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王大金444

    齊桓公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富有戲劇性的人物,昏庸與明智共存。談起齊桓公來,大家都會想到收納管仲、九合諸侯的故事,說明齊桓公的確是一個心胸博大、有政治才華的人。

    邢、衛等小國每次遭到亂軍惡匪的襲擾,都請求齊桓公出兵幫助,齊桓公從來沒有拒絕他們。這讓齊桓公和其它國家的關係十分親近。

    齊桓公習慣於穿紫色的服裝,國都的百姓們就也跟隨潮流穿紫色的衣服,但當時紫色布料並不便宜。齊桓公見到這個情況十分苦惱了,他並不想讓人們因穿著而浪費錢財,便告訴他的手下他很討厭紫色衣服,再也不想看到穿紫色衣服的人了。不久後,穿紫色衣服的百姓就少了許多。

    齊桓公還曾經禮賢下士,數次去尋見一個叫稷的小官。天下人聽到此事,都十分敬佩齊桓公對臣子的態度。

    齊桓公和管仲說過:“我有三個癖好,喜歡喝酒、喜歡打獵、還喜歡女人。”管仲認為這是當皇帝的人的通病,就沒去理會。因此,我們會發現,齊桓公也做過不少荒淫無道的事:齊桓公曾經說過:“天下那麼多美食呀,我都快吃遍了,就是沒吃過人肉。”他的廚子就把親兒子殺了給齊桓公吃,因此管仲對這個廚子十分厭惡,但齊桓公卻感激涕零。可想而知,這個皇帝也有最昏庸的一面,這在哪個朝代也不可能會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啊,只是偶爾遇到有割肉治病,當藥的,沒想到因為好奇,嘗新,還嘗試吃人肉的,而且還殃及人命的,實在是可惡至極。難怪管仲憤怒,只可惜人命已被禍害。

    他還不加節制的在宮中淫亂,封了六個相當於皇后的正宮妻子。他的哥哥齊襄公曾經就私通妹妹,殺了妹夫。齊桓公全盤照搬,不放過自己的姐妹晚輩們,禽獸一般的野性也暴露無遺啊,歷史對他的這些記載也只是輕描淡寫,認為這都是皇帝應該享有的權利,這也反應出當時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太過嚴重了,完全把女人當做玩樂的工具,只能說齊恆公的英明被他的這些荒唐之事給玷汙了,而他的下場也驗證了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自己斷送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被餓死就是自己咎由自取的下場。

    《韓非子》中曾經記載了這麼一段,說齊桓公蓬頭垢面的坐轎子在車上逛,看到姿色不錯的女人就強行拉上來強暴。韓非還在書中生動形象的寫了齊桓公散著頭髮強暴婦人的場景。

    所以,令人敬佩又令人惱火的齊桓公的的確確是一個無法被準確評價的君王,它的賢能使齊國在短時間內稱霸一時,它的荒淫也使他被活活餓死在宮中,沒有落得一個好的下場。

  • 2 # 宸22994426

    齊桓公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主公,也是春秋時期一代霸主,任賢納能,在管仲的建議下,把齊國治理的國富兵強,然而不聽管仲臨死前的忠告,重用易牙,豎刁等小人,導致病重的時候,易牙豎刁聯合起來,假借聖旨在齊桓公壽宮外築起一處高牆,不讓任何人見齊桓公,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也不管齊桓公的死活,最後活活餓死,屍體停放六十多天都長蛆了,往外爬也沒有人處理後事。

  • 3 # 融融118

    齊桓公是被人活活餓死的。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曾九合諸侯,威名遠震,擔任盟主之位達四十年之久,當然這與他重用管仲分不開。

    但是,齊桓公年老病重,被人餓死,主要原因是晚年的他變得昏聵,沒有識人之明。

    沒有識人之明,導致小人專權。管仲臨死前告誡桓公不能重用豎刁、易牙、開方等人,桓公問原因,管仲答:為了親近你,豎刁閹割自己,易牙殺子煮給你吃,開方拋棄父母,他們這樣做不合常情,那麼狠心歹毒的人,怎麼會真心待你?

    結果桓公沒有聽從管仲的建議,把管仲的忠言當耳旁風,重用了這三個小人,給了他們擅權作亂的資本。

    沒有識人之明,導致公子爭位。桓公的六位如夫人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最喜愛三夫人,立其子公子昭為世子。易牙等人與二夫人關係好,就攛掇桓公立其子公子無虧,桓公也答應了。其他如夫人也跑來請求立自己的兒子,桓公統統都答應了。

    立儲沒有原則,耳根子軟,立了好幾位公子,為公子們爭奪君位、引發內亂埋下禍根。

    等到齊桓公病重,易牙等人作亂,把桓公軟禁起來,關進一個小黑屋,圍以高牆,只留一個小洞,不供給他飲食。

    桓公年老,病重,又沒吃的,沒喝的,活活餓死了。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國君之位,忙於混戰,也沒人管桓公。等桓公死了,屍體腐爛,生的屍蟲爬出牆洞,大家才知道桓公死了很久了……

