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功之聲
-
2 # 歡樂茶園
不是吉兆,深海魚上浮意味著感覺到原本適應的環境發生異常,就像下暴雨前後,蚯蚓會鑽出地面求生一樣的道理,希望,世界太平,這一年,鬧心的事太多了
-
3 # 悟空科學
近日,著名的“地震魚”出現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預示著大地震?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一定不要惦記身外之物,第一時間選擇最合理的自救措施。不管是海里的地震魚,還是天上的地震雲,都不是即將發生大地震的預兆。目前,沒有任何動物、現象或人能夠對地震這樣的自然現象提前預報。地震跟天氣預報不同,地震發生始於地殼之下,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提升建築的防震等級,學習地震避險嘗試。
日本海這個名字,很容易讓很多人誤以為它就是日本的大海,實則為公海。日本海是一個邊緣海,它位於西北太平洋,中國古代將其稱為鯨海。而由俄國Nautilus取名的“日本海”之所以被國際採用,主要是因為這樣的命名方式,更符合亞洲海域命名規則中的方便記憶這一條。日本是這片海域東側唯一的國家,而西側則涉及到多個國家。
而最近2條“地震魚”出現在日本海域的新聞,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雖然,日本海的周圍圍繞著不同的國家,但2條地震魚被發現的準確地點是在福井縣。而這個福井縣剛好是最近剛發生過大地震的日本的屬地,靠近日本海一側的福井縣位於日本地域的中部,這裡以全日平均壽命最長而著稱。
雖然,漁民拍攝了兩條魚兒當時的活動影片,或許由於它們原本就被視為不好的象徵,所以,並沒有人將它們捕捉上岸。但地震魚的現身,無疑讓當地原本就相信“地震魚出現時地震前兆”的漁民吃驚不已,因為在他們的心裡,這兩條地震魚的出現很可能意味著將會有地震要在這片土地上發生。
原本“地震魚”出現的含義只是民間傳說,但是,原本生活在深海區域的地震魚,突然離開自己的棲息環境來到岸上,這說明它們原來生活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或即將發生什麼。再加上此前日本發生一次大地震的時候,剛好就有漁民發現了意外出現的地震魚,這再次讓很多漁民對地震魚和地震之間的關聯深信不疑。
那麼,所謂的地震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客觀而言,被稱為地震魚的皇帶魚的確並不常見,它們的棲息地主要集中在熱帶深海,而且,它們在不同的地方擁有不一樣的俗名,比如龍王魚、大帶魚和龍宮使者等。由於皇帶魚很少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所以一些並不瞭解它們的人還將其誤認為海蛇。這大概是因為皇帶魚的身體又長又扁,往往身長超過4米的皇帶魚體重能夠超過150公斤。
事實上,皇帶魚是一種性情特別兇猛的魚類,它們不僅會獵食像螃蟹和烏賊這樣的生物,而同類之間的相互殘殺在它們之間也頻繁的上演。而之所以皇帶魚生性如此兇殘,應該跟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試想一下,像太平洋的深海區域又能有多少食物可以給他們吃呢,食物的匱乏勢必會導致其競爭激烈,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又本就是大自然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然而,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卻並不能給地震帶來預示資訊。別說這些大自然中的動物,即便是擁有現代科學技術的人類,也依然至今都無法對地震做到預報。而地震預警所做的就是將地震震中的資訊傳播出去,讓那些距離震中有一定距離的人做好防禦的準備。但這本質上也是透過對地震波的檢測,預計其可能到達其他地方的時間,而不能做到實際意義上的地震預報。
其實,地震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頻率很高,這也是為什麼會將其稱為自然現象。而我們這些似乎可以將周圍所有環境利用起來的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卻無法做到無所不能。至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未來的較長一段時間裡,人類都無法實現地震預報。但我們可以對地震充分了解,尤其是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那些行為來有效避免險情。
當然,大家也不用因為地震無法提前預報而總是心有餘悸,儘管每天發生在地球上的地震都有數萬次,但其中的絕大部分都很難達到被人們感受到的級別。而那些足以對在地震發生地生活的居民們造成嚴重生命和財產威脅的地震,發生的頻率相對就更低了。所以,在看待大自然中的此類現象時,我們除了保持敬畏之心以外,更應該讓自己的認知足夠豐富,以從容的面對這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
4 # 來看世界呀
所謂的地震魚指的是近日在日本海域現身的勒氏皇帶魚,它們主要生活在100-200米深的海域,適應海水壓力較大的地方,浮出水面可能和災難有關,但關聯性並不明確。
