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者都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但哪個更為重要呢?
6
回覆列表
  • 1 # 愛茶者九號

    我個人認為二者都很重要,只有糧食價格提升,絕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來源也才會逐漸拓寬;農民改變種植結構,咱們應對相應的風險能力也才會提升,不至於因為氣候等原因而顆粒無收。但我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還是需要二者同時進行,且幅度要大於當前其它產品的提升幅度才行。

    糧食的提價並不代表著其它產品不提價,如果糧食價格提升百分之二十,而種子、化肥等提升百分之五十,最後虧損的還是咱們農民。改變種植結構,結果種植出來的農作物賣不出去,等於變相的為種子商和化肥經銷商勞動一年,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改變都不能是單一結構的變化,得是多方面的。

    農村結構的改革

    和城市裡面多種多樣的賺錢形式不同,在農村即使再為高大上的賺錢方式,其根本也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農民。比如做農產品銷售,需要土地種植出農作物;做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夯實的農村基礎等,這些都彰顯著農村結構的特殊性。所以為農村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其根本需要考慮咱們農民到底需要什麼。

    前些年我們這邊大力發展板栗產業,也可以算對原有的以糧食種植為基礎的一次性種植結構改革。剛開始的時候咱們農民所採收的板栗能夠賣到五元一斤,一畝田的板栗一年能夠有個五六千的收入。但是因為企業沒有考慮到板栗銷售的市場渠道,造成大面積的堆積,第二、三年板栗的價格是越降越低。

    記得第三年板栗大面積收穫時,甚至一塊一斤都沒有人買,大家也知道種植板栗樹的地塊基本上是不能種植其它農作物的,很多人只得把板栗樹連根拔起。

    糧食價格的提升

    糧食價格的提升永遠無法做到持續性,這是因為咱們農民有著盲目性和跟隨性。前些年市場上蘋果的價格達到了五元一斤,不少地方的農民都開始蘋果種植,結果等到第二年時候產量遠遠大於市場需求量。於是當年蘋果的價格暴跌到幾毛一斤還沒有人收購,廣大蘋果種植戶的虧損只能往肚子裡咽。

    所以說即使糧食價格上升,收益的也只是那部分原先就種植糧食的人,後來者肯定會因為量的增多而虧損。故此我希望的是糧食價格的穩定、持續上升,這樣咱們農民種地的熱情也就會一直持續下去,不至於半道因為糧食虧損而失去種地的信心。糧食價格上升的幅度只有大於其它產品上升的幅度,咱們種植才不至於虧損。

    所以說,如果想要農民透過糧食價格和改變種植結構獲得利益,那麼也得從多方面來進行全方位考慮。單一某一方面的提升帶來的絕對只是短時間的成績,長期以往受虧損的還是農民。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農村種地和糧食種植是不一樣的概念,種地可以種植諸如藥材等的經濟作物,糧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品,其價格當然不會很高。但不管怎麼說,糧食的價格也應該與農民普通的生活保障相匹配。

  • 2 # 農田耕者

    很簡單,國家的政策是就是最好的答案。國家放開糧食價格,按照市場選擇只有降價,說明中國糧價太高了;國家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種植結構,就是最好的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歐洲的糧食價格大約合0.86元每斤,美國的小麥價格在每斤0.77元左右,運到中國大約1.1元每斤。和中國現行糧價基本持平。由此可見,中國的糧食價格已經處於高階執行,再提高糧食價格就沒有競爭力了,也會失去市場。

    如果貿然提高糧價,除了歐美糧食的競爭之外,還會導致國內物價的上漲,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基礎升高,其他的行業自然會水漲船高,包括種子化肥農藥。這就是著名的剪刀差理論,農民依靠糧食價格提高,根本無法實現富裕,再說了,中國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小,一畝三分地要想達到城鎮居民收入,需要糧食價格達到10元每斤,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一畝園十畝田是最好的模式,可以在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農業條件下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家人如果按照4口計算,一般會有四畝耕地,一畝地用來種經濟作物,三畝地種糧食,相當於有了13畝耕地,收入每畝平均2000元,就有了2.6萬元的收入,除去支出,應該還有1萬元以上的收益。再加上農閒務工,能夠讓農民達到溫飽線以上水平,只要不是特殊原因,這也基本實現脫貧了。

