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誰與你共枕夕陽無限好

    戰爭分正義非正義兩種,最終的勝利屬於正義一方。德國法西斯侵犯蘇聯,最後的下場是失敗。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健是人。斯大林同志以最高統帥的身份,釋出命令,用衛國戰爭打敗侵略者,攻克柏林!

    在殘酷戰爭中,青年近衛軍發揮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是從校門走到戰場,開赴前線。隊伍中有保爾、卓婭、丹娘、夏伯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捍衛了祖國,也鼓舞了中國軍人!

    人民軍隊,所向無敵!我們要戰勝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

    這是德國必敗的原因!

  • 2 # 家有寶貝147517795

    天時地利人和,決定了納粹必敗!不過蘇聯也是慘勝猶敗,蘇聯從國家到人民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好在最後還是勝利了!

  • 3 # 繆137002546

    不吹不黑,二戰的起因不說了,內容太多,涉及經濟、文化、政治(說太多該扯遠了,還是說為什麼德國在蘇聯戰場失利)。說德國,也得說他的對手蘇聯跟英法,不能以偏概全。德國的歷史上從拿破崙時代就經常被列強們圈踢,然後割地賠款,沒過幾年自己混壯了又去打別人。而且歐洲自啟蒙運動開始到一戰之前這段時間,德國這塊土地的前身也是分分合合,由於歷時原因,再加上歐洲各公國,共和國,帝國等之間彼此通婚,最後有證據證明整個歐洲的王室都是一個外祖母的後代(厲害吧)說白了歐戰就是大表舅打了二姐夫,然後三嬸子的兒子和四叔過來蹚渾水捎帶腳幹翻了五大爺家的堂妹夫(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各看官可自行百度奧匈帝國、普魯士王國等詞條)。再看德國外交關係和列強們的外交政策:法國在一直以來就是要稱霸歐洲大陸(看客自行百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因此有的普法戰爭,反法同盟等、俄羅斯一直想吞併奧匈帝國(一戰後被凡爾賽體系分裂成很多小國),進而佔領歐洲大陸全境,只不過後來爆發革命,遲滯了自己的“大國沙文主義”(看客自行百度蘇聯霸權主義詞條)。德國,夾在兩個霸權主義國家中間的一個一戰戰敗國,民族想要復興,就必須發展自己,(其它國家如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等先後於拿破崙時代和一戰期間分崩離析成若干小國,其作用就是在大國之間充作緩衝地帶)可以說歐洲大陸上的這哥仨都像當霸主,怎麼辦?打唄!但是,這裡還有一個英國!英國的政策是:誰想在歐洲當老大,我TM就聯合其他國家揍你!(看客自行百度百年戰爭、反法同盟、同盟國等詞條)。於是二戰期間,德國為了避免多線作戰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轉而把力量投入到打垮以法國為首的西歐地區,最後歐洲大陸地區基本上打垮的打垮,結盟的結盟,歸順的歸順。但是海獅計劃沒能達到戰略目的情況下又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讓英法有了喘息,當然這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看客自行百度上述詞條)。這會兒說說蘇聯,彼時日本還沒發動太平洋戰爭,在西伯利亞還需要部署部隊防備日本,鑑於日本要調節亞太地區的戰略,便非常成功的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看客自行百度),而日本利令智昏的懟了一把美國,讓老美有了出兵的理由,太平洋戰爭一爆發,日本對蘇聯顧不上了,蘇聯沒了後顧之憂進而把防禦日本的幾百萬人投入到了蘇德戰場。戰爭對雙方的人民都是殘酷的,德國的戰爭潛力雖沒有蘇聯強大,但是蘇軍的優秀將領在大清洗運動中損失殆盡(看客自行百度)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斯大林同志敦促英美法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然而英美想再消耗一下蘇德間的實力從而使“霸王行動”遲到了兩年後的6月6日。德軍沒有在預定計劃內實現擊垮蘇聯,再一次被陷入到兩線作戰的窘境,再加上坑爹盟友義大利人的幫忙,德軍迅速潰敗,最終於45年被盟軍推平。總體來講,海獅計劃的戰略失敗的情況下,德軍倉促執行巴巴羅薩計劃,沒能在短時期打垮蘇軍,自己的戰爭潛力小於蘇聯,盟友戰略與外交方面的失誤,是蘇德戰場失利的主要原因吧。

  • 4 # 藍天白雲999

    謝邀,首先納粹德國雖在歐洲大陸佔上風,但在未征服海軍強國英國的情況下,而採取閃擊蘇聯,形成兩線作戰,這顯然犯了兵家大忌,納粹德國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為入冬前能打敗蘇聯,所以物質準備不充分,以致戰爭延續到冬季,納粹戰鬥減員非常嚴重,糧食、燃料和衣物後勤跟不上,直接導致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兩場戰役失敗,走了當年拿破崙的敗路。

