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爛番茄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仇富心態”這一現象,這種心態並不是仇視一切的富者,而是對於那些利用不正當手段非法暴富者,以及變富之後“為富不仁”者的“惡行”的道德。久而久之,仇視一切的富人,認為富者必定和腐敗扯上關係,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仇富”給這類人帶來必定是扭曲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 2 # Leo帶你看歷史

    田忌賽馬是我們最為熟知且最具代表性的反敗為勝的案例,也是體現人生智慧,啟發科學散發的思維方式。

    所謂反敗為勝,無非是在戰前或者戰中一方處於明顯弱勢反而能贏的勝利。中國歷史中還是有很多戰役都是反敗為勝。比如:秦趙長平之戰,越王勾踐,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唐反擊突厥之戰,宋金和尚原之戰。大家可以逐一去了解一下。也可以一起討論他們能反敗為勝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

  • 3 # 文史小觀

    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兩年後,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像奴僕一樣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並像門外計程車兵每天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訊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楚漢爭霸

    秦朝暴政致民不聊生,先有陳勝、吳廣起義,繼而劉邦和項羽也各自率眾攻秦。滅秦時,項羽英勇,作戰頑強,實力快速壯大,劉邦清楚自己實力不濟,盡一切辦法消除項羽顧忌,秦亡後,他退居蜀地、漢中為王。

    楚漢爭霸前期,項羽優勢佔盡,高歌猛進,彭城之戰中楚軍大敗漢軍,漢軍往泗水方向潰逃,楚軍緊追不捨,殺漢軍十餘萬人,一直追擊至靈壁東濉水,漢軍相互擁擠、踐踏,加上楚軍追殺,漢軍十餘萬人皆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劉邦急率殘部先在碭縣整頓,然後向西與呂澤會合。

    諸侯見劉邦敗,紛紛轉投項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為將。趙國發現漢並沒有殺張耳,趙兵退去反與漢為敵,魏王魏豹回到滎陽,斷絕了黃河渡口,也背叛了劉邦

    但劉邦卻是知人善用,靠著身邊文臣武將不僅保住性命,又不斷積累,最後聯合對立項羽的人與其抗衡,令其完敗,落得烏江自刎。

  • 4 # 休得胡說

    歷史上轉敗為勝的人,其實很多,也分階段,也分領域。我說兩個領域中我認為最為了不起的轉敗為勝的人。

    1.文,也就是政治方面。這個領域中,我認為最厲害的反敗為勝要算張居正。張居正出道起點高,但是有徐階壓著,因為嚴嵩當道,朝廷汙穢不堪。崇禎又冷眼旁觀,讓兩方撕鬥。在最初,張居正還對崇禎抱有一絲希望,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痺”之五病,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但是崇禎都沒有理他,繼續修仙。而這引氣了嚴世蕃的注意,後來就不停的打壓。自此之後,張居正也沒有繼續上書,反而是努力的向自己的恩師徐階學習。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張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徐階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在裕邸期間,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這為張居正打開了人脈。為後來的改革奠定了基礎。而此時的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因為被清流抓住把柄,被趕出朝堂,身敗名裂。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崇禎去世後,徐階起草遺詔,引張居正與之共謀。不久張居正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與裕王潛邸故講官陳以勤一起入閣,而張居正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波的改革生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勝敗不要計較一時,笑到最後才能笑到最好。可惜的是張居正最後也是下場悽慘,前人哀之而後人不哀。

    2.武,也就是軍事方面。這個領域,我首選劉邦。劉邦在和項羽的爭奪中,初期一直是處於下風的。即使是先攻佔了咸陽,也不得不乖乖的聽項羽的話,去了鴻門宴,找了四川那個當時的窮鄉僻壤躲起來猥瑣發育。並且在從陳倉過來之後,由於劉邦對韓信的不信任,導致前幾次的正面交鋒都是慘敗,包括自己的老爹一大幫子親戚都被項羽活捉,差點還吃了自己老爹的肉。但是劉邦憋出了韓信這個大件之後,風水就緩過來了。不僅是不斷蠶食項羽的地盤,最後還把項羽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使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最後也終於完成了從一個地痞流氓到皇帝的轉變。這樣的轉敗為勝,才稱得上是歷史少有。

