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信102

    賭博!看能不能嚇住美國!

    日本軍部認為美國人貪利,只要一打,就妥協了!主要也是進攻中國和東南亞得到的經驗吧!因為這些國家一打,就怕了!

    日本很多的戰略部署都是在賭博,而且獲利良多!所以賭性極強,據說,山本五十六賭博從來沒有輸過,但是他不支援襲擊珍珠港,東條英機等人卻極力施行!日本當時很多戰略物資依靠從美國進口,美國當時全面禁止出口日本,日本兩廂考慮,決定襲擊珍珠港,打擊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促使美國妥協!日本人對自己的海軍力量還是很相信的!

  • 2 # 娶個民子真難

    自己的愚蠢加上美國政府的逼迫,資源不足的先天不足,被人當槍使!蛇心不足想吞象,還幻想美國會談判!一幫豬領導的日軍大本營,就是美國政府的棋子一樣,發動太平洋戰爭,給美國一個正義參戰的理由。自己引火自焚,戰爭不能心存僥倖,還是要憑實力,拼謀略!

  • 3 # 非攻天下

    石油。日本在這一時期,航母應用潛艇都是世界第一,造艦技術也可以(比英國差點)。而美國就有噸位,但沒有大型艦拿得出手。美國就工業能力強而已,轉形要時間(用了兩年才搞定),日本高看自己。

  • 4 # 黑月42

    最通俗的講:日本想突然出猛招,一棍打懵美國,迅速(開戰半年至一年之內)和美國劃太平洋而治。然後和德國瓜分亞歐大陸……如其設想實現,戰後日本成為大陸國家,擺脫島國的限制――天照御神可以常駐大陸!世界形成德、日、美三足鼎立之勢。

  • 5 # 小史君

    首先就是資源短缺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各類資源匱乏,尤其是戰爭所需的石油鋼鐵更是寥寥無幾,大部分的資源都是靠進口。因此在二戰初期,面對強大的美國沒有貿然出手,畢竟他們自己也知道憑藉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兩線同時開戰,畢竟中國此時的軍隊也有一定的規模,不是軟柿子;其次就是日本這個國家進口的那些資源(如石油,鋼鐵資源)還得靠美國,畢竟當時的美國國力已經很強了,所以歸結這兩個原因日本在二戰初期沒有向美國開炮。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這個國家的資源已經不能源源補充了,要知道日本所需的這些資源都在東南亞等地,尤其是盛產石油的印度,故此為了資源日本就不得不盡快佔領東南亞,但是要知道,佔領東南亞就必須拿下菲律賓,但菲律賓當時跟美國的關係又特別好,我們熟知的麥克阿瑟將軍就跟菲律賓總統特別熟,還在那裡幫菲律賓用美國的物資訓練菲律賓的軍隊,所以要想佔領東南亞獲得資源,日本就不得不向美國宣戰,不然最後的結局還是失敗。

    其次就是美國對日本進行禁運物資

    在1941年美國頒佈的《租借法案》指出,美國將向那些反法西斯國家提供幫助,對日德兩國進行物資禁運,這樣一來就讓那個無資源的島國日本無法生存了,這樣一來就讓日本覺得自己與美國之間早晚有一天要開戰的訊號。

    先發制人

    從當時的世界局勢來看,綜合上面兩點,美日兩國早晚是要開戰的,既然這樣,先發制人,偷襲美國珍珠港,可以在太平洋獲得制海權和制空權,當然日本心裡明白,這只是暫時的,因為兩國差距擺在那裡。先發制人也是被逼無奈之舉。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日本有一個賭徒心理的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和相當實力的海軍,日本認為美國疏於防範,偷襲可以成功

    美國民主中孤立主義盛行,整個國家的氣氛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能發戰爭財,但此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並不這麼想,他的戰略眼光頗高,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但是沒有一個切入點,正在此時,得知了日本要偷襲珍珠港,因此我認為這麼一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好戲就登場了。珍珠港事件之後,羅斯福馬上就發表了演說,對日宣戰,一氣呵成。

    因為問題的緣故,只要回答到這裡就可以了,正因為以上幾點,日本明白即使是短暫的勝利,還是要突襲珍珠港,因為它已經別無選擇。

  • 6 # 全球鷹70212512

    飲鴆止渴!已經被英美等歐洲國家制裁一年多了,如果不打,沒有糧食橡膠和石油等物資,海軍就徹底廢了,陸軍的坦克和飛機也廢了!除了走向滅亡沒有出路!而如果發動戰爭,採用以打促和的方針,幻想與美簽訂合約,這樣就穩定了!

