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江秋月

    個人只看過《明朝那些事兒》,就說說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看法!《明朝那些事兒》是作者收集了很多明朝史料以小說的寫法將明朝的歷史以幽默好看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書中的歷史還是有很大可信度的。而且《明朝那些事兒》書中對很多宮廷鬥爭的描寫也非常好看,作者在敘述歷史的同時也會同時闡述自己的看法,不僅僅拘泥於歷史,非常經典的就是袁崇煥之死,作者詳細描述了崇禎殺袁崇煥的心理歷程,而不是單單僅因為皇太極的反間計!這些都是本書的特色!但是作者在該書中較為歧視元朝清朝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明朝滅元的軍事過程中作者大書特書明朝的厲害與元朝的無能。在明清鬥爭中作者基本上也詳細寫寫寧遠大捷之類的,對清朝的七大恨以及在遼東的崛起也抱有歧視態度!當然我本人還是很喜歡這本書的,也因這本書非常喜歡明朝!

  • 2 # 非黑未必即白

    看過此書,聽說作者石悅(當年明月)還很年輕,還是個在職公務員。簡單來說此書撰寫來源取材於各官方正史及少量可信度較高的野史,主體內容上還是很尊重史書的,敘事風格上類似小說語言,詼諧幽默,通透直白,很適合青少年閱讀。但著寫歷史方面的書難免會夾雜作者的個人主觀意向,有些地方會透露出較為激進的個人觀點,還是要批判著看,不能只讀一家之言就侃遍一朝,多方面閱讀,培養屬於自己的歷史觀。

  • 3 # 貓晗

    《明朝這些事》這本書,寫法和日本作家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如出一轍,都不是站在史學家的立場,而是以歷史愛好者的角度進行自我解讀,書中帶有大量作者個人好惡感情色彩。作者可能在寫作初期,發現這種寫法比較討巧,容易吸引讀者,於是醉心於挖掘歷史人物的另一面,以寫人為主,缺乏對當時全面的政治經濟情況的敘述,而他對歷史人物那些不為人知的閃光點的描述,又大多來自於個人的推測,經過筆法巧妙潤色後,整個明朝歷史豁然間充滿了無數牛逼人物,連劉瑾、嚴嵩之流蓋棺定論的惡人也可愛起來。這對因《明朝這些事》才開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有極大的誤導性,似乎這麼牛逼的王朝怎麼就莫名其妙的就走向滅亡?這完全是天災根本不可能有人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羅馬人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在寫人物的時候也是另闢蹊徑,即使是尼祿和卡利古拉的篇章讀罷也有讓人扼腕嘆息的地方。但是這本書對羅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遷更為詳細,還不至於讓人對歷史造成誤讀。而當年明月這方面就差得太遠了,他筆下的人和史完全脫節,浮於表面。因此,《明朝這些事》只可當輔助讀物選讀,並無多少學術價值。

