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斜眼觀世界
-
2 # 史印
北方23州,人口2200萬,南方11州,人口900萬,其中近一半是黑奴,也就是說服兵役男性的比例北方是南方的五倍左右,而且還可以大量吸收黑人參軍。
後來北方最高兵力達到69.8萬(其中有不少是黑人),南方最高兵力約30萬。很明顯,南方已經大約15人一兵,動員能力接近枯竭,而北方潛力還很大。工業實力和軍火生產能力,差距更大,10倍也不止。
南方僅有的優勢在於:1、南方的農民、莊園主子弟相比北方的工人,從小玩槍,槍法要好很多,而且有保衛家園的感情;2、南方的優秀將官比北方多;3、出於地緣和經濟利益等原因,英法政府對於南方比較有好感。
由於雙方綜合實力相差懸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南方的戰略目標只是脫離聯邦獨立自保,而北方的戰略目標是滅了南方。南方唯一的出路在於在戰場上透過微操給予北方重創,以此得到英法等國的外交承認或者軍事幹涉。
北方想要獲勝,只需要:1、動員起自己雄厚的實力,下定決心打下去;2、發動黑人(其實只是可選項);3、別犯太腦殘的錯誤(大霧……)。
戰場被當時森林茂密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分為東線和西線,東線是主戰場。東線,雖然雙方的首都直線距離只有100多公里,但是中間隔著波托馬克河下游的沼澤地,大軍難以通行。兩軍主要在華盛頓西面的鐵路附近作戰,南方希望以打促和,所以會跑到華盛頓北面的葛底斯堡和北軍開戰。西線南方兩年工夫就崩潰了,北方先打通密西西比河航道,然後謝爾曼向大西洋進軍。當時的作戰模式還是拿破崙時代的運動戰。排隊槍斃+散兵線,後膛槍也開始大量使用,騎兵很少用於衝鋒而主要在於讓步兵多四條腿趕到目的地,塹壕戰開始出現。北方的海軍也對南方各港口進行著封鎖。20世紀殘酷的總體國戰已經初露端倪。
前期,北方對於戰爭的難度估計不足,訓練和準備不足的軍隊初戰失利,然後連著幾任統帥都是謹小慎微,過分注意微操,可是對面的羅伯特·李就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微操大師,和他幾次較量多半都是敗仗。但是南方即使獲勝,也根本無力深入,擴大戰果。時間一長,北方的雄厚實力開始發揮,原來的菜鳥軍團經驗值也開始積累。
葛底斯堡戰役,羅伯特·李不小心吃了敗仗,一下子局面就變得難看了(這樣的敗仗換了北方其實根本無所謂)。北方解放黑奴以後,兵力增加不少。然後北方統帥又換上了當年西點軍校裡面成績平平,喜歡蠻幹的屠夫格蘭特,深知總體戰的精髓,不玩微操,直接大軍A過去,根本不在乎傷亡數字,就和你硬打拼消耗,哪怕二比一和你換,你也得完蛋。謝爾曼更加流氓,直接深入對手後方屠農拆建築。
這個時候,英國憲章運動剛剛結束不久,民權意識崛起,法國拿破崙三世一直想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這個時候還正在遠征墨西哥討債。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已經是歐洲輿論界的大V了,美國南方的奴隸制在歐洲主流輿論看來,那個簡直是禽獸不如,英法政府根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干涉美國內戰。特倫特號事件,美國做出讓步之後,英國也不敢過分進逼。美國不是亞非的落後國家,幾千人或者萬把人根本沒用,克里米亞戰爭才結束沒幾年,再出動幾十萬大軍跨洋遠征,國內輿論根本不會答應。
在英國和法國不干涉的情況下,幾年下來,面對格蘭特和謝爾曼這種和你拼消耗的狠角色,南方再也拼不起了,只能GG。
-
3 # 漁人草舍
毫無疑問,現代人對於美國南北戰爭都認同工業資本相對於奴隸莊園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就算沒有針對奴隸制的爭論,就算他們不分裂國家,南方邦聯還是屬於歷史車輪前的絆腳石,也終究會被其他形式的社會變革消滅。
很多人以為美國內戰是為了廢除奴隸制。其實美國內戰和黑人當不當奴隸,關係不能說沒有,但奴隸制卻並不是導致內戰的最根本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內戰,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延續,是美國的第三次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北美獲得了獨立,第二次美英戰爭(美華人有時候將之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之後,美國政治上獨立的地位基本保住了,但是北美的獨立並沒有真正完成,因為在那時,在經濟上,北美依然是英國經濟鏈條上的一環,在經濟上它仍然是依附於英國的。
