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學會陳經

    這個印度部長的言論並不奇怪,而是有傳統。印度的一個傳統是“特別重視就業”。

    當然世界各國政府都重視就業,失業的人多了不是好事。但是印度由於人口眾多,人力資源充足,人口教育水平不高的國情,在這方面顯得特別變態。

    圖為印度Bharti集團在Gurgaon開設的Easy Day超市。沃爾瑪只能作為印度企業的合作伙伴向零售商供貨而不能獨自在印度銷售商品

    例如,印度是全球最排斥超市的國家,連鎖超市只佔印度零售額的7%。外資超市想進印度難比登天,因為印度認為要保護小商小販的工作。外資單一品牌店,如諾基亞、耐克能進印度但只能佔51%的股權,沃爾瑪這種超市大品牌是完全禁止的。印度人認為,如果讓沃爾瑪進來,只會讓美國獲得利潤,而生產商品的中國獲得工作,印度人會失去工作大虧。到現在沃爾瑪也只能用建立合資批發市場、收購電商企業的曲折辦法,勉強鑽進印度市場。

    圖為在鄉間奶站工作的印度婦女

    再比如,印度有一個地位非常重要的《全國農村就業保障法案》。這個法案規定,政府每年要為農村每個家庭提供100天的就業機會,必須是非技術的普工,如修路、架橋、平整土地、開鑿運河、興修水利等。這個法案對於印度的穩定有重大意義,雖然農民從這個法案得到的收入不高(最低每天六、七元人民幣),但是對於低收入農民家庭還是有幫助。

    印度人對於“底層人民工作機會被搶走”是最為敏感的,有很多土政策。有些政策在外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例如規定超過9個人的企業就不能隨便開除工人,想要開除一個人非常麻煩。這導致印度的絕大多數紡織企業都是9個人以下的作坊。

    這個印度男子維馬爾在一家國企當維修工人,1994年請了病假,連續23年不上班,最近公司終於透過法院判決把他開除了。

    具體到自動駕駛技術,這基本和印度沒有太大關係,應該是這個部長蹭熱點。因為印度的駕駛場景是世界上最難的,各種奇葩的駕駛行為難以盡述,自動駕駛跑到印度來是找死。如果自動駕駛技術都能應付印度的場景了,將是技術的極大突破,但這個難度將是極大的。而且一旦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在印度引發交通事故,怎麼算扯不清。所以最大的障礙是技術和事故賠償,部長脫離技術背景把就業扯上來,是想顯得“關注人民就業”。

  • 2 # 智東西

    從美國到中國,從德國到澳大利亞,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各地進行測試。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發展的下一個形態,但印度卻採取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印度聯合公路運輸和高速公路部長Nitin Gadkari表示:“我們不會在印度允許無人駕駛汽車。我們不會允許任何帶走工作的技術。在一個有失業的國家,你不能擁有一種可以搶走人們工作的技術。”

    乍看之下彷彿是一種“倒行逆施”,但印度自有印度的難處。

    第一、印度的失業狀況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失業率比較高的國家。自動駕駛會取代司機的職位嗎?據高盛釋出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自動駕駛汽車每月將會從美國司機中奪走2.5萬個就業崗位。特別是線路相對簡單的卡車司機。

    雖然距離自動駕駛帶來的危機還還跟遙遠,但印度似乎要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Nitin Gadkari表示,印度缺少2.2萬名商業司機,但政府正努力在全國範圍內開設培訓設施,以便在未來幾年內讓5000名專業司機上路。

    第二、印度糟糕的交通狀況

    我們經常吐槽印度的火車可以掛人。雖然這不是印度火車的全部形態(印度也有“豪華高鐵”),卻也反映了印度交通混亂糟糕的一個縮影。舉個小例子,印度將牛奉為神物,不可殺不可吃,任其在道路上自由自在地遊逛~如果有自動駕駛車上路,這簡直就是馬路殺手吧。印度道路質量欠佳,交通缺乏標識,而這些都是自動駕駛的挑戰。

    當然,印度科技公司沒有停下對自動駕駛的研發。有訊息稱印度塔塔集團(旗下擁有捷豹和路虎等汽車品牌),2014年就在班加羅爾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了。

