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陳騰龍

    諸葛亮,字孔明。政善治,事善能。不改其志,鞠躬盡瘁!

    主要生平有:劉備三顧茅廬,隆中決策——隆中對。

    聯吳抗魏。

    幫助劉備平定荊益,建立蜀國。

    五次北伐。

    諸葛亮之所以被後事推崇,不僅在於他的能力和功業。更在於一個的忠字。

    劉備夷陵大敗後,託孤於諸葛亮。當時的情況是緊跟劉備的關羽,張飛已死。諸葛亮軍政大權在握,劉禪資質平庸。如果諸葛亮取而代之也是易如反掌,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選擇了,盡職盡忠。

    與之有鮮明對比的就是,他的對手司馬懿。

    司馬懿是曹魏三朝元老,託孤重臣。但他做的是,詐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氏政權。

    以至於西晉末期,軍閥割據。紛紛效法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總攬大權,逼主禪位的臣子爭相效法。以至於華夏陷入南北朝時期的紛亂中。

    由此更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難得!

  • 2 # 司徒星空

    諸葛亮一生盡心盡力輔佐劉備和劉禪,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隆中對,到三分天下,在後來的六出祁山,最後病死在五丈原。出師表,表明了他對大漢王朝誓死效忠的決心,也表明了他對劉備的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和北伐曹魏的絕心。

    雖然諸葛亮失敗了,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3 # 御前帶刀侍衛

    諸葛亮,這位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傳奇式人物,被子人們看作智慧的化身,賢相的楷模。被人們尊之為聖,崇之為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有成功的勳烈,也有失敗的教訓;有明查的喜悅;也有遇事多暗的懺悔。有喜、怒、哀、樂和兒女情腸。

    一、澹泊明志 俟時擇主 

    二、廉潔自守衛 從不特殊

    三、虛心納諫 嚴於律己

    四、舉賢任能 邪惡不齒

    五、忠心為國 鞠躬盡瘁

  • 4 # 旅途6666

    歷史上,無數權傾一時的顯達人物,生前聲威赫赫朝野敬畏,身後則罵名滾滾令人不齒;也有些如過眼煙雲,生前風光八面,身後寂然無聞。一個政治家,最難能的是生前身後都受人尊敬,敵友我各方都對之交口稱讚,名垂青史,萬古留芳。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尊敬的歷史名人。

    諸葛亮不論是在世之時還是身歿之後,蜀中吏民都對他真心相敬,魏晉方面也對他非常敬佩。公元234年春,當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殺出斜谷(今陝西周至縣西南)口,發動第五次伐魏,不幸病故五丈原(今陝西郡縣西南)之後,噩耗傳至蜀中,舉國上下無比悲痛。《三國演義》描寫“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天。”這不是誇張的筆法。(小說對諸葛亮過於神化,狀其多智而近妖,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諸葛亮形象。)史載諸葛亮初亡之時,蜀國百姓紛紛要求為其立廟,朝廷礙於封建禮制不予准許,百姓於是在巷陌、在野外逢節令競相進行私祭,蜀後主劉禪不得不順應民心,後下詔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時,魏將鍾會率領大軍至漢中,特地去諸葛亮祠廟掃祭,並嚴令士兵不得在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諸葛亮墓葬地附近養馬砍柴。諸葛亮病歿後,蜀軍退走,司馬懿仔細察看蜀軍留下的營地,讚歎諸葛是“天下奇才”。晉武帝司馬炎向蜀國舊臣問起諸葛亮治蜀情況,十分稱讚諸葛亮的才能,說是“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三國志》引《漢晉春秋》)。西晉惠帝也曾論及諸葛亮的才能,並由晉臣在隆中諸葛亮故宅立碑,旌表其功德,東晉時還在隆中修建了武侯祠。歷代對諸葛亮敬崇有加,有口皆碑。唐、宋詩人詠贊諸葛亮的詩篇近約百首,其中杜甫詠諸葛詩即有七篇。《三國演義》引用佚名詩人贊詠諸葛的詩篇多達19首,這都反映出後人對諸葛的敬仰。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之所以被人們廣為尊崇和敬仰,不僅因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非凡,更在於他立身行事、處世為人的道德品格高尚,體現著中華民族理想人物的人格風範,從而有一股令人折服的人格力量。

