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修手機的騷年郎

    乾隆皇帝一直自認為詩才出眾,一生作詩達到4萬首,但是詩作水平卻慘不忍睹,只能算高階打油詩。大多是記載日常生活,是一種無病呻吟的行為。在筆者看來,乾隆雖然寫了如此多的詩作,但是加起來卻比不上他父親所寫的十個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雍正皇帝壯年繼承皇位,在做王爺時就曾多次下民間辦事,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精明強幹的他對於大清帝國的弊病可謂是洞若觀火,看到地方官吏的貪贓枉法,看著地方士紳欺男霸女、魚肉百姓,雍正心裡暗地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一定要打擊的敵人——士紳階層。

    士紳階層緣起於漢武帝時期,他們透過精通儒學做官,透過做官攫取土地,然後再利用自己的財產優勢,繼續透過儒學來做官,從而實現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

    從西漢以降,兩千年來,中國大地真正的統治者,士紳,這夥人,進為士,退為紳,是進行土地兼併的主力軍。皇帝說得好聽是天下至尊,實際不過是士紳為了合理合法統治百姓的工具,皇帝也從來不是士紳的統治者,沒有士紳的支援,皇帝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領導的明政府徹底失去了士紳的支援,叫士紳交錢就裝窮,讓士紳出謀劃策卻緘默不語。當李自成和滿清入主北京後,這些滿嘴仁義道德計程車紳又像蒼蠅聞到腐肉一樣,迅速地投靠過來。可以說,順應士紳者,則能坐穩江山,享受聖君、明君的美譽;然後只要忤逆了這些人,就會成為昏君、暴君,荒淫之君。

    雍正當權後,將自己完全塑造成士紳的反面。他取消士紳特權,讓士紳一體當差;隨後又推出耗羨歸公,斬斷官員貪汙之手;同時又強力推行攤丁入畝政策,極大觸動了地主階級利益。在雍正手上,往日作威作福計程車紳痛苦不已,心裡腹誹不止,開始編各種段子汙衊雍正。

    雍正死後,掌握筆桿子計程車紳將其進行妖魔化,將之打扮成無孝無義,弒父逼母殺兄屠弟、橫徵暴斂、貪圖女色的暴君。然而實際上,雍正不好女色、不好飲酒,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最終在壯年活活將自己累死。對於雍正的死,進入狂歡階段計程車紳們又進行一番新的汙衊,有人說他是服用春藥而亡,更有人說他是被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斬去了頭顱。

    對於自己身後的評價,雍正早有不詳的預感,所以他親筆寫下了這十個大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正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士紳得勢時,雍正受盡了惡評。但當他們退出歷史舞臺,我們才發現了雍正的可貴之處。他一身正氣,一生致力於興利除弊、撥亂反正,將其父康熙所留下的爛攤子理順。

    康熙死後,國庫僅有存銀700萬兩,而在雍正死後,國庫存銀到達5000萬兩之巨。如果沒有他打下的基業,又如何有乾隆所謂的大清帝國極盛的頂點呢?說實話,比境界,乾隆比其父親雍正要差遠了。他的四萬首詩,也比不過父親的十個字。

    最後用一句歌詞來作為結束吧!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 2 # 人生難擇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清朝,說到清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國很著名的一個朝代,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而清朝的滅亡也是標誌著中國封建史的結束。而清朝也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的,比如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都很優秀,尤其是乾隆皇帝,當時的乾隆皇帝特別愛寫詩,乾隆一生寫那麼多詩為什麼質量都那麼差?一起來看看!

    乾隆皇帝一直自認為詩才出眾,一生作詩達到4萬首,但是詩作水平卻慘不忍睹,只能算高階打油詩。大多是記載日常生活,是一種無病呻吟的行為。在筆者看來,乾隆雖然寫了如此多的詩作,但是加起來卻比不上他父親所寫的十個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雍正皇帝壯年繼承皇位,在做王爺時就曾多次下民間辦事,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精明強幹的他對於大清帝國的弊病可謂是洞若觀火,看到地方官吏的貪贓枉法,看著地方士紳欺男霸女、魚肉百姓,雍正心裡暗地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一定要打擊的敵人——士紳階層。

    士紳階層緣起於漢武帝時期,他們透過精通儒學做官,透過做官攫取土地,然後再利用自己的財產優勢,繼續透過儒學來做官,從而實現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

    從西漢以降,兩千年來,中國大地真正的統治者,士紳,這夥人,進為士,退為紳,是進行土地兼併的主力軍。皇帝說得好聽是天下至尊,實際不過是士紳為了合理合法統治百姓的工具,皇帝也從來不是士紳的統治者,沒有士紳的支援,皇帝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領導的明政府徹底失去了士紳的支援,叫士紳交錢就裝窮,讓士紳出謀劃策卻緘默不語。當李自成和滿清入主北京後,這些滿嘴仁義道德計程車紳又像蒼蠅聞到腐肉一樣,迅速地投靠過來。可以說,順應士紳者,則能坐穩江山,享受聖君、明君的美譽;然後只要忤逆了這些人,就會成為昏君、暴君,荒淫之君。

