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
2 # 樂寶貝育兒
功課、學習、吃飯、做家事以及與他人相處等事情, 其實都是孩子自己應該去做與學習的責任,當父母用物質獎賞這些屬於孩子自己應該要肩負的責任時,其實就已經喪失了“責任”的真正意義了。
當我們想要把“責任”迴歸到孩子身上時,我們會告訴孩子, 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做了之後會得到些什麼。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執行這個“責任”的過程中,找到動機、樂趣及成就感。像是帶孩子去上足球課,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找到喜愛踢足球的動機、與朋友玩的樂趣以及踢進球的成就感。
然而,用物質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應盡的責任時,孩子眼中就會只有這個物質獎勵,而忽略了我們希望孩子去追尋的這些動機、樂趣及成就感。即使發現了,也會視而不見,因為孩子已經被物質的吸引所矇蔽了。最後,當得到物質獎勵(物慾)成為孩子做任何事的動機,購買行為成為孩子的樂趣,享受物質成為孩子的成就感時, 帶給孩子的快樂就會稍縱即逝,而且獎勵必須一次比一次大,才能滿足孩子對物質無窮無盡的慾望。
一旦哪天沒有物質獎勵,孩子就會完全提不起興趣、缺乏動力,漸漸的,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樂趣也沒有成就感,也較容易放棄。
家長究竟該如何用好精神獎勵呢?下面給大家4點建議
1、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興趣是最大最持久的動力,基於好奇、成就感、探索與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其獲得的內在樂趣與滿足感、,對孩子本身就是最好、自豪感、最高級別的精神獎勵。 這種獎勵最簡單最經濟,它不需要大人說任何語言、、採取任何行動,也不需要一分錢,但卻經常被家長所忽視
有一次我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一群家長和一個圍棋培訓老師交流,老師介紹有很多孩子十來歲就退學,開始走職業棋手的道路,白天黑夜都在研究棋子。 此言一出,家長們紛紛炸開了鍋,最大的疑問就是:這麼小就這樣,苦不苦、、無不無聊?結果事實是,這些孩子卻這樣評價自己的圍棋生活:“很好玩呀,怎麼會苦呢?至於無聊就更不會了!”
你看,這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滿滿正能量,這種正能量,也是孩子行為的內在動機中最重要的部分
2、語言獎勵
好不容易拿著畫筆擺弄了整天,一幅五彩繽紛的大作終於誕生了。 看著自己的大作,孩子心裡頭的快樂不亞於站在奧運領獎臺上的冠軍。 這時的爸爸媽媽如何強化這種獎賞呢?
當孩子拿著自己的“大作”向你炫耀時,一句“你真棒!寶寶畫得真好!”無疑是孩子這個時候最希望聽到的“最美的語言”,因為這是對他努力和結果的充分肯定。 如果你能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引導孩子跟你分享更多創作過程中的快樂,獎勵的效果就會更充分哦!
