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閱史明心
-
2 # 江漢流雲
如果要說英國皇室的風流史,那最不能忽視的應該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和他的六個妻子的故事了。亨利作為都鐸王朝的第二任君王,為了休妻另娶,也是想盡了辦法與羅馬教廷決裂,結果推動了宗教改革。你可能會好奇,一個國王想娶個妻子,或者多幾個情婦不是很正常嗎?中國皇帝還不是除了皇后外,還有後宮三千佳麗嗎?古代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到了英國就那麼複雜了,其實這和英國的宗教信仰有關的,在信仰羅馬天主教的歐洲,一個君王只能有一個妻子,只有妻子生的孩子才有繼承權,而其他的情婦所生的孩子,都是不被承認的私生子,可亨利卻渴望有個男繼承人。
拋棄糟糠之妻
亨利的苦惱應該是源自他逐漸年老色衰的原配吧。亨利的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凱瑟琳是西班牙的公主,本來是亨利哥哥亞瑟(Arthur)的妻子,但由於亞瑟的早逝,所以凱瑟琳改嫁給了小自己6歲的小叔亨利。婚後凱瑟琳多次流產,只留下一個女兒瑪麗(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瑪麗女王),王后無法誕下一個男繼承者,讓亨利十分惱火,為了避免第二次薔薇戰爭。擁有個兒子成為亨利想方設法休妻的主要原因,所以安妮·博林(Anne Boleyn)的適時出現,也徹底堅定了他的想法。結果凱瑟琳以與亞瑟同房過的不貞罪名被休了,亨利也是真不厚道啊,為了離個婚也不惜毀掉前妻的名聲。
情婦也沒好下場
安妮.博林的身份其實還是有些特殊的,她本來是凱瑟琳王后的侍女,結果卻和國王勾搭上了,現在終於明白女主人,為什麼都要防著家裡的小保姆了,實在是太危險了。安妮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早年在法國的生活,讓她與英國傳統的女人有所不同,這也是她吸引亨利的一個方面吧。安妮的新教思想影響了亨利,也幫助她登上了後位。其實博林家的女人都不簡單,所以她的姐姐瑪麗·博林(Mary Boleyn)(許多影視劇中都說是妹妹,其實是姐姐)也是亨利的情婦,只是姐姐沒有妹妹厲害,所以妹妹熬到最後成為了王后。可是在亨利的眼中,女人更重要的是生孩子的工具,只生下女兒伊麗莎白(也就是後來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安妮很快也失寵了,沒生兒子已經讓亨利很不耐煩了,可是安妮偏偏不是個安靜的主。很快安妮和她弟弟喬治就被逮捕,同時被逮捕的還有喬治的三個朋友,他們都以和安妮私通被處死,而安妮也被斬首。
終於迎來兒子了
亨利八世很快又和珍·西摩(Jane Seymour)結婚了,說來好笑,珍.西摩居然是安妮·博林的侍女,看來亨利對自己老婆的侍女都比較感興趣吧。很快珍為亨利生下了兒子愛德華·都鐸(Edward Tudor)(後來的愛德華六世),可惜珍很快因為突發產褥熱去世了,所以亨利又只能勉為其難的再娶位王后了。
夫妻成兄妹
亨利的第四位妻子是克里維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可能覺得隔太遠了,沒辦法知道人家公主長什麼樣,亨利覺得有點擔心。可是這可難不倒聰明的亨利國王,於是亨利派人畫了公主的肖像,是不是很像中國昭君出塞的故事呀,可惜壓根就不是那麼回事。漢元帝他們很耿直的送去了畫像醜,而真人貌美的昭君。而克里維斯卻送來了畫像美貌,但實際卻滿臉痘的安妮公主,亨利也只有吃這個啞巴虧了。可亨利很有原則的不碰安妮王后,轉而追求安妮王后的侍女凱瑟琳.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安妮·博林的表妹),看來亨利的口味還是那樣沒變呀。安妮王后也很識趣,在國王又提離婚的時候同意了。於是亨利也很耿直的和這位前妻成為了兄妹,他賜安妮“國王的姐妹”的頭銜,並給了一大筆錢安置安妮。
老夫少妻也很黴
到這裡亨利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五任妻子了,也就是前面說到的凱瑟琳·霍華德。亨利真的是專一呀:“侍女當情婦,情婦當王后。”可惜這位凱瑟琳王后和她表姐安妮·博林王后一樣,根本就不是安分的主,所以婚後她很快就和大臣托馬斯·卡爾佩珀(Thomas Culpeper)等人通姦了。起初可憐的亨利還不信自己的頭上綠雲飄的,直到大主教克蘭麥向亨利密報王后通姦,亨利這才接受了現實,亨利接受了現實自然就要流血了,所以亨利下令逮捕並殺死了凱瑟琳的所有情人,而凱瑟琳也被處以絞刑。
這次亨利不鬧騰了
