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國藏美

    1.這是造反的套路

    這就像“大楚興,陳勝王”一樣,給自己扯個旗子。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匈奴這些胡人,已經被大漢嚇破膽了,不可能打個匈奴的旗子造反。

    你就看他認的祖宗,劉禪。

    劉備本身認的就是西漢旁枝,劉淵又認了他家當祖宗,這哪是重建大漢,完全就是隨便扯個旗子。

    劉淵所在地匈奴一支,自稱是冒頓之後。冒頓在西漢早期確實跟西漢有過和親,娶過西漢公主。

    3.流寇式的建國,沒有真心學大漢

    恢復大漢,至少要實施漢化的政治制度和語言文字。恰恰劉淵政權在這方面最的不好。

    目前的史料研究發現,劉淵作為第一個在中原造反建國的胡人政權,在他活著的大部分時間還處在流寇狀態。

    史籍記載,五胡十六國最早發現開展人口統計和實施賦役制度的,反倒是我們認為最殘暴的石勒、石虎政權。看石勒的兒子漢化到取名石大雅就可見一斑。

  • 2 # 千年一嘆

    2000年前的漢朝,絕對是世界第一強國,第一超級大國,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漢朝的國威遠播萬里,北方最強悍的遊牧政權匈奴已經被漢朝擊潰,甚至拿匈奴直接投降漢朝成為了大漢子子民,不光漢朝人自豪,就是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也羨慕漢朝,也以漢朝人自居

    劉淵本是匈奴人,在古代建立一個政權,往往都注重壽命於天,得國正不正,在輿論上,如果得國不正,很容易造成的政權的不穩定,所以說劉淵建立大漢,也是在輿論上告訴世人,他的政權是繼承了漢朝的延續,適應了民意

  • 3 #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如果說歷史上哪個朝代最偉大,可能不少人都會選擇漢朝,大漢王朝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時代,國家統一,民族尊貴,幹掉了匈奴傲立於世界,“三祖五宗”都是最好的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武雄風,昭宣盛世,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多個盛世局面,一直到滅亡,漢朝國家實力都遙遙領先於周邊國家,兩漢400年曆史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深深的印記到了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每每想起都激揚澎湃心嚮往之。

    由於漢代奉行和親政策,匈奴單于之後裔確實有漢人之血統。以前是大漢帝國庇護南匈奴,如今大漢帝國垮臺了,我匈奴改姓劉,要重新立起漢室。

    為了表示自己是繼承漢室皇統,劉淵還煞有其事地修建八座漢代皇帝祭廟,包括“三祖”與“五宗”。“

    並且因為漢朝立國四百年,現在亡國不久,現在這種天下混戰的局面,更讓人思念穩定的大漢,所以我們應該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收買人心。

    這種“借殼上市”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常見,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正統性,對招徠百姓,穩定政局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事實證明,劉淵的策略是正確的。他正是利用漢朝的名義,滅掉了晉朝,成為五胡十六國中第一個國家,漢趙

  • 4 # 書法尊古

    我們先看看劉淵背景

    他是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

    也是五胡十六國中前趙政權開國皇帝

    他自小非常聰明

    又文武兼修,史書、兵書一個都不放過

    他還挺嫌棄以前那些會文不會武

    能武不能文的古人

    所以他才決心文武兼修

    天資聰慧加上刻苦勤奮

    劉淵也就逐漸成長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在晉惠帝時期

    八王之亂爆發

    當時的晉朝內亂沒人管

    南匈奴就動起了心思

    畢竟他們雖然與漢朝交好

    但是那是在漢朝還在的時候

    後來漢朝滅亡

    沒有復興的希望

    他們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雖然有一個名號

    但也只有一個名號了

    趁著現在司馬家內亂

    晉朝無暇顧及

    於是劉淵被推舉為大單于

    圖謀叛變

    於是,幾經周折

    劉淵自稱漢王

    建立漢國

    這個漢國的存在感在當時也是很強的

    西晉後來就是被它所滅

    而之所以執迷於取名為漢

    最重要的是想取一個“正經”的名號

    漢朝是一個很偉大的朝代

    劉淵本人的先祖當中就有一位漢朝的和親公主

    匈奴人跟隨母姓

    所以劉淵雖然是匈奴人卻姓劉

    兩相疊加

    “漢國”就是這樣誕生的

    不過這個國號也沒存在太久

    當養子劉曜在漢國自己的內亂中登基稱帝的時候

    就改成趙國

    史稱前趙

    但是隨著劉曜被石勒所殺

    前趙也就此消亡

  • 5 # 時光隧道2019

    劉淵(?-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漢趙開國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後代,左賢王劉豹之子,母為呼延氏。