    獻身理想忠誠事業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徐州琅邪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他出生於低階士族之家,幼年父母雙亡,十四歲隨叔父諸葛玄就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其弟諸葛均也隨同前往。諸葛玄到任不久,朝廷改派他人作豫章太守,諸葛亮和其弟及兩個姐姐又隨叔父至襄陽投靠荊州刺史劉表。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當時荊州南陽郡鄧縣的隆中(今屬襄樊市)躬耕與讀書。其時,諸葛亮十七歲。他在隆中一面種地,讀書,一面結交朋友,敬重士林長輩,縱論天下,留心世事,一住十年。到二十七歲那年,即公元207年冬,劉備三顧隆中,誠請其出山輔佐,才結束隱居生涯,登上政治舞臺。從此義無反顧,一心輔佐劉備及後主,投入興復漢室、統一中國的事業,直至54歲時亡故。

    獻身於興復漢室的統一大業,為之矢志不移地為之終生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事業,體現出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和民族傳統美德的人生價值取向,這是諸葛亮在政治思想上千秋萬代令人尊敬之處。

    基於對理想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誠,諸葛亮與劉備之間,形成了一種肝膽相照、同心相印、相互無比信任的君臣關係。一個鞠躬盡力,一個如魚得水,成為封建時代少見的君臣相得的典範。公元223年,劉備臨終託付後事時,明確告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這樣說,很可能確實出自內心,出自對諸葛亮的無比信任。諸葛亮流著眼淚表示:願竭盡全力輔佐太子,獻出自己的忠誠與節操,一直到死。其後,他始終實踐著自己的這一諾言,一心輔助劉禪,竭盡自己的全部才智。當時,蜀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漢末三國那個亂世年代,你傾我軋,相互吞併,多少人一旦大權在握,就想背主自立,曹氏父子、司馬氏父子只是其中突出的例子。諸葛亮儘管權傾朝野,實際執掌著蜀國政權,但始終恪守自己的職責與臣節,為完成劉備未竟的事業,為實現自己對人生的追求,廢寢忘食,晝夜操勞,不遺餘力,真正達到了“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地步。這種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事業的赤膽忠誠,不能單純以封建社會忠君思想的尺度來衡量,它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表現,也是反映其思想品德和氣節的一個重要方面。

    任人唯賢不存偏見

    諸葛亮在主持蜀國軍政事務期間,十分注意任用賢才,切實推行了一條任人唯賢的正確路線,不存門閥、名望、個人恩怨等偏見;並強調“治實而不治名”,注重“循名責實”,改變漢末那種名不符實、弄虛作假、表裡不一的官場風氣,使確有才能的人能夠施展其才,名實不符、只求虛華、沒有實績的人失去市場,違反法令貪贓枉法之徒得以懲處,蜀中一時“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三國志·蜀書·楊洪傳)。

    為做到任人唯賢,諸葛亮一面十分重視對官吏的考核,以求“進用賢良,退去貪懦”;一面鼓勵朝中下屬和地方官推薦有才能的人。廣漢太守姚亻由,向諸葛亮推薦了不少有用之才,諸葛亮特地表揚他,稱讚他,告訴大家“忠益者莫大於進人,”鼓勵大家都能像姚亻由那樣多為國家推薦賢能的人才(《三國志·蜀志·楊戲傳》)。

    誠然,諸葛亮在用人上也有過失誤,主要反映在重用馬謖上。馬謖好論兵法,但他缺乏實際作戰經驗。劉備臨終提醒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蜀志·馬良傳》)。諸葛亮沒有很好聽取,對馬謖十分器重,用為參軍,每次跟他談論,“自晝達夜”。公元225年南征平叛時,就是這個馬謖,為諸葛亮進獻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對策,據此七擒七縱孟獲,贏得了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真心臣服,從此未再發生叛亂。公元227年冬北伐曹魏時,也許諸葛亮看到馬謖對平定南中所起的作用,任用他為前鋒,不想馬謖自命不凡,不聽節制,也不聽取王平勸諫,死搬書本上“憑高視下勢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說法,放棄要道,固執地紮營山上,結果被魏將張合阝切斷水源,兵無鬥志,導致失街亭、全軍落敗,斷送了本有可能取勝的首次北伐。這是諸葛亮用人失察之處,事後他深為後悔,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依然不失令人敬佩。

