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松5698

    張遼正好有關羽求情力保,曹操做個順水人情,高順沒人求情,而且高順為人更加忠誠,估計不會投靠曹操。

    高順是猛將,勇猛程度可能還要高於張遼。在呂布手下,高順的地位高於張遼,高順有一支700人的精銳步兵,叫陷陣營,在高順指揮下,從來沒有吃過敗仗,高順不太善於交際,後來被呂布剝奪了陷陣營的指揮權,陷陣營就再也沒有出色戰績了。

  • 2 # 九頭鳥漫談文史

    呂布戰敗後,麾下大將高順和張遼同樣是拒不投降,為何曹操放了張遼而殺了高順?其實曹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勸降高順,原因有三:

    高順有愚忠呂布的傾向

    對高順,呂布是一直有猜忌的,但根據史載:“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呂布剝奪了高順的兵權,高順都沒有一點怨恨,這樣的人心志太堅定了,一生估計就只認一個主公,曹操和呂布交手多次,對他手下將領的脾性絕對是一清二楚,知道高順是不可能投降的。

    高順很危險

    高順在呂布軍中的地位很高,雖然直屬部隊“陷陣營”不到千人,但絕對是呂布麾下最能打的部隊:“每所攻擊無不破者”,能打勝仗的將軍一般來說在軍中的威望都很高,從高順的軍職來看,他已經做到中郎將(張遼投降曹操後才得到這個官職)。

    高順在呂布軍中已經是實質上的二把手,能打、有威望,這樣的將軍,曹操未必敢留,否則,呂布的舊部是聽曹操的?還是聽高順的?為長遠計,要讓呂布舊部徹底掌控在自己手中,曹操就必須殺掉高順。

    曹操要讓二五仔們放心

    呂布當初短暫剝奪高順兵權時,接手的是魏續,高順雖然不怨恨呂布,但對魏續卻未必沒有抱怨之心。而魏續後來又成為二五仔,和侯成、宋憲一起背叛,幫助曹操抓住呂布,而且,連陳宮、高順一起,都是被這些叛將活捉的,高順對他們沒好感,甚至於會有仇恨。

    以高順的秉性,就算不為自己,也沒準哪天會以為呂布報仇的名義找他們算賬,曹操不能讓功臣處於危險境地,只好幹掉高順。在曹操眼裡,叛將們比高順更值得留存,主動做二五仔的侯成、宋憲、魏續以後除了效忠曹操是沒有出路的,而被迫投降的高順就未必,參考後來的關羽。

    綜上,曹操從來就沒有想過高順會投降,直接殺掉完事,而張遼和高順的情況就完全不同,高順視呂布為主公,但張遼就未必是,張遼麾下的兵全是自己募集的,最早安排張遼自己募兵的人還要追溯到大將軍何進身上。

    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 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首先,張遼在丁原帳下的時候,和呂布的地位是平齊的,呂布當時是丁原的主簿(也屬於從事)。

    其次,張遼的兵不是呂布指派的,張遼家族在當地也算是個小豪強,有一定的財力和資源,所以能自己募兵。張遼和呂布的關係相當於大軍閥結盟的小軍閥,有一定的獨立性,從張遼的經歷來看,先跟著丁原混,後跟著董卓混,結果兩人都被呂布殺掉,因此,張遼很難對呂布親近。

    對於張遼的情況,曹操應該是很清楚的,張遼不是呂布的部下,沒有必要為呂布盡忠。《三國演義》中有張遼被活捉後剛開拒絕投降的橋段,但實際上,張遼沒有被活捉,他是在呂布兵敗後,主動投降曹操的:“遼將其眾降”,主動投降還帶著兵,當然有優待,至於後來在曹魏的地位,那全靠張遼自己打出來的。

  • 3 # 白也bye

    高順和張遼地位相差懸殊,性格也迥然不同,曹操能容下張遼卻絕對容不下高順。

    善於投降的張遼,讓曹操無法拒絕

    張遼向來擅長在兵敗之後率部投降,以陳壽的惜墨如金,還在《三國志》中反覆提及:張遼先是投靠丁原,丁原兵敗後投奔何進,何進兵敗後跟隨董卓,董卓兵敗後投奔呂布;那呂布投降後投靠曹操也是正常操作,呂布對張遼也沒什麼特別的,張遼何必單單為呂布盡忠而死?沒有像侯成他們一樣叛變投敵把呂布獻出去,張遼這次的表現就已經稱得上“忠”了。

    呂布手下的八健將(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除了戰死的都投降了曹操,這說明曹操對於這些有實力的降將是願意接受的。尤其是當張遼已經被擒,而看到實力不如自己的侯成等人都能被接納,又有關羽為自己求情,張遼也就順坡下驢了。

    而且在呂布和曹操對戰的全程中,張遼沒有和曹操這邊死磕,沒有打過一場硬仗,可以說沒有得罪過曹操這邊的人,自己的部曲也儲存完整,實力仍在。這一點非常重要,三國時期軍隊多為部曲,就是這些軍隊是半奴隸制的,全權聽命於領兵將軍,家屬往往也隨軍而動,這是亂世中張遼可以被各方大佬先後接納的資本,曹操也不例外。而且因為部曲完整,一旦殺了張遼,難免這些部曲會鬧事,張繡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曹操也不想再惹是生非,白白得到這樣一員大將,一支軍隊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張遼之後的表現也沒有讓曹操失望,張遼也在曹操手下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終成一代名將,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將。對於曹操和張遼來說,這是共贏的好事。

    高順,無法收服的悍將

    高順,絕對是三國裡被忽視的名將,這是一個完美的軍人,忠誠,勇武,潔身自好,有謀略,善治軍,敢於直言進諫。他從幷州時期就跟隨呂布,是呂布賬下第一武將,和陳宮兩個人一文一武是呂布的左膀右臂,地位遠在張遼等八健將之上。