    劉淵文武雙全,擅長騎射。父親死後,接掌部屬。八王之亂時,趁內亂建立漢國,設定百官,追尊漢朝皇帝。永 嘉二年(308年),正式稱帝,年號永鳳。用賢納諫,恭儉勤勞。

    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諡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劉淵是匈奴人,一心想著興邦復業,可他為何要稱漢皇帝呢?這與能劉淵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勢有關。我們知道晉朝是個相當講究門閥的時代,劉淵本來就是匈奴人,他的出身並不高貴,本就沒有什麼支援率的劉淵來說,要想取得士族大家的支援,必然要將自己的姿態放下,親近漢文化,使劉淵傾心接受漢化;由於劉淵在官場上受到的種種遭際和不公,也逼使他主動向漢文化靠攏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二,晉武帝時,王渾、王濟等人舉薦劉淵擔當消滅孫吳的重任,卻遭到了孔恂、楊珧等人的強烈反對,特別是諫辭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晉書》)八個字,既刺痛了劉淵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漢匈之間難以消除的民族隔閡。 孔恂、楊珧是朝廷重臣,代表著朝野相當一部分漢人的思想和觀念,他們鄙視、仇恨胡人,更牴觸像劉淵這樣文韜武略的匈奴人,使劉淵屢不得志,甚至一度險遭不測。

    其三,劉淵自幼居於漢地,酷愛讀書,痴迷漢文化,曾拜上黨名士崔遊為師,遍習中原的儒家經典和歷史、軍事等,深受漢文化影響和薰陶。

    在日後與太原名儒王昶、王渾、王濟的密切交往中,劉淵逐漸成為一個漢化程度相當深的匈奴人。

    劉淵的匈奴部隊殺進中原後,首先割據了幷州,並自立為漢王。因為他姓劉,他尊劉禪為先皇,所以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開始了加劇中原四分五裂之路。不過,這位立志要學周文王開疆拓土的劉淵,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

    親近漢文化,大力推行漢文化的劉淵,直至晚年也沒能撫平匈奴和漢民族之間的種族隔閡,但是沒有關係,起碼他為了民族的融合邁出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6 # 奚譽賢

    劉淵實為匈奴人。劉淵不是看重重建“大漢“為目的,只是以劉氏“漢”為突破口,建立政權,為此這就是劉淵著迷的地方。現代人叫“政治”,一種政治手腕及政治智慧罷了。

    劉淵 字元海,新興(今甘肅武山西)匈奴人。魏匈奴左部帥劉豹子。幼好學,以上黨人崔遊為師,博涉經史,尤好《孫子》,善騎射,膂力過人。

    劉淵魏末入洛陽,深得司馬昭父子的賞識。父死,襲職左部帥。

    武帝太康末,授北部都尉,廣集名儒秀士及匈奴五部豪傑。

    惠帝初,授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侯。隨司馬穎與諸王混戰,以招兵為名回左國城。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為匈奴大單于,稱漢王,都離石(今屬山西),以劉宣、崔遊為股肱,起兵反晉。王彌、石勒等相繼歸附,屢挫晉軍。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稱帝,遷都平陽。永嘉四年死,在位七年,諡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 7 # 龍角大將軍

    匈奴人劉淵對於立國號為漢並不是為了重建大漢,而是為了其名義。經過曹丕稱帝的“九品中正制”的確立和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對“九品中正制”的鞏固。王朝砥柱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早就忘記了劉漢家族的恩惠。只有深受“九品中正制”之苦的有大才的寒門弟子以及平民百姓才會厭惡。

    劉淵如果想要鞏固自己的統治,不過分親近自傲的世家大族是很有理由的,又要吸引人材,那麼就必須從國家底層來吸引。經過兩漢、三國、西晉數百年的積累,漢人對於蠻夷有一種發自心底的自豪感,哪怕是寒門和百姓也是極其看不起蠻夷的,怎麼能讓他們來為自己效力呢?國號為漢就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自己姓劉再立國為漢,就有了復立漢朝的名義。那麼就給那些想要揚名千古的寒門和百姓已經一些被打壓的世家大族和豪強一個藉口,我是為了復立大漢而奮鬥,而不是為蠻夷做事,有了一個很好的心理安慰。這些好處就是劉淵為什麼對重建大漢那麼著迷。

  • 8 # 凌煙閣論史

    劉淵把自己的政權叫做“漢”,不是他著迷於重建大漢,而是他想籠絡胡漢兩方面的人為己所用而已。

    五胡十六國早期的社會形勢: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繼位。晉惠帝智商有問題,他的夫人賈南風即沒有見識,還又貪婪弄權。結果司馬家諸王對中央政權的野心都被勾起來了,然後就各自輪番帶兵到中央去,當兩天老大過過癮。這就是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殺來殺去,把中原搞的一團糟。中原的老百姓紛紛向各處逃跑避禍。

    老百姓逃跑的方向有三個:南、東、西。

    南面就不必說了,沒有禍亂紛爭,人少,容易立足。

    東面,逃向了遼西,被慕容鮮卑收留了。當時人口逃亡的情況達到了什麼程度?逃來此處避難的中原人口是當地人口的十倍!

