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儒於成
-
2 # 張無豔
1、初次買壺,以實用為主,不要想你要買什麼泥料,因為你現在可能還無法分辨,只要是原礦泥料的即可。同時,暫時也不要考慮職稱、家傳等等藝人背景因素,它是你玩壺進階以後考慮的事情。
2、考慮有無自己非常喜歡的器形,好比西施,好比石瓢等等經典器形。假如有,按圖索驥。假如沒有,那就隨自己喜歡挑。儘量應以傳統壺型為主。這對你瞭解紫砂有幫助。
3、看中一把壺想購買,假如身邊有高手,則省事很多,要麼請高手和你一起去挑壺,要麼直接從高手那裡搶過一把。
4、選壺的時候,不要考慮太多,諸如出水一尺不散花,嘴不流口涎等等,這些都是次要因素,只要不影響使用即可。對於所謂的“三點一線”,也是大概齊就行,手工藝品,畢竟不是機械加工零件,偏差沒有那麼準確的,這不應作為你選壺的主要考慮因素(這裡說的是實用性的紫砂作品,考慮收藏的話另做討論)。
5、由於你是新手,不要試圖用壺蓋或者子口去敲擊壺身,這個行為是店家最為反感的,同時,也很容易出現磕碰,吃虧的是你。在你不具備辨別能力的情況下,這種挑壺方法對你沒有任何意義。
6、莫受身筒成型工藝的影響,也就是常說的全手工、半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門階段,此選項對你而言沒有更多實際意義,只會增加你的煩惱,也極容易受到蠱惑,反過來就會影響你的正常判斷。一把壺,放在那裡,或者說隱藏在眾多壺中,假如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藝決定的。
-
3 # 風哥聊成長
坦白說,現在的紫砂壺用純正宜興紫砂泥的只佔比較小的一個比例,大部分用的是外地的紫砂泥,如浙江。很多人可能會因此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宜興本地泥也好,外地泥也好,其物理效能相差不大,對於幾百塊上千塊錢的壺,你壓根沒必要糾結這個。只有對於收藏投資的人這點才有意義,物以稀為貴嘛。
剛開始玩壺,只要是真的紫砂壺,更應該注重其實用性。在此基礎上,選擇更加賞心悅目的壺。
-
4 # 長睫毛的天空
平時上班較閒,喜歡喝喝茶,喝著喝著就對紫砂壺產生了興趣,一起的一個老茶友,道行很深,一再奉勸我不要買紫砂,這個裡邊貓膩太多了,就是想買一把安全的都很難,更何況是丁署鎮的原礦了。後來研究了三四個月才買了兩把原礦的,這裡分享一下經驗,有不對的請多多指教:
1.顏色比較怪,比較鮮豔的不買!
2.所謂的民國綠泥,黑金沙,不買!低價位大紅袍不買!
3.300元以下底槽清降坡不買。
剩下的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選擇工好的半手工算是可以用了,比較安全了,價格也會便宜一些。但要注意,這些裡邊也會分本山和外山料,調砂沒調砂(這個不影響使用),我們最好選擇本山的,原礦就是不經過其它物理或者化學加工,直接把礦開採出加水後,陳腐後用的,這種就在原材料上達到了最傳統最安全最正宗,所以,原礦、半手、本山、普通紫泥是我們最應該選擇的,200CC以上價格在300——600喝茶極佳!有不對的地方,希望交流學習!謝謝!
-
5 # 大仙79998136
其實,怎麼挑選紫砂壺和怎麼購買字畫差不多。收藏,買名家的。等升值,買有潛力的,自己玩,就買適合自己的就好。當然,你如果是土豪,那就隨便。另外,升值的話,儘量不太建議,畢竟現在不好出手。
-
6 # 逸品壺ypzs971
購買紫砂壺的三條終極原則:
一、你很喜歡紫砂(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不是人云亦云的喜歡)
二、你買回去有用(經常喝茶、喜歡喝茶。)
三、網路購買,必須看到實拍圖(實拍圖就是一物一圖,你買到的就是圖上對應的那一把。所有不肯提供實拍圖的都是耍流氓)
關於紫砂泥料,很多茶友都有疑慮,這裡多言幾句:首先,推薦一下宜興紫砂為什麼那麼好?怎麼辨別紫砂原料?關於泥料的問題,這是我見過的最客觀、科學、系統的講解。紫砂,就是一種礦石。既然是礦產,就不會獨一無二。地球上有哪種礦產是隻有一個產地一個產區全球獨一家的麼?貌似沒有是吧。江蘇宜興的鄰居,浙江長興也出產紫砂礦,近年來,連東北都發現了儲量巨大的紫砂礦。但為什麼很少聽聞東北出現了做紫砂的名家呢?這要從宜興的地理位置說起。
自明代一直到今天,江浙一直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帶。紫砂這樣一種文人氣息濃郁、藝術價值很高的工藝美術作品在宜興誕生並且四百餘年來綿延不絕發展到今天,正是倚賴著江浙這樣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茂,文人藝術家輩出的背景。明代晚期,就誕生了第一部著名紫砂理論著作,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這部書中關於泥料有如下的說法:“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就是說,在明代末年,煉製泥料的工藝就已經很成熟了。紫砂礦石開採出來之後,需要經過粉碎、磨細、分篩、加水陳腐,最後煉製成可以用來制壺的“熟泥”。煉泥這個流程本身,並無神秘之處,其真正神秘的地方是在煉製泥料時,加入一些泥料中本來不含有的成分,以使泥料形成獨特的肌理和色澤。例如,在顆粒較細的泥料中加入一部分較粗的顆粒,燒成後便會在壺的表面形成均勻的顆粒裝突起,這種工藝名曰“調砂”。另外一種方式是加入顯色礦物,使紫砂在燒成之後顯示出豐富的色系。《陽羨茗壺系》中說,“泥色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諸名”,僅靠天然的紫砂礦,顯然是無法燒成如此豐富的色系的。這種在紫砂泥中新增著色礦物的方式,就是今天所謂的“化工泥”的前身。
所以可以說,“化工泥”不一定就是不好。在紫砂泥料中新增少量的金屬氧化物進行顯色也不是近年才發明的工藝,至少在民國時,這種工藝就比較流行了。今天流傳下來的民國時期的一些花貨作品(花貨就是在壺身上以貼塑等工藝進行裝飾,例如松針、梅花、桃花、玉蘭、樹皮、竹葉等),就大量運用了新增著色劑的泥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民國綠”。這種呈現淡綠色的泥料就是由於添加了鈷元素燒成的。燒製青花瓷器的顏料的主要成分就是鈷。那麼古時交通、資訊都不發達,物流更是無從談起,宜興地區的陶工是如何想到透過新增著色劑這一妙招呢?
