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辛棄疾降生在今天的山東濟南,他出生的時候,中原的大部分地方已經被金兵攻佔。中原大部分地區淪為失土。隨著辛棄疾的成長,看到金人在漢人的地方對漢人不斷的奴役與欺壓,讓他從小就立下遠大的志向,今生一定要把金人趕出去,還我大好河山。

    二十一歲的時候,辛棄疾透過自己的人氣,聚齊了大約兩千多人,加入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並在起義軍中擔任要職。在不斷的與金軍作戰中,辛棄疾身先士卒,表現的非常的勇敢與果斷,使他在起義軍中的威名很重。他的所作所為,都被宋高宗看在眼裡,在他二十五歲那年,宋高宗把辛棄疾招到自己身邊,給他一個判官秘書的職位。

    來到南宋後,宋高宗很喜歡辛棄疾抗擊金朝的英勇行為。辛棄疾以為自己找對了自己的伯樂,找到了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在那一段時間裡,他先後寫出了《美芹十論》、《久議》等抗擊金兵的辦法,並呈交給朝廷。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朝廷已經不想再耗費人力跟物力去打仗了,只想守住自己的地方,過上安穩的日子。

    這跟辛棄疾的人生理想是截然不同的,他雖然很有能力也很有才華,但是他的遠大理想跟人生訴求跟朝廷上的意見是矛盾的。這就遭到了朝堂大部分官員的排擠與打壓。

    在朝堂不得志的辛棄疾被派到地方去任官職,雖然都乾的不錯,但是辛棄疾的理想是趕出金兵,而不是在去管理地方的治安,這跟自己的理想差的太遠!就連陸游都感嘆道“辛棄疾乃是管仲、蕭何一樣的人物,如今卻被大材小用,假如能夠給他機會,他全完可以收復中原的。”

    晚年的辛棄疾,當時是任命鎮江知府。此時的他已經知道自己報國無望,再也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了。於是用自己最後的心血,寫下了《永遇了.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一篇曠世奇作。

    辛棄疾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一直在為心中的理想奮鬥,並想著驅除金兵,報效國家。可惜,他生錯了時代,生在了懦弱和畏縮的南宋。

  • 2 # 聽小方講歷史

    辛棄疾年輕的時候就在家鄉參加了抗金起義,失敗之後他只得輾轉各地做一些小官,但是長期不得重用,甚至是閒居了將近二十年之久。辛棄疾和同是壯志未酬的陳亮(陳同甫)成為了知己好友,兩個人常常寫詩互贈,一起抒發心中的悲愴之前。

    辛棄疾透過夢幻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描繪著一副悲壯的畫面,在孤獨之中,他將這首詞送給了同道中人的陳同甫。沒有人理解他的可憐可悲,但是同樣處境的陳同甫或許會理解一二。年少的時候,他們也許舉杯暢飲,互相聊著自己慷慨激昂的遠大前程,幻想著互相都得到了統治者的重用,得以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馳騁,笑傲整個南宋王朝。而經歷了現實一重重的打擊之後,他們面對彼此也就只得互相安慰,顧影自憐。

    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即使是現實的悲愴,依舊讓他寫出了一種別樣的色彩,沒有小家碧玉強說憂愁的矯情,而是不肯屈就的高潔志氣,讓人讀罷好似在心頭凝聚一團烈火,熊熊燃燒。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辛詞,美麗嬌豔的辛詞。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如此鏗鏘報國之言的正是出自鐵血男兒辛棄疾之筆。後人常評說他是:“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

    由於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1歲時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義軍,後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併,併兼任掌書記,掌管印信。為了光復大業和國家統一,他說服耿京南歸,並親自南下臨安聯絡。其間,曾單槍匹馬入賊營,誅殺竊印信的叛僧義端;萬里奔襲闖虎穴,擒獲殺耿京的叛將張國安,率萬人南下歸宋。為此,“壯聲英概,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可歷史好像和辛棄疾開了一個玩笑:其實,他本意要做一名馳騁天下、恢復河山的將帥之才。但終其一生,他都未如願打回山東老家去。一生顛沛流離,只能借一管毛筆,在紙上書寫胸中的“懷才不遇”。終被歷史定位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辛棄疾一生,常以三國、兩晉的英雄們自許,但他最欣賞的人,卻是陶淵明。