    對內黨衛軍和秘密警察大量屠殺猶太人,大失國際和國內人心。

    蘇方因素,蘇聯國土面積巨大,戰線縱深廣,使納粹戰線拉長,兵力分散,極易被對手各個擊破,當蘇與日本鑑定了互不侵犯條約後,從遠東地區抽集了30萬精銳部隊參加作戰,蘇聯從美國獲得400億美元無償援助及武器裝備。

    由於小日本沒有配合德國攻打遠東,而去太平洋上襲擊了美國而致美捲入二戰,經濟實力強大、無比、第一的美國直接參戰北非和諾曼底登陸使納粹迅速瓦解、失敗,還有各盟國力量也非同小可,如加拿大、澳洲等國家也直接兩接參戰,納粹德國孤立無援。

    終上納粹德國戰敗就是必然的。

  • 5 # 挺141338794

    只有一個原因,美國參戰。沒有美國參戰的情況下,蘇聯+英國是會被德國消滅的。英國會死於噸位戰,英國造船業造出的船趕不上損失,會越來越少。蘇聯的情況也是如此。美國參戰對於蘇聯的幫助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物資援助,沒有美國提供的大量食品,重型卡車(用於補給和大規模機動作戰,蘇軍後期的大規模合圍作戰尤其依頼美援重型卡車),鋁合金(主要用於飛機)和其他重要的戰略資源,蘇軍很難發起大規模的反攻作戰。另一方面主要是透過戰略轟炸和西線戰場的牽制作用,特別是戰略轟炸,造成了德國的嚴重內傷,德國後期不斷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轟炸造成的嚴重油料不足。沒有美國參於的情況下,戰爭的延長對蘇聯更為不利,在武器研發方面,德國比蘇聯先進很多。德國的噴氣式戰鬥機等先進武器會逐漸投入德蘇戰場。德國在西線被英美消滅了5.7萬架飛機,試想一下,如果把其中的3萬架用在東線會是什麼結果(沒有美國加入對德作戰,德國的燃油供應會好很多)。空軍和海軍,相對於陸軍來講,更消耗鋼鐵石油等戰略資源。沒有美國參戰的情況下,德國就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原本海空軍的資源用於陸軍,德國陸軍的裝備和燃油狀況會改善很多,同時德國可以把西線(主要用於本土防空)一半以上的空軍調到東線,這樣一來,蘇聯空軍將會被全面壓制,蘇聯陸軍的大量裝備會被這些新加入的德國空軍消滅。英美的戰略轟炸(沒有美國參與,英國無力大規模轟炸德國,只能自保)對德國的石油工業和交通造成了重要影響,對勞動生產率也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大量的勞動人口在晚上進防空洞,必然會對白天的工作產生負面影響;轟炸造成大量的工廠必須分散,分散必然導致生產效率下降,交通路線的被轟炸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對生產效率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更何況轟炸造成的燃料不足造成的負面影響。單就國家實力來講,德國是壓倒蘇聯的,德國的科技和製造業水平是全球領先的存在,只有美國相對德國有優勢。蘇聯的前身俄國,一直是歐洲最落後的地區之一,蘇聯雖然發展很快,但是還是落後美國很多,有點類似於南韓和日本的感覺(整體科技實力日本完勝南韓)。由於英美的牽制作用,德國在戰爭中一直無法使用全部實力對付蘇聯,這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假設德國的實力值為100,美國估計為200,蘇聯只有60,前期德國可以拿出大部分的實力對付蘇聯,所以戰爭前期德國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戰爭後期德國的實力值只剩30時,能用於對付蘇聯的實力估計只有15,蘇聯還有30的實力值,蘇聯對德國就是壓倒性優勢。沒有美國參於的情況下,德國以其80%以上的實力全力對付蘇聯,蘇聯必亡。

  • 6 # 粵來春

    當年希特勒心態是想‘’蛇吞象‘,在軍事上先膨脹,後向外圍擴張野心,它早對周的國家虎視眈眈,戰爭“狂魔”希特勒更想征服整個世界!並想一口吞掉整個蘇聯大板塊,希特勒狂妄自大想征服蘇聯這頭“北極熊”!德軍入侵蘇聯破勢如竹,打得蘇軍潰不成軍……,當德軍下一個目標正準備要攻入蘇聯首都莫斯科時,天有不測風雲,在關鍵時刻‘’老天爺‘’開眼卻救了蘇聯。誰知來一場罕見的西伯利亞暴風雪氣溫急降,令德軍措手不及軍心開始動搖,另外,急降惡劣天氣卻把集結在路上百萬的德軍機械 摩托化部隊給凍住了,油箱油料結冰令坦克、裝甲車、汽車和摩托車等動不得,還有德軍的槍炮給凍住,士兵的槍栓拉不動等,在這場西伯利亞惡劣天氣也凍死了不少的德軍官兵,最後蘇聯將帥朱可夫當機立斷重新佈置軍事力量,並立馬命令各集團軍藉機全面反攻全殲德軍,還俘虜了不少德軍。蘇軍民在這場“二期”大規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取得偉大勝利,但也付出沉重代價……

  • 7 # 幸福地帶2

    納粹德國為何會慘敗給蘇聯呢?不如說納粹德國為何慘敗給自己呢?