也許是年紀大了,第六次婚姻亨利不再鬧騰了,而是娶了一位寡婦,也就是凱瑟琳·帕爾(Catherine Parr)。凱瑟琳·帕爾是一個激進的宗教徒,而亨利卻是個保守派,所以兩個人經常吵架,好幾次亨利都差點要殺了凱瑟琳,幸好凱瑟琳算識時務,總能及時止步。凱瑟琳·帕爾也成功的熬到了亨利死,安穩的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亨利死後和他的第三個老婆埋在了一起,可以看出他對著了老婆比較珍視的,也是人家給他生了兒子,又沒幹對不起他的事(可能是來不及吧,原諒小原這麼壞的想),反正珍成為了亨利唯一承認的妻子。
亨利其實除了這六個老婆外,還有許多情人的,只是那些情人結局怎麼樣咋們就不深究了,但這六個老婆卻是:“兩個被拋棄,兩個掉了腦袋,一個難產死了,還有一個算好運的保住了腦袋和后冠。”
-
3 # 鼠跡
亨利八世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他進行了宗教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國的歷史發展。
我這麼評價一下亨利八世:他是一位為英國曆史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的昏君。
一己之慾亨利八世在12歲時就接受了父親安排下的比自己大五歲的凱瑟琳為妻,雖然是老夫少妻,但他們的婚後生活還算幸福。凱瑟琳的儀表端莊,把亨利八世迷的團團轉。但是呢,凱瑟琳王后只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孩成為了後來的瑪麗一世),在當時的英國,男性繼承人才是國民們翹首以盼的。於是,亨利八世逐漸冷落了曾經深愛過的凱瑟琳。
之後一個叫做安妮博林的宮廷式女闖入了亨利八世的生活,這個女性有著聰慧的頭腦和貴族女性所不具備的活潑性格,令亨利八世神魂顛倒。亨利八世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以及傳宗接代的大事,決定與之前的凱瑟琳王后離婚,然後改娶安妮博琳。
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在當時的英國國王也是要受教皇的制約的,由於教皇不允許國王離婚。如果亨利八世要離婚,務必要經過教皇的允許。亨利八世是個桀驁不馴的人物,他不想自己的婚姻大事上看別人的臉色,他決心與教皇對抗。
亨利八世為了使自己的新婚姻合法化,在國會上頒佈了上訴法:未經國王許可,神職人員不得向羅馬教廷供奉、禁止國民向羅馬教廷上訴一切案件、禁止英國的牧師和世俗人等在遺囑與婚姻案件等方面向羅馬教廷上訴,從而直接將教皇的最高司法權從英國曆史上取消了。
在新法律的建立下,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失效,並且與安妮博林的婚姻生效。1533年,安妮柏林被加冕為英國皇后。
新的政體之後這一做法又得到了羅馬教廷的反感,亨利八世要與教皇對抗到底。於是又在至尊法案之中宣告國王是英格蘭唯一的至高無上的首腦。並宣佈與羅馬教皇斷絕一切關係,這一時間標誌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教廷正式決裂。英國徹底實現了宗教改革,不再接受羅馬教廷的領導。之後在國會和貴族的支援下,亨利八世終於在全國實現了宗教改革,改革後的英國教會稱英國國教會,是歐洲三大新教之一,成為國家機構的一部分。之後,亨利八世將之前宗教的修道院全部拆除,年收入達到十多萬英鎊的土地落入了國王的錢袋子中。這就是著名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之後亨利八世通過了他的改革規定的法律,娶了六任妻子,比較過分的是,有些他不喜歡的前妻他就直接處死。亨利八世為了一己之利,將英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徹底斷裂,但是這也有助於之後的資本主義發展。亨利八世是一個惡魔,但他推動了英國曆史。
-
4 # 藍淚笛歪說雜史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在歐洲以軍事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並使英國最終形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亨利八世作為擁有空前權力的專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亨利八世也是音樂家、作家、詩人。他最有名的曲子是《與好夥伴一起消磨時光》(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這首曲子也被稱為國王的歌謠。
-
