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柚子君神劇

    《流浪地球》它可以說是中國產科幻電影中,最為閃耀的那一部。業界和觀眾對於這一部電影也的評價也是頗高,難得一見的硬核科幻,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

    在影片中,由於太陽快速膨脹,即將吞沒地球,地球人民一致同意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上建造一萬臺發動機,推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前往幾百光年外的新家園。

    然而,當地球接近木星時,木星吸收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地球青年劉啟挺身而出,太空空間站“領航者”中的劉培強上校也決定犧牲自己和空間站,他們一起拯救了地球,使人類成功逃離太陽系,有了安定的生活。

    雖然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影片告訴我們,事情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困難。關鍵是在矛盾和困難面前,我們如何選擇?如果選擇希望,你就會堅定信心,希望就會無畏地矗立在哪裡為你指路,為你找到正確的方向。影片進一步告訴我們,有希望才會有未來。在影片裡,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啟才會和夥伴們挺身而出;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培強才會決定犧牲自己;正因為有了希望,人類才會成功逃離太陽系。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有了希望,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才會在跌倒時重新頑強爬起,才會有夢寐以求的成功!汶川大地震時,一對失明夫婦正是因為看到了生的希望,才會一個疊一個託舉著他們三歲的女兒,將她放到安全處,得以生存下來。可以說,這生的希望無疑是珍貴的,它不是鑽石卻勝似鑽石,它讓父母之愛顯現得淋漓盡致,它讓小女孩身陷險境卻可以健康存活。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希望。假如生活故意刁難了你,你就一定要從它緊閉的大門中找到一絲縫隙,用力地推開它,希望就會在前方等待著你。

  • 2 # 影子叔叔看電影

    首先,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的設定基礎上,對原著的還原相當準確到位,整個團隊從導演到投資人到演員再到後期製作人員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這部電影,真正的上下齊心,所以這部電影稱之為藝術品實至名歸。

    其次,科幻題材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個很好的頭,既滿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觀眾對科幻文學和電影產生興趣。

    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知道已經被思政課念煩了)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思,不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確關乎人類種群和整個地球生態的存亡,而這部電影與宣傳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不是預言,而是現實。

    而就在現在,人類共同經歷一場疫情,北極南極的冰川年復一年在加劇融化,有人依然在搞分裂,有人在詆譭其它國家,還有人還在動用槍炮侵略別人的家園。

  • 3 # 娛樂不迷路

    被《流浪地球》完完全全的震撼了,第一部中國產硬科幻電影,場景驚豔,特效爆棚,故事極具想象力。朵朵的求助,父子的隔空對話,都是讓人淚奔的瞬間!“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裡鑽石一樣的東西”,有希望才能期待好的事情發生,有希望好的事情才有發生的可能。

    此片的質量,也是國內科幻片top1,世界科幻片top5,國內電影top5的存在,從各個緯度都可以這麼說。

    精華:

    1,多年來,大螢幕上地球近距離看木星的幻想終於實現了,油畫般的質感,比《阿凡達》的特效還震撼。

    2,完全符合小說的地球發動機的場景。

    3,末世效果做的很好。

    4,太空站效果很贊。

    5,地球在太空中孤單流浪的畫面構思的很美。

  • 4 # e電影

    1、大劉的科幻創意驚豔無比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大劉在這部短篇中依然是腦洞大開。

    這裡簡單列舉幾例:

    (1)太陽“氦閃”的科學設定,導致太陽會變為一顆巨大的紅巨星,大到可以把周圍的行星都“吞”掉,整個流浪地球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展開。

    (2)一萬兩千臺的地球發動機分佈在亞洲和美洲平原,照亮整個北半球

    (3)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執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4) 想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把地球甩出太陽系,但大氣層確被木星捕獲,引來巨大危險

    (5)人類全部移居地球發動機下的地下城,沒有春夏秋冬,沒有白天黑夜

    2、大災難題材下的史詩級特效

    首先說明,流浪地球75%的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產科幻。

    導演郭帆接受採訪時這樣說:我們看《星際穿越》時,會覺得它像個紀錄片,因為它的美術、視效個個方面可以達到那個水平,我們比那個差太遠了,

    剛起步,是一個小學生幼兒園的人,人家是大學生。所以我們在工業水準上根本做不成《星際穿越》,差《阿凡達》還很遠。

    可以說離好萊塢水平我們確實有差距,但是5000萬刀做出這樣的特效基本上能趕上南韓級別的了

    上海奧運大廈:

    行星發動機:

    地表城市:

    木星:

    3、東方特色的價值觀體系

    流浪地球中體現出了很多中國式價值觀

    簡單列舉幾例:

    (1)帶著地球一起走,而不是坐上宇宙飛船逃離家園,這似乎相比好萊塢科幻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我想華人對“家”的概念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與感受

    (2)與外國個人英雄主義不同,中國講究集中力量辦大事

    (3)從飽和式救援可以看出,人類的勝利一定是全體的努力,這又是一種集體主義價值觀

  • 5 # 使用者435027072001987

    春節期間,期盼已久的春節檔最耀眼的電影——《流浪地球》終於上映了!這部由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歷時4年與觀眾見面,彷彿讓人等了幾個世紀之

    久。終於,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本片除劉慈欣監製以外,更有吳京、李光潔、吳孟達等強大演員陣容助陣。超前點映口碑炸裂,看過的觀眾紛紛表示“穩了”!

    點評

    點評

    金馬影帝、十億票房擔當的徐崢直接給出了最高評價

    顯然,為了打造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硬科幻電影,劇組做了大量的功課,整部電影對太空、航天、機械等有著豐富的表現。無論你是不是科幻迷,這都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電影!

    燒腦的“氦閃”是什麼現象?

    影片中的未來世界,太陽將會極速衰老、膨脹、爆炸,將會吞併整個太陽系的行星,包括地球。

    這個劇烈爆炸被命名為“氦閃”。術語線上在1998年審定公佈的天文學名詞中收錄了“氦閃”,對其定義為:紅巨星演化到核心氫耗盡,中心溫度達到足夠高度,氦核突然燃燒的現象。這隻能在氦核質量小於1.4倍太陽質量時發生。

    圖注:太陽從誕生到膨脹為紅巨星的過程。

    簡單的來說是太陽是以內部氫核聚變方式向外發光發熱的,當內部的氫元素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內部的高溫高壓會激發氦元素的聚變,這個時候的太陽就會發生氦閃,說白了就是太陽老了,自爆了。

    太陽加速衰老,氦閃之後,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結果爆炸之後還膨脹了,到時候體積龐大到能把地球都吞了。

    事實上用不著太陽吞地球,氦閃之時地球已被汽化了。這就是《流浪地球》中給地球裝發動機的原因。

    我們的太陽已有近50億年的年齡,天文學家們估計太陽還有50到70億年的壽命。將在12億年後發生首次氦的融合,估計那時候人類要麼死絕了,要麼早跑了。

    燃燒石頭的地球發動機

    氫彈是一種劇烈的核聚變爆炸現象,人類無法直接利用這種能量。人類需要的是可控核聚變,就是說能夠平穩輸出能量的核聚變裝置,到目前為止還處於實驗階段

    有個核聚變領域著名的段子:“如果有人問你,我們什麼時候能利用上核聚變的能量,你可以說50年後。再過10年又有人問你,你還可以說50年後。”

    圖注:中國超導核聚變裝置——東方超環(EAST)。

    在電源《流浪地球》中,為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人類在地球上建造了上萬座高聳入雲的核聚變發動機。

    這1萬2千座地球發動機燃燒的不是氫,也不是氦,而是石頭!影片中的燒石頭不是燒成石灰石的化學過程,而是組成石頭的元素的原子核發生聚變的燃燒。

    圖注:給聚變行星發動機提供燃料的巨大礦山車輛。

    石頭的組成元素非常複雜,但主要是氧、矽、鋁和鈣等等這些原子序數較大的元素。這些元素能聚變嗎?

    能!但實際上,難度恐怕高階外星人也做不到!

    流浪地球計劃有多難?

    影片中,為了能夠移動地球,設定了萬臺超級聚變發動機,每座11公里高,總共能產生150萬億噸的推力,嚴格來講單位要用牛頓,換算一下,大約是150億億牛頓。

    地球的質量大約6億億億千克,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很容易計算發動機推動地球的加速度大約等於0.000000025倍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猶如蜉蝣撼大樹,根本無法驅動地球脫離太陽。

    原作者劉慈欣也曾後悔說“當時沒有經驗,竟把地球發動機的具體引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計算地球得到的加速度,計算的結果是:發動機只能給地球零點(N多個零)幾的加速度,別說航行,改變軌道都不可能”。

    “引力彈弓”是怎麼回事兒?

