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喬楊

    糖尿病是由於肝臟對脂肪的代謝紊亂造成的,也就是說高血脂,脂肪肝等造成的,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食入過多或過油膩食物。一般糖尿病患者都有著至少10年的脂肪肝史!

    若糖尿病初起,你趕緊想盡一切辦法來不過量食入及少食入脂肪,以降低血脂去掉脂肪肝,讓初起的糖尿病勢頭逆轉的話,而是置之不理,那你就會一步一步的跨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中!

    我就是由糖尿病初起者一步一步的控制飲食,去掉脂肪肝,讓糖尿病逆轉,成為正常人的。這個過程耗費了我15年時間!

  • 2 #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謝謝邀請。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從而呈現的“中間”狀態,是糖尿病早期的預警訊號。資料表明,我國大約有1億多的糖尿病患者,3-5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預,幾年之後就可能成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的血糖升高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空腹血糖升高(IFG),血糖介於6.1-7mmol/L之間,也稱為空腹血糖受損,二是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IGT),血糖介於7.8-11mmol/L之間,也稱糖耐量異常。在我國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為糖耐量異常,表現為空腹血糖正常,餐後2小時血糖異常情況。

    無論是空腹血糖升高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其本質都是胰島素抵抗,血糖的升高僅僅是症狀!何為胰島素抵抗?它指的是身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通俗說就是胰島素對糖的代謝能力的下降。糖耐量異常主要表現為肌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空腹血糖異常則主要表現為肝臟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

    因此,必須指出,對於糖尿病前期必須予以干預!干預的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胰島素抵抗!換句話說,一旦胰島素抵抗緩解,無論是空腹血糖受損,還是糖耐量異常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迎刃而解。

    解決胰島素抵抗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低碳飲食!所謂低碳飲食就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攝入量不超過80克。通俗說就是大幅降低米麵的攝入!道理很簡單,沒有碳水化合物,就沒有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自然迎刃而解。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提出反駁,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會不會導致身體能量的不足?實際上,我們身體的能量供應系統除了澱粉-葡萄糖系統之外,還有一套系統,那就是脂肪酸-酮體系統,透過該系統供能,仍然可以滿足身體能量的需求。

  • 3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根據臨床大資料,糖尿病病程10-15年後,80%以上患者會出現併發症;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觀點:糖尿病是一種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的疾病,患者輕微的時候,服用口服藥,當逐漸變得嚴重,就必須打胰島素;當胰島素也失效,患者就會逐漸走向失明,腎衰(尿毒症),病足(一半機率截肢,截肢的話,壽命5年左右)心梗,腦梗(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等結局,不能逆轉。

  • 4 # 健康醫學科普

    糖尿病前期應該還不算糖尿病,危害大嗎?

    在臨床中,有一位劉先生前段時間單位組織體檢,醫生說他已經處於糖尿病前期,需要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並且定期複查血糖。

    糖尿病前期應該還不算糖尿病,不知道他的危害大嗎?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危害?

    既然稱之為糖尿病前期,說明處在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分水嶺,進退兩重天的重要階段。

    積極干預就有可能回覆到正常至少不會發展為糖尿病,如果放任自流就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標誌著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高,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展為糖尿病。

    更重要的是,研究顯示,高血糖的危害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就已經發生。

    (1)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升高,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2)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和最嚴重的慢性併發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現也存在同樣的風險。

    (3)腫瘤:2

    型糖尿病和腫瘤存在共同的潛在危險因素,即易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多數也是易患腫瘤的高危因素,

    研究也已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尤其是肝癌、癌及結腸直腸癌,還有研究證實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所有癌症死亡的獨立風險預測因子。

    (4)痴呆:

    日本研究發現,糖尿病是痴呆的重要危險因素,而且在糖耐量減低(糖尿病前期)階段痴呆風險已有明顯增高。

    (5)抑鬱:

    來自我國的研究顯示,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抑鬱症的患病率增加。

    文章: 陳奮鵬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內分泌一科

    配圖:網路(侵刪)

  • 5 # 醫學莘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糖尿病會帶來哪些危害。糖尿病患者血糖短期急聚升高後會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這兩種併發症起病急聚,均會出現嚴重脫水,前者會出現酸鹼代謝紊亂,後者會出現血漿滲透壓升高,若未及時干預,可能出現嗜睡、昏迷等意識障礙,重者可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慢性升高後會引起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心血管、腦血管等大血管病變可增加冠心病、腦卒中發病風險,視網膜、腎臟等器官的微血管病變可引起視力下降、失明,蛋白尿、慢性腎衰竭的發生風險,神經病變累及心血管自主神經系統時可引起心率增快、無痛性心肌梗死等併發症,累及消化系統時可出現胃癱、腹瀉、便秘等,累及外周神經時可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等不適,同時可引起糖尿病足,增加截肢風險。

    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低於糖尿病,這是不是意味著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不會發生以上併發症了呢?當然不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發生與血糖高低密切相關,血糖達到16.7mmol/L時可能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達到33.3mmol/L可能發生高滲高血糖狀態,糖尿病前期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均低於上述範圍,因此不易發生急性併發症,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會發生慢性併發症,即使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幅度不大,依然會對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研究發現,空腹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為1.26,餐後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為1.30;糖尿病前期患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約8.1%,慢性腎臟疾病患病率約17.1%,心血管自主神經系統換患病率約為19.8%。因此,糖尿病前期雖然血糖升高幅度不大,依然會對靶器官造成損害,更嚴重的是,若未加干預,約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進展為糖尿病。

    那麼,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治療呢?所有糖尿病前期患者均應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每日飲食總熱量應減少400-500千卡,相當於100-125g主食;增加豆類、穀物、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比例,這些食物具有降低餐後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脂肪,烹飪時儘量選擇植物油;每日鈉鹽攝入低於6g,同時戒酒;建議每週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將體質指數控制在24kg/㎡以內,或體重減輕至少7%。發生糖尿病風險較高的患者應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藥物控糖。

    那麼,哪些糖尿病前期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較高呢?主要包括:①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同時升高的患者;②體質指數(BMI)超過24kg/㎡,或男性腹圍超過90cm,女性腹圍超過85cm的患者;③工作或生活方式以久坐不動為主的患者;④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⑤發生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⑥合併高血壓或血脂紊亂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⑦合併代謝綜合徵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⑧合併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患者。這部分患者以空腹血糖升高時可選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餐後血糖升高時可選用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同時升高時可聯用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需要注意的是:發生糖尿病風險較低的患者,經6月生活方式干預性治療,若血糖依然不達標,甚至呈升高趨勢,依然建議給予藥物治療。

    綜上,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位於6.1-6.9mmol/L和(或)餐後血糖位於7.8-11.1mmol/L的患者。糖尿病前期患者雖然不易發生急性併發症,但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損害、神經病變的風險依然高於普通人群,因此需給予合理干預,以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同時減少對靶器官的損害。發生糖尿病風險較低的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預性治療為主,發生糖尿病風險較高的患者應給予合理的藥物降糖。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6 # 涵騫布藝

    如果得了糖尿前期,就趕快去治療。糖尿病血糖會升高,可能引起急性和慢性併發症,會影響大小血管。後期會很嚴重,會影響視力失明,也會危及生命。

  • 7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人在成為糖尿病之前,都要經過糖尿病前期,這段時間可長可短,長可能讓你在這段時間把它逆轉成健康人。短,可能,你根本沒有察覺到,你的血糖就非常高了。

    對,糖尿病前期就是健康人和糖尿病之間的那一段時期。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4.4-6.1mmol/L,如果超過7.0mmol/L,那麼就有可能是糖尿病了。