    在部分矽谷專家看來,印度可能是最後一塊用上自動駕駛技術的國家之一。不論印度官方態度怎樣,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歷史的大勢所趨。

    對新技術最為包容的矽谷,成為了自動駕駛的聖地——2009年,這裡誕生了谷歌的無人駕駛專案,如今則正在孵化更多的自動駕駛公司。2014年9月,加州車管局開始允許無人駕駛車輛上路測試,整車廠率先行動,向加州車管局申請路測許可,隨後自動駕駛初創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今年三月,加州車管局還透過提案,打算讓無人測試車真正“無人化”,車內無需再配備司機盯梢。 這一動作,將使得加州成為對無人車最開放的地區。

    而中國也不甘落後。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向全世界開放了它的自動駕駛平臺:阿波羅1.0。同時,李彥宏還乘坐百度與博世共同打造的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在北京五環路上。李彥宏特意提到司機並未觸碰方向盤。

    7月11日,奧迪釋出了奧迪旗下最貴最屌最炫酷的新款旗艦大燈——奧迪A8,搭載了L3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按照官方的說法,新A8能夠在速度低於60km/h的時候完全接管汽車,自行完成加減速、轉向的操作,司機玩手機就行了。

    看來,自動駕駛技術離我們越來越近。印度早晚有一天,也會向自動駕駛敞開懷抱的。

  • 3 # 唐映紅

    印度政府部長以“不允許任何搶走工作的技術”為由封殺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可謂雞賊妙極。

    自動駕駛技術在當今世界只是處於試驗測試階段,距離商業化推廣還早著呢。別說印度,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為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做好準備,包括技術準備以及立法準備。印度政府官員為八字還沒一撇的事表態,取悅於民眾,不可謂不雞賊。

    可問題是,哪怕雞賊,印度政府部長心裡面也想著要取悅民眾,這就好過一味要求民眾識大體顧大局,犧牲民眾“小我”成就國家“大我”的某些國家。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除了效能以及技術引數指標外,還必須考慮推廣帶來的對民生的影響。現時代有那麼多人以駕駛為生,即便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高度成熟,一個社會有沒有為新技術推廣做好準備,就必須考慮可能帶來的社會民生的影響。換言之,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不可能只考慮技術引數的準備而罔顧給社會民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自動駕駛技術推廣之前,首先,也是必須要提前做好的事情就應該是如何幫助受新技術推廣而可能失業的人群。

    歸根到底,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如果新技術的推廣帶來部分人群的便捷,同時犧牲另一部分人群的福祉,那麼這樣魯莽的新技術推廣就是不道德的。對政府來說,相比於扶持和推廣新技術,保護和增加就業率才是政府職能運作的首要之義。

    印度相比於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有更多的民眾仰賴駕駛汽車為生,這是印度的國情。因此,印度政府部長試圖出臺以保護就業率為目的的封殺自動駕駛技術的政策也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應有之義。國情是以民眾的福祉為考量,而不是政府的方便為尺度;前者是文明,後者是野蠻。

    如果把印度政府部長此次揚言為保障就業、取悅民眾的封殺自動駕駛上路,與印度政府一貫的做派聯絡起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如此。例如為了印度的貧民患病者能享用廉價的抗艾滋病藥,不惜冒國際社會之大不韙由政府出面罔顧智慧財產權的限制仿冒國外新藥。再例如在準備英聯邦運動會的城市,法院駁回孟買市政府試圖清理街頭無證小販的政策,理由是“政府無權剝奪任何人誠實勞動的權利”。印度的種種做派都不無爭議,但顯然都把民眾的權利放到第一位,真正做到了所謂的“為人民服務”。

    最後再說一點,作為一個學術自由的社會,印度政府沒有任何可能封殺新技術的研究和試驗,也就是說,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試驗並不會受到影響。

  • 4 # 飄渺影子

    相當於變相的承認印度發展不均和不行吧。畢竟一個國家領導人出昏招還是很少的。

    綜合來說,也就是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能挖手動挖土整路的人很多,但能用挖掘機整路的人很少。何況,又有多少人能買挖掘機

  • 5 # 亮155498186

    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一個人口迅速澎漲的國家,領導先考慮就業。司機充其量是熟練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再說無人駕駛,比較高階,衝擊汽車製造業。等下世紀,無人駕駛普及了,印度再解禁也不遲。像武器一樣引進。省了研發費,也不費腦子,多好。

