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隆慶皇帝雖不是中興之主,但也不是窩囊無能之君。一位想中興明朝基業卻自身才華實力有限難以做到的明朝悲哀之君。

  • 2 #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嘉慶皇帝在清朝歷史上算是一個知名度不高、存在感也不強的皇帝。在他之前,是清朝處於鼎盛時期的康雍乾三代帝王,其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在他之後,則是進入近代的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諸帝,起碼也都在歷史教科書上出過場。唯獨嘉慶帝,既沒有文治武功的輝煌成就,又沒有經歷過近代的歷史,所以這位在位長達25年的皇帝幾乎就被尷尬地“忽略”掉了。

    但是平心而論地說,嘉慶帝其實並不能算是個混日子的皇帝。尤其在他即位之初,還是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很是有過一番思考的,對他爹乾隆晚年的種種弊政和錯誤也都有深刻的觀察。他認識到,經過了他爹乾隆長達六十年的統治之後,大清王朝已經是弊病叢生了——吏治腐敗、奢侈靡費、土地兼併、流民日多、武備廢弛、河工失修……所以,在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親征之後,他便立即從整肅鉅貪和珅開始,拉開了國家政治整頓的序幕。

    嘉慶親政初期,除了整肅和珅集團,嚴厲禁止奢侈靡費之風外,還特別注意廣開言路、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他曾不止一次地下詔求言,希望大小官員們能夠就各方面的問題都積極進言。他在詔書中說:“諸臣務須宅心虛公,將用人行政、興除利弊、有裨實政者,各抒誠悃,據實敷陳,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廣益之意。”誠摯之情可謂溢於言表。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的誠意,嘉慶還親自平反了兩起乾隆晚期因言獲罪的案子。一件是御史曹錫寶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上書彈劾和珅家奴劉全營私舞弊、貪墨錢財的案子。此案當時因為和珅正得勢,曹錫寶的上書最後被乾隆批覆“查無實據”,反被斥為“誣陷”,革職回家,幾年後含恨而死。嘉慶親政後,稱讚曹錫寶“不愧諍臣之職”,為其平反,恢復名譽和官職;另一件則是禮部侍郎尹壯圖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上書,建議取消“議罪銀”制度的案子。因為尹壯圖的上書觸怒了乾隆帝,結果被判“斬決”,後改判為降級禮部主事。嘉慶親政以後,立即為尹壯圖平反,恢復其官職。

    應該說,嘉慶親政初期的這一系列舉動,證明了他確實還是很想成為大清的“中興之主”的。而對於乾隆晚期已經習慣了閉嘴避禍的大臣們來說,新皇帝廣開言路的誠意也是很足的。因此一時之間,朝廷的風氣為之一新,敢說實話、敢提意見的大臣越來越多了。《嘯亭雜錄》記載說:“今上即位,首下求言之詔,故一時言官,皆有丰采,指摘朝政,改如轉圜”。看著這一片大好形勢,嘉慶的“中興夢”似乎就要變成現實了。

    然而,歷史卻在這個時候給人們潑了一盆涼水。就在嘉慶親政半年之後的嘉慶四年(1799年)八月,一篇言辭激烈、直指時弊的上書擺在了嘉慶帝的案頭。這篇上書的作者,是翰林院編修洪亮吉。這位洪亮吉才學過人,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尤其敏銳。他曾就華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寫下過著名的《治平篇》,堪稱華人口學的開山之作。而在這封給嘉慶的上書中,洪亮吉保持著他一貫的大膽、直率和尖銳的風格。他在上書中說:“……風俗則日趨卑下,賞罰則仍不嚴明,言路則似通未通,吏治則欲肅而未肅。何以言勵精圖治也?”這等於直接指出嘉慶親政以來的各種措施其實根本不到位,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效果。更厲害的是,洪亮吉還在文中直接指出:“自三四月以來,視朝稍晏,竊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心者不少……”這段批評可謂是要了命了。因為大臣們都知道,嘉慶是個超級大戲迷。在即位之初的時候,嘉慶曾經創下了在宮裡連續看戲十八天的記錄。洪亮吉如此說,不是直接戳到了嘉慶的痛處了麼?