    當時的德國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其實力甩他蘇聯幾條街,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可在戰爭結束後卻慘敗給蘇聯了,為什麼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一 德華人的野心過大,戰場戰線過大,沒有能控制住整個局面。二 對蘇聯瞭解不夠,包括政府結構與制度,國家經濟與軍事還有地域季節溫度。三 對其後備兵員估計不足。

    致使其一敗再敗,最終無力挽回局面,慘烈收場。這可能就是慘敗的主因吧!

  • 8 # 楊兵甬

    納粹德國為進攻蘇聯做各種準備,使用了很多讓今天人們還為之驚歎各種手段如反間計利用斯大林肅反運動處決了一大批讓德軍為之忌憚優秀將領向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高階將領,欺騙拉攏迷惑對英國發動海獅計劃轟炸並佈置準備登陸英倫三島假象又極力表示和蘇聯睦鄰關係轉贈一些德軍最新裝備給蘇聯並簽訂一系列貿易協定迷惑對方。對蘇方情報部門特別關注的德軍如要入侵蘇聯所需的冬季禦寒裝備(如皮衣,羊油脂重灌備用的防凍燃料等)並不做任何準備又以換防清剿波蘭抵抗力量名義假象秘密增調大量部陳兵蘇德邊界等等假像迷惑了斯大林等一些將領眼睛使他們錯誤認為德軍在短期內如不解決英國之前暫不會向蘇聯發動戰爭。希特勒這個不按常理出牌之人在不宣而戰情況下突然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計劃以前對其它國家 屢試不爽的閃電式進攻,開始蘇聯軍隊由於幾年前肅反擴大化運動大批有作戰經驗軍官被清洗,突擊提拔上來軍官素質差被敵分割包圍情況下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敵,雖經頑強抵抗但無濟於事還是被殲,斯大林對德軍突然入侵也是開始心慌意亂舉足失措但必競不同常人他的不服輸的鋼鐵般性格很快冷靜下來,做出一個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應該做的事,把國家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命令靠近戰區的大批企業遷入內地儘快在短期內建設恢復投入軍工生產,快速動員組建戰略預備隊隨時投入戰鬥,重用提拔有軍事才幹的將領,在外交領域中和英美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爭取外援,對於不利已戰場採取阻擊防禦遲滯消耗敵有生力量爭取時間積蓄力量為未來反攻做準備。而希特勒對戰局開局順利取得許多戰果欣喜若狂忘乎所以,做出了懊悔終身錯誤決定,干預前線指揮讓中線德軍南下消滅蘇西南方面軍,雖取得勝利但卻喪失了時間失去攻佔莫斯科最佳時機,等他再攻莫斯科時己到冬季,此戰前希特勒認為在冬季到來前會結束戰事沒做任何配發防凍棉皮衣防凍油料等過冬準備結果造成前線官兵因嚴寒傷凍發生嚴重減員坦克汽車也被凍住無法啟動再加蘇軍愈來愈頑強抵抗,在莫斯科城下最終因精疲力盡,損失巨大力量耗盡無法再推進被蘇聯反擊擊退以至失敗告終。第二年在斯大林格勒上希特勒也犯同樣錯誤把自己最精銳力量葬送掉了走向失敗開始。由於希特勒在蘇聯實行種族壓迫滅絕政策大批屠殺奴役猶太人,戰俘和和平居民,就連一開始有很多因對受斯大林錯誤政策傷害而對其仇視歡迎德軍到來的人也被激起對德憤怒紛紛拿起武器進行各種扺抗 破壞敵佔領及運輸後勤補濟打亂其計劃步署有利配合蘇軍作戰。英美也給予蘇聯許多援助並在其它戰場也打擊德軍使其受到寄制而不能全力對付蘇聯。德軍在庫爾斯克發動決定性戰役但還是失敗告終徹底走向失敗滅亡。

  • 9 # 碼農讀史

    戰爭致勝的重要因素,除了直接的軍事力量,還有國力,外交等重要因素。但起到核心作用的因素還是一個“勢”字。勢是風口,是潮流,是世界格局,是歷史方向。有人說蘇聯的寒冷空氣阻滯了德華人,但別忘了德國的緯度一樣很高,德華人一樣耐凍;有人說蘇聯人性格頑強,這就更扯了,德華人的韌性一點不比蘇聯人差;有人說蘇聯的國力強大,戰略縱深,工業發達,資源豐富。。。我們先假設德國與蘇聯單挑,當時蘇聯的政治、工業與資源重鎮基本都在歐洲,德國迅速佔領之後,把蘇聯勢力趕出歐洲,蘇聯再想反攻恐怕沒有勝算。德國當時雖被西方主流世界打壓,但蘇聯也不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發生單挑,蘇聯不會受到任何外援。