    但是這種模式依然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對貧窮依然是一項重大問題,子女的教育開支,其他科技產品的購買,這些收入都是遠遠不夠的。

    然後,國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流轉運動,讓一部分人農民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實現人口流動和城鎮化。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可能有人會提出反向的意見,認為不是每個農民都有進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所以國家的這個土地政策放緩了速度,逐步改變,逐步適應。

    剩下的一部分農民適度規模的經營土地,比如100畝,200畝,一年能夠收入10-20萬,這就基本實現了農民的小康水平。

    綜上所述,提高農民收入,提高糧食價格不亞於飲鴆止渴,調整種植結構,改變現行中國農業模式,才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 3 # 影視解說鏽

    改變種植結構更重要,多元化種植結構的改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保證糧食種植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提倡“糧轉飼”“糧轉菜”,已經成為很多作物種植戶的共識。

    既然談到為什麼,就來看一看糧食提價的侷限性以及改變種植結構的優勢在哪

    一、糧食提價的侷限性的原因

    1.內在因素,包括種植戶的積極性以及生產效率。

    現在很多地區的糧食種植,雖然有了機械化的操作,包括種植,打藥,施肥以及收割,都基本上不用太多人工去操作,有的地方種植戶甚至於只要沒有大的天災人禍,沒有病蟲害爆發,收割好的糧食可以直接拉到糧倉賣掉。但是,為什麼這麼省事的糧食種植,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在家種植糧食?因為付出與收穫的成本,不成比例,突出的特點就是,雖然人工成本降低,打理糧食種植的時間減少了,但是農藥,化肥等支出性的成本卻增加了不少。

    來算一筆賬:今年我們這邊的玉米收購價格大約在八毛錢左右,按照八毛五來計算,每畝地的玉米產量大約在一千二百斤左右。也就是說每畝玉米能賣0.85*1200=1020元

    那麼種植一畝地玉米的成本:種子:80 化肥:200 澆灌:農用澆灌的電費大約在4塊錢一度,澆一次一畝地大約50. 播種以及收割需要機械裝置成本:100 這些成本:80+200+50+100=430 還沒有加上種植前的基肥以及種植過程中的打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這是玉米種植每畝地能收入590元。而我們這邊是一年兩季,種一季小麥再種一季玉米,這樣算起來,一畝地種植糧食,一年純收入能有一千塊錢,就很多了。

    那我們看一看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的收入有多少。在我們這邊種植生薑的較多,一般都是秋季收穫後放在井窖儲存,來年春季或者秋季下茬生薑收穫前賣出。生薑每畝的產量,跟品種以及種植技術有很大關係,有的生薑種植戶,每畝生薑產量能達到一萬五千斤,當然我家種植產量沒有那麼高,在一萬斤左右,放入井窖來年再賣,當然,在賣的時候,除去姜種以及水分損耗,必然賣不了這麼多。收姜的時候價格方面浮動很大,年景好的時候,兩三塊錢一斤,不好的時候一塊多錢的行市也見過。但是基本上可以說,一畝地去除成本,收入大概在一萬元左右。

    那麼這個問題反過來想一想,糧食提高到什麼價格,才能達到每畝收入一萬元?糧食的產量侷限性早就決定,除非是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種植糧食才能給種植戶增加收入

    2.糧食價格的高低,更多的是市場的反饋在起作用、

    糧食補貼的初衷是為了積極引導糧食種植戶的積極性,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基礎上做出的一項決定,而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決定的物質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舉個例子來說,七零八零後都應該記得,小時候過年走親戚,都是用青島餅乾出門做客,也有用泡麵的。走親戚後回家後留著,等過年後自己開學,再當做早餐拿到學校補充營養。不誇張的說,那時候吃包泡麵都是很奢侈,拿著那個調料包,幾個小夥伴一分,就是美味佳餚啊。那時候真窮啊,夏天晚上誰家有電視放西遊記,半個村子的孩子都去圍觀。

