吃了敗仗。

    然而,漢中之戰的失敗,並不是張郃的能力問題,而是他的對手太強大了。當時跟夏侯淵張郃正面對敵的不但有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樣的蜀漢頂級將領,就連劉備都親自上陣了。正史中的劉備可不是個膿包,他有勇有謀,指揮若定,把曹營虎步關右的主帥夏侯淵都玩得團團轉,最終丟了性命。相對之下,張郃能面對張飛全身而退,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就在張郃吃了二張對決的敗仗後不久,張遼卻迎來了封神之戰:逍遙津戰鬥。

    逍遙津戰鬥過程大家都瞭解,簡單的說,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孫權帶十萬人來,被張遼帶敢死隊偷襲,最終張遼戰損極低,全身而退。第二步,孫權進攻,被張遼李典樂進嚴防死守,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三步,孫權撤退,帶少量部隊斷後,被張遼突然襲擊,差點被擒。

    逍遙津之戰,除了體現出張遼英勇果敢之外,也暴露出孫權指揮無方的一面,但凡換上東吳十二虎臣或者四大都督中的任何一位,也不至於狼狽成這樣。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大體就是如此。

    隨後樊城之戰中,張郃和張遼都沒有直接參與。張遼的表演也基本告一段落。不過,張郃卻迎來了自己軍事生涯中的又一次高潮。

    劉備逝世後,諸葛亮穩定了內政,趁著曹魏政權交接之際,突然發動北伐。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準備得非常充分,且發起戰事很是突然,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諸葛亮連連用計,騙過了包括曹營隴西最高指揮官曹真在內的所有人,連戰連捷,連曹睿都親自來長安了。結果,張郃軍卻在街亭擊敗了諸葛亮的得意門生馬謖,正是這一仗,導致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不得不撤軍。

    這一仗,雖然沒有所謂八百破十萬的神話,但對曹魏的重要性卻不言而喻。諸葛亮的突襲失去了突然性,曹魏開始重視西部防線,諸葛亮要想再次突襲,已經是不可能了。再後面的北伐中,諸葛亮不得不屢次調整戰略,想要取得戰果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後來,張郃雖然中計陣亡,但他在街亭之戰中對曹魏的意義,並不亞於張遼的逍遙津之戰。

    所以,總的來說,張遼更勇猛一些,張郃則更有智謀些。在讀者看來張遼比張郃強,是因為他們的對手不一樣。張郃的對手都是諸葛亮劉備張飛馬超黃忠這樣的軍事家或者一代名將,張遼的對手卻是紙上談兵的孫權,所取得的戰果有區別,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阿根廷男足踢中國隊,和阿根廷男足踢巴西隊,那戰果自是大大不同的。

  • 6 # 始終先生

    能力是一方面,機會也其中一個因素。

    張遼是在官渡之戰前歸降的曹操,而張郃是在官渡之戰時歸降的。雖然兩人是在同一年降的曹操,但一先一後時間,在機會的獲取上,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官渡之戰,曹操大勝袁紹,就在這時,東海太守昌豨再次反叛,於是,曹操派大將夏侯淵和張遼一同前往平叛,歷經數月,糧草殆盡,眾將都認為應該退兵,但張遼透過觀察,昌豨並沒有趁曹軍勢弱而發動攻勢,他認為昌豨心裡搖擺不定,因此,他力勸夏侯淵延緩退軍,並孤身前往昌豨營中,力勸昌豨歸降。張遼剛毅果敢,料敵雄斷,受到曹操的賞識和重用。

    而此時官渡之戰剛剛平定,像張郃這樣剛剛歸降的武將,曹操必定會留在身邊觀察。

    在隨後,追討袁譚、袁尚兄弟,曹操給了張遼和張郃同樣的機會。張遼獨領一軍,攻打陰安、常山等地,張郃獨領一軍,攻打雍奴、管承,二人都獲得了勝利。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他會讓每個人都獲得機會,獲得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然而,轉折點出現在白狼山。