勒氏皇帶魚是一種深海生物,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皇帶魚,儘管它們的性情比較星夢,但是很多時候被捕是因為在追逐小魚小蝦的時候誤入人類的漁網。當深海的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可能會激發皇帶魚的一些異常活動,比如浮出水面等,以往日本的一些較大規模地震之前也發生過皇帶魚現身淺海的現象,而專家對這種現象的有幾種推測,其中一種是地震發生前深海的岩層水體帶電屬性會發生變化,會產生一些有害於皇帶魚的化學物質,皇帶魚為了躲避那些危害更好地生存,會向淺海遊動躲避,但這個僅僅是猜測,並沒有充分的證據。日本本身處於大洋和大陸的撞擊帶上,因此境內多山地、火山,也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事實上日本每天發生的可感和不可感的地震次數每天都不下數十次,皇帶魚可能是受到了已經發生的地震的驚嚇而浮到淺海。
目前地震的預測是很難的,中國在經歷了幾次大規模地震後建立了龐大的地震預警系統,透過地震儀採集斷裂帶上的地震訊號,利用地震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不等的現象,提前向民眾傳送預警,可以爭取數秒到將近1分鐘的寶貴時間,有統計顯示預警訊號提前一分鐘就能將損失降低60%左右,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預警畢竟是利用地震傳播的時間差,對於那些尚未發生的地震,至今仍未有可行的預測方法,動物們在地震前後可能有異常的行為,但是在沒有地震的時候也會有一場行動,莫不如說動物們是比較神經質的,因為實力有強有弱,在環境有一定變化的時候,很多動物都不知所措,然而和地震卻沒有明確的關聯,我們可以在地震發生後將動物的異常行為和地震聯絡起來,卻無法在地震前就利用動物的異常活動預測地震。
皇帶魚本身也有一些異常活動,有些可能和地震造成的海底地殼變化有關係,但是有時候僅僅只是追逐獵物,用它們行為預測地震很不合適,畢竟它們的行為多變,而人類要正常生活,總不能看到皇帶魚就啥也不幹跑到空地上預防地震。對於現代人類來說,用動物行為預測地震,基本上沒啥用。
-
5 # 科學黑洞
帶魚大家都吃過也見過,對於它們的形態還是有印象的,而皇帶魚從其名字可以想象到它的形象,跟帶魚體型相似,但是帶上了一個“皇”字,顧名思義就是長的比較大。這種魚類有很多種名字,例如:布倫希爾蒂、龍宮使者、龍王魚、大帶魚、白龍王、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蠻、買牛、豬精、百牛等等。當然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稱呼,那就是地震魚。
這種魚類生活在深海區,一般很少見到它們到海面上活動,因此有人認為這種魚類要是在海面上被看見,這意味著它們生活的深海區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因此導致地震魚離開熟悉的生活區來到海面,而將要發生的事情最可能的就是地震,它們名字的由來也是由此而來。因為它們的出現時間曾經和地震現象完美匹配過。
但個人認為叫它們地震魚是言過其實了,就像是經常被人提及到的地震雲,都屬於一種謠言,至少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地震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它們發生的頻率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地震網搜尋一下,也許此時此刻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區正能在發生著地震。只是地震很小的時候,大家不注意而已。
因此地震魚的出現和地震發生了,這兩個事件沒有必然的聯絡,更多的是一種巧合,並且這種巧合的機率還很大。
而這次在日本福井縣附近的漁港出現了兩條地震魚,它們拖著長長的身子在水面上嬉戲環遊,最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們是深海硬骨魚,主要生活在20-1000米區域內,但大多數活躍在20-200米左右,成年後體長平均可以達到5米左右。把它們的出現和地震聯絡到一起並沒有什麼依據,很多證據也算是巧合。
地震可以說是對於人類破壞性最大的災害了,它的難纏之處還在於根本無法預測,這並不是技術發達與否的問題,而從理論上來講,地震就是不可以預測的。在板塊的不斷移動中,很難去分析何時何地釋放出它們的能量。
雖然不能用科學的方法測出地震,但有些人觀察地震前發生的一些現象,從而總結出很多靠著經驗來預判地震的方法,例如各種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家畜不進圈、貓上樹不下來、魚躍出水面、蟾蜍過馬路等等。但實際上引起這些現象的因素很多,很難說就是因為地震的影響。
對於日本出現“地震魚”的事情,根本也不用去擔心什麼,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地震魚從深海來到海面,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考慮,皇帶魚具備這樣的能力能帶給它什麼好處?難道是提高生存率嗎?想必並不會。
-
6 # 大鈞按頻樂道
最好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要疏忽大意不以為然,今年是地球災難頻發,病毒傳染,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我們應該時刻提高警惕,增強憂患危機意識,不能馬虎大意,畢竟今年的東京奧運會要舉行,這是非常讓人擔心的事情!安全隱患防範措施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做到位!做好最壞打算!積極提前準備好安保應急預案物資調配儲備工作,才是上策,儘可能做到萬無一失不出意外!提前預祝東京奧運會舉辦成功!祝願大家平安吉祥,健康快樂!