    高順知道呂布不是一個明主,成不了大事,但是也沒有放棄呂布,更沒有三國時期大將經常掛在嘴邊的“良禽擇木而棲”,他總是勸呂布:“凡是破家亡國的君主,並不是手下沒有忠臣和能臣,是因為君主不能用人。將軍每次的言行舉動,都不肯深思熟慮,事後推委於‘失誤’,將軍的這種失誤太多了。”呂布知道高順的好意,也知道高順的忠誠,但是他改不了自己的性格,也不會用人。在八健將之一的郝萌謀反之後,他對身邊的人猜疑更重了,派自己的親戚,八健將之一的魏續接管了高順的部曲”陷陣營“。

    陷陣營號稱千人,實際上只有700多人,是高順的嫡系部隊。被魏續接管後,高順依然對呂布毫無怨言,但每逢戰事,還是需要高順指揮陷陣營去戰鬥,魏續沒有這個實力。高順把陷陣營調教的特別好,平日裡操練不斷,每一個士兵的鎧甲都精心修繕,每一支長矛都精心的呵護。高順每戰必然身先士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號稱”陷陣“。當年劉備與呂布反目,呂布派高順進攻劉備所在的小沛,關羽、張飛皆在,依然擋不住高順和他的陷陣營。高順攻佔小沛,緊接著又擊敗了前來救援的曹營第一戰將夏侯惇,名動天下。

    在曹操與呂布的戰鬥中,高順與陷陣營給曹軍造成了極大殺傷,還射瞎了夏侯惇一隻眼,可以說和曹營眾將結下血海深仇。這樣一個人,即使曹操容得下他,恐怕眾將心裡也容不下,何況高順對呂布忠心耿耿,曹操殺了呂布,卻把高順留在身邊,難保高順以後不會突然發難為呂布報仇。這樣一員猛將,卻像一個定時炸彈,曹操無論如何是不會把他留在身邊的。

  • 4 # 遊子dream

    高順、張遼二人皆為呂布手下,且都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所擒。然此二人都是錚錚鐵骨,寧死不降,可結局卻大相徑庭,一個被殺,另一個卻被招收。

    《三國演義》中呂布有勇無謀,雖有一身好武藝,卻遭部將背叛,將其綁入曹營,成了階下囚。但也有忠心之將,如:高順、張遼、陳宮。

    其中高順勇猛威武,為人清正,跟隨呂布征戰四方,且戰功赫赫,特別是他率領的那支被稱為“陷陣營”的精銳部隊,到哪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按說呂布應該對他青睞有加,可恰恰相反,呂布妒才,因此不到打仗時,那支部隊便交由旁人掌管。即便如此,高順毫無怨言,依舊對其忠心耿耿。直到被曹軍所擒時,曹操問其有何話說,他閉口不言,一副鄙視的態度,曹操見狀,命人將其斬殺。

    而張遼被擒時,曹操同樣問其是否還有話說,卻遭張遼一頓痛罵,曹大怒,欲拔劍刺之,就在此時,劉備、關羽紛紛為其說情,從而免其一死,曹操還將其收入麾下,成了五子良將之一。

    總結

    高順被斬,是鐵板釘釘的事,因為他愚忠,所跟之人呂布又並非明主,因而遭此罹難。然而其作風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張遼得活,不僅因有劉、關二人的求情,最主要的是他懂得進退,雖然被俘時,還在大罵曹操,但從中可看出他有求生的慾望,此舉只是在平復內心的恐懼,而這恰巧被曹操識破。另外他也是有才之人,曹操一直在招賢納士,對於張遼當然不會輕易處置,將其招降也是曹操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從後期曹魏的發展方可看出。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高順和張遼兩人可千萬不要混為一談。高順是一個死忠,所以他歷史上寧死不降,給呂布殉葬了。張遼可並沒有寧死不降。歷史上的張遼並非一個死忠分子。他是主動歸降曹操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這個道理張遼可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提問者的問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而且相對於高順這個臣屬,歷史上的張遼相對來看可是一個“自由人”。高順是呂布的屬下,他和呂布是主僕的關係。張遼和呂布則完全是合作關係,他們只是上下級關係,或者說合作關係。高順為呂布殉葬是出於忠心,張遼則完全沒有理由給呂布殉葬。畢竟他們地位是平等的。他只是給呂布辦事,並非效忠於呂布。

    高順從出道伊始就在呂布帳下聽令。他是呂布帳下最忠心最睿智的將領。高順知道呂布不是一個明主,但即使如此,高順依舊效力於呂布,並且時不時的還勸諫呂布,希望呂布可以發展的更好,不至於太過於昏聵。而呂布自己也知道高順是最忠心於他的人,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但他就是不重用高順。這一點確實讓人非常費解。下邳城破呂布被擒後,呂布苦苦哀求曹操繞自己一命。但高順只是表示自己拒絕投降,之後就漠然不語了。曹操也看出高順是一個死忠分子,他一心求死,這種人也不會再事二主了,所以殺死了高順且厚葬了他。這裡要說一點,呂布和高順身死時,張遼並沒有和他們在一起。

    和高順不同的是,張遼並非一開始就效力於呂布。在效力於呂布之前,張遼先後效力於丁原、何進、董卓三人麾下。這裡要注意一點,張遼只是效力於三人。並沒有效忠。這也就意味張遼只是在他們三人帳下效力做事,並沒有明確表示要效忠於對方。歷史上何進身死後,張遼就效力於掌控京城的董卓。當時張遼和呂布的地位相差並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張遼有自己的獨立掌兵權,他只是在董卓帳下做事,而呂布則是董卓的屬下,完全效忠於董卓。

    董卓死後張遼又帶著自己的軍隊跟隨了呂布。當時張遼雖然名義上聽命於呂布,但實際上張遼還是以北地太守或魯地國相的名義,在呂布軍中保持著相對的獨立的地位。後來張遼也一直跟隨著呂布對陣李傕郭汜,後來又攻打曹操的兗州,再後來又奪取劉備的徐州。歷史上曹操滅了呂布後,張遼就率領自己的軍隊投降了曹操。這一點在歷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張遼投降曹操,是張遼人生中第一次選擇效忠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曹操。所以說還是那個張遼是完全不同的。高順是一心求死,張遼是主動歸降。兩者之間大不同。