    袁譚、袁尚見曹操勢猛,於是投靠了烏恆,曹操率領大軍征討烏恆,在白狼山,曹操率領的先頭部隊與烏恆主力相遇了。當時眾將士力勸曹操等待主力部隊,同時,又擔心敵軍主力人數眾多,雙方懸殊。唯獨張遼勸說曹操,趁烏恆陣勢不整,突發攻勢。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這種鬥志,於是,將大軍的指揮權交與張遼。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白狼山一戰,曹操收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也正是這一戰,張遼徹底超越張郃,成為曹氏軍團除夏侯、曹家本家將領外的第一將軍。

    赤壁之戰後,張遼駐守合肥,張郃則跟隨曹操前往渭南,征討馬超、韓遂、張魯,原本這是張郃揚名立萬的機會,張郃也確實沒有讓曹操失望,在征討張魯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

    然而,在征討張魯的過程中,遠在合肥的張遼,以八百精兵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震江東。兩廂比較,張郃在巴中立下的軍工,就沒辦法與張遼相提並論了。

    透過白狼山,證明張遼在能力、膽略上,都要比張郃強。再加上時機與機會都偏向於張遼,所以張郃就感覺沒有張遼耀眼。但並不是說張郃是個庸才,在漢中之戰、街亭之戰時,張郃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曹操曾這樣評價張郃:“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 7 # 靈魂的感觸

    張遼,張郃二人都是投降了曹操,張遼是公元198年降曹的,而張郃是公元200年降曹的,期間相差了兩年,其實這個倒也影響不大,畢竟曹操“唯才是舉”,只要兩人都有出色的能力,相信在曹營都能一展所長,叱吒風雲。不過張郃相比於張遼確實略遜一籌,至少在曹操時期,張遼可以說是叱吒風雲,而張郃則是默默無聞。當然出現這樣的結果與二人的能力差異有關,然品性差異我認為更是關鍵。

    能力對比

    張遼相比張郃,他要早降於曹操兩年,那麼在這兩年間,張遼有突出的表現嗎?有,那便是降服昌豨。這件事是張遼與曹操族弟夏侯淵一起去辦的,時二人圍困昌豨於東海數月,由於糧草耗盡,主帥夏侯淵一籌莫展,本想召集眾將商議退兵。然張遼深知昌豨被圍數月,也難以繼續支撐,於是請命獨自去找昌豨洽談,後果真招降昌豨,立下首功。時張遼降曹不過兩年便立下如此大功,反觀張郃降曹,則在短時間內作為不大。

    再說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一事,當時張遼和張郃皆隨軍出征,在曹軍行至白狼山時,與烏桓大軍相遇,時曹營諸將皆勸曹操暫避敵軍鋒芒,唯獨張遼力勸曹操迎戰。《三國志》記載:

    “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此戰張遼奮勇當先,不但大破烏桓,更將烏桓首領單于蹋頓斬殺。此戰足見張遼果敢驍勇。

    最後說說二人在抵禦外敵方面的成就,張遼前期因功績卓著,故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為鎮守合肥,抵禦東吳的主將;張郃則是被曹操安排與夏侯淵一起駐守漢中,成為了負責抵禦西蜀的二把手。張遼在鎮守合肥期間,屢次擊敗來犯的東吳大軍。公元215年,吳主孫權率軍十萬強攻合肥,時張遼城中守軍不過七千餘人,然張遼憑藉自己的勇略與果敢,趁孫權大軍立足未穩,親率八百死士夜襲吳軍,大挫吳軍士氣,後孫權強攻合肥數十日不下,終敗撤。

    反觀夏侯淵與張郃防禦西蜀,在公元215年,張郃在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公元219年,蜀軍一舉攻佔漢中,魏將夏侯淵兵敗身亡,張郃率殘部屯兵於陳倉。魏國東西兩面的防務,高下立分。

    品性對比

    說到二人的品性,這裡我主要想說說二人降曹的過程:

    張遼原為丁原部將,後追隨董卓、呂布,公元198年,曹操圍困呂布於下邳城,城破後,呂布被殺,張遼率餘眾歸降曹操。主死而後降,張遼降曹無可厚非。

    張郃原為韓馥賬下軍司馬,韓馥被袁紹擊敗後張郃率兵歸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南征曹操,後兩軍會戰於官渡,戰至次年十月,曹軍逐佔上風,時張郃率軍降曹。張郃降曹則有點不地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其中寫道了張郃降曹,事出有因,一來遭郭圖誣陷,二來當時袁紹已經兵敗。