    我們再來看看正常人的餐後血糖,正常人的餐後血糖為4.0-7.8mmol/L,如果餐後血糖超過11.1mmol/L,再加上空腹血糖超標,那麼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

    在6.1-7.0mmol/L之間的血糖稱為空腹血糖異常(IFG),7.8-11.1之間的血糖成為餐後血糖異常(IGT),如果為口服75g後的葡萄糖耐量試驗後的結果,則稱為糖耐量異常。

    以上任何一種異常就可以稱之為糖尿病前期。

    這段時期非常重要,它可能透過生活方式的調整,減重等恢復成健康人,並可能長期保持健康的狀態,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管理,它就會發展為糖尿病,在糖尿病早期還有逆轉可能,如果繼續發展,那麼血糖升高明顯,就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才能保持血糖的平穩。

    這段時期沒有任何症狀,需要體檢才能發現。而很多時候,即使你體檢出來,也可能被不太重視這個結果的你或者醫生忽視掉,因此擁有這方面的知識非常重要。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特別注意,要經常體檢,以儘早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干預。

  • 8 # 李藥師談健康

    很多朋友知道,血糖升高時,會出現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等方面的各種症狀,但很多時候,血糖升高的隱匿性也是很高的,很多人在血糖升高的初期不會有任何感覺,因此,想要控制好血糖,儘量避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注意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一些過度肥胖人群、家族性糖尿病史的高危人群,更是要對血糖水平多多關注,儘早的做好血糖異常的控制干預。

    對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了解“糖尿病前期”這樣的一個概念,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經超出正常範圍,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是我們的血糖代謝出現異常的初期階段,是由正常血糖過渡發展到糖尿病的前期階段。何為糖尿病前期,一般情況下,對於空腹血糖超過6.1,不超過7.0的空腹血糖受損,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不超過11.1的糖耐量異常的情況,都可以稱之為糖尿病前期。

    之所以給出這樣的一個糖尿病前期的階段和概念,正是為了讓我們儘早的發現血糖的異常狀態,儘早對已經呈升高趨勢的血糖做出干預和控制,因此,糖尿病前期的時候,就對血糖進行嚴格的調節和控制,對於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和併發症控制,意義非常重大。

    糖尿病前期是否一定會發展為真正的糖尿病問題,糖尿病前期多少年會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問題,完全取決於我們在糖尿病前期對待血糖控制的態度和做法。如果你因為還沒有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問題,就不去管它,日常生活中該吃吃,該喝喝,菸酒不忌,也不控制體重,這種情況下,可能要不了多久,血糖就會繼續升高,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問題,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前期階段,積極在生活上進行個方面的血糖調理,儘早啟動嚴格的飲食和運動干預血糖,你的血糖不但可能會恢復正常,而且可能會維持很長一點時間,即使最終發展為真正的糖尿病問題,其後續的病程發展,併發症發生風險,也會因為我們早做干預的做法,而大大的減少。

    糖尿病前期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是做好生活上的調理干預,有肥胖問題的,積極的控制好體重,除了體重要降下來,體脂率和腰圍最好也降下來,很多時候,肥胖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代謝異常問題,也包括了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等方面的問題,而如果能夠減肥減重,一些輕度的代謝異常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在飲食方面,也要多多的加強控制,高脂高糖的食物,儘量少吃,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在保證身體營養供應的前提下,儘量的控制攝入的熱量,這種飲食上的控制,對於高血糖的控制,特別是輕度血糖升高朋友的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往往是明顯的,這種飲食攝入量的控制,切忌死板,如果近期活動量較大,體力消耗也較大,體型本來就偏瘦的朋友,就不妨適量的相對的多吃點;如果是本身就有肥胖問題,平常活動量也很少的朋友,攝入量的控制上,就不妨做的更加嚴格。

    加強運動,加強體力活動消耗,也是我們加強血糖控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一些平常活動量小,沒有運動鍛鍊習慣的朋友,發現血糖升高時,如果能夠積極的加強運動鍛鍊,對於血糖的控制效果,往往也是很明顯的。運動鍛鍊能夠增強身體的糖脂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問題,提高身體的糖代謝能力,能夠從多方面的加強血糖控制,降低血糖水平。

