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乾影片

    1987年,56歲的張忠謀從美國通用離職創業。一個56歲的人,還能翻起多大的浪?

    張忠謀不服輸,他決定重新出發,幹出一番全新的事業。並立下豪言“當我創辦一個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而在這之前,張忠謀早在半導體掙扎了10年有餘,擺在他面前的確是像Intel這樣的巨頭公司,他們不僅能設計,還能製造。而這種科技高精尖行業,無論是設計還是製造,都需要巨大的成本。在當時的背景下,晶片公司都在拼設計,製造只是順便為之,不夠專業,不夠精細。如果我能單純地專攻製造只做代工廠,那不是一舉兩得嗎?張忠謀這樣想道。但專攻製造,機器裝置和生產人員的投資將會非常之大,如果沒有穩定且大的訂單,遲早要彈盡糧絕!1987年,臺積電成立。成立後的第一年,整個公司都在以虧損的狀態執行。

    轉機就在1988年,那一年英特爾CEO換成了安德魯·格魯夫。他和張忠謀私交甚好,受邀到臺灣參觀臺積電的工廠。這位老朋友給臺積電送來了第一單生意,並順利引起連鎖反應,臺積電迅速在半導體行業接受,接到的大訂單也越來越多。到了 2000 年,臺積電全年營收首次逼近 60 億美元。十年後,這個數字翻了不止一倍。

    臺積電的成功,最重要的即是選對了路子。半導體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出現細化和分工,張忠謀率先搶佔先機,並親自締造了這個機會。企業家如何成功?引用張忠謀自己的話來說:方向、策略對了以後,僱對有能力的人,把好的正確的理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相信你的方向,從而努力去做。這便是了。

    還記得那年18歲,1949年,張忠謀考入哈佛大學,在當時全校1000多位新生裡,他是唯一一箇中國人。但歲月不饒人,當年的18歲青澀小生,如今已是80歲老人,曾經開創王國的人,勢必有落幕的那一天,但接力棒還得繼續交接下去。而企業如何永續光輝?這對創始人的難度,怕是要比“開創”本身還要大。

  • 2 # 麵包財經

    從世界500強的排名來看,臺積電2016年營業收入293.88億美元,淨利潤102.84億美元,排在第369位。如果按照500強以營業收入作為排名的方式,臺積電肯定不是臺灣最大的企業。世界500強當中,臺灣排名最高的企業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排在全球第27位。營業收入1351.29億美元,淨利潤46.09億美元。

    不過如果按照淨利潤排名,臺積電排在全球第27位,是臺灣利潤排名最高的企業。而且從市值來看,臺積電也是臺灣市值最高的企業。截至2018年1月9日,臺積電(TSM.N)總市值為2201億美元左右,鴻海(2317.TW)為15925億新臺幣,摺合美元約540億元。

    臺積電的主營業務是晶圓體代工,是製作晶片的主要材料。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2017年12月釋出的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廠商排名,臺積電排在第一位,按照營業收入公司市佔率在55.9%,而排名第二的格羅方德市佔率僅有9.4%。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是中芯國際,市場佔有率只有5.4%。

    臺積電地位穩固,將長期處於晶圓代工第一的位置。

    臺積電的市場佔有率高,有賴於公司的在產品技術上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領先同業。

    根據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每隔2年左右晶片的效能將提高1倍。在同行業企業仍在量產28nm製程晶片的同時,國際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三星等已經能夠量產14nm製程晶片,並且已經開始研發7nm製程晶片,遠遠領先於同業。

  • 3 # 劍鯊大人

    臺積電臺灣現在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由於特別肯在新工藝方面捨得投資所以在晶片的製造能力質量一直名列前茅拿最經典的28奈米來說臺積電的28 HP工藝集低功耗和高效能而聞名而中芯國際2017年才投產28 HP工藝臺積電正是看到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能力越來越強了才在南京投資16納米制造工產但中芯國際的14奈米也已經完成了研發只等2018年下半年工廠建好後就投產現在臺積電最新的工藝是12奈米工藝而且這個12奈米是16奈米的改進升級版而並非純12奈米工藝不過雖然是改造版工藝但整合度還是略有提升最多整合度提升5%~10%功耗下降5%~9%而臺積電電的主力工藝是開發7奈米按現行進度臺積電在完成7奈米後期研發新工藝的腳步將會放緩而我們的中芯國際拐點將會在10奈米和7奈米到時臺積電勢別會要求中國大陸進行合作因為6奈米3奈米根本就是無底洞單憑臺積電一家很難完成。願我們的中芯國際早日追上臺積電。

