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妹子的生活日記
-
2 # 小瑤說
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我說說自己的選擇吧。我會選擇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再盡力多去賺點錢。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不能為了賺錢而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中國留守兒童那麼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性格缺陷。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不論再苦再難都把孩子帶在身邊。只有父母的陪伴,這個家才是完整的。錢是掙不完的。
-
3 # KK和媽媽的Vlog
其實這個問題挺有爭議的 如果父母去掙錢 孩子就像留守兒童一樣 缺乏了父母的愛 如果在家陪孩子 就過不上有質量的生活
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我覺得應該陪在孩子身邊見證他的成長
1:我想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一直陪在自己的身邊 奈何經濟條件有限 如果放下工作卻養不起孩子 拿起工作卻陪不了孩子 我家寶寶一歲多了 而且我們的經濟條件也有限 就是處於我說的這種情況 但我依然選擇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的爸爸在外面掙錢 至少有一個人陪在孩子的身邊
2:我的身邊有一對父母 他們的孩子滿月之後 就把孩子放在家裡 他們去外面打拼 只有春節的時候回來一次 現在這孩子已經四五歲了 對他們的爸爸媽媽很疏離 我想他們也很心酸吧
3: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不願錯過他的每一個成長的過程 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 慢慢的變得懂事 以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回憶 所以現在要好好好珍惜屬於你們在一起的時光
-
4 # 一坨自由的柚柚
國家提倡二胎,醫院提倡母乳,專家不提倡隔代帶孩子,社會要求女人要經濟獨立。寶寶渴望媽媽時刻陪伴.老公希望媳婦貌美如花。我們8090後做父母的太難了!
那年,我大學放暑假,由於我姐夫在外打工,所以我代替我媽去給我姐看孩子,我3歲的外甥女。早晨我們去車站送我姐去做公交車,我姐剛上車孩子就追著車跑,那一幕很心酸,那一刻我想,我的孩子我要陪著他長大。
我想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看著孩子成長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們童言無忌,他們妙語連珠,他們會闖禍,他們會反醒,他們還會不時的逗你開心。這些我們只能經歷一次,過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我們賺再多的錢都是為了孩子能更好的生活,而孩子的快樂就是和父母在一起。
我覺得孩子的成長就那麼幾年,讓他Sunny快樂的度過這段時光,可能對他以後的成長,性格的養成及在社會上的處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5 # 活的要有個樣1
我的選擇是留在孩子身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找份工作。
中國的家庭,都是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如果出去打工掙錢,很大的程度也是為了孩子有好的生活好的教育。但是這樣也形成了一種矛盾,掙錢是為孩子,而在掙錢的過程中卻又忽略了孩子。孩子是離不開父母的,尤其是很小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貼心照顧,更需要感受最溫暖的父愛和母愛。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年齡大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愛。父母的愛是誰都不能替代的,儘管有老人能幫忙,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父母之愛,對他們的性格人格心理等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良影響。爺爺奶奶輩的長輩也會給孩子很多愛,有時他們的愛或許會更甚於父母的愛,但他們的愛裡面往往參雜著很多溺愛的成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非常自我,性格張揚目中無人;有的孩子神經會比較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這樣的性格對他們的成長和今後的人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孩子都比較天真爛漫,整天和誰待在一起就和誰比較親近。如果父母都不在身邊,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自然會疏遠。儘管你在外累死累活的掙錢是為了孩子,但是孩子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這些。
孩子留給老人照看,一個不利因素就是祖輩年紀大了,身體欠佳文化程度不高,沒有能力給孩子很規律的生活和很好的學習輔導,也只能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而已。孩子在孩童時期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參與的。
孩子的童年其實是非常短暫的,能夠給孩子的就是陪伴。有人說,天天陪伴還怎麼賺錢啊?我的建議是,父母儘量多陪伴孩子,興趣班不需要報太多。過多的興趣班壓垮了孩子的童年,在父母和孩子玩遊戲和親子陪伴的時候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本領。
所以,建議做父母的,儘量能夠陪在孩子身邊。實在因為生活所迫,也儘量不要兩個人都出去,起碼留一個人在孩子身邊,讓孩子能夠得到一方的愛。
-
6 # 搞笑配音小小王
肯定是陪在孩子身邊吧。。。孩子需要呵護,需要母愛。。 請問是單親家庭麼,如果是,還是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找一份不會太累的兼職,能夠生活就可以了,當孩子長大一點再找更好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母親的呵護,只是給予經濟基礎,而令孩子得不到該有的母愛,孩子的成長會缺失這一部分,這是永遠彌補不了,而經濟問題相信只是暫時的
-
7 # 獨狼174786221
如果有可能,誰願背井離鄉拋家別子?生活的艱難迫使人們做出無奈的選擇,抱起磚頭就無法抱你,放下磚頭又無法養你,誰能體會這兩難的窘境?
-
8 # 劉敏育兒
在孩子0-3歲的階段,是孩子的關鍵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這三年需要全職。
為什麼0-3歲是關鍵時期?
