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靜子小屋

    不得不說,在講述悲情故事方面,南韓的導演真是個中高手。《熔爐》來源於2005年南韓一所聾啞學校發生的事件,2011年影片上映後,引起南韓社會沸騰熱議,輿論壓力促使案件調查重新啟動,最終使涉案的40名教職員得到相應的處理,同年底,南韓國會通過了對當時性侵罪行量刑標準過低作出修訂的“熔爐法”。

    影片真實得徹底。

    需要上交“學校發展基金”才能留校任教的老師;接受賄賂而對暴力事件視而不見的警察;市政廳和教育廳相互推諉踢皮球;法官、檢察官所做的有利判決;親情、人情施與正義的壓力;掩蓋事實的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當然,還有為之抗爭的有責任感的老師、人權組織,以及聾啞人團體、當事人的勇敢。

    僅單從劇情內容上看,也許你會認為這又是一部獨具英雄主義色彩的題材作品,但是,這所謂的英雄主義,在強大又黑暗的社會權利面前,顯得卻很微不足道。

    現如今的電影領域,真的的確很緊缺像《熔爐》這樣的作品,無謂隨大溜兒的商業電影早已讓觀影者產生了一種積壓很久了的視覺疲勞,審美疲倦。不能說這種型別的作品屬於小清新的範疇,但是就其整體給觀影者帶來的影響力還是很為震撼的。

  • 2 # 紙影

    《熔爐》冬天之所以那麼冷,是為了告訴大家,身邊人的溫暖有多重要!

    現實題材電影《熔爐》取材於南韓光州聾啞學校聾啞兒童被性侵的真實事件。首爾啞語美術老師姜仁浩妻子過世,有個8歲先天哮喘的女兒,為養家謀生來到霧津聾啞學校應聘老師,竟遭到校長和教導主任索賄。聾啞學校詭異沉重的壓抑氛圍讓人窒息,幾個學生的異常行為引起仁浩的注意。其中隱秘齷齪的真相慢慢揭開,金妍鬥、陳宥利兩個女孩被校長長期性侵,全民秀弟弟自殺,兩兄弟被教導員侵犯毒打,滿臉淤青。女廁所的呼喊悲泣,深霧中顫慄的掙扎。

    道貌岸然的校長教師,人渣禽獸行徑,面對侵害事件,校長行賄,警察、官員、律師一丘之貉,貪汙腐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罪惡被籠罩在陰鬱的濃霧中,觸目驚心的人性黑暗,震撼人心的力量,悲憤無奈。純真的孩子們以為世界是Sunny般的溫暖,而當齷齪猙獰的面目猝不及防橫亙眼前之時,再也不相信善良,不相信童話故事的美好,覺得自己是被社會所遺棄的,破碎的世界讓他們倍感絕望,明秀終究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憤恨一起走向毀滅......

    姜仁浩說:當孩子們遭遇那些事情時,我在現場,但我卻無能為力,如果現在放棄,我沒有自信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聾啞孩子們才明白,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是有人來珍惜的。女孩在法庭流著眼淚指證那些人渣的罪行時,夢靨般的過往割裂著幼小脆弱的心魂,正義顯得蒼白無力,宣判結束,那些禽獸們依然風流快活,不了了之,抗議的人們被警察驅逐,破碎的民秀畫像似乎在看著什麼,不要用滿腔的憤怒和眼淚結束,要凝視真實直到最後,重要的是永遠記住真實,這才是拯救希望的穩固的根基。

    為師不尊,為官不正,人性扭曲,罪惡的魔爪伸向殘疾的孩子們,無形的枷鎖困置其身,刻意打壓輿論,壓制聲音,花言巧語的詭辯,媒體噤若寒蟬,正義無處申訴,無能為力的絕望痛苦,公平和自由又在哪裡?而更讓人絕望的是所有的哭訴抗爭帶來的是冷言嘲笑,明知無望也心存一絲僥倖,路人們冷言旁觀,看看熱鬧一鬨而散。然後喧囂一時,消散在無聲的時間裡,隨著時間推移冷卻麻木。受害者依舊彷徨無助飽受摧殘,侵害者逍遙法外安然無恙,所有的一切終將淡忘。

    還好宥利接受心理治療後開朗了很多,妍鬥說以後想當美術老師,正因為冰冷太多,所以更稀罕溫暖。罪惡太多,所以更珍惜善良。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冬天之所以那麼冷是為了告訴大家身邊人的溫暖有多重要。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聽不見且看不清的,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熔爐》的上映,促進南韓國會修改完善了性侵害相關法律,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也許結局會不盡如人意,但正義只會遲到,從不缺席。

  • 3 # 伊水講故事

    世界上沒有一頓燒烤解決 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是兩頓。 ——尼古拉斯·趙四

    然而,趙四叔,這事兒可能兩頓燒烤解決不了。這事就是南韓電影《熔爐》中所講述的故事。

    原諒我用詼諧的語調來開始這一篇影評,因為故事實在過於沉重,我不想再增加半分的煽情。

    故事改編自被讚譽為“南韓文學的自尊心”的孔枝泳於2009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熔爐》。後來這本書被正在服兵役的孔劉,也就是我們電影裡扮演的男一號所看到,深感震撼,遂和經紀公司籌足資金艱難的拍攝了這部電影。閒話少說,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下這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