    威震八方的齊桓公死得這麼慘,可憐!可惜!可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反思。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注意身邊的小人,不能得罪小人,更不能重用小人,而得遠離小人,因為遠離小人就是遠離災難……

  • 4 # 趣簡歷史

    齊桓公在晚年寵信三個人。

    易牙、開方以及豎刁。

    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好鳥。

    易牙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他為了討好齊桓公,幹出了畜生都幹不來的事情。

    他把自己的兒子煮了給齊桓公吃,說是讓齊桓公嚐嚐人肉。

    開方本來是衛國的公子,在齊國做人質。

    開方這人質做的算是業界良心了,為了討好齊桓公,十五年不回家。

    父母過世開方也不回家奔喪,安心在齊國搞仕途。

    豎刁就更絕了,他為了討好齊桓公,居然……自宮。

    豎刁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幹這事的人。

    豎刁

    管仲心裡知道這三個人不是好鳥,但是他選擇了沉默。

    或許是為了明哲保身,或許是管仲還需要齊桓公的喜歡而只能順著他,或許罷或許。

    這位一代名相直到去世前,才向齊桓公做出了這重要的一諫。

    管仲去世前,齊桓公去看望管仲,問他說:

    “仲父啊,你去世了齊國可怎麼辦呢,誰可以做宰相呢,你看易牙行嗎?”

    管仲答說:“殺掉自己兒子來迎合你,這人沒有人性。”

    “開方呢?”

    “背叛自己的親人來迎合你,這人沒有人性。”

    “豎刁呢?”

    “割掉自己的……來迎合你,這人也沒有人性。陛下啊,這三人萬萬不可用啊!”

    管仲死前向齊桓公發出了肺腑之言,可謂盡忠而去。

    齊桓公當時也答應了他,並在管仲死後免去了三人的官職。

    但遺憾的是,齊桓公在罷免了這三人之後覺得哪哪都不得勁。

    覺得就算是管仲這樣的聖人可能也有犯錯的時候,便又令三人官復原職。

    復職後的三人開始勾結桓公的兒子們,開始專權內鬥。

    這三人的專權,為齊桓公死後齊國的內亂和動盪埋下了伏筆。

    當然,這是後話。

    齊桓公有很多兒子,在管仲死後,桓公的五個兒子都要求立自己為君。

    桓公生病後,五個兒子開始結黨互鬥。

    不過病中的桓公顯然沒有氣力去管這些事,實際上他被易牙等人軟禁了起來。

    根據《管子·小稱》記載,易牙等人作亂使得齊桓公的飲食起居都無人照看。

    要吃吃不得,要喝喝不得。

    桓公死前後悔沒聽管仲的話,自覺死後無顏面對管仲。

    拿過頭巾包住臉,在飢餓和悔恨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桓公死後,五個兒子忙著爭奪君位,內宮也是處處充滿了鬥爭。

    沒人做主,誰也不敢擅自將齊桓公的屍體裝入棺槨。

    最終,易牙和豎刁入宮殺死眾臣,立公子無詭為君。

    直到無詭繼位,才將屍體裝棺向全國報喪。

    此時距離桓公去世,已經過去了六十七天。

  • 5 # 廣州尚揚科技

    令人敬佩又令人惱火的齊桓公的的確確是一個無法被準確評價的君王,它的賢能使齊國在短時間內稱霸一時,它的荒淫也使他被活活餓死在宮中,沒有落得一個好的下場。

  • 6 # 與狼共舞說歷史

    齊桓公結局悲慘的原因有兩點:1、重用小人。2、子女不孝。

    一、三位小人

    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但是,晚年的齊桓公昏庸無道,重用開方、豎刁、易牙三位小人。

    這三位小人是齊桓公的寵臣。都心腸狠毒,擅長阿諛奉承。易牙是齊桓公的廚子,有一次,齊桓公開玩笑說:“寡人嚐遍了山珍海味,只可惜沒嘗過人肉。”易牙回家就把三歲的兒子殺了,蒸了一盤鮮美的嫩肉獻給齊桓公。齊桓公認為易牙愛自己勝過愛兒子,更加寵愛他。

    二、小人專權

    管仲、鮑叔牙先後死去,三小人肆無忌憚,見齊桓公年老無能,便專權獨行。順三人者,不貴亦富;逆三人者,不死亦逐。

    不久,齊桓公得了重病,但太子之位一直含混未定。

    三、齊桓公被困

    豎刁和易牙商量了一個狠毒計策。假傳齊桓公的命令,說是靜心養病,禁止文武百官入朝覲見。

    然後,在齊桓公臥室的周圍,建起三丈高的圍牆,斷絕飯食,只留下一個小洞,早晚派小太監爬進去觀看齊桓公生死。

    再說齊桓公臥床不起,千呼萬喚也不見人來,只能終日睜著雙眼,呆呆發怔。

    四、晏蛾兒翻牆殉節

    忽然聽見“噗通”一聲,好像有人掉下來,一會兒推窗而入。是齊桓公的一個小妾,名叫晏蛾兒。

    齊桓公如獲救命稻草,說:“快去拿熱粥來!”

