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吳冠中先生的畫越看越迷人,特別適合現在我們
15
回覆列表
  • 1 # 假裝懂藝術

    吳冠中的美術史地位就是中西結合的集大成者,那中國畫的韻味與西畫的色彩感幾乎完美結合,再加上資本的推動運作,造就了世人眼中的地位。其實藝術的好壞沒有固化的標準,每一個觀者內心都有不同的感受。

  • 2 # 書揚文化

    吳冠中先生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也是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熱門人物,他對中西方藝術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早年因一次機緣參觀了當時由林風眠主持的杭州藝專,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術美迷住了。於是,下決心投身於藝術。

    在藝術市場上,吳的作品很早就在北京畫廊裡出售。1984年吳的作品開始進入香港拍賣市場,他的《勁松圖》和《北戴河》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分別以0.9 萬港元和2.7萬港元成交。以後,吳的作品穩步攀升,每幅作品很少有低於3萬港元。1988年他的四尺整張《日照華山》被佳士得拍至10萬元,首次突破十萬元大關,同年,他的《巫峽魂》在蘇富比以13萬港元成交。1989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吳氏力作《高昌遺址》(101.6×105釐米), 這件大幅作品雖以中國筆墨的畫法來處理中國風景,但整體上卻具有西洋畫風格。拍賣原估價15至20萬港元,經各路買家幾十個回合較量,直到170萬元才一錘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共計187萬元,創當時在世畫家作品的市場最高價。1996年他的《北京松》尺幅只有一平方尺,卻被佳士得拍至17.2萬港元。相反,吳的作品在內地價格較低,作品也沒有海外多。1993年他的《江南水鄉》《江南山水》兩幅橫披在廣州嘉德拍賣會上分別以5.2萬元和11萬元成交。1997年吳的《群虎》被中國嘉德拍至77萬元。1999年他的《水鄉》在太平洋拍賣會上以7萬元成交。

    應該講,吳冠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扮演著龍頭角色。步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吳的作品依然很“牛”。

    可以說,吳冠中作品油畫國畫齊頭並進,兩面開花,作品價格已僅次於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那麼,吳冠中作品的市場走向如何,筆者曾在吳冠中去世時作過如下分析:一個有市場行情的書畫家去世以後,其作品在市場上往往會出現上漲。這種上漲的原因主要是書畫家不能再進行創作了,其作品在市場上不可能增加,只能越來越少,加上擁有該書畫家作品的藏家得知他去世後,往往對其作品有惜售心理,從而出現上漲情況。如北京的李可染和上海的陸儼少,他們去世後作品在市場上都呈現出較大漲幅,現在李可染和陸儼少作品在海內外市場上都是搶手貨,價格動輒數十萬、數百萬元,個別精品甚至拍出幾千萬元。而吳冠中生前作品早已被藏家認可,海內外市場上都有收藏吳冠中作品的固定圈子。所以後市沒有理由不看好吳冠中作品,未來迭創佳績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 3 # 千千千里馬

    哥兒們,你們的回答差別挺大。

    吳冠中先生的繪畫,我看油畫沒問題。但是國畫的造詣不是很高,但是,他也畫出了一些優秀作品。

    總而言之,他的國畫不能用 傳統的眼光來衡量,這也沒有問題。

    問題是繪畫是有其標準的。吳冠中的國畫過於單純,因此,他的國畫就不夠厚重,也影響了表現力的豐富。

    中國畫的傳統也好,西畫的傳統也好,繪畫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都要體現出來,這才有大家的境界。這與你是不是傳統,是不是中國畫西洋畫沒有關係。

    如果你有優秀的鑑賞力,你一定不是首先傳統還是不傳統地看待一件作品。如果囿於這些先驗的框架,你怎麼會賞識一件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和他的創造意義呢?

    至於吳冠中先生不善於書法,也不按中國畫詩書印的傳統作畫,我們都不必去過於計較,但是,他真的沒有很深刻地理解中國畫,因此,他也不可能把中國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因為,在中國畫面前,我們永遠不是很偉大而是很渺小,何況我們真沒有足以驚世的偉大作品。

    但是,吳冠中是一個真誠的繪畫學者,是一個忠誠的繪畫信徒,僅此,他的存在應該令許許多多所謂的大師汗顏。

  • 4 # 大器中成

    吳老和悲鴻同出江蘇宜興,又同在西洋留過學,不幸的是回國後又同在美院工作,他們本應當是很好的朋友,老鄉,哪知道路線不同,立場就兩樣。一個提倡學畫素描開始的學院風格,一個畫畫取意境的抽象派風格,那時候國人沒開放是看不懂抽象派藝術的(稱鬼畫符)。吳老看徐老拿石膏像出來心裡大概也在罵裝什麼逼,文人相輕!可憐的宜興市政府,不知道里面的奧妙,跟吳老說要在家鄉給他設立作品陳列館,吳老一口答應,後來不知怎麼搞的,陳列館竟然是設立在徐悲鴻紀念館裡面,吳老得知這個訊息後勃然大怒,結果把作品全部捐給了新加坡國立美術館。別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多,我是宜興人。