  • 5 # 劉育章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劉邦-鴻門宴

    項羽在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企圖在關中稱王,大怒,就帶領大軍攻破函谷關,直達新豐鴻門。 劉邦自知不是項羽的對手,非常害怕,只好聽從張良的建議,畢恭畢敬地把咸陽城裡所得的一切封好,等待項羽的到來。 項羽的軍師範增已經覺察出了劉邦的野心,讓項羽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來赴宴,打算在宴席上把劉邦殺了。 劉邦明知兇險,卻不得不去,只好冒險前往。 鴻門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動手,項羽都猶豫不決,不忍下手。 最後范增只好喊項莊來舞劍助興,實際上是讓項莊趁機殺了劉邦。 就在這危急時刻,第一個轉折出現了。 在座的有一個叫項伯的,是劉邦的好朋友,之前又締結了親家,所以當他知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後,也拿出劍來舞,時刻保護著劉邦,使項莊無法靠近劉邦。 可是項伯雖然一時護住了劉邦,時間長了,也漸漸抵擋不住項莊的劍鋒,項莊離劉邦越來越近,劉邦越來越危險,宴會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這時劉邦的隨從樊噲,帶來了第二個轉機。 他帶劍擁盾闖入宴會,項莊也只得停止了舞劍。 最後由於項伯和樊噲的阻擋,范增沒能殺得了劉邦。加上劉邦表現的非常卑微恭謹,項羽也就放他回去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戰國曲士

    雖然轉敗為勝的人有很多,但我覺得最極致的反敗為勝的例子就是田單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齊國。

    從圖中可以看到當時齊國已經被樂毅率領的燕國聯軍完全擊潰,甚至只剩下兩個城池——即墨和莒,田單就是憑著這兩座城池收復了齊國全景,堪稱反敗為勝的奇蹟。

  • 7 # 史家鉤沉

    怎麼大家都忘了越王勾踐!我覺得他是最經典的反敗為勝案例吧?如果大家忘了,我就幫大家回憶一下!

    越王勾踐是春秋晚期越國的國君,越王允常的兒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長達32年,是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即位時,鄰國吳國的國君是闔閭。由於其父允常不肯幫助吳國攻打楚國,又支援闔閭弟夫概自立,兩家結下了怨仇。闔閭趁越國有喪事之機,興兵討越。在槜李之戰中,越軍射死了吳王,加深了雙方的仇恨。夫差繼位後,發誓要報越國殺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吳越夫椒之戰中,勾踐一敗塗地,被困在會稽山。

    打了敗仗的勾踐聽取了臣下文種、范蠡的意見,答應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待時機以再圖大業。文種透過吳臣伯嚭說服吳王接受了越國的求和,勾踐夫婦入吳為奴,在闔閭墓旁的石室裡餵養馬匹。他們小心地侍候著吳王,百依百順,忍飢挨凍,毫無怨言。整整三年,吳王終於相信他們已臣服了,決定放他們回國。

    回到越國後,勾踐遷都會稽,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復興國家。他尊賢禮士,敬老恤貧,以百姓為念。為了牢記亡國之痛、石室之辱,不讓舒適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錦繡被,鋪上柴草禱,餐欽時先嚐一口懸在床頭的苦膽,給後人留下了臥薪嚐膽的成語。他頒佈了一系列法令,發展生產,增殖人口,減緩刑罰,輕徭薄賦,博取了軍民的愛戴之心。他令國中男女入山采葛,趕織黃絲細布獻給吳王,表示自己的忠順,用來麻痺對方。這一招十分有效,吳王增加了越國的封地,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勾踐君臣同心努力,發憤圖強,國勢蒸蒸日上,吳國卻一天天走向衰敗。經過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吳王發兵北征之機,發動了復仇戰爭,越國大獲全勝。但考慮到吳國實力猶存,勾踐答應了伯嚭的求和之請。

