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膩膩媽
-
2 # 原力NLP教練
說到起跑線,首先要問,起跑線在哪裡?
記得以前看過一幅圖片,圖片上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拉著木板車,車上坐了一大家子人;另一個孩子,開著父母親送的小汽車。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準備賽跑。
這樣賽跑的結果,可想而知。
所有一切拋開前提條件,談起跑線和公平競賽的,都是耍流氓。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以公平為準則的,一切的公平都是相對的。
你怪孩子不努力學習,孩子有怪你沒有給她一個學霸基因嗎?
根據科學家的殘忍資料,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考試分數具有高遺傳性。
這項研究調查了13306對年齡為16歲的雙胞胎,發現先天基因對英國中考成績的影響佔到60%,後天環境影響在40%左右。
另外一個研究發現,知識性的智商,40%與基因有關;
解決問題能力相關的智商,51%與基因有關。
學霸和學渣的差距,有接近6成在孃胎裡就已經決定了?感覺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另外4成的起跑線在哪裡?在家庭裡。
你的家庭環境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金庸大師出身的查家,一直是大家望族。
雍正年間查家捲入文字獄,遭到滅頂之災。最後活著回到海寧的只有查慎行一家四口,但查家的文氣沒有被摧毀。查家不再把重心放在科舉上,而是專注文學。
查慎行建立起“得樹樓”,連同查家歷代傳下來的“澹遠堂”“雙遂堂”“查浦書屋”組成了龐大的家族圖書館。不只男人們讀書,女人也讀書,連家中的下人都在讀書,文化薰陶可見一斑。
“耕讀為務”的家訓讓查家人懂得思考,有韌性。
“好讀書”給了查家人源源不絕的涵養和力量,澤被後世。
金庸說過“家中藏書很多,幼時雖然看不懂,但是找書很方便,不僅有古書,還有新書。家人間的活動也很文雅,閒下來多是下棋,看書。”
而今天,很多父母親回到家裡自己就是捧著手機,從來不看書,你怎麼能要求孩子愛看書。
春節的時候,我去到一個小縣城朋友家裡,家裡客廳裡擺著4桌麻將,大人忙著打麻將,小孩子滿地跑,沒有人理睬,家裡一片嘈雜。
略坐了坐,趕緊告辭走人。
什麼是起跑線呢?
父母親的經濟實力、為人處事、生活習慣、終身學習、眼界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話,就改變你自己吧。
這世界真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競爭,人生也不存在著有成就就有價值的說法。
學習成績好不等於在社會上生存的很好,清華大學計算機系96級的許朝軍智商超人,卻因為涉賭進了監獄。
人的一生從來就不是一場單維度的賽跑,而是全方位的自我成為。
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活成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愛,這一生就是完美的。
-
3 # 營養師May姐
答:如果要是同個階段的人,同類似的正常人(此話的意思是排除天生下來就有某種天賦的人),智慧的深淺在同一個階段應該都是差不多的,都不會有很大的偏差,而有些人偏偏就認為“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在前期投資大量的金錢,但我認為這種想法只不過是提早開發利用後一個階段的智慧而已,這種提早利用智慧的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將來就有可能的某個領域有個不錯的收穫,但要是堅持不下來,中途放棄了,那很快恢復和同一個階段的人是一樣的,都成為一個平凡的,同等智慧的人。我和我老公都是屬於笨鳥先飛的狀態,所以我認為孩子的起跑線的輸贏並非是起關鍵性的作用,先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再讓他們自己領悟輸贏之間的關係,懂得思考自己追求的所想要生活才是至關重要的。
-
4 # 陳俊欽老師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告訴所有父母孩子的起跑線在父母懷小孩的時候就開始了!