    但希特勒錯估了形勢,在進攻了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波蘭……之後,把方向對準了法、英這兩個歐洲重要國家,這引起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擔心。美國在大發戰爭財的同時,也支援了法英的抵抗鬥爭,遲滯了德國的進攻勢頭。而且德國在這時候匆忙對蘇聯下手,原本與蘇聯不和的美國這時候和蘇聯站在了一條陣線,對蘇聯提供了援助。至此,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成形。再強大的德國,在世界大勢面前,也要走向失敗。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子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勢不可當,我們要認清大勢所趨,只能順勢而為,勢在而必行,才能順風順水。凡逆勢者,必將被碾得粉身碎骨。

  • 10 # 立志成蟲

    德國敗在了綜合國力方面,打蘇聯這個超級大塊頭,要消耗的資源是德國根本承受不起的。蘇聯的國土太大了,從蘇聯的邊境到莫斯科,就算不打仗,德軍要消耗的資源都是驚人的,何況沿途蘇軍都進行了雖然傷亡損失慘重但頑強的抵抗。簡單點兒說,開戰前德軍總參謀部估算只要消滅蘇軍180個師就大局已定,可是到1942年的年底,德軍確認蘇軍無論是被消滅還是沒有被消滅的師級作戰單位超過350個,德華人就此明白勝利無望。蘇德戰爭期間,美國為戰爭初期遭受重創的蘇聯又提供了龐大的援助,德軍的任何優勢都彌補不了實力的巨大差距,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 1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1945年4月30日,蘇聯軍隊即將攻克柏林,在國會大廈遇阻。負隅頑抗的人2000多名黨衛軍做困獸鬥,直到全部戰死。

    有一個黨衛軍的遺書被發現,上面寫著:告訴元首,我已盡力,告訴父親,我依然愛他。

    德華人是一個嚴謹的民族,高漲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在二戰中追隨著希特勒在帝國榮耀的巔峰中度過了驕傲的歲月,神聖羅馬帝國,終於名副其實。

    然而世上最大的痛苦在於,看似穩穩的幸福,卻在轉瞬間又都失去了。驕傲的德華人的鮮血幾乎流盡,不得不面對一個戰爭摧殘後的滿目瘡痍的國家,甚至,已經不能叫國家了,作為戰敗者,他們的命運,掌握在戰勝國手裡。

    德華人損失了自帝國建立以來獲得的所有,包括財富,尊嚴,土地,除了已經一貧如洗,如喪家之犬被東歐各國驅趕的德華人。

    慘敗。

    蘇聯人完全可以趾高氣揚,他們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一個讓這個星球上所有的軍隊都趕到不寒而慄的軍隊,儘管他也付出的慘重的代價,但他收穫的更多。

    德國軍隊的200多面軍旗,還在莫斯科的博物館力儲存著,作為俄華人武力強大的象徵,在閱兵時,還要拿出來倒拽著走過廣場。不知道德國領導人觀禮時作何感想?毛子就是這尿性。

    說了這麼多,是為了說明一個字:慘。

    為什麼看似勝券在握時,卻被蘇聯反殺了呢?

    作為嚴謹的民族,他們不僅反省了納粹思想,還對戰爭做了覆盤,他們痛定思痛,認為元首在二戰初期的大好形勢下,被翻盤的主要原因在於三個:人口數量,鋼鐵產量,能源。

    普遍意義上說,是鋼鐵和能源決定了二戰最終的面貌,在歷史書上,對這一點尤其做了說明。

    【1939-1945年總和】

    鋼鐵:

    蘇聯 9500萬噸

    英國 1億2000萬噸

    美國 6億噸

    德國 1億9000萬噸

    日本 5000萬噸

    義大利 1500萬噸

    這麼一比較,可以看出來德國找隊友的本事真的不太行。義大利個渣渣,連英國的零頭都沒到。日本有點料,卻又狂妄的要跟鋼產量比它多32倍的巨人,直接讓盟軍的實力翻了N倍。

    鋼鐵不像糧食,普通的農民可以耕種出來,還可以靠行政命令和軍事掠奪來儲備。

    鋼鐵是工業品,需要完整的工業體系。礦山,採石場,煤炭,鍊鐵廠,鍛造廠,衝壓廠等,鋼鐵被譽為工業的糧食,現代社會就是建立在鋼鐵混凝土上的,可見鋼鐵的重要程度。

    德國之所以有底氣發動二戰,乃是因為在1939年,德國的鋼鐵產量分別比法國,英國,多了50%,40%,德國在此基礎上擴張的軍備令英法瞠目結舌,綜合權衡之下,採取了綏靖主義。到了法國本土淪陷,蘇聯丟失歐洲領土後,德國的鋼鐵產量達到峰值,達到一年3460萬噸。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的鋼鐵產量一直都沒有比德國多,所以,美國不光是給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工製成品,還提供了大量的鋼鐵和鋁等原材料,不然,蘇聯的軍工廠無法產出海洋一樣多的T34,喀秋莎,雅克。