我認為這和明清之際一部分景德鎮的制瓷工人輾轉流落到宜興地區從業有關。明清之際景德鎮制瓷業高度成熟,分工明確,瓷胎廣泛採用二元配方(瓷石加高嶺土),制瓷工藝中的挖泥煉泥、拉坯修坯、繪製上釉、裝窯燒窯都有明確的分工。景德鎮的瓷工來到宜興後,就把制瓷工藝中的一些思路和技術運用到紫砂製作之中,最終才使得紫砂在剛正式誕生不久,就擁有了如此豐富的泥色、如此獨特的肌理。
總而言之,紫砂就是一種普通的礦石,既沒有珍稀到接近枯竭的境地,也沒有在泡茶時讓茶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有一位工藝美術大師曾經公開發聲:紫砂原料,三百年都用不完!因而,沒接觸過紫砂但又躍躍欲試的茶友,對於“化工泥”完全沒有必要風聲鶴唳杯弓蛇影。
如今在宜興,泥料不算便宜,好的泥料一捆一兩千,一捆是三十斤。平均下來,一斤要好幾十了。當然,還有更牛的泥料,三五千一捆,甚至上萬一捆——但是,這種上萬一捆的泥料,普通壺友你們是遇不見的,就算遇見了,也未必能認出來,因為最貴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市面上的紫砂壺,多數用的都是一千塊一捆以下的泥料。所以,泥料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紫砂作為一種工藝品,最“值錢”的部分在於手工製作的技巧和透過手工造型而展現出來的韻味,而不是什麼泥料。
有人說,鑽石是二十世紀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在我看來,透過炒作紫砂泥的“稀缺性”而達到獲利的目的,這種行為,是比鑽石更精彩也更卑劣的營銷騙局。
關於紫砂的“氣密性”問題,也需要說明一下。
壺蓋伸進壺裡的這一部分叫“蓋牆”。蓋牆是一般人選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因而,有的壺蓋牆是模具壓出來的,有的則是全手工圍出來的——但這並不是我們要講的重點。眾所周知,中國製造的慣例是喜歡在大家都能注意到的地方下功夫,而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就經常偷工減料。比如,去買個枕頭,枕頭的面料可以用得很好,但是裡頭的填充物,就常常有問題。
紫砂壺在燒製的時候,會有一定的收縮比例,本來壺在生坯狀態時,蓋牆的直徑和壺口大小是正好吻合的,但經過燒製收縮之後,由於壺身和壺蓋並不會嚴格等比例收縮,那就造成要麼壺口小蓋牆寬,蓋子蓋不上;要麼就造成蓋牆窄壺口大,蓋子蓋上之後曠量太大,蓋子可以亂晃盪。這第二種蓋子亂晃盪的情況,就會導致“氣密性”不好。
所謂“氣密性”的形成,並不是蓋子和壺口嚴絲合縫,倒過壺身來以後,由於摩擦力導致的蓋子掉不下來,而是壺身注滿水之後,蓋子和壺口之間,由於水的張力作用,形成一層相對穩定的水膜,這層水膜就把壺蓋與壺身之間的縫隙完全填滿,把壺身倒過來之後,由於空氣完全無法進入壺身,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把壺蓋“壓”住了。
但是為什麼要說這個“氣密性”檢驗毫無意義甚至是相當可笑呢?