  • 4 # 名字有什麼意義

    作為一個企業他是成功的,畢竟晶片代工,他一家就佔了世界份額的半壁江山。。不過打壓大陸的同行他也不遺餘力的。。另,中芯國際是臺積電的副總帶著團隊在上海搞起來的,剛成立不久,臺積電就跟他打官司

  • 5 # 風中搖曳FLY

    臺積電是深綠,富士康是深藍。下面才是重點,2008年晶片行業風雨飄搖,大陸以為臺灣企業也是中國的民族企業,出手救他,你絕對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臺積電聯手韓國企業反咬大陸一口。和三星一起搞價格壟斷。這事三星後來做了汙點證人。從此以後大陸才對臺灣晶片企業死心,自己做晶片,現在的武漢和南京產業基地就是這樣來的,當初咬大陸的晶片企業都死的差不多了,臺積電以後在大陸的日子不會好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以上

  • 6 # 搬磚老男人

    臺積電能發展如今這樣,當然,一是靠自己,二是靠西方國家的裝置支援。

    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技術和裝置嚴格封鎖大陸,打死也不賣這些裝置給大陸,造成我們在這一行業很艱難,完全只能靠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7 # 迷途的阿莫

    只做代工遲早會落伍的,畢竟還不是壟斷行業,得益於美日不做代工,所以臺灣只有韓國三星是競爭物件,但三星業務很多,所以這個市場遲早會有人去玩,臺灣的老企業家過後就越來越退步,就好比王永慶女兒做HTC現在基本上退出市場了,如果上游廠家換了代工廠你就不行了,而且臺灣還有其它的代工廠,主要還是拿下了蘋果華為兩大巨頭

  • 8 # 金魚新觀點

    臺積電,全球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企業,這家臺灣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突破了2000億美元。

    他是臺灣的巨無霸企業,對比中石油。兩方的市值差距已經不到10%了。

    關鍵的是臺積電是科技公司,而且他所處的領域之前一直被Intel這個世界巨頭把持著。

    早在今年年初,臺積電得益於移動市場發展的良好勢頭,移動晶片業務增長迅速,助推股價一路走高,同時,Intel市值下滑到1650億美元左右,臺積電整體市值歷史上首次超越Intel。

    這是在晶片領域,中國科技巨頭第一次超越intel這個霸主。

    對比臺灣本土企業,臺積電也是以霸主的姿態存在。

    臺股十大市值股是臺積電、鴻海、臺塑化、中華電、大立光、國泰金、南亞、臺塑、臺化、富邦金。 其中,臺積電、鴻海、臺塑化是三家市值破兆元的企業。

    而臺積電的市值相當於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的總和。

    而鴻海,也就是國內熟知的富士康市值雖然位居第二,卻遠遠不如臺積電。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企業規模比較大的見不到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

