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買個高爾夫開開,不知道這車怎樣?
3
回覆列表
  • 1 # 圖文足球

    【最滿意的一點】操控是我最滿意的一點,不管是在城市中駕駛,還是在跑長途高速,它都能給我非常不錯的駕駛感受!【空間】空間是這個級別兩廂車裡數一數二的,別看高爾夫外表感覺有些小,裡面的空間可是一點都不小,比那個幾個競爭對手要大得多,前排一米九的人坐在裡面也不會覺得壓抑,後排的頭部空間甚至比三廂車還好,後背箱我感覺比三廂車要實用,開口非常大,如果後排座椅放倒後,甚至可以放進腳踏車,電視等大面積物體!【動力】動力就更不用說了,1.4T的動力可以趕超大部分2.0的發動機了,(1.6的日常駕駛也完全夠用)尤其轉速在2000轉以後,動力真是

    隨叫隨到

    ,城市中起步非常快,如果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排在第一個,基本上都是第一個衝出去,後面車被落下的很遠,在跑高速的時候也信心十足,加速超車非常給力!【油耗】我在北京城區開的話是每百公里7升,我開車比較急,所以這個油耗我相當滿意了,如果溫柔駕駛基本會穩定在每百公里6.5升左右,如果跑高速就更省了,有時能達到每百公里5點幾聲的油耗!相當滿意!【舒適性】別看高爾夫以操控為代表,但是它的舒適性也一點也不差,座椅包裹性非常好,而且也很柔軟,我的是

    絨布座椅

    ,(因為1.4T手動擋基本都是

    絨布座椅

    )感覺比

    真皮座椅

    要柔軟,也不用擔心

    真皮座椅

    冬冷夏燙的缺點!【外觀】高爾夫的外觀可以說兩廂車中最經典的了,從第一代開始就延續著經典,尤其是那寬大的C柱,是高爾夫的經典所在,飽滿的尾部也非常耐看,世界

    經典兩廂車

    就是高爾夫,一點不錯!【內飾】內飾用料非常考究,儀表臺上面是軟塑的,質感很好,各個部位的接縫非常均勻,不誇張的說真有

    賓士寶馬

    的感覺,我跟一哥們的

    寶馬一系

    對比過,內飾做工一點也輸給寶馬,這點我很自豪!而且儲物格也非常多,手套箱內是絨布面的,阻尼感也很好!【其它描述】高爾夫有很多人性化的設計,如彎道霧燈

    輔助照明

    ,後視鏡可以往前摺疊,(這樣如果在倒車的時候不小掛到後視鏡也不會損壞)

    遙控鑰匙

    一鍵升降玻璃,

    遮陽板化妝鏡

    ,兒童鎖,ESP開關等等,作為一名

    高爾夫6車

  • 2 # 園林開拓者

    本人高爾夫車主。2010年9月購車,1.6手動。行駛6年多,行程16.87萬公里。

    感受:1.家用轎車裡最得心應手的一款車。論外形口碑,放到寶馬賓士車群裡不醜,不掉價,家用辦事輕便順手不張揚。

    2.動力夠用。高速只要肯給油,一般不會吃灰塵。開的時間久了,人車合一,很暢快。

    3.油耗較低。十萬公里前均耗5.5-5.7/100公里。十萬公里後5.7-6/100公里。最近清理積炭,油耗又恢復到5.7左右(多數時間是一個人)。

    4.小問題。新車右車門有異想。4S修理多次解決不了,後來又不響了。四門鎖死後有兩次自動落窗,關閉遙控落鎖功能後再開啟毛病消除。

    個人觀點,家用,高爾夫是好車。沒有大毛病,開著順手。

  • 3 # 小異小異

    說實話,高爾夫是好車,我個人不喜歡大眾的車,甚至是厭惡,但是高爾夫和帕薩特卻讓我對大眾的車有了改觀,因為這兩車是公司的行政用車,我經常開,都是13年買來的。網上有許多說大眾燒機油的,我旁邊的哥們兒也有,1.4T的速騰開了不到2年換個發動機,但是我開公司這倆車都沒有燒機油的情況。1.4T的高爾夫正常開動力足夠,S檔油門到底很輕鬆能踩到6000轉,方向盤指向性也挺好,操控感受就是指哪打哪,忘說了,我開的是高六,要說缺點就是空間太小了,你要是個子比較大最好別買,還有就是座椅的靠背,電動的還好,手動的還是擰的那種,很累人,說實話,車輛配置比較低,能省的都省了(買高配請忽略),座椅不能調的很舒服,來時間長了腰很不舒服。主要是看你自己的需求,我覺得家裡要是有老人,或者家裡人都比較高大,不建議買這個車,要是隻是自己開,不考慮家用,注重操控,那這個絕對適合。而且2.0的應該比1.4的更能給你激情。

