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鴿子看世界

    其實在以前,“韃靼人”這個稱謂是不存在的。這是13世紀歐洲人在侵略過程中,對突厥人和蒙古人的稱呼。“塔塔爾雅”這一稱謂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他指的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政治或人種劃分。

    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韃靼人”。他們基本上都是突厥人,種族不同於蒙古人,居住在中亞地區。在13世紀,大量的韃靼人加入了蒙古大軍,成為了位於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蒙古帝國的一部分,這個蒙古帝國被稱為金帳汗國。起初,雖然韃靼人和蒙古人語言不通,但是他們和蒙古人有著相同的遊牧生活方式:住在蒙古包裡,養牛,騎馬。但在金帳漢國時期,所有的韃靼族人逐漸成為了穆斯林,而蒙古人最終成為了佛教徒。

    到了15世紀,金帳漢國的統治分崩離析,分裂出了幾個獨立的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國、裡海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國,以及位於烏克蘭南部黑海流域的克里米亞韃靼人。而西伯利亞這個名字是位於最東部的韃靼人所起的,叫做“西比爾”。

    從那時候起,韃靼人的語言開始向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個名字,也大不相同了。到了16世紀,他們被伊凡四世所征服,隨後歸順了俄羅斯。只有克里米亞韃靼人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並保留了自己的可汗,一直到18世紀晚期,凱瑟琳大帝奪下了黑海沿岸地區為止。在歷史上,有很多比較小的群體都被稱作韃靼人,但現在已經寥寥無幾甚至滅絕了。

    現存最大的韃靼人群體是伏爾加韃靼人,他們生活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喀山市。他們仍然是穆斯林,說著類似於某種中亞語言的突厥語。但是他們身上已然融入了許多俄羅斯人的特點,譬如他們早就住進了俄羅斯人慣住的木屋中。如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還有俄羅斯基督教的教名。而由於克里米亞韃靼人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所以他們與土耳其人更為接近。在二戰之前,他們一直有著自己的蘇維埃共和國,但是由於他們支援的是德國,所以戰後就被斯大林流放到了蘇聯的各個地方。現在,很多人早已經移民土耳其了。

    儘管韃靼人在歸順俄羅斯以後一直被視為二等公民,但是由於他們出色的軍事才能,還是有不少人一路晉升到了顯赫的地位,甚至當上了貴族。有很多俄羅斯人都有韃靼人的血統或姓氏,譬如:布拉托夫、穆拉托夫、阿克汗托夫、拉可汗曼尼諾夫等等。有趣的是,早在15世紀就有些韃靼人在波蘭定居了,可是波蘭韃靼人的數量依然少得可憐。

    如今的蒙古人幾乎與韃靼人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了。他們住在中國北部的獨立的蒙古共和國內。雖然也受到了一些來自中國的影響(比如佛教),不過蒙古人仍然保留著草原遊牧的生活方式。既便進入了21世紀,他們依然住在蒙古包裡,幾乎沒有農業,基本上靠畜牧業為生。

  • 2 # 銀河可汗

    韃靼人是音譯,也叫塔塔爾,遼金時期草原六部之一。塔塔爾人的領地在在內蒙陰山一代,當時塔塔爾人常跟遼金貿易往來,算是六部裡比較富裕的。蒙古人發源於斡難河、不兒罕山之際,在現在的貝加爾湖東南方一代。蒙古部跟塔塔爾和蔑兒乞部是世仇。

  • 3 # 清風明月逍遙客

    韃靼人和蒙古人到底有多大關係,為何說韃靼是蒙古的仇人?在法餐中有一道堪稱黑暗料理的名菜——韃靼牛肉,第一次聽到這個菜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為啥不叫“蒙古牛肉”呢?相信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韃靼”、“蒙古”傻傻分不清。

    在現代漢語中,韃靼人是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一個泛指,但在古時候,韃靼僅是一個北方草原部族,後來因為韃靼人實在太強大,北方諸部都已自稱“韃靼人”為榮。

    從唐朝中期開始,韃靼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中國的史料中,因為翻譯的原因,在不同書籍中,他們的名稱都不一樣,分別有達怛、塔坦、達旦、塔塔爾等。

    韃靼人發源於蒙古高原的東部,原本是突厥汗國統治下的一個部落。突厥汗國衰亡後,他們又歸順了回鶻。

    公元9世紀時,回鶻被黯戛斯打敗,韃靼人趁機統一了漠北。韃靼這個詞於是就成了漠北諸部的代稱。

    因部落眾多,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漠北的蒙古部被稱為“黑韃靼”;漠南的汪古部叫“白韃靼”。靠近漢地,會用火烹製食物的叫“熟韃靼”;遠離漢地,以狩獵為生的森林部族叫“生韃靼”。

    為什麼說蒙古人與韃靼人是仇人呢,這就要說道蒙古族的創始人鐵木真了。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死於塔塔爾部之手,這個塔塔兒部就是咱們本文說的“韃靼”。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鐵木真長大後聯合金國推翻了塔塔兒部的統治,後又逐漸統一草原。這樣蒙古人成了草原民族的統稱,韃靼人則變成了蒙古的一個部族。

    因為金、遼兩國的興起,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民族隔絕了300年,宋朝官方依舊按照以前的傳統稱北方諸部為“韃靼人”。

    漢人自古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周圍的鄰居統稱“四夷”,常用犬字旁、蟲字旁等命名少數民族。

    然而,達怛、塔塔爾這種詞都很中性,可能是因為打不過北方遊牧民族,宋朝人開始用帶有強烈歧視色彩的“韃靼”。

    韃靼這個詞一直是用到清朝初年,滿人入關後熟讀漢人經書,深惡漢人的“華夷之辨”,所以廢除了關於滿蒙的一切帶有歧視色彩的詞彙,韃靼就成了一個只見於史料中的名詞。

    韃靼雖然在中國消失了,但卻在西方一直保留了下來。蒙古兼併北方所有部族後,塔塔爾部被編入金帳汗國,從而來到了東歐。

    在此之前北方遊牧民族統稱“韃靼”,又加之蒙古西征的大軍中有大量韃靼士兵和高階指揮官,所以西方人眼中,蒙古人就是韃靼人。

    歐洲的韃靼人與中國的韃靼人又有點區別,他們不是純正的蒙古人,而是金帳汗國的蒙古人與漢朝逃亡而來突厥人,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當地土著混血通婚而成的。

    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給歐洲都帶來了無盡的殺戮與黑暗,同樣有著強烈文明優越感的歐洲人,也將其視作蠻族,所以涼拌生牛肉這種菜才會被命名為“韃靼牛肉”。

