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農軍哥

    以我的經驗就是適當的稀疏點,稻穀才會好產量才會更高。下面和您分享一些比較科學化的經驗與管理。

    一、注重插秧質量

    在插秧時,要注意插秧質量,拉線插秧,行直穴勻,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為2釐米。稻田地1釐米至2釐米淺水時插秧,插秧後稻田立即進水護苗。日平均氣溫穩定13℃時為插秧適宜期,插秧規格是行距30釐米,株距12~13釐米,每穴3~4株。株高穗大、分櫱力強的品種、雜交稻等可插2~3株。

    機械插秧是,建議控制每天插秧畝數。插秧機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斷空。要合理安排插秧時間,將天氣、插秧機損壞維修等因素考慮在內,天氣不好,延遲1-2天也可以。

    二、查田補苗

    插秧時同步補苗,補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結束,補苗結束,提高補苗效率還能提高補苗質量,絕對節本增效,別說這時候補苗人工貴,想想後期幾個人在地裡轉悠一天也不見得補了多少苗,也別怕苗沒紮根,後期補苗全田亂走,紮根了也被你踩歪了。

    另外,補完苗後剩餘的苗及時從田間清除。

    三、插秧後水層管理

    插秧後一定要及時上護苗水,這時期秧苗在移栽時根系受傷,吸收能力降低,對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後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緩慢甚至會造成秧苗死亡,水過深也會影響正常返青,還給潛葉蠅提供了滋生條件。

    返青期水層管理:插秧後深水護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為準,以水護苗,以水增溫,促進水稻快速返青。

    分櫱期水層管理:返青後淺水灌溉,3-5公分水層,以淺水增溫促櫱,早生快發。Sunny可直照莖部,增水溫地溫,增加土壤含氧量,促根發育,促水稻分櫱早發生。

    分櫱末期,當田間分櫱數達到計劃80%時,可晾田5-7天,控制無效分櫱。

    曬到田間地面呈溼潤狀況或有雞爪裂紋,水稻葉片退綠,基部變圓變硬為止。曬田過後又進行淺水管理,乾溼交替。曬田使大氣直接進入土壤中,增強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中氧氣含量。

    另外,曬田後秧苗新根數目增多,促進根系下伸,擴大了根系活動範圍,增強了吸收能力,可促進秧苗對氮的吸收,增強了莖的纖維合成,控制伸長節伸長,提高了抗倒性,為穗大粒多打下了基礎。曬田降低了植株間的空氣溼度,改善了田間小氣候環境,破壞了病菌與蟲卵繁殖傳播條件,抑制了病蟲害發生及危害程度。

    四、適時適量施用分櫱肥

    氮素營養對水稻分櫱起著主導作用,水稻分櫱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櫱肥,使葉色迅速轉黑,是促進前期分櫱的主要措施。

    早稻品種分櫱期短,促櫱肥必須在插秧後7-10天內一次施足。到了有效分櫱期末,若有效莖數明顯少於預期的適宜穗數時,宜酌量施用保櫱肥,促進分櫱平穩生長。

    五、化學除草要及時

    雜草生長快,吸收養分能力強,會與水稻爭水分,肥料,光照,影響水稻正常生長。二次封閉要以丙草胺,苯噻醯,吡嘧磺隆等安全效能高的藥劑為主,推薦用撒啦1+1(55%苄嘧·苯噻醯草胺+50%殺蟲單)”第二次封閉,即除草又防蟲,主要防控稗草,遊草,鴨舌草,野慈姑等雜草。

    插後15-20天,及時進行二次滅草,可噴施敵稗、禾大壯、丁草胺、草剋星、神鋤等進行除草。對少量特殊草類、難以化除的大草要人工拔除,最好在分櫱期結合耘田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施藥後要注意水層管理,水層5-7釐米,保水5-7天,不要缺水而影響藥效發揮,水層也不要深避免由於水層過深導致藥害發生。

    防蟲管理要及時

    俗話說“有水就有蟲”,如果插秧後溫度較高,幾天水就渾了,則說明可能有害蟲。水生害蟲會允吸稻根和稻苗的汁液,造成幼苗養分缺失、組織破壞,影響光合作用,既容易造成稻苗不生長或生長緩慢或停滯,也容易引發病害侵襲。

    一般水田常用的殺蟲劑包括“阿維·三唑磷”、“阿維·毒死蜱”、“水胺硫磷·馬拉硫磷”、“阿維菌素”等等。一般殺蟲劑施用量要看水層深淺而定,水層3—5公分,每公頃用2斤殺蟲劑;水層5公分以上,每公頃要用3斤殺蟲劑。

    另外,同時注意觀察,田間出現苗瘟或鑽心蟲造成枯鞘明顯等症狀時及時噴藥防治。

  • 2 # 快樂老徐和老祁

    開始栽秧了,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太高興看到一個關於水稻的問題!早年老徐在農村就是種水稻的。水稻分櫱好壞跟栽秧密度和施肥兩方面有關係。