孩子0-3歲的的心理培育很重要,所以建立這個群希望更多媽媽去了解,等未來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不僅僅是著急的問題,很多時候要花很多的力氣去彌補。
我們在0-3歲的家庭學校裡,父母是很好的觀察者,無論發現孩子什麼問題,都要感到慶幸,在有大人的陪伴下,你可以很好的幫助你們的孩子。一定要在家庭這所學校裡學會自己的情緒,表達情緒,處理這些,為以後去幼兒園去到社會這個大學校裡更好的處理各種關係。
很多父母迫於生計,在寶寶0-3歲的重要時期交給父母來帶養。孩子變得任性,隨著發脾氣等。這是普遍隔輩帶孩子無法避免的問題。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兩個標準,誰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更傾向與那方靠近。
作為父母上班確實很辛苦,這也是現實,都可以理解。只是孩子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多參與,並且做主要的一方,下班之後無論多辛苦都要與孩子有一個小時親子互動時間,一切與孩子的問題源於關係的建立,所以要與孩子建立好關係,這個關係不是溺愛的關係,是我愛你,但是也要有規則。
而且要和父母溝通,認同他們是愛孩子可以理解,我們大家都愛孩子,也是希望孩子未來好,所以要讓孩子有界限,不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可以。孩子不會哭壞,但是如果不讓孩子哭,用順從的方式制止任性,孩子只會越來越任性,只是暫時不哭了。
給孩子一個選擇,比如他非要買玩具,可以和他商量,這個玩具家裡同樣的已經有了,我們可以買一個不同的,或者今天我們先不買了,回家想想你有沒有更想要的,我們下次可以再買。
父母帶孩子只是暫時性的。
因為他們畢竟越來越年長,孩子的教育最終會回到父母身上,太多案例說明小的時候隔輩大包大攬,最後孩子再讓父母管,父母很頭疼,覺得管不了不聽,要不然就是關係不好,尤其到了青春期,會更嚴重。
所以父母在0-3歲一定再辛苦不要偷懶,因為越到後面孩子不是越來越好帶,而是越來越頭疼。
如果能夠0-3歲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其實寶寶上幼兒園以後,寶媽就可以選擇恢復工作。這不僅體現了對寶寶的愛,也給寶寶做了榜樣。就是媽媽一直都愛你,但媽媽也會有自己的工作,也需要實現媽媽的理想,給寶寶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忙累一天的同時,回到家和寶寶一起親子時間,相信更多的父母希望達成。在此也希望大家珍惜和寶寶在一起的每一天,能夠陪伴寶寶一起成長。
-
9 # 常青藤TF
你好,我覺得這個要分開對待,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賺錢怎麼養家?雖然孩子需要家長的陪護,但是沒有經濟基礎,談什麼陪護?
-
10 # 俏呂子
我覺得當父母的誰都想陪著孩子成長,可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只能背井離鄉的在外打拼,都很不容易。我是農村的,我能體會一個農村家庭的生活不易。但我更能體會留守兒童的那份孤獨、無助、渴望被人愛的心情。我小時候也是留守兒童,我和弟弟也是在親戚家裡呆了好幾年,那時候條件不好,爸媽要隔兩三年才回去看我們一次。見到爸媽就覺得好稀奇,說不出的感覺,還有點怕怕的,但我現在明白,那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感覺。現在我很依賴我老公,可能就是跟我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有關吧!我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會一直陪著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給足他們安全感!
-
11 # 阿楠哥與辰辰妹
身為父母,是該去努力賺錢,還是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他的成長?