  • 7 # 勇戰王聊歷史

    其實,單論軍事實力,當時的美國並不強大。

    美國參加二戰前,軍隊實力跟日本差很多。美國武裝部隊只有35萬人,其中,陸軍僅有4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總作戰兵力不過10萬人,坦克僅有300餘輛。海軍主要裝備為: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其中,美軍太平洋艦隊為戰列艦9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12艘。

    而此時,日本海軍擁有世界第三的海軍實力: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所以,日本海軍天真的以為,在珍珠港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以後,就能成為太平洋上的霸主!所以,日本才會偷襲珍珠港!

    日本陸軍更是強於美軍,日本陸軍戰鬥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兩百多萬人!戰鬥經驗豐富的甲種師團就有40多萬人!另外,日軍武器庫的裝備,還夠裝備103個師團。所以,日軍完全有實力認為他們可以碾壓美國陸軍!

    可惜,日軍低估了美國工業實力帶來的火力優勢。美軍在1941年底開始擴軍,到1943年,已經擁有900萬人!美軍雖然都是新兵,但是學歷高,兵員素質搞,武器好,火力猛!美國人造軍艦,就是下餃子。美國的“口徑正義”吊打日軍的“武士道精神”!

    其次,日本覺得與美國早晚會有一戰。

    日本要佔領菲律賓,必然會和美軍正面交鋒。而且,1941年1月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國會提交《租借法案》:美國將向那些反法西斯國家提供幫助,並對日德進行物資禁運。同年,5月6日,羅斯福正式宣佈,《租借法》適用於中國!

    這已經是開戰的前兆了,日本是嚴重依賴物資進口的。所以,日本人覺得早晚都要打,不如先發制人。先沾點便宜再說!

    最後,在中國的侵略成果,讓日本太膨脹了。

    九一八事件,本來就是少數日本軍人的密謀。在少帥的不抵抗命令下,北大營8000名東北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當時,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只有1.5萬餘人(另有輔助部隊約1萬人)。而張學良有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共20萬人。另外,少帥在關內還有十幾萬東北軍!還有中國最強的空軍和海軍。

    可惜,當時的局勢就是三五個日本浪人,就能在東北佔領一個縣城!

    也就是九一八事變,讓日本人膨脹了,迷失了自我。所以,才有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是因為在中國戰場上進展順利,日本人以為自己能“一個打十個”!

    同時,我覺得日本人也是在賭博:看看美國是否出一個“少帥”!

  • 8 # 狼煙火燎

    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其海軍軍事力量非常強大,如果比紙面實力,可以說位居世界第一都不為過,這個時期的日本海軍自認為是有與美國海軍一戰的資本的。而採取偷襲珍珠港戰術,一舉打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海軍實力更能碾壓美國,這時候的日本海軍看著陸軍取得的輝煌戰果非常嫉妒,又非常膨脹,恐怕壓根就沒有想過會輸掉太平洋海戰吧!

    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很大的戰果,美海軍損失非常慘重,導致美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暗算日本前都非常的被動,而英美的軍隊在太平洋戰爭的前期表現,說實話表現還不如國 民 黨的軍隊,在很短的時間對,日本便佔領了東南亞大片地盤和島嶼!

    而能夠在海戰中戰勝日本得益於兩個方面,第一就是美國的工業實力足夠強大,可以說叫強大得令人髮指;第二就是美國在中途島暗算了日本一次,讓日本4大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全部被擊沉,士氣上瞬間此消彼漲,再加上美國後續補充力量源源不算,而日本越往後其資源不足的缺陷越明顯,最終被美國反碾壓了回來。

    美國的工業在二戰的表現中確實到達了一種令人髮指的狀態,可以說超出了所有國家的預料。德國進攻蘇聯時集結了5000架飛機的強大攻擊機群,這就號稱人類史上最強大的空中力量了,但是美國在二戰生產了27萬架飛機。美國的造船業能達到每天下水一艘商船,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全部造船廠改生產軍艦,自然也能達到一天下水一艘的地步,在於日本交戰的3年多時間裡,美國就光航母就製造了180艘左右,那些在生產中的大型商船全部臨時改裝成護航航母,美國自己就110艘護航航母,還免費送給英國33艘,還有小型作戰航母10艘,已經大型航母24艘,這些都還不包括戰爭結束時還在船臺上生產的。

    而反觀日本,其實後續生產就那麼幾艘,用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改裝的信濃號航母第一次試航便被一艘潛艇追上擊沉,而且是1艘航母+3艘驅逐艦被1艘潛艇給擊沉的,成了航母中的笑話!

