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木多媽
-
2 # 三個孩子萌翻天
孩子讓老人帶和父母帶,短期內可能看不出什麼差別。可一旦上了幼兒園,不管是在學習能力、創造力,還是在動手能力,交流等很多方面,這種差別立馬就顯現出來啦。不信嗎?那咱們就來對比一下:
1、生活自理能力
老人帶孩子,跟我們帶孩子的理念上有很大差別。對老人而言,他們的著眼點,更多的是關於孩子的最基礎的問題——吃飽穿暖。但就我們而言,希望孩子能夠在吃飽穿暖的同時,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以適應未來越來越大的競爭。
如果是老人帶孩子,很容易出現“包辦”的問題,這個不捨得讓孩子做,那個不捨得讓孩子動,穿衣服給孩子穿,吃飯直接喂。這就導致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跟不上別人的節奏,什麼也不會做,很難適應裡面的生活。而父母帶孩子時,會自覺不自覺地讓孩子學會獨立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就算進幼兒園,也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生活交際能力
一般老人帶孩子,因為在城裡租房的原因,不像在家裡,經常找村裡的人聊天,在城裡誰也不認識,只能整天窩在家裡。孩子長期不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再加上老人話比較少,孩子的語言系統得不到刺激和發育,會導致孩子說話晚,容易產生交流障礙。
所以,很多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剛入幼兒園時,因為不能正確地跟老師表達意願,很難融入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不僅交不到朋友,而且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過的會比特別辛苦。而父母帶孩子的話,因為思維方式和觀念的不同,會可以注重和培養孩子很多方面的習慣。
3、身體素質能力
很多老人帶孩子,為了避免孩子受傷或者出現意外,喜歡把孩子約束在家裡,顯得特別小心翼翼。其實,越小心,反而越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問題。長期呆在家裡的孩子,不僅運動方面得不到有效刺激,而且長期不接觸外部環境,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運動能力,都會出現問題。
而父母帶孩子時,會經常性地帶孩子出去玩耍,接觸新鮮事物,鍛鍊孩子在運動方面的能力,這也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會表現地更加活潑、開朗,招人喜愛。無論是性格塑造,還是心理方面,都是很有利的。
4、規則禮貌能力
老人帶孩子,因為比較嬌寵,孩子很少受到挫折,對規則、禮貌這些東西的概念會很模糊。很多時候,會出現不聽話、囂張跋扈,不遵守規矩,沒有禮貌等情況。這一方面是隔代的教育理念差別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隔代教育意識的差異化造成的。
孩子跟著父母的話,父母會在帶孩子的同時,灌輸很多新的,適應社會的理念,比如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紀律,待人接物要有禮貌等等。讓孩子提前懂得適應社會的規則,不至於進幼兒園之後,還什麼都不知道,以自我為中心,動不動就找事。
-
3 # 咱倆的小幸福
父母帶大的寶寶脾氣大多會比較暴躁易怒,因為隔輩親真的太強大了,基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會寵著,哪怕要星星也會摘下來。相反父母帶大的性格會獨立好多,不會過分放任孩子。當然這只是大多數情況,不一定準確。有些老人也很會教育孩子的。現在我家孩子十五個月想要什麼基本都是找他奶奶,他奶奶嘴上說著不給,身體卻很誠實的給遞過去。一犯錯誤馬上找奶奶去!我只要敢兇我兒子,我媽的耳光隨時隨地的等著伺候我[捂臉]。
-
4 # 教育孩子早知道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我依據我的見聞和理解談一下。
1、爺爺奶奶帶孩子最常見的是溺愛!而且爺爺奶奶溺愛更普遍更嚴重!畢竟隔輩親!再加上人老了,底線低了,孩子的一些小問題,在老人眼裡都不是事兒,孩子犯了錯也是孩子還小,不懂事,包庇孩子過錯。可是,這點點滴滴就培養了孩子方方面面的習慣以及養成了自己的三觀!等孩子大了父母再去管教孩子就沒那麼容易改了,因為跟爺爺奶奶已經習慣了。