    公元前475年,越軍攻打姑蘇城,圍了二年以後,最終攻下了這座城,夫差逃至姑蘇山。歷史驚人地重演了,這一次品嚐勝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踐。他沒有接受吳國的投降,夫差自殺,越國吞併了吳國。勾踐成為春秋末年政壇上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率領得勝之師,北渡淮河,在徐州會合齊、晉等諸侯,派人向周天子送去貢禮,他的霸業達到極盛。這時離戰國開始已經不遠了。

    後人根據越王勾踐的反敗為勝經典事蹟,留下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以上!

  • 8 # 大白白野

    1、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轉敗為勝,復國滅吳。秦晉崤之戰,秦國將領孟明視等戰敗,三年後孟明視等戰勝了晉國。

    2、戰國時代,齊國田單火牛破陣復國,轉敗為勝。

    3、東漢開國名將吳漢攻打割據蜀地公孫述之戰,吳漢曾遇到了失敗,又重新組織力量打敗了公孫述。

    4、宇文泰和高歡雙雄之間戰爭,出現過先敗後勝局面。

    5、韋孝寬平定尉遲烱相州叛亂之戰,先敗後勝。

    6、621年李孝恭、李靖進攻蕭銑名將文士弘之戰,先敗後勝。

    7、李世民攻打薛舉、薛仁杲父子之戰,先敗後勝,消滅西秦政權。

    8、954年高平之戰,柴榮的後周軍先敗後勝擊敗北漢、契丹聯軍。

    9、鐵木真和札木合之戰,鐵木真是先敗後勝。

    10、曾國藩和太平天國起義軍交戰,被石達開打得想跳水自殺,被部下救起,後反敗為勝,最終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消滅了太平軍。這也應屬於先敗後勝吧。

  • 9 # 大胖講歷史

    秦趙長平之戰、

    漢匈之戰、

    赤壁之戰、

    淝水之戰、

    唐朝反擊突厥之戰、

    宋金和尚原之戰、

    鄱陽湖之戰。

  • 10 # 徐先生Vlog

    說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1、伍子胥: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索隱】:春秋昭二十年,宋華亥、向寧、華定與君爭而出奔是也。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慾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索隱】:其關在江西、乃吳楚之境也。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九年,吳王闔廬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闔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吳王之弟夫概【索隱】:古賚反。將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將子常。【集解】:子常,公孫瓦。【索隱】:公孫瓦也。子常敗走,奔鄭。於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集解】:郢,楚都。【索隱】:郢,楚都也。音以正反,又一音以井反。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吳王入郢。。。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史記三家注本·卷六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2、勾踐:

    【(勾踐)於是入吳,見夫差稽首再拜稱臣,曰東海賤臣勾踐,上愧皇天,下負后土,不裁功力,汙辱王之軍士,抵罪邊境。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執箕帚。誠蒙厚恩,得保須臾之命,不勝仰感俯愧。臣勾踐叩頭頓首。”吳王夫差曰:“寡人於子亦過矣。子不念先君之讎乎?”越王曰:“臣死則死矣,惟大王原之。”伍胥在旁,目若熛火,聲如雷霆,乃進曰:“夫飛鳥在青雲之上,尚欲繳微矢以射之,豈況近臥於華池,集於庭廡乎?今越王放於南山之中,遊於不可存之地,幸來涉我壤土,入吾梐梱,此乃廚宰之成事食也,豈可失之乎?”吳王曰:“吾聞誅降殺服,禍及三世。吾非愛越而不殺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太宰嚭諫曰:“子胥明於一時之計,不通安國之道。願大王遂其所執,無拘群小之口。”夫差遂不誅越王,令駕車養馬,秘於宮室之中。 。。後一月,越王出石室,召范蠡曰:“吳王疾,三月不愈。吾聞人臣之道,主疾臣憂,且吳王遇孤恩甚厚矣。疾之無瘳,惟公卜焉。”范蠡曰:“吳王不死明矣,到己巳日當瘳,惟大王留意。”越王曰:“孤所以窮而不死者,賴公之策耳,中復猶豫,豈孤之志哉?可與不可,惟公圖之。”范蠡曰:“臣竊見吳王,真非人也。數言成湯之義,而不行之。願大王請求問疾,得見,因求其糞而嘗之,觀其顏色,當拜賀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後,則大王何憂?”

