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誦茶空間

    十分好色:喜歡別人的女人

    很沒腦子:為了這個女人和一個大人物——曹操鬧翻

    小肚雞腸:為了這個女人,三番五次跟曹操討價還加

  • 2 # 夜狼文史工作室

    一個最真實的關羽千字簡歷可能是這樣的:

    關羽是山西解州人,早年在鄉里犯過人命官司,流亡至河北涿縣,正遇上劉備正招兵賣馬抗黃巾,加入了劉備隊伍,和張飛一起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劉備因抗黃巾之功傷平原縣令,關羽為部門司馬,三個人關係相當鐵,一起吃一起睡,但是不燒黃紙做兄弟不得而知,如果燒黃紙做兄弟關羽也應該是老大不是老二。

    後來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在戰場上表現出萬夫莫敵之勇,曾衝入袁紹軍中斬下大將顏良的首級,但曹操對關羽始終沒有足夠的信任,因為覺得他是劉備的心腹,要挖牆腳讓他死心踏地難度太大,關羽隨曹操圍呂布於下邳的時候,呂布派了一個叫秦宜祿的下屬找到關羽,求和,關羽隨後向曹操報告了秦宜祿前來代呂布求和的事,同時,關羽還向曹操提出報告,說聽說秦宜祿家的老婆姿色不錯,請求曹公打下下邳後將其賞賜給他,曹操當時沒當回事,就答應了,千不該萬不該關羽隨後老想著這件事,一見曹操就反覆嚀囑,主公不要忘記秦宜祿家老婆的事啊,這曹操也是個風流之人,見關羽數次不忘秦夫人,心想莫非是個大美女,打下下邳之後,曹操就讓人先帶秦氏來見,一見不要緊,曹阿瞞的魂沒了,就自己享用了。

    為這事,關羽很記恨曹操,一次隨曹操打獵,關羽看侍衛人少,曾經動了殺曹操之心,正抽刀結果有人來,方作罷,歷史上的曹操關羽,沒什麼基情。後來關羽退還曹公封的大紅包,追隨劉備而去,曹操也沒有設五關讓其斬六將,呈愛留不留態度。

    後來赤壁大戰曹操敗北,關羽也沒有在華容道放曹操一馬,負責在華容道追曹操的是劉備,但劉備亞根沒追到。

    劉備拿下荊州後,關羽被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又空手套白狼去了益州劉璋那兒,關羽被任命為荊州留守,全權負責荊州五郡的軍政,足見劉備對關羽的信任和重用。

    但關羽沒能好好擔好守荊州的任務,也沒有正確估量魏蜀吳三國實力,主動發起了襄樊戰役,進攻曹操,卻被東吳呂蒙端了荊州大本營,敗走麥城,最後被俘後被孫權所殺。荊州之失,關羽當負主要責任,也喪送了蜀漢劉備剛剛開創的坐擁荊益,三足鼎立,逐鹿天下的政治格局。

    三國演義裡的關羽,明顯是加工拔高後的關雲長,幾個著名橋段都是虛構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都是羅導加的戲。

    喝著小酒吃著火鍋刮骨療傷這事,到是真的。確實是條漢子。

    關雲長總體來說是一個剛勇善戰的軍事將領,但個性上極為自負,謀略不足,且不懂韜光養晦,處處行事高調,當獨擋一面的集團軍主帥還是有所缺欠的。如果僅從三國正史上看,關羽論武力,不如呂布;論戰功,不如周喻;論謀略,不如陸遜,論忠誠,不如張飛趙雲。其恃才自傲、目中無人的偏執性格更是影響其成為一名一流的軍事統帥。如果以武力戰功謀略綜合評定中國歷史的百將,關羽恐怕難以入選。

    然而關羽命運的傳奇,不是在身前,而是在身後幾百年,關羽其人從民間到官方都受到了熱捧。唐時關羽熱就開始升級,被評為古今六十四將之一,到了宋朝,後來被金人擄去的宋微宗給關羽連提了好幾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後來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樣聽到了關羽同志的先進事蹟,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到了老朱家,關羽這支股票依然堅挺,明神宗封他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關羽擁有了與孔夫子同樣的地位(關夫子)。到了愛新覺羅家的清代,依然對關羽追捧不已,清朝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朝一代,關武廟數量甚至超過了孔文廟。 從將到候,從候到王,從王至君,關羽地下有知,想想自己身前那可憐巴巴的成績,不知道會不會臉紅,不過臉紅也沒關係,後世都知道他是紅臉。

    紅,是不需要理由的。自有N多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者從關羽現象中去提煉出文化,提煉出精神來。

  • 3 # 描邊大C

    關羽在民間傳說和小說中被過度的神話了。我們來混談演義和正史中的關羽,就當都是真的。

    首先對關羽的評價,肯定是個義字。但是我們先不談論關羽的義,而是先說關羽的個人軍事能力,關羽是個優秀的軍事將領,有超一流個人武力,很強大的綜合統帥能力。在演義中,溫酒斬華雄(好像正史中是孫堅乾的吧)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已經充分說明他的武力。劉備起兵的早期,只要一分兵,肯定就是關羽獨帶一隊人馬,而張飛一般都是跟劉備一隊,證明劉備對關羽的帶兵能力是有信心的。獨立鎮守戰略要地荊州,也證明劉備集團對關羽的統帥能力是非常認可的。關羽還有一個特殊才能,就是能帶水軍,一個北方人居然能帶水軍,這也說明關羽綜合統帥能力強大。

    其實關羽是個很善良的人,嫉惡如仇,同情底層百姓。無論演義還是正史,關羽都是一個輕士大夫,重士卒的人,傲上而不凌下。這點和三弟張飛恰恰相反。這也是關羽能做個好的軍事統帥,和地方大員的關鍵。(不過很奇怪,他卻一直看不起老黃忠)早期的關羽也是殺了惡霸才亡命天涯,後來遇到了劉備,張飛。

    再來說關羽的義。關羽的義分兩部分,一個是君臣的忠誠,一個是兄弟的義氣。關羽對於漢室是忠誠的,他隨劉備起兵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匡扶漢室,而一直以漢臣自居。演義中在狩獵場,曹操故意欺辱漢獻帝的時候,關羽就準備拿刀和曹操拼命,是劉備攔了下來,理由是怕傷了漢獻帝。關羽終其一生都是在為漢室效力,為劉備效力(劉備也算是漢室,但不知真假)。對於大哥劉備,一生都是顛沛流離,屢戰屢敗,在最落魄的時候,關羽也是生死相隨,不離不棄。這就是他的兄弟之義。當然我覺張飛,趙雲,諸葛亮這方面都不遜色於他。後來的傳說和演義,還有一些特殊的政治需求將關羽的義無限放大了。

    但是關羽的義是有瑕疵的,上面說的義都是小義,而非大義。而在大義面前,關羽做的並不好。當時對於劉備陣營的大義是什麼,就是按照諸葛亮既定的戰略,聯合孫權,守住荊州,和漢中王劉備遙相呼應,北伐曹操,恢復漢室。但是關羽在鎮守荊州的後期,完全是隻顧自己的高傲而完全無視整個劉備陣營的大局。