原因有二。
一是所謂的“氣密性”對泡茶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大家可以注意到,蓋鈕的中間,有一個通氣孔,這個通氣孔的作用就是在蓋子蓋上之後,保證大氣仍舊能夠進入壺內,這樣茶才能倒出來。所以壺蓋與壺身之間的氣密性好也罷,不好也罷,反正蓋子中間的通氣孔是通著的,大氣總是會進入壺身的。從壺蓋與壺身的縫隙間進入和從蓋子中間的通氣孔進入,也沒啥差別。
別急,壺商關於氣密性的表演還有第二招呢:他們會在出水的時候,時不時地按住蓋子上的通氣孔。“氣密性”好的壺,由於空氣只能從蓋子上的通氣孔進入壺內,一旦按住通氣孔,壺內失去氣壓,這樣壺嘴就立刻斷水,甚至可以涓滴不漏;鬆開氣孔後,水流就恢復,再次按住氣孔,水流又會斷開,如是反覆,看起來很是專業的手法。但是,這個手法對於泡茶實踐來說也毫無意義,首先,每一道茶在出水的時候,必須毫無猶豫地把茶湯倒乾淨,壺內不能留有茶湯,無論哪種茶類用紫砂壺泡都是如此要求,沒有例外,所以根本不需要在出水的時候把出氣孔按住來斷水,其次,在泡茶的時候,果真在出湯到一半時有什麼情況需要停止出水,把壺端平就可以了,沒有人會用按住氣孔的方式來斷水。
第二個原因,所謂的“氣密性”是近年來才發明出來的“選壺”伎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紫砂壺是一遍燒成,壺蓋、壺口之間打磨比較粗糙,經常有蓋子蓋上之後無法通轉(就是蓋子只能以一個特定的角度蓋到壺上,如果轉動九十度,就蓋不上了)或者曠量太大導致的蓋上之後亂晃盪的情況。現在紫砂壺每年都有好幾場大的拍賣會,拍賣會上那些清代、民國及建國初期的老壺,沒有一把“氣密性”好的,按照現在壺商那個把壺身倒過來的花樣玩,基本百分之百的老壺壺蓋都會瞬間砸地上。
-
7 # 紫砂文化百科
先來說說什麼是四不看,我總結就是一不看包裝證書,二不看作者職稱,三不看壺底印章,四不看作品獲獎證書。
再精美的包裝和證書都改變不了壺的真實價值
再精美的包裝和證書都改變不了壺的真實價值
一,不看包裝證書
紫砂壺的證書從便宜的一塊一張到精美的十塊二十塊一張,包裝從便宜的三四塊到幾十不等。這些東西作為紫砂壺的附屬品,根本不能決定壺的品質。而很多不大瞭解紫砂的朋友往往會覺得如果壺的包裝和證書上檔次,那麼壺應該也會有很好的品質。如果有這樣想法的客戶很容易上當受騙,市場上有些壺的真實價值還沒有配套的包裝和證書的價值高。這些欺詐行為正是利用了一些消費者的慣性思維。所以買壺不能把壺的包裝和證書作為選購依據,你要買的是壺而不是包裝和證書。
二,不看作者職稱
關於作者的職稱,我在前面的文章裡多次強調過,因為有代工和仿冒現象的存在。即使你這個壺的作者職稱顯示是工藝師或者高工,但是一般人特別是剛接觸紫砂的壺友,很難分辨這個壺究竟是本人親制還是找人代工還是仿冒,或者是大批次製作的那種跑量商品壺。所以如果對壺研究不多,只是注重作者職稱的壺友很容易上當受騙。職稱千萬不能作為選壺時的衡量標準,只能是附加參考。
壺底蓋上”顧景舟“這樣的印章實在太容易了
三,不看壺底印章
很多壺友買壺都有個習慣,拿到一把壺別的都不看,會不自覺的先去看看壺底部的印章,會去問是誰的印章。再進一步詢問這個人是誰,有沒有職稱,是不是名家,希望弄清楚這個作者的來歷。其實這跟前面講的不看作者的職稱道理是一樣的。不要天真的認為印章是名家的,壺就是名家的,我也經常碰到很多壺友曬出自己所謂的“撿漏”來得名家壺。在我們丁山,花幾十塊錢去雕章的師傅那裡,你要雕誰的章都可以,在壺底蓋誰的章都很簡單。(觀砂堂紫砂原創)在這裡想奉勸各位想靠紫砂壺撿漏發財的朋友,目前絕大部分老壺和真正的名家作品,都是傳承有序的。要麼被收藏在博物館,要麼在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專業藏家的手裡。很多專業的藏家靠他的專業知識和寬廣的人脈都很難撿漏,作為很多連紫砂壺都不瞭解的朋友,你能撿到漏的機率又有多少。我想這樣的機率跟中彩票頭獎是差不多了。應該看清這些事實,更多的瞭解紫砂知識,不要輕易的被一個壺底的印章給騙了。
此類的獲獎證書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此類的獲獎證書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四,不看作品獲獎證書
這上面的“四不看”在很多時候往往會成為很多壺友買壺時的重要依據,從而進入誤區。很多壺友收藏紫砂壺數十年,始終不知道自己收藏紫砂壺是價格投資還是價值投資。價格高不等於價值高,但是品質高一定等於價值高,希望大家要弄明白。