    雍正當權後,將自己完全塑造成士紳的反面。他取消士紳特權,讓士紳一體當差;隨後又推出耗羨歸公,斬斷官員貪汙之手;同時又強力推行攤丁入畝政策,極大觸動了地主階級利益。在雍正手上,往日作威作福計程車紳痛苦不已,心裡腹誹不止,開始編各種段子汙衊雍正。

    雍正死後,掌握筆桿子計程車紳將其進行妖魔化,將之打扮成無孝無義,弒父逼母殺兄屠弟、橫徵暴斂、貪圖女色的暴君。然而實際上,雍正不好女色、不好飲酒,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最終在壯年活活將自己累死。對於雍正的死,進入狂歡階段計程車紳們又進行一番新的汙衊,有人說他是服用春藥而亡,更有人說他是被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斬去了頭顱。

    對於自己身後的評價,雍正早有不詳的預感,所以他親筆寫下了這十個大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正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士紳得勢時,雍正受盡了惡評。但當他們退出歷史舞臺,我們才發現了雍正的可貴之處。他一身正氣,一生致力於興利除弊、撥亂反正,將其父康熙所留下的爛攤子理順。

    康熙死後,國庫僅有存銀700萬兩,而在雍正死後,國庫存銀到達5000萬兩之巨。如果沒有他打下的基業,又如何有乾隆所謂的大清帝國極盛的頂點呢?說實話,比境界,乾隆比其父親雍正要差遠了。他的四萬首詩,也比不過父親的十個字。

    最後用一句歌詞來作為結束吧!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 3 # 舊事論史

    因為乾隆寫詩,屬於他的個人愛好,雖然是愛好,但是並不是他的特長。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根據史料記載在《全唐詩》中,一共有兩千多名詩人的傑作,《全唐詩》中有四萬多首詩,光是乾隆自己寫的詩就佔了四萬多首。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乾隆生前非常愛寫詩,可以說是每天都會寫詩,只要他閒著沒事,不處理政務就會寫詩,不過他寫的詩都十分尷尬。乾隆吃黃瓜的時候都會寫詩,最誇張的是上廁所都會寫詩,雖然乾隆寫了很多首詩,但是可以稱為經典並流傳後世的詩,一首都沒有。我們一起來看看乾隆寫的詩究竟怎麼樣吧:比如吃黃瓜的時候寫的詩:

    《黃瓜》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這首黃瓜詩是不是讀著也是挺順口的?

    過年的時候寫的詩:

    《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

    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

    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說,雲十幸能全。

    不知道你們覺得乾隆的詩怎麼樣?之前不少有網友說:“好好的當你的皇帝吧,沒事寫什麼詩?”、“你是不可能成為是詩人的,這對你來說是很難得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畢竟乾隆還是一個皇帝,整日待在皇宮裡處理政事,該有多無聊,肯定得找點小愛好。其實乾隆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家喜歡寫詩,就敢大膽的去寫,首先不管自己寫的好不好,至少乾隆去做了,也好過那些只說不做的人。

  • 4 # 飛天豬小夥

    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領導喜歡寫詩,下面一堆人掙著拍馬屁,詩寫的越多,馬屁越多,領導越高興,於是就寫了更多的詩,以此良性迴圈,越寫越多,當然這只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並不能代表全部。

    在社會中,工作中同樣也是這麼個道理,投領導所好,升職加薪必要步驟。

  • 5 # 小貓咪看天下

    關於乾隆在歷史上確實是非常愛好作詩,一生共作詩43630首,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歷史上寫詩流傳最多的人。

    但很多人對於乾隆寫的詩都有很大的疑惑,作為一代帝君,文化程度最少也是本科以上,怎麼會做出一些讓外行人都覺得沒文化的詩句呢?

    如下: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落入草叢都不見。

    這樣的詩句如果讓詩仙李白看到一定汗顏。

    其實關於乾隆皇帝為什麼寫的很渣,但流傳很多,大體可以有幾方面理解:

    1、乾隆是一個隨性和大氣的人,每一句詩都是隨口而出,沒在乎細節,因為作為帝君,作詩和說話一樣,非常的隨意。

    2、乾隆時期重臣不免因為奉承,盡力拍馬,就算詩句不那麼體面,但下屬也不敢說個不字。

    3、乾隆當年作為皇子時期,皇室的教育也是非常正統,論文憑不低於現代的本科,所以說文化程度低是不可能的,隨性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 6 # 聚U趣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清朝,說到清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國很著名的一個朝代,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而清朝的滅亡也是標誌著中國封建史的結束。而清朝也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的,比如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都很優秀,尤其是乾隆皇帝,當時的乾隆皇帝特別愛寫詩,乾隆一生寫那麼多詩為什麼質量都那麼差?一起來看看!