    關羽的性格是一個極度剛愎自用,自傲到自戀的一個人。除了劉備,張飛外,其他人他都瞧不起的。說馬超猛,關羽要離開戰略重地荊州,入川比武。和黃忠齊封,不高興,不和老兵為伍,不接受官爵,讓劉備難堪。劉備陣營中,也就趙雲能稍微入關羽法眼,可能與趙雲一直以小弟自居有關。己方陣營都沒幾個瞧得起的,就別說敵對陣營了。一方霸主,吳候孫權,在他眼裡也不過是條狗而已。孫權派人找關羽結個兒女親家,關羽回答居然是:“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個侮辱人話,誰聽都了火大。這也是孫權背後插刀的其中一個原因。諸葛亮入川前給他的八字戰略“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早被關羽的自傲拋到九霄雲外的。 如果關羽稍微考慮大局,忍住自己的高傲,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搞好和孫權的關係。孫權也不會輕易在他北伐的時候,後背插刀,奪取荊州。當然,孫權奪荊州並不一定是為了面子,更多的是戰略和利益,但是作為一個統帥,應該從各方面儘量避免和延緩這個事情的發生,結親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就算沒和孫權搞好關係,以當時荊州的留守實力,孫權奪取荊州也沒那麼容易,但這個時候關羽的自傲又顯現問題了。陸遜一封信,代表東吳集體扮孫子,把關羽捧的象神一樣,表示東吳絕不敢惹。關羽頭腦一熱,調動了大部分士兵去北線。這樣才讓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

    關羽的性格缺陷帶來傷害是致命,不僅丟失了性命,還丟失了戰略重地荊州。劉備陣營從勢力的頂峰開始衰落。隨後無論演義還是正史,都發生了以給關羽報仇為名的夷陵之戰,劉備大部分精銳都耗盡,自己也死再白帝城。其後,劉備陣營就完全轉入守勢。可以說關羽剛愎自用,丟失荊州,是劉備陣營最後失敗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總得來說,關羽是個有能力,善良,講義氣的好人。但同時又是一個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的人,不顧大義的人。這樣的人做朋友肯定沒得說,但是做為一個創業的夥伴,就不合格了。後來的傳說和演義,將關羽過度神話了。其實關羽這個人他有很多優點,但是也有致命的缺點,正是有些缺點,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可能也是大家喜歡他一個原因吧。

  • 4 # 說歷史的女人

    真實的關羽和演繹中的關羽到底有多大區別?

    爛作家 2017-04-13 13:48

    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今天想談談三國中的任何一個人物,都會引起爭論。小人物也許爭議會小一點,但大人物就不一樣了,尤其像諸葛亮、曹操、劉備等人物,但真正會引起軒然大波的爭議的,要屬關羽了。這個人物在以後的歷史中,以令人奇妙的方式改變他本來的面目。今天我們要說關羽,必然會引起關羽粉絲的瘋狂反對,甚至過激情緒,但請記住,今天我們說的是歷史。

    要揭開關羽的真面目,得先從他的武功和武德說起。“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關羽剛出道時一個著名的亮相。然而,在正史中,斬華雄的其實是東吳孫堅。所以這個故事沒有辦法證明關羽的實力。

    再說斬顏良。當時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打敗曹操手下的大將徐晃,曹營中無人可敵,此時關羽出馬,一刀即斬顏良。顏良、徐晃在當時都是已經成名的大將,特別是顏良,以勇聞名。關羽竟然一個照面就殺了顏良,許多人就此斷定關羽強過顏良,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顏良其實並非不能戰,而是死於毫無防備。

    首先,於情理上,顏良沒把關羽當敵人。當時關羽的結拜大哥劉備是與曹操為敵的,而且當時正在袁紹軍中,顏良見到關羽,自然以為他是來投奔己方的,故不準備迎敵,結果被關公斬於馬下。

    再者說,關羽純屬突襲,顏良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三國志》中對這一段的描寫是:“(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三國演義》中還有更詳細的描述:“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這段話中,關公有兩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一是“倒提青龍刀”,二是“將盔取下放於鞍前”。按常理,古時武將上陣都要將頭盔、鎧甲穿戴整齊,目的是保護自己,而關羽衝陣時,卻是一副完全不設防的架勢,河北軍及顏良都以為關羽不是來投奔的就是來傳話的,因此根本未做迎敵準備,河北軍甚至放開一條大路。關公則抓住了對方的心理錯覺,完成刺顏良這一極其困難的任務。

    透過上面一虛一實的事蹟,都難以看出關羽的武功實力到底有多強,但能推測其膽子倒是不小。如果考慮到斬顏良是一種謀略也就罷了,假如從兩軍對陣先通名報姓的規矩來說,關羽的武德似乎就欠奉了。

    再說關羽的謀略。在《三國演義》裡,關羽作為主帥只打過一場勝戰,就是鎮守荊州時,出兵攻打曹軍,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但勝利之後仍不能攻克樊城,等到徐晃前來增援後,又打不過徐晃,只得解除樊城之圍,這說明他不是一個成功的軍事家。即使如此,此時的關羽軍隊元氣未傷,如果安然返回荊州,還有機會。然而,卻突然被東吳的呂蒙使了一招白衣過江,奪了荊州。這當然與關羽的失策有極大的關係。

    最顯關羽低能的是,他竟然將後方基地託付給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輕視的兩位將領。當初,在荊州誓師出征時,關羽處罰糜芳、傅士仁兩個留守基地的統帥,即播下危機的種子;待到進攻樊城時,關羽又因為這兩位統帥不能完成供應軍糧的任務,派使者去威脅他們:“如期把兵員糧草準備好,要不然我回來就斬了你們。”關羽此舉就如將基地建立在沙灘上。他的行為完全不像是一個歷經滄桑的大將,反而像是一個縱情任性的暴發戶。結果,呂蒙稍一策反,就連糜芳這樣的皇親國戚也反了。

    緊接著,在得知呂蒙佔領荊州後,關羽不但不封鎖訊息,反而派使節與呂蒙聯絡,結果使節被敵方利用,在關羽軍中傳遞家書,使全軍瓦解。關羽此舉讓人頗為不解,如果他稍有頭腦,封鎖訊息都來不及,怎會讓使節往返於荊州與軍營之間,不知他希望得到什麼?難不成希望用外交手段讓呂蒙主動歸還荊州?如果真是這樣想,可真是愚蠢到家了。

    《春秋》中就有一個相似的戰例: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探子回報首都姑蘇陷落,夫差馬上誅殺探子,為的就是不讓訊息走漏,軍心動搖。而熟讀《春秋》的關羽,不知道究竟讀了什麼。

    再者,關羽大軍撤退之日,曹軍的大將曹仁並沒有追趕,情勢跟當年彭城落入劉邦之手,項羽回軍一樣。而當年項羽一舉就擊潰了劉邦部隊,關羽大軍卻邊走邊散,最後只帶著兒子敗走麥城,被砍了頭。