    晏蛾兒說:“沒有粥。”

    齊桓公說:“熱水解解渴也行!”

    晏蛾兒說:“熱水也沒有。”

    齊桓公還一無所知,問:“為什麼?”

    晏蛾兒說:“豎刁和易牙作亂,封鎖宮門,築起三丈圍牆,不許任何人進來,哪裡會有水和食物?”

    齊桓公問:“你是怎麼進來的?”

    晏蛾兒答道:“我曾受您一幸之恩,所以不顧性命,跳牆而入,想最後服侍您。”

    齊桓公又問:“太子昭在哪裡?”

    晏蛾兒答道:“也被擋著不讓進。”

    齊桓公長嘆道:“我不聽管仲的話,活該有今天!”說罷痛苦萬分,吐血數口。

    齊桓公又嘆息說:“我死後,九泉之下哪有面目去見管仲啊?”說完用衣袖遮蓋住自己的臉,連嘆數聲而死。齊桓公在位43年,終年73歲。可嘆一世英雄,落魄而死。

    晏蛾兒解下自己的衣服,蓋在齊桓公身上,撞柱而死,以死伴君。

    五、群公子大鬧朝堂

    豎刁、易牙得知齊桓公死後,顧不得收殮屍體,先行包圍東宮,想殺死太子昭,昭逃往宋國。

    第二天,豎刁、易牙擁立太子無虧繼位, 其他公子很不服,大家都是先公骨血,江山平分。於是,公子潘在開方的擁立下,佔據右殿;公子元佔據左殿;公子商人佔據朝門。互為掎角之勢。

    文武百官見無所朝宗,閉門不出。

    六、齊國霸業灰飛煙滅

    如此相持了76天了,齊桓公的屍體一直無人照顧,腐爛不堪,臭氣熏天。蛆蟲一直爬出三丈之牆的外面,慘不忍睹。堂堂一代霸主,沒有戰死沙場,落得如此下場。

  • 7 # 老衲侃春秋

    如果要問在古代的人類群體中,最牛的人是誰?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那當然是國王或者皇帝了,他們就是當時的南波萬。

    可是再牛的人也有倒黴的時候。如果說一個國王被活活餓死,絕大部分人打死都不會相信。但歷史上的確發生過這類事情,還發生過多次。我們就舉幾個例子:齊桓公是第一例,他被活活餓死在病榻上,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中,齊王田建被餓死在原生態的松柏林裡,袁術在投奔老哥袁紹的路上,飢渴交加而死,梁武帝因侯景叛亂在臺城餓死。

    估計沒有挖掘出來的還有很多吧。但是顧不了這麼多了,因為今天的主題是講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國君王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即位為君,率軍擊敗助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魯軍,聽從大夫鮑叔牙的建議,釋怨於政敵管仲。

    桓公謂管仲曰:寡人有大邪三。不幸好畋,晦夜從禽不及,一。不幸好酒,日夜相繼,二。寡人有汙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三。管仲曰:惡則惡矣,非其急也。人君惟不愛與不敏,不可耳。不愛則亡眾,不敏則不及事。《管子·匡君小匡》

    此話用今天的語言來敘述,就是說我這個人有三個很大的毛病,一是喜歡打獵,玩到天黑了也不知道收手;二是好喝酒貪杯,酒杯一端日夜不停;三是特別好色,即使是親姐妹、堂姐妹、表姐妹一個都不放過,不讓她們出嫁。

    管仲一看君王很坦誠,能夠把難以啟齒的隱私都暴露給自己,說明對自己是充分信任的。

    聽了此話後,略做沉思,便回答道說,你這三個大毛病,的確很不好,壞是壞透了,但對你現在來說,還不是最重的要的事,不一定要立即改正。為人之君最不應該的事,是不愛護下屬和不勤政;不愛護下屬就會失去別人的擁戴,不勤政就會引起國家的混亂。

    同時針對以上問題,回答了作為“有道君主”,應當遵循的七個標準:從前的有道之君,都是敬禮山川、宗廟和社稷的這是其一;對於先故的大臣,施以恩德,並且使其大富這是其二;鞏固武將的官位,發揮他們的能力這是其三;聖人在前,貞廉之士在左右,互相提倡行義,上下都有修治這是其四;刑政明察,四時的行事安排沒有失誤,人民無憂,五穀豐登這是其五;內外和睦,諸侯臣服,國家安寧,不用兵革這是其六;把幣帛授於鄰國,以感懷鄰國的德惠;把政令昭示於鄰國,以作為他們的規範這是其七。以上這些都做到了,就可以稱作有道之君了。”