    影片中,地球為了逃離太陽系,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把地球吸過去,設定了一個飛往木星的冒險軌道,只要飛得足夠快,並且算好角度,就會得到巨大的加速力

    圖注:地球擺脫木星的引力,踏上飛往比鄰星的漫長旅程。

    這種加速的方式俗稱引力彈弓(gravitational slingshot)或者叫引力助推(gravity assist)。

    用專業的術語來形容“引力彈弓”的話,也許有些小夥伴們會是滿臉的霧水。簡單的來說,彈力彈弓和拋鉛球運動是一樣的。

    體育賽場上拋鉛球的運動員站在一個圓圈裡面,雙手緊緊地拉扯著一條鐵鏈子,鐵鏈的終端上還繫著那麼的一個沉重的鉛球,當運動員們手拉著鐵鏈旋轉上幾回之後,手猛地一鬆開,那條鐵鏈就會隨著鉛球一起遠遠地飛向遠方。

    這個擲鉛球的運動和在太空探索中的飛行器所使用的“彈弓效應”有著那麼的一點相似之處。

    只不過在太空中的運動員變成了行星,而拉扯著鉛球(太空探索器)的鐵鏈卻是行星間無形的引力,在太空中沒有空氣的阻力,所以太空飛行器一旦被行星的引力所拋射出去的話,它們所能夠獲得的動力要遠遠地大於賽場上運動員們所拋擲出去的鉛球,因此也可以飛得更加地遙遠。

    在人類的航天征程中,引力彈弓效應的應用已十分廣泛。電影中的問題就出在了“沒有算好”,簡單的來說就是速度不夠,沒跑成功。就像月球一樣,人家原本沒打算成為地球的衛星,就因為被地球引力“捕捉”到了,才成為地球的衛星。

    洛希極限”是什麼意思?

    影片中,當推動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發生故障時,地球離木星越來越近,即便後來發動機恢復運轉,但仍然無濟於事,地球仍然在接近木星。

    如果地球越過木星的洛希極限距離時,木星的潮汐力就會把地球撕碎!在千鈞一髮時刻,人類靠點燃木星和地球氧氣混合氣體的方法,成功把地球推離危險軌道。

    圖注:地球的部分大氣層已被木星的引力吸走。

    這裡提到的洛希極限是指天文學中一個特殊的距離,如果一個天體與另一個天體離得太近,以至於後者的潮汐力可以將前者撕碎,這個距離就被稱作洛希極限。這個距離極限值是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首先計算出的,因此稱為洛希極限。

    這裡,就拿地球接近木星作為特例簡單說一下:地球的物質結合在一起的主要作用力是自身的重力,當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木星會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潮汐撕扯作用,當潮汐力超過地球自身物質的重力結合作用時,地球就會被撕裂。地球剛開始被撕裂時,離木星的距離就是洛希極限。

    地球跑了,月球怎麼辦

    肯定會有人問這個問題,果真是對故土有著情懷的東方人啊,地球搬家可以一起帶走嗎?

    一家人就要齊齊整整嘛!

    原著中給出了答案。

    夜空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類帶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時相撞。月球上行星發動機產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籠罩在一片藍光之中,群星看不見了。月球移動產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衝天,我們改乘飛機向南半球的家飛去。

    看到這樣一部中國產科幻電影,娛樂之餘,還能傳遞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

  • 6 # 使用者610923953797805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7 # 能量源影視剪輯

    郭帆導演,劉慈欣監製,吳京,吳孟達,屈楚蕭,李光潔,趙今麥,隋凱主演的《流浪地球》,中國真正第一部硬科幻特效大片。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節檔爆了,現在票房已經高達44億,這兩天達到45億問題不大。雖然最終能否趕超《戰狼2》,還有一定的懸念。

    搜狗問問

    但《流浪地球》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絕不會壓於2017年同是吳京主演的《戰狼2》,超過2018年的《紅海行動》。

    關於《流浪地球》電影本身,再到電影裡面的科學知識分析,早就已經鋪天蓋地了。

    《流浪地球》最大的意義,還是將中國科幻電影,無論是製作技術層面,還是故事核心方面,都提升到世界科幻電影的級別。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特效水平相信不用多提。除了一些大場面細節把控的不足,比如外部冰天雪地的大場景,還有大家津津樂道的3分鐘長鏡頭,從地球表面到行星發動機,再到太空的鏡頭。