    賞罰嚴明躬身力行

    由於漢末法治廢弛,特權階層自恃“法不阿貴”,超然法律之上,貪贓枉法,作威作福,導致朝政日益腐敗。有鑑於此,魏、蜀、吳三方從鞏固發展自己的勢力出發,都十分重視嚴肅法治。相比而言,諸葛亮治蜀在執法上更為公正嚴明,從沒有像曹操、孫權那樣以觸犯刑律為名清除異己或出言稍有不慎之士,殺戮無辜,真正做到了“賞罰必信”,“不避恩仇”,不存私見。同時,諸葛亮自己能以身作則,帶頭依法辦事,並注意聽取群僚意見,倡導集思廣益,於治國理政整肅法治之中映現出其高潔的品格。

    諸葛亮治蜀賞罰嚴明,自己躬身力行,使曾經受罰的人也表現出對他的尊敬佩服。李嚴、廖立得知諸葛亮亡故的訊息,不是感到高興,而是同樣感到悲傷。他們同時覺得從此失去了復出的機會,再沒有什麼指望了。因為他們知道,諸葛亮有知人之明,諸葛亮在,也許有朝一日仍會想到他們。《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因在街亭之役中也負有責任,被諸葛亮處以髡刑(剃成光頭),蜀亡陳壽歸晉後任著作郎,他在著《三國志》之前,已編篡了諸葛亮文集。《三國志》裡對諸葛亮的評價總體上也是公正的,稱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可跟管仲、肖何相媲美,讚揚諸葛亮治蜀“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

    一個人的品格是表現在多方面的,是一個人才能和思想品德的綜合反映,一個人志向、性格、能力、意志、氣質等多種內涵的集中體現。諸葛亮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他傑出的智慧和才能。如經濟上實行“務農殖穀、閉關息民”的政策,給百姓恢復和發展生產以有利的條件;發動士兵屯田生產,減輕民眾負擔;注意興修水利,專門設定“堰官”和維護都江堰的人員;恢復東漢所廢棄的鹽鐵官營,鼓勵養蠶織錦,使鹽鐵和蜀錦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蜀中出現“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畜積饒”的繁榮景象。蜀中百姓所以對諸葛亮懷有很深的感情,關鍵在於諸葛亮治蜀創造了利國利民的業績。

    諸葛亮生活節儉,一生廉潔奉公,除了俸祿別無生財之為。他生前曾上表後主,表示家中衣食靠桑樹、農田聊可自給,死後“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他的妻子黃氏,雖然“黃頭黑色”,號為醜女,但很有才志,始終不棄。所有這些都是令人敬佩之處。諸葛亮不愧是富有我們民族特點的人格的風範。

  • 5 # 東山客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這應該是小學生作業吧,諸葛亮的優良品質有很多,簡單概括有一下幾點:足智多謀,妙計頻出;能言善辯,舌戰群儒;契而不捨,六出祁山;忠貞不二,為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6 # 鬧夠了就滾57832756

    陳壽在《三國志》裡,評價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這些宰相相提並論。按劉備死時,諸葛亮四十三歲,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佈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結果是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但他處事公平、公正,雖位極人臣、功高如山,自己也同樣守身甚正、律已甚嚴,對自己的親屬、心腹也毫無偏袒、一視同仁,所以沒人抱怨他。

    因為諸葛亮多年的執政實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而在廣開言路,恪盡職守、忠順勤勞,尤其是廉潔奉公等高貴政治品質方面,所以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繼承人也頗深他的 影響。

    諸葛亮不僅要管理國家,而且在選拔人才也操碎了心,自從諸葛亮全面掌握蜀漢軍政大權後,他就到處在益州尋訪人才,並且鼓勵下屬向他舉薦各種人才。後又提拉撥起用大批新人,據潭良嘯《諸葛亮用人四論》,載《諸葛亮研究(巴蜀書社1985年10月出版 )證實,諸葛亮所任用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類人才,共計63人。如果從地域分佈看,荊州28人,益州29人,兗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其中這些人裡面還包括魏國降將2人。

    經過諸葛亮勵精圖志治蜀多年,使得“國貧民虛,地處孤絕”的蜀漢變成上下“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早在劉備平定成都後,他就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管理益州政務。因為原益州牧劉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

    所以諸葛亮入蜀後厲行法治,採取以嚴濟寬、以猛糾弘的強硬手段,嚴厲打擊豪強士族勢力,堅決維護法令律制的權威。使益州的官風民氣大為改觀,社會秩序迅速穩定。

    為確保有法可依,諸葛亮還與法正、劉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為國家的法度。此外,諸葛亮還“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勵臣子”,要求執法者居官守法、“慎獨”其身、執法尚嚴、除惡務盡,以期實現長治久安。