    影片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是根據2005年發生在聾啞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製作而成的電影,讓我們從下意識裡時刻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提醒自己,這是件真真正正發生過的事情。而這樣給人的心靈衝擊顯然真實的多,因為沒有了那一層講故事的遮羞布,讓我們知道這就是人性。  

    隨著畫面的展開,男主角姜仁浩老師跟媽媽的通話內容,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妻子早亡,女兒患病,經濟窘迫的文藝男大叔,為了生活不得不到一所聾啞學校擔任美術老師。而故事正是在他所工作的聾啞學校發生的。

    剛到學校,他就被校長的弟弟也就是行政室長索賄,繳納5000萬韓元(29萬元人民幣)的“學校發展基金”,這讓他感覺到有些不對勁。後來發現上課的學生中氣氛十分的壓抑,詢問同事樸寶賢老師,樸老師解釋說是因為聾啞人自身的殘疾引發的心理扭曲,是很正常的,不必在意。再後來放學後路過女生廁所,聽見裡邊發出的女生的尖叫,想要進去看,被學校保安阻止,說是聾啞學生作怪,因為自己聽不到就故意尖叫。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學校的生活老師把女學生金研斗的頭往洗衣機裡按,因為這個生活老師覺得這個女學生勾引自己的情人也就是女教師的親哥哥校長大人。在把女學生金研鬥送往醫院救治,並叫來人權組織成員鄭有美后,籠罩在黑暗的罪惡表面的偽善很快被揭開了。

    原來這所披著慈善的外衣的聾啞學校裡,那些本應該是學生守護神的老師們竟然一個個都是禽獸,他們肆意的糟蹋著這些不幸的孩子們,因為這些孩子們不會說話,不能表達,他們更加肆意妄為。

    南韓可是法治社會啊,難道警察不管嗎?我們的男主角也有同樣的疑問,而女主角的回答讓他清醒了。這些弱者抗爭了,即使他們是那麼的弱小,他們也去警局報案了,然而正是警察又把他們重新推到了地獄,因為警察也是和校長一樣的收了錢的魔鬼。

    警察不管,教育廳不管,市政廳也在踢皮球。那怎麼辦?嗯,找媒體吧,媒體會不會管呢?媒體很好,管了,也在電視臺給曝光了,然後校長,行政室長以及qiang jian 男孩的樸老師都被那個受賄的警察親自抓了。

    壞人都被抓走,按理說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電影告訴我們,這才是黑暗的剛剛開始。

    按照警察的話,校長的家人請了一個剛從法官系統退下來的律師,動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在政府和法院門前請願,說他們是被汙衊的。請注意,這時候電視臺已經播出了被侵犯的孩子們的控訴了,此時還有很多民眾被煽動相信校長確實是無辜的。

    怎麼辦?法律是最公正的,就把案子交給法院吧,相信法院能給一個公正的判決。

    可是此時我們的主角面臨的問題來了,他已經被辭退了工作,家庭經濟更加的窘迫,女兒還有病,母親逼著他放棄為這些孩子們申訴,校長那一邊也許他好工作,好前程,給他女兒治病,供受害的孩子們出國留學,普通人甚至那些本應該充當正義的守護者的執法者都被收買了,可他毅然決然的拒絕了,這一點也是真正文藝青年的情懷。母親告訴他,你以為別人真的不知道真相嗎?你以為你做這些事有用嗎?你還是想想自己的女兒吧。

    真的,你別以為別人不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是那又如何呢,又沒發生在別人身上,看熱鬧就好,而且支援校長那方還有福利可拿。

    他說,如果這些孩子我放棄他們的話,我怎麼能夠面對自己的女兒。終於,在法庭上,母親聽到了孩子們悲慘的遭遇後,也理解了他。

    經過孩子們的男主角和維權人士以及孩子們的努力,這些人終於要被判刑了,然而結局是令人悲傷的。

    qiang jian 幼女的校長和主任只被判了六個月,qiang jian 幼童的老師只被判了八個月。只因為法官是那個律師的朋友,本是站在受害方的檢察官被收買,受害兒童的家長也被金錢收買。

    於是,壞人們彈冠相慶,在聲色場所淫亂地高呼“正義必勝”。那些受害者,只能默默流淚,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孩子選擇了與老師的同歸於盡。在孩子的葬禮上,抗議的聾啞人們被政府用水槍驅逐,男主角只能一遍遍的重複“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民秀,既聽不到,也不能說話。”然而那些強者們,對這樣弱小的孩子都做了什麼啊?

    故事最後,男主角離開了這個城市,孩子們也有了愛心人士的照顧,然而那些罪犯們卻依然逍遙法外,在霧津這座籠罩著濃霧的城市裡,罪惡依然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發生著,而那些正義的人也在努力著。

    我不願意評價這部電影拍得有多好,但是他給我們赤裸裸的展露了這個世界上的惡,那被偽善所覆蓋的惡才是真正的惡。可是,誰願意去揭露這層偽善,誰願意打破錶面的和諧呢?男主角做了,他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試圖去揭露這些罪惡,可是他遇到的阻力如何呢?母親的勸導,校長的施壓,民眾的誤會,律師的誘惑,恩師的出面,這些他都抗拒了,可結果呢?他只能抱著男孩的遺像告訴人們,這可是一群和你我一樣都有名字的孩子啊,他們也是人啊!