    1.栽種密度要合適

    合理的密度能調節水田的空氣透氣性,增強光合作用,促進單株分櫱。栽種密度跟秧苗的品種,土壤肥力有關係。雜交稻和大穗型的水稻品種或水田土壤偏肥沃的情況下,秧苗栽稀一點,一般為10cm*30cm;相反,常規稻或土壤貧瘠的情況下,秧苗栽密一點。

    2.施分櫱肥

    栽秧後一週左右,待秧苗完全成活豎立的時候開始追分櫱肥,促進秧苗分裂。一般每畝7到10公斤尿素,肥料多少根據水田肥力情況調節,相對貧瘠的田裡多施點。

  • 3 # 李幼梘

    開始栽秧了,為了水稻分櫱又多又好,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滿足所需的Sunny,溫度,水份,肥料等條件。方能反青快,分櫱快。

    其次,淺插秧苗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低節位分櫱,分櫱多。反之不會。

    第3點,分櫱肥要早施,以氮肥為主,配合矽鋅肥進行施肥。a,施肥時間一般長到4葉半的時侯施入,一定要防止過晚。b,施肥量一般每公頃施尿素120斤,硫酸銨200斤,硫酸鋅20斤,混合進行施入。

    第4點,確保水層深度促進水稻分櫱,水稻移載後應淺水灌溉,以寸水不露泥效果最好分櫱。

    第5點,適當露田,在溫度不紙的情況下,露一下田,使根系透氣,透氧,促進生根分櫱。

    第6點,防止病蟲害,插秧後應適時做好防蟲防病工作。確保水稻健康分櫱。

  • 4 # 德哥在鄉村

    開始栽秧了,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

    這段時間,是我們湖南炎陵一季稻即將進行插秧的時間。題主問到的秧苗如何分櫱又多又好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們水稻種植戶極關心的。水稻分櫱的多少、好壞,直接影響到最後的收成。關於題主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稻分櫱及分櫱期的發育特點,再來討論如何才能使秧苗分櫱又多又好。

    關鍵詞:水稻⚡分櫱⚡如何促分櫱

    一:什麼是水稻分櫱?

    水稻分櫱就是指水稻莖稈透過生長一進行的分枝。分枝多發生在基部節間的分櫱節上。

    主莖上的分枝稱為一級分櫱,然後一級分櫱上長出的分枝稱為二級分櫱,以此類推。多級的分櫱,便最終完成分櫱期的生殖生長過程。

    二:水稻分櫱有哪些影響因素?

    水稻分櫱受內因和外因兩大因素影響。

    內因包括水稻品種的分櫱特性、秧苗質量、充實度高低等。

    外因主要包括溫度、光照、水分和養分等。

    水稻分櫱最合適的氣溫為30~32℃,最適水溫為32~34℃。若栽秧後,氣溫低於20℃、水溫低於22℃,分櫱緩慢。氣溫低於15℃、水溫低於16℃或氣溫超過40℃、水溫超過42℃,分櫱停止。

    栽秧時,保持3cm左右的淺水層對分櫱有利,淺水層可增加泥溫,縮小晝夜溫差,提高土壤營養元素的有效性。稻田無水或水過深,則會降低泥溫,抑制秧苗緩苗和分櫱。

    栽秧後,秧苗對營養元素的需求較多,其中氮磷鉀對分櫱影響最明顯。經驗證明:水稻分櫱期秧苗體內三要素的臨界量,氮2.5%~3.5%、鉀1.5%、磷2%時,分櫱旺盛。

    ✳因此,栽秧時,除了考慮氣溫的影響,也要保證移栽田水位的深淺合理性,以及田內肥料比例的正常,才有利於秧苗迅速緩苗,早生快發,提高有效分櫱率,為最終提高產量和品質奠定基礎。

    三:如何保證栽秧後分櫱又多又好?

    根據我們當地稻農的經驗,要保證栽秧後分櫱又多又好,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適秧期早栽秧。

    早栽秧是指在秧苗適合的移栽範圍內儘可能早的進行移栽。

    適時早栽,能促進秧苗早生快發,延長水稻營養生長期。尤其是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更能得到充分的生長髮育。

    在壯秧稀植的情況下,早栽可充分利用較長的光照時間,使的植株幹物質積累多,葉鞘生長充實,自然,稻株產生的分櫱大、莖杆粗壯,為幼穗分化創造良好的條件。

    【2】:堅持“四插、四不插”。

    這是流傳於我們湖南湘東農村的栽秧原則。那麼,什麼是四插?什麼是四不插呢?