  • 7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諸葛亮的品質有胸懷大志,膽識非凡,信念堅定,中貞不二,鞠躬盡瘁 ,的優良品質。

    諸葛亮一生戎馬生涯, 早年被劉備三請出山,後便一絲不苟的鋪佐劉備 ,使其建立蜀國。

    翻開歷史我們會看到各種功高蓋主 ,驕橫跋扈的有功之臣, 但是劉備去世之後 ,勞苦功高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並沒有篡位 ,而是心繫漢室復興大業 ,勤勤懇懇 ,忠貞不二,毫無私心 ,他忠於人民 熱愛百姓, 也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忠於事業,真正做到了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 縱觀歷史 其實並不多 。

    諸葛亮除了有雄才大略 ,還有很高的道德修養, 他嚴於律己,嚴明賞罰,有赤膽忠心,淡泊名利等等

    所以說諸葛亮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耿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8 # ab溫馨之家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他的故事流傳於世,他的品質備受後人推崇。

    他青年時期過著耕讀生活。他多方尋覓,找到一個山青水秀的南陽臥龍崗結廬而居,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三國演義》對這個風水極佳的地方作了這樣的描寫: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他農忙時耕種田地,侍弄莊稼,自得其樂,這種田夫野老的日子過得愜意無比。農閒時品讀詩書,研究兵書戰策,天文地理,九流三教之諸子百家無不涉獵,他遊山玩水,遍訪名山大川,從山川之靈氣中感悟生命,積蓄智慧。他結交天下才彥俊傑,談詩作對,評時論政;他博學多才,胸懷大志,有經天緯地之才,安幫定國之能,被天下人稱之為南陽崗上一臥龍。

    劉備劉皇叔,空有匡扶漢室之志,而無除奸滅曹之能,不得不三顧茅廬,虔誠叩請。諸葛亮見其心誠意切,深為感動,願效犬馬之勞,以軍師之職扶助左右,獻策定計,南征北戰,終成三國鼎立之局面。此後,諸葛亮常懷忠君報國思想,以恢復漢家帝業為念,六出祈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殫精竭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白帝城託孤為圖統一大業,忠心耿耿,一腔熱血,最後病死於北伐的五丈原軍中,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一生都是在征戰中度過,他博覽群書,胸懷大志,深謀遠慮,機智過人,超群絕倫,才華橫溢,信念堅定,忠貞不二。有一副對聯高度地摡括了他的一生:上聯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下聯為“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前,變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忠臣愛國之楷模;諸葛亮,智慧計謀之化身。

  • 9 # 任十三讀史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的優秀品質很多,忠誠絕對是其中最寶貴的。

    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他隆中作對之後,從此一起出生入死,征戰天下,相得無間。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如果幼主可以輔助的話,請你輔助他。如果不可以,你可自立為成都之主。”諸葛亮俯身跪倒,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言出必行,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為了報答先主的知遇之恩。

    其實仔細想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忠誠於國家,忠誠於集體,忠誠於朋友,忠誠於家人何其重要。

    許攸有才嗎?呂布有能力嗎?汪精衛如何?說起忠誠,他們什麼也不是。

    諸葛亮的其他優秀品質當然也非常多,如事必躬親,不畏艱險,識人之能等等。

    事必躬親眾所周知,就是因為太勤快,太細緻,才導致自己心力交瘁,早早故去,甚或可以說是累死的。

    不畏艱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舌戰群儒。試想想,任誰孤身一人,到得別人地盤,面對百般刁難,眾人圍攻,依然面不改色氣不長出,有禮有節,一一駁斥。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至於識人之能,因為馬謖這個大槽點的存在常常被人詬病。

    其實論這一點,諸葛亮也是非常優秀的。兩個例子:

    一是選中劉備輔佐。劉備去找諸葛亮的時候,除了關羽張飛趙雲,實在是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籌碼,然而諸葛亮就是看中了劉備有聚攏人才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人和。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是正確的,劉備做到了與魏吳的三足鼎立,諸葛亮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是晚年發現並收服姜維。這等於為蜀國找到了後幾十年的重要屏障和支柱。