    第三說關羽心胸狹窄、不識大體。在關羽眼中只有一個主子,和一個小圈子。當年劉備從隆中請出諸葛亮後,關羽就處處排擠諸葛亮。馬超歸降劉備後,因為馬超聲名極響,關羽不滿,一定要跑到成都去與馬超比武,還好諸葛亮故意把馬超比作張飛和黥布、彭越之徒(二人均是秦末漢初的名將),然後拍馬屁說你關二爺絕倫逸群,關羽這才作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張馬黃趙為五虎上將,關羽又開始排斥黃忠,嫌棄黃忠老邁,居然說出“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這樣沒有涵養的話來。如果不是費詩能言善道,誰都不能預料後事如何。

    第四說關羽自大自負,不識抬舉。最顯著也是後果最嚴重的一個例子,就是以“虎女安肯嫁犬子”這樣的惡言,拒絕孫權為兒子的提親。在當時,孫權的權勢只有曹操與劉備可與之媲美,其又與劉備是同盟國,怎麼能以“犬子”來稱呼一個友國頭腦的兒子呢?就算不願意,也不應該惡言相向。關羽這一衝動,破壞了諸葛亮十二年前的隆中對策,如果像隆中對策設計的,跟孫權保持和睦,吳、漢堅持聯合對抗曹魏,局勢當可改觀。

    這還不算,在關羽圍攻樊城時,孫權一方面派使者告訴關羽,他將派兵前來相助;一方面又命令軍隊慢騰騰行軍。關羽弄不懂孫權的心機,反而發脾氣罵道:“攻破樊城後,看我不把你滅了!”關羽的驕狂和吹牛,終使孫權在兩難之中作出了選擇,主動寫信給曹操,請求出兵討伐關羽,為之效命。

    第五說關羽的淺薄。關羽鎮守荊州時,東吳年輕將領陸遜尚名不見經傳。他看透了關羽驕傲自大的缺點,於是讓大都督呂蒙假裝病退,自己接替其職。在與關羽的書信來往中,陸遜極盡奉承之詞,讓關羽心花怒放,對其不加提防。這給呂蒙實施白衣過江之計打下了基礎。

    關羽身後被追贈為壯繆侯,此封號頗耐人尋味。“壯”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繆”是一個多義詞,包含有:同“絞”;假裝;深思狀;謬誤;同“巧”。在封號中使用歧義很多、褒貶均有的“繆”字,只能理解為包含了最高當局乃至滿朝文武對關羽既褒且貶的用心。因為,此字顯然不是取“絞”、“假裝”之意,縱觀關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沒有多大關係。以“深思”比喻似乎能說得通,但十分勉強,只有取“謬誤”之意更為恰當,因為關羽荊州之敗,給西蜀帶來的損失太大了。

    看了上面羅列的關羽事蹟後,我們發現,關羽軍事能力、智慧、心胸都有致命的缺陷,唯一可取的就是其對劉備的忠與義。然而,這個效忠並沒有讓劉備受益,而是替劉備把天下人得罪精光,並且是導致劉備死亡的重要原因。關羽死後,劉備悲傷過度,不顧諸葛亮勸阻,執意攻打東吳,結果夷陵一戰被陸遜所敗,死於白帝城。此戰也使西蜀元氣大傷。

    有人會說,如此一個滿身都是缺點的關羽,憑什麼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始終光芒四射呢?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他的英勇,而在於他對劉備個人的效忠,這種效忠,又被解釋為“道義”。

    羅貫中筆下的關羽成了武聖,這當然是因為羅貫中佩服關羽。而封建王朝的當權者們極力吹捧他,則是出於愚民的考慮。在民間,關老爺也依然備受恭拜,其原因很簡單:人們認可小說中所描寫的這種忠、義。儘管羅貫中筆下的關羽徒有虛名,甚至還有移花接木之嫌,武聖的整個高大形象卻早已深植人心。“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更是讓人們為他的光明磊落而折服。

    總之,讀歷史是為了發現真相,而民間傳說,我們可以尊敬,但不能因此和歷史混為一談。還是那句話:以史為鏡,可以知真偽。我們必須懷著理性態度來看待歷史,以及每一位歷史人物。這其實也是對人物本身的尊重。

  • 5 # 菜菜讀史

    三國中的關羽一直備受後代人的尊崇,在後代的封建君主為了昭示忠義甚至申花了關羽,並逐漸取代了姜子牙成為武財神。但是真實三國中的關羽並非像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那樣的英勇無敵,也不像後代口中那樣的完美無缺,而且三國中許多關於他的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今天小編就列舉幾個。

    1.關羽的人格魅力被無限誇大。

    歷史上的關羽其實是有一點點好色的,曾經劉備與曹操合力圍攻呂布,在大戰開啟之前關羽就像曹操表示打敗了呂布請求將呂布手下大將秦宜祿的老婆賞給自己。可惜曹操有收留“人妻”的毛病,城破之後他先命人將這個女人帶來讓自己瞧了瞧,結果曹操發現這個女人果然風姿卓卓,於是留在了自己的帳中,這讓關羽大為光火。

    2.“溫酒斬華雄”羅貫中的杜撰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按照羅貫中的描述發生在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在這次戰爭中小說裡劉備三兄弟跟隨公孫瓚參加此次戰役,然而據史書記載此時的公孫瓚還遠在幽州沒有趕赴討董戰爭,而此時的劉備三兄弟也沒有依附公孫瓚。當時的劉備在高密縣任職。所以關羽是不可能出現在這次戰爭中的,而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也並非真實發生的。

    3.關羽的漢.壽亭侯並非是忠於漢室

    羅貫中小說裡寫到曹操打敗劉備之後,關羽為了兩位嫂夫人被逼無奈歸降曹操。曹操為了籠絡關羽請封壽亭侯給關羽,關羽不高興非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漢字,表示自己接受漢室冊封而不是曹操恩裳。而實際上漢朝冊封侯爵是根據各地的地名來命名的,比如呂布的溫候就是溫縣的封地,而漢壽則是荊州武陵郡的一個亭縣,也就是說關羽的漢壽亭侯冊封的漢壽亭這個地方而不是壽亭侯。

    總之,羅貫中筆下的關羽十倍誇大的形象,再加上後世人對於關羽的忠義的迷信才導致了關羽被無限神話。

  • 6 # 碩風雜談

    關羽,作為漢末名將,一生以忠義為本,勇冠三軍,被後世尊稱為“武聖”,與“文 聖”孔子齊名。“當時義勇傾三國, 萬古祠堂遍九州”,正是對關羽形象的生動寫照。

    關羽(?—220),字雲長,本字 長生。據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 所載,關羽生於河東郡解縣,即今山西運城境內。東漢末年,關羽亡命奔涿郡,當時劉備於鄉里招兵買 馬,關羽與張飛往投,三人誓共生 死,恩如兄弟,故有“桃園結義”的佳話為後世所傳頌。官渡之戰前,曹操派兵東征,大敗劉備,關羽被俘。曹操封其為偏將軍、漢壽亭侯。 後來關羽掛印出走,仍投奔劉備,被派鎮守荊州。