  • 4 # 鶴冠松濤

    我的高爾夫7自動豪華版1.4T,操控性型強,動力不敢說澎湃,但夠用,加速推背感較強。駕駛舒服,高速行駛穩定。我的鄰居是老牌司機,兼做二手車生意,曾經在高速路上用(剛建好通車,未測速)我的高爾夫試車,時速160——190千米,很穩定沉實,據他反映高速效能優於他的2.4L豪華版雅閣,但低速行駛雅閣好一些。看起來小,實際空間夠大,與卡羅拉一樣(據我的同學比較出來的)只是寬度小些,後排坐三人,顯得擁擠,坐兩人舒服。缺點:後扭力梁,舒適性與後獨立懸掛2017款速騰差一點,緊緊是感覺到。低速有一點頓挫,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因為我接觸到的所以車,包括摩托車,在某一段時速都會有一點頓挫,油門有一小段虛位(我的車),尾箱小一點,放下後排座椅又不小。保養費用稍高。油耗情況,我算過一次,加滿有,兩天跑了617千米,其中塞車一小時左右,國道行駛約80千米,其餘是高速,再加滿油213元。這就是我個人感受。

  • 5 # 中古車

    買了高爾夫rline一年多了,目前真的很滿意,0-170加速很快,180以上地板油才會有些乏力,親測0-100加速7秒多,有人刷ecu能到6秒多,雖然1.4T但這是高功率版的,一年多除了天窗異響別的什麼問題都沒有,十幾萬的車內飾基本同級別最好,換車之前看過不下十幾款車型,內飾做工還是不錯的,主要高爾夫這款車適合改裝,配件也多,如果家裡人口不是很多,只是上下班代步這款車非常合適,如果喜歡自駕遊就不建議買了,因為走孬路你會很難受

  • 6 # 車視俠

    高爾夫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車型之一,從1974年釋出,到現在已經有43年的歷史。高爾夫在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用戶,經歷了七代革新,每一代高爾夫的獨特創新,都引領著汽車界的時尚風潮,並一次次成為德系車嚴謹態度與追求品質完美的代表作。

    高爾夫7

    在中國的高爾夫也打破了人們對緊湊型兩廂車的固有看法,不但一直在市場中延續著旺銷熱度,甚至出現過一車難求的搶購場面,究其原因,其突出的產品價值早已決定了火爆的市場表現。也曾有很多消費者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兩廂車的高爾夫,價格卻比朗逸、寶來三廂車還要貴。

    高爾夫6

    大眾的高爾夫6是高爾夫系列的經典之作,現在的第7代更是成為無法超越的里程碑。第八代高爾夫將於2019年上市,新車的研發工作已在進行中,採用MQB平臺的升級版本進行打造,並搭載混動系統,在提高動力效能的同時降低排放。

    高爾夫在同級車中的售價並不算低,所以維持同級車中領先的科技感則是大眾一直堅持的設計方向,在歐洲市場,有非常多的個人和家庭一直追隨著高爾夫的步伐,幾乎每一代都會去購買,這就是高爾夫給大家傳承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高爾夫在歐洲口碑極好,也是大眾公司用心打造的主打車型。無論是優良的做工、發動機、底盤、操控性都帶代表了德國大眾的最新最先進的技術。

    高爾夫7是第二款誕生於MQB平臺的車型(首款是全新奧迪A3),以往的是PQ系列平臺。高7傳承了高6的完美造型,不過相對高6圓潤飽滿的線條,高7的線條更加硬朗,細節之處也更加精緻,整體外觀更加時尚,更顯運動。前臉大燈的燈組由之前的圓形改為了矩形,顯得更加兇猛。

    高爾夫7的車身長4255mm,寬1799mm,高1452mm,軸距為2637mm。高7的整體尺寸相對上一代有所增加,長度增加了56mm,寬度增加了13mm,軸距增加了59mm,而高度降低了27mm,這樣使整體視覺更加低矮,更凸顯高爾夫的運動特性。

    高爾夫7車尾部相對高爾夫6的變化不大,只是細節上稜角更分明,尾燈由之前圓潤改得更加凌厲,內部也同樣採用了矩形元素,和前大燈相呼應。

    內飾上,還是採用大眾家族化的設計風格,相對高爾夫6只是改變了不少的細節,中控臺向駕駛員一側傾斜,中控臺面的用料也更加細緻,讓高爾夫7顯得更有質感,更漂亮。同時增加了電子手剎,AutoHold功能發動機啟停功能等等。

    在動力上,高爾夫7搭載1.2T渦輪增壓發動機、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1.6L自然吸氣發動機(2.0T為GTI車型)。在傳動方面,與之匹配的7檔雙離合和6檔手自一體變速箱(只限1.6L車型)。如果選擇1.2T或1.4T渦輪增壓,在動力上有所提高,但是傳動方面都換成了7檔雙離合變速箱。目前來看,雙離合變速箱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後懸掛上,高爾夫7全部換用了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也就是說高爾夫7的後懸掛從上一代的四連桿獨立懸掛改為了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這樣就造成很多人說高爾夫7不如高爾夫6。

