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宏源品文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裡塑造了一個在小說史上的經典人物葛朗臺。下面我就談談我對這本小說的一些看法。

    老葛朗臺作為一個有錢的商人、也是一個有威望的商人,但他卻為人吝嗇,愛錢如命。這類人從古至今不在數,在他們的眼裡自己的利益永遠是排在第一,作者把生活中人物的寫到小說作品裡,在小說裡又看到了社會生活的寫照,這正是葛朗臺一人物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在葛朗臺眼裡,女兒和妻子還不如他的一枚硬幣,他早已被金錢所控制,是實打實的守財奴,信奉金錢至上這一世界觀。

    老葛朗臺做為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家,他在法國大革命後開始了他的斂財過程,他精明兇狠、投機倒把,兼併大量土地以謀取財富。這正是法國大革命後社會上眾多資本家的真實寫照,巴爾扎克把當時社會的風氣用文學作品表現出來,不愧是批判現實主義大家。

    作品還圍繞著歐也妮的婚事展開,在金錢面前,人心和人際關係是否能經受得住考驗,雖然巴爾扎克離我們雖然有兩百多年,但這部作品所揭示的社會現實仍然令人深思。

  • 2 # 嶽麓書蟲

    近來讀《歐也妮.葛朗臺》,體會到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的幽默和諷刺水平,看到了吝嗇鬼葛朗臺的形象,更引發我對金錢和人性的思考。

    所謂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何謂正常的感情和理智?就是人類天生就具有的為人處事的共同屬性,或者說是作為人類表現出的普遍的為人處事的特性。

    金錢是為人處事的重要物質媒介,人類為人處事,都可以直接或間接與金錢掛上鉤。為人處事中涉及到的一切商品,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比如,你給愛人表達愛意,貌似不涉及商品,但如果是送一件禮物表達愛意,就又和商品掛鉤了。金錢與人性,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個概念,實則有很強的聯絡。在商品經濟社會,人性與金錢的聯絡更緊密。可以說,金錢是人性最好的試金石!

    中國古語說,“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仁者心之德,義者事之宜”。為人處事講究仁至義盡。又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還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華人為人處事,仁、義是擺在金錢之前的。西方沒有仁、義的觀念,但有博愛、仁慈、慷慨、大方、自由、民主等普世的價值觀念,他們也崇尚親情,歌頌愛情等。西方人為人處事,金錢也是排不到第一位的。這就是人性。

    《歐也妮.葛朗臺》裡的葛朗臺,將親情、愛情、自由、博愛等美好的情感統統拋諸腦後,而將金錢擺在第一位。這是違反人性的。在文學殿堂眾多藝術形象裡,葛朗臺聲名赫赫,因為他充當了違反人性的反面典型!

    葛朗臺死後,女兒歐也妮成為當地首富。她出嫁了,但很快由於丈夫的死而成為寡婦。她在世等於出家,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又無兒女,又無家庭。金錢給她帶來了什麼?實際上,她的狀況就是金錢害的!

    人們在欣賞他滑稽可笑,甚至匪夷所思的言行的同時,不自覺產生自我警醒:我們自己千萬不能像葛朗臺那樣,嗜財如命。雖然沒有金錢萬萬不能,但金錢絕對不是第一重要的東西。歐也妮·葛朗臺

    巴爾扎克的這部《歐也妮·葛朗臺》是圍繞一個小城的一個家庭展開,葛朗臺的家庭過著小葡萄園主的普通生活,從外在來看與破落貧寒的小城相符相宜。葛朗臺先生孜孜不倦的經營著葡萄園的生意,衣著簡單的妻女忙忙碌碌做著家務,破舊衰敗的房屋到處顯露著貧窮。寒氣已來暖氣未到的冰冷,寒酸的標配飲食,處處顯示出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從購買力方面來講,甚至是略顯窮苦。而這個家庭的真實經濟情況則是富甲一方,小城裡人人都知道他很富有,但誰都不清楚他的富裕程度。他的財富,在人們的心中只是一個無法確定數額的概念,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經手運作的人知曉,而這寥寥數人也是這一座小城裡有身份地位之人,而他們卻圍繞在葛朗臺的身邊效力,企圖攀上一段姻緣,為的則是他的財富。這樣一個財富與生活大相徑庭的家庭就是一個守財奴創造的。葛朗臺的侄子查理的到來,一個巴黎財富下生活的公子,穿衣用品考究,對於物質信手拈來不計成本的享用,更突顯了他們這種生活的可悲。

