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慣看秋月春風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有希望,有點渺茫。
不是他打不下北方,當時他絕對具備這個實力,但是後方不穩,尤其是劉穆之突然病逝,劉裕留下看場子的人沒了,他也就無力北顧。
-
3 # 亭安讀書
劉裕攻滅南燕和後秦之後,如果繼續北伐不回去篡位奪權,其實也很難統一天下。
首先從劉裕北伐的目的來分析劉裕的北伐與東晉之前的數次北伐目的具有相似性,劉裕北伐的目的不僅是對抗胡族收復北方失地,更是為了依靠北伐建功鞏固自己在東晉朝堂的威望,而最終實現篡位稱帝的目標。這在東晉數次北伐過程之中,桓溫等人的北伐舉動大多都是抱著北伐建功,加強自身在朝堂的聲望和威勢,進而謀求篡權,跟劉裕篡權的經歷非常像。
而劉裕所要北伐的目的,其實還與其篡權之路中面臨的困境有著很大關係。劉裕擊敗桓玄之後,有匡扶晉室之功,雖然得以掌控東晉實際朝政,但卻依然不是其篡權的最佳時機。主要原因在於劉裕庶族行伍的出身,讓其在東晉士族門閥影響百年的朝堂之上,缺少必要的聲望和威勢。因此劉裕選擇北伐建功,來鞏固自身在朝廷的地位,是解決其篡權之路所面臨的自身困境。
從這個角度去看,劉裕覆滅後燕和後秦,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能夠在東晉掌權並且建立聲望,進而篡權奪位。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去北伐,那麼劉裕自然不會拼盡全力去北伐,為實現統一天下而耗費自身勢力過多。
需要知道的是,真正有心想要實現統一天下目標的前提,是劉裕自身已經成為江左政權的實際掌控者。但是從劉裕北伐過程之中去看,劉裕沒有篡位之前雖然依舊掌控朝政大全,但在東晉內部依然有不少反抗力量,想要推翻劉裕掌控東晉朝政的地位。這也是劉裕不能全力北伐實現天下統一的重要原因所在。
劉裕稱帝之前所面臨的阻力和反抗劉裕在參與北伐過程中,出現了幾次不同程度的東晉內部叛亂,包括在覆滅南燕之後的盧循之亂、劉毅之亂,覆滅譙蜀、擊仇池之後的司馬休之起兵。這些反抗力量,都是劉裕篡權之路的阻礙,也同樣是劉裕無法全力北伐的重要原因。
從幾次不同勢力的叛亂和對劉裕的反抗,可以看出劉裕所面對的東晉內部不同反抗力量:
(1)盧循之亂:次等士族的反抗
劉裕在北伐南燕之時,東晉嶺南盧循與徐道覆趁劉裕不在江東,起兵作亂。當初與劉裕一起起兵的何無忌戰死,劉毅也被盧循擊敗。最終劉裕趕回建康,率劉敬宣等人最終擊潰盧循叛亂。
看盧循叛亂的過程中,盧循出身范陽盧氏,不過進入江左之後范陽盧氏一直名聲不顯,與左右東晉朝政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這幾個高門士族無法相提並論,在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中將這些出於高門士族之下的江東士族,稱作“次等士族”。劉裕、何無忌等人也歸於次等士族的行列。
由此來看,范陽盧氏盧循起兵反抗同為次等士族的劉裕,當是次等士族之間,在東晉高門士族失去政治地位之後,爭奪東晉實際掌控權的過程。需要知道的是,盧循起兵佔據三吳之地,大肆屠殺士族門閥子弟,破壞了三吳之地士族門閥的原有格局,是對東晉門閥政治的嚴重破壞。
而盧循起兵其實與劉裕打壓士族門閥,對於東晉王朝來說,都是極具破壞性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盧循之亂,則是具備了次等士族之間爭奪江左政權的性質。
(2)劉毅之亂:次等士族聯合高門士族對抗劉裕
毅剛猛沈斷,而專肆很愎,與劉裕協成大業,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晉書·劉毅傳》劉毅跟隨劉裕起兵反抗桓玄,在平定盧循之亂中戰敗名聲受損,但其擁有“豫州、江州,都督荊寧秦雍四州及司州之河東河南廣平、揚州之義城四郡諸軍事”,劉毅的弟弟劉藩同時還佔據著兗州,義熙八年劉毅又為荊州刺史,由此之後劉毅的勢力範圍已經佔據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
因此劉毅對劉裕產生了不臣之心,因為其跟劉裕同為北府將起兵,並且自己當時又佔據了長江上游軍事力量,於是多番阻撓劉裕在中樞的詔令,並想要擴充自身勢力對抗劉裕。於是劉裕主動出擊,最終平定劉毅叛亂,將勢力範圍擴充到了豫州和江州。
需要注意的是,劉毅本身是次等士族的性質,對抗劉裕同盧循起兵的性質相似。但其聯合陳郡謝氏謝混和高平郗氏郗僧施,想要對抗劉裕,是次等士族聯合高門士族對抗劉裕的性質。本身謝混和郗僧施士族門閥的身份,做出對於劉裕專權時的反抗,是東晉門閥政治格局之下士族力量對於劉裕的反抗。
