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瀘火純情

    12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岳家軍

    在民間傳說裡,岳家軍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1140年,岳家軍所屬騎兵一舉擊敗黑水靺鞨——女真的騎兵,岳家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也是中國古代最強大的七支軍隊之一。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奉命獨立成軍。此時,軍營中僅有不到10000的正兵。隨後,又經過一些征戰與收編,到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收復襄漢六郡時,岳家軍兵力已增至35000多人。依靠嚴格的軍紀,岳家軍才得以從“四方亡命、樂縱、嗜殺之徒”,最終發展成“奉令承教,無敢違戾”的真正軍隊。靠著刀斧棍棒之威,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威武之師得以創立。

    岳家軍與金人第一次大戰,就斬殺金兵三千,俘虜金朝軍官二十多人;帳下楊再興在小商橋,以三百兵力殺了金人兩千多人;潁昌之戰,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岳家軍精銳背嵬軍五百鐵騎,殺的金軍全軍潰敗,完顏兀朮得意的“柺子馬”被全軍覆沒;接連的大敗,使得金軍大將韓常無心戰鬥,竟派密使向岳家軍請降……

    這其中,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戰鬥,幾乎每戰每勝的強大氣勢,嚴重打擊了金朝的軍事力量,而更恐怖的是,金朝軍隊的心理防線也在慢慢潰敗,由此金朝官兵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岳家軍的瓦解

    這樣一支軍隊,對於金國人來說是“眼中釘”,當然是能除則除。而對於宋朝,為什麼要除掉自己的部分,說來就話長了。

    為岳家軍的首領,當年秦檜等人在想要除掉岳飛之時,其實對這支軍隊是很顧忌的,然而,強大的岳家軍,在岳飛死後,竟然很快消散於歷史,一點波浪都未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算是一種諷刺吧。

    在除掉岳飛之前,其實秦檜等人一直是拉攏岳飛的,秦檜等人想借助岳飛的力量除掉劉光世、韓世忠,然而,由於岳飛等人的通風報信和不合作,最終讓宋高宗和秦檜功虧一簣,按說岳飛的舉動可以獲得很多好感和政治上的同盟,沒想到劉光世直接軟了,韓世忠明哲保身,除岳飛之前他已經陷入了空前的孤立狀態。

    在除掉岳飛之時,其實宋高宗和秦檜等人已經派遣大軍監視“岳家軍”,在除掉岳飛之後,立即將孫革、黃縱、胡閎休等著名的謀士貶官回鄉,拉攏謀士薛弼以為內應,從而瓦解了岳家軍的謀士文職力量。

    在軍隊方面,除掉了張憲岳雲等岳家軍中堅力量,又有王俊等以為內應,在宋朝兵力的威逼下,軍隊方面很快分化,有的人直接前往北方繼續抗金,有的人比如岳家軍主力遊奕軍姚政等接受了朝廷的拉攏。

    再加上當時岳飛的次子嶽雷正在臨安,三子嶽霖方12歲,四子嶽震僅僅7歲,在岳飛死後岳家軍實際上已經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在朝廷的威逼和利誘下迅速瓦解。

  • 2 # 歷史的影子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這是驍勇善戰的女真族人對岳家軍的評價!

    岳家軍其實不叫“岳家軍”,正規的名號叫“行營後護軍”。“岳家軍”三個字,是老百姓給這支軍隊起的。

    說起對岳家軍的印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能打!能打到什麼程度呢?俗話說:看一個人有沒有實力,要看他的對手有多強大。而岳家軍的第一對手,就是不斷南下侵略的金人。

    金人是由北方的遊牧民族女真族建立,擅長騎射,戰鬥力驚人,就連勇猛好戰的契丹人所建立的大遼都被它給滅了。

    北宋時期,金人經常南下侵略大宋,大宋除了求和,就是割地賠款,但這遠遠不能滿足金人。靖康二月,金人直接攻破大宋都城開封,抓走宋徽宗、宋欽宗以及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等三千餘人,搜刮無數金銀財寶,大搖大擺的走了,北宋至此滅亡,史上也稱之為“靖康之恥”。

    金朝有員大將,叫完顏兀朮,是金朝的名將外加開國功臣,在戰場上極具天賦。完顏兀朮的軍隊中,有一隻勁旅,裡面計程車兵都穿著厚厚的鎧甲,每組三匹馬,用索相聯,號稱"柺子馬",非常厲害,完顏兀朮靠它打了很多勝仗。

    而這麼驍勇善戰、兵強馬壯的金朝軍隊,遇到岳家軍後卻不堪一擊。

    岳飛獨立成軍後,岳家軍與金人第一次大戰,就斬殺金兵三千,俘虜金朝軍官二十多人;帳下楊再興在小商橋,以三百兵力殺了金人兩千多人;潁昌之戰,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岳家軍精銳背嵬軍五百鐵騎,殺的金軍全軍潰敗,完顏兀朮得意的“柺子馬”被全軍覆沒;接連的大敗,使得金軍大將韓常無心戰鬥,竟派密使向岳家軍請降......