2、其次就是理念!普遍爺爺奶奶年齡大教育理念還在舊時代(並不是不好,只是有一些不適用現在的環境!有一些老人更嚴重的基本不進行教育,單純餵飽了就行,或者把孩子保護的過於周全了什麼時候都幫孩子包辦,父母一般會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3,最後一點就是權威!爺爺奶奶缺乏權威!也就是簡單地說:管不住孩子,也不管,缺乏約束力。或者說是孩子一哭一鬧就依了孩子了,立場不堅定。
以上提到的問題不是絕對的,只是在老人幫著看孩子時更容易出現!也有一部分老人比父母會教育孩子,但是是極少數。全家都溺愛孩子的大有人在,全家都不懂教育的也滿世界都有!所以並不是所有老人帶孩子都一定不好!只是普遍存在問題!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愛莎小屁精
對於這個問題,本人認為還是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父母帶出來的孩子獨立,自信,誠實,堅強勇敢,而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大多數是依賴,膽小自卑,愛撒謊,畏首畏尾。首先,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比較理性的,儘可能地去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是按照走上社會的標準來要求並對其培養。而爺爺奶奶這邊的話,大多數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差心慌,幫兒子的一個完成任務的玩具而已。孩子在父母面前,我們可以叫他任意的哭,開心的笑,盡情的玩,跌倒了再爬起來,學會如何處理被別人欺負了怎麼辦。而在爺爺奶奶這裡,生怕磕著碰著,不讓他人小小的欺負,擔心孩子哭鬧,在一些孩子的無理取鬧上沒有正確的教育原則……
-
6 # 愛旅遊的婷丫頭
大家好我是豫南小農人,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我覺得帶娃娃有幾個問題:(1)現在農村很多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出去打工,孩子的習慣都跟隨老人的生活方式中學習成長(2)老人的思想和年輕人完全不同,老人思想還活在以前,和現在的節奏跟不上,孩子的思想也落後(3)爺奶帶娃都很寵孩子,什麼都任由孩子捨不得管教,我覺得這就是害了小孩,這樣不緊讓孩子沒有自立自主自強的能力,還讓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建議還是父母帶娃比較合適
-
7 # 耕微農業小劉
爺爺奶奶帶娃更多的是寵愛吧,犯錯誤不會打罵,要東西就給買,甚至孩子摔倒了爺爺奶奶甚至去跺兩腳路,說地面不平,那塊石頭不該躺在這。不管零食健不健康,都滿足孩子的嘴,手機想玩就給,電視可以一直看,可能導致視力不好。穿衣打扮上由於年齡較大,跟社會有代溝,都會穿些棉襖,布衫,看起來比較土,在這方面不會花費很多心思。老人們作息比較規律,早睡早起,孩子跟爺爺奶奶會養成一個好的作息時間。俗話說的隔輩親嘛,很好的體現,畢竟孩子不在跟前,都把愛體現到孫子孫女身上了。
父母帶孩子就不一樣了,應該不會溺愛孩子,犯錯誤要挨批評,嚴重了甚至還會動手體罰,讓孩子長記性,所以當孩子有錯了會先跑到爺爺奶奶那裡尋求庇護。吃東西會考慮對身體發育好不好,會控制孩子玩這看那,買東西也會考慮價錢,更會給孩子強加一些不喜歡的課程學習。穿衣打扮上比父母更洋氣,會花費心思給孩子挑選衣服,看起來比較時髦養眼。飲食上會比父母更注重身體健康,成長所需的營養會跟的上,畢竟父母飲食比較簡單。
不管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都是各有利弊,不用刻意要求,誰有空就誰多付出吧。希望每個寶寶都開心健康的長大。
-
8 # 蘑菇貓仔仔
父母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是生活方面,爺爺奶奶帶孩子,都基於吃飽穿暖,在生活質量上沒有要求;而父母帶孩子,吃要吃的有營養,講究營養均衡,穿要穿的乾淨,整齊,好看。
然後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方面。老人都比較溺愛孩子,什麼都由著孩子,受挫折的機會也很少,這就使得孩子任性,蠻橫無理,霸道,甚至對長輩沒有禮貌;而父母帶孩子,會對孩子要求嚴格,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求的很明白,到小孩做的不對時,會及時進行教育改正,當對長輩沒禮貌時也會及時訓斥。