    四插指的是淺插稀插直插勻插。這是栽秧保證分櫱又好又多最起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淺插,稻田這個季節溫度變化大,淺插後容易分櫱,有利於形成大穗。插的過深,植株分櫱節處於通氣不良、溫度變化大的深土層,返青分櫱會延遲,使秧苗不該伸長的節間不得不拉長、分櫱節位提高而形成“兩段根”。這種現象不僅消耗養分多,分櫱節每提高一節,分櫱發生時間就會推遲5~7天。隨著分櫱期推遲,有效分櫱就會減少。

    至於稀插、直插、勻插,都是稻農長期實踐的經驗。栽秧並不是越密越好,相反,合理的密度,有利田間充足的光照,反而有利於秧苗分櫱拔節。

    四不插指的是不插腳窩秧、不插拳頭秧、不插隔夜秧、不插窩脖秧。即插秧不能插在腳窩裡,容易漂苗,也妨礙發棵。如果把秧苗窩成彎曲形,則根不能向下伸展,原來的根失去了作用而重發新根,成活慢,分櫱自然就遲。隔夜秧苗,則因為放置時間長,呼吸消耗了植株體內貯藏的養料,插後恢復生機慢,返青分櫱遲。拳頭秧則因為苗眼大而易漂苗,也不利於返青分櫱。

    總結:這些只是栽秧時必須注意的一些事項,只有合理的進行,充分考慮到移栽時的溫度、稻田水位等因素,適時早栽,再透過栽秧之後追施返青肥、分櫱肥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利於秧苗早生快發,促使植株多分櫱分好櫱。當然,很多時候,植株分櫱好壞與水稻的品種也有關係,這些都要考慮。

  • 5 # niushu生活視角

    讓水稻秧苗分櫱又多又好的方法有:

    一、把握施肥的火候和分量。

    氮素營養對水稻分櫱起著主導作用,水稻分櫱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櫱肥,使葉色迅速轉黑,是促進前期分櫱的主要措施。早品種分櫱期短,促櫱肥必須在插秧後7-10天內一次施足。

    而中、晚熟品種,一般在插秧後15天左右施用促櫱肥,到了有效分櫱期末,若有效莖數明顯少於預期的適宜穗數時,宜酌量施用保櫱肥,促進分櫱平穩生長。

    二、注意插秧水的深度和溫度適宜。

    淺水緩苗水稻插秧時為了便於淺插,一般實行薄水插秧。插秧後便適當加深水層,減少葉面蒸發,減輕植傷,以利返青成活。但也不宜過深,以免淹死下部葉片,降低水溫、影響根。一般1-1.5寸為宜,所謂“寸水活棵”。

    在秧苗返青後,要立即把水層放淺到0.5-1.0寸,以利分櫱和髮根。因為分櫱的發生和根系的生長和溫度有密切關係。分櫱期一面要求淺灌,但絕不能斷水受旱,必須做到淺水勤灌。

    三、清除雜草,實時曬田。

    在秧苗緩苗後,可進行施藥除草。在水稻分櫱末期要適時曬田。

    一要看發櫱情況,實行“苗夠曬田”;

    二要看禾苗長勢,如生長猛,葉色濃,有徒長現象宜早曬、重曬,如生長慢、葉色較淡可遲曬、輕曬;

    三要看土壤情況,土質爛、泥腳深的田應早曬、重曬,低窪田、冷浸田既使禾苗長勢不旺,發苗不夠也應早排水,輕度曬田。

  • 6 # 龍江水稻人

    3月春風一起,又到了農忙時節。眼下華南雙季稻區水稻正處於苗期,長江中下游地區育秧正當時,聽湖南省各地區農業局的朋友說,目前正開展消毒、浸種、播種工作,以確保出苗率高,苗壯苗齊。

    那麼什麼樣的苗,才能達到壯苗的標準呢?

    水稻育苗的壯苗主要標準是:出秧苗到一葉一心期,要求秧苗整齊一致,莖基粗壯嫩白,葉片鮮綠;一葉一心到二葉期,要求紮根好,根水洗後呈白色,葉鞘白嫩,葉色深綠;成秧期苗高13-15cm,葉尖略呈黃綠色,莖粗扁圓,有分櫱芽,單株有根6-10條。

    今天給大家推薦1個促水稻壯苗早發,分櫱多,成大穗的小配方,那就是在水稻揭膜後,3葉1心-4葉一心期間、水稻移栽後10天、拔節期,用0.136%赤·吲乙·蕓薹+0.5%尿素+0.1%流體硼噴施3次,每公頃用0.136%赤·吲乙·蕓薹0.06-0.12克,流體硼300毫升,尿素1500克,兌水300公斤噴施。

    第一次噴施時,可以加入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13克噴施,要選擇晴天下午4點後進行,控高防倒,增枝促櫱,防病控旺,控上促下。噴灑前要把田水防幹,噴施後24小時,灌水護苗。

    一、配方組成

    赤·吲乙·蕓薹;是一類由天然植物內源激素、黃酮類物質和氨基酸等 30 多種植物活性物質組成的新型複合平衡植物生長調節劑, 其透過系統誘導作用,可啟用植物的多重活性,使植物枝繁葉茂,根系發達,顯著提高植物抗逆性及抗病蟲害能力,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