    這其中,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戰鬥,幾乎每戰每勝的強大氣勢,嚴重打擊了金朝的軍事力量,而更恐怖的是,金朝軍隊的心理防線也在慢慢潰敗,由此金朝官兵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岳家軍如此強悍,靠的僅僅是岳飛的高超武藝以及手下幾員大將嗎?非也!誠然,岳飛及手下幾員大將確實能力出眾,但行軍打仗靠的是綜合實力。統帥謀略、行兵佈陣、人力、財力、物力、正義等等缺一不可。

    岳家軍最初人數只有一萬餘人,這是朝廷分給岳飛的正規軍。剩下的,完全是靠邊走邊打邊收編而得來的。有地方武裝力量,有偽齊的俘虜,有投降的農民起義軍,總結一點就是“混亂”。如此力量參差不齊,出身背景混雜的軍隊,在岳飛手裡,卻被訓練成一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英勇之師,這主要得益於岳家軍嚴明的紀律。

    關於趙構為什麼殺岳飛,大體上的說法有兩種:岳飛提出“直搗黃龍府,迎回徽欽二帝”,這造成對趙構皇位的威脅,於是趙構殺死了岳飛;趙構是一個投降派,不殺岳飛有礙大宋“投降大業”。而關於秦檜為什麼殺岳飛,答案就一個:他是金國奸細,要為滅宋大業付出自己的汗水,貢獻自己的智慧嘛!

    金人殺岳飛的原因就更好理解了,首先要說的是岳飛死於1142年,而此時期雖然部分將領已經被剝奪了兵權(岳飛,韓世忠),但是金國此時有點問題需要大家注意,金熙宗1135年登基但是一直被先皇的權臣架空(干政),也就是說此時的金國老大是完顏宗弼等等大臣,這些人中的主戰派再次掌權後卻多次敗於宋朝(岳飛等),這點非常關鍵因為這迫使這些主戰的建國功臣們逐漸認識到了雙方實力逐漸變得均衡,在這幾場血戰之後金國的實力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1141年金國又一次敗於柘皋鎮,這直接促使了紹興和議的發生,但是完顏宗弼很清楚岳飛的存在對於金國未來的隱患,他也深知趙家希望的是儲存南國半壁江山而不是打下來也會丟了的北方(齊,金在北方影響力已經大於宋了,1138曾經有條件割讓了河南和陝西,但是1140年宗弼殺了主和的大臣之後出兵奪回了陝西河南,一個月不到就達到目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宋朝連官員都還在用前政權,齊和金的,所以宗弼所到之處都開城投降了),所以金國才會提出趙家殺岳飛才可以和談的條件,並武力威懾了下趙家,趙家殺岳飛的事我不做分析,因為涉及很多傳言,但最後結果就是和談達成,宗弼的態度也從之前的一心伐宋變為積攢實力再一舉滅宋。因而直到1161年海陵王南侵,二十年間金宋邊界幾無戰事。

  • 3 # 時間穿越者

    跟金國的軍隊實力差不了多少,誰也滅不了誰,之所以要殺岳飛,是因為大家都想過安穩日子,都想抱著美女,喝著酒過別人羨慕嫉妒恨的日子,誰也不是傻子

  • 4 # 一輩子的事43481006

    我覺得若岳飛學習五代名將楊師厚或唐朝名將李光弼,擁大軍於湖北,不造反,不投金,不奉詔入京,可保平安,畢竟在岳飛不造反的情況下,南宋境內的實力派比如吳氏兄弟,韓世忠,張俊沒有必要招惹

    整個宋朝的基本國策就是六個字:嚴防軍事政變。可能因為自己就是黃袍加身靠政變起家,並且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歷歷在目,所以歷任宋朝皇帝對防止政變挖空心思費盡心機,甚至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寧失國土不失軍權,寧保趙家不保天下;抽空地方集全國人力財力於首都,汴梁杭州由此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都市;首都禁軍與全國地方部隊1:1配置,造成禁軍空前龐大,八十萬禁軍不是傳說;重文抑武的程度甚至把文人寵上了天,致使皇權遭某種程度架空也無所謂。而岳飛,卻用他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和死亡,恨恨扇了變態皇權政策的嘴巴。

    從當時的形勢看,趙宋如果要收復整個北方,就必須傾舉國之力發動全面的戰略性反攻,這個場面太大,單獨一直不到十萬人的岳家軍再能打,也是不夠的,趙構12道金牌下達的時候,之前東線的其他戰場,宋軍都已撤退,如果岳飛不管不顧自己單獨進軍,在河南戰場應該還會有一定進展,拿下開封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隨著與朝廷決裂後,後勤資源的斷絕,兵力損耗的加大,金國可以傾舉國之力從其他戰場調集軍隊圍剿岳飛,到最後還是死路一條。

    所以那個時候岳飛搬師前,肯定方方面面都想到了,我覺得他最後選擇搬師,除了無奈服從的政治原因外,也許也有那麼一絲期待,期待朝廷將來興許回心轉意。不管怎麼說,趙宋王朝在政治上太腐朽了,這是根本的弱點,金國和後來的滿清入關一樣,最終都是在政治上取勝的,這是岳飛沒辦法改變的。

    當年風波亭含冤,除了簡單的忠義奸臣的造神忠君情懷,更應看穿皇帝的行為背後的邏輯,無不是人性在作祟。當你身處地位越高,掌握資源越多,越難以學會放下,普通個人之所以可以隨意放下,只是因為根本沒什麼好放不下的。舉個例子,所謂順治皇帝出家僅僅只應是個傳說,因為這個權力中心,有多少手下渴望著分一杯羹,滅人論者,方為寡人。簡單來說,只有你是皇帝,才明白什麼是“孤”。相比於權力的爭奪的黑暗殘酷,我還是寧願沉醉於良將報國的忠義情懷吧。