5 # 惪州元良1978
他也支援維護英國司法權,反對羅馬教廷干涉,聲稱“在英國國內除了上帝,國王是最高威權。”
亨利八世一手建立了英國皇家海軍,他下令建造快速靈活的新式戰艦,把火炮裝在船艙內部,並配備專門的戰鬥水手,並修建了幾個海軍專用的船塢。他在1514年給特里尼蒂公司頒發許可狀,令其專門經營航海業,並有權徵稅資助航海和設定燈塔。
亨利八世受封建貴族舊傳統的影響也很深。他把大量時間花在與貴族騎士們比武、打獵、遊樂上,不願處理日常政務。他頒佈法令,嚴格規定貴族在服飾上的等級區別,禁止平民在服飾排場方面有逾越之舉。他經常在宮廷盛會上展示他的王者風範,以征服群臣和嘉賓。
1517年亨利八世在格林威治舉辦騎士比武大賽,出場時他披掛金色盔甲,外罩鑲嵌各色珠寶的紫色緞袍,胯下戰馬也披金掛銀。一位外國使節讚歎道:“世界的財富和文明盡在此處,某些人把英國視為蠻夷之地,在我看來他們才是野蠻人。
-
6 # 百曉生談歷史
亨利八世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他和他的六個妻子。
除此之外,他的窮兵黷武,殘忍弒殺,建立英國聖公會,以及他的肥胖也比較有名。
我本人對歷史的愛好,更偏向人文而非政治,所以我大概不會去說亨利八世在位期間,他對英國以及歐洲做了什麼,也不會說他對於他身後的歷史有什麼影響,我更感興趣的是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一個人,哪怕是身居高位,享有四海,他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很多人喜歡把統治當做《文明》或者《全面戰爭》的玩家,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和他們身邊的人打交道罷了。
如果要我說亨利八世,我可以說他是個長不大的胖子,他一生都處在一種任性和幼稚的生存狀態中。
每當我把十七歲的亨利八世和彌留之際的亨利八世對比,總是有點唏噓的,他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有點可惜的就是,我讀過的關於亨利八世的書都是英國的青少年讀物,寫的比較淺,比茨威格的《斷頭女王》境界差很遠。我也只好回憶單純的史實,看看在冷漠的歷史中,亨利八世的血如何慢慢變涼。
1485年,博斯沃思之戰,亨利七世,亨利的父親,為都鐸家族奪取了王位。
1491年,明弘治四年,亨利出生了。
1493年,兩歲的亨利被封為多佛城堡總管。
1494年,三歲的亨利被封為爵士,幾個月後,又被封為約克公爵。因為當時正好是玫瑰戰爭硝煙尚未散去之時,有一個名為波金的人自稱約克公爵。
1495年,亨利獲得嘉德勳章。
童年時代的亨利一直生活在半囚禁的狀態中,除了他自己的房間,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公園。聯想到亨利的父親亨利七世不斷被囚禁、不斷逃亡的前半生,我想亨利七世這樣對待次子可能是因為他的人生讓他缺乏安全感吧。
好在亨利的老師不錯,他的私人老師名為約翰·斯格頓,是當時最有名的詩人。據說他給亨利上課的時候,師徒二人經常上到一半就開始彈琴唱歌或者朗誦詩歌。在這樣的老師的薰陶下,亨利可以說飽含藝術細胞。
1502年,亨利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他的哥哥,威爾士親王亞瑟去世了,亨利成了王位繼承人。他也和原本準備嫁給他哥哥的西班牙公主凱瑟琳訂婚。
1509年,亨利十七歲,他的父親亨利七世去世。亨利成為英格蘭的王。
十七歲的亨利,是大眾的偶像,是一位被愛戴的國王。
他沒有理由不被愛戴。
他高大,英俊,健壯。他身高一米八三,要知道當時英國男人的平均身高還不到一米六;他的面板潔白,下巴總是颳得乾乾淨淨,他還有一頭鮮豔的紅頭髮。
他不但有吸引人的外表,他還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因為小時候的教育,亨利會寫詩,會彈琴,還會跳舞,他經常跳舞跳到天亮。他還喜歡打獵,喜歡比武,在這些比賽中,亨利也經常拿到冠軍。
這樣的新國王,很受國民的愛戴。英格蘭可能以為亨利七世去世後,充滿青春活力的新國王已經把那個戰亂年代的陰霾一掃而空了。人們似乎把對生活的美好渴望也寄託在了這個新國王身上。
即位後的亨利不理政務,每天不是打獵就是比武,到了晚上就是跳舞還有和他的狐朋狗友賭博。
對於這樣一位盡情享受生活的國王,他的臣民並不討厭。
如果亨利的哥哥還活著,那麼現在的亨利很可能就是一個給英格蘭人提供話題的皇弟,可惜的是,他是國王。絕對的權力總是會俯視人的心靈,亨利只能屈服人性,走上了他那條黑暗之路。