    尿素;尿素是最常見也是農民最常用的氮肥,是作物生長髮育的基礎。氮營養不足,秧苗矮小,細弱,分櫱顯著減少,甚至不分櫱,幼穗分化差,分枝少,穗形小,作物顯著早衰並早熟,產量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尿素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縮二脲含量<0.5%的尿素,以免燒苗。

    流體硼;硼肥在水稻生長前期使用,主要是為了促進水稻根系發育,減少由於根系吸收障礙而引起的僵苗;促進水稻分櫱,增加每畝有效穗數,同時還能在拔節期,促進水稻幼穗分化,促進成大穗,增加穗分枝數,增加穗粒數;揚花期、灌漿期和磷酸二氫鉀一起使用,促進揚花受精,灌漿結實。

    二、使用效果

    3葉1心-4葉一心期間、水稻移栽後10天、拔節期,用0.136%赤·吲乙·蕓薹+0.5%尿素+0.1%流體硼噴施3次,每公頃用0.136%赤·吲乙·蕓薹0.06-0.12克,流體硼300毫升,尿素1500克,兌水300公斤噴施。

    1、促進水稻秧苗長高,出葉,保葉,髮根

    移栽前噴施了葉面肥的水稻,平均株高比對照高2cm,增長率為11.30%,效果明顯。出葉速度加快,平均葉齡 3.52 片;保葉效果好,平均綠葉數 3.52 片;促進了秧苗根系的生長,髮根數量明顯增加,平均髮根比對照多 1.05 條,效果明顯;

    2、移栽後10天、拔節期噴施,促進苗壯,分櫱多,減少僵苗

    水稻移栽後,尤其是湖區冷浸田,爛泥田,很容易僵苗。噴施後,能夠促進秧苗返青快,根系發育好,櫱多,櫱壯。此外,還能改善穗形,增加穗粒數,為後期高產打基礎。

    流體硼,促根系發育,促分櫱,增加穗粒數:

    三、其他苗床管理措施

    3.1 溫度

    水稻播種到出苗採取密閉保溫,達到苗全苗齊;此階段棚內溫度不超過32 ℃,可以不通風。出苗到3葉期,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如果棚內溫度超過30℃,開始通風降溫,防止秧苗徒長。3葉期到插秧前,溫度控制在20~25 ℃,此階段氣溫逐漸升高,如果天氣晴朗,8:00以後開始通風,17:00後關閉苗床。插秧前一週,應當揭膜煉苗,大棚育苗要大通風,讓秧苗適應外界環境條件。

    水稻的生長過程中,有高溫長葉、低溫長根的特點。溫度高時,葉片伸長,形成徒長苗;低溫或土壤水分較少的條件下根系生長較快,秧苗也壯。因此,苗田溫度管理上堅持“促根控葉”的原則,苗期嚴格控制棚內溫度。據試驗表明,晴天氣溫與棚內溫度近於加倍的關係(如氣溫為15 ℃以上時,封閉的棚內溫度就可能達到30 ℃),所以苗期當天的氣溫超過15 ℃時,就應當開口通風,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擴大通風口。

    3.2 管水

    水稻有“幹長根、溼長芽”的生育特點,在出苗期管好水有利於秧苗的正常生長。出苗期保持苗床內秧田溼潤,能保證出苗整齊,秧苗在3葉期以前處於“斷奶期”,要加蓋薄膜保溫防寒,採取晴天平溝水,雨天排幹水。此期如遇寒潮低溫,應灌深水護苗,低溫過後逐步排水,保留淺水層。通風時必須先

    灌水,灌淺水上廂面,調整膜溫度,再揭膜,防止葉片失水萎蔫。育秧過程中遇到晴天急劇升溫,應及時灌水淹沒畦面,並對膜進行通風,降低膜內溫度。發現死苗的秧田,應每天灌一次“跑馬水”,並及時排出,採用小水勤灌,沖淡毒物,待水稻秧苗新根發好後,再排幹水進入溼潤管理,要經常保持苗床內“遠看青汪汪,近看無凼凼,床內霧氣濃,葉尖水珠亮”,防止秧苗缺水萎蔫,秧苗發病,以利於提高地溫,促根下扎,使水稻秧苗根系發達,提高秧苗吸收營養的能力,為多櫱壯秧打下基礎。

    3.3 煉苗

    揭開苗床前,要對苗床中的秧苗進行煉苗。煉苗的目的是調節和改善苗床內的小氣候,排出苗床內的廢氣,增加苗床內的氧氣,增強秧苗的適應外界自然氣候的能力,使秧苗在揭膜後能正常生長。在揭膜前,超過指標溫度要兩側通風,遇到晴天,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通風煉苗。當日最高氣溫達到20 ℃時的晴天應採用兩頭揭膜通風,將膜內溫度控制30 ℃以下,如溫度繼續上升,要掀起地膜中段甚至一半通風,防止膜內溫度超40 ℃而造成灼苗。當1葉1心以後,8:00至9:00揭開苗床兩頭進行通風、換氣、降溫,16:00至17:00點蓋嚴,以保證秧苗在白天高溫情況下不燒苗,在夜間低溫情況下不受凍。