許多年前,英華人玩出了一種叫做“三角貿易”的招數。他們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透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菸草和棉花等返航。後來奴隸貿易被禁止了,但是美洲提供工業原料給歐洲,歐洲把這些東西加工成工業品再返銷給美洲的模式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美國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北美剛剛獨立的時候,南方各州是獨立的主要力量,他們擁有更多的人口和州的數量。這使得北美獨立之後,相當一段時間,南方在政治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段時間可以參考“弗吉尼亞王朝”)美國國會分為參眾兩院。其中參議院議員的數量按照州的數量分配,各州無論大小,名額都一樣。眾議員的數量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在建國初期,在這兩方面,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南方都是壓倒優勢。但是隨著移民的增加,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種植園經濟模式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如工廠。所以北方各州迅速的在人口上超過了南方州。而且隨著美國的擴張,新的州不斷出現。而此時,跨越大洋的奴隸貿易卻已經式微,在美國,新的奴隸只能靠原來的奴隸生出來,所以奴隸的來源成了問題。新出現的州自然就走上了和原來的北方各州一樣的工業化的道路。這樣一來,無論在參議院還是眾議院,北方的力量開始佔據上風。
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的經濟是二元制經濟,聯邦制在南北戰爭之前還只是一個同盟性組織,每個州可以擁有自己的法律,自己的經濟制度,所以自由度較大,缺乏一個強大的核心。北方各州為工業州,由於剛剛興起,所以較為脆弱。而南方各州為農業州,軋棉機的發明使棉花的生產效率大幅增長。北方的經濟模式是工商業,政治態度是加強中央集權(有助於統一國內市場,政府還可以透過關稅壁壘和財政補貼扶持工商業發展),搞精英政治。南方則是以種植業為主,不希望有強勢政府和強大的軍隊(對於他們只意味著賦稅)。二者矛盾一直都存在,只是因為美國一直在進行國土擴張,這滿足了雙方之間的利益。當國土擴張完畢,雙方利益集團的矛盾就越來越嚴重了。
1860年林肯就任總統,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矛盾一:新併入的州算是蓄奴州還是自由州?最後的蛋糕該由誰吃;矛盾二:關稅問題,如果不提高關稅,美國北方的那些工廠就永遠無法真正發展起來,政府要搞產業升級避免歐洲廉價品的衝擊必須提高關稅。但南方種植業作物多數是銷往歐洲,如果對方用高關稅回敬美國,這種保護性關稅無疑會影響到棉花的銷路。矛盾的解決方法只能透過戰爭了。美國內戰的實質就是作為歐洲殖民主義的經濟附庸的種植園經濟和獨立實現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決戰。也只有在贏得了這場戰爭之後,美國才算是真正的獲得了完全的獨立。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內戰,就是另一場北美獨立戰爭。
所以就南北戰爭而言,關稅問題比奴隸制嚴重一百倍!表面是奴隸制廢除的問題,實質上卻是南北兩個美國、兩條發展道路、兩種發展模式的衝突和對決。資本天生的擴張性意味著北方必須將南方納入統一的市場、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以獲得更多利潤,南方的莊園主也不希望失去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奴隸制存廢只不過是這個政治經濟衝突的表象,在矛盾無法用憲法或者代議制度的手段來解決的時候,訴諸武力就成了必然。
沒有南北戰爭,美國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但更重要的是,就沒有機會建設一個有史以來最發達的工業強國,更別談成為世界霸主,引領人類文明瞭。
-
4 # 椿湫品書
平心而論,就你提的這個問題而言,沒有抓住這場戰爭的本質,沒有剖析出它的重點在哪裡,美國的這一場南北戰爭,從戰爭的背景以及戰爭的原因來說,完全是出於美華人的國家利益和解放不解放黑人沒有太大關係。
南方的種植園經濟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北方需要工業生產,他又缺乏勞動力,這就是雙方矛盾的根源,所以肯定會爆發一場戰爭來解決這場糾紛,這也可以看做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延續,透過這次戰爭,使美國團結成了一個整體,而南方的黑人奴隸只是這場戰爭勝利成果的一個附屬品,但是這個戰爭成果並沒有根本的鞏固下來,直到今天美國的種族歧視依然沒有完全消除,黑人在美國受到的待遇仍然是不公正的。
如果當時在南方種植園中工作的是白人,那他就是為了解放白人,就會想出其他的虛頭來炒作這場戰爭。
-
5 # 知無為而有益