  • 4 # wwworm

    典型的不懂裝懂,中國古代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比較複雜,而且遊牧民族受地域限制,基本上都是部落文化。所謂匈奴,突厥,室韋,蒙古等都是統一之後這麼稱呼,並非真正的統一血統。而且後面崛起的大帝國往往都是之前帝國中的一個部落。因此,韃靼,蒙古雖然廣義上都和蒙古有關,但不一定是同一個血統

  • 5 # 琿春國防一哥

    中國的韃靼與俄羅斯韃靼不同。中國的韃靼可泛指所有西北遊牧民族,包括蒙古,瓦剌,突厥,柔然,回鶻,甚至在某一時期,女真也被稱為韃靼。中國還根據文明程度分熟韃靼和生韃靼,根據相貌分黑韃靼白韃靼。而俄羅斯韃靼就單指分佈在南俄的突厥人,我看過一篇文章,起初蒙古和突厥統稱為韃靼,後來為更好管理,將白種信仰伊斯蘭的稱為韃靼,白種信仰基督教的稱為楚瓦什,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在高加索地區的為巴什基尓,將黃種信仰佛教的稱為卡爾梅克韃靼,再後來將韃靼去掉就叫卡爾梅克,中國新疆的塔塔爾族就是俄羅斯韃靼族。

  • 6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其實,在東西方民族眼中,韃靼和蒙古的指向,並不是很一致。

    比如,咱們普通人印象中,往往認為韃靼就是那個萬曆年間,被大明政府加封為忠順夫人,興建了呼和浩特市的“三娘子”所在的蒙古部落。

    其實,這隻算是個狹義的“韃靼”,即,叫做“韃靼”的蒙古國軍事政治集團,跟另一支蒙古部落——“瓦剌”,並存於漠北草原,崇尚藏傳佛教(喇嘛教),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人群,是典型的黃種人;

    而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韃靼人,更多的屬於伊斯蘭化的突厥人的後代,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人群,以白種人為主,也存在少量的黃白混血成分;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境內,韃靼人在慶祝傳統節日,典型的白種人長相)

    那麼,在西方人眼中呢,什麼蒙古、韃靼,他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往往把戴著翻毛皮帽子,騎馬挎著彎刀的草原民族都看成了蒙古人,進而又把蒙古人都當做了韃靼人。其中原因,後面會詳細解釋。

    比如歐洲有個著名的諺語——“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 這裡的“韃靼”,既有突厥人,也有蒙古人的指向。

    事實上,要論血統,相當對於蒙古來說,俄羅斯人的突厥——韃靼成分要更明顯的多。

    (俄劇《索菲亞》裡面,沙俄帝國的前身,15世紀的莫斯科大公國上流社會的裝扮就非常有突厥特色)

    按中國歷史的記載,韃靼這個詞出現的年代,遠比“蒙古”要早得多。早在公元5-6世紀的南北朝和隋代的文獻中,就記載了室韋人(蒙古人的祖先)跟韃靼人交戰的經歷。這也側面說明了,韃靼人跟蒙古人歷來就不是一碼事兒。

    之後的唐宋時代,韃靼人跟突厥人相愛相殺,血統逐漸混雜、融合,足跡遍及中國的漠北、西域絲綢之路沿線和廣袤的西伯利亞。

    最終,在蒙古帝國崛起的時代,韃靼人被蒙古人征服,納入到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

    因其境內的主體民族大多都是皈依了伊斯蘭教的韃靼人,結果,久而久之,作為統治階級的蒙古人也被同化成了穆斯林,還混入了不少帶有明顯白種人特徵的突厥——韃靼血統。

    很顯然,四大汗國裡面,最靠近歐洲地區的,能直接跟歐洲人產生交集的,就是這個金帳汗國了。

    正如前面講的那樣,長期以來,在歐洲人眼中,把來自東方,戴著皮帽子,騎馬挎著彎刀,還不信上帝的這些“異教徒”都看成了蒙古人。而此時,他們接觸到的所謂“蒙古人”,多為來自於金帳汗國的韃靼人,或已經伊斯蘭化,韃靼血統佔支配地位的西征蒙古人的後代。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韃靼就代替了蒙古,成了歐洲人泛指中北亞、乃至東歐地區遊牧民族的稱謂。

    從16世紀開始,烏克蘭、俄羅斯地區的斯拉夫人迅速壯大,而蒙古各汗國卻走向了衰落。於是,“文明開化”了的斯拉夫人花上了幾代人的功夫,最終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踩著蒙古汗國的遺體,竟然兵分兩路,分別殺到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

    鑑於沙俄帝國領土的前任主人就是韃靼血統的蒙古汗國,他們的後人至今還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比如當今的俄羅斯聯邦境內的韃靼斯坦自治共和國。這麼多個世紀以來,俄羅斯人總被西方人看成“野蠻的韃靼人”、異教徒,倒也不足為奇。

    (韃靼斯坦境內的蘇聯戰鬥英雄,看相貌,也是典型的白種人長相)

    甚至,當年的歐洲人,把大清國時代的滿族,也叫成了“韃靼人”。比如,1793年,出使中國的大英帝國使者馬戛爾尼勳爵,在其記錄裡面,就用“韃靼皇帝”指代了乾隆。

    試想,這要是“文藝老年人”、古籍收藏和批註愛好者,自認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乾隆皇帝,得知英吉利人竟然用這種“蠻夷”性質的字眼來稱呼自己,不得氣的翻了棺材板子。

    再看蒙古人,除了蒙古國和咱們的內蒙古以外,俄羅斯境內也有不少蒙古人聚居區域,目前設有多個蒙古自治共和國(類似咱們的民族自治區,並非獨立的主權國家)。

    其中,最靠西邊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是當年沒走成的“土爾扈特部”的後人,幾百年來,一直繁衍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為沙皇、蘇軍和現在的俄軍四處征戰,目前的國家認同感還是挺強的。

    (普京跟卡爾梅克的喇嘛們親切座談,特意強調民族團結和信仰自由。注意,這些東亞人相貌的喇嘛們,都是說俄語的哦)

    還有咱們曾經的失地之一——圖瓦。

    現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紹伊古·謝爾蓋·庫日戈達維奇大將,就是俄羅斯化的圖瓦人。他的父親是蘇聯的蒙古族,母親為俄羅斯人。

    總之,相對於純東亞人種的蒙古人而言,“韃靼人”和“韃靼”兩詞,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東西方給用亂了,尤其是歐洲人,往往喜歡把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甚至是大東北的滿族們,都統統定義成為韃靼人。