  • 5 # 藝團兒

    吳冠中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他是少數在中國畫中引入西畫的思想,比如構圖,比如用色等等的大師。光就這一點,他就足以被寫入美術史。既然被寫入美術史,那麼他的作品就非常值得去搜藏。

  • 6 # 知了放映廳

    本人是西洋繪畫基礎,期間還學習了兩年水墨。因為畫畫花費時間很多,為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就停了。雖然繪畫就是個初學者的水平,但因為很喜歡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所以幾年來多加留心他的經歷,雖然已有很多評論家的言論,嘗試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總結起來,吳先生的作品有三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時代

    吳先生是一戰後出生的,那時的世界正試圖從戰爭的傷痛中走出來,而中國一直在陰雲密佈中尋找前路。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著每個人。吳先生原本希望工業救國,考上了浙江大學代辦的省立工業職業學校,但在一年級讀完後,他認識了杭州藝專的同學,於是他有機會開始接觸繪畫,雕塑,便被深深地打動,毅然要棄理從藝。

    他說,一個功課優良的學生馬上要變成浪子了。也只有那個時代,都在尋找另一種可能,下一個出口,才會有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選擇吧。不過,學習繪畫不久抗戰就開始了,學生們開始了顛簸流離的日子。也許是這中巨大的家國變故,讓吳先生的圖畫中總有一種故園無此聲的寂寥。彷彿發生過什麼,卻又無從說起。空留一聲嘆息。

    抗戰結束,這種流離失所的生活終於結束了。吳先生又考上了公費留學,前往法國學習。又一次離開了家園。對於故鄉的思念,化作了他畫中的燕子,你會發現,他有多幅作品中都有燕子徘徊在故園上。

    2015年這幅《水鄉人家》以1084萬港元成交,超最低估價約6倍

    最著名的就是《雙燕》。吳先生在自傳中說,燕子是他對故鄉的思念,永遠盤橫在心裡。祖國的山山水水讓他牽掛,後來新中國成立他毅然決然要回來。吳先生說過,他的藝術需要紮根的土壤,而中國才是這片土地。

    關鍵詞二:江南水鄉

    吳先生的老家在宜興鄉村,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江南是他重要的題材。儘管他曾經創作過諸如《北國風光》這類作品,但是江南始終是被表現最多的主題。

    北國風光周莊

    吳先生多次到江南寫生,蘇州、紹興、周莊這些地方都出現在後來的作品中。我們會發現吳先生筆下的江南與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裡,筆墨彷彿精靈一般,在紙面上跳躍,留下一串串生動的足跡。色彩是稀少的,但卻不會令人遺憾,恰到好處的鋪陳開來。這與江南水鄉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水與建築互生不無關係。

    吳先生在江南寫生

    關鍵詞三:蒙德里安

    前面提到,吳先生赴法國留學數年,近距離接觸到當時現代藝術的前端。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抽象主義。這些都深深影響著吳先生。後來回國,他帶了很多畫冊,與學生們分享。當時有學生問他有沒有列賓,他直說並不曾知道。後來看到法國報紙上寫,有位畫家列賓很知名,但法國人好像並不怎麼了解他,方才釋懷,不是自己孤陋寡聞,是自己所在的藝術圈的問題。

    所以,吳先生的水墨與崇尚列賓的一派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風格。他自己就曾說過,蒙德里安以線和色作畫的風格影響了他。以至於他雖然在杭州藝專時期師從著名國畫家潘天壽先生,但與傳統中國畫中對線與點的理解已經有很大區別,更加趨向西方現代藝術的技法。對線和點的理解是開啟吳先生藝術之門的一把鑰匙,不過,每個人的解鎖方式不同罷了。

    蒙德里安

  • 7 # 黎中明LZM

    吳老的畫要從三方面欣賞,首先是畫意清新乃藝術之真善美之體現。其次從畫的佈局、層次、色彩方面,吳老的畫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佈局自然,有時誇張得來又合乎情理。色彩老辣且層次分明。第三要從線條上去欣賞吳老的功底之深厚紮實,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基本功訓練的好才有機會在藝術上有所成就。不然的話只能花巧虛偽,經不起時間考驗。

  • 8 # 山顛一寺一壺茶

    吳冠中一直是整個美術界矚目的人物。他早年學習中國畫,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公派留學法國,接受西方美術教育,回國後致力於中國水墨畫的變革,不斷用創新前衛的理論衝擊中國繪畫傳統,也身體力行用高產量的作品實踐著自己的理論體系,以畫家和評論家雙重身份活躍在中國畫壇。

