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上廣,二本生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面試要求不是985、211本科畢業就是研究生畢業,二本生的前途在哪?
29
回覆列表
  • 1 # 夕漫美

    專科生的前途又在哪裡呢。

    現在我周圍有很多二本的親戚,畢業幾年了,幹著跟自己的大學專業沒任何關聯的工作,畢業後拿個三兩千的小工資。學機械的在幼兒園幹保育,學農業科技的在賣電瓶車,學工程材料的在做錄單文員。

    這是我看到的社會現實。

    若你是社會底層,不保持終身學習,不停進取的狀態,那你這二本並不比那些初高中畢業學廚師學電焊的收入待遇高,也沒他們日子舒坦。更不會比有人脈有父蔭的但有途徑進入事業編制再轉個公務員的,或者二十多歲就可以接班家族億萬資產的舒坦。

    上了二本,畢業了,如果你是這樣的二本:一,自己五本錢,二,吃父母老本,那,還是趕緊放下這二本的身段,繼續修煉自己適合這社會的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吧。

  • 2 # 君子蘭192709087

    人的前途決定於你的能力,當然也不可忽視機遇或者是固有資源人脈。學歷是能力中的一部分。路在人走,事在人為,至於能幹出什麼名堂?抬頭看,他知道。

  • 3 # 熱河路001

    二本大學大多為省屬大學或者非“211工程”大學,一本和二本在師資、硬體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學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對來說,考上一本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同學讀的是二本大學。

    基本上我比較認同的是:“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因為學歷折射出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耐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當然也不絕對,但應該涵蓋大部分),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

    在我看來,能夠考上二本已經不錯了,說明你還是有能力的,不要管這個學校怎麼樣,至少還有一些人不如你,達不到你所在的高度。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時候對自己要求過分的高,也是一種折磨。

    說起來,也許我還不如你成績好,但是我從未覺得自己不如一本的學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沒有誰是全能,就算我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沒有他們那般豐裕,但是我也不會自卑,因為每個人走的路都是自己的人生,如果真的一帆風順,那樣還有什麼意思,這些酸甜苦辣,風風雨雨不都是需要我們去體驗,才能讓我們成長,讓我們變得成熟嘛!

    既然你覺得自己不行,那就要對現有的生活狀態做出改變,找一個自己喜歡研究、感興趣的事物去做,去學習,也許那就是以後別人羨慕你的地方,也許讓自己變得充實後,你自然也沒那麼多心思去思考感嘆自己不如別人了。

  • 4 # 亦然以後

    我認為一本二本除了畢業證不一樣其他的區別真的不大,我們可以透過考研來昇華自己,或者在大學裡加倍努力,舉幾個例子。

    我有一個堂姐高考時發揮失常(平時成績不錯),只考上了一個很普通的三本學校,在大學裡他為了彌補高考的遺憾,努力學習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泡著圖書館裡,她說學金融的大三的時候他已經把所有可以拿到的證都拿到了,大四的時候她憑藉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兩年後順利畢業在我們省會城市的一家銀行工作,年薪幾十萬並且還會漲工資,所以不管你高考怎樣,只要努力勝利一定是屬於你的。

    我還有一個哥是一個專科學校的,他讀大學的時候剛開始經常做兼職 後來兼職沒辦法滿足他了,他便開始嘗試創業,他剛開始只是在寢室賣襪子泡麵之類的,後來開了一家網店,生意還不錯。大學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等大三他拿著賺來的錢開了一家餐廳,由於這麼些年的經驗 和對市場的研究生意火爆,現在他在我們市已經有好幾家餐廳了月收入過十萬。

    所以不管你是什麼大學畢業的只要努力一定能達到目的。

  • 5 #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我不知道你是在校生,還是畢業生。

    畢業工作了話,找一份專業相關的工作踏實做好工作,和同事處好關係。利用業務時間拓展自己的能力。

    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能做好自己。

  • 6 # 丁小宇

    既然上了二本就不要自己貼個二本的標籤了,我們的學位證畢業證上都只寫四年本科,並沒有標明是一本,二本。

    儘管有些單位錄取非得要985,211的,那我們也不一定非得進去才有前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前途,二本有二本的前途,985有985的前途,211有211的前途。

