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士不是奇

    東漢末年,漢氏衰微,各地有點勢力的人都開始擁兵自重,形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勢力。經過一番角逐之後,最終形成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三方勢力,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時期。

    不過,三國時期雖然打得兇殘,但是最後的勝利者卻不是上述之中的任何一位,而是魏國的臣子,司馬懿。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擊敗曹爽,一舉奪得了曹家的權勢,最後取代曹氏,統一三國,建立西晉。

    而司馬懿能夠成功奪取曹氏權力的關鍵,就在於那高平陵之變。

    不過,高平陵之變的一開始,曹爽應該是很有優勢的,因為他身邊有著曹家的小皇帝,而他本人也是曹家的宗室子弟。

    反觀司馬懿,他手中掌握的也只有一個郭太后和一個京都罷了。

    如果曹爽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那麼曹爽為何要放棄大好的優勢,主動投降呢?

    一、司馬懿的軟硬兼施逐漸擊潰了曹爽的心理防線

    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前,曹爽是一無所知的。也就是說,在曹爽出城祭拜魏明帝之時,是孤身一人出動的,其家眷還是留在城中的。

    不止是他,包括曹爽周邊親近的人都是如此。

    本來,扣留家眷就是古代皇帝用來防止功高蓋主之人叛亂的常用手段,只是曹爽萬萬沒想到,這一幕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了京都以後,曹爽的家眷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司馬懿手中,這就是司馬懿用來和曹爽談判的籌碼。

    這是司馬懿對曹爽採取的強硬手段。

    隨後,司馬懿為了打破曹爽的心理防線,開始服軟。司馬懿派了曹爽官員,前去勸說曹爽,並以洛水起誓,保證只奪曹爽的官職,但是保留他的爵位,讓他能夠做一世的富家翁。

    這是司馬懿對曹爽採取的服軟手段。

    透過對曹爽的軟硬兼施,曹爽心理防線逐漸崩潰,最後投降。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需要能力和影響力,這些曹爽都沒有

    事實上,在高平陵之變發生時,有人曾經勸說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司馬懿分庭抗禮。

    這個建議乍一聽很不錯,但是細究下來問題卻很大。

    首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自東漢末年以來很多人都幹過,董卓,曹操都幹過。然而,只有曹操成功了。

    這說明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項技術活,並不是說掌握天子就可以了。而以曹爽的能力,這也就不多說了,懂得都懂。

    這也是為何曹爽在聽到這個建議後,只是沉默,卻不贊同的原因。

    再者,在此之前,曹爽的所作所為早已得罪了一大批的氏族領袖。而三國末期的魏國,氏族的實力十分之大。

    曹爽就算最後將小天子帶到許昌去了,恐怕也是落得一個挾持天子的罪名。

    結束語

    曹爽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貪婪卻無能,且對敵人仁慈,從他不將司馬懿趕盡殺絕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失敗。

    如果說,曹爽唯一有機會能夠擊敗司馬懿,可能就是熬死他了吧。

  • 2 # 老不看三國

    因為在此之前司馬懿的形象一直是老好人!

    我們現在看司馬懿陰險狡詐,那是因為我們開了天眼,看到了全部歷史過程。

    而在高平陵兵變之前,司馬懿是儒學大族的代表,他這一派信奉“禮法”,十分守儒教那一套規矩,司馬懿本身形象高大,又擅長韜晦之術,曹爽沒有看透司馬懿實屬正常。

    就連蔣濟這樣的官場老手都被司馬懿騙了,司馬懿讓蔣濟勸曹爽投降,承諾保住曹爽性命,最後司馬懿出爾反爾,蔣濟認為自己坑了曹爽,因此抑鬱而終。

    雖然有說法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但這種觀點在當時並非主流,只是少部分人才看到的事情,顯然曹爽不屬於那少部分識人之才。

    在曹爽眼中,或許他把司馬懿當成伊尹霍光也有可能,他還真以為司馬懿要“匡扶”自己的過失輔佐曹魏皇帝呢。

    另外,曹爽個人缺乏才幹和膽略也是事實,桓範勸了他一夜,最後他還是選擇相信司馬懿,氣的桓範大罵:曹子丹(曹爽父親曹真名號)英雄一世,卻生出來你們這樣豬狗一樣蠢的兄弟!

    曹爽之前掌握大權,卻改革失敗,伐蜀失敗,種種失敗導致他威望喪盡,他的自信心也肯定受到嚴重打擊。

    他出身高貴,喜歡奢侈品,連皇帝的貢物他都肆意享用,他受不了苦,不敢與司馬懿走向武裝對抗。畢竟司馬懿一輩子滅孟達平遼東對抗諸葛亮,他就是當時曹魏軍中的“戰神”,曹爽不敢和司馬打也正常。

    司馬懿正是看透了曹爽這一點才敢於發動高平陵兵變,他說曹爽和桓範“駑馬戀棧豆”,可謂一針見血。

  • 3 # 亂世中的歷史

    曹爽為什麼會相信司馬懿?這可以從曹爽面臨的問題、司馬懿的謀略、司馬懿在公眾的形象三個方面來說明,具體闡述如下:

    一、曹爽的憂慮

    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如果站在曹爽的角度,能有多少種解決方案?拼死抵抗、號令天下兵馬勤王、投降。《三國志》中只說曹爽及其眾兄弟隨曹芳一起去了高平陵,並未說帶了多少兵馬。從後來桓範要求他挾天子去許昌,號令天下兵馬勤王來看,人數應該不多,不足以一戰。那麼,如果採納桓範的意見去許昌,成功的機率大嗎?就算有成功的可能,也是後患無窮。

    桓範只說了事情的開端,並沒有講勤王成功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史書中雖然沒有記載,可曹爽兄弟不會不考慮。假設按照最理想的一種結果:天下兵馬來勤王,打敗了司馬懿,曹爽一方需要支付多少“報酬”呢?或者說他們能支付得起“報酬”嗎?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曹爽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下要求有人發兵,那從發兵人的角度來說:誰有實力誰便可以“輔佐”皇帝。打敗了司馬懿還要你曹爽幹什麼?當年董卓入京剿殺“十常侍”後開始專權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當桓範提出這個建議時,曹爽兄弟都猶豫不決,除了一家老小都在司馬懿手裡當人質外,善後工作不好處理也是重要的原因。

    (曹爽劇照)

    二、司馬懿選人得當

    在曹爽兄弟猶豫不決之際,司馬懿先後派了三批人去遊說他們。可以說在選人方面,司馬懿考慮得非常周全。

    第1批:許允、陳泰。許允和另外一位曹氏宗親夏侯玄的關係非常好,司馬懿還非常欣賞夏侯玄的才華。這是在打親情牌(夏侯玄的母親德陽鄉主是曹爽的親姑姑),讓曹爽放下戒心。

    陳泰是曹魏重臣陳群的兒子。陳群在曹魏集團裡是出了名的正直,敢在曹操面前怒懟郭嘉的人沒有幾個。不但如此,他還是曹丕託孤時的四位大臣之一。所以,作為世家出身,陳泰的話相對來說更可信、更有份量。

    第2批:家臣尹大目。尹大目是曹家的家奴,曹爽非常信任他。尹大目也確實希望可以透過自己來解救主人,從他後來屢次想殺司馬師為曹爽報仇就可知其忠心。

    第3 批:太尉蔣濟的書信。可以說,蔣濟是最有份量的一個人,他也是能讓曹爽放棄抵抗最關鍵的一個人。蔣濟是四朝元老,他的話曹爽一定會深信不疑,只可惜司馬懿連蔣濟也騙了。在高平陵之變的同一年,蔣濟就抑鬱而死。這也看出來他對曹爽全族被殺有多自責。