    而隨著經濟水平的進步,現在物質生活有了進步,糧食的產量雖然連年豐收,但是真正作為口糧供給消費的需求,卻變得越來越少,吃的種類以及花樣多了。舉個例子,以前菜少油水少,剛出鍋的大饅頭,來根鹹菜也能吃兩個,現在呢,果瓜蔬菜的增多,很大程度上代替糧食填滿了肚皮。

    在另一方面,糧食進口連年增加,2019年8月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104萬噸,同比增長1.6%,2019年9月中國糧食進口量為996萬噸,同比增長2.6%、

    有人計算過這樣的一個成本,從國外進口的玉米,加上生產成本以及漂洋過海的運輸成本,卸下碼頭後,平均才五毛錢一斤。而咱們種植戶種植玉米的成本,要比五毛高上一截。

    一方面是運過來的價格低,而自己的成本又降不下來,保護價收購是必然的,也就有了糧食補貼,但是,要是說糧食提高價格,又是不現實的,糧倉滿了,外面的又便宜,提高價格收購,放哪裡?

    二、改變種植結構的優勢

    1.大的方面來講,調整糧食結構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從現實情況來看,市場需求什麼,就要去改變去種植什麼,總體上來講,現在已經不是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而是由於糧食種植過程中生產效率低下,造成成本居高不下與外來糧食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2.增加種植戶的收入

    不管是糧轉飼還是糧轉菜,合理調整種植結構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提高種植戶的收入,使糧食種植合理發展,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壤以及光照,溫度情況,合理調整,就比如在有大型畜牧業養殖區的種植戶,完全可以根據養殖戶的需求跟其簽訂合同種植飼料作物,比如青貯玉米等。再一個就像我們這邊鄰村,因土壤屬於疏鬆肥沃且排水性良好的沙壤土,種植西瓜品質非常好。一到五月份大棚西瓜採摘時間,很多外地客商都前來採購。

    相對於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來說,個人更傾向於第二點,糧食種植的價格是有“天花板”的,種植糧食作物要想增加收入,只有從特色糧食種植,提高品質以及降低成本方面著手,而改變種植結構,完全可以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種植適合當地需要的作物。

  • 4 # 行蹇

    原來的農村,除了種糧食外,種其他的叫做經濟作物,其實就是比較種糧食價格高的,合算的作物,比如水果、蔬菜、棉花、中藥材等田間植物。這一說法,如今也不過時,什麼東西過剩了,就會貶值,尤其當農民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極易造成對形勢的誤判,而錯誤的投資,所以,提議建立農業協會,來指導農民來有選擇的規避風險,以獲取更大的收益。

  • 5 # 小蘭愛攝影

    兩個原因:一,物價有聯動效應,糧食漲價將會導致工業品的價格也上漲,最終形成物價全面上漲,農民收入將更低。二,國外同類糧食的價格低於中國國內,漲價的話,只會引發進口走私糧食狂潮,造成農戶手上的糧食無人購買,農戶的損失更大。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6 # 愛過恨過一笑而過

    一是農民不願意種糧。如果除去勞動力的費用,現在種麥基本上沒什麼利潤。華北的農民一般一年種兩季,麥子賺不到錢,玉米賺個一兩千元。而農民人均耕地又很有限。麥子是我國國民的主糧,長此以往,對糧食安全會影響很大。二是糧食大浪費。由於糧食太便宜了,目前我國各地糧食浪費現象嚴重。其三是農民收入難以提高。目前農民收入的一半來自於種地,如果種糧獲得的收入太低,就會影響到我國農民收入的整體提高,導致我國城鄉、工農收入愈拉愈大。其四是農民結構調整搞非糧農產品生產,會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如果種糧與種植經濟作物收入差距太大,那就會有許多農民棄糧而改種經濟作物,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屢屢曝出蔬菜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當然如果擔心糧價上漲會影響通脹,可以透過聯動比,建立起相應的農民收入支援機制,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也可以加大對城市低收入群體的補貼。這樣就可以讓糧價處於一個正常的運作狀態之中。