    “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聖人在前,貞廉在側,竟稱於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憂,五穀蕃殖。外內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革。受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君也。”(《管子·四稱》)

    他們倆人的促膝長談,“連語三天三夜,字字投機,全不知倦”,齊桓公聽後,完全拜服了。下來後就按照他們在談話中預定的設想,進行朝政改革,開始重用有實際能力的五個人。並拜管仲為相,尊其號曰仲父。

    其實,管仲名夷吾,字仲,但是齊桓公覺得,那樣的稱呼顯示不出應有的尊重來,於是下令:“不問貴賤,不許犯夷吾之名,皆稱仲”,以字為敬。並且通告朝野,國家有了重要的事情,先彙報仲父,再彙報自己,一切大政方針都聽仲父的決斷。

    春秋時期,周王室雖然逐漸失去了對眾諸侯的管束能力,但是天下仍有以周天子為共主的思想,齊國如果貿然征伐蠻夷,必會引起其他諸侯的反感,實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尊王”而“使天下莫敢不聽”,“攘夷”,拉攏收買弱小諸侯國既減少了爭霸的阻力。憑藉著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齊桓公在諸侯中,頓時威名大震,最後一躍而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以前,齊桓公身邊所用之人,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他曾重用過易牙、豎刁、衛國公子開方這三個小人。他們每個人被重用,都是因為桓公的認識偏差所致: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熬成鮮美的湯,獻給了君王,他認為這是愛君主勝過愛兒子;豎刁自我閹割後跑過來侍候君王,他認為這是愛君主,要勝過愛惜自己的身體;公子開方的父親死了不回去奔喪,他覺得這是愛他勝過愛自己的父母。

    管仲在彌留之際,對齊桓公說,這三個人的做法,都是違反人性的行為,都是小人所為。虎毒不食子,連自己兒子都能殘忍殺掉的人,什麼事情幹不出來?一個人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能夠珍惜別人嗎?對自己父母都視若無睹的人,他們還能給誰盡孝?說白了,這些人這樣做,無非是抱著更大的目的和企圖罷了,所以希望君主遠離這些小人人。

    管仲過世後,桓公並沒有聽從要他遠離小人的建議,依然重用他們,但不巧的是,沒過多久,齊桓公得了重病 ,躺在臥榻上不能動彈,原來掩蓋著的矛盾一下子就全都暴露出來了。

    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迫使太子昭奔宋,齊國五公子為爭奪王位發生內戰。易牙等堵塞宮門,假傳君命,不許任何人進宮。

    有兩個宮女乘人不備,越牆入宮,探望齊桓公;桓公正餓得發慌,問她們要食物。宮女便把易牙、豎習作亂,堵塞宮門,無法供應飲食的情況告訴了他。

    桓公聽後,仰天長嘆,懊悔地說:“如果死者地下有知,我有什麼面目去見仲父?”說罷,用衣袖遮住臉,活活餓死了。

    桓公死後,宮中更是大亂,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王位開始互相殘殺,致使齊桓公的屍體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無人收殮,屍體腐爛生蛆,慘不忍睹。

    結語:其實我們今天的人,探討他是怎麼死的,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探討一下他因何而死後無人來管,對後人來說才具有警示意義。

    一個君王,如果為國而死,死的令人欽佩;為民而亡,更令後人敬仰。但齊桓公的最大悲哀就在於,他的死和上面兩者一點都沾不上邊。他是因不肖子孫爭權奪利,在爭鬥中“忽視”了他的存在,而被活活餓死的,那就死的很窩囊,死得令人扼腕嘆息。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不能怨別人,還是自身的原因。你當甩手掌櫃的當慣了,把體力用在了女人的肚皮上,把能力用在了追逐獵物上,把精力用在了杯觥交錯上。只知道垂拱而治,等到輔佐政事多年的管仲一走,回頭才發現,自己這幾年啥正事也沒幹,到如今自己居然成了一個啥也不會的寄生蟲!最後出現這個結果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今天來追溯這段歷史,就是要讓大家牢記,要近君子遠小人,否則你被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錢呢。

    同時,還要牢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做什麼事情都要身體力行才行,再也不要做甩手掌櫃的了。否則,哼哼,這類事件還會重現的。

    參考資料:

    《管子》

    《史記》漢·司馬遷

  • 8 # 孫子李兵解讀

    春秋五霸齊桓公身邊有三個可歌可泣、先進模範代表的“忠臣”,他們分別是公子開方、豎刁和易牙。這三個人都是感動齊國的典型代表!因為他們身上發生了太多感人的典型事蹟了。

    公子開方

    本是衛國身份地位顯赫的公子,可他卻毅然放棄了衛國公子的高貴身份,死心塌地的在齊國服侍齊桓公,甚至在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不願意回去奔喪,而要留在齊國繼續服侍齊桓公!按照齊桓公對他的評價是:公子開方愛我勝過愛他親爹!