    司馬懿請了三批曹爽最可以相信的人去遊說,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曹爽會最終放下武器了。

    (蔣濟劇照)

    三、司馬懿所做一切只是為了社稷

    這個標題也許有點讓人看著不“舒服”,可在當時這就是實情。我們後來看到的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等人的種種“惡行”,不過是後人看著史書倒推前人的事蹟。這就為司馬家畫了一個巨大的奸臣臉譜,形成了現在的這種固定思維。

    在司馬家眾子孫沒幹出後來的事情以前,司馬懿是什麼形象?那是曹魏兩代託孤重臣(曹丕、曹睿臨死前的兩次託孤),那是曾經平定孟達、對抗諸葛亮、遠征遼東的功臣,那是被曹爽一次次排擠、打壓,看似無助的老人。所以,他能請動陳群的兒子,他也能請動官至太尉的蔣濟。在所有人心中,司馬懿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曹魏的社稷。

    (司馬懿劇照)

    結論

    綜上所述:曹爽完全相信司馬懿的允諾,有他自己憂慮的關係,也有一眾曹魏重臣遊說的關係。當然,司馬懿當時的忠臣形象也成為曹爽最終放棄抵抗的重要因素。

  • 4 # 用心學歷史

    駑馬戀棧豆而已

    曹爽能成為輔助大臣,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血統,源於曹睿擔心權力被外人奪取的需要。當時的曹氏宗族,因為曹丕以來的持續打壓,能文能武的人才已經相當匱乏。

    而曹爽的老爹曹真,是曹魏後期主要的領軍將領,在軍中有一定的威望,當曹睿英年早逝的時候,是綜合考慮了之後才選擇曹爽作為輔助大臣的。

    然而,曹爽畢竟不是曹真,甚至曹爽就是一個紈絝子弟,他連自上談兵的趙括都相差甚遠。

    這樣的高幹子弟,紈絝子弟,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貪名圖利,這樣一個人,身處權力中心,隨時都會身死國滅的。而反觀他的對手,司馬懿,則是那個年代最優秀、最有權謀、無論政治軍事,陰謀陽謀都名列前茅的任務。

    在狡詐的司馬懿面前,公子哥曹爽簡直就像一直大白兔。

    曹爽這樣沒有經歷風雨考驗和打磨的人,一旦得勢則忘其所以,一旦處於劣勢,則手足無措。所以在司馬懿騙過曹爽之後,曹爽就放鬆了警惕,舉家外出,給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機會。

    而當司馬懿政變的訊息傳來,即使手裡仍有翻盤的機會,他也手足無措,最後只得迷迷糊糊地聽從了司馬懿的勸降。

    除了曹爽自身的能力素質之外,還有就是他們意識到權力鬥爭,從來都是隻有你死我活,而沒有高抬貴手的。給敵人一條生路,就是給自己埋下一個炸彈。不趁人病,要人命,等敵人恢復過來,他就會毫不猶豫的要了你的命。

    所以當曹爽得勢時,並沒有對司馬家族徹底趕盡殺絕。其實完全可以實施更多手段,讓司馬家族不得翻身。而老奸巨猾的司馬懿,顯然不犯這樣的錯。

    其實,當時的各大家族競爭,包括漢獻帝的禪讓,都並沒有大的流血事件發生,何況,皇帝仍然性曹,這讓曹爽覺得只要自己放棄權位,或許尚能保住財富和性命。

    最後,曹爽低估了司馬家族的野心,司馬懿不僅要爭奪權力,還要向篡奪曹家的江山。

  • 5 # 我是一個鳥籠子

    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出於什麼相信了司馬懿不殺他的承諾呢、這是一個誠信的問題.因為這是有歷史可以考究的、自先秦以來一直到漢的這一段時期、歷朝歷代黨同伐異.排除異己、此起彼伏、不斷髮生、只要在政爭中敗下陣來.勝利的政治對手、一般不會趕盡殺絕、會給對方留一條性命、而讓他徹底遠離政治而己、所以才有曹爽天真的以為、讓我做一個富家翁足矣的笑話、司馬懿的不講信用、出爾反爾的行為、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不殺政治對手、這本來是歷朝歷代遵守的政治潛規則、被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打破了、自司馬懿之後的政爭對手們的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所以說司馬懿開了一個惡例、但有句話說的好、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司馬懿的子孫最後也被劉裕給斬殺而盡了!

  • 6 # 冪冪情感生活

    司馬懿把所有路都堵死了,只留下一個口子。曹爽形勢被動又顧忌家人,內心崩潰之後別無選擇,只能寄希望於不殺的許諾。

    高平陵之變事發突然,完全出乎曹爽預料——他敢帶曹氏兄弟一起出城,說明他對司馬懿完全放鬆了警惕。而司馬懿以正義、高壓的態勢釋出宣言,又給了曹爽致命一擊。這份宣言名義上是寫給皇帝的奏本,其實就是給曹爽看的,告訴他洛陽城已被完全掌控,而且興兵還有太后支援的合法性。關鍵的關鍵,曹爽兄弟幾人的家眷都在城中,這個是最要命的。曹爽一下子被整蒙圈,“迫窘不知所為”。

    唬住曹爽佔據主動,司馬懿開始攻心——也就是騙。在宣言中他明確提出了處置曹爽等人的方案,即罷免兵權,“以侯就第”。給曹爽等人留了條退路,以防止發生激變。之後又派兩撥人分別對曹爽做思想工作:讓侍中許允和尚書陳泰曉以大義,讓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寬心許諾,並指洛水為誓。此外太尉蔣濟還親自寫信相勸,成為壓垮曹爽的最後一株稻草。蔣濟和曹爽關係還不錯,只是與之政見不同,他的信起到了關鍵作用。曹爽情緒完全被司馬懿牽引,由驚慌到焦灼再到心存僥倖,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至於大司農桓範,以及曹爽的司馬魯芝、主簿楊綜等人提出的帶天子去許昌,然後興兵勤王的策略,其實操作性並不強,曹爽兄弟集體沉默就很能說明問題。真那樣的話等於逼反了司馬懿,他若強加一個挾持天子的罪名興兵,曹爽得勝的機率也很渺茫。而且家眷在司馬懿手裡也會投鼠忌器。路路不通,顧慮重重,也難怪曹羲等人“默然不從”。

    司馬懿為這事準備了好長時間,又養死士又裝病的,而且不管怎麼裝他都不辭職,佔著太傅的位置不撒手。從司馬懿迅速而有序的兵變節奏中也能看出,他早已把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想得非常清楚,自然也不會缺少曹爽不降,以及挾持天子起兵的預案。桓範出城司馬懿並不在意,而且斷定曹爽不會聽從也能證明這一點,因為他攥住了曹爽的命門。還有一點,已經18歲的小皇帝曹芳和曹爽並非一條心,他如果站出來支援曹爽,哪怕斡旋一下,司馬懿都很難得逞。這點應該也在司馬懿的算計之中。

    曹爽放棄兵權後即被司馬懿軟禁和監視,他以向司馬懿要糧食和蔬菜的方式試探,司馬懿假裝吃驚並表達歉意,曹爽也就此寬心。他哪知道,此時的司馬懿正在給他羅織罪名,磨刀霍霍呢。

  • 7 # 漫漫前路獨行

    曹爽簡直是政治弱智。一個政治上的死對頭,你爭我往鬥爭了這麼多年,對手是什麼樣的人難道還不清楚嗎?居然還相信對方的允諾?