  • 6 # 我是趙帥鍋

    說起張遼,大部分人都是耳熟能詳,但要說起高順,很多人可能就比較陌生了。

    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因為高順只是一員戰將而非一方諸侯,而且他又下線得實在太早,所以絕大多數人,自然很難記住這位超級戰將。

    但實際上,在呂布被殺之前,高順的名氣和實力一直都在張遼之上,當時呂布在徐州征戰時,通常左邊是陳宮,右邊是高順,由此可見高順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高順一直是呂布麾下排名第一的戰將,至於張遼則是排在第二位的。

    大家知道,張遼絕對是一個霸氣沖天似的人物,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本事,他想讓張遼一直屈居於他之下,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與此同時,呂布本身就是一員頂級戰將,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本事,想在他麾下位居眾武將之首,顯然也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從這層意義上說,高順是一個足以讓呂布都佩服的戰將,同時他的能力和實力,也足以讓霸氣沖天的張遼甘願屈居於他之下。那麼,很多人就很好奇了,既然高順如此厲害,那為何曹操要選擇斬殺高順而收下張遼呢?

    按照演義中的說法,下邳之戰後,呂布、高順和張遼都被生擒,結果呂布選擇乞降,但因為劉備在旁邊一句話,導致曹操最終將呂布給絞死;至於高順和張遼,都選擇寧死不降,於是曹操先下令將高順斬殺,再等到要殺張遼時,劉備和關羽都跑出來求情,曹操這才手下留情。

    接著,曹操又順勢拉攏張遼,於是張遼便歸順了曹操。換句話說,高順被殺,主要是因為他寧死不降;而張遼被收,主要是劉備和關羽求情,加上他本人及時識時務。

    然而,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張遼的形象可沒有這麼高大上。

    在下邳之戰時,由於呂布的嫡系將領侯成、宋憲、魏續三人綁縛陳宮向曹操投降,並開啟城門使得曹操軍隊急速衝入下邳城,直接導致呂布和高順被生擒,但此時張遼並沒有被生擒,他正率領部分軍隊駐紮在城外。

    接著,被生擒的陳宮、高順、呂布等人被擒到曹操面前,陳宮和高順因拒絕投降而被曹操當場斬殺,呂布選擇乞降,但因為劉備在旁邊一句話,導致他也被曹操給絞死;事後曹操將三人首級送往許都,並懸掛在許都城門前示眾。

    至於此時駐紮在城外的張遼,已然得知陳宮、高順和呂布被殺的訊息,但他既沒有率眾撤退逃跑,也沒有率軍進攻曹操為呂布報仇,而是主動帶領手下將士投降了曹操。曹操則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

    從這層意義上說,高順被斬而張遼被收,主要願意就是高順不願意投降,而張遼願意投降。

    試想,如果高順,甚至陳宮願意投降的話,曹操都會把他們一併給收了,而以陳宮和高順的能力,他們以後的成就,恐怕不會比張遼差。只可惜,在這最關鍵的一步上,他們卻選擇寧死不降,於是他們的事業就只能止步於此了!

    當然,在不知道最後的結果之前,誰也不能說他們選擇寧死不降的決定是錯誤的。

    因為,假如張遼投降曹操後,混得非常失敗,處處受到曹操麾下將領的排擠和打壓,曹操對他也是各種不信任,就如同後來于禁投降關羽和孫權後的結果,那後人再看這段歷史時,恐怕又會覺得,張遼當初還不如選擇寧死不降!

  • 7 # 山河明月

    這個問題,本身有一點不足之處。歷史上,高順和張遼不是同時被俘的。呂布白門樓殞命的時候,一同被俘的只有高順和陳宮,高順寧死不發一言,於是同呂布、陳宮一起被曹操殺害。而那時張遼為魯國相,駐紮在外,並沒有出現在下邳戰場,呂布兵敗後,張遼率眾投靠了曹操。那麼,同樣是呂布的手下大將,曹操為何收了張遼,卻斬了高順呢?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高順愚忠於呂布,堅持忠臣不事二主,不可能被曹操所用

    高順的來歷成謎。三國曆史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差不多每個諸侯都有一支“特種部隊”,特別出名的有魏國曹純統領的“虎豹騎”,蜀漢陳到統領的“白毦兵”,當然了,還有呂布手下由高順統領的陷陣營。曹純在歷史上還有有所記載,畢竟曹純是曹操的宗族子弟,想不出名都不行。但是高順和陳到的歷史記載就非常少,高順的來歷也沒有說清楚。只知道,他不喜歡飲酒,為人清白有威嚴,人際關係處理得也不怎麼好,和陳宮等人的關係很一般。但是對高順的“忠”卻記載的很詳細。

    對高順來說,忠臣不事二主是他堅定不移的信念。高順曾看不過呂布的所作所為,有過多次勸諫,他認為國破家亡的人,不是因為沒有忠臣良將,而是沒有好好重用他們,他直接指出呂布凡事不過大腦,經常口無遮攔說錯話、做錯事,他認為一個合格的將領不應該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呂布知道高順忠心於他,卻對他直言勸諫多有不滿,所以並沒有重用他。

    後來,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呂布手下郝萌反叛,呂布攜帶家眷跑到了高順的軍營,呂布說叛亂的人說著一口河內話,高順憑藉這一條線索,斷定叛亂的人是郝萌,於是很快平定了叛亂。古怪的是,按理來說,高順是有大功的,但是呂布卻剝奪了高順對陷陣營的統領權,而是交給了魏續。從這裡來看,高順很可能是郝萌的同鄉,也就是河內人,而且兩人的關係應該極好,於是呂布對高順有了忌憚之心,奪了他的兵權;或者是高順事先早已知曉郝萌有反叛之心,卻沒有提早告訴呂布,被呂布知曉,於是不再信任高順。不管怎麼說,更奇怪的是,高順並沒有因為被剝奪了兵權而對呂布有所憤恨,而是繼續忠心耿耿得輔佐呂布,一有戰事就衝鋒陷陣。由此可見,高順對呂布是絕對的忠心耿耿。