    劉備為漢中王后, 拜關羽為前將軍,令率眾攻曹軍。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名 聲大振。後孫權襲荊州,關羽因輕敵自信,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關羽一生忠義豪勇,婦孺皆知。《三國志·關羽傳》記述關羽“身 在曹營心在漢”,對劉備忠心不二, 作為既是臣子又是兄弟朋友的關羽,這種既忠於君又忠於友的行為,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各階層的道德規範,更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一種美德,成為社會所共識的楷模是順理成章的。

    “桃園結義” 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傳統故事,其中 的“義”一直為古今所倡導,也是關 羽之所以被封神的最主要原因。關羽對劉備不單有君臣之忠,更有兄弟之情和朋友之義。這種情義正是社會各階層都需要的一種團結力量,對無權、無勢的下層社會民眾, 尤為重要。經《三國志通俗演義》的 渲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便成為 “義氣”的代名詞,關羽更是集合了 勇、忠和義,成為古代仁人君子的 典範,備受統治者、上層士大夫和下層百姓的崇拜。

    《三國演義》裡,關雲長“誅顏 良、斬文丑”“單刀赴會”威震四海, 其故事被後來演繹得神乎其神,更 是各種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經典 篇章。英雄崇拜無論古代還是當 今,無論中國還是國外,都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在亂世,英雄就是 百姓的救命稻草,民間總寄望英雄 出現,能濟世安民,保家衛國。關羽 生逢亂世,武藝超群,無論從背景 上,還是人物本身完全符合英雄這一形象,於是便成為動盪社會之中民間膜拜和供奉的物件。

    關羽戎馬一生,死前最高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在正史中他並沒有很高的地位。關羽最終被神格化,既是官方的需 要,又有宗教的原因,而民間信仰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7 # 丹飛朝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別稱“美髯公”,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被後人崇為“武聖”。

    關羽與劉備和張飛於桃園三結義後跟隨劉備輾轉各地,逐鹿天下,和張飛一同被稱為軍中的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後來劉備入益州,並讓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功襄樊,曹操不斷派大將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曹操繼續派徐晃前來增援,並聽從司馬懿等謀士聯合東吳孫權的建議,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

    孫權當然樂意,如是東吳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如是關羽腹背受敵,立即向南回撤,後來敗走麥城,在接近蜀境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被東吳潘璋部小將馬忠生擒。

    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一生忠義兩全,知恩圖報。

    為人忠,尤其是忠君。

    與友信,待人以義。

    處世以仁,為人寬宏。

    勇邁絕倫,智勇雙全。

    其中忠和義是其最為突出的品質。

    一、忠

    忠,可以解釋為臣子對君主的忠。

    關羽是忠的代名詞,他一生只忠於劉備,心繫於漢。

    關羽自劉備和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堅決信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當關羽在下邳山被曹操圍困走投無路時,面對曹操的說降,冒死提出了“只降漢不降曹、周到厚養劉備夫人、但知劉備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的約法三章。

    曹操為了收買留住關羽,對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選美女侍奉,送異錦戰袍,贈赤兔寶馬,後又奏請漢帝封為漢壽亭侯。

    儘管如此厚待,當他得知劉備的下落後,即掛侯印封金銀,過五關斬六將奔向劉備。由此可見,關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做人是何等地忠誠守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攻下了徐州,後又來攻下邳,關羽保護著劉備妻子等家小,被曹操軍馬包圍在一座山頭上。

    面對曹操的說降,關羽思考再三,答應降曹,但有三個條件∶一、只降漢朝,不降曹操;二、用劉備的俸祿養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要去尋找他。

    歸降曹操後,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隨曹操往許都。

    後來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銀財寶無數,還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

    後來袁紹起兵攻打曹操,袁軍先鋒顏良勇不可擋,連斬曹軍將領宋憲、魏續。

    關羽感謝曹操的照顧之情,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第二天又斬了袁紹的另一大將文丑,袁軍將領無人能擋。

    曹操大勝,關羽被封為 漢壽亭侯。

    後來,關羽尋得劉備去向,便向曹操告辭,曹操故意避不見面。關羽將曹操過去送他的財物、美女全部留下,將自己的漢壽亭侯大印掛在營中,留給曹操一封書信,護著二位嫂嫂找劉備去了。

    關羽離開曹營並不簡單,一路上可以說是險情頻出。

    第一關東嶺關,守將孔秀阻攔關羽過關,被關羽斬殺。

    第二關洛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傷人也被飛馬斬殺。

    第三關汜水關,守將卞喜在鎮國寺埋關羽,也被關羽斬了。

    第四關滎陽,王植要殺關羽為韓福報仇,也被關羽殺了。

    第五關黃河口,守將秦琪不放關羽渡河,又被關羽殺了。

    這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這些事件很好突顯了關羽忠心,一生只侍奉一個主公。

    二、義

    義,講義氣。是關羽守信用的又一大品質。

    關羽歸降曹操期間,曹操待之以厚禮,為了報答曹操的恩賜,關羽對曹操許下諾言:一定要立下戰功再投劉備,決不私自逃走。

    在曹操同袁紹的白馬之戰中,關羽果然實現自己許下的諾言,以萬夫不擋之勇輕取大將顏良的首級,後又斬了大將文丑,解除了白馬之圍。

    此為義耶。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之戰時,曹操擁有號稱80萬大軍,相當的意氣風發,以致種了周瑜黃蓋的苦肉計。

    黃蓋的苦肉計是赤壁之戰的最關鍵點,它讓魏軍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為實現火攻提供了可能性。最終周瑜火燒曹營,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撤退,在敗走華容道時,與關羽俠路相逢,此時關羽想起操作在許都對自己的恩情,講義氣放了曹操離去。

    此又為一義。

    關羽的誠實守信,還體現在赤心正義上。關羽憎恨貪官汙吏,在桃園三結義前,為人民殺死了仗勢欺人的地痞,逃難江湖五六年。

    可以說講信用、講正義、講義氣是關羽為人的靈魂所在。

    三、智勇雙全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傅幹: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溫恢: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曹操:“手中青龍偃月刀,跨下千里赤兔馬。好一個神勇將軍。”之後對荀彧說:“此人乃我素愛之人,得其可比奉先(呂布)。”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關羽除了忠義之外,他還是智勇雙全的人。

    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表現出他萬人無敵的勇武。

    戰徐州,鎮荊州,氣吞吳魏。

    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

    匹馬斬顏良,河北將士俱喪膽。

    單刀會魯肅,江東豪傑盡驚心。

    刮骨療毒時,割灸飲酒言笑自若。

    他威震華夏的赫赫氣勢,致使曹操決計遷都以避其銳。

    關羽可以說是神威貫古今,為“萬世人極”。

  • 8 # 奕天讀歷史

    三國名將關羽,在元末明初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被塑造為了勇武、忠義的完美化身。到了清朝,關羽更是一舉取代岳飛,搖身一變,成了世人所矚目的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關羽的勇武及作戰能力,舉世公認。