    在美軍絕對強大的工業實力造就的絕對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日本的強大的海軍實力啃上了硬骨頭,實力差距太大,輸得也不冤枉!但是在二戰偷襲珍珠港前,誰又意識到美國工業強大到如此地步了?

  • 9 # 江南布衣王

    日本要征服亞洲的戰略決定的,因為諾門坎失敗後,北進戰略改為南下,南下東南亞必須觸及美英利益,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印緬泰是英國殖民地,這些地方有日本急需的石油,天然橡膠和礦產戰略資源,與其等美英準備好,不如突襲殲美太平洋艦隊,等美緩過勁也要一兩年,這時日本己佔東南亞奪取資源,尚可和美一戰,否則一定速敗

  • 10 # 愛你不是兩三天486948

    因為日本是個彈丸島國,資源匱乏。戰爭是需要海量資源的,而羅斯福切斷了日本的原油補給。沒了原油,飛機坦克裝甲車都得趴窩,這就等於直接切斷了日本繼續發動戰爭的資本。 日本是跟著美國混的,從我們後人角度來看日本主動偷襲美國是非常不明智的。但當時日本國內宣揚的武士道精神已經讓他們喪失理智,他們可不管偷襲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喜愛軍事的朋友都會看過《血戰鋼鋸嶺》等一系列太平洋戰爭電影。人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面對面的幹誰怕誰啊,到最後美軍不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個人認為二戰軍事水平相較於一戰並沒有多大的提升。而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海灣戰爭,美國為首的多國聯合部隊對敘利亞進行手術刀式的全方位打擊,摧毀完你的各種系統,然後地面部隊才上,這傷亡代價與二戰模式比,代價小的太多。所以日本敢於偷襲珍珠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戰爭初期日本先佔領了東三省,就尋找過石油資源。萬幸沒有發現大慶油田,不然這場戰爭怎麼樣還是兩說。

    之後大家都知道原子彈研究出來,給小日本送了兩枚。

    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

    本人是當過兵的,無論何時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痛苦都是巨大的。我們要 不怕事,不惹事。。。

  • 11 # 客矢解

    美國戰爭潛力早在一戰時就很明顯了,而美國參戰是遲早的事。一戰日本和美國最早都沒有參加戰爭,日本是在協約國佔上風後加入對同盟國作戰的,最終分得不少好處。而美國最先靠賣軍火給多方,先賺了不少戰爭財,同時又拖累了西歐各國謀得了世界強者的政治地位。

    日本侵華時華盛頓體系已經名存實亡了,本來日本就不甘限制軍備比例且落於美國這個太平洋對手之下。此時佔據的東南亞等地極有可能被美國偷襲。此外日本在東南亞的戰略縱深已經不能再向西印度方面擴充套件了。東南亞的物資只要能保住就能繼續為戰爭輸送物資,反之守不住日本對外擴張就幾乎是孤注一擲毫無勝算。

    港內癱瘓的美軍軍艦

    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要讓美國參戰,而是想透過重創或徹底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的遠洋攻擊能力。使之短期沒有足夠影響遠東戰局的能力。這場以艦載機偷襲的戰役日本看起來成功了,但我們都知道遠離珍珠港的四艘航空母艦將日本人的願望打破。此事被陰謀論一直津津樂道,當然我就不能在此說這是羅斯福的苦肉計了。

    美國西海岸只有夏威夷的基地作為屏障,一旦失去太平洋艦隊主力諸如航母,情況將不是今天的結果

    日本想借一場大型的偷襲摧毀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進一步鞏固在東南亞資源開發,進行大規模休整以備再戰。沒想到此舉不僅使美國參戰,還使得日本不得不在太平洋諸島增兵。在中國的佔領區也沒少抽調兵員加入與美軍爭奪太平洋上的島嶼。這也使得日本在中國戰場更難有大規模戰略進攻。