    其實,韃靼作為突厥系民族,血統是非常複雜的,地區跨度也相當大。甚至現在的土耳其,還主動認了金帳汗國的韃靼人做祖先,一下子多追溯出了好幾百年的國家民族歷史呢。

  • 7 # 歷來現實

    蒙古人跟韃靼人的區別就像區分大江和大河,高山和峻嶺一樣難。還有人說,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還是能理清這一堆亂麻,撥雲見日。

    其實要弄清韃靼人和蒙古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絡,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弄清韃靼人的來歷和演變過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韃靼人的祖先是波斯人,古代遷徙到蒙古高原。

    韃靼人後來發展壯大,反客為主,征服了說蒙古語的突厥人。

    不過韃靼人的歷史悠久,“韃靼”這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涵和外延也不盡相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的清楚,我們還要靜下心來去了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韃靼這個詞不是專指一個民族,或者哪一個團體的,而是泛指,是歐亞大陸所有的遊牧民族的共同名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都被叫做韃靼人。

    韃靼這個詞最早出現, 是在唐代突厥文碑銘上和某些漢文史書中。僅僅是翻譯,就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五六個名字,叫人目不暇接。

    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韃靼這個相同的稱呼,卻有不同的內涵。遼金時期,中原政權把蒙古高原偏東地區的塔塔爾部叫做韃靼。

    到了明代,朝廷的公文和皇帝的詔書以及官員的奏摺,只用來專指蒙古高原東部遊牧民族的政權。

    當時在歐洲各國,他們把從中國遷徙去的步落稽部落保加爾人叫做韃靼人。

    而在俄國統治者那裡,所有亞歐大陸各國只要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都被叫做韃靼。

    進入20世紀,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都被叫做韃靼。

    由此可見,韃靼人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歐洲的韃靼人很多來自中國。

    5世紀的時候,韃靼作為遊牧民族,出現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

    9世紀前後,韃靼的活動範圍延伸到陰山南北和河西走廊,並且跟遼國、夏國的遊牧民族有了交往,並有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融合。

    到了金代,韃靼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貝加爾湖西部,他們擁有自己的政權——韃靼聯盟。

    南宋的時候,中原地區的百姓把蒙古人叫做韃靼、蒙韃和黑韃,汪古人(後成為蒙古部族之一)則被叫做白韃。

    而同樣是南宋,南部地區的人民則是根據其文明程度把韃靼進行了劃分,成為熟韃靼與生韃靼。

    到了13世紀初,生活在蒙古地區的突厥遊牧民族因為部落不團結,一盤散沙。各部落之間不團結,相互爭鬥,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突厥各部落的內戰給成吉思汗以可乘之機,成吉思汗果斷出兵,將其各個擊破,全部征服。

    正是從那時起,突厥人跟蒙古生活在了一起,兩個民族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

    所以歐洲人把入侵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所有蒙古軍隊,都叫做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在俄羅斯的中歐東歐地區建立金帳汗國,俄羅斯就把該國所有說突厥語的遊牧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總之,韃靼人是從外部遷入蒙古高原的,剛到的時候臣服於那裡的突厥人,後來反過來征服了突厥。再後來,韃靼人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征服,融合到了蒙古民族中。

    現在韃靼在中國被稱為塔塔爾族,他們是一部分沒有跟蒙古人融合韃靼人。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為黃種韃靼,雖然他們屬於蒙古族一個分支,但他們跟大多數蒙古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主要區別一是宗教,二是語言。

    宗教上他們一般都信奉伊斯蘭教,蒙古人則信奉薩滿教或佛教;他們平時說要麼說維吾爾語,要麼說哈薩克族語;而蒙古人則使用蒙古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還是個強大的存在,他們大多生活在指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俄羅斯各地都有分佈,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說突厥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生活已經有幾個世紀,應該從13世紀蒙古人入侵俄羅斯開始算起。

    成吉思汗統治終結後,很多韃靼人留在那裡,建立國家,並逐漸分裂。到了16世紀的時候,俄羅斯的韃靼分裂為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多個山頭。一盤散沙的韃靼在16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吞併。

    從此後,俄國文獻將其境內諸多操突厥語民族,比如亞塞拜然人、比北高加索、和伏爾加流域的所有說突厥語的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蘇聯後來也延續了這個稱呼,1920年5月,喀山韃靼人成立韃靼自治共和國。1991年韃靼人成立韃靼斯坦共和國,但依舊隸屬俄羅斯聯邦,是個具有高度自治權力的共和國。

  • 8 # 超夢說

    蒙古人跟韃靼人的區別就像區分大江和大河,高山和峻嶺一樣難。還有人說,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係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還是能理清這一堆亂麻,撥雲見日。 其實要弄清韃靼人和蒙古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絡,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弄清韃靼人的來歷和演變過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韃靼人的祖先是波斯人,古代遷徙到蒙古高原。 韃靼人後來發展壯大,反客為主,征服了說蒙古語的突厥人。 不過韃靼人的歷史悠久,“韃靼”這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涵和外延也不盡相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的清楚,我們還要靜下心來去了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韃靼這個詞不是專指一個民族,或者哪一個團體的,而是泛指,是歐亞大陸所有的遊牧民族的共同名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都被叫做韃靼人。 韃靼這個詞最早出現, 是在唐代突厥文碑銘上和某些漢文史書中。僅僅是翻譯,就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五六個名字,叫人目不暇接。 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韃靼這個相同的稱呼,卻有不同的內涵。遼金時期,中原政權把蒙古高原偏東地區的塔塔爾部叫做韃靼。 到了明代,朝廷的公文和皇帝的詔書以及官員的奏摺,只用來專指蒙古高原東部遊牧民族的政權。 當時在歐洲各國,他們把從中國遷徙去的步落稽部落保加爾人叫做韃靼人。 而在俄國統治者那裡,所有亞歐大陸各國只要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都被叫做韃靼。 進入20世紀,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後裔都被叫做韃靼。 由此可見,韃靼人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歐洲的韃靼人很多來自中國。 5世紀的時候,韃靼作為遊牧民族,出現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 9世紀前後,韃靼的活動範圍延伸到陰山南北和河西走廊,並且跟遼國、夏國的遊牧民族有了交往,並有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融合。 到了金代,韃靼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貝加爾湖西部,他們擁有自己的政權——韃靼聯盟。 南宋的時候,中原地區的百姓把蒙古人叫做韃靼、蒙韃和黑韃,汪古人(後成為蒙古部族之一)則被叫做白韃。 而同樣是南宋,南部地區的人民則是根據其文明程度把韃靼進行了劃分,成為熟韃靼與生韃靼。 到了13世紀初,生活在蒙古地區的突厥遊牧民族因為部落不團結,一盤散沙。各部落之間不團結,相互爭鬥,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突厥各部落的內戰給成吉思汗以可乘之機,成吉思汗果斷出兵,將其各個擊破,全部征服。 正是從那時起,突厥人跟蒙古生活在了一起,兩個民族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 所以歐洲人把入侵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所有蒙古軍隊,都叫做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在俄羅斯的中歐東歐地區建立金帳汗國,俄羅斯就把該國所有說突厥語的遊牧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總之,韃靼人是從外部遷入蒙古高原的,剛到的時候臣服於那裡的突厥人,後來反過來征服了突厥。 再後來,韃靼人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征服,融合到了蒙古民族中。 現在韃靼在中國被稱為塔塔爾族,他們是一部分沒有跟蒙古人融合韃靼人。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為黃種韃靼,雖然他們屬於蒙古族一個分支,但他們跟大多數蒙古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主要區別一是宗教,二是語言。 宗教上他們一般都信奉伊斯蘭教,蒙古人則信奉薩滿教或佛教;他們平時說要麼說維吾爾語,要麼說哈薩克族語;而蒙古人則使用蒙古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還是個強大的存在,他們大多生活在指東歐伏爾加河中游地區。俄羅斯各地都有分佈,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說突厥語。 韃靼人在俄羅斯生活已經有幾個世紀,應該從13世紀蒙古人入侵俄羅斯開始算起。 成吉思汗統治終結後,很多韃靼人留在那裡,建立國家,並逐漸分裂。到了16世紀的時候,俄羅斯的韃靼分裂為喀山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等多個山頭。一盤散沙的韃靼在16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吞併。 從此後,俄國文獻將其境內諸多操突厥語民族,比如亞塞拜然人、比北高加索、和伏爾加流域的所有說突厥語的民族,都叫做"韃靼人"。 蘇聯後來也延續了這個稱呼,1920年5月,喀山韃靼人成立韃靼自治共和國。1991年韃靼人成立韃靼斯坦共和國,但依舊隸屬俄羅斯聯邦,是個具有高度自治權力的共和國。