    總而言之,諸葛亮是千古流傳的賢相。他的身上有許多地方是值得後人揣摩和學習的。

  • 10 # 小小小酒館開

    就我而言,我個人還是很喜歡諸葛亮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代表,下面我就來簡單說說諸葛亮有哪些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胸懷大志。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其大志。

    2.膽識非凡。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從這段古文中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的膽識。

    3.務實。

    諸葛亮一生中,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而不是盲目、漫無目的的制定決策以及下達命令。

    4.信念堅定。

    執著興復漢室的信念,悲壯地北伐,一直至死。

    5.忠貞不二。

    一生獻給先主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恪盡職守。

    在先主劉備時,“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後主劉禪時,“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從未有疏漏。

    7.清廉。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一生都很清廉,臨死的時候,都和主子以及部下說,都不讓他們厚葬,生怕對不起先帝。

    8.公正。

    《三國志•諸葛亮傳》: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9.勤于思考。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10.不畏艱難。

    我們知道,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一個人帶領軍隊攻打魏國,即使手下人勸他返回蜀地,他也從未動搖,直至病死。

  • 11 # 布翁布頭哥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所感動。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沒能扶起劉備劉嬋父子,因為他們父子是扶不起來的!

  • 12 # 子夢奇談

    回到問題本身,諸葛亮的優良品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立身為公。從隆中對開始到五丈原飲恨,諸葛亮一直在做著一件事:

    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也因此保守現代網民的非議。諸葛亮要復興的漢朝,一定不是那個腐朽的漢朝,諸葛亮要建設的國家,可以從蜀漢的治理上可見一斑。東漢是一個賣官鬻爵的年代,而諸葛亮做到了路不拾遺,他堅信自己可以為人民帶來和平富足的生活,為此,他連20杖以上的事情,都要親自複核,謹小慎微。

    二、廉潔奉公。諸葛亮並不是窮人,活著的時候,諸葛亮按照國家財務制度,可以領取“歲賜百萬”,但諸葛亮下葬時,無須器物,棺槨容身。這在精神文明建設不發達的古代王朝,堪稱罕見。以諸葛亮的功勞來說,其功勞彪炳日月,應該風光大葬以國禮侯之,而諸葛亮卻比平民的墓葬還要簡單。死後也要求國家,不要厚恤自己的兒子,家裡有桑八百棵,足以自給自足。

    三、執法以公。關於諸葛亮的法制,有很多小故事,這裡說兩個,第一個是馬謖,馬謖是諸葛亮培養的接班人之一,按照諸葛亮的意願,這位提出南中攻心的青年才俊,可以成長為軍隊的卓越指揮員。但馬謖死讀書,導致街亭之戰丟失水源,主力戰敗。按照軍法,馬謖有戰場抗命,“違亮節度”之罪過。馬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眾臣紛紛為馬謖求情。諸葛亮的另一位接班人蔣琬也出面,說馬謖最不至死,可以立功贖罪。但諸葛亮堅持法制最後斬殺了馬謖,自己也惋惜流淚。京劇裡將這個故事形象的概括為一個摺子《失空斬》。還有要一個就是法正,法正這個人是蜀漢重要的謀士,對劉備集團的發展壯大起了關鍵性作用,但這個人脾氣不好、肚量也小,有人就向諸葛亮告狀,說法正心眼太小了,諸葛亮公正的評價了法正在集團中的地位,沒有上報劉備,而是公允的更換了法正的官職。所以,諸葛亮不是一個偏聽偏信的人,有了這種自省的覺悟,才能做到公正的對待每一件事。

    四、捨己為公。諸葛亮留下了一個成語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從27歲開始為劉備打理江山,到54歲五丈原去世,真的是鞠躬盡瘁,辛苦了一輩子。他不計名利,執掌國家權柄,卻沒有走上司馬昭和曹操的老路,沒有篡位,更沒有給兒子鋪路篡位。

    五、勤勉克公。諸葛亮善於思考,崇尚學習,一生有多項建樹,在軍事、工程學、發明創造、天文地理、易經占卜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成就,這和他的勤奮與巧思是分不開的。他幼年學習齊魯家學,不僅沒有學成腐儒,而且有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至今對於我們仍然有借鑑意義,這就是鯨讀法。諸葛亮用兵謹慎,多次打敗晉國始祖司馬懿,更創造出“人不大勞”的先進運輸工具,減少了人民擔負徭役,又能保障戰役的順利進行。