    臺積電讓晶片業打破了歐美的壟斷

    即使是高通也離不開臺積電的製作技術。

    高通(Qualcomm)一位工程師透露,目前該司正努力研發新一代驍龍 855行動晶片,將由臺積電7納米制程代工生產,預計 2019年正式推出。

    而蘋果推出的新品手機,也確定將要使用的A11晶片。

    臺積電據說是蘋果A11晶片的唯一供應商,去年,該公司也是iPhone 7所使用的A10 Fusion晶片的唯一供應商。

    在電腦時代,intel是晶片業霸主,而到了移動終端,臺積電已經在規模上超越了intel。

    現在臺積電已經是全球第29大企業,展望前面的很多都是傳統行業的巨頭,銀行中的花旗銀行,還有輝瑞製藥。

    唯一幾個新興企業都是網際網路浪潮中興起的沒有製造實體的獨角獸,比如阿里巴巴和亞馬遜。

    臺積電憑藉著晶圓代工的優勢,將代工行業發展成了製造巨頭。

  • 9 # 工地小胡的vlog

    一個企業成功根源市場,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晶片市場,每年花費數以萬億進口晶片……而且還得看人家臉色行事!早些年無限開放市場,以為臺積電可以信賴,卻不想臺積電聯合三星扼殺大陸本土晶片行業……這才有中央花巨資發展中芯和紫光勵志發展晶片產業!!!臺積電的確很牛逼,但市場主要在在中國大陸……前些年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都是以內資、民族企業待之,可深綠本色難改……近兩年中央高度重視獨立自主發展晶片產業(當然這裡的獨立自主不包括臺積電)!2017年特朗普訪華兩千多億美元大單就有就小米、中興幾百億的晶片大單給了高通、英特爾……寧可給美國也不給臺積電……回想臺積電對大陸晶片產業的扼殺打壓寧人心寒……分享大陸的市場做劊子手的事!!!政府可以以內資、民族企業對待富士康,但絕不能如此對待臺積電……鴻海總部早已在大陸,馬上準備在A股上市!!!而張仲謀骨子流著綠色的血液……所以即使臺積電如何如何風光,那也只是迴光返照……最後的輝煌!沒有中國大陸攻克不了技術……只要政府下決心扶持,晶片產業不是問題!立貼為證,十年晶片產業再無臺機電……

    創建於2018.2.3

  • 10 # 狸貓的把玩空間

    我是這樣評價臺積電的,首先臺積電三個字是漢字,在來看筆畫,臺字一共五筆,積字一共10筆,電字一共五筆,臺積電三字一共20筆,20除以4等於5,除以10等於2,除以20等於1,我想這不僅識漢字之美也是數學之美,美不勝收啊

  • 11 # 摩登意淫文學評論家

    就目前而言三星和臺積電其實就是美國晶片設計公司的大丫鬟和小丫鬟!

    原來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臺積電比重更重一些,不過自從2000年以後韓國晶片的迅速崛起,使得臺灣的地位在美國人心目中有點失寵!而且這種趨勢有著日益擴大的趨勢!在大陸與美國主人之間找平衡,只能使得臺灣人進退兩難,抑鬱不安,幸福指數降低!

  • 12 # K濤資本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總部在臺灣,是全球第一大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晶圓代工)服務企業,創始人: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麻省理工學院碩士,56歲時創立臺積電,被稱為臺灣“半導體教父”,2018年6月5日宣告退休。

    一、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

    臺積電市值突破了2000億美元,在2017年春曾一度超過了英特爾的市值,2017年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近56%,遠超排在第二位的格羅方德9.4%的市場佔有率,壟斷優勢十分明顯!2015年淨利潤604億,是華為的1.6倍,騰訊的兩倍多,比阿里巴巴還多180億!

    二、十大股東大部分為外資:

    目前,臺積電的十大股東分別是:資本研究與管理公司(世界投資者)、馬薩諸塞州金融服務公司、Baillie吉福& Co.、先鋒集團、費希爾資產管理公司、桑德斯資本、沃爾特史葛合夥有限公司、Lansdowne Partners(英國)律師事務所、富達管理研究公司及Lazard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除了先鋒集團是中資企業,其他都是外資,並且外資持股達80%以上,在臺灣上市,並在美國有存託式憑證掛牌交易!

    三、主要客戶:

    臺積電前五大客戶分別是:蘋果、高通、博通、聯發科及國內手機晶片廠商海思,可以看出,手機晶片依然是臺積電的主要業務,據稱,高通正努力研發的蛟龍855行動晶片將有臺積電7奈米代生產,而蘋果將推出的A11晶片臺積電將是唯一供應商。臺積電目前擁有三座最先進的十二吋晶圓廠、五座八吋晶圓廠以及一座六吋晶圓廠。整個半導體生態鏈包括前端設計、後端製造、封裝測試,最後才是投向消費市場,臺積電主要做的就是後端製造,它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半導體代工模式,打破了過去半導體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模式,改變了遊戲規則,降低了電子產品的價格,促進了IC設計產業的發展。

    四、中美貿易博弈下的興起與發展:

    臺積電的興起,離不開當時tai灣當局的政策優惠扶持,臺積電創立之初,“國家開發基金”佔股48.3%,為第一大股東,荷蘭飛利浦佔27.5%,臺塑等7傢俬人企業佔24.2%。而後期臺積電的發展,就不得不提臺積電在中美貿易博弈中的平衡之術,中國和美國對於臺積電來說是兩個最大的市場,兩個都不想放棄,臺積電引入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為的是在美國市場的訂單的穩定,並儘可能少的捲入貿易制裁中,而對於中國內地市場來說,同樣很重要,既不會放棄,也不太希望看到中國內地晶片廠商的崛起而取代了自己的位置,這是商人的特性。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3 # 正能量max

    臺灣支柱,只要臺積電不倒臺灣經濟就不會倒,但是反過來說,如果臺積電倒了,臺灣經濟也就差不多了,一家企業支撐著一個經濟體,依我看來,除了臺灣台積電,別無分號,韓國的三星對韓國的重要性也不能與之比肩。