  • 9 # 太興真人

    嚴格的說,韃靼人還是黃種人,是古代匈奴人柔然人鮮卑人長期遊牧在中亞草原與雅利安人融合的結果,他們雖然是濃眉深目,但其面容是東方人的方型臉,塔塔爾族就是 。

  • 10 # 國史春秋

    很多人將蒙古與韃靼混淆了,認為二者是同一個民族,只是叫法不同。實際上他們是既不同族也不同源的兩個民族。韃靼是個混血民族,沒有人知道們的族源何處,甚至在隋唐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唯一可以推測的就是他們一直跟在草原霸主背後混日子。所以,長江後浪推前浪,韃靼始終粘在前浪上。

    當公元840回鶻主人滅亡後,韃靼終於被曬在了沙灘上,此時他們才真正走入人們的視野。伴隨著契丹的崛起,韃靼也在草原上有了一席之地。金滅遼後,韃靼與蒙古組成了一個塔塔爾抗金聯盟,於是中原史學家將蒙古人與韃靼人混為一談。後來,韃靼倒向了金國,並且與金國聯手殺死了成吉思汗的兩個長輩,而成吉思汗的父親也死於塔塔爾部韃靼人之手。

    成吉思汗在統一草原時,首先征服韃靼各部。蒙古大軍西征時,又將韃靼人被編入軍隊,帶入中亞。欽察汗國建立後,韃靼人被留在當地,成為護國軍。欽察汗國衰落後,韃靼人分別建立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融入沙俄。後來喀山汗國滅於沙俄之手,克里米亞也一度被沙俄佔領。不過,十月革命後,克里米亞復國,主體民族為韃靼人。

    蒙古人由一個叫做“室韋”的原始漁獵民族演化而來。在草原各民族如火如荼爭霸的時代,室韋一直扮演著默默無聞的角色。它的崛起雖與韃靼處於同一時期,但是二者並沒有族源關係,而明朝時所謂的韃靼,其實是穿著韃靼“外衣”的蒙古人。

  • 11 # 雪天雪晴

    我說說自己的淺見。

    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地區,將蒙古稱為韃靼,基本可以說是音譯自中國或蒙古人的稱呼。但涵蓋的面有點大,又類似於將中國人稱為“契丹”(從塞爾維亞領導人感謝中國的話中,我清楚聽到了這個詞,哈哈)。看來一度稱雄北方的大遼(契丹)確實是令他們印象深刻。

    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咱不說了。說說這邊的情況。

    元朝滅亡,元主北遷(逃回)大草原,史稱北元。未等東山再起,便分裂了。

    除去東北的烏良哈蒙古歸順明朝,草原又分裂成各個部落,隨之兩部崛起,成了分立的草原霸主——東部自稱韃靼,西部自稱瓦剌。需要說明:這個韃靼一詞,絕沒有汙衊的意思在內的哈。但它這個名字來自於哪,或從哪裡繼承來的呢。

    答案應該是:韃靼,來自於本居於東部草原的塔塔爾。

    蒙古一詞,是成吉思汗起的。成吉思汗的部族本來是“蒙兀室韋”,是古室韋的一支。當時草原上還有塔塔爾、蔑爾契等等部落,被猛人鐵木真全部打伏,統一到了一起,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蒙古。

    到元朝滅亡,草原分裂,塔塔爾恢復自己的獨立,繼而稱雄一方。在與明朝時好時壞、時和時斗的過程中,同時與瓦剌相爭,此起彼伏,爭鬥了很長一段時間。

    韃靼一詞,可能是他們給歷史留下的重要印記,重要資產了。

  • 12 # 史勁造

    對於“韃靼人和蒙古人之間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所處的年代久遠,再加上所涉及各歷史時期的少數民族很多,與中原傳統文化差異又很大,往往解釋起來不僅要花很長篇幅而且其中的內容也晦澀難懂。下面根據自身的認識總結概括出4點區別,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二者起源不同

    據考證,韃靼人是發源於公元5世紀左右的蒙古高原東部和南部地區(有觀點認為,韃靼的叫法就是源於當時草原霸主柔然人的一位可汗)當時正式中原的南北朝時期。而且在韃靼一詞很多情況下並沒有特定的指代某一民族,而是用於泛指當時的大部分遊牧民族。一直到了公元8世紀也就是唐朝中期後,韃靼才正式出現於一些關於當時記錄突厥的石碑石刻上,但當時因為翻譯原因就出現很多不同寫法;而蒙古人則是從公元9世紀末由室韋族(靠漁獵為生)演化而來,蒙古族直到13世紀成吉思還統一了草原各部,(其中就包括當時也被稱作韃靼人的塔塔兒人)才逐漸形成壯大起來。