      越王明日謂太宰嚭曰:“囚臣欲一見問疾。”太宰嚭即入言於吳王,王召而見之。適遇吳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戶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因入曰:“下囚臣勾踐賀於大王,王之疾至己巳日有瘳,至三月壬申病癒。” 吳王曰:“何以知之?”越王曰:“下臣嘗事師,聞糞者順榖味,逆時氣者死,順時氣者生。今者臣竊嘗大王之糞,其惡味苦且楚酸。是味也,應春夏之氣。臣以是知之。”吳王大悅,曰:“仁人也。”乃赦越王得離其石室,去就其宮室,執牧養之事如故。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第七》

    【守一年,吳師累敗。遂棲吳王於姑胥之山。吳使王孫駱肉袒膝行而前,請成於越王,曰: “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結成以歸。今君王舉兵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猶以今日之姑胥,曩日之會稽也。若徼天之中,得赦其大辟,則吳願長為臣妾。”勾踐不忍其言,將許之成。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可逆命乎?且君王早朝晏罷,切齒銘骨,謀之二十餘年,豈不緣一朝之事耶?今日得而棄之,其計可乎?天與不取,還受其咎。君何忘會稽之厄乎?”勾踐曰:“

      吾欲聽子言,不忍對其使者。”范蠡遂鳴鼓而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急去,不時得罪。 ”吳使涕泣而去。勾踐憐之,使令入謂吳王曰:“吾置君於甬東,給君夫婦三百餘家,以沒王世,可乎?”吳王辭曰:“天降禍於吳國,不在前後,正孤之身,失滅宗廟社稷者。吳之土地、民臣,越既有之,孤老矣,不能臣王。”遂伏劍自殺。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第十》

    3、範睢:

    【須賈為魏昭王【索隱】:按:系本昭王名遫,襄王之子也。使於齊,範睢從。留數月,未得報。齊襄王【索隱】:名法章。聞睢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辭謝不敢受。須賈知之,大怒,以為睢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令睢受其牛酒,還其金。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索隱】:摺音力答反。謂打折其脅而又拉折其齒也。睢詳死,即卷以簀,【索隱】:簀謂葦荻之薄也,用之以裹屍也。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索隱】:更音羹。溺即溲也。溺音年吊反。溲音所留反。【正義】:溺,古“尿”字。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睢從簀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守者乃請出棄簀中死人。魏齊醉,曰:“可矣。”範睢得出。後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範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張祿

      當此時,秦昭王使謁者王稽於魏。鄭安平詐為卒,侍王稽。【正義】:卒,祖律反。王稽問:“魏有賢人可與俱西遊者乎?”鄭安平曰:“臣裡中有張祿先生,欲見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晝見。”王稽曰:“夜與俱來。”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語未究,王稽知範睢賢,謂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索隱按:三亭,亭名,在魏境之邊,道亭也,今無其處。一雲魏之郊境,總有三亭,皆祖餞之處。與期三亭之南,蓋送餞已畢,無人處。【正義】:括地誌雲:“三亭岡在汴州尉氏縣西南三十七里。”按:三亭岡在山部中名也,蓋“岡”字誤為“南”。與私約而去。