  • 7 # 松蒼敢向雲爭立

    應該是雙管齊下,兩方面都進行。但關鍵是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努力降低種植成本,提高機械化、智慧化程度,使農民增收,農業企業提高效益,確保國家糧食的安全。

  • 8 # 陌上飄雪冬又至

    現在的種植糧食,要提價,大環境下看來很難,改變種植結構又會出現種什麼什麼爛大街的窘況,還是聽天由命吧,什麼時候,都一樣

  • 9 # 幸運星145195432

    當然是調節構重要,糧價提的再高也不能根治農業種植方面的問題,種植的農民照常賠錢,只有調整農業結構才能讓農民有利益。

  • 10 # 青山綠水161986139

    這都不重要,現在不是也在這樣做了嗎,可農民還是賣不出去,消費者仍舊吃不起嗎。重點是儘量取消中間環節,政府支援和引導農民和商家生產廠家直銷,讓糧食加工企業落戶主產區,避免層層盤剝炒作,這樣或許能讓農民增加點收入。

  • 11 # 諮詢師天生

    糧食提價顯然能夠迅速提高農民的收入,但是收入提高的同時,對於需求端卻是一個衝擊,國際糧價普遍比較低廉的同時提高糧價,在短期滿足農民利益的同時,卻可能讓中國農業遭受更大的衝擊,並且還會推升國內的通脹,讓經濟增長變得非常艱難。

    另一方面我認為改變種植結構這個詞不如換一種說法,改變現在農業的結構,因為一方面我們需要維持大規模的主糧種植來保護國內的農業安全,另一方面過多經濟作物的種植容易造成經濟作物的供大於求,導致價格下跌,依然不會改變農民的收入。

    讓農民收入提高,重點還在於改變中國農業的基本方式,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無論如何也無法與發達國家的大農場作業相比,因此現在農村的土地聯合交給終值公司是一種更好的方式,但是這也需要循序漸進,一方面是透過更多的工業勞動力需求,讓農民在農閒時有足夠的打工收入,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更好的整合個體資源,達到能夠集體種植的,結果才能夠縮減成本,提高單位產量的收益。

  • 12 # 談農說農

    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針對人群是不同的,如果只提價格而糧食產量低也是不行的,如果產量高價格低也是不行的,價格低農民賣不上價錢,因此不僅要提升產量也要相對提高糧食的價格。

    糧食價格低迷也是農民種地的阻礙之一,大家都知道機械化作業在我國並未完全實施,因此我國農業相對於國外一些先進的國家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幾年普遍討論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種地的問題,因為種地不掙錢所以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回到家裡種田,這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他們也是需要生活的。

    現在在家裡種地的大多數都是老人,一年到頭來種地並掙不了多少錢,因為除去成本所剩無幾。近年來糧食的價格並不是很高,糧食的產量雖然有所提高,每年的產量也都逐漸突破,但是價格並未提升上去,這也是種地看似不錯但是掙不了錢的原因。

    糧食提價與增加產量相比我認為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這樣種地才能有收益,大家才會去種地,年輕人才會回來種地,如果只有產量沒有價格也是不行的,只有價格沒有產量也是不行的。

    它們兩個之間處於互利互惠,提高糧食的同時也要相對的提高價格的,價格也是影響農民是否種地的絕對性因素,雖然這一段時間糧食價格有所上漲,但是糧食的價格極其是不穩定的。所以,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要提高糧食價格。

  • 13 # 金通硬1

    當今農村不單是糧價和種植結構問題。在農村小孩上學要多少斤糧食代價,在農村娶親要多少斤糧食代價,在農村人生病了要多少斤糧食才能把病看好,在農村要多少斤糧食才能蓋房子,就日常生活中農村農民用糧食來換生活用品能過日子嗎,農村農民能夠傳宗接代嗎!用糧食來比例農村農民能生存下去嗎!