    第一,曹爽本人就喪失了鬥志,放棄了殊死一搏。封建王朝的政治鬥爭講究的是你死我活,哪裡有商量的餘地?曹爽作為皇室宗親最大的失誤,就是放棄了對政敵的鬥志,在高平陵之變發生的時候為了保住家人的性命,居然放棄了抵抗。那個時候司馬懿已經稱病在家多年,實際的軍權還是掌握在曹氏宗親的手裡的,司馬懿手上可動用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司馬懿掌握了軍隊也是一小部分舊部而已,司馬懿發動兵變本來就是叛亂,沒有正當的理由。曹爽是曹魏宗親的重要人物,代表的是曹魏集團的利益,如果是曹爽拼死一搏的話,待勤王大軍一到,鹿死誰手還是個未知數。

    第二,曹爽不該相信司馬懿的允諾。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政治鬥爭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難道對雙方都沒有一定的瞭解嗎?相信對手的諾言,無疑是相信豬會上樹。雖然說司馬懿已經生病在家多年,但是超曹爽不應該放鬆對司馬懿的警惕,除非他和他兒子死了,因為對政敵放鬆警惕往往是致命的,對手也有可能鹹魚翻身。曹爽在高平陵舉行活動。更應加大對司馬懿的監控,不讓他有機可乘,而不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這個老人沒有什麼本事了。你曹爽的資歷相比司馬懿還是很淺的,司馬懿畢竟統領魏軍作戰幾十年戰功赫赫你曹爽是利用宗親的關係,掌握了朝政大權,其實你的威望還是很低的。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只能怪曹爽太幼稚,司馬懿家族裝的太像了。

  • 8 # 線紀年

    主要是曹爽的性格問題,首先曹爽能獨攬大權,並不是他自己手段有多厲害,或者威望有多高,只是孫資、劉放不願意讓和他們有過節的曹肇、曹獻成為輔政大臣而隨便抓來的傀儡,要不是孫資、劉放打暗號,曹爽在曹叡面前話都說不利索。

    第二,曹爽為人驕奢淫逸,典型的紈絝子弟,這種習慣了奢靡生活,卻又草包的人,面對司馬懿突如其來的政變,已經慌的無法理性思考,估計腦子裡只想快點把這件事過去,不管是把司馬懿滅了,或者是投降,越快越好,因此面對桓範提出的先去許昌然後反攻洛陽時,原本就性格軟弱猶豫的曹爽,選擇了放棄。

    在曹爽看來,聚眾反攻帶來的風險遠比不上安安穩穩做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富家翁來的舒服,如此軟弱且猶豫的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有一條路走到黑的勇氣,而此時蔣濟的招降對曹爽來說無疑是瞌睡遇到枕頭,哪還會想著去挾天子反攻洛陽啊。

  • 9 # 朝月評論圈

    我們思考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的政治鬥爭,曹爽為什麼會在政變中失敗,司馬懿為什麼會成功,其實還要考慮一下政變前魏國的情況。

    第一、曹爽的才能和為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導致曹爽從大權獨攬到最終失敗的原因。曹魏時期,我們翻開魏國宗室人物名單,就可以看到,曹魏前期可以說曹家人是人才濟濟,如曹操、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曹純等人,這些都是圍繞在曹操身邊的人才,他們也是曹魏政權的宗室人物。但是,這些人大都生活於魏國前期,曹操去世後,到了曹丕和魏明帝時期,這些人已經紛紛年老去世,退出了魏國政壇。比如說曹真和曹仁,並不像三國演義裡面說的無能軟弱,好大喜功,曹真在和蜀國的作戰中多次擊退諸葛亮,曹仁也在常年對抗吳國的戰線上均有出色表現,可以說他們當年也都是威名赫赫,讓吳蜀兩國膽寒。而且,在待人接物等方面,也都很得人心。

    但是,魏明帝曹睿後期,曹真和曹休都已經離世。曹家宗室裡面有能力的人物已經寥寥無幾,只有一個曹爽還在曹睿身邊,曹睿原本打算讓燕王曹宇輔政,但是後來因為寵臣劉放和孫資從中阻撓,最終選擇了驕傲自大的曹爽。曹宇生性謹慎,雖然進去不足,但是守成有餘,在待人方面也十分恭敬,相對來說朝廷上下對曹宇還是十分滿意的。但是,曹爽在掌權之後,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傲慢自大,在成為輔政大臣之後,先是將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擠走,還派人監視司馬懿的一舉一動。同時,曹爽自以為大權在握,常常居住在皇宮之中,甚至在出行、生活方面採用了皇帝才能享受的禮儀,這在古代是嚴重的僭越行為。而且曹爽甚至還和魏明帝曹睿的妃子有不正當關係,弄的魏國皇宮裡面一團烏煙瘴氣,曹爽儼然成了魏國的皇帝。在待人方面,曹爽並沒有量才用人,不是任用有才華之人做官,而是依靠自己的好惡來選拔任用官員,那些名聲在外卻沒有絲毫能力的人位居高官顯位,那些跟曹爽或者跟曹爽寵臣關係不好的紛紛貶斥在外,這就導致魏國官僚階層也對曹爽怨聲載道,很多人甚至私下到司馬懿那裡抱怨,甚至想要司馬懿出來主持公道。這在三國志裡面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因此,曹爽在政變之前,其實已經是不得人心了,無論是魏國的皇親國戚還是魏國的大臣官僚,幾乎沒有幾個是支援曹爽的。因此,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實際上不僅僅是司馬家族一個人的政變,背後可以說整個魏國大部分權力階層都支援這一行動。

    第二、司馬懿發動政變成功與否的問題。其實,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的把握還是不太高的,只能說是孤注一擲。比如曹爽當時仍然掌握著魏國的軍政大權,大司農桓範仍然掌握著魏國的糧草運輸大權,而司馬懿帶領兵馬進攻魏國皇宮時,甚至守衛皇宮計程車兵都沒有完全屈服於司馬懿的政變,只不過有人透過宣傳,讓那些守門將士最終放棄了抵抗。如果守衛皇宮計程車兵奮起反抗,司馬懿可能連宮門都打不進去,曹爽就帶著兵馬回來了。所以,司馬懿的勝利,多少是有點僥倖的,但是,這種僥倖也是必然的,因為司馬懿料定了曹爽是不會反抗的。為什麼呢?因為司馬懿瞭解曹爽,曹爽是一個好大喜功,驕傲自大卻又膽小懦弱的人。曹爽之所以擠走司馬懿並派人監視他,就是內心中畏懼司馬懿,想要除之而後快。所以,當他知道司馬懿親自發動政變的時候,心裡已經十分畏懼,更不敢與之抗衡。在得知司馬懿可以饒自己不死的時候,曹爽不聽桓範等人的建議,最終選擇了向司馬懿投降。從此,魏國的政權開始從曹家轉向了司馬家族。

    不過,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了魏國政局,任命了許多實幹之才擔任魏國的官員,所以,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很多人覺得魏國穩定了,魏國唯一的變化只是除掉了一個曹爽而已。

    實際上,司馬家族的人已經開始慢慢的走上魏國的最高權力中心了。

  • 10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曹爽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雖然,他站在風口浪尖上。他能登上政治舞臺,完全是因為,他是曹氏宗親的緣故。最後的登頂,也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結果。

    他沒有政治人物所必須的謀略,手腕,心胸,冷靜和膽略。在風平浪靜的時侯,他看起來能呼風喚雨,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政治上的胡作匪為。

    這種角色,自然不是政界,軍界老手司馬懿的對手。

    高平陵亊件發生後,曹爽就六神無主了,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玩政治是要掉腦袋的。

    其實,當時曹爽手中的牌不算差,和司馬懿比起來,他佔的優勢要多的多。曹爽好好利用一下,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