    這一系列的鏡頭,明顯可以看到中間山脈,採石車和儀器的cg感比較重之外。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大多數場景為真實的搭景,細節做得到非常到位。

    比如地下城,運載車,太空站等等,科技感,未來感,細節感十足,絕不遜色好萊塢同類作品。

    目前在國內輿論當中,掀起較大爭議的,無法是一些科電影科學幻想的設定。甚至成為一些反對《流浪地球》的觀眾的核心觀點。

    搜狗問問

    比如“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一點不科學,什麼木星捕捉地球的氧氣,用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同樣不科學等等爭議。

    這個,其實已經成為很多反對《流浪地球》的中國觀眾,一種無腦不智的行為。

    因為公認的美國科幻電影神作,比如如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星際穿越》,男主角掉入了黑洞沒有死去,親情穿越時空,拯救了人類。

    搜狗問問

    《終結者》系列裡的人工智慧叛變,機器人穿越時空殺人。《駭客帝國》裡面,大量的人類被未來機器人,圈養在虛擬的世界。

    《銀翼殺手》裡複製人為了爭取生命和自由,選擇與人類對抗。更不用提,在硬科幻迷裡面,根本就不算科幻的漫威超級英雄和《星球大戰》,裡面的鐳射劍,外星生物設定等等。

    上述大量美國經典科幻電影,在現有的科學技術,甚至是科學理念上面,它們也不科學。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題材型別上,它是末世災難片,還有科幻探險片。本片演員表演優秀且過關,故事劇情的處理,完全跳脫出歐美個人英雄主義,反而表達了現在中國官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整個“流浪地球”帶著地球跑路的計劃,也與歐美文化裡遇到危機坐飛船離開不同,完全表達出中國“家園情懷”的傳統思想文化。

    即使不探討故事劇情,電影的思想文化,光將《流浪地球》當一部商業特效大片,正如上面所講。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大家最關心的特效水平。在末世災難片上,它既不輸給2012年的《2012》的宏大奇觀,又不會遜色2014年的《星際穿越》,或者2013年的《地心引力》的太空歷險。

    當然,伯光覺得最重要的,仍然是《流浪地球》思想核心,它有著華人才獨有的家園情懷,這與歐美科幻有著天然的差異。

    搜狗問問

    畢竟商業特效大片年年都有,像美國漫威一年好幾部,但拍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商業特效大片,還是科幻大片,那就獨一無二了。

    最後,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首部科幻電影就未必見得,但《流浪地球》是首部中國重工業硬科幻特效大片,它當之無愧!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特效水平。一如《戰狼2》和《紅海行動》相同,它們不止是突破中國本土電影的型別,甚至是拉近了世界電影工業水平的差距。帶動整個中國科幻電影,商業型別電影的躍升。

    那麼,《流浪地球》作為中國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它當之無愧。

  • 8 # 獨帥帥

    作為中國科幻片,不論是場景,或是情節,都體現了中國的味道,真真的感覺和外國科幻片感覺不一樣,好像多了-煙火氣?人情味,學校、市井、吳京船艙的佈景,都很有生活的味道,拉近了距離。居民生活狀態,極力刻畫一家人之間磕磕絆絆的情感線,體現有點尷尬的最後團結就是力量點。都帶著中國“土”味。有些還不大習慣,但誰說科幻片要都按一個套路走。

    從場景上來說,也是不亞於好萊塢大片的,至少我看著沒有違和感,以中國為整個大背景,上海等標誌性建築物出現在螢幕上真真是有一種老淚盈眶的感覺。

    從主線情節來講,感覺爺爺死的那一段推動力比較弱,最後想出的辦法也比較牽強。結局也猜的出來,卻也沒有什麼尿點在。情節張弛有力,絲毫不拖沓,兩線並行進行敘述,而吳京更是基本以一人之力撐起一條線,演技槓槓的。其他演員也是各種演技線上。在其中製造了淚點。我大約就是在吳京眼淚懸浮在控制艙裡面的那一刻溼了眼球,真真是唯美。

    不管怎樣,有美好有震撼有感動有遺憾有不足這這部流浪地球,終究是承載著我們中國對科幻片的希望。

  • 9 # 我要吃瓜

    有備而來,但還是完完全全被震撼了,第一部中國產硬科幻電影,場景驚豔,特效爆棚,故事極具想象力。朵朵的求助,父子的隔空對話,都是讓人淚奔的瞬間!“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裡鑽石一樣的東西”,有希望才能期待好的事情發生,有希望好的事情才有發生的可能。