    法律是如此的公平,對於每一條罪惡都做出了明文規定,任何人都不可逾矩;法律又是如此的不公,它能輕易的被金錢和權利操縱。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法治社會,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人治,所謂“正義”更多的是強者才能獲得的。弱者乃至普通民眾的公平大多全是依賴強者的同情。

    所以,我期待,我期待法治更加健全的發展,每個人都能自由的表達願望,社會的和諧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靠著維穩的,更不是靠封殺幾部作品,管控表達渠道實現的。

    最後放上男主的高畫質大圖

  • 4 # 黃邪0121

    南韓的這部電影,對於拍攝手法水平以及拍攝的故事,並不是那麼觸動我,這樣的東西,世界上比比皆是,但這部電影的存在,以及電影出版後對社會的影響,深深的震撼了我。

    聰明的人,喜歡反思,會代入思考,華人是聰明的,這樣的技能不是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卻鮮有對一部電影,或者說是對一個社會現象的反思。有人說,我們拍不出這樣寫實的電影,國家如何云云,我舉個例子,《失孤》,《親愛的》這兩部不算是拍攝手法很優秀的電影,卻真真實實反應出了拐賣兒童這個沉重的話題,對於失去至親的父母的感受描寫,卻是真真實實的,眼淚為證,我作為一個父親,深深的感受到了電影的誠意和表達的情感。但是,我不知是不是說這個在中國特別嚴重社會問題是不是解決起來如此之難,還是現在的父母都比較不在乎這樣的威脅存在,這兩部片子更多的卻是關注主演的演技和拍攝,忽略了電影的初衷:講述故事,產生共鳴,引起思考,發生改變。我本不想說的太過深入涉及太多,但我總覺得我們現在活的鮮有責任感,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對改變社會,把我們的世界建設的更好的意願,都是建立在別人身上,一些事情,是需要我們自己要去做的,因為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救世主”

  • 5 # 小汐汐的養娃日記

    不想再長篇大論的科普電影的情節,只想單純的談一談感受。這部電影很出名,之前一直沒看過,上週六不知道咋的,突然就想看看這部久聞大名的電影。

    簡單的來說,影片講了一位美術老師發現所在學校的校長和教師性侵聾啞學生,老師再痛苦掙扎之後選擇站出來為孩子們討回公道,由於腐敗和不公,最終惡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的一個故事。

    有時候,我個人評判一部電影好還是不好的時候比較感情用事,能賺取我的眼淚的我就覺得還挺好,能讓我哭完還想寫點什麼的,那應該還挺不錯的,《熔爐》屬於後者。當時,一邊看,一邊在想,這樣的影片在國內會有嗎?答案是,迄今為止好像並沒有。因為,他太殘酷,太現實,他把現實撕得太碎,把人性的醜惡展現的太極致,讓觀眾覺得,命如草芥真的存在著。

    腐敗——原來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敗如此觸目驚心。

    從男主被迫花五萬韓元“買工作”,到原本正義的警察變成惡人的保護傘,到所謂的“前官禮遇”,每一處,每一環都透露出黑暗和醜陋,就連一個小小的保安都需要買來做,真的是“滿目瘡痍”。

    部門與部門間的推諉那麼熟悉,又那麼無能無力。

    政府的冰冷,讓人喘不過氣,真的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感覺公平與正義蕩然無存。整部影片用很大筆墨和人物來渲染這種壓抑的氣氛,這種氛圍和基調是這部片子的北京,就如同你觀看電影的時候發現,畫面那麼灰暗,貌似記住不哪個場景是有色彩的。彷彿看了一場黑白老電影。

    溫情——現實再殘酷,還好人性尚未泯滅。

    除了男主,我很喜歡的男主的母親,一位深諳世道的老母親,她看的最透徹,也代表了大多數人,她能從校長收錢賣工作,判斷出他絕對不是一個好人,但是又勸自己兒子幹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閒事。我們又何嘗不是喜歡做旁觀者?

    還好到最後一刻這位老人還是選擇支援了男主,人性本善,只要你願意邁出一小步。

    在這場正義與黑暗的對決中,正義顯得微不足道,還好,善良的光芒永遠更加迷人。

    男主說世界行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聽不見且看不清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用我粗淺的理解這大約說的就是愛吧。

    一部充滿悲劇的電影用盡全力訴說悲慘,也在竭盡所能講述愛,但願人性本善的我們,最終不被世界改變。

  • 6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熔爐---無聲的吶喊

    這部電影的結果很讓人意外,更讓人意外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

    電影的第一分鐘,我就能感覺到黑暗,恐懼,與釜山行的開始類似。釜山行是一部喪屍片,熔爐是一部喪心片。現實的喪心比想象的喪屍更令人髮指,我不知該不該把這部片子推薦給人看,我覺得它是小眾的。因為我害怕這樣的電影會讓人的無力感增加,我都不能承受別人能承受嗎?