由盧循和劉毅的反叛,看出劉裕面臨同為次等士族的反抗,在門閥政治格局破壞,士族門閥不再佔據左右東晉朝政的關鍵地位的現實來看,次等士族佔據原本士族的東晉掌權地位,互相之間不滿對方的勢大,進而形成了如盧循和劉毅起兵反抗劉裕的叛亂。
而看劉毅之亂中陳郡謝氏和高平郗氏子弟參與其中,可見東晉門閥政治雖然趨向於衰亡,但士族門閥力量依舊在東晉朝政佔據重要地位。當士族門閥力量見劉裕勢力繼續崛起時,便有了想要聯合東晉正握有實權的劉毅等力量,來對抗並非士族高門出身的劉裕,這是符合當時士族門閥利益的選擇。
在劉裕覆滅南燕之後的盧循之亂和劉毅之亂,能夠看出對抗劉裕的東晉內部力量是次等士族力量和高門士族力量,但是不僅如此,還有其他力量不滿劉裕的反抗。
(3)司馬休之起兵:司馬氏皇族力量的反抗
在劉裕對抗劉毅之時,任命司馬氏皇族司馬休之都督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因此司馬休之得以趁機佔據荊州,成為下游建康的威脅。其子多番挑釁劉裕,讓劉裕非常不滿。最終劉裕從建康出發討伐司馬休之,司馬休之布兵對抗,最終劉裕擊潰司馬休之四萬大軍,攻克江陵,攻陷襄陽,荊州、揚州最終歸於劉裕掌控之中。
從司馬休之佔據荊州並且不斷威脅建康劉裕來看,司馬休之所代表的司馬氏皇族對劉裕依舊存在反抗態度。在東晉末期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父子開始,士族門閥力量逐漸被壓制,司馬氏皇族逐漸突破士族門閥的桎梏。及劉裕覆滅桓玄叛亂之後,司馬氏皇族力量反而趁勢反抗佔據中樞權力的劉裕,這是司馬氏皇族力量對劉裕的反抗。
劉裕平定司馬休之之後,東晉內部反抗力量基本都得以平定,及此之後劉裕都督南十二州軍事,權勢真正得到了確立。之後劉裕率軍北伐後秦,最終攻陷長安覆滅後秦,不過不久後就回到江東,並於次年也就是義熙十四年,殺晉安帝,立晉恭帝。又與元熙二年逼迫晉恭帝禪位,自己稱帝建立劉宋。
總結和思考從整個劉裕北伐直到稱帝的過程來看,劉裕所任有北伐建功的大好形勢,其北伐功績也是歷次東晉北伐過程之中最為顯著的,但是劉裕所面臨的不僅是北伐胡族政權的對抗,還有東晉內部力量的反抗。
盧循、劉毅所代表的此等士族對同為次等士族的劉裕的反抗,謝混、郗僧施所代表的高門士族力量對劉裕的反抗,以及司馬休之所代表的的司馬氏皇族對劉裕的反抗。面對這些東晉內部反抗力量,劉裕不得不抽身來平定內部反抗力量,因此劉裕也無法全力進行北伐進而實現天下統一。
劉裕如果如同東晉初期祖逖那般,擁有強烈的家國意念,那麼他的確可以透過北伐不斷收復北方失地。但是這需要建立在南方東晉朝堂內部,各方勢力都對劉裕支援的基礎之上。而如盧循、劉毅所代表的此等士族,謝混、郗僧施所代表的高門士族力量,以及司馬休之所代表的的司馬氏皇族,對劉裕其實並非全力支援的。甚至還想要透過起兵作亂,取代劉裕在東晉朝堂的地位。
而需要注意的是,盧循、劉毅、謝混、郗僧施、司馬休之等人也同樣在劉裕北伐之事上有所不滿,因北伐一事在東晉整朝之中,都是權臣建功立業,得以讓其聲望、威勢漸隆的重要途徑。如果盧循、劉毅等人背後的力量,坐看劉裕透過北伐建功,最終勢力崛起難以撼動,那麼他們便失去了爭奪江左政權掌控權的機會。因此,盧循、劉毅等人才會發動叛亂。
相應的,盧循、劉毅等人的叛亂,正是阻止劉裕不能全力北伐實現全國一統的重要原因,同樣也是劉裕想要透過北伐建功,加強自身在東晉朝廷聲望進而篡權稱帝的阻礙。
因此來看,劉裕覆滅南燕和後秦之後回去篡位奪權,確立自己再江左的地位乃至稱帝,都是其確保自己不被江左內部反抗力量撼動的保證。而江左內部次等士族力量、高門士族力量以及司馬氏皇族力量,對於劉裕的反抗,又是劉裕不得不暫緩北伐回到江左平定南方各大勢力,最終依靠篡權甚至稱帝來確立自身地位的重要起因。
簡而言之,劉裕的目的是建功立業加強自身聲望,因此不會過度消耗自身力量在北伐之事;而江左內部反抗力量,又不希望劉裕透過北伐建功,由此便不斷起兵反抗劉裕權勢的崛起,這又逼迫劉裕不得不返回江左穩固自身地位,也就不能全心北伐。最終劉裕依仗其最為重要的軍事作戰才能,既擁有了北伐之功,又平復了江左內部反抗力量,也就得以篡權稱帝建立劉宋。
-
4 # 真正鱷魚不哭
如果劉裕當時留在長安,以他的帥才,北府將士上下一心,赫連勃勃肯定佔不了便宜。
但是不行,劉裕回建康不只是急於篡位,而是重臣劉穆之忽然病故,他必須回去穩定大局。
後方不穩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當年桓溫就是因為受王謝各家牽制,要分心江南沒法全力以赴,才會先在關中輸給苻健,又在枋頭慘敗於慕容垂。後來朱元璋也是自己坐鎮後方,讓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去北伐拼殺。
劉裕的問題是他居然讓乳臭未乾的劉義真留守長安,他一個十二歲的娃娃,怎麼駕馭得了那些北府悍將?