    財富在生活中很重要,但更總要的是我們對待財富的態度。聚斂財富,做的好是經商,做的不好就鑽了牛角尖,成了守財奴,所以把握一個度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一定要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有一種人,他的快樂源自金錢,看著堆砌在屋角的黃金就高興,數著記載著財富的各種票據就快樂,而這種快樂是無法替代的。消費帶來的物質上的享受理所應當被視為財富積累的對立面,這讓他們無法忍受,葛朗臺就是這樣一種人。他的財富觀念,即是金錢第一,情感及其他均為次要。他為了財富,讓家庭生活環境冷冰冰的沒有溫度;為了財富,可以犧牲女兒的愛情;為了財富,送了妻子的性命;為了財富,在妻子死後,利用女兒的無知,讓其放棄了對母親財富的繼承;為了財富,耗盡了他最後一絲生命。因為財富,不顧血緣弟弟生命的囑託,將侄子用很少的金錢打發出去;因為財富,將女兒禁足在房內,只有水和麵包; 因為財富,不顧道義,不要底線的聚斂著別人的財富。即便這是商業本質,但空留一世的罵名,不禁令人嘆然。

    葛朗臺在對金錢的態度上被人批判,但卻在創造金錢的能力上令人刮目相看。這個名不經傳、土裡土氣的老頭,擁有一顆睿智的頭腦,他把所有的智慧都奉獻給了金錢。葛朗臺的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場所是他獨處的房間,房間裡通向一個只有他一人可以進入的神秘所在,那裡儲藏著他所有的財富,有房契、地契、票據、黃金等等,他在那裡用多餘睡眠的時間計算、思考、謀劃,或者清點財產。細數他的經商曆程,除了葡萄園老本業外,他能夠精確的計算出酒桶的使用數量,在最恰當的時候購買酒桶、出售葡萄酒,分析市場行情,在低價中入手,在高價中出手;眼光獨到,在最恰當的時機購置資產,併合理利用;在最好的行情下拋售大量的黃金取得債券;利用弟弟的破產案將財富的觸角伸向巴黎,利用時間獲得最大的利益。可謂步步經營,用精明的頭腦,銳利的眼光,並藉助身邊的資源不斷的經營著自己的財富,很好的詮釋了“錢生錢,利滾利”。除此之外,他的經商之道也令人讚歎,在談判交易中,用結巴和耳聾,在不暴露自己意圖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榨取他人的想法,可嘆那些一心貪圖其錢財而屈身於他之下的人,竟然沒有看透他的手段。

    葛朗臺的女兒歐也妮,這個鉅額財富的繼承者,對待財富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我認為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不知財富為何物。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她的生活習慣,讓她的生活脫離了錢財,她不知財富有什麼用;第二個階段,查理的到來,愛情的出現,讓她看到,富有的堂弟一夕間失去父親、一貧如洗,所愛之人的需求也讓她懂得了財富的用途,同時在父親的吝嗇中,被財富所傷,痛恨財富;第三個階段,父親去世,她繼承了鉅額遺產,在可以任意自由支配財富時,金錢於她而言卻只是個數字,她在父親的影響下養成的生活習慣沒有因財富而改變,依舊過著拮据的生活,只有偶爾的慈善能夠讓她意識到財富帶給生活的改變。生活的另一個變化則是更多的人因覬覦她的財富而試圖得到她,在那個女子需要婚姻的社會,她進入了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財富又何嘗不是一個噩夢。

    關於財富,除了葛朗臺對於情感的淡漠,本書中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層面,那就是金錢對人性的腐蝕,正是如此才導致了查理的墮落。可以說他與葛朗臺是財富的兩個方面,葛朗臺是守財,而他是追逐,不計一切手段的追求。文中有個段落質疑、批判了查理對父親的情感。作者言語中透露出面對父親的離世,查理的悲痛不見得完全因為對父親濃烈的情感,也許只是對財富的眷戀。父親用從不拒絕的財富關於財富,除了葛朗臺對於情感的淡漠,本書中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層面,那就是金錢對人性的腐蝕,正是如此才導致了查理的墮落。可以說他與葛朗臺是財富的兩個方面,葛朗臺是守財,而他是追逐,不計一切手段的追求。文中有個段落質疑、批判了查理對父親的情感。作者言語中透露出面對父親的離世,查理的悲痛不見得完全因為對父親濃烈的情感,也許只是對財富的眷戀。父親用從不拒絕的財富養育了他,讓他所有的生活依賴於父親的財富,失去父親,也意味著失去父親帶給他的富足生活。雖然他口中聲稱財富和他沒有關係,但財富的影響卻是間接的,父親用揮金如土換來了他的孝心,在我的理解中更傾向於這一個觀點,他本性如此,才會在印度賺錢後的富足生活中那麼奢靡,忘記了曾經真心愛過的歐也妮。我不否認他對歐也妮的情感,那時的他年輕,還沒有獨立的享受過財富的得到與流失,沒有成型的對財富的觀念,所以他來到歐也妮身邊時是帶著一顆純潔的靈魂,愛上她是發於真心的。也許最初他存有不良私心,想借助歐也妮的愛情得到葛朗臺家的財富,但後來他被歐也妮的真摯的情感觸動了,心被質樸的環境感染,讓心底最真的感情流露。有時候我們的選擇,尤其是更貼近心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基於環境。在那個時候他愛上了那個人,愛上了那個環境,這在後文也有印證,如果不真心愛的話,時隔多年,他不會還那麼清晰的那些美好歲月的心情與環境。他最後的一封信雖然無情,但也足夠令人欣慰,因為他記得歐也妮記得的一切。