既然買壺,我們首先應該重點考量的是你具體要買的這把壺的自身品質,而不是去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擾而影響了你對壺正確的價值判斷。那麼我們買壺的時候又如何去判斷一把壺的品質呢,我認為一把壺的品質主要體現在壺的泥料、造型、做工這三點上。下面簡單的來說說我們買紫砂壺著重應該看的三點。
買壺重點應該是看壺,而不是看其他虛無縹緲的東西
看泥料看造型看做工
泥料作為紫砂壺的基本構成要素,顯得比較重要。它關乎到壺的整體品質和後期的泡養效果。
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看泥料、造型、做工這幾點,能幫助你對紫砂壺做出理性和準確的價值判斷。而過多的關注包裝證書、作者職稱、壺底印章、作品獲獎證書往往能干擾你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價格判斷。它們四個因素所能影響到的只是壺的價格,而非壺的真實價值。希望透過此文能對更多壺友有所幫助和啟發。
-
8 # 幾回山下逢知己
作為玩紫砂壺十幾年的壺友同大家一起分享幾個紫砂壺選購的感受,首先要弄明白購買紫砂壺幹什麼用,是當茶具賞玩還是作為收藏,一般情況下收藏壺的水會更深,因為收藏壺的價格是上不封頂,甚至直接到丁蜀鎮作者家都不一定能弄到人家親手做的壺,在此主要討論下日常用的紫砂壺。
1.價格:作為純新手的建議是多看熱鬧少出手,真要想買個喝茶千萬不要圖便宜買個幾十上百的壺因為這個價格基本上還不如買個玻璃或者瓷的茶壺放心,而且很多都不是使用紫砂泥料和傳統紫砂壺製作方法生產的,對紫砂入門沒有任何幫助。入門紫砂壺合適的價位應該是在300-500之間。
2.器型:新手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容易被五花八門的花貨,方壺吸引。作為日常使用,其實花貨並不非常順手,尤其是低端的花貨由於成本限制,做出來的壺做工非常粗糙,匠氣撲面而來,而且又是為了遷就設計而影響使用感受,普通喝茶賞玩傳統器型適宜,石瓢、仿古、潘壺都是很經典的器型可以優先考慮,畢竟紫砂壺是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集大成,講究簡潔樸素的自然美感。不要被宣傳的什麼倒立,堵上排氣孔不出水忽悠,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後期整口實現的,再有就是看下壺的裡面,傳統的紫砂壺是會有推牆刮底痕跡的,當然也不排除推牆刮底造假,但是一般情況下注漿跟拉坯壺成本限制是不會有這個工序的,壺內發現有明顯的螺旋紋,壺把壺底有明顯遢坑的很大可能是拉坯壺和澆漿壺。另外300-500這個價格告訴你全手工絕對不要買,而且不要在與這個商家合作,因為這個價格買個半手工的都不錯了,一個全手工賣這個價估計做壺都養活不了自己。
3.泥料:紫砂的泥料是紫砂壺的核心,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各種新泥料能把新手直接繞暈,個人感覺最簡單的初選方法是不要選購顏色鮮豔的壺,因為經典的紫砂顏色是紫泥的紫色,清水泥的淺紫色還有段泥的黃綠色。朱泥作為泥料裡的高階泥料也是最複雜的泥料入門新手建議不要去碰,畢竟大家的最初要求就是選購一個價格合理,使用放心,器型耐看的紫砂壺,所以推薦紫泥跟清水泥,選購的時候最好是去實體店多上手,個人感覺上手的多了自然對泥料好壞有判斷,個人感覺真正的紫砂泥料是看上去有顆粒感但是上手卻沒有粗糲手感的泥料,表面過於乾淨細膩的慎買,上手感覺像是陶製花盆感覺的也慎買。
-
9 # 香山往事
紫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以宜興紫砂泥料做的壺稱為紫砂壺,有2千多年曆史,尤從明朝供春後,深受文人墨客喜愛,歷代大家層出不窮。因為紫砂壺的雙透性,泡茶味美不餿,老百姓也極愛,加之集詩書畫印為一身,品茗之餘欣賞之,樂在其中。
選壺首先應以宜興紫砂做的壺為首選,模具壺、半手工壺、全手工壺因成本而價不同,根據各人能力。選自己喜歡的形,觀流杻把是否三點一線,再看蓋嚴否,流出水是否湧。
紫砂壺講究的是泥、形、功、款、章,不建議網購,到實體店多上手,造一把喜歡的實用器應該不難,當然,達到收藏級別的壺最好請行家參謀。
-
10 # 荒漠上拾荒者
如果你不是專業玩家,你只能依託網路查詢,朋友解析推薦,那就準備交學費吧!本人玩了好多年,不算職業,只談個人經驗。首先看泥料,正宗的泥料一定是宜興黃龍山原礦。泥料也分很多,有底槽清,朱泥,大紅袍等,其次是自己喜歡的壺型,容量,我們南方人喜歡小品,個人喜歡朱泥石瓢小品,最後就是手工藝術了。個人認為先識別手拉坯,灌漿壺等所謂的化工壺吧,然後就是半手工了,全手工製作的,那壺看架子了,個人經驗,如有錯漏請指教,不喜勿噴
-
11 # 北京古月軒收藏