    他說,陶淵明才是大豪傑,想做官,就出來,討厭官場了,就回家種田,根本不在乎世人怎麼想。他說,陶淵明的人生才是大境界。他寫了好多追慕老陶的詞,希望有一天,也能過著淡泊而高遠的生活……

    辛棄疾喜歡鄉村,連莊園裡都留下不少空地做稻田。

    某天喝了點酒,跑到邊上的小村裡,正是春天農忙季節。老頭兒老太太已經白頭到老了,還在用婉媚的吳地方言說著家常話兒。

    家裡的幾個娃兒,還沒到下地的年紀,可也不閒著。大的在菜地裡鋤豆苗,二的在編織雞籠,最小的最懶散,睡在溪邊上剝蓮蓬——倒也是個活計,就不知道吃得多還是剝得多。

    茅屋低小,溪邊青草,日頭曬得懶懶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空氣裡瀰漫著一股子勞動的喜悅,這是春天最普通的江南農村景象。

    辛棄疾寫這個,竟然寫的陶陶然,正如陶淵明。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3 # 趣談歷史五千年

    讀一讀辛棄疾的詩就可以看出這位詩人身上所透出的英雄氣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氣勢恢弘,充滿英雄氣概。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雙全,有著強烈愛國情懷的詩人。他一生的夢想就是率兵北伐、打敗金人,恢復失地。他曾經單騎闖入敵營,親自將叛賊繩之以法,如入無人之境!正如他在詩中所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但是偏安南方的南宋小朝廷只求自保,無意進取,宋高宗趙構甚至借秦檜之手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使得北伐大業淪為泡影。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卻無法實現他的理想,蹉跎一生,英雄暮年,只能感嘆自己“可憐白髮生”!令人唏噓不已,但他的英雄氣概和滿腹才華並不會被後人忘記,稱他為“英雄詩人”也真正是名副其實!

  • 4 # shadow背影

    2020年愛奇藝上映了一個電影,迅速登上電影熱播首位,評分達8.3,電影名字是《辛棄疾1162》。中國很多以名字命名的影視劇,要不是爭議特別大如《萬曆皇帝》,要不就是很牛,大家都知道《岳飛》、《徐仁貴》等,辛棄疾能以主角命名,足以顯現他的偉大之處。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一位能以蘇軾齊名的大詩人。他還是一位征戰沙場、無懼生死、鐵骨錚錚與岳飛齊名的真將軍。

    文人辛棄疾:文能提筆話情深

    不僅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壯志,辛棄疾的詞還有著許多描寫對田園生活嚮往的佳作。無論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還是“飽飯閒遊繞小溪”,都是對美好生活細膩的描寫。

    除了這些,辛棄疾還有諸多情詩,傳唱人間,他有巧用二十五味“中藥名”寫成的《滿庭芳·靜夜思》;他有“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思念愛人的《滿江紅·中秋寄遠》;他更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的千古情話。

    少將辛棄疾:武能率軍戰沙場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時的辛棄疾胸中便有著愛國的豪情壯志。祖父常帶著他“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公元1162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南宋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二十二歲那年,他為俠義、為生死兄弟,更是做出僅率五十騎勇士突闖數萬人敵營,生擒叛徒南歸的壯舉,可謂英雄少年,一戰成名!

    英雄詞人的名字名副其實。

  • 5 # 哀嚎的狂風

      南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主角,辛棄疾,“噔噔噔”,主角登場,music!