    司馬光曾經拿陳登與高順做過比較,他認為陳登雖然幾次三番出賣過呂布,但是卻比忠於呂布的高順值得稱道。陳登忠於的是漢室,天下正統,而呂布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割據稱雄,高順忠於這樣的人,無異於為虎作倀。

    二、張遼識時務,想在亂世有一番作為,踐行的是良臣擇主而事

    張遼背景比較複雜,他幾乎跟隨過東漢末年所有有名氣的權臣,先後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人手下帶過兵、打過仗,所以說,他更多是順勢而為,誰能給他建功立業的平臺,他就跟誰幹。

    另外,張遼與高順最大的不同之處,可能在於張遼雖然在呂布帳下做事,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軍事獨立性。下邳之戰時,張遼並沒有參戰,而是以北地太守、魯國國相的身份駐紮在外。所以說,張遼手下應該有一支不容小覷的幷州兵馬,而不同的是,高順只有不足千人的陷陣營,張遼投靠曹操,曹操自然欣喜接納。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時下共有三支幷州兵馬,除了呂布和張遼所屬之外,還有河內張楊的一支,此人在呂布被圍下邳時,曾想著出兵救援呂布,無奈實力弱小沒有成功,最後被自己的部將所殺,其眾在曹操軍事實力的威逼下,最後全部投降了曹操。由此可見,張遼能夠被曹操接納,很重要的原因是手裡有一支可以談判的籌碼。當然了,張遼本人的超強軍事才能也是不容小覷的。

    還有一種可能,張遼與曹操當年同在何進手下做事,有過交情也未可知,以曹操的識人之能,英雄惺惺相惜,願意傾心招降張遼也不是沒有可能。

    小結

    高順和張遼秉持了封建時代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從今天來看,張遼的為人處世更有積極的一面,生逢亂世,留得有用之軀,成就一番事業,保一方平安,是應該值得提倡的。

  • 8 # 魁哥說歷史

    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曹操親自出兵征伐呂布。呂布被曹操大軍團團圍於下邳之中。後曹操採用水淹下邳的方式,迫使其一些手下綁了呂布出城投降。曹操殺了呂布,招降了他手下的一些將領,比如張遼、臧霸、宋憲、魏續等人。

    張遼是呂布手下八健將之首,而高順地位卻凌駕於八健將之上,因此高順比張遼厲害。然而,張遼和高順同樣是寧死不降,曹操為何收了張遼,斬了更厲害的高順?

    張遼已經是眾人皆知了,高順大部分人對其是一知半解。高順具體有多厲害?我們從呂布給予其的待遇就可以窺探一二。當時呂布只會把兩個人常常帶在身邊,一個是陳宮,另一個是高順。陳宮主文,高順主武。想想呂布本來就是當世悍將,能夠入他法眼的武將那也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高順平日裡作風嚴謹,很少飲酒。作為呂布比較器重的將軍,高順率領著其手下最精銳的陷陣營,每每遇到難啃的硬骨頭,陷陣營總是在高順的帶領下一馬當先衝殺敵陣,對敵人造成重創,從而獲取戰役的成功。劉備曾慘敗於高順手中,倉皇之態以至於家眷都來不及帶走。夏侯惇的眼睛也是拜高順所賜。如此勇猛的高順,從其戰績來看他絲毫不遜色於張遼,那為什麼愛才的曹操只收了張遼,卻斬了更厲害的高順呢?

    首先一點在於高順的孤僻。我們說高順他不愛飲酒,作風嚴謹,這在工作時固然是很好的工作作風,但在工作之外卻盡顯古板了。飲酒是軍中將軍們拉近關係的主要方式,不用此法那就只能完全靠言語交流了。但偏偏他在溝通交流時非常嚴謹,這就導致高順基本上沒什麼朋友。當高順被作為俘虜押解堂上之時,那些投降的將軍沒有一個給他求情。

    再加上他本人也比較冷淡,板著臉不說話,曹操怎麼能不殺他?張遼就不一樣了,儘管他姿態非常強硬,但給他說話的人也多,不僅僅是曾經共事的同事,就連劉備和關羽也為其求情。曹操向來是很欣賞關羽的,對於他推薦的人才那也是愛屋及烏。而且張遼越是強硬,越讓曹操覺得這人必定是有自己過人之處的。愛才如命的他當然不會放過招降張遼了。

    曹操在堂上看高順之時,高順板著臉不說話,就是因為他的內心只有一個主子,那就是呂布。不說話就是在表明態度,我高順不會說什麼花言巧語來求釋放,也不想聽你曹操花言巧語。根據《三國演義》描述:

    曹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高順對呂布的忠心是一邊倒式的。一方面,呂布給予了他很高的地位,但是卻不相信他。雖說他是陷陣營的主將,但只有在戰爭發生時才有兵權,其他時候兵權都被呂布交給了另外一個人。這就表明呂布對高順也不是百分百信任。但即便如此,高順仍然選擇無條件服從呂布,即使遭到呂布的猜忌,也無怨無悔。

    這份對主公的忠心固然讓曹操感動,但也讓曹操擔憂。如果把他招募到手下,那他到底是為自己服務,還是殺了自己?曹操不會傻到把這麼一顆定時炸彈埋在自己身邊,所以即便他再有才,那也不能留。張遼就不一樣了,他只不過是呂布手下的雜號將軍,算不上是什麼嫡系,所以他的忠心是可以為自己所用的。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高順犯了曹軍的眾怒。曹軍對高順的恨意並不亞於呂布。因為高順的陷陣營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別看這只是一個七百人的小隊伍,但是打仗真的是不含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以一敵十。

    一仗下來,曹軍傷亡慘重,大將夏侯淵瞎了一隻眼睛。對待這樣的敵人曹操如果不殺他平息眾怒,那就會寒了曹軍將士的心。而相比高順,張遼在對曹軍作戰當中的戰績就很普通了,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亮眼的舉動。所以招降他不會觸怒曹軍兵士。