一,壺蓋。紫砂茶壺是可實用可陳設的藝術品,不能不考慮它的實用性。口蓋嚴實與否是其功能表現之一。從壺蓋上,常能端倪出做工的精湛與否。對於大多數的圓形壺蓋來說,通轉不滯,蓋和口之間的間隙越小越好。有的壺蓋密封性很好,用手摁住蓋上氣孔,傾壺時壺嘴裡便流不出水來,這樣的紫砂壺就是實用性非常好的。
二,壺鈕。是為拿壺蓋方便而設定的,無論它是圓鈕、環鈕、菌鈕、桃鈕、竹結鈕、花式紐,還是動物形狀的虎鈕、獅鈕、魚鈕,最起碼的要求是好拿。如是看來,一個小小的壺鈕,是否適合人取用,光用眼看往往抓不準,必須親自用手拿一拿才知道。
三,壺嘴。壺嘴的出水是否流暢,也是功能標準中的一項。壺嘴流涎,即倒茶時,嘴口不暢餘瀝不盡,這實屬一般壺的必然現象,毛病在於壺嘴中空與壺身通孔的合理關係難以人為解決。最好是茶壺中傾倒出來的茶水“圓柱”要光滑不散落,這種不散落的“圓柱”越長越好。反之,壺嘴茶水傾出時,即散落迸濺,則不可取。當然直嘴、短 嘴容易達到這樣的效果,造型複雜的難度就大一些。另外,倒茶一收嘴口就斷流,這也是泡茶用壺特別講究的。現今有很多泡茶方法,在茶壺倒水時會先倒入接茗公道杯,並不在乎涎不涎水,當然出水流暢的話會更顯舒暢。應該提醒在對歷史名作藝術品的衡量標準上不能完全正以此為準。
四,壺把。在選壺把時,應以方便持壺為首要標準。壺把形制多,有橫把、端把或提樑,不同形制的壺把必須與壺身壺嘴做搭配,除考慮美觀之外,最終目的還是好拿好用。至於在壺把上刻龍雕鳳,雖多了視覺的享受,卻少了拿壺的方便性。
五,壺足。壺足是一把壺的安定位置。壺足的形制可分為一捺底、加底、釘足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制,都是要能讓壺站得亭亭玉立。
六,形狀。在選購紫砂壺形狀的時候,主要看它的“形準不準”。所謂“形準不準”,主要是針對傳統器形來講。紫砂壺的器形非常多,有“圓不一相”“方非一式”之說,對於初識紫砂的人來說,他並不知道某種茶壺的器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這個型別的壺被製作成什麼樣子,才算是符合要求的。因此,初學者最好先看一些書籍資料,增長一些基本紫砂方面的常識,將想要買的茶壺與資料上的,特別是歷史名壺進行比對。一般而言,球型或者壓扁一些的形狀合適泡茶,可以讓茶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
12 # 老劉忙的忙
何謂正宗?選壺的標準我認為第一是泥料,第二是做工,第三是壺型,第四是作者。我買壺主要看前三樣,當然,主要是自己囊中羞澀,買不起名家的。不過有前三樣,我已經知足
-
13 # 子小紫砂
您幾百塊錢也能買到,幾千也可以,如果有點錢,花個幾萬,手頭上不差錢,可以花個幾十萬上百萬的買個收藏!其實都可以算上紫砂壺,泥料,職稱,工藝都會影響價位
所以說選壺,首先價格控制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還有就是自己喜歡就好(前提是紫砂礦石開採後經過工序製成的紫砂壺)!當然有朋友介紹肯定會少走“冤枉路”!
職稱和價格有很大的關係!
-
14 # 紫砂一姐
作為一名新手,該如何少花冤枉錢購買到一把比較稱心的紫砂壺,必須要了解以下這些門道,透過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並且是物有所值的的紫砂壺!
一、首先應該多看多聽多學習,可以和身邊資深壺友多多交流探討,從中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千萬不要急著下手。
二、泥料是關鍵,新手入門沒有辨別能力的前提下本人還是建議選大眾化的紫泥比較靠譜,千萬不要去迷戀那些“稀有”泥料,什麼天青泥、白朱泥、大紅袍、民國綠、黑金砂、…
三、不要貪便宜,雖然貴的不一定是真紫砂,但便宜的一定不是好的。不要妄想著撿漏,記住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可能正好砸到你哦!
四、新手不要過分追求職稱、迷戀大師,因為你買的是壺而不是職稱呀。壺好就夠了,一些紫砂新人過分追求“省級”“國家級”等名頭,你沒有火眼金睛是分辨出來的。實際上很多所謂的大師都是靠炒作和包裝出來的,用這些名頭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和壺價,藉此來哄騙一些不知情的壺友,讓你交上高昂的學費。
四、其次選器型:1、透過第一感覺找到自己最有眼緣的那把壺。2、仔細觀察壺身有無爆砂,花泥及其他硬傷,包括壺蓋內,介面處等。3、觀察流、把、鈕是否在一直線上。4、口蓋的嚴密性是否合適。5、根據喝茶人數選擇容量的大小。6、試試出水是否順暢,斷水是否果斷,口蓋是否漏水。
最後祝您選到稱心如意、物有所值的紫砂壺!