      辛棄疾是個苦命的娃,因為他出生的時候,北方已經是人家金國的地盤了,天天受人家的白眼不說,還被人插上了亡國奴的旗子,所以說辛棄疾有個不是特別舒服的童年,你想想別人動不動就問候你家祖宗,這誰舒服的起來啊。

      他的祖父雖然在金國任職,可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老子該怎麼弄垮你們。

      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孫,除非隔壁姓王,受祖父的影響,辛棄疾成為了一個桀驁不馴的人,小小年紀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人們一看,哎呦我的天,趁你病要你病,老公不在家,老婆自然受人家惦記,於是長期受壓迫的漢人在後方揭竿而起。

      那年辛棄疾二十一歲,憑藉著一身英勇之氣,聚集了二千多號人,投奔了當時起義軍扛把子耿京。金國正面對起義軍和南宋的軍隊合擊,自顧不暇的時候,忽然隊伍中起了內訌,不怕前院點燈,就怕後院起火,金主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捅了刀子,沒了主心骨,這下子金兵不得不撤出了戰爭。

      這時候起義軍大喜過望,連忙派遣

    我們的辛棄疾同學做代表,與南宋朝廷聯絡,辛棄疾同學,不辱使命,可等他帶著好訊息回來時,卻聽說自己的老大被人捅了刀子,跟完顏亮去地府一起泡澡去了。

      辛棄疾是什麼人啊,你斷老子手足,老子就撕你衣服,於是辛棄疾帶著手下僅存的五十幾名士兵連夜奔襲,將叛徒活抓了。

      (網上流傳的什麼對方有幾萬名計程車兵,辛棄疾以五十對五萬大獲全勝,生擒叛徒張安國純屬謠言,除非他是燕雙鷹轉世。)

      真實的情況是張安國投奔了金國,任職的濟州府,所有的起義士兵都被遣散了,辛棄疾是趁著晚上偷襲,正巧的是,張安國這天晚上在宴請賓客,結果喜事改成了白事。

      這年辛棄疾二十三歲,人們說他是,”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想想咱們二十三歲時在幹嗎,書還沒念完呢,人家就已經意氣風發,威名遠播了。

      如果說辛棄疾的前半生是一首搖滾樂,帶著重金屬,狂歡的暴躁,那麼他的後半生就是婉轉,憂傷,被人甩了的情歌。

      當然也是在此期間,辛棄疾復國無門,只好將忙腔熱血揮灑在紙上,在中國文壇留下了濃厚重彩的一筆。

      開禧三年(1207年)秋,辛棄疾同學病逝,享年六十八歲,終其一身,他依然是沒能實現他祖父的理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辛棄疾一生以身報過,恢復疆土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這些卻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就算不能領兵出征,也要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急撒在文字之上,鼓舞后人。

      

  • 6 # 一似黃粱辭丹鳳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時隔千年,每當讀到這首詞,都會為辛棄疾的懷才不遇感到同情也為他的晚年感到悲哀。

    提起辛棄疾,不約而同的都會想道他是個詞人,是個文學家。他的詩詞,能讓真正的男兒熱血沸騰,慷慨落淚,也能讓女子愁上心頭,不識滋味。

    他還有一個身份,那邊是南宋將領,不僅武功高超,而且膽識過人,是著名的抗金將領、軍事家。但是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卻忽略了內心的感受,本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只可惜“廉頗老矣”。

    辛棄疾的前半生

    靖康二年,金軍攻破東京,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等一大批皇室貴族北上金朝,東京城中狼藉一片。史書稱之為“靖康之變”。此時的辛棄疾的祖父感嘆人間疾苦的同時,也與金國結下了亡國之恨。辛棄疾就在這種環境下出生了。

    在辛棄疾幼年的時候,他的祖父辛贊就常常帶著他“登高望遠,指望河山”。時刻不忘告訴他亡國家恨,“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仇”。在辛棄疾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

    公元1161年,金軍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不堪金人的暴政統治,奮起反抗。此時的辛棄疾21歲,靠著自己的才華和機智,組建起了一直兩千多人的隊伍。但兩千多人在金國大軍面前,猶如嬰兒一般無力,只能投靠另一股起義隊伍耿京的懷抱下。擔任類似於文書的職務。