    六、心思縝密。諸葛亮老成持重是因為他有一個悲劇的同年,因此在親眼目睹了戰爭給徐州人民帶來的痛苦的之後,諸葛亮在後來的作戰中,力求將戰爭損失降到最低,他創造了輪休之法,每次最多四萬人服役,而國家則有8萬人可以做預備役,在戰場上,諸葛亮如神龍般出神入化,戰王雙、張郃,諸葛亮更是僅僅用了幾個月就平定了國家的叛亂,幫助南中人民恢復生產,走上多民族共同富裕的新路,這在封建王朝的華夷之變盛行的背景下,可謂難能可貴。

  • 13 # 漢文化競華居士

    諸葛亮父母早亡,自幼發奮圖強,熟讀各類典籍,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天才,他精通兵法,深具韜略,口才更是無人可及,琴棋書畫造詣高深,又發明創造了許多實用工具,文才也非常人能及。諸葛亮為人一生認真謹慎,張弛有度,崇尚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德行上仁義禮智信兼具,對蜀漢忠貞不二,生活作風節儉,為群臣樹立廉政勤政典範。下面逐一作詳細介紹。

    發明創造:

    八陣圖攻守兼備深得陰陽互推變化之道。木牛流馬運送糧草不避山路崎嶇險阻。防守之利器諸葛連弩可連發十箭,威力巨大。孔明燈可在暗夜百里傳送資訊。還有孔明鎖、孔明鼓等流傳於世。

    文化藝術:

    據記載孔明先生精通音律,空城計一曲彈奏讓司馬懿聽出來千軍萬馬的弦外之音,立即退兵。他棋藝高超,工於書畫,兼通多種字型,至今還有流傳下來的字帖拓本。

    辯才無礙:

    臥龍先生的隆中對引的劉備熱血沸騰令其下跪哭求孔明出山相助,舌戰群儒句句在理,以公道事實讓東吳百官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兩軍陣前寥寥數語,罵的王朗體無完膚,落馬墜地而死。寫一封信羞辱曹真導致其立刻發病,氣絕身亡。前後出師表慷慨激昂,寫滿悲情壯志,讀之使人淚下。

    生活作風:

    諸葛亮身居高位不貪積財貨,布衣粗食,樸素終生,一心只為國家操勞。諸葛亮不迷戀美色,選擇了相貌醜陋但是性情賢淑的黃月英為妻,治家嚴謹,後代也為國盡忠。

    平生建立功業:

    輔佐劉備火燒新野,輔助周瑜成就赤壁之戰的大功,並乘機幫劉皇叔佔據荊州起家,與張飛兵分兩路入川,佔據四川,指導漢中之戰出奇兵大敗曹操,奪取漢中幫助劉備晉位漢中王。建立蜀國後立法治國。七擒孟獲平定南中滇池,六出祁山以攻為守。

    雖然孔明先生最終沒有實現統一中國的宏圖大志,但是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過失,關羽得罪孫權丟失荊州,劉備執意討伐東吳兵敗夷陵,都造成了嚴重後果。

  • 14 #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勤儉節約,不貪慕富貴、忠心不二,忠君愛國、廉潔奉公,嚴於律己、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在《誠子書》中告誡諸葛瞻的至理名言。

    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士為知己者死、憂國憂民,嚴於律己,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優良品質,這是諸葛亮的理想精神,也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理想精神。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他的優良品德。

    1.勤儉節約,不貪慕富貴

    諸葛亮一生,從南陽耕夫一路走到丞相的位置,時刻不忘節儉,

    諸葛亮的著作《戒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諸葛亮不僅說到,並付諸實踐做到了。並把這種精神推向蜀國,這對緩解蜀國資源的匱乏,減輕人民的負擔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2. 忠心不二,忠君愛國。

    諸葛亮是毫無野心的,對蜀漢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在掌握蜀漢大權後依舊不改其志向,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終,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點在品質在歷史上看來可能是愚忠,但要在今天,絕對是個充滿正能量的愛國主義。

    這點司馬懿是比不上的,雖然司馬懿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篡位,但他所做的一切,顯然都是在為自己後代方便篡位而鋪路,其兩次裝病欺騙曹魏也可看出,此人城府極深,司馬懿對曹魏的忠心可以說是有始無終。