對於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是目前來說 ,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我想用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的第一個孩子,是2007年出生的。那時只有老公一個人在工廠上班。一個月的薪水不到2000多塊錢。孩子出生後,奶粉尿不溼 ,一家人的生活開銷。不到兩年,我們攢下的積蓄都用的差不多了。老公決定,辭職出來做生意。
於是我們把孩子丟在了爺爺奶奶家。夫妻兩個去到了外地創業。
一轉眼幾年過去了,孩子上了小學。我們只是在每年的春節回去幾天陪伴孩子。
現在兒子十二三歲了,我們也回到了孩子身邊,可是兒子跟我們一點都不親。他做錯事情說他幾句,他頂嘴說:“不要你們管,我又不是你們帶大的,你們沒資格管我。人家的家長開家長會,陪孩子做親子活動,你們在哪?你們管過我嗎?現在也不用你們管。”我和老公聽了,被噎住了,不敢吭聲。
更加難理解的是對妹妹的態度。經常吼妹妹,滾去跟你爸你媽。對妹妹比陌生人更差,吃的玩的都不給妹妹碰一點。
雖然離開兒子賺錢多了,可是確認兒子少了那麼多的愛和陪伴,才有現在的性格。如今我們只有努力去修復,多去了解他的想法,去彌補,我們很後悔。
希望在觀望的朋友借鑑,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要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選擇賺錢 ,時光飛逝,後悔卻無回頭路。
-
12 # 小安V
都很重要!我家孩子從出生就沒離開過我們,努力工作掙錢買房買車一家人在一起。條件不夠好就沒生二胎(老人年紀大了再帶孩子身體吃不消,請保姆家裡住不下,附近學校很一般,兩個孩子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自己的年紀大了可能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
13 # 辭掉工作陪著你
可能這個問題是目前很多剛剛升級為媽媽最焦慮的事情,我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下定決心,兒子的成長我一定要陪著他。生下後,我就更加堅定了這個決心,我要好好呵護這個小小的人兒。
一晃,如今兒子一歲半了,奶奶決定不再跟著我帶孩子,堅決讓把兒子放在老家養,我也是堅決不同意,由於疫情在老家待了將近50天才出來工作,兒子暫時放在了老家。到今天為止,已經分開12天。
給你們講講我的感受,晚上睡不著,想起來就流淚,白天別人提到他,也是眼淚啪嗒啪嗒掉,我從來不知道,作為一個媽媽,會那麼依賴孩子,會那麼離不開他。最近我和老公跟家裡協商,能不能帶孩子過來,奶奶不同意,然後我跟老公商量最終決定,我辭職回家把孩子接過來自己帶。
如果掙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麼我目前生活的很差,所以我不會因為錢而失去了對孩子的陪伴,因為不值得,他最需要媽媽的時光也就那麼幾年,我一定要好好陪伴他。未來掙錢的日子很多,但是陪伴孩子轉瞬即逝。
工作交接好,我就可以回家接回孩子了,我已做好了全職帶孩子的準備,給自己加油[點亮平安燈]
-
14 # 收銀專家韓先生
我個人覺得還是儘量去努力掙錢一些的好,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壓力太大,尤其是經濟壓力,孩子也需要我們給他提供一個好的組織環境,當然陪伴孩子也是非常重要,也儘量別去忽視
-
15 # U妮妮兒
如果擱在以前,各方面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沒有那麼高的時候,的確陪伴很重要,並且也不缺少陪伴,因為那時每家孩子至少有兩個的,但擱在現在各方面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房貸、車貸、孩子補習班費用,都是生活中不小的開支,無法平衡。
-
16 # 春風十LI
金錢固然重要,陪伴孩子的成長更重要,沒有金錢何來陪伴,我們在保證基本生活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這才是最好的選擇,你們覺得呢?
-
17 # 滬漂年輕媽媽愛上課
好糾結呀這個問題。我還是選擇在孩子三歲前掙錢,三歲後儘量陪著孩子長大。
我家大妞6歲,小妞1.5歲。如果必須選擇的話。我只能趨利避害,儘量選擇傷害小的方式。小妞吃飽就行,對大人依賴不是那麼大,因為她找,需求主要是吃飽,穿暖,玩得開心。大妞就不行了,3歲以後,就是開始學本領了,比如教給她多和朋友玩,多領著出去見見外面,動物園,植物園,遊樂場,聚餐等等,她已經有了社會需求,而且這樣的過程最好媽媽陪著,因為要及時,耐心的回答她的各種問題。
如果錯過了3歲到6歲這個,孩子認識世界,形成她性格的關鍵時期,也可能孩子會和大人沒有依賴感,也就是感覺不那麼親。這是一輩子的感情基礎,後果很嚴重。
-
18 # 農村張小豬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家長們外出拼搏,努力賺錢,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從小贏在起跑線上。可可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外出拼搏又必須失去與孩子相處的大多時間,陪著孩子又不能賺錢,給孩子理想的生活。
所以這個問題很矛盾,也許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想法,各有千秋吧!
-
19 # 大吉大李
很多父母都覺得,只有賺了很多錢,才會有更多的安全感,才會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本身並沒有錯。
但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還必須有父母的關愛。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努力賺錢和陪孩子成長,並不衝突。事少錢多離家近,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實現。
但是,忙碌之餘,設法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加值錢,休閒之餘,開啟一份副業,讓自己不至於被一項工作死死捆綁,也是可行的。存錢之餘,學學理財投資,錢生錢總比人掙錢來得容易。
千萬別說忙死了,沒時間做這個,沒時間做那個,每天刷手機追劇的時間,擠出半小時一小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成年人的差距,很多時候都是八小時以外你在做什麼拉開的。
-
20 # 鋒語者與風
這個其實沒有完全絕對的一方面。
只能父母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去衡量側重點。
但是,在身邊陪伴,肯定是最起碼需要基於能夠保障家庭的生活各種開銷、而且還少有富餘的情況下。不然生存問題都沒有解決,何談陪伴呢?
回覆列表
老實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做的決定,身為父母,既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又想陪在孩子身邊見證他的成長;可生活中的人們有時候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孩子,去外面打拼,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想想又有哪個孩子不想天天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呢?可身為大人,肩上扛的不僅是兒女情長,還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家裡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又何來的幸福安康呢?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到底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歡迎大家討論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