    公元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共商討金大計。在完成任務回來的路上,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起義隊伍潰散的訊息後,便率領50人襲擊金朝的大營,把叛徒捉拿帶回了建康,交給南宋政府處決。辛棄疾的果斷和勇敢,使宋高宗都深深佩服,“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從此辛棄疾留下南宋,擔任江陰籤判,此時他才二十三歲。

    辛棄疾在南宋任官時,無時無刻不想統領軍隊收復失地。曾經寫下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比如《美芹十論》、《九議》等。但此時的朝廷已經無力再開戰鬥爭,只求偏安一方,穩定的度過餘生。

    此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對於辛棄疾的建議反映平平,但是有感於他的才華,派他到地方上任職,安撫民生。

    辛棄疾的後半生

    辛棄疾在朝廷的調派下,先後在滁州、江西、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或許人才在哪裡都會發光,在辛棄疾的管理下,地方經濟漸有起色,人民安居樂業。

    但辛棄疾心中對北伐一事放耐不下,對朝廷的上書如有石沉大海一般沒了音信,從漸漸的對朝廷失去了信心,悲憤交替之下,他寫下《登建康賞心亭》一詞,滋生了退隱的心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露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公元1180年,此時的辛棄疾已經四十一歲了。朝廷派他擔任江西安撫使一職,到了江西,他退隱的心思越來越重,於是帶領著家人在此定居,號稱“稼軒居士”。同年,辛棄疾受彈劾,官職被罷免。。

    公元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任用主戰派人士,此時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重新任命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他面見宋寧宗,上書建議,認為金國必王,被加封為知鎮知府。

    辛棄疾在擔任知鎮知府時,感嘆自己的年老,對報國無門的失望,寫下了千古傳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到臨安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7 # 阿斗不讓扶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1140年誕生在山東歷城一個官宦家庭,字幼安,號稼軒居士。那時山東已被金政權統治達12年之久。靖康之難後,家鄉濟南被金人佔領,父親早亡。祖父辛贊在金人手下做官。他祖父一直給少年的辛棄疾灌輸恢復大宋河山的思想。

    終於22歲的辛棄疾,聚集2000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第二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宋朝軍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得到耿京被叛徒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辛棄疾,竟直接帶領50名勇士。直衝對方5萬人大營。在叛軍含義之際,將其活捉。突出重圍。一路闖關的抵達當時的南宋杭州,當眾將叛徒斬首。這一訊息傳出後可謂在都城響起一聲驚雷。

    年少成名,一腔熱血忠貞為國,可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機會上過一次戰場。南歸之後,他多次向皇帝敬獻抗金謀略,卻始終沒有得到回覆。《十論》《九議》。卻不被重用,親手組建飛虎隊卻未能踏上疆場。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怎樣的一種情感?

    這一荒廢就是40年。在他64歲的時候,金人南下。皇帝環顧一週,誰還能打?也許只有辛棄疾了。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66歲的辛棄疾接任鎮江知府毅然開始訓練軍隊,可是不久他就被誣陷罷官了。

    68歲那年,前線大敗。黃帝慌了,急招辛棄疾。可是晚了。

    年邁,焦慮,積勞成疾。最終含恨長辭,據說臨死前還高喊。殺賊!殺賊!

    辛棄疾的一生無疑是傳奇而跌宕的,

    沒有誰的仕途能像他這樣坎坷。

    40餘年的南歸生活裡,遭37次調動,

    7次彈劾,還有20年被罷官閒置。

    一生都在渴望著北伐,

    卻只有一次參與北伐,

    而參與的這一次還是不被重用的,

    並且僅僅一年就被彈劾了。

    如果你在夢裡見到他,請叫他一聲:將軍!