    總的來說,高爾夫7在外觀上看和內飾上看都有很大的進步。在變速箱上運用7檔雙離合和換掉後懸掛,也許有欠考慮。

    在海外,更是在高爾夫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多款車型:高爾夫GTI、高爾夫R、高爾夫Cabrio、高爾夫旅行版、高爾夫敞篷版等。因此,高爾夫作為一個擁有40多年曆史的車型品牌,有基因,有血統,有傳承。在國內,由於品牌定位不一樣,相近配置的高爾夫比寶來、朗逸貴,是非常正常的。

    高爾夫旅行版

  • 7 # 白希文

    最滿意的一點:做工品質非常好,用料做工比邁騰還好,感覺跟奧迪一個檔次

    最不滿意一點:配置太低,座椅手動調節,能讓你瘋。沒有倒車影像,德國人太摳了。

    空間:高爾夫從來都不強調空間感,從買它開始就沒追求過它的空間感,所以我認為他的前後排以及後備箱空間都能接受。

    動力:1.4T動力還是很足的,百公里加速9秒多,感覺比福克斯1.5T提速輕快許多。

    操控:在遇到福克斯之前,我一直認為高爾夫操控是最好的,尤其是高爾夫的車身更短,整體性更好,福克斯的操控有些賊,高爾夫的操控則是順。

    油耗:高速公里我開到過4.3升油,日常在北京開也就7個油,冬天油耗稍高一點,但也不到8升,夏天平均油耗可以在7個以下,我很滿意。

    舒適性:我覺得高爾夫的舒適性比福克斯好,後排空間更好一些,底盤也稍微軟一些。

    價效比:目前北京的高爾夫優惠幅度特別大,1.4T頂配可以14萬以內拿下。但是高爾夫的基礎配置太低了,如果不是喜歡高爾夫品牌的日,估計接受不了。

  • 8 # AaronJager

    其他的回答都介紹很全面 但我還是想補充幾點 我是12年買的高6 目前市面賣的是17款高7 同樣是1.4T 後懸掛新款是非獨懸 舒適性和運動性相比獨懸就會打折扣 其次大眾集團旗下(包含進口高爾夫)扭矩低於等於250的都是用的幹離合 擁堵行駛不是很平順 而且今年就因為換擋總是突突讓4S店和長春原廠免費換了個離合片(人工費加零件費小1W全免)售後從我這來講還可以 就是硬體問題明顯 再說說其他感受 60公里以上A柱風噪開始明顯(這個貌似是大眾通病) 油門剎車調教都是前半段近乎沒有 需要深踩 車輛保值到還可以 據說10年殘值66%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款還算可以的居家車 如果題主資金充裕 可以考慮GTI 是獨懸和溼式雙離合

  • 9 # 彈個車

    高爾夫適合對品質有些追求的人。大眾的做工沒得說,尤其是高爾夫,憑啥它配置比人低很多價格卻要高這麼多。就是這種對品質的追求吧。在高速上同樣1.4t我速騰想超高爾夫還是短一口氣,幹不過人家,當然安全第一哈。我覺得速騰完全滿足我對動力的需求,城市超車很輕鬆,如此看來高爾夫的調教更運動,更紮實的感覺,也開過1.6L的高7,踩油需要深些,剎車比偏硬比速騰更靈敏,是一部好車。空間的話就拮据了些,適合小家庭或單身狗,對品控有需求的可以考慮,看你實際情況了。

  • 10 # 晉南扇子哥汽車講堂

    看看2016年度10大爛車,再看看全球發動機穩定性排名,再看看汽修廠哪個品牌車子發動機維修率最高,再看看召回事件把中國人當傻子,再看看為燒機油找藉口發明了漁網紋這個名字來侮辱我天朝人民智商,你就知道哪個品牌的車不能買!

  • 11 # 青出於藍140723207

    家裡現在一輛Q5,一輛高七,之前開過標緻207,速騰(非獨立懸掛),邁騰!

    高七2014年7月,1.4T自動豪華,城市使用為主,底盤質感很好,提車後換了米其林胎和17寸輪圈,靜音效果很好,高速靜音效果好於Q5,座椅舒適性好於Q5,現在新速騰用的獨立懸掛並不比高爾夫非獨立懸掛的乘坐舒適性好到哪裡去(周圍同事 有3量速騰),選擇高爾夫這種車,外觀,做工,動力和操控是主因,這個級別的小車,我不會考慮什麼空間和乘坐舒適性,好開才是最重要的!選擇高爾夫,很贊,只有開過的人才懂!

  • 12 # SenDuYou

    Jeremy Clarkson曾說過“Car is a little metal shell,time to think, time to work stuff out.”