-
5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劉裕北南燕和後秦分為兩次,平定南燕後由於盧循叛軍荼毒嶺南被迫回軍。兩年後平定國內叛亂後再次北伐,滅掉後秦。兩次北伐成功收復山東、河南、關中等地,黃河以南歸入東晉版圖。兩次北伐成功後東晉版圖除了冀、幽、並三州以及西域以外基本恢復了西晉版圖,東晉似乎迎來再次復興的機會。然並卵,劉裕在滅掉後秦後留下一萬軍隊防守關中後迅速回師沒有再次北伐。究其原因絕對不是急於回去篡位,而是繼續北伐需要比價長期的時間。理由如下:1、統兵在外的劉裕留下心腹劉穆之鎮守京城,滅後秦後劉穆之去世。劉裕為了保證後路不被切斷迅速回兵。2、如果繼續北伐必須鞏固新佔領的國土形成新的北伐基地,減少對江南漫長補給線的依賴。但是這都需要時間,不可速戰。3、無論是胡夏還是北魏都處於國力上升期,而且北方平原非常適合起兵作戰。所以統一必然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劉裕此時已經57歲高齡,機會看不到有生之年統一的希望。
從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開始到隋朝帶周自立統一中原的幾百年間,曾經有過幾次統一的歷史契機。其中劉裕兩次北伐幾乎都讓人看到了大一統的希望,但是種種原因導致統一歷史使命沒有完成。最終開啟了以北魏代表的北朝和劉宋南朝並立的過程,不得不讓人感嘆時也運也命也。
就筆者被人的理解,劉裕在吞燕亡秦後匆匆結束北伐歸國根本不是為了急於篡位。很明顯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劉裕從回軍到篡晉自立足有兩三年的時間,何來急於篡位直說?第二、劉裕結束北伐後駐軍在上圖黃圈中的彭城,此地距離東晉都城建康尚有幾百公里。如果急於篡位的話應該直接兵圍建康然後自己稱帝,所以說劉裕回軍除了心腹劉穆之病逝感覺心裡沒底外就是感覺在新土未鞏固的情況下倉促北伐的時機不成熟。
鞏固關中、豫州、青州新佔領國土需要消化吸收,然後以此建立北伐基地減少對江南補給的依賴吞燕滅秦雖然不是連續的過程但是也就六七年的時間,所以佔據的青州、豫州以及後秦的關中地區都需要時間來鞏固、消化吸收。這種情況和南宋北伐的情況類似:此時距離東晉南遷已過百年,而此時關中、豫州、以及青州百姓經過北方胡人反覆廝殺荼毒對於中原王朝的認可已經降到一定程度。這裡如果需要恢復華夏正統的認可,必然需要長期的時間。
況且這裡距離江南的已經距離比較長,況且由南方人組成北府兵北伐夏魏對於騎射和氣候的適應程度都需要調整。所以如果再次北伐最好的方法是從關中、豫州、青州徵新兵,這樣他們對於夏、魏的作戰方式和風格都非常的瞭解(後秦和南燕沒少喝夏、魏作戰)。
如果再次北伐河套的胡夏以及幽、並的北魏,依靠江南進行後秦補給就太漫長了。所以必然需要把關中、豫州、青州等地作為補給基地,這都需要新復之地對東晉的認可才行。而這恰恰需要的就是時間。再說如果這次北伐沒有出身北方的王猛孫子王鎮惡在的話,北伐也不可能這麼快獲得勝利(王猛作為前秦的丞相在關中影響深遠)。 所以在滅後秦後劉裕沒有再次強行北伐,選擇了班師回國。
與同是上升期的胡夏、北魏如果硬扛的話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還是鮮卑拓跋珪建立的北魏都是出自遊牧政權,此時正處於上升期沒有達到巔峰。況且鮮卑和匈奴向來是擅長騎射而北方又是他們習慣的戰場,所以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如果強行北伐難度可想而知。最好的辦法是東晉憑藉雄厚的國力慢慢的和胡夏和北魏耗,就像千年以後的大清王朝與準噶爾汗國那樣透過時間和國力的差距來抹平對方在騎射上的優勢。
所以這都需要一個相對較長期的過程,可惜關中南北方將領內亂(王鎮惡被殺)反而被胡夏搶佔關中。北方有威望的將領被殺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關中地區不可能再信任南朝,打造北伐後勤基地計劃破產。不是所有都符合老子英雄兒好漢的規律,劉裕病逝後繼位的劉義隆曾經進行過幾次北伐都沒有取得大捷。中原一統化為泡影,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劉裕當時遇到問題當時劉裕遠征在外,留在建康監視政敵的心腹劉穆之去世。劉裕為了歸國後路不被切斷,匆忙結束北伐班師回國這是其一。其二咱們前兩條說過,無論什麼情況北伐都需要時間。而已經快六十的劉裕最缺乏的就是時間,因為不可能所有的帝王都能活成司馬懿、趙佗那樣長壽。人一旦進入暮年就會相對保守,也許這也是劉裕沒有選擇繼續北伐的原因之一。