    2、二者身份不同

    簡單的概括就是:蒙古人是征服者,而韃靼人是被征服者。還沒有成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當年在草原上所面臨的主要對手就是塔塔兒部,鐵木真所在的乞顏部與塔塔兒部可以說是不死不休的世仇。鐵木真的曾祖父俺巴孩就是被塔塔兒人設計抓住交給了金人處死,而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也是被塔塔兒人毒死。在公元1196年,鐵木真就將塔塔兒部

    消滅兼併。

    3、二者主要活動地帶不同

    1259年,蒙古最後一位大汗蒙哥死後帝國四分五裂,韃靼人就去到當時的歐洲地區生活,其中也包括了少部分蒙古後裔;而當時多數的蒙古人則留在了亞洲西北部繼續生活。

    4、二者使用的語言、信仰的宗教不同

    韃靼人大多使用哈薩克語或維吾爾語,他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而蒙古人使用的是蒙古語,信仰是的薩滿教。

    一點愚見請多指正。

  • 13 # 謀士說

    根據《明史·韃靼傳》的說法,韃靼,即蒙古部,是元朝皇族的後裔。明朝大將徐達將元順帝趕出大都以後,蒙古人北逃塞外,住在開平,並屢次騷擾明朝邊境。大將常遇春又將其擊敗,殘部逃往應昌。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470年)春,明朝拜徐達為大將軍,攻應昌,大軍還沒有到應昌,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就掛了。後來明軍包圍了應昌城,俘虜了很多元朝的皇子皇孫,唯獨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帶了幾十個人騎馬逃脫,緊接著王保保的軍隊也被攻破,王保保也逃走了。後來朱元璋幾次以詔書告諭元朝殘部,他們始終不願歸順明朝。

    就這樣明朝和元朝的殘部張開了拉鋸戰,洪武五年(1372年)春,徐達再次出擊,結果出師不利。雖然明朝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北元殘餘勢力的打擊,但是北元殘部居無定所,在蒙古草原打了就跑,讓明朝很頭疼,所以雙方一直在打拉鋸戰。直到北元皇帝、蒙古帝國第17位大汗脫古思帖木兒以後,蒙古各部首領互相爭鬥,內亂不已。等傳到了第20位蒙古大汗坤帖木兒時,全部被部下所殺,已經不再知曉元朝的皇帝稱號了。後來有一個名叫鬼力赤的人篡位自立,自稱為可汗,廢去國號,於是稱為韃靼。

    明成祖朱棣做了皇帝后,曾派使者到韃靼與他們通好,並給鬼力赤可汗和他的知院阿魯臺、丞相馬兒哈咱等各賞銀幣。結果鬼力赤可汗與蒙古瓦剌部互相仇殺。永樂三年(1405年),韃靼的頭目埽胡兒和察罕達魯花等人先後來明朝歸附。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阿魯臺殺死鬼力赤可汗,在別失八里這個地方迎接元朝皇帝的後裔本雅失裡,把他立為可汗。後來明成祖朱棣下詔書給本雅失裡讓其歸降,對方沒有聽從朱棣的勸告!

    公元1409年,明軍俘獲了本雅失裡計程車卒完者帖木兒等22人,明朝派使者前往,結果使者郭驥被殺,明軍與韃靼交惡。1412年,本雅失裡被瓦剌部的馬哈木等人所殺。韃靼太師阿魯臺,上書明成祖說馬哈木殺了本雅失裡,請求明朝出兵,並答應歸順明朝。後來明朝聯合阿魯臺擊敗了瓦剌,結果阿魯臺又叛變。

    12年後,阿魯臺又被瓦剌打敗,阿魯臺的餘部紛紛逃離,先後又部族歸順了明朝。阿魯臺走投無路,逃到了兀良哈,在遼州的邊關地區放牧。後來,瓦剌部落的脫歡襲擊並殺死了阿魯臺和失捏幹,脫歡本想立為可汗,在他人的勸說下立脫脫不花為可汗,自己做了丞相,不過脫歡並不聽從脫脫不花的號令。脫歡死後,他的兒子也先繼承了父親的權位,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中,打敗明英宗哪位,後來也先擊敗岱總汗脫脫不花,稱“大元田盛大可汗”成為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說白了,韃靼就是元朝北逃後分裂出來的一個部落,佔據著蒙古草原的東部地區,北部地區由瓦剌諸部佔據,後來瓦剌部也先兼併了蒙古諸部,稱蒙古大汗!也先後來被部將暗殺,蒙古再一次分裂,直到清朝被康熙征服!

  • 14 # 碼字先鋒

    在蒙古東北部和貝加爾湖附近有遊牧民族生活於此,其中就有韃靼人。《闕特勤碑》記載“三十姓韃靼”,是“韃靼”一詞的最早文字出處。韃靼人開始逐漸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亡,給韃靼人進入漠南漠北提供了機會。自此,韃靼人和中原人成為“鄰居”。公元842年,已經有漢家文獻對韃靼人有了文字記載。韃靼人被遼國“收編”。遼國人把他們稱作阻卜或術不姑,此事在《遼史》有詳細記載。遼國在韃靼人居住地常年駐兵,並且派節度使長期統治,韃靼人每年向遼國進攻,還要出人丁服兵役。歷任節度使對韃靼人橫徵暴斂,多次激起韃靼人的叛亂。公元1012年,韃靼人一部殺了在任節度使,隨後圍攻鎮州,事態愈演愈烈,公元1026年,所有韃靼人皆反。金朝鼎盛時期,主要軍事行動都針對宋朝。蒙古高原各部族趁機得到了快速發展。阿爾泰山地區的乃蠻部、漠南地區的汪古部、鄂嫩河 克魯倫河中上游地區的蒙古部、鄂爾渾河上游地區的克烈部、呼倫貝爾草原地區的塔塔兒部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韃靼人的興起要早於蒙古人,其名在南北朝已經出現,當時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北齊與隋朝透過室韋知道韃靼。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在契丹和金朝統治時期,部分韃靼人(主要是蒙古語部族)與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在柔然時期(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突厥汗國時期(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國時期(塔塔爾人),只有遊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爾人接受“韃靼”這個稱呼,而塔塔爾人被蒙古人吞併後,蒙古人並不以此自稱。回鶻汗國崩潰後回鶻人或尋求唐朝保護,或西遷至河西走廊、西域乃至中亞,因此不少說東胡語的部落(室韋諸部)進入回鶻舊地,他們逐漸被稱為“韃靼”。