    但即便如此,他確實還是變了。他成長的環境在他的思想中埋下了一種思維模式,並在他擁有財富後的生活環境中被啟用。在交際中的教育,在社會汙濁中的磨礪,都促使了他的選擇,最終背叛愛情,迎接一個有未來、有名分的生活。他所說的歐也妮沒有文化,沒有教育背景,沒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只不過是為熄滅曾經美好愛情的藉口罷了。人都有可塑性或者易變性,有些人在經過一些事情後會性情大變。但這變也是基於前面所有的基礎。人的性情就如同積沙,沒有下就沒有上。如果沒有過去、教育、環境以及人,所謂的重大的事情變故就不見得會導致那個結果。有些人不願談過去,覺得過去的他不符合現在他的的身份、或者給人的印象,但我們過去是什麼樣,蠢也好,笨也好,沒有這些,我們也不會變成今天的樣子。我不喜歡人們說這個人怎麼這個樣子,他以前怎麼怎麼樣。這麼說的人太無視時間了,在時間的魔法下,人變成什麼樣都是應該的,當然只有自己才懂得魔法生效的那一刻。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是讓一個當下自己認可的觀念來支撐適合自己的一個個選擇。

  • 3 # 雲龍256013933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女主人公,是小說最為善良、純潔的一個人物,整部小說就是以她的悲劇人生為中心線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與老葛朗臺、夏爾、德·蓬風等人的對比中逐漸呈現出來,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醜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慈愛也越顯分明。

    角色形象

    專橫、吝嗇的父親老葛朗臺給了歐也妮一個"黯淡而淒涼的童年",並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對她來說,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愛情。為了愛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戀人夏爾到海外去謀生;為了愛情,她勇敢地反抗父親,不為他的淫威所屈服。為了愛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終日思念、牽掛遠在萬里之外的戀人。

    但是,無私的愛換回的卻是無情的背棄。在海外發了財回來的夏爾貪慕名利,拋棄了歐也妮,想娶一位貴族的女兒為妻。遭受巨大打擊的歐也妮獨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報怨,依然寬容地對待夏爾,並拿出鉅款替夏爾還清了父債,成全了他與貴族小姐的婚事。歐也妮的這種愛情是純潔、高尚的。

    當週圍的人都陷沒在金錢的魔沼中,並甘心被其吞噬整個生命時,歐也妮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是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儘管她所擁有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金錢對她來說既不是一種權力,也不是一種安慰。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嚮往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聖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對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個人的創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錢去興辦慈善事業,而自己過著節儉、樸素的生活。

    巴爾扎克滿懷同情與讚美之情塑造了歐也妮,使人們在這個為金錢遮蔽的黑暗世界裡看到了一抹光亮,與此同時,又不禁為她作為無辜犧牲者的命運感到同情。

    作品評價

    老葛朗臺死後,雖然歐也妮·葛朗臺有了一大筆遺產和收入,可是她和以前一樣,過著儉樸的生活。她也精打細算地積攢了許多年的家產,有人說她和她的父親一樣吝嗇。可是,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她和她的爸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歐也妮是被金子摧毀了愛情、值得同情的資產階級的女兒的形象,是巴爾扎克所創造的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他滿懷同情與讚美之情塑造了歐也妮,使人們在這個被金錢遮蔽的黑暗世界裡看到了一抹光亮。