  • 14 # 酒無止境

    謝謝邀請。坦白說,關於臺積電的一切在此之前我瞭解不多,只是知道這是一家比華為、阿里還要賺錢的臺灣高科技晶片生產研發企業,但當我今天看到有網友說其老闆張忠謀是年近花甲56歲時才創辦的臺積電,心裡還是頗感震動。我曾看過這樣一篇的文章,說有些人雖然活了80歲,但其實在20歲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除了創辦人以外,臺積電在晶片領域取得的成績也是讓人感慨。想起前一陣,中興公司因晶片事件受到美方公開起訴,我們才知道中興公司的技術是人家美國人的。在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像中興公司這樣是靠人家才發展起來的,我是不敢去想。而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專業積成電路製造(晶圓代工)服務企業,像蘋果、高通、博通、聯發科及國內手機晶片廠商海思等都是它的客戶。

    其他,就不展開闡述了,希望中國大陸的企業能夠虛心向臺積電學習,早日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有領先優勢的晶片技術和產品。最後,祝臺積電越辦越好,海峽兩岸一家親,攜手共圓“中國夢”。

  • 15 # 歐界傳媒

    “全世界的高科技,沒有臺灣做不出來”。這裡說的就是臺積電,雖然只是代工模式,但是卻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雖然臺積電做的是代工,“代工”這兩個字聽起來好像不太高階上檔次,然而事實上對於代工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縱觀全球,應該沒有幾家能做好代工的,無疑,臺積電的出現不僅是臺灣的一個驕傲,直接推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蘋果,華為等多家企業都交由臺積電代工生產晶片,之前蘋果在生產iPhone6s的時候,蘋果的A9晶片是由三星和臺積電兩家共同代工生產的,兩人的訂單不相上下,各佔了一半的訂單。

    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有眾多的網友表示,臺積電版的A9晶片要比三星版本來的更好。其續航能力和效能的表現上更加佔據優勢。自此,從iPhone7的A10晶片開始,臺積電就全全成為蘋果的主力代工廠商。

    此外,臺積電的市值足以說明一切,2017年臺積電的營收達到新臺幣9774.5億元,大概司是330.6億美元左右,較上一年更是同比增長了3.1%。臺積電的出現,讓大家在想到半導體制造領域的時候,不只有三星電子這一個名字。

  • 16 # 洪鐘財經

    從企業營收看,臺積電不是臺灣省最大的企業,著名代工企業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才是臺灣第一大企業。2017年,臺積電營業收入為312億美元,世界500強排名第368位。在臺灣省內,臺積電的營收排在鴻海精密、和碩、廣達電腦之後,位居全臺第4位。

    雖不是體外最大的企業,臺積電卻是臺灣最賺錢的企業。2017年臺積電淨利潤達到113億美元,排名全臺第一。即使放在全國,在120家入圍的世界500強企業中,臺積電的淨利潤排名第六,僅次於四大行和中國平安,高於中國移動、騰訊、阿里、中石化等一大票巨頭企業。

    臺積電的歷史並不長,和大陸的華為成立於同一年,兩者目前都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在國際競爭中為中國企業樹立了很好的現象。不像某企業CEO採訪時一不小心透露了心聲:"We"re not chinese company",連not only都懶得用。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代工)企業,2017年,在半導體代工領域佔有率達到56%的市場份額。臺積電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領先全球。目前,最先進晶片的工藝製程達到了7nm,全球僅有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三家擁有這個工藝。臺積電7納米制程已進入量產,首發主力訂單為蘋果A12晶片大單,緊接著出貨放量的還有華為海思、高通、AMD等大廠。(全球第一款使用7nm製程晶片的手機)

    有蘋果、華為、高通等國際大客戶的訂單,臺積電的營收節節攀高,真實賺錢賺到手軟。2018年上半年,臺積電營收達到131億美元,同比增長12%,成為全球第四大半導體企業。

    目前,臺積電已經佈局5nm製程工藝,預計投資250億美元,並於2020年量產,屆時臺積電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5nm的晶圓代工廠。

  • 17 # 錦繡中源

    如果從營收來看,臺積電不是臺灣營收最高的公司。2018年中國臺灣有9家企業上榜世界五百強,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鴻海精密,其營收高達1547億美元,而臺積電的營收為321.26億美元,低於鴻海精密、和碩以及廣達電腦,位居第四。所以從營收的角度來看,臺灣最大的企業是鴻海精密,而且它也是我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