    西面,逃向了隴西一帶,這也是前涼政權能夠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時的中國北方,除了漢族人以外,還有很多胡族人口。

    劉淵所在的匈奴是一個,還有段氏鮮卑、拓跋鮮卑、烏桓、羌族、羯族、氐族,等等。這些胡族有的是自己擴充套件過來的,有的是原來居於中國內部,隨著八王之亂而進入中原的。

    總之,當時中國北部一片混亂,各族人能逃的逃走了,沒逃的惶惶不安。

    劉淵建立政權,想要最大程度地吸引各種力量,他想到了以“漢”作為國號的好處

    劉淵是胡漢混血的匈奴人,他是漢朝和親公主的後代。因此,他就想到利用他混血的身份來儘可能地聯合更多力量。

    因此,劉淵把西漢、東漢、蜀漢所有有廟號的皇帝都祭祀一遍,蜀漢劉備廟號烈祖,當然也在其內;劉淵還給蜀漢後主劉禪上了廟號“仁宗”,也祭祀起來。

    但是,劉淵的實際做法卻和他的想法不同步。他任用的重要官員都是匈奴人。他建漢稱帝時,大司馬劉和、大司徒劉歡樂、大司空呼延翼,大將軍劉景,都是匈奴人。

    當時胡漢融合的情況:民族關係緊張,互相不信任甚至敵視,劉淵的想法既得不到漢人的信任,也得不到匈奴人的理解。

    劉淵言行不一,這恐怕也是受制於當時緊張的民族關係。胡漢互相不信任,劉淵因此不敢把重要權力交給漢人。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當時匈奴人與漢人之間的敵視程度。公元309年4月,大將軍劉景(匈奴人)統軍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打敗了晉將王堪,隨後竟然下令將三萬多男女投入黃河淹死。

    雖然劉淵得之此事後非常憤怒,也把劉景做了降職處理。但是,我們看到劉淵想籠絡漢人的想法並沒有落到實處。

    後來劉淵的兒子劉聰登位,攻破洛陽時,屠戮了洛陽三萬多公卿和百姓。就連他的兒子都不認可他的想法。

    結束語:

    劉淵以漢做國名,但是實際中既不被漢人認可,也不被他的匈奴族人所理解。總體而言,“漢”這個招牌在匈奴人手裡沒有起到作用。所以後來漢這個國名被改成了趙。

    因此,匈奴人劉淵建漢,並不是著迷於重建大漢,而是想用“漢”這個招牌邀買人心而已。

    (完)

  • 9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強大的漢朝,讓無數後人為之著迷,匈奴人劉淵就是其中之一。他建立的政權名為“漢”,是種很明顯的慕強心理,從根源上說是漢文化的力量。

    (網路配圖)

    劉淵的家世

    劉淵字元海,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裔,“白登山之圍”讓劉邦不得不和冒頓做兄弟,還嫁了宗室女過去。此後,冒頓的子孫都以“劉”為姓。

    幾代漢化下來,不只是冒頓的後裔,匈奴貴族都以劉姓為榮,不管有沒有漢家和親公主的血脈,反正他們都要姓劉。還學著漢人取字,學習漢族文化。喜歡漢人的瓷器、綢緞。

    對漢朝有著某種程度的忠心。意思是說,如果中原政權是漢朝,他們時不時的要作亂,但如果中原政權不是漢朝,那就更不服了,以漢臣自居,幫助漢朝平定各方叛亂。

    匈奴在漢朝時分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北遷,南匈奴內附漢朝。劉淵這一支是南匈奴,其曾祖父是羌渠單于。屢次幫著東漢鎮壓黃巾軍,損失了不少兵力財力,引起了部族的不滿,被族人所殺;

    (一張搞笑的圖)

    劉淵的祖父於扶羅原為右賢王,本有希望繼位為單于,卻沒鬥過須卜骨都侯,便留在了漢地,想讓漢朝幫自己奪回單于之位。

    但此時的漢朝大廈將傾,自身難保,哪還有空幫他?漢靈帝去世後,於扶羅趁機劫掠太原、河東一帶,後來還曾救援、保護過漢獻帝。在袁術與曹操的戰爭中,於扶羅選擇了袁術,被曹操打敗,歸順了曹操。

    於扶羅死後,他弟弟呼廚泉繼位為單于,封於扶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這位劉豹就是劉淵的父親。

    這一支匈奴雖有單于,其實在曹操的掌控之下,被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劉豹為左部帥,其餘部帥也都由姓劉的匈奴貴族擔任。大致的居住範圍在在晉陽的汾水和澗水一帶。

    (內附的南匈奴)

    劉淵的經歷

    劉淵喜歡漢學,是個漢化得非常徹底的匈奴人,拜上黨大儒崔遊為師,學習《史記》、《漢書》、《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等漢族的璀璨文化,還常常遺憾不能跟隨著漢文帝劉恆開創教化大業。