    乾隆皇帝一直自認為詩才出眾,一生作詩達到4萬首,但是詩作水平卻慘不忍睹,只能算高階打油詩。大多是記載日常生活,是一種無病呻吟的行為。在筆者看來,乾隆雖然寫了如此多的詩作,但是加起來卻比不上他父親所寫的十個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雍正皇帝壯年繼承皇位,在做王爺時就曾多次下民間辦事,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精明強幹的他對於大清帝國的弊病可謂是洞若觀火,看到地方官吏的貪贓枉法,看著地方士紳欺男霸女、魚肉百姓,雍正心裡暗地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一定要打擊的敵人——士紳階層。

    士紳階層緣起於漢武帝時期,他們透過精通儒學做官,透過做官攫取土地,然後再利用自己的財產優勢,繼續透過儒學來做官,從而實現一個強大的利益共同體。

    從西漢以降,兩千年來,中國大地真正的統治者,士紳,這夥人,進為士,退為紳,是進行土地兼併的主力軍。皇帝說得好聽是天下至尊,實際不過是士紳為了合理合法統治百姓的工具,皇帝也從來不是士紳的統治者,沒有士紳的支援,皇帝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領導的明政府徹底失去了士紳的支援,叫士紳交錢就裝窮,讓士紳出謀劃策卻緘默不語。當李自成和滿清入主北京後,這些滿嘴仁義道德計程車紳又像蒼蠅聞到腐肉一樣,迅速地投靠過來。可以說,順應士紳者,則能坐穩江山,享受聖君、明君的美譽;然後只要忤逆了這些人,就會成為昏君、暴君,荒淫之君。

    雍正當權後,將自己完全塑造成士紳的反面。他取消士紳特權,讓士紳一體當差;隨後又推出耗羨歸公,斬斷官員貪汙之手;同時又強力推行攤丁入畝政策,極大觸動了地主階級利益。在雍正手上,往日作威作福計程車紳痛苦不已,心裡腹誹不止,開始編各種段子汙衊雍正。

    雍正死後,掌握筆桿子計程車紳將其進行妖魔化,將之打扮成無孝無義,弒父逼母殺兄屠弟、橫徵暴斂、貪圖女色的暴君。然而實際上,雍正不好女色、不好飲酒,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最終在壯年活活將自己累死。對於雍正的死,進入狂歡階段計程車紳們又進行一番新的汙衊,有人說他是服用春藥而亡,更有人說他是被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斬去了頭顱。

    對於自己身後的評價,雍正早有不詳的預感,所以他親筆寫下了這十個大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正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士紳得勢時,雍正受盡了惡評。但當他們退出歷史舞臺,我們才發現了雍正的可貴之處。他一身正氣,一生致力於興利除弊、撥亂反正,將其父康熙所留下的爛攤子理順。

    康熙死後,國庫僅有存銀700萬兩,而在雍正死後,國庫存銀到達5000萬兩之巨。如果沒有他打下的基業,又如何有乾隆所謂的大清帝國極盛的頂點呢?說實話,比境界,乾隆比其父親雍正要差遠了。他的四萬首詩,也比不過父親的十個字。

    最後用一句歌詞來作為結束吧!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 7 # 九井散人

    雖然這位仁兄詩寫的很多,但是膾炙人口的屈指可數,多數是濫竽充數的御詩。

    但是乾隆對詩的熱愛,確實超乎一般想象。要知道乾隆一個人就可以創造四萬多首詩,然而全唐朝詩人兩千多餘的作品也不過四萬,由此可見他對於詩,還是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感。他如此熱愛作詩,卻沒有幾首詩有名氣而遺留下來。

    歷史上的君主,大多才學不錯,當是寫詩寫的好的,我比較喜歡曹操,毛主席的詩,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等霸氣側漏。主席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何等英雄豪邁,氣勢磅礴!這些著作都收錄到了高中課本里面的。

    而現在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沒有一篇詩文出於乾隆所寫。倒是我們看過《紀曉嵐傳奇》的時候,我們聽到這麼一句,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蘆花皆不見。前面的幾句是乾隆作詩的,聽說是乾隆出遊太夜湖光一時興起隨口唸了出來,然後覺得這詩很妙便寫了下來,但是想不到第四句。

    在場的文人雅士也了個遍,雖然妙,還是不夠壓韻,和深度。紀曉嵐看到這首詩的時候,靈感就來了,後面就有了飛入蘆花皆不見。整首詩帶給人一種很愉悅的心情,豁然開朗。

    原本一首庸俗不平的詩,但是因為紀曉嵐的點綴,變得有深度。一首詩不在於多,而在於是否有一定的含金量。所以從文學的角度乾隆皇帝的詩沒啥藝術含量,缺乏深度,因此詩很渣。

    那麼既然這麼渣,為何還要寫那麼多呢?第一,乾隆需要來神話自己!清軍入關之後,到乾隆年間,雖然過去了百年,但民間始終認為滿洲人是“蠻夷”,對其鄙夷並沒有消失。所以,乾隆需要包裝自己,將自己包裝成無所不能的形象,寫詩自然就是其中重要一環。以此來證明一點,即:你們口中的蠻夷,寫詩卻比你們還要多!這一點也可以說是政治需要!