  • 6 # 不糊塗時塗糊不

    依問題表述,其封殺自動技術的理由是;自動技術會造成社會失業率攀升,大量人員失去工作會造成社會動盪。如果問題所述為真實的印度社會狀態,,那隻能說明整個印度的社會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說印度缺乏中國式理論專家,中國專家會說,自動技術的誕生的確會減少某些行業的就業機會,可當某些行業收入增加後,就會有支付能力去尋求更多的社會服務,社會服務就會進一步細化,就會催生社會服務業壯大。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傳統行業的跨躍式進步,定會催生新的行業出現,這種進步不僅不會增加失業,反而會在降低社會勞動強度的情況下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以這種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得以發展的。本人以為,如果印度有著大量的中國式的理論專家,就絕對不會出現(為了保持較高社會就業率而封殺自駕駛技術)這麼低階愚昧的高階問題了。

  • 7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我先給大家普及個詞語“盧德主義”。

    什麼是盧德主義?盧德主義出現於工業革命初期,那時候的工人對於大機器生產的出現認識不足,盲目地認為是大機器的出現使自己喪失了就業,於是憎恨大機器,開始破壞這些新出現的機器裝置,以換取就業。

    簡單說,就是本來一群工人幹活乾的好好的,結果廠長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想要引進一種機器,並且告訴大家,只要採用了機器來生產,本來要十個人乾的活兒,現在一個人就夠了。

    於是這些工人就想了,原來要十個人乾的活兒,現在一個人就夠了,那麼剩下九個人呢?都被清退了?這可不行,於是這些工人就開始拼命抵制這些機器,甚至於廠長已經買回來機器了,大家還要把他砸掉,為的就是自己不失業。

    印度這次的想法也是類似的,大概就是覺得自動駕駛就是不要駕駛員,那原來的駕駛員就失業了。不能讓駕駛員失業,所以不能採用自動駕駛技術。

    印度錯了嗎?其實印度既錯了,也沒有錯。

    說印度錯了,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說法根本就沒有搞清楚科學技術是怎麼在經濟學意義上推動社會進步的。

    好比說上面提到的盧德主義,工人想的其實是錯的。他們想到的是十個人的工作一個人就能做,所以要清退九個人,但是他們沒有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不能是還是十個人工作但是生產十倍的商品?而且機器不也要人生產麼?隨著大家對機器的需求增大,機器生產也需要招聘大量的工人,而且薪水也許要比原來他們生產的諸如棉布之類的東西要更高。而且機器的大量使用,會讓商品越來越多、商品價格也會下降,生活成本也會降低,所以對自己也應該是有利的。所以基本上這些工人想的是片面的、短時的。

    而且我們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兩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落後就要捱打”。基本上的意思就是,為了不落後,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實力;為了提高自己的實力,就要採取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自然就覺得,印度透過這種限制先進科技的發展、死守傳統是不能理解的。

    但是印度錯了嗎?其實也沒有錯。

    盧德主義其實是人們在面對技術進步時候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恐慌,因為技術進步的時候,收益更多的是那些掌握更加先進的技術的人。簡單說,即便大家都受益,貧富差距也是在增大的。更何況,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工業誰比較發達?似乎不是印度自己,所以一旦同意自動駕駛進入印度市場,可能本國人收益將會遠遠小於美國、歐洲、日本、中國。

    而且身為印度聯合公路運輸和高速公路部長,他可能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支援率。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轉型,固然會提高國家整體水平,但期間一定會經歷一些陣痛,這個時間少則三五年,多則幾十年,而自己任期不過才多久?難道要告訴大家,先失業幾年吧,馬上轉型成功之後你們就能有更好的生活了,而那個時候我也卸任了。

    所以印度官員說出來這種自動駕駛技術會奪走工作的話,一點兒也沒有錯,他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說的。

    總結

    總的來看這件事情在印度是無解的,尤其是後發國家在面對先進技術時的保守態度,幾乎是必然的,除非有外部勢力強行突入(比如說中國以前遇到的鴉片戰爭),或者國內出現鐵腕政客,否則印度這個國家幾乎是會陷在這種抱殘守缺的態度中不能自拔。