    當時的世家望族們,也把他當做名士而不是異族來看待,作詩清談、曲水流觴,有什麼雅事都不忘叫上他。但曹家不會忘記匈奴人的本性,要求劉淵居住於洛陽,其實就是當人質。

    在此期間,劉淵很得司馬昭的看重,和司馬一家關係都不錯。司馬炎篡了曹魏政權後,還想讓他管理東南地區的事務,好不容易被王濟給勸住了。

    許多年後,司馬家八王作亂,中原再次戰火紛飛。匈奴人看到了機會,秘密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只待他一從洛陽回來,就要造反。

    (匈奴軍)

    成都王司馬穎先在爭鬥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太弟,但面對東海王司馬越及其同胞弟弟東贏公司馬騰的攻勢,自覺不敵,向劉淵借兵,劉淵趁機回到了部族。

    當時各司馬向諸胡借兵都成了習慣,司馬越及司馬騰就借了鮮卑的兵。而這也是五胡亂華那麼容易的原因,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中原借來的兵,輕鬆容易就到了中原腹地。可惜請神容易送神難,司馬家想再把這些大神送出去,那可難了。

    劉淵本還有點想救司馬穎,被堂祖父劉宣阻止,大家都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時機。劉淵從善如流,建立了新的政權,年號元熙,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自稱漢王,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

    【結語】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你們明明是匈奴人,建什麼“漢”?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其一,劉淵自認是漢朝皇室的外甥,漢朝又曾和匈奴約為兄弟之國,兄長去世,兄弟繼承國統是理所應當的;

    其二,漢朝的統治非常長久,深入匈奴各部人心,以漢為名,可以迷惑那些心向漢朝的人,使他們歸附其下。

    綜上所述,劉淵著迷於重建大漢,最主要是文化的力量。但並不是他想叫什麼歷史就會承認的,從來沒有一位史學家認為這個政權和漢朝有關係。

  • 10 # 靈石蘊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

    劉淵和漢朝皇族劉氏確實有些關係,不過這關係也著實過於偏遠,五百年前都不一定是一家

    大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不過匈奴王冒頓,不過冒頓也無意佔據中原疆域,只是一心想建立貫通東西的匈奴王朝,他把中原當成後方基地,有事沒事寇寇邊,打打草谷,劫掠些物資人口,劉邦被搞的不厭其煩。後來透過說和,兩方以結親方式加強了商貿關係,互通有無。而這個結親,就是劉邦在宗室中挑選了個宗室女兒嫁個冒頓為妻,兩方互稱兄弟

    劉淵呢,是冒頓後人,他爺爺叫於扶羅,其實不姓劉。漢末黃巾起義時,於扶羅帶兵入漢幫著漢靈帝平叛後就沒走,最終公元200年前後被曹操收服。曹操也賊,他把這支人馬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分編各地,因為當年和親關係,每部首領都冠之劉姓,劉淵父親豹被封為左部帥,就這樣,劉淵出生後,就姓了劉

    其實劉淵爺爺到底是不是宗室公主傳下的那一支,誰也不知道。只不過漢室宗親有用,就像當年的劉備逢人就說他乃中山靖王之後一樣,劉淵也以大漢宗親自居……

    匈奴五部自從被曹操分散,近百年來都沒有合併過,直到公元290年晉惠帝繼位時楊駿輔政

    這人為了取得足夠支援,他封劉淵為五部大都督,執掌匈奴五部!劉淵也厲害,他自幼生長在洛陽,拜得明師,熟讀諸子百家軍法韜略,深受部族推崇,史書記載

    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傑無不至者

    公元300年後,司馬家內亂,諸王爭霸,匈奴五部乘機共推劉淵為匈奴大單于,最終於304年建立漢國

    之所以用漢為國號,其實想想就能明白,五部匈奴姓了近百年的劉,不為漢又為啥呢?再者,用劉淵自己的話說: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是以昭烈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人望

    綜上,回答題主問題,劉淵不是著迷於重建大漢,而是稱漢,對他大業最有利

    事實上,也是劉淵期待的那樣,他的大漢滅了西晉。可惜後人不給力,他的漢國分成了前後趙,最終讓自己的臣子後趙石勒成了事

  • 11 # 人者仁義也

    這不應該說成是迷戀,當時也不只只有劉淵這一匈奴人打著“漢”的旗號,在蜀地同樣有著一個“漢”朝,只不過在歷史上被稱作成漢而已。而且這個“漢”只是劉淵用來吸引當時的漢族士族而已,同樣在成漢政權所在的蜀地,成漢的建立者李雄同樣以“漢”為國號,同樣是為了吸引蜀地的漢族士人而已。

    劉淵所在的南匈奴內部曾經對於國號的設立有過鬥爭

    劉淵所在的南匈奴在東漢時期投奔東漢王朝,成為東漢的僱傭兵,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匈奴人一度興風作浪,但是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把匈奴人劃分為五部,每一部以匈奴人為部帥,但是都有漢人司馬進行監督。而且曹操還把匈奴單于囚禁在鄴城作為人質,此後劉豹,劉淵都被作為人質囚禁。