  • 8 # 隨時間漂泊1

    有些人,看起來是書生,背地裡確是個上得戰場的義軍將領,這句話用來形容辛棄疾是最合適不過了。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文人,卻不知道他還是一個義軍的將領。

    提到辛棄疾,我們總是想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等耳熟的宋詞,認為他是一個文弱書生,其實不然,辛棄疾可是一個抗金起義軍的首領,不光寫得一手好詞,還武藝過人,勇氣可嘉,接下來我們說一說辛棄疾起義時的英雄事蹟。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個官宦家庭,父親早逝,被祖父撫養長大。他出生時,宋室已經南遷,山東處於金朝的統治之下,辛棄疾從小就立下了恢復中原的凌雲壯志。他刻苦讀書,潛心練習武藝。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下伐宋,辛棄疾在濟南南部山區組織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隊伍。北方抗金起義四起,其中以濟南農民耿京領導的最為強大。耿京以山東東平為據點,麾下兵馬25萬,自稱“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帶了隊伍投奔耿京。當時,辛棄疾才23歲,得到耿京器重,被任為掌書記。當時耿京帳下有個叫義端的人,偷走了起義軍的印信,投奔金營。義端是辛棄疾帶來入夥的人,耿京見義端偷走印信後,便懷疑辛棄疾跟他有勾結,要將辛棄疾處死。辛棄疾說:“請給我三天期限,我一定誅殺此人。”辛棄疾當晚就將義端殺了,帶著他的人頭回來報道,於是耿京更加器重信任辛棄疾。後來辛棄疾奉耿京之命前往臨安與南宋朝廷聯絡時,耿京麾下將領張安國當了叛徒,殺害耿京,還帶了一部分隊伍投靠金軍。為了懲處叛徒,替耿京報仇,辛棄疾決定夜襲金營,他挑選了五十名壯士,趁黑摸進金營,見張安國在帳下飲酒,直接上前將起拿下,在營中四處放火,趁亂撤回己方陣營。路上遭遇金軍追擊,金軍見他們人少,想要生擒,辛棄疾張弓搭箭,一箭射死金軍頭目,金軍大亂,辛棄疾等人得已安全撤回軍營。 後來抗金局勢惡化,辛棄疾帶人南下歸宋, 被任命為江陰籤判,不久娶範如玉為妻。他對宋廷抗金動向不瞭解,加上後來孝宗有北伐之志,寫下不少愛國詞。但是現實很殘酷,辛棄疾縱然有有北伐的熱情和豪邁的性格,卻無法在官場立足。淳熙八年,辛棄疾被罷官,帶著妻子範氏在上饒居住,恬靜的田園生活使辛棄疾意境大開,辛棄疾一生作詞600餘,其中400餘是在這段時間寫的。

    辛棄疾是一位抗金名將,愛國詞人,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只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只遺田園蛙聲相陪。

    (圖片來自百度)

  • 9 # 禪悟淨慧

    後人為什麼稱辛棄疾為”英雄詞人”?

    飽藏文華圖山河,擊劍蕩寇向蒼穹。

    辛棄疾被後人稱為”英雄詞人”,英雄一詞出自那裡?英雄一詞如何解讀呢?辛棄疾符合那些要求呢?

    英雄一詞出自《漢書》【詞語】英雄 【拼音】yīngxióng 【注音】,兩漢時期初始使用(英雄)一詞的組合,三國時期開始廣泛使用(英雄)一詞。

    英雄一詞的解讀;1.有抱負、不畏艱險強暴,為民族或先進階級的利益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勞動英雄。

    2.舊指勇武過人的人:英雄好漢。

    3.具有英雄品質的:英雄的人民。

    英雄一詞的解讀有三條,我們看第一條,辛棄疾有抱負,不畏強暴,他具備這句話的條件。接著往下看;為民族或先進階級利益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辛棄疾顯然沒有作出重大貢獻,第一條他沒有透過。

    第二條勇武過人的人;辛棄疾具備這一條。據史料記載,辛棄疾以50人奇襲5萬人的金國軍營,將叛徒抓捕歸案,並勸說一萬多士兵投降歸順,況且軍兵無傷亡全身而退。

    辛棄疾的勇武氣魄令人稱頌,50對5萬是什麼比例,什麼概念,勇氣固然重要,謀略和將才的指揮藝術,已經發揮到令人不可思議,這就是武行中的辛棄疾,和江湖上的俠客相比較,辛棄疾(人中之龍)也。