1513年,四年過去了,亨利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叛國罪處死了他父親的老臣埃德蒙·達德利。有點奇怪的是,我還真沒查到亨利殺他的真實原因,書裡提起這次殺人,只是把這個算成亨利殺人之旅的開始。作為一個在位期間讓數萬人因為政治原因掉腦袋的君王來說,殺死這個人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太理性的理由,也許就是亨利單純看他不順眼。
第二件事,趁著法軍的主力遠在義大利,遠征法蘭西。這場戰爭的細節我也所知不多,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亨利和他的僱傭兵們長驅直入,佔領了幾個小城後就班師了。同時,英格蘭也和蘇格蘭爆發戰爭,英格蘭倒是大勝了。
1513年是個節點,亨利開始嚐到了作為國王的甜頭,權力,上天給他的權力。我感覺他出兵的原因不是什麼深思熟慮的結果,大概是他熱衷於打獵和比武的延伸。
1527年,在又一次遠征法國無功而返的四年後後,亨利終於意識到,他看他的妻子凱瑟琳真是越來越不順眼了。也許是厭倦了,也許還是因為沒有兒子。雖然大英以女王著稱,但是在亨利的年代,讓女人做王是不可想象的。在亨利的女兒坐上王位之前,英國的上一位女王是瑪蒂爾達女王,這位女王直接引發了英格蘭的十九年內戰。
為了離婚,亨利把他的好朋友托馬斯·沃爾西推上了英格蘭紅衣主教的高位,結果托馬斯竟然背叛了亨利,反而要求亨利遵守天主教的律法。關於托馬斯為什麼變臉的說法很多,有些人說他是被宗教感召了;還有人說他成為英格蘭紅衣主教後某種程度上就成了英格蘭的領袖,不在把亨利放在眼裡;還有人說他有政治野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紅纓炫客T
亨利八世作為英格蘭,王朝歷史上一位明君,他一生貢獻有很多,但是有的人認為他只是一個只知道情愛的暴君,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亨利八世,這一輩子都是專情的暴君,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任妻子和兒女。但是因為王位繼承的原因,兄弟姐妹之間彼此相互廝殺。關係和所有的王朝一樣,都比較亂,並且相互猜忌廝殺。只為了獲得最終的王位,伊麗莎白也不例外。伊麗莎白的早期也被當成私生女被虐待,因為亨利八世有很多的妻子,每個妻子都為他生了很多兒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也就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但是這位女兒起初在亨利八世的印象中是對她非常不滿意的,而且伊麗莎白一世早期被當成亨利八世的私生女虐待過,也被分配給其他的王室做傭人。很多人不知道的事,亨利八世其實也是,一位多情之人,他的一生一共娶了六位妻子,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第一任王后,那個時候亨利八世非常愛自己的第一任王后,但是,王后生下女兒之後。
亨利八世就像所有的男人一樣,開始變心,認為王后無法為他生下男子繼承皇位,於是和其他侍女私通,但是他的第一任王后凱瑟琳是其他國家的公主,沒有辦法跟他離婚,所以亨利八世,偷偷養了小三,最後,小三成功上位,成為了第二位王后。
-
8 # 公子品史
在我看來,亨利八世是這樣的人: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使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此外,在歐洲以軍事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行為都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發生很大變化。從而使英國最終形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君主的亨利八世對上面情況起了重大作用。
-
9 # 三秦說書
亨利八世,英語:Henry VIII, 1491-1547年, 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享利八世是英格蘭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國王,他勇武彪悍,知識淵博,除了治國理政,制定律法,帶兵打仗,還會寫詩,作曲,設計。他一手挑起了英格蘭新教與天主教之爭,讓英格蘭逐漸脫離了羅馬教廷的管轄。他在當時的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之間,左右逢源,遊刃有餘,確保了當時還比較弱小的英格蘭的本土安全。他一共娶了6個妻子,他的三個兒女全部成為了英格蘭國王。
-
10 # 青燈古誠
誠邀!