3、行為獎勵
就像前面說到的美麗女老師的一個吻一樣,家長的很多行為和動作都同樣可以帶給孩子很好的精神獎勵效果。 比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次熱烈的鼓掌、一個溫暖的擁抱、一次慈愛的撫摸、一個賞識的眼神、一次讚許的拍肩、,看似簡單,都有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因為它除了鼓勵,還能帶給孩子情感上的滿足,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所以,它往往比單純的語言獎勵更有效更持久
4、榮譽獎勵
給孩子各種榮譽標籤,是學校老師經常用的精神獎勵手段。 對我而言,小紅花、、大紅花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紅花代表著榮譽,是激勵孩子前進、、鼓起孩子自信心的一味靈丹妙藥
只要開動腦筋,家長自己在家裡也可以借鑑這個方式哦!比如為孩子準備一本優秀表現檔案本, 只要孩子有好的表現,就可以在上面畫上一朵小紅花、五角星、笑臉之類,也可以蓋上一個好孩子章。 你還可以創造一些榮譽稱號,比如“家政小明星、、衛生小達人”、
建議家長們要儘量多用精神獎勵、少用物質獎勵,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防止孩子形成對金錢、物質的過度貪慾
-
3 # 理尚網來
這問題並不複雜,孩子該做的事也很多:在校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積進入班內前三;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幫助父母做家務...孩子要乾的似乎比大人多得多。因此,孩子在超付荷的運轉著。我試問一下這些家長和老師們,你的小時候是怎麼樣過來的!根據我的經驗,對孩子要求做得好,甚至更好,搞點適當的獎勵是恰當的:這些獎勵有口頭的表揚和鼓勵!順便搞點“物質刺激”讓孩子高興起來、快樂起來!也可以發給孩子一部分現金,讓其自由支配,不要設框框限制。但,量要恰到好處。也可以在和孩子交流中,瞭解其所需,比仿說新書包了什麼的...不具一格。總而言之:我覺得可以或很有必要……
-
4 # 堯媽成長記
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覺得用物質做獎勵,事實上卻賠了夫人又折兵!
例如有的家長在孩子選擇他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時候,為了讓孩子多背一點古詩詞,就讓孩子多背幾首古詩詞來換這個玩具。
也就是說把古詩詞當做買玩具的條件,那麼這件事就站在了對立的面,於是古詩詞對孩子來說不再是件快樂的事,不是享受,而成為任務和條件,殊不知這樣做,只能讓孩子對古詩詞更反感!
所以無論是買玩具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呀這些,都不要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的興趣,那樣做只能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
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個人認為,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範疇之內的事情,還是不要用物質獎勵比較好。一旦使用這種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種動力不是來自內部驅動力,更是來自外部激勵,不可持續且波動大,不能夠充分調動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遠來看,並不利於他們的進步和獨立意識的培養。
除了物質激勵,最常用的肯定是精神激勵法。透過為他們樹立榜樣,或是設定階段性目標,比如透過張貼小紅旗或是五角星,完成目標後帶他們去最喜歡去的地方,玩一次親子互動遊戲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激勵法。另外,也可以運用心理激勵法,讓孩子明白挑戰自己、完成任務的樂趣,學會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
6 # 靈犀呀咿呀
用物質做獎勵是不長遠的,總有物質滿足不了孩子的時候,那到時他將失去自己做事情的動力!我們要發展孩子的內在動力!
道理好像都懂,都知道沒有必要用物質來激勵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那麼,如何讓孩子自覺做自己該做的事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弄明白什麼事情是孩子應該自己做的,你能分清楚嗎?剛開始孩子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了,沒有能力做,父母必須幫忙啊!等到孩子真的長大了,你在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你會發現,孩子已經分不清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哪些是父母的事情?
所以,孩子在做第一件他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永遠是第一當事人,父母可以在旁協助,但是不能替代孩子!
如果,孩子已經長大,在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時,可以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知道道理,父母也要懂得這個道理,父母再慢慢放手,讓孩子自主的成長!