    日軍擁有更多的航母,遠洋停滯時間長,真正摧毀太平洋艦隊後航母封鎖美國西海岸不是問題

    日本料想美國總會在關鍵時候獲取不利於日本的利益,原因不僅在於這種事不僅有一次,還有美國同英國等歐洲人對軸心國的反感,至少美國大多數都是白種人並沒有實行獨裁統治。因此作為“正義之舉”美國必然會參戰,如果美國做好準備與日本對抗,日本很難取勝,所以不管美國參不參戰使美國喪失與日本爭鋒的能力都是必要的。

    偷襲珍珠港並不是不明智的,也不是日本海陸執行與領導機構的完全錯誤。日本人的計劃如果如願得逞,在短期內美國是難以扭轉戰局的,只要日本艦隊封鎖太平洋東海岸,美軍不可能從太平洋上出兵。沒有海軍是想美軍如何跨洋作戰。其他混編艦隊沒有航母如何能夠形成戰鬥力?

  • 12 # 范蠡的崇拜者

    人的本性是一樣的。過於自信,就陷入瘋狂。比如。董明珠說她從來不會犯錯誤,結果春節前被證監會處分。又比如,天天高喊四個自信,卻跪求黑宮放手,向敵方購買自己並不急需的大豆。當年日本軍部和天皇,以為可以透過閃電戰打垮美國,沒料到遇到更流氓的對手。還捱了原子彈二炸。最可悲的是,1945年以後,人類再挨原子彈轟炸的機率幾乎為零。

  • 13 # 蘿蘿貝272

    1 日本身為軸心國之一,自然受到西方盟國的抵制,美國雖然不算盟國當時但總要給英國那些國家點面子,於是禁止向日本出口汽油。日本為了戰爭進行不得已偷襲 2 日本根本沒想打敗美國,山本很清楚美國的戰爭潛力,因此他打算在有利於日本的局勢下籤訂條約

  • 14 # 我是我命運的船長1

    日本是個彈丸小國,資源極度缺乏,所有的鋼鐵,石油,橡膠等全部都須要靠進口,由於在諾門罕同蘇聯的戰爭導致慘敗,無緣,也不敢在同蘇聯較量,轉而南進,進攻美國,想先索取東南亞的戰略資源,但美國是個巨人,日本同它比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無論經濟,軍事,科技都毫無懸念的軋壓小日本,實際上從一開始,日本無論北進,或者南進,都是死路一條,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 15 # 海洋1398748258866

    歷史已經清清楚楚的擺在那裡了,只不過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而已,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先說天朝民族喜歡的看法:因為萬惡的美國要侵略和最終統治全世界,所以不允許日本佔據中國,小日本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先下手為強和美國大戰了一場。另一個看法:那是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從二戰期間開始上崗執法的行動之一,從那時候開始,美國成了所有獨裁者和邪惡殘暴統治者的天敵,你可以在自己的那一畝二分田裡盡情的開心,但是如果你威脅到了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和平發展,你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因為地球上出現了一個世界警察

  • 16 # 歷山耕夫569

    縱觀日本侵華戰爭,偷襲珍珠港妄圖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你就會知道什麼叫野心,什麼叫狂妄,什麼叫囂張,什麼叫不自量力了。

    傳說,一個相撲冠軍看到一頭強壯的牛,就上前對牛說:我能把你的肚子吹破了。牛沒理他,相撲冠軍很生氣,他認為牛是在蔑視他。轉身就走到牛的身後,一把抓住牛尾巴,就把嘴貼到牛屁股上了。

    牛害怕了,不由自主的就想躲開。可相撲冠軍力氣很大,緊緊貼著牛屁股就要吹。牛真怕了,就想後蹲一下跳開。沒成想這一蹲,相撲冠軍的頭就鑽進了牛屁股裡。牛一下就緊張的要命了,不由自主的就把相撲冠軍的頭給緊緊夾住了。

    冠軍也感覺到牛在夾他的頭。他以為牛是故意的。就對牛說:你敢夾我,我就弄死你。

    牛一聽,就更怕了,隨之夾的就更緊了。這冠軍最終死在了牛腚裡。

    這個故事警示著,人要有自知之明。吹牛不要緊,別狂妄到不能自己了。

  • 17 # 毛劍傑

    1940年以前,日本最高層內部,一直存在著南進和北進兩條線的爭論。北進,即以中國東北為跳板,北進蘇聯西伯利亞,和德國一起夾擊蘇聯;南進,即南下東南亞,獨霸西南太平洋。