    城中所發生的一切,大司農桓範己經完完全全告訴了他,這算是知彼了。也就是說,司馬懿是造反,為什麼呢?皇帝在曹爽這邊。

    當時,曹魏有五個都城,東南方的許昌,輕而易舉就能到達,許昌城內的武庫中有大批的精良武器。

    桓範不是曹爽的親信,他用計逃出京城,至少說明,朝中大臣沒有完全倒向司馬懿。桓範是大司農,掌關糧草,從外地調運來許昌沒有絲毫障礙。

    曹爽的兄弟曹羲是禁軍頭領,距此不遠的伊闕就有一營他掌握的禁衛軍。西南百餘里,是洛陽典農中郎將的治所,也有大量屯田的兵馬。在軍事實力上,曹爽至少暫時不輸於司馬懿。

    洛陽城中,司馬懿手中能用的無非是他的三千死士。兩軍對陣,司馬懿並無勝算。

    然而,老辣的司馬懿並沒有打算和曹爽開戰,他用的是政治上的高壓和連番的攻心計。他給郭太后上一個奏本,歷數了曹爽的多條罪狀,請皇太后罷免他們兄弟的官職。派人把奏章呈給皇帝。這一招,就是要給曹爽當頭一棒。奏章的主旨卻是免去他們兄弟的官職。

    不能不說,司馬懿是一個政治上的老手,在奏章中,雖然歷數多條罪狀,但卻只是要免去官職。這樣做,就是要曹爽相信,政變不是為了要他的命,僅僅是丟官而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讓他狗會跳牆式的反抗。以後,司馬懿派去的說客,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去遊說曹爽的。

    他先派侍中許允和尚書陳泰去遊說一番,大意是,只要曹爽去職交權,他們的生命,財產和爵位都能保全。首先給曹爽吃了一顆定心丸,打消了,他對生命安全的擔憂。

    然後,司馬懿又讓太尉蔣濟給曹爽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蔣濟明確以私人名譽擔保曹氏兄弟的人身安全。

    如果說,前者的遊說,曹爽是半信半疑的話,蔣濟的來信,他是深信不疑了。因為貴為太尉的蔣濟並非是司馬懿的親信。

    第三次派來的說客,卻是曹爽的親信家奴,此人是尹大目,他是曹爽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代傳了司馬懿的口信:此番作為只免官職,不涉及其它,如不相信,可指洛水為誓。曹爽動搖了,放棄了鬥爭作為長期混跡於政壇上的人物,曹爽相信了一個老練政治家的盟誓,只能說,他太嫩了。

    曹爽請求皇帝下達詔書,免官職,以遵皇太后之令。

    高平陵事件中的曹爽,其實沒有任何想法,在他的思維中,只有如何保命一個念頭。

    政治是聰明人玩的東西,曹爽只是個雛兒。

  • 11 # 華夏說歷史

    這個問題要回答,要看當時的形勢。

    第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託孤,當時的太子曹芳才8歲,輔政大臣有前朝重臣司馬懿和宗室長輩大將軍曹爽。曹爽作為大將軍,重用親信,完全掌握了當時的宮中禁軍,控制了朝廷運作,而作為同是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實權被剝奪,明升暗降,可以說在這一刻權力的天平在曹爽這邊。後司馬懿更是稱病辭職,還裝出重病的樣子讓曹爽不防犯於他。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曹氏一族就放鬆了對他的防備。

    第二 當時的曹魏時期是門閥政治,就是各個大家族自己都可以私自有武裝的,而司馬懿家族平常不顯山露水,但是私底下,豢養了3000多秘密武裝,這些人大多來自少數民族,進入內地之後沒有別的生存技能,就是作為職業軍人被高門大族所豢養,戰鬥力驚人。而此刻,司馬懿就將這批軍士就在此時復活了。這是司馬懿進行反擊曹爽的底氣所在,只需等待機會了。

    第三 機會來了,249年,少帝出宮拜謁在高平陵的先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皆陪同前往。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太后之命佔領京城,佔據武庫,並派人至少帝處控訴曹氏一族的種種不法事情,挑撥離間少帝和曹爽集團的關係。曹爽得知情況後,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但是皇帝回不到京城之中,只得留宿在外面,司馬懿這時後,老謀深算的一面又出來了,派人遊說曹爽,後果就免他的官職,並指著洛水發誓。

    第四 當時曹爽手下謀臣力主曹爽挾天子對抗司馬懿,但是曹爽他們都沒有這樣的魄力,曹爽最後把刀扔在地上,說。即使投降,我仍然是富貴人家。也許這個就是曹爽為何相信吧,他覺得就像他對付司馬懿一樣,也只是不讓他有權力,但是一樣讓他做了富貴人家,他以己度人,但是他沒有想到一點,像他這樣的人,在政治中落敗,還想平安富貴的過日子,這個基本上就是奢侈。

    果然,投降以後的曹爽一族平安了沒幾天,就被司馬懿隨便找了一個理由被誅殺了,滅了三族,自此就是司馬一家天下了。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39年,35歲的魏明帝曹叡病重,臨死前託孤於司馬懿和曹爽,當時的司馬懿官至太尉,是曹魏唯一的社稷之臣,平孟達、阻諸葛、定遼東,都是司馬懿一手指揮完成的,一生南征北戰,在曹魏政權中威望極高,而當時的曹爽官至大將軍,毫無從政與軍事經驗,只因為他是曹真的兒子,以曹魏宗室大臣的身份成為託孤重臣。

    這樣的託孤組合,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兩人能力巨大的不對等,註定了後來的高平陵政變,而身為大將軍的曹爽,實際權力還在太尉司馬懿之上,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初生茅廬沒有多少能力的曹爽,一下子成為整個帝國最高的兩個決策人之一,這種地位的急劇提升,帶來心理上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放在任何人身上,也會如履薄冰、小心謹慎。

    魏明帝託孤司馬懿

    當時的小皇帝曹芳即位時只有8歲,政事都由曹爽和司馬懿所處理,起初,曹爽處理政事是小心謹慎和任勞任怨,並且多與司馬懿商量,以禮相待,兩人相處還算過得去,但是,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託孤大臣都會產生政治鬥爭,無論前一任皇帝在託孤人事上安排得如何合理,輔政大臣歷來就離開不開權力的鬥爭,因為權力是排他性的。

    比如漢武帝選的四個託孤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沒多久上官桀和桑弘羊就聯合起來想要扳倒霍光,但陰謀失敗被霍光族滅,再比如劉備託孤諸葛亮與李嚴,沒過多久,李嚴就被諸葛亮廢為庶人,這就是託孤大臣之間的政治鬥爭,因為人在權力面前難免失去判斷力與控制力,曹爽就是這樣一個人,更何況他面對的還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曹爽

    就算相親相愛的夫妻都會鬧矛盾,更何況是天天一起工作的同僚,時間一長,曹爽與司馬懿開始鬧矛盾,曹爽作為新晉政壇新星,一旦成為執掌天下權力的首輔,就連威名赫赫的司馬懿也要聽從自己的意見,難免就會頭腦發熱,再加上曹爽手下有一幫無真實學,卻擅長搞陰謀詭計的小人不斷出謀劃策,也讓曹爽開始膨脹起來。

    曹爽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就想獲取更大的權力,於是開始排斥司馬懿,由於曹爽的地位本來就比司馬懿高,所以成功地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將司馬懿的太尉之職升為太傅之職,太傅就是皇帝的老師,而太尉則是名義上全國掌管軍事的高官,司馬懿自然明白曹爽的目的,但司馬懿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與曹爽對抗,而是任憑曹爽排擠,到最後乾脆裝病騙曹爽。