    最後要說的就是,張遼能夠被招降也是因為他早有此意。早在曹操和呂布大戰之前,張遼就已經和關羽眉來眼去了。而高順則是一心一意給呂布打工,沒有想過要跳槽的事情。這也是直接導致了兩人此後不同的命運軌跡。所以綜上所述,高順的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終究是他逃不脫的宿命。要怪,只能怪他死忠了一個愚蠢的老闆。

    由於以上原因,雖然張遼和高順都寧死不屈,曹操收了張遼,卻斬了高順。

  • 9 # 萌哥蛋蛋看世界

    呂布那時候也是一方諸侯,原幷州集團勢力構成本來來源就廣,張遼在歸順曹操前先後跟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人,張遼雖然兵屬呂布,但是張遼以北地太守和魯相的名義在呂布集團中有自己獨立的地位,和高順並不一樣。

    高順是呂布帳下部將,史書記載高順本人清正威嚴、既不飲酒也不收受饋贈帶兵有方、所統領的部隊號稱“陷陳營”各個都是精銳,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後漢書》記載呂布部將郝萌發動叛亂,後來高順與郝萌部將曹性斬殺郝萌,平定郝萌叛亂。當時呂布問被郝萌刺傷的曹性,都知道有誰同謀呢?曹性說了陳宮也是同謀。注意這個時候,呂布雖然沒有追究身為大將的陳宮,而且高順對呂布一直很忠心,但是經歷郝萌叛亂後,呂布確實也對陳宮和高順等人都疏遠了。儘管如此高順對呂布依然忠心耿耿,但呂布還是把高順統帥的陷陣營士兵交給自己親信魏續統領,臨戰時才令魏續把陷陣營士兵交還給高順帶領,但高順對呂布並無怨言,還和以前一樣忠心。後來高順還與北地太守張遼一起擊敗劉備,曹操應劉備請求派夏侯惇救援劉備結果也被高順等人擊敗劉備也兵敗投奔曹操。之後曹操親自率軍攻打呂布,呂布不採納陳宮分兵城內外、協同守城的計劃,最終導致曹軍決水圍城、水淹下邳,呂布軍中也上下離心,隨後部將侯成等人綁了陳宮、高順投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也投降曹操,在劉備的有意提示下被曹操所殺

    陳宮之前就跟過曹操,後叛曹迎呂跟隨呂布,曹操非常愛惜陳宮才華,但是陳宮一心求死、寧死不降,曹操最終無奈殺了陳宮。高順是呂布帳下大將對呂布忠心耿耿、也拒絕投降默然受死;說白了高順是跟隨呂布的,呂布死後,高順就是呂布集團的統帥;以高順的帶兵能力、及在呂布幷州集團裡的影響力,都是曹操所顧慮的。張遼屬於幷州集團勢力單獨的組成部分,並且擔任過太守、魯相有著治政能力,可以說文武雙全確實是人才,張遼率自己部下軍士歸降,曹操當然非常高興,拜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 10 # 春秋小怪

    張遼歸降之後,曹操不僅拜他為中郎將,還賜爵為關內侯。

    對一個降將這麼好,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張遼的歸降對曹操來說有重大意義!也就是說當時的張遼對曹操來說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具體說張遼有什麼利用價值,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看出蛛絲馬跡,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

    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從這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張遼無論是跟何進,又或是跟董卓、呂布,都是以眾屬之,換句話說他有自己獨立的軍隊。

    而呂布守下邳時,很可能張遼也並不在城內,故此下邳城破之時,張遼因領兵在外未被抓獲。

    所以呂布敗亡之後,張遼有帶兵去投袁紹或袁術的可能性,曹操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就給予他厚封。

    然後張遼看曹操給的條件可以,於是率眾歸降,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曹操又豈能給予一個被生俘的降將封侯?而厚封以兵以地歸降者的確也是曹操的慣常做法。

    那麼曹操為何要殺高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高順是呂布的死忠分子,他與呂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除非呂布被赦免,不然他也絕無生理。況且他又沒有自己的部眾,對曹操來說全無利用價值。

    而呂布是在白門樓被重重圍困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歸降的,這叫兵敗情急而降,這樣的歸降方式並未減少曹兵的作戰損失,故此曹操難恕呂布,高順也就成為了呂布的犧牲品。

  • 11 # 史論縱橫

    歷史上這件事其實特別簡單,那就是高順是寧死不降,而張遼是率軍投降,曹操是風格從來都是,凡是來投降者一律不計前嫌,曹操能夠勝利,雖然實力是一方面,但是在感召對手方面也不可忽視。

    在官渡之戰關鍵階段,許攸來降,才有了曹操奇襲烏巢的軍事計劃,以切斷袁紹補給,迫使袁軍大敗;而曹操走上人生巔峰,更是依靠對劉琮的招降,不費吹灰之力,得荊州一半還多。

    高順和張遼對曹操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結局!

    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讀者對呂布的印象就是一員猛將,單挑能力天下無敵,其實在真實歷史上呂布是一個武人出身的軍閥,能上戰場比劃幾下子,但絕對不是無敵小霸王,能一個打百個那樣。

    呂布之所以牛氣,是因為呂布手下有八員大將,分別是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注意這八員大將裡面沒有高順,是不是意味著高順在呂布陣營中沒有啥實力?

    其實,高順在呂布陣容中,可能比八健將還要超然,高順最大的能耐就是練軍,其率領的部隊是呂布陣營中最精銳的一支,號稱“陷陣營”。

    在呂布走下坡路之前,應該是呂布最為依靠的人,比如呂布與劉備在下邳火拼的時候,高順就曾擊敗過劉備。

    呂布是那種得到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的人,在佔據徐州的時候就不思進取了,高順就跟呂布進諫:“凡破家亡國的人,不是沒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因為他們不被重用啊。將軍做事情,不肯慎重考慮,時常出現失誤,說話做事總是有差錯,但是您卻讓這樣失誤的事情一再發生!”