    岳家軍雖然沒法拿下燕雲16州,但可以拿下西夏,北宋神宗,哲宗為什麼屢次攻打西夏,就是因為其是產馬地,而且也是進攻遼國的跳板。試想如果換成曹操,在當時情況下能否北伐中原,平金滅西夏,再挾“二帝”返攻南宋,統一天下?有些事做了就流芳千古,不做則遺恨萬年。

  • 5 # 70後大叔講歷史

    岳家軍實力到底有多強,用戰績和對手對它的評價最有說服力。

    1、戰績。收復建康、揮師北伐、郾城大捷等,為南宋偏安做出了重大貢獻。

    2、敵人的評價。當時,覆滅北宋,囂張不可一世的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對岳家軍的強大最好的明證。

    金國想除掉岳飛的原因很簡單,岳家軍在一天,他們就不可能再有消滅南宋的機會,無法做到一統天下。至於南宋朝廷的想法,無非是怕岳飛北伐迎回二帝或者是怕岳飛勢力太大懷有異心。

    岳家軍的由來

    岳家軍是民間的一種口頭說法,並非官方名稱,也不是一個正式編制。當時習慣以統帥的姓氏來稱呼其所統領的軍隊,比如張俊部可稱為“張家軍”,韓世忠部被稱為“韓家軍”,劉光世部被稱為“劉家軍”等,尤其是岳飛所部岳家軍,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後世有人以為“岳家軍”具有私軍性質,是導致岳飛被殺的原因之一,是對歷史的不瞭解所致。當時,南宋政權並不安定,時有義軍起兵造反,在被岳飛剿滅後,則其殘部精銳成“岳家軍”,這個稱呼也得到了民間百姓的認可。

    史書記載,岳家軍先是以朝廷撥隸為主,相繼有牛皋、董先等帶兵歸正,後陸續收編楊么等農民起義軍,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民軍,集合匯成大軍,成為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南宋脊樑。

    岳家軍的編制及兵力

    岳家軍的人員組成大多有四類:

    1、前東京留守司計程車卒,2千餘人。

    2、原來投降金軍,又歸正計程車卒。3、各地官軍被岳飛收編計程車卒。4、農民起義軍戰敗而被俘虜的降卒。

    第一類,老班底隨著岳飛長期作戰,真正存活下來的只剩數百人;後三類,成為岳家軍的主要兵力來源。比如:楊么起義敗後,岳飛精選降卒5萬之眾併入岳家軍。這使得岳飛大軍擴充到10萬人以上,成為南宋朝廷最大的軍事集團。

    隨著大軍的擴充,原先只有十將的編制已經完全不符合編制。因此,南宋朝廷將岳家軍將級官員編制擴充到了三十將,編為12支軍隊,根據王曾瑜先生的《岳飛的部將與幕僚》,設法將二十二名各軍統制名單整理出來:

    1、前軍 統制張憲 副統制王俊

    張憲是岳家軍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追隨岳飛多年,成為岳飛的左右臂膀。他也是岳飛冤案中最先遇害的兩名將領之一。

    2、中軍 統制王貴 副統制郝晸

    王貴與張憲一樣,加入岳家軍時間較早,成為岳飛的左膀右臂,他的級別和地位高於張憲,但在岳飛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3、左軍 統制牛皋 副統制郭青

    牛皋也是戰功卓著的將領,短暫投靠過偽齊,頗好飲酒。

    4、後軍 統制王經 副統制李山

    5、右軍 統制龐榮 副統制寇成

    右軍的前身是岳飛在江淮宣撫司時的舊部,龐榮在岳家軍駐屯宜興時,歸入了岳家軍的戰鬥序列,被遷為右軍統制。

    6、選鋒軍 統制李道 副統制胡清

    7、破敵軍 統制王萬 副統制傅選

    8、遊奕軍 統制姚政 副統制武糾

    9、勝捷軍 統制趙秉淵 副統制崔邦弼或史貴

    10、踏白軍 統制董先

    11、背嵬軍 統制徐慶 副統制李建

    背嵬軍是岳家軍主力中的最強軍。背嵬軍戰鬥力強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軍中編有8千餘人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是南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馬軍,岳飛也成為南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大規模發起騎兵野戰的將領,並在於金軍騎兵作戰時,絲毫不落下風。

    當然,除騎兵外,背嵬軍還有步兵。步、騎兵相加,背嵬軍大約有兵員兩萬餘人,每每戰事膠著時,岳家軍必定投入背嵬軍開啟局面,往往被當作突擊隊或敢死隊使用。

    12、水軍 統制 楊欽

    岳家軍的水軍被命名為“橫江軍”,是岳飛在平定楊么以後而建立的新軍種。規模和戰力一直是南宋沿江駐屯水軍之冠。

    13、機宜文字 岳雲

    岳飛長子,一直跟隨岳飛南征北戰,後來隨岳飛一起被處死。

    正在岳家軍不斷髮展,岳飛已經擬定計劃誓師北伐之際,岳家軍龐大的規模和強大的戰鬥力,引起了宋金兩國統治者的憂慮,不約而同的有了一致的想法,那就是除掉岳飛,瓦解岳家軍,免除後患!