    透過減肥、飲食、運動等多方面的對高血糖進行生活幹預,一般血糖輕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情況的朋友,血糖水平都會出現明顯的改善和降低,如果血糖恢復了正常,這些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建議您還是長期的堅持下去,只有進行長期的生活幹預,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好血糖水平。

    總而言之,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如果真心為自己的健康考慮,絕對是不建議您完全不去管的,雖然不一定要服用藥物控制,但透過生活上的嚴格自控來調理控制好血糖水平,儘量的把持健康良好生活方式,讓血糖的控制獲得長期的效果,才能夠更好的讓我們的身體獲得更多的健康獲益,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前期,就做好血糖的控制和調理,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人來說,都是能夠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提高疾病預後和預期壽命的一大幸事。

  • 9 # 有溫度的住培醫生

    你好,你說的糖尿病前期在醫學上成為糖調節受損,包括空腹血糖調節受損和糖耐量減低,兩者可以單獨或者同時存在;這時候的血糖超過了正常水平,但是又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個時期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透過生活幹預,監測血糖變化,必要時藥物控制,從而避免或延緩進展成糖尿病,雖然有的患者最終還是要進展成糖尿病,但是及早的干預和處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高血糖對機體的影響。

    1、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 1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

    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

    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7.0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以上的加粗字型及為糖尿病前期及糖調節受損血糖的診斷水平標準,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就是在無攝入任何熱量8小時後,清晨空腹時,成人口服75g無水葡萄糖,溶於250~300ml水中,5~10分鐘內喝完,空腹及開始喝葡萄糖水後2小時測的靜脈血漿葡萄糖。兒童的話按照每公斤體重1.75g計算,總量不超過75g。

    2、糖尿病前期,患者應該怎麼做?

    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三多一少”症狀,及多飲、多食、多尿、體重較少,而在糖尿病前期,很多人是沒有感覺的,是無意中監測血糖發現的。這時候透過科學的生活幹預的話,是有可能避免發展成糖尿病的。飲食上,成年人休息狀態下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給予熱量25~30kcal,輕體力勞動30~35kcal,中度體力勞動35~40kcal,重體力勞動40kcal以上,肥胖者減量。攝食中推薦碳水化合物佔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低食物生成指數的食物。蛋白質攝入量佔功能比的10~15%,其中至少有1/3來自動物蛋白質,以保證必須氨基酸的供給。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富含食用纖維的食品可以延緩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高峰。另外還要戒菸限酒,合適運動,並長期堅持,都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生活幹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監測血糖情況,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降糖藥。

    小結:能在發展成糖尿病前發現血糖高,對於患者來說是不幸中的幸運,可以早期干預,避免或延緩因為糖尿病引起的多系統損害,降低致殘致死的風險。

  • 10 # 心血管黃醫生

    很大!糖尿病前期標誌著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高,每年約有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發展稱為糖尿病。更嚴重的是,高血糖對身體的損害從糖尿病前期就開始了。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危害大嗎?

    糖尿病前期如果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你將會受到以下疾病的損害:

    1. 心腦血管疾病

    長期血糖過高,不僅使血液粘稠,還會不斷損傷人體的血管,造成血管壁損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使心腦血管的發生率增加。糖尿病患者危害最為嚴重的併發症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2. 微血管病變

    與血糖正常者相比,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發生微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

    3. 脂質代謝紊亂

    血糖代謝的紊亂會造成體內其他物質代謝也出現紊亂,比如脂質代謝。長期脂質代謝紊亂的患者會造成心血管問題。

    除此之外,糖尿病前期還會增加腫瘤的患病風險,特別是肝癌、胃癌以及結腸直癌;另外,血糖過高還會加速痴呆、抑鬱症的患者風險。

    怎樣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生活幹預呢?