      王稽辭魏去,過載範睢入秦。至湖,【索隱】:按:地理志京兆有湖縣,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縣也。【正義】:今虢州湖城縣也。望見車騎從西來。範睢曰:“彼來者為誰?”王稽曰:“秦相穰侯東行縣邑。”範睢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索隱】:內音納,亦如字。內者亦猶入也。此恐辱我,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因立車而語曰:“關東有何變?”曰:“無有。”又謂王稽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王稽曰:“不敢。”即別去。範睢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索隱】:索猶搜也。音柵,又先格反。於是範睢下車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餘裡,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王稽遂與範睢入咸陽。

      已報使,因言曰:“魏有張祿先生,天下辯士也。曰‘秦王之國危於累卵,【正義】:按:說苑雲“晉靈公造九層之臺,費用千金,謂左右曰:‘敢有諫者斬。’荀息聞之,上書求見。靈公張弩持矢見之。曰:‘臣不敢諫也。臣能累十二博釭,加九雞子其上。’公曰:‘子為寡人作之。’荀息正顏色,定志意,以釭子置下,加九雞子其上。左右懼慴息,靈公氣息不續。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復有危於此者。’公曰:‘原見之。’荀息曰:‘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國用空虛,鄰國謀議將興,社稷亡滅,君欲何望?’靈公曰:‘寡人之過也乃至於此!’即壞九層臺也”。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索隱】:謂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謂麁食草萊之饌具。待命歲餘。

      當是時,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懷王幽死於秦。秦東破齊。湣王嘗稱帝,後去之。數困三晉。厭天下辯士,無所信。穰侯,華陽君,【集解】:徐廣曰:“華,一作‘葉’。”【索隱】:穰侯謂魏厓,宣太后之異父弟。穰,縣,在南陽。華陽君,羋戎,宣太后之同父弟,亦號為新城君是也。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涇陽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穰侯相,三人者更將,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及穰侯為秦將,且欲越韓、魏而伐齊綱壽,欲以廣其陶封。範睢乃上書曰:

      臣聞明主立政,【索隱】:按:戰國策“立”作“蒞”也。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故無能者不敢當職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隱。使以臣之言為可,原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語曰:“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斷於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索隱】:椹音陟林反。按:椹者,椹也。質者,剉刃也。腰斬者當椹質也。而要不足以待斧鉞,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哉!雖以臣為賤人而輕辱,獨不重任臣者之無反覆於王邪?

      且臣聞周有砥砨,宋有結綠,梁有縣藜,【集解】:薛綜曰:“縣藜一曰美玉。”楚有和樸,【正義】:縣音玄。劉伯莊雲珍玉樸也。此四寶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為天下名器。然則聖王之所棄者,獨不足以厚國家乎?

      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為其割榮也。【索隱】:割榮即上之擅厚,謂擅權也。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而聖主明於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雖舜禹復生,弗能改已。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於書,其淺者又不足聽也。意者臣愚而不概集解徐廣曰:“一作‘溉’,音同。”【索隱】:按:戰國策“概”作“關”,謂關涉於於王心也。徐注“音同”,非也於王心邪?亡其言【索隱】:亡猶輕蔑也。臣者賤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原得少賜遊觀之間,望見顏色。一語無效,請伏斧質。