    岳飛之死

    岳飛之死的原因,一直頗有爭議,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都有所論說。概而言之,無外乎以下兩種觀點:

    1、高宗擔心抗金成功,岳飛迎回父兄,皇位不保

    岳飛直搗黃龍,迎歸徽宗、欽宗的雄心,正是高宗所擔心的。這樣的口號在當時響徹朝野,起到了鼓舞民眾對金斗爭的作用,但在高宗內心,是絕不願徽、欽二帝平安回到宋廷的。一旦父兄歸來,其帝位便岌岌可危。

    早在高宗於商丘即位之初,就有太學生上書反對,他們認為高宗即位不正,待到欽宗有朝一日南返時,該如何處置?高宗的處置是大肆殺戮,由此可知其內心的痛處。

    岳飛之前根本沒資格覲見徽、欽二帝,他念念不忘地“迎歸二聖”,並不是不忠於高宗的體現。但是,岳飛矢志不渝地堅持抗金復國,反對退讓苟合的態度,是與高宗偏安一隅的總體設想相左的。

    說到底,岳飛與高宗的根本矛盾,是兩條路線的鬥爭。當宋金矛盾激化,高宗求和而不可得時,他仰仗岳飛保衛南宋小朝廷。而當金人伸出和談的橄欖枝時,岳飛就成為趙構所拋棄的物件。

    2、岳飛的強勢性格導致了高宗的猜忌

    太祖趙匡胤開國,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導致了宋代皇帝有提防武將篡位的“遺傳病”,且世代相傳。

    而岳飛恰恰是一個“剛直、強項”的人物,有些桀驁不馴武將脾氣。

    年輕時,身為低階官吏的岳飛因越級上書,反對京師南遷,被革職。剛剛起復,但不久卻因與上司意見不合,帶領部屬擅自行動。

    十年之後,岳飛官拜太尉,因高宗反悔將大將劉光世的部隊併入其麾下,倔強的岳飛,竟向高宗上了乞罷帥職的奏疏,且不等答覆,就怒上廬山給亡母守喪去了。最後他的部下質問他:“相公欲反耶?”連屬下都認為他是想“與朝廷相抗”,可見岳飛的賭氣使性確實有些過了。

    高宗唯恐岳飛深得百姓將士之心,重走太祖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所以給其按上“莫須有”的罪名處置了,“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用在這裡很貼切。

    至於金國的想法,當然是想致岳飛於死地而甘心,戰場上殺不死岳飛,打不敗岳家軍,卻讓南宋皇帝和朝廷中的內鬥實現了,偷偷地樂開懷。

    岳飛死後,南宋朝廷喪失了北伐最好的時機,雖然後來也有勵志北伐的想法和行動,但再也找不到能力如岳飛般的帥才和強大如岳家軍般的軍隊了,所以直到金被蒙古打的苟延殘喘之時,南宋才有機會北伐撿取一點勝利果實,聊表安慰。

  • 6 # 大目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就是金國對岳飛帥領的軍隊最好的評價。

    不是宋朝想除掉岳飛,而是金國想除掉岳飛這位抗金英雄,因為有岳飛在,金國想侵略宋朝打敗宋朝的美夢就無法實現,所以金國就利用秦檜這條金國培養的漢奸走狗在趙構面前挑撥離間說岳飛的壞話,並利用職權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替金國除掉了宋朝保家衛國的最大棟樑,因此金國才能得以征服宋朝,因此宋朝只能屈辱的龜縮在江南。

  • 7 # 倚天利劍佑中華

    岳飛率領的岳家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金兀朮與岳家軍交戰多次都慘遭失敗,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有岳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當時的金國想滅掉大宋是難上加難。於是又耍陰謀詭計與南宋議和。利用內應秦檜以欲達成和議必須岳飛死為條件狼狽為奸。南宋皇帝趙構也是個不思進取胸無大志只圖偏安一時的昏君!他又怕戰勝金國迎回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聽信奸臣秦檜讒言以十二道金牌令在前線的岳飛回京。最後精忠報國的英雄被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去風波亭。

  • 8 # 風光藝境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曾經席捲千軍的女真金軍,面對岳家軍的無奈與讚歎,折射出岳家軍的強悍。

    岳家軍的建立者岳飛,為南宋初期四大中興名將之一。四大將中,岳飛年紀最小,起點最低,而軍力最強,戰功最著。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八月,岳飛投軍於河北招撫使張所,甚得張大人賞識,擢其為武經郎,升任統制官。岳飛手中便掌握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成為岳家軍的最初班底。一個月後,岳飛奉命渡河擊敵,在太行山轉戰了兩個多月,部隊擴大至千餘人。後岳飛率部投奔東京留守宗澤,任留守司統制。1128年十二月,金軍南侵,新任東京留守杜充急召岳飛率部趕回東京,時岳飛有部眾二千餘人。

    1129年,是岳家軍成軍之年。當年七月,岳飛隨杜充南歸。十一月,金兀朮(完顏宗弼)率軍渡江,迫近建康(今南京市)。都統制陳淬率領岳飛等部二萬兵馬在馬家渡(在今南京市江寧區西南)抗擊金軍,“凡戰十餘合,勝負略相當”,戰績相當不錯。酣戰時,御前前軍統制王某率部賣陣先遁,宋軍遂潰,陳淬捐軀,岳飛率部退屯鐘山。次日,岳飛整軍再戰,殺敵千餘。旋即杜充逃奔江北,建康降金。

    岳飛時為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主將降敵,江淮宣撫司遂報廢;而皇帝遠遁,朝廷逃散,岳飛一時找不到組織,只好獨立成軍抗金,轉戰於廣德軍等地,最後移屯宜興。當時屬於抗金低潮,宋軍皆敗,士氣低落,不少軍兵打算投敵或為匪,岳飛以忠義激勵那些殘兵敗將,團結收編了多支殘潰部隊,再加上前來歸附的萬餘“籤軍”(金人簽發的漢人軍隊),經過裁汰整編,部隊壯大至萬餘人。岳飛憑藉自己對祖國的無比忠誠與過人的膽識、才幹、威望,在紛擾的亂世為國家儲存了一支武裝,殊為不易,岳家軍初具規模。由此可見,岳家軍的組建,是以原東京留守司為基幹的。