    由於忠言逆耳,呂布並沒有聽高順的建議,並且把高順手上的陷陣營交給他人指揮,呂布也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高順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遇到了呂布這麼個混蛋玩意,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正常人應該是另投他處,可高順卻還對呂布忠心耿耿,應該是高順跟隨呂布的時間很長,對呂布“用情至深”。

    曹操當然不會看其忠勇,就把他放了,如果跑到別的梟雄那裡,將來也是麻煩事,所以在殺呂布、陳宮的時候,將他一塊殺了。

    用《征服》中周華強的臺詞,我給你機會了,你不珍惜啊!

    當然,現在網路對高順的評價很高,有說高順是被遺漏的名將,有說是被低估了,還有說是三國時期最合格的軍人。

    我只想說,用現代的人物評價標準,直接套用在歷史人物身上,完全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相比於高順,張遼則是比較純粹的武將,幾乎不受那些道德的束縛,打得贏就打,主公不行就換,只要給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就放手一搏。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誰不想建功立業,當時幷州刺史丁原聽說張遼武力過人,將其招致麾下,丁原曾派張遼到京都,何進遣張遼到河北去募兵,還沒完成任務,何進就去世了,後來董卓入京,於是張遼就歸董卓所統屬。

    呂布殺了董卓後,張遼就統屬於呂布,呂布被李傕、郭汜擊敗後,張遼就跟隨呂布向東發展,先是奪取兗州,被曹操擊敗後,又到了徐州。

    在天下亂世當中,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主公,不過是找一個棲身之處罷了,從張遼的履歷來看,無論是丁原還是董卓,或者是呂布都不值得託付終身。

    只有遇到曹操,才算是遇對了人,在曹操攻破下坡,擊敗呂布後,張遼自然要為自己思考退路,放眼當時的情況,也許投靠曹操是最好的選擇。

    曹操當時實力雖然不是諸侯中最強的,卻是最特別的,他奉行漢獻帝的詔令,擁有巨大的號召力,兵強馬壯,宛如一顆新興的巨星。

    於是張遼率領呂布的殘部前來投降曹操,曹操自然是高興都來不及,在三國時期,能夠帶兵來投降,和被俘時投降本身就是兩碼事,前者屬於“帶資進組”,後者已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資本了。

    實際上,呂布的八健將,除了曹性、成廉、郝萌三人被殺,其餘張遼、臧霸、魏續、宋憲、侯成都是投降了曹操的。

    也就是說,投降才是主旋律,真正反抗到底,誓死不降的只有高順一個,正因為如此,後世才更追捧高順。

    當然,至少在明朝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對人物的評價還是很雙標的,比如評呂布先後投丁原、董卓就是三姓家奴,按理說,張遼投靠的人比呂布還多,卻沒有遭受非議。

    在羅貫中的筆下,為了將張遼投降的過程講的更光彩一點,也表示張遼不願意投降,但是一旁的劉關張拼命求情,說張遼是忠義之士,曹操於是親自鬆綁,並且把衣服給張遼披上,張遼被曹操禮賢下士的舉動感動,最後選擇了投降。

    在真實的歷史上,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給你表演。

    張遼投降曹操這一點是沒得說的,就跟我前面說的一樣,只要你來投降,我就全盤接收,比如劉備來降,曹操收,劉備領著關羽造反,曹操鎮壓後俘虜了關羽,關羽降“漢”,曹操還收。

    最要命的是那個張繡,曹操第一次打張繡,張繡投降,結果曹操染指張繡的叔叔的遺孀,張繡因此造反,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猛將典韋。

    此後,曹操與張繡長期軍事對峙,互有進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快要戰略決戰的時候,張繡又來投靠曹操。

    結果曹操跟張繡好的就要穿一條褲衩,手拉著手一起去參加宴會,還結成兒女親家,不得不說,曹操的心胸還是很寬廣的。

    當然,曹操一生是成也別人的投降,敗也別人的投降,周瑜正是抓住了曹操喜歡接受別人投降這一口,於是讓黃蓋前往曹營詐降,成為火燒赤壁最關鍵性的因素,曹操從此走上下坡路。

    說到問題本身,曹操接受張遼投降是正常劇本,高順被殺,主要還是其不識主,不肯投降,遇到呂布這樣的爛人,竟然還想要效忠到死,可悲可嘆!

  • 12 # 明離子

    張遼寧死不降?不存在的!

    老曹,你看看我給你拉回來的這支隊伍棒不棒?

    “以兵屬”的張遼

    放下高順先不說,咱先說說曹操為啥收順利的收編了張遼。

    正史中的張遼張文遠,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特別愛倒戈投降。

    有朋友說了,這有啥了不起的,善於投降的多了,比如呂布啊,劉皇叔啊,換老闆比換媳婦還勤。

    但張遼的倒戈還真不一樣,善於儲存自己的實力,然後一倒戈就是帶著整支部隊一起投靠新老闆。

    我們看一段《三國志》裡對張文遠的記載: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看到了沒?張遼一生中共投降了三次,而且每次都能把自己隊伍保留下來一起投奔新主公。

    所以,張遼投奔曹操,完全沒有啥心理壓力,因為投降習慣了,而且善於在戰鬥中保留自己的老班底,作為新公司裡發展的原始力量。真滑頭!