-
7 # 凌兒媽媽
我不贊成物質或金錢獎勵,雖然說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種激勵而不是獎勵。可是從孩子角度來看,她覺得她是為了這個獎勵在做事,在努力學習,當有一天她不是很想要這個物質獎勵的話,或許內心就會鬆懈下來。
很多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激勵的方法的很多,可能是父母認認真真的一句讚賞,可能是老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也有可能是老師給貼上的一顆小星星。
就象我孩子現在二年級,採用的就是這種持續激勵法,這樣的激勵其實是帶著些榮譽感的。比如誰掃地乾淨一些集一顆星星,誰作業更幹整集一顆星星,等到一個階段,星星數量最多的獎勵一些小物品,可能是本子,可能是鉛筆,可能是橡皮。這些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孩子自己也買得起,然而就是這種榮譽感,這種必勝的決心驅使孩子從內心裡願意去努力。
我覺得家長如果想要激勵孩子,不妨也用相同的方法。而競爭物件可以從同學換成父母,比如媽媽一天不吼叫不發脾氣貼一顆星星,孩子一天不拖拉不磨蹭也貼一顆星星等等,我覺得父母與孩子共同進步也是驅使孩子努力的一種動力。
-
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上學的時候,常常聽到班上有同學炫耀:爸爸媽媽獎勵了他什麼好玩的東西,或者獎勵了多少錢,理由是因為他做了一些事情,這些都是他應該得的。我們家從來沒有這個選項,從我記事以來,也經常幫助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其中包括原本不該我做的事,比如一些農活。但是,爸爸媽媽教會我做了,就要求我來幫忙,在我們的心裡都覺得這是一件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後來我結婚生子,自己也當了媽媽,我對孩子的疼愛絕不遜於他人。孩子的需求我也能做到儘量滿足,同樣的,我應該教會他自己該做的事情,也從不懈怠。現在他上小學了,還學會了很多,經常幫助我做事情。我從來沒有拿錢來表揚他,也沒有說,今天你幫我洗碗,一會兒我帶你買什麼你想要的玩具。
既然是孩子該自己做的事情,那麼就是自然而然地事,家長只需要正面鼓勵、表揚、肯定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建立在物質獎勵之上,否則你的教育只會變了味。
-
9 # 如玥之珩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父母,給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規則,同時,規則之外,為了讓孩子更多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以一定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比方說,刷一次碗給1元錢,掃一次地給2元,自己收拾房間給10元,在一段時間之內,不可否認,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孩子對於“憑勞而獲”的意識。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未必然是一種可取的方式,家長應該考慮一下,為什麼孩子會對做家務投入這麼大的熱情?是因為利字當頭,還是因為自己的思想覺悟。如果是利益驅動,當有一天,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錢不再吸引孩子的時候,家務依然在,家長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孩子要求給父母洗一次腳多少錢,做一次飯多少錢的時候,垂垂老矣的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勞動成果。
-
10 # 暖心秋媽
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用物質做獎勵。
有人說,人家很多外國人都這樣的,特別是猶太人。我只是能說一句,我們的國情與外人不一樣。反正我家我是不會這樣的。
我家不是富貴家庭,如果以物質支付孩子的自己應做的義務,我肯定只能養育孩子幾年。
二、以物質獎勵,會把親情變淡。
在家,你是以物質為支撐,可是,家以外又能不能做到?如不能做到,幹嘛要讓孩子養成慣性。以物質獎勵的慣性一旦成為依賴,當自己的物質支付不起的時候,孩子已變成了裡外都是拜金主義了。
前面我們提到的外國人為什麼可以施行?我們卻不能?因為外人的各項福利保障都有,我們沒有。所以,學習與借鑑別人,不能一味跟風,要從實際出發,要考慮到現實所存在的狀況。
我個人堅決反對物質獎勵為主導。不過,如果大人觀察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了,自己獎勵孩子那是可以的,獎勵的時候也不用說明為什麼獎勵給孩子。
-
11 # 源源和皮皮媽咪
我不贊同用物質獎勵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既然孩子自己應該做的,那就讓孩子做,大人只需要教他怎麼做,做完後給他鼓勵和肯定就行。其實孩子內心都是願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很有成就感。如果用物質獎勵,孩子這樣的行為不會長久。
我知道有些家長是想透過獎勵讓孩子明白:勞動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免費勞動。可是我覺得孩子也是家庭的一成員,每個人都應該為這個家貢獻力量。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帶弟弟妹妹還要各種家務,我也沒有因為免費勞動而不懂得自身的價值了。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不用物質獎勵,這是培養孩子家庭榮譽感的好方式。
-
12 # 使用者6156608441
孩子的心理需要掌握,鼓勵中成長,或謾罵中成長,棍棒中成長,都是家長的選擇,若我,踐行鼓勵,也一直用鼓勵伴著孩子成長,因為鼓勵,所以就算偶爾處於逆境,他也會信心滿滿,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因為鼓勵,就算處於順境,也會平添更多的向上幹勁。不管是一面紅旗,一次遊戲場,一次他夢寐以求的電玩品或手機,都能讓孩子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有收穫,而且一定是自己最心儀的那一款。孩子總有長大的那一天,到那時他不會再要你的獎勵,但他會懂得成功給他帶來的獎勵會很多很多。目標的擬定,奮鬥的過程,目標的實現,實現的回報,這一連鎖反應,都能讓孩子明白人生本來就是奮鬥中成長,成長中收穫。有人問,你喜歡過程還是喜歡結果?說一句心裡話,過程難道不是為結果服務的嗎?