    3.廉潔奉公,嚴於律己。

    諸葛亮從來不貪汙受賂,十分清廉,他的家產,不過十幾頃薄田,八百棵桑樹,這些,還是在之前劉備賞賜給的。這在當時,哪是一個丞相應有的待遇福利?除此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留下。後來獲得的的賞賜,諸葛亮都是封存國家府庫,一文不取,若有功勞的人,諸葛亮會拿他來進行獎勵。

    4.志向高遠,有大的志向。

    諸葛亮的成才,首先歸因於他青年時便具有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遠大的志向,他窮盡一生都在實現這一遠大志向而努力奮鬥。諸葛亮始終認為立志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他在《誡子書》和《誡外甥書》中都很強調“明志”。其自身也始終以,“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志無以成學”,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5.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在歸順劉備後一直都在努力為劉備打天下,為他出謀劃策,最終實現三分天下,劉備死後,盡力輔佐劉禪,未完成先主遺願,六處岐山,北伐曹魏,最終心力憔悴,病死在五丈原。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要學習諸葛亮身上的優秀品質,他的這些優秀品質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像諸葛亮致敬!

  • 15 # 嘗古研今

    諸葛亮,字孔明,在中國家喻戶曉。這要感謝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神化了這個人物,羅貫中也非常喜歡諸葛丞相,據說他在寫完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時,大哭了一場,病了三天。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愛這個人物?在古代他就是文人的楷模,心中嚮往的人,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諸葛丞相身上的發光點。

    1:忠。忠於自己的國家,忠於自己的領導(即皇帝),忠於自己的職責。對於此“忠”字

    我們從諸葛亮寫給劉禪的《出師表》裡,就不難看出,可以說通篇洋溢這兩個字“忠誠”,忠於先帝,忠於社稷,忠於皇帝,忠於職責,忠於人才,這是諸葛丞相存於世上的文章,不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表現的淋漓盡致。“親賢臣,遠小人”

    這句話,沒有這個忠字,不敢去說與皇帝的。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2:智。在中國他就是智慧的化身,雖然神化了這個人物,但他的智慧的確表現不俗。一是他在隆中對時,就做出三分天下的策略,為劉備指明瞭方向,27歲的諸葛亮已經有高瞻遠矚的智慧。二是他在軍事上有所作為,南平蠻夷,北拒曹魏,在他任內擴疆開土,安民樂業,發展農耕。這也表現出了他的個人智慧。三是他還有很多發明創造,按現在說有很多科技專利。如木牛流馬,八陣圖,孔明燈,諸葛連弩等。

    3:公。開誠佈公,執法嚴明公正。他做為蜀國的實際領導者(即CEO),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這麼記載: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可見與諸葛丞相同一國家的史官陳壽都這麼高度評價他,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的大公無私,只有這樣當正政才能執法嚴明,知人善任,治國有方。

    4: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諸葛亮的寫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這是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最後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年僅54歲,他在任時親自制定了發展蜀國的各項政策,如興修水利,保護已有的水利工程,屯田制,發展農耕等,事無鉅細,一一考慮周到並按排。可謂治國勤勉第一人。

    5:廉。廉潔是諸葛丞相一生的底限,他身為蜀國的CEO,封侯拜相,死後家中只有土地15頃,桑樹800株,家財不及當時的小官,丞相的訓戒就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他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還在蜀國搞廉政建設,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諸葛亮還有很多優秀品質,筆者認為這五點足以表現出丞相的人格優良之處。令後人爭相羨慕與模仿,但能做到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了。也是我們現代人學習的榜樣。

  • 16 # 御晷

    諸葛亮:

    1、慧眼識英才,趙雲幾乎到中後期就是直接聽從於諸葛亮的,關張二人與劉的鐵三角是無法輕易介入的,易受感情波動影響,這從後來關張二人失誤致死可觀出,而趙雲則理性清醒;

    2、謀略眼界深遠,從一開始就提出“三分天下”而非“一統天下”,因為當時時局曹操麾下滿門英才,兵力雄厚,糧資頗豐,而孫權則佔據天塹,坐擁地利人和。若當時提出“一統天下”勢必遭受合圍,這在當時是極為不利的。而“三分天下”則可與孫權方面互為掎角之勢,拉扯曹軍之力。

    3、創新思維極強,例如“木牛流馬”帶來了極為便捷的運輸方式,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又發明了“饅頭”,可謂管理與創新能力都頗有建樹。

  • 17 # 狗子說影

    從歷史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作為一個主角的存在,期間留下的著名的隆中對及前後出師表!諸葛亮作為千古一相,身上的優良品質還是有很多的,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

    忠誠度!