  • 14 # 使用者海之雁

    改變農業生產模式,實行規模化,合作化,集體化生產。改造落後的耕地結構,改造落後的生產工具,改造落後的農業技術,改造落後的農業生產人口,初步形成機械化乃至智慧化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剩餘的農業人口組織到各行各業中參加城鎮建設。

  • 15 # 萬安大谷

    當然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了!糧食提價,叫誰提?我們現在是市場經濟,糧食價格高低市場說了算。放著人家高品質,低價位的糧食不要,不是發憨嗎?只有自己改換品種,利用科技手段,加上大機器的運用,生產出高平質,低投入的糧食,市場上就可站住腳,只有以此來提高種植效益。

  • 16 # 天亮了自然

    根本的問題是誰能養活農民,農民就會原意。戰爭那麼殘烈?都有自願者上。誰能養活農民呢?各行各業旳空間。那麼種田將是一種公職。將面令下代人旳全面關注。只要全面計劃田院劃搞好。向全社會招標。工資化,科機化。大片管理。無人機施藥。專人精管才能實理全國人民的共同目標。

  • 17 # 總是在忙碌的人

    1: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古代就因為缺少糧食而引發大量的饑荒大量的災害,從而導致社會動亂重者導致國家分裂,提高糧食價格不是長久之計甚至說是災禍的開始,民以食為天,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目前中國糧食大部分還靠進口這就說明中國現在的糧食還是有缺口的,如果在提高糧食價格那從而導致的後果就是中國的物價各方面都要跟著漲價,國民經濟壓力就更大了,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結構的混亂,所以不可漲價

    2:現在中國的農村有大量田地荒蕪,再不改革種植模式土地閒置會越來越多,農民種地沒有收入自然不會去種地,這樣一來惡性迴圈,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政府制定一些政策來扶助農民種地,推廣優良品種配備農技技術人員提高糧食產量,根據不同的地區研發不同機械特減少勞動成本

    3:走出傳統的農民種植模式,種養結合迴圈利用、綠色種養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4:政府根據當地情況建設配套設施,建立銷售渠道,提供技術支援,讓農民想種地而又不敢種地的消除後顧之憂,把糧食掌握在自己手裡,手中有糧心不慌

  • 18 # 風塵釀酒4

    我覺得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現在種糧食作物都不掙錢了,我們家只種一點小麥和花生,好用於自己吃。玉米基本上不種(因為我不養牲畜) 。現在不管是種什麼,春天耕地,播種、施肥,打藥,秋天再收穫,不算人工,一畝地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應該發展經濟作物,這兩年,我們這邊種植西洋參的不少。大家應該擦亮眼睛,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案,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

  • 19 # 三秦老趙

    究竟是糧食提價重要,還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

    答:當然是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有這幾方面原困。

    第一:我們先說糧食漲價。人說糧食漲價能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指那些種糧大戶,比如在東北,有些人承包500畝土地,如果按每畝一千斤產量算,5O○畝土地產5O萬斤糧食。|斤糧食漲1角錢,5O萬斤漲5萬元。他們希望糧價增漲。

    第二:%8o的散種糧戶,他們是不願漲價的,因為糧食漲一角,商店裡各種商品會漲一元,化肥農資會漲十元,一般農戶都種糧食3到5畝:每畝打一千斤糧,5畝打5O0○斤糧食,每斤漲一角,共漲5oo元,而農民每月要用多少日用品和農資,如果糧價漲一角,各種小商品會漲一元,農資會漲幾十元。把你糧食漲5O○元貼進人家商品漲價的比例,你還要倒貼所以另散種植戶不願糧漲價。

    第三:糧農一年只收二料樁稼,僅僅利潤幾百元,而調整產業結構就不同了,比如,種一畝小麥,每畝一千斤產量,每斤漲一角,每畝漲/O元,而改種果樹,每畝純利潤也收入2000多元,當然調整種植結構重要。

  • 20 # 追夢齋

    價格是市場因素,只能受政府相關政策影響間接調控,不能直接干預。農業產業結構根據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供需平衡要求政府可以予以直接調控,目前最關鍵的是農業供給側的結構調整,保證糧食安全,其次事農業體制的調整,以適應現代技術個管理水平為目的的體制改革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認為姆巴佩已經超越梅西和C羅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