  • 8 # 彎彎直直

    可見這個國家多麼的愚昧蠢笨,所有國家都在打破腦袋提高人個效率,能用機器絕不用人。而印度卻認為會被搶走工作,幾十個人做一件事,發達國家一個人做幾十件事。工作效率的提升恰恰會提高就業率,就業率是靠發展解決的,而發展靠提升效率和質量實現的。舉例說一個公司十個員工開十輛卡車,如果開車不用人那麼這十個人就能騰出來提高質量和服務寬度。這樣的國家還想跟中國比簡直是笑話。

  • 9 # 破破的橋

    作為一個政治表態,可以理解。但這句話本身並不正確。

    印度近年來經濟起飛,但作為一個剛剛擺脫計劃經濟不久的國家,思想上還是有很大遺毒未清。我不知道他這個表態到底是個姿態,還是會最終產生政策上的影響(考慮到總理莫迪非常重視科技產業,他支援率高又比較強勢,想必並不會透過這類法案)。假如真的這麼做了,那就是又一次彎路。

    印度的交通需求隨著經濟增長而迅速膨脹,但基礎建設相對較差,又非常缺乏司機,只有不到5%的印度人會駕駛汽車。因此公路部門專門撥款建設了幾個大型的培訓中心來培訓印度司機。Gadkari擺了三個資料:

    印度目前急缺汽車司機,缺口是220萬人。

    政府將興建100個以上的培訓中心。

    準備在未來5年訓練出50萬司機上崗。

    這麼好的願景和政績,這麼多的就業機會,被自動駕駛(基本上可以確定會在2018-2021年左右進入市場)完全抹掉了,部長心中的疼痛可想而知。印度歷史上受計劃經濟影響,貿易保護盛行,拒絕先進技術、企業、資金的做法不勝列舉,也是它落後的關鍵原因之一。作為新一屆政府的管理人員應當高瞻遠矚,不能重複犯錯誤。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就業,我們不允許造成失業的技術”

    這句話不對。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最終目的就是逐步用科技取代人類的傳統職業,沒有任何“不造成失業”的技術。技術會吞噬舊行業,建立新行業,吃掉舊的就業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直到遙遠的將來,人工智慧爆發後,取代所有人類能做的工作,讓人獲得完全的自由。

    人可以靠開汽車為工作活著,但人活著不是為了開汽車,技術的發展是為了讓人不用自己開汽車,而不是為了有更多的人去開汽車。人不能被勞動所異化和奴役。無論是增長經濟,還是發展科技,為的都是提高效率、減少人類的各種工作。不但印度如此,其他國家也是一樣,都需要克服那些舊觀念。

    由於印度的道路質量不假,路況複雜,行人不守規則,所以自動駕駛進來還要晚幾年。但科技是不可阻擋的,該來的遲早要來,之前的汽車駕駛培訓依然可能會對三四線城市起作用,但大城市裡司機們工作的轉型勢在必然,發展自動駕駛的周邊行業(比如低端雷達零件製造,雲服務,5G無線傳輸等等)才是正道。

  • 10 # 越橙爸爸

    舉個例子吧,十五年前我們那裡窮的很,收割稻穀還是人工收割,過了幾年,我們那裡生活好了,開始請收割機了,再後來,我們那裡都自己買了農機,所以,先進的機械得跟的上當地的收入,如果十五年前就買農機,那麼那麼多的不外出打工的農民連農忙掙點補貼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生活好了,我們不在乎掙那點補貼了,。。。。

  • 11 # 亞北農產品

    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印度的立法者明確反對自動駕駛汽車令不少科技公司對該技術的未來感到擔憂。和中國一樣,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使其成為網路零售、網路租車、電子商品等大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事實上,目前,各大巨頭都在搶佔自動駕駛的先機。這是一種趨勢,印度的固步自封並不現實,關鍵在於印度執政者的理念落後和方式粗暴,包括此前印度廢鈔也是如此。

    的確,在印度,目前對司機的需求為220萬人,目前政府打算在全國開辦100所駕校滿足社會的需求,這將“在未來的5年內為50萬人提供工作。”印度政府人為的保護,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科技發展的潮流卻是無法阻擋的。