    說起如何欣賞吳老的畫,剛好前兩天我接待了清華美院副院長吳冠中藝術中心副主任盧新華教授和喬十光漆畫工作室的負責人孔祥林老師,他們都對吳老非常熟悉,並講述一件事情。就是拿吳老隨便一幅畫,用紙片蓋住畫面上的任何一個色點,畫面就會怎麼看都不舒服。一生致力於經營畫面的吳老構圖已入化境,真正的密不透風,疏可走馬。色彩上西方繪畫的痕跡在畫面上體現充分,華麗,響亮,充滿激情。繪畫單元上融入了大量的平面構成元素和傳統水墨符號。讓他的作品用西方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東方的故事。

  • 9 # 詩夜城主

    只要每次一提到吳冠中,我就會想起他的那句“筆墨等於零”,在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史上,吳冠中可算是一個有“藝術涵養、藝術眼界”的藝術家,在中國畫領域,吳冠中主張讓使用了幾千年的“筆墨歸零”,在油畫領域,吳冠中又主張“中西結合”的創新技法,

    欣賞吳冠中的國畫作品,你會發現畫中呈現出的是“鏗鏘有勁的畫骨”,他用氣勢磅礴的意境感掩蓋了“呆板古老”的筆墨韻味了,吳冠中畫中的色彩、線條從來都不是單獨形成的,而是好比“波浪形”,色彩有秩序、井井有條,可以這麼理解“脫離畫面的線條、色彩都是零”,不管在國畫還是油畫裡,色彩始終都是核心,而畫面是主體,

    仔細留意了一下,吳冠中偏愛風景油畫,至於人體油畫,他把人體表現的比較抽象,類似於“奇形怪狀”的那種感覺,從畫家的作品中,可以或多或少的瞭解到畫家的品德,在人體油畫氾濫的時代,吳冠中始終保持對藝術的初心,他認為“藝術是自然形成的,”是否有同感“自然”這兩個字是好奧妙的含義啊,

    國畫的文化底蘊,油畫的“形美神韻”在吳冠中的畫筆下油然而生,國畫講究“有筆有墨”固然沒錯,然而藝術終究要迎合時代的審美,不同時代的審美觀截然不同,藝術市場被商業價值所主導,但藝術不應該隨波逐流,所以在吳冠中的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到屬於藝術的那股“仙氣”,因為時代始終都不會淘汰真誠創作的藝術家,

  • 10 # 燈影書畫

    在五彩繽紛璀璨奪目的近現代中國畫家的畫廊裡,我最早看到的就是吳冠中的畫了,最喜歡的也是吳冠中的畫。

    吳冠中人體藝術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畫家,作為一個跨世紀的長壽畫家,作為一個對中國畫和西方油畫融匯貫通的全才型畫家,吳冠中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精品佳作。有描繪自然風光的,有塑造人物的,還有人體藝術方面的;有傳統的中國畫,有油畫,還有融國畫油畫表現手法於一體的中西合璧的畫,疊彩紛呈,美侖美奐,成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絢麗魂寶。

    吳冠中人物畫

    之所以喜歡吳冠中的畫,是因為他的畫總能給人以十足的美感而又十分的詩意。他的人物畫,造型生動,形象飽滿,情感豐富,很能引起人的共鳴;他的人體藝術畫,清新俊美,寧淨圓潤,讓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不曾有其他的雜念產生;他的山水風景畫更是以或峰巒疊嶂氣勢恢宏或小橋流水宛轉起伏或質潔純樸簡約明快令人回味雋永。

    吳冠中山水畫

    吳冠中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國畫油畫素描作品,而且還對繪畫理論有著深入的研究,他的關於繪畫的一些建議、提法和創意比如“筆墨歸零”、“畫骨畫神畫靈魂”等等,至今仍在發揮的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晚年吳冠中在創作

  • 11 # hi123

    我感覺,吳冠中的畫,特別是他描繪江南水鄉的作品,有一種小清新的味道,好像一股溼潤的清風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作為一個江南人,吳冠中對小橋流水人家有一種莫名的眷戀,鄉情或者鄉愁算不上很濃,但是卻很悠遠。我想,這可能與吳冠中的淡泊人生有某種關係。作為一個大家,吳冠中能夠有這種情懷,想必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兒了!總的來說,吳冠中的繪畫藝術就是這樣的,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偶然間欣賞他的作品,讓人有一種感覺,好像兒時坐在水井邊,把腳伸進清涼的水裡的體驗,好美,好舒服……

  • 12 # 默默看藝術

    吳冠中作為融貫中西的大師,

    作品既吸收了西方藝術造型精華,又融合了東方人獨特審美。

    創造出了一種機富東方韻味的新油畫,以及極具個人風格的水墨畫。

    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給予觀眾無盡美的享受。

    《國際先鋒論壇報》的藝術主管梅利科恩,評價道:“發現一位大師,其作品可能成為繪畫藝術鉅變的標誌,且能開啟、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