    第二,乾隆漸長的自我陶醉!經過康熙雍正的馴化,到了乾隆時期,中國文人已經沒了風骨。乾隆一旦寫詩出來,那麼立即引來一片叫好,甚至將乾隆比作李杜在世。在這種持續的叫好聲中,乾隆寫詩自然就越來越有興趣。換一個角度看,如果大家客觀評價或持續貶低他的詩作,乾隆還有興趣寫詩嗎?

    第三,乾隆的愛慕虛榮表現!乾隆有一個愛慕虛榮的特點,即:四處題詞。大家可以在很多旅遊景點,看到乾隆的題詞之類,歷史上其他皇帝會如此大規模題詞嗎?另外,乾隆還喜歡在古董字畫上題詞,這一點被現代專家批為“牛皮癬”,損害了藝術品的價值。題詞的時候,自然就需要寫詩了,這也是乾隆瘋狂寫詩的一個原因。

    第四,乾隆的好大喜功需要!關於這一點,相比大家都有所瞭解。在古代社會,皇帝有兩大功,即:文治武功!所以,乾隆在武功方面,自命“十全武功”。在文治方面,乾隆修了《四庫全書》等。總之,乾隆希望後人評價他時,認為他文治武功都是天下第一,超越歷代君主,成為“千古一帝”,因而拼命寫詩!

    從這四點可以看到,乾隆愛寫詩,其實既有自我陶醉,愛慕虛榮,也有很強烈的目的性。需要注意的是,關於乾隆的詩作,如今有一個公認的事實,即:乾隆有兩個“代筆”之人,一個是紀曉嵐,一個叫沈德潛!

  • 8 # 歷史橘子說

    首先,乾隆自己不覺得他寫的詩很渣

    乾隆是個很有自信的人,他一直認為自己詩才出眾,從他自封“十全老人”就可以看出。不僅不覺得自己詩很渣,反而他還想用自己的詩來證明,滿人的文化水平也很高,也能寫出很多不錯的詩來。

    要知道滿人在入主中原之前, 一直玩的都是騎馬射箭,舞文弄墨這些事基本沒幹過。清朝從開國以來,也意識到自己在文化上的劣勢,所以一直都想在文化上有所建樹,也開始積極學習漢文化。到康雍乾三朝,這些努力也都逐漸體現出來了,清朝皇室的文化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比起那些中原的文人墨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乾隆想提升作詩水平很難

    乾隆的作詩水平不能說特別差,應該屬於中等水平。但他想繼續提升技術,那就非常難了。首先,乾隆身為一國之君,有很多公務需要他去處理,想靜下心來潛心作詩那是很難的。其次,乾隆身邊圍著的都是一群馬屁精,他們都想極力討好皇帝,乾隆寫的詩沒人敢指出缺點,都是以讚美誇耀為主,這對乾隆增進寫詩水平是非常不利的。再次,乾隆身為滿人,學習漢文化本身就有一定困難。乾隆不僅學習漢文化,自己的滿文化也學,還有蒙古文化、西藏文化他都有所涉獵,雖然學的內容很廣泛,但是各個都不精通。

    乾隆一生能寫四萬餘首詩,是因為勤奮

    天賦不夠,勤奮來湊。雖然乾隆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寫詩水平很差,但他確實勤奮。在不要求質量的情況下,能寫這麼多首詩也是不容易了,況且還是在公務比較繁忙的情況下。

    對於乾隆寫詩很渣這個問題,我們不必過多較真,也不用要求太高,乾隆能流傳比較廣的詩也沒有幾首,這個結果也反應了大家對他寫詩的認可程度。

  • 9 # 找意義

    首先是“為什麼能寫那麼多”。因為乾隆活得實在太久了,據保守統計乾隆一生寫詩超過四萬首,按從10歲開始作詩,到88歲駕崩,平均每天要寫1.4首,比我們普通人發朋友圈還勤,一邊日理萬機,一邊隨手寫詩,這種境界。。。。隨意程度也就是相當於發了個朋友圈吧。。

    錢鍾書對他的詩品有過很犀利(刻薄)的評價:“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醜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