    3.4 揭膜

    適時揭膜是培育多櫱壯秧關鍵的一項栽培措施。揭膜過早,外界氣溫與膜內氣溫溫差過大,會造成秧苗冷害,不利於秧田正常生長;揭膜過晚,床內溫度過高,會引起秧苗突長,不利於培育多櫱壯秧,重慶北部地區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當秧苗3葉1心至4葉1心期間,對苗床進行揭膜,早上8:00至9:00揭開苗床兩頭,逐漸擴大通風口,持續3~4 d,全部把苗床膜揭開。

    四、秧田管理措施

    4.1 秧田水肥管理

    秧田的肥水管理是培育多櫱壯秧的重要環節。在秧田管理中,要科學合理灌溉,每次灌水以剛沒過板面即可,不可長期淹水。3葉期以後保持溼潤,灌水上苗床,並保持秧板2~3 cm的淺水層,要防止秧廂面上斷水,造成拔秧困難,斷秧、傷秧。4葉期根據秧苗長勢酌情追肥,選擇晴天採取“先淡後濃,少吃多餐”的方法進行追肥,一般667 m2施用尿素5.0~7.5 kg。在移栽前3天,每667 m2施尿素5 kg作為送嫁肥。

    4.2 病蟲草害防治

    秧田的病蟲草害防治工作也是培育好多櫱壯苗的重要工作。水稻秧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赤枯病及旱秧田的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負泥蟲、螟蟲等,草害主要是毛稗、鴨舌草、四葉菜、牛毛佔。加強秧田病蟲草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採用對症下藥的方法,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

    五、適時早栽

    水稻移栽是為了改善水稻苗期的群個體,充分利用溫、光、氣。適時早插秧是指在栽秧適期範圍內早栽秧。適時早栽能促進水稻早生快發,促使水稻穗大粒多、籽飽滿、千粒重高。在重慶北部地區,做一季稻的田塊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移栽,做兩季以上的田塊一般在5月7—10日移栽。

  • 7 # 老農說鄉村

    水稻秧苗具有分櫱的特性,一株秧苗可以分孽出10多株秧苗,這就給栽插水稻的農民,減少投資,獲得高產量提供了可能;小麥很快就將收割,很多地區的農民會在麥茬地裡栽插水稻,如何讓栽插的水稻,分櫱又多又好,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下面就將本人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首先,要考慮栽插秧苗的日齡。

    水稻秧苗日齡在35-40天的時候,活力最強,栽插以後緩苗的時間最短,分櫱能力最強,過早秧苗過嫩,栽插後緩苗時間長,分櫱力弱,同樣如果秧苗日齡過長,秧苗開始老化,同樣影響緩苗的時間和分櫱。

    所以,準備在在麥茬地裡栽插水稻的農民,育秧的時候,就要考慮秧苗的問題;預估什麼時間栽插水稻,根據水稻秧苗活力最強的這個特點,安排水稻的育苗時間。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拔秧的時候,不要把秧苗根系上的土壤在水裡衝涮乾淨,讓秧苗根系帶著少許的泥土最好;這是因為,衝涮掉秧苗根系上的土壤,雖然有利於插秧,但會讓秧苗的根系受到很大的傷害,栽插以後,會受到病菌的感染,和延長緩苗的時間,而讓秧苗根系帶些土壤,就能避免這些問題。

    其次,栽插水稻的時候,秧苗不能入土過深。

    水稻秧苗栽插的深度,對水稻緩苗和分櫱非常重要;有些農民為了讓栽插到田裡的水稻秧苗直立成行,顯得漂亮,把秧苗插得很深,這是不正確的;當然,也不能把秧苗插的過淺,插得過淺的秧苗容易浮在稻田的水面,容易隨著水的流動而浮蕩。

    栽插秧苗的理想深度為0.5釐米,這樣的深度既能保障秧苗不會隨田裡的水流動,而漂浮,又能快速的緩苗和分櫱,這是因為水稻栽插到大田以後,秧苗的根系需要長出新的根鬚,才能吸收營養,成活過來;而這個過程根系是需要順暢的呼吸的,如果栽插過深,抑制根系的呼吸,緩苗的時間就會延長很多,同樣也不利於緩苗後秧苗的分櫱。

    根據實踐,如果秧苗栽插到大田裡,深度超過3釐米,緩苗時間就會延長到5-7天,尤為嚴重的是,秧苗成活以後,幾乎不分孽,這就會給水稻的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栽插水稻的時候,要想緩苗快,分櫱多,就必須把握水稻秧苗的栽插深度。

    另外,需要把握的一個問題是,秧苗栽插完了以後,田裡水層的深度問題。

    有些農民在水稻插秧之前,或在水稻插秧之後,田裡放很多的水,深度達到5-10釐米,這樣的目的是,插完秧以後,不用再往田裡放水,減少很多勞動量和時間;這樣做自己雖然有好處,但對秧苗來說,影響卻很大。