      於是秦昭王大說,乃謝王稽,使以傳車【集解】:徐廣曰:“一雲‘使持車’。”【索隱】:“使持車”,戰國策之文也。召範睢。

      於是範睢乃得見於離宮,【正義】:長安故城本秦離宮,在雍州長安北十三里也。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正義】:永巷,宮中獄也。王來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範睢繆為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聞其與宦者爭言,遂延迎,謝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會義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竊閔然不敏,【索隱】:鄒誕本作“惽然”,音昬。又云一作“閔”,音敏。閔猶昬闇也。敬執賓主之禮。”範睢辭讓。是日觀範睢之見者,群臣莫不灑然【集解】:徐廣曰:“灑,先典反。”【索隱】:鄭玄曰“灑然,肅敬之貌”也。變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跽【索隱】:音其紀反。跽者,長跪,兩膝枝地。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範睢曰:“非敢然也。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於呂尚而卒王天下。鄉使文王疏呂尚而不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業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原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原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索隱】:音賴,癩病也。言漆塗身,生瘡如病癩。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五伯之賢焉而死,烏獲、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荊、【集解】:徐廣曰:“一作‘羌’。”孟賁、【集解】:許慎曰:“成荊,古勇士。孟賁,衛人。”王慶忌、【集解】:吳越春秋曰:“吳王僚子慶忌。”夏育之勇焉而死。【集解】:漢書音義曰:“或雲夏育,衛人,力舉千鈞。”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原也,臣又何患哉!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索隱】:劉氏雲:“陵水即慄水也。”按:陵慄聲相近,故惑也。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集解】:徐廣曰:“一作‘簫’。”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箕子、接輿漆身為厲,被髮為狂,無益於主。假使臣得同行於箕子,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有何恥?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之盡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鄉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於奸臣之態,【索隱】:按:態謂奸臣諂詐之志也。居深宮之中,不離阿保之手,終身迷惑,無與昭奸。【正義】:昭,明也。無與明其奸惡。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賢於生。”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闢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辱至於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集解】:徐廣曰:“亂先生也。音溷。”【索隱】:慁及注“溷”字並胡困反。慁猶汨亂之意。而存先王之宗廟也。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柰何而言若是!事無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原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範睢拜,秦王亦拜。

      範睢曰:“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甘泉、谷口,【正義】:括地誌雲:“甘泉山一名鼓原,俗名磨石嶺,在雍州雲陽縣西北九十里。關中記雲‘甘泉宮在甘泉山上,年代永久,無復甘泉之名,失其實也。宮北雲有連山,土人為磨石嶺’。郊祀志公孫卿言黃帝得仙寒門,寒門者,谷口也。按:九顒山西謂之谷口,即古寒門也。在雍州醴泉縣東北四十里。”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此王者之民也。王並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眾,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兔也,【索隱】:戰國策雲:“韓盧者,天下之壯犬也。”是韓呼盧為犬,謂施韓盧而搏蹇兔,以喻秦彊,言取諸侯之易。霸王之業可致也,而群臣莫當其位。至今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為秦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秦王跽曰:“寡人原聞失計。”

      然左右多竊聽者,範睢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秦王之俯仰。因進曰:“夫穰侯越韓、魏而攻齊綱壽,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於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也,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親也,越人之國而攻,可乎?其於計疏矣。且昔齊湣王南攻楚,破軍殺將,再闢地千里,【正義】:闢,亦反。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者,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弊,君臣之不和也,興兵而伐齊,大破之。士辱兵頓,皆咎其王,曰:‘誰為此計者乎?’王曰:‘文子為之。’【索隱】:謂田文,即孟嘗君也。猶戰國策謂田朌、田嬰為朌子、嬰子然也。大臣作亂,文子出走。攻齊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兵【索隱】:借音子夜反。一作“籍”,音亦同。而齎盜糧者也。【索隱】:齎音側奚反。言為盜齎糧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昭王曰:“吾欲親魏久矣,而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柰何?”對曰:“王卑詞重幣以事之;不可,則割地而賂之;不可,因舉兵而伐之。”王曰:“寡人敬聞命矣。”乃拜範睢為客卿,謀兵事。卒聽範睢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集解】:徐廣曰:“昭王三十九年。”後二歲,拔邢丘。

      客卿範睢復說昭王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也,譬如木之有蠹也,【正義】:音妒,柱蟲。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無變則已,天下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於韓乎?王不如收韓。”昭王曰:“吾固欲收韓,韓不聽,為之柰何?”對曰:“韓安得無聽乎?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道不通;正義言宜陽、陝、虢之師不得下相救。北斷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師不下。【正義】:言澤、潞之師不得下太行相救。王一興兵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正義】:新鄭已南一,宜陽二,澤、潞三。夫韓見必亡,安得不聽乎?若韓聽,而霸事因可慮矣。”王曰:“善。”且欲發使於韓。