    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這不是第一次裝病了,早年曹操請司馬懿出來做官時,司馬懿就開始裝病了,最後曹操強迫司馬懿,司馬懿才出來做官,司馬懿連曹操都敢騙,何況是沒多少經驗的曹爽,當司馬懿離開後,曹爽成為朝廷唯一大權在握的人,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曹爽這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但是,曹爽也不是太相信司馬懿病了,所以還派人打聽。

    直到高平陵政變發生前,曹爽都以為整個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下,所以當有人勸說他出洛陽時,不能所有兄弟都一起出,擔心會有人關閉城門投靠事端,但曹爽不擔心,不擔心是因為曹爽認為天下沒有人敢反抗他了,包括那個病得不像樣子的司馬懿,而司馬懿利用生病的日子聯絡朝中受到曹爽排擠的重臣一起,策劃如何扳倒曹爽,同時還在暗中陰養了三千死士。

    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

    最終高平陵政變發生,司馬懿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趁曹爽兄弟出城後,以太后名義控制了京城,然後不斷派人勸降曹爽,並且給了曹爽一個承諾,如果投降,就不會被殺,而且還保有富貴,最終曹爽相信司馬懿的承諾,結果,曹爽一投降,司馬懿就翻臉不認人,誅殺曹爽三族及同黨五千多人,那麼問題來了,曹爽與司馬懿是你死我活的政敵,為什麼會相信司馬懿的話呢?

    一、事發突然,自信不足。

    曹爽在高平陵政變前可是掌控了天下局勢,連司馬懿這樣威名赫赫的重臣也被曹爽逼出朝堂,曹爽那個時候的心理應該是極度膨脹,根本沒有想到司馬懿來了這麼一出政變,整個人的內心處於混亂狀態,曹爽唯一的軍事經驗就是公元244年針對蜀漢的興勢之戰,但這也是成全了王平威名的經驗包,唯一一次大戰都是失敗,曹爽感覺自己根本沒有對抗司馬懿的能力。

    雖然桓範等人說得很清楚了,也很正確,但曹爽的內心深處知道他不是司馬懿的對手,這就在主觀上先入為主了,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如何敢跟一個身經百戰,百戰百勝的司馬懿對抗,而打一場席捲全國的大戰役呢?曹爽三兄弟都不敢。

    曹爽

    二、樹敵太多,感覺勢單。

    曹爽在執政期間,排擠了很多原來朝廷的重臣,包括蔣濟,原來是禁軍的領軍將軍,但被曹爽明升暗降,成為沒有兵權的太尉,包括曹爽的心腹手下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為了專權,也是排擠曹魏的老臣,這些受到排擠的老臣,包括郭太后,現在都幫著司馬懿來對付曹爽,曹爽一下感覺到勢單力孤,原來執政時,沒有感覺到這些人原來都反對自己。

    這樣一下子讓曹爽覺得勢單,再加上曹爽出城時帶著自己的大部分親信,而留在京城洛陽的同黨,幾乎毫無反抗之力,這從側面也說明了曹爽在當時是不得人心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是曹魏老臣的共同意見,這也加劇曹爽的孤立,讓曹爽顯得特別沒有安全感,也出乎曹爽的意料之外。

    三、朝中重臣的勸說。

    受司馬懿託付來勸說曹爽投降的人有蔣濟、許允、尹大目、陳泰等人,蔣濟是四朝元老,從曹操時代就已經效命曹魏了,當時官至太尉,在朝中是德高望重,而且蔣濟寫信給曹爽說: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只要兵權,不會殺你,只要你投降,曹爽根本不相信司馬懿,但是蔣濟的話曹操還是相信的。

    司馬懿心狠手辣

    許允是當時的名士,官至侍中,為人正直,後來還知道了李豐和夏侯玄反對司馬師的叛亂,但並沒有報告給司馬師,也能說許允並不完全是司馬家的人,而是一個持中立,或者忠於曹魏的人,他也勸曹爽投降,是從中立的角度勸說的,曹爽也許不相信司馬懿,但對許允的話還是有些相信的。

    尹大目是殿中校尉,關鍵他還是曹爽的人,司馬懿讓曹爽的親信來勸曹爽投降,這個事由不得曹爽不相信了。陳泰是當時的尚書,是陳群的兒子,陳群就是給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的人,在曹魏也是名聲顯赫,曹爽也相信他們的話。

    曹爽唯一不相信的人就是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卻讓這些要麼威望較高的人,要麼是曹爽的親信,要麼為人正直的人來勸曹爽,曹爽就不得不信,但是,所有人都忽視了司馬懿,因為司馬懿不僅騙了曹爽,而且還騙了蔣濟、許允、尹大目、陳泰等人,司馬懿是把所有人都騙了,同時所有人都不會想到,司馬懿的承諾居然只是斬殺曹爽的手段而已。

    四、曹爽以自己對待司馬懿的態度來想象司馬懿對待他的結局。

    曹爽排擠司馬懿的手段就是逼司馬懿辭官回家裝病,只要司馬懿不再重回朝廷,就可以永保富貴,因為司馬懿的爵位和家族都是保留的,曹爽內心的政治鬥爭,從來也沒有把肉體消滅當成手段,但司馬懿完全不同,司馬懿先用承諾騙曹爽投降,然後再用殘酷的屠殺手段大搞肉體消滅,一下子殺了曹爽三族及同黨五千多人,這是曹爽這輩子都不會想到的事,也是司馬懿處事無也限的手段。

    曹爽以為司馬懿和他一樣,排擠對手無非就是丟了官,不做官也是個富家翁嘛,所以才會相信了司馬懿的話,包括孟達、王凌等人都是這樣死在司馬懿手上的,曹爽也免不了被誅殺的命運。

  • 1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對三國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司馬懿太聰明瞭,博學多才,智謀出眾。曹操和劉備、孫權鬥得你死我活,笑到最後的那個人卻是司馬懿,這足以證明他有多牛。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父子兩代都受到曹家的重用,曹爽少年時,時常以宗室的身份出入宮廷,與曹家另有一份親近之情。

    因而魏明帝曹叡病危時,任命曹爽為大將軍,授他都督中外諸軍事之權,讓他和司馬懿共同輔助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

    剛開始那會兒,曹爽和司馬懿合作愉快,凡事有商有量。但時間一長,事情就有點不對頭了,兩人不可避免的開始爭權力。

    第一輪的爭鬥中,曹爽勝出一局,在朝中遍佈親信黨羽,削去司馬懿的軍權,架空了他,並對司馬家的勢力進行了全方位的打擊,司馬家的親信有的明升暗降,有的遭到貶謫。

    要不怎麼說司馬懿屬龜的呢,曹爽在他面前就是個毛頭小子,論聲望或能力,曹爽都遠不如他,搞陰謀詭計,曹爽也趕不上他,能上位純粹因為姓曹。可他卻沒正面對抗曹爽,而是選擇蟄伏。

    也許正因司馬懿表現得如此膽小,曹爽才以為他已經沒有反攻的能力,對其放鬆了警惕。

    公元249年,司馬懿的機會來了。趁曹爽集團跟隨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司馬懿發動兵變,以武力佔領了都城洛陽,之後給曹芳上了奏章,歷數曹爽的過錯,說他有篡奪君位之心,不宜再身居高位、主掌重職,應當立刻辭職回家,否則就以軍法處置。