    按照《晉書》的記載,在八王之亂中,匈奴人劉宣身為北部都尉,又是劉淵的從祖父,他當時看到天下大亂,就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可以恢復匈奴的基業,他顧慮到自己在匈奴人裡面的號召力,於是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他一方面整合匈奴五個部族,一方面派黨羽呼延攸前往鄴城朝見成都王司馬穎,而劉淵則是司馬穎拘禁,司馬穎不同意放走劉淵。最後司馬穎被司馬騰和王浚打的大敗,只好把劉淵放回到匈奴,讓他徵集匈奴士兵幫助自己。很可惜劉淵的心思沒有這麼簡單。

    劉淵回到匈奴地盤左國城之後,劉宣等人一開始給劉淵的稱號是匈奴的故號大單于,但是等到司馬穎被王浚打得逃回洛陽的時候,劉宣等人認為:

    單于積德在躬,為晉人所服,方當興我邦族,復呼韓邪之業,鮮卑、烏丸可以為援

    這句話是很清楚的表達了當時匈奴人的看法,那就是他們要復興匈奴人的曾經的輝煌,具體就是聯合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力量,打垮晉朝,重建匈奴。但是劉淵的想法就和他的從祖父這一代老年人不一樣。他說:

    夫帝王豈有常哉,大禹出於西戎,文王生於東夷,顧惟德所授耳。今見眾十餘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

    這一句話的思想和政治境界,格局遠超劉宣等人,劉淵想要做的是天下的皇帝,而不是匈奴的單于,劉宣等人念念不忘呼韓邪單于的霸業,在劉淵看來自己的祖先呼韓邪不值一提,只有大禹,周文王才值得自己效仿。這一目標的實現,就不得不使得劉淵需要找到一個在漢族有號召力的國號。最後劉淵找到了那就是“漢”。

    為什麼選擇“漢”作為國號

    劉淵本人深受漢文化的薰陶,史料記載劉淵讀過很多儒家經典:

    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

    作為一個嚴重漢化的人,他的政治水平是高於自己從祖父的。劉淵認為南匈奴單于和漢朝世代通婚,自己是漢朝的外甥,按照漢朝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宗法制,自己以外甥的血統繼承漢朝是可以的。

    由於南匈奴內遷很久,想要在中原建立政權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漢人的數量遠遠多於匈奴人,所以一定要解決人心的問題,自稱單于只會讓漢人想起與匈奴人為敵的日子,而且兩者還是不同民族,但是自稱漢朝之後,就容易被人接受,因為漢朝畢竟統治了中原四百年,劉淵自立為漢王是在304年,此時距離蜀漢這個最後的漢王朝的滅亡不過41年,劉備當初憑藉益州之力和曹魏爭奪天下不就是靠的是漢朝的名義。所以劉淵可以利用漢朝的號召力來得到漢人的支援。

    在304年十月,劉淵自稱漢王,開始了逐鹿天下之路,到了308年劉淵稱帝。不過劉淵的國號漢保持時間很短,在318年,劉曜廢除漢國號,國號改為趙。

  • 12 # 減水書生

    匈奴人先是被打敗,後是被打服,甚至部分內遷的匈奴人已經被打成了漢人。這可能就是一種民族融合的方式。

    1.劉淵,比漢人更漢人

    劉淵,七歲喪母。喪母之時,他“擗踴號叫”。

    舐犢情深,是生物的自然本性。而孝順長輩,則需要一定文化訓練。

    七歲的劉淵,已經被訓練出了“孝”之情和“孝”之禮。而這種訓練只能屬於精緻的漢文化。匈奴的粗獷文化,無法提供這種訓練、也無法提供這種訓練環境。

    那麼劉淵是怎麼被訓練出來的呢?