    學好本職專業,掌握好本領,有特別的興趣也加強一下,最好怎能把它變成你你能力的一部分。

    我理科生,大學學的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學得不怎麼好,但是我比較喜歡寫作,所以大學裡我看了很多與專業無關的書,大一大二空餘時間基本都是在圖書館了。

    我大學寫了兩個長篇故事和一些小劇本,小故事,將近六七十萬字,雖然寫得不怎麼樣,但後來畢業之後,我想找編輯相關的工作,於是就把那些覺得自己寫得好的打印出來,那去面試,後來還是錄取了。

    到公司後發現很多也都不是從事他們之前學習專業的,比如之前學習管理的,但因為大學喜歡攝影,拍有很多很好的作品,被公司錄取的。

    文憑只是一道門檻,但是具體能做什麼還是靠能力,而作品是能力最好的體現。

    我們專業主要是測控技術與儀器,但主要是儀器儀表類的,會有科目學習程式設計,學習計算機,有些同學就專攻程式設計和計算機,也有程式設計有編出自己作品的,所以大學畢業後,就憑藉作品進了一家上海的軟體公司。

    當然,因為有些用人單位需要一本重點大學的,那些我們進步了,可以進一些我們可以進入的單位,有了能力可以再跳,沒有一進去就出不來的單位。

    如果一定非得要一畢業就進到那些頂尖的單位,科研機構,那隻能回爐再造了。

    既定的現實,我們都應放平心態,考慮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個社會有太多的標籤,每年都好幾波標籤,什麼農村的,城鎮的,城市的,北上廣的,85後,90後,95後,過一兩年00後都出來了。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立足現實,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現在的每一步,都算數,儘管一開始走的不完美!

  • 7 # 三葉草視界

    二本生的前途在哪?這不僅是二本生想的問題,重點大學的學生也一樣會想這個問題,所以,不論是幾本只要自己想要提升照樣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考研究生,提高證書含金量

  • 8 # 天天家教

    二本生可以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二本生的前途很好啊,北上廣那些地方,壓力太大,還是不要去的好。其實有時候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你有多大的成就,還得看你的能力。你的能力強的話,小學畢業的也能當老闆。如果你能力不強的話,即便是研究生,還是找不到好的工作。

  • 9 # 記住你de笑60205596

    二本生的前途在自己手裡,要自己去把握。作為一個二本生,我們也許沒有一本生那麼耀眼的學歷,但我們完全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去彌補自身得不足。第一,選擇考研。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透過考研,接觸更為全面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第二,選擇考公務員,事業編。這些行政崗位要求的只是本科就可以,只要你專業符合,考公務員事業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第三,去公司上班,打拼事業。也許剛開始我們二本並沒有拿的出手的求學經歷,獎章和證書也少的可憐,但我們不能自暴自棄,我們能吃苦,能拼搏,我們可以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完成任務。不管何時何地,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虛心請教,認真努力,我們的出路就在我們的手裡。

  • 10 # 一枚明粉

    社會分層是客觀存在的,你的擔心很有普遍性。我就就這個問題來說吧。

    1、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分層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這確實是客觀的。當初和你差不讀的人,或許各種原因,他去了上海大學、你去了復旦大學,幾年後你們倆的差距就不知不覺區分出來了。

    要是都同等努力,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在高考前投入很多精力去投入教育:學區房、重點初中、重點高中。

    (高考就是一次分層)

    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是為了能贏得第一次人生分層。當然這個分層是流動的,只是對多數人影響大而已。

    2、北上廣的人才集聚

    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講在學而思工作還可以。我說有個朋友去那面試英語失敗了,不應該哈。

    他說很正常,北上廣深津,海龜都遍地走,英語好點能嚇誰一跳。

    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說明東部一線城市的人才過剩問題,現實確實如此。所以國家單位、大企業在選人的時候就會卡三件套:什麼學校,什麼專業,什麼表現。

    (這是各種原因造成的現實)

    我除了第一條過關,後兩條基本都被pass。這就是當下的現狀。

    上次參加一箇中部省份的人才引進招聘會,由於通知不清楚的原因(其實就是卡著雙一流名單來),來了他們省屬大學的很多學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不愉快。