    1130年五月,金軍北撤,岳飛襲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岳飛的忠勇、軍力與戰績引起朝廷與高宗的注意,七月,朝廷授岳飛昌州防禦使、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1131年十二月,岳飛升任神武副軍都統制,躋身大將行列。當時人們習慣以統兵大將的姓氏冠以軍名,如稱劉光世所部為“劉家軍”、韓世忠所部為“韓家軍”、張俊部為“張家軍”。按照習慣,人們亦稱岳飛所部為“岳家軍”,自此,“岳家軍”的名號開始叫響,而且越叫越響。

    1134年五月,岳飛奉旨北伐,連破偽齊軍,收復襄陽、郢州、唐州、隨州、鄧州等淪陷地。八月,朝廷擢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坐鎮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成為南宋長江中流荊襄戰區統帥。時岳家軍已發展至二萬八千餘人。

    岳飛升任節度使後,有不少義軍慕名投奔,加之朝廷劃撥的牛皋等幾支部隊,岳家軍兵力增加至三萬多人。岳家軍大擴編是在紹興五年(1135)。當年六月,岳飛奉旨攻滅據洞庭湖造反的楊麼,收降其壯丁五六萬人。經過裁汰,岳飛將其大部分編入軍隊,岳家軍兵力由此激增,兵力高達十萬餘人,居南宋初期諸軍之冠,成為南宋政權規模最大、戰力最強的方面軍。當時南宋各軍兵力大致為:韓世忠三萬,張俊八萬,劉光世五萬二千,吳玠六萬八千,劉錡不足兩萬,楊沂中三萬。

    岳飛自洞庭湖凱旋,回到鄂州。經朝廷批准,岳飛遂設帥府於此,鄂州成為岳家軍的大本營。

    岳家軍先後有過四個正式番號: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后軍、行營後護軍。岳家軍番號的改變,是逐步升級的,說明其由“雜牌軍”逐步升級為主力部隊。

    岳家軍的編制應不少於十二個軍: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

    岳家軍正是因為在抗擊金軍、討伐偽齊、剿滅“內寇”的歷次戰鬥中,體現出強悍的作戰能力,才令對手聞風喪膽,竟至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浩嘆。

    由於金人“諱敗揚勝”及秦檜毀史,史料不全,故對於岳飛及岳家軍的戰績,歷來褒貶不一。愚以為不必再爭論了,一句對手金人發自肺腑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讚歎,就是對岳飛、對岳家軍強悍戰力及驕人戰績的最好證明。

    概述岳家軍的成軍過程、規模、番號等,意在說明岳飛建立的岳家軍是南宋幾大方面軍中規模最大、兵種最全、兵力最雄厚、戰力最強悍的國防軍。岳家軍一往無前的氣勢與勇悍戰鬥力令金人發怵膽寒,金兀朮慘敗朱仙鎮,逃回汴京後,猶心有餘悸地感嘆道:“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今日之挫衂(挫敗)!”並由此滋生出除掉岳飛的念頭。

    敵人懼怕岳飛、岳家軍而欲除之,主和主降的宋高宗、秦檜君臣亦容不得力主抗金、手握重兵的岳飛。高宗、秦檜屢遣使向金人求和。金兀朮給秦檜書通道:“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為北圖,必殺飛,始可和。”金、宋雙方一拍即合,岳飛便成了高宗求和的犧牲品。

    1141年四月,岳飛被解除兵權後,朝廷將岳飛的行營後軍,改稱為鄂州駐紮御前諸軍,任命岳飛麾下大將王貴為都統制,掌管這支軍隊(不能再稱岳家軍了)。臘月二十九,岳飛遇害。張俊力諫其老部下田師中代王貴為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全面接掌鄂州大軍。岳飛沒了,鄂州大軍(曾經的岳家軍)便沒了靈魂,而沒有軍魂的軍隊便沒了生氣與戰力。此後,鄂州大軍軍事素質與戰鬥力大幅退化,後逐漸降為非主力部隊,不復為長江中游的主力軍了。自此,“沔鄂蘄黃一千里,更無人說岳家軍”。

    忠義昭明安一死,姦凶唾罵臭千年。

    當年惟說岳家軍,威名千古更無敵。

  • 9 # 風去了無痕D

    嶽武穆在鄉里時,就以武藝出眾而聞名。能開二石強弓,四石之弩,騎射槍棒一縣無敵,時人稱之為:嶽無敵。

    據說,亦曾應募“敢戰士”參與過北宋伐幽州之役,因其為小卒,且北伐失利,故而未顯名於世。直至金兵入寇,靖康之恥。岳飛從軍,歷大小數十戰,以勇武聞名,崛起于軍中。

    由此而知,岳飛與當時宋末軍中那些世代將門有不同之處,他是憑著軍功,由草民至小卒,再由基層軍官一步步遷升上來的。

    岳飛青年時期,善領騎兵,每戰身先士卒,他的個人勇猛也影響了他麾下部隊的作戰風格。就是敢於與金軍野戰。在當時宋軍中,罕有!

    宗澤欣賞岳飛,覺得其人是可造之才,授其陣圖及行軍佈陣之法,為岳飛後來成為大將奠定了基礎。

    這兒,可別忽視了這行軍與陣圖之法。今人能在鍵盤上查到海量資訊。古人卻是,若沒人傳授,那你至死也不會知道!