-
7 # 科學探秘頻道
地震魚就是皇帶魚,是一種體長可達4米以上,體重可達150公斤的長條狀魚。因為其體型似蛇,所以也被古人稱為海蛇。而根據傳說:每當海蛇現世,必有災禍,不是海嘯就是地震。地震魚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地震魚因為外形實在“魁梧霸氣”,也有不少霸氣的名字,比如龍宮使者。其實,地震魚只是大家對皇帶魚的一種叫法,其和地震沒有關係。只不過該魚生活在深海區,所以除非特殊情況下,一般該魚不會上浮。故而,有時候地震剛好如果發生在該魚的活動區域,則可能使得該魚進入潛水,從而成為地震的一種前兆。但就像青蛙集體跑到路上一樣,我們不能憑次就認為這樣一定地震就會發生。
所以,地震魚雖然出現了,但不一定就會發生地震。很多因素都可能會使得地震魚浮出水面,並不一定是地震才行。比如地震魚生病了,快死了,或者到潛水捕食,都可能到達潛水。所以,地震魚現身日本,並不意味著大地震。
-
8 # 京漂追夢人
日本是一個地震活動較多的國家,發生大地震的機率非常高。這次地震魚的出現,在多事之秋的鼠年來說,不得不防。
地震魚本身是生活在深海區,這次來到淺海區,肯定是因為某些環境變化才出現的。動物往往比人有先知,這種奇怪的反常現象,無疑會引起日本對地震的各種猜測,因為地震多了,日本人成了驚弓之鳥。
-
9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地震魚的學名叫皇帶魚,是迄今為止在海洋中發現的最長的硬骨魚類,平均身長5米左右,最長的可以達到10米以上,體重可以達到上百公斤。該魚全身呈銀灰色,從前向後分佈著藍黑色的條紋。它的背鰭很長,一直延伸到頭部的上端,有點像孔雀頭上支起的羽毛。在海水中游動時,就像一條巨大的海蛇,有漁民還形容它為“天龍”。
皇帶魚的棲息區域一般為比較溫暖海域的深處,它們的性情比較兇猛,食物來源包括一些中小型的魚類、磷蝦、螃蟹、烏賊等等,頭部有點像帶魚,但卻擁有兩顆異常鋒利的大牙,在靠近獵物時,透過快速的“彈射”咬住繼而撕碎獵物。同時,由於它們的“面相”看上去比較猙獰,人們看到它們時往往先入為主,認為它是邪惡和災難的“化身”。
日本是一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受到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的持續擠壓和碰撞作用的影響,地震、火山和海嘯等災難比較頻繁。而有的時候當皇帶魚在海水中上升游到海面上時,恰巧日本陸地或者近陸海域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地震、海嘯等地質現象,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這種魚看作這些災難來臨時的徵兆,地震魚的名號也就打響了。而實際上,這更多的是一種巧合。
當深海中的海水環境發生變化、食物量匱乏、追逐獵物、自身生病等情況出現時,地震魚一般都會從深海中上浮,暫時在海面上游動,與地震要發生的關聯性反而不強。如果近陸海域要發生地震,比地震魚敏感的海洋動物應該都會表現出異常現象,而不會僅有一種皇帶魚而且僅有那麼兩條浮上來。預測地震從目前來看還是很難準確實現的,大範圍、大數量生物的異常現象可以作為預測地震的一個參考,但也僅僅是參考而已。
-
10 # 木先生mu135
日本是地震頻發的國家,所以抗震應急能力是很強大的。這種現象發生,預示著地震有可能隨時發生,只是震級大小尚不能完全正確的做出判斷。
地震都有先預兆
只因世界很奇妙
風雨欲來表象有
魚在水中也知道
-
11 # 一食之間
這幾天關於地震相關的話題可以說再次出現了熱搜情況,當然這主要是在“日本”熱議最為明顯,近一段時間來,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所以一時間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甚至有人聲稱日本還將可能出現大地震等說法,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而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也公開說明了一下,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日本地震的頻繁程度有多高?
當然,近一段時間,日本東北及關東等大片區域接連發生地震,並且有兩次地震時間非常的近,第一個是北海道,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7點36分左右,第二個就是福島縣海面也發生了地震。就在僅僅1分鐘後的7點37分,所以這相隔僅僅1分鐘確實會讓不少的人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地震的頻繁是不是非常的高了,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纐纈一起進行了說明,那就是這兩次地震並沒有關聯,從震源的深度都可以看到,兩個無關係。
所以說,在專家的潛在分析之後,確實兩者雖然相隔時間很近,但是沒有任何關聯,而此次福島地震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餘震”,大家不用擔心了。
那日本會有大地震嗎?