    插秧時節白天的氣溫很高,有時候達到35攝氏度,而水又是儲熱能力極強一種物質,田裡的水深度過高就容易燙傷秧苗,給秧苗造成傷害,同時水的深度過深,抑制水稻秧苗根系的呼吸,不利於緩苗,當然對以後的分櫱也會造成影響;水稻田裡的水層深度保持在2釐米左右,是最理想的深度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即秧苗栽插的密度,對水稻分櫱影響極大。

    有些農民錯誤地認為,高密度的栽插水稻,可以提高水稻的產量,可是這樣做除了增加種植水稻的投入和勞動量以外,水稻的產量並不會提高;因為他們護士了一個問題:水稻具有極強的分櫱能力,只有水稻再適合的密度下,它的分櫱能力才會體現出來。

    一般情況下,每畝地保持45000株基本苗,行株距為30:10-15就能滿足豐產的要求;當然這裡面還要考慮水稻的品種,土壤的肥沃程度,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基本苗的數量。

    總之,要想讓栽插的水稻,分櫱又多又好,把握的問題很多;但是隻要掌握插秧的密度,把握秧苗的日齡,栽插的深度以及插秧後田間水層的深度,基本就能讓栽插的水稻分櫱又多又好,同時減少水稻栽插的投入和勞動量。

  • 8 # 老馬閃農經

    開始栽秧了,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

    首先我說明,我既不是專家,也不是農藝師,我只是曾經長期從事過水稻生產。不過也有些年頭了,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根據我以前的實踐,我認為要使水稻插下去以後分櫱又快又好的話,重要的是把握這樣幾個環節。

    第一,育秧環節。如果不是小苗插秧或者是撒播的話,大田育秧浸種要好芽口要壯,不能出現爛芽爛種的現象。尤其是秧田底肥要足,秧田要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每畝秧田種子不能超過80斤,秧田肥水管理到位,確保秧苗粗壯,無病無害。好秧是插入大田後分櫱的基礎。俗話說:“稀秧大谷,密打不出”,就是育秧這個環節一定要把握好。有了好的秧苗,插入大田就得到了一半。秧苗纖細黃瘦,插入大田以後,很難有快的變化,更談不上分櫱有多又好了。

    第二,插秧環節。一是適時栽插,把握火候。插秧季節不是越早越好,太早,水溫太低,不僅不利於水稻秧苗的分裂,如果插秧低於15攝氏度溫度,就會導致僵苗不發。氣溫高於15度以上,最好穩定在20度~25度之間。秧苗真葉要達到6~7片,這個時候插秧比較好。二是合理密植,稀密有度。一季稻每畝插秧總株數在3000~3500株左右為宜。三是在插時,做到插淺插勻東西向。插秧時大田水最好保持5釐米左右深的水,如果水太淺,容易把秧根插得很深,不利於分櫱。插勻即稀密度要把握好,每株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細,一季稻每株3~4棵秧苗;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密。插秧的行距要東西向,這樣通風向陽,有利於促進分櫱。四是施嫁前肥,打嫁前藥。在插前2~3天,追施一次速效肥,促進秧苗長出粗壯的大白根,插到大田直接返青。同時施一次藥,防止把病蟲害帶入大田。

    第三,大田管理。一是大田要精耕細作,底肥充足;二是堅持淺水插秧,深水護苗,薄水分櫱,適時曬田。這就是說在插秧的時候,保證水在5釐米左右,插後5~7天,大田的水要在秧苗的2/3,即可護秧又可防止插後受到低溫或高溫的影響。7天后根據氣溫的變化,逐步把水放淺,深水護秧時間長了秧苗會得綿腐病。待氣溫穩定在30攝氏度左右時,可以把大田的水放到只有2~3釐米,田的高處現㙅,進行薄水分櫱。當分櫱苗每棵有效苗3~4根,每株有效苗12~15根的時候,及時曬田控苗。

  • 9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分櫱,是水稻產量因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的有效分櫱數量直接影響到有效穗數,從而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產量。所以,很多的稻農朋友都很關心如何能夠讓秧苗移栽之後快分櫱、多分櫱。下邊,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能夠影響秧苗分櫱速度和分櫱數量的因素很多,比如說秧苗素質、植傷程度、封閉藥影響、水層和肥料管理等因素。

    1、秧苗素質。秧苗素質是影響到秧苗分櫱速度和數量的直接因素。以黑龍江寒地水稻種植區為例,機插中苗的壯秧標準為株高13-15釐米、根系10-14條、3.5-4葉齡、葉片完整無損傷和乾枯、有機物積累較為充足,這樣的秧苗在適應外界環境、快速的生髮新根系方面也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用稻農的土話來講,就是培育壯秧,可以採取降低播種量、旱育稀植、增大通風量、、三看澆水、防病健身以及缽育擺栽技術等手段來提高秧苗素質。