    劉淵“擗踴號叫”,而“哀感四鄰”。關鍵是這個“哀感四鄰”,說明劉淵的這種孝悌之情,得到了其他匈奴人的認同和尊崇。他們不僅認同了孝道,也推崇孝道、禮讚孝子。

    在劉淵七歲的時候,在其所生活的山西左部匈奴,這群匈奴人已經深刻地接受了漢文化的洗禮和訓練。他們不再草原,而是中原。

    正是這樣的環境,塑造了這樣的劉淵。

    2.劉淵,比漢人士大夫更士大夫

    作為匈奴貴族,劉淵有條件接受更為深刻、更為高階的漢文化教育。

    少年之時,拜上黨大儒崔遊為師。

    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

    能夠系統學習儒家和漢文化典籍,劉淵不僅比漢人更漢人,而且足以成為漢人士大夫。

    為質洛陽十五年,所結交者,多是朝堂顯貴和儒家精英。

    為質的劉淵,能夠了解中原政權的運作方式。對於漢文化、對於漢人政權和生活方式,他有著比一般漢人士大夫更深刻的體會。

    劉淵既有武力又有才華,也遭到西晉朝堂的猜疑。匈奴有這樣的人才,對於西晉朝堂是有危險的。於是,就有人準備將這個漢化了的匈奴人提前幹掉,比如齊王司馬攸。

    李憙、王渾等一種西晉重臣,據理力爭,才讓劉淵死裡逃生。而這些人就是劉淵所結交的漢族精英。

    觀其言、察其行,還要視其所交。劉淵所結交的,主要就是西晉皇室、朝堂重臣和漢人精英。這種關係網路,就決定了匈奴人劉淵人設:會比漢人士大夫更士大夫。

    3.劉淵,著迷漢文化的表現

    劉淵著迷漢文化,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所言、所行和所交。

    所言: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

    他認為隨何、灌嬰這些漢初功臣不配輔佐高祖劉邦。因為這些人要麼少武、要麼少文,都沒能做到君子之道。

    所行:劉淵少時喪母,“擗踴號叫”;劉淵少時求學,遍訪大儒;五部匈奴復國之後,拜老師崔遊為三公重臣。

    所交:崔遊門下時的同學,洛陽為質時的好友。他們不僅與劉淵坐而論道,而且關鍵時刻還救下了劉淵的性命。

    另一個是建立了標準的漢文化政權。

    公元304年,劉淵率五部匈奴復國,但復國的匈奴人並沒有建立草原政權,而是建立了一個標準的中原政權。組織是中原的,直接照搬漢朝的三公九卿架構;官制是中原的,不稱單于而稱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全盤照抄;甚至,連尊崇的祖宗都是漢朝的皇帝,三祖五宗,他直接承襲蜀漢的正統。

    4.劉淵如此著迷的原因

    首先,這是由劉淵的人設所決定的。少年求學、為質洛陽,他已經為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比漢人士大夫更士大夫的定位。雄主劉淵的這個人設定位,也就影響了他會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權。

    其次,五部匈奴能認同,至少劉淵領導下的時候,他們能認同。建立漢人政權而不是單于政權,尊崇漢人祖宗而不是匈奴祖宗,五部匈奴能答應。

    第三,獲得更多的合法性依據。亂世征伐不是看土地廣大、也不是看財富雄厚,而是看能否講一個好故事,以爭取到更多的人心。

    在五胡亂華初始時期,五胡並未全面做強,漢人不僅是主體人口而且是主流影響,建立一個漢人政權,能夠爭取到更多的人心。

    但是,劉淵失敗了。

    劉淵死後,劉漢變前趙,變成了匈奴人政權;前趙變後趙,變成了羯人政權。這兩個政權都是逆漢化的,而且搞起了民族壓迫。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漢人做強的時候,劉淵這個匈奴人的號召力對漢人不夠強;二是五胡做大的時候,劉淵的大漢旗幟又凝聚不了胡人的支援。

    劉淵的夢想很好、做法也很超前,但是時代不允許。民族大融合,只有在足夠久的歷史和足夠長的時間之後,才能孕育而生。

  • 13 # 實說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定要弄清楚的是,不是劉淵對重建大漢著迷,而是現實情況迫使他不得不用“復興漢室”的名號來為自己塗脂抹粉。而高舉這面旗幟的好處,主要也是有以下兩點:

    1、政治傳統上的號召力

    我們都知道,劉淵所活躍的年代,正值西晉王朝的末期,此時讓整個國家陷入混亂的“八王之亂”剛剛結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分裂局面已經無可挽回。

    晉武帝吸取了曹魏疏遠宗室最終亡國的教訓,卻忘記了同姓王有了兵權依然會造反的客觀事實,讓本來就得國不正的司馬氏的名望變得更加衰微。在這個時候,無論是掌握權力的世家大族亦或是出身寒微的升斗小民,都會不由自主的將自己的處境跟祖先們所生活的時代相比,畢竟人總是不滿意當下的,而很不幸的是,西晉所對比的物件是維持了四百年統治的兩漢帝國。於是乎,一個是奠定了民族強盛和國家榮譽的強漢;另一個則是國家都已經在混亂的情況下喪失了最基本的對國家的掌控,兩者高下立判。

    實際上根據後來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著《漢晉春秋》記載,西晉末年既有“人心思漢”和“金刀之讖”一說,“金刀”是指繁體的“劉”組成,由此可見對漢朝的思念在西晉末期的國家情勢下,是有相當的政治號召力和情懷市場的,劉淵選擇“復興漢室”,是出於現實的一個理性考慮。

