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慰記
-
2 # 學習考研幫
讀研期間見過很多不同的博士,所以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二,博士畢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哪位博士生從一年級就可以寫出高水平的文章,需要不斷積累,需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真的用心去做科研,我相信你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第三,導師和同學是最好的資源,多向他們尋求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
博士不好畢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此被困難嚇倒了,把心態調整好,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會慢慢變好的。
加油
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博士論文的事情讓題主很困擾,但我認為帶來困擾的應該是題主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我嘗試著從這個角度來回答一下。
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每天都有不合理的事情發生,而我們大多選擇責怪自己——
分手了怪自己當初不夠體貼;
沒透過考試怪自己不夠聰明;
沒完成任務怪自己能力不足;
朋友不多就怪自己不夠有趣;
被性騷擾怪又自己太不小心......
人無完人,犯錯在做難免,可是怎麼就都是你錯了呢?
如果你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我責備的傾向,那你得坐下來好好跟我聊聊了。
自我責備有兩種型別
1
行為自我責備
「如果我沒有這樣做就好了」
「如果我那樣做就好了」
2
性格自我責備
「一定是我哪有什麼問題」
「才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都是我的錯」
認知偏差
當自我責備變成一種常態的傾向,就屬於認知偏差中的「personalization(個體化)」了,即:為並非自己錯誤甚至完全無關的事情承擔責任。舉幾個例子:
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媽媽會覺得都是因為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老公在單位被領導批評,老婆會覺得都是因為自己沒有照顧好他的起居;
一群人聊天過程中沉默了一會,有人就會覺得是自己讓氣氛冷卻了下來......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從小的教養環境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在總結你做事失敗的原因時總是使用這樣的句式:
1 都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2 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們麼
3 人家都沒怎麼學,怎麼考得比你還好呢
4 怎麼幹什麼什麼不成
…...
起初你還反抗,提出質疑,但日子一久,你的潛意識就開始否定和懷疑自己,好像自己確實什麼也幹不好,然後腦內不該活躍的地方就開始產生瘋狂的聯絡,如下圖:
活躍部位一: Anterior Temporal
活躍部位二:Subgenual Cortices
研究表明,自我責備的時候這兩個部位( Anterior Temporal 和 Subgenual Cortices)之間會有高強度的活躍。千萬不要讓你的大腦形成某種習慣,否則將不再受制於你意識的掌控,很多時候你所謂的「無法控制」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一旦你大腦中的這個有關自我責備的迴路穩定成習慣,慢慢就會變成你的人格不易察覺。
咋辦?你說咋辦?
認知有偏差的思維當然是用認知療法中的認知重組最有效,我把這個過程簡化成兩個簡單的步驟分享給大家——
1
意識到是大腦回路在作祟
每當你自我責備的時候
就腦補文章裡給出的大腦圖
告訴自己就是腦子裡的那兩個部位在犯病
你自己並不是真的責怪自己
2
去做能夠中斷反芻的事情
曾經推送過文章還有影片
介紹了非常簡單的中斷反芻的方法
有偏差的認知思維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冰凍非一日之寒,所以解凍也需要時間,耐心一點,會看到變化。
記得我們經常出入的各種門吧,有的需要拉(pull),有的需要推(push),有的可拉可推,有的一扇需要拉一扇需要推...所以時不時地我們就拉/推錯了門,然後埋怨自己怎麼老是記不住......
Wait a minute,
等一下!
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難道不是設計師腦子進水麼?
沒有把門的功能性和指向性資訊正確有效地傳達出來,是設計師的責任,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