    中原的蒙古人退回漠北,明朝將蒙古高原的東、西蒙古分稱為韃靼和瓦剌。後金崛起後,漠南蒙古諸部逐漸臣服於後金政權;18世紀時中國西北地區的準噶爾汗國被清軍消滅,漠北蒙古也被征服,自此東亞的蒙古人都在清廷管轄之下。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韃靼人在歸順俄羅斯以後一直被視為二等公民,但是由於他們出色的軍事才能,還是有不少人一路晉升到了顯赫的地位,甚至當上了貴族。有很多俄羅斯人都有韃靼人的血統或姓氏,譬如:布拉托夫、穆拉托夫、阿克汗托夫、拉可汗曼尼諾夫等等。有趣的是,早在15世紀就有些韃靼人在波蘭定居了,可是波蘭韃靼人的數量依然少得可憐。

  • 15 # 南郭吹雪

    作為一個大蒙古的歷史概念,韃靼人也算是蒙古人。但如果用部族血緣來劃分,韃靼和蒙古又是兩支毫不相干的遊牧部落,是北方草原資源爭奪的利益相關方,並且彼此之間存在著血海世仇。

    韃靼這個詞最早的出現比“蒙古”一詞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當時北方草原的霸主柔然也曾被稱為“大壇”或者“壇壇”,有觀點認為這兩個名字其實和“韃靼”是同一個詞的不同譯名。

    韃靼人,又稱塔塔兒人,他們以好動刀子而著稱,天性中充滿了仇恨、憤怒和嫉妒。它是蒙古興起以前漠北地區“人數眾多、強大、富有的部落”,該部分支很多。駐牧地主要分佈於闊連海子(今呼倫湖)、捕魚兒海子(今貝爾湖)一帶。

    蒙古人是蒙兀王國人的後代,12世紀初期,蒙古各部逐漸遷徙到蒙古高原,這裡原來生活著很多其他部落的草原民族,塔塔兒部就是其中之一。草原各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鬥,塔塔兒部與蒙古部之間更是如此。根據史料記載,在鼎盛時期塔塔兒部曾有七萬戶之眾,當時他們與乞顏部在草原上為霸主地位進行了激烈爭奪。在成吉思汗曾祖父俺巴孩時期,塔塔兒部設計捉住了俺巴孩並將其送給蒙古部死敵金朝,金朝將俺巴孩釘到“木驢”上處死。之後,塔塔兒部又故計重施,殺死了成吉思汗的伯祖斡勤巴兒合黑。到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時期,塔塔兒人又放毒暗害了也速該。世仇使蒙古部與塔塔兒部的積怨越來越深。因此成吉思汗總在伺機向塔塔兒部復仇。

    當時北方的霸主是“大金朝”,根據霸權主義統治四方的首要原則:“拉攏老三打老二”原則。金朝幫塔塔兒部打殘了草原小霸王蒙古乞顏部,過一陣子看到塔塔兒部又開始翹尾巴了,金朝立馬回頭拉攏蒙古其他部落打壓實力大增的塔塔兒部。

    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金朝丞相完顏襄出兵討伐叛金的塔塔兒部,成吉思汗聯合脫裡汗(王汗)攻擊塔塔兒部,當塔塔兒部被金軍大敗潰逃至浯勒扎河時遭遇到成吉思汗和王汗的聯軍,經過激戰後,塔塔兒部大敗,首領蔑古真.薛古勒圖被殺,其殘餘人馬等盡歸成吉思汗所有。這次擊敗塔塔兒部,不僅緩和了金朝與蒙古的矛盾,而且成吉思汗還贏得了“為父族復仇”的名望,在蒙古各部中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1202年,成吉思汗又率軍向察安塔塔爾、阿勒赤塔塔爾、都塔兀惕(塔塔爾)、阿魯海塔塔爾等塔塔爾諸部發動了進攻。雙方會戰於哈拉哈河入海處的答闌捏木兒格斯,蒙古軍隊雖然耗損很大,但最終取得了勝利。蒙古軍將塔塔兒部高於車輪男子全部殺掉,剩餘的男女老幼皆收為奴隸。塔塔兒部遭受如此毀滅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1225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結束,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分封諸子,朮赤作為汗王長子受封西征所有徵服地區。

    史書中,朮赤一直是一位存在感不高的人物。因為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曾被蔑兒乞人俘虜過,當成吉思汗將她搶回來的時候,孛兒帖已經懷孕,並很快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孩的血統產生懷疑,因此,成吉思汗給他取了一個叫朮赤的名字,為外來者的意思。他在家族地位上一直比不過弟弟們,並且不被家族成員所重視。尤其他的二弟察合臺和三弟窩闊臺對朮赤偏見很深,朮赤曾被察合臺辱罵後拔刀相向。

    1221年,第一次西征中,玉龍傑赤之戰,負責攻打的朮赤主張勸說城中居民投降,儘量不破壞城中的建築,因為朮赤已打算將這座美麗的城市變成自己封地的國都。可是察合臺和窩闊臺在攻陷玉龍傑赤後,居然屠盡城中居民,再引水灌城,將美麗富饒的玉龍傑赤城變成了一片沼澤後,帶兵揚長而去。而這場紛爭使朮赤決定留在欽察草原上,遠離家族紛爭,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生養的蒙古大草原。

    在蒙古的西征過程中,其軍隊中包含了大量附庸和脅從部落計程車兵,有來自以前屬於塔塔兒部落的大量士兵,還有被成吉思汗滅族後逃散流亡的一些蔑兒乞人。成吉思汗把這些蒙古的世仇部落遷離蒙古草原中心地帶,在欽察草原安家,讓朮赤管理統治,防衛和開拓大蒙古帝國的邊遠地帶。有些變相的流放(朮赤有點象“權力遊戲”中的瓊恩·雪諾,自願去當守夜人),但是不同於荒涼的北境雪原,雖屬帝國邊疆,欽察草原可是水草肥美的富饒之地。朮赤對這些部族的仁厚寬鬆,使得眾部歸心,種族迅速繁衍壯大,幫朮赤征服和管理一個又一個周邊的原生民族。

    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後,朮赤之子拔都在薩萊附近建立都城,正式建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成為四大汗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它的領土面積、人口數量和持續時間都居於四大汗國之首,而居於統治中堅的塔塔兒人也開始從部落稱呼,正式轉為民族稱謂:韃靼人。到元帝國被明帝國取代,蒙古人被趕到漠北後,嫡系的蒙古部落已四分五裂,蒙古只成了一個地理名詞,黃金家族榮耀不再。而韃靼作為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草原跨國部落,四處出擊,屢屢斬獲,逐漸取代了嫡系蒙古的稱謂。但在蒙古地區的蒙古人從不承認自己是韃靼人,而在中原地區,血統不正的韃靼也只是作為蒙古的貶義說法。