    司馬懿說曹爽有篡位之心,倒也不全是汙衊,曹爽還真有點那意思,將曹芳控制在手中。因而這封奏章根本沒到曹芳面前,被曹爽扣留了。

    然而,悲催的是,曹爽空有野心,卻缺乏與之匹配的才能。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他除了恐慌沒有任何有效應對的辦法,慌慌張張地將曹芳的御駕停留在伊水之南,構築了簡單的防禦工事,又從附近調來數千名屯田兵作為護衛,然後就沒別的了。

    司馬懿多懂人心啊,為了避免曹爽做困獸之鬥,給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派使者去見曹爽,說只要他同意交出權力,就能保留侯爵的身份,做一個太太平平的富家翁。還讓使者告訴曹爽,他指著洛水起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

    這無疑是騙小孩的話,陰謀家的嘴,騙人的鬼。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曹魏朝堂摸爬滾打多年的曹爽,竟然相信了,告訴曹芳下詔書免除自己的官職,並侍奉曹芳回宮。

    司馬懿會放過曹爽嗎?怎麼可能!斬草除根的道理,曹爽不懂,但司馬懿很懂,沒過幾日就給曹爽及其兄弟、親信安了陰謀反叛的罪名,全部誅殺。

    經此一事,曹家宗室力量日漸薄弱,司馬氏得以完全掌握朝政,為未來司馬炎正式篡魏立晉做好了準備。

    很多人想不明白,曹爽何以如此天真?他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才相信了司馬懿不動殺機的允諾?

    隨著司馬懿起事的曹魏名臣蔣濟給出了答案“駑馬戀棧”,意思是曹爽就象劣馬貪戀馬房的草料一樣,因顧戀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長遠打算。

    蔣濟說這番話,是因為他們封鎖洛陽時,大司農桓範使計逃出洛陽,司馬懿知道後,對蔣濟說曹爽的智囊去了,蔣濟就分析了曹爽的性格,認為他會顧念城中的家眷,不會採納桓範的計謀。

    果然,桓範找到曹爽後,勸他挾持小皇帝前往許都,然後調集四方兵馬勤王救駕,進攻只佔了洛陽的司馬懿。說白了,就是再走一遍曹操的路。他說的話也很有道理“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也。”

    但很顯然,曹爽不是曹操,桓範從天剛黑勸到五更,曹爽都無動於衷,後來將佩刀扔到地上,氣乎乎地說即便投降,我們也是富貴人家。

    這話把桓範都給氣哭了,邊哭邊罵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曹子丹就是曹真,桓範的意思是,曹真那樣的英雄人物,卻生下你們這群愚蠢如豬狗的兒子,沒想到今天要被你們連累得滅族了。不出他所料,後來真受牽連被誅三族。

    其實桓範用不著怪曹爽,他也不是什麼忠義之輩,投奔曹真不是因為忠於曹家,而是想搏一樁大功勞。唯一的問題是他選錯了人,曹真不是那塊料。

    總之,曹爽輕信司馬懿,一是因為擔憂城中的家眷;二是因為他並非果決之輩,不是幹大事的人。另外,他大概不敢相信司馬懿真敢對曹家動刀,如果他聽了桓範的話,司馬家不會贏得這麼輕鬆。

  • 14 # 三國逐鹿
    曹爽為何相信司馬懿不殺他?

    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人,大司馬曹真長子。據史料記載曹爽自幼便以宗室的身份出入宮廷,聰慧精明,謹慎持重,曹睿繼位後,曹爽任散騎侍郎,後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又轉任武將軍,曹真病逝後,曹爽繼承父親爵位。後來魏明帝曹爽病危,曹爽與司馬懿一起成為託孤輔政大臣,曹芳繼位後,追加曹爽為侍中,封為武安侯。

    曹爽為了排擠司馬懿,採取欲降故升的方式,上表追封司馬懿為太傅,這樣司馬懿也就成了有職無權的人,曹爽一人獨攬朝政,任人唯親,專權亂政。曹爽雖獨攬大權,卻對司馬懿監視打壓,並且想借故除掉司馬懿。司馬懿忍無可忍於正史十年(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用三千死士控制洛陽,並以忤逆謀反之罪誅殺曹爽,並責令曹爽立即交出天子束手就擒。曹爽黔驢技窮,被迫投降,司馬懿趁勢誅殺曹爽並夷其三族。曹爽手握天子,又有軍隊為何會束手就縛,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爽從內心恐懼司馬懿,自認為不是司馬懿對手。其一司馬懿精於算計,善於謀略,深暗韜略。首先司馬懿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並最終耗死司馬懿贏得戰爭,諸葛亮在三國是神一樣的人物,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都敗在司馬懿手下。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帶領四萬兵馬,只用了三百天,可以說司馬懿在魏國也是神一樣的存在,就連曹氏三代都沒有殺掉司馬懿,並且委以重任,司馬懿已經名滿天下用兵如神,足以讓曹爽膽戰心驚。

    其二司馬懿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發動政變讓曹爽措手不及,也嚇得他魂不守舍。曹爽為了排擠司馬懿,絞盡腦汁,動用了各種手段,幾乎把司馬懿逼入絕境,曹爽也認為司馬懿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斷然不能東山再起,所以才悠哉悠哉陪曹芳和重要文武大臣一起去高平陵祭奠,留下一個空城洛陽。最主要的是司馬懿三千死士哪裡來的,似乎是天降神兵,司馬懿做事如此絕密,遠不是曹爽能夠比得上的。於是司馬懿徹底攻破了曹爽的心裡底線。曹爽驚恐萬分料定不是司馬懿對手,因此束手就擒。

    其次司馬懿是三朝輔政大臣,名望極高,戰功卓著,深得人心。司馬懿從輔佐曹操時就屢立戰功,曹操如此精明之人也讓司馬懿成了託孤重臣,曹丕在位時,司馬懿總領尚書檯,幫助曹丕對抗宗親執行新政,曹丕得司馬懿如魚得水。曹睿繼位後,司馬懿成為唯一能和諸葛亮抗衡的人,如果沒有司馬懿曹魏早就被諸葛亮消滅。司馬懿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並且平定遼東,為曹魏立下汗功勞,曹魏都會感激司馬懿,因此司馬懿深得人心。

    曹爽既沒有戰功,為沒有威信,甚至都沒有上過戰場,對於曹魏的貢獻來說,微乎其微,曹爽只是個大將軍,只是連撿了個大便宜,曹睿一時糊塗,曹爽勉強成為託孤大臣,無功無德。最主要是恃強凌弱,強制拆散太后和曹芳,太后不得不移居他宮。曹爽還獨霸朝政,誅殺異己、橫徵暴斂,搶佔民才。不僅如此曹爽還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經常與黨羽歌舞昇平,因此曹爽不得人心。

    再次司馬懿經營朝政幾十年,大權在握,只是一時失勢。司馬懿深諳韜略,默默經營朝政幾十年,朝中黨羽眾多,司馬懿深得人心,才是真正的掌權者。司馬懿親自率並抵禦諸葛亮十餘載,在軍隊中也深得人心,當時很多部下都誓死效忠司馬懿。簡單對比一下司馬懿和曹爽的實力:

    曹爽:朝堂之上有何宴、司空桓範等黨羽,手握宮廷禁軍,掌握天子,朝堂之外,王凌、賈逵等有可能相助。

    司馬懿:朝堂之上有三公司馬懿本人算一個,司徒高柔、太尉蔣濟。九卿:太僕王觀、度支尚書司馬府、中護軍司馬師、廷尉盧毓。前太傅鍾繇的長子鍾會、前大將軍長史孫禮、前司徒王朗的長子王肅、侍中許允、尚書陳泰等。

    另外長安有忠於司馬懿的郭淮、孫禮,他們手握幾十萬兵馬。

    另外司馬懿手中有太后,深得太后支援。

    顯而易見,司馬懿在曹魏的勢力遠非曹爽可比,因此曹爽只能投降。

    最後司馬懿言辭懇切,只要曹爽繳械投降可以既往不咎,並且有五位朝廷重臣同時作保。司馬懿佔領洛陽以後,便找到太尉蔣濟,說為了天子安全,並不想與曹爽刀兵相見,休書一封,交與蔣濟,司馬懿以洛水為誓,永不殺曹爽。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就連曹爽的親信尹k目、四朝元老、太尉蔣濟,都共同為司馬懿做擔保,曹爽這邊除了少數將軍願意出戰,曹爽本人二弟曹羲三弟曹訓都表示投降,曹爽內部主和派遠遠多於主戰派。這樣曹爽的內心防線徹底崩塌。於是曹爽不得不選擇投降。

    曹爽本以為司馬懿會兌現承諾,回到朝中後,曹爽被削去一切權利,最為重要的是,司馬懿因找到曹爽謀反的真憑實據,將曹爽等誅滅三族共計七千餘人,就連曹爽幾歲的兒子也未能倖免,太尉蔣濟,因無顏於世自殺。你是如何看待曹爽投降的?