    凝視著吳冠中一幅幅的畫作,人們必須承認、這位中國大師的作品,是近10年來現代畫壇上最令人欣喜的不尋常的發現……”

    欣賞吳冠中先生的作品,

    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看,是不錯的角度:

    從畫作看

    從經歷看

    從文字看

    從畫作看:

    油畫極具東方情調和審美,

    西畫和國畫在畫中融合。

    吳冠中那些極富東方情調的油畫,除了他深厚的西方繪畫功底之外,更加離吳冠中不開對於國畫的借鑑和吸收。

    縱觀吳冠中先生的作品,尤其以《1974·長江萬里圖》、《三峽》、《魯迅故鄉》等油畫作品為例,看其畫面的構圖、畫面組織方式,以及用筆用色、和畫面的意境格調,如不是對國畫有著深入體會和研究,是畫不出這些,融和東方審美情調、飽含悠遠意味的油畫作品的。

    蘇聯油畫家認為江南不宜當作油畫題材,因為江南朦朧的灰色調,難以在油畫中呈現出理想效果。

    而吳冠中的油畫卻打破這個認知,他油畫創新的起始,就是從江南開始的。他用黑、白、灰,用朦朧的灰色調,將油畫畫出清新淡雅的效果,令人回味悠長。

    油畫和水墨畫,看似風格全然不同,但當藝術到了最高處,對於美的感受理解和表達,其實是相通的。

    從經歷看:

    學藝於東方與西方,

    畫兩家門下輪轉來。

    吳冠中從16歲開始學畫,考入林風眠先生創辦的國立杭州藝專,在杭州藝專學習,兼學西畫與國畫。

    他國畫師從現代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吳冠中非常喜愛國畫,總是白天畫西畫,晚間畫國畫。潘天壽先生教學主張從臨摹入手,吳冠中大量臨摹石濤、弘仁、八大山人和鄭板橋以及元四家等的作品,後來吳冠中出國西學,但國畫的基底,國畫的因素,卻不斷在他的內心發酵,隨著歲月的推移和學習日積月累。

    吳冠中在留學時,師從巴黎美術學院黎、泰斗級人物蘇弗爾皮教授。蘇弗爾皮教授說“藝術分兩路,小路藝術娛人,而大路藝術撼人”。給了吳冠中以極大的的啟發,讓他對於西方繪畫的造型繪畫的美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吳冠中對西方的藝術、對中國東方的藝術,有了更多自己的獨特體會和思考,這也為他今後回國創造油畫、水墨畫的融合與創新,奠定了基礎。

    從文字看:

    文章是吳冠中畫作的註解,

    是他藝術生涯的凝練。

    要更好的看懂吳冠中的作品,除了畫作本身之外,多看看吳冠中的寫的文章文字,可以進一步的看懂、觸控他的作品。

    冠中先生將對於藝術繪畫的創作,對於國畫及西方油畫的諸多看法,感想和思考,全部記錄下來,凝練成篇篇見解精闢的文章。

    吳冠中著作豐盛,以《吳冠中文叢》(共7本)這套文集為例,在這套文集中,尤其《橫站生涯》、《放眼看人》、《背影風格》、《短笛》和《文心畫眼》為這5本書中,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吳冠中先生的獨到見解,其文字質樸、深刻,其文章所記錄的所思所感,犀利深邃。

    如果只是單純對吳冠中的畫作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吳冠中速寫意境》,裡面收集了多吳冠中走遍大江南北,國內國外所見的風景,當場記錄下來的精彩速寫,往往在畫旁,還總是會寫幾句畫畫時的即刻心情,與思想延伸。

    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吳冠中先生,他80多歲寫的自傳《我負丹青》,這本由他本人親自撰寫的自傳,是入門瞭解吳冠中,欣賞他的畫作了解吳冠中本人,不可多得的好書。

    透過三個方面

    從吳冠中的畫作、學畫經歷、以及文字入手 ,

    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欣賞,吳冠中的精彩作品。

    我是默默,愛藝術,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 1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吳冠中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

    那麼,為什麼說吳冠中是“令人驚喜的不尋常的發現”,他畫作的藝術價值又體現在哪裡呢?