      範睢日益親,復說用數年矣,因請間說曰:【正義】:間音閒。“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集解】:諱,畏也。【索隱】:無諱猶無畏也。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治國者,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制於諸侯,剖符於天下,政適【集解】:徐廣曰:“音徵敵。”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國弊御於諸侯;【索隱】:按:弊者,斷也。御,制也。言穰侯執權,以制御主斷於諸侯也。戰敗則結怨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正義】:披音片被反。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崔杼、淖齒管齊,【索隱】:淖,姓也,音泥教反,漢有淖姬是也。高誘曰“管,典也”。言二人典齊權而行弒逆也。【正義】:淖齒,楚人,齊湣王臣。射王股,擢王筋,【索隱】:按:言“射王股”,誤也。崔杼射莊公之股,淖齒擢湣王之筋,是說二君事也。縣之於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管趙,囚主父於沙丘,【正義】:沙丘臺在邢州平鄉縣東北三十里。百日而餓死。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國者,君專授政,縱酒馳騁弋獵,不聽政事。其所授者,妒賢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於朝,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曰:“善。”於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秦王乃拜範睢為相。收穰侯之印,使歸陶,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徙,千乘有餘。到關,關閱其寶器,寶器珍怪多於王室。

      秦封範睢以應,【索隱】:封範睢於應。案:劉氏雲“河東臨晉縣有應亭”,則秦地有應也。又案:本紀以應為太后養地,解者雲“在潁川之應鄉”,未知孰是。【正義】:括地誌雲:“故應城,在汝州魯山縣東四十里也。”號為應侯。當是時,秦昭王四十一年也。

      範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範睢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範睢聞之,為微行,敝衣間步之邸,【正義】:劉雲“諸國客館”。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範叔固無恙乎!”範睢曰:“然。”須賈笑曰:“範叔有說於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過於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範睢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索隱】:按:綈,厚繒也,音啼,蓋今之絁也。【正義】:今之粗袍。須賈因問曰:“秦相張君,公知之乎?吾聞幸於王,天下之事皆決於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張君。孺子【索隱】:劉氏雲:“蓋謂睢為小子也。”豈有客習於相君者哉?”範睢曰:“主人翁習知之。唯睢亦得謁,睢請為見君於張君。”須賈曰:“吾馬病,車軸折,非大車駟馬,吾固不出。”範睢曰:“原為君借大車駟馬於主人翁。”

      範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於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範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範叔。”須賈曰:“鄉者與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範睢盛帷帳,待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範睢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範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時而申包胥為楚卻吳軍,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戶,包胥辭不受,為丘墓之寄於荊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為有外心於齊而惡睢於魏齊,公之罪一也。當魏齊辱我於廁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乃謝罷。入言之昭王,罷歸須賈。

      須賈辭於範睢,範睢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食飲甚設。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匿平原君所。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範睢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原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原與君為十日之飲。”平原君畏秦,且以為然,而入秦見昭王。昭王與平原君飲數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範君之仇在君之家,原使人歸取其頭來;不然,吾不出君於關。”平原君曰:“貴而為交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索隱】:上“為”音如字,下“為”音於偽反。以言富貴而結交情深者,為有貧賤之時,不可忘之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昭王乃遺趙王書曰:“王之弟在秦,範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間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時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躡屩簷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慚,駕如野迎之。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難見之,怒而自剄。趙王聞之,卒取其頭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歸趙。】——《史記三家注本·卷七九·範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以上。

  • 11 # 景德鎮時瓷史譯Peter

    1.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耗死了曹操,耗死了曹丕,說明智慧好加身體好,才是轉敗為勝的必有條件。