    即使印度的汽車專家們也認為,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無人汽車已經在路上測試可行性,但是總的來說,全球在這個話題上的爭議還在持續,尤其是現在一個重要的爭論話題就是有無人車和失業問題的爭論。

    印度普華永道機動車部門的領導人馬吉德(Abdul Majeed)也說了:今天的失業上升已經是一個大問題了,但是不能直接封鎖新的技術。當年電腦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人們也有相同的爭論,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個新科技都會引向工作流失的。

  • 12 # 娛樂嘻哈館

    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指出,未來將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中,司機排名第一。

    由於人口眾多,很多行業有待發展,印度被認為藏有巨大的商業市場。但印度此次明確反對自動駕駛汽車,相信會令不少科技公司對該技術的未來感到擔憂。

  • 13 # 科技袁人袁嵐峰

    對這個問題可以從這樣幾個層面來理解。

    一,在原理層面,以擔心減少就業崗位為由反對發展新技術,是一種古已有之的思潮,但這是一種經典的錯誤。

    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做出了蒸汽機的雛形。但羅馬皇帝認為,如果都用蒸汽機,這麼多奴隸用來幹什麼呢?於是這個發明被封存,只用於開啟神殿的大門。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許多工人由於不知道社會發展的規律,錯誤地把機器當作讓自己失業的罪魁禍首,發起過破壞機器的“盧德主義運動”。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批評過的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潮之一。

    直到現在,都有許多不懂科技、也不懂科技的重要性的小清新“知道分子”(稱他們“知識分子”是抬舉他們了),認為科技是萬惡之本。他們的經典理由除了科技帶來環境汙染之外,還有一條就是科技帶來失業。

    這種觀點為什麼是錯誤的呢?

    第一,這是一種價值觀的錯誤。低技術的“充分就業”是一種低水平的發展,最終必然陷入“內卷化”,所有的經濟增長都被人口的增長吃掉,無法積累財富和基礎設施,無法發展出更高階的生產、生活模式。在人類歷史上,在工業革命之前,所有的傳統社會都處於這種內卷化的困境,包括中國、印度、波斯、兩河流域、美洲等等。唯一的例外是歐洲,由於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大航海和工業革命,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獲得了爆炸性的發展,打破了內卷化的宿命。

    第二,科技進步在消滅舊的就業崗位的同時,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踩紡織機的工人沒了,但多了按電鈕的工人。藍領少了,白領多了。在哀嘆低技術勞動力找不到工作的同時,程式設計師這樣的高技術工種供不應求。

    第三,也許你會問:我就是沒技術,我該怎麼辦?那你應該趕快去培訓,提升自己的素質,而不是希圖讓歷史開倒車,回到讓你覺得舒適的時代。先進生產力必然為自己開闢前進的道路,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個人到國家,如果不主動適應這個潮流,只能是自己落伍,怪不了別人。

    二,在技術層面,在印度搞自動駕駛本來就是“地獄級”難度,即使其他地方都搞成了印度也不見得能搞成。

    這裡可以參考一篇有趣的文章《你廠的自動駕駛很牛X,它要是放在印度呢?| 談資》(https://mp.weixin.qq.com/s/0q_LjrtVMhs1E10jcDpFlw):

    (以下引用)

    混亂的印度街道上,行人隨意快速橫穿馬路,多條車道在無預警提示下合併,交通標識糟糕,路邊還有流浪徘徊的牲畜。

    ……

    隨處可見的三輪摩的被司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了改裝,使得感測器很難識別其外形,從而為機器學習演算法帶來了複雜性。而機器學習需要大資料的驅動才能達到高效能和高可靠性。

    「經過特殊培訓並輸入數以百計的照片後,我們的系統仍然無法識別印度道路上15%的車輛。」Tata Elxsi高階副總裁兼策略和市場營銷主管尼廷•帕伊(Nitin Pai)稱。

    彭博社提供了更多的印度測試細節。當測試車僅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在班加羅爾週日早晨車輛稀少的道路上行駛時,它仍然會頻繁地急剎。這輛車按程式設定停在距前方車輛四米遠的地方,導致其他憤怒的司機不停地按喇叭並飆髒話。