    公元1313年,月即別繼位金帳汗,開始禁止蒙古傳統法律與習俗,對舊蒙古貴族進行殘酷鎮壓,將伊斯蘭教立為國教,並將其教法立為法律。

    在此後的100多年間,金帳汗國的韃靼人伊斯蘭化不斷加深,而且在後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歐洲血統,金帳汗國的統治者也開始不再自認為是蒙古人,金帳汗國的統治族群完全轉變成了擁有大量突厥血統,說突厥語族語言而且信仰伊斯蘭教的韃靼人。

    所以近代韃靼人的主體基本上已經被視為一個白種民族。目前無論是韃靼人自己還是國際普遍認知,都不會把韃靼人視為蒙古民族,所以這兩個民族在現代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不會被混為一談。

  • 16 # 語文360

    韃靼人是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一個泛指。

    韃靼人發源於蒙古高原的東部,是突厥汗國的一個部落,後歸順回鶻。

    鐵木真的父親死於塔塔爾部之手,塔塔兒部就是“韃靼”。

    鐵木真統一草原,韃靼人則變成了蒙古的一個部族。

    北方遊牧民族統稱“韃靼”,蒙古西征的大軍中有大量韃靼士兵和高階指揮官,蒙古人就是韃靼人。

    歐洲的韃靼人與中國的韃靼人有點區別,他們不是純正的蒙古人,而是金帳汗國的蒙古人與漢朝逃亡的突厥人。

  • 17 # 無筆

    蒙古人和韃靼人的居住地相近,血緣上也有聯絡,但在本質上還是不同的。

    先說說韃靼人。

    公元5世紀,在蒙古東北部和貝加爾湖附近有遊牧民族生活於此,其中就有韃靼人。《闕特勤碑》記載“三十姓韃靼”,是“韃靼”一詞的最早文字出處。

    公元八世紀後,韃靼人開始逐漸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亡,給韃靼人進入漠南漠北提供了機會。自此,韃靼人和中原人成為“鄰居”。公元842年,已經有漢家文獻對韃靼人有了文字記載。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韃靼人已經和中原形成了多元化聯絡,在李克用的軍隊中,就有數萬之眾的韃靼士兵,這些人兇狠善戰,為李克用立下了很多戰功。

    隨著韃靼人的逐漸壯大,他們成為了蒙古高原的主流群體,也成為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泛稱(講蒙古語的部落除外)。

    遼國興起後,韃靼人被遼國“收編”。遼華人把他們稱作阻卜或術不姑,此事在《遼史》有詳細記載。遼國在韃靼人居住地常年駐兵,並且派節度使長期統治,韃靼人每年向遼國進攻,還要出人丁服兵役。歷任節度使對韃靼人橫徵暴斂,多次激起韃靼人的叛亂。公元1012年,韃靼人一部殺了在任節度使,隨後圍攻鎮州,事態愈演愈烈,公元1026年,所有韃靼人皆反。

    到了金朝鼎盛時期,主要軍事行動都針對宋朝。蒙古高原各部族趁機得到了快速發展。阿爾泰山地區的乃蠻部、漠南地區的汪古部、鄂嫩河 克魯倫河中上游地區的蒙古部、鄂爾渾河上游地區的克烈部、呼倫貝爾草原地區的塔塔兒部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這些部落日後都曾歸順金朝,但也都有過叛亂。在宋朝的文獻記載中,把這些部落統稱為“韃靼”。

    再說說蒙古人。

    秦漢時期,東胡壓制匈奴的興起,直到莫頓單于的出現,帶領匈奴人奇襲了東胡,使東胡部落聯盟瓦解。從此,部分東胡人成為匈奴人的奴隸。另外一部分東胡人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個部族,東胡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三國時期,曹操討伐烏桓,使烏桓逐漸衰落,而鮮卑在這一時期逐漸興起。

    西晉時期,鮮卑分成多個部族,包括:慕容部、段部、拓跋部、柔然部、乞伏部等。

    南北朝時期,柔然部先後和拓跋部和突厥系民族交戰,最終戰敗分裂。一部分逃往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另一部分逃到外興安嶺以南地區,成為蒙兀室韋的宗源之一。按照《舊唐書》的記載,“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也就是說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裔。

    蒙古分為多個分支,其中在漠北的諸多部落中,出現了一個黃金家族。

    成吉思汗讓這些複雜的部族變得簡單。

    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帝國。從此,這些諸多部族都成為了“蒙古人”,原來個部族的名稱都變成了姓氏。而漢家百姓還是習慣統稱他們為“韃靼”,所以,從成吉思汗之後,“韃靼”一詞變成了漢人對蒙古人的俗稱。

    由於漢家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差異,從“韃靼”一詞中逐漸發展出來兩個貶義詞:韃虜、韃子。

  • 18 # 歷史伶俜者

    韃靼是對出現在歐亞大草原的不同遊牧民族的的泛稱,並不是特指某一個民族或者挺穩定時期,只是一種統稱,現在一般指曾經被歐洲曾經被金帳國統治過的突厥和蒙古後裔。

    現代蒙古國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蒙古國曾經有一段很輝煌的歷史,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橫跨歐亞兩陸,所到之處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西打到了歐洲的多瑙河,偌大的領土被分成了諸多金帳國,而蒙古在歷史上曾被多個民族統治,在我們的一般概念中蒙古人和遊牧民族是一個種族,但其實不是的,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只能說區別不大,或者說區別在於地理及原生民族方面,在韃靼的定義中,泛指“在歐洲被金帳國統治過的遊牧民族和蒙古後裔”,這裡就不能發現,韃靼是那些生活在歐洲的遊牧民族,而蒙古人大多生活在亞洲西北部,地理位置及分佈是最大的不同,並且韃靼是指被征服的民族,而蒙古則是征服者。

    而現在的韃靼人一般則指生活在俄國境內使用突厥語的民族,而蒙古人則指生活在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民族。

  • 19 # 味哎兒

    韃靼是對地母所生巨人系的稱詞,是地母神與天父神戰鬥的主力,天父神的主力是各神祗。天神產了人,地母產了怪物,後世統稱:神.神祗.人.動植物.怪物.魔。各神話依此格式編構。