以下闡述均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1---亨利八世少年
亨利少年時可謂博學多才,不禁精通3門外語更是音樂家、詩人、作家;
《與好夥伴一起消磨時間》更是被後世稱為“國王的歌謠”
2----亨利登基後
亨利登基後推行宗教改革(原因竟然是不讓多娶老婆),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最高宗教領袖(在英國除了上帝只有國王最大),對國家機構進行全面改革;
這些都對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系、文化、思想、宗教等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並使英國成為統一集權的國家,而亨利也成為權利空前的專制君主;
3----亨利晚年
亨利到了晚年依然雄心萬丈,對法國等幾個國家發動戰爭,但都毫無建樹;
猜疑心日益嚴重,易爆易怒,在改革派及反改革派中間來回搖擺不定;
-
11 # 一半是火焰
亨利八世本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亨利八世本人無論在宗教改革前,還是在以宗教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後,對天主教的信仰並沒有多大變化,亨利八世在其執政初期,與羅馬教廷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教皇與法蘭西國王的幾次衝突中,旗幟鮮明地站在教皇一邊。在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興起之際,亨利八世對其十分敵視,並竭力阻止新教思想傳入英國,曾責令約克大主教沃爾西焚燬大批流入英國的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著作。此外,他還撰寫了題為《反對馬丁·路德,捍衛七項聖禮》的專著,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此書發表後,博得了天主教世界一片叫好聲。他因此被羅馬教皇授予了基督教世界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一朵金玫瑰和“信仰的捍衛者”稱號。在宗教改革過程中,亨利的所作所為充分說明了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信仰沒有因為與教皇爭奪英國教會控制權而改變。他之所以挺身而出,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不是因為教義的分歧,而是基於政治權力和物質利益的爭奪。他是因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得不推行宗教改革,來使英國教會擺脫羅馬教皇的控制而歸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在謀奪教會的財產以肥己時,在宗教的教義、禮儀上,他決不會像馬丁·路德,尤其是加爾文那樣執著,而是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無法斬斷與天主教難以割捨的情緣,表現出極大的保守性。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從亨利八世的離婚案開始的。亨利八世遺棄的凱瑟琳正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五世的姨媽。查理五世不僅統治著包括德國、西班牙、尼德蘭、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島和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在內的這樣一個大帝國,而且還控制著能夠決定亨利離婚案命運的羅馬教皇。所以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隨時都會給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的武裝入侵帶來藉口。在這種形勢下為對付外來入侵,除加強戰備外,另一方面就是爭取盟友和瓦解敵營,而當時唯一能夠爭取的盟友便是德國新教諸侯。恰好1536年時,法國和西班牙正忙於義大利戰爭,無暇顧及英國事務。於是,英國便以相對激進的改革內容換取德國新教諸侯與之結成同盟,結果便產生了《十條信綱》。1537年,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義大利戰爭開始冷卻。1538年,雙方訂立了為期十年的停戰協定,教皇保羅三世趁機建議法國和西班牙聯合進攻英國。為了對付這一危機,根據當時國內國際形勢,亨利八世改變了自己的部分策略。在國外,同德國的新教諸侯建立廣泛的聯絡,甚至不惜違心的同德國新教諸侯克利福斯公爵的女兒安娜實現聯姻。在國內,鑑於改革引起的激烈爭論不利於政治統治,亨利制定了保守的《六條信綱》,在宗教教義等各方面向天主教靠攏,並處死新教首領克倫威爾,丟車保帥,換取教會封建主對國王的擁戴。