    我喜歡大猩猩說的這句話,車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我曾夢想著開著一輛車,帶著心愛的人,從此浪跡天涯,車是我不可或缺的夥伴。而現在車更多的是充當我一個獨處的空間。我喜歡安靜的坐在車內,聽喜歡的音樂,放空自己。

    我從小生活在同濟大學旁邊的社群,記得小時候,馬路很寬,車卻很少,能見到的汽車品牌為數不多,但印象中的車型都是大眾。和一汽-大眾的緣分始於家中的第一輛車,也正是從那輛車開始逐步建立起我對於車的認知,它就是我心理的基準。

    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或許是耳融目染的緣故吧,德國教育風格濃厚的同濟,加之自己對汽車的喜愛,汽車學院成為了我一直到現在的歸宿。進入汽車學院後,自然而然對汽車的涉獵不論是寬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為家裡的車是一汽-大眾,所以對於一汽-大眾有著莫名的好感,特別記得有次設計課老師講一汽-大眾旗下經典車型,高爾夫自此在我腦海中成為揮之不去的美好。操刀設計第一代高爾夫的喬治亞羅提出了“摺紙”理念,同時也開啟了“掀背”車型的時代。可能方頭方腦的硬線條並不符合你的胃口,可無法否認,這種用直線勾畫的簡單,是能經受住歲月推敲的。時至今日,已經發展到MK7的高爾夫,依然保留著這種簡單的設計風格。

    也就從那時候起擁有一輛高爾夫便在我心中紮下了根。那時的我每每在路上看到已經國產的MK4都會多停留幾秒,在心底告訴自己,遲早我會有一輛屬於我自己的高爾夫。

    歲月堂堂,我不知道是時代帶給這輛車很多意義,還是這輛車本身就寄託了太多感情。畢業不久,也因為上班很遠的關係,我傾囊而出,購買了心心念之的高爾夫。自此這輛小車猶如其車名一般,帶給我陣陣暖流。我一直認為,你選擇的車的性格是和你相匹配的。就像高爾夫,雖然簡單,但是也正是這種簡單創造出了無數種的可能,將不變與多變,看似一對矛盾體完美的消融在一起了。

    我是曹大森,現為同濟大學“不正經”的輔導員一枚。

    或許我的性格本是矛盾的吧,既嚮往著踏實安穩的簡單生活,又不斷在追尋改變。只要想做的事情,就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就如我希望為同學們搭建一個平臺,分享與汽車的點點滴滴,從而開始了《汽車青年說》,到目前也邀請到不少大咖來同濟為學生講述自己與車的故事。

    我在不同身份之間轉換著,而讓我能清楚認識自己的,很多時候就是與高爾夫獨處的時光。

    有時候我會開著高爾夫漫無目的的在環路中游走,看看這座城市的繁華之地與落寞之處。從清晨到日落,無論外界怎樣變化,自己簡單就好。

    但,無論什麼職業,都該活得精彩、有勁兒,就像高爾夫一樣。

    這就是我的“狗夫”故事。而這個故事尚未完結。我知道,我的高爾夫會陪伴我,走過夢想的年紀,就發現、去感知生活的幸福。在旅途中告別過往,迎接下一個未知,當下不雜。

  • 13 # autocarweekly

    說到高爾夫這個車,不能簡簡單單地跑到大眾官網上去把高爾夫的引數複製下來一頓胡評,而要講講這個車的前世今生。

    高爾夫這個詞,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是和帕薩特、Polo一起知曉的。但實際上在90年代的北方,你就能開到濃濃德味的純正高爾夫,那就是傳說中的捷達王。

    在那個樸實的年代,無論是一汽,還是大眾,都很像引進一款可以長期在北方市場立足的好車,捷達應運。完全照搬了高爾夫MK2的經典設計後,捷達便奠定了神車的地位。

    第二次高爾夫能被狂熱的車迷們記起,要到06年了。那一年,大眾進口了高爾夫GTI,40萬的售價,將近200匹的馬力,中國人第一次知道了大眾車居然也能擁有如此個性,再之後就是臭名昭著的第六代高爾夫,即使這代的R版本,都無法讓人腎上腺素激增,只能說是一輛跑的飛快的大眾罷了。再到如今的第七代,高爾夫的外觀更加的兇猛,但內在卻愈發的溫順了。

    平心而論,你不能用GTI,R版本來衡量整個車系的好與壞,畢竟佔據銷量大頭的還是各種1.4T的普通版,而眾多的高爾夫車主也是普通人。那麼作為一輛普通的車,高爾夫又表現如何呢?

    我覺得它很尷尬。上有帕薩特大哥傲視B級車領域;底下的POLO小弟也是A0級別的王者;而高爾夫所在的A級車市場,卻別一個三廂的朗逸奪走大半邊天。這其實怪不得高爾夫,正是喜歡兩廂車和小車的歐洲人鑄造了高爾夫的傳奇,但這套在中國並不吃香:要空間沒空間,要價格沒價格,高爾夫的車主,永遠都會被貼上個性的標籤,這對大眾車主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異端的象徵,這件事本身,又成為了一種異象。但真的要說,大眾車有的,他都有;大眾車沒有的,他也有。有的是靠譜和價效比,沒有的,是那一絲個性的DNA。