    曹操與袁紹大戰於白馬,派張遼、關羽為先鋒,迎戰袁紹大將顏良、淳于瓊。關羽遠遠看到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一槍刺顏良於馬下。然後,關羽下馬,從容的抽出佩刀,斬顏良首級而還。關羽不愧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悍將,其勇武無可置疑。

    關羽最被人稱道的忠義,卻有些許瑕疵。

    《三國志》中明確記載了,劉備借攻打袁術為由,騙了曹操數萬兵馬,襲擊斬殺了徐州刺史車胄,重新奪取徐州。曹操得知訊息之後,率軍攻破了劉備,“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關羽竟然投降了曹操。

    這要是比照關羽北伐之時,水淹七軍,擒獲于禁之後,于禁投降,龐德被斬的典故,關羽的忠義,也就比于禁稍微好那麼一點點。好的這一點,就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劉備,還時刻準備回到劉備身邊。于禁雖然沒有說要返回曹營,也不好說于禁就不惦記著重新回到曹操身邊。

    所以,關羽降曹,總是關羽忠義之上的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瑕疵。

    關羽的萬人敵,名不符實。

    在曹操南征荊州之時,程昱就曾對曹操說:“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秦末項羽就曾對其叔項梁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開始教授項羽兵法。按照程昱的說法,關羽應該也是善於兵法謀略的。劉備在奪取荊州之後,讓關羽留守荊州,應該也是非常信任關羽“萬人敵”的能力。

    但是,關羽剛愎自用,傲慢到目中無人,最終害死了自己,丟失了荊州,從蜀漢第一功臣,瞬間變為了蜀漢統一天下的最大罪人。

    關羽的傲慢與目中無人,從馬超和黃忠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證。

    馬超剛投靠劉備,關羽立刻寫信給諸葛亮,問誰可以比得上馬超的才能。諸葛亮一看,馬上明白了,立刻寫信說馬超可以跟張飛並駕齊驅,“未及髯(關羽美鬚髯,諸葛亮故稱之髯)之絕倫逸群也”,比不了你關羽。關羽一看到書信,有事沒事就拿出來讓賓客看。

    等到黃忠在漢中斬殺夏侯淵之後,劉備論功封賞,準備冊封黃忠為後將軍。關羽聽聞大怒:“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最後,還是在費詩的勸說之下,才平息了怒氣。

    關羽的傲慢,寡謀,還導致關羽與荊州部將糜芳、士仁有隙。當吳軍襲取荊州時,直接導致兩人降吳。

    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也完全是因為運氣太好,得了天時之利,絲毫沒看到關羽施展謀略的跡象。同時,關羽作為一方主將,沒能做到鞏固吳蜀聯盟,反而惹怒了孫權,中了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丟失了荊州,也足見其寡謀輕信的弱點。

    在襄樊戰場,關羽中了徐晃的聲東擊西之計,敗績而歸。途中,又中了呂蒙瓦解軍心之計,麾下數萬大軍,如鳥獸散,失去了奪回荊州的機會。最後,關羽只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不免讓人唏噓。

    關羽守不住荊州的跡象,其實在劉備奪取益州之時,已經顯現。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希望取回荊州,襲取了三郡,關羽根本無力阻止。演義之中,盡力美化關羽,編造了關羽單刀赴會,據理力爭的故事。而實際上,單刀赴會是魯肅阻止關羽進攻吳軍時所為。最後,劉備因為曹操奪了漢中,被迫以湘水為界,劃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給了孫權。

    關羽丟失了荊州,徹底破壞了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謀劃的自漢中和荊州兩路兵馬齊出,統一天下的謀略。也間接導致了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讓蜀漢損失了十餘員知名將領,以及十餘萬兵馬。致使蜀漢此後,只能靠益州、漢中兩地苦苦支撐,直到滅亡。

    劉備識人用人,要強於諸葛亮,但是,在任用關羽之上,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可謂是成也關羽,敗也關羽,關羽對於蜀漢,其過遠遠大於其功。

    如果拋開演義,只看歷史的話,關羽其實就是一個剛愎自用,傲慢寡謀的一介武夫而已。其忠義,也不像演義中所說的那麼光輝。關羽實際上,只適合做一員大將,擔任衝鋒陷陣的先鋒之職,而不適合作為坐鎮一方的統帥。

  • 9 # 老夥計162720415

    關羽首先是個歷史名將,一箇中國五千年曆史唯他一個被封神王帝的將領,這不是《三國演義》的功勞,是歷史和先民給他的。這也是中華文化,是不可以隨意抺去的。

  • 10 # 鄧眼看世界

    赤壁大敗,曹操一路北逃。諸葛亮算準了曹操必走華容道。權衡了各種利弊之後,準備派關羽把守華容道。

    三國時期,華夏大地多事之秋。

    荊州可謂是三戰之地。曹操赤壁新敗,從荊州敗走。其是一個恨字能表達的。而作為赤壁之戰的獲勝方的東吳,雖然有獲勝的名聲,但沒有獲勝的實際利益。面對眼前的荊州,可謂是恨得牙根癢癢啊!而坐擁荊州的劉備集團,可謂是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但是,作為劉備集團的第三號人物的關羽,知道當時的形勢嗎?

    亮問關羽:“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據之。”又問:“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

    哈哈,明白沒?我們的關大將軍,除了力戰之外,沒一點頭腦啊!跟著諸葛亮白混了這麼長時間,沒一點長進啊!華容道上的教訓,感情到現在他還沒明白一點啊!

    看東吳的求親使者諸葛瑾為關羽和孫權說媒,想把關羽的小女許配給孫權的公子,而後,聯兵抗曹。我們的關大將軍竟回話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但是,不肯嫁女就不嫁女吧,沒必要侮辱東吳的孫權啊!難道就不擔心,東吳和曹操合兵同取荊州嗎?真一介武夫啊

    還有,曹氏亡,孫氏集團豈會坐視旁觀。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能獨立面對孫氏集團嗎?這可是剛剛戰勝號稱百萬之師的赤壁得勝大軍啊!

    劉備低頭不語,心想確實都比我劉備強啊!

    留下阿滿這條命,對我們最有利啊!主公。

    曾記得隆中對嗎?