    望眼看世界,到底還有多少黑暗被霧霾籠罩。低頭尋生活,到底還有多少痛苦就這麼被掩蓋。

    現實就是被人看的,黑暗的現實我們更應該去面對,直視它才有可能改變。南韓,可以讓這樣的真實上演,雖然黑暗,但還是允許讓黑暗被人看見。

    壞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好人不知道壞人有多壞,可是,壞人與好人之間到底有多遠?他們是距之千里,還是僅僅的一步之遙,也或者壞人本就是好人扮演,絕無距離可言。

    一首學校,一位校長,幾位老師,佈局成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學校,育人之地,反差如此強烈,如果你不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作家,絕不會能把故事編成這樣,可是,它就是現實。現實的殘酷有時讓你不得不低頭,你只能用長嘆一聲來表達你的善良。伸出雙手是如此的無力,我們沒有能力保護她們,我們甚至不能看見這樣真實的發生。它們早就被掩蓋在違法者的魔手下。

    在路上走,看到每個小女孩,都心生憐意,我開始為他們擔心。

    校長是知道好人該如何好的,他的頭銜確定了他知道什麼是善,在知道的情況下做出如此惡的事情,就該罪加一等。

    任浩的母親說:“你為了這個孩子就不管自己的孩子了嗎?”這是在開庭前的問話,在開完庭之後,母親拿了吃的給他們。這說明人是可被教化的,而且要進入情境中。當任浩母親看到孩子們一幕幕被傷害的場面,同情之心被激起。我作為一個母親,能深深的懂得,在開完庭之後,看到兒子任浩時,心中是是有敬佩,有自豪的。因為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

    任浩在回答母親說:如果現在放棄的話,我以後就不知道怎樣去做一個父親。在任浩母親那裡是個道德兩難問題,選擇幫助別人的孩子還是幫助自己孩子。而任浩的回答就是幫助了別人的孩子等於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正義的榜樣也幫助了自己孩子,道德兩難的問題可以解開。用大愛昇華出第三解決方案。

    那位受害者奶奶同意的協商解決是這部劇最悲涼的地方,你可以阻抗我的身體,但不能阻抗我心中的吶喊。而這位奶奶用沉默來同意,孫子最後只能用生命來吶喊。

    霧津,這個名字是編劇杜撰而來,寓意黑洞。我們永遠生活在一個黑洞中,法律不能給我們一絲光亮,唯有愛唯有道德才能抵制黑洞的傷害。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我突然能理解顧城了,用黑暗尋找光明,自欺欺人。我們都被關在黑暗的洞穴中,無論如何抗爭,最終只能是絕望爬滿全身。

    我喜歡悲劇,因為悲劇能讓人陷入深深的反思。但我不希望這就是現實,我相信現實中的善終能戰勝惡,現實的惡終會因為自慚形穢,悄無聲息的離我們遠去。

  • 7 # 手機使用者68228255087

    我沒有看過(熔爐)這部影片,因此專門去找曾經看過此片的同事詳細瞭解了一下,同事說她和許多觀眾都有一種相同的感受,就是看過一遍,再也沒有勇氣去看第二遍。不是因為影片不精彩,而是裡面那些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鏡頭太殘忍太壓抑,壓抑的人幾乎要窒息。有網友曾形容這種感受說“有一種莫名的情緒像一把鈍刀,一點一點劃開心臟又重重的敲擊”。

    影片改編自南韓當代著名女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電影導演以直面社會陰暗的犀利手法,毫不迴避的還原了事件的全過程,在南韓光州一所聾啞學校裡,校長與教師對未成年的殘疾兒童長期進行性侵犯和殘酷虐待,新到此校的姜仁浩老師為了揭露真相,為孩子們討回公道,克服重重阻力,不畏艱險在伸張正義的道路上做著不懈的抗爭,但最終卻因特權階層的干擾,司法部門的不作為,以及社會底層百姓的縱容於隱忍,讓本該受到嚴懲的犯罪分子繼續逍遙法外。

    影片上映後,引發南韓全社會的廣泛熱議,並最終促成國家司法的重大改革,南韓國會專門為此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法案,又被人們叫做(熔爐法)。與此同時,那些長期逍遙法外的犯罪分子被重新起訴,並得到法律應有的懲處。因此這部電影也被稱作是一部改變南韓社會的影片。

    我想或許這就是(熔爐)自身的最大意義,它告訴人們在追求正義的道路上,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只要不拋棄堅信光明的理念,不放棄堅定執著的勇氣,正義就一定會到來。正如片尾的結束語:“我們一路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 8 # 大唐雷音寺

    事件,就發生在一個特殊教育學校之中。

    電影起手就給觀眾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和視覺上的衝擊:

    一個男孩,走上了鐵軌,直面疾駛來的列車。死了。

    男主角阿仁驅車去往霧津的一所學校任美術老師,還在修車場結識了女主阿真。

    男主阿仁來到的是一個聾啞人學校,慈愛學堂。

    可是他發現,這個學校的孩子都特別害怕陌生人。

    阿仁來到地中海髮型的校長辦公室,校長對他挺不錯。

    地中海校長還有個雙胞胎弟弟,也在這所學校任職,兩人就連發型也一模一樣,小地中海。

    小地中海可不是個善茬,張口就向阿仁要5千萬韓元的發展基金,其實就是買個教師職位。

    黑,真黑,除了腦門兒之外。

    整個影片都充滿了這種黑色調的壓迫感,影片開頭的那個兒童死後給觀眾心裡留下的陰霾,在逐漸蔓延。

    阿仁發現,這些孩子很奇怪,貪吃鬼利利的智商不太高。

    但是小可愛研鬥還是非常聰明的,一雙動人的大眼睛,一看就是個美人胚子。

    小男孩民秀來上課的時候,總是一身的傷痕。

    阿仁向同事“樸太賤”瞭解民秀的情況,

    原來,民秀僅有的一個弟弟剛剛被火車撞死了。

    就是開頭那個小男孩。

    說這些話時,這個“樸太賤”老師的表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阿仁在樓道里聽到了非常激烈的慘叫聲,是小女孩的聲音。

    正當阿仁準備推開廁所門之時,鬼一樣保安大叔突然出現在他身邊,制止了他。

    還非常淡定是勸誡這位年輕人:

    這些都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一幕幕,讓阿仁越來越清楚,這個學校裡都是一幫什麼人!