-
15 # 顧建餘紫砂講座
現在,有人說紫砂的水很深,甚至有人已對紫砂壺駐足不前了。紫砂在歷史上不是這樣的,從宋代出現以來,紫砂壺就火了,到明代有“明制一壺,值抵中人一家產”之說,清代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對宜興紫砂的評價更高:天下茶具,首推宜興。
古人對是,紫砂壺是追捧的,不管是士大夫還是平民百姓,而現在人卻有很多人在非議,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二個主要方面:
1、對紫砂的理解不一樣了。
古人認為紫砂壺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當時的審美觀是講究壺的“精氣神”韻。
現在人認為紫砂壺就是泡茶的工具,偶有收藏價值的,也是多少年也體現不出這方面的價值來,受審美觀的影響,現代人講究精緻,做壺人在工具和製作方法上求提高,而忽視了精氣神韻這種關鍵的內在的氣質。
2、對紫砂的態度不一樣了。
古人也做壺,古人也有做壺生意的,但那時的人主要是想著養家餬口,大部分生意人也尊循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他們把紫砂壺當手藝,也當事業。其製作方法按“泥片鑲接法”來製作,幾乎不用其他的製作方法,也就沒有了造假一說。
現在人做壺也罷,做壺生意也罷,能抱著經營“百年老店”的態度去做的人不多,只要有利可圖就行。紫砂壺傳統的製作技藝“泥片鑲接法”做壺,速度慢,成品率低,市場需求量大時,做的少掙錢少,一般要幾天做一把。後來就有人把瓷器製作方法引入紫砂行業:手拉坯、注漿、模具等,一個人一天能做幾百個,對紫砂市場影響很大。
就目前紫砂市場的現狀,你憑自己現有的實力,很難選到一把好的紫砂壺。因為銷售紫砂壺的人,對紫砂壺一知半解的人多,就算是做壺人,對紫砂壺也少有“瞭解”的人,甚至有的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細說,關鍵還在於,有人在說真話,但你不一定就認為對方說的是真實的。
種種原因,都會影響你去判斷一把紫砂壺,包括造型、泥料、製作工藝、印章等等。
紫砂玩家要想獲得一把好的紫砂壺,難道就沒機會了嗎?
有!!!
我建議你:去找個做壺人,有點實力的做壺人,你去和他交往,當你們互相成為朋友時,你再去信任他的推薦,一般這樣的壺都不差。否則,你就是在不斷的繳學費,在錯誤的資訊中,你是達不到真正的提高的。
-
16 # 山石言茶如何挑選一把實用的紫砂壺?
一、操作實用性:
1、壺柄
一把壺的壺柄,最基本要求是提捏舒適。
我們拿到一把壺,要先看手指是否可以扣進去,扣進去後手指離壺壁有多少距離,提起來是否會碰到壺壁。
泡茶時壺身會非常燙,如果所有提捏動作都會使手指碰到壺身,那這把壺是沒辦法使用的。
2、壺紐
壺鈕的主要功能是為壺蓋提供拿捏的著力點,另外一點是倒水時提供一個按穩壺蓋的點。
所以壺鈕的重點是拿捏的著力點要穩,拿起壺蓋時手指不用碰到蓋頂(燙)。
接著看壺鈕處的氣孔,在側面開孔的設計是最舒服的,倒水時能夠很方便的按住壺蓋,不擔心會被蒸氣燙到。
3、壺 口
要求口蓋嚴密,但又不能太緊。壺的口蓋密封性良好,茶湯不易從壺口溢位,並可以使衝壺之水不落入壺內,也符合衛生的使用要求。
檢驗口蓋是否嚴密,可將壺裝滿水,用手指壓住氣眼,傾壺時以不出水為佳,或在傾倒茶水時用手指按住氣眼,能立即斷流最好。口蓋也不能太緊,太緊了會容易導致蓋不好,接著影響後續的出湯速度。
小壺口泡茶時有利於鎖香,但不便於投茶入壺,大壺口利於投茶與清理並且散熱快,適合沖泡怕“悶”到的茶和葉片較大的茶。壺口大小可根據自己的泡茶習慣和泡什麼茶來選擇。
4、壺 嘴
要求出水流暢,出水流暢與否有時會直接影響茶湯的質量。如泡功夫茶類,要求茶湯傾出時很快速,出水不流暢則會影響茶味。
俗稱“七寸注水不泛花”,就是指出水流暢呈光滑圓柱形,離杯七寸不散亂,同時,也會給品飲者帶來“潤物細無聲”的美妙感受。