    果然,嘉慶看到洪亮吉的上書後,大發雷霆。他下詔痛斥洪亮吉“語涉不經,氣無倫次”,說自己“孜孜圖治,每日召見臣工,批閱奏章,視朝時刻之常規,及宮府整肅之實事,在廷諸臣皆共知”,認為洪亮吉對他的批評全是汙衊。最後下令將洪亮吉革職,發配新疆。這就是嘉慶朝有名的“洪亮吉大案”。直到第二年春天,怒氣已經消散的嘉慶,重新看了洪亮吉的上書,才感到“實無違礙之句,仍有愛君之誠”,下令赦免了洪亮吉,將他從新疆釋放回原籍。可是,洪亮吉因言獲罪的惡劣影響已經無法挽回了。大臣們看到嘉慶的所謂廣開言路原來不過如此,根本容不得對他本人的批評,都怕落得和洪亮吉一樣的下場,於是“言事者日見其少,即有言者,皆論官吏常事,而於君德民隱相關之實,則絕無論及。”嘉慶親政初期的那短暫的新興風氣,很快就消失了。而嘉慶的“中興夢”,也就在“萬馬齊喑”的沉默中跟著一起消散不見了……

  • 3 # 天怒人怨鬼見愁II

    隆慶外號小蜜蜂,意思是他對那事非常勤奮,經常白天也啪啪啪,還收了個洋妞。但是其實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隆慶能力確實很一般,但是他懂得放權給張居正高拱,比他爹任由嚴嵩父子亂搞要好得多,至少國家沒出什麼亂子,張居正的改革如果實施和磨合好,那麼大明至少一些尖銳的、致命的土地問題、稅收問題能得到緩解,國家經濟上不出大問題,進取不足,也能自保。可惜隆慶命短,和張居正君臣倆只能有始無終。

  • 4 # 隱者康司馬

    明世宗去世後,隆慶繼位。接著就把明世宗時期抓起來的,剛直不阿,經常得罪權臣的海瑞給放了出來,而且官復原職!

    隆慶皇帝放權給徐階、高拱、張居正,張居正針對明朝吏治腐敗,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他們想盡辦法逃避賦稅,導致國家財政匱乏進行了改革。

    高拱的改革措施是大力任用青年官員,提拔優秀人才。徐階當首輔也有改革的想法,裁減冗員,平反冤獄,改善士兵們的生活。不過他們的改革都沒有觸動當時的社會問題的本質,所以是治標不治本。同時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減少了農民貧民們的稅賦,這些錯施加快了貨幣流通,促進了市場商品經濟的發展。

    張居正認為,地方豪強和官府兩者互相勾結是眾害之源,他率先加強各級官員的監察。今後考核官員以錢糧為標準,那些對地方豪強追繳不力的官員一律受到懲罰,這樣國家的稅收逐漸的變得增加。

    所以說:*是良臣遇到了明主*,等隆慶皇帝死後,張居正被反對改革的保守勢力集團陷害致死……

  • 5 # 小白說華史

    隆慶皇帝即是明穆宗朱載垕,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嘉靖皇帝的三子。他雖然只在位6年,但他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發展經濟,一舉開創了隆慶新政,其中最為人知的便是“隆慶開關”。最後雖因沉迷媚藥而亡,然,我們不能否認他所創下的有利於大明的那些功績,所以小編認為他是中興明主。

    政治舉措:革除前朝弊政,施行新政

    朱載垕登基後,任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輔佐朝政,廢除父親嘉靖皇帝時期的做法,施行新政。

    (1)平反冤獄,宣佈從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後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所有因上諫而獲罪的大臣,還活著的免其罪並召用,已經死的了發撫卹金。

    (2)罷除一切齋醮,撤西苑內大高玄殿、國明等閣、玉熙等宮及諸亭臺齋醮所立匾額,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

    (3)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即使是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員也在考察之列,並且堅決賞廉懲貪。

    (4)減免賦稅,救濟百姓,減少百姓災後的痛苦。

    (5)抑止土地兼併,限田,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清田,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

    (6)親賢遠佞,朱載垕非常痛恨方士亂囯,一上臺便將世宗信任與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一併逮捕,下獄論死。另外,重新啟用像海瑞這些忠臣,讓他們為國出力。

    明穆宗的這些做法,對鞏固當時的局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沒有走他父親世宗的老路,而是摒棄父親遺留下來的這些弊政,革新政治。經濟舉措:隆慶開關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啟對外貿易,變私下販賣為公開販賣”。不久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不久後,朱載垕便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從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一個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的海外貿易也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雖然開放的月港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認可,只要遵守朝廷制定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是屬於合法的經營。

    “隆慶開關”使得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有條件地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並迅速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此,明朝的經濟比嘉靖朝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觀和發展,它在明王朝向一個繁榮時期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過渡作用。軍事成就

    朱載垕當太子時,便非常關注國家的邊疆事宜。他一登基,就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戚繼光發明了車馬陣;任用曹邦輔為兵部侍郎,與將軍王陵都督宣府、大同,總管西北邊防。總督王崇古、譚綸主管剿匪事務,天下大定。