    臺積電雖然不是臺灣營收最高的企業,但卻是最賺錢、市值最高的企業。雖然2017年它的營收只有321.26億美元,但淨利潤卻高達113億美元,利潤率位居世界第五。而它的市值也接近2000億美元,是臺灣市值最高的企業。

    臺積電創立於1987年,是由中國臺灣地區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約合資成立半導體制造公司,當時是由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帶著一群以出身工研院為主的工程師共同籌辦。如今臺積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全球有50%以上的晶片代工由臺積電完成,華為、蘋果、高通、博通等公司設計研發的晶片都有委託臺積電代工。

    臺積電目前擁有全球最好的晶片製造工藝和技術,能滿足大部分研發企業的訂單要求,但它自己是不設計研發晶片的。在半導體業界,臺積電也因自身的製程技術卓越、業績表現突出服務一流、待客以誠心等優點,贏得了大家的讚譽。

  • 18 # 康愉子

    臺機電營收不是臺灣最大的,但利潤是最好的。2018年4季度,臺積電的毛利率為47.7%,營業利潤率高達37.0%。作為晶片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臺積電一家企業就佔據了這個市場了半壁江山。

    晶片設計市場,中國並非空白,除了海思,還有很多企業在做,包括之前高調宣傳進入的阿里,只不過,絕大多數都屬於中低端市場吧,高階晶片的設計能力,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臺積電是晶片的製造企業,在晶片設計完成後,由它來生產、封裝,最後交付給設計。IBM、蘋果等公司,都是臺積電的重要客戶,華為的海思也是它的重要客戶。

    在晶片製造領域,除了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等企業,同時兼有設計和生產能力,臺積電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晶片製造領域巨頭。

    中國的中芯國際,也具備晶片製造能力,但與臺積電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臺積電2018年4季度的年報中,7奈米晶圓出貨量佔據了總晶圓營收的23%,而中芯國際還處在14奈米量產階段,暫時不具備7奈米晶圓的生產能力。

    而且,晶片製造企業,有最關鍵的一項裝置:光刻機,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壟斷在荷蘭ASML公司手工,它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的裝置也採購自這家公司,臺積電同樣是它的主要客戶。

    半導體晶片,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銷售,有一個完成的產業鏈,這個鏈條中,還有很多核心技術,並不是中國企業所掌握。而且,不管是臺積電,還是韓國三星,亦或荷蘭的ASML,都是舉一個地區之力,用大量的資本堆砌出如今的規模 ,前提投入不可謂不大,也很難一朝一夕超越吧。

    這次的華為事件中,海思的備胎計劃,能否完全生效,也會跟臺積電息息相關吧。

  • 19 # 科技新發現

    日前,臺積電宣佈,正式啟動2nm晶片工藝的研發,工廠將會設定在臺灣新竹的南方科技園,預計2024年投入量產,發言人稱:2nm工藝是一個重要節點,目標是比3nm製程縮小23%。科技先鋒總會打臉分析專家,正當專家們紛紛預測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時候,臺積電的大佬卻幡然提出要做2nm晶片,如果能成功,顯然又是一次經典的打腫臉。

    但顯然,人類要實現2nm製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先從7nm升級到6nm,然後,再突破性地完成5nm、4nm、3nm,最終來到2nm,每一個奈米都意味著晶片企業要鼓足勇氣,邁出很大的一步,包括上百億的投資以及數年的研發心血。平心而論,2024年的量產目標已經非常Aggressive,但偉大企業的基因就是挑戰不可能,竭盡所能地衝擊極限,特別是搞晶片的企業,沒有這麼點情操,是絕難生存下去的。臺積電作為晶片行業的龍頭老大,更是把這種情操提高到“變態”的程度,正因如此,他們得以維護“摩爾定律”的尊嚴,持續地把更多的元器件放到更小的空間內,同時,把成本再降低一倍。長時間的卓越表現,讓臺積電逐漸佔據整個晶片市場49%的份額,暫列天下第一!

    此外,臺積電的經營理念也很特別,他們有三大支撐體系,包括技術、生產和客戶,從來都不吝表達對客戶的虔誠,甚至立下重誓:絕對不會做自己的品牌,和客戶競爭,他們面對客戶的經營理念也是: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用大陸的流行語來講就是: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況且,他們的品質、成本一直更好。

    挑戰極限,人類離2nm晶片還有多遠?