    縱觀關羽的一生,最缺乏的就是大地戰略思想和對大戰略思想的執行不力。

    隆中對到赤壁大戰,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了,作為劉備集團的第三號人物的關羽,竟然對這種大的戰略思想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悲哀,也是劉備集團的悲哀。

    大哥劉備——關羽自然是佩服的很。關羽亡命涿郡,初遇劉備,為劉備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正史上沒有這種記載。我認為劉、關、張結義這件事應該是存在的。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陳壽《三國志·關羽傳》裡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二、關羽為曹操所擒,曹操禮遇甚厚,關羽還是鐵了心的千里走單騎,追隨劉備。

    軍事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來說,就是海里航行的船和燈塔的關係。沒有諸葛亮,劉備都不知道自己該幹啥。眼看劉備得到諸葛亮後,二人親密之程度有甚於關、張二人,二人自然是十分妒忌;但不久便證明諸葛亮真乃神人是也,扭轉乾坤,關、張二人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件事就是赤壁之戰。此時的劉備已經沒有立錐之地,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只有諸葛亮是清醒的,事情緊迫,當仁不讓,一人去江東,說服東吳群英,孫權隨發三萬兵馬,助劉抗曹。赤壁之戰大獲成功。自此關羽對軍事諸葛亮十分尊重。

    缺乏大的戰略思想,是關羽的硬傷。

  • 11 # 安定郡小書生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其能力、品行深受後世推崇,尤其是後世皇帝將關羽從一代名將一路推上神壇,成為與“文聖“孔子並肩的“武聖“。

    對關羽的評價完全可以從其能力、品行兩個方面進行評價,這也是讓他被後世推崇的主要原因。

    (一)能力

    軍事能力。白馬之戰,斬顏良於萬軍之中,成名於河北;駐守荊州,獨當一面,圍襄陽,攻樊城,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名震華夏,讓曹操因其產生了遷都之念。

    政治能力。坐鎮荊州多年,周旋於曹魏、孫吳之間,為劉備取得蜀地、漢中提供了穩定的後方。關羽鎮守的荊州及時劉備入蜀的後方,又是劉備爭奪中原的前線。

    (二)品行

    忠誠。這也是後世帝王如此推崇關羽的重要原因之一,“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無疑都是關羽忠誠的真實寫照。

    勇武。關羽能在萬軍之中斬敵軍首領,除了有高強的武藝之外,與其勇武的性格也是分不開的。

  • 12 # 逍遙1906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關羽,差別很大。

    以三國志正史來看關羽,他是個矛盾的名將,戰功有但毛病更多。最有名的是程昱將他和張飛並稱萬人敵!但‘’萬人敵‘’這個評價並不是說他武力值可敵萬人,而是指他懂兵法,將兵能力可以勝任萬人的軍隊,這個評價遠遠不如‘‘世之良將,五子當先’’,也不如‘‘虎熊之將’’。但偏偏關羽就是喜歡這個高帽子。

    再看看他的戰功:三國志,一是參加平黃巾有功。二是參加解白馬圍(誅顏良)有功。三是助劉備二奪徐州有功。四是爭奪南四郡有功,五是水淹七軍有功。但失敗的作戰有:兩敗徐州(一敗呂布,二敗曹操),汝南兵敗,三敗江夏,南失三郡,襄陽敗亡。因此功過相抵過大於功!

    三國演義那就功勞鉅著了:平黃巾斬管亥,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一語退張遼,土山約三事,白馬誅顏良,延津斬文丑,千里走單騎,華容釋曹操,長沙收黃忠,乘亂取江陵,襄陽敗曹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簡直就是武勇的化身,只是被陰謀詭計算計敗亡!

    再看看關羽為人處事。演義中將他樹為忠義象徵,為人驕狂,恤士卒而驕士大夫。三國志的關羽:一是好色,在徐州時有強奪陶謙美妾,垂涎部屬美妻(秦宜祿妻子杜氏)的記載。二是驕狂,看不起士大夫。三是無謀,對敵無策失荊州。四是欺凌下屬(特別是荊州欺凌糜芳傅仕仁潘睿,造成這幾人投降東吳)。

    總之。劉禪給他的壯繆侯諡號,就是說他雖然有勇力,卻是個名不符實的人!

  • 13 # 學習就要強國
    神仙級別的人物今天就說說史實中的關羽,對於關羽的形象大家並不陌生,身長九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胯下坐騎千里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所向披靡,關羽也的確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溫酒斬華雄固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等!是關羽的英雄事蹟,在後人的心目中他不單單是一代名將,還昇華成為了一神仙級別的人物,由此可見關羽的名聲與地位可不一般。神化的關羽幾大疑點

    溫酒斬華雄疑點,事實上發生在關羽身上的事情真的如同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斬華雄大家都不陌生呂布的手下華雄被當時還是名馬弓手的關羽輕輕一刀就取性命!事實上華雄並不是為關羽所殺在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中,華雄是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所殺,對於文丑之死的事情三國志中是死在曹操的手裡。

    對於的疑點,大家在對這把兵器也很是親切,有關專家說三國時期不可能存在青龍偃月刀,因此關於也就不可能使用這麼好的一把兵器了,為什麼專家也給了相關的證據,

    一.因當時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短柄刀,也稱環首刀偃月刀之名最早出現在宋史兵書中三國時期 並沒有偃月刀。二.當時因為有馬鐙騎馬是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只能一手抓馬鞍那麼重的兵器, 不可能兩個手緊握,已經證實馬凳在西晉時才有。

    對於華佗刮骨療傷的疑點,然而華佗於公元208年為曹操所害關羽攻打樊城時為公元219年,所以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之事也是不可能的了。

    關羽在華容道放曹操的疑點。三國志中記載赤壁之戰時曹操軍中士兵因突發瘟疫無法作戰,故而曹操操了自己的戰船帶兵撤退,結果讓周瑜撿了個大便宜,其實途中曹操也並未經華容道,由三國時的地形圖上顯示來看曹操當時帶兵撤退由赤壁指向江陵,由此看來,關於華容道放曹操也只能是小說杜撰的了!

    不折不扣忠義無雙的大英雄但是無論怎樣,雖然演繹很多故事是假的,關於在歷史上的中立形象是真的,關羽在會員的心中是不折不扣忠義無雙的大英雄,後人懷念他,也是因為他的忠義才對紀念至今的。

  • 14 # 閒壇故事匯

    關羽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可能除了劉備和張飛以外,他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裡。當初劉備建立蜀國,封四大將軍,當任命書送達荊州時,關羽一度不願受封,理由是:我竟然跟黃忠這個老傢伙平起平坐?後來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才勉強受封。可見他是多麼的目中無人。失荊州,丟掉了性命,也是因為他不聽勸阻,盲目自信以為孫權不會偷襲他的大本營,當得知呂蒙已經過江時,他仍然認為自己可以先攻下樊城再回去收拾呂蒙,結果正是他狂妄的自信,讓他一世英名掃地。藉著這個問題多說兩句,正是因為蜀國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慣著關羽,都讓著他,才把他捧上了天,所以他的性格和脾氣才會如此極端,最終害死了自己。

  • 15 # 紅手指遊戲

    關羽是不是用刀,這是幾百年來談的最多的。估計很多人多能背出來:歷史上的關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自然也就更不會是所謂青龍偃月刀了。陳壽《三國志》中沒有提到關羽用什麼兵器。桃園結義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 16 # 高廣銀

    但是,在《三國志·關羽傳》那900多個字裡,其實找不到太多能把關羽跟“義”掛鉤的內容。劉禪給關羽的封號是壯繆侯,繆是名不副實的意思。這可不是個好的諡號,含有對他失掉荊州的批評。但是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對這個諡號感到不滿意,他把史書中關羽的諡號改成了武廟中的封號忠義侯。這樣明目張膽地篡改史實,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少見。乾隆接受不了這個繆字,因為他不認為關羽犯了什麼錯。在他看來,關羽既忠且義,怎麼會有錯呢?