    另外,朱載垕又升任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大修戰備,積極防禦東北邊患。任命寧夏總兵官雷龍出塞攔擊河套諸部,大敗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許河套諸部互市買賣。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鎮貢市。

    在軍事上,朱載垕主要是採取防守的策略,為鞏固明朝的邊防做了很多努力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外交:隆慶和議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因為家庭糾紛憤而投奔明朝,俺答率領全韃靼之兵到明朝邊界要人,在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的策劃與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與俺答談判,並最終用把漢那吉交換了背叛明朝投奔韃靼十餘年的漢奸趙全,同時兩國封貢互市,事件和平解決, 史稱“隆慶和議”。

    隆慶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載垕親自下令執行和蒙古的通貢互市協議,並冊封俺答為順義王 。同年,兩國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紛紛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

    開展互市貿易,互通有無,不僅緩解了大明與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而且還使得北方漢、蒙人民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從而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北部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寧景象,自此以後再也沒有爆發蒙古族大規模入侵中原的事件。總結

    從以上隆慶皇帝所做的這些方面來看,他還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他懂得廢舊革新,要與時俱進,解海禁,開啟對外貿易,發展經濟,正如學者王裕巽所分析的那樣,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可見,明朝經濟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另外,他佈防邊關,為大明邊防鞏固做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尤其是和蒙古議和,並且開通互市貿易,緩解了漢蒙兩族的矛盾,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

    所以說,他是中興明主並不是窩囊無能之輩。

  • 6 # 用人莫疑

    隆慶皇帝即是明穆宗朱載垕,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他雖然只在位6年,但他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發展經濟,一舉開創了隆慶新政,其中最為人知的便是“隆慶開關”。最後雖因沉迷媚藥而亡,然爾我們不能否認他所創下的有利於明朝的那些功績,個人認為他是中興明主。

    政治舉措:革除前朝弊政,施行新政

    朱載垕登基後,任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輔佐朝政,廢除父親嘉靖皇帝時期的做法,施行新政。

    (1)平反冤獄,宣佈從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後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所有因上諫而獲罪的大臣,還活著的免其罪並召用,已經死的了發撫卹金。

    (2)罷除一切齋醮,撤西苑內大高玄殿、國明等閣、玉熙等宮及諸亭臺齋醮所立匾額,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

    (3)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即使是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員也在考察之列,並且堅決賞廉懲貪。

    (4)減免賦稅,救濟百姓,減少百姓災後的痛苦。

    (5)抑止土地兼併,限田,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清田,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

    (6)親賢遠佞,朱載垕非常痛恨方士亂囯,一上臺便將世宗信任與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一併逮捕,下獄論死。另外,重新啟用像海瑞這些忠臣,讓他們為國出力。

    明穆宗的這些做法,對鞏固當時的局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沒有走他父親世宗的老路,而是摒棄父親遺留下來的這些弊政,革新政治。

    經濟舉措:隆慶開關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啟對外貿易,變私下販賣為公開販賣”。不久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不久後,朱載垕便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從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一個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的海外貿易也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雖然開放的月港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認可,只要遵守朝廷制定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是屬於合法的經營。

    “隆慶開關”使得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有條件地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並迅速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此,明朝的經濟比嘉靖朝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觀和發展,它在明王朝向一個繁榮時期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軍事成就

    朱載垕當太子時,便非常關注國家的邊疆事宜。他一登基,就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戚繼光發明了車馬陣;任用曹邦輔為兵部侍郎,與將軍王陵都督宣府、大同,總管西北邊防。總督王崇古、譚綸主管剿匪事務,天下大定。

    另外,朱載垕又升任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大修戰備,積極防禦東北邊患。任命寧夏總兵官雷龍出塞攔擊河套諸部,大敗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許河套諸部互市買賣。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鎮貢市。

    在軍事上,朱載垕主要是採取防守的策略,為鞏固明朝的邊防做了很多努力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

    外交:隆慶和議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因為家庭糾紛憤而投奔明朝,俺答率領全韃靼之兵到明朝邊界要人,在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的策劃與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與俺答談判,並最終用把漢那吉交換了背叛明朝投奔韃靼十餘年的漢奸趙全,同時兩國封貢互市,事件和平解決, 史稱“隆慶和議”。

    隆慶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載垕親自下令執行和蒙古的通貢互市協議,並冊封俺答為順義王 。同年,兩國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紛紛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

    開展互市貿易,互通有無,不僅緩解了大明與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而且還使得北方漢、蒙人民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從而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北部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寧景象,自此以後再也沒有爆發蒙古族大規模入侵中原的事件。