  • 4 # 臥枕梅聞花

    讀過《明朝的那些事兒》幾遍,作者文筆不錯,很容易把人吸引進去。應該說,基本上他寫的都是史實讀過。當然,他還加上了部分自己的感悟。

    但作者看歷史的視角顯然不對。比如明武宗,《明朝的那些事兒》之前的歷史記載就是一個紈絝荒淫皇帝,幾乎沒有任何爭議。被作者一寫,就以“玩性大”粉飾過去。而正史明確記載,武宗喜歡“夜入民宅,索取婦女”。試想一下,要是作者老婆被索取了,還能不輕不淡地說“他只是玩性大”嗎? 其次,作者某些觀點不對,卻加入了進來。比如,文中的內閣是個權力無比巨大的機構,甚至可以抗拒皇權,可以和資產階級議會相媲美。但據《中國秘書史》的結論,明內閣其實是皇帝的秘書機構,本身沒有任何實權。所擁有的權力都是來自皇帝。就像現在很多大官的秘書,巴結的人會很多。而這些秘書都是依附於大官的,權力也是來自於大官。 清朝無疑被認為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社會,其實它制度和明朝幾乎一樣。清軍機處的性質和明內閣是一樣的。現行中學歷史課本關於明清的重點有四條,第一條就是:明清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社會。如果這還不能讓人信服,我再加一條論據,就是歷史大家錢穆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其中寫道:一直到明朝太祖廢掉相權,自此中國歷史才真正進入到皇權集中的階段。而此時也正是西方開始大步邁入近代的時期。錢穆其實是用比較現代的政治觀點來看待古代中國的制度,即皇權與象徵政府機構的宰相權力之間的關係決定了該朝代的政治開明程度。 再者,作者的眼光顯然有問題。在他眼中,明朝大多數時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世界。可是,如果他的眼界如果再高些,看看當時的世界,就會發現明朝時,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注意,我說的是開始,而不是完全。雖然還有部分是領先的,但頹勢已經開始出現。 明朝時,世界的中心已經不在中國。 在明這段時間內,看看世界上都發生了什麼,大航海時代的興起,文藝複習,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金屬活字印刷被髮明(德國)並迅速推廣,哥白尼日心說,伽利略奠定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一系列驚天動地的事件,一個個閃耀著智慧思想的人物,太多太多了,每一個都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值得載入史冊。而同時期的明朝,一件都沒有。只能說整個明朝從外部的眼光看來,顯得死氣沉沉。1494年,當西班牙、葡萄牙在教皇的主持下,“平分”了世界時,明朝朝堂上正上演著被作者津津樂道的爭鬥。 《中國通史》中指出了明朝期間的兩個轉折。第一,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公然入侵廣東,繼之進佔澳門,為列強侵略中國開了先例,使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從此由主動變為被動。明代是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轉折階段,在這之前,中國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第二,明朝是也中國發展由盛轉衰的時期。 這些深刻的結論在《明朝的那些事兒》都沒有能夠反應。相反,摻雜著私人感情的寫作方式讓很多對明朝歷史並不瞭解的人產生了對明朝的盲目崇拜,在網上吸粉無數。廣大的明粉甚至把遷怒目標轉向清朝,提起清朝經常就是清狗滿遺野豬皮。殊不知,清承明制。清朝除軍事制度外,大部分制度來自明朝。正是由於很多明朝時獨創的制度,如皇權集中、海禁、思想禁錮,束縛了中國的發展。清朝基本上是明朝的少數民族政權翻版。只有制度,才能決定一個王朝的發展方向、速度和潛力。當明粉痛恨清朝時,實際上也痛恨了他們鍾愛的明朝。《明朝的那些事兒》對於制度方面的探討顯然是不足的。 如果真的由《明朝的那些事兒》引起了對明朝歷史或中國歷史的興趣,那是好事。同時,更應透過其他正史,多多補充相關知識,以免被帶偏。

  • 5 # Veii2

    書裡很多不符合歷史研究邏輯的結論,最不能容忍第一本書的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把戰船連起來的那段,當年明月說陳友諒沒看過三國演義。奴他!當時羅貫中是陳友諒軍的幕僚,是曹操抄襲的陳友諒,可不是陳友諒抄襲的曹操!

  • 6 # 董先生1978

    這些書都是一些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學者的用心之作!我說的“這些書”不包括“別笑”(沒讀過),但包括其他一些這類書籍,比如:“青銅時代的戰爭”。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特點:語言平實,不惟正史。但質疑都有理有據,絕不是譁眾取寵之作!

    我們讀的正史,都是被後世的當政者加工過的。有的是因為維護自己造反的正統,比如周朝詆譭紂王;有的是因為意識形態,史記是這方面的代表,用儒家學說去評論儒家誕生之前的人物事蹟;有的是皇帝自己篡改自己的事蹟,李世民是代表。所以,中國雖然自史記以降,史書浩繁,從未間斷,但值得質疑和思考的問題太多,這一類書脫離官方語境,以獨立的思考給人以看問題的新角度,值得一閱!

    看書,看任何書,也要有自己的思考,看這些書也一樣!