    總體而論,我認為吳冠中先生的藝術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上:

    第一,對形式美的探索。

    作為我國當代著名水墨藝術家,吳冠中非常重視對形式美規律的探索,在實踐中他形成了自已獨特的繪畫創作理念,為我國繪畫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倡把握形式美的規律,認為只有把握形式美的規律,才算把握了美術的核心。

    第二,對中西方繪畫藝術道路的探索。

    他終生致力於中國畫現代化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他用現代設計的審美法則和圖形表現語言,把東方水墨畫和西方油畫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糅合,其作品中體現的意境美、形式美、文化美都有著極高的美學價值。其美學主張和藝術手法是我們探索之路上寶貴的思想遺產。

    第三,對傳統和西方繪畫文化的兼收幷蓄。

    他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繪畫觀念有效地結合起來,創作了大量具有現代氣息和鮮明個性特徵的繪畫作品,他做出了對中國傳統繪畫形式和傳統繪畫線條的變革,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曾說過:“對我來講,油畫和水墨畫都一樣,都是為了探索一條自己的道路,我的繪畫道路是油畫——水墨油畫——水墨不斷迴圈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他們的優點”。

    所以,吳冠中一生都在從事水墨畫與油感相融合的探索,他借用西方的繪畫觀念和方法改革中國水墨畫,以中國傳統的寫意畫來改造油畫。

    這樣一來,就使得他的繪畫作品有著強烈的3個特質:第一,獨特的繪畫語言;第二,中西結合的內容;第三,形式感極強

    從繪畫語言上來講,吳冠中作品中的抽象點、線、面和色彩的形式是始終一以貫之的。點在吳冠中的作品中常常被用來概括樹葉、草木、門窗、人物、衣衫等。或多或少或色彩不同的點,在其畫面上因位置和大小差異從而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畫面內涵,點在吳冠中的畫面中已經精煉成了純粹的視覺符號。線在中國畫中是最重要的造型表現手段,吳冠中對線有著異常的敏感和喜愛,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線來抒發情感和描繪意境,或纖細長線,或環繞曲線,或體量複線,或灑脫單線。線是他畫面的“骨",是畫面的"魂”。面在吳冠中作品中也多以抽象的形式呈現,他以蒙德里安“平面分割的意識"強化了中國畫中"經營位置"的構圖觀,推敲畫面中黑、白、灰之間的關係,強調中國畫中“留白"。

    點、線、面搭配固定色彩的抽象意境組合方式構成了“吳冠中風格"的圖形語言,吳冠中運用這些元素並非單純的排列組合,而是透過打散、重構、對比、重複排列等方式安排到畫面設計中去。以用線的走向構成圖案的骨式,以面的位置經營和留白方式體現東方的審美意境,以點的排列展開來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以固定黑、白、灰、紅、黃、綠六種主要色彩作為其主要風格的畫面體現。並遵循圖案形式美的規律,把控畫面的整體節奏與韻律。

    進入21世紀,色彩在繪畫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吳冠中的現代化水墨畫創作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然而在這之前,傳統中國畫色彩從唐朝至明清時期追求的都是以“意境”標榜的“渲淡”色彩思想觀,它與西方現代化絢爛亮麗的色彩構成觀格格不入,隨著西方繪畫色彩的融入,畫面色彩暗淡的中國傳統水墨畫逐漸受西畫排擠。

    吳冠中在中西繪畫融合的色彩創作,是他中西方風格藝術融合的大膽嘗試。他突破了傳統繪畫的“渲淡”色彩觀念,在中國水墨畫傳統的色彩觀念的基礎上融入了西方印象派、梵高、馬提斯的絢爛色彩,形成自己獨特的新水墨畫色彩觀,為中國水墨繪畫的發展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吳冠中勇於創新的繪畫精神對中國後世藝術工作者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他的繪畫思想對我們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此外,吳冠中還從國外諸多藝術家的作品中吸取養料,在色彩之外,熔鑄各家所長,進行藝術的中西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克里姆特和吳冠中繪畫的結合。

    實際上,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東西方的交流日漸密切,商品交換中產生了文化融合的契機。西方藝術家繪畫的視角、位置、方向、因素、過程等方面對我國山水畫的構圖、秩序、技法產生了重大影響,促進了近代藝術美學體系的轉變,使得近現代中國美術迸發出新的生機。克里姆特的作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國油畫發展至今,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西方科學論述性技法和東方傳統藝術觀照的寫意性技法並駕齊驅的局面。

    而吳冠中融匯東西方藝術特點,博採眾長,成為獨樹一幟的名家。兩位畫家在構圖、色彩、透型中都體現了主觀性。他們在處理形體結構方面都具有平面化的透視視角。

    追溯源流,我們會發現,西方繪畫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一直以面追型,而在起稿階段才有線的作用。在畫稿完成的過程中,線被掩蓋了,我們看到的是畫家以筆觸的疏密、色彩的變化疊加式地表達畫面。我國由於自古就有用最簡要的方法表達最明確的觀點的傳統,所以畫家在繪畫上習慣尋找畫面的主幹脈絡,而線正是脈絡梳理的表現。