    2、秧苗的葉片完整程度。寒地水稻種植區由於氣候的因素,只能栽培11-12片葉的早熟品種。而且,相對於其他的中晚熟水稻品種來說,11-12片葉品種最大的劣勢就在於分櫱能力差,這也是為什麼黑龍江寒地水稻種植區都會使用9寸*3寸或者9寸*4寸的高密度栽培方式,就是為了保證最終的有效穗數。同時,黑龍江寒地水稻種植區的移栽水稻,最多能利用第1-4片葉的低位同伸分櫱。但是,很多的稻農朋友由於育秧時的播種量過大,秧苗的第一片葉在苗床期間就已經乾枯、腐爛,從而造成第一片葉同伸分櫱的損失。這也就意味著秧苗在移栽之後只能在第5葉完全抽出之後才能開始第2片葉同伸分櫱的分化和生髮,從而影響到秧苗的分櫱速度和分櫱數量。所以,透過旱育稀植、降低播種量的方式保留住第1片葉,是很有必要的。

    3、機械植傷。黑龍江地區的水稻移栽基本上實現了全面的機械化。但是,機械移栽最大的缺點就是機械植傷對秧苗的損傷會影響到秧苗的返青速度、成苗率,從而影響秧苗的分櫱速度。而且,能夠影響機械植傷程度的因素除了插秧機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秧苗質量。所以,移栽之前對插秧機進行全面的檢修以及田間試插秧來除錯插秧機減少機械植傷的程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因為秧爪子的角度不合理造成秧苗莖杆的過度損傷而不能快速、正常的返青。

    4、移栽期的水層管理。東北地區的水稻移栽時排乾田面水層、待移栽結束之後補充水層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是很合理。建議移栽期田面保留2-3釐米左右的淺水層,帶水作業。秧苗移栽的過程中,秧苗相互錯結的根系會在外力作用下出現損傷,使得秧苗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限制,不能有效的吸收肥水。秧苗為了保護自身的水分不會因為蒸騰作用而大量損失,就會採取關閉大部分氣孔的方式開啟自我保護機制,從而出現葉片萎蔫、部分葉片乾枯的情況。因此,田面保持淺水層移栽,能夠及時的補充秧苗返青之後對水分的需求,對加快秧苗的返青速度、分櫱速度有著非常好的作用。

    5、追施返青肥。在施用返青肥方面,建議使用速效氮肥比如硫酸銨或者一些成品返青肥。透過補充速效氮增加秧苗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強度以及增加秧苗的葉綠體數量、提高秧苗的光合作用強度快速恢復秧苗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有著較好的作用。而且,硫酸銨以及一些成品返青肥的肥效反應速度比施用尿素的肥效反應速度快很多,2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出現較為明顯的肥效反應、減少返青時間、提早分櫱。

    6、封閉藥劑的影響。水稻移栽之後為了防除雜草的需求,會在秧苗5葉期左右施用插後封閉藥劑。而對於插後封閉來說,很容易因為外界的溫度、藥劑用量、用藥時期的葉齡、水層深度以及藥劑選擇方面出現藥害,造成秧苗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長停滯、分櫱停滯的情況發生。而且,插前封閉藥劑在一些特殊的氣候環境下也會對秧苗的返青、分櫱造成直接的影響。比如說藥劑用量過大、施藥時秧苗過矮出現水層淹沒葉心的情況、溫度超過32度的情況下施用西草淨以及低溫環境下的丁草胺殘留藥害,也會影響到秧苗的分櫱速度和數量。

    所以,能夠影響移栽之後秧苗返青速度和數量的因素比較多,需要在提高秧苗素質、移栽方式、降低植傷、避免藥害等角度來入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10 # 種植世界

    大家好!我是種植大世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開始栽秧了,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下,水稻品種不同,分櫱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比如糯米水稻比非糯米水稻、雜交水稻比非雜交水稻的分櫱能力強很多。如果拋開品種不同不說,單就一種水稻而言,那麼分櫱能力與水、氣、肥、光與土質、稀密、長勢等因素有關。

    水者,水分也。水稻長於田,田裡有水,但水多水少是不一樣的。種植過水稻的人都知道,淺水比深水分櫱能力強,水越深,分櫱越弱。但也不能太淺,太淺乃至乾涸,容易長草,反而有害。那麼,多深的水比較好?根據經驗,水全淹土壤,不露旱地,以3釐米深最佳,分櫱效果最好。

    氣者,氣溫也。水稻屬露地種植,大氣溫度自然對水稻長勢影響甚大。相對而言,氣溫越高,分櫱越好,氣溫越低,分櫱越差,但氣溫也不能太高,要適合水稻生長習性。水稻的適宜溫度為25~35℃,其中以28~32℃為最佳。當溫度大於35℃、低於20℃時分櫱減緩。當溫度高於40℃、低於15℃時分櫱停止。栽秧前,要看天氣預報,把握好天氣情況,儘量在適宜溫度時進行栽種。