    不過同樣出自《三國志》的《武帝紀》與《袁紹傳》中對於此事的記載則不同,後者沒有寫到郭圖誣陷張郃,闡述的一個核心觀點便是“張郃降而後袁軍潰”。《袁紹傳》記載:

    “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

    當時曹操剛攻下烏巢後不久,張郃等人便降曹了,可見張郃降曹並不是因為知道烏巢被破而料定袁紹大勢已去,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張郃降曹呢?《張郃傳》中這段記載或許便是答案: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

    率領重兵去襲擊曹營的人是誰呢?張郃、高覽定在其中。所以張郃的降曹其實也是導致袁紹兵敗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張郃降曹,袁紹軍心不穩,加之糧草被燒,故袁軍迅速敗亡。

    曹操曾評價張遼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而對張郃卻沒有這般高度讚揚。

    在曹操看來,張遼對自己絕對是忠心不二的,而對於張郃,他能駕馭此人,但對他卻做不到絕對信任,曹操曾將張郃比作微子啟、韓信,這足見曹操對張郃才能的肯定,但此微子啟、韓信二人是大忠之人嗎?其實這也解釋了張郃在曹操時期為什麼沒有過多的機會一展自己的才能,直到魏明帝時期,張郃才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 8 # 初心如舊

    同為降將,為啥張郃不能像張遼一樣,叱吒風雲?是能力問題嗎?

    降將這個身份,在三國時期,可以說遍地都是,並不特殊。至少對曹操來說,除了最初起兵時,投入賬下的陳留六將,幾乎都是降將。再加上曹操用人,基本原則就是“唯才是舉”,可以說正是降將,才撐起曹操半壁江山。

    提問說的張遼、張郃,雖然同為降將,同樣都姓張,但還是有區別的。主要是這幾點 : 一是投入曹操集團的時間,有先有後。張遼在建安三年(198)呂布被滅後;張郃則在建安五(200)袁紹、曹操官渡之戰進行中,資歷差兩年,兩年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戰時哪怕一天,都是一道坎。二是背景有區別,張遼投降時,原主人呂布,已被曹操下令,牽下白門樓勒死,張遼沒有了效忠物件,而張郃投降時,袁紹還活得好好的,兩年後才拜拜,這一點,對於曹操,還是很在意的。三是受降時的任職,張遼投降時,曹操任命為中郎將(師級),賜爵關內侯;張郃投降時,曹操則封為偏將軍(副軍職),都亭侯,從軍職、爵位表面看,剛投誠時,張郃要高於張遼,但要注意,“紹以合為校尉,使拒公孫瓚。瓚破,合功多,遼寧國中郎將”,就是說張郃在袁紹那裡時,人家由於軍功,已經是師級,投入曹操,按說一般不能低於原職位,曹操封副軍級,實際只是略升,這時候的張郃,還能說什麼?

    另外,張遼投降時候,呂布已滅亡,曹操要撤軍回朝,短期內,沒有吸引、樹立榜樣需要。而張郃投降時,雖然官渡戰敗,袁紹還佔據黃河以北,仍有相當實力,張郃、高覽的投降,對於後來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愷等將領,投靠曹操起到師範作用。

    在張郃投降之前,曹操有一個更重大的招降,就是拉攏關羽,這一行動中,張遼起了很大作用。雖然最終失敗,但對關羽的義氣、武藝、處事,曹操非常欣賞,同樣,面對將士們的閒言碎語,張遼也理解、同情曹操,所以,後來張遼在征討二袁、破柳城,白狼山一戰,大敗烏桓單于塌頓等戰役中,都有不俗戰績。因此,曹操對張遼、張郃的任用,也有區別。在赤壁之戰後不久,即被派往合肥,獨擋東南一面,樂進、李典都作為副將、助手,而張遼也不負曹操重託,多次擊敗孫權挑釁,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逍遙津大捷。

    而張郃,則長期被派駐西線,先後從屬夏侯淵、曹真、司馬懿等。直到最後,在木門道被射殺身亡,雖然軍職(車騎將軍)已經遠遠高於張遼(前將軍)當初軍職,但這主要是因為,張遼、徐晃、樂進等,早已去世,于禁又降敵,曹真、曹休等曹二代,也都死掉,司馬懿一軍獨大,又很擔心,曹睿再無依靠,沒有辦法。事實上張郃的輔助、從屬地位,並沒有改變。形成這一局面,有諸多複雜綜合因素,個人能力、也有機遇、有些事情,不是單憑個人英雄,就能左右的。