    起初辛棄疾沒有打算做什麼詞人,他一心一意的想當一位策馬橫空的將軍。儘自己一腔熱血殺敵報國,改變南宋王朝節節敗退的局面。總想在他的努力下,恢復宋朝開國時的完整疆土,把失去的北宋從金人手裡奪回來。光復國家社稷,還我大好河山的凌雲壯志。

    第三條具有英雄品質,辛棄疾確實具有英雄本色,且品質行為高尚,愛國愛民情懷博大。不計個人得失成敗,憂國憂民的思想始終困擾他一生。

    怎奈時值壯年的辛棄疾,在昏庸無道的朝代中,將一顆將星無情隱沒在世俗裡。致使報國無門,空懷壯志凌雲。正如他的詞一樣;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表達了詞人悲憤交加,失落之際英雄淚滿襟衫。可又婉轉的為自己打氣加油,雖然我到了這個地步,可是我這顆星光,依然還在。

    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此時此刻改變了策略,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方略,用文學藝術,去激勵自己感染後來者。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人失意不失志,回憶起當年戎馬生涯,是何等的壯哉,遙想百萬雄兵,橫掃千軍萬馬,收復中華河山故土,贏得了生前身後名,並不重要,白髮蒼蒼也不悲憐,重要的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詞人的美好想象,美好的希望只能寄託在雄魂激盪的詞篇裡。

    辛棄疾之所以被稱為英雄詞人,與他的思想作為有重要的關係。每當讀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時,頓時身上的熱血沸騰。

    辛棄疾的豪放詞氣勢如虹、悲壯激越,將淺斟低唱、陰柔纏綿的宋詞,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辛棄疾的詞可以肯定為”英雄悲詞”,由此稱之為”英雄詞人”一點都不為過。

  • 10 # 樂幽心屢止

    辛棄疾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然而這一切都卻被主和苟且的南宋小朝廷置之腦後。當他失去了手中的鋼刀利劍,只留下了一支羊毫軟筆時,他就把滿腔熱血傾注到這支筆上,他追憶當年虎嘯風生的戰鬥生活,抒發自己渴望抗金北伐、收復失地的愛國之情。

    當辛棄疾帶領不多的人馬衝過戰場烽火來到南方時,是懷著滿腔熱血,渴望一展宏圖,卻不料從此陷落在碌碌無為的境地,這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苦悶和悲憤。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 11 # 廿一郎聊歷史

    為什麼後人稱辛棄疾為“英雄詞人”。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英雄”和“詞人”,那麼辛棄疾的“英雄詞人”是怎麼練成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辛棄疾的故事。

    辛棄疾,大家都知道他是南朝著名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東坡齊名,並稱“蘇辛”。但辛棄疾的出名,剛出道時不是以“詞人”身份出現的,而是以“英雄”出名的。有人說辛棄疾就是大宋的“戰狼”,也有人說辛棄疾是大宋的“古惑仔”。說明了他剛出道時是一個很生猛的一個人,不是文質彬彬的文人形象。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出生在山東濟南,南宋時期,中國北方已經淪為女真族金國的領地了。也就說他是金華人了,祖父還當過金國的縣令。雖然辛棄疾的爺爺當過金國的小官,但從心裡還一直認為自己是宋華人,一直盼望著宋朝大軍能夠打過來,恢復宋朝的天下,所以就經常帶著兒孫登高望遠,遙望南方,這就給辛棄疾幼小的內心種下了愛國的種子,等到辛棄疾長大以後,去燕京參加科考,爺爺還特別囑咐說,一定要深入敵人的政治中心,好好偵查,第一次科考沒考中,爺兒倆啊,還很高興,幾年之後,爺爺去世了,