    岳飛對兵法與營陣的領悟,有句名言,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澤聞之,亦為之驚歎!

    由於經歷過民間疾苦與軍中固有積弊。所以,等岳飛為大將,獨掌一軍之後,治軍以嚴整而著稱,顯得與同時代其他軍隊格格不入。尤其“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的口號,這簡直就是近代軍隊的古代版!

    而這在南宋皇帝看來,就似有“養望”之嫌了。岳飛除軍略外,竟然還有文治之才。而宋王朝之所以要推行文武分道,因為趙家人最忌憚的,就是漢唐時期那些軍政雙優的全才!

    岳飛身為大將,個人能文能武,麾下部隊紀律比朝廷其他官軍好,又能打,常勝不敗。民間稱他的部隊為“岳家軍”~稱岳飛為嶽爺爺。就是趙宋太祖,在篡位之前也達不到如此之名望啊!這就犯了大忌了。

    岳家軍實力如何?兵力規模就不論了,其時南宋諸軍,岳家軍是唯一一支,敢與金軍重甲步騎在平坦開闊地列陣野戰的軍隊,且每戰皆摧破,不依託地形,不用奇謀,就以硬碰硬,亦每能勝之。而且,岳家軍還不是朝廷正規經制之師,其兵源來自於河南河北的義軍,以及收編的潰軍重新整訓,整支軍隊幾由岳飛親手所創,且還沒有大宋軍中以文制武的“優良傳統”~岳飛軍中,設踏白、遊奕、背嵬軍為大將親軍,諸營皆兩河悍勇之士,戰力之強、足可稱天下精銳。且多隻知有將軍而不聞有朝廷者,頗有五代牙兵之風。五代牙兵如何?那是可令每一個趙家皇帝想起就會牙酸的事!

    岳飛身為如此強軍之統帥,皇帝每欲示恩,賜他良田豪宅美女,他堅辭不受!皇帝想:你究竟要啥?

    於是賞他金銀財帛,他轉手皆就散於軍中,這~是否以公財結私恩乎?

    所以,岳飛這樣的人,只要南宋沒有了迫在眉睫的軍事威脅,那麼皇帝肯定是要除掉他的!

    金國與宋議和停戰,岳飛的兵權就取代了金軍,成了皇帝最大的威脅了!

    而金為何要除岳飛,那就哈哈了~既為敵國之強將,豈能不設法除之!

  • 10 # 史事求是君

    岳飛利用與金齊聯軍交戰的機會,獲得大量戰馬,並組建了南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馬軍。岳飛也成為南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大規模以騎兵發起集團野戰的將領。

    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岳飛四次北伐,都對金軍造成一定的打擊,對於善長用兵、志在滅金的岳飛,金國自然是想除之而後快。

    關於趙構擅殺岳飛之謎,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因為岳飛想要迎回二聖,犯了宋高宗的忌諱;有人說是金人提出如果要兩國言和,必須殺掉岳飛,於是,一味求和的趙構、秦檜迫於金人的壓力,只好殺了岳飛;有人說岳飛之死完全是由於奸賊秦檜的陷害;有人說身為武將的岳飛由於功高震主,又不知進退,曾干預高宗趙構立嫡,所以被害。

    以上原因都有道理,但無法確定真正的原因。

    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岳飛與趙構的國策與想法背道而馳,觸犯了趙構的利益和敏感的神經,這才招來趙構的懷疑和擔憂,以致含冤而死。

  • 11 # 真誠地看著你

    岳家軍很強這一點毋庸置疑。岳家軍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指揮得當,要知道,敢於迎著騎兵衝鋒的步兵是很稀有的,何況迎上去還能戰而勝之。岳家軍就能迎戰鐵浮屠和柺子馬。金軍欲除之而後快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宋朝也不待見,這就是岳飛的政治智慧造成的。他為了鼓舞士氣,喊出的口號有一個“打到五國城,迎回徽欽二宗”,這顯然不符合南宋一群既得利益者(包括趙構)的利益。

  • 12 # 甜美無敵柚子

    作為在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一代將軍領頭人物,他就是岳飛,由於他自身受他父母的影響較為巨大,他的父母從小對岳飛的教育模式是忠君愛國,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在岳飛還很小的時候就被他的父母刻在了他的背上。

    由岳飛組織且由他自己親自率領的岳家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金國金兀朮與大宋旗下的岳家軍雙方兩個軍隊交戰多次,金兀朮都慘遭失敗,金兀朮個人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 在當時的大宋擁有岳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當時的金國想滅掉大宋是難上加難。於是金兀朮這個壞人覺得自己打戰肯定是幹不掉這兩人的,於是這個心腸惡毒的壞人又開始耍起來了他最擅長的陰謀詭計假意想要與南宋議和。 他充分的利用他之前就委派過去的內應秦檜以欲達成和議必須岳飛死為條件狼狽為奸。

    南宋皇帝趙構也是個不思進取胸無大志只圖偏安一時的昏君!他又怕戰勝金國迎回二帝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聽信奸臣秦檜讒言以十二道金牌令在前線的岳飛回京。