    這確實是一個現狀。但這些並不是主宰性的,比如最近火的,咪蒙團隊、脫口秀團隊,他們的學歷層次都一般,屬於創業成功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當然要像我一樣圖安逸,咱就踏踏實實去個公務員、事業編之類,也不圖升遷,挺好的。

    2、普通學校就業困境

    高考的殘酷選拔與一線城市的人才過剩,確實造成了當下普通學校學生的就業瓶頸。在加上媒體經常宣傳大學生什麼什麼的,這種宣傳對北大是沒有影響的,影響的就是普通學校。

    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就我目前觀察,解決有幾條途徑:

    1、魄力型。去創業,國家也支援,選擇一個風口,在適合的時機、適合的人、合理的贊助下成長。這個是個小機率事件,參見周鴻禕演講。

    2、學習型。學習是一生的事,學歷是年輕的事。如果學歷三階挑,是可以改變很多的。

    3、改變心態型。我就屬於這種,我比不過別人,不比了。阿q。

    (學習改變一切)

    總結:

    我們要在承認既有現實下,努力做出改變。相信題主也是如此吧。

  • 11 # 謝胖子219

    不誇張地說,二本生在求職中,稍微想去好的企業,一直是處於“優先淘汰”地位。

    為什麼?

    “學歷本科以上”這樣的字眼很熟悉吧?

    因為我們常常能在各種企業的招聘資訊看到。

    但是,你真的天真地以為只要是本科就可以了?

    其實,這句話的潛臺詞應該是“學歷本科以上,一本為佳,985/211就更好了。”

    也就是說,好企業好崗位在招人的時候,篩選簡歷這一關,他們潛意識是一定會優先看學歷。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一則新聞,某著名企業的HR在節目中直接公開說明了,在宣講會現場收到的簡歷,他們會按學歷分,如果不是985等重本大學,這樣的簡歷雖然收了,但是他們基本不看。就當做廢紙處理了。

    因為本身,高考就代表了你未來的起點,高學歷一定程度意味著你是受了高等教育,高素質高智商的人才。

    企業在招人的時候,為了提高效率,招到高素質人才,學歷這一關,定是像一個大閘門一樣,擺在了我們面前,你的學歷沒有高度,這個門你就躍不過。

    有的同學會說,這位HR的說法,過於絕對了,其他都不看,就看學歷嗎?

    是的,因為是真的有的企業會直接在招聘資訊上註明要985/211的學生。雙非生投遞除非非常牛,不然也是優先淘汰。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只要985/211,大都數意思其實是,“985/211為佳,一本也挺好,沒有就二本吧。”

    但是看到這句話,你覺得好企業會沒有985/211、一本生投遞嗎?

    好的企業必定是引來了成千甚至上萬的學生投遞簡歷,其中就包括了大量重點大學,一本大學的學生。

    所以,二本生的你,光是學歷就已經被人甩了好幾條街。

    看到這裡有的同學會說“算了找不到工作了,回家裡建設家鄉吧,大城市不要我了。”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二本生在求職中的危機感,你已經沒有好看的學歷了,那麼你一定要有漂亮的經歷。

    只有這樣,你才能殺出重圍,斬獲offer。

    大學的經歷包括你的實習經歷、專案經歷、社團經歷、比賽經歷等等。經歷也是簡歷中佔比最大的一項,用最多的筆墨來描寫。

    所以經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即使是學歷再高的同學,如果經歷空白,也會摔倒在簡歷關。

    而作為沒有學歷背景的二本生,就更要去豐富自己的經歷。

    麻煩不要隨便就說社團很水,想想你付出了什麼

    我就是那個在學生會待了兩年的人。

    大一的時候,我被師兄師姐在臺上生動地演講打動,初來乍到就跑去面試各種社團。

    根據我興趣愛好,我選擇去了新聞部。

    像我,第一年在部門當幹事,我學會了寫稿,對於我的文案有了較大的進步。我掌握了單反拍攝的小技能。最最主要的是我學了新媒體運營,一步步摸索排版,內容創作。

    所以我在我所喜愛的部門真的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讓我找到了我的興趣愛好之一,新媒體運營。

    在第二年,我成為了部長。我更重要學會的是,如何去帶領一個21個人的部門,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我也時常需要帶領他們策劃活動,這對於我策劃能力也有較大的提升。

    最後我也獲得了優秀部長的稱號。

    但是很多人一開始進了社團壯志未酬,但是久了,由於社團本身存在的弊端便開始覺得乏味,很多事情都敷衍了事。

    開始吐槽社團很水?