    一頭橫穿馬路的母牛又導致該車再次停下,之後一位店老闆將一顆碩大的香蕉莖扔到路上也引起該車停下。而當一位四肢不全的乞丐所坐輪椅車逼近時,這輛汽車的發動機戛然而止。

    不論怎樣,印度的諸多獨特挑戰可以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終極的試驗場。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在印度可以行得通,那麼它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也應該能行,無非是再加上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配備的本地化資料處理和自動駕駛決策演算法。

    (引用結束)

    三,在政治層面,考慮到以上兩個層面,這位印度交通部長說的完全就是現成話!反正也搞不成,不如說得漂亮點,還可以討好民粹……

    四,在預測層面,印度這個國家如此奇葩,許多其他國家沒有的問題它有,許多大家都有的問題它更嚴重,你覺得這個國家的前景會怎麼樣?

  • 14 # 燕山飛雪大如席

    有人偷換概念,人工智慧並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只是代替了人,使老闆節約了用工,老闆錢更多了,普通人下崗了。這和火車取代牛車是兩回事,雖然把趕牛車的人下崗了,但運輸效率增加了無數倍,使國家的各種新興產業崛起,新興產業必有新就業崗位。

  • 15 # 有意sei兒

    印度就發展牛糞公交比較好!我發現印度發展牛糞公交有著世界所有國家所不具有的先天優異條件,他們的牛可以滿街跑,所以說街上牛糞便肯定是隨處有的,能給牛糞公交源源不斷的提供燃料!某天,一輛牛糞公交載滿乘客……突突突……!司機大喊“車沒糞了,大家稍等”。就見司機起身下車,左右尋找一番,突然眼前一亮……一坨幹牛糞,順手扣下,塞進車裡……突突突,車又跑起來了!!!不光方便,還能節省能源,廢物利用,一舉兩得,就是牛糞會不會冒煙呢?!哈哈!!!

  • 16 # 無傭網

    透過分析,可以肯定網友的種種傳言和大家聽到的印度部長那番慷慨激昂的陳詞都是沒有說到點上,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如果不瞭解,大家就有可能被事實誤導。

    2、印度的民主制度之殤

    印度在建國時繼承了來自英國的政治體制作為其政治運轉的基礎,導致各派別林立,在國家發展上就出現了左顧右盼的現象。當然這是印度歷史,我們更關心的是現在。印度從英國引入的政治制度雖然剛開始運轉還算可以,但是慢慢的呈現出民主機制的硬傷--利益團體逐漸控制印度議會、政府選舉流於形式以及高等法院缺少法制精神。

    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西式總統選舉中,選舉程式已經被事實都沒有逃脫的"阿羅不可能"定理所否定,也就是選舉程式完全成為一種遊戲。按照社會價值的最大化提升標準,這套民主程式是嚴重脫離全體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淪為少數人操弄的工具。在選舉中,總統只要答應利益團體的要求,就能獲得該利益團體的支援,再透過選票當選。總統在上臺後要實現當初的承諾,就要提出法案不斷向議會交涉,議會本身就是利益團體的舞臺,這點在印度特別明顯,而在美國目前的政治格局中也被詬病就不足為奇。對的方案涉及利益團體的利益就很難透過,就算透過,方案的簡化與弱執行也不足為奇,這是西方政制之傷。反觀印度之類當初不考慮國情就引入西制的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能夠在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情況下能夠有效運轉的,內部山頭眾多,權威不足的領導人不斷給選民承諾企圖依靠民意而上位,對於國家發展真正有長遠之利的方案缺少長期實施的基礎。

    接著剛才的話題先說利益團體是如何出現的。在印度,農民、小手工業者和工人組成的工會,這四方力量掌握著選票,它們結成各個工會,為爭取自身的利益奔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利益團體爭取來的利益,其實是以全體人民的付出為代價的。印度政府本身並不事生產,那財政資金來源於每個印度人。一方多要多得的結果就是全體印度人都要承擔不同程度的代價去支付。但是在西式民主機制下,這避免不了利益團體對於利益的爭取。在美國,由於總統選舉需要資金,按規定選舉的資金並不能由政府掏腰包,因為政府的錢來自於全體納稅人,那怎麼辦呢?透過政治獻金獲得選舉資金,金主就是各利益團體。這些利益團體為了自己的利益,加上有人要想當選想上位就要答應各個團體的各種要求,相互盤算之後,競選就開始了。前面說過,"阿羅不可能定理"的存在,讓競選成為一場遊戲,這場遊戲看似為大眾服務,其實不然。