最後就是身體素質了,老人總怕小孩磕著碰著,這不讓做那不上做,保護的好好的,接觸不到外部環境,得不到鍛鍊,這恰恰對孩子的發育不利;而父母帶孩子,只要沒有什麼大的危險,就會任由孩子去玩,多跑多跳,多和小朋友玩,會讓孩子的身體得到鍛鍊,也會讓孩子的交際能力得到提升。
老人雖然很愛孩子,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更好的發育,發展,父母有條件的還是儘量自己帶!!!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
9 # 阿嵐博士的育兒屋
首先是育兒理念上的不同,很多爺爺奶奶的思想趨於保守,對於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差,這也就意味著眼界不夠開闊。當然,這一點在父母身上也會存在,但普遍來說,父母和孩子的年齡代溝沒有老人與孩子的年齡代溝大,很多關於新時代的看法和教育方式也會比老一輩先進一些。畢竟現代學校才發展了不過區區幾百年,我們都是享受著前代教育家們的智慧成果,幾十年已經足夠天翻地覆了。
在一個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很多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會出現“隔代親”的情況,不親近父母,而親近於爺爺奶奶,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本人就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對於父母來說更願意和奶奶待在一起。隨著社會壓力增加,很多父母工作時沒有時間照料孩子而選擇把孩子交由老人照料,以至於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樣子長期以往,親子關係會出現斷裂感,關係疏遠,非常容易出現家庭不和乃至於家庭暴力,這樣的事情我也是屢見不鮮。特別實在爺爺奶奶不在是,無法充當潤滑劑的時候,這樣的情況尤為明顯。
-
10 # 惟苛
不同年代的人特點不一樣。
爺爺奶奶、父母、孩子出生的背景完全不一樣,各自的特點這裡不多說,都知道。
下面給大家簡單分享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這個問題的關鍵人是“寶寶”。
寶寶的最厲害的技能就是“模仿”。
下面這個影片是前段時間簡單拍的我家寶寶的小影片。
一歲,懂的東西非常多了,比如卡片能識別上百張不錯,很多東西都能認,吃飯能自己動手拿勺子吃…可是很多寶寶2歲估計都做不到。
不是說的教的多麼好,比我們教的好十倍百倍的多的是,主要原因是家長遇到困難覺得寶寶不會就自己寶寶代勞了,從而抹殺了寶寶的自主能力。
從寶寶的運動細胞成長分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精力可能跟不上寶寶,在孩子好動的時候沒辦法和寶寶一起持續玩耍。
時間長了,爺爺奶奶帶的寶寶運動細胞會不如父母帶的寶寶。
從寶寶的智力發育成長分析爺爺奶奶文化一般都不足,教育寶寶都是採取老一套的方法,不能採取科學育兒方法。
比如很多寶寶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爺爺奶奶都會怪罪於寶寶不聽話。
寶寶有什麼錯?不都是教育問題嗎?或許是示範錯誤。
長時間後爺爺奶奶帶的寶寶一般不如父母帶的寶寶。
從寶寶的語言能力成長分析不說普通話是否標準,知識是否足夠等問題,單從與寶寶講話的多少來看,爺爺奶奶與寶寶的交流肯定是不足的。
長久下去,爺爺奶奶帶的寶寶與父母帶的寶寶肯定會有很大差距。
-
11 # 肥仔阿浩的日常
然語
手工工作者,需要靜心的藝術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則出去工作賺錢。等到孩子長大了,很難和父母有很深的感情,取而代之的是小時候照顧他的那個人,當孩子越來越獨立,父母因為從小沒有照顧,對孩子不瞭解,更沒有耐心,所以這時候的親子關係就很緊張。爺爺奶奶等長輩照顧長大的孩子更依賴爺爺奶奶們。但是爺爺奶奶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等到父母來照顧孩子的時候,隔閡就會出現。父母已經給不了孩子需要的東西了。
還有一點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爺爺奶奶的不同。都說爺爺奶奶愛孩子,但是爺爺奶奶只會起到照顧的作用,至於想怎麼培養孩子,給孩子想要的東西,還是當父母的更上心一些。我認識的婆婆跟我說,媳婦要給孫子買學區房,想讓她幫忙,她就是不同意,可能是因為她考慮到要養老,可作為孫子的奶奶是不是也應該為孩子將來上學考慮一下。所以這是媽媽對孩子和奶奶對孩子的區別。父母可以全心全意為孩子,爺爺奶奶就不一定能做到。