    之後,1939 年的諾門坎戰役,把日本人北進的想法打得粉碎。這場戰役發生於外蒙、蘇俄交界處的諾門坎。自1905年的日俄戰爭之後,雙方已經有35年沒有交過手。

    這場戰役,就是在雙方互不剋制、都有意試探對方實力的情況下,由一場小小的邊境衝突,最終演變成了四十萬人參與的大會戰。

    諾門坎戰役的結果,日本關東軍戰敗。加上西伯利亞雖然資源豐富,卻被永久凍土層限制開採。幾番權衡之下,日本放棄了北進蘇聯的計劃,轉而全力南進。

    但是南進觸及了美國的根本利益,這其實是日美間不可能調和的矛盾。隨著日本南進動作加快,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禁運。這對於物資匱乏高度依賴美國進口的日本而言,是無法接受的。

    美國的強大,崗位技術性較強而普遍有歐美留學考察經歷的日本海軍高階軍官們,要比陸軍軍官們更清楚。但美國禁運對日本而言就是一個死局,於是,最後歷史的悖論就是,由日本最瞭解美國的山本五十六,主持策劃了偷襲珍珠港,孤注一擲死中求生,但,國家全面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又哪裡能有僥倖呢?

  • 18 # 路痴O

    日本人種族主義猖狂,已經自大到無法遏制的地步!日本人清楚日本島沉沒不是空談,早早晚晚會變成現實。趁機賭一把,偷襲珍珠港就是賭上未來,成功則富貴,失敗則老老實實的!

  • 19 # 明宇智遠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

    1.在日本人眼裡美國和清政府一樣雖然領土面積大都是都經不起打擊。

    2.日本認為當時之所以美國沒有參戰是因為美國根本沒有與日本、德國抗衡的武力。

    3.日本連續兩次打敗清政府找到了征服感,覺得戰爭拼的就是勇氣,只要你有勇氣任何敵人都不是你的對手。

    出於以上三個原因所以日本對美國發動了偷襲珍珠港。

  • 20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有人說如果日本很早發現東北的油田,也許他們就不會偷襲珍珠港。

    戰略資源的需要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目的就是為了石油和橡膠,而這些作為重要軍事戰略物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因為美國對日本的禁運措施,已經讓日本無法獲得這些資源。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動因是因為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

    眾所眾知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十分的貧乏,因此日本人熱衷於對外進行侵略,來獲得資源,於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透過與清朝的甲午戰爭奪取了朝鮮,在經過與沙俄的日本戰爭,將侵略勢力滲透進中國東北。

    此後日本一直視中國為日本勢力範圍,但這顯然西方列強不願意認同,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強佔中國東北,1937年再發動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日本與德國結盟,在亞洲大肆擴張,也讓美國和英國十分的不滿,在1937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仍然與日本貿易,比如向日本出口他們所必需的生鐵等,但是隨著日本擴張的繼續加大,以及與德國的關係進一步密切,美國開始限制了同日本的貿易,並最終向日本禁運石油和橡膠的等資源,而這些資源在日本本土和日戰區,日本都無法獲得,於是同英美髮生戰爭,從其手中奪取東南亞以獲得日本緊缺的石油和橡膠資源,是日本最終的戰略選擇,當時的東南亞除了泰國之外全部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美日太平洋戰爭

    其次日本內部鬥爭的結果

    日本近代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之後,其國內的陸軍和海軍長期內鬥,一方面日本海軍先後在甲午戰爭和日本戰爭取得了很大的戰績,但是另外一面日本陸軍又長期掌握著日本軍政大權,同時日本尤其長期發展海軍建設,雖然在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海軍規模在英美之後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英美兩國都要兼顧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於是在西太平洋方向,日本海軍實力最強。

    自日本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日本陸軍大放異彩,而這也讓日本海軍極為嫉妒,他們也想與美國過招,來展示他們的勇武,於是他們極力鼓譟對美作戰,摩拳擦掌

    二戰前的日本海軍閱艦式,舊日本海軍曾擁有強大實力

    而且長期堅持北上戰略的日本陸軍在1938年和1939年與蘇聯在張鼓峰和諾門罕進行試探性交鋒後,被蘇聯暴揍,也暴露出日本陸軍在機械化程度和後勤保障上與蘇聯紅軍的巨大差距,因此最終日本的南下戰略佔據上風。

    最終日本在選擇陸軍與蘇聯作戰還是海軍與美國作戰的二選一的選擇中,選擇了美國,也開始了他的毀滅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物為什麼不能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