    1.降低體重

    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超重或肥胖者應該盡力將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研究發現,如果體重減輕10%,可以使空腹血糖降低30%~50%、糖化血紅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5%。

    2.合理飲食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減少脂肪、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飲食上應該堅持低脂、低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原則。

    3. 增加體育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加速新陳代謝,而且可以減輕體重,消耗血糖並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每週運動至少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4. 合理的用藥治療

    建議患者最好去醫院進行全身檢查,瞭解自己的病情,檢查身體是否存在血糖的損傷,如果醫生建議用藥治療,請遵醫囑用藥,切不可隨意停藥或者加藥。

  • 11 # 醫學微視

    糖尿病前期意味著糖尿病的風險增高,這時如何預防發展為糖尿病是關鍵!

    主講人:楊文英——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大內科教研室主任 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曾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任委員;現任亞洲糖尿病學會(AASD)副主席;現任中央保健會診專家;《中華糖尿病雜誌》榮譽主編。

  • 12 # 銘志千年健

    中醫的糖尿病與西醫的糖尿病概念有別:西醫的糖尿病只憑空腹血糖指數超標定義;

    中醫的糖尿病分型辨症。上、中、下消各有主症。無論上焦,中焦,或是下焦機能故障,辨證的依據是以多渴欲飲,多食易飢,多飲多尿為要點,與尿呈浮油狀有異味。

    中醫的糖尿病是由於人體內毒火過旺或熾盛引起,或因體內熱毒未能及時清解,從而使體內的陰血津液遭受耗傷導致的。

    從西醫角度判定糖尿病的早期治療。如因人體代謝出了問題多給以胰島素(胰島素依賴)提控代謝機能,但往往預後效果並不理想。或往往貽誤治療,使患者長期處於人體慢消耗狀態,得不到及時恰當的醫治必然有傷身體。

    中醫範疇的糖尿病多屬危重症候。一旦發病如有失治,或治療失當都會有嚴重後果:因為中醫的糖尿病的病理機制是火,熱,毒。其對人體的破壞最終是導致人體陰液虧乏以致消亡的惡果。後果嚴重!2020.01.06.

  • 13 # 康怡每日健康

    糖尿病前期,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會成為真正的糖尿病人。糖尿病人最大的痛苦是忌口,還有按時打針吃藥。如果不怕忌口、不嫌打針吃藥麻煩,不怕糖尿病併發症(截肢、失明什麼的),就不管不顧吧。

  • 14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處於正常值上限與糖尿病診斷標準之間,肯定是處於異常血糖的狀態,既然是異常,如果置之不理當然會有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進展為糖尿病,表明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發生了不逆的損傷,分泌不出足夠的胰島素,不能將血糖運送進細胞中被利用,大量的血糖滯留在血液中導致高血糖發生。且這種狀態會持續存在並呈現漸進性進展。

    二是引起多器官病變,高血糖持續存在最直接的後果是損傷血管內皮,血液中大量的脂肪便會從損傷處進入並沉積下來,引起一系列炎性反應形成粥狀脂質物,破裂並取代血管正常組織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血管可因狹窄導致對器官供血不足,器官功能受影響甚至發生壞死,血管變硬彈性下降可能發生破裂引起大出血壓迫器官而喪失功能。

    雖然這種血管的病變有逐漸發生的過程,但這種損害一旦發生往往難以逆轉,而全身各處血管無處不在,高血糖的血液隨處流動,因此各處的血管都可能發生病變,有句話說“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即是如此。

    研究證實,血糖在超過5.6mmol/L後即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微損害,尤其是機體存在一些其它危險因素時,比如吸菸、飲酒、高血壓、高尿酸、生活不規律、久坐不動等時,這種損害將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因此即使是處於糖尿病前期,也應積極對血糖進行有效控制,儘可能將對血管的損害降至最低。