孩子越小的時候越需要父母的愛,不要因為小寶寶不會說就不懂什麼是情感。為人父母一場想想自己小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大家總說現實不允許,生活壓力大,要工作掙錢,可是誰來為孩子的成長埋單。不是你想起來要跟孩子在一起,她就願意和你一起的。
我自己孩子6歲從爺爺奶奶身邊帶到自己身邊感覺有點晚了,二孩再苦都要自己帶孩子。沒有過不去的事情,事在人為。
-
12 # 西北獨狼一老陳
是有很大的區別,父母帶大的小孩子非常自信,小孩子每天有父母陪伴教育,對他德志體都有好處,小孩子頑皮父母可以嚴歷點,不受其它小孩子的欺負,比如你沒有爸媽在,我們有。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孩子寵愛太多,也就是隔輩親,什麼事都是依著順著他性格,小孩子長大任性,懶惰,內向,當然這個就是大多數情況,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
13 # 萌妹紙麻麻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則出去工作賺錢。等到孩子長大了,很難和父母有很深的感情,取而代之的是小時候照顧他的那個人,當孩子越來越獨立,父母因為從小沒有照顧,對孩子不瞭解,更沒有耐心,所以這時候的親子關係就很緊張。爺爺奶奶等長輩照顧長大的孩子更依賴爺爺奶奶們。但是爺爺奶奶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等到父母來照顧孩子的時候,隔閡就會出現。父母已經給不了孩子需要的東西了。
還有一點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爺爺奶奶的不同。都說爺爺奶奶愛孩子,但是爺爺奶奶只會起到照顧的作用,至於想怎麼培養孩子,給孩子想要的東西,還是當父母的更上心一些。我認識的婆婆跟我說,媳婦要給孫子買學區房,想讓她幫忙,她就是不同意,可能是因為她考慮到要養老,可作為孫子的奶奶是不是也應該為孩子將來上學考慮一下。所以這是媽媽對孩子和奶奶對孩子的區別。父母可以全心全意為孩子,爺爺奶奶就不一定能做到。
孩子越小的時候越需要父母的愛,不要因為小寶寶不會說就不懂什麼是情感。為人父母一場想想自己小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大家總說現實不允許,生活壓力大,要工作掙錢,可是誰來為孩子的成長埋單。不是你想起來要跟孩子在一起,她就願意和你一起的。
我們鄰居一個最好的列子,父母在內蒙古做生意,從1歲3個月起,孩子奶奶帶,每次過年回來媽媽會想要跟自己崽崽睡,但孩子很牴觸,也不願意跟父母一起出去玩,寧可在家裡跟著奶奶,至今為止,孩子已經6歲了,還是跟著奶奶睡,不願意碰到自己媽媽,所以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雖然有時候很累,但也幸福快樂著!!!
-
14 # 開心就好昕夕媽咪
這個問題是個龐大的問題,也是個很好的問題。在我看來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扶養人的影響特別大,也就是說也不能光說老人帶好還是父母自己帶好。首先你要看老人是什麼素質、什麼生活習慣、什麼樣的三觀。因為有的老人是知識分子,然後很懂教育,三觀又正,就是那種屬於“別人家的婆婆”,你要是讓這樣的老人帶孩子,那你擔心啥呢?完全可以放100個心讓她給你帶孩子。但是,如果你家的老人是那種典型的沒文化的婆婆,各種不講衛生不講道理,三觀也扭曲。那你叫這樣的老人給你帶孩子真的是會毀了孩子。
這麼說可能有點沒有說服力,就比如我家倆孩子吧。我家大的11週歲了,小的三歲。大寶小時候我跟老公工作太忙,老公早出晚歸,我呢,自己做生意但是需要倒時差,因為做外貿嘛,所以也就沒什麼照顧孩子。我婆婆什麼性格呢?就是會做事但是不細緻,比如做家務的時候洗衣服、做飯倒是會做,但是相應的什麼鍋蓋啊、洗碗池啊、洗菜盆啊,還有一些廚房的角落啊,從來不會洗和打掃。久而久之就是家裡到處是死角,塑膠洗菜盆拿著黏糊糊的,看著黑乎乎的,反正她自己沒感覺。上廁所經常不關門,以前我家樓梯房,廁所門就正對著家的防盜門也就對著樓梯唄,大家腦補一下。然後我婆婆看見我們做什麼就也學著做,但是又不問我們,我們指出來她也不愛聽,就說我就會這樣做,熟了就行了。有時候她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們發現了就問是不是她做的,她就不承認。比如有一次我回孃家了,回來後發現床單被套染色了,玫紅色,和我女兒那雙運動鞋一樣的顏色,我就問她是不是她把床單跟鞋子一起丟洗衣機洗了,她死活不承認。別的再沒有什麼染色源了,可是她又不承認,你能怎麼滴?