  • 9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是紫氣東來,我來回答。

    張遼與張郃都是曹魏的名將,陳壽在《三國志》裡面把這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人並列做傳,在史官的記載下張遼與張郃應是屬於同一水平的名將,兩人的能力各有所長,排名也不分先後,那為何張郃遠不如張遼的名氣那麼大,真的是能力不如張遼嗎?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比較下這兩位名將。

    張遼:字文遠,是山西人士,先後歸屬與丁原、董卓、呂布,呂布敗亡後,投降於曹操。

    張郃:字儁義,是河北人士,先歸屬冀州牧韓馥,袁紹奪冀州後歸屬袁紹,官渡之戰中降曹操。

    在亂世紛爭初期,經常有將領投降的事蹟,未遇明主,難以發揮才能,加上當時曹操是奉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是代表合理的漢朝政府去四處平叛,所以張遼與張郃投降曹操,並沒有什麼道義上的不妥。這兩位也是在曹操四處征戰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曹魏幾代君主的器重。

    張遼與張郃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之才,在三國時期兩人的名氣是不分上下的

    張遼的軍功與戰績

    01獨自勸降昌豨,為曹操解除東海之患。

    02從攻袁氏 與關羽一起解白馬之圍;隨曹操征戰二袁,破鄴城。

    03平定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的叛亂。

    04白狼山大破烏桓踏頓 勇往直前,破烏桓斬踏頓而回,解決邊境大患。

    04合肥之戰威震逍遙津 張遼以幾千守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孫權十萬大軍,成功了守住了重鎮合肥,“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典故。

    張郃的軍功與戰績

    01與張遼一起從徵袁氏 攻破袁氏,佔領鄴城。

    02與張遼討伐管承,成功平定陳蘭、梅成等人的叛亂。

    03潼關之戰跟隨曹操征討關中馬超、韓遂

    04巴西之戰敗於張飛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

    05漢中之戰夏侯淵被斬後,及時收集兵力據守陽平關。

    06街亭敗馬謖 使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付之東流,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各郡。

    07對陳倉的料敵先機 諸葛亮北伐攻陳倉不下,張郃料到諸葛亮糧草不濟必然會退兵。

    曹操是這樣評價張遼的: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紀律嚴明,奮勇殺敵,是難得的名將。

    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見三國志樂進傳》

    陳壽是這樣評價張郃的,以用兵巧變、以善於利用地形排兵佈陣著稱。諸葛亮和劉備都是非常忌憚張郃的。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來自於陳壽的評價。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來自於劉備的評價。

    回過頭來看題主所問的為何張郃不能與張遼一樣叱吒風雲呢?能力方面兩人都是旗鼓相當的。

    張遼與張郃,都是當世名將,張遼在曹魏的前期大放異彩,張郃的才能更多的是在曹魏後期體現,兩人各有所長,真要分個上下也是不易的。有個怪現象就是熟知張遼的肯定比張郃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後世張遼的名氣遠勝於張郃 張遼是唐宋時期武廟的名將 而張郃不在其中

    01張遼與張郃都可以說是戰死在沙場,張遼晚年還曾抱病與東吳交戰,孫權曾經對部下說過張遼雖然病重,但是不可不重視。張遼一直在東線防範著東吳,合肥一戰以少勝多,張遼運用突襲戰打擊了東吳計程車氣,並差點活捉孫權。張郃的街亭之戰挽救了曹魏在西線戰爭的劣勢,重要性與合肥守衛戰一樣重要,但合肥之戰在前,張遼已經珠玉在前,這次戰役張遼的名氣達到了張郃難以望卻的地步。

    02張郃有過敗績 張郃曾在巴西之戰以優勢的兵力敗給了張飛,雖然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但張郃與張飛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張遼並沒有這樣慘敗的記錄。