    【1939-1945年總和】

    石油產量:

    蘇聯 2億噸

    英國 1億噸

    美國 16億噸

    德國 4800萬噸

    日本 2200萬噸

    義大利 700萬噸

    如果德華人在鋼鐵方面還可以跟蘇聯人一較長短,那麼,在石油方面,德華人一點優勢也沒有。德國並非窮兵黷武,而是要維持自己的能源。

    石油化工在二戰,是機械的血液,而德國是貧油國,當時北海油田沒有被發現,也沒有相應的技術去勘探。德華人掌握的唯一的油田,在羅馬尼亞的比薩託利亞,就在蘇聯的摩爾多瓦旁邊,蘇聯一伸手就可以卡住德軍的命脈。

    希特勒左衝右突,想在大陸上找一個產石油的地方,那個時候最出名的不是現在產油最多的中東,而是高加索地區的巴庫,當時在蘇聯的版圖內,而這一塊地方,蘇聯人從來沒有丟掉。所以,後來德軍甚至都已經開始用煤改油的技術,來替代油料。1944年,德國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工業生產,鋼鐵產量達到2800多萬噸。可是技術兵器沒有油料,等於是廢鐵一堆。後來的德國空軍,甚至都組建成地面部隊參與作戰。

    日本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最主要的目的也是石油和橡膠。石油儲備只有數個月的日本,一旦被掐斷油路,日本的戰爭機器將會停下來。在1941年底,日本街道上已經買不到膠底鞋了。

    所以,我們說日本魯莽,蠻幹,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卻不得不這麼做,除非主動認輸。戰爭的殘酷性在於,你可以選擇戰爭的開始方式,卻不能決定結束時的樣子。

    義大利個渣渣,,,好歹是第六軍事強國,石油產量又是一個零頭,,,

    下一個題目,題主可以選:納粹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

    【1939-1945年總和】煤炭產量:

    蘇聯 9億5000萬噸

    英國 15億噸

    美國 40億噸

    德國 35億噸

    日本 4億5000萬噸

    義大利 9000萬噸

    德華人在煤炭產量上終於可以找回一點自信,但是燃油機車的名字畢竟不是燃煤機車。煤改油的黑科技,也被勤勞的德國工程師開發出來了,可是盟軍的飛機遮天蔽日,阻斷了交通,德國已經沒有機會重新奪取制空權了。

    這次,不說義大利了,,,

    德國的煤炭產能在戰敗前被摧毀殆盡。1945年的冬天,德華人缺衣少食,也缺少住所,在異常寒冷的天氣下,死亡了幾十萬人。而當時的歐洲,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面對德國這樣的民族,應該怎麼辦才能讓他們不再好戰?大家都認為,首先是懲罰,惡狠狠的懲罰,讓德華人感到疼痛。所以歐洲國家對德國悲慘的現狀不聞不問。1947年的馬歇爾計劃,拯救了德華人,讓他們在垂死掙扎中看到了重建國家的曙光。

    德華人在二戰前,擁有8000萬人口,比起法國的4100萬人和英國的4700萬人,有極大的優勢。德國的人力資源和教育水平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因此眾多的人口是德國在法華人面前囂張的底氣所在。爾蘇聯在二戰時,擁有的人口是1.6億,僅比中國少。蘇聯人的人力資源,遠遠超過德國。即使德國軍隊取得了1:2.5的交換比,卻仍然發現對面的蘇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

    實際上,蘇聯也基本上被德軍放幹了血,蘇聯在1941年戰爭打到莫斯科時就已經動員了80萬的女兵。到1945年,蘇聯更是擁有了1200萬軍隊。

    德國雖然此時仍有900多萬軍隊,但這是德國民族最後的一點血脈了,且或老或少,都是新兵,再戰鬥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

    這是德華人自己總結的二戰教訓。

    在好事者看來,德國之所以被蘇聯反殺,還存在很多其他的因素。

    希特勒的固執。他一直堅持的雅利安人血統高貴論,極大的影響了佔領區的傀儡政權建設,得來的土地不能為自己所用,遍地都是游擊隊,德華人不得不粗暴地對待,而這樣就又導致游擊隊的不斷壯大。新佔領區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沒有更好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縱深。德國的閃電戰,類似於一波流,以兇猛的攻擊,短時間內擊潰對方防線,摧毀敵方的抵抗意志。這個和項羽作戰很類似。項羽一波流很厲害,但是遇到韓信的十面埋伏,就像拳頭打在在棉花上,使不上力氣。蘇聯的縱深讓德華人快速滅亡蘇聯的期望落空,而法國等西歐,東南歐國家,基本一波流就完事。一波流,最重要的是氣勢和趨勢,一旦攻擊受阻,後方再補給和增援會變得困難。所以德軍在莫斯科受阻後,一度出現混亂,幸好由於蘇聯損失太大,沒有實力去反攻,才讓德國從容部署第二波流。