    豎刁

    豎刁的故事也很讓人感動。他也是貴族後代,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經被送進宮裡服侍過齊桓公,長大成人後,就被家人接出宮來。本來他可以衣食無憂的作為富二代生活下去,但他愣是鐵了心要繼續在宮裡服侍齊桓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居然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趁家裡大人不在家,自己揮刀自宮成了太監,從而再次來到宮裡伺候齊桓公!齊桓公對他的評價是“豎刁,愛我勝過愛他自己啊”!

    易牙

    易牙的故事就更讓人感動了!易牙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也是中國廚師界的祖師爺之一。有一次,易牙做了一個烹乳豬給齊桓公吃,齊桓公享用完這道美味後順口說了一句:“我嚐遍天下美味,如今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隻剩下沒有嘗過人肉了”。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易牙日思夜想,用誰的肉好?心裡琢磨著,“一國之君,地位尊貴,決不能用平民和囚徒的肉”,於是,第二天,易牙就把四歲的兒子給烹了並做成肉湯給齊桓公吃。齊桓公發現該肉湯味道不同於以往,便詢問易牙:“此係何肉?”易牙哭著說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齊桓公儘管被嚇了一跳,但卻被深深的感動了——就為了自己一句話,人家就把親兒子就給殺了。

    然而這三個人先進事蹟卻並沒有得到齊桓公宰相管仲的認可。管仲臨死前一再告誡齊桓公要警惕並遠離這三個人,否則必有大禍!管仲對他們三人的評價分別是:

    人之常情是最愛自己的兒子的,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殺掉,對別人他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

    人都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最重,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在乎,他還會在乎別人嗎?

    人生在世,孝道為先。開方公子不回去當太子,不回去奔喪說明他的政治野心,又怎麼可以信任?

    管仲死後,齊桓公驅逐了這三個人。但三個人走後,齊桓公食不甘味,沒有心思治理朝政,同時舊病也犯了,朝庭秩序也亂了。

    過了三年,齊桓公說:“仲父的話有一點過份吧!”於是又把那三個人召回宮庭。

    第二年,齊桓公病了,他們見齊恆公大勢已去,就勾結起來作亂。他們把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築起三丈高的牆,不讓任何人進去,齊桓公連水都喝不上,就這樣被活活餓死了。臨死前,齊桓公嘆息說:“哎!仲父真是料事如神哪!”

  • 9 # 西府趙王爺

    人老不中用,一旦上了年紀,就容易犯糊塗!

    齊桓公何許人也?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諸侯,匡扶天下,德高望重,是那個時代絕對的人傑。

    可是到了晚年卻結局悲慘,奸臣當道,內政混亂,易牙、豎習作亂,堵塞宮門,無法供應飲食,導致齊桓公被活活餓死於宮中!。

    而在其死後,五子爭位,來能屍體都沒人收殮,屍體腐爛生蛆。其實不僅僅是齊桓公,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到了老年都不咋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最終被兒子給活活餓死;漢武帝,一代帝王,晚年還不是整出了“巫蠱之禍”,還有唐玄宗,年輕的時候十分能幹,開創了“開元盛世”,可晚年卻出了個“安史之亂”,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當然了,具體來講,齊桓公晚年的悲慘生活,是多種因素所決定的:

    首先一點,管仲的突然離去。

    在齊國的發展過程中,管仲的作用甚至是超過君主的,不過桓公有識人之明,當他認定管仲是一個人才以後,就不遺餘力的把權利放給了他。

    所以在後期齊國政權穩定以後,管仲在君主面前仍然有很大的份量。即使那是桓公身邊已經有了一些奸臣,但是由於權利大部分都在管仲手裡,這些臣子也沒有太過放肆。

    更何況管仲早就看清了他們的品行,平時也有一些防範措施,但是他一直沒有對這些奸臣下手,這也給日後留下了禍患。

    在管仲突然死去了以後,齊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沒有丞相的接班人,能在水平和威信方面比得過管仲的,整個齊國都找不出第二人。

    所以管仲死後齊國出現了一段權利動盪的時期,這就讓某些有想法的臣子有了得權的機會,以至於後來奸臣得以把持朝政,讓桓公落得悲慘下場。第二點,桓公本人太過依賴奸臣。

    豎刁、開方、易牙是禍亂齊國的三個“反派”,管仲在去世之前告知君主,一定要在後期遠離這些臣子,因為這三個人的事蹟是有點“可怕”的。

    為了討好桓公,豎刁主動自宮成為君主身邊的近臣。開方本就是貴族子弟,其父母是衛國之主,不過此人頗有野心,看上了齊國大面積的國土,所以他就來到桓公身邊表示忠心,以方便日後找機會圖謀齊地。