對於日本大地震的說法,其實也是針對近端時間日本頻繁地震說明的,同時在17日,日本雜誌《女性自身》就指出,此前就有日本地震專家表示,該國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所以這還是的引起重視,並且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工學綜合研究所教師若松加壽江指出: 住在東京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地震,每個家庭都必須好好進行模擬演練,所以該專家還是相信可能有大地震的發生。
很明顯跟上面的另外一個日本權威專家不是一個解讀方向,說法不統一,而對於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的,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機率發生里氏7級大地震,或給首都圈帶來巨大損失,這也是一個對地震的可能性說明,所以說大家不要把“可能性”看成了“肯定”。
“地震魚”現身日本是大地震的前兆?
對於這個事件,確實在本月12日的時候,位於日本石川縣誌賀町的海岸上,有民眾發現了多次被傳出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在約1周前的7日,日本兵庫縣也相繼目擊到這種魚,並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所以大家再次聯想到了2011年的時候事件,2011年,日本北部海岸線短時間曾發現20條皇帶魚,隨後發生地震及海嘯。所以很多人將其聯絡在了一起,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日本權威地震專家纐纈一起教授指出:“雖然有幾個這樣的故事,但是沒有一個可以證明其有直接的關係”。不過這裡說到,可能大家還會想到一個時間節點,在本月12日出現過“地震魚”,2月13日的時候,日本千島群島不就是發生了7級大地震,真是大地震前兆?確實有這麼巧合的事情,當然具體有沒有關係,暫時也沒看到科學報告指出,上面日本專家也說明了“地震魚”現身日本是與地震沒有關係的,所以這個問題還有待解答。
什麼是“地震魚”?
地震魚的中文學名叫皇帶魚,它還有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買牛、蠻、豬精、百牛等說法,由於該生物很少出現在水面,所以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皇帶魚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它們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正常情況是棲息於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間,所以說出現在水面是非常少的。
而大家將“地震魚”與地震聯絡起來,確實有點多想了,從這個棲息的水深度都不太有說服力,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地震魚就這樣想,並且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物而已。
地震在科學之中我們都知道其發生的因素,一般都是由於板塊運動或斷層滑動所帶來的,其次就是大家還說的人工地震。所以這些都是一個自然變化引起的因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會導致地震產生,確實今年以來,全球出現的地震還是不少,可能大家都在想是不是地震頻繁了,但是這都是正常的,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只是大家沒有多多關注而異,那我們來看看今年的強震資料。
根據地震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總計出現了15次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1月29日發生在古巴南部海域的7.7級地震是最大的,第二個就是2月13日發生在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
-
12 # 愛較真的戴老師
所謂的地震魚,指的就是生活在深海的皇帶雨。聽到名字裡有個皇字,我們就知道肯定就像帝王蟹一樣,是個頭比較大的帶魚。這些大帶魚體長5米以上,一般生活在深海區。人們平常很少見到。一旦發現就認為有異象出現,必有災害。而且日本是個自然災害比較多的國家,火山地震頻發。所以當地人就把這種魚稱為地震魚。
這次據稱有兩條皇帶魚被漁民發現,大家就對此產生了聯想,生活在深海的地震魚為什麼來到淺海活動?還被人們發現,難道這就意味著日本將有大地震的來臨?