    總結

    從以上隆慶皇帝所做的這些方面來看,他還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他懂得廢舊革新,要與時俱進,解海禁,開啟對外貿易,發展經濟,正如學者王裕巽所分析的那樣,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可見,明朝經濟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另外,他佈防邊關,為大明邊防鞏固做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尤其是和蒙古議和,並且開通互市貿易,緩解了漢蒙兩族的矛盾,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

    所以說他是中興明主

  • 7 # 古曲古風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坖( jì)是中興之主,不能說是窩囊無能之輩。在位初期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吏治清明、社會安定,史稱隆慶新政;但執政後期黨爭矛盾激化、沉溺女色,頗為後世詬病。

    裕王稱帝,朱載坖自幼備受冷落

    朱載坖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璁第三子,因為十分迷信的朱厚璁一直認為次子朱載壡(ruì)並非凡人,所以立為太子,朱載坖被封為裕王,弟弟朱載圳被封為景王,可惜太子朱載壡14歲就去世了。按道理太子去世朱載坖作為朱厚璁第三子理應被立為太子,可他卻以朱載壡被立為太子後早早去世為由,遲遲不立新太子。

    此時朱厚璁比較喜歡景王朱載圳,權臣嚴嵩也期望朱載圳能成為新太子,而一直得不到父親喜歡的朱載坖只好備受冷落,成天戰戰兢兢,還在有徐階為首的一幫人支援。朱厚璁一直崇通道教,在“仙道”陶仲文的忽悠下,相信“二龍不能相見”,所以開始疏遠自己的子孫。不久有朝臣上疏,請求立太子,卻被朱厚璁誅殺,這讓朱載坖更加感到害怕。由於朱厚璁遲遲不立太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為了安定朝局,他讓景王朱載圳就藩安陸,不久朱載圳病逝,這一年是嘉靖四十四年,朱載坖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儲君,但直到朱厚璁駕崩,他也沒被立為太子,所以朱載坖是以裕王的身份繼位的。

    朱載坖繼位後的舉措:隆慶開關、隆慶和議

    朱載坖繼位後,重用徐階、高拱、李春芳、張居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廢除了父親朱厚璁的弊政,清理冤獄,恢復了之前被罷官員的職位;對於冤殺的予以平反,並安撫後人,海瑞被釋放重新啟用,任大理寺卿;並停止了所有道教儀式,處死了父親朱厚璁崇信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一干人等;同時免除百姓一年賦稅,抑制土地兼併,重新制定皇親國戚的田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得到了恢復。

    同年隆慶帝採用福建巡撫涂澤民的建議,大開海禁,允許民間商人出海貿易,史稱“隆慶開關”。有專家分析認為:朱載坖在位六年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朱載坖繼位後軍事上重用戚繼光、俞大猷等訓練新軍,在位期間,基本上肅清了東南沿海倭患,為東南地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於北方軍事部署,令李成梁鎮守遼東,防禦東北邊患;令寧夏總兵雷龍出塞大敗河套諸部。

    對於韃靼俺答汗的入侵,在高拱和張居正的斡旋下,雙方議和,開通互市貿易,緩解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強了漢、蒙之間的瞭解和團結,自此,北方蒙古再無大規模戰事發生,史稱“隆慶和議”。

    黨爭加劇,沉溺女色,縱慾過度,服用春藥過量而亡

    隆慶帝朱載坖宅心仁厚,雖然親賢遠佞,重用不少能臣幹吏,但是對於這些官員卻沒有有效的制衡,最後高拱擠走了自己的老師徐階,張居正進內閣後,又與高拱不合,從而引發了明朝黨爭的開端,內閣關係十分緊張,彼此互相傾軋,可對於這些,朱載坖卻束手無策,放任其發展。

    朱載坖這個人可能是因為在藩邸時長時間備受壓抑,所以當上皇帝之後,在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漸漸的開始放縱自己,沉溺後宮女色,並不斷服用春藥,以至於僅僅才當了六年皇帝身體就垮了,據歷史記載,在隆慶六年,朱載坖曾因為縱慾過度而導致連續兩個月沒有上朝,一度傳出病危的訊息,還在兩個月後有所好轉,但身體早已被掏空,剛在朝堂上坐一會兒就頭暈眼花四肢無力,只能再次回宮休息,又拖了兩個月,年僅36歲的隆慶帝就一命嗚呼了。

    總結:

    隆慶帝總體上說是一個好皇帝,是一位中興之主,畢竟人無完人,他性格的缺陷,也給後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黨爭的開啟,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 8 # 澤放史

    筆者認為若要看一國之君是否為中興明治之主,那就要看在其治理下的國家是否有了多方面的進步。而隆慶皇帝朱載垕在這一點上顯然是符合這個標準的,故筆者認為其算得上是一箇中興明治之主。