    在這期間他的父母去世,可他竟然不回國弔喪父母,仍然在桓公面前行“服侍”之事。

    易牙相比於前兩個人就更狠了,此人原本是宮中的一位大廚,平時做的菜也很討君主喜歡。

    可是人家桓公畢竟是大國之主,天下的美味都吃的膩歪了,所以他就在廚師面前透露出想吃人肉的思想。易牙為了討的君主的歡心,竟然隨即就把四歲的小兒子“烹煮”了。

    就算是一個智商很平常的人,也會非常明白這三個人是信任不得的,不愛自己、不愛孩子、不愛父母,這樣的人還能指望他對誰好?

    桓公本人也一定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這三人把他伺候的太舒服了,一旦形成了慣性,離開了他們就渾身不舒服。所以這三人就仗著桓公的寵愛,在後期謀得了齊國的大部分權利,國家大權掌握到他們手裡,必然會有不穩定的事情出現。

    在後來五子奪權的過程中,這些近臣利用職權的方便,把桓公嚴格的軟禁在了宮廷之內,多日之後這位雄主竟飢渴而亡。他的屍體在六十多天後才被發現,屍蟲遍佈的景象著實令人心寒。凡是有因就有果,桓公落得如此下場,也是他自己的失誤導致。

  • 1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國君,他一生勵精圖治,對內休養生息,對外“尊王攘夷”,不僅提高了威望,還開疆拓土,成為威震四方的一代雄主。可是,誰也沒想到,英明神武的齊桓公在晚年竟被活活餓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齊桓公劇照)

    齊桓公繼位後,任用了一個重要的人,就是管仲。

    說起來管仲和齊桓公有一箭之仇,曾為了阻止齊桓公奪位,差點射殺了他。

    齊桓公繼位後,聽說管仲有曠世賢才,所以不計前嫌,以極隆重的禮節把他迎回齊國,並拜他為相。

    在管仲的幫助下,齊桓公對齊國的內政、軍事和經濟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齊國因此得到發展壯大。

    隨後,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東征西戰,並參與調停各諸侯國內亂。這樣一來,他的威望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以至於各諸侯國都唯他馬首是瞻,奉他為五霸之首。

    然而,再好的君臣也有分手的時候。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鞠躬盡瘁,一病不起。

    齊桓公四處為管仲延醫請藥,但都無濟於事。

    想到管仲去世後,不知該讓誰來接替他為相?齊桓公思來想去,頗為心焦,於是在探望管仲時,便把心裡的疑惑提了出來。

    管仲反問齊桓公,身為一國之君,您應該是最瞭解大臣的,您是怎麼想的呢?

    齊桓公首先提到曾力勸他起用管仲的鮑叔牙。

    但管仲認為鮑叔牙為人太過耿直,見人一惡,畢生不忘,不適合為相。

    (易牙劇照)

    齊桓公於是問易牙如何?

    齊桓公之所以會提到易牙,那是因為他覺得易牙很愛他。

    原來易牙特別懂得烹飪,這項手藝在春秋時期極為罕見,所以他憑著會做菜的能力得到齊桓公的賞識,併成為齊桓公身邊的近臣。

    有一次,齊桓公對易牙說,寡人遍嘗天下山珍海味,已不鮮矣,唯獨還沒嘗過人肉,真是一件憾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回家後便把自己年僅3歲的兒子殺了做成肉湯,獻給了齊桓公。

    齊桓公嘗食後,發覺與平常所食的肉要鮮美得多,於是問易牙是何肉?這才得知了來龍去脈。他見易牙因失子痛哭流涕,心裡不免大為感動,認為易牙這是愛他勝過親骨肉的行為,所以從此後更加寵愛易牙。

    結果,管仲卻否定了齊桓公。

    在管仲看來,易牙不惜烹殺親子來取悅國君,是違揹人性的行為。

    齊桓公又問豎刁如何?

    齊桓公之所以會提到易牙,那是因為他覺得豎刁也很愛他。

    豎刁自幼在宮中為僕,到10歲以後本該出宮,但他貪戀宮中的榮華富貴,為了能繼續享有這些,便狠下心閹割了自己做了宦官。

    豎刁很會揣測人心,阿諛奉承的功夫,那更是一流。因此,他經常把齊桓公哄得暈頭轉向,心花怒放。

    齊桓公認為他為了侍奉自己,竟連身體都可以不在乎,所以非常感動,對他亦很寵愛,把他封為身邊的近臣。

    結果,管仲再次否定了豎刁。

    在他看來,一個人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他又怎麼會愛國君呢?