  • 7 # 管悅2

    簡單來說,如《萬曆十五年》是一本學界評價很好,普通人中間也非常流行的歷史著作,而《明朝那些事》這本書雖然不是學術,但是,他不會發明歷史,他不會誤導你。

    裡面寫了于謙面對北京被圍,明武宗朱厚照的自由天性,以及張居正的私德和戚繼光的送壯陽藥與張居正,特別洋洋灑灑的寫了王陽明的心學,也在中國人身邊颳起了王陽明風潮,都是描寫活生生的人,任何人都有缺點,都有毛病,而不是非黑即白,一棍子打死。

    能讓許多人因為一本書瞭解明朝,喜歡去了解一個朝代的歷史,科普功勞很大。

  • 8 # 常思奮不顧身

    大體符合,但是這是一本歷史小說。為什麼說他是歷史小說,因為此書有很大的主觀性,完全是站在明朝角度所寫,所以你會發現很多隻看過《明朝那些事》的人成為了明粉,天天在那為明朝歌頌功德,罵李自成罵滿清,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大明的孝子賢孫。

  • 9 # 應急出口

    首先,歷史真像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當年很多人推崇萬曆十五年,我也買了一本看了。對黃仁宇大失所望,他的地理歷史學說很有意義,但是這本書仍然是用西方學術方法看中國歷史。明朝那些事是對明史的民間解讀,如果這書激起了你的興趣去學明史,那你以後自然會分辨真假。如果你沒有精力去考證研究,那就注重從古人的故事中吸取有用的東西為己所用。對於普通人來說,歷史的真像遠沒有歷史事件的意義有用,把歷史真像交給專家去考證,你只需要從歷史中學到道理以提升個人素質,這才是普通人應有的史觀。

  • 10 # 梗陽老醯兒

    這就和袁騰飛講歷史,高曉松說軍事一樣。歷史永遠只存在於正史中。正史必定是枯燥無味的。而且很多年輕人一說歷史就說是勝利者寫成的,是假的,我就想問一句,你也是勝利者,你說你你是假的?雖然史書不可能完全客觀,但它畢竟是正史。很多人把正史加了自己的觀點寫出來,寫的很吸引人,然後有些腦殘真的就把這類東西當成歷史。這是很不科學的事。每一個人都會對歷史有自己的感悟,但苦於沒有時間精力去弄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吧,有些文學,看看就好,該相信的都在正式上。別說什麼狗屁歷史都是勝利者改編的,你丫給我說出一個不是改編的,客觀的來!歷史已經過去,我們又看不到。我的子子孫孫也看不到我們所經歷的,而他們也只能相信史書。能把野史當正史的人還煞有介事的說別人腦殘,我也就醉了。

  • 11 # 行者無疆1981

    第一個問題,歷史是不是絕對的真實,回答是不是。第二個問題,歷史是不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史,回答是不是,應該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史。第三個問題,歷史是否是一門科學,回答是不是,歷史最多是一門人文學科,原因是無法在相同條件下重複驗證其規律性。

  • 12 # 殘陽尤傲雪

    這兩冊書我都看過,就我個人覺得,其中的歷史史實還是真實的,作者不可能是瞎編的,但其中對於人物的評價,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不一定就符合主流看法,這價值觀也不一定被所有讀者所接受。我們普通人應該是在娛樂中瞭解一些歷史,如果深究,肯定不能以這些書為準。

  • 13 # 妙以居士

    因為正在看史記,所以有必要回答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明朝那些事》我也看過,不能不說這本書看的爽,也很吸引人。畢竟作者在裡面有意無意的帶入自己的情緒,這麼說吧,當年明月還是很會揣摩人心的——網路總是要求點選率的吧!

    然後說說歷史史實,就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看,如果想要瞭解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全貌,還是需要看正史。譬如說流傳千年的趙氏孤兒這個典故,《史記中》有兩個說法,據考證,出自《國語》的說法才是真的,而這恰恰與流傳甚廣的程嬰撫孤截然不同。再說一個就是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滿洲與黃教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後金時期是嚴禁黃教的。其他我就不說了,說到底想瞭解歷史事實還是需要看文言版的正史。

    二手資料終究是二手,更何況像《明朝那些事》這種連二手資料都算不上的歷史小說,其實這本書造成的最大結果是所謂“明粉”的膨脹。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歷史看得越多,越透徹的人是不可能去做什麼朝代粉的。說到底還是知識水平不夠啊。