  • 14 # 夥計談車

    某位自燃大眾車主在接受採訪時的一句“這個車比較高階”,常常被人們用作笑黑大眾的話柄。講真,在開過新款高爾夫之後,夥計覺得這句話用來形容它真的很貼切。不過,如果你不深入去體驗它,其實又不知道它究竟高階在哪兒。

    由於夥計拿到的這臺新款高爾夫(7.5代)並未正式在國內上市,所以夥計並不知道其具體型號與售價。不過從身後的280TSI標識可以看出,這款車很可能屬於除GTI以外的頂配車型。夥計下面的評價,均以此車型作為基準,並不代表將來中低配車型的表現也會如此。

    動力匹配

    位於發動機艙內的,還是那具已經被用到爛的EA211 1.4TSI發動機,採用高功率調校,具體引數相信大家都已經滾瓜爛熟。話說,國外的7.5代高爾夫實際上搭載的是最新的EA211 EVO 1.5TSI發動機,帶有米勒迴圈、可變截面渦輪、閉缸等先進技術。不過現在看來大眾依然沒有把它引進國內的打算,估計是因為在中國吃過新技術的虧。

    7擋雙離合變速箱還是那套DQ200,乾式的,好在最近沒什麼質量問題。只是老毛病依然存在,例如1擋齒比太大導致滑行速度太低(5km/h),鬆油門也會有一定的拉扯感;另外,1、2擋之間的切換還是會偶發性頓挫,“咔擦咔擦”的換擋聲音也還是會比較明顯,影響駕駛體驗。

    不過不可否認,這臺變速箱是真的快。這個“快”,包含兩個意思,一是響應快,二是動作快。如果你親自試試看中等速度地板油kick-down,就知道它究竟能快到什麼程度了。雖然從整體體驗上講,它依然不如一些優秀的AT變速箱,但速度上確實比絕大多數AT變速箱要快,也比絕大部分民用雙離合要快,而平順性更是所有雙離合變速箱當中頂尖的水準。

    這臺新高爾夫280TSI帶有4種駕駛模式可選,分別是經濟、標準、運動、個性化。經濟模式是省油模式,主要表現在於一定速度下鬆開油門,會自動斷開離合器進入空擋滑行狀態;運動模式下,轉向加重,擋位自動切換到S擋,油門響應也會相應加快。在個性化模式下,可以對發動機、轉向等進行單獨設定。

    夥計相信,標準模式才是最常用的模式。即使在這種模式下,新高爾夫280TSI也像是一隻喜歡猛衝的小怪獸。除了變速箱夠快外,發動機的動力非常深厚。雖然低速緩慢的蠕動會給人低扭不足之感,但一旦渦輪真正發力後,加速能力和再加速能力都是同級頂尖水準。即使只使用D擋,低速時狠狠地地板油下去,雙手甚至還能感知到比較強烈的扭矩轉向,根本不需要動用S擋或者運動模式。不過夥計發現,即使使用運動模式,變速箱出於保護,彈射起步轉速也只能限制在1500rpm上下。所以如果想和別人的思域比加速,起步階段是要落後一些的。

    駕乘品質

    趴下車底(阿杜?)可以看出,新款高爾夫1.4T車型終於換上了更為高階的多連桿式獨立懸掛,從紙面上就能讓眾多鍵盤車神閉嘴了。

    底盤調校呢?也必須給個好評。如果你開過改款前使用扭力梁後懸掛的高爾夫,再開這款新高爾夫,就會立馬感覺到它處理振動的能力有所增強。尤其是在碾過一段殘破不堪的路面時,舊款高爾夫的車體會表現得比較不安,傳到車裡的振動會很明顯,後軸甚至會出現左右扭動的傾向。而新款高爾夫則表現得穩重得多,在遇到坑窪路面時,懸掛顯然在儘量高效地吸收振動,讓車體依然保持平穩狀態,整個濾振過程是很紮實的。

    改款前的高爾夫給人的感覺會更加歐式,就是懸掛初段會比較硬朗,路感會更加豐富。而新款高爾夫呢,在主觀上給人的感覺對細碎振動的過濾更加到位,硬度略有下調。所以,在城市道路上開新款高爾夫,你會發現它並不是一款喜歡活蹦亂跳的歐洲小車,濾振反而比速騰更有厚重感,有點像是一款軸距縮小版的邁騰。

    (倍耐力P7輪胎,尺寸為225/45 R17)

    還有一個夥計認為新款高爾夫能與邁騰媲美的點,就是隔音。即使在路面粗糙的柏油路上以80km/h的時速巡航,新款高爾夫的噪聲大概也就相當於大部分同級車跑50km/h的水平,表現遠遠好於思域、昂克賽拉、福克斯等同類競品,這就是為什麼夥計會覺得“這個車比較高階”。夥計認為,當中最主要的功臣是輪胎。因為這臺新款高爾夫280TSI居然配備了一套倍耐力P7輪胎。雖說這款輪胎的靜音水準不算頂尖,但與其他同級車相比,明顯屬於非常下本的。當然,乞丐版也想配這套胎?想想就好。