    政治獻金在美國、印度、法國和其它所有實行西式民主的國家都存在,這是一種合法受賄。表面看政治獻金是合法捐贈,但本質上就是合法受賄。為了完成民主"賦予"的"使命",這些國家早已把"政治獻金"透過立法合法化了。透過利益團體支援上臺的總統為利益團體說話和(不斷)發起法案,就不足為奇,這是民主之殤!它不是以全體國民的整體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而是私利。

    說完了"利益團體"為何在西式政制下存在後,該來說下貿易保護主義了。利益團體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發起各種貿易法案阻止外國貨或者競爭國家進入自己的利益範圍裡做生意,當然這都是在民主政制形式下進行的。這也是施行西制國家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貿易政策的原因,當然小主說了,這都是以全體國民幸福為代價即總體社會價值少了一大塊為代價實現的。少數人的私利是以整個國家利益為代價實現,這就是印度保護主義環境中能夠出現禁止自動駕駛技術搶了220萬司機飯碗的慷慨陳詞的原因了。

    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可以推進印度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和改造,這是一種商業機會,這種基礎設施的擴張也可以帶動就業和個人勞動者的素質快速提升,收入的增加可以讓更多的印度商家受益從而推動印度的經濟持續增長。另外,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推動印度公共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惠及全體印度人民的,裡面包括新的工作崗位增多,全國性的交通一體化實現,印度百姓和政府都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自動駕駛技術也可以讓印度汽車生意市場變得規模非常大,就像中國當年加入WTO時高喊"狼來了"的中國汽車業一樣,在加入WTO之後,中國本國的汽車業發展速度非常快,交通設施到油氣供應規模及質量,以及研發等相關領域的產值都越來越龐大,全體老百姓都從中受益。

  • 17 # 黑眼歷史觀

    讓我想起清末的中國的一些事。

    歷史上,鴉片戰爭以後,大量的西洋工業商品和一些工廠湧入中國,一些中國商人就想搞實業。其中一個弄機械製茶,過幾個月以後,被附近的茶農聯合起來以搶回飯碗為由砸了,官府某人茶農的行為。結果是中國商人的製茶廠沒了,但是茶農的飯碗也沒要回來,因為外國的廉價優質茶湧入,導致人工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產量低的舊式茶農的茶沒有買。

    印度封殺自動駕駛技術,也只能在本國內封殺,不可能讓別的國家終止研究,這麼做,只會致使自己在這個領域落伍。

    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導致某些崗位的凋零,但也會誕生新的崗位。就像工程機械的出現直接削減了大多數修路工人的工作,卻有維護工、駕駛員等工作崗位的誕生【不能擁抱新時代,只能黯然退場。】。所以我覺得“搶走工作的技術”這個形容是短見的。

  • 18 # 一生有你112341808

    首先要大讚阿三這種愚蠢的做法,怎麼說呢,阿三人口眾多,就業形式嚴峻,所以能用人乾的活儘量用人、1個不行用兩個;大家有活幹、有收入,都皆大歡喜。但從社會進步來看,阿三是愚蠢的,有便利不敢接受、更不敢去推動;彷彿又回到了原始社會,能解放人類體力勞動難道不是好事嗎?更何況已經能解決很多腦力勞動了。難怪同為發展中國家,阿三與我們差距如此之大,如果繼續這樣閉門造車、故步自封,下個沒落清朝就是阿三。

  • 19 # QGL談科技

    印度的就業率真的是出了奇蹟的低,所以我覺得印度出這樣的規矩應該一點也不奇怪,本來他們人口就和我們差不多,但是工作的機會卻比我們少了很多。

  • 20 # 嘟嘟嘟雄起丫

    謝邀。對於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且不發達的發展國家。自動駕駛技術對國家可以說帶來不了任何正能量,還是在現階段發展最利民的技術不做這種脫離實際需求的投資是正確的。以不允許任何搶走工作的技術為由完全合理且會得到民眾的支援。人工智慧絕不能成為富人掠奪更多財富卻減少僱員成本增加社會負擔的幫兇。而應成為將人類從危害身心健康的崗位解放出來的技術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漢獻帝換成康熙,能不能把曹操扳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