    美國的因素。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希特勒的失算。

    這個也比較多,其中一點是希特勒小看了蘇聯人的抗打擊能力,沒有準備太多的後手。

    蘇聯不敗由天幸,德軍無功緣數奇。

    散盡硝煙述前事,天道輪迴應有期。

  • 12 # 冬蟲可語於冰

    首先,自然因素。蘇聯不僅包括現在的俄羅斯,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等,總國土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地處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且相當漫長。德國由於義大利軍隊在希臘不給力,無奈出兵增援因而推遲了巴巴羅薩計劃,前期侵入戰果累累然而隨著後期推進受阻,進入冬季後德軍補給出現問題。蘇聯的嚴寒讓德軍痛苦不堪,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最大優勢。

    其次,國力差異。相信即使沒有美國參戰,德國仍會敗給蘇聯。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去查下二戰期間德國和蘇聯的各種經濟資料。初期主要是斯大林判斷失誤導致德軍閃擊效果顯著,蘇聯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戰爭動員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關鍵。蘇聯擁有縱深的戰略儲備,適合持久戰,反之德軍拖不起。美軍的加入主要是太平洋戰場被日軍偷襲,被迫參戰。歐洲戰場主要還是蘇聯,至於諾曼底那都是蘇聯已經取得勝利進擊德國本土的事了。

  • 13 # 古風93814281

    事實上,納粹德國並不是慘敗給蘇聯,而是慘敗給盟國。但是沒錯,蘇德戰場上,德國也不都是勝利,從莫斯科戰役開始,德國就一次又一次地敗給蘇軍,雖然不能都說是慘敗,但是確實是失敗,而蘇軍的勝利用慘勝來形容也不為過。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納粹德國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二戰盟國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實力(或者說綜合實力)遠大於軸心國,同時,軸心國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國家政策都是反動的、違反歷史發展規律的,因此正義必勝。回到問題,納粹德國為何會慘敗給蘇聯?1、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2、同盟國的綜合力量遠大於軸心國。3、納粹德國採取了錯誤的民族政策和戰術。政策上對原蘇聯統治下的部分民族主義分子和力量沒有善加利用,反而當做劣等民族進行迫害,使他們沒有成為可利用的力量。戰術上,過分自信,對蘇聯的嚴寒沒有充分的準備,導致莫斯科戰役首先失利。4、納粹德國交友不慎,全都是豬隊友 ,義大利不能帶來增加的力量,反而到處要德國救火。日本沒有按照約定從遠東進攻蘇聯,不僅使遠東蘇軍得以西進增強蘇德戰場,而且珍珠港事件使美軍過早加入盟軍直接參戰,大大加速了軸心國的崩潰。

  • 14 # emwm2009

    納粹德國和蘇聯都是當時歐洲的軍事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納粹德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陸軍和空軍,也擁有佔領下的大部分歐洲領土和經濟,工業製造能力。蘇聯呢,在1922年建國後開始了國家的工業經濟建設,經過了十幾年聚精會神的工業建設,蘇聯的重工業以及農業也已形成規模。力量也是很強大的。蘇德戰爭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爆發的。下面說一說為什麼德國會敗於蘇聯?

    第一,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基本是基於兩個大前提。首先,德國認為自己的軍隊在佔領了大半個歐洲之後已經完全具備了進攻蘇聯的條件;其二,德國情報部門不斷地將蘇聯的內部狀況向希特勒報告,意思就是蘇聯不堪一擊。在這樣的狀況下,對於進攻就是生命的法西斯德國而言必然會迫不及待地發動戰爭。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的進攻方式對蘇聯發起進攻的目的就是:妄圖以第一波極其強大的進攻力量將蘇聯迅速擊潰,因此德國集中了當時在歐洲的幾乎全部陸軍和空軍的機動力量,在三個戰略方向上展開,試圖一舉拿下蘇聯的歐洲部分。正因為如此,德軍最高統帥部沒有預留下雄厚的戰略預備力量,給以後當德軍深入蘇聯腹地遭到進攻阻滯的情況下兵力嚴重缺乏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第二,蘇聯的歐洲部分的總面積大約為500多萬平方公里(指烏拉爾山以西的部分)。幾乎都是平原。一方面對於進攻的德國而言,平原十分便於機械化大叢集與空軍配合組成空地聯合作戰,因此,戰爭爆發的時候德軍的進攻勢頭極其兇猛,幾乎所向披靡,蘇軍損失慘重,被俘,傷亡人員大幅增加,機場也幾乎全部被摧毀。另一方面廣袤的平原對俄華人而言就意味著極大的戰略,戰役縱深。以大小數百個戰役的縱深防禦戰消耗德軍的機械化進攻勢頭是唯一有效,可行的辦法,德國軍隊就是在這樣的縱深消耗戰面前進攻勢頭被迫停滯,並開始轉入防禦,莫斯科戰役就是最好的證明。自那時開始直到1943年底蘇軍基本上都是採用這一戰役戰術。同時,把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與區域性大小反攻戰役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勝利成果,最終形成摧枯拉朽的進攻態勢。也就是以縱深防禦消耗遲滯德軍的進攻,最終迫使對方轉入全面戰略防禦而使蘇軍逐漸由被動防禦轉變為戰役進攻進而發展到戰略大反攻。