    對了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治療,最有效的是生活方式干預,如合理飲食、多做運動、生活規律等,評判干預效果的簡單方法是減輕體重,目標是一年內減重10%直到保持理想體重,切不可掉以輕心。

  • 15 # 控糖人

    糖尿病前期是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必經階段,是糖尿病的預警訊號。

    糖尿病前期,具體說就是餐後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間(即糖耐量低減),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間(即空腹血糖受損)的狀態。

    糖尿病前期一般沒有什麼症狀,比較難以發現,但糖尿病高危人群就要特別注意了,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很可能會發展為糖尿病。

    根據來自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要比正常人要高30倍左右。

    不過,糖尿病前期只要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血糖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顯著降低糖尿病的風險,重新成為健康人。

    1、飲食要遵照糖尿病飲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少食汽水、薯條等高熱量的飲料和食物,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攝入量,多食青菜。  

    2、適量運動。以輕度活動開始,根據個體的耐受能力逐漸增加活動量。可以選擇有氧運動,走路,游泳,跳舞,每天30分鐘,每週持續5天,增強體質,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3、戒菸限酒,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控制好體重。  

    4、若飲食、運動干預無效,須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降糖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可以用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來控制餐後血糖,或者用雙胍類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控制空腹血糖。 

    研究顯示,糖尿病前期者透過及時、合理的飲食、運動等干預治療,大部分人可以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 16 # 肛腸科林醫生

    糖尿病危害大,它看似是“三高”中的最弱的一個,但是它導致的併發症可一點不比其他兩個老大哥低。持續的血糖升高會引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若不能及時搶救可直接引起休克死亡,所以就算是糖尿病早期就有僥倖心理,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下面我來說說不控糖的危害有哪些。

    一、不控糖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各種併發症中

    一 ,急性併發症 :

    1)乳酸性酸中毒

    很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腎臟、心臟與肝臟等疾病史,同時還有休克與感染等症狀 。

    2)糖尿病併發感染

    糖尿病患者合併感染的機率較高,且兩種疾病互為因果,在臨床治療方面要同時採取治療措施。 而最常見的感染集中表現為面板感染 、肺結核、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此併發症是常見的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也是危害最大的併發症。高血糖導致大量滲透性利尿。當脫水量達體重的5%時,患者可有脫水徵,如面板乾燥,缺少彈性,眼球及兩頰下陷,眼壓低,舌幹而紅。如脫水量超過體重的15%時,則可有迴圈衰竭,症狀包括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及體溫下降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4 )糖尿病高滲綜合徵

    這種併發症常見於中老年,且多半都沒有糖尿病史。一般情況下,此併發症以嚴重脫水為主,甚至會出現昏迷或者是偏癱等諸多症狀,很容易被誤診成腦血管疾病,死亡機率相對較高。

    二、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所帶來的危害並不僅僅體現在高血糖方面,同樣還會引發諸多慢性併發症,主要體現為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兩個方面。

    1)糖尿病神經病變

    其中,感覺神經有麻木、疼痛以及感覺過敏等症狀。植物神經患者,會異常出汗且心率與血壓會發生改變,出現尿瀦留、便秘、尿失禁與腹瀉等諸多症狀。 運動神經病變,患者會出現單神經麻痺,進而產生運動障礙,甚至區域性肌肉會出現萎縮情況。

    2)糖尿病腎病

    一般情況下,20-3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可能性。而患者的臨床表現則為高血壓 、浮腫與高血壓等等,甚至還會發展成終末期的腎病。

    在確診為2型糖尿病以後,還會有部分患者有微量的白蛋白尿,腎病臨床表現明顯。 若干預措施沒有特殊性, 最終進展至終末期腎病,進展為尿毒症。如果1型糖尿病或者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了白蛋白尿液,則可確診為早期腎病,患者自身發生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會顯著提高。