另外還要注意出水的水線弧度,水線的弧度太大會不利於接湯。往往需要把壺拉遠來出湯,使用的過程中容易撒。這樣還會導致茶湯的水流衝擊力大,激起泡沫,增加茶湯的澀感。
5、三山齊
廣東、福建、臺灣等地的功夫茶愛好者選擇紫砂壺時還講究“三山齊”和“水平度”。
“三山齊”即壺嘴、壺口、壺把的頂端基本在同一水平面。“水平度”是看壺是否能平穩漂浮在水面。
6、選壺形
可以根據茶葉沖泡時的伸展程度以及浸潤狀況來選擇壺型。圓形壺適用於大部分茶葉,因為圓形的器壁可任水在壺裡順流而轉,水與茶葉緊密結合,有利於發茶。
高形壺適宜湖泡紅茶類和一些比較細碎的茶葉。因紅茶類在焙制過程中是經過全發酵的加工工藝,經高形壺深悶後更覺得香濃蘊籍。
扁形壺則適合湖泡綠茶類及一些大葉茶,因綠茶類在焙制加工時未經發酵,葉綠素沒有被破壞,壺泡時不宜深悶,故扁形壺泡綠茶,傾出時澄碧新鮮,香、味兼顧。
7、壺的整體容量大小
不同茶的適宜的壺容量大小不同,一般泡茶選的壺,我是建議用100毫升左右的,最大也不要超過200毫升。
關於茶壺,古之茶人也多尚小品。“壺之採用,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翁輝東《潮州茶經》)
明代壺泡法“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於散漫。大約及半升,是為適可。”(許次紓《 茶疏》)
“茶壺以小為貴。……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馮可賓《岕茶箋》)
用小器皿泡茶除了量的可控性,不易造成浪費。另外泡茶時能夠更好的去把控住茶湯中的咖啡鹼、茶多酚、氨基酸比例,最終決定茶的味道。
關於茶的浸泡時長這一要素,很多人存在誤解,認為是注完水後的等候時間。實際上浸泡時長是要從開始往器皿裡注水那一秒開始計算,直到把茶湯出完,越大的器皿,茶的浸泡時間就會越久。
二、選材質:
不同材質的紫砂壺有著不同的適茶效能,選壺之前應先辨別材質種類。
1、用眼看
俗話說"紫砂看砂"。
純正的紫砂材質不論由何種泥色及何種顆粒組成,都具有胎質顆粒自然,色澤溫潤的效果。
若採用石英砂、缸砂等調配,燒成後顆粒突孔,排列無序,色調霜然。陶土類材質一般燒成後胎質比較疏鬆,色澤不潤潔,表面比較乾澀,有明顯的吸水性,敲擊時音粗而韻短如瓦罐。
有些為了提高燒結程度,採用泥漿調製的泥料,燒成後胎質緻密堅硬、玻璃相較重,表面比較光亮,基本看不到砂質顆粒的色澤變化。並且吸水性較差,敲擊時聲脆如瓷器。
根據胎質呈色可以基本辨別材質種類。紫泥類材質燒成後一般呈各種深淺不一的紫色調,如:紫紅、紫棕、紫褐、深紫色等。
綠泥類材質燒成後基本是屬於純色系的黃色調,如米黃、亮黃色等。
紅泥類材質燒成後則呈多種紅色調,如:大紅、橙紅、暗紅色等。紅泥類中的朱泥材質燒成後一般結晶程度較高,色澤會更豔麗明亮。
而團泥類材質燒成後的砂質顆粒效果尤其明顯,因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紫砂礦料融合共生而成,故色調會更豐富。如:有各種黃色調中透出紅色的,也有在各種紫褐色調中透出紅黃色等。
2、用手摸
通常用拇指在壺體表面順勢輕輕推移,可以判斷胎質的潤澤程度。純正紫砂材質給人手感舒暢,細而不減有如豆沙的感覺,並且手汗也同時會在壺表留下一定的印跡。
3、用耳聽
聽聲音可以辨別材質的吸水效能。將熱水加入乾燥的壺中,可以從做開的壺口傾聽壺體吸水時適氣泡的聲音。
由於材質及燒結程度的不同,氣泡的聲音一般會持續數分鐘至十多分鐘不等。而一些衝漿類的材質,因結晶程度較高,吸水效能較差。衝入熱水後,一般不會聽到胎質吸水的氣潤聲,而會聽到微細的似陶瓷裂變的應力變化聲音。
陶土類材質儘管也會有吸水聲,但一般吸水會比較快,並且在熱茶水衝淋之下壺體光澤無明顯變化。
純正紫砂材質的壺體遇熱水衝淋處砂質感尤其明顯,並且壺體顏色會較深,衝淋後的壺體和常溫下的壺蓋會有明顯差別,表面也很快會泛出光潤色澤。而一些陶土類和衝漿料材質即使長時間泡養也無明顯變化。
以上都是我十幾年來選擇泡茶工具“紫砂壺”的經驗,但並不適用於投資、收藏型紫砂壺!