    辛棄疾這時也二十二歲了,終於等來了時機,那一年,金國起兵進一步南侵,攻打宋國。辛棄疾就迅速組織了2000人的隊伍,,投奔了一個山東抗金起義軍將領耿京。耿京很賞識辛棄疾,覺得辛棄疾文武雙全,是一條好漢子,就任命他掌管軍中大印。跟辛棄疾一同去投奔的還有一個和尚,叫義銳,義銳這個和尚懂一點兵法,辛棄疾挺欣賞他,還特意推薦給耿京,可是這個和尚不懷好意,一天晚上,趁辛棄疾不防備,就偷走了軍中大印投奔金軍去了,耿京知道這事就認為辛棄疾引進了奸細,大為惱怒。要把辛棄疾處死。辛棄疾就慷慨立下軍令狀,“給我三天時間,把義銳抓回來,如果完不成任務,願受軍令處置”說完這話,辛棄疾就飛身上馬,直奔金兵大營,這個義銳還沒跑到金兵大營領賞吶,就被半路殺到的辛棄疾抓到了,一刀就砍下人頭,帶回了軍營。耿京一看,大喜過望啊,不但不治辛棄疾的罪反而對他更器重了。這個時候,宋金兩國在南方的拉鋸戰還在繼續,北方的起義軍也在遭受金軍的打擊壓迫,這時候,耿金就派辛棄疾和另外一名武將南下去見宋高宗,做好投奔朝廷的準備,但是兩人還沒把好訊息帶回去吶,就聽到一個訊息,耿京在軍中被一個叫張恩國的叛徒殺害了,辛棄疾在回來的路上聽到這個訊息,怒髮衝冠,這個叛徒殺了耿金投奔了金軍,還被封了個官,這個叛徒正飄飄然啦,完全沒想到自己大禍臨頭了,這時候辛棄疾率領了一支只有50人的敢死隊馬不停蹄的趕回到山東,直奔有50000人之眾的敵營,衝進營帳之中,把正在喝酒的張恩國當場就摁住,來了一個五花大綁。在場的人全都看傻眼了,沒人敢動手。辛棄疾大聲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誰願意抗金的就跟我走,其他的好自為之吧,這士兵們啊,是齊聲響應,最後有上萬人願意跟著他。辛棄疾就帶著這上萬義軍奔襲千里來到了臨安,把這個叛徒押上刑場,就地正法。

    這個英雄事蹟在南宋朝野頓時引起了轟動,不僅老百姓敬佩非常,就連皇帝宋高宗也連聲稱讚,讓大家都萬萬沒想到能做出這番壯舉的是一個英雄少年,辛棄疾那個時候,才二十出頭,血氣方剛,舉兵造反,收復失地。回去以後,大家都覺得辛棄疾這次肯定會受到朝廷重用,但是,現實是複雜的,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回到宋朝的辛棄疾很快就被解除了武裝,當了一個文官。本來辛棄疾一直指望著領兵北伐的事卻漸漸沒了動靜,辛棄疾一生都是以收復中原為己任,天天都夢想打回老家去,可以說是當時朝廷中最堅定的主戰派,從現在來看,辛棄疾早年的確是個英雄,一個堅決主站的抗金英雄,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宋高宗對於抗金是有牴觸的,打回中原,接回父兄二帝,這個皇帝寶座該誰來坐啦,自己該如何自處,再說江南山清水秀,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小日子過得很舒服的,何必要勞師動眾去打仗啊。但是表面上還是要政治作秀的,高喊抗擊金軍收復中原的,只有辛棄疾,岳飛啊這些主戰派傻乎乎的當真了,認為宋金兩國必有一戰,收復中原指日可待,所以每天就磨刀霍霍,準備起兵收復失地。

    其實“理想是豐滿,現實是很骨感”,考慮不到領導的真實意圖,仕途前程就是渺茫的,所以辛棄疾沒多久就被封了個文官,而且,辛棄疾的一生仕途是非常坎坷,為官四十多年,幾起幾落,就沒得到過重用,朝廷根本就不給他領兵北伐的機會,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我們後世的有幸,要不然我們也看不到他寫的這麼多膾炙人口的偉大詩詞了。