    03時運不濟 張遼能在關鍵時刻表現自己獨特的才能,比如在白狼山之戰中張遼一人膽氣非常,一鼓作氣去作戰,而張郃正缺少這樣的機遇。張郃的性格與他作戰的風格一樣,謹慎出擊,不打沒把握的仗。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眾所周知,曹操手下戰將千員,謀臣無數,能夠脫穎而出的那都是精兵強將,作為武將,表現最優秀的就是五子良將,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左將軍于禁、右將軍樂進、後將軍徐晃、徵西車騎將軍張郃。

    從整個曹操的武將系統中來看,五子良將算是中層輔佐型武將,與上層的曹氏、夏侯氏高層領導型武將和各級下層衝鋒型武將共同組成了整個曹操陣營的武將系統,五子良將中,于禁和樂進是比較早跟隨曹操的,算是曹操的“自己人”,而張遼、徐晃、張郃都是從敵人陣營投降過來的,算是曹操的“外援人”。

    如果對五子良將的特點進行一個總結歸納的話,就應該是這樣的:

    張遼勇猛有膽略,于禁老成而持重,樂進果敢而善戰,徐晃沉穩而耿直,張郃巧變而機智。

    別的先不說,此文僅比較張遼和張郃兩人的武功戰績,孰強孰弱?

    亂世之中的武將,要想得到領導的信任與提拔,靠的是三大要素:

    1、資本。

    資本包括你的出身,以及手中的資源,比如說張遼與張郃,都是從曹操原來的敵對方投降過來的,而且都是帶領一支軍隊投降的,但兩人也有區別,張遼投降是在呂布戰敗被殺後,呂布是張遼原來的領導,已經被曹操擊敗了,張遼投降是大勢所趨,不投降就跟高順一樣沒活路,投降了還帶著一支軍隊,就是有資本,所以曹操接納了三易其主的張遼,殺了高順,還給張遼封了中郎將的官職,封了關內侯的爵位。

    張郃的投降與張遼有此類似,也有不同,張郃投降時,他的原領導袁紹還沒有失敗,而是因為張郃的投降導致了袁紹的失敗,張郃的投降加速了袁紹的失敗,對曹操來說是利好,而且張郃還率領著一支人數不少的軍隊投降曹操,張郃就是有資本的。

    所以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比對張遼要隆重得多,曹操不令親自迎接張郃,而且用“微子降周,韓信歸漢”的故事來比喻張郃的投降,並且明顯張郃投降的待遇高於張遼。張郃被曹操封為偏將軍,爵位是都亭侯,不僅偏將軍的官職高於張遼的中郎將,而且亭侯的爵位也高於張遼的關內侯,不是一個檔次的。

    從當初張遼和張郃歸順曹操後曹操給的待遇來看,張郃高於張遼,曹操看待張郃高於張遼,這是兩人最初的地位相比。

    2、忠誠。

    以忠誠度來看,張郃與張遼並無兩樣,兩人在投靠曹操之後,忠誠度相差幾無。

    3、戰績。

    從戰績來比較的話,張遼則遠勝張郃。兩人都有諸多的從徵之功,但論到個人戰績,張遼有白狼山之戰斬烏桓單于蹋頓的功勞,這個功勞相當有含金量,蹋頓是烏桓人的單于,當時烏桓兵力強於曹操,而且烏桓都是騎兵,張遼能夠以弱勢擊破強勢,還斬了對方的主將,這個功勞與關羽斬顏良、黃忠斬夏侯淵不相上下了。

    除此之外,張遼還有天柱山斬陳蘭、梅成的功績,然而張遼最大的功績就是合肥之戰以八百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還差一點擒了孫權,把孫權打成了一生的陰影,這份功績可以說是勇冠三軍,反觀張郃,前半生多是多徵之功,沒有特別突出的功績,反而有特別突出的敗績,張郃在宕渠之戰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這是張郃一生最大的失敗,而張遼終身沒有一敗,光是這一點,張郃的功績就比張遼差遠了。

    張郃因為活得長,所以事蹟也比較長,活到了三國中期諸葛亮北伐時,在街亭之戰,張郃擊敗了毫無實戰經驗、只懂紙上談兵的馬謖,有點勝之不武的意思,畢竟張郃這個時候身經百戰,年齡也有六七十歲了,而馬謖只是初出茅廬的雛兒,差距較大。