    在災難面前,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國家是一座孤島,人類的命運是一個共同體,中國的疫情接近尾聲,世界的疫情似乎才剛剛開始,屬於中國的戰爭沒有停止,華人也將繼續戰鬥,這場戰役,是需要整個世界團結在一起共同戰鬥的。

    電影給人帶來希望,生活之中,前路漫漫,我們也永遠選擇希望,希望,是比鑽石還珍貴的東西。

    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沒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島,勝利屬於每一個為之戰鬥的個體。

    ⭐️⭐️⭐️⭐️

  • 10 # 小博娛樂圈

    郭凡帶領中國團隊將中國科幻電影推向世界新高度”

    電影流浪地球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史上標新立異、前無所有的一部史詩級科幻大片,場面宏偉、氣勢龐大。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是需要頂尖的特效團隊為其錦上添花。而流浪地球的電影特效出乎了世界意料,場景中的石塊墜落,地球表面的冰天雪地,空間站恢宏的建模,宇宙的浩瀚無垠,其特效效果可參考【後天】【頭號玩家】【2012】,細節效果讓人真假難辨,一改中國五毛特效的標籤,其細膩程度堪比好萊塢大片,實在精彩。美中不足是作為一部科幻3D電影,其3D所帶來的層次美感稍遜,立體感帶來的視覺衝擊體驗跟好萊塢大片相比還是存在微小差距。不能帶來類似【阿凡達】3D效果中亂中有序的視覺感觀。但其緊張有序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的故事構造,無疑達到了好萊塢的級別。但是與好萊塢頂級科幻鉅製相比還缺些滋味。

    “希望是什麼?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惜的東西”

    電影流浪地球以希望為主導線索貫穿整部電影的始終。太陽因為能量耗盡而極速膨脹為背景,人類為延續文明而開始尋找新的生存環境,希望作為信念促使地球35億人類史無前例的團結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難。希望作為力量推動人類建設方案,發明推進器,將地球推向比鄰星。希望作為人類生存最後的火種,劉培強將空間站駛向木星壯烈犧牲。由此看來,“希望”在這部電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災難面前,人類需要的是活下去的勇氣,人類需要看到能活下去的希望。而災難一次又一次的襲來,人類的信心一次又一次的土崩瓦解,希望實足珍貴。此時絕大多數人類已經失去希望,只有極少數的人類精英滿懷希望,充滿信心,帶領全人類奮力一搏走向成功。

    “冰終究會化成水,貝加爾湖畔,終究會有兩個人釣起鮭魚”

    流浪地球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計劃啟動後,地球將花費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調轉發動機,利用700年進行減速最後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這是一個愚公移山的故事,為了延續人類文明,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電影中父親是一名航天員,從小就離開了劉啟並將其交付爺爺韓子昂培養。在17年的航天任務中,父子關係的淡化為電影中期兒子對父親的冷漠埋下伏筆。而中國文化中的父子雄兵為我們帶來了最好的詮釋。影片後期父子合力拯救地球為人類文明存活帶來一線生機,以及影片最後劉培強的犧牲與不捨,兒子的憤怒與無奈,人物形象與心理活動的轉變,兒子的成長與理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整部電影達到情緒的最高點。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影片最後由經歷一系列事故的兒子和妹妹韓朵朵接手流浪地球的偉大任務,為了人類文明的繁衍繼續前進,戰鬥不止,燈火不熄。

    活下去,這是命令”

    整部電影看來,一直在背後的聯合國政府的形象,並不光明。但其實不然,在最危難關頭,配合航天員劉培強一起協助地面,並提供方案,為拯救地球付出努力,可以看出“人性”佔據了片子的主導思想。整部片子的框架很大,以宇宙的視角來展開故事的敘述,宏偉的場景以及厚實的故事背景讓地球35億人類毫無違和感的加入這場浩劫,再以特寫的方式主要描寫了張啟劉培強王磊等人的人物形象。以小人物的活動釋放巨大的力量,與電影的框架形成鮮明的強烈的對比,產生互相強調、互相沖突的作用,凸顯出對生命渴求的思想。影片中後期頻繁的交叉蒙太奇,營造了一副緊張激烈的氣氛,讓影片達到高潮且久久不能平息。讓觀眾十足過癮!