一、環境影響
環境造就人,好的環境固然重要。其實指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感受到有力量。孩子才會自信、感恩。其實胎教早期的能量環境也非常重要。父母自身身體、心理健康的環境也是起跑線的重要因素。
二、嬰兒時期
0至3歲的啟蒙教育也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那就是陪伴與榜樣教育的最佳契機。
三、上學時期
引導好孩子規範學習習慣。例如閱讀習慣、書寫習慣、作息習慣等。
四、興趣愛好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引導而不強逼。
總的來說,在恰當時段,你要支援與陪伴,讓他感受到完整的愛,才能建立對世界的信任與安全感;在下一個時段,也許你就要放手,給他自由選擇的空間;在又下一個階段,你要和他共同建立規矩,培養受益終身的習慣;任何時候別忘了:性格決定命運,而不是知識。
-
5 # idan的青蛙媽媽
最近一段時間,那個說月薪3W的媽媽,撐不起娃娃一個暑假的事件,在網上火速發酵。說兒子被同學吐槽,去迪士尼樂園,去美國的迪士尼,或者香港的迪士尼,才叫去迪士尼,去上海的迪士尼,那叫土鱉。
我不禁咂舌不已。這是去遊樂,去度假,還是在攀比虛榮心呢?現在社會進步了,經濟條件好了,父母總是習慣盡其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為了所謂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出生就開始早教班,上學開始培優班,升學開始補習班……跟風都成為了潮流,明明經濟能力有限,也要打腫臉充胖子。為了讓孩子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都精通,不惜傾其所有,把孩子的時間填的滿滿的。然後,他們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漫漫人生路,人生的這場賽跑,絕對不是百米賽跑:贏在起點,然後來個最後的衝刺,最後勝券在握。它恰恰是一場馬拉松,考驗的更多的是耐力,還有策略、技巧等等,還有一路的環境,甚至是意外。
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的條件,絕對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結局卻是烏龜贏了。因為兔子驕傲了,輕敵了,然後一覺睡過頭了,所以輸了。
這個眾人皆知的童話故事,已經埋葬在現實生活的塵埃裡了。童年裡過來的父母們,已經頑固得失去了童心,然後還要扼殺掉自己孩子的童心。他們的人生可以不成功不優秀,但是他卻希望他的孩子能做人上人。把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這個時代的步伐太快,想要跟上腳步,也不能盲目的揠苗助長。還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他們才不會變得跟成年人一樣世故,說美國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才是真的迪士尼樂園。
起跑,很重要,但是過程更漫長,更值得關注。沿途的風景,是沒有彩排的絕版影像,值得慢慢欣賞。
-
6 # 肩上陽光
就孩子的全面發展而言這個說法是沒道理的
(1)當孩子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其灌輸與年齡不相符的知識,會導致孩子對知識失去興趣。
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觀點,一個人如果沒有主動內在的驅動力,而被強迫接受再多的知識也是徒勞的,特別是在孩子年幼時,應該是玩耍的年紀就應該盡情玩耍,感知這個世界,如果這個時候灌輸與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厭煩失去興趣,適得其反。
(2)過早的灌輸知識,可能會傷害孩子的想象力。當孩子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其灌輸與年齡不相符的知識,會導致孩子對知識失去興趣。
想象力就是帶來創造力的源動力,有了一定得閱歷才可能有想象力,有了想象力自然對知識的渴望少不了,與其硬灌,不如讓他們自己對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時,順其自然的就愛上了對知識的探索。
(3)不注重能力培養,孩子可以沒輸在起跑線上,卻輸在奔跑過程中
跑步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一味的強調快速,不講究戰術和能力有什麼意義呢,這裡說的戰術就是能力的培養,對任何知識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相伴左右是最好的前進驅動力,有了這些還怕落在後面嗎。
-
7 # 熊丙奇看教育
這是教育功利化和競技化口號。
在教育理論中,“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沒有理論基礎的。或有人說,現在大家不是在說要重視學前教育、對孩子進行早教嗎?這是從每個個體的自我完善出發的。而所謂“輸在起跑線”,則是將孩子與其他孩子“比”,比出“成功者”、“失敗者”,“輸家”和“贏家”。這樣的教育,就變為競技教育與功利教育。
然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卻成為過去20多年中,一個響亮的口號,具有很大的“市場”。原因值得深思。
這是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總體來看,就是“競技教育”。其一,中國的教育扮演著濃重的轉變受教育者“身份”,改變受教育者“命運”的角色,是農村孩子、貧困家庭子女可以上升的不多的通道。如果在這樣的教育中,跑得慢一點,就很可能難以擠入可以轉變命運的行列。
其二,中國的升學考試體系,實行的是單一的分數評價,毫無疑問,學早一點、學深一點、學多一點,就可能獲得在分數考試中的競爭優勢,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其實不用培訓機構凝練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動人宣傳語,連家長們自己也會這麼想,別的孩子已經上了培訓班,我的孩子不上,萬一考試差了,這該怎麼辦?