    我不知道你究竟付出了多少,如果每次有任務,你不想搶著報名,有活動,你也不願意試著去策劃一次,永遠在社團裡打醬油,那不是社團水你學不到東西,是你自己在社團裡划水。

    但如果從一開始,你就是盲目選擇,隨便進的,就很難用一種熱情去維持,因為不喜歡。

    當然我也沒有說就一定要進社團,只要你不要從進大學就想著混日子,無所事事,你選擇什麼樣的組織去鍛鍊自己,都是可以的。

    但是,社團經歷在求職中,面試官也會看,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在一些招聘資訊看到“有社團經歷”等字眼。

    在求職中,我會在簡歷上把我當部長的經歷寫下去,說明我帶領了多少個幹事,帶領他們做了哪些事,怎麼做的,最後的成果是什麼。

    不要在宿舍睡大覺,有選擇地參加一些比賽

    大學期間,在空暇時間,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所學專業選擇性地參加一些比賽。但是最好是校級以上的,因為含金量高。

    比賽經歷如果跟你求職的崗位有直接掛鉤,也是一個不小的加分項。比如你想求職的是銷售,而你在大學期間也有過參加營銷大賽的經歷,並且是拿了不錯的成績,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點。

    那如果沒有掛鉤,它也證明了你在某方面的技能,或許這個技能也是崗位需要的。

    還是拿我自己舉例,在大學我也多少參加了幾次比賽。寫在簡歷上的我寫了兩段,一段是參加學校的模擬招聘大賽冠軍;另外一段是微軟華南區的PPT製作演講大賽冠軍。

    一段證明了我在求職上的綜合素質,另外一段證明了我的計算機技能和演講能力。

    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不妨參加一些專案

    專案經歷在求職中,也是一個不小的加分項。比如志願者專案,創業專案。當然你也不能在專案裡面划水,要對團隊有所貢獻,有成果。

    這段創業的經歷,在我求職面試環節時,面試官基本都會問到,證明了他們感興趣,想聽聽你是怎麼做的,從創業經歷中,體現出了你的各種能力。

    請記住,最最最重要的是實習經歷

    如果你問我實習經歷有多麼重要?

    這樣說吧。比如你和B同時在競爭一個崗位,你有學生會主席、創業等漂亮的經歷。但是B只有一段和崗位相關的實習經歷。

    最後面試官選擇B的可能性會比選擇你高。

    因為,實習經歷,代表著校外實踐,代表著職場經驗或者同崗位經驗。企業會認為,你來到公司後會更快地適應,掌握崗位技能和知識。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打算參加求職的同學,一定要有實習經歷,沒有實習經歷的話,簡歷很容易石沉大海。

    在秋招的時候,我認為幫助我最大的還是實習經歷。我的實習經歷,基本都能直接對應到行業和崗位,我做的是網際網路的產品運營,那麼我在之前也有在網際網路實習的經歷,這是最大的加分項。

    而崗位需要的活動、使用者、內容等運營,都和我的實習經歷,校園經歷,專案經歷找到匹配的點。

    所以,最後我真的是從好幾個華工的學生裡面脫穎而出,拿到了offer。

    說了這麼多,我在想,每年都在說就業難就業難,但是每一年你都能聽到誰誰誰拿了年薪多高的工資。但是,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們前幾年為了這一刻做了多少準備和努力。

    哪怕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二本生,同樣可以用你過人的經歷“碾死”他們。

    但是,如果你跟我說“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做不好。”

    不是做不好,是“道理你都懂,但是你TM太懶了。”

  • 12 # 羊咩咩ZYY

    前途:將行經前方的路途。

    前方的路途你不知方向,不知黑暗與光明,不知該前進還是後退,因為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