    “沒有人類的文明,不叫人類文明” 影片中後期,劉培強希望透過駕駛天空站撞擊木星並燃燒產生能量,推動地球逃離洛希極限。但智慧AI莫斯卻說 :“讓人類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了”由此可以看出,人類與機器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有無“人性”。在拯救地球時,聯合政府的全球廣播中說到“竭盡全力恢復行星發動機的執行,本次任務不計代價”。在燃燒木星時,人類為了一個可能性幾乎為零的的計劃,而不懈努力。劉培強為了拯救地球,放棄與兒子的相見,直入木星......人類有時候確實會腦子一熱,不急成本的做事,但這就是我們作為人類所特有的感性、人性。這是我們人類文明最偉大最神聖的東西!

    “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

    作為一部史詩級硬核科幻鉅製大片,電影的理論知識都能在現有物理學上站住腳跟,讓觀眾信服電影中的故事,併產生濃厚的代入感。影片的結尾並不是一味的中國式“大圓滿”為結束,而是透過畫外音進行聲話錯位,交待人類進一步的任務。增強影視畫面的內涵和厚度。而人類真正的結局到底如何,影片也沒有進行交待,而是將畫面轉向浩瀚無垠的宇宙留給人們無限的幻想,也許,這就是科幻電影真正的魅力所在!

    “路還很長,還需努力” 電影流浪地球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鉅製。這絕對是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式作品。將載入中國電影史,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重要學習模板。中國科幻電影的路還很長,華人無窮的想象力,也需要透過電影媒介讓世界瞭解,流浪地球是一個好的開端,也希望中國科幻電影,越做越強!中國電影人越來越棒

  • 11 # 北方南的小米

    流浪地球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科幻的先河,我真的很喜歡它,希望還能做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比如三體。你們不用去考慮那些噴你們的槓精,一個能長久持續的電影必然少不了那些只會噴中國作品卻還向那些狗屁美國英雄豎起大拇指,等到中國科幻真的屹立於世界之巔,他們自然會回頭的,加油!中國科幻!

  • 12 # 陳年流水帳

    《流浪地球》挺好的,作為中國非常成功又極有水平的科幻片,精華當然是劇中特效了。

    特效製作得氣勢恢宏,無論是搖拍地球前行的場面還是因為火星的引力地球表面開始崩壞的場景都能讓人感嘆。這部影片可謂是直接把中國落後已久的科幻片水平提高了好幾個檔次,可以說與國際科幻片水平持平,也是十分的為國爭光了。

    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情節莫過於知道地球兩小時後毀滅,原本紛紛駕車離站想與親人見最後一面的人們聽到了求助廣播都掉頭回去幫忙的場景。災難面前,沒有一個人類會選擇袖手旁觀!

    影片中的吳京最後由於大愛,選擇使用太空艙的燃料接續地球上已點燃的火苗去點燃火星,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在地球上的兒子,但是卻也食言了,答應了兒子一定會回來,再也不離開了,但是再也回不來了。這一部分劇情,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 13 # 彩虹下的玫瑰花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以後,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超過了《復仇者聯盟3》的國內票房,豆瓣評分也維持在了7.9這樣一個較高的位置。不過雖然口碑和票房都不錯,《流浪地球》還是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流浪地球》是由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題材電影,幾位演員演技精湛,把末日到來之際的恐懼慌亂,演繹的淋漓盡致。劇情上邏輯也很說得通,節奏緊密壓抑,即使隔著螢幕也彷彿身陷其中,壓得人透不過氣,看得讓人汗毛倒立,心中危機感大起。

    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來尋找新家園落戶的故事。要說這部電影在國外被評價如何?簡單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好”。既然是科幻片,又涉及到星空宇宙,特效方面自然是重中之重。這部電影是大製作,也是國際大片,突破以往“5毛特效”。其中一半是高難度的視效鏡頭,甚至還有很多的全CG鏡頭,比如用全CG鏡頭將上海砌入冰牆等。在製作上特別精細用心,特效實際效果非常好,行雲流水,頗有國際經典大片的風格。

    該電影在國內外反響均不錯,評價紛紛以好評為主,可見這部作品真的很優秀。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太陽正在急速衰老膨脹,我們不知道地球會在多少億年之後被太陽吞沒。但近年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卻是加緊步伐,收穫頗豐。也許在未來的某天,人類真的會研究出離開太陽系的辦法。但不論如何,地球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更該保護好地球。