    肥者,肥力也。即栽種水稻,要施好肥料,栽前施足底肥,栽種緩苗後,要及時施緩苗肥,促進秧苗生長。總體來說,肥力越足,分櫱越好;肥力越弱,分櫱越差。因此,栽種秧苗時,施肥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光者,光照也。水稻乃喜溫、喜光作物,無光照的呵護,會大受影響,發育不好。大家注意觀察過沒有?山陰面、樹陰下的水稻苗比山陽面、樹陰外的長勢差了很多,不僅發育不好,分櫱不好,而且瘦弱纖細、收成偏低很多。因此,種植水稻之田,注意必須保持光照好。

    土質者,即土壤屬性也。雖說水稻對土壤沒有什麼特別要求,但是實踐生產中發現,在黏性土、壤土、砂質土中,酸鹼度位於6~7的PH值、黏性中帶著砂質或砂質中帶著黏性的土壤,是所有土壤中最適宜、最理想的水稻種植環境。雖然表面上土壤性質我們調整不了,但是透過施肥調控是能改變一些土壤肥力的,透過施撒一些像石灰等物質是可以調控酸鹼度的。調整即收益,你會不會調整呢?對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稀密者,即水稻秧苗栽種的稀密程度也。種過水稻的人都知道,水稻分櫱好不好,與稀密程度是關係密切的。密度越小,分櫱能力越差;密度越大,分櫱能力越好。當然,稀密需有度,不能為了分櫱好,而追求一味的稀,這樣會得不償失,因為水稻分櫱能力不是無止境的,因為它畢竟是季節性作物,生長時間有限。所以需要掌握好稀密程度,一般根據品種不同,以20~30釐米為佳。

    長勢者,即秧苗長勢粗壯或纖細也。苗壯根粗,分櫱能力強;苗弱根細,分櫱能力弱。這是水稻秧苗生長的基本規律,因此苗期壯苗比較關鍵。秧苗已可移栽,移栽時改變不了秧苗的壯態,若是粗壯即好,若是不夠粗壯,那移栽後仍然可以繼續施肥,讓苗生長粗壯,利於後期分櫱旺盛。

    全文總結:以我之經驗,水稻秧苗的分櫱能力與這些因素密切相關,即水分、氣溫、肥力、光照、土質、稀密、長勢等,每一項都影響甚大。知道原因,生產中有針對性地有備而戰,為水稻分櫱能力而努力,這樣就可目標明確,有效地提高分櫱能力了。如此做好這些工作,水稻必能分櫱得又多又好!

  • 11 # 老周說三農

    開始栽秧了,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

    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一度的插秧季節了,要獲得水稻的高產,就要合理密植,保證每畝插秧的基本苗外,增加水稻的有效分櫱數是增加產量的主攻方向,怎麼才能分櫱又多又好?

    1、培育壯秧,秧田一般追肥不能少於三次,在拔秧前6—7天施起身肥,每畝施氮肥7.5—10公斤,促使秧苗插秧後長得快,返青早,有利於增加一些分櫱量。

    2、施足底肥是水稻高產的基礎,底肥一般在總施肥量的70%以上,一般田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公斤以上,上等田1000公斤以上,下等田2000公斤以上。

    3、注重插秧質量,做到勻、直、淺、穩,不傷苗,當天上午拔秧當天下午栽完,拔多少插多少,不栽隔夜秧,以利於縮短秧苗返青期,促進早分櫱。

    4、合理密植,要根據品種、土壤肥力和氣候特點來確定密度。早熟品種的有效分櫱期短,宜密一些。中、晚熟品種的一些分櫱期較長宜稀一些。分櫱率強的秈稻宜稀,梗稻及分櫱力弱的品種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水稻插秧早宜稀一些。

    5、早施分櫱肥以氮肥為主,一般在插秧後10—15天內進行。一般每畝可以施尿素5—7.5公斤或者碳酸氫銨12.5公斤或者人糞尿20—30擔。

    6、實行淺水灌溉,以利於促進分櫱。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可以實行白天排水晚上灌溉,提高土溫,增加土壤透氣性,如果遇到低溫侵襲,要加深水層護苗。有效分櫱終止期後到最高分櫱期間,稻田總莖數達到預定穗後,要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櫱。

  • 12 # 蕎麥花生

    我不知道其他怎樣,我們這是這樣的:

    可以先撒一到底肥 不用太多 一般插秧都是以兩片插 插完一塊田之後 過三四天就在追一次肥 之後它自己會發櫱 這時候只要管好田裡有沒有水 有沒有蟲 發現了及時處理好 慢慢的就就會長成碩壯的水稻了

  • 13 # 小四知

    現在都是用秧盤培育秧苗,育秧前施撒一點複合肥在秧田上,再鋪上秧盤,然後往秧盤塗上淤泥再播種,秧苗都不用追肥。

    在秧苗移栽時,可以撒施複合肥,每畝30斤,也可以用碳酸氫氮、鈣鎂磷肥各50斤/畝,然後把田整平就可以插秧了。

    插秧後待水田的水剛剛乾,可以回水,也可以施加追肥,以後要等水乾後才可以回水,水稻要一干一溼對它的生長和分櫱又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