    人靈有兩式。一仿神,一仿魔,過渡型是鬼妖怪。後世肉體也有了過渡型,即輪迴於:人動植物人之間擺盪,只不過道教願用託生述,佛教願用輪變。

    韃靼用於種族稱詞,同漢族用戎狄夷蠻稱自四周各種族一樣,歸我文明,其他人都蠻的認定劃分形式。屬以我為中心確定一切的方式方法。

    也就是主導人群對非主導人群的卑視稱呼。如歐亞間流蕩人群的吉卜賽人一樣。

    但韃靼人廷多的,從而被強勢人群納入用於爭戰,從此定名。

    韃靼人沿北冰緣一線向東遷入,使地中海一帶土著向西北東三向擴延,但都是由強勢人群狹持而爭戰他人群遷移擴散的。

    韃靼人從未成過主導人群,僅被用於爭戰而有名,現幾乎全溶入其遷入地區主流人群內,顯示不出來了。

    但其人分佈跨亞歐大陸,主要在地中海一帶至俄國蒙古族區域。

    同蒙古族是外來人群又溶入的關係。

  • 20 # 我沒忘記home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韃靼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人群,白種人,有一定的黃白混血成分),韃靼人是生活在歐亞大陸過渡地區的多個族群的泛稱,來源比較複雜,包括以蒙古族為族源之一的遊牧民族、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民族及其後裔。其遊牧區域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裡稱之為韃靼利亞。

    附圖,1705的韃靼利亞地圖

    統稱與貶稱

    韃靼是古代中原人(始於宋代)對北部國界線境外的各遊牧民族的統稱,由此發展出來的詞有:韃虜和韃子,明末、清末特指清朝的滿族統治者。東北地區的赫哲族稱魚皮韃子,鄂倫春族被稱為狍皮韃子、山韃。

    韃靼(東部蒙古)

    韃靼(蒙古)是明朝時對北元蒙古人的稱呼,是草原上正宗的蒙古人。北元分崩離析後,瓦剌(後世稱為衛拉特蒙古或者漠西蒙古)先崛起。為了與瓦剌人做區別,明朝人因此將正宗的蒙古人稱為韃靼人。

    附圖,明朝15世紀時的蒙古高原部落

    中國歷史上的韃靼

    韃靼人的興起要早於蒙古人,其名在南北朝已經出現,當時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北齊與隋朝透過室韋知道韃靼。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在契丹和金朝統治時期,部分韃靼人(主要是蒙古語部族)與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在柔然時期(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突厥汗國時期(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國時期(塔塔爾人),只有遊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的塔塔爾人接受“韃靼”這個稱呼,而塔塔爾人被蒙古人吞併後,蒙古人並不以此自稱。

    附圖,韃靼婦女

    盛唐時期的室韋分為九部,分佈於嫩江與黑龍江交匯處以下的黑龍江河道(那河)沿岸的為達末婁部、達姤部,烏羅渾部和黃頭部;居大興安嶺以西者為:居俱輪泊(今達賚湖)南的烏素固部、移塞沒部塞曷支部和鮮部(黑車子室韋);居今額爾古納河沿岸的西室韋部、大室韋部和居今石勒喀河西岸的為蒙兀室韋部。

    附圖,室韋

    回鶻汗國崩潰後回鶻人或尋求唐朝保護,或西遷至河西走廊、西域乃至中亞,因此不少說東胡語的部落(室韋諸部)進入回鶻舊地,他們逐漸被稱為“韃靼”。唐末大亂時“韃靼人”逐漸與突厥、鐵勒等部融合,在這個過程中突厥語部落成為韃靼人中的主導者。此時的韃靼按照文明程度,可分為生韃靼(黑韃靼)和熟韃靼(白韃靼),生韃靼以室韋人為主,熟韃靼以突厥語部落為主。

    塔塔爾人是一個包括突厥語、蒙古語部族的部落集團,在宋朝初期發展成為草原上最強大的部族。蒙古人崛起後,說突厥語的韃靼部被迫西遷,西遷的路線有兩條:一個是伏爾加河流域,另一個是葉尼塞河流域。遷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與當地說突厥語的欽察人、伏爾加保加利亞人等融合形成了今天喀山韃靼人;而在葉尼塞河的韃靼部人則和當地的阿爾泰人、哈卡斯人等融合形成了西伯利亞-葉尼塞韃靼人。

    歐洲、西伯利亞的韃靼

    在俄羅斯和部分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張時期隨蒙古人進入歐洲的其他草原遊牧民族。“韃靼”這個名字是拜占庭人用來指代黑海到鹹海一帶廣袤草原上的各種遊牧半遊牧的突厥人,這些突厥人的韃靼之名來源於蒙古草原的九姓韃靼(九姓韃靼包括蒙古語部族,突厥語部族),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說突厥語的韃靼部民被迫西遷。

    現在歐洲人所說的“韃靼人”包括廣義和狹義的指代,廣義指俄境內所有使用突厥語的各族(亞塞拜然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亞、伏爾加河流域突厥語各族);而狹義則只指韃靼族(突厥人的一支)。一開始只有克里米亞的突厥人自稱韃靼,其他地區的韃靼人在十九世紀才自稱韃靼。其實各個“韃靼”的名稱也是俄羅斯人起的,因為他們只知道用“韃靼” 來描述突厥、蒙古人。全世界共有57支不同的韃靼人,但都是同一民族。

    附圖,油畫《韃靼舞》,克里米亞韃靼騎兵戰鬥

    那我們再來說一下蒙古人(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人群,黃種人)

    蒙古人是古代眾多的遊牧民族融合形成的,主體是講蒙古語的部落,其遠祖可追溯到匈奴和東胡。匈奴單于冒頓擊敗東胡,東胡逃到烏桓山和鮮卑山,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烏桓被曹操擊敗後衰落,而鮮卑一族崛起,在西晉鮮卑主要分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禿髮部、宇文部以及別支柔然等。

    柔然被北魏擊敗而衰落,最終被突厥系民族擊敗。逃跑的柔然人分為南北兩支,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部分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一。(《舊唐書》有“蒙兀室韋”)

    北宋時各突厥系民族逐漸衰落,蒙兀室韋諸部西遷至蒙古高原,號黑韃靼。室韋諸部在突厥語中稱作韃靼,契丹征服韃靼後,黑韃靼自號尼倫部。12世紀初,合不勒汗(鐵木真曾祖)統一尼倫各部,建立蒙兀國。1206年,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詞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而蒙古大汗則成為蒙古民族君主的稱號。

    附圖,成吉思汗

    14世紀中葉,中原的蒙古人退回漠北,明朝將蒙古高原的東、西蒙古分稱為韃靼和瓦剌。後金崛起後,漠南蒙古諸部逐漸臣服於後金政權;18世紀時中國西北地區的準噶爾汗國被清軍消滅,漠北蒙古也被征服,自此東亞的蒙古人都在清廷管轄之下。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戀,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