    該誇的誇完,該說說底盤調校上的弱點了。夥計發現一個bug——在減速帶工況下,減振器的濾振動作不算特別乾脆。用20km/h左右的低速過一般的減速帶,前懸掛的濾振效率並不高,壓過減速帶的時候減振器會出現反覆的跳動,並傳入車廂中,有點撓人。

    夥計也不太喜歡它的轉向手感。雖然這套轉向不缺路感,而且圈數也不多,指向性也及格,但總體設定違背高爾夫一貫給人的“操控流”形象。即使調到運動模式,轉向力度還是過於輕,而且轉向的時候欠缺阻尼感,無法給人十分踏實的感覺。與以往一些大眾車型使用的機械液壓助力轉向(例如老Polo、老寶來),這種電子味濃郁的轉向手感實在太虛假。當然,這樣的轉向設定,目前絕大部分大眾車型都在用,對於只要求輕鬆駕駛的普通人來講肯定沒問題。

    空間實用性

    (夥計身高176cm)

    動態部分講完,接下來講講新款高爾夫280TSI的靜態表現。乘坐空間上,新款高爾夫其實並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屬於夠用級別。新款高爾夫的乘坐空間其實不如速騰、寶來等偏實用的三廂大眾,不過還是要比奧迪A3要略大一點點。同級橫向對比的話,空間與思域接近,比福克斯、昂克賽拉等要大,但不如卡羅拉、軒逸等講究實用的家用車。

    座椅人體工學方面,前排座椅各方面的承託力都不錯,值得給好評。但是配置上主駕座椅和副駕座椅待遇太懸殊。主駕座椅帶八向電動調節,甚至還有座椅記憶,但是副駕座椅只是手動調節,靠背角度調節居然還是大眾系列一貫的反人類式旋鈕……

    還有一個bug就是,前排座椅橫向寬度太大,座椅一側會跟中控臺接觸,調節時會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

    後排座椅的話,雖說空間並不算太大,但是舒適性還是蠻不錯的,起碼靠背終於能給背部足夠的承託力。缺點在於,座墊傾斜角度不太夠,長度也有進步空間,大腿承託力有限。

    車內儲物空間方面,新款高爾夫的門板儲物格很大,而且裡面居然還有植絨,確實是“這個車比較高階”。中央扶手下方的儲物格深度足夠,但是開口偏小,取拿物品不太方便之餘,連一包抽紙都沒辦法放進去,說不過去。

    後備廂造型規整,開口也挺大,容易也算是同級主流的水準,用起來沒什麼大問題。

    新鮮玩意兒

    這個環節重點講講兩個很高階的新配置。

    第一個,當然是12.3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其實全液晶儀表盤並不算什麼新鮮玩意兒,起碼很多自主品牌都可以做得出來。不過在合資品牌的緊湊型車中,新款高爾夫算是頭一個採用“一塊屏”的全液晶儀表盤(思域是分開的)。

    和邁騰、途觀L等大眾車型上的一樣,新款高爾夫的全液晶儀表盤可以顯示的資訊非常豐富,這也是全液晶儀表盤最大的意義。而且帶有多種檢視可以切換,顯示的東西也各有不同。不過現在看來,新款高爾夫的儀表盤只有這一套屎黃色的主題色可選,並不能個性化更換其他風格。

    第二個,就是全新樣式的9.2英寸中控觸控式螢幕。原來的中控屏(尤其是6.5英寸的小屏),夥計一直覺得帶有濃厚的後市場味道,無論是功能還是品相,都不像是原廠出品。

    這塊新螢幕就高階很多了,解析度很高,而且功能眾多。關鍵是它很好操作,滑動沒什麼阻力,也不會輕易留下密密麻麻的指紋,千萬不要手賤拿去貼膜。不過值得吐槽的是,既然已經這麼好操作,大眾為了增加所謂的科技感,為螢幕加了手勢控制功能,即手不觸碰到螢幕也能用特定的手勢來進行操作。但親測並不好用,手幾乎已經要貼到螢幕上才能分辨出來,還不如直接觸屏使用。

    另外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倒車影像。雖然螢幕很清晰,但攝像頭解析度一般般,白天清晰度也不那麼夠。另外難以費解的是,既然這部新款高爾夫連自動泊車都配備了,倒車影像的引導線居然還不帶轉向隨動,顯得不那麼高階。

    總的來講,這兩個玩意兒還是為內飾增色不少的,加上這部試駕車上面的丹拿音響,裝備水平真的可以用越級來形容。這套內飾的材質也需要給個好評,中控臺上方的軟質材料質感不錯,覆蓋面積也夠大,做工也是大眾一貫的精良。只是一分錢一分貨,夥計懷疑入門版車型的內飾看上去還是會超級樸素。