    第三,會戰的問題,所謂會戰就是交戰雙方以國家的全部軍事,經濟,人員,組織力量綜合組成強大的足以徹底摧毀對方的主力決戰,因此會戰是決定軍隊,國家命運的戰爭,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一般性戰役,故而是決不能失敗的。但是德國軍隊不僅首敗於莫斯科城下,再敗於斯大林格勒,三敗於庫爾斯克戰役,也就是說,在三次決定蘇德戰場軍隊命運的會戰中德國都是失敗者,意味著,法西斯德國軍隊的主力被殲滅。已經沒有力量再行恢復元氣。

    第四,蘇聯進攻戰爭初期受損嚴重,但是畢竟保留了大量的工業製造能力,早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聯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軍工生產部門遷往古比雪夫等烏拉爾山以東部分,為蘇軍日後大反攻積蓄了最為重要的力量。由於蘇聯進行的是正義的衛國戰爭,就能激勵人民為保衛國家勤奮工作,踴躍參軍,支援前線,這種精神特別體現在希特勒軍隊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紀念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紅場閱兵,這次閱兵不僅極大地鼓舞了軍隊的鬥志,也鼓舞了後方在車間工作人們和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的市民。這就是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並以正義者的最後勝利而告結束。

    至於還有其他蘇軍致勝的原因還很多,但主要的就是這幾點。法西斯德國是以進攻而得佔領大片領土的,也就是侵略,進攻停止了,法西斯德國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 15 # 日堯居zr

    竟說兒童話——

    一句話:是正義戰爭與發動非正義戰爭的較量。你說為什麼慘敗?好了吧,明白了吧?浪費了我一分二十七秒時間,再見。

  • 16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從軍事角度說,希特勒犯了錯誤,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閃電戰勢不可擋,殲滅幾百萬人,連斯大林的兒子都被俘了,戰果可以說相當輝煌。可是蘇聯太大了,蘇軍的迴旋餘地很大,所以打到莫斯科時,德軍的三板斧淪完了沒勁了,而蘇聯地大物博,人力物力充足,同時又得到了美英的支援,很快被殲滅的軍隊又恢復起來,蘇聯戰爭潛力巨大,斯大林把國民經濟又轉入戰時,所以蘇聯兵源裝備幾乎源源不絕,可德國就不行了,打消耗戰根本拼不過,最後失敗不可避免。

    從政治角度說,德國也是失敗的,德國在當時與英國蘇聯同時開戰,在還沒分出勝負時,美國又加入進來,當時德國才多大啊,在美蘇面前就是彈丸之地,可德國竟然一挑三,哪還有贏的可能啊。不過拋開政治角度看,德國在一挑三的絕對劣勢下,居然把美英蘇也打的落花流水,得承認二戰德軍表現確實很優秀。

    最後多說句,希特勒在蘇德戰爭初期確實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希特勒的本意是利用閃電戰的優勢舉傾國之兵直取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可是儘管德軍在戰爭初期佔盡優勢,消滅了幾百萬蘇軍,可也沒有打垮蘇軍,在經過半年血戰後,德軍殺到莫斯科城下,這時候德軍也是傷亡慘重,並且疲憊不堪,已成強弩之末,這時候希特勒開始頭暈了,以為佔了莫斯科蘇聯就完蛋了,所以不給前線部隊休整時間,強令攻城,這犯了大錯,疲憊之師哪還有戰鬥力,結果被斯大林新調來的生力軍西伯利亞軍團一舉擊敗,損失了幾十萬人,斯大林格勒也和這差不多。

    假設當德軍打到莫斯科城下時,如果希特勒改變戰略,那就是收縮防線,後退一百里,不去打莫斯科,給前方部隊休整時間,同時補充兵員和彈藥。這時候蘇聯會怎麼做呢?肯定也是利用時間重新整編被打散的部隊以及從全國各地調兵勤王,這對雙方都是考驗,對誰都有利,當蘇聯準備好時,如果德軍依然不動,那麼蘇聯會怎麼做,斯大林肯定會指揮蘇軍殺出莫斯科收復失地,這時候就要和德國打會戰,在得到充足補充的德軍在會戰中肯定不會輸給蘇軍,在莫斯科城下的會戰德軍要是在消滅百萬蘇軍,那莫斯科應該就不用打了。當然了這都是假設了。