美國內戰又稱美國南北戰爭,被稱為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實質上是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兩種制度的的矛盾,北方為發展資本主義,需要市場、原料、自由勞動力,而這一切南方都擁有,而南方的種植園為南方人帶來了鉅額利潤,他們是不願意放棄奴隸制種植園,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南方先下手為強,搶先發動戰爭,由於南方蓄莫已久,雖然北方人多,槍多,工業生產能力遠勝於南方,但林肯政府害怕國家分裂,對南方一直抱有幻想,想妥協,所以戰爭中節節敗退,引起了民眾的不滿,為了扭轉戰局,林肯政府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檔案規定"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佔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海陸軍當局,將承認並保障這些人的自由,當他們或他們之中的任何人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時,不作任何壓制他們的行為。
這兩個檔案的頒佈,迅速扭轉了戰局,北方轉敗為勝,這就是美國的南北戰爭。
-
6 # 美國兩百五十年
在歷史書上都會介紹美國的南北戰爭是為了解放黑奴,實際上最終結果也確實是解放了黑奴,但戰爭爆發的最初原因卻並不是為了解放黑奴,這樣說有點繞口是吧!且聽我慢慢說來。
在英國建立殖民地的初期,就存在兩種不同的經營方式,就是種植業為主的南方殖民地和以發展工業和貿易為主的北方殖民地。這兩種方式在初期並沒有什麼衝突,因為種植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工業和貿易則主要靠技術的提高,因此雙方倒也沒什麼矛盾。雖然在建國初期雙方也因為是否廢除奴隸制而辯論過,但在建立統一國家的前提下都保持了剋制並擱置了爭議。
但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雙方都需要更多的人口來發展經濟,而以奴隸制為主的種植業效率低下,佔用了大量的人口,這就引起了北方的不滿,於是要求解放奴隸的呼聲愈來愈大,但這樣又觸犯了南方奴隸主的利益,所以雙方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
在1860年總統選舉的時候,支援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總統,這就引起了南方的不滿,由於擔心林肯廢除奴隸制,南方於是開始反叛,聯合成了邦聯國。
南方的獨立肯定是林肯不能容忍的,但開始他並沒打算戰爭,為了使南方放棄獨立,林肯促使議會通過了南方保留奴隸制的憲法修正案,但顯然該修正案是不可能得到北方各州的透過的。(該修正案現在還沒有過期,只要各州同意即可成立,並且法律效力大於後來頒佈的《解放黑奴宣言》,但實際上該修正案是永遠不可能透過的)
林肯還打算透過最高法院來阻止南方的叛亂,但當時的最高法院是支援奴隸制的,對黑奴斯科特案的判決也證明了這點。
由於林肯對戰爭的態度比較消極,因此初期北方不斷敗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挽回敗局,林肯頒佈了《解放黑奴宣言》,並招募大量黑人加入北方軍,再加上北方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援,最終扭轉了戰局,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
所以說南北戰爭雖然解放了黑奴,但戰爭的最初原因是南北雙方對勞動力的爭奪,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阻止國家分裂,解放黑奴實際上僅是這兩種原因的結果而已。
-
7 # 薩沙
確實南北戰爭的衝突在於解放黑奴,但本質還是南方和北方爭奪利益。
當時美國北方是工業為主,南方則是以種植園為主。
對於北方來說,既然是搞工業,就需要工人,需要大量的剩餘勞動力。
而當時北方的工人數量太少,就看中了當時高達400萬的黑奴。
如果解放了黑奴,工廠可以給更高的工資,黑奴肯定會離開南方種植園。
而相反,南方種植園之所以能夠對歐洲出口,是因為農產品價格比英國低。
而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歐洲已經沒有奴隸,人工成本很高。而美國的黑奴只要管飯,基本沒有人工成本。
所以,一旦南方種植園解放了奴隸,相對歐洲就沒有什麼優勢,等著破產。
這就是解放黑奴的激烈爭奪。
另外,還有個關稅問題。
北方要求提高關稅,防止歐洲工業產品在美國市場佔據優勢,同時美國工業產品可以在歐洲大量銷售。
但南方種植園正好相反。他們需要降低關稅,保證出口到歐洲農產品的價格優勢。而南方種植園並不在北方購買農產品,而是直接從歐洲購買,所以美國工業品關稅高低同他們沒有關係。
這就形成了激烈的內部衝突,基本可以決定會導致國家的分裂。
而美國的有識之士認為,美國發展農業是沒有前途的,種植園經濟遲早會被淘汰,所以都支援北方。
然而,南方種植園主保持這種靠剝削黑奴維持驕奢淫逸生活,已經很多年,他們當然不願意隨便放棄。
戰爭一觸即發。
-
8 # 南朝居士
其實呢,南北戰爭根本就不是為了解救黑奴,明白嗎?林肯怎麼會為了解救黑奴發動戰爭,最後導致死亡呢?他哪有那麼偉大?