小結:
綜上所述,劉裕北伐確實是歷史賦予他統一全國的契機。但是歷史同樣製造的這些矛盾劉裕沒有完成克服和跨越,所以也就沒能完成天下一統的歷史使命。
-
6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場上留給劉裕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作為南征北戰平定四方的大將,劉裕用了幾乎一輩子的時間,收拾舊山河。
距離生命結束還有僅僅3年時間,他似乎終於想通了。人這一生到底圖個啥?功名利祿就哪樣可以帶到地底下?劉裕表示,名還真的可以,所以他就班師回朝篡位去了。
在劉裕眼中,似乎一統天下,並沒有太大的誘惑力。將朝中那個傀儡皇帝給取代了,自己建立新王朝,才更加具有吸引力。
01劉裕平定內亂,收復失地,成為東晉王朝的代言人。劉裕出身比較艱苦,窮到了跟劉備一個檔次的地步,所以跟劉備一樣,在路邊賣草鞋為生。這行當裡容易出皇帝,難怪現在市面上看不到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了。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南史》
一直這麼晃盪著也不是個事兒,所以劉裕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那就是去當兵。對他們這種窮苦人家出身的人來說,只有去部隊裡才有官糧吃。
所以劉裕選擇進入到了當時比較著名的北府兵中,開掛的人生也就這麼開始了。在領導劉牢之的帶領下,劉裕逐漸成為了軍中的小領導。
讓劉裕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也是個天生的戰神。所以他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轉變。對內他開始了一系列治理內亂的軍事活動,逐漸走上了東晉王朝的政壇。尤其是在擊敗了桓玄集團以後,劉裕基本上成為了東晉王朝的代言人。他假模假樣地扶持晉安帝復位,讓東晉王朝對他感恩戴德。這個時候劉裕又開始著眼於外面的世界,他派人到後秦談判。揚言要後秦將佔領的幾個州郡都還給東晉。劉裕眼光獨到,時機拿捏得非常準。因為後秦當時在西邊打仗,根本不敢跟劉裕為敵,所以一口氣把十二個郡都還給了東晉王朝。因為平定內亂,又幫著東晉收復失地,劉裕的聲望達到了巔峰水平。被晉王朝冊封為豫章郡公,食邑萬戶。在一年以後,劉裕獲封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成為了東晉王朝真正的掌權者。
02滅南燕,滅譙蜀,滅後秦,劉裕戎馬天下。不少人喜歡看三國故事,因為那裡面英雄人物輩出,所以故事十分精彩。其實劉裕這個時代,也是有英雄的,不過真正的英雄,可能就他這麼一位。
當時東晉王朝基本掌握在了劉裕手裡,所以劉裕開始了自己一統天下的大業。當然,最後並沒有完全一統天下,原因太多。
001第一個瞄準的目標就是南燕。
南燕國主慕容超登基以後,打算南征。這個時候兵馬已經進入江淮地區,而劉裕也不是吃乾飯的,當即帶兵北上。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慕容超自認為他們鮮卑族驍勇善戰,壓根就沒把劉裕的北伐兵放在眼裡,於是乎劉裕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攻城略地。
結果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劉裕已經把慕容超給團團圍住了。無奈之下慕容超只能去請後秦保命。結果後秦的姚興也只是個喜歡咋咋呼呼的傢伙,他告訴劉裕,我們十萬大軍已經到了洛陽了,你要是不把慕容超放了,那我們可就要進攻你們了!