    因此,在吳冠中與克里姆特的繪畫中,這兩種表達方式同時出現在他們的畫面中。他們有清晰的表達方式和明確的創作風格。

    克里姆特的《金魚》誕生於20世紀初,畫百垂直拉長,在當時的西方藝術界非常少見,這種構圖大膽採用堅長的造型,使畫面中的人物透過疊加的方式排列,帶有強烈的整體性,大幅度的曲線皆與外邊緣在方向上有一致性,強調了豎式構圖自上而下的傾瀉感。畫面中色彩體塊分明,黑、白、灰關係明確,人物頭髮飄逸的線條在畫面中產生運動感,為畫面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吳冠中的《苗圃白雞》借鑑了這一構圖形式。筆直的樹幹貫穿於畫面,排列出高遠的氣勢。但與克里姆特對樹的表達截然不同,吳冠中筆下的樹更加纖細、溫婉,水質特色明顯,富有國畫對樹的描繪的特色。樹木林立,排列整齊的線條成為支撐畫面結構的主體。在吳冠中的筆下,冬季蕭索卻不失生機,保留了一份溫暖的情韻。而在色彩的運用上,在這幅作品中,在灰藍色的群山掩映下,一排排整齊的樹木遮擋住村落人家,幾隻白雞在林子裡道遙自在。大量的面造型刻畫背景,突出樹林的線感。樹木顏色為淺色,背景為深色,這線上與面的表現上經歷了一番整合。

    由此觀之,吳冠中堅持中國畫具備“線"和西畫特有的“色”等元素,讓他的繪畫極具形式美感。

    我們知道中國畫的用線十分注重“以線造型",吳冠中的用“線”打破了中國畫中傳統用線技法,在水墨畫中,吳冠中有時用流暢的線來表現客觀世界,有時利用西方繪畫中的速寫線,這種用線方式在突出客觀主體的同時也是畫家自身情感的流露,如《大漠》作品中吳冠中運用了大量的弧線來表現大漠沙丘的綿延起伏,高低起伏的線條與輕重緩急的韻律給人以柔美而不失空曠的視覺效果。除了結合線去呈現白然形體外,同時也把線變成了一種表達情感的媒介,但其從來都不刻意追求線條“以書入畫“。

    實際上吳冠中把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現代藝術結合下形成的“點"在其樣式上借鑑了石濤、潘天受和梵高的用“點"技法,透過對自然物象的認識運用到筆墨中,這些靈動跳躍的“點”在他的畫面上生靈活現,增添了幾分情趣。其作品《交河故城》透過率性大膽的用筆掃出或擺出紅、綠、黃、黑等各異形狀的“點”, 這些點的重複排列,層層疊加,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大小不一的點相互掩映,猶如個個精靈,充滿了情趣。此外昊冠中對“彩點”及黑、白、灰單色點的運用和把握,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作品《獅子林》《新城》《荷塘春秋》等,透過對象徵意義“點”的運用來表達內心情感,寓意深遠。

    因此,吳冠中以獨特的藝術語言、中西結合的內容、形式感極強的繪畫作品征服了很多藝術欣賞者,人們在他的畫中體察出強烈的情感特徵和藝術意境美。

    藝術創作來源於現實生活的實踐感受與內心體驗,也來源於無意中的靈感。吳冠中的作品, 都是有豐富的感情思想,吳冠中曾將繪畫的過程比作為“懷孕”,每張畫有畫家本人複雜的經歷、感受和體會,經過畫家苦思提煉出來的,來源於作者的真實情感的流露和真實的內心審美趣味。

    他從小就是一位天性率真且具幽默的人,生活在江南,家鄉的水鄉、白牆、黑瓦、黑門窗使他產生深深的印象,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新穎的創造力和文化品位,《故宅》《江南人家》 《樹叢》《養鴨場》等都是對小時候生活的喜愛和眷戀。還有如《白髮之花》《紫藤》《雙燕》 等,都是對自然的理解和概括,都是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表達。透過他的獨特的藝術手法,把他的家鄉的形象以及對自然理解的形象,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給予我們新穎的審美享受和審美感受。

    從吳冠中的創作風格來說,他擺脫了畫內容的限制,將繪畫主題延伸到其它方面的內容上,讓整個繪畫作品呈現出多樣化。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他誠摯地表現著所畫之物,並投入了自己真摯的感情。江南水鄉是他成長的搖籃,那一幅幅風景畫作中,小巧流水,烏簷粉壁,水波飛鳥等等,這些是他心中深切的眷戀。多年來,他行走在水鄉里、山河間,在大自然的生命體系中捕捉自己對於大自然真實的感受和情思,他的藝術是一種情感的宣洩,他用自已質樸的內心來表現天地萬物間最寶貴的生命之源。祖國的名山大川,黃河長江,都有著吳冠中先生辛勒作畫的身影。

    他是位簡單直率的性情中人,始終堅定以自我感受為第一位,強調藝術家面對客觀自然的時候,敏銳感的瞬間性和創造性。因為這種感受是個體的,是唯一的,會促使藝術作品具有感染力和獨特性。吳冠中先生曾說:“我追求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意境,畫與文都只是表達這種感受與意境的不同手段。”從而他尊重自己的各種感受,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闡釋藝術生命力的無限性。

    除了情感的真摯外,吳冠中還著意營造了極具東方特色的意境美感。

    早年的吳冠中曾苦思冥想一個關鍵問題:

    油畫的色感和濃郁與國畫的流暢和風韻,彼此可以補充嗎?