是因為南方是莊園經濟,需要大量的黑奴,而北方工業的發展,需要自由的勞動力,這就有了衝突,
奴隸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道德問題,如果美國現在還是莊園經濟,他們現在依然有黑奴,而如果工業化後,黑奴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如果黑奴是道德問題,那前面幾位總統都是奴隸主,家裡都有奴隸,也沒見誰敢解救他們吧?
就像如果你們家一萬畝良田,沒有機械化的時候,你肯定是想買一批奴隸,但是,如果機械化了,你肯定想要讀過書能開車的工人,是你的道德發生了變化嗎?顯然不是,而是需求不同了。
同理,並不是林肯和北方大佬道德比南方高,而是北方大佬的需求是自由人,是工人,而南方大佬需要奴隸,
北方大佬為了獲取利益,就發動戰爭攻打南方,為的就是爭奪勞動力,而不是為了解救奴隸。
另一方面,北方的工業區,提供工業產品,為了防止英國商品的衝擊,就必須提高關稅,而南方種植園以出口為主,就反對提高關稅,想想看,獨立戰爭不就是反對印花稅而發起的嗎?
而且,他們的州是相對獨立的,是有相當的自主權的,當矛盾不可調和,就有的州就想獨立,於是就有了戰爭
-
9 # 娛樂好事君
我從不相信人性,任何戰爭的迸發都離不開利益的驅使……
所以所謂的解放黑奴不一定是為了正義,也有可能是利益。
-
10 # 狼君歷史
自戰爭誕生以來,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沒有改變過,那就是爭奪利益,保證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美國的南北戰爭同樣如此,不要天真的以為美國是為了解放黑人才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如果美華人或者說白人真的這麼偉大,他們就不會雙手沾滿殖民地人民和奴隸的鮮血了。
所以說,這個問題本身將就存在問題,不管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有多少個原因,都沒有為了解放黑奴這一點。要非說南北戰爭和黑人有關係,那就只能說當慣了“紳士”的白人們,為了爭奪利益戰爭,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總不能打仗時候直接對外宣稱,我就是為了搶錢吧。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歸結起來其實很簡單,和開拓殖民地擁有著相同的目的。為了金錢、為了市場、為了人口,當然這是資本家的目的,而上升到國家層面,就變成了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但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政府如此,也是代表著本國大資本家的利益。
第一點,金錢,南北方對進出口關稅要求的矛盾。就像狼君開篇說的,“無利不起早”,資本家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利益。無論是歐洲以堅船利炮侵略印度還是侵略中國,為的都是一個字“錢”。而當時剛剛建國不足百年的美國,更是需要快速的發展,而來到美國的資本家,也是抱著發財的夢想來此發展的。而此時,對關稅的不同需求,就成為橫貫在美國南北之間的矛盾。
因為北方工業產品競爭力不強,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就需要本國關稅的保護,這就需要較高的關稅水平。但這也會導致相關國家也提高自己國家的相應進口關稅,來 反制美國。但美國南方對出口的需求很大,只有進口國的關稅低,他們才能賺更多的錢。美國南北這一利益的相左,就成為了雙方矛盾的爆發點。
第二點,市場,消費市場與原料供應市場的矛盾。工業的快速發展,在已經掌握技術的基礎上,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個廉價的穩定的原料供應市場,另一個則是人口數量龐大購買力強的消費市場。而美國北方,就同時是這兩個條件的滿足者,這也是為什麼,當美國南部各州宣佈獨立時,北方政府不直接放棄而堅決與之開戰的原因。
美國南方,以農業種植園為主,可以為工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而且是本中國產品,價格要比從海外進口低得多,這就在一方面降低了北方工廠的生產成本。而且從本國進口,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能保證穩定供應,不會被卡脖子,這是進口原料最無法比擬的優勢。
而當時的美國,在工業生產上,還是無法與老牌工業國家抗衡,在生產成本上,略高於這些老牌工業國家。所以美國貨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就不如其他國家,所以本國市場對於美中國產的工業產品至關重要。而且南方數量巨大的黑人,一旦全部成為自由人,那麼突然擴大的市場將是巨大的。
第三點,人口,對勞動力需求的矛盾當時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向著大工廠大機器生產的方向發展,美國也是如此,尤其是北方,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區。而此時的北方,卻面臨著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北方的人口太少,滿足不了工廠的生產需求,要想工業發展,擴大人口規模的必須的,而最快速的人口來源,就是解放黑人奴隸。
為什麼非要解放生產力呢?按照美國南方的發展模式,加之當時世界對原料農產品的強烈需求,發展黑奴,大力發展農業賺錢不好嗎?這就要感嘆一下美國資本家的目光長遠了。他們已經意識到發展工業才是根本,堅決解放生產力,而美國最大的潛在生產力就是黑人奴隸,解放黑人,發展工業,最終使美國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打響南北戰爭,就是上述條件的綜合,和解放黑人奴隸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將黑人奴隸變為自由人,無非是認為他們作為奴隸能夠壓榨的利益已經到達了極限,將他們變成自由人,又可以繼續壓榨,還能轉化國內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南北戰爭後,雖然美國在法律上沒有了黑人奴隸,但是又建立了各種新法律,將黑人變成了自由人身份的新奴隸而已,要是真的在南北戰爭就解決了黑人奴隸的問題,那為什麼後來又出現了馬丁·路德·金這樣為黑人爭奪合法權利的領袖。