    最重要一點,張郃是戰場上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而被箭射中而死,是戰死沙場,雖然作為軍人很有榮耀感,但是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張郃這麼身經百戰的老將軍都能進了埋伏,難道是諸葛亮太精明,還是張郃太大意?相比張遼病死,張遼的結局比張遼要好一點。

    從曹操的角度看,張遼在最開始的官職和爵位是低於張郃的,但到了後期,張遼的官職和爵位反而高於張郃,215年,張遼因功被封為徵東將軍,這可是明名將軍了,而215年的張郃還是蕩寇將軍這樣的雜號將軍,這隻能說明曹操對張遼的提拔快於張郃,理由就是張遼的戰功高於張郃。

    雖然在220年曹操去世後,張遼被封為前將軍,張郃被封為左將軍,兩人官職地位平等,但明顯影響力就不同了,張遼這裡已經是合肥的主將,而張郃還在作為從徵之將,後來即使鎮守關中,也是在後輩的曹真手下,張遼對東吳的影響力,比張郃對蜀漢的影響要大得大,這也是張遼能力的體現。

    戰功從何而來?主要是能力,當然也包括其他的方面,比如運氣、對手等,佔小部分原因,張遼的能力就明顯強於張郃,再打個比方,白狼山之戰,張郃和張遼可是都參加了,可是斬殺烏桓單于的功勞卻被張遼奪去了,難道張郃不想奪嗎?當然不是,這就是能力問題。

    兩人不在同一起跑線,張遼的起點更低,到最後地位反而全面超過了張郃,這就是能力最好的證明,所以,張遼能力強於張郃,是不容懷疑的事實。

  • 11 # 青史回聲

    這話怎麼說呢?不能說能力問題吧,可能因為張郃的知名度不夠,雖然兩人同為曹操的五良將,可是張遼畢竟加入曹操陣營比較早。當時曹操討伐呂布,呂布死後。張遼就投降了曹操,而張郃卻是在後來的官渡之戰臨時加入曹操,說好聽點,叫棄暗投明,說難聽點,叫背主。畢竟張遼是在呂布死後才投降的,而張郃呢?卻是在官渡之戰大敗後,不得已投降曹操,而當時袁紹還沒死,他的冀青並幽四州仍然還在,實力還是有的,在這個情況下,張郃的名聲並不是十分好聽。

    有人就不服了,難道就因為這一點,張郃就不能像張遼那樣叱吒風雲嗎?不,張郃缺少的是像張遼那樣的機會。當初赤壁之戰後,曹操被迫退卻北方,不過他並沒有放棄在南方的佈局,在合淝留下了張遼,這等於是說整個合淝地區由張遼說了算。之後大家都清楚,孫權想攜赤壁大勝的態勢準備北攻,不過很可惜遇上了張遼。

    逍遙津一戰可以打出了張遼的威名。孫權滿懷信心地率幾萬兵馬攻打合淝,卻在張遼下功敗垂成,這證明了孫權的軍事能力不咋地。要知道當時張遼只有數千兵馬,可即使如此,孫權依然還是敗了,自此孫權將目光轉向了荊州。至於張遼,是一直守著合淝。

    由此可見,張郃在威名上還是不如張遼,畢竟武將排名最簡單,以誰立的軍功多為標準。

  • 12 # 亮珠

    張合官至西線戰區副司令已經足夠大了,別忘了他是降將,而且是曹丕時期官位上升幅度較大的。在對蜀國作戰勝負參半,雖然沒有耀眼的戰績,但牢牢守住了地盤,完成了戰略任務。

    如果曹魏當時把司馬懿從荊襄地區調動到隴西不是讓張合做司馬懿的副手,而是這兩人對調。司馬懿還未必能這麼容易反了曹魏。魏國三大戰區有兩個都是司馬懿當過一把手的,唯一司馬懿沒有染指的壽春,在司馬懿篡權後接連反過司馬懿。

    張合是非常有能力的!