劉裕自率眾討毅,命王弘、王鎮惡、蒯恩等率軍至豫章口,於江津燔舟而進。毅參軍朱顯之逢鎮惡,以所統千人赴毅。鎮惡等攻陷外城,毅守內城,精銳尚數千人,戰至日昃,鎮惡以裕書示城內,毅怒,不發書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戰。眾知裕至,莫有鬥心。既暮,鎮惡焚諸門,齊力攻之,毅眾乃散,毅自北門單騎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縊。---《晉書》
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他要真有十萬大軍,早就撲過來了。後來發現當時後秦只有一萬人馬在洛陽,而且死活不肯出兵。劉裕識破計謀後,一直不肯撤兵,這老臉算是撕破了,後秦也表示比較尷尬。慕容超想要投降,卻被劉裕嚴詞拒絕。
不得不說劉裕是個狠角色,他打下南燕以後,將鮮卑族的王公三千多人全部屠殺,徹底斷絕了南燕復國的希望。此後劉裕又平定了不少內亂,這才再次對外作戰。
002劉裕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譙蜀。
那是一個佔據巴蜀地區的地方政權。想要滅蜀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當年曹魏滅蜀漢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當時進攻譙蜀國有兩條道,一條內水,一條外水。誰也不知道劉裕從哪條道進攻,而劉裕這邊也不知道譙蜀會在哪條道上著重防守。
高祖與齡石密謀進取:劉敬宣往年出黃武,無功而退。賊謂我今應從外水而往,而料我當出其不意,猶從內水來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備內道。若向黃武,正陊其計。今以大眾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內水,此制敵之奇也。---《宋書》
所以一場心理試探的戰役就此打響了。劉裕和朱齡石制定了一套作戰計劃,認為主力從外水進攻,而疑兵則從內水進攻。
劉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部署,那是因為當初劉敬宣伐蜀的時候,就是走的內水。所以這次譙蜀一定會認為東晉大軍從外水進攻。這是正常思想,可劉裕又一想,對方肯定知道自己足智多謀,故佈疑陣。所以譙蜀一定認為劉裕還是從內水進攻。所以譙蜀鐵定會把重兵安排在內水。
結果劉裕還偏偏就是從外水進攻,而派了一些老弱病殘去內水假裝攻打。結果譙蜀兵敗如山倒,劉裕成功滅亡譙蜀。
003劉裕的最終目標,那就是後秦。
一直以來後秦都是東晉非常大的威脅,雖然他們遠在關中,卻常常掣肘東晉的軍事活動。所以劉裕打算趁著姚興剛死,新皇帝姚泓初登大寶,後秦內部各種叛亂的時候,趁機滅亡後秦。
這是最好的機會,不過卻也是最艱難的戰爭。當時後秦皇帝姚泓與北魏結盟,北魏大軍前往黃河阻擋東晉的進攻。每當劉裕的人馬在河面上漂流的時候,北魏大軍就出來襲擊。可當大部隊來的時候,他們又遠離岸邊,實在是難纏。劉裕明白,要想滅了後秦,就必須先擊退北魏的軍隊。所以劉裕將工作重心放在了襲擊北魏大軍之上,而同時檀道濟和王鎮惡等人的軍隊也遭受了後秦的進攻,損失不小。多面作戰之下,劉裕決定穩打穩紮,所以他在攻下洛陽以後,整軍兩個多月時間,在穩定了大後方的事情以後,才打算北上。而此時劉裕已經收復了河南全境。以王鎮惡、沈田子和劉裕三路兵馬齊出,最終姚泓判斷失誤,認為沈田子才是主力,所以將主力大軍調去消滅沈田子。結果王鎮惡大軍攻陷長安,長安陷落後,後秦宣佈滅亡。
總結:劉裕58歲登基,60歲就去世了。沒有完成北伐大業。不是劉裕不想北伐,而是他鋪的盤子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任何人都沒辦法保證它一定可以穩固。
始,裕欲留長安經略西北,而諸將佐皆久役思歸,多不欲留。會穆之卒,裕以根本無託,遂決意東還。---《資治通鑑》
當時打下長安以後,劉裕最倚重的後衛劉穆之死了,這麼一來就沒人在建康為他坐鎮了。
後院失火的事情,是常常會發生的。所以劉裕不得不回到南方,終止了北伐活動。可長安就像是一個魔咒,誰到了這裡,都會展現出自己的野心。文臣武將在長安開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王鎮惡、沈田子、王修等人互相殘殺,一個不剩。最終夏主赫連勃勃搶佔長安,劉裕將兒子劉義真給叫了回來,可惜他小小年紀太貪心,帶了無數金銀珠寶,最後被夏軍趕上,除了他獨自逃回來以外,其他人都戰死了。從此劉裕失去了北伐的信心,他知道鞏固內部比北伐重要的多。況且,他歲數實在是不小了,他能夠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的狀態。於是在自己聲威地位無人可及的情況下,劉裕選擇了登基稱帝,該國號為宋。僅僅兩年時間,劉裕就病重了。他本打算北伐北魏的計劃,也就此擱置。不過劉裕這輩子是真的值了,做了那麼多大事,最後還稱帝了,實在是一代梟雄。