亨利八世以議會作為推行改革的主要陣地,透過議會立法,制定一系列法律法案來迫使國內外反對派屈服。 1529年,改革議會召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拉開帷幕。此屆議會歷時七年,有八次會議。首次改革會議上頒佈了“遺 囑驗證法案”、“喪 葬費法案”和“兼領 聖職法案”,限制教會勒索死者及其家屬財產,並褫奪了他們以教皇許可為由兼領聖俸的特權。上院主教和修道院長雖然反對,但在國王壓力下被迫從命。1534年召開兩次改革議會。通過了在改革程序中有重大意義的“至尊法案”,承認國王是英格蘭教會的世間最高領袖,有權監督法律事務和糾正教會弊端,同時還頒佈了“叛逆法”,規定:凡攻擊國王、王后及王位繼承者,一律處以叛國罪。至此亨利八世將教會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並擁有了懲治一切不滿者,反叛者的法律依據。1536年2—4月,改革議會的最後一次會議召開,會上透過議案宣佈解散年收入在200鎊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動產和不動產皆歸王室所有。1539年國會再度透過法案,關閉剩餘的一切修道院。解散修道院及剝奪教會地產的行動,是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摧毀了教會的經濟基礎,增加了王室的經濟實力。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亨利八世宗教改革過程中,重要的變革都是透過議會法令來實現的。之所以依靠議會,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了議會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議會立法權的增長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同時由於王權的強大和亨利七世積存的大量財富使議會不能借徵稅問題要挾國王。相反,議會上院的部分貴族及議會中佔多數的下院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出於經濟利益的誘惑和相互鬥爭的需要都向國王靠攏。在這種條件下,依靠議會立法來推行宗教改革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可以說是多姿多彩的,特點很多。除了上述三方面外,還有對教產的剝奪特別徹底等。所有這一切都對英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改革自上而下的進行,走遊離於新舊教兩端的中間道路,英國避免了改革可能引起的大的內亂和動盪,才沒有像德國一樣引起國內分裂,使民族教會名符其實。改革以議會立法的方式進行,無疑是明智之舉,不僅為伊麗莎白宗教改革開闢了道路,同時也使議會得到了 充分的發展和鍛鍊。對教產的剝奪基本摧毀了教會的經濟基礎,確保了宗教改革成果的長期存在。亨利將沒收的教會土地以賞賜和出售的方式處置,幾經輾轉,土地絕大部分落入鄉紳手中。經濟利益使這批人成為強大的反天主教社會力量,也使他們成為英國新教的穩定的後備軍。他們對所得土地多采用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從而推動了英國社會經濟變革的程序。然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也不可避免的留下了很多問題。由於其在宗教內容上基本保留了天主教的思想,沒有完成宗教上的任務,所以英國的宗教改革繼續進行,從愛德華六世到伊麗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的中間路線也留下了禍根。他竭力的保持著保守集團和激進集團的平衡關係,“他把那些擁護教皇權的人送上斷頭臺,是因為他們在攻擊民族的獨立,他把那些傳播新教的人送上了火刑柱是因為他們在攻擊國家的統一。”[3] 就是打著恢復亨利八世末年宗教信仰的口號,瑪麗在英格蘭逐步實現了天主教的復辟。此外,亨利八世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也遇到了來自下層群眾,尤其來自落後地區的抵制,他們提出恢復往昔生活秩序,捍衛天主教,反對剝奪教產的要求。這些人也恰恰成為瑪麗宗教復辟的社會基礎。總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達到了加強專制王權的目的,增強了民族國家的整體實力,推動了英國近代化的程序,但由於其走遊離於新舊教兩端的中間路線,在形式上徹底與羅馬教廷決裂,內容上卻基本完整的保留天主教思想,使英國的宗教改革曲折多變,撲朔迷離,也引發了更富有宗教理想主義氣質的清教運動。
-
12 # 江湖奈我何
題主好。
亨利八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家庭而言,他是情愛的暴君,但是作為一國之王而言,他富有雄才大略,促進了英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的發展。
1. 作為丈夫,亨利八世有過六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在確認第一任妻子凱瑟琳不能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與女侍官安妮•博林發生婚外情。
第二次婚姻,因為安妮沒能生下兒子,亨利八世下令批捕安妮,後安妮被斬首。
第三次婚姻,亨利八世跟安妮的女侍官珍•西摩舉行婚禮。
第四次婚姻,亨利八世與他不喜歡的安妮公主結婚,正是因為這樣,亨利八世就轉而追求安妮王后的侍女。
第五次婚姻,亨利八世與凱瑟琳•霍華德結婚,結果後來因為通姦被處死。
從這幾次婚姻看來,亨利八世是個情愛的“的暴君”,在歷任妻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不忠,這對於一個丈夫來說,就是不負責任,道德淪喪,他的冷酷,無情成了後世口中的詬病。
但作為一個帝王來說,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頗有建樹,對英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他對政府結構進行了改革,召集組成樞密院,成為中央政府核心。由議會頒佈法案,規定地方財政負責地方財政收支。同時也推進了司法制度的改革,改變了以往舊有制度的弊端。