    二本我可以說這個學歷比我這個父母拿錢堆出來的三本強嗎?我認為二本學生的壓力來自自身的想法和經濟能力。

    首先,找工作面試分為研究生,本科與專科,二本是本科說明踏進了大門的門檻,剩下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才華與交際能力讓面試官認可你,獲得實習的機會。如果在實習期內你對這個公司的前景和人際關係方面有一個客觀而又公正的相對較理想評價。那麼你就必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因為你還不努力還不積極,請問先生女士您在等待什麼?天上給你掉餡餅

    前途雖迷茫但只要你努力,不斷的去提升自己讓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慢慢地減少,你就離璀璨的成功越來越進。

    其次,經濟方面,剛剛畢業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所承受的經濟壓力非常大,因此需要去學會如何去減輕經濟壓力。

    女生:如果想要自力更生,自立自強。需要去慢慢減少買買買的次數,需要減少品牌口紅的支數,需要減少包包的數量,需要把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和金錢花在提升能力的方面

    男生:如果想要以後能夠在女朋友面前有尊嚴和尊重,想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需要減少狐朋狗友的相約,學會去不為了面子去逞強裝大款,正確的認識自身的經濟能力。名錶,品牌衣服,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有吸引力。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可以換成“日久見能力”。因為你以後的社會地位影響你的婚姻家庭生活和你的朋友圈。

    前途是你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希望每個人的路上是一條筆直的直線。加油,努力,勤奮是每個想要成功的人去做的事情。

  • 13 # 聽風吟唱520

    同學甲:在學校那時候想考研究,因為想朝著名牌大學進軍,所以複習時複習的是名牌大學相應的考試科目,後來運氣不好,臨近要考專業改革了,考試科目與以往不一樣,這時候就要選擇,是要考一個普通學校,還是繼續靠名校,他選了後者,然後就落榜了,然而有初試過得同學,複試人家要求985,211優先,所以落榜了。

    之後畢業找工作,面試同一分工作,985 211優先(因為當時根本沒辦法看能力),幹著同樣的工作,985 211人家工資是要高一點,當然也許這只是個別工作,但是當你進去後就要看能力了,那麼你就要更努力,多學習各種知識,給自己充電,要做的比人家更好,這樣別人就會忽略你的出生,而去關注你自身能力。

    所以普通二本生不管在一線或幾線城市都要多補充自己,多方面學習,而一線城市壓力更大,更要努力,要時時為自己脫穎而出做準備。

  • 14 # 三味聊教育

    "二本生",條件不錯了!咋還這麼迷茫?

    你叫人家初中、高中畢業的人還活不活?

    [真人真事]一:從“廣場舞"裡跳出來的"金鳳凰"

    "三味"一女學生王某,03年初中畢業後,一直在鎮上開了個門面,做點小生意。現在28歲,已是2個孩子的媽媽。近幾年來"廣場舞”風靡全國各地大街小巷。她組了個舞蹈隊,經常在縣鄉參加演出活動,小有名氣。去年她被縣文體局相中,破格被招聘為文工團演員兼舞蹈老師。這可是許多大學生想進卻沒進成的職位啊。

    [真人真事]二:從大山裡走出來的"新聞人"

    "三味"一位在縣電視臺做"製片人"的高中同學,前些天向"三味"透露:他們臺裡新招聘了一個"新聞人",主要負責新聞採訪、攝錄及製作等工作。這人35歲,家住偏避山村,高中畢業後,在縣城開了個小小婚慶攝影室。縣電視臺需要招聘懂攝製技能的人員,他幸運入選。

    “三味”問這位"製片人"同學:臺裡為何不招大學生?他說:我們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技術。

    當代人才法則:社會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技術。

    相信,題主從以上兩個例項,已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別問前途在哪裡,還是自問技能有什麼吧。

    其實"二本"在專業上比一本更具優勢。可是,我們的"二本"同學們,你們的"專業"學得怎樣了?大學四年,是在混豪無價值的一紙文憑,還是在精學精練無價的"技能"?

    前段時間媒體爆料:高校學生上課玩手機成風!

    試問:如此大學生,就算名牌大學畢業,又怎樣?