    大家大概不知道亞軍是誰,對比一下就知道弘曆同學有多麼驚人了

    陸游,陸放翁,活了85歲,一生寫了9300多首

    楊萬里,人家也活了80歲,一生寫了20000首詩

    白居易,74歲,2642首

    詩仙李白,61歲,1180首

    為什麼詩很渣還要寫

    人家弘曆說了“每天餘時,或作書,或作畫,而做詩最為常事,每天必作數首。”人家雖然沒天分,但是真的非常有興趣。

    而且他有機會到處出差,遊山玩水,賞畫鑑書,給他大量的靈感和機會作詩並留存。

    可能出現在傳世書畫上,可能出現在風景名勝中。

    大家都很熟悉的乾隆御製兒童打油詩

    《詠花》

    一朵兩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八朵九朵十一朵,飛入草叢都不見。

    但乾隆有一些詩句蘊含真情實感,令人動容,也可以稱為佳作,主要是對富察皇后的悼亡詩,比如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付爾東風兩行淚,為添北渚幾分波。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你們覺得呢?

  • 10 # 木子君的小屋

    乾隆的詩很渣嗎,未必吧。

    只能說他的詩才和那些專業的詩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是一個詩詞愛好多的興趣之作而已。其中也並不乏不錯的作品。

    晴暾照蘭沼,盪漾波光淺。貼貼小綠錢,水面八九點。已足泛杯盤,尚未擎青繖。芳心不肯舒,半為蘋蒲掩。——乾隆《新荷》

    全詩寫的是夏季剛剛長出之荷葉,前面「貼貼小綠錢」比較生動地寫出了荷葉的玲瓏可愛,最後一句「芳心不肯舒,半為蘋蒲掩」寫的是荷花。由於是剛剛生出的荷花,所以隱隱約約才能看見,本詩最後也寫得比較隱約,也是相得益彰。

    把荷葉比做水面之錢,唐人開了先風,將荷花稱之為芳心,也不算新鮮,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就有「林花初墮蒂,池荷欲吐心」的詩句。但乾隆這首詩「貼貼小綠錢,水面八九點」的描寫還是很生動形象的,而「芳心不肯舒」的轉筆也很恰當,又不失活潑。整體來說,算是一首佳作。

    秋風西北來,庭砌涼以清。玉魄映疏梧,唧唧寒蛩鳴。雙星在河漢,新傷離別情。誰家碪杵動,良人方遠征。而我晏然臥,涼颸拂畫楹。殘夢迴枕簟,吟哦月影明。——乾隆《古風》暮出城東門,見彼耘田者。傴僂畦壠間,紅日正西下。揮汗立片時,薰風散平野。指日卜西成,篝東賽秋社。還憂租稅重,催迫不相假。終歲事辛勤,農夫蕕利寡。——乾隆《古風》蘭洲瀲灩春波綠,十里橫塘曲復曲。歡跨青驄上大堤,妾在吳船夜獨宿。船頭恰見冶遊郎,立馬贈我黃金璫。還君金璫君莫惱,不作錢塘蘇小小。——乾隆《江皋曲》秋陽皎皎秋風起,千山萬山收紅紫。南苑平蕪曉色寒,遊絲白日長空裡。我從前歲罷秋圍,經年未到南海子。重來歷歷憶舊遊,真教見獵心猶喜。黃羊麋鹿滿平郊,捷射爭誇馳騄駬。就中白馬夙我隨,德力相諳已久矣。……——乾隆《白馬篇》

    這幾首也是乾坤的佳作,起調高古,意味雅正,雖談不上驚世之作,但也算是佳作。「傴僂畦壠間,紅日正西下」等句,亦有盛唐氣象。其它如「半鉤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夾鏡明」、「四圍綠竹草堂閒,堂背老松獨蒼然」、「黃花翠葉滿畦芳,伴食無過此味長」、「本來楓檞經霜染,錯認夕陽一片霞」等句,也有味道,並非全是不堪卒讀之作。

    乾隆為什麼寫了那麼多的詩呢,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興趣愛好

    乾隆是愛寫詩的,雖然詩作水平一般,但也不能否認人家作為一個愛好者的熱情吧。

    難道水平差的人,都不配寫詩嗎。

    二、群臣應和

    乾隆的身邊,還是有不少詞臣的,就比如我們熟知的紀曉嵐,而文人在一起,往往就是吟詩作對,在這些詞臣的吹捧之下,能不寫那麼多的詩嗎?

    三、身份光環加成

    如果乾隆只是一個普通人,寫這麼多的詩,也不至於廣泛流傳。但他是一個皇帝,有身份的加成,有資歷,有財產,所以他的詩作才能得以廣泛的流傳。

    四、乾隆的詩真的很差嗎?