說美國南北戰爭為了解放黑人奴隸而發動的戰爭,美華人騙騙他們自己的孩子就算了,咱們外人就不要當真了。
-
11 # 不忘初心的金鄉人
參戰雙方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聯盟國,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這是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南方軍隊素質較高,指揮官經驗豐富,並得到了英法等國的援助。而且,內戰前夕布坎南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錢輸送到南方去。北方有發達的工業,但軍事實力不是太強,工廠年產值15億美元,130萬工人,而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也只有9000英里。
1861年7月東戰場舉行馬那薩斯會戰。,北方發起向南方首都進軍的攻勢,3.5萬北方軍隊在軍樂聲中向南方軍首都進軍。由於北方事先大張聲勢。
南方軍隊2.2萬在紐馬那薩斯列陣相迎。北方軍隊向南軍發起攻擊,炮火把南軍陣地籠罩在煙霧中。北軍跨過布林河向對岸發起衝擊。誰想南軍指揮官是名將托馬斯·傑克遜,他沉著指揮,戰鬥十分激烈,由於雙方軍服幾乎相同,一時敵我難辨,戰場一片混亂。不久,南軍援軍趕到,發起反攻。缺乏訓練的北軍一觸即潰,丟下大批槍支彈藥逃回華盛頓。這一仗,北軍損兵折將3000,南軍損失不到2000人。
1863年7月1日兩軍在葛底斯堡展開決戰,7南軍被擊敗。南軍損失2.8萬人,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在李北進的同時,格蘭特在西線包圍了要塞維克斯堡,7月4日南軍投降。7月8日北軍佔領哈得遜港,9月北軍攻克查塔努加,11月擊退南軍的反擊。
北方軍在衝鋒。 1865年初,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糧食及日用品匱乏。1865年4月9日,李的部隊陷入北方軍隊的重圍之中,被迫向格蘭特請降。南北戰爭終止。美國恢復統一。
南北戰爭戰鬥場景。 結果戰爭的侷限性在於林肯只是廢除了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得到和白人一樣的權利。
-
12 # 歷史紀事
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較好的解決了黑人奴隸和公民土地問題,發展了西部荒地。
發展後的西部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工業中心,同時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併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但也要明確一點,南北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南北方經濟發展形式的不同 這場戰爭是北方資產階級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和南方奴隸主莊園經濟的代表開戰的經濟形式爭奪戰,並非是為了解放黑人而開戰,從戰爭的進步性和侷限性就不難發現。
南北戰爭的進步性南北戰爭中工業革命帶來了軍事上的巨大進步,是北美歷史上的一次革命。機械連發槍第一次投入實戰,而北美地區甚至是整個美洲地區,都大批次用近代工業的果實武裝自己。
南北戰爭的書面成果主要有兩個,一是《解放宣言》,二是《宅地法》。這兩部法案的進步性在美洲歷史上是空前的,首先在於黑人奴隸得到解放,結束了大航海時代帶來的奴隸貿易和“奴隸性資產階級社會”。
其次,這部宣言的頒行,給美國確定了一大批現實勞動力,並且擴充了兵員。在之前,美國南北方對黑人的歧視都存在,而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北方快速融合了黑人勞動力。然而南方仍然是奴隸主莊園經濟,也就是說對奴隸的壓榨和依存度相當高,這也就是南方堅決不同意解放黑奴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南北戰爭的結果是,解放了的黑奴有了參加軍隊,成為軍人的權利。與此同時,黑奴的工作範圍也得到了極大範圍的開拓,黑人人權的確立,逐步展開。
還有一部《宅地法》,這部法案與宣言一拍即合,法案規定美國西部允許國名開拓。如此一來,兩部法案一拍即合,美國發展經濟的基礎,更加牢固。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雖然有南北精神對峙的後遺症,但對整個美國經濟的發展,卻是有革命性意義的。
正如馬克思所言,美國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南北戰爭的侷限性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力,黑人問題依然存在。
這就是南北戰爭最大的侷限性,雖是寥寥數語,但其中含義卻耐人尋味。第一,南北戰爭以南方奴隸制的廢除為戰爭結果;第二,黑人只是消去了名義上奴隸的身份,然而實際上很多黑人仍然要依附與奴隸主。第三,《解放宣言》只是名義上解放了黑人,但黑人的人權並沒有得到肯定和保護,黑人仍然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地位。
凡此三點不難發現,南北戰爭是徹頭徹尾的資產階級為獲取經濟形態主導權而同南方奴隸主展開的主導權爭奪戰。而黑人,只是這種經濟形態下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說黑人只是依託,並不是戰爭的目的!