上述兩方面原因,一個是教育外部的問題,另一個則是教育內部的問題。在中國,由於戶籍制度、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每個公民所擁有的社會福利保障是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也由此不平等,教育則成為改變公民戶籍、獲得更好福利保障的工具。中國教育普遍存在“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這是中國教育與歐美國家教育很大的不同之處,他們的教育沒有這種改變人的地位與命運的重要功能,因為不存在戶籍問題,不存在社會福利保障差異的問題,就連行業之間、崗位之間的待遇差也不是很大,因此,教育更關注個體的發展和完善,不是個體之間為搶奪轉變命運機會、獲得更高社會地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諸多在歐美國家執行良好的教育辦法,在中國都會變異,與這種教育外部環境關係密切。
而升學考試中的分數評價體系,也是與這種教育外部環境對應的。在公眾看來,這一評價體系,雖然有明顯的弊端,但卻是比較公平的“選拔”手段,這就像田徑場的比賽,以分秒定輸贏,大家沒有話說。而一旦有其他的評價因素參加,就可能由於利益問題的糾纏,失去公平,把農村孩子、貧困家庭孩子、普通家庭孩子能夠改變命運的不多的通道,全部堵死。而中國的各大中學校,現在並沒有讓公眾看到不受權勢、利益因素公平、公正評價學生的希望,倒是由於學校辦學的嚴重行政化,使公眾對學校很不放心。
可以說,如果這兩方面的原因,一直存在,中國的“競技教育”格局,就難轉變,進而,“不要輸在起跑線”就會有很大的市場。為此,必須深入推進教育改革。
從教育的外部環境看,教育改革絕對不是教育內部的改革,而應該是國家教改,要對一系列與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相關的影響公民權利的不合理制度,進行改革,其中,就包括戶籍制度、社會戶籍保障制度等等。這些制度不調整,教育的工具色彩就難消退,讓教育不再承擔非教育功能,迴歸教育本質就難度極大。
而在教育內部,對教育舉辦者、管理者、辦學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的權責進行清晰界定,尤為重要。作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基本責任是保障教育投入,以及監管學校依法辦學,但很明顯,中國政府的這兩方面責任並未履行好,造成教育發展嚴重的不均衡,以及各種違規辦學層出不窮,從根本上說,只有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大致均衡,即便外部環境沒有很大變化,家長的觀念也會有明顯變化,不必為入幼兒園、升好小學、好初中,逼孩子去搶佔跑道。
-
8 # 俺油菜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流行中國教育幾十年的話。它既不是教育家的名言,也不是教育工作者的警句,而是商家為獲取利益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
一句廣告語不知貽害了多少家庭,傷害了多少孩子,其實,“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句地地道道的偽命題。就是這樣一句話,許多上小學,甚至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幾乎失去了所有玩的時間,失去了孩童應有的樂趣。雙休日,節假日,乃至於寒暑假……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不是鋼琴班,就是舞蹈班,不是奧數班,就是英語班……
人生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起跑線,這是基本常識。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真可謂不惜血本、煞費苦心。我們既然愛自己孩子,就要對那些社會流行的偽經典、大話、空話、假話過過腦子,深入思考。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人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我們不能簡單把孩子的童年當成一場競技比賽,應該看成是一次長途的旅行。人生不是百米賽跑,更像是一個長長的“馬拉松”。孩子應該贏得是整個人生,而不是某一階段。
教育的目的,其實就是為孩子找出一條路來,然後,訂出一個大規範,讓他們自行發揮,去走自己的路。對孩子寄予無限期望的家長,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孩子的教育,比讓孩子們簡單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更重要的是贏得人生的馬拉松,笑到最後。
健康是一生的財富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父母為了培養特長,提高成績,從小就把孩子日程安排的滿滿的,每天遊走各種訓練班,補習班,沒有休息,甚至吃飯都在車上,路上……這樣孩子的活動時間基本都被課堂或課外各種補習班所佔用,身體鍛鍊根本無從談起,肥胖接踵而至,體質也就越來越差。
孩子們在幼兒和中小學階段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合理的安排學習和課餘活動時間對學生的體質和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讓他們沉寂在學習中,奔波中,對於身心健康和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健康是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做人是人生根本做人是人生的根本,真正支撐一個孩子一生有所作為的“力量”就是做人。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忽視了孩子做人的引導教育。這是人生方向的問題,如果方向選擇錯了,不但沒有贏的可能,反而會輸得很慘,所以,我們要施加道德的影響。