    所以說,一定要高度重視糖尿病腎病對身體帶來的危害。

    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患糖尿病出現雙目失明的機率更高,而這也是導致患者殘廢的主要因素。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眼睛各個部位都有病變的可能,集中表現在青光眼、角膜異常、白內障、虹膜新生血管等多個方面。

    尤其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直接增加了糖尿病出現失明的機率,且不同型別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發生率會伴隨患病時間與年齡增加而逐漸提高。對於大血管併發症而言,主要有:

    1)下肢血管病變

    較之於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下肢血管疾病的機率更高,而這同樣是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殘廢的關鍵因素。其中,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感染以及神經病變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若病情嚴重,還會增加足潰瘍的發生率,甚至採用截肢的治療方法。

    2)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心血管病變的機率也明顯提高,很容易引發患者早亡的問題,特別是冠心病。 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偏高。在臨床實踐中,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而且發病的時間早,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臨床合併心血管病變機率更高。

    3)腦血管病變

    根據既有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糖尿病併發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已經超過10%。 其中,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腦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缺血性腦疾病,以腦血栓 、腔隙性腦梗死等為主。在我國,糖尿病卒中發病率偏高,且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高。

    對於糖尿病血管疾病而言,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高血壓、高血糖、吸菸、血液流變學異常等多個方面。特別是高血壓,已經逐漸發展成糖尿病缺血性腦疾病獨立性的危險因素。針對併發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中,絕大部分均未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要想降低臨床發病率 ,就應當合理採用降壓治療的措施。

    三 ,心理障礙嚴重

    因為糖尿病屬於終身疾病,很容易發生諸多併發症。在糖尿病患者發生併發症以後,致死性與致殘性很高,且預後嚴重,甚至使得家庭經濟負擔明顯加重。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自身與其家屬都會在精神層面承受巨大壓力。

    一般來講,最常見的糖尿病心理障礙就是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與恐懼症等等。根據實踐調查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心理障礙的機率在30%-50%之間。若糖尿病患心理障礙,自身的生活質量水平會受到直接影響。

    所以說,糖尿病對於人體的健康危害極大,你還確定不及時治療,任由糖尿病摧殘全身?就算你不為自身著想也要為你子孫後代著想,糖尿病是有遺傳機率的,如果有這麼一個危險因素在這裡,我們的物件難免不會心存芥蒂,畢竟現在都提倡優生優育,所以我們一定要。

    三、糖尿病的治療

    對於糖尿病而言,其治療並不是為了對症狀進行簡單的控制,很多患者經常會詢問醫生, 如果自身沒有症狀出現,是不是就不用吃藥了,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對糖尿病進行治療,主要是為了對患者的血脂紊亂、高血壓以及高血糖造成的慢性併發症損害進行治療,而在臨床實踐當中也可以發現,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進行長期的控制能夠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機率。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人體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代表著慢性併發症及長期血糖之間的關係,每當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就會使患者的微血管病變機率降低21%,腎臟病變風險降低37%,截肢危險減少43%,而冠心病以及其他糖尿病事件則會減少14%和 12%。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血糖的控制效果,要保證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最好能夠降至 6.5% 以下,在血糖達標的情況下,一般要3-6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測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要3個月一次。

    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異常或者是高血壓的情況,也要保證控制治療的效果,確保患者的血脂、血壓以及血糖都能夠處在合理範圍內,如此才能對各種併發症的危害進行有效的控制。正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將自身血壓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於血脂方面,需要對壞膽固醇保持注意,要保證其含量在2.6mmol/L以下,若患者是心臟病、糖尿病合併腦血管疾病,其壞膽固醇應該在1.8mmol/L以下。

    糖尿病的預防

    我們也知道,糖尿病具有多種危害,因此,必須要做好糖尿病的預防工作,第一,要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夠有效預防遠期糖尿病,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做到戒菸戒酒,確保身心的健康性。