  • 14 # 天臺

    我當時看得也入迷,現在想想都覺得噁心。比如說朱見深和朱佑樘那段,把朱見深和萬妃之間的愛情無限放大,把朱佑樘的童年經歷無限美化,其實說到底,這些在正史的記載都是極其有限的,但作者卻能展開想象力,豐富的情節十分吸引人,從小說的角度講,確實是好作品,但是致命的地方就是這是歷史體裁,以歷史體裁寫小說就容易誤導人。好比三國演義,寫的蜀國那麼好,結果呢?現在越來越多人反感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其實是造就了一批明粉甚至明吹的,而且還歧視少數民族元清,真替清朝感到憋屈。我當然是非常喜歡明朝的,但一聽到什麼不和親 無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很反感。

  • 15 # 風行10615948

    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看了好幾回,作者當年明月是以史為據,再以各種留存的資料去推理性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感覺非常的靠譜,而且語言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各類人群觀看,而最終看完,就會對整個明朝歷史有了非常大的改觀,明朝絕對是我漢人最值得研究和驕傲的一個朝代,這個時代出現了代表了中國大國精神的鄭和,開派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還有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以及有點悲情,但不屈於敵人的崇禎皇帝…………

  • 16 # 蟲蟲小新

    大學時候讀過明朝那些事兒,感覺基本符合史實,一部可讀性還算不錯的歷史普及著作,以人物為主線敘述歷史,中間穿插一點作者的評價,對於喜歡歷史故事的人來說還不錯。但對於想培養歷史觀的人來說這本書基本沒什麼幫助,缺少歷史大局觀且顯得瑣碎,不適合歷史學高階學者。但這本書本來也不是學術著作,之所以暢銷是因為比較適合普通讀者,總得來說還算不錯吧。

  • 17 # 包子大魔王

    這些書在我眼裡與《三國演義》之類的小說差不多,所以可以輕易看到人們對《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討論,可以當做一般人探討歷史的談資,但要作為某一段嚴謹歷史的依據就會顯得後力不足,要了解真正歷史情況,需要從多方面研究,應該要從經濟方面,如稅法制度發展史,商品稅法發展史,乃至於某一商品歷朝歷代的貿易情況去看制度的更換;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多方面亦是如此,多方面深入研究的線索最後匯聚成面,這才會是歷史真實面貌,當然這些內容不可能單靠個人能做到的,需要多個領域內權威研究會去研究得出,所以想了解比較史實的書籍要看主編的資歷,人員,探討角度,所屬研究會等,所以在看《明朝那些事》此類書籍要留心,雖然基於歷史事實主線,但只可說是一般歷史談資,真正學者是不會以這種書籍內容作為論據去爭論歷史問題的,想要了解歷史,還需個人涉獵各個領域內專業書籍,集大成。

  • 18 # 想帶妳去看海

    《明朝那些事兒》我先前在網上追看的,後來買了實體書收藏,又看了好幾遍!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有關歷史的書籍。因為作者參考的基本都是正史典籍,所以可信度還是很高的!我看《別笑,這是大清正史》的時候很聽話,一點都沒笑!因為這個書只看了一點就看不下去了,一味的調侃貧嘴無聊至極,跟《明朝那些事兒》沒法比,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不是一個檔次的!個人見解,歡迎探討,歡迎來噴!

  • 19 # 潛龍勿用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覺得當年明月寫這本書是很有態度的,他的態度就是看似調侃卻並沒有調侃,調侃只是他的寫作手法,只是為了讓讀者能有興趣讀下去。人們往往會憑藉一兩本文獻而去認識某一個歷史人物或者某一段歷史,倘若別人的觀點與這一兩本文獻資料不符,那麼人們就會嗤之以鼻,跳出來反駁,反抗。這其實是很武斷的主觀意識,這種武斷會讓我們固步自封,坐井觀天,以一家之言論天下。而當年明月是明白這些的,所以他去綜合文獻,整合文獻,對比文獻,最大真實度去還原這些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有些細節描寫讀者會認為他是在憑自己想象和感覺去描寫,恰恰不是這樣,他所描寫的細節雖不敢說是絕對真實的,但至少是有章可尋的,只是用了現代旁白去表現出來。

    這句話不是狂妄,是自信。

  • 20 # 文森特的耳朵

    可以當歷史入門讀物,明朝看過,寫得確實不錯。後一本沒有看過就不多作評價。歷史通俗類作品建議可以閱讀蔡東藩,黎東方先生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種好桔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