    我們現在無法得知吳冠中先生的答案是什麼,但是他的作品早就做出了回答。他的《童年》以淡淡的塊面繪出兩側的灰瓦白牆和大片空淨的水面。銀灰色的調子淡雅而高遠。筆觸單純,畫面靜謐而簡單,彷彿聽得見水流緩緩淌過的聲音。圖幅上方若隱若現的一。對燕子會令 人聯想到它們在天空中悠揚掠過的身影,拱橋曲水讓人不禁猜想是否曾有人泛舟於此。

    吳冠中兒時嬉戲玩耍的歡愉和天真無邪的笑聲就在這樣安謐的環境中流淌著。《童年》 寄託了畫家的情感,強調的是個人對物象的主觀感受。他的《印度婦女》以寥寥數筆便將婦女的體態衣著表現出來。婦女們的面部不加任何技法的修飾,皆以一筆擺出,意到而筆不到,留給觀者大量的空間去想象她們的面貌:或許是面容嬌羞的女子,又或是豐腴富態的婦人。畫面油彩用筆簡練,巧妙地表現出輕紗和裙帶的輕薄質地,其輪郭亦隨裙帶顯露出來。這些女性或體胖或消瘦,從輕紗的走勢中也可以看出她們各自的不同姿態,畫面充滿了寫意的美感。他的另一幅名作《魯迅故鄉》,以黑白灰三大主色調描繪了錯落有致、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具有典型的中國意韻。

    因此,作為20世紀中國繪畫藝術的不可替代的畫家之一,吳冠中一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對中國藝術領域產生著積極深遠的影響,充滿爭議的美學思想帶給國內外學術研究者和藝術家們深深的思考與啟迪,他也被譽為是“影響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藝術家”“中國的梵高”,我想這是當之無愧的。

  • 14 # 尹銘的前院

    吳冠中(1919-2010)是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他師從林風眠,秉承了林風眠的現代主義創作思想。林風眠曾在最熱鬧的年代,在最核心的圈子中接觸到了發展最為鼎盛的西方現代藝術,主張學習西方哲學內涵深刻的先鋒藝術,作為弟子的吳冠中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

    ↑ 吳冠中 - 水墨畫《雙燕》

    吳冠中的教育背景可謂是“中西合璧”,油畫和國畫一起學習,後來又前往巴黎學習。吳冠中一直是兩種繪畫形式兼具,致力於把西方的繪畫藝術和中國的繪畫藝術有機嚴密地結合起來。

    ↑ 吳冠中 - 水墨畫《獅子林假山》

    吳冠中學成後回國,任教於中央美院,但他的藝術理念與徐悲鴻的理念完全不同。吳冠中在西方學習時,接觸到了很多當代藝術的觀點,與中央美院依託於現實的寫實主義觀點背道而馳。

    ↑ 吳冠中 - 水墨畫《烏鎮》

    吳冠中的美學觀點不同於寫實主義的線條和色彩的觀點,而是傾向於構成主義。他認為繪畫的美來自於基本元素的組合,是一種抽象概括的現代主義的美,把最基本的點、線、面三種基本元素進行純粹地組合,而不依託於現實當中的事物。

    ↑ 吳冠中 - 油畫《水鄉》

    吳冠中在留學期間,以及後來的創作之中,一直致力於使用油畫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作品。吳冠中用油畫描繪中國的鄉村風景,很明顯不是寫實的,卻有一種清新淡雅、風輕雲淡的感覺,這在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中很難見到。

    ↑ 吳冠中 - 油畫《水鄉周莊》

    吳冠中油畫的最大特色就是對白色的大量使用,類似於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留白,甚至讓人很難區別到底是油畫還是國畫,只有近距離欣賞時才能看出油畫的質地。

    ↑ 吳冠中 - 《長江萬里圖》

    吳冠中帶有傳奇色彩的作品《長江三峽》,是1974年北京飯店裝修需要而接到的繪畫任務,在和幾位藝術家去長江寫生的過程中創作而成,後來又在搬家時遺失,最終被他的兒子重新找回。這幅作品對色彩的運用極為成功,色彩漸變、從有到無,體現了中國水墨山水畫的觀感。這一階段吳冠中對於中西合璧的藝術創作追求是非常成功的。