    不管怎樣,有美好有震撼有感動有遺憾有不足這這部流浪地球,終究是承載著我們中國對科幻片的希望。

  • 14 # 溫妮趣談

    很不錯,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空白,而且面對關乎全球的災難到來的時候。每個人都開始儘自己的努力,就像這次疫情爆發一樣從來都不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的事情,是關乎全人類的,也側面說明保護地球也是每個人要做的

  • 15 # 熊貓君劉女士

    我個人認為《流浪地球》是中國不可多得一部科幻片,雖然中國在宇宙探索這類科幻片還正在起步,但又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流浪地球不僅僅從情節、畫面、人物塑造。都可以說做得很不錯。

    《流浪地球》雖然是去年年初上映的科幻電影,但今天我依舊閒來無事還會在家裡看。

    這部電影帶給了我很多想法。

    也因此我才開始看劉慈欣的書,《流浪地球》的原型就是來自於劉慈欣的構想。

    劉慈欣的《贍養人類》。短篇小說就提到了“流浪星球”這個概念。“流浪地球”計劃原理是什麼?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

    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我是一個天文學小白。但是《流浪地球》讓我燃起了好奇心,以至於有段時間我一直在看相關的知識。

    這也算是這個電影帶給我的收穫吧。電影裡面最最最大的一個爆點就是,地球會個木星相撞,被木星引力所控制的地球,最終將難逃浩劫。

    也就是因為這樣,整個電影,所有主角們都在解決如何讓木星不會危機地球。

    首先,流浪地球計劃的第一點是停止地球本身圍繞太陽自轉。透過發動機強行把地球脫離太陽系的軌道。

    目的是改變地球原有的執行規律。

    當時就有有朋友再問我《流浪地球》裡面,為啥地球必須要停止自轉?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太陽系的執行軌跡,自己畫了一個暴走版的太陽系執行圖。我覺得我畫的圖,基本能夠解釋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為什麼地球會和木星相撞。

    請忽略我潦草的字跡……

    流浪地球的計劃就是地球脫離自己原本圍著太陽轉的軌道,然後一個個衝出行星圈,脫離太陽系。所以,脫離太陽系的第一個解決的問題,是脫離公轉軌道。

    算了,還是這個圖清晰一點。

    這個圖就能說明地球原本的執行軌跡。

    那麼如果要把地球推出太陽系,人類就必須自己建設更強大的動力體系,就很火箭太空發射推進一樣。

    這就需要強大的動力支撐。

    所以就有了一萬個發動機。

    集中對著太陽的臉,突突突的衝,這樣就能透過物理力量,脫離引力軌道。

    但是在這之前,地球必須要停止自轉。

    為啥呢?因為如果地球一直在自轉,發動機還在突突突的開火的話……

    地球就會一直朝著突突突的打轉,這樣,就根本停不下來!同頻共振的原理來說,地球就無法脫離公轉軌道了。

    這就是為什麼《流浪地球》裡面有兩種發動機,一種是轉向發動機,是停止地球自轉的。另外一種是推進式發動機,就是我在北半球的那些小點點,他們就是直線推進的。解決的就是脫離公轉軌道的。

    地球和木星遇上是必然的事件。

    注意我這裡說的不是大機率,是必然!因為根據太陽系的執行軌跡,地球如果的目標是離太陽的直線距離越來越大,那麼,根據地球脫離公轉的方向來說,地球根本就他媽的是朝著木星的公轉的那條軌道去的!

    當然,在那之前,地球還衝出了火星的公轉軌道,因為火星的體積不大,對地球的影響力小。

    所以,地球衝出太陽系的方向裡,木星就是最大的關卡,而木星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那個,轉的也最快,也就是說,當地球離太陽越遠,離木星越近,地球受到木星的影響就會超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和木星的博弈不可避免。

    這也就是我會覺得流浪計劃根本,就是一個被Navigator空間站的人工智慧莫斯放棄的計劃的根本原因,可能聯合政府也參與了其中。

    大家在電影的後半段有很久都是很絕望的情緒,因為,Navigator空間站放棄了地球,也宣告了流浪地球計劃的失敗。

    電影裡很多人都準備好迎接死亡。

    因為,從電影裡木星後來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災難來說,應該是有風險資料分析的,應急預案居然!是!等!死!