    其在位期間不管是在經濟上、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有著長足的進步,因此他被後人冠以中興明治之主的稱號也在情理當中。

    然而整個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開始有了黨爭的苗頭,除此之外,他還常常縱情於聲色犬馬,以至於在燈紅酒綠中病逝。也正是由於這兩點,他又被人質疑為窩囊無能。

    對於他到底是中興明治之主還是窩囊無能之主,我們在這裡以史實說話。

    故本文將從隆慶帝朱載垕的早年經歷著手,介紹其在位期間的主要政績,以及他執政時期的弊病,最後加以總結和反思。

    早年經歷為後來中興明治做鋪墊

    直到嘉靖十八年,朱厚璁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與此同時,兩歲多的朱載垕被封為裕王。

    雖說這時的朱載垕被封王,但是他的母親杜康妃開始逐漸失寵,並且當時的明世宗朱厚璁對於這個第三子並不是特別喜愛。因此16歲朱載垕在嘉靖二十八年被搬居於宮外的裕王府中,開始了長達13年的宮外生活。

    恰恰在這13年裡,朱載垕遠離了朝政的紛爭,反而對民間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另一方面,朱載垕身為一個局外人,他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更為清楚地發現大明王朝地各種隱藏的弊端與危機。

    例如對於嘉靖一朝的奸臣與忠臣他看得十分清楚。另外,對於內部弊端導致的腐敗也產生了一定的認識。

    可以說正是這13年的宮外生活,使得朱載垕有了更為獨特的政治遠見,這為其後來中興明治做好了鋪墊。

    中興明治之舉

    誰都不曾想到,朱厚璁立的太子朱載壡以及長子突然紛紛離開人世,使得儲君之位降臨在身處宮外的朱載垕身上。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璁駕鶴西去,朱載垕順利登基,為大明王朝開啟了一篇新華章。

    具體來看,其中興明治之舉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親賢遠佞,選賢任能。

    朱載垕上位以後便開始以一種雷霆手段迅速斬獲臣心與民心。

    根據《嘉靖遺詔》中的記載:“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方士人等,查照情罪,各正刑章……”

    也就是說,對於嘉靖一朝因為直諫而入獄的官員全部啟用,對於因為直諫而死的官員,追加厚恤,對於那些迷信方士則按照情理和法律定罪。這樣一來,便形成了一股親賢遠佞之風。

    也是這個時候,剛直不阿的海瑞“重獲新生”,為大明王朝增添了一個人才,也為大明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另一方面,朱載垕還開始選賢任能,最為人知曉的便是任用張居正、徐階、高拱等人。本著“用則不疑”的原則,朱載垕對他們十分信任,以至於大膽放權,任由他們施展才能。在這之後的六年期間,其只召見閣臣兩次,殊有一種“無為而治”的味道在裡面。

    正所謂“良臣之後有明主”,因為朱載垕的放權,這些大臣在任時期也是恪盡職守,為大明王朝的後來的改革形成了堅硬的臂膀。

    因此,從這裡可以看出朱載垕不可謂不明治。

    ②推行新政,革除弊政

    面對嘉靖時期的弊政、漏政,朱載垕開始致力改變與完善。除了上文《嘉靖遺詔》中提到的幾點,他還加強對官員的考核,就連各王府的官員也不能倖免。

    在土地方面,朱載垕反對唐宋時期的“不抑土地兼併”政策,反而嚴抓土地兼併,實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有效的緩解了統治階級與百姓之間的矛盾,贏得了百姓的高度評價。

    而民生問題解決了,也就意味著國內的不穩定因素大大減小,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內憂問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載垕不可謂不明治。

    自朱元璋建國以來,明朝一直都遵從“存板不許下海”的規定,到了嘉靖執政時期時期,海禁的控制嚴格程度更是達到空前的地步。因此嘉靖時期在東部海防上下足了功夫,其任用戚繼光等人嚴厲打擊倭寇,使得東部外患情況逐漸緩和。

    不過外患情況雖然得到了緩解,但是由於不得與外通商,加上內部腐敗,花銷巨增,使得嘉靖後期的國家財政嚴重告急。以至於到了隆慶即位時有了“明廷財政已近崩潰,太倉儲備僅持三月”的記載。

    除了經濟上面臨著巨大困難,沿海商販也逐漸開始轉商為寇,反過來侵襲內陸。而這一切都是經濟低迷惹的禍。

    而朱載垕清楚的意識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開源,因此開始一反常態,下令開關,允許民間商人進行遠洋貿易,刺激國內經濟。

    而事實表明,朱載垕的做法對大明王朝的經濟刺激是極為有效的。在朱載垕實施開關初期,僅僅是月港一個地方,便有了“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的局面。