    第二,要保證飲食的平衡性,可以多吃一些穀類食物,同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也要多吃,對於蛋類以及肉類需要保證適量攝入,包括油脂以及乳製品,必須要保證合理的安排。特別是對於已經患病的人群,應該詢問醫生,並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這樣才能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將血糖控制好。

    第三,要保證運動的合理性,特別是步行或者是有氧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最為合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 如果屬於1型糖尿病或者是存在嚴重慢性併發症的患者,不適合透過運動對血糖進行控制,運動對於中度肥胖者較為適用,而體重正常者則可以進行輕度運動,即每天散步30min即可。

    總結:糖尿病對於人體的健康危害極大,併發症會對患者健康與生命造成威脅,嚴重的還會出現殘廢或者是早亡的情況。另外,糖尿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與心理層面均承受巨大痛苦,資金與資源浪費嚴重。為此,一定要及早發現糖尿病,並採取必要的臨床治療措施,以免使患者承受更大的痛苦!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重於治療。對於35歲及以上的普通人建議每進行一次體檢。 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半年或更短時間進行一次體檢。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已診斷的糖尿病者,要在併發症發生前就通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治療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 17 # 左撇子說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我有一位高中同學,因為工作原因,長期飲食不規律,不是加班熬夜,就是吃飯時囫圇吞棗,而且平時也缺乏鍛鍊,多坐少動,一直也不注意身體健康。有一次體檢發現血糖超過了正常值,醫生告訴他,他這是糖耐量受損,是糖尿病前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糖尿病。但是他並沒有當一回事,認為只不過是糖尿病前期,又不是糖尿病,而且加上認為自己還年輕,就沒有將醫生的話放在心上,也就對這個檢查不理不顧。就這樣過了一兩年,等到再次體檢的時候,已經發展成為糖尿病了。

    所以,透過上面這個案例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糖尿病前期不積極進行干預,就有機會發展成為糖尿病患者。下面我們再來說一下這個糖尿病前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應該如何去幹預,如何去逆轉,使血糖恢復正常。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即是指糖耐量異常,是介於糖尿病與正常人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一是空腹血糖升高,但是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間;二是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後,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的7.8mmlo/L,但未達到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

    這兩種情況都是屬於糖尿病前期,即是一種正常人向糖尿病的過度狀態,這部分人群雖然說還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干預措施,將來就很大機會發展成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大嗎?患者會如果發展?

    上面已經提到,如果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不加以有效的干預措施,有一部分的人就會轉變成為糖尿病患者。有資料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有8%~10%左右的患者最終會轉變成為糖尿病患者,透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之後,有一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會恢復正常,另外剩下的那些就會保持原來糖耐量異常的狀態。

    所以說,經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之後,是可以將糖耐量異常的情況逆轉的,也會減少向糖尿病的方向發展。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何實施有效的干預?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造成糖耐量異常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胰島細胞功能受損,像暴飲暴食、肥胖、高血脂血癥、高尿酸血癥、攝入熱量過多等因素都會造成胰島細胞功能受損。所以,我們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去幹預,具體做法如下:

    1. 改善不良飲食習慣,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熱量的攝入,特別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甜食等,要做到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

    2. 避免熬夜,作息規律。熬夜不僅會影響到糖原的合成和分解,造成胰島素分泌異常。

    3. 戒菸戒酒。吸菸喝酒會影響影響到肝臟的正常功能,從而使血糖出現異常。

    4. 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避免多坐少動。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消耗多餘熱量,減少糖原的合成和促進糖原的分解,還可以消脂減肥,有利於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有利於恢復胰島細胞的功能。

    5. 注意監測血糖變化,定期體檢,控制好血糖。

    總而言之,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只要加以有效的干預措施,就可以減少轉變成為糖尿病的風險,甚至可以起到逆轉的效果,將血糖恢復正常。但是如果不管不問,那麼就有很大機會發展成為糖尿病。所以,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應該要引起重視,如果任由其發展成為糖尿病,那就後悔莫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招工找活的軟體,哪些是靠譜的,哪些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