-
13 # 西山講歷史
歷史上美國的黑人奴隸生活待遇一直比北方的產業工人要好,美國學者羅伯特·福格爾就靠這個結論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黑奴從來不需要白人去解放,黑奴當時在美國的地位就相當於莊園主的私產,莊園主不會無故是損毀自己的私產的。有文字記載,有時在種植園遇到危險的工作,莊園主寧願僱傭白人來幹,也不願意讓黑奴插手,就是因為黑奴是自己的私產。
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不是因為白人要解放黑人,當時的白人沒那麼高的覺悟,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南北方經濟制度的不同。當時的美國北方是發展工業資本主義輸出工業品,北方的工廠主需要美國調高關稅來保護初生的工業資本主義,而南方是種植園經濟輸出農產品,買入工業品,所以需要美國政府降低關稅。因為這個關稅的矛盾,南北方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導致雙方要分家,但是林肯不允許美國分裂,只能發動戰爭,靠戰爭的結果來決定美國的前途。
在戰爭的過程中,林肯為了給北方增加戰爭籌碼,就簽署法令給了黑人自由的身份,但是這絕不是為了黑人的幸福,只是政客的算計。當時北方軍隊戰勝南方以後,在南方的種植園裡大肆燒殺搶掠,很多黑奴無家可歸,原本黑人有保障的生活就被這樣毀掉了。
美國北方戰勝南方也不是靠林肯解放了黑奴,而是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有華爾街,北方的融資渠道比南方多,比如北方可以透過華爾街發行戰爭債券來為戰爭融資,而南方只能靠多發行貨幣實行通貨膨脹為戰爭融資。到戰爭後期,美國南方的貨幣體系已經崩潰了,導致南方的種植園主們很難再為戰爭籌集物質。打仗就是一個燒錢的遊戲,北方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即使一開始北方的軍隊打仗稀爛,最後也硬拼過了南方軍隊。
黑人即使在林肯給予自由身份以後,地位也一直很低,比如黑人一開始是不允許參軍的,到了二戰的時候,黑人才被允許進入軍隊,但是隻能從事做飯運輸這樣的後勤工作,黑人真正像白人一樣可以拿起武器是在越南戰爭才發生的事。
諾獎作者福格爾考證過,莊園主是不會輕易懲罰黑奴的,也不會輕易侮辱女黑奴,因為這些行為都會影響黑奴們的心情,進而影響他們的勞動效率,如果黑奴的勞動效率變低,最終會影響莊園主的經濟利益,莊園主沒這麼傻。莊園內還有醫生和護士給黑奴看病,因為黑奴是莊園主的私產,黑奴生病了,受損的還是莊園主。莊園主買賣黑奴一般都是按戶買入,不會輕易拆散黑奴的家庭,到了年齡的黑奴,莊園主還會安排他們婚配,方便生小黑奴。
而後面黑奴被解放了以後,以自由身進入工廠工作,很多時候會被剝削到連飯都吃不飽,而且只要勞動效率降低,就會被工廠主開除,生活狀態遠不如黑奴們在莊園的時候那麼愜意。
現在我們一說奴隸制就覺得十分的萬惡,是因為美國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在戰勝南方莊園主以後,北方掌握了輿論權,所以幾百年來一直不遺餘力的抹黑南方,還找人寫了本《湯姆叔叔的小屋》來描繪黑奴的悲慘生活。
反正美化自己是戰勝者的常規操作。現在的文字裡,北方的資產階級被描繪的又高尚又仁慈,他們為了南方黑奴們的自由,不惜流血犧牲,也要為黑奴而戰。他們那麼說這很正常,但是我們就不應該就輕易相信他們。
-
14 # 二哥略知曉
近期,因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喬治·佛洛依德死亡一事持續發酵,在美國社會上引起了海嘯般的反響。全美範圍內又一次興起了反對種族歧視的抗議示威活動。
種族歧視是美國曆史、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在一貫標榜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美國,對黑人的歧視和壓迫由來已久且始終未能根除。為了將非裔美華人從“被奴役”的身份和形象中解救出來,主張民主平等的民權活動家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訴求。
而提到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領導者(小)馬丁·路德·金,以及他所發表的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歷史性演說。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最終促使美國頒佈了著名的1964年《民權法案》,切實的推進了美國反種族歧視的發展。