    就資料而言,從其推行開海以來到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的七十多年中,單單是從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總金額便達到了驚人的三億三千兩,佔據著當時世界上白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載垕與前朝背道而馳,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海外貿易,在短時間內就填補了明王朝的財政空缺。另外,經濟的飛速增長也為後來張居正的不斷改革以及軍事力量強化添薪加火。同時,也使得資本主義得以萌芽,為明朝後期的苟延殘喘提供了有效的“藥物”。所以不得不說朱載垕頗有頭腦,足以稱得上中興明治之主。

    ④強化軍事力量

    從軍事角度來看,朱載垕也不曾含糊。朱載垕在稱帝以後便開始與蒙古實行和平外交的方式來鞏固當時的統治,即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選擇避戰。

    但是在選擇和平外交的同時,他也在不斷強化國內的軍事。關於這一點,我們能過夠從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和譚綸以及修建三千多個防禦臺(居庸關至山海關之間)便可以看出。

    除此之外,他對軍隊的管制以及訓練也十分嚴格,以至於在他執政期間幾乎沒有與北邊的蒙古展開太大的摩擦,而蒙古也不敢輕易來犯。這為大明提供了寶貴的休養生息之機。

    由此可見,朱載垕並非窩囊,而是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情況而考慮的,所以說,在這一點上,他也稱得上是中興明治之主。

    縱情聲色,英年早逝

    不過朱載垕雖然政績不菲,但是他卻留下了兩個讓人詬病的地方。一個是因為他的性格剛直不足,太過放權,導致內閣之間出現摩擦,以至於有了黨爭的苗頭。另外一個則是因為他熱衷於燈紅酒綠,以至於身體吃不消,最終英年早逝,留下笑柄。

    結語

    縱觀隆慶皇帝的一生,他的早年宮外生活讓他清楚的認識到大明王朝地各種潛在的弊端與矛盾,這在很大程度上為他日後稱帝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參考價值。

    因此其上位以後親賢遠佞,選賢任能,致力於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經濟上他選擇與前朝背道而馳,施行開海,為大明王朝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扭轉了前朝經濟凋敝的局面。在軍事上他一邊倡導和平外交,另一方面也在馬不停蹄地建設邊防,強抓官兵,為大明王朝軍事力量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而他留下黨爭的苗頭和縱情聲色等弊病總的來說是顯然無法掩蓋其政績上的光輝,所以筆者認為,人無完人,他算得上是一箇中興明治之主。

    這一點從他的諡號上也能夠看出,他的諡號為: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這些這個諡號裡面的字幾乎都是美諡。

    另外《明穆宗實錄》中也對其高度評價道:

    “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

    由此可見,其並非窩囊無能。

    參考資料:《嘉靖遺詔》、《明史》、《明穆宗實錄》
  • 9 # 人者仁義也

    隆慶皇帝雖然很少像自己的父親嘉靖皇帝獨裁獨行。但是他還是有很多缺點,比如愛財如命,又貪圖享樂。隆慶皇帝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敢於放權,他很少干涉朝政,也很少參與朝廷的運轉。這使得明朝的朝政在隆慶年間依舊在內閣大臣的指導下改革,並且為萬曆年間的改革埋下了伏筆。可以說隆慶皇帝是一箇中興之主,這種中興屬於隆慶皇帝的無心之舉。

    明代江山的瀕臨崩潰

    在隆慶皇帝繼位之前,明朝的江山在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手上運行了六十年,這六十年明朝實際上已經瀕臨崩潰,正德皇帝在位期間縱慾放蕩,巡幸耀武。他修建豹房沉溺享樂,把政治搞得十分敗壞。但是緊接著繼位的嘉靖皇帝則是另外一個極端,他統治大明帝國四十六年,在這四十六年裡大明帝國陷入了崩潰。

    嘉靖皇帝本人並不懶惰,智商也很高,思想反應也很敏銳,特別是在關係到本人威望和利害的問題上更是如此。但是嘉靖皇帝登極以後,牢牢抓住權柄,而且喜怒莫測,果於殺戮;遇事堅持定見,固執不移;性格多疑,絕不允許逆耳之言或異議存在。

    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十分喜好神仙術。這個神仙術,是道教的一個分支,並不是正道,也就是脫離清苦的修習,而是大力實行齋醮、符咒、扶乩、祥瑞、燒煉、制合春藥、求長生不死等邪術的分支。嘉靖皇帝沉溺於這種修煉方法,對國家社會政治產生極壞的影響。嘉靖皇帝本人衰弱多病,這也是嘉靖皇帝沉溺神仙術的原因。但是迷信神仙術給國家政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第一就是大興土木工程。嘉靖皇帝的幾大手筆:

    把自己出生地安陸升格為承天,並將舊王府改建為卿雲宮,另在當地建造龍飛殿以享玉帝。在北京加建玄極殿、玉芝宮等,又在西苑督修仁壽宮並遍設玄壇。在方士陶仲文的故里黃州建設雷壇。

    這帶來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全國的人力和物力都放在嘉靖皇帝的個人玄修事業上。

    在嘉靖十九年(1540)四月,工部尚書溫仁和上疏切諫,他在文書上訴說:

    二三歲間,內外大工,如宮,如殿,如宇,如壇,如廚庫,如陵墳,如碑,共費六百三十四萬七千有奇,而承天所請又一百七十餘萬,今尚工三十餘所,藏竭矣,請務其急者。

    溫仁和一陣見血的指出嘉靖皇帝的弊政,但是他本人被嘉靖皇帝看中,所以沒有受到傷害,而給事中顧存仁、高金、王納等人上諫,不是遭到貶謫就是被抓送往錦衣衛的鎮撫司。其實這種事情在當時普遍存在,太僕寺卿楊最曾經指斥嘉靖皇帝身邊的方士們,說他們是以欺妄取寵的騙子,奏請立予斥逐。嘉靖皇帝得知訊息大怒,把楊最抓去詔獄,使用杖行痛打,楊最在杖刑中被活活打死。

    其實在嘉靖皇帝看來自己的行為是在玄修成仙,這些人的勸諫是打擾了自己的修行。如此一來,大肆修建土木工程和一意玄修就無人敢於阻止。而民生則是陷入凋敝。

    嘉靖五年(1526年)直隸御史張珩即上疏痛陳局勢的危急,他說:順、永、保、河四府之民,腹心之榮衛也。臣頃按其戶口,死徙過半而徵徭之舊額猶存;官吏之朘求無已,重以歲比不登,窮民去而為盜,是病且及腹心矣,不可不為之慮也。

    而當時的最富裕的江南一地也是哀鴻片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嘉興府的各縣遭遇大荒。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再次大荒,平湖、海鹽十分嚴重。江南一代本來經濟發達,除了一部分是以耕田為生,大部分都是以紡織業為生,但是在遭遇大荒之後,木棉乾死和糧食歉收,人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來源,皆束手待斃。《祐山雜說·甲辰荒變》記載:水上浮屍,及途中飢殍,為鳶狗所食者不可勝數。

    但是官府不管依舊催收課稅,衙役們拆屋,甚至逼迫百姓賣掉自己的老婆孩子。

    又官糧逋負,苦於催科,田無所售,則拆屋貨之蘇、湖各邑;不足,即鬻妻女於寧、紹。

    可想而知嘉靖年間百姓身上的重重苦難。

    第二,重用嚴嵩。嚴嵩此人擅長揣測嘉靖皇帝的心意,此外他的兒子嚴世藩比父親更加會揣測皇帝的心意,他們在專權之後貪汙成風。

    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廣東道試御史就揭露嚴嵩的買官的價格。文職官員裡州判三百兩;通判五百兩。武職官員裡管事指揮三百兩,都指揮七百兩。此外,刑部主事項治元賄賂嚴嵩一萬三千兩,從而轉官吏部。甘肅總兵仇鸞被革職後賄賂嚴嵩三千兩銀子,出任宣大總兵。

    楊繼盛在彈劾嚴嵩的時候,文書中有言:

    凡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將弁惟賄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克百姓。士卒失所,百姓流離,毒遍海內。

    把嚴嵩貪汙受賄下的困苦民生展現了出來。當然嘉靖皇帝並沒有聽,在嚴嵩的挑撥下,嘉靖皇帝把楊繼盛關入監獄,最後楊繼盛被殺。

    嚴嵩倒臺之後,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朝廷查抄嚴嵩的家產時,清理出金32960兩,銀2027090兩,另有珍寶無數。

    第三,北虜南倭的困擾。

    北虜一方面是套虜的危害,在明英宗之後由於明代邊防力量的衰落,導致大批蒙古人南下河套地區,他們對於周邊的明朝地區形成極大的危害,所以被稱為套虜。另一部分則是蒙古韃靼部,他們要求和明朝舉邊市貿易,但是嘉靖皇帝拒絕,這使得蒙古人頻頻和明朝發生戰爭。蒙古韃靼部的俺答汗於是不斷南下進攻明朝,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汗進攻山西地區,殺戮百姓二十萬,劫掠牛馬約有二百萬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於邊防空虛,俺答汗由薊鎮突破,居然攻打到了北京。最後是蒙古人主動撤兵,嘉靖皇帝才喘了一口氣。此後俺答汗和明朝戰爭不斷,這使得明朝疲於應付。