    購買建議

    如何總結新款高爾夫?首先,這是一輛大眾。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會有個比較嚇人的標價。雖然新款高爾夫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夥計估計售價區間會和舊款高爾夫接近。作為參考,舊款高爾夫頂配——280TSI 自動旗艦型的價格已經達到18.29萬元,而這輛試駕車的配置水平遠遠超過了它,所以車身價應該會超過20萬元,落地價都能趕上GTI了,價效比著實不高。

    所以第一條購買建議是,即使手頭上有大把預算、看上的也只是中低配車型,也應該先持幣觀望一段時間,千萬不要心急入手。現在改款前的高爾夫在市面上能有3萬元優惠(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有2萬元左右的讓利),所以夥計推算,上市半年左右應該就會有1萬元左右的優惠,到時候再入手也不遲。

    從上面可以看出,國內消費者熱衷的東西,新款高爾夫其實做得不那麼盡人意。單拿空間來講,消費者坐上高爾夫試試看,再去旁邊的速騰上試試看,就知道要買誰了。甚至乎,很多人買車的時候根本不會考慮到兩廂車,只想買一款看上去好像有面子一點的三廂車,管你兩廂車多好看、多好用。

    因此,第二條購買建議就是,先看看自己對空間的需求大不大。如果是小兩口用車居多,或者外加一個孩子,後排主要用來安裝兒童座椅,空間完全是足夠的。如果需要拖家帶口出外,那麼新款高爾夫恐怕還是比較將就。

    不過夥計認為,新款高爾夫還是很值得擁有的,畢竟它是市面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廂緊湊型車,很多方面都是同級數一數二的存在。雖然新款高爾夫在操控性上還是略欠火候,動力效能以及行車品質都是很值得一讚的;內飾設計雖然還是大眾一貫的套路,但用料、做工、配置都很有品質感。

    所以夥計覺得,有兩類人是最適合新款高爾夫的。第一類是熱衷駕控、享受駕駛樂趣的消費者,另外一類是追求品質的消費者,想用有限的預算來買一款看上去、用上去都上檔次的代步工具。如果你也屬於這兩類人,那就很值得前往4S店好好研究一下新款高爾夫。

  • 15 # 賞車帝

    大眾高爾夫(Golf)是一款由大眾汽車在1974年推出的經典掀背/小型家用車型。已經在全球市場推出了七代,是大眾汽車公司生產最多的品種,也是大眾最暢銷的車型。在全球暢銷車型中位列第三,到2007年總產量已經超過了2500萬輛。 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車型之一,高爾夫問世37年,在全球擁有超過2600萬用戶。經歷了六代革新,每一代高爾夫的獨特創新,都引領著汽車界的時尚風潮,並一次次成為德系車嚴謹態度與追求品質完美的代表作。在中國上市剛過半年的高爾夫也打破了人們對緊湊型兩廂車的固有看法,不但一直在市場中延續著旺銷熱度,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搶購場面,究其原因,其突出的產品價值早已決定了火爆的市場表現。

    動力充沛,變速箱有運動模式,超車特別的有底氣,操控在這個級別還是不錯的,但是畢竟是買菜車,也談不上多少犀利,前懸掛表現良好,大坑車不跳,小坎兒過濾細緻,高速140一點不飄,踏實放心,車不大,不過空間利用率高,很充裕,完全沒有福克斯的那種悶悶的感覺,兩廂車停車方便。

    變速箱D擋起步肉,可能是出於對雙離合的保護,123擋頓挫比較明顯,不過在雙離合上邊,大眾還是玩兒的不錯的,還算可以接受,後懸掛大坑壓不住跳的厲害,小坎兒過濾也不徹底,總是能傳遞到車身以及座位上,估計到下一代就變回多連桿了,畢竟這個價位鋼炮大多是多連桿了。後排中央隆起太高太高太高,就算是為了加強車身剛性,這個隆起也不能忍。價錢說實話不算便宜,價效比不算高。

    對於十幾萬的家用車來說已經很不錯了,我們代步車最看重的就是安全,省油。至於內飾方面,雖然不精細但也是大眾車的通病,咱們看重老百姓安全第一,平時出遊儲物方面也不成問題,小車停車方便。

    發動機技術先進,動力強勁;整體品質較好;內飾做工精細;底盤非常紮實。後排空間沒優勢;定價偏高,近期提車仍需加價等待時間仍較長;減配較多;目前出現的胎噪大、抖動、異響等細節問題較多。

  • 16 # 騷氣小哥

    我僅說我自己的高爾夫6代,1.6自舒,14年購現在3萬9千公里,開著感覺不錯。今年7月底4成人加24寸和18寸登機箱。行程近800公里到達大連金石灘,全程空調。油耗5.1。操控紮實,提速不用想了,但夠用。本人在單位開1.8T帕薩特2.4GL8。

  • 17 # 徽州撩車道

    大眾高爾夫在國內一直有著非常高的保有量,從早期的高爾夫4開始一直到現在的高爾夫7,兩廂版的造型一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就在今年的2月份,一汽大眾更是推出高爾夫百萬輛紀念版車型,以回報廣大喜愛高爾夫的使用者。紀念版車型售價為14.09~17.19萬元之間,全系搭載1.6L和1.4T兩種不同排量發動機,共計6款車型供消費者選擇。紀念版車型相對普通版高爾夫主要區別在於配置上的升級,外觀上增加MILLION標識以彰顯其特殊的身份。