  • 13 # 狂熱歷史

    三國時期,張郃和張遼同為曹操降將,也同為曹操打天下的五子良將,張遼戰場上叱吒風雲,張頜卻沒能如此。在三國中,曾就多方面因素對張頜、張遼進行比較,試圖比個高下勝負的,其實他倆也算是個有個的長短的,小熱也是很崇拜張遼大將軍的。

    對比投降背景

    張郃投降前,是袁紹手下的名將,多次出謀劃策,可惜袁紹都不採用,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實力遠不如袁紹,不過此時要不是袁紹把張郃往死路上逼,張郃和高覽結對 棄袁紹投靠曹操,不然也不會到落敗的下場,算是一手好牌打爛了的下場。張郃高覽的到來,曹操說了一句:“二位將軍來投,有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 曹操此番對張頜的評價,反應出張頜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

    張遼投降前是呂布的部下,呂布與曹操雙方交戰多次,張遼在戰場上殺了曹操不少將士,如果不是戰到了山窮水盡沒有退路,張遼也不會投降,不過面對他的投降,曹操很糾結了一番,一方面張遼斬殺了曹操不少良將和友人,如果招降了張遼,自己手下的人也會心生嫌隙,不為妥當;另一方面,曹操是有心留下張遼為自己所用,只是張遼投降並不果斷直接。好在這時,關羽為張遼求情,讓曹操得以內心平衡。

    歸降後

    張頜歸降後,曹操雖然一開始是高官俸祿的,不過只是巧在張頜歸降的時間點好,後來打贏了袁紹後,曹操把張頜高嵐帶過來的降兵都殺了,好在張頜是個智慧型的武將,也有很強的韌性,打仗上屢敗屢戰,不言放棄。曹操敬重張頜的才能,也見他帶兵打仗方面有待考察,就留在了曹操身邊,偶爾出謀劃策,沒有讓他在戰場上作為主將迎戰。

    相比之下,張遼則能獨自出戰,且吳國是談張遼色變,所以張遼在武力更上勝一籌。孫權在誇甘寧就說道:“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匹敵也!” 也就是說孫權比較武將實力是以張遼為標準,而且認為只有甘寧能與之匹敵。張遼武力強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寬廣,三國曆史上張遼的戰績輝煌,令人欽佩。

    張遼有赫赫戰功,古人把張遼列入武廟,而張頜卻未能入,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可否認張遼要比張頜強,但張頜、張遼能一起入選五子良將,就說明張頜能力也不弱,同為曹操的良將。

  • 14 # 豹眼看歷史

    張遼與張郃同為降將,又同為”五子良將“,但曹操對待二人還是有所區別的。這一方面有能力的問題,但也有信任度的問題,這是曹操老奸巨猾的地方。

    01

    同為降將,但二人投降的時機不同,曹操給與的待遇也不相同。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張遼曾經從屬於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呂布是因為殺掉丁原投靠了董卓,後又投靠王允殺掉了董卓。呂布被曹操攻破後想要投降曹操,但由於劉備的建議,曹操殺掉了呂布。

    作為呂布的部將,張遼留給曹操的印象肯定不咋地,曹操原準備殺掉張遼,張遼也準備赴死。但由於關羽、張飛等替張遼求情,曹操才免除張遼一死。

    張遼率領呂布餘眾投降曹操,曹操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從這個過程來看,曹操對於張遼的投降,並不是非常欣賞。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

    不清楚張郃的生年,但估計跟張遼差不多,因為他們都是在鎮壓黃巾軍起義時開始出道。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烏巢之後,袁軍潰敗,張郃投降了曹操。

    雖然袁軍潰敗,但袁紹的勢力依然很強大,此時張郃來降,對於曹操來說,意義重大。

    曹操親自出面迎接,並稱贊說:

    “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

    其實,並非曹操多麼欣賞張郃,是因為曹操會做人,老奸巨猾。

    張遼投降時,呂布已經被除掉,曹操與袁紹的關係還很不錯,曹操面臨的壓力並不很大。如果對張遼太重視,一方面不能讓自己的將領信服,另一方面也不利於以後對張遼的使用,故意打壓一下張遼是必須的。

    而張郃投降時,雖然曹操火燒烏巢糧倉成功,但袁紹依然有七八萬大軍,勢力依然強大。張郃來降,對於打擊袁軍計程車氣,起到了關鍵作用。恐怕張郃、高覽的投降並不比火燒烏巢對袁軍的衝擊小。