    史書《三國志》到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故事變得越來越豐富。所謂“演義”就是講史演義,類似今天的評書。後來有人把說書演義的底稿整理成文字,就形成了最初的三國小說。我們說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不是說他一個人創作出了全部內容,而是說他是最初做整理工作的那個人。後來,有出版商出版了三國小說。一開始有了很多不一樣的版本,最後,清代的毛宗崗父子修訂了一個完善的版本。我們今天說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指的就是這個最終定本。

    關羽的形象,就在從史實到小說的演變過程中,一點點豐富起來。不過,古人豐富人物形象的方式,跟我們今天的理解不太一樣。你看小說電影,肯定不喜歡那種黑白分明的、臉譜化的人物。在很多好的敘事作品裡,英雄也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反派也會有不得已的理由。在三國故事的演化中卻正好相反,原本真實的歷史人物一定是複雜的,行動也不會有那麼強的內在一致性。但是,在流傳過程中,三國的人物形象都是越來越鮮明,越來越黑白分明,越來越臉譜化。講故事的人會想盡各種辦法,突出人物身上某一個鮮明的特質:曹操疑心病重、諸葛亮神機妙算,而關羽就是講情義的代表。

    隨著三國故事的流傳,關羽有情有義成了一種共識。講故事的人就會為此增刪或者修改情節,進一步強化這種共識。我們來舉個例子。《三國演義》裡,曹操俘虜關羽以後,安排關羽和兩位嫂子共處一室,這是在試探關羽的人品。而關羽這一夜手捧《春秋》,看到天亮,讓曹操心服口服。而關羽一夜不睡,體現的當然是他對劉備有情有義。這個情節在某些版本的三國小說裡是沒有的,毛宗崗把它加到小說裡,還特別強調這個情節重要,就是因為它充分地表現了兩個主要人物的核心特徵——曹操的“奸”和關羽的“義”。曹操愛才,一直想把關羽收為己用。他想關羽把持不住,就沒臉再回去找劉備,自然會跟著自己了。而關羽的堅守,也就不只是在男女關係上保持清白,更是在表達忠於漢室,忠於義兄的決心。

    從人設來看,關羽是蜀漢第一武將。宋代,人們普遍接受了蜀漢正統的觀念,這就讓關羽成了一個正面英雄。而且,關羽熟讀《春秋》,這在武將中是比較少見的。《春秋》是儒家經典,熟讀《春秋》,意味著關羽懂得儒家的倫理綱常,也就是“仁義禮”。關羽因此具備了代表儒家思想的基本條件。從經歷來看,歷史上,關羽受到曹操和劉備兩方勢力的賞識。他雖然投降了曹操,最後還是選擇回到劉備身邊。這段“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經歷,天然就是描寫“義”的劇本。你想想,關羽的選擇其實有一些難以解釋的地方。比如說,不管最終他是不是回去了,關羽確實是先投降了。在那時候的情境下,相比投降,以身赴死是不是更顯忠義呢?因為資料太少,歷史並不能給我們提供答案。讀者心裡自然會產生疑問,疑問就會產生懸念。懸念就是講故事的人可以添油加醋,自由發揮的空間。有點像我們平時說的“填坑”。坑填的好,會給讀者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也就能放大故事所要表達的東西。那麼,這坑是怎麼填的呢?就是用“義”來解釋關羽所有的行為,把他的行為合理化。這樣,還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些“坑”,讓讀者在內心感到滿足的同時,深刻理解“義”的內涵。

    具體來說,小說中強化了關羽投降是要“守護嫂子”這個動機。這樣一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理就可以解釋了。這個處理就是用“義”解釋了關羽的行為,消除了讀者的疑問。在這期間,曹操的拉攏,還有前面說的秉燭達旦,以及後面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所有這些故事,都是在渲染關羽的忠義。你看,如果沒有夾在兩個陣營之間的經歷,關羽的忠義也就沒有展現的空間了。

    關於陣營之爭,關羽的故事中還有一個更大的疑點,就是義釋曹操。這個情節是小說虛構的。吳蜀聯軍在赤壁之戰大勝曹操,諸葛亮派關羽乘勝追擊。關羽在華容道埋伏成功,最後卻放走了曹操。相信很多人看《三國》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裡都會痛心疾首,覺得關羽怎麼能錯失良機呢。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解釋說:諸葛亮認為曹操命不該絕,所以才派關羽去華容道埋伏。但是諸葛亮又不明說,還以軍法要挾關羽。這是孔明的狡猾,但也更能凸顯出關羽的凜然氣概。所以說,故事裡寫放曹操這個反常的行為,是要表現關羽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這個行為越是反常,越是難以理解,讀者理解的時候,情感效果就越強烈,對“義”的表現也就越成功。這就是故事的魅力,義釋曹操也成了《三國》中最經典的畫面之一。

    如果你熟讀《三國》,可能還有會疑問:關羽之前在許田,看到曹操對漢獻帝不敬,明明那麼堅定地想殺曹操,在華容道又放棄機會。故事這麼講,不是自相矛盾嗎?

    在許田想殺曹操,他是想為大漢除奸。在華容道放曹操,他是想報曹操之恩。一次是忠奸分明,一次是恩怨分明,所以都是“義”。你會不會覺得這樣解釋其實有點牽強?但其實這才是“義”真實的樣子。在華人心中,“義”這個概念,是非常複雜的。我來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放棄現在隨便玩的自由,是為了以後更大的自由,這兩個“自由”就不是一個意思。實際上,很多核心價值觀比如自由、公正、平等,在不同的處境中,都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解釋。

    故事是人理解世界的工具之一。故事的理解方式,就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做出解釋。口耳相傳的口述故事,是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在互動中磨合出來的,最終形成的都是最符合普世價值的解釋。關羽的故事,剛好給古人提供瞭解釋義、理解義的絕佳素材。在幾百年的演化中,就形成了關羽跟義的對應。更好的是,他一個人的故事,還能展現出義的複雜性。關羽就這樣成了代表“義”的符號,在三國故事的演化中被不斷地強化。關羽這個人物塑造得越成功,文學對“義”的表現也就越成功。

  • 17 # 阿呆夢話

    關羽關二爺,那可是威震華夏,名揚四海的人物。被視作“忠義”的化身,敬奉在 廟裡的,是“神”一樣的人物啊。

    然而,這都是演義。《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

    那麼,真實的關羽是怎樣的一個人?