    2. 曾國藩和太平軍幹仗,敗了好幾次,好幾次跳水自殺,被手下救起來,痛定思痛,悟出可“屢敗屢戰”是轉勝的法寶,再加上招聘了李鴻章、周騰虎、趙烈文等牛逼幕僚,積極虛心聽他們的意見,終於轉敗為勝,滅了太平天國。

    3. 孫中山先生反清起義,多次失敗,不放棄不拋棄,廣泛號召天下,用英語到歐美宣傳革命,終於等來了轉敗為勝的武昌起義,之後各省紛紛獨立,使得清朝土崩瓦解了。

  • 12 # 我們以史為師

    例子太多了,就舉兩個!

    一個是明成祖朱棣,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從德州,郭英、吳傑等從真定誓師北伐,目標是白溝河(北拒馬河)。兵力增至六十萬。燕軍亦出。

    四月二十日,燕軍渡過玉馬河,駐於蘇家橋。

    四月廿四,與南軍會戰(戰場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縣南三十里)。南軍(李景隆部)先鋒平安之前曾跟隨朱棣出塞,熟悉朱棣戰法,設伏兵;燕軍至,平安伏兵起,挺矛衝鋒;瞿能父子也一同合擊,燕軍戰鬥失利。時南軍(郭英部)也來到戰場,郭英在燕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上埋地雷,燕軍撤退時損失慘重。朱棣親自率軍殿後,但夜間迷失了道路。朱棣下馬趴在地上辨別河流的方向,才分清方向,回到大營。令軍士提前用餐,準備次日決戰。

    次日(四月廿五),再次合戰。瞿能、平安繞至燕軍後方,攻其後軍,得手。朱棣見狀不好,親冒矢石,令丘福衝擊李景隆中軍,不成功;朱棣率軍攻打,雙方混戰,飛矢如雨。朱棣先後換了三匹馬,射光了三筒箭,寶劍也砍斷,差點被平安、瞿能所傷。無奈之下,朱棣來到河堤上,舉起馬鞭,假裝招呼援兵,李景隆見狀果然生疑,攻勢減緩;朱高煦此時也來援救,戰事暫時緩和。不久,瞿能再次引眾搏戰,大呼“滅燕”,形勢再次對燕軍不利。就在戰事危急時,一股旋風颳起,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南軍頓時大亂。朱棣抓住機會,繞到李景隆後方放火。南軍大敗,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陣斬。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輜重全部扔下,投降十萬餘人。李景隆撤回德州。

    一場關鍵的大風,使得他轉敗為勝,擊敗了六倍於自己的敵人,並且得到十萬降卒。

    這樣的風,掛了好幾次,都使他轉危為安啊!!這個是天意啊!!

    還有一個主角光環是:曹操!

    你想啊,馬超啊,馬超何許人也?猛士神將啊!追著曹操殺,結果,曹操和別的人換了坐騎,結果馬超撲空了!

    還有呂布啊,抓住了一個士兵,”曹賊何往“,士兵結結巴巴的說,那...那邊,結果呂布也不看清楚就追過去了,卻不知,士兵就是曹操假扮的啊!!

    你說,這些人不是主角光環,是什麼,如果是一般的人,呂布一個不開心,就開殺了,因為該士兵是曹操部隊士兵的裝扮啊!

    終成功名的人都是有主角光環的!

  • 13 # 美康家國

    歷史上這樣的人物有很多,我認為反敗為勝歷史人物漢高祖劉邦算一位。他出身農民,起步於亭長,最終統一大漢,創下大漢四百多年的歷史。要知道,當時還有諸多列強,其中就有楚霸王項羽,項羽出身名門望族,且武藝超群,可最終烏江自刎於劉邦跟前。劉邦相比項羽的實力可謂是差之千里,在這種狀況下劉邦步步為營,戰勝了項羽,所以說他是反敗為勝的歷史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去追一個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