    這個時候,曹操為了安撫袁紹降軍,不希望節外生枝,厚待張郃也就必然。但戰後,曹操坑殺袁軍七八萬,這就足以說明,曹操過於看重張郃投降,是出於一種策略。

    曹操任命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這個待遇遠在張遼之上,這不僅僅是張郃投降曹操,對於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起到重要作用,還在於曹操要籠絡袁紹的降將,以此震懾袁軍。

    由於張遼、張郃投降曹操的時機不同,就決定了加入曹營時所得到的待遇不同。

    就根本而言,曹操對於他們從心理上並沒有太多的差別,畢竟都是降將,需要在戰鬥中接受考驗。不僅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忠誠度,都需要經過戰鬥的洗禮,才能最終確定在曹營的地位。

    02

    從信任度而言,或許曹操更相信張遼。

    張遼歸降曹操後,就參加了官渡之戰,與關羽一起擔任先鋒解救白馬之圍,掩護關羽斬殺顏良。由於數有戰功,張遼累遷裨將軍。

    在之後的一段時期內,張遼、張郃都一直跟隨曹操出戰,皆立下了不少的戰功。

    曹操也曾經派遣張遼領兵平定魯國諸縣,派遣張郃領兵征討東萊郡。但這些都是比較小的軍事行動,曹操並沒有表現出對二人的不同。

    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一同圍困昌豨於東海,歷盡數月,糧草不繼。眾人商議想引軍而還。張遼卻單槍匹馬,深入昌豨家中,勸說他歸降。昌豨看到張遼以誠相待,決定歸附曹操。

    曹操得知這個過程,責備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不是大將所為。”但張遼卻說:“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望,我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加害於我,所以才敢去。”

    這個馬屁拍得恰到好處,而且把曹操的威望,放在了聖旨之前,曹操受用得很。

    從此之後,張遼與張郃在曹操心裡恐怕就有了差距。

    建安七年(202年),張遼跟隨曹操討伐袁譚、袁尚,累有功勞,行中堅將軍。

    但張郃在這段時間的表現,就比張遼差了一些。

    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郃跟隨曹操西征張魯,張魯歸降後,曹操撤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守漢中。張郃在宕渠被張飛戰敗,僅帶十餘人逃走,然後收攏敗兵,撤回南鄭。

    在此之後,張郃才被升遷為蕩寇將軍。

    而此時的張遼已經是獨當一面的鎮守大將,在合肥以八百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親自斬殺數十人及兩名將領,威震江東,還創造了“張遼止啼”的典故。

    張遼、張郃都曾經擔任過蕩寇將軍,但時間相差了十年。這足以說明張遼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不同。

    加入曹營時,二人的待遇不同,張郃遠在張遼之上,但在後期,曹操對於張遼的信任遠遠超過了張郃。

    03

    從二人的能力來看,張遼恐怕也超過張郃。

    張遼少年時便已被舉薦為郡吏,因武力過人被丁原召為從事。董卓死後,張遼統兵歸屬呂布,被任命為騎都尉。

    建安二年(197年),張遼被呂布舉薦為北地太守、魯相等職,時年二十八歲。

    由此可見,張遼是文武全才。而張郃表現出來的還主要是軍事才能,但從跟隨曹操之後的戰功來看,也比張遼差了一些。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遷張遼為前將軍,晉爵都鄉侯。同年,曹丕稱帝,再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食邑千戶,共二千六百戶。

    曹丕稱魏王,任命張郃為左將軍,晉爵都鄉侯。登基之後,再封鄚侯。

    從這個結果來看,張郃還是比張遼差了一些。作為五子良將,張遼地位在張郃之前。

    張遼後期主要是坐鎮合肥,抵禦孫權,而張郃則是坐鎮關中,防禦蜀漢。從這一點也看出二人的差距,畢竟孫權比蜀漢的勢力強大很多。而且張遼是主將,張郃則是輔助曹真、司馬懿為副帥。

    張郃大放異彩,還是在張遼死後的十年間,街亭一戰大破馬謖,威震西北。

    但從張遼、張郃一生的經歷來看,張遼的能力應該是超過張郃。在信任度方面,起碼在曹操時期,張遼也超過張郃。

    因此,在豹眼看來,同為降將,在曹魏陣營,張郃的起步要比張遼高一些,但後期發展來看,張遼要勝張郃一籌,這恐怕與能力及信任度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花肉皮上的豬毛怎麼去除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