    那麼讀者可能要問,即使如此,你劉淵作為一個匈奴人,又有什麼資格去復興漢室呢?或者說你憑什麼姓劉?這就涉及到第二點了。

    2、劉淵有法統的可操作性。

    這就要從更早的“文景時代”說起了。

    我們都知道,漢文帝、漢景帝時代中原王朝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即將中原王朝的皇室女子嫁到匈奴成為匈奴單于的正妻“閼氏”,藉此來影響匈奴和漢朝的外交政策。而相應的,匈奴的政治體制是奴隸制遊牧帝國,保留了許多母系氏族的殘留影響,在匈奴的各大部落中,女性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由此也讓匈奴各部貴族首領的妻族、母族在政治上擁有相當大的發言權。

    相傳當年劉邦就是因匈奴有此傳統與冒頓單于約定,冒頓娶了劉氏的宗族女為妻,就跟劉邦成為兄弟,後世子孫也以“劉”為姓,即所謂的“甥舅之親”。

    劉淵作為冒頓單于的直系後裔,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之時,也利用了這個傳統和習俗,冒認自己是劉漢正統的後代繼承者,擁有了復興漢室的資格,加上劉淵本身也飽讀詩書,文武雙全,非常熟悉漢文化和崇尚儒學,自然而然的,他的匈奴人身份也被很多民眾選擇性忽略,轉而支援他繼承漢室的法統。

    另外,匈奴自漢武帝后開始分裂,北匈奴遠遁歐洲不知所蹤,而南匈奴跟漢族比鄰而居,相互通婚,經過幾百年,差距已然很小,這也是劉淵能夠高舉“復興漢室”氣質的原因。

  • 1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劉淵只是想要借勢而已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自漢高祖劉邦滅秦誅楚建立大漢基業,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近乎400年,期間武帝開疆拓土,將西域和嶺南徹底弄進了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對於中國的領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當然再強的王朝也敵不過時間,數百年後,漢朝還是滅亡了,至於匈奴人建立的劉漢政權不過是拉大旗作虎皮,和後來元末明初陳友諒建立的“漢”是一樣的

    匈奴貴族劉淵是十六國時期漢國的建立者。他被匈奴各部推舉為漢王,打著反晉興漢的旗幟,並於公元308年稱帝。匈奴部落為了攫取政權,贏得華夏百姓的支撐,他們選用承繼漢朝的名義的辦法,推舉劉淵做了漢王。於是劉淵打著反晉興漢的旗幟,先後霸佔上黨、太原、河東、平原等幾個郡,實力得到很快的擴張。公元308年稱帝,把都城建在平陽。其子劉聰公元311年攻佔洛陽,這個漢政權的勢力也就達到了頂峰

  • 15 # 鴻涵先生

    提起劉淵,讓筆者想到最多的是他說過的那句話:“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那麼“隨陸和絳灌”又是誰呢?

    隨陸指的是漢高祖劉邦身邊著名的謀士隨何和著名的說客陸賈,而絳灌分別指的是替漢高祖平定諸呂的絳侯周勃和潁陰候灌嬰。這四個人物夠厲害了,當年隨陸二人在楚漢戰爭中多次替劉邦到敵營和其他諸侯處遊說,而絳灌二候為漢高祖屢立戰功,又在後來的“平定諸呂”的事件中發揮了最主要的作用,可他們四人卻在劉淵嘴裡說出來那麼輕而易舉,他竟敢鄙視那麼著名的歷史人物,嘲笑隨陸沒有武功,笑話絳灌沒有文化,那麼劉淵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在我國曆史上充當過什麼樣的角色呢?

    在我國古代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地區總共出現了19個割據政權,其中有15個政權是由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所創立的,而這位劉淵就是第一位建立少數民族割據政權的人,但是有朋友會指出第一位建立少數民族政權的人並非劉淵,以時間而論,是成漢的建立者氐族人李特,他先於劉淵幾個月建立了政權,但是因為當時華夏的文明地帶主要還是在北方中原地區,而成漢政權是在我國的西南,古以稱霸中原者為王,這應該沒毛病,所以劉淵名副其實為少數民族割據政權的第一人。

    一、本是匈奴人的劉淵,為什麼是漢姓呢?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兵可無戰以漸臣也。”——司馬遷.《史記.劉敬列傳》

    西漢初年,劉邦北征匈奴失敗,困於白登,多虧了陳平獻出奇策才能得以安然歸漢,劉邦回來後找到了劉敬商量對策,劉敬針對當時的情況發表上述言論,這便是漢匈和親的緣由,所以在西漢初年漢匈進行了以西漢單方面為主的大規模和親行為,此事即便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將霍去病“封狼居胥”後還一直在進行,劉敬其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有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冒頓是大漢的姑爺,他死後兒子繼承王位就是大漢的外孫,還沒聽說過外孫子敢和姥爺做對的。”

    所以,自西漢時期起,匈奴人的貴族階層都是和漢王室有著血緣關係的,後來南匈奴歸漢後,匈奴五部的貴族大多賜姓為劉,這便是匈奴人劉淵劉姓的來歷。

    二、劉淵其人其事

    劉淵,字元海,他是冒頓單于的後人,他的父親劉豹是當時匈奴五部的左賢王,可以說他是匈奴中貴族的貴族,當時的中原王朝為了控制少數民族政權,採取的是以人質方式為主的手段,劉淵作為匈奴左賢王的兒子也不例外的來到了中原王朝,自幼便過著人質的生活,雖為人質,但是也是衣食無憂,富貴有餘。