    她渴望愛情。夏爾的到來使生活平靜安寧的她一直沉睡的、被壓抑的身後的慷慨的感情覺醒了。她經歷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轉折,心靈的轉變,使她第一次發現父親的屋子貧乏寒酸,第一次見到了父親害怕,第一次挑剔自己的相貌。對夏爾的愛情,促進了她性格的形成,併成為她與以後行為的支柱。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全部積蓄六千法郎送給了堂弟,同時也把自己的愛情與心靈全部交給了他。在漫長的歲月中她焦灼地等待著查理。她一方面忍受著父親冷酷的迫害,另一方面她也在不斷地構建著心靈中愛情的天堂。她也忍受著常人難以容忍的痛苦,拿出一百五十萬鉅款,阻止債權人宣佈叔父破產,成全也保全了夏爾。為了保持自己聖潔的愛情,她與丈夫結婚的條件是他永遠不提婚姻給他的權利,她給丈夫的只能是友誼。

    她淡漠金錢。作為那個金錢世界裡的一種特殊存在,她擁有巨大的財富,但她身上人類的自然品質卻並未被金錢所吞噬,她是一個富有的犧牲品,直到與夏爾相識,她才第一次懂得錢的作用。她先是將自己僅有的積蓄全部送給堂弟,繼而又將母親的遺產全部給了父親。她又鑄了一個黃金的聖體匣,獻給本市的教堂。這三次行動說明她不像一般世人那樣重視錢財,她一點也不把黃金放在心上。成堆的黃金是捆縛她的鎖鏈,金錢冷冰冰的光彩,使她隔絕於人世。她的罪過是她尚未習慣於用黃金來為非作歹,也沒有學會為了金錢而出賣感情。她的一生,對於金錢左右著一切的社會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控訴,她是一個被金錢吞噬的無辜的犧牲品。

    天真美麗的歐也妮·葛朗臺是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破產的堂弟,為了他不惜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傾盡全部私蓄資助他闖天下。因此,父女關係破裂,膽小賢淑的母親嚇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喪失了父親、損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當時社會的毒害。

    歐也妮的悲劇在於她最先在這不公平的命運中覺醒、反抗,卻還是以妥協告終,雖然她曾經有過片刻的勝利和一絲的歡協.但這些在命運的主流中激不起任何的波瀾。最可悲的是地因為愛情而反抗,卻最終在愛情的背叛中絕望妥協。她還年輕,這種痛苦與悲劇還會伴隨她很長很長的時光,在絕望中艱難度日,孤獨的承受這一份痛苦,這才是永恆的。

    歐也妮終於沒有像她父親那樣變成—個自私、絕情的人,她用一百五十萬股的股票成全了自己愛人查理的虛偽和婚姻;她用大量的錢財投入福利事業中。“她活著,只能用自己的手去撫慰無數個受傷的家庭.無數個痛苦的靈魂,她只能在別人的歡樂中尋找一點快慰”。

    歐也妮用聖母一般的光輝成就了這個悲劇世界的一份大愛,讓人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自己卻甘心活在悲劇的陰影之下。獨自生活,獨自去享受痛苦。

  • 4 # 全峰山

    小說的中心人物″葛朗臺″原是個″箍桶匠″,在法國大革命的的變動中,″投機取巧″而發跡,成為擁有″百萬″資產的暴發戶。他狡詐、貪婪、吝嗇,是初期資產階級的典型。

    葛朗臺的女兒″歐也妮″真誠而且深情,懷有虔誠的宗教感情,″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最後″挾著一連串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實際上, 作者在小說中對葛朗臺作了極大的諷刺和批判,揭露了資產階級人性的醜陋。同時,又對歐也妮給予了褒獎,以她作為″人性論″的化身而給予竭力的美化。

  • 5 # 旁觀者嵐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巴爾扎克的一篇著名小說。其中歐也妮旳父親老葛朗臺和夏洛克,阿巴貢,潑留希金並稱為歐洲小說中的四大吝嗇鬼。

    小說敘述的是資本主義初期階段的事情,我記得最清楚的是老葛朗臺在做買賣時在談價錢的關鍵時刻,就裝結巴,裝聾子,讓別人把他想要的價錢主動說出來。一個小動作就說明他在談買賣時的狡詐。

    老葛朗臺是個地地道道的拜金主義者,對金錢十分痴迷,他什麼都節約,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都定量供應。供暖也是有日期限制的,天關天氣寒冷與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只有6法郎,女兒陪嫁的壓箱錢也只有幾百法郎。

    當過年時他要女兒把金幣拿出來給他數,當知道她送給堂弟查理時,競將女兒關進閣樓,只給冷水和麵包,為此氣死了妻子。屍骨未寒,他馬上就哄騙女兒放棄財產登記,佔有了女兒應得的遺產。

    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金幣擺在桌面上,一直盯著,說這樣可以使我暖和。臨終時,牧師拿了一個鍍金十字架要他懺悔,他卻拚命要把十字架抓到手裡,就這樣去世了。