    高順的死由他的性格決定

    有人說了,對比一下張遼,高順的死是因為他的班底,也就是陷陣營被打光了,沒有了利用價值。

    持這種觀點的人是真的很無知,有句話叫“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更何況高順還是一個善於練兵的名將。

    陷陣營打殘了又怎麼樣,給他錢和人,短時間內就能給曹操再練出一支出來。

    更何況,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高順的班底被徹底消滅的記載,可見,是為了和帶兵投降的張遼生搬硬套的作對比。

    高順的死,死於他的性格。

    其實在呂布團隊裡,高順就因為他清正耿直的性格不合群。

    《英雄記》裡對高順的個性有著非常生動的描寫: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高順就是呂布陣營裡能力強的老黃牛,好不容易訓練出的陷陣營,卻因為被呂布猜忌而交給魏續統領,高順卻沒有任何怨恨之詞。

    而且高順的耿直,多次勸諫呂布,被呂布當做耳旁風,卻仍舊無怨無悔的跟隨他。

    所以,高順是一個非常有氣節的人,他可能知道呂布的諸多缺點,但卻一直把他視為主公,所以在呂布被曹操活捉的時候,高順的性格決定了他並不會倒戈曹操,原因很簡單:他看不上曹操。

    在他的眼裡,呂布再不成器,也曾經為大漢誅殺董卓,你曹操是什麼東西?不過是第二個篡漢的董卓而已,高順眼裡的曹操就是這樣的形象。

    而曹操面對這個不屑和自己過多交流的高順也沒有什麼耐心,既然我沒辦法用你,也不能讓你將來為他人所用。

    在這種情況下,高順被殺是一個必然的事情。

  • 13 # 發達泡泡

    主要有倆個原因,一是態度問題,高順被捕後沉默不語,態度堅決,藐視一切。使曹老闆心灰意冷。既然我不能用,那麼這麼厲害的角色也不能讓給別人。所以砍了。二是沒有保人啊。張遼很多人都求情擔保。主要關二爺也保張遼。曹操愛慕二爺很久了,二爺求情面子一定給。況且張遼是個人才,而且能順坡下驢。(記得遊戲裡高順的特技是功城,開個攻城車很吊的)真可惜!!

  • 14 # 思維館

    高順(?-公元199年),東漢末年呂布帳下猛將,《後漢書•呂布傳》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猛的是一塌糊塗。張遼(公元169年-公元222年),《三國志》載,“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可見,這也是一員勇將。高順與張遼都是不可多得的將領,為曹操所破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這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書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

    曹操是個實幹家,最近的電視劇《虎嘯龍吟》很直白地表現了他的用人觀念,唯才是用,甚至不管這個“才”的品德如何。他要的是能打仗能管事的人才,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兵嘛,遍地都是,將卻不同,能打仗能“太守”一地的人才更少,所以他不僅善待真心依附的降將,還對漢末百官百般容忍。曹操會盡力地去爭取一個人才,這一點在對待關羽身上表現得最明顯;他愛才,且惜才,郭嘉之死,他痛哭流涕。那他為什麼砍了高順?

    其實就算是呂布,曹操也是垂涎三尺的,不過在這裡,劉備插了一槓子,《三國志》雲:“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高順是為呂布死黨,王粲《英雄記》言,“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由是,陳宮、高順等呂布心腹之將皆死。

    張遼不同,他雖然也是呂布手下之將,其實算不得呂布的核心圈子,在呂布帳下,他六年無所建樹。此時的張遼,可說是籍籍無名之將,有些勇力之名罷了,只因為率呂布餘眾降曹,這才被曹操給了個關內侯,“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沒有什麼寧死不降的說法,曹操也不會苛責尋常之將領——至於後來張遼在其帳下大放異彩,卻可說是無心插柳了。

  • 15 # 曹老師xixi

    這個我當時在讀三國演義也很困惑,按道理說曹操惜才,高順武力應該和張遼是不相上下的,連宋憲、魏續曹操都要了,為啥對高順那麼不客氣。

    記得三國演義中高順被俘到曹操面前,高順怒說“要殺就殺”,曹操考慮都不考慮就殺了,張遼被俘到曹操面前,也怒說“後悔當時沒燒死你”。按理講張遼的話比高順還要激烈一點,但曹操居然就沒殺張遼。要說高順當時在呂布手下擊敗過夏侯惇,他手下又曹性又弄嚇夏侯惇一個眼,曹操要為夏侯惇報仇也說不過去啊,張遼也多次擊敗過曹操啊,再說後來的賈詡不更狠,曹操也沒殺他,難道就是因為關羽給張遼的求情了?

    我覺得還是林俊杰的歌詞講的對“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要不然真是沒有什麼理由了,高順沒和曹操對上眼吧。

  • 16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沒有什麼太過肯定的答案,只能推測來說吧,一句話概括,高順有三姓家奴的潛質和呂布有一拼,但曹操偏不喜歡這種順毛驢,隨便誰給根胡蘿蔔就走了,用著不放心!要知道,在正史裡高順可是胖揍過夏侯惇的,這要是叛變了,後果忒嚴重。

    原因一、高順地位、才能都比張遼稍稍高那麼一點點,但卻殺他留下張遼。張遼和高順都是呂布手下的大將,但高順的可是統領著陷陣營,絕對是呂布旗下最精銳的部隊,這種部隊對於呂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交給高順統領,證明相對軍事才能來說,呂布還是更相信高順一些。可卻把高順殺了,證明高順身上有不可取的地方。

    原因二、據史料,高順面對曹操只是默然不語,既不配合,也不乖張,態度很曖昧呦······這就是貨與帝王家的前兆。更像是一種示弱,一種對時機的等待,估計曹操也就一句話的事情,高順就能投降。但最終曹操還是殺掉了高順,恰恰是因為高順的曖昧態度,曹操那麼聰明的人難道不知道什麼態勢麼,這種人他不想要而已。

    至於高順忠心之說,不足為據,關羽更忠心,一旦放虎歸山副作用更大,曹操不也沒殺麼。曹操是極其愛才的,如果高順能用,費盡口舌曹操也會把他的小命留下的,不會大怒直接砍了。

    也有人猜測曹操是否當初被打的太慘了而洩憤呢,洩憤就兩個一起殺了,為啥還殺一個留一個,為啥不殺了張遼留高順呢。

    殺高順能平息軍中怒氣,殺張遼就不能平息軍中怒氣了。不能那麼小看張遼吧,張遼聽了這種說法差不多是要被氣瘋的,太不把他當回事了,連被人洩憤的功能都木有,存在感忒低了些。