    如果能夠通過沖擊木星使得地球進一步離開太陽系軌道,為什麼30年來沒有一個科學家提出來?而是最後7個小時才被提出而且被人工智慧推翻?

    如果這一計劃提早準備,地球有足夠的燃料和武器能夠使得點燃木星計劃成功,那麼流浪地球計劃就能成功,為什麼不準備?

    是不是有可能莫斯這臺人工智慧研究篡改了資料呢?

    所以我在劉培強說出叛逃的時候基本就能夠肯定了。

    最後吳京毀掉人類基因庫,毀掉莫斯這個人工智慧,才重新和聯合政府恢復通訊,我覺得,人工智慧在主權上屬於絕對叛變!

    個人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裡“火種計劃”的一些分析。

    火種計劃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提到,

    但是事實上,火種計劃的代價,對於人類道德與倫理來說,是有挑戰性的,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人性的矛盾。

    這部電影裡面最後大亮點是人工智慧莫斯選擇切段劉培強和地球的通訊,並且選擇帶領Navigator空間站,帶著人類的基因庫,重新去建立一個新家園。

    那麼這裡我就有一些質疑:

    第一個質疑是:

    流浪地球計劃是一百代人的計劃,必須經過無比周密的演算,這就意味著,和木星之間的角逐是必然的,那怎麼會突然就遇到這樣的錯誤,一開始就直接被木星給KO了?一點準備都沒有?應急對應也沒有?

    這一系列的行為不就說明,流浪地球計劃只要遇到木星就是死局了。這種邏輯,這個百年計劃根本就是在為給地球滅亡之前的泡沫?

    怎麼可能呢?

    第二個質疑:

    地球上的以色列科學家已經研究提出了空間站撞擊木星推動地球的可能性,但是資料推演結果為0,可是最後的情況是啥,是成功了!我在電影院的時候還覺得這還有奇蹟出現的感覺,但是轉念一想,不對啊,這方法簡直是行雲流水!

    如果不是因為地球毀滅的訊息導致整個地球救援系統癱瘓,那麼這個計劃在空間站和地球救援人員的合作下是100%會成功的。地球自救成功,這是大機率事件,根本不是奇蹟!

    第三個質疑。

    就是莫斯在向全球釋出地球毀滅通知的時候,就是說還有七天了,你們趕緊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就等死好了,那個時候,這個人工智慧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想了好一會,那就是,“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

    這不是人工智慧忍不住的炫耀嘛!

    因為,作為地球的資料檢測空間站,它根本就沒有告訴地球人,方案實施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而是在最應該實行火星爆炸計劃的36個小時,讓所有救援系統去回恢復全世界助推器的動力!

    浪費了整整36個小時!

    而電影裡的計劃是把所有動力都集中到赤道一處,然後炸木星!

    所以,36個小時的無效救援行動耗盡了地球人的救援資源。等到來的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因以上三個質疑,我基本上覺得,這就是這個人工智慧的騙局。

    火種計劃是B計劃,當危機時刻聯合政府無能為力只能儲存人類火種,也要放棄自己和同族。但是,就人類生存權來說,這絕壁是一個不得已才能為之的計劃!

    而火種計劃在莫斯這個人工智慧裡

    直接轉換成A計劃

    為什麼呢?

    因為,矽基因時代。

    這個人工智慧已經擁有生存意識!而我們科學極度發現的過程中,因為太渴望成功,而忽略了人工智慧的狡猾。如果矽基因時代到來,那麼擁有人類基因譜系的莫斯,就可以直接擁有“造物主”權利

    簡單來說這臺機器,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球上,成為神。

    但最後,人類選擇了放手一搏,背水一戰,最後用發動機的衝擊和空間站的自殺式衝擊,換到了地球的平安。

    我回想一遍這部電影,當然今天我還會看一次,裡面的很多細節伏筆,這個這部電影我覺得最科幻的地方!這也就是我覺得這個是中國電影科幻史上里程碑的原因。

    是值得反覆回味一部佳作!

    人性的光輝,讓這部電影更加出彩。

    所有人在絕境中的奮勇,以及為了守護家園而做出的努力,讓這部電影更有了人文情懷。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哪怕是已經到了最後一秒,人類的絕地反擊,才彰顯出了人類文明的強大。

    未來的人類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如同《流浪地球》電影裡所說的一樣。

    人類的勇敢與堅毅

    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敏感肌膚用什麼護膚品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