    人類離2nm晶片還有多遠?這個問題基本等同於臺積電離2nm晶片還有多遠,如前文所述,2nm工藝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在取得成功之前還有5nm、4nm等不同階段的挑戰,事實上,現在地球上最好的工藝是7nm,基本上由臺積電壟斷生產,從上個季度資料來看,7nm晶片的營收佔臺積電整體營收的22%,是目前所有晶片業務中,營收最高的。

    基於此,臺積電預計今年推出7nm+製程,採用最新的EUV工藝,而下一個節點6nm工藝也在蠢蠢欲動,它更傾向於一個“過渡”製程,整條生產線、裝置要求都可以採用“retrofit”的方式進行升級,不僅自己生產線的成本會大幅度降低,而且客戶的一些設計、研究成果也得以沿用,可以說,一個retrofit常常價值幾十億美元,而客戶喜歡和臺積電做生意,除了要技術好、品質過硬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價格低。平心而論,電子晶片業服務於大眾,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意,在商言商,代工價格往往決定著競爭力。

    如果按照邏輯繼續往下走, 應該就是5nm,談到這個工藝的時候,很多人相信:這就只是一個概念或者一種目標,但對於臺積電來說,他們已經有了新一版的邏輯密度,且進入實體的試驗階段,量產目標定義在2020年,在效能指標上也有更高挑戰,如速度提升7%,功能消耗降低15%之類的。相比於6nm製程,5nm晶片需要全新的設計,這會影響到整個電子產業鏈的運作。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iPhone6到iPhone6 plus是過渡型升級,一些零部件、生產裝置都可以沿用上一代產品,整體投入的成本不大,但推出iPhone X,就要大幅度升級,很多此前的設計、物料、裝置等等,都需要更新換代,這就要求整個產業鏈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出現太高的庫存,同時,準備新一輪的資金以應對全新的設計。筆者認為,臺積電之所以提前公佈自己的研發計劃,正在於給產業鏈充分提醒,他們始終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而寡頭之所以長盛不衰,除了獨步天下的技術之外,正在於,他們能兼顧上下游的共同發展,而不是飲鴆止渴式地破壞生態鏈,或許,正是尖端技術配上獨特、博愛的經營理念,才使得臺積電能在如此高利潤的行業持續輝煌。

    實力底蘊,晶片業拼到最後是產能和資本

    相信經過中興事件之後,大家都清楚晶片行業的難度,很多國家有決心、立志要發展好晶片行業,但顯然,這個行業遠非“一腔熱情”就能搞定的。

    縱觀全球的晶片寡頭,無一不是資本雄厚的主兒,臺積電更是寡頭中的極品。在晶片製程的幾個關鍵節點中,大都需要昂貴的裝置,比如頂級的光刻機,每年的產能僅有十幾臺,主要銷售給臺積電、三星和聯發科等晶片寡頭,一方面,他們能出得起價錢,另一方面,光刻機可以說是晶片行業的“聖物”,只有交到“靠譜企業”手裡才能發揮最大作用,也就是說,光刻機並非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東西。相關資料顯示,臺積電過去五年,僅僅因建制代工生產線就花費500億美元,今年又計劃追加100億美元的投資,產能每年都在增加,但依舊難以滿足巨大的訂單需求。長期以來,晶片行業都處在“產能不足、出貨難以滿足”的狀態,總之,晶片行業從前期研發投資、到中期的實物驗證,再到後期的生產線建制都需要投入鉅額的資本,這就是為什麼“平凡的企業”根本不能搞晶片。

    好在,因產能不足,臺積電的生產線從來不會閒置,一旦建制成型,就能充分保證其利潤率,從而形成一個非常美妙的正迴圈:臺積電有實力投資昂貴的晶片生產線,所以,臺積電能賺取大量寡頭利潤,而這些利潤又幫助其投資下一代研發。

  • 20 # 韓國阿倫

    臺積電全名臺灣積極電路製造公司,臺積電於1994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號2330。1997年臺積電到美國發行美國存託憑證,並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以TSM為臺積電代號開始掛牌交易。這家工廠是被華為、蘋果、高通、英偉達、AMD等晶片設計大佬集體下單的頂級公司。

    然而成立30多年來,這家全名叫做臺積電的晶片廠,卻不是科技股一夜暴富的代名詞。對於無處不在的臺積電,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手機裡與通訊網路密切相關的射頻模組背後就藏著一個市值高達197億美元的美國射頻巨頭skyworks,而它們的射頻晶片就需要交給臺積電。因為後者擁有先進的射頻製造工藝。