帶孩子方面,我婆婆喜歡打擾孩子,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孩子看電視,她一會喊一會叫,孩子吃個飯,她也在旁邊指導,孩子外面玩得正起勁,立馬阻止在她看來不好的行為,但是並沒有引起不良後果。我婆婆還喜歡一手包辦,啥也不讓孩子做,即使孩子出現了獨立意識,婆婆還是禁止孩子獨立做任何事,導致孩子懶依賴性強。
漸漸地,我家大寶上了小學了,我發現她愛頂嘴、死不承認錯誤、注意力不集中天天被老師投訴、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家裡人怎麼樣,自己我行我素。別人在睡覺,她大聲砸門,看電視,講話等,跟奶奶一對比,發現超級像。現在更難管了,前幾天還被她爸收拾一頓,我跟大姑子、姐夫、我老公我們幾個老是在討論我家大寶這性格像誰。反正我早發現了像我婆婆,可是我怕我老公不高興,那天我大姑子終於說了,她跟我老公說我覺得像我們這邊的人,你看看兩個老人的性格就知道了噻。嗯,確實是那麼回事。
所以,四年前我決定生二寶,而且我自己親手帶,不要任何老人參與。咦,我突然發現帶孩子也是一種幸福,再跟大寶對比一下更有成就感。小寶比較專注,看電視啊、玩啊,別人喊她、給她吃的她也不理。兩歲多開始自己去上廁所,然後我還教她每次尿尿必須擦屁股,今天奶奶帶她上廁所沒擦屁股,她回來悄悄地跟我說了。我大寶就沒這個習慣,上小學後我經常提醒她,也還經常忘記。小寶還喜歡自己穿衣服,老是說妹妹來,那我就會尊重她,讓她自己動手。
總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小寶還小,很多方面還表現好沒那麼明顯。但是我相信小寶在我的陪伴下很多習慣會比姐姐好的。
-
15 # 隨緣在等你
我還是認為父母帶孩子比隔代教育好!孩子的成長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性格決定命運!隔代教育對孩子在習慣和性格行成侷限性太大!
-
16 # 哈嘍寶貝小兒推拿
因為家庭情況的不同,所以不是並每一個小孩子都會在自己爸爸媽媽身邊長大。即便是在成年人的調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部分人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還有另外一部分人往往是由爺爺奶奶帶一手帶大的。那麼,被父母帶大和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1.與父母的交往上
儘管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大部分人長大後還是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可是,他們與父母的相處狀態,往往會和那些從小就待在父母身邊的孩子不一樣。比如說,在家庭的一些決策上面,父母一起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和父母商量之後再決定。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孩子,在做一些為父母好的決定的時候,可能並不會事先想到去和他們商量,只是會直接行動去對他們好而已。
2.性格上
一些被爺爺奶奶帶大的朋友告訴我,雖然說從小也是生活在有愛的環境裡面。但是,因為上上代之間的年齡差距過大,喜歡和欣賞的東西不一樣,接受的價值觀也不一樣,所以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隱藏一些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變得內向的原因,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從小就會比較懂事,只要不是被溺愛長大的,大部分都學會自己的心事自己藏。在這一點上面,可能也會更加羨慕那些從小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3.責任意識
其實從小和老一輩生活在一起,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那就是在培養他們獨立品格之外,會讓孩子更早地養成一些責任的擔當意識。而和父母從小一起生活的人,再遇上一些挫折的時候,父母往往會更直接去幫他們承擔,所以他們長大之後的責任擔當意識可能就沒有那麼強。
當然,這些所謂的區別,並不會否定從小和哪一方長大,生活過的有愛的環境。只要家庭和睦,健康成長,這對於長輩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
17 # 奇蹟糖糖樂樂可可
父母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不一樣,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還有孩子的飲食習慣,語言,交往等等,科學的養育孩子!並且真正的親子關係很重要,從小培養孩子!孩子需要三家之口的家庭教育氛圍
-
18 # 使用者104792891319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智力跟爸爸媽媽帶大的相差很大,這是實踐證明了的,為了你的的孩子成才,還是解放爺爺奶奶吧!讓他她們過好幸福的晚年![流淚][流淚][流淚]
-
19 # 山佳阿姨
從長遠來看,孩子長大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取決於他自己。不是父母,也不是爺爺奶奶。