    (豎刁劇照)

    齊桓公又問公子開方怎麼樣?

    齊桓公之所以會提到公子開方,那是因為他覺得公子開方也很愛他。

    公子開方本是衛國國君衛懿公的庶長子,但他覺得他既不能繼承國君之位,衛國又太過貧窮,所以當他看到齊國強大後,便追隨齊桓公,並侍奉左右。

    結果公子開方在齊國呆了15年都沒有回過家,他的父母去世也不曾回國奔喪。

    在齊桓公看來,公子開方不僅放棄衛國公子的尊貴之位,父母去世也不回去奔喪,這是愛他勝於父母的表現,因此齊桓公非常感動,對公子開方也很寵愛,並封他為近臣,不離自己左右。

    結果,管仲還是否定了齊桓公。

    在他看來,一個人連父母都不關心,又怎麼會真心侍奉國君呢?

    所以,管仲否決這三個人後,建議齊桓公為了齊國長治久安,應該罷黜這三個人。

    齊桓公一向信任管仲,雖對這三個人頗為不捨,但還是答應了他。

    最後,管仲才推薦性格持重老成的公孫隰朋接替他的相位。

    管仲去世後,齊桓公遵守約定,將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驅逐出了齊國,並任命公孫隰朋為相。

    然而,公孫隰朋由於年老,僅上任一個月就去世了。

    (公子開方劇照)

    此時的齊國,人才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老臣幾乎都已去世,年輕的大臣又不具備治國的能力,所以齊桓公非常煩惱。

    同時,由於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不在身邊,他過得非常無趣,以至茶飯食之無味,遊樂也提不起興致,就連朝堂事務也疏於打理了。

    再加上年老體衰,舊病纏身,精力也大不如前。齊桓公開始懷疑管仲的決定,是不是太過誇大?畢竟光憑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就會使強大的齊國衰弱,似乎有些危言聳聽,所以他再次召回了這三個人。

    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重新得到重用,齊桓公愈發對他們信任,不久索性把朝堂事務都交由他們決定。自己只管在後宮宴飲嬉遊,沉湎女色,生活又如過去一般快樂無比。

    桓公四十三年,齊桓公病重。

    此時,易牙、豎刁和公子開方由於大權在握,已成為齊國三貴,他們為了能繼續把持朝政,在齊桓公所住的宮殿外築起高牆,並嚴厲禁止所有人去探望齊桓公。

    隨後易牙三人為了奪權,發兵攻打太子昭,太子昭被逼流亡國外後,公子無虧則被他們立為傀儡國君。

    齊桓公的其他公子,為爭奪國君之位,又開始大打出手,互相攻伐,誰也沒空關心被關在高牆之內的齊桓公。

    可憐齊桓公最後竟被活活餓死,更可悲的是他死後67天,屍蟲順著窗戶爬到牆外,才被人發現收殮下葬。

    齊桓公因諂信小人,最終落得一個被活活餓死的悲慘下場,而強盛的齊國也因為這一場內亂,大傷元氣,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參考史料:《史記·齊太公世家》)

  • 11 # 科學美少男

    齊桓公身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建立了以齊國為諸侯長的宏偉霸業,但晚年卻因為繼承人問題被餓死在宮中。但這一切,只能說是他咎由自取。

    齊桓公並不是一個雄韜偉略的英主,充其量只是中人之姿,也就是說身邊有賢臣他會成為明君,身邊有小人他會成為昏君。但他很幸運,年輕時擁有了管仲這樣的治國賢臣。

    在管仲的幫助下,他對齊國的經濟以及民生進行了改革,同時打造了一支超強的國家軍隊。在春秋時期,想當霸主必須能打仗,這一點,齊桓公做的很出色。

    在外交方面,管仲提出“尊王攘夷”方針,誰不尊重王室就站在道德至高點打誰,有外邦攻打各諸侯國,管仲和齊桓公也會出兵援助各諸侯國。久而久之,各諸侯國都聽齊桓公的話,以齊桓公為尊,因此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但是好景不長,管仲因病去世,臨死之前管仲說:“主公一定要遠離三個小人:易牙、開方和豎貂。”

    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仲父為何對這三人如此不放心?他們都是忠心於我的人。我不過和易牙提了一句想嚐嚐人肉的滋味,他就把自己的兒子蒸了給我嘗;開方捨棄了自己衛國世子的身份來服侍我;豎貂寧願做太監也要跟隨我,我還正想和你商議從他們三人中選一人接替你的位子。”

    管仲說:“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還會對什麼忠誠呢。”

    “開方可以放棄自己大國世子的地位,可見他的慾望比王還大。”

    “豎貂對自己的身體都能如此狠毒,對什麼又能仁慈呢。”

    剛開始,齊桓公確實聽了管仲的話,遠離了這三個人,但日子一久,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又把他們全召回來了。