實際上,歷史上任何大事件的發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被視為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潮,就必定少不了其背後的歷史鋪墊。
藉由此次美國本土抗議示威活動再興起的契機,二哥想要從另一個側面入手,介紹一下導致種族歧視問題的根源——奴隸制的興廢。以期讓大家做個思路清晰的“吃瓜群眾”,客觀瞭解此次民權示威活動背後的歷史淵源。
骯髒的交易眾所周知,美國是由源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的國家。而在所有這些移民人口中,只有非洲人是帶著鐐銬踏上這片土地的。
1619年,“20多個黑傢伙”被荷蘭殖民主義者販運到美國的詹姆斯敦(Jamestown),自此開啟了在北美大陸上販賣黑奴的骯髒交易。直到南北戰爭結束之前,這個“暴利”的買賣幾乎從未停歇,同樣也預示著黑人作為一個種族被歧視和壓迫的開端。
此後隨著黑奴的大量湧入,殖民地曾透過頒佈了多部法規來確定奴隸制的合法性。
1661年,弗吉尼亞立法將黑奴作為奴隸主“終身制”的私有財產,實現了南方各地黑人奴隸制的合法化。自此,黑人就徹底與奴隸畫上了等號。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曾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但卻將黑人排除在“人”的範疇之外,實在是諷刺至極。
1808年, 美國國會廢除了國際奴隸貿易,被黑人們認為是反對奴隸制的“階段性”勝利。但這同時導致了美國本土奴隸需求的急劇增加,許多已經獲得自由的黑人(尤其是孩童)再次被綁架並拐賣為奴隸,而一旦成為奴隸,就很少有逃脫的機會。
1819 年,美國有11 個自由州, 11個蓄奴州。因為擔心國會中力量不平衡, 國會還專門通過了《密蘇里妥協案》,來要求各州成對加入聯邦,即一個自由州搭配一個蓄奴州。
廢奴主義運動的興起之後,隨著國內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美國的廢奴主義運動不可避免地興起了。
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北方手工業者成為了當時美國非農勞工的主體,他們強烈反對奴隸制,不想讓黑奴形成的廉價勞動力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當時美國南方的菸草種植業不景氣,種植園主們(就是奴隸主)對奴隸的需求銳減,許多奴隸主一度考慮將自己的奴隸出售。
同時,黑人奴隸群體的日益壯大,持續不斷地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形成了對奴隸主的現實威脅。
黑人演說家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1817-1895)是廢奴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美國南部的馬里蘭州做了20年的奴隸,起初多次試圖逃跑但均以失敗告終。
1837年,道格拉斯(奴隸時期名貝利)與自由黑人女性安娜·莫瑞結婚,之後追求自由的決心更加堅定起來。1838年9月3日,夫婦二人乘坐列車來到新英格蘭的新貝德福德,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人。
1843年,道格拉斯應邀參加了美國反奴隸制學會組織的為期六個月的巡講,其間屢次遭到反對者襲擊,還曾因被暴徒追打而導致手部的終身傷殘。
此後,道格拉斯不屈不撓,經歷了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後,於1895年在家中病逝。
道格拉斯一生都在堅定而無畏的與罪惡的奴隸制抗爭,堅定相信只要勇於反抗,奴隸制終有一日會低頭。他對美國的民主制度和立國原則充滿信心。提出黑人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必須在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堅定地開展抗議種族歧視的鬥爭,爭取公民權利;
第二,加強黑人自救運動,提高民族自尊,增強民族團結;
第三,大力發展經濟,提高黑人的經濟地位。
可以看出,早在十九世紀初的廢奴主義時期作為黑人民權的領袖,就已經提出了較為系統和理性主張來爭取自身的平等地位的解決之法。
資本主義的《解放黑奴宣言》作為美國曆史上口碑不錯的一任總統,農民出身的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在早年曾受到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系統教育,成為了當時資產階級政治家的代表人物。由於他堅定地反對奴隸制的擴張,贏得了國民的支援和資產階級的信任,於1860 年總統競選中順利勝出。