一、父母的教養方式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在《教養的迷思》一書中,提出了,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沒有長期影響,這一核心理念,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原因在書中也做了詳細論述,我就不展開了。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斷奶之後,父母就外出打工。我6歲,父母單人輪流外出,因為有了弟弟,弟弟由父母帶大。
但是,我們兩個的區別,能作為父母帶大的孩子,與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的區別嗎?所有的差異,又可以被說成是性格啊、性別啊、老大和老小等等方面的影響。
如果真說有影響的話,就是比較缺愛,我跟父母感覺不是很親近,尤其是現在結婚嫁人以後,跟家裡更疏遠,見面也客氣。
這些,在我弟身上也有,儘管父母從小陪伴,他依然是個缺愛的人,也不喜歡回家,連續三年春節沒回去過了。
二、家長能為孩子做的三件事教會孩子如何離開家庭。就是承認孩子會離開我們,教會孩子獨立生活。這一點,父母需要學習,爺爺奶奶直接做到。這也是一般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都會更獨立。
給孩子選擇好的環境。“孟母三遷”說的就是環境,給孩子找到合適的成長環境。這一點,有條件的父母帶孩子,是比爺爺奶奶要好的。
不做焦慮的父母。做好自己,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這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獨有優勢,他們到了一定年紀,更明白一己之力的有限,更加順其自然一些。我自己的孩子,是我和奶奶一起帶的,期間也衝突不斷。我說讓孩子少看電視,奶奶就想讓孩子安靜會兒;我說要讓孩子有好的吃飯習慣,奶奶想的就是怎麼讓他把碗裡的飯吃下去,管他是邊看手機邊吃,還是一邊追著餵飯一邊吃;孩子做錯事情我在管教,她就是要插手還要把孩子帶走……
生氣改變不了任何事情,這就是兩代的矛盾。可能這些矛盾本身也是促進孩子成長的用一部分吧,畢竟小小年紀,孩子就懂得想看電視、想吃零食了找奶奶,想吃大餐、想玩遊戲了找爸爸,想講故事、想抱抱了找媽媽。
-
20 # 瓔珞累累
最顯明的區別還是在性格上。
父母帶大的娃:樂觀自信、活潑開朗的居多;當代的大部分父母都很重視科學育兒,也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學習。充分沐浴在父母關愛中的孩子,建立了比較好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能夠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爺爺奶奶帶大的娃:膽小害羞或嬌橫跋扈的居多;爺爺奶奶多年老體弱,跟不上活潑好動的孩子,又是替孩子看孩子,揹負著更大的責任與風險,所以會更加註重安全,會杜絕孩子嘗試任何有可能發生風險的行為,登高爬低不行,快跑跳躍不行,與不認識的小朋友玩不行等,慢慢的就會養得孩子膽小害羞;
隔代親也會讓爺爺奶奶在教育孫輩時,比較不能堅持立場。再加上體力也確實跟不上,遇到一直吵鬧的孩子,能夠讓他停止吵鬧的辦法就是好辦法,所以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除了性格以外,在穿衣打扮、生活習慣上也會有一些不同。一般父母帶的孩子會穿得更時尚一些,而爺爺奶奶更注重舒適耐髒;生活習慣上父母可能更加註重孩子的規則性,有明確的時間安排、行為要求等,而爺爺奶奶大多數時候對孫輩是養多於育,順從包容孫輩的行為。
回覆列表
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就好像白紙一張。這個時候,由誰來帶孩子顯得尤其重要。很多當爸媽的為了生計,不得不讓老人家來帶孩子。殊不知道,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生活習慣、形象等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爸媽帶出來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 存在很大的差別?首先是孩子的穿衣方面:老人家都是帶孩子,一般不會把孩子打扮得有多好看。他們只求暖和、簡潔,而且為了讓孩子穿起來舒服,往往會給他們套上偏大一號的衣服。孩子的媽媽卻不一樣,她們會給自己的孩子選擇比較合身的衣服,而且會幫她們搭配得時尚好看而不失童真。還會潛移默化的將自己的打扮複製到小孩子身上。
其次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老人家帶小孩子,通常會比較溺寵,幾乎所有事情都會為小孩代勞。此時的小孩自理能力會變得特別差,而且依賴性也特別強。爸媽帶孩子就很不一樣,當爸媽的都是新一代的人,他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以及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從小便學會獨立,並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說,孩子由誰來帶真的很重要,家境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還是由媽媽帶會比較有利於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