    小說用了濃墨重彩寫出了這個吝嗇鬼的一生。在金錢面前連親情都可以惘顧,最後給歐也妮留下了千萬遺產,但卻要求她到那面給她交待。

    其它人也證實了在資本積累的初級階段,每一塊錢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歐也妮身邊的其他人也踐行這一點,她摯愛的情人堂弟查裡,拿著她贈予的錢發了家,卻拋棄了她,要娶一個小貴族小姐。她的名義上的丈夫,是公證人的侄子,卻希望吞併她的財產。

    完全沒有愛情和親情的,被吞噬了青春的歐也妮,葛朗臺,最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走上了慈善之路。

  • 6 # 歷史哆唻咪

    1833年出版的《歐也妮·葛朗臺》,標誌著巴爾扎克對社會的批判已達到成熟的階段。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絡了。”人際關係中最接近人類自然本性的愛情、親情、友情也“一概淹沒在利己主義的計較的冰之中”,“家庭關係上面所籠罩著的溫情脈脈的紗幕”完全被“單純的金錢關係”所代替。《歐也妮·葛朗臺》正好是對上述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人情關係的概括的形象化說明。

    一、金幣和溫情:兩種價值觀的交鋒

    《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時間大致在1819年到1829年間,此期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在社會上迅速蔓延,“人們頭腦中的物質利益觀念不斷加強,金錢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與人的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金錢至上、金錢萬能的觀念日漸佔了上風,而以宗法制溫情為核心的人際關係正在解體。確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撕下了蒙在家庭關係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把它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小說中除了歐也妮和她的母親和拿儂外,都是金錢至上的功利主義者,尤以老葛朗臺和查理為代表。他們窺見了金錢的大秘密:金錢即權力,它已經不僅僅是財富的程式碼,更主要是一種無往而不勝的力量,藉以可以操控別人,掌控世界。以老葛朗臺為代表的“當代英雄”們在金錢——權力——慾望這個公式裡執著、瘋狂地追逐金錢,喪失了人類最寶貴的溫情,變成單向度的人。

    歐也妮和她的母親則代表了以溫情為核心的宗法制價值觀,她們渴望人與人之間能夠相親相愛,彼此溫暖。母女倆的生活與葛朗臺的世界幾乎是不相干的,她們甚至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作為家長的葛朗臺在忙些什麼,母女倆形成了一個自足的小世界,不介入外面功利的世界,即便這種以溫情維繫的小世界十分脆弱。小說情節中,母女倆所代表的溫情世界與老葛朗臺所代表的金錢世界之間發生了幾次不可避免的衝突,幾次衝突都顯示了溫情與金錢在現實層面上的實力懸殊。

    第一次衝突是查理出現,打破了老屋的平衡。

    查理初來時,歐也妮和母親的高興和親熱,是一種親人間的自然情感,老葛朗臺則把侄兒看成是累贅,因為怕他危及自己的財富。知道查理父親自殺,歐也妮母女倆哭了,而且還為這個從來沒見過面的叔叔祈禱,老葛朗臺則對親兄弟的死毫不動容,那種冷漠令人駭然,而且他對查理的哭用了一句極經典的話來評論:“這孩子沒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要”

    有一個細節,是方糖事件,歐也妮竟然勇敢起來,給查理找來方糖放在他的咖啡杯中。這塊方糖在歐也妮的心裡是待客之需或者更是朦朧愛意的一種表示,其實這是查理永遠也感受不到的。而這糖在葛朗臺看來則是他萬貫家財的一部分,會被他們吃空,所以他狠狠地瞪了歐也妮一眼,“差點把她瞪到地底下去”。

    第二次衝突是金幣和梳妝匣風波。

    金幣在歐也妮那裡是毫無價值的,她自己做主把金幣給了查理。在歐也妮,這是一種急人所急的慷慨,同時它和方糖一樣是愛的表示。書中說:“父親是為了那金子去買,歐也妮是為了將自己的金幣投進感情的汪洋大海。”但引起了父親震怒,關她禁閉。後來老葛朗臺發現了歐也妮母女二人手中查理留下的梳妝匣,“像老虎一樣撲上去”,拿刀子要撬,口中還說:“你拿金幣換了這匣子?這不吃虧,不吃虧。”而歐也妮情急之下拿刀子比在自己胸口以自殺威脅來保護匣子。匣子在父女二人那裡顯示著不同的價值:在歐也妮,是情義,是信譽;而在老葛朗臺的價值範域裡,則只是金錢。