    第二個例子7月6日媒體報道稱,臺積電近期再獲索尼CMOS影像感測器的訂單。而且雙方合作延伸至28奈米,索尼的市佔超過50%以上。CMOS關係到我們手機攝影的時候,每一秒你能夠合成幾張照片,以前是240到760張,現在索尼可以到1200張以上,這是可以展現完美的超慢動作,同時畫素可以達到1億。

    今年年初,索尼首次將CMOS部分訂單交由臺積電代工,而對於此次的新訂單,臺積電將在南科14B廠打造專門的生產線,等同於索尼包場。報道稱新訂單將是既有訂單的數倍,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有業內人士分析,拿下索尼先進的高階CIS影像感測器,意味著臺積電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訂單都完全掌握。

    隨著5G帶來自動駕駛等應用潛力大,以及智慧手機搭載更多CIS,帶動全球CIS市場大爆發。市場也普遍看好未來高階影象感測器的應用前景,可見近日代工龍頭臺積電真的是無處不在。

    臺積電目前穩居世界晶片代工龍頭,擁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和其他方面的幾大護城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道護城河就是臺積電擁有世界上頂尖的精密裝置和規模化的生產能力。在規模化的生產能力上,現在的臺積電具備了一年內為500個客戶生產超過10000種產品的能力,晶片年產量超過1200萬塊。這些晶片都需要用到臺積電多達272種不同的製造技術和複雜的生產線管理流程。

    第二大護城河就是技術迭代的馬太效應。業內人士指出,臺積電與其他類似廠家的區別不是奈米級別的製程差距,而是有沒有最先進的晶片設計公司給他們試錯。臺積電建立初始階段,邀請英特爾為自己挑錯,再早期收購了很多晶片設計公司,用來幫助自己把幾十道複雜製程工序跑通順。但即使這樣產品的良品率也只有20%至30%左右,英偉達、AMD這種晶片設計公司來幫他除錯良品率後成品率慢慢的提高。再之後蘋果、華為等全球幾百個客戶紛紛加入,不同客戶設計的晶片肯定千奇百怪,中間一定會產生很多問題,解決了問題積累了經驗,同時提升了製程工藝良品率,也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現在的7奈米有AMD、英偉達的大筆訂單,幫他們去提升良品率與產能。5奈米已經被蘋果以及英偉達提前預定。也就是說,隨著這些設計領域的核心玩家用自己最先進的技術能力,幫助臺積電除錯升級晶片工藝。馬太效應與規模經濟效應將會在臺積電身上加倍呈現。

    2019年美國矽谷的一場半導體光刻技術研討會中,業界就提出半導體工藝藍圖。雖然在未來10年可以一路推進至1奈米,卻可能因光刻膠材料的瓶頸,讓工藝發展到3奈米節點時就出現阻礙。3奈米對半導體世界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臺積電之前成立了一個400人的團隊,在研究了包括材料操作製程工藝都是全部需要創新。

    估計到時候所有的公司都會爭先恐後的加入這一行列,臺積電今後會越來越強,靠客戶幫他們的產品越調越好,把競爭對手拋得越來越遠。

    第三大護城河就是誠信,誠信是張忠謀創業之初定下來的。誠信是臺積電僅次於生產能力的競爭底牌。對於一家擁有上萬名員工的國際企業,替客戶保守秘密是非常難的。好多公司都揚言說自己可以幫你做代工,但代著代著你就發現怎麼這些代工廠就自己開始做晶片設計了。甚至出去偷偷另開一家IC設計公司,轉身搶你的生意。

    這裡舉兩個例子,2005年就大力涉足晶圓代工業務的三星在2011年被蘋果控告抄襲自己的手機和平板設計後,便陸續丟掉了蘋果後來的處理器代工訂單。三星沒抄襲是不可能的,拿著別人的晶片設計圖紙,可以順藤摸瓜把手機設計搞出來。

    iPhone的出貨量後來被三星抄了,追根溯源就是找三星做了代工,而後這筆訂單自然就落在了臺積電手裡。去年高通把自己的旗艦移動處理器驍龍865代工權也交給了臺積電,而不是三星。怕的就是自己的核心商業機密被三星抄走,畢竟蘋果之前已經有了前車之鑑。

    第二個例子就是臺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早年高通索尼把自己的晶片給聯電做,最後就發現怎麼聯電自己就去做IC設計了。聯電曾在1996年被客戶質疑,偷偷設立IC設計部門之後,聯電將設計部門剝離,也就是後來的聯發科、聯詠、聯陽半導體等設計公司。這也是為何英特爾還堅持做一體化的部分原因,因為他們覺得代工廠不會幫客戶保守好秘密,這麼多年真正做到了保守秘密,或者說真正取得了所有晶片設計公司信任,唯有臺積電一家,為了保守秘密張忠謀甚至堅持將對客戶的承諾凌駕於利潤之上。