    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後一身追隨,戎馬一生,獻謀獻策,即使在劉備最低谷的時候,幫助劉備過江促使孫劉聯軍,共拒曹操!使得劉備在面對不可一世的曹操,不僅僅儲存了實力,還爭取了更多的地盤,更使得劉備在日後建立蜀漢政權爭得了決定性的一個反派為勝的機會!在劉備取得川蜀,荊州,漢中地區政權後,白帝城託孤,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日夜不忘匡扶漢室的遠大理想和初心!

    知恩圖報,事必躬親!

    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後更是事必躬親,大到對外軍事指揮,中到蜀漢政權鞏固,小到屯糧養兵,基本上都是一手抓,時刻不忘先帝託孤重任,直到秋風五丈原,一段人人掉淚的歷史畫面,說諸葛亮是累死的一點都不為過!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窮極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賞罰分明!

    在蜀漢政權建立後,諸葛亮抓的方面很多,從農業生產到六出祁山,著名的“揮淚斬馬謖”,要知道馬謖是諸葛亮亦師亦友的得意門生,有過必罰,含淚斬了馬謖!在蜀漢末期,人才匱乏,馬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諸葛亮一手培養的接班人,如同自己孩子一般,但是軍令如山,無規矩成方圓,不正法不足以得人心。

    關於諸葛亮優良品種還有很多,作為千古一相,決定歷史走向關鍵的人物,有很多隻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的地方,這裡暫時列舉幾條望大家繼續補充!

  • 18 # 逸峰角度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感動千古的人物之一和悲情英雄。在尋常百姓的心目中,他是智慧的化身。在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的心目中,他是道德的楷模、治國理政的能臣和運籌帷幄的戰略家、軍事家。

    錢穆先生曾講,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如果說五出祁山是表現諸葛亮的戰爭智慧,不如說這是在表達諸葛亮對劉備遺願的忠誠,和對劉備知遇之恩的報答。他感動於劉備同自己的肝膽相照,他也拿出了他所能拿出的一切,來回報這份感動。

    他有著權傾朝野的權利,自己隨時可以做皇帝,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忠於執著,忠於承諾。在各方面做出了他一箇中國文人、一任名臣、一國丞相和一個朋友以及一個長輩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五出祁山也成就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他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就是去要實現對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承諾,同時也是對大漢子民的交代。匡扶漢祚的大義,高度契合了中國儒家傳統思想的最高政治倫理。

    如果蜀漢停止征伐,給予曹魏喘息之機,無異為坐以待斃。劉備死後,軍力疲憊,曹魏從容排程五路大軍伐蜀漢,便是明證。五出祁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以攻為守。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果探究諸葛亮堅持北伐的動機,亦可在《出師表》中尋找。其忠貞、牽掛和悲壯的感情撲面而來,不難看出,他已經抱定了一去不回的決心。

    他具備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做賢臣良帥、古今完人的一切品質。無論政治、軍事、戰略、戰術、文學、人品、為臣、為相、為父、為夫、為兄、為弟、為友、大忠、大義、大智、大慈、大廉方面均堪稱楷模。

    故杜甫有曰:“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蘇東坡亦嘆曰:"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嘔心瀝血。身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身為宰輔,清廉千古絕無。澤被當時,名留後世。運籌帷幄,智絕天下,如無關羽失荊州、劉備徵吳,則天下定矣!故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之千古慨嘆。

    歷朝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對諸葛亮的優良品質推崇備至。對諸葛亮的各方面從來都不吝讚美之詞。摘取以下幾首,感動其忠義,緬懷其悲壯。

    李白有詩讚諸葛 :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髮同衰榮。

    託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杜甫有詩讚諸葛其一 :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陳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品,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其二 :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其三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陸游有詩讚諸葛 :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讀這些感人肺腑的詩句,英雄之氣、悲壯之情同時蕩於胸懷。如果有人說《三國演義》美化並誇大了諸葛亮的傳奇色彩,也有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頗有微詞。但在真實的歷史中,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及清廉自律的優良品質卻是千古無一微詞。

    再讀一讀諸葛亮臨死之前,給後主劉禪的最後一份奏表,你會知道什麼叫“看三國,掉眼淚”了 :

    “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畝。子孫衣食自有餘饒,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以負陛下及死卒。如其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容易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