    有人認為乾隆的詩用白話多、用了很多「虛詞」和「墊字」,所以詩就很差——這是錯誤的。白話和「虛詞墊字」並不是差詩形成的根源,正相反,它們在節奏的調節上具有實詞實字所無法比擬的功效。杜甫寫過「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李白寫過「古之傷心人,於此腸斷續。」至於宋代詩人,之乎者也的虛詞更多。所以,這並不是主要的理由。所謂差,是因為乾隆中後期的詩大部分沒經過潤色、雕琢。詩是精緻的藝術,隨手寫出來的必然難有精品。乾隆登基以後,想必是心思已經不在詩歌創作上,但是又不必割捨詩歌這種方便的形式,於是,他只是用詩的形式來寫日記罷了。畢竟,他自己也十分清楚,「賦詩何必多,得趣每於少。」心思全然已經不在詩趣的打磨。任何一個人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用詩的形式來大量寫日記,這些作品的整體水平必然不會高。而乾隆,又不吝於把自己不過關的詩作到處傳播(真的是到處傳播),所以名聲會差一些

    五、如何客觀看待乾隆的詩?

    要客觀的評價乾隆的詩,只要讀一讀他的《樂善堂全集》即可,這部集子收集了乾隆的一千多首詩,據說全無代筆之作。

    以乾隆詩歌來取笑的人,大多數都沒人認真讀過他的詩。至於網上的段子,比如說“一片兩片三四片”之類的,聽聽即可,不過是戲說,是捕風捉影,人云亦云罷了。

    畢竟,只是一個業餘的詩人而已。

    另外:一片二片三四片,真的不是乾隆的作品,只不過有人根據鄭板橋的《詠雪》,編的段子黑乾隆而已。

  • 11 # 舊書齋

    解釋這裡面的原因,我想可以用兩句話概括,第一句話,乾隆皇帝真心喜歡寫詩。第二句話,乾陵皇帝真的不知道自己寫的詩很渣。

    風流天子乾隆,必須找到風流的證明,詩歌就是最好的證明

    乾隆皇帝是清朝運氣最好的皇帝,爺爺康熙皇帝,精明強幹,鐵血豪邁,打到了絕大多數威脅清朝安全的對手。老爹雍正皇帝,把辦公室當成了家,把工作當成了樂趣,996工作制已經滿足不了雍正皇帝的工作慾望,開始了自己的697工作制。這一干就是十三年,把自己乾死在工作崗位上,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和高達6000萬兩白銀的國庫儲備。

    乾隆二十五年的時候,準葛爾勢力徹底臣服,清朝版圖達到最大,清朝也迎來了真正的全盛時期。真時候清王朝已經天下無敵,乾隆只剩下守著家業,當一個風流天子。

    乾隆的確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風流天子,六下江南,像是才子一樣尋歡作樂,吟詩作對,詩歌成為表現自己風流天子特徵的重要組成。而且,他隨時隨地的寫詩,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有些時候也會讓手下人寫,然後署上自己的名字。不管怎麼說,乾隆皇帝將寫詩當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很滿意這樣的生活。

    這個乾隆挺應景

    皇帝的特權,爛詩全靠馬屁拍,讓乾隆的作品沒有提高空間,一爛到底

    但他寫的詩實在太爛,而且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充滿了農家樂式審美,後世戲稱乾隆皇帝為“愛新覺羅 牛皮鮮 蓋章達人 彈幕高手 書畫殺手 弘曆”,雖然是戲說,但被乾隆皇帝題字的書畫品,大都貶值了。

    乾隆自負風流,卻缺乏正常的審美和詩歌欣賞創作水平,這可以理解,但沒有人敢指出乾隆皇帝這些問題,於是,每當乾隆皇帝寫出一首詩,必然會馬屁沖天,馬屁的味道要比詩歌本身更臭。在這種馬屁吹捧下,乾隆皇帝缺少正常詩歌鑑賞能力,寫詩水平越來越差,越來越糟糕。或許前期他的詩還能看,到後來簡直開玩笑。

    其實,沒必要看乾隆寫了多少,因為他只是自嗨,而臣子們迫於乾隆的皇帝身份,陪他一起嗨,嗨著嗨著就控制不住,寫一堆爛詩也是情有可原。

  • 12 # 穿插游擊隊

    作者林汣琰

    編輯吳酉仁

    說一說乾隆皇帝的詩歌創作。

    眾所周知,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他晚年有一段特別得意的自賣自誇,說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創作出來的詩歌數量,已可匹敵《全唐詩》:

    “本朝輯《全唐詩》,一代三百年,二千二百餘人之作,才得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今予詩五集,釐為四百三十四卷,總計四萬一千八百首,而《樂善堂全集》在潛邸時所著者尚不入此數。是予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