    第三次衝突是母親去世時的遺產分割。

    當結髮妻子去世時老葛朗臺沒有悲傷,而是在謀劃如何從女兒家那裡得到遺產繼承權。母親死後歐也妮生命的親情之維基本坍塌了,父親是她唯一的親人了,歐也妮還是試圖用自己的溫情溫暖感染他的父親,但是她失敗了,母親去世的當天葛朗臺就讓歐也妮簽了一個契約放棄財產,還說“咱們現在兩訖了⋯⋯人生就是做買賣”。當葛朗臺去世的時候,歐也妮是非常傷心的,畢竟最後一個親人也要走了,她將舉目無親了,她說“祝福我吧,父親。”而葛朗臺卻冷冰冰地說:“好好照顧一切。到了那邊向我交賬。”

    第四次衝突是查理的負心背叛。

    梳妝匣在歐也妮的心裡是愛的信物,是應該用生命來保衛的,歐也妮的八年等待是抱著這個匣子熬過來的,它已經寄託了她全部的愛情理想和生活理想,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梳妝匣在查理那裡只是物品,最多是一種抵押行為而已,歐也妮僅是他六千法郎的債主而已。八年後他就寫來一封信了結一切,把一切都用錢來結算,借六千法郎八年後連本帶息還八千法郎,合乎商道。歐也妮八年的相思痴等、八年的青春流逝,面對的卻是老葛朗臺金錢崇拜哲學的忠實傳人。

    查理信中輕描淡寫地說:“我的梳妝匣,可託驛車帶回。”歐也妮不禁悲呼:“交驛車帶回!我用生命保衛的東西,交驛車帶回!”在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中歐也妮最終被完全擊垮。

    就人格層面來說,老葛朗臺狡猾吝嗇,唯利是圖,呈負面,但因為他有錢,全索漠城的人還是把他當作一尊神來供奉,“偌大一筆財產給葛朗臺老頭的行為鍍了一層金”。歐也妮善良純潔、溫柔多情、富於同情心,人格呈正面,卻沒有人在意她的美德,還都認為她頭腦有問題,格拉桑太太就說過:“您的堂姐是糊塗蟲,缺乏教育,沒有嫁妝,毫無特色,只知道縫抹布過日子”。

    人格評價在小說敘事結構中的悖反也顯示出那個時期價值觀念的嚴重傾斜。父親一生只在意錢,等待多年後查理的負心也是因為錢,歐也妮的溫情主義成了空谷足音,無人迴應,她的可憐的人生幻夢漸被有力的現實擊打得支離破碎,被粗暴地裸露在功利的世介面前。

    二、陰冷的小屋:歐也妮的生存空間和心理空間

    毫無疑問,葛朗臺代表了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方向,是名副其實的“時代英雄”,但同時也是一種偏執狂。葛朗臺把他的偏執強力地灌輸到日常生活中,瘋狂地擠壓他人的生存空間。在這方面,第一受害者便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

    “沒有Sunny,沒有暖氣,老是陰森森的,淒涼的屋子,便是她一生的小影”,歐也妮的生存空間極其狹小,她除了偶爾和母親去教堂,大多數時間被拴在監獄一樣的家裡,還是家裡的骯髒的天棚下固定的地方,從冬到夏,永不停息的做針線活。在時間上,她永遠是忙忙碌碌的,沒有娛樂,沒有朋友,甚至沒有時間想到她自己。正常青年人應有的快樂與她無緣,她的眼界和見識也僅限於母親的宗教思想和遵守父親定下的鐵律。她有的是人性中的高貴、溫情、悲憫和善良,可是,這些僅有的東西竟然也是保留不住的。

    在歐也妮的生命中有兩樣東西是最重要的:親情和愛情。在親情方面她是最依賴她的母親的,她溫暖她、支援她、理解她,甚至為她犯險、拼命。這是“監獄”中最大的溫暖了,但是母親去世了。她也試圖用她的愛去溫暖、感化她的父親,不幸的是她無法做到,父親是鐵石心腸的掠奪者,不但掠奪了她的母愛親情,還要洗劫她的今生,用各種手段物化、奴化她。甚至在他自己去世時他也並不悲傷,並不留戀或擔心自己的女兒,而是一心掛記他的金子,並因看見神父的金十字架而喪命。但是她還有唯一一線希望,那就是查理的愛,查理的誓言。小說中說,查理雖然不在,但在歐也妮的客廳裡,他卻是君臨一切,是她最後一片棲身之地,說她把一切生活的希望寄託於愛情裡,可是這唯一的支柱終也折斷,至此,歐也妮的情感世界徹底毀滅。她想起了母親的話,幸福只在天國裡。世間沒有人愛她,世間也再無她的精神寄託了,所以她對克羅旭說,我的心屬於過去。她最後的歸宿也只能是天國了。