    “樸太賤”在辦公室裡毒打民秀,理由是民秀昨晚溜出了宿舍樓,還帶了兩個女孩。

    民秀一瘸一拐地走出辦公室,這時候的鏡頭交代的很清楚:

    從毆開啟始一直到現在,辦公室裡的其他老師都在各忙各的。

    下班時,阿仁發現貪吃鬼利利坐在了窗臺上,阿仁趕緊跑上去把她抱了下來。

    貪吃鬼利利非常害怕,用力地掙扎,阿仁用手語告訴她,自己是擔心她的安全,利利才放下了警惕心,她意識到,阿仁是個好人。

    她拽著阿仁的衣服,把他帶到了陰暗的樓道,自己走開了。

    這兒也是一個作案現場,宿管大娘,正在虐待小可愛研鬥!

    阿仁上前制止了她。

    正在犯罪的這個女人,竟是一臉的麻木和不屑,絲毫看不到愧疚。

    阿仁把受傷的小可愛送到了醫院,讓之前認識的阿真來幫忙照顧。

    阿仁把事情上報給了兩位地中海,可他們只關心小可愛在哪家醫院。

    阿真還告訴了阿仁一系列驚天的秘密,小可愛把一切都寫在了紙上:

    小可愛和學校裡的很多女孩,都遭遇到地中海兄弟和“樸太賤”的性侵,“樸太賤”是男女通吃,那個宿管大娘是地中海的妹妹,還有亂倫的關係……

    民秀溜出宿舍,其實是帶著她們去街上找警察報案。

    其實警察早已被地中海打點穩妥,把他們都給送了回去了,又送回到了地獄。

    阿仁和阿真決心要曝光他們!

    他們把小可愛帶到警察局錄口供,讓小可愛在鏡頭前用手語把一切都複述了出來。

    原來,地中海小趙把她帶到辦公室看毛片,接著就動手動腳。

    小可愛嚇得跑到了廁所,卻依然逃不過地中海的魔爪。

    而那天,阿仁就在女廁所門外,他被保安阻止在門外。

    貪吃鬼利利被地中海性侵的時候,被小可愛看到了,地中海校長用手語威脅她。

    維權女阿真來到各個相關部分需求幫助,基本上都是灰頭土臉。

    阿仁的女兒也不是太正常,所以知道一切的阿仁,內心中強烈的憤慨,他質問把他介紹到這所學校的母親:你知道他們都是什麼人嗎?

    但是母親讓他好好做自己的工作,為了自己的女兒著想。

    阿仁答應了。

    當他走到辦公室,又看到“樸太賤”要毒打民秀。

    阿仁改變了主意。

    他把民秀帶到了鏡頭前,來比劃出自己都經歷了什麼。

    原來,他和弟弟,都被性侵害。

    他的弟弟就是影片開頭死在鐵軌上的男孩。

    媒體曝光之後,警察局迫於壓力,抓走三個嫌疑犯。

    不過,他們有持無恐。在法律上,他們有特殊律師幫他擺平,而且,地中海還找來一大批家長在法院門口幫她站腳助威。

    地中海家的倒黴媳婦還吐了阿仁一臉口水。

    在法庭上,雙方律師你爭我奪,寸土必爭。

    被告買通了各路證人來做偽證,檢察官則見招拆招,佔了上風。

    被告律師想拿錢來利誘阿仁,

    阿仁斷然拒絕。

    於是被告律師拿出了殺手鐧:

    自己的母親,也來質問他:

    但是阿仁很堅定。

    他回答說:

    再次庭審的時候,被告律師利用地中海兄弟一模一樣的特點來幫助校長脫罪,

    但是小可愛還是成功指認了地中海校長。

    但,民秀和貪吃鬼利利的家人,已經被宿管大娘用錢收買了,他們都答應和解,所以兩個小孩的證詞就無效了。

    如果這樣下去,只有小可愛這一個孤兒是受害人,地中海校長的罪責就輕了很多。

    天無絕人之路,小可愛想起來,當時地中海校長給她看的毛片,就是地中海自己親自上陣的,而女孩就是貪吃鬼利利。

    阿仁偷到了監控錄影。

    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有圖有真相,即使私下和解也沒用。

    阿仁和阿真把這份資料交給了檢察官,檢察官信心滿滿,他表示資料不方便在法庭公開。

    可是,最後法官宣判的結果實在讓人意外。

    原來,檢察官也被收買了。

    民秀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他帶著刀找到了“樸太賤”,在民秀弟弟死去的鐵軌上,兩個人同歸於盡了。

    在民秀的靈堂前,公眾圍堵法官,發洩著憤怒。

    警察用水槍驅散著人群。

    孩子們的哭泣,和阿仁的倒地,都透露著無助和絕望。

    “我,還能向誰求救?求救,有用嗎?”