1834至1842年,林肯曾連任四屆伊利諾斯州議員,期間發表多次政論性演講。他一方面抨擊奴隸制度,說奴隸制是建立在非正義和錯誤政策之上的罪惡制度;另一方面又提出,傳播廢奴主義的行為只會增加奴隸制的罪惡,而按照憲法,國會也無權干預各州的奴隸制度。
林肯的以上主張是非常矛盾的,代表了當時白人資產階級對奴隸制的糾結態度。他們既明確認識到奴隸制的不合理,又害怕觸及南方奴隸主將黑奴作為“私有財產”的基本利益。
正是因為以上的矛盾,剛上任兩年(1962年)的林肯曾在國會諮文中主張:在各州自願釋放黑奴的基礎上,給奴隸主的財政損失做出相應補償,且獲釋的黑人必須移居海外。這一舉措在現在看來著實無法理解,但卻非常符合當時美國的國情。
此後,由於南北戰爭一觸即發,英國皇室因企圖重新奪取對美國聯邦的殖民統治而暗中支援南方奴隸主。加上北方軍隊急需兵源的補充,思考再三的林肯開始轉變策略,決定“以革命方式進行戰爭”。於是頒佈了著名的《解放奴隸宣言》,正式廢除了奴隸制在美國本土的合法性,自此,黑人們才算在制度上擺脫了延續數百年的奴隸制枷鎖。
可以看出,導致奴隸制最終得以廢除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正是美國本土因生產力發展所導致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
在此過程中,黑人群體雖然已萌生了對自由、民主的思想訴求,但卻終究無法獲得真正平等的“話語權”。話說回來,即便是一百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關於種族歧視的訴求仍不絕於耳,這無法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頭頂上始終揮之不去的陰霾,是恰巧遇到的壞天氣,還是氣候環境的必然,歷史似乎早已給出答案。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美國曆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戰爭:一個就是反抗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建立了美國。另外一個就是所謂“解放黑奴”的戰爭,叫做南北戰爭,是反抗國內分裂的內戰。要承認的是,透過南北戰爭確實廢除了奴隸制度。但實際上,歷史上的南北戰爭卻未必是一次解放黑奴的正義之戰。
很多人將南北戰爭裡反抗國家分裂和解放黑奴所存在的意義等同看待了。在印象裡,南北戰爭就是為了解放黑奴,而實際上,南北戰爭並不是為了解放黑奴,它也沒有能夠真正的解放那些黑奴。
首先,南北戰爭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解放黑奴而打響的,甚至,林肯一開始為了阻止戰爭爆發,不但不打算廢除,反而打算保留南方的奴隸制度來換取南方不要造反。但客觀的事實是,林肯上臺後,南方就立刻造反了。不但反了,而且很猛,打得北方一開始壓根就沒有招架之力。林肯也急了眼,被逼無奈這才放了大招,解放南方的黑奴。南方陣營本來靠的是奴隸,黑奴一解放,呼啦一下全跑到北方的陣營裡去了。戰爭形勢立刻逆轉!
可以說,解放黑奴是北方為了贏得戰爭去挖了南方的牆角,是順帶的行為。
再者,事實上從反面完全可以來說明這個問題。南北戰爭結束後,黑奴依然地位低下,過著悽慘的生活,受到歧視迫害。一切根本沒有改變,也根本沒人再去管他們。一些當年拍攝下來的照片裡,可以清楚的發現,黑奴只是取得了名義上的自由。可是,他們所處的環境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奴隸們即使名義上取得了自由,但還是被迫到種植園裡去工作。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財產,沒有任何謀生的其他手段,在各種制度和規定的壓迫下,被迫做起了和之前奴隸一樣的工作,此外,各種場合仍舊一樣都光明正大的歧視黑人,依然毫無人權可言。尤其,南方的一些奴隸主,透過各種手段來,設法保留了美華人對待黑人時的奴役思想成分。事實上,直到今天,黑人也還是遭受歧視的。
否則,很久之後,馬丁路德金也不會“我有一個夢想”,仍然為了黑人的不公正權益而大聲疾呼。
因為林肯們從來都不是為了黑奴的利益。說白了,南北戰爭只是南北雙方利益上的矛盾和衝突,當權者的眼裡,所在意的只是北方的利益。他們並不是真要去“替天行道”,解放被壓迫和奴役的黑人們。這些,我們從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的處境就可以完全看得出來。
南北戰爭其實只是利益的戰爭,你可以說是反分裂的戰爭,但卻並不是所謂“正義的解放黑奴”的一場戰爭。而廢除了奴隸制度也只是它順帶出來的一個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