參考資料:
《宋書》
《南史》
《晉書》
《資治通鑑》
-
7 # 灘家孫老孫頭
我覺得基本沒戲,氣吞萬里如虎劉寄奴,著實有一統天下的能力,但是劉穆之死了,沒有了蕭何的劉邦只能偏居西蜀,沒有了王猛的符堅註定淝水大敗,沒有了劉穆之劉裕沒有了有力的後方,已然強弩之末
-
8 # 減水書生
答案是不能,滅完後秦之後,劉裕實際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繼續北伐,他可能心有餘,但真得是力不足了。
01.劉裕滅後秦後已是強弩之末劉裕的主力大軍在長江邊上的建康誓師,一路北上、到淮河邊上的彭城集中;而後由彭城開拔、一路攻城奪寨,路上還跟北魏幹了一場,這才打到了淮河邊上的洛陽。
但這還只是開胃菜,真正的硬菜是潼關之戰和關中之戰,劉裕一路從洛陽、潼關方向殺入關中,王鎮惡一路從黃河、渭水殺入關中,沈田子一路從武關、嶢柳方向殺入關中。得賴王鎮惡和沈田子是不世出地能打,所以關中得以快速平定。
但是,劉裕這個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
越國鄙遠的危局:
深入敵國之境、遠離故國之土,這就是一種“越國以鄙遠”,你東晉雖然沒有隔著北魏、守關中,卻是在北魏的眼皮子低下守關中。這就是危局。
漫長戰線的困頓:
從建康到彭城、從彭城到洛陽、從洛陽到長安,劉裕滅後秦就是一個三級跳。劉裕之所以要玩三級跳的原因,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從今天的南京誓師起兵,然後一路步舟兼行,從長江到淮河、從淮河到黃河、從黃河到渭水,這是幾千里長的戰線。劉裕的後勤怎麼保障?就是打下後秦、發了戰爭財,但戰士思鄉怎麼解決?這群南方兵在千里之外的關中忍不了多久。
胡漢雜居的關中:
秦地戎夷混並,虎狼之國,裕亦不能守之。風俗不同,人情難變,欲行荊揚之化於三秦之地,譬無翼而欲飛,無足而欲走,不可得也。這是北魏博士祭酒崔浩所言,意思是關中之地、胡漢雜居,民風彪悍如虎似狼,劉裕守不住。原因就是風俗不同、人情難變,想用南方風俗同化三秦之地,無異於欲飛無翼、欲跑無足,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裕要繼續北伐,就得守住關中,因為關中是接著進攻的跳板。但是,劉裕守不住胡漢雜居的關中。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接下來的北伐了。
02.劉裕面對的兩大對手都是厲害角色一個是坐擁統萬城的大夏,主公赫連勃勃和謀臣王買德;另一個是坐擁山西與河北的北魏,主公拓跋嗣和謀臣崔浩。
大夏和北魏都不是什麼善茬,而且正處於國運的上升期。
要是劉裕沒有北伐滅後秦,大夏就能把後秦給蠶食掉。後秦,就是被滅的命,不被劉裕滅,也得被大夏滅。
而之所以國運上升期,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雄主、都有能臣。
北方天下基本就壟斷在了北魏拓跋家、鮮卑慕容家以及後秦姚家,但是匈奴人赫連勃勃硬是從這些老虎口中拔出一塊地方,建立了大夏。
這就是雄主,雄的彪悍。
而謀臣王買德的眼睛極為毒辣,劉裕一走,他就發現了機會,立即同意赫連勃勃征伐關中的計劃。
赫連勃勃和王買德這對君臣,劉裕惹的起嗎?
擁幷州鐵騎、兼河北財賦,這就是北魏。
此時的魏主拓跋嗣,上承拓跋珪下啟拓跋燾,要不是死得早,肯定是能幹出大事業的人。
謀臣崔浩呢?這個人比王買德還厲害,赫連勃勃去搶劉裕的關中,這傢伙就把他們當成了相爭的鷸蚌,等著如何從中取利。
拓跋嗣和崔浩這對君臣,劉裕鬥得過嗎?
只要劉裕在關中,大夏和北魏都不會動手,因為他們知道劉裕也是當時豪傑。
但是,他們會作壁上觀、沒安好心地看熱鬧。
這個熱鬧就是劉裕整治不了關中,到最後焦頭爛額地只能灰溜溜地跑回南方。
而劉裕只要稍微犯個錯誤,比如派幼子劉義真守關中,這些傢伙就如見血的豺狼,立即撲上去撕咬。
03.劉裕就不能一鼓作氣滅掉大夏和北魏嗎劉裕已是強弩之末,因為戰線太長;大夏和北魏都是極強的對手,因為國運正是上升。所以,這時候絕對不是:劉裕要不要滅掉大夏和北魏的的問題。而是,應該反過來問:大夏和北魏什麼時候去滅關中的劉裕。
劉裕扣關的時候,北魏就已經動手了,但是被劉裕卻月陣一頓暴揍,給揍跑了。但是,揍跑了卻沒有揍服,也沒有揍怕,北魏在等著報仇。
北魏為啥沒有動手?
兩個原因:
一個是北方的柔然,一直虎視眈眈,要是沒有柔然背後搗鬼,北魏早就統一北方了。這個來自草原的拓跋鮮卑,是一邊逐鹿中原的天下、一邊為中原看著北方門戶。
另一個是以逸待勞,崔浩認定了劉裕守不住關中,所以北魏等、就行了。劉裕早晚都要走,而劉裕只要走了,關中就是北魏的。即便赫連勃勃拿去也沒關係,他也守不住,因為北魏才是北方的男一號。
因此,北魏就一直沒動手。
大夏赫連勃勃呢?