    公元1168年,辛棄疾被派任建康府通判,當時失落的辛棄疾只能參加一些宴會,詩詞唱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不經意間開啟了他的詩詞創作,從此就一躍成為宋朝詞壇大神級的人物。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辛棄疾又先後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地方官,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比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些都是他寫的。後又因被人彈劾,被貶為庶人,回到了江西上饒,閒居十年,以陶淵明自比,但在這十年之中他寫就了不少著名詩詞,比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所以有人說啊,別人寫的詞都是筆寫出來的,辛棄疾的詞是拿劍寫出來的。

    辛棄疾六十多歲時,又等來了一次希望,當時北方蒙古崛起,金國內訌,南宋朝廷覺得是個機會,就想起了辛棄疾,任他為鎮江知府,當時辛棄疾就定製了一萬套軍服,招募了一萬人壯丁,還派人連夜去刺探敵情,為大戰做好了準備,但是辛棄疾再一次被朝廷忽悠了,當時的朝廷並不是真心要派他領兵上前線,只不過看中了辛棄疾的名望,說完就算了,然後又派他到其他地方當官去了。這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事就與他無關了,可見辛棄疾一生壯志難酬,鬱鬱寡歡,在他進入人生的晚年,還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公元1207年九月,昏睡了很久的辛棄疾,突然睜開眼睛,大喊幾聲“殺賊,殺賊”,然後就去世了。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向,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至死不忘,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存亡、民族興旺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終成為中國古代詞壇千古流芳的一代大家。他早年的英雄事蹟和他在詞壇取得的輝煌成績,完全可以說辛棄疾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詞人”。

  • 12 # 歷史文化小課堂

    從來詩劍最風流,何須賦詞強說愁!用這一句來形容辛棄疾最為恰當不過了!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 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辛棄疾出生時,北宋已亡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之時 ,因族人眾多未能南下,於是在金國做官。儘管如此,辛贊卻一直心懷故國,他常常帶著幼年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也養成了戰國燕趙的俠義之氣。

    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後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親擒殺叛徒。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迴歸南宋後,辛棄疾本想大展宏圖,光復中原,建立不世功勳,可是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執著北伐的熱情與貪圖享樂、偏安一隅的當權者格格不入,“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令其難以在官場上立足。雖然理想不得舒展,報國無門,但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把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運用詞這一更宜於表達激盪多變的情緒的體裁來表現的淋漓盡致,加之辛棄疾年輕時從軍殺敵,因此辛棄疾的很多作品中,充滿著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而他的英雄的豪壯與絕望交織紐結,大起大落,反差強烈,更形成瀑布般的衝擊力量,因此被稱為英雄詞人,以下選取的幾首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英雄悲歌。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閒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於是寫下一首《水龍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江途經造口時,登上鬱孤臺遠望,“借水怨山”,感慨國家興亡。悲憤收復中原無望,不滿朝廷苟安江南,寫下了著名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退隱於上饒之帶湖,曾任吏部尚書的韓元吉,致仕後亦僑寓此地。由於他們都有抗金雪恥的雄心壯志,所以過從甚密。這時距離宋金“隆興和議”的簽訂已整整二十年,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並不關心國事。又三年,歲次甲辰(1184年)正逢韓元吉六十七歲壽辰,辛棄疾填了為韓元吉填了一首祝壽詞,即《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雖是為祝壽而作,但因壽翁韓元吉也志在恢復中原,因此二人英雄相惜,痛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在這首詞中,有急切報國的熱情,也有報國無門的悲憤。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

    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

    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林木,東山歌酒。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這首膾炙人口的《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寫下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寧宗開禧元年 (1206年),時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冑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又被啟用,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一方面積極佈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援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反對獨攬朝政的韓侂冑輕敵冒進的作法。

    可惜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慨今,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文武雙全,是一個鐵骨錚錚、出戰沙場、立志報國的熱血男兒,因此才會有氣勢如虹、悲壯激越的豪放佳作!無愧於英雄詞人的稱號! 辛棄疾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他的作品中並不全是“醉裡挑燈看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悲歌,也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膾炙人口的婉約經典,辛棄疾將淺斟低唱、陰柔纏綿的宋詞,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是宋詞的集大成者,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詞人。

    @天天故史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研有什麼條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