    這個社會所有的職位是為真才實學者預留的,白吃白喝者只能靠邊站!

    還是這句話:

    無論學歷怎樣,名牌與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灰暗"時期。既然"文憑"已象自己的出生一樣,無可選擇,那麼,就不必再把人生的成敗的原因,歸結到這些無法改變的現實身上,應多從自身主觀方面找原因才是。

  • 15 # 人力資源沉思錄

    提出此類問題的朋友,不客氣地說,都是屬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型的人!

    先說心比天高吧!

    一是要去北上廣,二是盯住那些面試只要求985、211院校畢業生或研究生學歷的企業,這不是明擺著與自己過不去嗎?身高1.7M,專挑1.8M的衣服穿,還抱怨不合身不是嗎?除了北上廣,中國還有很多城市可以工作生活,而且也可以生活的很滋潤;即使是北上廣,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到只招聘985、211院校畢業生或者研究生,其中不乏優秀的大中型企業。志向遠大原本是好事,但是脫離實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就不再是好事!

    再說命比紙薄。高考進入二本,可能有命運的成分,也更可能是自己聰明不夠、努力不足。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當初的不努力,造成了現在被動的局面,目前只是感嘆前途,意欲何為?博取同情嗎?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實質性意義嗎?!

    理性看待社會,理性看待自己,把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抱怨不自憐不盲目不放棄,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遠遠還沒有結束!畢業後,職場競爭才剛剛開始。有時間感嘆,不如繼續加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朝一日讓985、211的畢業生難以企及!

  • 16 # 李lee745

    前途在於自己腳下所走的路。

    首先,有沒有認真學習對待自己的專業?考上這個大學,這個專業後,有真正瞭解過這個專業嗎?有沒有深入而又細緻的去學習?這是一條明確的擺在腳下的路。在往前走嗎?還是有了疑惑?沒有走上去,怎知路上風景。

    態度端正嗎?為所想學習的付出了什麼?時間?時間發費在能夠提升專業能力上了嗎?誘惑太多,手機上網,能夠控制自己的學習時間嗎?

    思維是開放的嗎?能接受新的觀點嗎?

    獨立思考的能力?上大學意味著什麼?自己想要什麼?別人為什麼說這樣的話?說話的依據又是什麼?他是理性的認真的嗎?

    透過高考,讀一個二本,怎麼就沒有前途。

    全國有多少高校,一本在其中所佔的比例知道嗎?不知道,但二本比一本多,這是事實。

    前途,什麼樣的前途?

    問題細化,多問幾個為什麼?科學理性的分析問題。

    上大學了,自己要學會獨立思考。

  • 17 # 鄭城生

    你這樣問首先就看輕了自己,二本咋了,就不能活了?只要腳踏實地做事,勤勤懇懇幹活,本本分分做人,不管是本一,本二還是大專的,都能有發展。活的坦蕩,路才寬廣。

  • 18 # a迦葉

    誠然名校很重要,但不是其他學校就一定沒有機會,馬雲爸爸就是栗子啊 。

    慎重考慮自身的條件,發揮優勢,規劃一切,機會是在自己手中,路也必須自己親自去走。

  • 19 # 雨後劉漢雲

    二本的前途在哪裡,那我問你一本的前途又怎樣呢?我打個硬性比喻,一本是省委書記,二本是縣委書記。甚至鄉鎮書記。如果你只考入二本,你放棄不。

  • 20 # 經典始於1998

    既然上了二本就不要自己貼個二本的標籤了,我們的學位證畢業證上都只寫四年本科,並沒有標明是一本,二本。儘管有些單位錄取非得要985,211的,那我們也不一定非得進去才有前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前途,二本有二本的前途,985有985的前途,211有211的前途。學好本職專業,掌握好本領,有特別的興趣也加強一下,最好怎能把它變成你你能力的一部分。

    既定的現實,我們都應放平心態,考慮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個社會有太多的標籤,每年都好幾波標籤,什麼農村的,城鎮的,城市的,北上廣的,85後,90後,95後,過一兩年00後都出來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立足現實,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現在的每一步,都算數,儘管一開始走的不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都會什麼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