其實,海洋學家和地震學家早就出來解釋過,地震魚生活在深海,只有深海的洋流變化等很多自然因素都會導致它的出現。深海中比地震魚敏感的海洋動物很多,只有兩條地震魚的發現,和地震發生的關聯不大。
目前就人類科技來講,地震還是無法預測的。很多民間的專家靠觀測動物的異常活動,例如,蛤蟆過街和螞蟻上樹這樣的現象來預測地震,這些動物的反應和地震之間的關係都不是強關聯的,因為引起這些動物異常活動現象的因素非常多,大部分和和地震沒啥關係。
在中國和日本更是流傳著一種"地震雲"的說法,認為發現這種雲就是地震的徵兆。但是,這些民間專家對"地震雲"也沒有基本的定義,看起來奇怪的都稱為地震雲。這些雲看起來怪異,但對於專業的氣象人員來講,這些雲彩也是平淡無奇。
當然,在民間有深厚的神人基礎,民眾喜歡講的話就是“高手在民間”,從各種瘟疫到自然災害,高人都喜歡給出各種預測觀點,只要不蠱惑人心,我們權當是民間的吹哨人好了。
-
13 # 星球上的科學
原來之前在南千島群島海域發生地震的時候,當時日本漁民也是發現了這種魚,所以就有了“每當地震魚出現,當地就會有嚴重的地震或海嘯發生”的這種說法。
“地震魚”真的和日本是否發生地震有關係嗎?首先需要來認識下日本漁民所說的“地震魚”是什麼,這樣才能瞭解“地震魚”是否真的能夠預示著地震的發生。
皇帶魚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地震魚等等,它屬於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廣佈於熱帶深海,這種魚大部分體長均可達4米以上,重量超過150公斤,因此有著“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之稱,而且它們性情非常兇猛,甚至還有會有一些同類自相殘殺的行為。
這種魚類主要的食物包括各種中小型魚類、烏賊等等,由於它們有著巨大的身軀以及面孔也顯得十分猙獰恐怖,因此在大部分的傳說中是不詳的象徵,時至今日,仍然有人把它們稱呼為“惡魔的使者”。
由於這種魚類很少浮在水面上,再加上它們的面相,所以只要一見到其出現,就認為地震魚的出現會帶來災難,加上曾經由於它們的出現時間和地震時間相匹配過的事例,因此就有了“地震魚”之稱。
那麼它們真的魚如其名嗎?它們真的和地震相伴而生嗎?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這個地區是經常容易受到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的持續擠壓,因此也比較容易受到地震和火山等災難。而且當深海中的食物匱乏或者追逐獵物時,地震魚就會從深海中浮出水面,與地震根本是毫無關聯的。
換一種說法,如果近陸海域真的要發生地震,那些敏感的海洋動物應該都會表現出異常現象,而不是僅有一兩條的皇帶魚浮上來。
從理論上來講,地震根本就是不可預測的,由於在板塊的不斷移動中,我們人類是很難分析出在什麼時間會具體的發生地震。
-
14 # 軍機處留級生
深海皇帶魚很罕見,而部分深海魚更被稱為「地震魚」。這都源自日本一個傳說:當看到深海魚出現,就會發生地震。近日,日本福井縣竟在3 日內發現了兩條深海魚皇帶魚,讓不少民眾害怕日本即將會有大地震。
現在,一些人聲稱地震魚衝上海岸是地震即將來臨的徵兆。大約在2010年3月智利發生8.8級強烈地震時,日本漁民發現了幾十個深海皇帶魚。
生態地震學專家伊藤·綿津見告訴《日本時報》,“生活在海底附近的深海魚類比生活在海面附近的魚類對活動斷層的運動更敏感。”
感知地震的動物
一個著名的例子記錄在古希臘城市赫裡克的歷史上。公元前373年冬天,“城裡所有的老鼠、貂、蛇、蜈蚣、甲蟲和其他同類動物都離開了,”羅馬作家埃利亞諾斯寫道。“這些生物離開後,地震發生在晚上;城市平息了;巨浪淹沒了,赫裡克消失了。”
1975年2月,一場7.3級的地震襲擊了位於中國遼寧省的海城,一個擁有100萬人口的城市。但一天前,城市官員下令疏散,部分原因是基於對奇怪動物行為的報道:例如,該地區冬眠的蛇比正常情況早幾個月就放棄了冬季藏身之處。海城的早期疏散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的動物園官員報告說,他們的許多動物尋求庇護或者在2010年8月23日下午該地區發生5.8級地震前幾分鐘撥打求救電話。夜間活動的蛇像銅頭蛇一樣從藏身處出來,猿類進入樹梢,火烈鳥在地震發生前緊緊地擠在一起,動物園管理員感覺到了。
蟾蜍上山了
最早記錄地震前動物行為的科學研究來自義大利,一組科學家花了一個月時間調查普通蟾蜍的繁殖行為在2009年4月。蟾蜍通常在湖床上的淺水池中繁殖。
但是有一點,大部分蟾蜍突然消失了—五天後,一場強烈的地震襲擊了該地區。地震的最後一次餘震發生後,蟾蜍們回到了水池裡。研究人員在《動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這是第一次有任何研究真正以科學和系統的方式記錄地震前的異常行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開放大學的動物學家雷切爾·格蘭特在早前的一次採訪中告訴《生活科學》。"我們恰當而科學地做到了這一點,並且始終如一地觀察行為."
動物能探測到什麼?