-
13 # 家有二寶歡樂多
我們家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從來不會給他任何物質獎勵。
在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後,他自己的事就讓鼓勵他自己完成,比如傳鞋子、脫褲子,假如孩子做得好,我會誇誇他,比如;“呀,寶貝已經會獨立完成穿鞋的任務了,真是棒棒地。”對孩子有點難度的工作,也會協助他完成,然後慢慢過渡到他自己做 比如整理玩具等,所以一開始就沒這個物質獎勵,反而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孩子也就沒這個習慣。如果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完成,你可以試著讓孩子感受下他因為自己而耽誤事情所帶來的後果,也許知道有嚴重的後果和父母的態度,孩子自然而然就改正了。
-
14 # 兒女一雙
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本來就是他的責任,我覺得沒有必要用物質獎勵。
比如,經常聽到身邊的一些媽媽說:孩子認真學習,考出了好成績,按成績分數高低獎勵一定數量的金錢。我對此不敢苟同。孩子在學生階段,好好學習本來就是他份內的事情,考出好成績,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可以在語言上給予肯定、鼓勵,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力量。而如果採用物質獎勵,會讓孩子只是為了獎勵而努力,久而久之,會失去內在的學習動力,不會因為獲取知識而快樂。那樣的孩子,只會變得世俗而功利,而不會成為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的孩子。
-
15 # 薇育兒
別說孩子做自己的事情了,就是幫助家裡做家務,我覺得都沒必要用物質做獎勵。
我家寶寶兩歲半多,特別喜歡幫大人做事情。吃完飯,他會主動去拿掃帚和簸萁,像模像樣地掃地。有時東西拿不過來了,他也會幫忙拿東西。成箱的奶他提起來都沒問題。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特別高興。如果你表揚他一下“寶寶真勤勞”或是“寶寶真有力氣”,他會興奮地拍手。
我認為要讓孩子感到能自己做一些事情是說明他有這個能力的,他是家裡的一份子。這種對他能力的肯定和身份的認同,就是對他最好的獎勵。
-
16 # 流光花色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話是:“你好好吃飯,我就去給你買汽車玩具!”“你把作業寫完了,我就領你去吃肯德基!”這反應了一個問題,家長為了讓孩子完成本該是自己該做成的事情,卻用物質去獎勵,或者叫去誘惑吧!
我覺得這樣非常不好,也許一次兩次還頂事,到後來也就習以為常啦!其實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本來就是在鍛鍊自己,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也是培養他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而給他獎勵就抹殺了這種教育意義!