    外觀方面高爾夫百萬輛紀念版的設計與普通版高爾夫區別不大,繼續採用了現款的設計,車身的線條看上去更加硬朗,整體外觀時尚大氣。前臉的矩形大燈和矩形霧燈具有很強的設計感,看上去非常凌厲。車身側面的腰線突顯很強的力量感,菱角分明十分大氣。車尾的筆直的線條彰顯很高的層次感,橘紅色的LED後尾燈造型時尚,點亮之後的視覺效果非常棒。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4255/1799/1452mm,軸距為2637mm。

    內飾方面高爾夫7百萬輛紀念版延續了之前的設計,中控臺看上去更加硬朗,細節方面處理的非常到位,顯得特別有質感。D字型的真皮方向盤造型優美,握感也相當不錯,雙炮筒式的儀表盤有著不少運動氣息,中控臺上的亮黑色飾板提升了很大的品質。配置上全景天窗功能非常討人喜愛,讓這輛小車有了不少風采,後排出風口的設計也更加完善,讓後排乘客更為舒適。乘坐空間上該車表現中規中矩,只能說明能夠滿足日常生活使用,後備箱的儲物空間還是值得稱讚的。

    動力方面高爾夫7百萬輛紀念版分別搭載了1.4T和1.6L兩款發動機,其中1.4T發動機還分為高低功率兩種版本,與之匹配的是7檔雙離合器變速箱和6檔手自一體變速箱,整體的操控性都非常出色,動力足夠充沛。

    從二手市場的銷量反應來看,高爾夫車型具有很高的保值率,號稱“駕駛者之車”的名號也並非誇誇其談,充分說明了高爾夫7的價效比還是很高的,實用性非常不錯,喜歡兩廂車的朋友極力推薦這款,值得擁有。

  • 18 # 嚼碎口香糖

    好車,省油,動力也不錯,空間不大,小倆口還是足夠的,有了孩子就覺得小了,懸掛硬,不過運動型車輛都這樣,最大缺陷不是燒機油和頓挫,而是座椅後背調節,太反人類了

  • 19 # 小強說說車

    高爾夫好不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高爾夫不錯,但也沒那麼好,如果滿分一百分,高爾夫能得80分。不吹不黑,簡評高爾夫。

    高爾夫誕生於1976年,經歷近半個世紀,底蘊還是有的。很多人調侃大眾只有一臺車子,那就是高爾夫,可以看出高爾夫在大眾汽車中還是很有位置的。

    高爾夫擁有不錯的顏值,運動而又不激進,可謂男女通吃,老少皆宜,被稱之為最美兩廂車,特別符合國人審美。國人不喜歡兩廂車,高爾夫卻是一個例外。

    銷量來看,高爾夫也很有談資。目前全球累計銷量最好的的車子是卡羅拉,其次是福特F系列皮卡車,第三名就是大眾高爾夫。從銷量可以看出,高爾夫認可度還是蠻好的。這臺車子也很保值。

    高爾夫的優點還是比較的多,這臺車子高比較的好開,底盤較為紮實,方向也夠精準,1.4T配雙離合變速箱動力也夠,只是低速頓挫感明顯一些。空間方面高爾夫算是夠用吧,美中不足的後排底板凸起明顯,後排坐兩個人不錯,三個人侷促。百公里油耗7升左右。

    目前大眾高爾夫國內市場銷量並不出色,原因比較多,包括即將換代,價格偏貴,雙離合變速箱不夠平順可靠,內飾沒什麼亮點,競品太多,簡配問題,等等。

    高爾夫稱得上是一款各方面表現比均衡的車子,瑕不掩瑜。

  • 20 # 周大麒麟

    名副其實的“大眾”車,很成熟的款,算是切中大部分上班族的喜好吧,不過因為每個人選擇的高低配,體驗上各有評判,但是整體來說,是經受住市場考驗的,另外高爾夫原車的音響不行,即便是高配,也沒啥感覺。所以對車內品質要求高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到車後市場做一次改進。

    高爾夫的汽車音響有車型適配版,畢竟是出貨量數一數二的車型。最著名非德國鼓動GLADEN ONE GOLF高爾夫專用揚聲器了

    下圖是高爾夫專用的專業揚聲器(對應各型號)

    喇叭其實只是音響系統的一部分,其實不只是高爾夫,各車型的主機都內建放大訊號。標準的輸出型號是BTL,但是也有特殊的訊號,不加檢測的話,容易燒壞高音(一般是主機直推高音)。很多高品質音樂其實都是要考更多的功率放大才能體現聲音的細節。

    其實高爾夫的很多塗裝車非常的個性!

    個性塗裝及融合GLADEN音響元素的高爾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職場女性怎樣穿更知性優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