如果動物能在地震發生前感知到地震,它們會經歷什麼?對於什麼——或者是否——動物能夠感知地震,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在對蟾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注意到“蟾蜍的活動與地震前電離層的擾動相一致,這種擾動是由甚低頻無線電探測探測到的,”他們寫道。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不能從他們的研究中得出任何關於是什麼引發了這種不尋常的蟾蜍行為的結論。
在2011年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格蘭特和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地殼中的構造應力會將“大量主要為正離子的空氣離子送入低層大氣。”
沒有預警系統
弗吉尼亞大學的一組物理學家——調查地震前動物行為的報告——發現,當岩石在模擬地震力的高壓下被壓碎時,會釋放出高水平的臭氧氣體。
“即使是最小的岩石裂縫也會產生臭氧,”研究員凱瑟琳·杜克斯在早前的採訪中告訴《生活科學》。"問題是,我們能在環境中檢測到它嗎?"動物能探測到大氣臭氧的突然上升嗎?
然而,這些假設中沒有一個能夠發展成為基於動物的地震預警系統。
“這不是預測地震的方法“杜克斯說。”這只是一種方式來警告地球正在移動,可能會發生地震、滑坡或其他什麼事情。"
-
15 # 科學船塢
地震魚本名皇帶魚,別名龍王魚、龍宮使者,它是一種熱帶深海魚,體長較長,大部分可以達到4米以上,所以有漁民看到,會誤認為是海蛇。在古代的記錄中,曾有記載,在1722年一位漁民下海捕魚看到了長達11米的皇帶魚,1860年,百慕大附近的人們發現一條長約5米的皇帶魚擱淺在海灘邊的碎石中,於是有人特意為它畫了一幅像,人們都稱它為大海蛇。皇帶魚樣貌醜陋,性情兇猛異常,嘴上有兩顆鋒利的大牙,可以咬碎一些動物的甲殼,由於皇帶魚生活在深海中,深海里食物並不像淺海那樣的豐富,所以皇帶魚有自相殘殺的行為。
有人說,這種魚如果出現在水面上,預示著將有大事發生,並且還指出了以往的例子:
比如2011年,有人稱在日本北部海岸線附近海域中發現了近20條地震魚,隨後這裡就發生了地震與海嘯,此次地震震級里氏9.0級,發生在西太平洋國際海域,造成的巨大海嘯對日本東北部沿海的幾個縣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並破壞了福島核電站,致使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漏。
還有人說在2017年菲律賓頻繁發生地震之前,在菲律賓海岸線附近海域也曾有人見到過地震魚的身影。
有關地震魚的記錄還有很多,它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將有地質災害發生,但真的是這樣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論調,源於人們發現地震魚與發生地質災害在時間上確有巧合,然而這種巧合實在是很牽強,海域那麼的廣闊,你怎麼知道每天不會有地震魚露於水面之上,我們又不能派遣直升機24小時全天候監控全部海域,說白了,我們只是把這個地震魚出現過度理解了,它甚至都不能說是一種巧合。
皇帶魚雖然是一種熱帶深海魚,但並不代表它不會游到水面上來,事實上,皇帶魚也會偶爾游到水面附近被漁民佈置的漁網捕撈到,當然了,這種情況很少,但並不是沒有。況且,皇帶魚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們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
並且,如果海底將要發生地震,其引起的地下物理化學變化並不是只有一種皇帶魚可以感知到,其它魚類也會感知到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異常行為,而且,一些水域也經常會有皇帶魚的身影,不是也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嗎。
地震是破壞性極強的自然災害,現在還沒有預測系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寄希望於透過某些異常變化來預測是否會有地震發生,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地震雲預測地震的說法很火,但是後來經證明地震雲並不能用來預測,兩者之間沒有聯絡。其實地震雲與所謂的地震魚是一樣的,它們的出現是隨機的,比如地震雲的出現只是氣象原因,地震魚的出現呢,也許只是地震魚想游上來捕食上層水域的魚類,它不能起到預警作用。
-