    影片的最後,終於用上了暖色調。

    事件之後,引起了更多的社會人士真心真意地關愛這些兒童的生活,

    孩子們也意識到,他們和正常的孩子一樣,有人珍愛。

    雖然略感壓抑,但總的來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 9 # 1205影片君

    電影《熔爐》改編自南韓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以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於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南韓國家的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南韓國家的影片”。

    《熔爐》這部電影給自己的觸動還是很大的,讓自己看到了人性中的惡,也更堅定人性中還是存在惡的。在《熔爐》中,有許許多多令我痛恨人物,痛恨那個不為人民的檢察官,痛恨那個明知道事實真相卻做假證的婦科醫生,痛恨那個事不關己的保安,甚至痛恨那個為了錢而選擇原諒施暴者的奶奶。

    其實,這些人就是眾多人中的普通人,他們的數量是那麼的龐大,以至於整部電影都讓人感覺到正義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我想假如換成另外一撥人的話,很可能會有和他們這些人相同的行為,他們會想方設法的用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一兩句證詞而已,不會鬧到多大的”,“我也是迫不得已,保全自己的飯碗要緊”,“事情發生了也不能改變,不如拿了錢好好的繼續生活”……難道,他們真的覺得自己的行為不會產生巨大的惡果嗎?不,他們只是不願意去想罷了。因此,他們遮蔽了所有可能的後果,一度的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中性的。

    在特權和利益面前,要追尋正義的庇護,實在是太艱難了。能夠穿透濃霧的,只有聲音,能夠驅散濃霧的,是孩子們Sunny般的笑容。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幾天一開啟微博,就被“紅黃藍”刷屏,真是現實版的《熔爐》啊,前一段時間是攜程,我就想問一下現在幼兒園的老師究竟是做什麼的,我不想破口大罵,只是有這樣的人來教育孩子,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社會會成為什麼樣子!好氣憤!這些人一定要受到嚴懲,如果沒有受到刑事處罰,那還有誰敢相信幼兒園!誰敢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

    從小到大的道德標準完全無法衡量這些人的惡,這些惡完全超出想象力。把自己的噁心慾望加註在這些才幾歲的孩子身上,這樣的人連畜生都不如。電影《熔爐》裡面的孩子沒有雙親的庇護,而我們的孩子有,卻依舊遭遇同樣的事情。電影《熔爐》推進了南韓《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的立法,可我們又要等多久呢?

    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最後向大家提個問題:你們能從這副圖裡看出些什麼呢?

  • 10 # Meidi8

    “所述為異國,何事思故鄉”。在昨天那件幼兒園事件之後,接到了這個回答的邀請,腦海中就一直是這個想法。《熔爐》講述的故事,雖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但是其實真實事件比電影更讓人心寒,電影的創作來源也是在原故事主人公去世後留下的3萬遺書得來,電影當中受害者雖然沒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至少孩子們和主人公的結局仍然還算說的過去,然而現實中,孩子們強行被孤兒院接走,保護他們的大人非死即傷,受到的傷害遠遠比影視作品來的更讓人惶恐。

    《熔爐》中有幾個鏡頭讓我想談一下ryl事件。

    鏡頭一:在微信朋友圈盛傳著這樣一張表情包,其實就是出自這個電影,我相信真實的一幕發生在小女孩身上時,怕是更加的嚇人。相比較這些孩子知道自己受到了傷害,那些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剛開始認識這個社會的時候就不知道這是那種事情,孩子的學習能力十分強,這種思想也許會伴隨他們到很久,細思極恐......

    鏡頭二,每次到校長室的時候都是從水母開始,水母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卻有著劇毒,就像那裡面的校長一樣,雖然有著強大的背景、響噹噹的光環人物,但實則有著醜惡的內心,無法觸及。同樣的ryl這種事情怎麼已經引起了社會這麼大的反響,為什麼還會成為不能過審得內容呢?引人深思

    鏡頭三,熔爐裡小男孩的奶奶真的只是因為錢就同意協商了嗎?就如同現在這個事件,給幼兒園家長錢,他們會罷休嗎?你如果是家長你會同意壞人不受懲罰嗎?我們可以哀其不幸,但是我們不能去怒奶奶不爭,因為她根本沒有去爭的資本,威逼利誘下的妥協,我希望不要出現在當下這件事情中,一定會關注後續的…

    說再多,畢竟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其實更殘酷,我身邊曾出現過一些真實的虐童案例,當我想把它改編為劇本的時候,我的編劇老師拒絕了我的提案,他說:“這個劇本確實很好,也很吸引人,但是不可以拍電影,太不‘現實’了”,我爭辯說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的,老師沉默了一段時間告訴我“你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在大多數時候比電影更黑暗”。所以真正的“現實”是什麼,無法得知,但至少希望所有人做的事能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校長、老師也好,法官、律師也罷,無良知的人,你說再多,他們也無動於衷,就像電影中說的一樣“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 11 # 貳拾不再

    深刻與內省

    悲傷的不再提起,僅僅在看的人心裡劃上傷痕。

    當你看到一個有著聽覺障礙的受了傷害的小女孩,在法庭上,面對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罪犯,她平靜的用她的手勢成功指認出來。

    而當法官懷疑她聽到重要的證據----歌聲時,錄音機裡放著那首歌,看著她傾盡全力,努力的樣子,很揪心、

    看著她的淚水流下,慢慢舉起手,全場轟動…

    而我也不禁眼眶溼潤。

    音樂暫停,她等了很久才放下了手,在絕望中帶來希望。

    這是一個奇蹟,也是一個小女孩的不願回憶的痛苦回憶,為了讓應有報應的人得到法律的制裁,她,他,她們才不斷在不堪的記憶裡尋求那些證據!