    咱們還是要從《三國志》等正規的史書中,去尋找答案。

    《三國志》: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這一段說明了,斬顏良的事實,也證實了關羽是“萬人敵”的說法。說明關羽的武力,是不容置疑的,的確有勇有武。

    《三國志》: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這一點也說明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確不為曹操的恩賞所動,謂之“忠義”。

    至於溫酒斬華雄,還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都是編造的。華雄是死於與孫堅的亂戰之中。

    《三國志*關羽傳》中還記錄了刮骨療傷的段子,這也是關羽讓人敬佩的地方。

    然而,同樣,關羽的心胸狹小,也是赫然的。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嫉妒馬超,瞧不起黃忠。這都正常,作為蜀漢的第一將領,他的高傲是可以理解的。

    關羽作為重要的將領,犯下的錯誤,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這是不爭的事實。

    破壞了三分天下的基石,導致蜀漢的衰敗:

    吳蜀聯盟。這是整個戰略的基石,沒有這個基礎,三分天下馬上垮掉。關羽在荊州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聯吳抗操。關羽卻缺乏戰略高度,目空一切。在孫權主動放下架子,求取關羽女兒為兒媳時候,被關羽大罵:虎女焉能嫁犬子。孫權忍了,為大局利益,放棄個人榮辱。

    關羽犯了個最大的,最不該犯的錯誤,就是搶了“湘關米”。

    關羽在發動襄樊戰役後,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立即不可一世了。在圍困樊城的時候,軍糧短缺。他居然放縱士兵去搶了東吳的糧草“湘關米”。

    這個做法太流氓了。這一下子讓孫權再也沒法忍了。打人不打臉,這是打的東吳上下所有人的臉,侵犯了主權。

    正是這個舉動,導致了東吳翻臉了。白衣渡江襲擊荊州。才有了關羽的敗走麥城,身首異處。也才有了夷陵之戰,有了張飛喝劉備的身亡。引起了蜀漢走向下坡路。

    總之,真實的關羽,是個忠勇之人。也是個目空一起的莽夫。自戀、高傲、盲目自大。他犯下的錯誤,大於他的功勞。是蜀漢的罪人。

  • 1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關羽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同他的小說中的形象相差並不大,在小說中關羽是忠義的代表是一個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猛將,同時還是一個驕傲自大的,歷史上的關羽也符合這三個特點。先來說一下忠義,關羽對劉備的衷心耿耿,《三國演義》中記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離開曹操,回到了劉備的身邊。在正史上關羽沒有過關斬六將,但是他的確從曹操處離開,重新回到劉備的身邊。當時的劉備既沒有根據地,也沒有多少軍隊,關羽離開曹操投奔劉備就好像是放棄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去投奔到了一個創業公司裡面。因此即使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仍然不影響關羽忠義的形象。

    在關羽斬殺顏良之前,張遼曾經問過關羽,你是否會長期的追隨曹公呢?關羽說:曹公對我的恩德的確很大,但是劉皇叔跟我約定同生共死,現在他還尚在人世,我又怎麼能背棄他去投奔曹公呢?我終究都會離開這裡的。從關羽的語言裡面也能看到,關羽的態度是非常堅定地,而且說出做得到,這也難怪後人這麼推崇關羽。

    在正史上關羽沒有斬殺華雄,也沒有斬殺文丑,僅僅是斬殺了顏良,但是這一戰績卻能讓關羽在三國正史中位居穩居第一猛將的位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整個三國正史裡面臨陣斬將只發生過一次,就是關羽斬殺顏良。趙雲和張飛斬殺武將的戰績全部都是小說杜撰的,呂布也沒有以一敵三,三國最強的萬人敵就是關羽。而且關羽除了個人勇猛之外,他的軍事才能還非常強。在襄樊戰役期間,關羽打著曹操一度想要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史書稱他是威震華夏。在中國曆代史書中能配得上威震華夏這個稱號的,只有關羽一個人而已。

    再來看關羽的自大,正史上的關羽比小說中還要自大。歷史上的關羽曾經有過三次羞辱他人,第一次是黃忠馬超投奔劉備期間,當時關羽聽說馬超武功高強能力出眾,於是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問他馬超到底屬於什麼水平?諸葛亮聽到關羽這麼說,知道關羽是想要跟馬超比試比試。於是諸葛亮說:馬超這個人非常的厲害,但是他只能和張飛對比,如果和你美髯公比起來還是差得遠呀!聽到諸葛亮這麼說,關羽高興的把信交給自己手下的將領們觀看。

    這件事不僅說明關羽比較自大,還說明關羽不擅長處理同僚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有一些小孩子脾氣。在看諸葛亮寫信誇獎關羽的時候,如果放在一般的將領肯定要回信自我謙虛一下,結果關羽竟然拿著信件給其他人專門去看,從這個過程也能發現關羽的自大不僅是表面上的囂張,而是他從內心思想上就非常的自大。關羽第二次找麻煩是黃忠被封后將軍的時候,關羽聽到這個訊息,憤怒的對著使者說,大丈夫始終不能和老兵平起平坐!幸虧劉備找來的使者能言善辯,他對著關羽說:我今天來這裡只是來傳達命令的,您接不接受是您的事情,但是我現在勸你,劉備一直把你當做兄骨肉至親兄弟,現在你因為一點小事翻臉,我都為你感到,不值。聽到這裡關羽才放棄了找麻煩。

    關羽第三次羞辱他人,是在孫權求親期間,孫權想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臭罵孫權的使者,最終得罪了孫權。關羽的兩個優點,讓他在封建王朝成為了忠義的代表,被後人崇拜。關羽自大的缺點,讓他最終大意失荊州,白白丟了性命。

  • 19 # 阿樂記錄日常生活

    在桃園三結義中與劉備、張飛結成生死兄弟,他是個忠厚、講義氣、重感情的人。 在一次戰鬥中,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同時也不違背桃園結義的誓言,儲存實力,東山再起,無奈投降了曹操。曹操送給關羽很多金銀財寶,還把珍貴的赤兔馬送給他,可是都沒能改變他對劉備的忠心。他斬了顏良和文丑,報答了曹操的大恩之後,就去投奔劉備。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找到了劉備,可見他對劉備是忠心耿耿。 關羽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膽氣過人。有一次,他誤中敵人的毒箭,華佗為他刮骨療傷,他一邊飲酒一邊下棋,好像一點也不疼。華佗稱讚他非常勇敢。 人無完人。關羽的弱點是驕傲自大,誰都不放在眼裡。由於他的輕敵,造成了“大意失荊州”,是蜀國的一個重大損失。從此,蜀國走向滅亡。

  • 20 # 狸子熊情報局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人。他對於大哥劉備忠心耿耿,所以被曹操俘虜後,曹操對他非常好,給了他很多好東西,但是他說“我不能因為丞相給我的新恩,就忘了皇叔的舊恩”,最終掛印封金,過關斬將而去。關羽同時也非常知恩圖報,雖然曹操是他(或者說是劉備)的敵人,但是因為曹操給過關羽很多好處,所以關羽幫他斬了顏良文丑,最後在華容道還救了曹操一命,使曹操死裡逃生。最後敗走麥城,被孫權俘獲,關羽誓死不降,被孫權下令斬首。歷史上民眾對關羽的崇拜也非常深,乃至尊他為“關王”“關帝”,這雖然是統治者加的封號,但也可以看出關羽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人們對於關羽的尊重,更多的不是在他的武藝上,而是在他這份忠義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和武磊基本沒有交集為什麼說武磊是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