  • 17 # 照影吹笙

    原因可以羅列出好多,希特勒犯了許多錯誤,但同樣的,斯大林也犯了許多錯誤。個人認為,二戰德國敗給蘇聯,起關鍵作用的有兩點:其一,在莫斯科保衛戰的關鍵時刻,日本與蘇聯簽訂了“和平、互不侵犯條約”,這直接導致蘇聯把原用於防禦日本方向的100萬西伯利亞方面軍投入戰略大反攻,整個東線態勢開始逆轉;其二,僅憑第一點仍不夠,雖然德軍開始戰略撤退,但整條戰線後撤離莫斯科200公里後,希特勒調上黨衛軍瘋狂死守,戰鬥打成膠著狀態(見《衛國戰爭時期的總參謀部》,作者當時任總參謀長)。適逢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這令整個反法西斯戰線態勢開始逆轉,開始變得對同盟國有利,再加上盟軍登陸諾曼底,使德國陷入兩線作戰,至此,軸心國大勢已去,慘敗是遲早的事。綜上,軸心國的“豬隊友”日本實在是“功不可抹”,是軸心國的“災星”。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8 # Cloudsky0209

    一、蘇聯是單線作戰,德國是多線作戰,蘇聯本就是工業強國,舉國之力迎戰分兵作戰的德國,前期的失敗已經夠丟人的了。

    二、隊友不同。德國的盟友是拖後腿豬隊友義大利,不聽話離得遠實力弱瞎胡鬧卻又自大傲慢的日本。而蘇聯的隊友可是頭號工業國和潛力國美國,還有老牌強國英國,美國自己一家同時跟日本、義大利、德國多線作戰尚且遊刃有餘,更別提還用沒完沒了的軍事戰略資金資源支援蘇聯,此消彼長,德國怎麼耗得過?

    第三,戰略縱深。德國就那麼大國土,雖然後來侵佔了那麼多國家但畢竟不是自家的,天天造反不安生,前虎後狼,反觀蘇聯,擁有全球第一大領土面積,又捨得搞焦土政策,打不過就各種轉移,跑也跑死德華人了。

    第四,兵源和戰鬥力。德國兵戰鬥力是強素質是高,但是你幹不過有政委督戰隊的蘇聯啊,蘇聯的大部分勝利都是拿人命堆出來的,蘇聯法西斯就沒拿自己人當人,投降的家裡會被勞改,不衝鋒的會被政委突突死,這樣的人浪外星人也架不住啊。說白了就是德華人是對敵人狠,尼瑪蘇聯對自己人比敵人還狠,比狠這一條德國就直接輸慘了。

    其他的天氣啊、戰術啊之類的原因太細枝末節了,影響戰鬥戰役不影響戰爭,就不用提了。至於什麼正義必勝的瞎話不說也罷,也就騙騙小孩子,勝者為王。

  • 19 # 腳踏一枝梅

    希特勒輸給斯大林,一點都不冤,而且是完輸故稱慘敗。原因嘛千萬條,最重要的就一條,技不如人!實力是壓垮希特勒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蘇德開戰前,蘇聯工業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老二,德國加上侵佔的歐洲諸國,實力與蘇聯半斤八兩旗鼓相當,美國參戰並援助蘇聯,實力的天平傾向蘇聯,蘇勝德敗的歷史結局已註定,軍隊是實力在戰爭中的展示和反應,希特勒可在戰術層次勝斯大林一萬次,但斯大林搞決戰勝一次就行了。故國力強弱,是決定蘇德戰爭勝敗的根本因素,沒錢沒軍火沒糧食,這仗不用打必輸無疑。

  • 20 # 漢拿山l

    納粹德國在二戰的失敗原因很多!最終的幾點是納粹德國不是單單慘敗於前蘇聯,而是敗給了全世界!

    首先,納粹德國簽訂的軸心國集團就是一個豬隊友的集合體,義大利的戰鬥力就不說了太拖後腿了,這是納粹德國在非洲和歐洲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背信棄義(沒有北進進攻前蘇聯)和軍事狂妄冒進(在中國九 一八開始的一連串軍事冒險勝利)用偷襲珍珠港的方式成功的將納粹德國不想見到的對手…強大的美國拖入二戰中。

    其次,東西兩線作戰是納粹德國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兵力分散與歐洲大陸東西兩端,無法合力打擊一點,就是在進攻前蘇聯的戰役中也是出現這種問題,在戰爭初期沒有直接進攻莫斯科,而是分兵進攻基輔。導致基輔勝利後晚了兩個多月再次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已經進入秋雨連綿時節,加上前蘇聯糟糕的道路環境阻滯進攻步伐,進入了沒有充分保暖保障的殘酷的冬季作戰,那麼失敗開啟後就無法避免了。

    再次,歐洲的第二戰場的開闢和納粹德國被盟軍的海洋方面全面戰略封鎖,導致軍事力量對比顧此失彼和戰爭物資短缺而逐步走向失敗懸崖。

    最後,美國對前蘇聯的強大的物資與軍事援助和前蘇聯自身的軍工強大生產能力保證了戰爭武器需求的可持續性。納粹德國只有對佔領國的掠奪還有支援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這個扶不起來的阿斗,納粹德國的國力可謂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失敗的命運日已降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媒體人如何在家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