16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在日本民間傳說中,動物在地震的起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日本的民間故事,地震的原因是一條巨型鯰魚。它躲在日本大陸的某個地方,有時會扭動尾巴,在人類世界引發地震。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神話是基於人們注意到地震前鯰魚的異常行為。然而,民俗學家指出,神話背後的歷史要複雜得多。
巨型鯰魚被認為是神話和民間傳說中造成不幸和災難的生物。地震鯰魚的傳說從十五世紀就已為人所知,然而,直到十八世紀晚期鯰魚才與自然災害聯絡在一起。 在德川時代(1603-1868),鯰魚是一種與洪水或暴雨相關的河神。經常警告人們即將到來的災難,或者吞下危險的水龍,防止進一步的災難。隨著時間的推移,鯰魚逐漸取代了其他動物,成為震撼世界的罪魁。 這些神話的歷史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動物,尤其是魚,仍然被認為是日本災難的先兆。
皇帶魚是最長的硬骨魚,目前已確認最長樣本長11米。更常見的長度約為3米。皇帶魚是典型的深海魚類,發現於200-1000米之間,在所有主要海洋中都有發現。皇帶魚以磷蝦、小魚和魷魚為食。它們在一年中的後期產卵,在水面上很容易找到皇帶魚的幼魚。 在日本,皇帶魚被認為是海龍王的僕人或信使。本週兩條皇帶魚出現在日本近海。 在2011年福島地震和隨後的海嘯發生的前一年,至少有12條皇帶魚被衝到了日本的海岸線上,引發了關於皇帶魚和地震之間的假定聯絡。
生物學家提出了各種解釋,解釋為什麼皇帶魚會週期性地出現在海面上或者被發現死在岸邊。它們不是最好的游泳者,季節性的水流會將它們推向水面,最終會因疲勞而死亡。皇帶魚與海面異常溫度階段之間最有可能的聯絡被發現,皇帶魚擱淺和厄爾尼諾年之間有關係。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海水錶層的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几度,而在皇帶魚生活的更深處,水溫比平時要低。
皇帶魚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它們跟隨溫暖的海水,就像皇帶魚跟隨自己喜歡的食物遊向水面一樣。 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每年都有皇帶魚擱淺。 到目前為止,動物行為和地震活動之間的聯絡有待發現,日本週圍海洋的地震活動沒有增加的報道。
-
17 # 江氏小盜龍
最近人們在日本福井港內拍到了兩條“地震魚”浮出水面遊弋的畫面,於是便有了即將發生大地震的謠言。
圖注:最近發現的兩條皇帶魚
“地震魚”其實就是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儘管叫做“皇帶魚”,但是皇帶魚與我們平時吃的帶魚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它屬於月魚目,是目前已經最長的硬骨魚類,最大個體超過8米,體重272千克,也有11米的未證實記錄!
圖注:皇帶魚的體型很大,這個大主要是長度長
皇帶魚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們生活在較深的海域,平時很難見到。儘管皇帶魚能夠在1000米的深海中生活,但是它們的平均生存深度在200至20米之間,其實算不上是真正的深海魚。
皇帶魚的外形獨特,其身體扁長,體表銀亮,在它的頭上有由鰭條組成的紅色羽狀冠,腹鰭則是延長的末端成槳狀的鰭條,讓它們看上去非常飄逸。雖然皇帶魚體型巨大,但卻是溫和的魚類,主要食物是小型的甲殼類動物,對人無害。
圖注:新鮮的皇帶魚是非常漂亮的
圖注:皇帶魚頭上由鰭條組成的紅色羽狀冠
正是由於皇帶魚比較罕見,而且體長形怪,被以前的人類神怪化,成為許多海怪的原型,比如傳說中的大海蛇。
我們對於皇帶魚的認識還很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透過被衝上海灘或被捕獲的個體來認識,傳說皇帶魚擱淺是地震即將到來的訊號,所以它才有了“地震魚”這個綽號。儘管的確發生過皇帶魚擱淺或者在岸邊被發現,然後不久就發生地震的事情,但僅僅是少數情況,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皇帶魚(地震魚)的出現一定與地震有關。
-
18 # 稗史候說
2020年2月16日,俄羅斯相關媒體報道,有漁民在日本福井縣打漁之時又發現了兩條“地震魚”。本來疫情愈發嚴重就已經讓日本民眾惶恐不安,如今又在福井縣海港處發現被認為是不祥之兆的“地震魚”,更加重了民眾不安的心理,甚至有人高呼留給日本民眾的時間不多了。這個“地震魚”究竟為何物,為何能引起日本民眾恐慌呢?
其實“地震魚”並不是該魚類的真實名字,它的書面名為皇帶魚,一般生活在深達1000多米的深海之中,重者可達數百斤,長者可高達15米。可能是由於生活在深海的原因,“地震魚”總是喜歡頭朝下而尾朝上,體積巨大而冗長使它們看起來像是一條巨蟒,所以又被稱為“龍王魚”、“大海蛇”等眾多別名,而這種魚一般不會輕易出現在海水比較淺的地方。生活在深海的魚多了去,罕見者更是大有魚在,為什麼“地震魚”會引起日本民眾的不安呢?