    最後,影片說道: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要讓世界改變我們自己。

  • 12 # 微笑又高冷

    “一部改變南韓國家的電影。”該片取材自南韓真實事件,一所聾啞學校的孩子們,被學校老師性侵虐待的暴力事件。這部電影節奏緩慢,沒有用什麼特別的敘事手法,就是簡簡單單,將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影片基調是悲傷的,全片冷色調為主,幾乎沒有暖色調。在這種看似平和得節奏中,影片給我的感覺很壓抑,有時候緊張到無法呼吸說不出話來。這種壓抑正是因為導演把孩子們受到傷害卻無處可以申訴,正義無法到來的現實,攤開擺在課我們面前造成的。

    孔劉在這部騙子級飾演一位為保護孩子們,四處奔走的老師。給我的感覺是,他演出了一個有一種即使天塌下來還有我給你頂著的老師。戲裡,他告訴孩子們要好好活著,面對孩子永遠笑的那麼溫暖,鼓勵孩子們勇敢生活。面對黑暗,他也不屈服,但是對於現實的殘酷,他也無奈不甘。孔劉在裡面演得細膩又真實。雖然看了很久了,但是這部電影也很經典了,經典是不會過期的。

  • 13 # 怪事雜談

    《熔爐》是根據南韓的一件真實案件改編的一個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聾啞學校的性侵與暴力事件。揭示黑暗的社會壓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剛畢業的美術老師,被安排到這個殘疾學校,該學校的校長與主任是個雙胞胎,也就是暴力與性侵的始作俑者。

    校長主任還有一位樸老師時常找這些殘疾學生進行性侵,最後被新來的美術老師發現,這位老師與人權維護者力圖揭開幕後黑幕,卻四處碰壁,只因為對方後臺強大。起訴,敗訴;起訴,敗訴。壞人得不到懲罰,這些兒童得不到保護和道歉,用自己的方式懲罰惡人,一個男孩為了報仇與曾經性侵過他的樸老師同歸於盡。

    電影的最後壞人沒有得到懲罰,即使找到了性侵兒童的證據,但是因為檢察官被買通,還是敗訴。壞人依舊……

    這部電影反應了南韓的社會現實,電影中有一句話“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覺得他們做的這些已經改變了世界,因為這部電影,南韓關於兒童保護的的法律被重改,對兒童的保護法更加嚴謹,懲罰更加嚴重。

    所以,世界是能夠被人們改變得。

  • 14 # 大牌情報局

    《熔爐》為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取材於2005年發生在南韓光州一所聾啞小學的真實案件。本片內容描述在霧津這個虛構出來的城鎮中,一所聾啞小學的學生集體遭受校長、主任及老師的性侵及暴力虐待,在外地來的老師與當地人權發展協會員工幫助下,帶著受害孩子告上法庭的故事。在司法審判中,本片深度描繪社會各方壓力及司法不公、受害人因金錢妥協的真實樣貌,細緻刻畫出人性及司法制度下,審判、採證、協商制度的問題。同時,喚起社會對兒虐、聾啞人士議題的更多關注。

    《熔爐》上映後,震驚全南韓,南韓三大電視臺之一的MBC評價本片:一部電影正將南韓社會變為憤怒的熔爐。

    本片沒有什麼複雜難懂的地方,演員演繹出的情感也毫無隱晦之處。孔侑飾演的仁浩,和率真的幼真對比,是表現出人情緒與個性的兩面。仁浩情感內斂、善於忍耐,做事瞻前顧後。而幼真則是勇敢、直率,凡是覺得對的就做,無需顧慮太多。個性不同的兩人在面對事件時,所表現出的不同反應,也正是象徵社會中不同個性的人群在面對這類事件的不同反應。

    在香港,本片被譯為《無聲吶喊》,在美國片名為《Silenced》,皆代表聾啞人士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處境。但其實在司法上,我們許多人也和聾啞人士一般,是無法發聲的弱者。誠如影片中談及,窮人會因為金錢協商導致妥協與姑息,被漠視的自尊和傷害將無法再被提起。更可怕的是,犯罪還可能再發生在別人身上。

    熔爐裡的生活恍如地獄,大聲喊叫也無法被聽見。漠視這些聲音的人們,等同是看著這些無助的人在爐子裡被燜燒殆盡。正因為如此,對這些孩子來說,死不足懼,活著更可怕。但值得尊敬的正是,他們沒有退縮、沒有妥協,不讓社會骯髒扭曲的價值觀繼續淹沒他們的聲音、不讓名為“社會”的這個熔爐將他們溶解,他們持續不停奮鬥著。

  • 15 # 莫負了韶華誤了己

    《熔爐》這部電影,最初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去看的,而且是看完《素媛》又看的,因為聽說這部電影與《素媛》、《殺人回憶》、《青蛙少年失蹤事件》都是南韓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犯罪電影必看佳作,開始以為應該不會比素媛更虐了,結果這部電影所呈現在我面前的那種無力、壓抑和壓迫感,讓我真的不想甚至不敢再看一遍。