  • 15 # 南門太守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在洛陽城內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曹爽以及幾位弟弟率領的人馬還在城外,曹爽手裡還有一張“摳底王牌”,那就是天子。

    天子在手,誰反對自己就是造反,誰支援自己就是勤王之師,這是司馬懿所不具備的。

    曹爽的“智囊”桓範逃出城,就給曹爽獻上一個計劃:曹爽以大將軍的身份護送少帝車駕去許昌,那裡距此處不遠,是曹魏五都之一,曹氏的大本營,擁戴曹家的人很多。站住腳,召集各路人馬,以平叛的名義討伐司馬懿。

    應該說桓範的主意不錯,洛陽雖為司馬懿控制,但各地的人馬並不都聽令於司馬懿,有些州郡還控制在曹氏和夏侯氏手裡,更多的地方是在觀察,看哪一方佔優就會支援哪一方。

    如果真按照桓範的計劃實施,儘管不敢保證一定能取勝,但各自五成的把握應該有。事已至此,曹爽應該拼死一試。

    但是曹爽猶豫不決,最後居然相信司馬懿不會殺他,曹爽“駑馬戀棧豆”、缺乏政治智慧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司馬懿一連給曹爽上演了“攻心三部曲”,將曹爽徹底擊垮。

    第一步,給曹爽吃定心丸

    曹爽聽到政變訊息,當時就嚇傻了,不知道怎麼辦,同行的許允、陳泰等人勸他回洛陽,說回去不會有事,曹爽一聽,佛看到了一線希望,於是派許允、陳泰回洛陽面見司馬懿,表示願意認罪。

    在洛水河邊司馬懿見到了許允、陳泰,聽他們二人如此一說,進一步看出了曹爽內心的虛弱。

    司馬懿讓許允、陳泰再回曹爽那裡,向他保證不會害他性命,只要曹爽不再掌權,榮華富貴仍可盡享。為了讓曹爽更加相信,司馬懿特意讓深為曹爽信賴的一個叫高陽的侍中一同前往,傳達司馬懿的意思。

    許允、陳泰把話捎到,曹爽大喜,一線光明變成了一片光明,對司馬懿已經有了七分信任。

    第二步,給曹爽立字據

    口頭傳達畢竟信用不足,司馬懿為打消曹爽等人的顧慮,又讓蔣濟給曹爽寫信。

    蔣濟在信中說,司馬懿只想罷曹爽的官,只要他交出權力,可以保他們兄弟的爵位以及富貴,蔣濟寫這封信也許是司馬懿授意的。

    如此以來,蔣濟等於做了保證人,如果失信,三朝老臣蔣濟首先將名譽受損。

    這樣,曹爽對於司馬懿已經有了九分的信任,他覺得司馬懿也不能不顧忌曹家在天下的號召力,不至於把事做絕。

    第三步,給曹爽發下誓言

    畢竟只有九分信任,還會有變數,這時司馬懿又使出最後一招,給曹爽又派出一個人,正是這個人的到來,把曹爽心中的九分變成了十分。

    這個人的名字叫尹大目,應該是個綽號,說明他的眼睛大。這個“大眼哥”任殿中校尉,是禁衛軍中的中級武官,什麼來由不詳,但他是曹爽平日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

    曹爽一貫認為誰都可以騙他,但這個“大眼哥”永遠不會騙他。司馬懿知道“大眼哥”與曹爽的關係,所以也讓他捎話來了。

    據“大眼哥”說,司馬太傅對他當面說,絕不會為難曹爽,對曹爽只免官而已,並且“大眼哥”說,在他親眼見證下,司馬懿“以洛水為誓”。這一下,曹爽完全信了。

    應該不是“大眼哥”說謊,也不是他被司馬懿策反了,而是司馬懿確實那樣說過,也對著洛水確實發了誓,唯其如此,說的人和聽的人才會那麼投入和真實。

    但是,這一切都是司馬懿的故意做的,只要你肯回來怎麼都行,至於你回來以後嘛,那就只剩下夷三族一條路了。

  • 16 # 南方鵬

    高平陵之變,面上是司馬懿與曹爽權位之爭,實是曹魏宗室與世家士族的對決,曹睿臨終託孤,本想託與曹氏夏侯氏後人,被孫資劉放所阻,改託曹爽司馬懿,並特加曹爽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制衡太尉司馬懿之心明顯。

    曹爽掌權後,在丁謐何晏等的幫助下,升司馬懿為大傅明升暗降奪軍權,並部置各位兄弟親信掌握京師軍隊,為提高軍中威信,244年,曹爽任命夏侯玄為為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派郭淮為前鋒,曹爽自己從長安率數萬人和夏侯玄會合,從駱谷出兵,進攻漢中入侵蜀漢,史稱駱谷之役興勢之戰,被蜀漢守將王平擊退,軍中威望盡失。

    司馬懿稱病不出,曹爽在此期間急於求成,四面樹敵,逼郭太后移宮,又治家無方,縱容家人隨意霸佔農田,借小事向世家士族發難,罷免多位老臣如盧毓、傅嘏等。表面上風光無二,實際危機四伏,火花正在地下悄悄凝聚。正始十年(249年)蜇伏伺機已久的司馬懿趁曹爽眾人盡出陪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明帝的機會,發動政變,封鎖京都,扣押曹爽等人妻小,派人勸降曹爽。

    政變訊息傳來,曹爽保護曹芳駐紮在伊水南岸過夜,所帶物資不足,司馬懿得知後說“陛下不可露宿”,派官員立刻送來帳幔和食物食具。又派侍中許允,和陳群之子尚書陳泰前來勸降,陳泰可是曹魏的大忠臣不是司馬家的人,份量足。太尉蔣濟也輕信司馬懿的起誓,派與曹爽交好的尹大目傳話,“太傅指濟水發誓不追究”。

    而曹爽伐蜀失去軍心,表面都督天下兵馬,但能調動多少實未知,加上全家妻小被扣,兒女情長,五內俱崩,也失了方寸。桓範建議的護皇帝移師許昌,實際無多大勝算,但值得一搏,正如他說的“事到如今,你們兄弟還想能屈服得到活命嗎”?搏一下尚有活命機會,不搏就死定。但曹爽已被迷惑,幻想還能作富家翁,投降後不久與兄弟親信俱被滅族。