在文化教育方面,亨利八世大力支援人文主義,透過設立相關講座和課程的方式來促進人文主義的傳播,這使得當時英國國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另外亨利八世還大力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脫離羅馬教會。在1534年頒佈的《至尊法案》中規定國王是世界上擁有最高權利的人並不受普通法律的制裁,這部法案標誌著英國國教的創立。這場宗教改革的運動同時也對當時國內的文化思想有著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亨利八世是個譭譽參半的人,他的濫殺暴力,冷酷,無情留給了後世不好的印象,也為後世所不齒,但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他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推動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
13 # 會奔跑的金絲魚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在歐洲以軍事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並使英國最終形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亨利八世作為擁有空前權力的專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亨利八世非常博學多才,他甚至用拉丁文寫了一本書。他還是最早研習全球地理的歐洲統治者,1507年地圖測繪師馬丁·瓦爾德澤米勒和馬蒂亞斯·林曼出版了最早的全球地圖,這個地圖描繪了美洲大陸並將大西洋和太平洋分隔開來,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理論。
亨利八世(左)和弄臣威爾索莫斯一起演奏
亨利八世也是音樂家、作家、詩人。他最有名的曲子是《與好夥伴一起消磨時光》(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這首曲子也被稱為國王的歌謠。
回覆列表
亨利八世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他和他的六個妻子。
除此之外,他的窮兵黷武,殘忍弒殺,建立英國聖公會,以及他的肥胖也比較有名。
我本人對歷史的愛好,更偏向人文而非政治,所以我大概不會去說亨利八世在位期間,他對英國以及歐洲做了什麼,也不會說他對於他身後的歷史有什麼影響,我更感興趣的是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一個人,哪怕是身居高位,享有四海,他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很多人喜歡把統治當做《文明》或者《全面戰爭》的玩家,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和他們身邊的人打交道罷了。
如果要我說亨利八世,我可以說他是個長不大的胖子,他一生都處在一種任性和幼稚的生存狀態中。
每當我把十七歲的亨利八世和彌留之際的亨利八世對比,總是有點唏噓的,他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有點可惜的就是,我讀過的關於亨利八世的書都是英國的青少年讀物,寫的比較淺,比茨威格的《斷頭女王》境界差很遠。我也只好回憶單純的史實,看看在冷漠的歷史中,亨利八世的血如何慢慢變涼。
1485年,博斯沃思之戰,亨利七世,亨利的父親,為都鐸家族奪取了王位。
1491年,明弘治四年,亨利出生了。
1493年,兩歲的亨利被封為多佛城堡總管。
1494年,三歲的亨利被封為爵士,幾個月後,又被封為約克公爵。因為當時正好是玫瑰戰爭硝煙尚未散去之時,有一個名為波金的人自稱約克公爵。
1495年,亨利獲得嘉德勳章。
童年時代的亨利一直生活在半囚禁的狀態中,除了他自己的房間,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公園。聯想到亨利的父親亨利七世不斷被囚禁、不斷逃亡的前半生,我想亨利七世這樣對待次子可能是因為他的人生讓他缺乏安全感吧。
好在亨利的老師不錯,他的私人老師名為約翰·斯格頓,是當時最有名的詩人。據說他給亨利上課的時候,師徒二人經常上到一半就開始彈琴唱歌或者朗誦詩歌。在這樣的老師的薰陶下,亨利可以說飽含藝術細胞。
1502年,亨利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他的哥哥,威爾士親王亞瑟去世了,亨利成了王位繼承人。他也和原本準備嫁給他哥哥的西班牙公主凱瑟琳訂婚。
1509年,亨利十七歲,他的父親亨利七世去世。亨利成為英格蘭的王。
十七歲的亨利,是大眾的偶像,是一位被愛戴的國王。
他沒有理由不被愛戴。
他高大,英俊,健壯。他身高一米八三,要知道當時英國男人的平均身高還不到一米六;他的面板潔白,下巴總是颳得乾乾淨淨,他還有一頭鮮豔的紅頭髮。
他不但有吸引人的外表,他還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因為小時候的教育,亨利會寫詩,會彈琴,還會跳舞,他經常跳舞跳到天亮。他還喜歡打獵,喜歡比武,在這些比賽中,亨利也經常拿到冠軍。
這樣的新國王,很受國民的愛戴。英格蘭可能以為亨利七世去世後,充滿青春活力的新國王已經把那個戰亂年代的陰霾一掃而空了。人們似乎把對生活的美好渴望也寄託在了這個新國王身上。
即位後的亨利不理政務,每天不是打獵就是比武,到了晚上就是跳舞還有和他的狐朋狗友賭博。
對於這樣一位盡情享受生活的國王,他的臣民並不討厭。
如果亨利的哥哥還活著,那麼現在的亨利很可能就是一個給英格蘭人提供話題的皇弟,可惜的是,他是國王。絕對的權力總是會俯視人的心靈,亨利只能屈服人性,走上了他那條黑暗之路。