不僅要讓孩子“成材”,更要讓孩子“成人”,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孩子從“起跑線”出發時已經比其他孩子晚了一步,只要他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進,一樣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不可否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已經“深入人心”,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父母的重視。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共同願望。但我們不要忘記贏得人生不在於起點,而在於終點,請不要再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奉若經典,敬若神明。
-
9 # 沫兒媽樂顏
這句話,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起跑線應該如何來界定?每個人都無法決定和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父母,既然大前提都無法被選擇,後續的一切又為何過於執拗的去追比。更何況,每個孩子的自身因素、發展趨勢、興趣愛好等等等,本來就有著很大的差異,一味的去與周圍的小盆友比學趕幫超也是不現實的。
再來說經濟,現在一個興趣班的價格,真心是價格不菲。我很不贊成父母自身省吃儉用,甚至砸鍋賣鐵的來培養一個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天賦,也願意被培養,那到也是件好事,如果孩子本身就不開心呢?父母又為其傾注瞭如此多的心血,勢必會想有所得… 倘若事情不如你想,你反而還覺得自己付出那麼多,有多麼的不易,這種壓力會讓孩子喘不過氣… 有句老話叫,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更多時候,我們與孩子雙方,都應該遵循順其自然的良好狀態來發展。當然,順其自然,不是放任不管… 園丁不是應該適時修剪枝葉麼
-
10 # 茵你而淳在
一直以來,這句話害了多少中國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爸爸媽媽們費盡心思,從孩子還沒出生開始,便做好了“贏”的規劃。胎教自然不能落後,早教必須找專業機構,擠著進最好的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最後上重點大學。孩子們在這樣的規劃下成長,被父母拉著,進各種培訓班,學各種才藝,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應運而生。這麼些年來,不知道培養了多少全才的學生,也不知道這些孩子是不是比同齡孩子更加出色,贏在了起跑線上,並按照父母規劃的人生軌跡在成長著。但從很多孩子成才的經歷來看,其中有這樣的例子,但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似乎長大成人後,即使成名後,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難道這本身不也是一種教育缺失嗎?
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的用心養育和引導才能健康成長。但同時他則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他的個性、愛好興趣、目標和夢想,幫助他努力實現,豈不是更好的選擇?而在這當中,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生活的這段短暫時光,比把時間、精力都奔波在各種培訓上,豈不更加美好?
每個不同的家庭,教於出來的必定是不一樣的孩子,不要拿自己當孩子和別人的,即使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再出色,那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多發現自己孩子的長處,多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表示最好的陪伴,最成功的教育。
-
11 # 快樂庭院
不記得合適是第一次聽說此話,乍聽滿有道理的:看看城市有錢人家的孩子,再看看鄉村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他們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環境截然不同,自然以後的發展也不僅相同。
聽得多了,見識得多了,對身邊孩子和家庭瞭解的多了,對此話從最初的深信不疑開始有了疑問:中學生不堪壓力自傷、大學生每年都有“意外”墜樓事件,就連步入北大、清華、復旦的高材生這些讓學子和家長們仰慕的贏家都有因小小“意外”而出現了功虧一簣的亡故事件,我開始越來越多地懷疑這句話的真偽?
“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是很多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包括以前的我自己。
如果說起跑線是家世、經濟條件等外在的這些,那麼一些明星、富豪子弟可謂在起跑線上是穩穩的贏家,可為什麼也還有那麼多的不屑子弟?很多普通家庭也有那麼多為人稱道的兒女?
伴著孩子的成長,隨著自己閱歷的增加,更是有不斷地閱讀和思考,我一點點完全推翻了自己以往的看法:養育孩子不是比賽,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場比賽,所以就不存在什麼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成人社會一個很功利的自私的宣傳噱頭。
我們生養孩子更多地是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我們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一個人幸福與否是他自己的感覺和體驗,和外物脫不了干係,但關鍵還是內在的體驗,外物更多的是陪襯作用。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多地注重了父母家庭給孩子提供的的外在給予,和人的生命發展規律來講,本末倒置了!