    最後精忠報國的英雄被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去風波亭。 當年岳飛在風波亭含冤,這一個事情的發生的背後除了做人最為簡單的忠義奸臣的造神忠君情懷,我們更應該要理智的看穿皇帝所有所作所為的行為背後的邏輯,他所下達的旨意每一個不都是身為皇帝的最為不恥的一個人性在作祟。而岳飛只是他自己本身最難以讓人理解的是他太過於愚忠了,他要是沒有那麼盲目的愚忠,說不定他不會遭受這個天大的不白之冤,他要是早日能夠讀懂當時的皇帝,何至於落到因為別人一句話,也僅僅只是那三個字:“莫須有”。就是這簡單的三個字,讓他這一生都潰派在這上面,還記得他那一句意氣風發的一句話:“直搗黃龍府,與眾君痛飲爾。”

  • 13 #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因為“岳家軍”的出現,所以岳飛必死無疑!這個邏輯很怪嗎,其實一點都不復雜。

    在大宋我們知道有楊家將,呼家將等等,但是叫X家軍的,就只有岳家。先解釋一下X家將,就是說這一個家族的子弟們都很有能力,能帶兵,有戰事的時候可以把軍隊交給他們去打仗。只是,這個大家族平時是不會有兵權的,撐死就是族內的男丁和家僕等,最多幾百個人。

    岳家軍就不一樣了,他不止有將領,連那幾萬士兵都是他直接帶領的。此時的岳飛年富力強,有一批鐵桿粉絲的將領,有好幾萬忠心耿耿的“岳家軍”,和一個人非常的相似了——趙匡胤。同樣,韓世忠,張俊,劉光世每人也有好幾萬精兵,但是他們沒一個敢喊出“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因為這些官場老油條清楚得很,在大宋只能有一個“趙家軍”,決不允許存在其他姓氏名號的軍隊。這個道理放到今天依然是真理!

    “岳家軍”,這個名號是岳飛的榮耀,也是絞死他的那根弓弦。岳家軍天下揚名的時候,就是岳飛的死期了。

  • 14 # 掙脫枷鎖的囚徒

    岳飛的神蹟,岳家軍的強悍是包括宋廷、元廷、岳飛的後人,尤其是民間“文學家”合力吹捧的結果。

    實際上,岳飛部不過是南宋“小朝廷”為數不多的各路雜牌軍之一,基本規模一直在2、3萬之間,規模最大的時候撐死也就4、5萬。

    因為,這是南宋名副其實的“小朝廷”之小決定的。

    一面說“小朝廷”,一面又說擁有一路規模龐大且戰力強悍異常的大軍,豈不非常分裂?

    北宋軍隊建制和規模的變化

    前面筆者已經說過,趙匡胤篡周自立後為了防止趙家江山被像他自己這樣的掌握兵權的竊國大盜篡奪,對兵制做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根本性變革,將大部分能戰鬥的軍隊牢牢掌握在國家,即皇帝手中。

    具體來說,宋朝的軍隊分為守衛皇帝和京城以及作為總戰略預備隊的禁軍、鎮守各州郡的廂軍,和地方上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勇,相當於現在的民兵。

    從兵源和供應來說,前兩者都是公開徵召的,稱募兵,由國家和政府供養;後者稱民兵,由地方上自己供養。

    我們都知道,為了防止中國歷史千年來頻繁發生的兵變和地方割據,宋代在軍隊國家化之外,更是從根本上實施“抑武崇文”的基本國策,軍隊規模有嚴格限制。

    前面筆者已經介紹過,據《宋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年間軍隊編制(兵籍,實際人數未必滿編)總額為三十七萬八千,其中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

    宋太宗至道(995年—997年)年間兵籍總額六十六萬六千,禁軍馬步三十五萬八千;

    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年間兵籍總額九十一萬二千,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千;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軍隊規模達到最大,兵籍總額一百二十五萬九千,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仁宗後期,由於長期沒有戰事,對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縮編,編制數大幅度降低;

    到了宋英宗治平(1064年-1067年)年間,對禁軍編制又進行了擴編,最多時達到了一百十六萬二千,禁軍馬步六十六萬三千。

    可見,宋代的軍隊規模始終相當有限,而且大半為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禁軍。

    規模最大的宋仁宗年間,軍隊總編制人數接近126萬,其中超過82萬為禁軍,禁軍人數佔到軍隊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到了北宋後期,隨著政治腐敗和經濟衰敗,軍隊規模和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

    據宋史記載,到了宋神宗元豐(1078年-1085年)後,由於國家財政支出收緊,募兵人數日益減低,而民兵(鄉兵)逐漸增加。

    這樣,軍隊的訓練水平和戰鬥力顯然大幅度降低。

    宋哲宗元祐(1086年—1094年)以後,鄉兵數量也逐漸大幅度減少。

    到了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崇寧(1102年—1106年)、大觀(1107—1110年)年間,朝政由蔡京把持,到政和元年(1111年)後兵權由童貫掌握,這兩個賊子狼狽為奸,把大宋朝軍政徹底糟蹋完了。

    甚至,禁軍中計程車兵臨陣畏戰脫逃(就像望江事件中的警察一樣)都可以不受任何處罰,為了充軍隊的缺額,換個軍籍照樣吃糧。

    即使這樣,禁軍規模也嚴重缺編,嚴重的僅剩十之二三。

    比如,到北宋亡國的靖康之變中,作為北宋名門出身,統領陝西、河東抗擊西夏的大軍主帥,种師道(就是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率領的勤王軍僅有1萬5千人。

    因此,北宋最後倆皇帝和整個朝廷被金軍囫圇個掠去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整個大宋朝的軍隊都被糟蹋沒了。