剛剛我們已經說了,“地震魚”的名字應該是皇帶魚,之所以被認為是帶來噩耗的“地震魚”還得從日本的一個傳言說起。據說,在2011年3月,有人看見地震魚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出現了,而當時並沒有引起日本民眾的重視,地震魚現身不久之後,日本便發生了歷史上第五大地震,導致日本經濟損失慘重,民眾死傷無數。雖然只是一個傳言,但是災難過後,日本民眾卻深信不疑,從此地震魚就成了日本民眾嘴中的不祥之物,無緣無故被日本民眾貼上了“黴運之魚”的標籤。
然而時隔9年,日本民眾再次遇到了這種帶來噩耗的魚類,日本民眾瞬間又陷入了惶恐的狀態。為了穩定日本民眾的不安的情緒,日本政府迅Superb遣地震勘測專家前往該地進行調查,經過一系列的資料對比之後得出,該地不會發生超過4級的地震,實屬正常現象。地震勘測專家釋出結果之後,日本民眾的不安情緒終於有所穩定。
對於日本民眾的這種心理其實並不稀奇,日本處於太平洋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斷裂帶導致的地殼活躍曾多次引起地震、火山等災難,日本民眾可謂是深受其害。而現如今,日本肺炎患者確診累計已達982例,即將破千令人堪憂,所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日本民眾可謂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早先做準備就能將安全指數提高一個度。
而在日本專家排除地震發生的可能性之後,日本民眾不安的情緒已經基本穩定,而到了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天了,日本福井縣也沒發生什麼異常,所以日本全國上下又專心地防禦與抵抗疫情去了。
-
19 # 李志勇LZY
個人認為試有二種答案:
各海洋支流有時上下動,
魚住地段溫度突然升高;
整個地球溫度不斷升高,
難免逐漸出現很多地震。
回覆列表
地震魚又叫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又稱布倫希爾蒂,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買牛、蠻、豬精、百牛、地震魚,是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廣佈於熱帶深海。它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體亮銀色,腹鰭紅色,槳狀,英文原意為“槳魚”。背鰭亦呈紅色,很長,始於頭頂如鬃冠。很少見於水面,有人偶爾見到,誤為“海蛇”。
中文學名
皇帶魚
拉丁學名
Regalecus glesne
別稱
Oarfish(槳魚)或Ribbon Fish(帶魚)
二名法
簡述
魚綱,皇帶魚科。體延長,側扁,呈帶狀。自頭部向尾端漸變狹。體無鱗,有許多不規則小顆粒突起。第一至第五鰭條延長呈絲狀。腹鰭為一絲狀鰭條。體呈淺紅色,體側有許多淺褐色斑點。
分佈範圍
皇帶魚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緯72度至北緯52度的深海里。棲息於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間
相關記載
每當“大海蛇”出現之後當地緊接著就會出現地震或者是海嘯。所以,在大部分的傳說中“大海蛇”的出現都成了不祥事件發生的先兆。幾千年來,“大海蛇”就像一幅巨大的陰影罩在所有在航海人的心頭。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讓將其稱呼為“惡魔的使者”。
2006年
2006年9月,一條奄奄一息的皇帶魚出現在了澳洲近海的海面上。可能是因為患病的原因,它再也無力潛入深海,只能一動不動的漂浮在水面上。這條皇帶魚有8米多長,體側扁,延長呈帶狀,頭似馬頭狀。身體和比它們小許多的帶魚一樣銀光閃閃,並且在整個身體上方有一個鮮紅的背鰭。附近的漁民發現後,用鉤子將它拖到了岸邊,不久後這條皇帶魚便死去了。訊息傳出去之後,立即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熱情。一時間世界各地的海洋動物學家紛紛雲集澳洲,對這條意外獲得的皇帶魚展開了研究。就這樣,皇帶魚才慢慢走出深海,進入人們的視野。
2011年
2011年4月6日上午,臺灣苗栗一名謝姓漁民在竹南崎頂近海處進行捕撈作業時,捕獲一條3.5米長的皇帶魚。
苗栗漁民捕獲的皇帶魚
2014年
日本山口縣長門市仙崎地區白潟海灘皇帶魚
2014年4月8日,芝加哥謝德水族館(Shedd Aquarium)組織專家旅遊,他們在墨西哥柯蒂斯海(Cortés)清澈海水中發現一條活體皇帶魚,其體長約4.5米,背鰭幾乎與身體同樣長。墨西哥的科爾蒂斯海灘淺水區驚現2條長達15.2米的皇帶魚,嚇壞了在附近的遊客。一群皇帶魚游到了墨西哥科爾蒂斯海的淺水區,其中絕大多數的皇帶魚體長4.5米,另外2條體長則達到15.2米。遊客們對這兩條龐然大物的到來感到驚慌失措。據悉,這2條皇帶魚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
2016年
臺灣近期地震頻發,花蓮雙震後,臺東太麻里漁民罕見捕獲2條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2條魚尺寸差不多大,長4.4米,重45公斤。
2019年
當地時間2019年2月1日,日本富山縣北部的漁民捕獲了2條皇帶魚,分別長約3.2米和3.01米。使得今年在富士灣確認捕獲的皇帶魚數量達到6條,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值。此前的1月19日,也有2條皇帶魚在滑川市海岸邊被發現。1月28日和30日也各發現了1條。
關於皇帶魚的預兆,你又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