一個孩子成長的基礎更多的是父母家庭的養育觀和家長的言傳身教,這是一個孩子內在幸福感的源泉。
-
12 # 小熊媽媽的向日葵
有沒有道理,不能一概而論,取決於你以何種態度對待孩子的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是學霸型別的,你讓他輸都很難,可是學習好就一定會獲得人生的成功嗎?除非你是全能型,顏值高,情商高,分數高,步步高型別,否則僅僅只會考試,就有可能被其他戰國滅掉了,因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是那種學習不咋地,長得不咋地,玩又不咋地,什麼都是中間值,如果你想好好栽培他,按照翰林院大學士的標準來要求他,那就真得下點功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目標要遠大,起點要高。從來都是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一開始的奮鬥方向就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學習之路,是要比體力還是比腦力。
人生所謂的贏家無非就是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那種,是創造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
但有時候,真的是小時候的一個微小的區別居然造就了日後巨大的差距,這種力量就是習慣。
如果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對的,那也應該指的是習慣的培養,性格的塑造,而不是各種考試。
-
13 # 依米的一米陽光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時不時會聽到這句話。有道理嗎?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給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條件,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那麼,父母們該如何為孩子準備起跑線呢?
我的回答是:做可以做的,放手不能做的。
有個理論,簡單來說,是需要我們去關注自己影響圈以內的事物,而不是影響圈以外的。
那麼對於孩子的人生起跑線,什麼是我們可以去影響的?
第一:生孩子前
備孕時,夫妻雙方都可以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鍛鍊,並保持營養均衡,保持心情愉悅積極向上,這是我們所能做的。我們可以為孩子的身體素質打下基礎。身體生病並不可避免,而我們能做的,是給孩子我們可能給予他/她的身體免疫力,以及我們照顧孩子的體力。
那麼不可控的是什麼呢?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後還去進行基因檢測,這有什麼用呢?且不說以目前科技,花大筆費用得出的結論是否值得相信。在每個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都應該是最優秀的。而孩子確實就是生命奇蹟,他/她的人生充滿了無限可能,並不是幾個資料所能呈現的。
第二:生孩子後
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給孩子一個優秀的爸爸媽媽。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影響最大。言傳的力量遠不如身教。父母不一定需要多大的成就就叫成功,而是能否讓孩子看到優秀的人格品質、生活習慣思維習慣才叫厲害。
想讓孩子愛學習?不如自己先愛上學習,透過學習正面引導孩子。
想讓孩子對藝術保持興趣?不如自己先把自己的興趣養大,讓孩子看到興趣也需要堅持的力量,看到興趣所能帶來的成就感。
我知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商業機構所提出的。孩子是否需要補習,孩子是否要上哪些藝術課,這些都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
我想,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應有的快樂童年的時光,提供孩子成長的真正需要,做我們能做的,杜絕攀比之風,放手我們所不能影響的,給孩子積極的引導,才是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最優起跑線。
-
14 # 阿鼎AD
這句話毫無道理。什麼叫“起跑線”?從男女年齡相差多少歲還是學歷差異甚至異地婚配開始算起?從順產還是剖腹產算起?從“胎教”算起?從餵母乳還是喝牛奶喝米湯算起?從0至6歲的幼教方案算起?。。。孩子以後或成“鳳”或成“龍”,從來就不存在什麼起跑線。
-
15 # 玲瓏栩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曾經風靡、現在仍然非常具有鼓動性的話語,很多父母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為了讓孩子站上“塔頂塔尖”,甘願付出全部的時間、精力、心思、金錢實現著一個個拔苗助長的理論。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弄錯了“起跑線”。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個起跑線甚至從孩子還未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發揮作用,它的影響潛移默化,卻深刻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我們暫且不考慮究竟有多少人能跳出社會等級的既定魔咒成功逆襲,不可否認的是原生家庭帶來來的習性影響孩子的成長,有著普遍規律性。
家庭裡一點一滴小事,積澱成了孩子人生的大事
我們常常強調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巨大,而高質量的“言傳”和滿賦正能量的“身教”來自於哪裡?家庭環境、父母的知識素養、教育觀念、為孩子提供的教育環境、父母期望、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親子溝通方式、父母的社會資源等等。這些東西統統都會在孩子身上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再恰當不過了!