    結果他們三人聯合後宮王后,為了奪權發兵攻打太子昭,立公子無虧為傀儡國君。同時為了不讓齊桓公得知,在齊桓公修建的宮殿外築起了高牆,嚴令任何人探望齊桓公,最後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君子遠小人,對於一個國家影響有多深遠。

  • 12 # 遺產君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國君,因其豐功偉績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在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稱霸天下,他在一片混亂中登上了王位,為了鞏固統治,齊桓公打算除掉當年與他為敵的人,其中就包括與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但管仲的才能天下聞名,在鮑叔牙的勸誡下,齊桓公留下了管仲,胸懷大志的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封管仲為宰相併稱其為仲父。

    從此,齊桓公與管仲君臣同心,勵精圖治,整頓朝政,厲行改革,使得齊國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齊桓公不僅心胸豁達,而且十分注重禮節,尊重人才,他對朝中的賢能之士從來都是畢恭畢敬,因此他身邊都圍繞著一群賢臣良將。

    齊桓公統治時期,曾遭遇過數不清的挫折,每每在危急時刻,管仲總能提供及時的治國良策,渡過危機,管仲為齊國的繁榮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沒有管仲的精心輔佐,齊桓公就不可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然而世上並沒有十全十美之人,齊桓公雖然貴為春秋五霸之首,但他終究晚節不保,晚年竟被活活餓死,這樣的一位雄主為何會頹廢到餓死自己呢?

    齊桓公早期英明賢德,頗有建樹,但伴隨著在位時間的增加而逐漸萎靡,晚年的齊桓公漸漸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或許是之前的豐功偉績讓他有了驕傲的資本,到了後期,齊桓公開始荒廢朝政,更多的追求飲酒作樂,甚至還任用了一大批無恥之人,比如易牙、豎刁、衛開方等人。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病臥床不起,齊桓公前去探望,並詢問管仲,易牙、豎刁、衛開方這三人能不能為宰相。

    管仲說,易牙為了討好您而殺掉自己的兒子,豎刁為了接近您而自宮,衛開方為了依附您,他自己的父親死了都不去奔喪,這些都不符合人之常理,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都被管仲一一否決了,還告誡齊桓公,這三人都是小人,要遠離。

    管仲的良言,齊桓公並沒有聽進去,在管仲死後,他依然重用這三人,還將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豎刁,還讓兒子跟隨他姓,進而讓他們掌握了朝政大權。

    在三人的蠱惑下,齊桓公驕奢淫逸,不理政事,大權旁落,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這三人勾結齊桓公的五個兒子,各自爭權奪利,都想奪得太子之位。

    此時的易牙、豎刁、衛開方等人原形畢露,他們開始興風作浪,他們假借齊桓公的命令,封堵宮門,不讓任何人進入宮中探望齊桓公,而齊桓公的五個兒子則在宮門外大打出手。

    齊桓公在宮裡被活活餓死在病榻上,死了兩個多月無人為其收屍,身上賭生了蛆,直到齊國公子無詭登基齊桓公的屍體才入土為安。

    齊桓公是一個既令人敬佩又令人鄙視的、一個無法被準確評價的君主,昏庸與明智共有,他的賢能使齊國在短時間裡稱霸一時,他的荒淫無道也使他活活被餓死宮中,不免令人扼腕嘆息,但誰能說他不是咎由自取呢?真是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13 # 陸棄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戰國時期人才輩出、各路能臣名將風雲人物湧現,各領風騷。這個時段也是諸侯勢力較為壯大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混亂大分裂時期。

    齊桓公是齊襄公之幼弟,齊襄公死後,桓公與公子糾皆為繼位的合適人選,最後齊桓公機緣巧合先於公子糾返回齊國,齊國大臣高傒最終選擇擁立他為國君。齊桓公繼任後,重用管仲等賢才,推行改革,他的一系列舉措使得齊國日漸昌盛,但一代明君的身邊,必然也少不了小人的存在,有史料記載,桓公曾對易牙、豎刁以及公子開方加以重用,而這三人是出了名的手段殘忍,毒辣。

    人處在越高的位置,就難免會被權力矇蔽了雙眼,分不清賢臣和小人,管仲於彌留之際也苦口婆心勸導桓公要遠離此等小人,善用宅心仁厚的賢才,但管仲過世後,但是很遺憾,齊桓公並未採納,一味的重用這幾個小人。

    後來,齊桓公病重,這三個小人趁機擁立公子無虧,利用假詔令告知所有人不得進宮,對桓公實行幽閉,桓公在飢寒交迫之下,偶然間聽到倆宮女的言語,方才得知被易牙、豎刁等人矇蔽,懊悔不已,自言沒有何面目去見管仲,一代霸主就這麼被活活餓死了。齊桓公從一代霸主到落得餓死的下場,究其根本,正是親小人,遠賢臣,毀社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定義一個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