    終其一生,歐也妮沒有事業,沒有朋友,沒有情人,沒有交際,家中偶爾來客只是格拉桑家和克羅旭家之類的獵者,陰冷的堂屋中那種慘淡的會客局面,只能給歐也妮帶來心理的擠壓,不可能有任何歡樂。最後她無限悲苦地說“拿儂,只有你愛我”,其實是萬般無奈之下的自欺欺人,因為拿儂只是忠僕,她根本無法進入歐也妮的情感世界。作為主體,她的物件世界絕對化缺席,人生價值完全落空。

    三、墨杜薩魔力:金錢對歐也妮人性和人生的改寫

    小說情節昭示,在那個時代,金錢的魔力有如墨杜薩之頭,讓看見他面影的人都變成石柱,金錢勢力對人性進行著馴化,從其變者喪失人性、喪失溫情,帶一副鐵石心腸在金錢場上角逐搏殺。不諳其道的歐也妮也逃不過金錢的規訓與懲罰,其青春生命被金錢魔力一步步改寫,消減並最後喪失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自由意志。

    老葛朗臺不僅是金錢洪流中的勝利者,而且是一個巫師,在他統治的世界裡,他以金錢規則物化所有的人,有力地操控著這個世界。歐也妮23歲了還沒有出嫁,這麼重要的事情,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是葛朗臺的疏忽嗎?不是,他視其為誘餌,為自己釣得更多的財富,同時也把她看成一個潛在的敵人要加以控制,否則他會損失財富——陪嫁費或遺產繼承。所以歐也妮一直被幽禁,這使她視域狹窄,對世事一無所知。她從不關心父親錢,她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討好她,她只知道宗教的虔誠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因為葛朗臺長期的幽禁與吝嗇的生活,使她喪失接觸金錢的機會,她缺少這方面的精明、能力和經驗,她曾這樣問“父親,那麼一百萬是多少呢?”她幾乎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了,並且永遠只能服從父親,沒法形成獨立人格和反抗性,當她聽道葛朗臺說我竟可把女兒扔進河裡去也不會讓她嫁給查理時,她產生的是絕望和恐懼而不是憤怒反抗。

    在歐也妮母親去世時,老葛朗臺曾裝得非常可憐,裝出老態龍鍾的樣子。其實他根本不是悲傷,而完全是他在商場上擊敗對手的把戲而已,是為了利用歐也妮的感情來控制她,誘導她放棄財產,也就是說他把女兒也當成對手了。到了老葛朗臺意識到自己行將就木時,他利用歐也妮的感情,全面地教授她持家守財之道,其實也就是集中強化灌輸他數十年來在這個家庭裡全面施行的金科玉律,使歐也妮成了金錢祭壇上最純潔無辜的祭品。

    在歐也妮的人際關係中,從來沒有被當作一個真實具體的“人”來看待,她在別人的思想意識裡一直是被物化、被抽象化、被符號化的。父親把她當成工具,查理視她為一個六千法郎的債權人,在克羅旭、格拉桑們眼中她不過是一個可以透過婚姻獵取金錢的符號。最後,為了找到一個能替他到巴黎為她那無情的情人查理清償債務的代理人,她答應嫁給特·篷風所長。當她說:“你永遠不能向我要求婚姻的權力。”即作一個名義上的妻子,特·篷風的反應是“跪在了地下”,因為他根本不是想要歐也妮這個人,而是要她的錢。歐也妮利用特·篷風的貪婪結一個名義上的婚姻,達到為自己辦事的目的。為金錢所累的人也不得不利用金錢的力量達成某種願望,這是小說極具反諷意味的一筆,深刻揭示了歐也妮人生被金錢魔力改寫的悲劇。

    結語

    在金錢主宰的時代,歐也妮以自己的溫情主義與金錢勢力相抗,結果是反被金錢埋葬了幸福。小說結尾滿懷同情地說:“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黃金丟給被黃金鎖縛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想望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聖潔的思想,不斷的暗中援助受難的人。”通俗一點概括歐也妮的悲劇,就是“錢太多了”。這一層面的悲劇意義,比起老葛朗臺的喜劇性諷刺描寫來說,無疑深刻得多。

  • 7 # 且聽楓吟

    1、歐也妮:

    ①執著愛情,淡漠金錢,恬退隱忍,溫柔善良,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②對父母有著深摯的孝心,對情人有純真的愛情,對宗教由衷的虔誠,對窮人有無限的憐憫。

    2、葛朗臺:

    吝嗇、貪婪、狂暴、狡猾是葛朗臺的主要特徵。

    3、主題:作品圍繞老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婚事,呈現出復辟王朝時期法國外省的社會風俗和人情世態,生動逼真得揭露了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以及金錢對人倫關係產生的致命破壞。