    唐朝300年,2200多名詩人,只傳下了48900多首詩歌;我愛新覺羅·弘曆一個人,活到快90歲,就寫出了41800多首,還不包括早年沒做皇帝時的作品。

    簡直厲害極了。

    其實,這“厲害”還可以繼續往上加碼。因為結集出版《御製詩》時,乾隆親自參與編輯,刪汰了許多作品,且刪汰的規模不小。按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的說法,乾隆平生作詩“至十餘萬首,雖自古詩人詞客,未有如是之多者”(有一部分詩作是乾隆負責擬定主題,由群臣負責形成文字;還有一部分是乾隆出具草稿,由他人負責潤色成型)。

    然而,這四萬多首被乾隆儲存下來的詩,卻幾乎全是爛詩。錢鍾書《談藝錄》對乾隆四萬多首《御製詩》的總體評價是:

    “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 “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醜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

    什麼叫“以文為詩”?就是將日常生活中聊天式的談話內容,強行弄成五言七言。比如他寫過一首題為《漢昭烈》的詩,內容是談蜀漢的正統問題:

    南陽臥龍足興劉,草廬三顧以誠感。

    遂許驅馳據益州,稱王而已帝未敢。

    曹丕篡漢乃正位,斯有禮矣殊虎耽。

    平生非無用智譎,復漢業心不可揜。

    通鑑紀魏綱目漢,斯義為正取輯覽。

    全詩大意是:南陽有臥龍諸葛亮這樣的大才,劉備三顧茅廬以誠意感動了他。得到諸葛亮的幫助佔據了益州,劉備也只敢稱漢中王。直到聽說曹丕篡漢之後才正式稱帝,這實在是很講究“禮”的行為。劉備這人平生也用過智謀詭計,但他復興漢朝的心思不可磨滅。以前的史書裡,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以曹魏為正統,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以後哪家為正統,須以本朝所編《御製通鑑輯覽》的說法為標準。

    顯而易見,這首詩,不過是乾隆以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將自己對“歷史正統”問題所持的一段議論,強行弄成了七言之句,然後名之曰“詩”

    而這,正是乾隆四萬餘首詩歌的核心寫作套路。

    ♦乾隆朝服像,引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乾隆為什麼要這樣寫詩?而且還一寫就是幾十年、四萬多首?

    對這個問題,乾隆自己有過一番解釋。他說,自己的詩歌創作,繼承的是杜甫、白居易的“詩史”傳統。也就是那種“不尚辭藻而能紀事實、具美刺”的寫作風格,不搞那些華麗的辭藻,只求能紀事,能對現實問題有所歌頌或者諷刺就行。

    他還特別寫詩讚美杜甫,說他“歌謠寫忠懇,灝氣渾鬱積。李韓望後塵,鮑謝讓前席。緬想浣花溪,披讀仰高格。詩史非妄評,良足娛朝夕”——杜甫的詩裡充滿了對唐王朝的忠誠和期盼,滿滿的都是“灝氣”,其他詩人全比不上杜甫;自己總想起住在浣花溪邊的杜甫那高貴的人格,覺得他無愧於“詩史”之稱,讀杜詩實在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在乾隆自己看來,其詩歌吟誦的主題,實與杜甫、白居易等人處於“同一境界”。他說:

    予向來吟詠,不為風雲月露之辭。每有關政典之大者,必有詩紀事。即遊藝拈毫,亦必於小中見大,訂訛析義,方之杜陵詩史,意有取焉。”

    意思是:我寫詩,從來都不會去碰風啊月啊雲啊露啊。但那些與國家大政和典章制度有關的東西,我必然會寫詩來紀錄。即便是娛樂中提筆,也一定要追求以小見大,或者糾正某些錯誤。我寫詩,那是以杜甫的“詩史”為參照的。

    問題是,效仿杜甫與白居易那般關注現實,並不等於詩歌創作必須摒棄審美。杜詩《春望》裡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所以是名句,既因為它旨在寫實,也因為它提供審美。但乾隆似乎意識不到這一點,反試圖將自己那種極端枯燥的文風推向全國。

    1788年,他下達了一道整飭文風的諭旨。內中說:朕剛剛閱讀了各省士子進獻的詩冊,見到有人“集御製詩文”,也就是從乾隆的御製詩裡集句,“體格頗新”,本想著要好好獎賞一下這個人。但翻看了該士子應試的考卷後,發現他的寫作風格和朕並不是一路,居然有“霜葉紅”“火雲烘”這樣的語句,實在是讓朕笑死。可想而知,這個人進獻的詩冊,肯定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找人代筆,實在可惡。

    然後,乾隆就在諭旨裡號召全國士子,在文風上向自己學習:

    “朕所做詩文,皆關政教。大而考鏡得失,小而廑念民依,無不歸於紀實。御製集俱在,試隨手披閱,有一連十數首內專屬尋常流覽、吟弄風月浮泛之詞, 而於政治民生毫無關涉者乎?是朕所好者載道之文,非世俗徒尚虛車之文。若朕所制各集俱不過詞章能事,則朕早將御製四集詩文概行廢而不存矣。”

