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凡的眼光
-
2 # 商界非常道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永遠不會再有了。
首先香港已經迴歸,作為中國的一個地區的文化產品香港電影應該也只能是融入到整個中國電影發展版圖中,所以這個話題這樣問就有問題。
所以我們提到的所謂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應該是指沒有迴歸之前那個特殊時期,那個特殊時期有其特殊的背景,加上香港的國際政治、商業位置的特殊性,中西文化之間(歷史積澱、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的交融與衝突抗爭、再有市場激烈的競爭,這些都是激發藝術創作靈感的源泉,而且要注意那個時代電影和流行音樂是人們主要娛樂方式,網路還沒有普及……
所謂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成因是有巨大的時代背景的,如同一座火山爆發,不僅僅是眼前的煙塵火焰,火山下面的滾滾洪流,各種地質原因產生的能量匯聚與碰撞才是本質原因。
-
3 # 大漠孤煙落日圓
個人認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不會再出現了。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得益於地理位置的優越、經濟快速的發展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衝突,香港的電影業得以快速發展。這期間出現了很多不錯的影片以及電影從業人員,香港如此小的一個地方在當時引領著整個亞洲的電影市場。一批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成為萬千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同時也湧現出一批至今還在支撐著香港電影的導演,早期的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後來的新派武俠開山鼻祖徐克徐老怪,再有把暴力美學表現的淋漓盡致的吳宇森,風格獨特的王家衛、杜琪峰等等。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認那個時代還有很大一部分的香港電影只是在爛片與及格之間徘徊。
香港電影的沉淪是香港沉淪的一個縮影進入新世紀,香港電影和香港社會一樣,逐漸式微,在一條下行的坡路上不帶剎車的一路下滑。 這期間也有迴光返照的作品《無間道》出現,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一兩部好的電影就改變方向。香港電影的沉淪是香港社會沉淪的一個縮影,香港電影曾經賴以成功的條件在一條條的失去。背靠祖國大陸的巨大市場,很有可能繼續大有作為的香港電影,卻因為視角的逼仄與短視,錯失融入大陸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洪流。同時新一代港人在不良的教育體質下,喪失了香港的文化優勢,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面目全非四不像,對內不願認同中華文化,對外又被排除在西方文化圈之外,主動挖去文化根基的香港是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城市,一個沒有靈魂的地方怎麼可能拍出有靈魂的電影?同時,大陸經濟的騰飛,帶動大陸文化娛樂產業一起高速發展,新一代大陸影人及大陸電影奪回了失去多年的市場,而失去市場的香港電影必然更進一步萎靡。
看看今天的香港社會,黃屍橫行、社會撕裂、文化背離,這樣的環境下,香港電影想重新輝煌?醒醒吧!更應該醒悟的是,隨著歷史車輪的轉動,香港電影雖然曾經在那一段特殊時期迸發出刺眼光芒,但未來融入大中華文化圈,將自己視為中國電影的一份子,才能有香港電影的出路。
-
4 # 萌萌的小磊哥
香港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
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臺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龍虎風雲》等。
除新藝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紮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蹟》,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0)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殭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據統計,80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佔了四部,嘉禾佔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1984至1989的五年間,拍制了47部電影)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跟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型別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
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經濟、影帶市道不發達等種種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電影市道滑落。儘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說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現在的香港電影更注重的是票房跟圈錢,在回到黃金時代很難
-
5 # 青木Young
當香港經濟再次領先內地20年的時候,香港電影或許能重回黃金時代。
想當年,香港對內地來講就是個天堂,繁榮昌盛,群星璀璨。很多人游水都要偷渡過去。香港代表著當時的潮流和時尚,香港的影視音樂備受追捧,膜拜。
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是香港經濟的大幅度領先。
如今大陸經濟已經崛起,內地的娛樂文化也在迅速發展,大量優質藝人湧現,大量優秀影視作品面世。內地人對香港已不再有以往那種狂熱和卑微的仰視,很多人已經在平視,甚至俯視它。連帶對香港電影也不再感冒,加上香港電影行業自身確實也衰落得嚴重。因此香港電影想重返巔峰,已經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
6 # 小蒙影視剪下
或許你也和我有一樣的疑問。上個世紀80、90年代,以“雙週一成”為代表的香港電影橫掃臺灣、日本、南韓、東南亞,大陸的電影就更不用說了。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從電視機上看上海灘時無比的激動,現在年紀大了,偶爾看到電視裡播放以前的老港片,總要忍不住多看幾眼。
港片的繁榮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上世紀後期經濟開始騰飛,大量的資金湧入到影視行業,正是在金主爸爸們的強力推動下,一大批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包括幕前的演員和幕後的導演、編劇等等紛紛湧現,一時間,不管是武俠片、文藝片、動作片……都出現了一個高潮。
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不期而至,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的進展,由此而帶來的影響就是,香港經濟開始下滑,大量的資金從香港外逃,香港本地老百姓們再也沒有閒錢去電影院,而且南韓、臺灣、大陸都紛紛出臺了本土影片的保護政策,限制港片的發行。
很多香港的優秀人才開始將目光轉向內地,一些大陸的有遠見的商人和影視工作者們開始牽線搭橋,很多香港的大導演、影帝、影后們紛紛開始北上拍片,《英雄》《投名狀》《功夫》等大製作開始出現,內地的賀歲片大戰也拉開了帷幕。很多內地拍攝的電影也出現了很多香港電影人的身影。
香港電影在內地又獲得了重生!
但也要注意,香港電影人在內地的發展一定不要一味地迎合內地觀眾的口味,還是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內地的元素。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很多導演、演員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有的導演、演員選擇迴歸香港本土,有的則繼續在內地打拼。
從目前的形勢看,老一代香港電影人已經在內地重生,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還是在螺旋式上升趨勢。新一代香港電影人還需要繼續努力,先在本土取得成績後,是否走老一代電影人的老路,還需要拭目以待!
回覆列表
如果你說的是80,90年代那樣的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我敢肯定的說它已經回不去了,因為電影業的發展伴隨著的是經濟的發展,有錢投資才有錢拍電影,現在香港的經濟已經陷入瓶頸。而且以前的TVB的作風我有非常想吐槽的強烈慾望,但是想想畢竟是在回答問題,還是算了。現在很多香港的優秀人才已經將目光轉向內地,一些大陸的有遠見的商人和影視工作者們開始牽線搭橋,很多香港的大導演、影帝、影后們紛紛開始北上拍片,《英雄》《投名狀》《功夫》等大製作開始出現,內地的賀歲片大戰也拉開了帷幕。很多內地拍攝的電影也出現了很多香港電影人的身影。
香港電影在內地又獲得了重生!但也要注意,香港電影人在內地的發展一定不要一味地迎合內地觀眾的口味,還是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內地的元素。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很多導演、演員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有的導演、演員選擇迴歸香港本土,有的則繼續在內地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