    “彼人姿度卓犖(luo),有籠羅宇宙之志。”——《晉書.陳元達載記》

    劉淵這個人生的氣度不凡,而且還有很大的志向。他不同於普通的匈奴人,他自幼熟讀儒家的經史子集,常常有驚人之語爆出,他喜歡讀《史記》、《左傳》等歷史典籍,並且還熟悉弓馬,武藝絕倫,北魏的史學家崔鴻曾評曰:“文學武事,並皆工絕;猨臂善射,膂力過人。”這劉淵可真的是文武雙全的一個人物。

    劉淵所處的時代是三國西晉的交替時期,他在曹魏末年來做的人質,經歷了西晉開國,而又司馬內亂,所處在一個不斷動盪交替稱雄的歷史背景下,而劉淵本人作為匈奴貴族出身,其又文武雙全有著大志向,所以在西晉末年國內動亂的情況下,劉淵審時度勢迴歸了匈奴,率匈奴五部人馬起兵,建立了一個新的割據政權,史稱“漢趙”(也稱前趙)。

    三、劉淵為什麼以“漢”為國號?

    上文說了劉淵自幼精通儒家的經史子集,他雖然是匈奴族人,但是漢化已經很成功了,他意願效仿能夠統一中原的皇帝的行為,所以他以“漢”為國號,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西晉和三國時期距離很近,西晉的司馬家族是篡曹而得天下,而三國時期的形成根本在於分漢,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很多百姓還對大一統的漢王朝充滿著懷念之情,所以他作為劉姓的匈奴人,往上靠可以稱自己有漢室血統,所以他以“漢”為國號,是人為拉近匈奴與中原人民之間的距離的行為,同樣也彰顯自己欲統一中原的豪情壯志。

    師出要有名,劉淵在起兵之時,他利用自己淵博的歷史知識對臺下的匈奴各部將士以及老百姓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演講,他回顧歷史,自漢高祖劉邦至蜀漢劉禪時期漢政權帝王們的豐功偉績讓他講了個遍,同時他還大罵漢賊王莽、董卓、曹操等人搞垮了大漢的數百年基業,又對劉禪的“樂不思蜀”表示了悲痛之情,同時感嘆蒼天有眼,司馬家族內鬥不止,而自己終於等到了機會,等到了光復大漢天下的機會,一番激昂的演講過後劉淵吸粉無數。

    從此之後,我國進入了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期間也是我國古代最為混亂的時期,很多不同民族的歷史人物逐個登場,開始了號令天下,逐鹿中原的戰爭,這段時期一共不到140年的時間,卻也整整地打了不到140年,可以說是生靈塗炭。

    小結:

    華夏民族的形成是一個以中原民族為主體而不斷吸收和容納各少數民族的一個過程,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種原因必然形成的結果。

    匈奴人劉淵以恢復漢朝為起事緣由,就充分的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在民族和民族之間的融合過程中,中原的先進文化一直是各少數民族所學習和崇拜的榜樣,他們建立王朝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實現大一統的王朝,在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很多民族都不復存在了,都早已經和華夏民族融為了一體,因此,我們也應該對曾經出現過的少數民族政權予以肯定,他們對華夏民族和國家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對於形成穩定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多元格局一體化也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巨大的貢獻,在戰爭的催化劑下,我們最終形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各種文明相互融合發展。

  • 16 # 我的乾坤

    後世政權,國號以“周”和“漢”最多。因為這兩個王朝都國祚綿長,雄風獵獵。而哪個開國君主不希望自己開創的王朝不是國勢昌隆,活得長久一些呢?

    因此,劉淵之所以將一個匈奴人建立的政權定國號為“漢”,也不是對大漢有著特別的迷戀,而是因為:

    首先,魏晉承漢祚,可剛剛統一又天下大亂,民間普遍對繁榮昌盛的漢朝充滿懷念。劉淵建政,是想利用民間這種情緒收攏人心;

    其次,一個匈奴人的政權取國號“漢”,顯得不倫不類。但劉淵也有他的說法,因為漢匈歷代和親聯姻,他說自己是劉漢王朝的外甥。外甥幫舅舅重建國家,貌似也說得過去;

    第三,劉淵自小在漢族地區長大,受到最正規的漢文化教育,自然也會對漢文化存在景慕的感情;

    第四,漢王朝前後四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是悠久的統一大王朝。劉淵想跟著蹭點好運,也是可以理解的。後來李雄,侯景,陳友諒建立政權,八杆子打不著,也把國號定為“漢”。劉淵至少還姓劉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兩歲半,說啥啥不聽,總是不要不要是為啥?我們順著她,是不是把孩子慣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