    南倭則是明代的大患,倭寇的侵襲在明太祖時期就已經開始發生,一直到明成祖時期擊垮了倭寇,這才導致倭寇的蹤跡變得斷斷續續,但是倭寇一直存在,在嘉靖皇帝當政期間,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混戰之中,大批日本武士成為浪人,而且又有一部分日本大名直接參與劫掠,於是就行成了極為嚴重的倭患,面對倭寇的數次來襲。嘉靖皇帝先是派朱紈前去平定倭寇,朱紈在打造戰船,嚴守海防之後守住了東南,但是他的行為比如攻打雙嶼島,就嚴重損害了當時閩浙一代豪族的利益,於是朱紈被彈劾,嘉靖皇帝聽信讒言逮捕朱紈,最後朱紈自殺。張經是嘉靖皇帝啟用的第二個用於對付倭寇的大臣,張經本來對付倭寇得心應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張經大破倭寇,斬首兩千級,但是張經被嚴黨彈劾,最後被嘉靖皇帝處死。最後一個是胡宗憲,胡宗憲的表現不錯,逐漸消除了倭寇,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和俞大遒在廣東攻破殘餘的倭寇,倭寇的大規模侵擾才算結束。

    嘉靖皇帝留下的江山,到了隆慶皇帝時期急需改革。

    隆慶皇帝十分信任高拱,張居正,他本人基本上是在深宮享樂,於是隆慶年間的改革都是在高拱,張居正手上完成的。

    他們首先對於吏治進行了改革,在高拱的主持下,首先制定嚴格的人事紀律:凡是領憑而不到任的官員,一律免職降用。查實有據的貪官一律革職,永不續用。被彈劾的官員一定要查實證據然後才能處罰。對於冒牌的官員一律嚴懲,對於冗官冗吏一律裁除。同時大批啟用當時的名官名將,比如譚綸,戚繼光。同時高拱要求在兵部加設四個侍郎以面對當時戰事,這種人事改革一反嘉靖年間的官場人事,由於隆慶皇帝不干預,這種政策延續到了萬曆十年(1582年),對於嘉靖以來的渾濁的官場有很大改善。

    在應對俺答汗時,高拱提拔王崇古總督宣大山西的軍務,以對付當時的韃靼諸部。王崇古到任後,多次打退韃靼的進犯。而且到了隆慶四年(1570年),俺答汗和他的孫子把漢納吉發生矛盾,把漢納吉逃亡明朝,明朝以此為機會強迫俺答汗封貢,最後使得嘉靖年間的邊患減輕。

    採用了一條鞭法和清量土地。一條鞭法就是把所有的徭役和稅收都摺合成銀子,百姓只需要交給銀子,徭役由政府出錢僱傭那些願意的服徭役的人,它簡化了收稅的步驟,也減少了政府的用人,可以是一大良政。同時大力丈量土地,以土地的多少來徵收賦稅,明代在中後期大量的豪族侵佔土地,而他們卻對於國家謊報土地數量以此獲得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高拱和張居正採用了丈量土地的政策,讓大土地所有者繳納賦稅,他們用的就是海瑞,在隆慶三年(1570年)夏,海瑞升調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外放應天巡撫。轄區包括應天、蘇州、常州、鎮江、松江、徽州、天平、寧國、安慶、池州十府,海瑞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丈量土地。但是這個政策受到了豪強勢力和士紳的抵制。

    高拱和張居正對於商業也多有愛護。當時商業由於“士農工商”觀念的影響,導致商人的地位低下,而另一方面則是官府長官和官府衙役的欺壓,這些官府的人有著種種陋規盤剝商人,甚至還有官府的敲詐勒索。商人只有依附於政府官員才能夠生存。在隆慶四年(1570年),高拱上書請求體恤商人,他一是打壓那些盤剝正常商人的官府官員,二是以商人進行商業活動的難易程度來繳稅以此減輕商人的負擔。

    這一系列內閣大臣主持的改革使得明朝的元氣得到了恢復,明代還能夠延續近一百多年,也得益於隆慶年間的改革和隆慶信任的大臣,比如高拱,張居正。在萬曆年間,張居正用了十年的改革試圖把控大明王朝,把他拉回正軌,但是張居正去世後,隆慶改革和萬曆改革的成果被萬曆皇帝廢除,大明王朝也就開始朝著崩潰走去。

    隆慶皇帝雖然沒有參與隆慶年間的改革,但是他信任的改革派高拱,張居正把隆慶年間的政策實行到了萬曆十年(1582年),這給於明朝一定的活力。可以說隆慶皇帝在無意間做了一次中興之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其他行業經驗和人脈關係,怎樣才能成功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