赫連勃勃就一直沒閒著,劉裕揍後秦的時候,赫連勃勃也在揍後秦,所以,劉裕滅後秦才能滅得那麼順手。後秦是真正的腹背受敵,承受著赫連勃勃與劉裕這兩大殺星的刀劍相向。
劉裕入關中的時候,赫連勃勃與劉裕還修書互相約為兄弟。但是,赫連勃勃從來就沒安什麼好心。因為他們都看出來了:劉裕就是要挾滅國之功以回朝篡位。
所以,赫連勃勃的判斷就是劉裕必須離開關中,而劉裕一旦離開,大夏騎兵就要消滅劉裕的關中留守軍團。
對!就是消滅,一個不留。赫連勃勃才不會把他們趕出關中了事。赫連勃勃出兵,一路攻奔著長安殺,一路奔著潼關殺。目的就是關門打狗,佔據潼關、鎖死關中,劉裕的關中軍團一個也別想跑。
所以,滅後秦之後,劉裕真得別想再北伐了,他能守住就已經不錯了。
劉裕篡位只是加劇了北方的惡劣形勢,加速了北魏和大夏的快速擴張,加快了晉軍或宋軍退出北方。
-
9 # 京豬大將軍
南朝第一帝劉裕,氣吞萬里如虎!
對內削平諸多割據勢力,對外擊滅數個國家,勢力直達黃河關中一線,威震華夏。
可惜的是,直到他薨逝,也沒有消滅北方的拓拔魏和赫連夏,統一華夏。時常讓讀史之人,扼腕嘆息。
圖1.宋武帝劉裕
那麼,如果宋武帝劉裕,在攻滅南燕和後秦後,如果繼續北伐,能否統一天下呢?筆者的答案是,毫無可能。
首先,滅南燕時是410年,此時,遠在廣州的盧循,趁劉裕領兵在外,朝內空虛,起兵十萬,越過南嶺,向建康攻去。
盧循軍在九江,大敗東晉朝中的另一員大將劉毅,兵峰已達建康外圍。此時的東晉朝廷一片慌亂,急招劉裕回軍救駕。
圖2.盧循偷襲建康路線
劉裕軍晝夜兼程,才得以趕回,擊退盧循軍,最後,花了一年時間才消滅盧循。
如果劉裕滅南燕後,繼續北伐,則結果就是被盧循抄了後路,最後後援斷絕,被後秦,北魏,盧循三方夾擊而亡。
劉裕剛消滅盧循,朝內的劉毅,劉藩,諸葛長民,宗室司馬休之等人,又相繼跳出對抗他,在劉裕費力翦滅這些對手後,順便派人去四川滅了譙蜀。
圖3.夏如芒刺在後秦之背
等萬事底定,已經到了415年,此時劉裕才發兵攻打已被赫連夏折騰瘋了的後秦,滅完秦已經417年8月了。
筆者為什麼要一直強調時間呢?因為不到5年後,劉裕就去世了。想用不到五年時間,平定如日中天,擁有雄主的拓拔魏和赫連夏,毫無可能。
因為離根據地江南地區太遠的劉裕,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擁有強悍騎兵的魏夏兩國。要勝他們,只能穩固陣線,徐徐推進,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
圖4.北朝士兵
當然,此時的劉裕,並不知道自己餘年不多,他擔心的問題,要更具體,那就是崛起太快,征服的地區並不穩定,離朝太久,中樞可能有變,尤其是劉裕倚仗來控制朝廷的劉穆之,剛好在此時去世,劉裕若不回朝,很可能變成桓溫第二。
圖5.東晉北府兵
於是,他做了最優選擇,回朝穩固後方。
果然,他回朝沒多久,虎視眈眈的赫連夏,就趁在長安的晉軍內亂之機,叼走了這塊肥肉。
圖6.赫連勃勃
赫連夏為何敢擼劉裕虎鬚?很簡單,因為他根本不怕劉裕,何況更強的北魏呢?