  • 17 # 桃花一簇開無主

    原因大家眾說紛紜,各抒己見,其實十分簡單,靜心想想,由人推己,僅僅兩個原因而已。

    第一條,高順性格清白威嚴,剛直忠義,是呂布的心腹大將。史書記載高順的陷陣營是呂布首長第一勇猛精進部隊,這支部隊由高順率領,正說明呂布對他的信任。呂布手下眾將,高順排名第一,臧霸排名第二,張遼不過是八健將而已。呂布這隻老虎被殺了,留下他的心腹,曹操不會不考慮心腹大患的含義。

    第二條,夏侯惇的眼瞎之醜要報。高順是呂布心腹,而夏侯惇是曹操親戚兼心腹。夏侯惇的眼睛就是在和高順大戰的時候,被其手下曹性射中的。這種深仇大恨即便曹操沒意見,夏侯惇如何想?東吳的甘寧和淩統就是例子。

    所以,高順必須亡。當然,高順亡的十分可惜,看看張遼後來的成就,如果高順不死,五子良將之上就是他了!

  • 18 # 知常容

    曹操殺了陳宮,呂布,高順等人,但是張遼等人是歸順了,張遼本來是呂布手下的北地太守,提問者這樣提明顯是把張遼放在火上烤,因為除了張遼之外,他的手下很多人都是歸順曹操。

    高順是呂布的中郎將,水平很高,他的陷陣營所向披靡,他打敗了劉備和夏侯敦的聯軍,不但把劉關張三個人擊潰,而且還抓了劉備的老婆,把夏侯敦也給趕跑了,可見高順的實力。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呂布對高順並不信任,但是高順對呂布忠心耿耿,高順的陷陣營,如果不作戰的時候指揮權就交給了魏續,也就是呂布的親家,作戰的時候才還給高順,但是即使這樣,高順也是無怨無悔。

    高順和陳宮不和,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死的時候陳宮和呂布都說話了,但是高順一言不發,曹操就把他殺了,因為曹操知道高順是個人才,但是收服不了,收服不了的人才,曹操當然不會用,如果放了他的話,反而會養虎為患,所以殺了。還有張遼曹操對他也不是100%的信任,所以張遼其實是小心謹慎的。張遼真正被人們記住的是在逍遙津的時候。

  • 19 # 老薑聰蒜

    首先,高順和張遼不同,高順這個人是一個打仗勇猛而不懂人情世故之人。

    他滴酒不沾,剛直不阿,每次打仗都是他帶頭衝鋒陷陣,殺人如麻,射夏侯惇,擒劉備,毫不留情。

    其實那時候各個陣營的人,都會有老鄉相識,沾親帶故的。高順帶兵表面上風光,號稱“陷陣營”,其實就是叫無情無義。所以在殺他時,沒人幫他求情!

    高順被擒後一言不發,用蔑視的眼光瞧著曹操,那一幅大義凜然的態度,讓曹操心裡很難受,心想:“你要麼降,要麼不降,裝什麼裝?”然後曹操迴轉頭看劉備的臉色,這時候的劉備見到仇人高順,氣能順嗎?臉色鐵青,一言不發,曹操明白了,劉備想讓高順死。既然自己暫時要利用劉備,就了了他的心願,殺高順!

    這個時候,夏侯惇進來了,夏侯惇自從被高順射瞎了一隻眼,心情一直不好,夜裡經常咆哮摔鏡子。夏侯惇一進來,曹操看到他的眼睛心如刀絞,俗話說:打人不打臉!心想:“你高順也太心狠了,毀我兄弟英姿,不殺難消心頭之氣,殺!”於是曹操殺了高順!

  • 20 # 薩沙

    很簡單,高順和張遼根本就是兩種人。

    大家注意,高順被抓住押到曹操面前時,一語不發。

    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引自三國演義)

    什麼叫做一語不發,第一不求饒,第二不說大話,第三根本不理睬你。

    這是什麼意思?我高順根本看不起你曹操,老子不屑和你說話,要殺就殺,不就是個死嗎?

    可以說,三國演義裡面,最強硬的傢伙就是高順。

    相比高順,呂布就下三濫了,不但屈膝求饒,還讓劉備幫他說話,就是怕死。

    不過,張遼也好不到哪裡去。

    卻說武士擁張遼至,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曹操背後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於面前,說道:“丞相且莫動手。

    張遼當年曹操面說大話,還罵人,是幹嘛?如果真不怕死,就學高順那樣,一語不發了。

    之所以罵人,擺明了就是情緒不穩,是掩飾自己內心恐懼,說白了張遼還是怕死。

    只要怕死,就好辦,曹操可以藉機收下。

    再說兩人性格。

    高順是呂布的愛將,也是頭號大將。高順一開始就跟隨呂布,身為中郎將高職,忠心耿耿。即便呂布是個莽夫加攪屎棍,肯定不會有大出息,高順也是一心一意跟著大哥。

    高順自己認為作風正派,不喝酒不胡鬧,老實帶兵,戰功也很大。高順部下大敗曹軍,把夏侯惇一隻眼睛都射瞎了。

    即便呂布糊塗,將他的大部分兵權交給有親戚關係的魏續,高順還是默默的做著自己的事情。直到呂布被曹操打的節節敗退,又將兵權交給高順,高順卻也不計較,和呂布並肩死撐,直到城破被俘。

    可見,高順人品很高,為人忠貞不二,和曹操之流不是一路人。即便現在投降了,高順將來恐怕也會找機會拉部隊走人,還是和曹操對抗。

    張遼就不同。這傢伙先跟著丁原,丁原被殺後跟著董卓,董卓被殺後又跟著呂布。

    同時,在呂布軍中,張遼只是一個普通將領,地位和高順不能相比。

    既然是邊緣人員,又有多次換主子的先例,曹操顯然可以將張遼收用。

    同時,高順統領呂布軍主力,多次大敗曹軍,殺了曹操不少部下。

    如果此時不殺高順,曹軍官兵難免不服氣。但張遼地位較低,殺不殺無關大局,自然就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為什麼帶土對琳的死,一直記恨卡卡西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