  • 17 # 藍海三國

    曹爽怯戰 懼怕司馬懿,未戰先敗。

    司馬懿 殺孟達於上庸。對峙蜀丞相諸葛亮 至諸葛亮病死。徵遼東,殺死公孫淵,屠城。破吳孫權四路攻擊。

    司馬懿 戰功顯赫 手段毒辣。曹爽不敢戰。

    司馬懿 忽悠曹爽 言辭懇切稱 只要曹爽投降既往不咎,並且有五位朝廷重臣同時作保。

    司馬懿找到太尉蔣濟,以為了天子安全為名,稱不想與曹爽刀兵相見,修書一封,交與蔣濟,司馬懿以洛水為誓,永不殺曹爽。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四朝元老、太尉蔣濟,都共同為司馬懿做擔保,曹爽這邊除了少數將軍願意出戰,曹爽本人二弟曹羲三弟曹訓都表示投降。

    曹爽決定投降司馬懿。

    曹爽本以為司馬懿會兌現承諾,回到朝中後,曹爽被削去一切權利,司馬懿以曹爽謀反為由 將曹爽等誅滅三族共計七千餘人。太尉蔣濟,因無顏於世自殺。

  • 18 # 夢露居士

    第一,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心理學現象:人都願意相信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confirmation bias,翻譯為確認偏見, 說人們在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決定之後,再去收集資訊,會傾向於收集支援自己決定的資訊,而不是收集那些和自己的決定相沖突的資訊。

    曹爽被評價為“駑馬戀棧豆”,也就是說他是個庸才草包,並不適合殘酷的政治鬥爭。在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可能他希望司馬懿能放過自己,讓自己做個富家翁終老一生。所以曹爽必然傾向於相信司馬懿會放過自己。

    如果,曹爽學過心理學,也許他會有不一樣的判斷。所以大家要重視心理學啊。

    第二,其實不光曹爽相信司馬懿會放過自己,當時大部分人都相信司馬懿會放過曹爽。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一直是曹魏的忠臣,並沒有什麼非分的舉動。司馬懿是曹睿託孤的三位大臣之一,在大部分人看來,司馬懿是個正直的人。

    倒是曹爽,在高平陵之變發生前,架空了一同輔政的司馬懿,重用曹魏皇室宗親,壓制老臣,打破了宗親和功勳的平衡,怎麼看都像沒安好心。當時那些不滿的老功臣們大都寄希望於司馬懿能撥亂反正。

    因此在當時的很多大臣看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為了糾正曹爽的錯誤,並沒有想到他會如此狠毒。所以曹爽相信司馬懿,也是合理的。

    第三,司馬懿派出重量級人物勸說曹爽,保證不秋後算賬。

    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司馬懿派尹大目、陳泰等人去勸說曹爽。他還指著洛水向蔣濟發誓,讓蔣濟寫書信給曹爽,說司馬懿只要兵權,不要曹爽的性命。

    尹大目、陳泰和蔣濟都是曹魏政權的元老級人物,資歷老,面子大。曹爽就算信不過司馬懿,也不會信不過這幾位。

    只是沒想到這幾位都被司馬懿給騙了。所以司馬懿殺了曹爽後,他們都跟司馬懿翻臉了,蔣濟還被氣死了。

  • 19 # 石頭說歷史

    最主要的原因是曹爽已經習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顧及留在城中的家人和財富,喪失了鬥志。

    俗話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意思是一個人可以很快適應從窮變富,卻無法適應由富變窮。對於已經習慣了養尊處優,大手大腳生活的人來說,再讓他們白手起家,粗茶淡飯的過日子,往往會心理崩潰。

    曹爽就是這樣的人。他做輔政大臣時,拜大將軍,封萬戶侯,可謂權傾朝野,生活更是荒淫奢侈無度。

    他的飲食起居和天子無異,各地進貢的物品,必須先由他挑選,堆滿家中。他還十分好色,魏明帝曹叡留下的才人他挑選7、8個美貌的自己享用,還在朝臣、民間中揀選美女33人充作伎樂。

    無論是再有志向,再有才華的人,一旦沉迷於聲色犬馬基本就荒廢了。何況曹爽的才能只是平庸,所以他墮落的更為徹底迅速。

    當他得知司馬懿佔據了洛陽城後,他首先想到的是留在城內的家人(妻妾)和財富,已經喪失了鬥志。所以桓範勸說他“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他根本聽不進去。

    而這時,司馬懿託人送來了書信。

    其次,司馬懿矇騙了眾人

    司馬懿清楚曹爽是有和自己對抗的資本的,一旦曹爽孤注一擲,帶著曹芳去許昌,司馬懿也很難辦,所以他必須要穩住曹爽。

    當然他自己出面是不合適的,必須讓和曹爽關係密切的人去做這個“和事佬”。他選擇的是曹爽的家奴——尹大目。

    他讓尹大目來到洛水浮橋,當著他的面讓太尉蔣濟寫了一封勸降書,並自己手指洛水發誓,說這次只要曹爽的權,不要曹爽的命,他今後的生活我自會保證。

    尹大目信以為真,趕忙拿著書信去曹爽那裡。曹爽一看是尹大目前來,心頓時安了一半。再看蔣濟的書信,並聽尹大目說司馬懿指洛水發誓,曹爽已經差不多相信了。

    這時,跟曹爽一同出行的陳泰和許允(這兩人都是曹魏重臣)聽尹大目說司馬懿已經發誓,也信以為真,便勸曹爽答應司馬懿的要求,將權力交出。曹爽一看,連陳泰等人也勸自己,所以就完全相信了司馬懿,回洛陽束手就擒。

    司馬懿剛開始兌現了諾言,沒過多久就撕下了偽裝,將曹爽滅門。

  • 20 # 古時歷史

    高平陵政變發生於三國後期,司馬懿趁魏國第三代幼年皇帝曹芳和曹爽出去高平陵掃墓,發動了魏國的政權統治的政變,司馬懿控制了整個魏國朝政。

    當時曹爽會相信投降,司馬懿不殺他,這也是迫不得已了,當時整個魏國的權力已經大部分掌握在司馬懿的手上了,雖然自己手上有幼年皇帝,但都是無濟於事的,司馬懿已經把大臣和皇后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自己起身反抗也無事於補,所以只能乖乖的相信,別無選擇。

    還有就是司馬懿的人品口碑甚佳,司馬懿可以說和諸葛亮勢均力敵,最後還活活磨死了諸葛亮,在魏文帝曹丕死後,得到了重用。司馬懿歷經了曹氏帝皇的建立和發展,更是開國功臣,所以在魏國朝政有不可忽視的實力地位。

    而且當時司馬懿已經聯合大臣,所以請了大臣給曹爽做思想教育,以大臣的名譽給他留住性命。經過了多次開導,曹爽覺得司馬懿在那麼多大臣的擔保之下,應該不會失信殺害自己,所以自己內心也是慢慢放下了抵抗。再加上司馬懿以奪權不殺人為由,使得曹爽的抵抗之心被完全擊潰。

    在這種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人還是會有一點僥倖心理的,但現實還是殘酷的,在曹爽放棄抵抗之後,司馬懿完全掌握政權和兵力,之後就把曹爽以及後代全部消滅,斬草除根,以防捲土重來。

    就算不是為了政權問題,司馬懿還是會殺死曹爽的,經過曹氏朝政幾代君主的壓制,使得司馬懿內心也是不殺不解心頭之恨了。曹爽也有可能自知大勢已去,反抗也沒有意義了,反正都是死,可以不在戰亂死去,或者是司馬懿需要統治朝政,沒那麼快殺死自己等原因之下,就無需反抗了。

    所以總結就是:曹爽會相信司馬懿不殺的承諾,可能是僥倖心理作怪還有自己抵抗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直接選擇相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國防部長指揮伊德利卜戰事是否會引發俄羅斯更強的反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