比如:父母的智商和情商,決定了孩子的起點,這是基因的遺傳,基本很難改變。
父母的經濟能力和人脈,決定了孩子的彈跳高度,別用勤能補拙來自我安慰,在智商相差無幾、所有孩子的聰明伶俐的狀態下,父母的資源可以助力孩子更好地飛翔。
父母對養育孩子的認知,決定孩子什麼時候發力,人生雖然是長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許他會乏力,會累,但誰也不能保證你的孩子在後半程就可以爆發。
父母的眼光和毅力,會發掘孩子的天賦和特長,未被埋沒的優異稟賦和特長絕對會為孩子的人生加分不少。這就是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也會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你太強勢孩子會唯唯諾諾,你太焦慮孩子會有壓力,你管太多孩子會叛逆……
總之,在這個階層固化的環境下,教育從來就不是“小孩自己努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你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都是貧富的比拼。你覺得富人的教育是靠真金白銀上點補習班,出幾趟國出來旅遊就可以的?錯!優質人脈、思維方式、教育理念和陪伴時間都遠比人民幣更深刻地影響著你的孩子,並悄悄地完成財富的代際傳遞!
能給孩子人生理想提供多大支撐
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
如果家庭能給孩子的人生理想提供足夠的支撐,那麼孩子將會少走很多彎路。理想被現實壓彎的那些娃,多是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有調查顯示父母的收入水平與孩子所就讀的專業有關聯。即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傾向選擇歷史、文學、表演等文科專業,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出於就業回報等考慮,則更多選擇實用性更強的計算機、物理等理工科專業。這種趨勢在國內似乎越來越明顯,而在國外則更是如此。
在經濟拮据、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人肯定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多賺錢,生活被迫苟且,哪裡還顧得上詩和遠方。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從來不必考慮房子、車子,更不用揹著貸款艱難前行。他們進入一個行業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他們著眼長遠,根本不會讓眼前的小利益捆綁住自己的手腳。他們考慮更多的也是行業的經驗、積累到有效人脈、學習行業規則,時機成熟就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擁有越多的人,才越不怕失去。 窮人家的孩子輸不起,更沒有機會可以耐心等待,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對眼前利益考慮的更多。一個家庭能給孩子的人生理想、自由發展提供多大支撐,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這個孩子的人生方向。
成功不僅僅是靠自己努力
更取決於你站在了誰的肩膀上
-
16 # 大薇小樂成長記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記得小時候每次路過**補習班的時候,都會看到那個碩大的廣告牌,上面寫的就是這幾個字。這個補習班在那個時候非常的火爆,家長們拼了命的找關係,想要把自家孩子送進去,好像進了這個補習班就意味著一隻腳邁進了名牌大學的大門,現在想想還真是好笑,很多孩子沒輸在起跑線上卻輸在了跑步的過程中,當年那些參加補習班的,有幾個上了名牌大學了?我們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平凡的,很多家長不接受這個事實,生怕因為自己的原因把天賦異稟的孩子給耽誤了,所以高舉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面大旗,在孩子有限的休息時間裡還奔赴在去補習的路上,大人累孩子更累。我覺得會玩才能會
學,感覺好才能做的好,而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先教會孩子怎麼做人,怎麼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
17 # 蘇丹紅話營養
作為一個有近十年家教經驗的曾經的輔導老師來說,看到這個問題,特別有感觸。我教過很多學生,有學齡前,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有的時候看著他們,真心感覺替他們累的慌。一週休兩天,共計四個半天。兩個半天用來上輔導班補習功課,兩個半天用來上興趣班提高才藝技能,作業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完成。明明是週末,可供自己休息玩耍的時間微乎其微。可是孩子是需要休息的,在如此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家長們有沒有考慮過學習效率呢。家長佔用孩子的時間,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找補回來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不是明智之舉這還真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
18 # 把書讀薄
人生乃一過程耳。
說穿了,人生乃一過程耳,而並非是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
叔本華說:“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將來的人眼睛盯著前面,不耐煩地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彷佛將來的事情才會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這期間,他們對現在不予理會、不加咀嚼、聽任現時匆匆逝去。這些人儘管貌似精明,但卻跟義大利的一種驢子一般無二;在驢子的頭上人們插上一根系著一束乾草。上述那些人終其一生都在欺騙自己,因為直到他們死去為止,他們都只是暫時地活著。”