    南宋初軍隊的規模

    也就是說,號稱大宋的北宋王朝,軍隊規模一直以來就相當有限,到北宋末年,連守衛皇帝和京城都沒兵可用了。

    北宋滅亡後,大宋境內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軍隊失去了朝廷的統一轄制,實際上北宋軍隊的核心力量禁軍已經徹底消亡。

    殘餘的軍隊形成了幾個由主要將領未名頭的軍事集團,儘管名義上由宋高宗趙構開元帥府,親自統轄全國軍隊。

    宋高宗建炎((1127年—1130年))年間後,主要的軍隊包括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和岳飛,即後世所稱的“中興四將”所屬各部,宋史記載的總規模是十九萬一千六百人。

    看看清楚,人數都具體到百人了。

    其中,劉光世、張俊所部規模最大,韓世忠和岳飛所部規模較小。

    岳家軍的規模變化

    “岳家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規模在2、3萬人之間,與“韓家軍”不相上下。

    “岳家軍”規模最大的時候是剿滅了盤踞洞庭湖的楊么收編了其中部分精壯後。

    很多書上說,此次岳飛收編了楊么7、8萬人,使得岳家軍規模達到了鼎盛的10萬人。

    這種說法根本不合常理。

    一方面,楊么盤踞的地區,總人口最多的時候也僅有20萬左右,被剿滅後哪裡可能會有7、8萬精壯可供岳飛收編?

    另一方面,岳飛哪裡來數目龐大的錢糧一次收編供養3倍於原先軍隊計程車兵?

    再來看,到紹興11年(1141年),秦檜接受了範同的建議,一次性收編了張俊、韓世忠和岳飛的所有軍隊重新歸於國有,就是重建了禁軍。

    民間所稱,宋廷接受以殺岳飛作為金提出議和的前提,也是一種莫須有。秦檜“被”歸在岳飛墓前千餘年,才真正是千古奇冤。

    其中,張俊率先痛快地交出了軍隊,得以與秦檜結盟,夠來一起構陷岳飛;韓世忠也沒有怎麼鬧彆扭而得到了善終;更積極主戰的岳飛原本與秦檜一直尿不到一個壺裡,因此才在即使被完全剝奪軍權後仍被羅織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也就是說,岳飛之死實際上是宋廷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

    到了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由重建後殿前司統轄的禁軍總編制僅有七萬三千人。

    也就是說,到宋孝宗時,朝廷收繳包括岳家軍在內的全國主要軍事力量,整編後的主力僅有7萬多人,不到北宋鼎盛時的十分之一,這才配得上南宋“小朝廷”應有的軍隊規模配置嘛。

    因此,凡是說,岳家軍有如何大的規模和如何強的戰力的,都是瞎吹。

    岳家軍的構成

    前面主要說的是岳家軍的規模始終是有限的,最多的時候可能不會超過5萬人。

    說岳家軍戰力不會強,是因為,岳飛作為後起之秀,所統轄的軍隊是地地道道的缺乏正規訓練的雜牌軍。

    岳家軍成軍之前,岳飛先是宗澤麾下統領數百人的小將佐,宗澤死後在杜充麾下。

    這一點,即使把岳飛神話了的說岳全傳中也都有印記。

    另外,各種野史和民間文學雖然把岳飛吹得百戰百勝,但是,要仔細看主要戰績,往往都是幾百人規模野戰。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岳家軍的規模一直非常有限。

  • 15 # 南閣水哥

    談論岳家軍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定位。岳家軍不是政府軍,它實際上屬於私兵。

    北宋的軍制中已經明確的剔除了私兵的存在,必須將軍權收回皇家所有。

    可是南宋出現卻出現了大量的私兵現象。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崩潰狀態下,已經無法節度各方軍隊前來勤王,而真正護衛趙構南下的就是各位將領手下的私兵。這種狀態下絕對是讓皇帝感到不安。

    陳橋兵變四個字對於宋室的意義是非同尋常。

    岳家軍的本質是私人武裝,這是皇帝最擔心的

    很多人覺得岳家軍怎麼就成了私人武裝呢?

    我們看幾個重要的節點你就明白了

    1.岳飛的出場

    岳飛最早依靠在劉浩的手下。那麼劉浩是啥官?武翼大夫。

    當時北宋基本已經完了。劉浩招募的鄉勇中就有了岳飛,此時的這支部隊只能算是散兵部隊,執行的是和大部隊會合的任務。幾場小仗一打就知道這支小分隊的水平和能力、

    2.加入官軍

    後來的戰事之下,各地的散兵遊勇不斷的彙集到岳飛的賬下,所以開始展開了成為一隻人數龐大的隊伍。當然最大的變數是楊么的農民軍,這些人幾乎也不用國家俸祿。

    當三萬人擴充到10萬的時候那就可以想象到,軍隊作戰勢力很大,但是對於國家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這支部隊最大的問題還是節制。當年劉邦就比較聰明 先全面收繳了韓信的兵權,在給他一個名號。可是岳飛並沒有。

    他只有十二道金牌,和莫須有的證明。

    真正的理由在於你的軍隊我管不到,這才是關鍵。

    金人怕的是戰鬥力

    岳家軍的戰鬥力之強沒在當時金人之下。

    將不知兵是宋軍的特色,可是岳家軍不會。畢竟他們要朝夕相處是一家人

    所以金人很害怕。

    在聯合的絞殺之下,無奈的岳飛最終放棄了北伐的夢想。

    這就是歷史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的寶媽在家帶倆孩子,沒時間工作,有時早上一睜開眼就會感覺迷茫,是因為沒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