    ↑ 吳冠中水墨作品

    70年代以後,吳冠中進入藝術創作生涯的晚年,轉入以中國傳統水墨為介質的創作階段。他曾經對年輕畫家的忠告:“你一定要穿著大師的拖鞋走一走,然後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脫的過程中,你就會找到自己,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 吳冠中油畫作品

    水墨作畫與油彩有很大區別,油彩粘稠,比較好控制,但水墨具有較大隨機性,潑墨暈染不規則,更加適合中國元素的創作。但是吳冠中的作品與八大山人、鄭板橋等中國古代藝術大家的作品完全不同,給人以全新的感覺,是真正屬於中國的現代主義繪畫。

    ↑ 吳冠中 - 《徽州建築》

    吳冠中的徽州、水鄉建築系列作品,利用點、線、面的純粹結合,有著中國造型藝術中最根本的元素,也就是水墨書法感,是他藝術觀點的集中體現。並且,吳冠中的作品具有構成主義、至上主義的美感。

    吳冠中是20世紀中國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家,一位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自己獨創風格的藝術家,他作品的美感是世界性的,不輸於任何主義流派。

  • 15 # 青豌豆Roc

    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為中國現代繪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吳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觀念和繪畫創作就適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需要,推動了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演變和發展.

  • 16 # 博古觀津

    吳冠中的中國畫又透露著西洋畫的用色、光影與用筆的表現技法。雖然他高度概括了繪畫創作物件的線條。表現出中國畫的寫意特點,但是他的用筆一直像是在用油畫筆作為創作工具,筆觸硬朗缺少變化。

    吳冠中用硬筆創作以軟筆為特徵的中國畫。這大概是他那個時代的藝術家的特點,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響。那些個時代畫家在東西方文化藝術的領域來回穿梭。

    沾染上了異樣的表現方式與另樣的藝術氣息,難分伯仲。吳冠中的國畫特別是風景的裝飾意味很強。那些色塊、那些線條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形式感。他的畫作在國內外拍賣會上接連拍出高價,就證明了他畫作的價值和市場的認可。

  • 17 # 小草幸

    朋友問到吳冠中的畫,我認真去翻閱了一下吳冠中先生的相關作品。我著重說一下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畫。

    吳冠中(1919—2010),現代中國畫家。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階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

    吳冠中先生的作品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大家透過觀察也能發現這些作品中會使用到很多點的技法。

    吳冠中先生的江南水鄉水墨畫作品,用線靈動虛空,用色跳蕩明麗,讓人有種輕快的明朗的感覺。吳冠中先生的水墨畫的中西合璧,讓水墨畫不僅僅只有黑白灰。

    畫畫是需要對生活有所感悟的,水墨畫也常常表現了畫者的文學素養。這些充滿詩意的畫面表達了畫者的情感,紙面浸潤濃濃的鄉情滲透淡淡的憂愁。其實很多大師在繪畫的時候都會寄情於畫,所完成的作品也表達出一種強烈的情感。

  • 18 # 聞天下談古今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十餘種。

    吳冠中的畫真的很絕妙,尤其是江南水鄉無人能及。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吳冠中從早年秀麗的江南風景到晚年的抽象線條,用最簡單的點、線、面、色之間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形式架構,畫面洋溢著濃郁的中國文化詩情和神韻。作為生於江南,長於水鄉的畫家,吳冠中對江南水鄉有著濃厚的深情。正因為有著如此深刻的情懷,使他筆下的水鄉流露出情真意切的雅緻與領袖。

    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點線面,黑白灰,紅黃綠”的吳家作坊風格。吳冠中用繪畫形式中抽象的結構美去營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邊村莊安靜空幽的意蘊賦予了其獨特的抽象藝術語言,產生強烈的視覺美感。

    吳冠中用純熟的繪畫技法,柔和的色調將江南水鄉的春光乍洩景色展現於筆墨丹青之上。畫面充滿詩意,佈局精妙,線條準確有力,枝杆蜿蜒遒勁,富於變化而不呆板。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小村的黑瓦白牆,和諧而清新的色調,寧靜而恬淡的境界,使畫作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 19 # 博索藝術

    1998年吳冠中限量版畫,毀掉底板,窮其完美,不負丹青!https://mp.weixin.qq.com/s/10G6x6vpHXAANVL7uv6apA

    楔子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筆名“荼”。當代具有國際聲譽的傑出的中國繪畫大師,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性畫家之一。在藝術上吳冠中先生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點,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作品屢創億元拍賣記錄。

    多年來吳冠中身體力行地參與版畫的製作出版,把作品透過版畫的方式推向社會、推向民間、推向家庭的舉措是他一生藝術活動的重要一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被停播的節目,哪個讓你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