美國作家簡·韋伯斯特的《長腿叔叔》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朱迪是長在孤兒院的一個女孩。朱迪在信中寫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奢華愉悅的享受,而是從小事中獲得莫大的樂趣。叔叔,我已經領悟了幸福的秘訣,那就是活在當下。不要沉浸於對過去的懊悔,也不要空想未來,而是要好好把握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就好比種地,你可以廣作,也可以精耕,至於我呀,從今往後我要精緻細膩地過日子,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享受生活的樂趣。大多數人並沒有享受生活,他們只是在疲於奔命。他們想達成一些遙不可及的目標,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氣喘吁吁、疲憊不堪,根本顧不上看看周圍美麗寧靜的鄉間風光。然後有一天,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年邁體弱,這時候,能否達成目標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已經打定主意,我要在賽跑道一旁坐下來,積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就算我成不了一個偉大的作家也沒關係。”
“在賽跑道一旁坐下來,積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望子成龍的父母們。
在地震中失去女兒,失去雙腿,經歷了家破人亡的廖智說:“地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以失去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必須得到的。”
-
19 # 鑫媽向前衝
心理學家格賽爾做過一個雙胞胎爬梯實驗。雙胞胎中的一個孩子從出生48周,每天做10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6周。到52周時,他可以熟練地爬5級樓梯。
在此期間,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不做訓練,到他53周時才開始練習爬樓梯。兩週後,他也能爬到樓梯的頂端。格賽爾又找了不同的人種、不同家庭文化的雙胞胎做這個實驗,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
雖然幼升小和爬樓梯是兩碼事,但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在什麼年齡段,做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是效率最高的。幼兒階段的孩子和學齡階段的孩子,認知發展水平有著巨大的差別。
比如,孩子到了六七歲可以輕易學會認讀、書寫字元,但如果讓四五歲的孩子識記這些符號,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一遍一遍訓練,即便記住了,往往也不知道如何變通。
因此,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超前學習很多小學階段的知識(尤其是以填鴨、灌輸的方式學習),是一件價效比極低的事兒。更何況,人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點,其實最根本的是想讓孩子“贏在終點”。如果過程中把孩子逼出毛病,更是得不償失。
-
20 # 父母學點心理學
定義清晰,邏輯自洽就有道理。
如果養育孩子,是以孩子最終幸福為贏的話,那麼,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對孩子的人格和品行習慣來說,教育不如習育,習育不如化育。教育以說教為主;習育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成為榜樣的力量;化育是家裡的環境氛圍,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是我們講的家風,良好的家庭傳承。我們都說孩子是環境的產物,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環境。
父母人格健康寬廣,順著天性就能給予孩子,嬰兒期的安全感;兒童期的空間和保護;學習期的信任和鼓勵,並透過優質陪伴支援他們養成自律、專注的好習慣。孩子在跟父母的相處體驗中,構建了健康人格最重要的核心:我是有價值的,值得被這個世界和他人友善的對待,而世界是基本安全的。
父母相親相愛,家庭充滿夫妻之愛、親子之愛和祖輩親人間的親情之愛。孩子就有了愛力,能愛自己和他人。愛是愛滿則溢,不愛自己的人無法真正愛別人,因為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對上的愛是孝,對下的愛是慈。
孩子還透過父母在家庭中,面對分歧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學會了他日後所有的人際關係相處法則。
父母有自發的自我學習力,自我教育力,家庭的風氣自然就是成長型的,孩子耳聞目濡間就掌握了元學習力,即真正學會學習: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會為自己安排學習時間;會為自己尋找學習資源。
父母待人處事、看問題的角度理性且寬廣仁厚,孩子自然不會有一顆玻璃心,願意看到朋友的長處,願意接受朋友的短處,能給自己營造最有利的人際生態環境。同時也有高自我價值認知,不會結交損友蹭友。
父母語言溫和文雅,孩子自然良言暖語;所謂直爽和無禮其實只隔一層紙,理直氣柔才最解決問題。
父母善於發現美麗,孩子就有善於捕捉美好的心靈和眼情,生活中自然處處有美學。
父母善於內省、樂意溝通、願意認錯,孩子自然從未學會過推卸責任。把自己是否快樂幸福外包給外界和他人可是不幸福之源啊!
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回覆列表
提問者理解的起跑線是對於所有人的起跑線,我想要回答的是關於自己的起跑線。如果以我的理解,那麼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我是個幼兒園老師,我以我的理解說說我的個人觀點。
就如同剛剛步入課堂的小朋友們,幾乎每個人都是從零開始的。他們如同一張白紙,這個時候,孩子如果能夠專心配合老師,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課餘積極與小朋友們互動。我想,在他將來的學業路上,更多的是努力的,勤奮的。反之,後天可能也會無心向學,就算有心改正,幾天激情一過,很快又會恢復原形。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對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更多的理解是從小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將來便會潛移默化中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