-
17 # 偶遇的娃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也都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孩子也一樣。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漸漸需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比如,角色為學生,其責任就要好好學習知識;角色為孩子,則要依據他的年齡承擔起相應的家庭責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時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既然是責任,就是他應該做的事,是不該有對價的,因此我認為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用物質做獎勵,實際上就將責任轉移了,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反而容易成為孩子要挾父母的條件。
比如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會把物質獎勵或者其他形式的獎勵和孩子的作業和考試成績掛鉤。比如,我們孩子的同學,每天在做完作業之後,媽媽允許他玩20分鐘的遊戲。久而久之,玩遊戲成為他做作業的條件。有一次他做完作業後玩遊戲的時間超過了規定的20分鐘,媽媽跟他說:“如果這樣不守約定,下次就不允許你玩兒了。”這個孩子馬上還嘴說:“你不讓我玩,我就不寫作業了。”這個孩子的媽媽跟我講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一個直覺就是“這樣掛鉤的後果就是他把自己的責任推給了別人。”學習本應是學生的責任,是孩子自己的任務,但是這個責任一旦跟物質獎勵或者其他的獎勵掛起鉤來,他學習的動能就轉化了,就成為獲取獎勵而去學習,如果他想要的獎勵沒有獲取的時候,他就失去了學習的動能。同樣的道理,對孩子份內的事,如果用物質獎勵來讓他們完成,一樣是把責任轉化給家長了,完成這些事反倒成了孩子獲取獎勵的手段。
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好的做法應當是將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對待,用家庭會議的方式(正式的或者不正式的),將每個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分配好,大家互相鼓勵和監督完成。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做出好的榜樣,起到示範作用,孩子也會和大家一樣,很自然地接受並完成一部分家務工作,建立起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將會伴隨他的一生,讓他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
18 # 小獸媽媽
都說了他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沒有必要再給他獎勵了。
我還為了物質獎勵這件事情和他們幼兒園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老師的意思是不建議用這種方式來激勵鼓勵孩子,因為這有點像條件交換,而且我想等孩子越來越大,那他的“胃口”勢必也越來越大,你就越來越難以滿足她。當某些事情由於你的獎勵不夠吸引人,他可能就不去做了,那這樣的獎罰制度就開始崩塌,你們之間建立的所謂的規則,就變得無效了。
所以無論是他份內的事情還是份外的事情,也不要去用物質去刺激孩子,我想父母的接納和認可,比起物質來說更加的重要。
-
19 # 熊孩子清單
當然可以用物質作為獎勵啦。
不過家長要想好這種行為可能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所造成的影響。
因為物質獎勵很有效啊,對吧。
經常對孩子這樣說嗯,乖,先寫作業,寫完作業,爸爸獎勵你一看一會兒動畫片。
你考試考第一名,爸爸給你買一雙新球鞋。
很多人說很有效啊,然後感覺孩子就非常去努力的去學習,感覺回來之後也先寫作業。
但是,家長呢?考慮過這樣做的後果沒有。或者說,你考慮過這樣做本身的邏輯在哪裡?
用這樣獎勵的方法教育長大的孩子。他會出現很多的社會問題。
最典型的是:
做任何事情發現沒有本身的樂趣。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外部給到自己一個確認。
孩子學習好沒有樂趣,還是學習好是為了想要得到一個小紅花。
孩子做一個好孩子等生沒有樂趣,做一個好孩子,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
各位,你想一下。
等孩子將來長大啦,他做任何事情都有人會在外部給他一個確認嗎?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希望父母能多學習,然後找對方法。
-
20 # 諾媽家有男寶
把物質當做孩子做事的獎勵,而且是自己該做的事,如果第一次孩子做事是發自內心,那麼當他看到物質獎勵的誘惑以後,在未來極大的可能為獎勵而做事,認識不到做事的責任,形成慣性,形成惡性迴圈。
孩子做事要表揚,做分內事也要表揚,但不一定要落實到物質的獎勵,精神上的獎勵,口頭的表揚同樣能讓孩子在做事的情緒的滿足。當然,家長也可以不定期地帶孩子一起為慶祝做事完成,去下個館子吃個飯,或一起做完事情買個棒冰等等,不讓孩子感覺是自己做事的報酬,而是付出的歡愉。
回覆列表
適當的物質獎勵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物質獎勵不宜過頻繁,也不必要太貴重。這樣會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物質追求上,而忽略精神需求,這將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更難以培養出大家,最多是培養高階打工族,為了利益而奮鬥,而失去了自我。