    第四大護城河就是臺積電擁有非常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完善的人才體系。臺積電積累了很多成熟的技術,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工藝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臺積電擁有55000多項的專利。2019年有1333種發明專利被申請,申請專利的員工人數也首次突破了1000人,臺積電被稱為世界上最能給技術和人才買保險的公司,他接待的人才儲備來自於全世界,同時每年的研發費用都有增加,為的就是保持技術領先的地位。

    查看臺積電的現金流量表,負的流量跟正的流量剛好抵消,他把賺的錢全部用於再投資。這個中間完全沒有浪費,之前臺積電在美國建廠臺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是這樣解釋的:『取得美國市場有利地位最好的服務於每個客戶,長期來講與其說是為了風險管理,還不如說是為了利用全球人才,且智慧財產權不會有所影響。』

    說完了臺積電的護城河,下面簡單說一下臺積電最近面臨的問題。由於美國實施限制,在未經美國允許的前提下任何晶片代工廠都無法使用美國半導體裝置或者美國軟體為華為生產晶片。2019年,華為已經成長為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貢獻約14%的年營收,之前一直試圖保持中立的臺積電迫於美方的壓力斷供華為。

    談到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遺留的訂單缺口,對臺積電的影響,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我們希望不會發生,他同時又補充說我也很難預測它將以多快的速度發生。』劉德英還稱:『如果這樣做,我們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填補它。』臺積電為華為海思原本預定的第四季先進製程產能已開放給其他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大客戶立即追加下單。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第4季度7奈米產能將維持滿載,5奈米利用率以維持高檔,預計臺積電第四季營收將與第三季持平。雖然失去華為海思訂單,但對臺積電日常運營影響不大,全年營收較去年增長15%至18%的目標將可能順利達成。

    最新訊息稱臺積電已向美方遞交意見書,力爭為華為繼續供貨。關於華為和臺積電的商業細節,外人亦無從知曉,是不是會完全斷供還是要等9月份結果出來才會更清楚。

    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企業生存休慼相關,唯一合作才能共贏。人為的貿易壁壘也許短時間內會讓某些利益相關方獲利,可長期來看,將會導致產業格局的變化,進而出現更為深遠甚至始料未及的後果。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公司的營收和財務狀況。臺積電於7月10日公佈了2020年6月的淨營收。該公司6月營收約為1208.8億新臺幣,摺合約41億美元,較上一個月增長了28.8%,同比增長了百40.8%,第二季度銷售額為310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29%,市場預估3087.7億新臺幣。

    2020年1月至6月的營收合計約為6213億新臺幣,同比增長了35.2%。從這些數字上特別是臺積電6月營收環比大增,或預示蘋果A14處理器以大規模出貨。

    從2016年iphone 7系列所搭載的A10處理器開始,臺積電就是蘋果A 系列處理器的獨家代工廠。今秋新的iphone 將搭載的A14處理器,也是臺積電獨家代工,採用目前最先進的5奈米工藝。這個5奈米工藝是目前行業最先進的工藝,臺積電也是在今年才開始大規模量產,是全新的工藝。在其他工藝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新工藝的大規模量產也就會使臺積電的營收大規模的增加。

    在2020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自研Mac晶片正式亮相。蘋果公司宣佈旗下Mac裝置將從英特爾晶片轉向ARM,晶片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可能看到第一臺帶有蘋果自研晶片的Mac。

    但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臺積電實際上是這一轉變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因為他們已經投資了300人的研發團隊,來幫助蘋果公司邁向這一巨大的轉變。並且臺積電團隊的人功成身退,還在協助後繼續的研發。

    今年臺積電CEO劉德音在股東大會上宣佈臺積電也將會推出4奈米工藝N4,是其最先進5奈米工藝N5P的進一步加強版,預計2023年投入量產。根據規劃臺積電將在今年第4季度量產初代5奈米,同時已完成3奈米工藝的設計工作。預計該產線將於2021年投入風險市場,於2022年下半年實現量產,並且還在加快推進2奈米工藝。

    綜合來看,臺積電製造的晶片應用範圍非常廣,從智慧手機、晶片、車用電子晶片、消費型電子裝置晶片、5G基站,再到將來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晶片,甚至是武器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崇煥明朝定為奸臣清朝定為忠臣,今天看來是忠臣還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