綜上,劉裕攻滅南燕和後秦後繼續北伐,也不可能統一天下。
圖7.長安得而復失
當然,劉裕是不世出的雄主,南朝第一帝,他崛起的時間非常的晚,將近40歲才開始發跡,短短十幾年,就已削平內外群雄,如果上天能再多給他二十年,那筆者的答案將是肯定的?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還是沒有。
劉裕最大的問題是年齡,這跟他人生中兩個關鍵詞有關,一個是大器晚成,一個是老來得子,這就導致劉裕登上權勢巔峰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而兒子才十歲出頭。北魏崔浩評價劉裕為晉安帝司馬德宗的曹操,可劉裕當不了曹操,因為他沒有曹丕。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是士族的時代,而劉裕偏偏出身寒門,這是他人生前三十年默默無聞的主要原因,直到鎮壓孫恩起義時劉裕才快速崛起,此時他已經是37歲了。隨後藉著徹底平定孫恩盧循之亂、桓玄之亂,劉裕地位節節攀升,但他的年齡也是逐漸增大,等到他掃除國內劉毅等反對勢力、攻滅南燕、後秦等政權時(417年滅後秦),已經55歲了,長子劉義符才12歲。
在佔領長安的當年,劉裕就選擇了班師,原因很簡單,心腹死了,自己年紀大了。
《宋書·武帝中》載:公欲息駕長安,經略趙、魏,會穆之卒,乃歸。《宋書·劉穆之傳》載:高祖在長安,聞問驚慟,哀惋者數日。本欲頓駕關中,經略趙、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虛,乃馳還彭城,以司馬徐羨之代管留任,而朝廷大事常決穆之者,並悉北諮。劉穆之是劉裕的首席幕僚兼絕對心腹,從劉裕出戰他留守就可以看出劉裕對他的信任,但他的死並不是劉裕退兵的唯一原因,因為此時劉裕已經清除了絕大部分政敵,就算沒了劉穆之,其他心腹也可以暫控朝政,他在回師途中就命令徐羨之接管事務,徐羨之能力是不如劉穆之,可也沒犯什麼錯。
相比之下,劉裕更擔心的是自己的身體,在那個時代,以他的年齡,是完全有可能得病暴斃的,而他的幾個兒子,長子劉義符在建康,次子劉義真隨軍在長安,三子劉義隆在劉裕封地彭城。
三個兒子都是十歲出頭,一旦劉裕暴斃,十歲孩童繼任宰輔有多難?在劉裕之前根本沒有這種事,之後也只有西魏宇文覺,還是在他堂哥宇文護的幫助下穩住的,可劉裕家族人丁不旺,唯一靠得住的兄弟劉道規英年早逝了,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棗,沒人能當宇文護。而且劉義符三兄弟各擁實力,各在一方,有心人稍加挑撥,很可能會出大亂子。
因此,劉穆之的病逝成為一個導火索,徹底引爆劉裕對死亡的擔憂,讓他放棄了留鎮長安的想法,匆忙趕回建康。
劉裕一走,赫連勃勃的胡夏騎兵立刻進逼長安,留守的晉軍以劉義真為統帥,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並不能鎮住手下的文臣武將,晉軍很快發生內訌。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然後是王修殺沈田子,接著劉義真又殺了王修。幾番下來,晉軍人心惶惶,劉裕得到訊息後,知道長安難守,急令劉義真撤回。
劉義真撤軍慢悠悠地走,被胡夏騎兵追擊慘敗,劉義真單騎逃回,長安落入胡夏之手。
長安既失,一時間也奪不回來,劉裕還是將目光放在了朝內。
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受封宋公,以十郡建宋國,並受九錫殊禮。同年十二月,劉裕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
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同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
這些事,曹操父子用了十來年,而劉裕只用了三年,可見他的急迫。
建國後,劉裕先穩了穩局勢,裁撤荊州轄區、整頓戶籍等,還出兵擊破入侵交州的林邑國,林邑國請降,獲得劉裕冊封。
做完這些,劉裕開始準備新的北伐,還未出兵就因已溘然長逝。事實上,就算這次出兵成功,劉裕也很難一戰統一天下。
擺在南朝宋面前的對手有兩個,一個是盤踞關中的胡夏,另一個則是盤踞河北的北魏。
383年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後燕和後秦迅速崛起。隨後北魏崛起,395年參合陂之戰大敗後燕,後燕殘餘跑到山東,建立南燕,為劉裕所滅;407年胡夏崛起,攪得後秦不得安生,從晉軍手中奪取長安後,胡夏進一步掃平關中,成為北方另一強國。
胡夏政權興勃亡忽,赫連勃勃一死就被北魏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如果劉裕多活幾年,攻滅胡夏是很有可能的事。問題在於,北魏如何解決?此時北魏處於絕對的上升期,一代接一代的英主,統一北方後還把劉裕的兒子劉義隆打得淚流滿面,騎兵開到了長江邊上,也即是辛棄疾口中的“元嘉草草”。
而且北伐的劣勢仍在,劉裕在地形、兵種上均屬於劣勢,像卻月陣的戰績,終究是難以複製。劉裕想要一戰滅國,就只有等對方出現問題,南燕、後秦皆是如此,庸主當政,被劉裕迅速滅之,胡夏也有可能如此,但北魏沒有可能,拓跋嗣和拓跋燾都是知人善任之主,劉裕只有硬剛。
如果比熬的話,北魏根本不怕熬,他的人口經濟又不遜於南朝宋,劉裕都五六十的人了,年紀比拓跋嗣的老爹都大十來歲,就算熬死了拓跋嗣,還有拓跋燾,誰熬得過誰啊。
回覆列表
東晉朝北伐的人多了去,有成就的人少,偶有成效,收復一些失地的,最後也都從新淪陷了。從皇帝到世家貴族,都耽於享樂,習慣了偏安江南的生活。北伐的將領,沒人能得到舉國上下全方位的支援,加上最高層擔心北伐將領成功完成統一大業,立下不賞之功,功高蓋主。因此北伐者都是一面在前線浴血奮戰,一面要面對國內的掣肘,難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