-
17 # 鴻運當頭7419
要看怎麼用,有招待客人用的,招待客人用的一般都會比較大,還有自己一個人用的,一個人用的基本上都比較小,總之自己喜歡合用就可以
-
18 # 壺內日月長
新手不必在意全手半手和作者職稱
紫砂壺的挑選要看壺身平衡、重量、表面光澤感、壺口出水等方面,泡茶用的壺一定要好用,拿著好看,用著舒服。
紫砂壺的挑選:
1、把紫砂壺拿在手上,看看壺是不是平衡的,有沒有向左或者向右傾斜。
2、拿起茶壺,感覺是不是很重,如果太重感覺累手,說明設計不合理。
3、用手摸壺的表面,如果看起來很粗的壺,摸起來比較光滑,說明品質好。如果是有拋光擦油的痕跡,不建議入手。
4、用沸水往紫砂壺身上一澆,如果水珠滑落速度快,很快消失的,如果是新壺,一般不是好料。
5、將開水迅速倒入壺內,用耳朵靠近壺口,應避免燙傷,聽到壺中有沙沙的吸水聲,證明壺的材料沒有問題。
6、倒出紫砂壺中的開水,聞一聞壺內有沒有刺激性異味,或者有明顯的土腥味,如果沒有,說明壺的質量可以。
7、往紫砂壺裡裝滿水,拿起壺來試試水,看蓋口是不是往外溢水,拿起壺倒水,拿捏是否舒服,是不是輕鬆,如果都沒問題,說明這是把好壺。
-
19 # 崑崙山133386718
選擇紫砂壺一般記住這幾點,一是產地,二是紫砂壺的造型,三是紫砂壺內外的沙質,四是壺嘴的造型,五是看看壺嘴壺蓋壺把是不是在一條線上。
-
20 # 金珠圖紋石
新手買到真紫砂壺三招:
第一招:“撿漏”心態不可有
很多人第一次買紫砂壺,就抱著貪小便宜的心態去,價格隨你一砍再砍,你以為自己買到了保真保值的紫砂壺,而迫不及待付款,這種撿漏心態會讓你永遠買不到真貨。
第二招:少聽忽悠
有些人買紫砂壺,純屬被商家花言巧語所騙,和你稱兄道弟,各種服務說得不無比心動,在你完全相信他的時候被他給擺了一道,買了他家的偽劣壺。
第三招:多看、多學、少買
買紫砂壺,專業知識必須要紮實,先辯清楚真假再下手。平時多看看紫砂壺知識,多去市場裡看看貨,多向行家請教。新手買之前,也可以請行家幫忙掌掌眼。
本人最近喜歡上了紫砂壺,便購買了三把壺,原以為是都是傳統文化中所指的宜興紫砂壺,因為商家都標明瞭是“原礦紫砂”,但後來經過了解才發現,所謂的“原礦紫砂”不一定就是江蘇宜興丁蜀鎮黃龍山的泥料,杭州也有命名為紫砂的泥料,也自稱“原礦”;東北遼寧有座山的泥土很像丁蜀鎮的泥料,也可以做成壺,對外也宣稱“紫砂壺”,也自稱“原礦紫砂”。聽說江蘇宜興本地的賣壺商家也拿外來的泥料做紫砂壺,號稱“原礦泥料+全手工”,本人認為這樣的描述有很大的誤導性,不能讓消費者清楚地在購買前確認此壺就是傳統文化所指的紫砂壺。
回覆列表
甄別紫砂礦料紫砂的分類從顏色上分成紫泥,紅泥,團泥。不管是哪一種泥料,都必須符合幾個共同特徵,表面具有顆粒質感,斷面在顯微鏡下氣孔曾雙重氣孔。泥料的好壞,主要也體現在以上的特徵上,經過泡養,顆粒質感圓潤,飽滿,砂感豐富。雙重氣孔可以保證紫砂器皿的透氣性,和相對的隔熱性質。市面上一些劣質泥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陶)土,粉碎後假如色料拼配而成,就顆粒結構看,缺乏原礦紫砂礦料質感的豐富性,斷面結構也非常單一,玻相充分,沒有紫砂泥料砂質顆粒的不均勻狀態。優質礦料也在加工成泥的流程也必須科學,合理。現在鼎山許多“練泥人”沒有理解紫砂的特性,在練制過程中不注意顆粒結構的合理搭配,一味的機械粉碎過篩,導致泥料質感過分均勻,不僅機械強度降低,而且破壞了顆粒分佈的合理結構,致使紫砂表面的質感單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質美感。紫泥礦料中最典型的結構可以從半壺底皂青泥料看出,泥料的顆粒,氣孔,泡養以後的質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質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應該純,淨.燒成後要友質感.在製作過程中,對製作藝人來說可塑性要強.成品率要高過去因為窯爐的侷限性.還要求泥料吃火要相對底些.紫砂材料的雙重氣孔就是團狀顆粒和微小粒子在燒成過程中相互融合團狀顆粒中的結構性氣孔和微小顆粒的氣孔結合產生的鏈狀氣孔.雙重氣孔並不是只有紫砂材質.紫砂有地域性.至少目前還沒有發現其它地方有和宜興紫砂質感相仿的泥料.好的泥料,應該質感豐富,色澤謙和,不招搖,應該含蓄,內斂. 許多壺商在泥料上的"噱頭",因為說法不一,具體說什麼我不是很清楚.呵呵.不管怎麼說面對"噱頭",只要不被花言巧語迷惑,堅持原礦料.在沒有明白之前不玩雜料.就會少犯"錯誤"利用捶打增強泥料的緻密主要是指是壓縮泥料中團狀顆粒和微小顆間隙空間.泥坯沾接是一個物理過程,沾接強度主要處決於水分空間,重新充填程度.燒成過程是一個物化過程.主要處決於泥料成分結構.燒成以後沾接部位的強度(可以是正或負)主要是後者決定.並不是所有新增化工元素都是有害的.以前一廠的上等泥料大多加如化工原料拼制而成的呀!我認為大前提是新增料不能有害健康!泥料主要看質感是否豐富,以及泡養效果. 紫泥拼錳也是常用的.只要不過量,還是很容易泡養的.以前色料主要是作為裝飾土使用.紫砂材料的雙重氣孔就是團狀顆粒和微小粒子在燒成過程中相互融合團狀顆粒中的結構性氣孔和微小顆粒的氣孔結合產生的鏈狀氣孔.什麼樣的泥料才是好的泥料?我認為,好的泥料,應該質感豐富,色澤謙和,不招搖,應該含蓄,內斂.目數是指原料粉碎的顆粒大小程度。和泥質好壞沒有關係,只和燒成質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