    擴充套件資料1、主題:

    小說以吝嗇鬼葛朗臺的家庭生活和剝削活動為主線,以歐也妮的愛情和婚姻悲劇為中心事件,層層剖析了葛朗臺的罪惡發家史和泯滅人性的拜金主義,描寫了資產階級暴發戶發家的罪惡手段,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

    2、作家及作品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稱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人間喜劇》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類,原定書名為《社會研究》。1842年,巴爾扎克受但丁《神曲》謂之“神的喜劇”的啟發,遂改此名,即把資產階級社會作為一個大舞臺,把資產階級的生活比做一部醜態百出的“喜劇”。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它是《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卷之一”。

  • 8 # 詩經女孩

    我們學課本的時候,都記得葛朗臺吝嗇鬼的形象,記得“貫穿葛朗臺全部生活的一根中軸是兩個字:金子。他愛金子,騙金子,奪金子。金子,浸透了他卑鄙的靈魂,支配了他一生的行為,佔有了他全部的生命。他做過的種種醜惡的表演,忽喜忽怒,忽惡忽善,但萬變不離其中,他是個愛金如命的守財奴。”

    葛朗臺的吝嗇的愛錢如命的形象,深深的鐫刻在我們心中。我記得當時我們痛恨資本主義的種種不好,我們說資本主義腐蝕人心,泯滅人性。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葛朗臺。

    1、《歐也妮 葛朗臺》的愛情悲劇

    天真美麗的歐也妮是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葛朗臺的獨生女兒,在她的生日宴會上,她愛上了破產的表哥夏爾,葛朗臺知道夏爾家族破產,就用烏鴉招待夏爾,明顯不待見夏爾。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愛上了夏爾。夏爾為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走之前,歐也妮將自己積蓄的金幣6000法郎送給他。夏爾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為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

    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臺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歐也妮為了他不惜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母親嚇壞了,不久病逝了。視財如命的父親臨死之前給她留下了鉅額財產,歐也妮繼承父業,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她卻一心一意痴情等待夏爾。

    然而歐也妮等來的卻是一個負心漢。夏爾夏爾在海外經商的過程中,逐漸發揚了葛朗臺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他拋棄了歐也妮,要與貴族小姐結婚。最後,歐也妮用四百萬法郎替夏爾償清了叔父欠下的債務,讓夏爾過上了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

    表哥夏爾的出現,可以說是女孩第一次的春心萌動,可憐又偉大的愛情啊,讓人瘋狂不能自已。她把自己的私房錢都給了表哥,還給他做好吃的,偷偷的約會,恨不得將整個真心都給了他。

    女人在愛情裡,一旦動了真情,就會滿盤皆輸。

    可是,你看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的愛情是從一而終,大多數人的愛情都是千瘡百孔吧。如果我早點看到這本書,或許我對於愛情,就沒有那麼期待,或許,我也會在愛情裡懂得進退自如,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市井人生。

    或許,我會更加的愛自己,愛父母。沒有了父母,沒有了自我,愛情,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雖然,這本書的主角不是這對悲情男女,可是對於老葛朗臺,這場愛情悲劇的主要製造者,我們一樣願意相信,他就和如今萬千的丈母孃和父母一樣,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談什麼狗屁愛情,你要結婚,你有房子嗎?你有票子嗎?金錢雖然不是上帝,但只有金錢,才能給你現世安穩。

  • 9 # D東哥

    內涵豐富 刻畫形象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傑出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中的長篇小說,小說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臺這樣一個兇狠殘忍、貪財好利而又慳吝成癖的資本家形象。

    小說緊緊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臺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臺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小說中葛朗臺是個既可笑又可悲的守財奴,由於他一生都在和金錢打交道,以致於他每天腦中都在想著如何賺錢,如何省錢。為了金錢,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失去了妻子、女兒、侄子和朋友,他身邊沒有一個真正關心他的人。

    葛朗臺的形象展現出了資本家的貪得無厭和冷酷無情;真實揭示了金錢在人們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質上壞力量;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家的血腥發跡史和由金錢崇拜帶來的社會醜惡和人性淪喪。

    巴爾扎克在小說中把心理分析、風俗描寫、細節刻畫、人物塑造等融合在一起。小說內涵豐富,人物形象生動,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這也標誌著巴爾扎克小說創作的一次突破。

    可以說小說《歐也妮·葛朗臺》就是一幅展現法國19世紀光怪陸離孫社會畫面。它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以及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腐蝕和摧殘,被譽為是巴爾扎克《人問喜劇》中“最出色的畫稿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民目擊》這個電影大家喜歡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