    大意是:朕寫的詩文,全都關乎政治與教化。往大了看,主旨是考究為政得失,往小了看,主旨是關心民生依歸,全是在紀錄現實。朕的幾大本御製詩就在那裡,爾等可以隨便翻閱,看看裡面有沒有那種一連十多首詩都是在吟風弄月、與政治民生毫無關係的情況?朕喜歡的是文以載道,而不是詞章優美。如果朕的詩集是在詞章上下功夫,那朕早就把這些詩集全都毀了,不會讓它們在世間流傳。

    ♦乾隆御製詩集內文

    這道諭旨,也透露了乾隆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詩的核心動力之一,乃是將寫詩當成了一種施政工具。

    用乾隆自己的話說,就是“懶與文人爭綺句,每先農事切豳詩”——他把詩寫得那麼爛,寫得毫無審美,是因為他寫詩時關注的重點不在審美,而在透過詩作,來向周圍的群臣乃至整個清帝國傳達他對現實政治的理解。

    比如他寫詩談漢武帝,說他“然其大過在鉤弋,理無因子殺其母”;寫詩談漢文帝,說他“其間善政不勝書,繼世之君誠最好”;寫詩嘲諷錢謙益,說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這類遣詞造句,雖已可與洪秀全那些乾癟的“天父詩”差相彷彿,但讀這些詩的人,都不會忽略其中包含的施政理念。

    因為寫詩的核心目的在此,所以即便是他最欣賞的杜甫,一旦涉及到施政理念上的差異,乾隆也要寫詩批評。杜甫曾讚美在馬嵬坡誅殺了楊國忠並逼迫唐玄宗縊死了楊貴妃的陳玄禮,說他是“於今國猶活”的大功臣。乾隆完全無法認同這種觀點,寫詩說“元禮乘危謂忠義”,批評杜甫顛倒黑白,將國賊說成了忠臣。

    ♦ 郎世寧繪《乾隆半身冬裝像》

    還有一個問題是:傳遞施政理念有許多辦法,為何乾隆要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寫詩這種手段上?

    這就要說到乾隆幾十年如一日寫詩的第二重驅動力:他有寫詩癖。

    乾隆有寫詩癖,並非後人依據四萬多手存世之詩作出的揣測,而是乾隆自己承認過的事情。他曾說,自己平生最大的癖好就是寫詩,若連著幾天沒有寫,“輒恍恍如有所失”,有時候甚至做夢也在寫詩。故此,他曾寫詩自嘲,說自己是一個“破詩魔”:

    “詩思竟如何,都於靜後多。繭絲抽更細,春水皺生波。得意全由此,忘言亦任他。古人多達者,誰是破詩魔?”

    他也知道,作為一個皇帝,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政務上,不該寫那麼多詩。御史李慎修曾上奏批評乾隆寫詩太多,勸他“勿以詩為能,恐有妨政治”。乾隆召見了身體佝僂、個子矮小李慎修,當面表彰他“是何渺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認為李慎修的話非常有道理。但迴轉頭,他又開始寫詩記錄此事,說什麼“慎修勸我莫為詩,我亦知詩可不為。但是幾餘清宴際,卻將何事遣閒時”——我也知道不該沒完沒了地寫詩,但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要寫,沒辦法。

    除了李慎修,乾隆自己也常勸自己要少寫點詩。但他勸自己的方式,卻又是寫詩。比如他說:“賦詩何必多,杜老言誠正。況乎居九五,所貴行實政。”可見對於寫詩這件事,乾隆在心理上已有一種遠遠超乎常人的“癮”。他也曾多次試圖戒掉這種“癮”,其中一種辦法是在廊簷處“止留餘地一處可以懸詩”;結果仍歸於失敗。然後,越到晚年,這種“癮”就越大,越發控制不住——讀書有所得,必須湊成詩,然後再用一大段文字來詳述自己的感想;考據有所得,也必須湊成詩,然後再用一大段文字來詳述考據的結論。

    乾隆後來將施政與寫詩這兩件事情結合到一起,說自己繼承的是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史”傳統,其實可以視為他對無法控制的“詩癮”的一種變相管控。

    他將自己的“詩癮”,與自己的“職務”,成功統合到了一起。

    ①四庫別集《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感謝殆知閣提供檢索。

    ②蔡錦芳:《乾隆皇帝的詩學觀》,《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年第3期。

    ④崔巖:《乾隆帝御製詩史學價值探微》,《求是學刊》2008年第5期。

    ⑤《整飭文風諭》,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三月。清實錄高宗實錄卷一三0一。

    ⑥錢鍾書:《談藝錄》,三聯書店2001年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想認真搞學習,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