    南韓電影一向以題材大膽,敢拍著稱,《熔爐》這部電影被稱為“改變南韓國家的影片”,足以可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電影中一群聾啞障礙人面對特權階級的暴力侵犯,那種無能為力的痛苦和絕望,令人憤怒,殊不知電影都做了相應的藝術加工,真實情況要殘酷的多。《熔爐》不管是從電影專業角度去欣賞,還是從揭露社會底層黑暗面觀看,無疑都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 16 # 七安於你

    《熔爐》這部電影是我看的最壓抑的南韓電影,後來我就不喜歡看那種特別壓抑悲情的片子了。

    11年上映的,我是14年看的,那個時候我還想寫影評,但是隻寫了一半,寫不下去了。

    南韓很多電影都是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反應著真實的社會。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群特殊孩子被學校的領導性侵、暴力虐待,被擁有著正義之心的老師帶領著維護自己權益的坎坷故事。

    整部劇都處於灰暗的背景,營造了一種壓抑、黑暗和難過的氛圍,讓人看了真的喘不過來氣,再伴隨著一個個放大的畫面,突如其來的轉折自己孩子的慘叫聲,尤其是那個在廁所頂上出現的校長的臉,都成了我一生的心理陰影了。

    不得不說,片子拍的真的很成功,讓我沒有勇氣再看第二遍。

    現實社會真的有很多這樣子的事件,但是,沒有幾個人像劇中老師那樣站出來幫助這些孩子。

    希望多一些善良的人,法律也加強一些。

    這部劇其實是很值得一看的,看一看真正的社會和底層人民的無力反抗,但是我不會再看一遍了,還有《素媛》,我也不會再刷第二遍了,真的很難受。

    電影裡面有幾句話我很喜歡: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冬天之所以那麼冷是為了告訴大家身邊人的溫暖有多重要。

    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聽不見且看不清的,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這部劇宣傳的是美好的,就是每個人都要相信美好,即使現實太糟糕。

  • 17 # 夜與夢

    電影《熔爐》的上映,轟動整個南韓社會。上映後第6天光州警方組成專案組,對“仁和學校事件”重啟調查,發現現行法律刑責太輕。上映第37天,南韓國會以207票透過1票棄權通過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也就是所謂的熔爐法案。自此,《熔爐》被載入南韓史冊,成為改變社會的電影。

  • 18 # 了不迪

    但涉案的人在地方上很有勢力,司法機關沒有及時介入。直到有組織出面抗議,司法機器才開動起來。但結果也不過是部分人被判緩行和罰款。

    到了2008年,南韓作家孔枝泳以此為原型的小說出版。2011年電影人黃東赫把它拍成電影。輿論再一次熱烈起來。

    可以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是真正地介入了歷史。

    因為小說和電影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審判結果,並呼籲重新調查案件。最終總統親自過問,促成了國會修訂相關法律條文。

    相似的故事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和很多國家的國家裡都發生過。已知的解決的辦法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指望青天大老爺出現,藉助他手裡的尚方寶劍斬妖除魔。說白了,就是等聖人出黃河清。對個人來說,則是把自己手中的權力交給聖人,甚至造成了他有生殺予奪的能量。可問題是人們之間的利益太複雜,在一件事上青天能秉公執法,另一件事上就不保證他能完全置身事外不受牽制。而且,青天大老爺一般是上一級的授權,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劇情常常上演。

    另一種辦法是依靠制度,有法可依同時執法要受到有效監督,最重要的,執政管要是選民選出來的。這樣一來,才有可能做到每個人被平等對待。而《熔爐》裡的案情能夠大白天下,其實靠的是南韓的制度設計。這可能是電影給人最大的啟發。

  • 19 # 愛吃魚yu

    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這部電影改變了南韓的法律,將這個案子重新搬上法庭。

    我希望中國也能拍出改變國家的一部電影。

  • 20 # 飛飛瞄電影

    《熔爐》

    導演:黃東赫

    主演:孔劉,鄭裕美,金賢秀,金志映

    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熔爐》,這是一部關於聾啞障礙人學校性暴力的電影,影片描述了該事件所引發的悲劇和人權運動者為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該影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批判意義,直指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醜陋,對弱勢群體的肆虐讓人痛心,影片給人最深的感觸是悲涼和絕望,影片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恐懼和可怕的是:本該做出著正義、公平的判決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和骯髒腐敗的交易,影片中有兩個地方令人深思,一個是男主仁浩在明秀死後抱著他的遺照跪在法院的門前率眾抗議和無奈的嘶喊,是一種對於正義的拷問和咒罵,直戳我們的心靈和良知。另一個是審判始前民眾對男主仁浩的辱罵和毒視,因為在那些普通人眼中,那個人性醜陋的校長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偽裝起眾望所歸的聖賢和道德的模範,校長辦公室黑暗和骯髒腐敗的地方,也是拷問我們心靈的一面鏡子,男主仁浩剛來到學校任職就被教導主任索要好處費,雖然男主仁浩對教導主任赤裸裸的骯髒感到詫異,但他還是上交了好處費,比較他太需要這份教師工作,生存的壓力讓他不得不低頭,我們生來時都是一張白紙,隨著成長,我們被社會的熔爐不斷改變和給我們染色,導致我們漸漸迷失了本心和初心,在世俗利益薰陶下,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和正義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唯一可喜的是電影播出以後,在南韓掀起熱議和大家的躁動,南韓國會不得不對“熔爐”事件,修正了性侵犯的量刑,一部可以影響國家的電影,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玲妃洗面奶價格貴不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