1513年,四年過去了,亨利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叛國罪處死了他父親的老臣埃德蒙·達德利。有點奇怪的是,我還真沒查到亨利殺他的真實原因,書裡提起這次殺人,只是把這個算成亨利殺人之旅的開始。作為一個在位期間讓數萬人因為政治原因掉腦袋的君王來說,殺死這個人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太理性的理由,也許就是亨利單純看他不順眼。
第二件事,趁著法軍的主力遠在義大利,遠征法蘭西。這場戰爭的細節我也所知不多,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亨利和他的僱傭兵們長驅直入,佔領了幾個小城後就班師了。同時,英格蘭也和蘇格蘭爆發戰爭,英格蘭倒是大勝了。
1513年是個節點,亨利開始嚐到了作為國王的甜頭,權力,上天給他的權力。我感覺他出兵的原因不是什麼深思熟慮的結果,大概是他熱衷於打獵和比武的延伸。
1527年,在又一次遠征法國無功而返的四年後後,亨利終於意識到,他看他的妻子凱瑟琳真是越來越不順眼了。也許是厭倦了,也許還是因為沒有兒子。雖然大英以女王著稱,但是在亨利的年代,讓女人做王是不可想象的。在亨利的女兒坐上王位之前,英國的上一位女王是瑪蒂爾達女王,這位女王直接引發了英格蘭的十九年內戰。
為了離婚,亨利把他的好朋友托馬斯·沃爾西推上了英格蘭紅衣主教的高位,結果托馬斯竟然背叛了亨利,反而要求亨利遵守天主教的律法。關於托馬斯為什麼變臉的說法很多,有些人說他是被宗教感召了;還有人說他成為英格蘭紅衣主教後某種程度上就成了英格蘭的領袖,不在把亨利放在眼裡;還有人說他有政治野心,希望競爭教皇之位。總之,我想他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他被亨利逮捕,比較幸運的時候在亨利下令處死他之前,他就病死了。
亨利任命了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這位大主教同意亨利離婚,就這樣,理會終於完成了。亨利又任命自己才是英國教會的領袖,直到今日,大不列顛君主依然是英國教會的首腦。
這麼多年過去了,亨利已經變得殘忍嗜殺,他頒佈了七十多種叛國罪,謀殺國王也好,批評國王也好,都成了死罪。那時候,倫敦橋到處都是因為叛國罪被處理的人的碎片,頭顱、身體、內臟,展示給那些過往的行人。
1536年,亨利的第一任妻子凱瑟琳去世,給她看病的西班牙醫生說她是被毒死的。
亨利聽到這個訊息後,不知道會不會想起十幾年前他給她寫的詩:冬青常綠,不變其色,我亦如此,永愛吾妻。
四個月後,亨利稱她的第二位妻子是女巫,處死了她。
除了想法設法離婚,亨利還在對外發動戰爭,可惜除了對蘇格蘭有一系列勝利外,亨利對法國以及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都乏善可陳。1520年他和法國的戰爭最讓人啼笑皆非,英法大軍在法蘭德斯山谷相遇,亨利在自己的營地上建造起一個華麗的宮殿,法王弗朗西斯也建起奢華的帳篷,兩個國王不斷給對方擺宴席,要麼就是比武,就這樣胡鬧了三個月,兩個國王就回去了。
人到中年的亨利大概厭倦了婚姻,也厭倦了戰爭,1530年,亨利的軍隊兵臨巴黎城下,因為天氣太冷,亨利又回到了英格蘭。除了女人和戰爭,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呢?那就是文藝了吧,其實從亨利即位以來,Continental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英格蘭國王是個有品位又慷慨的人,所以斷斷續續的,去英國的遊吟詩人、琴師、劇作家、畫家就變多了,而且是越來越多。
1537年,為亨利生下一個兒子的珍因病去世。
又要打仗,又要養那些藝術家,再加上亨利奢侈的生活,亨利發現自己手裡的錢越來越少了,亨利有制定了很多苛捐雜稅,很諷刺的是,其中有一種叫做“友好稅”,要求他的臣民交出1/6的收入,因為反抗的太厲害,亨利只能去掉了這個稅。當時英國還有“羊吃人”的情況,如果再收下去,本來就很困苦的農民們可能就要造反了。亨利看了一圈,看到了教會。他任命托馬斯·克倫威爾整治教會。在三年中,幾百所修道院被關閉,修士們被驅逐。
1540年,亨利宣佈他的第四任妻子是他的“妹妹”,其實也就是和她離婚。
1542年,亨利把他的第五任妻子送上斷頭臺,理由是她和很多男人通姦。
亨利發現,他老了。他猛然反應過來,他的頭禿了,他的腰圍已經驚人的大,因為他少年時代無數次的比武和打獵,他的身體有很多淤青,現在,他的腿上佈滿了潰爛。1543年,他和三十一歲的凱瑟琳·凱爾結婚,他已經不需要愛情,不需要兒子,他只希望有個人能照顧他。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亨利愈加的殘暴和多疑,他的腿已經爛了,佈滿壞疽,他已經不能走動,每次上樓是要用絞車把他吊起來。他也不再相信醫生,他在自己的腿上塗滿自創的秘方,再包起來。
每天晚上,他都要命令別人給他的寢室門前砌上一面牆,第二天再把牆敲開。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了,在迴光返照的時候,他會想起那個容光煥發,高大俊美的十七歲的自己麼。
幾個月後,他的第六任妻子嫁給了他的小舅子。
在我看來,亨利一生都在任性中度過,在潛意識裡面,他可能還是那個十七歲的萬人迷男孩。他有一個黃金手鐲,上面刻著:寧死不移志。
在他統治期間,只有五百萬人的英格蘭據說有六七萬人被處死,他的摯友(好幾個托馬斯、白金漢公爵),他父親的老臣,甚至包括老人(比如看著他長大的索爾茲伯裡伯爵夫人,處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了),都難逃被他處死的命運。
他對於藝術的偏愛,幾次效果有限的戰爭以及與法王的鬥富,六次婚姻,因為暴飲暴食造就的肥碩身體,視人命為螻蟻,橫徵暴斂……構成了他這人本身。
歷史上的他做了什麼,他自己又怎麼知道呢,他終究只是個長不大的胖子,只是想萬事如他所願,只想每天都是打獵、比武、舞會、賭博。可是很所有人一樣,他越是長大,越能感覺到世事的不可捉摸,命運的殘酷無情,自命君權神授的他,只能用他手裡的權力,殘暴地反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